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汉书读后感2000字

汉书读后感2000字

汉书读后感2000字(3)篇。

我们常说读书可以陶冶情操,可以获得进步,人类的进步,都是与读书相伴而行的。我们读了作品以后,心中常有许多感想,此时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来记录下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作品中哪些情节让您印象最为深刻呢?经过收集,小编为您献上汉书读后感2000字(3)篇,强烈建议你能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汉书读后感2000字 第(1)篇

趁着毕业季闲的一两天,查了一些秦统一时的一些郡县、地名对应今天的大致位置,供大家阅读秦汉之际的历史时粗略对照。鄙人工科男,文学历史素养底,查找的方式与结果必定有很多错误,希望大家批评指正。后面有时间了,再把西汉时的侯国、郡县、及地理志中其它山川河流地名,对应今天的地区及地名查找出来,以方便大家阅读汉书。

秦统一时地名粗考

1. 九原郡:辖今内蒙古后套及伊克昭盟北部地,郡治九原在今包头西北、乌拉特前旗西南、国道G6京藏高速附近,秦时修直道通九原与咸阳。秦末为匈奴所占,西汉时夺回改为五原。

2. 北地郡:辖今内蒙西南角(宁夏省、内蒙省、陕西省交界那一片)、宁夏省南部(银川到固原一带)、甘肃东北角(宁夏省、甘肃省、陕西省交界那一片),郡治义渠在甘肃宁县西北、庆阳东南、国道G22青兰高速附近,西汉时治所移马岭(今庆阳西北),东汉时移富平(今宁夏吴忠西南)。

3. 陇西郡:辖今临洮、兰州、天水等地,渭河上游,郡治狄道在今临洮县南、国道G75兰海高速附近。西汉武帝时分陇西郡东为天水郡。

4. 蜀郡:辖今四川盆地、云贵等地,郡治在今成都,秦时修五尺道通云南滇池与成都。

5. 巴郡:辖今四川东部、重庆部分地区,郡治江州在今重庆江北区。

6. 桂林郡:辖今广西省大部,郡治布山在今桂平市西南、省道s40苍硕高速附近。

7. 南海郡:辖今广东省大部,郡治番禺在今广州市。

8. 象郡:辖今越南中部北部(大约河内市及红河以北、红河南岸部分地区)、广西西部,郡治临埃在今广西崇左市。

9. 闽中郡:辖今福建省、浙江省东南部等地,郡治东治在今福州市。

10. 会稽郡:辖今浙江中部北部、安徽东南部、江苏南部(长江南),郡治吴县在今苏州。额,那时貌似还没有上海、崇明岛、南通这一片地,可能后来长江口冲刷出来的吧。

11. 长沙郡:辖今湖南大部(西接沅江,北起洞庭,南逾五岭)、江西西北部(鄱阳湖西岸和罗霄山脉西),郡治临湘在今长沙市。

12. 九江郡:辖今江西省(除去属长沙郡那一片)、安徽省(大别山脉东,淮河南,除去会稽郡的那一片),郡治寿春在今寿县。

13. 衡山郡:河南南部(淮河南,大别山西,安徽安庆西)、湖南东北部(大概黄冈那一线东),郡治邾县在今黄冈北。秦时天柱山称为衡山,故名衡山郡,汉时改为天柱山。

14. 黔中郡:辖今湖北西南部、湖南西北部,大概在乌江东、长江南、沅江西这一片地区,郡治临江在今常德(洞庭湖西岸)。

15. 南郡:辖今湖北长江一带,大约在长江北、襄樊南、大巴山东南,郡治江陵在今江陵市。

16. 汉中郡:辖沔水一带(汉江上游),大约在大巴山北部、秦岭南部、汉中盆地(陕西南部),郡治南郑在今汉中。

17. 南阳郡:辖今河南南阳全部、泌阳、鲁山、叶县、舞阳、栾川一带,及湖北随州市、枣阳市一带,郡治宛县在今南阳。

18. 陈郡:辖今河南中东部、安徽中东部,主要是淮河北、汝河与颍河中下游一带,郡治陈县在今淮阳。

19. 泗水郡:在九江郡北(长江北),辖今江苏徐州、淮安、邳州一带,安徽凤阳、宿州、泗州一带,因郡内有淮水、沂水、睢水、泗水而得名,郡治相县在今淮北市相山区。沛县(今徐州市下辖县,徐州市西北,)、彭城(今徐州市)、相县、蕲县(宿州市埇桥区,大泽乡在其辖内)都在泗水郡辖内。

20. 东海郡:在泗水郡东、九江郡东北,辖今江苏大部(长江北)、安徽东部小部分(大约国道G36宁洛高速东部、天长市一带)、山东南部一小角(郯城一带),郡治郯县在今郯城。

21. 颍川郡:辖今河南省许昌市、平顶山市、漯河市、禹州市、登封市、长葛市等地,大概在汝河、颍河上游一带,郡治阳翟在今河南禹州市。

22. 砀郡:辖今商丘、开封东南、山东济宁西一带,郡治睢县在今商丘市睢阳区。

23. 胶东郡:辖今胶东半岛全部,大概在潍坊市、安丘市、高密市、胶州湾以东那一片,郡治即墨在今山东平度东南(古砚镇一带,省道S217东,国道G15沈海高速北)。

24. 琅琊郡:东海郡以北,胶东郡西南,辖今山东西南部、沂河一带,郡治琅琊在今胶南市西南(大概是山东琅琊镇一带吧)。

25. 齐郡:琅琊郡被,胶东郡西北,古济水入海口那一大片,今黄海入海口那一段以南,郡治临淄在今淄博市临淄区一带。

26. 薛郡:东周鲁国那一片地方,琅琊郡西,泗水郡北,辖今泰山山脉南、大运河东、蒙山西,郡治鲁县在今曲阜。

27. 济北郡:薛郡北,齐郡西,辖今泰山山脉及以北,古黄河东,郡治博阳在泰山东南、今泰安市岱岳区一带。

28. 东郡:砀郡北,济北郡西南,辖今河南省东北一带,郡治濮阳在今西南。

29. 巨鹿郡:东郡北,济北郡西北,辖今河北白洋淀与文安洼南岸、平乡与鸡西以北、石家庄与邢台以东、南运河以西,郡治巨鹿在今邢台平乡县一带。

30. 邯郸郡:东郡西北,巨鹿郡西南,辖今河北邯郸市辖区、河南安阳一带,郡治邯郸在今邯郸市。

31. 河内郡:古黄河以北称为河内,南太行山脉东南,辖今豫北西部,郡治怀县在今河南焦作武陟县一带。

32. 三川郡:境内有河(黄河)、洛(洛河)、伊(伊河)而知名,辖今黄河以南、河南灵宝市以东的伊洛一带、及北汝河上游一带,郡治洛阳在今洛阳市。

33. 河东郡:顾名思义在黄河以东啦(黄河几字形以东),汾河下游一带,辖今山西临汾盆地与运城盆地(吕梁山、太岳山以南,沁河西),郡治安邑在今山西夏县西北一带。

34. 上党郡:河东郡的东部,河内郡的北部,邯郸郡西,南太行山脉的西,沁河的东,辖今山西长治盆地一带,郡治长子在今山西长子县西南。

35. 太原郡:黄河几字形东,上党郡与河东郡的北,吕梁山脉东,太行山脉西,辖今山西太原盆地、忻定盆地一带,郡治晋阳在今太原市。

36. 雁门郡:太原郡北,北吕梁山脉东(管涔山东),横山北,被太行山脉西,辖今山西大同盆地、洪涛山、及以北直到秦长城外大漠深处,郡治善无在今山西右玉县一带(管涔山东北角,洪涛山西)。

37. 常山郡:滹沱河中游一带,邯郸郡北,北太行山脉东,保定市南,巨鹿郡西北,辖今河北石家庄、保定这一片地区,郡治东垣在今石家庄市东北正定县一带。

38. 广阳郡:常山郡东北,巨鹿郡北,辖今河北保定北,北京市一带,郡治蓟县在今北京市。

39. 上郡:九原郡南,北地郡东,太原郡西,辖今陕西中北部、及毗邻的内蒙地区等一带,郡治肤施在今陕西榆林南。

40. 内史:秦都城咸阳所在的郡,陇西郡东,汉中郡北,北地郡与上郡南,三川郡西,辖今陕西渭河平原一带,郡治咸阳在今陕西咸阳市。

41. 云中郡:九原郡东,太原郡北,雁门郡西,辖今黄河南岸及管涔山北、内蒙大青山南、内蒙土默特右旗东一带,郡治云中大概在呼和浩特西南一带。

42. 代郡:雁门郡东,常山郡北,广阳郡西北,辖今河北蔚县北直到大漠深处,郡治代城在今河北蔚县。

43. 上谷郡:代郡东,广阳郡北,辖今河北张家口市辖区、直到大漠深处,郡治沮阳在今河北张家口怀来县一带。

44. 渔阳郡:上谷郡东,辖今天津、到北京密云、到河北承德、到大漠深处一带,郡治渔阳在今密云西南。

45. 右北平郡:渔阳郡东,辖今河北唐山、到天津蓟县、到河北承德、到内蒙赤峰大漠深处一带,郡治无终在今天津蓟县一带。

46. 辽西郡:右北平郡东,辖今河北唐山、到山海关、锦州、到内蒙大漠深处,郡治阳乐在今辽宁锦州西北、义县西。

47. 辽东郡:辽西郡东,辖今辽河平原、辽东半岛一带,东接朝鲜平壤,西邻努鲁尔虎山,北抵科尔沁沙地,郡治襄平在今辽宁辽阳。

48. 北假:秦汉称河套以北、阴山以南地为北假。

49. 武关:三秦要塞,秦楚咽喉,秦有道官路通咸阳与宛县(今南阳),武关据于此道上,故有道宛而东方动,入蓝田而关右危。

50. 函谷关:秦有道通咸阳与洛阳,函谷关据于此道之上,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把守着中原与关中的通路。

51. 博浪沙:在三川郡,阳武西南,今新乡原阳县一带。

52. 沙丘:在巨鹿郡,巨鹿东北,今河北邢台广宗一带。

53. 敖仓:在郑州西北邙山上,秦原的重要粮仓。

汉书读后感2000字 第(2)篇

终于读过一本大部头史书,第一部,加油。

高,惠,文,景,武,昭,(昌邑),宣,元,成,哀,平,王莽…

按着二混子漫画所述,一二一二一…

这本书断断续续读了接近60小时,其中有很多地方觉得晦涩难懂,比如前面的各种志;有很多人物第一次听闻,还有很多人物关系混杂…很多次读不下去,不知所云,几乎放弃,只能暂时放下,等思维活跃的时候再拿起来…因此说断断续续,估计再读一遍会好很多。

除遇到的沟壑困难导致阅读兴致缺缺之外,更有很多地方觉得读得激情满满,不能放手,回忆一二。

可能我这个人偏悲观,所以对这两个桥段印象深刻,一个是李广难封,一个是故剑情深。

对一些人物也留心,有一些印象,诸如高祖惠帝时期的汉初三杰,陈平,王陵,周勃,周亚夫…;文景时期的贾谊,晁错…;武帝时期的东方朔,董仲舒,司马相如,李广,卫青,霍去病,李广利…;昭宣时期的霍光,…陈汤,扬雄,

明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还知道汉朝皇帝都有喜欢男人,养男宠的癖好,其中属汉哀帝最会玩儿,达到创造词语“断袖”的高度…

汉朝三大外戚势力:吕氏集团,一人撑起一片天,兄弟都不给力;霍氏集团,起于卫子夫,卫青霍去病时达到巅峰,霍光之后直接跳崖下跌;王氏,把“人多力量大”诠释的淋漓尽致…

汉朝两大历史美人:王昭君,四大美人之落雁,出塞保汉边境六十年安定;赵飞燕,环肥燕瘦的赵飞…

还有很多断断续续的记忆点,…

以史为镜,可以知得失。

虽然还没有知晓得失,但知道多读书总是没有错的,多读历史也是有益的…我要说,一起来读历史吧,很有趣。

汉书读后感2000字 第(3)篇

这是我读完的第二部大部头史书,也是第一次读完的非纸质版大部头史书,还是有些成就感的哈![呲牙]汉书记述了西汉高祖元年至王莽新朝地皇四年共计两百三十年的中国历史,是西汉王朝的兴衰史,也是中国第一部断代体史书。读汉书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史料详实,内容极其丰富,文采风流令人敬佩。第二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一些格言警句或是成语或是故事很多出自汉书,大开眼界。第三是,读完汉书之后西汉王朝的历史发展脉络能够较好连贯起来。本人能力有限,可能需要多读几遍才能侃侃大论,因此就言尽于此吧!最后奉上汉书最后一段:凡《汉书》,叙帝皇,列官司,建侯王。准天地,统阴阳,阐元极,步三光。分州域,物土疆,穷人理,该万方。纬《六经》,缀道纲,总百氏,赞篇章。函雅故,通古今,正文字,惟学林。述《叙传》第七十。[抱拳][抱拳][抱拳]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汉书读后感(集合8篇)


人们把所有丰富的经历以及学习的知识都总结在了书里,等待我们去领悟。在我们上学时,语文老师也会要求我们多读一读书籍作品。阅读作者写的作品后,心中会有莫名的感触,有很多的想法,这个时候就可以将我们感悟和体会用读后感的方式记录下来,写作品的读后感,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有请驻留片刻,小编为你推荐汉书读后感(集合8篇),欢迎你的品鉴!

汉书读后感 篇1

没有掌声,没有溺爱,生活在风雨中,生活在挫折中。这,就是成功人士的英雄;在逆境中走过的人,才受得住挫折的考验,才懂得尊重一丝一缕的劳苦,才懂得去奉献,他们是伟大的。

张衡的背后是什么?

成功!

一提起张衡,人们就会想起他发明的比欧洲还早1700多年的地动仪。可是你是否知道,张衡是天文学家的同时还是一位文学家,画家,真可谓是饱学多识,才华横溢。那么张衡成功的背后又是什么呢?“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没有逆境,就没有成功!

《张衡传》一书告诉我们,他“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这固然是他成功的因素之一。但最主要的是他具有严谨的学习方法和顽强的毅力。他呕心沥血作《二京赋》,“精思附会,十年乃成。”这种严肃认真的态度也表现在他以后的科学研究上。在他开始制造侯风地动仪时,曾遭到一些人的讽刺,但他持之以恒,毫不动摇,终于制成了地动仪,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赢得了骄傲。其实,纵观中外历史,类似张衡的例子不胜枚举。诸多成功,哪一项不是在逆境中奋发,哪一项不是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地奋斗的结晶呢?

我们面临的是一场战斗,是对我们的严峻考验。也是一张人生的答卷,一张洁白的纸。不过,我们这一代是幸运的。我们迎着阳光,披着雨露,沐浴着春风,只要奋斗,便可绘出美丽的图画,就能把生命的答卷答得圆满优秀。

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要想取得成功,那么应该从点点滴滴做起,严谨的态度是成功的基础,而坚韧的意志培养,则是通向成功之路的桥梁。

成功永远只属于坚忍不拔的强者。现在,我们知道张衡成功的秘诀;明天,勤勉而顽强的钻研,将使我们更进一步!

阅读完你的一腔热枕,遥想你的短暂一生苦难经历,我一直相信你是用诗章来抒写自己奋苦的人生!诗章中那严谨、奋发的态度,不正寄寓了你成功的血汗吗?每日在嘈杂喧嚣的生活中静下心来,祖国的呼声就萦绕于耳畔,回响于心际,让我不自学地以此来对照我自己。在这个被言情武打以及各种光怪陆离书籍杂志充斥了的社会,是你在时时提醒我,记着要积极向上!

或是明亮的早晨,或是恬静的黄昏,或是静谧的子夜,随手拿起一本《张衡传》,静坐默读,恬谈如水的心境,带着丝丝凉意,如薄雾般朦胧,微风般清爽,仿佛走在小雨中,微微吹起风卷起玲珑的水珠,打在我的脸上。

汉书读后感 篇2

《大地汉书》,一本好书。缓缓地读,沉浸在思绪的流。

同样生活在河北,熟悉的方言土语,熟悉的运河,熟悉的农村生活气息,贯穿始终,无处不在。我爱读这些大白话。以前很少读到这样别致这样亲切的文字,散发着泥土新鲜的气息,采撷自民间,又返归至民间,找寻最美好的心灵契合。

文中深埋了作者深沉的爱。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立场,对爱,进行一场异常精彩的角逐。大朝的红琴,是美好的理想,而美好的理想成为书中的现实,而张惠玲,是大朝的初恋,那种朦胧而纯真的梦,永远转化不成现实,那梦也在不断改换着味道。那些家族之间的恩怨,对爱是一种严峻的考验,真爱,都经得起考验。真爱,能跨越一切障碍。有爱,才会有完美的人生,才会有有滋有味的人间生活。

理不清文中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张慧玲和大朝,和李六根,和王国刚,和三朝,和那些杂七杂八的男人,成就了张慧玲的事业,造就了她乱七八糟的生活,她逃脱不了世俗的语言和眼光,她只是装作什么都不在乎。而李六根和三朝的改变,让我们领略到人性的虚伪与多变。也许,他们是真变好了,也许,他们本质根本没变坏。在小说中,我找不到一个完美的人,都是活生生的有优点也有缺点的凡人。人都有执着与追求,人都会变老,在这种生老病死的轮回中,我们或成就或放弃,总有行动,总有完成,譬如董子祠;总有希冀,总有继承,譬如龙。

《大地汉书》好,是一本值得深思的书,面对土地,面对河流,有作者太多诗样的情绪,有作者充满哲理的思考,我爱读这样的句子,我爱读来自乡间泥土凝结出的纯净的露滴。只是,同样出自黄土地的我,道不出万一,只是在一遍遍的阅读里汲取,再汲取。珍存,再珍存。

汉书读后感 篇3

今天,我读了《生命的三分之一》这篇文章,对我有很大的启发。

何为生命的三分之一?《汉书·食货志》有一句话:妇人同巷,相从夜绩,女工一夜得四十五日。这就奇怪了,一月如何能有四十五日,再看注解:一月之中,又得夜半为十五日,共四十五日。原来,古人把每个夜晚算作半天,那么,夜晚的时间岂不是就等于生命的三分之一吗?

在古代,不仅是劳动人民对这三分之一的时间十分珍惜,一些大政治家也十分重视。《汉书·刑法志》里写道:秦始皇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这句话的意思是:秦始皇白天断定刑罚,夜晚读书。《北史·吕思礼传》中记载周朝政治家吕思礼生平勤学的情形:虽务兼军国,无手不释卷,昼理政事,夜即读书,令苍头执烛,烛烬夜有数升。光是烛灰都有几升之多,可见他读书何等勤奋了。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为什么古人对于夜晚的时间都这样重视,不肯轻易放过呢?他们对待自己生命的三分之一的严肃认真的态度,正是我们所应该学习的。

古来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严肃的对待自己的生命,当他活着一天,总要尽量多劳动、多工作、多学习,不虚度年华、不让时间白白地浪费掉。而在当今,却有人用宝贵的生命中这三分之一时间,甚至更多的时间,去干一些诸如上网、打游戏、吃喝、玩乐之类毫无意义之事。生命是宝贵的,不要小看一个夜晚的读书,积累起来你可以学富五车。珍惜生命中的三分之一吧,不要让它白白浪费掉!

汉书读后感 篇4

我是钢都小学分校二年级的学生。记得刚入学时,我问妈妈:“为什么校名中有‘钢都’二字?”妈妈告诉我:“鞍山是个钢铁城市,有闻名全国的鞍钢。”谈到这个话题,妈妈接着说:“坚硬和刚强是钢铁的性格。一个人在成才的道路上,只有具备钢铁般的坚强意志,才能无往而不胜!”妈妈这些话,我牢牢记在心里。前几天,我阅读了拼音彩绘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由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写,一开始,我还以为这本书是介绍如何冶炼钢铁的工具书呢。读后,我才知道,它原来是本使一个人意志更加坚强的'文学名著。书中讲诉了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从一个不懂事的少年,成长为钢铁战士的故事。他不怕苦,不怕难,坚持战斗,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经过许多磨难,炼就了钢铁般的意志。保尔·柯察金是一个贫苦工人家庭的小儿子,当过车站食堂的小伙夫,做过发电厂的工人。后来,参加了红军。他和战友们曾一天向敌人发起十七次冲锋。一次激战中,他头部受重伤,被送进了医院,仍不忘工作。修筑铁路过程中,困难重重,暴雨、泥泞、大雪、冻土、疾病、饥俄……铁路还是如期修成!后来,保尔竟然身体瘫痪,但双目失明……书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保尔·柯察金的一句名言:“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再想想妈妈曾经对我说过的那些话,我心里有了一些感悟。与保尔·柯察金相比,如今的小朋友,包括我,简直就是“易碎品”。我们过于柔弱,缺少钢铁意志。父母把我们当作“小皇帝”、“小公主”,百般溺爱,抱着怕摔了,含着怕化了,要星星不给月亮,天天生活在“蜜罐”中。我们绝大部分时间被各种补习班、特长班占用,很少锻炼。个别小朋友长大后竟不会系鞋带。如此“温室花朵”,怎么能长成合格的有用人才?所以,我想对大人们说:“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请不要包办孩子们的一切!”上学路上,我要自己背书包;出家门后,不要总坐车,不远的路完全可以步行去;在冬天,我要出去堆雪人、打雪仗;下小雨,不必给我送伞,就像一篇课文写的那样《妈妈,不要送伞来》;我要学会清扫卫生,还想给爸爸妈妈做香喷喷的饭菜……总之,我要像保尔·柯察金那样,真正自立自强,茁壮成长,百炼成钢!

汉书读后感 篇5

《孙子兵法》的主要思想和内容出自孙武。但后人因《汉书?艺文志》着录《吴孙子兵法》有82篇,图9卷,而多认为13篇是曹操削除繁冗,取其精粹而成。又有人因《汉书?艺文志》着录的《齐孙子》,即《孙膑兵法》久已失佚,后世流传的只有一部《孙子兵法》,而认为13篇出自孙膑之手。不过,在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了一部《孙膑兵法》和《孙子兵法》的残简,以及记载孙武言行的70余枚竹简后,学者们已多倾向于13篇应出自孙武之手,82篇则是孙武后学所着,是用以补充和解释13篇的。

作为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的精髓之一,《孙子兵法》对我们的影响当然是不言而喻的。作为学生,我们能看到更多的是《孙子兵法》对我们学习的影响以及启示。下面,我浅谈一下我的所得。

我们可能会在不经意间脱口而出或在作文中舞文弄墨时,出现一两句这样的话“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置之死地而后生”——孙子兵法已经渗透进了我们的学习生活。

《孙子兵法》为战争而作,也就是为了打败敌人而作,学习中何尝不会有“敌人”,一道难题,一个对手,甚至于自己。“五事七计”告诉我们要有正确方略与思想,要拥有有条理的计划方案,正确地、客观地认识我们所面对的人事物。

例如在《作战篇》中,孙子指出:“兵贵速,不贵久”。学习上,对于要考试的人在考试一定的情况下,你的速度一定要快,否则考试题将作不完,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平时训练有素。同时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我们接纳知识的速度一定要快,以留下足够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再如“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上述的“八之”战法的实质就是变被动为主动。对于现在的学生学习,大部分的实际目的是为了应付考试,不过问,不主动,上课不听讲、玩游戏、睡觉,到考前才猛背考试题纲,“强扭的瓜不甜”,可想而知,知识的保质期也是大幅度缩减,而且强度过大的瞬时记忆会对脑部造成负担,影响脑部健康。这么得不偿失的事,还是少做的好。

学习“孙子兵法”,真的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厚与精髓,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我们的老祖宗原来在数千年前就已认知和分析得如此确切与深透,使我们不得不深深感叹前人的伟大和华夏文明的精深,相信一部孙子兵法,只要认真领会其神髓并不断实践,必将对我们的各方面的提高有着指导性的作用。

中国文化道同行、而不悖、君子和、而不同,传承五千年,源远流长,作为炎黄后人当虚心上学,以史为鉴。

汉书读后感 篇6

飞将军李广——《汉书》读后感赏析:

余日读汉书,常今日诵之,明日即忘,不得书中之要领,收效甚微,为加深印象,对纪传人物线条勾勒,又做练笔之余事,希冀坚持下去,以补余之愚钝。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朝诗人王昌龄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歌歌颂的是汉代名将李广抗击匈奴,一生戎马的卓越事迹。

李广,甘肃秦安县人,出生在一个擅长射箭的世家,自幼习得射箭之法,他历经汉文帝、景帝、武帝三朝,他的一生与抗击匈奴紧密相连,与匈奴大小战争七十多次,在司马迁和班固的笔下,这是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称赞李广有才气,天下无双,借匈奴之口称赞他为“汉飞将军”,但终究没有晋封诸侯,最后落得刎颈自杀的下场。

究其原因,恐怕主要原因还要从李广自身说起,从史料中看出,李广的确为一名猛士。李广被匈奴军队生擒,身负重伤,能在生死关头,一跃而起,跳上胡儿战马,从数百匈奴追兵中逃出来,不得不称之为勇;李广在右北平(笔者家乡一带)与匈奴军队交战过程中,以四千军队对抗匈奴四万,博望侯张骞那一万人又没有及时赶到,在强敌面前,他手下的士兵吓得面如土色,体似筛糠,但李广能持弓箭意气自如,以一当百,士兵不得不服其勇。

这样一名在汉代声名显赫的将军,却未被封侯,最后刎颈自杀,李广自身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首先,李广自己虽然英勇无敌,但缺乏治军方法。在冲锋陷阵上,他能够以一当十,甚至以一当百,但带兵打仗上,他显然缺乏治军方法。《汉书》中记载,李广担任未央卫尉,程不识担任长乐卫尉,两人官职大小一样,曾经又一起为边疆太守,可谓相互了解。程不识治军严格,军队休息有管理,晚上有人巡夜,远处有人站岗;李广治军松散,人人自便,晚上无人巡更,文书做不到上通下达,虽然也有远哨,作为行军将领,这种悉听尊便的作风不是打仗的阵法。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只能靠蛮力,因此李广在带兵打仗中,英勇杀敌的情况居多,排兵布阵的情况很少,甚至在带兵途中迷路,这也是他身经数战却胜者无几的原因。

其次,李广勇有余而谋不足。在上郡战役中,三个匈奴的人射伤中贵人,李广不顾一切去追赶射雕人,一定要把他们杀之而后快,也许是自认为是神射手无人能敌。事实证明,他是一名神射手,也的确无人能敌。这三个神射手都败在了自己的箭下,但作为一名统帅,不顾自己将军的身份,放下身后的部队,结果被敌兵数千人包围,险些遇难。虽然他故作镇定,迷惑敌人,显示了他的勇敢,但这种铤而走险的方式不应该是一名将领所为。可见,李广和敌人比的是力气,而不是脑袋,也就是说他还没有上升到战略战术的层面,这也是他在众多战役中吃败仗的一个主要原因。

第三,李广虽然名声很好,但他为人狭隘。有两件事,一是他做陇西太守时,羌族经常造反,他诱惑敌人八百投降,羌人投降后他又全部将其杀害;另一件事儿是他赋闲在家的时候,与人打猎回到霸陵,霸陵卫不让李广经过,李广怀恨在心,等到李广受命到右北平当太守时,他特意向皇帝点将要霸陵卫,结果霸陵卫刚到军中,李广就把他杀了。这种狭隘的性格对一个首领是十分不利的,作为领袖,心胸要向匈奴地界的草原一样宽广,这样在行军打仗中才能高瞻远瞩,未雨绸缪,恰恰李广缺乏这种才能。

第四,李广急功近利,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盲目请缨。元狩四年,大将军卫青带兵出征匈奴,李广主动要求前往。此时,李广已经六十多岁,汉武帝觉得他年事已高,不想让他再到军中风餐露宿。作为一名老将,他应该知道沙场可不是闹着玩儿的,也不是凭意气用事,一腔热血就能够喷倒敌人的。李广完全不顾这些,想在有生之年,凭借这场战争,凯旋回来能加官进爵,流芳千古。所以,在卫青将他由前锋的位置调到后卫时,他认为这是卫青耍的心眼,眼看着不让他有军功,而把前锋这块能建立军功的肥肉给了公孙敖,李广着实的不高兴,气嘟嘟的走了。结果在行军中迷路,无功而返,自认为无言见武帝,才拔剑自杀。

当然,作为一代名将,李广身上的闪光点还是很多的,司马迁饱含深情,赞颂了这位抗击匈奴的名将,笔者仅就其失侯原因做了些分析,不当之处,请拍砖指正。

汉书读后感 篇7

《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由中国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后汉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取自司马彪《续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共195年的史事。

《后汉书》大部分沿袭《史记》、《汉书》的现成体例,但在成书过程中,范晔根据东汉一代历史的具体特点,则又有所创新,有所变动。

《后汉书》结构严谨,编排有序。如八十列传,大体是按照时代的先后进行排列的。最初的三卷为两汉之际的风云人物。其后的九卷是光武时代的宗室王侯和重要将领。

《后汉书》的进步性还体现在勇于暴露黑暗政治,同情和歌颂正义的行为方面,一方面揭露鱼肉人民的权贵,另一方面又表彰那些刚强正直、不畏强暴的中下层人士。例如,在《王充王符仲长统传》中,范晔详细地收录了八篇抨击时政的论文。

汉书读后感 篇8

叙一曲红楼,红楼梦佳人;游一场观园,观园幻人家。那一场红楼梦: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人情事理,看似华丽,却依稀似纱般柔柔易破。

看破的,妙玉遁入空门。闲于又空下与宝姑娘下棋,那次回去也不知怎的疑是中了邪,说是招了什么人便去找他们了,倒还是尘缘未净,却已是坚决成了尼姑。欠泪的,黛玉泪已还尽。听闻宝玉要与人成亲,便泪洒枕被,管它点点与斑斑,在素白手帕上提一曲泪诗,便病于床上,自此不起。靠紫鹃身上,黛玉轻提起手帕,诗随帕子一同掉进炉中,焚火便成灰,黛玉轻蔑一笑,没有出声,好似心酸。闻大观园内笑语连连,想罢:宝玉。睁开眼,只留了最后一滴泪,说了最后一句话:“宝玉,你好……”(一句不完整的话,大概所有人都能猜其大意)之后,黛玉房中哭成一片……痴情的,宝玉枉送性命。揭开喜头,竟不是自己的林妹妹,宝玉大吼:“欺骗我,你们原来是欺骗我。”歇斯底里,众人惊怔。往后几日,宝玉痴痴呆呆。一日,与袭人隔门说话,得知黛玉已死,竟轰然倒地。命不该绝。宝玉醒来,过似一、二天,竟手持白色毛羽花,吹着,口中念叨着:林妹妹,你是那花神吧……看似病的好些了,如今又为何成这样?欠命的,命已还,还尽了,却缘还未了,可这分离聚合已在前生定了。忠心的,紫鹃心随主去。几天了,宝玉夜夜都到紫鹃门前,问她黛玉临终说了什么,紫鹃对其冷漠不语,终在一日早晨开门见宝玉跪在地上,便拗不过他,带他去黛玉房中,也不好声好气地待他说话,只一人淌着泪说着黛玉的冤死。一场冤孽。宝玉泣不成声。这场红楼梦,华丽的开场,这之中谁为情种?都只为了风月情浓,落成白茫茫一片。

歌中唱到: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才会演出这曲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窗前亦有千竿竹 不识香痕渍也无?

空楼垂挂,此得黛玉提帕一曲,曲终人散,就此罢了。

2024最新读后感:读《汉书》有感


汉朝起于公元前202年,由汉高祖刘邦建立,在历史上分为西、东两个朝代。西汉在公元6年因王莽篡权,这个昔日庞大的帝国灭亡了。《汉帝》的记载本该至此结束,但因后来刘秀推翻王莽专政,建立东汉,这部记录汉朝历史的史书又重新开始修编,主要修东汉的历史。所以《汉书》分为两部,一部是西汉的《汉书》,另一部则为东汉的《后汉书》。

西汉时,刘邦称帝去世不久,吕后便开始排除异己,老臣陈平、周勃等力挽狂澜,迎代王刘恒即位,是为汉文帝西汉开始复兴,到孝文帝,已十分强盛。再到汉武帝已开始与西域交流,此后数百年,西汉已是安定强盛的雄大帝国。但因王莽夺取,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了。

但不久,刘秀成为东汉首位帝王,此时东汉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项科技成果问世,东汉在那时已是百姓兴旺、城镇繁荣,万余城池、百余座郡县。百郡千县,都卷入了商品流通的范围。首都洛阳车船贾贩,周于四方,货物积贮,满于都城。因邓晨修复了鸿谷陂,王景修通了芍陂,王景、王吴疏竣黄河,各项水利工程的建设发生了历史上最大的水陆运输,数月间,几十万艘船只,几万乘车辆,将百万袋粮食、千万匹布帛及各类物资达千万之多,全部运往正在饱受旱涝之难的洛阳,使洛阳一夜之间最富有的城市。但末年,宦官掌握朝政,发生了“党人之祸“,黄巾军起义,东汉也灭亡了。

看两汉的兴起,我感叹两汉灭亡。“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两汉大业都因为帝王身边的人而亡,汉朝兴旺时因为有贤臣明君,败落时也因为臣子君王自己。

《汉书·艺文志》读后感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首部史志目录,也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大型国家文献分类目录。东汉史学家班固作《汉书》以记载自秦以来到王莽篡汉之断代史,该书中记载律历、礼乐、刑法等“十志”,是对西汉及先秦社会的典章制度、风俗文化的总结,《汉书·艺文志》是“十志”之一,是据刘歆《七略》增补、删削而成的,是对西汉先秦时书目的目录著录。

把天下图书分为:(1)六艺略,著录易、诗、书、礼、乐、春秋、论语、孝经、小学九类图书,这些都是儒家经典或与儒家经典有关的著作。(2)诸子略, 著录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等十家著作。(3)诗赋略, 著录了辞、赋、歌诗等五类文学作品。(4)兵书略, 著录了兵权谋、兵形势、阴阳、兵技巧四类军事文献, 包括了战略思想、战术技巧各个方面。(5)数术略, 著录了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形法六类图书。(6)方技略, 著录了医经、经方、房中、神仙四类著作, 大体上是医学科学及方士巫术两方面的杂拌。以上六略三十八类,共著录了当时可以看到的五百九十六家, 一万三千二百六十九卷图书。

清代史学家王鸣盛在 《十七史商榷》中评价《汉书·艺文志》“不通《汉书·艺文志》, 不可以读天下书。艺文志者, 学术之眉目, 著述之门户也。”《汉志》不仅是我国史志目录的开山鼻祖, 其中也包含了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文献目录。“方技略”就是专为医药文献专门编定的目录, 其中把方技类的文献书目列为四大类, 又把每类医籍的具体篇目详细开列,即医经、经方、房中、神仙及其下各目。《汉志》不仅以“六分法”为核心, 以文献内涵功能进行著录分类, 还以总论、 叙录为辅助手段, 揭示了先秦至汉代包括医史文献在内的中华文化学术总体发展脉络。

通过研究《汉志》中的医学文献目录, 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反映当时医药活动的医史资料信息。而其中所体现的医学史观及所蕴涵的医学思想理念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当时官方的正统观念, 同时也留下了作者班固医学史观和医学思想的深深烙印。由于医学特别是早期中国传统医学具有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继承性强, 其发展进步建立在人类世代薪火相传基础上的特点, 医药典籍在医学传习过程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医史文献也就成为了历代医学传习者最为重要的传授、接收和研习的工具以《七略》、《汉志》为代表的早期医史文献目录“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将前代和所处时代繁多庞杂的医学文献资料进行了系统精当的归类, 以便后人在翻阅时可以按目索书, 分门别类地了解前辈的医学研究成果, 顺利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 不致于面对卷帙浩繁的图书文献束手无策。这种在当时颇为先进的文献整理编录方法, 对后世医史文献著录工作的开展和医学科学的传承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王者读后感2000字(3)篇


王者读后感2000字 第(1)篇

居里夫人停下打字的手,想起山田太太最后那句话。“一切都是注定好的。”而悲伤是会传染的,这悲伤也触动了居里夫人的心。

我不懂棒球,也没好好读过《麦克白》,但并不影响我爱屋及乌,硬着头皮通读此书,明显看出伊坂幸太郎向莎士比亚悲剧致敬的意味。以多人称的视角转换,保留了一贯奇幻的色彩,描写了一个天才棒球少年注定悲剧的人生。

这世上,大多数人注定平庸,极少数人本可不凡,但是天才必需面对各种人心的构陷,因为世俗是天赋最凶狠的猎手。

其实伊坂幸太郎这本书写的不算厚重,但是题材下潜的有厚度,同具层次感,严格意义上来说,把它往文学堆扒拉,有点轻,但是又绝不同于以往的推理作品,不过伊坂幸太郎本来就很难归类,本书也算是天马行空向悲剧文学的一次跨越吧。

王者是创造奇迹的人,但同时他也打破了平衡,携带一股可怕的力量将周围的一切摧毁,使正常秩序轰然倒塌。因此人们对王者心怀忌惮。

书中最打动我的,还是王者那秘不示人的内心。他孤独,坦言从未感到开心。天才似乎也只是上帝安排好的一个齿轮。他说他像一个手持厚纸片的少年,不知道手上的厚纸片何为,迷茫地长大。终有一天,他看到一块巨大的拼图游戏面板,中央有一处空白。他猛然想起手中的厚纸片,摁进去,拼图就此完成。周围的人相呼喝彩。而他的感觉是,终于完成了使命,终于安心了。

王者的人生早已确定。他只能带着使命走完他,别无选择。

王者读后感2000字 第(2)篇

上次看这本书时还不太了解棒球,只是囫囵吞枣地看完。后来慢慢学了些棒球知识,也开始关注日本职棒比赛,寻找棒球相关书籍时便再次点开了这本书。

不同于伊坂幸太郎以往的风格,本书的主角不再是默默无闻的普通人,他从出生起便被赋予了“王者”的使命,故事的最后也没有任何激动人心的展开,他直至死亡也未能摆脱宿命的纠缠。

这本书仍然采用了伊坂幸太郎擅长的多视角叙事,但多个视角中却唯独没有“王者”的。他要么是以第三者的身份出现在别人的故事里,要么是以“你”的称谓被叙述者讲述,这种奇特的写法也恰好反映了王者悲剧最核心的部分——成为棒球的王者是他人生唯一的使命,但这使命究竟从何而来?也许是出自父母的灌输,也许是上天早已做好安排,但并非他所选,也并非他所愿。他只是被动地走上一条早已被指明的路,被动地被追捧,被疏远,被迫害,被歌颂,被动地击出穿透夜空的一球后,独自倒下。

没有王时各人任意而行,而降临在普通人中的王就如同坠落尘世的神,神的光芒照出世人的粗鄙,王的力量摧毁世界的平衡,这样的“不祥之物”终究只能被驱逐,或者说,被驱逐就是他存在的意义。

王者读后感2000字 第(3)篇

感觉最伊坂幸太郎的还是把居里夫人代入当时情景的那几段,「居里夫人停下打字的手,想起山田太太最后那句话。“一切都是注定好的。”而悲伤是会传染的,这悲伤也触动了居里夫人的心。」还有诸如「更加让我吃惊的,是书里居然还记载了居里夫人小时候的一些事情和想法。比如,她“觉得母亲变得异常可怕”或“在心中暗自发誓,再不犯同样的错误”。居里夫人明明是长大之后才成为伟人的,为什么书里会如此详尽地记录她小时候的事呢?这让我感到很不可思议。莫非有人早已看穿居里夫人长大后将成为伟人,于是从她小时候就密切关注她的一举一动?如此一想,又不禁让我自怨自艾起来。如今的自己,周围一个人也没有。既没有人为我记录小时候的言行,也没有人问我此刻心中在想什么,更没有人为我写过什么。大概是因为他们全都知道,我这人长大之后也不会有什么出息,也就没有必要写伟人传记。我这辈子都成不了伟人。」简直是在人最悲伤的时候告诉你其实没什么,各自有各自的路要走,平庸的不一定是最悲伤的,而富有天才的,心中的意念再坚定,天赋再凛然,总要经历更多……这一本有点致郁啊……小天使伊坂幸太郎黑化惹。

东方读后感2000字(3)篇


东方读后感2000字 第(1)篇

读时浅浅的沉醉,读完空空的惆怅!      别出心裁,下了一翻苦工,这是消受此书之后最大的感受。记叙方式、人物对白和身份差距之间颇大的人物变换描写是好的,最感同身受的好!      建国到文革片的这段新兴历史,于我,记忆是颇朦胧的,看法也是颇前面的,当然这颇可用相当代替,美其名曰。      纵观全文:建国、进新疆、保密局、赴苏外交、进藏、解放舟山群岛、抗美援朝、封帅和科级兴国等等。时间轴怎么转,剧情介绍怎么走。外带文中穿插的情景切换,国家与人民的沉浮如巨幅的山水画豁然展开。      滔滔的言说不断,恻恻的情怀舒畅,像我这看一遍历史书籍如走马观花之类也记忆犹新!不思量,自难忘,自难忘诶!        其间,语言对话也是颇有深度的。就复制几段当做预习人生罢了。      阎锡山:智不难于知人,是难于自知;仁不难于爱人,是难于自爱;勇不难于管人,是难于自管。培植智、仁、勇,应从自知、自爱、自管上努力。      道理不作老生常谈了,就书中‘会江浙话的阎锡山比鲁迅强多了’而言,划动了我那艘好奇号小木船了,迫不及待想了解此人,有帆和马达想必是更好的。唉,书币!      蒋介石,历史伟人,没有他的深度与处境,不做评价。但就其某些观点与言行是非常赞同的,譬如:台湾过去是、现在是、永远都是中国的台湾!     打住,笔记笔记,还是以笔记之吧。     该上岸了,晒它个两天网,再补它个三天鱼——相关历史!     这本书排版有问题,智障微信读书(๑‾᷅^‾᷅๑) 嫌弃你!

东方读后感2000字 第(2)篇

蒋介石:“早上好,告诉你一个有趣的事情,我昨天在梦里梦到毛泽东了。”

宋美龄:“你们吵架了?”

蒋介石:“吵了。”

宋美龄:“这是意料之中的事,为什么呀?”

蒋介石:“为了他那首诗,《沁园春·雪》……”

宋美龄:“诗还是好诗……”

蒋介石:“是啊,不是好诗还不吵了。我说,你祖宗八代都数落一遍,我挨了一辈子骂,怎么不加上我呀?毛泽东说怎么加?我说,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后边加上,蒋公介石,一隅台岛,反共大业,永志不抛。毛泽东说,这也不符格律呀?我说,我们交了一辈子手,你何时按格律做过事?他笑了……后来他说,《沁园春·雪》就不改了,可以重为我写一首《临江仙》。我只记住两句:明月依然在,何时彩云归……这是什么意思,想招安我?……”

宋美龄:“别想那么多了,梦是反的……”

蒋介石:“对,梦是反的……是我要招安他……”

东方读后感2000字 第(3)篇

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一个好的党员、一个好的领导的重要标志,在于他熟悉人民的生活状况,关心人民的痛痒,懂得人民的心;他坚持艰苦朴素的作风,同人民同甘共苦、共患难,能够接受人民的批评监督,不在人民面前摆任何架子;他有事找群众商量,群众有话也愿意同他说,只要我们的党是这样组成的,我们就有永远无穷无尽的力量,不可征服的力量。

飞将军李广_《汉书》读后感赏析


飞将军李广_《汉书》读后感赏析:

余日读汉书,常今日诵之,明日即忘,不得书中之要领,收效甚微,为加深印象,对纪传人物线条勾勒,又做练笔之余事,希冀坚持下去,以补余之愚钝。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朝诗人王昌龄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歌歌颂的是汉代名将李广抗击匈奴,一生戎马的卓越事迹。

李广,甘肃秦安县人,出生在一个擅长射箭的世家,自幼习得射箭之法,他历经汉文帝、景帝、武帝三朝,他的一生与抗击匈奴紧密相连,与匈奴大小战争七十多次,在司马迁和班固的笔下,这是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称赞李广有才气,天下无双,借匈奴之口称赞他为“汉飞将军”,但终究没有晋封诸侯,最后落得刎颈自杀的下场。

究其原因,恐怕主要原因还要从李广自身说起,从史料中看出,李广的确为一名猛士。李广被匈奴军队生擒,身负重伤,能在生死关头,一跃而起,跳上胡儿战马,从数百匈奴追兵中逃出来,不得不称之为勇;李广在右北平(笔者家乡一带)与匈奴军队交战过程中,以四千军队对抗匈奴四万,博望侯张骞那一万人又没有及时赶到,在强敌面前,他手下的士兵吓得面如土色,体似筛糠,但李广能持弓箭意气自如,以一当百,士兵不得不服其勇。

这样一名在汉代声名显赫的将军,却未被封侯,最后刎颈自杀,李广自身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首先,李广自己虽然英勇无敌,但缺乏治军方法。在冲锋陷阵上,他能够以一当十,甚至以一当百,但带兵打仗上,他显然缺乏治军方法。《汉书》中记载,李广担任未央卫尉,程不识担任长乐卫尉,两人官职大小一样,曾经又一起为边疆太守,可谓相互了解。程不识治军严格,军队休息有管理,晚上有人巡夜,远处有人站岗;李广治军松散,人人自便,晚上无人巡更,文书做不到上通下达,虽然也有远哨,作为行军将领,这种悉听尊便的作风不是打仗的阵法。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只能靠蛮力,因此李广在带兵打仗中,英勇杀敌的情况居多,排兵布阵的情况很少,甚至在带兵途中迷路,这也是他身经数战却胜者无几的原因。

其次,李广勇有余而谋不足。在上郡战役中,三个匈奴的人射伤中贵人,李广不顾一切去追赶射雕人,一定要把他们杀之而后快,也许是自认为是神射手无人能敌。事实证明,他是一名神射手,也的确无人能敌。这三个神射手都败在了自己的箭下,但作为一名统帅,不顾自己将军的身份,放下身后的部队,结果被敌兵数千人包围,险些遇难。虽然他故作镇定,迷惑敌人,显示了他的勇敢,但这种铤而走险的方式不应该是一名将领所为。可见,李广和敌人比的是力气,而不是脑袋,也就是说他还没有上升到战略战术的层面,这也是他在众多战役中吃败仗的一个主要原因。

第三,李广虽然名声很好,但他为人狭隘。有两件事,一是他做陇西太守时,羌族经常造反,他诱惑敌人八百投降,羌人投降后他又全部将其杀害;

另一件事儿是他赋闲在家的时候,与人打猎回到霸陵,霸陵卫不让李广经过,李广怀恨在心,等到李广受命到右北平当太守时,他特意向皇帝点将要霸陵卫,结果霸陵卫刚到军中,李广就把他杀了。这种狭隘的性格对一个首领是十分不利的,作为领袖,心胸要向匈奴地界的草原一样宽广,这样在行军打仗中才能高瞻远瞩,未雨绸缪,恰恰李广缺乏这种才能。

第四,李广急功近利,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盲目请缨。元狩四年,大将军卫青带兵出征匈奴,李广主动要求前往。此时,李广已经六十多岁,汉武帝觉得他年事已高,不想让他再到军中风餐露宿。作为一名老将,他应该知道沙场可不是闹着玩儿的,也不是凭意气用事,一腔热血就能够喷倒敌人的。李广完全不顾这些,想在有生之年,凭借这场战争,凯旋回来能加官进爵,流芳千古。所以,在卫青将他由前锋的位置调到后卫时,他认为这是卫青耍的心眼,眼看着不让他有军功,而把前锋这块能建立军功的肥肉给了公孙敖,李广着实的不高兴,气嘟嘟的走了。结果在行军中迷路,无功而返,自认为无言见武帝,才拔剑自杀。

当然,作为一代名将,李广身上的闪光点还是很多的,司马迁饱含深情,赞颂了这位抗击匈奴的名将,笔者仅就其失侯原因做了些分析,不当之处,请拍砖指正。作者:燕山雁

《汉书.高帝纪》读书笔记200字


《汉书.高帝纪》读书笔记200字

读《汉书·高帝纪》。韩信被称为一代名将,可纵观其战史,从没有和项王从正面交手。总是攻赵、略齐,最后与彭越合围项王于垓下。真正攖项王锋锐的往往是刘邦自己,丢盔卸甲狼狈不堪。

也就是说,是刘邦自己吸引了项王主力,把危险也留给自己,而放手让诸将开辟第二战场第三战场。刘邦在正面吃亏,然而却在全局战略上胜出。刘邦还占据了道德制高点(项王杀宋义,杀怀王,焚秦宫室,屠城,背约),且不吝惜给诸将封王。

用人上,刘邦拥张良、萧何、韩信,项王有一范增而不用。彭越背叛,英布背叛,项伯背叛。可见,项王非帝王之才也。司马迁为他立本纪,私心作祟耳。作者:胡为乎来哉

戴笠传读后感2000字(3)篇


戴笠传读后感2000字 第(1)篇

“如果将来你坐车(成了有地位的人),而我还是戴斗笠的农夫平民,那么有朝一日相见,你会下车跟我打招呼吧。如果将来你撑簦伞(簦,古代有柄的笠,像现在的雨伞),而我骑高头大马,那么有朝一日见到你,我也会下马来迎接你。

主要是表达一种不忘贫贱之交、友谊之深矢志不变的决心和愿望,无论身份地位有多大差别,朋友就是朋友,不会因地位而产生距离。

国民党头号谍王:戴笠 名字就出自这首词。

没法具体定义为好还是坏。你还是看看社会评价吧。“生为国家,死为国家,平生具侠义风,功罪盖棺犹未定;名满天下,谤满天下,乱世行春秋事,是非留待后人评。”戴笠死后,章士钊先生题挽联。 以后世观点来看,戴笠在情报界可说是少有的天才,他在无师自通下一手建立军统局这以他为核心的庞大情报机关,在抗日战争时期军统局的敌后谍报侦搜以及中美情报合作对于战争的胜利有着无可抹灭的贡献。”

一个人都是有两面的,没有人能分清这个两面的真正的正与反,在一定时期,当时的环境下,也许现在觉得是反,而对于当时可能确是正的。所以如果要分析一个历史人物,是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来评论的。

戴笠传读后感2000字 第(2)篇

016-《戴笠传》~沈美娟(张金山讲书)微信读书上领了有声小说~《戴笠传》,每天听2-3章,有点像小时候听长篇评书,今天终于听完。普通农夫戴春风,如果没有从农村出来,他可能就是一个农民;如果他当了兵,没有逃出,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将官;如果他在上海,和王亚樵、杜月笙结识后,投入到帮派,可能会多一个黑帮老大;如果他在黄埔军校,没有依附于蒋介石,帮其收集情报,就不可能成为军统的首长。因为心决定性叫心性,性决定命叫性命;命决定运叫命运,运决定气叫运气。人的命是老天定的,但是运要靠自己借。在戴笠的一生中, 他就认准了自己的目标,借势、借运,成为了他希望的样子。小米手机创始人雷军曾经说过: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这说明了机遇的重要性,如果一个人只会苦干蛮干,不懂得抓住时机,即使付出再多心血与努力,也往往一事无成,到头来只能感动自己。《戴笠传》~推荐给你[/玫瑰][/玫瑰][/玫瑰]

戴笠传读后感2000字 第(3)篇

飞机撞上了大雨中的岱山,恰巧13时13分机上13人!正所谓戴笠亡岱山,雨农失雨中!戴笠一生不是迷信吗?这个结局实在是太讽刺喽…

床畔读后感2000字(3)篇


读完本书扼腕长叹!

因为曾是军人,对军人体裁的文章就格外留心。严歌苓恰好也曾是军人,又恰好会写这么好看的故事,所以,引起共鸣的点就又多了很多。

军队,作为国家机器,绝对不可或缺,而军队里的军人,则有着无穷无尽的故事。严歌苓从开始创作这本书,前前后后用了二十年时间,推翻了几次重写,她在书里一直想表达的一种军人精神,军人精神的核心无疑是英雄主义。

英雄主义的实现,需要集合种种积极的人格因素,比如忠诚、勇敢、自律、自我牺牲,等等。

我想以下的文字还是引用严歌苓后记里写的,只有她自己,才能准确表达出她的思想和意图,也希望对有兴趣一读此书的人有点启示。

多数英雄都是不识时务者。正如万红坚守的对象张连长一样,女护士在几十年的坚守过程中也使她自己成了英雄。因为她为她所信仰的英雄价值观牺牲了青春,牺牲了凡俗的幸福,完成了人格的最终飞跃。她坚信英雄有朝一日会醒来,象征她坚信人们内心对于英雄的敬爱会醒来。

这是一部象征主义的小说,年轻女护士坚信英雄活着,象征她坚信英雄价值观的不死。流年似水,流过英雄床畔,各种有关英雄的价值观也似水流过。万红见证了英雄床畔的人情世故,世态炎凉,人们如何识时务,从对待英雄敬神般的崇拜到视其为人体废墟,万红却始终如一地敬爱、疼爱、怜爱、恋爱着这个英雄。她与丧失了表达能力的英雄之间的微妙沟通是她的证据,她几十年如一日地试图以她积累的证据说服人们:英雄的连长始终像正常人一样活着,有正常痛感,有冷暖知觉,能够儿女情长,能够为人慈父,仅仅因为他受了植物人的误判,仅仅因为他碍于表达局限而不能作为一个正常的人被接受和认知。万红并不否认应运而生的其他种种英雄价值观,但她永远不放弃以张连长为代表的舍己救人的英雄价值观。因此,张连长是不是植物人,是不是像正常人一样活着,象征你信仰什么,信则灵。

床畔的一切都在流动,护士万红是艄公,摆渡在床上的英雄与流动的世人间,她不是凡人,她是像格蕾莎修女一样的圣人。

第一次看到严歌苓的床畔,就被封面和书名所深深吸引,今天终于读完。自己也深深的陷入对现实的思考,80.90年代的人也会由崇拜英雄到崇拜歌星,那个时代的英雄,至少能在人们的心中活几年,而现在呢?在网络化消息如潮水般的今天,真正的英雄能够在大众心中存活几天就已经不错了,几天的铺天盖地的热搜,过了几天,又会被新一波的热搜所覆盖,新一波的热搜无非是哪个明星又有了什么新的作品,哪个明星穿的衣服非常好看,哪个明星又有了什么丑闻或者喜事,而这一切对于我们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没有了自己坚守的信念,没有了执念,没有了追求,每天沉迷于网红的世界里,没有了以前的追求,唯一的追求是一夜暴富。所谓的理想和梦想,仿佛成了可笑的两个代名词。我们每个人又是怎么了呢?为什么再也没有了万红这样的人和工作态度,不追求名利,只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责任。最近喜欢上了写毛笔字,写字时候的自己内心毫无波澜,不会烦躁,不会生气,不会焦虑,只是一心想写出来一副娟秀的小楷。字如其人,人如其字,愿自己也能一如既往去追求自己所想要的!n

“英雄是什么?识时务是英雄。万红,亲爱的丫头,你就是不识时务。”

感性的观察是小说 理性的观察是论文

英雄张谷雨真的不是植物人吗?还是护士万红在他身上赋予了太多感情 也解读了太多感情?

在小说里感受时代 时事 时尚的变迁

最早接触的是另一本小说《陆犯焉识》是一本很厉害的小说 想读又不敢读 直到《床畔》才真正感受到严歌苓的魅力

宋美龄传读后感2000字(3)篇


宋美龄传读后感2000字 第(1)篇

     之前虽然对宋氏三姐妹有些了解,知道她们从小赴美留学,先后与孔、孙、蒋家联姻,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对宋美龄个人的了解却似乎较为模糊,只知道她抗战期间赴美,四处活动为中国抗战争取美方的同情和援助。看后,这位当时中国“第一夫人”的形象渐渐丰满起来,她在政治舞台上的活跃程度真真超过了我的想象。

   强烈建议微信读书上的电子书都要加上序和前言。在网上查后才知道,这本书的主体90年代初杨树标即写成,2008年,加入了杨菁关于宋子文、孔祥熙的研究内容,与两人合著的《蒋介石传》同时再版。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书中有些段落明显非一人所写,有些还留有生拉硬拽上纲上线的旧时文风

   本书最大的特点是用了很多史料,引用了宋美龄大段大段的演讲原文。可惜有时引述过长,反而打乱了叙事节奏。最大的遗憾是只讲到1950年赴台,还需要找些书来补上这一课。

宋美龄传读后感2000字 第(2)篇

给差评!读到讲新生活运动那里实在读不下去了!刻意矮化这种政策,抬高中共的政策,一点也不客观中立。文章中用到反共反人民的字眼,滑天下之大稽。

讲真,她的这种倡导不应该卷入政治之争。虽然在湾湾只停留了一周,感受到的人民生活方式就是不一样,尽管在小摊前买东西,但乱丢垃圾也会成为耻辱,尽管有的地方也穷,但讲究礼义廉耻,传承中国传统,大陆人差得很远!台湾的教育很注重生活教育与生命教育,女校中还会有家政教育,这点大陆也差远了。

而今的发展,还是只讲究GDp,而忽略了人民的幸福与教育的质量,现在还只停留在刻意吹捧中共政策,矮化国民党的所有主张,只会使发展停滞不前。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请换上更客观中立的版本,如果没有,不如不要上架,误人子弟!

宋美龄传读后感2000字 第(3)篇

以前曾在图书馆看过《宋氏三姐妹》,三姐妹不论放在哪个年代都会很出色。以我个人观点来看,里面我最喜欢的是宋美龄。她是真正的美女,既有大将之风,也有身为女性的自律和人格魅力。都传蒋介石曾为她种下心形的、她最爱的法桐树。不是很喜欢蒋介石,但就他们之间的爱情而言,还好,哈哈。

我非常欣赏自律的人,这是一个极其舒心的词。keep里有一句喜欢的话:自律使人自由。没错,你的自律里,藏着你的运气;你的时间里,凝结了你的勇气;你的命运里,成全了你的努力;你的灵魂里,建立了你的信仰。

我也在努力成为这样的人,并且坚信:我能行。

读后感《汉书读后感2000字(3)篇》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汉书读后感20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