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陈果读后感600字

陈果读后感600字

《陆犯焉识(陈道明、巩俐主演)》读后感_1900字。

“活到老学到老”,可见读书是我们一辈子的事。我们经常需要读大量有深度的书籍,它们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作品是作者写的,读后让人很受感动,令人感慨良多,趁着自己的感触 ,最适合写一篇作品的读书笔记了!我们该如何去写作品的读后感呢?我们的小编特意搜集并整理了《陆犯焉识(陈道明、巩俐主演)》读后感_1900字,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陆犯焉识(陈道明、巩俐主演)》读后感1900字

这个结尾一下子让我想起了一个遥远的传统,或许在书中,或许是现实存在的,村里的每一个老人在到了年纪时,就会收拾好细软,走进一片林子去,再也不会回来。子女也不会去寻,大家都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陆焉识最后的出走也是这样的,一个被打上了烙印的人再哪都是显眼的,一辈子追逐的自由最后竟然在远离了社会关系的地方才能找到。他的处境大部分是因为那个错误的身份,但在现代生活中,剥去了那些隔阂的外衣,人性的幽暗变得更加赤裸裸。就像费孝通在《乡土中国》里讲的,中国人的“私”体现在群己界限的划分上,这个界限是可以伸缩的。对冯子烨来说,在外人刘亮面前,陆焉识是属于“我”的阵营的,对着自己的小家庭,父亲陆焉识又当然地被排除在外。不能说冯子烨有多坏,甚至他比现在的大多数人对父母还要好一些,只能说他太有用场了,利弊权衡得太清楚。当然,人老了以后这个地位是很尴尬的,当然地被排除在小家庭之外,稍有不甚便会成为多余。倘若子女够孝顺,样样周到,总也是顾不上老人心中所想的。

如果说陆焉识前半段戈壁荒漠的生活,以及偶尔穿插的回忆,还带着点一点孤勇与博弈,多少显得硬气些,后半段弄堂里巷则是完全的疲软与顺从,每个人都带着点说不出的心酸。重返文明世界,却掉入了社会的枷锁,连最亲近的关系也在提醒着他异类的身份。经历了生死的陆焉识倒是不在乎这些的,但每一个亲历者和旁观者想必都是如同梗了一根刺在喉头吧。前半生的辉煌与荣耀,傲气与光芒,全都被截断在河流的那一端。在河流中苦苦挣扎的这几十年,那些与死神博弈的岁月完全改变了他。河流的这一端,是在子女心中的堤防外逐渐佝偻的他,是在社会的一次次敲打中越来越无言的他,他愈是沉默,愈是恭谨,那道鸿沟就愈来愈深。若非这十几年咂摸出来的对婉喻的爱,他是没有这般顽强的生命力的,也不会后面有这些读来心酸极具情感张力的情节。自然,所有的好的小说,但凡是讲了点世事的,如红楼梦,都免不了要有“由盛入衰”的意思。有了这个框架还不够,一部好的小说是值得拿着放大镜去推敲的。

我读书向来是不怎么喜欢读第二遍的,当时读这本书的震撼过去以后,后来再回想起,就只有一点点压抑了,留在脑子里的是婉喻在铁道边怎么也挥之不去的身影,满是一段压抑着的爱。粗粗的看去,这本书是有这么一层凄凉的底色笼着,读到最后也是压着一口喘不上来的气。再次读这本书,才发现它不止于此,拿了放大镜看,每个人物都是鲜活的,甚至你还能在这些叙述中笑出声来,这些惹人发笑的场面,有荒唐的,有滑稽的,也有近乎孩童似的天真。

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这本书的确是有祖父自传的痕迹在里面的。第一遍读的时候,给我留下的印象的就只有冯婉喻与陆焉识充满着阻碍的爱,好像他们的爱情就是依着阻碍而生似的,在一片朦胧与反复咀嚼的回忆中变成近乎信仰的东西。这也难怪,这类情感的勾勒是严歌苓最拿手的,这是我在后来读《小姨多鹤》时才明白的,那本书把这种压抑中扭曲又疯狂的爱情解读得更为直白,好像真是因为处在那个被隔离的位置,非得因为那一段阻碍才能生出情来似的。所以这次,关于婉喻愚钝的温柔,不自知的风情,执着的牺牲与坚守,我不想再谈太多。

我反而想谈谈这部小说中不那么“严歌苓”的部分,剔除掉后面的那些煽情的动人的心酸的情感冲突,抹掉那个佝偻的小心的被嫌弃的身影,我们来看看上海之外的陆焉识。荒漠草原上的陆焉识,枪林弹雨中的陆焉识,在一片污浊与混乱中挺直脊梁的陆焉识,我相信这才是一个老人经过多年打磨反复润色后要展现给世人的形象,而非那种在各种人际关系中无处安放的略显心酸与无奈的陆焉识,那是“学锋”眼中的陆焉识。回到上海之前的叙述反而让我更喜欢,那才是一个真正的有血有肉的,经历过生活粗砺打磨的灵魂,偶尔出现的那么几个鲜活的人,那些奇迹般的经历,让你宁愿相信这是真实发生过的,而非凭空捏造的故事情节。那些在牢狱中的胆战心惊被描写得那么具体,身体上那些不堪言的秘疾被他写得让人忍不住捧腹,那些暗夜中迸发的灵感与沉思,完全是一个狡黠又带点硬气的老人炫耀般的杰作啊。想到这里,有点难以接受这样的事情是真实发生过的,不能接受这样聪慧又有脊梁的人是怎样被一场错乱生生地切断了生活原有的轨迹,就像我怎么也想不通那些社会新闻里好人受难的消息。我宁愿这些只是虚构的,宁愿那一场人性之恶没有给个体造成如此大的伤害。但是,我也看到了在混乱的大环境下的一点点温情,混乱是人性之恶被释放的狂欢,携裹着许多无知的愚昧的或者不得不如此的普通人,但是我很欣慰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把枪口抬高一厘米的人”,像邓指那样在命令与命令之间还有一点温情的人,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陆犯焉识(陈道明、巩俐主演)》读后感_1500字


《陆犯焉识(陈道明、巩俐主演)》读后感1500字

陆犯焉识

1.看到严歌苓的照片,安静的笑着,洁净透亮,泰然坦荡。突然觉得能把气质演绎到这份上,该是知棋,知琴,知书,知画吧,写出的文章也该是气质翩翩,该如徐志摩的\我是天空中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这般美好浪漫啊。谁能料到这样美好的女子用她美丽的手写出那么丑陋的铲掉头皮,杀人放火,血腥暴力,拉屎拉尿来,写那大老爷们的便秘,排泄,打鼾的场面一度很令人窘迫。为此我不得不调整我对作家严歌苓的认识:与她的恬静气质相反,她充满野性。并且这在她身上并不矛盾,而相得益彰。

2.正如她写的婉喻一样,有的读者分析她的名字意思是\委婉的讽喻\,她一直在等她的焉识,焉识回来了却不认识他了。她大概60岁的时候才真正得到她的爱情,70岁的时候才真正不再让陆焉识同情可伶她。她安安静静的误会了和被误会了40多年,但每个女人几乎都要对她服输,冯丹钰说“原以为她超过了她,最后才知道她才是失败的那一方,”连陆焉识的外遇韩念痕大概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最后才幡然醒悟出走美国吧。我也觉得我不如婉喻,她愿意去把一个人当做神去爱,去包容去坚韧去牺牲自己。而且,她还是一个安安静静的,缠过脚的不太现代的女子,她心底怎么生出那股勇气去当别人的情妇,为了救她丈夫?住在深闺的她怎能不耻提着贿赂一家家求情?我们都无法忽视她安静的眼神里面那股野性,“不论调到哪里,我总能找到的。”假如她一生都没有得到陆焉识的爱,这恐怕才是陆焉识最不幸的事情,就连陆焉识也说得到宛瑜的爱是他一生最大的福气。假使陆焉识不爱她,断是不会这样觉得的,只会觉得宛瑜是她的束缚,那何来最大的福气。假使陆焉识不爱她,她会像为了孩子的前途着想一样为焉识着想,在离婚协议书上签名。不过幸好,尽管路很长,陆焉识回来了,陆焉识爱她,一切都稍微来得及。

2.“宛瑜是我寡味的开端,却是我回忆里最完美的归宿。”一开始听到陆焉识这句话感到很不适,自然联想到一男一女一开始将就,却意外收获到意料之外的爱情。对待爱情怎能一开始用这种敷衍了事的态度呢。室友也说这该不是这个陆焉识在监狱里待久了,最后只能想宛瑜而没有别的选择了吧。陆焉识啊陆焉识啊,谁知道是不是没得选择了?不过他是一个宁愿在地下室蹲两年地下牢也不愿认莫须有的罪名的人,宁愿自己挨抢子儿也不愿揭发一个坏女人,宁愿赔上自己性命也用他那一副苍老破败的身体拼死逃跑去见宛瑜一面又想到顾念妻儿回来自守,给他的宛瑜盲写了几十万字的书信,一个将近70岁的老爷子为了见宛瑜花钱去镶假牙,养膘,打扮,使手段换回房产。这些应该不明自喻了,陆焉识是真的最爱冯婉喻了,可是这份爱情怎么会给误会耽误这么迟呢?怎么会需要一份饥荒,一场流亡,一方分离,一场生死才能让人明白呢?

就像焉识的名字一样\怎么会知道呢\,陆焉识怎么会了解自己呢,他爱的却一直认为不爱。

人认识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恩娘说陆焉识,一开始觉得你没用场好,心底不龌龊,人做得清爽,太有用场的人都是有点下作的。现在看看,做学问做三分,做人做七分,你不懂这,就是没用场。陆焉识后面慢慢习惯做人淡淡的无耻感,再到后面他在劳改时小葫芦被打得半死也犯嘀咕半天没营救,经历过倾城倾国,灭顶之灾,无期流亡,陆焉识终于清楚的认识自己了,他通过表达他爱宛瑜来说出他了解自己了这句话。而了解自己在前,爱宛瑜在后。

还有很多想写的,想写杀人偷窃的小葫芦临死前为他弟弟妹妹攒了一个月的棉衣,写知青小刑的自杀,写冯子烨和冯丹钰的喜怒哀愁。想起陆焉识说\与谁结婚去熬完一生的,必定引起他的无限怜悯\,他说错了,在他那个年代,没有谁的一生不引起其他人的无限怜悯。

《陆犯焉识(陈道明、巩俐主演)》读后感_800字


《陆犯焉识(陈道明、巩俐主演)》读后感800字

十月在每日起早贪黑色忙碌中一下子溜走了。有时会稀里糊涂的想不起今日是周几,记不得吃饭的餐盘放到了哪里。这本书也就搁置了。终于在昨天暂时的结束了最近的两件事。获得暂时喘息的机会。

严歌苓的书看过许多女性作为主角的。少女小渔,金陵十三钗,天浴,小姨多鹤……都是一些任谁看来都身世悲凉的分分钟就催泪的任务,但是这些悲情都是读者加上的。她们呢,只是努力的生活,善良的待人。

男性最为主角的,我是第一次看到。文质彬彬,会六国语言没,处处受人尊敬的陆教授,在恩娘看来是顶没用的人。也正是定没用,让他从陆焉实变成了说话结巴的犯人老几。二十几年的牢狱,让满口个人选择的陆焉实再没有了选择。没办法选择回到婉喻身边,向她坦白他们之间曾隔着一个韩念痕,虽然他们之间总隔着些什么的,比如恩娘,太平洋和战争……没办法选择在逃走后奔向婉喻,在自首后还是想尽办法不给婉喻和孩子们政治犯家属的污点,写了离婚协议。模糊的罪名,在那样非人的劳改中,桩桩件件事情都让回让人产生同情,怜悯,惋惜,甚至不公等字眼。但是犯人老几在迟到了20年的释放之后,人们还是很少听到他对于那段生活的埋怨,对“那里面”抱怨。仿佛陆教授在大荒草漠上游历了20年,觉得自己是个有福气的人,不在于他陆焉识是弟弟口中就改坐好车子,住好房子的,有福气的人,他的福气在于有婉喻这样的女人爱他。回到上海的焉实,不在被称为老几,但他任然是子女,街坊严重的老无期。还是不得自由,这次是心理上的,连他一心想浪子回头好好对待的婉喻,也由于记忆衰退,不认识他了。他还是一个犯人,是子女心中的犯人。最终老几在一个清晨失踪了。他去找自由了,草地这么大,总有自由能找到的吧。

作者笔下的文字,无法用另外的字来评述,常会让我忘了在看书,仿佛我是书里的某个人,甚至某个物件儿,跟着陆教授过了一生。好书好字的魅力大抵就在此处吧。

《陆犯焉识(陈道明、巩俐主演)》读后感_2100字


《陆犯焉识(陈道明、巩俐主演)》读后感2100字

陆犯焉识,是继芳华之后,看的严歌苓小说的第二部,读完耗时26个小时。有趣的是,前十个小时花了一个多月时间,而后十六个小时几乎是一两天内一口气读完。一本书一旦看着了迷,应该是这样的。

朋友推荐这本书时,第一眼看到书名觉得有些怪异,平常我们几乎很难把这四个字合在一起。当时我理解为:“陆犯”是姓陆的犯人,“焉识”是哪里识得,连在一起变成了“陆姓犯人哪里识得”,实在有些不通。待读完后,发现“陆犯焉识”有着深刻的含义。原来,书中的男主人公名叫“陆焉识”,而之所以中间加个“犯”字,应该与其一生三分之一多的时间为囚,亦或是与其一生追求心灵上的自由却一生被有形、无形的禁锢有关。一个“犯”字对其人生作了恰到好处的概括。

小说故事情节不算复杂,讲述的是一个上海的浪荡公子哥——陆焉识,一生追求心灵自由、爱情自由的故事。但由于故事穿越了二次大战、国共战争、WG等半个多世纪的社会动荡,陆家乃至陆焉识的命运都被刻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陆家的祖产逃过了抗日战争的炮火、逃过了国民党的巧取豪夺,却没有逃过冯婉喻为救被打成“右派”的陆焉识而把祖产捐赠给人民政府的命运。陆焉识,从最开始挣脱家庭束缚,远渡重洋追求身心的自由,不惜以答应恩娘冯仪芳给他包办的与冯婉喻的婚姻为代价;回国后,因不满国民党对陆家祖产的巧取豪夺,写了对当局和地痞流氓的讽刺戏剧,遭到牢狱之灾;而最后发生的更如炼狱一般,社会反右斗争大浪潮下,坚持思想自由的陆焉识毫不意外地被打成了“右派”,刑期从最开始的有期徒刑十五年,由于自己为自己做了辩护,被加到了二十五年,后来又被加到无期,直至死刑,冯婉喻为救被判了死刑的陆焉识,出卖了自己的肉体、捐赠了陆家祖产,死刑才得以改为无期。陆焉识被送到大西北草漠里改造了二十多年,直至WG结束才得以回到上海。在西北囚禁的二十多年里,他不断回忆妻子冯婉喻的点点滴滴,虽然是包办婚姻,妻子冯婉喻为他付出了一切,而陆焉识也在不断回忆中加深了对冯婉喻的爱。六十年代,陆焉识对冯婉喻思念愈切时,他抓住了一次机会成为监狱成功逃狱的“第二人”,只为回到上海见冯婉喻一面,表达他对她的爱;然而,在那个一人被斗、全家遭殃的社会背景下,陆焉识只能远远地参与了冯婉喻的家庭生活,近在眼前也没有相认,避免给她和孩子造成政治上的不良影响,回到西宁自首后,他以离婚的方式,与冯婉喻和家庭作了最后的切割。待WG结束后,陆焉识回到上海,而此时冯婉喻已经失忆,虽然她一直心里惦记着她最爱的陆焉识,但当陆焉识在她跟前时,她已认不出了。陆焉识以“新追求者”身份悉心照料了冯婉喻十年。婉喻病逝后,在子女为了物质房产与赡养老人产生分歧纠纷的时候,八十多岁的陆焉识,带着自己的衣服和冯婉喻的骨灰毅然走向了囚禁他二十多年的无边草漠,因为草地大得随处都是自由。

这是严歌苓继芳华之后,对WG的第二次沉痛批判。我想,她是经历了多么的不幸和苦难,才会对那段历史作如此深的揭露与批判?!WG的思想禁锢、文化禁锢、人身禁锢似乎超出了很多历史时期,所幸的是,陆焉识虽然经历了身体的禁锢,但他对心灵自由的向往、美好爱情的向往始终植根在内心最深处,一直未变。小说虽然一直在阴霾的社会氛围下叙事,但是与陆焉识相关的四个女人却给了他艰难生存环境下一丝丝温情。

冯婉喻,一个爱陆焉识爱到骨子里的女人,把陆焉识当作自己的天,欣赏他、爱护他,一生都在为陆焉识付出。冯仪芳,陆焉识的恩娘、年轻后妈,虽然作为年轻寡妇,她一直在吃陆焉识和冯婉喻的醋,总是从中挑一些事情,但是在危难关头,她一心一意为陆家着想、为陆焉识着想,支援陆焉识出国读书,顶着帕金森症为陆焉识操办体面的求职宴,为保住陆家祖产辛苦奔忙,最后在忧愤中而死,是一个可悲、可叹、可敬的女人。韩念痕,一个敢爱敢恨的女人,虽然只是在陆焉识随学校搬迁到重庆一起生活了几年,但她对陆焉识付出的无怨无悔,最后通过陆焉识一封封寄给家里的信,她看出陆焉识离不开他的家庭,最后还是要回到上海的家,在不惜一切代价救陆焉识出狱后,独自一人去了美国。冯丹钰,陆焉识二女一子中,和陆焉识最为相像的小女儿,同样追求爱情、婚姻自主,虽然有对父母的一些误解,但对父母的爱是从始至终的,作为一个老姑娘陪伴母亲冯婉喻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光,是陆焉识最珍爱的小女儿。严歌苓写这四个女人可谓浓墨重彩,对比严歌苓的人生轨迹,这四个女人都有严歌苓自己的影子,尤其韩念痕与其最为相像,虽然韩念痕在38章中只有1章存在,但却是那样的让人印象深刻、难以割舍。

自由是心灵的归宿,付出是爱情的主题。陆焉识不论在何种环境下都没有放弃对自由的追求,自由的力量是生命的力量,正因为对自由的渴求才让陆焉识走到了最后。从不爱到深爱,是陆焉识用二十多年的时间一点一滴去感受冯婉喻对他的付出,这无怨无悔的付出,让陆焉识在无边草漠里一次次痛哭,而陆焉识也用付出陪伴失忆的冯婉喻走完了最后的人生。

她问:“他回来了吗?”

他答:“他回来了!”

她问:“还来得及吗?”

他答:“来得及的,他已经在路上了。”

她说:“哦,路很远的。”

完全失忆的冯婉喻临终前只记得她的陆焉识。温暖的是,她爱的人一直在陪她等她爱的人。

——鱼小涛   2018年7月12日  于北京

《陆犯焉识(陈道明、巩俐主演)》读后感_1200字


《陆犯焉识(陈道明、巩俐主演)》读后感1200字

书读过半。由最初,我对书中的许多角色的冷眼旁观,渐渐我开始生出诸多的怜悯,到如今开始彻底的折服,甚至转起了那几根悲天悯人的菩萨心肠。
我有些纳闷,所以对自己盘问起来。
我想我是为自己的悲哀找到了一个缺口,终于闲出一只可以同情自己一把的手来,把跪倒的自己搀扶起来,还慈祥又动情拍拍膝盖处的灰尘。
我以为我与严歌苓一样,可以用冷峻的笔刀毫不手软的跟着她的节奏拳拳到肉。看他们在兜转,于命运多舛的时代自命不凡的倔强倨傲着,常常该忍俊不禁的嘲笑却有种无尽的悲意升起。陆焉识几番从老陆变老几,也几番从时空的漩涡里翻滚。
书中的时空是打乱的,被刻意的看似混乱的拨弄,就如这些可怜的人物的背后,也有只手,看似随意的拨弄着。
那些特殊时代里打下的纠结,在这样混乱的穿插中,被一个个看似随意的来回,千丝万缕的串了起来。命运这个东西,看得我尤其觉得莫名其妙。
也许,与人而言,与任何事物而言,谈命运是何其莫名其妙的事。
人生由数不清来不及确认的遗憾串起来的,像一件件别人脱下的衣服,你要被迫的莫名其妙的一件件穿起来,又一件件脱去,无论是穿或者脱,都是莫名其妙的,又是必然而然的。这个说法里,来不及确认一事,又成了遗憾中的遗憾。事实上大部分遗憾,都是由此画上句号的,只是要在你最意想不到的时候,最难最痛最不该反悔的时候。
陆焉识是个有才情的人,但严歌苓总是不愿正面去描写这个才华横溢,总是点到即止。甚至于更多时候是为了体现其人性的可怕而费些墨水,才华于人性面前都是最粗糙最不值一提的东西,提起来没三两重,轻飘飘的。命运是基调,沉甸甸的直往下沉,人性粗粝豪放还老不可断,是一根老绳,把那三两才情轻飘飘地织在里头。
年轻人的轻佻浮躁,中年人的压抑陈积,老年人的暮色苍茫,人生只是个短篇,多数人事都不值一提,些许取乐被散成小小滴,中间全塞着断片。不连贯,是因为缺乏意义。
老陆成为老几后,方才确认了自己今生的爱情。
老几逃狱就为了像婉瑜当面说出自己的心意,到了家门口却只做了个隐形人,默默陪在暗处看她们再日常不过的生活片段。
成为老几后,作为陆焉识他已经退的太远,趴的太低,却也让他真正认识了自己,认识了这个世界。
男人的成长是缓慢的,不是他不够努力或聪明,而是拒绝长大。
这个世界与我们的想象距离太过遥远,远得让人无法启程走一步。直到这个世界失去耐心,逼得他一步步退,有时候退就是进,逼着退到你想象的边缘,一步跨过想象。从此你的想象再也脱不开现实。
恩娘这个女人好可悲,恨的牙痒却又怜的牙酸。
一个没有太早就退到底的女人,她的作更像一个失去父母没有亲人的孤儿,陆焉识是她与这个世界相连的唯一一根稻草,脆弱而坚决。
恩娘也罢,婉瑜也罢,陆焉识亦然,都是一样的退至末路。

《陆犯焉识(陈道明、巩俐主演)》读后感_900字


《陆犯焉识(陈道明、巩俐主演)》读后感900字

看过电影以后找到小说来阅读,这次是读第二遍了。

全书的线索非常清晰,一条是陆焉识的牢狱生活,一条是从14岁少年开始到入狱之前的日子也就是婉喻的生活,两条线索最后在婉瑜和焉识的重逢章节处交汇,这一点双线索交织写作的安排和茅盾文学奖作品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是相同的。比起按主人公年龄时间安排顺序更清晰也更有情节感,更耐人寻味。

故事内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上海才子在不可抗拒的时代洪流里经历苦难几十年最后与家人重逢。

严歌苓常用的对人物心理和环境的细腻到细枝末节的描述,还有上海话方言的描写,构成了小说鲜明的文字特点,无论翻开哪一节都有一个独立的故事可以单独拿出来看,同时又是主线中逻辑不可或缺的一环,这一点写作技巧也是非常令人佩服,严丝合缝,逻辑严密,经得起推敲,同时又一气呵成。

男女主人公性格的塑造无疑是成功的。在无法逃脱的时代带来的苦难里顽强生存到最后,只为了与家人重遇的信念显然高于一切主义与理想。生命的价值是什么?每个人独特不可替代的生存的意义是什么?残酷非人的牢狱生活里心理生理双重的压力下的陆焉识,平常生活里饱尝辛酸又受尽白眼的冯婉喻,其实同时在坐牢,在为特定的时代牺牲自己的青春。所有的才高八斗也好,贤淑宁静也好,都只能为了生存挤尽自己最后一点力气。他们的爱情一直都在错过,却一直都在,成为支撑他们大半辈子隐隐的最坚韧的线索。想到余华的《活着》,同样的也给了历史变更,社会变革很多的笔墨,在这样大背景下主人公如同怒海中沉浮无可奈何的蝼蚁,随时都有可能失去生命或者理智,却始终为了一丝希望苦苦挣扎与坚持。

我们这个时代里知识分子的命运当然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困顿与思考,清高与世俗的矛盾交织仍在,小说名《陆犯焉识》直指焉识的囚犯身份,也指他犯下人生中不可饶恕的过错:空有满腹经纶却不能保护家人,甚至愚蠢到没看到自己心底真正的爱情,当意识到一切,已经晚了……现实生活里的我们,其实也都在不停的犯错,也会有时候被拘禁在无形的牢狱中,我们会不会守着自己心中的希望,安静的坚持到人生最后的时刻呢?愿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坚定的答案。

《陆犯焉识(陈道明、巩俐主演)》读后感_500字


《陆犯焉识(陈道明、巩俐主演)》读后感500字

第一次看严歌苓的小说是《小姨多鹤》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太喜欢看严歌苓的书了 她不会去刻意用大量的笔墨去渲染描写人和事 只用寥寥几笔就写的那么生动和引人入胜。虽然她的故事都不离一个框架 都有文革的不可逆的命运,都有一个包容一切的伟大女性,即使一辈子历经千辛万苦,也要坚守住自己的家,爱一个人低到尘埃里去的传统女性。无论是朱小环还是多鹤 还是田苏菲还是本书中的冯婉喻,都是爱另一半不离不弃,活得泼辣伶俐。她写得很棒,在女人的多面性上,我未曾见过比严歌苓更不留情面更透彻的人了。女人的愚蠢与聪慧,狡黠与天真,世故与幼稚,目前为止,我未曾见过比她写得更直白的。严歌苓对文字的掌控,已臻化境,多一个字太多少一个字则欠缺。浪荡了前半生的公子哥陆焉识在受了二十多年的煎熬千帆过尽终于明白自己对妻子的爱 他靠着这份迟来的爱挺过了种种困难 甚至为了能方面跟婉瑜表白当逃犯又为了她不受牵连自首接受更大的折磨 爱了陆焉识等了陆焉识一辈子的冯婉喻谦卑了一辈子的冯婉喻在遇到有关陆焉识的事情却总像是一个女战士势不可挡 还有没能走出那个时代的刘胡子、徐大亨、知青小邢……还有千千万万个名字已经湮没的冤魂。严歌苓笔下的这些人和事让我不忍让我感动。

读后感《《陆犯焉识(陈道明、巩俐主演)》读后感_1900字》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陈果读后感6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