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800字 · 相对论读后感800字

相对论读后感800字

《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彩图升级版)》读后感_800字。

书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观看一本好书之后,我们会受益匪浅,有一些启发。读后感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读后感可以更加深化我们看完书之后的内容。大家一般写的读后感是什么样的呢?你也许需要"《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彩图升级版)》读后感_800字"这样的内容,还请你收藏本页以便后续阅读。

《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彩图升级版)》读后感800字

我觉得这本书里大多数例子甚至结构都和《优雅的宇宙》里的实质相同,只是思想实验里人的名字换了。在《优》里相对论部分占30%,量子物理和弦理论是主导,但两部分风格很不相同,似乎前半部分是写给作者的妈看的,后半部分是写给物理学家的综述。看完《优》终于有点明白了之前看汪洁的这本书为什么会有最后两章突然变得更严谨的感觉,大概是因为这本书基本上就是按照《优》翻过来的吧。但我奇怪为什么作者不直接去翻译《优》,而要写一本和它的前半部分几乎一模一样的书,是不是后半部分也跟我一样看得一知半解不知如何翻译。总之,虽然我很喜欢汪洁的直白(经常说“我也不是专家也讲不清楚”之类的话,不会不懂装懂,甚至还在最后一章里推荐读者去看《优雅的宇宙》),但把两者放一起读以后我还是有种特别异样的、被欺骗了的感觉。
以下是没看《优》之前的书评:
最后两章和相对论“无关”的东西反而更出彩,可能是因为没有太多yy和侃大山造成的“小学班上一团乱”的状态?前面的内容总体来说很啰嗦,干货比较少,水货很多,一件即便很简单的事情要编一长串故事用很多虚构的人物和情节来解释。可能很多人喜欢和接受这种风格吧,但我比较不感冒。另外这种“说书”科普的一个软肋就是,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和知识背景结构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把读者引到自己的理解方式上,对有的读者来说可能是顿悟,但对另外的读者来说就可能是倒推一把,所以我个人比较能够接受的是用尽量简洁平实的语言去描述,就像数学公式最美的是最简洁的,而不是一大堆条件和假设。不过我觉得作者的前言和后记让我比较受打动,一部好的作品,技法主要来自经验和积淀,但它的出发点和初心是技法没有办法取代的,所以从写作真诚的态度和科学的热情这个角度上讲作者绝对是五星,期待多出更好的作品。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800字延伸阅读

时间的玫瑰读后感800字


价值投资这一理念早已被人们所熟知,这本书所传达的理念也许不新鲜,但因为作者在书中所表达的理念更多是基本面分析,而不是技术面分析,即他认为中国股市是一个长期创造价值,短期波动的市场,其中短线交易产生的收益很容易被风险抵消,只有长线交易,才能使价格回归价值,所以他的基本面分析法更适合对历史股市发展进行价值层面复盘研究。

坚持价值投资一直是贯穿这本书的主要思想,而坚持价值投资的一个最重要的前提基础就是去发掘最优秀的企业,书中一个关于汇丰和沃尔玛的例子就充分显示了这一理念的优越性,纵观历史长河,不少投资者都或多或少从汇丰这支股票获利过,但在历经岁月沧桑、繁荣萧条时还能够一直持有它的投资者却少之又少,支撑投资者们坚持到最后的就是价值发掘理念,他们看到了这个企业的价值所在,不会因为环境的影响而走向灭亡,这家企业的发展壮大只是时间问题。当然还有一个大家熟悉的例子就是沃尔玛,这家企业在至今的四五十年之间的时间投资回报率达到了一千三百多倍,从有记载的历史资料当中,享受到这种投资回报率的投资者除了原始股东,在后进的投资者中基本没有坚持这么长时间的。

从以上两个经典的案例不难看出大部分的人没有办法在投资中坚持,没有长期计划,且更倾向于跟风。尤其在经过短线投资的“套牢”、“踏空”等打击后,很多人更容易失去投资目标,更谈不上有什么像样的投资理念了。其实不论是做短线,还是坚持价值投资,这其中起很大因素的反而是我们自己的性格、心态以及行动力,这才是我从这本书中学到的最为重要的东西,想起爱因斯坦曾经的一句名言:当我们把所学的知识都全部忘记的时候剩下的就是教育的本质,由此将其影射到我们的日常工作学习中,不难理解决定我们未来人生路能走多远的也就是我们身上的这些品质。

这本书中还有项十分有趣的关于个人价值的研究,作者认为即使最具有天赋和才华的人,也需要十年左右的努力才能达到一流的境界,他坚信卓越不是信手拈来的,要靠努力,但光靠努力是不够的,因为许多人努力了几十年也没有实现卓越,甚至没有取得进步,只有那些花大量时间进行有计划的、刻意练习的人,才有可能成为领域的佼佼者。在我看来,感觉投资与打球极像,会打的人很多,打得好的人却很少,因为需要坚定的毅力和持续不断的练习。所以在股市里,实战胜于理论,理论的推出就是为了去推翻的,也许这本书的理论不适用于当下,但也极具参考学习价值。

论人的成长读后感800字


《论人的成长》是心理学里人本主义代言人卡尔•罗杰斯的著作。读这本书,自己还完全不明白这个世界、这个社会、还有人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的确,正如封面上赫然印着那行文字:“生命过程就是做自己、成为自己的过程。”觉得全然弄不清这个世界却笃定萌生一探究竟的念头,是否就恰好是一个新青年生命新成长的开始呢?

书上说“孤独感的两个要素,一是个体与自我、体验中的机体出现疏离。二是真实的自我和真实的体验的交流。首先,在个体与自我、体验中的机体出现的这种根本性分裂中,体验中的机体感受到体验中的某一种意义,但意识自我牢牢抓住另一种意义,是因为只有这样,自我才能获得他人的爱与接纳。因此我们会出现潜在的严重分裂——多数行为被意识所感知的意义所控制,但个体无法与自我自由沟通。二是缺乏与之能对话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我们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真实体验以及真实自我。当我们没有任何关系来交流一分为二的自我——意识表象与深层体验部分,我们会感到一种无法与他人真正接触的孤独。”这对我很有启发,一是个体与自我、体验的疏离,是因为想得到别人的认同或是相信别人的经验和感受而压抑了自己的感受可到底由于自己悄悄压抑着自己真实的感受。

其次是关真实的自我和真实的体验的交流。用心去看见真实的我,肯定真实的我,接纳真实的我,惟有这种真实的原始的近心的交流,才能彻底让自己消除孤独感。当自我完全得到接纳后,我们就能发现与自我进行更充分的沟通是安全的,这样更加能促进与自我形成一种良性沟通的关系,我们也会欣喜地发现在这种关系中成为完整的自我是安全的。“在与他人的关系中保持更多的自我,在与他人的关系中保持真正的自我不是危险的事情,反而是令人愉悦的。”我想当我以后再迷茫找不到路时,这样的文字会坚定地让我相信我自己的心。如果我们不能终身学习保持自我成长的状态,我们不会知道生活中那些未被解决和处理的情绪并不会真的消失,而一定会在潜意识里不断影响着人的思维和行动,在重要事件、亲密关系、自我发展上会造成很大的阻碍,以至于不能顺利成长与突破。

《时间移民》读后感800字


这是一本由中国科幻小说第一人刘慈欣写的短篇小说集,其精彩程度不输给作者最著名的作品《三体》,读完之后赞叹连连,短篇也能脑洞大开,精彩不绝。每一个短篇小说,都透露出作者一贯的看法:人类文明,甚至是宇宙都是渺小的,人类文明的毁灭与轮回,都是沧海一粟,不值一提。

书里有很多地方,都能体会到尽头这个概念,时间的尽头,人类文明的尽头,宇宙的尽头,因为我们不曾到达尽头,因此对它有着极其特殊的情感。我们讨论尽头的意义,探索着尽头的坐标,很多时候没有答案,跨过尽头,另一端是什么,我们更加一无所知。通过作者,我更愿意相信,尽头的另一端,是浪漫。

人生有涯而思无涯,我们活在当下,却心向未来。人类对未知的探索不仅仅局限于宇宙的一隅,我们向往,向往物质的未知,向往宇宙的深渊,向往人类的永生。科幻,基于现实,超于现实。用漫无边际的思维去接近宇宙,用书中的小宇宙模拟物质世界。作者的《时间移民》为读者描绘出深渊的色彩。理性的思维,感性的思考,理性的冷漠,人文的关怀是作者科幻小说的特点,《时间移民》亦如此。

未来,迫于环境恶化和人口压力,地球政府决定派出远征队伍向未来移民,远征队伍穿梭于时空,期盼能开启人类新文明。这是《时间移民》中《时间移民》一文的概述。看似荒诞离奇,却是来于现实的思考。地球是否会灭亡?人类是否能永生?宇宙是否有尽头?一切的一切都是未解谜团。

在《2018》的序中有这样一句话科幻是宏观叙事,是光年尺度下的宇宙审美。《时间移民》所有的故事中都有着关于科学的诠释和对现实影响的表现,《坍缩》中对概念的解释、《山》中对于哈勃红移的描述既有科学的深度又有文学的浅显,而在科幻之外,作者无边无际的想象塑造《西洋》中对郑和下西洋后与历史背道而驰的想象世界,构造出另一个世界发展的脉络;在《镜子》中,当计算机可以完全在系统中模拟现实的动态,那么人类甚至是人类世界是否只是宇宙模拟的一些数据?大量基于科学的想象力,在文字和故事里流淌,触发读者对世界的新思考。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若时间逆流返溯,若我们只是宇宙中的尘埃,我们又何必斤斤计较,世间仍有那么多美好,还有很多未知等待着我们去探索。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且以潇洒渡余生。

时间狩猎读后感800字


时间狩猎读后感800字

这是一本神奇的书,翻开它,我的眼前展现出一个全新的世界。这是一本有趣的书,阅读它,我的内心泛起了阵阵愉悦的涟漪。这是一本智慧的书,品味它,我的灵魂得到了一种超越时代的升华。

《时间狩猎》是中国科幻作家星河摘录了外国11篇着名的短篇科幻小说,加以评论,最终整合成书的。这本书将文学与科技结合,讲述了回到过去猎杀恐龙,人类得到吃不完的粮食等等神奇事件,让我们在遨游想象天空的同时,深刻感受无私、认真、宽容、理智思考、尊重等等人生哲理的重要,感叹人类伟大的智慧,也了解到一些科幻文学知识。

在《时间狩猎》一书中,最触动我的,要数《时间狩猎》这篇短篇小说了。它是美国科幻大师雷布拉德伯里所着,讲述了主人公艾克尔斯在所支持总统当选后,参加了时间狩猎:回到过去,猎杀本就将死的恐龙,而因不小心离开指定路线,踩死了一只蝴蝶,最终,导致现代总统落选,法西斯上台。一只小小的蝴蝶,本来无可厚非,可经过时间的沉淀,就引起了这么一连串的蝴蝶效应,导致严重后果。这使我颇感震撼,认识到了时间力量之大,更明白了,积累的重要性。

滴水穿石,小小的水滴之所以能有那么大的力量,都源于日积月累的坚持滴答。回首古今中外,大多名人名士都是经过众多小的积累,才造就了大的成功。唐代着名大诗人李白少年时代广泛阅览,才有了后来的文采盎然。美国金融投资大师威廉江恩用6年时间去研究美国证劵市场所有记录,最终凭借数百万k线图的经验积累,发现了有关证劵市场发展趋势的预测方法--控制时间因素这都告诉我们: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这必不可少的积累就像一架云梯,一节一节也许并不起眼,但千阶万阶下来,就帮你到达了那个遥不可及的目标。积累又是一个漫长而辛苦的过程,看似不起眼的一点一滴,真正做起来,又有几人真正能风雨无阻,得病受伤也仍然不放弃?所以,很多人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去选择捷径,书店里的书也有着显眼的两个字--速成。哪知,最好的捷径就是踏踏实实、一层层的努力积累。没有积累,哪来的辉煌成就?就算能有短暂的外表光鲜,内里却始终是空虚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任何一项技能的掌握和任何成长都需时间的沉淀与巩固,任何的成功都需经过时间的考验。

华罗庚曾说过:成功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要想真正完成梦想,就要从小努力,定好一个目标,并为此积累,一直坚持。终有一天,我们蓦然回首往事时,能充满自信地笑着喊出:我努力过,我坚持了,我不后悔!

这本书,让我将思想从书本中解放出来,它的文字像大海波涛一样,一次次冲刷着你的灵魂,让你沉醉其间并忍不住不断往下探索。它唤醒了你的想象力,带你遨游在宇宙深处,感受超越时代的魅力。而当你细细品味时,它又如一片温暖的沙滩,随手捧起一把沙,便能看到一枚枚精美的贝壳,在心灵的清泉中熠熠生辉。

最新时间的女儿读后感800字


书籍可以带给我们新的思维方式,对于网络推荐阅读作品,相信您在阅读之后会有专属自己的收获,最好的了解作品的方法就是写出一篇读后感。你收集和整理了多少作品读后感呢?以下是由编辑为大家整理的“时间的女儿读后感”,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

时间的女儿读后感【篇1】

《时间的女儿》读后感800字:

一开始知道八月长安,是因为看了《最好的我们》,当时对于作者没有太大的关注,只是单纯的觉得《最好的我们》这个作品太经典了。经典到电视剧刷了无数次也不觉得烦,最后仍然没有克制住,买来了纸质版的书,仔细的重温了故事的细节,书中的描述比剧版要更经典。

后来断断续续地读了一些其他的书,每一本都给了我收获,也让我从中思考和学习到了东西;除了安东尼的作品让我有些想要追下去的喜欢,但总归都没有那么那么的热烈......直到有一次书荒,搜索青年文学作品,看到了《时间的女儿》,莫名的被这个名字吸引了,一看作者是八月长安,就立刻买来看。

《时间的女儿》是一部关于作者自身成长的散文集,里面讲述了她自己的亲身经历。也让我慢慢的了解了这个同龄姑娘,逐渐的关注和钦佩,加之对这本书的喜爱让我一发不可收拾的爱上了这个东北姑娘。

书中让我印象深刻并触动内心涟漪的故事有“阿紫”和“莴苣姑娘”,虽然说其他的故事都很精彩,可这两个故事最难忘。书中阿紫最初的局促、小心、脆弱、彷徨,甚至有点玻璃心,这些都像极了那个初离开家的我,我可能就是她故事里的“阿紫”,却也一样想成为她,拥有丰富的人生。

“莴苣姑娘”的故事让我颇有感触,故事中的作者本人和莴苣口中的“小周”就是我在读完《最好的我们》之后,最最想要成为的人。他们的影子就是我内心深处最遗憾的梦想,他们就是我殷殷期盼的、想要成为的那个自己。

在读完《时间的女儿》之后,好像觉得世界更加宽广了,每个人都有相似的人生轨迹,却也是大大的不同;也许每个人都有着相似的希冀,却有着千差万别的情怀。

我很感谢让我在还不算太晚的年纪,遇到八月长安、遇到安东尼......遇到那些让我成长和审视自己的文章......

我想感谢自己逐渐地将阅读和喂养流浪动物培养成习惯,让我在不奔跑的日子也并不觉得慌张。

时间的女儿读后感【篇2】

时间如水,匆匆流逝。我们抓不住时间,但却可以抓住发生在那段时间里的最珍贵的记忆。

——题记

在八月长安的记忆里,妈妈与奶奶的战争似乎从未停息,可能是从她出生开始吧,重男轻女的奶奶就注定要和妈妈“决一死战”。

吵架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因为爷爷奶奶在知道八月长安是女生的时候转头就走,也可能是因为奶奶把两只鸡腿给了怀孕的小婶婶和姑姑的女儿,还有可能是因为奶奶直到把螃蟹和糕点放坏了才拿出来给这个孙女吃……总之,一切事情都能成为她妈妈与奶奶之间的导火索。

后来,她奶奶家拆迁,爸爸妈妈不知因为什么事而争吵,两人径直上了车,留下了正在土堆残瓦边玩耍的八月长安……一会儿,爷爷奶奶推着自行车,抱着小婶婶家刚出生的小弟弟走了过来,看了八月长安一眼,然后经过了她,后来妈妈发现了她还被丢在奶奶家门口,派舅舅去接她。坐在舅舅的自行车后座上,听舅舅一路咒骂:一家子混蛋,你妈也是混蛋……坐在后座上的她竟傻呵呵的笑了。

八月长安还有一个小时候见过的表姐。那时她还很小,姐姐也才上五年级,姐姐对她很好,给她吃她第一次见过的“飞机餐”,姐姐带她玩过家家,从姐姐那儿她知道了自己的血型和星座(虽然后来发现错了),姐姐在八月长安眼里像童话里的公主;再次见面时姐姐已是个极叛逆的少女,骨子里透着不安分:打耳钉、找男友、染发,甚至是自杀。八月长安多想去找她说几句话啊,却怎么也插不上嘴;最后一次见面是八月长安去了姐姐的家乡,姐姐的`纹身洗去了,眉眼淡得像水墨背景,八月长安终于在最后一天问起姐姐过家家时的事情,姐姐淡淡一笑:“你还记得呀。”之后便是无话。

许多年后她忽然明白:不管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只要喜欢一个人,就永远不要冷冰冰。

生命的长河中,每个人都是时间的女儿,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些我们经历的或美好或伤感的事情,终会化作多姿的浪花,丰富我们的经历,装点我们的生命。只要我们相信,相信时间的魔法,彼此心怀阳光,我们就永远会被这个世界宠爱。

时间的女儿读后感【篇3】

小说讲得是一名侦探在受伤住院期间,无意中发现了一张理查三世的肖像,(说道这里,必须介绍下理查三世这个人,在英国的史书和课本中,理查三世是个十恶不赦的大魔头,大恶人,他为了夺取王位,污蔑自己的母亲与人通奸,谋杀两个小侄子。)作为一名研究过无数犯人脸的侦探,他怎么看都不觉得这是一张臭名昭着的杀人犯的脸,于是他开始产生怀疑,并开始和另外一名美国留学生查证那个时期的历史资料,进而发现,对于理查三世所有的指控都是后来当政者编造出来的,整个事件是个大乌龙。

我对历史不感兴趣,所知甚少,更何况是15、16世纪的英国历史,因此一开始我是看不下去的,整本书断断续续用了几个月的时间才彻底看完。看完后又查阅了些资料,才明白了整个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也才觉出了这本小说的优秀之处。

它的优秀之处在于,它不像其他推理小说,作者构造出一个犯罪事实,然后通过各种线索推导出真相。这部小说是对真实历史事件的质疑,作者并没有虚构任何情节,就是对人们一直认定的历史事件进行质疑,并给出有理有据的推导过程。敢于写这样的小说需要胆识,胆子+学识只有造反的胆子不够,还要有足够支撑的丰硕学识。

这本书提出了一个名词汤尼潘帝。在书中,作者借由侦探格兰特的嘴,解释了这个名词,这原是南威尔士的一处地名,传说1910年温斯顿。丘吉尔担任英国内政部长时,曾派遣军队血腥镇压当地罢工抗议的矿工,并开枪扫射,这个地名遂成为南威尔士人的永恒仇恨象征。然而,事实的真相是,当时派去维持秩序的是首都纪律严明的警察,除了雨衣什么武器也没带,所谓的流血事件也只是在场的一两个人流了鼻血而已。格兰特说:重点是每一个知道这是无稽之谈的人,都不加以辩驳,现在已经无法再翻案了,一个完全不实的故事渐渐变成一则传奇,而知道它不是事实的人却袖手旁观,不发一言。作者在书中还写了更多的汤尼潘帝例子,她让我们晓得,汤尼潘帝不是历史的偶然特例,它更可能是历史传闻铸造过程中某种遍在的方式。

书的最后告诉我们,关于理查三世的指控又是一个汤尼潘帝。像所有读完此书的读者一样,我看完此书也有一个最大的疑问,这本书是否帮助理查三世平反了恶名?是否改写了教科书上这段历史记述?很遗憾,并没有!今天,英国的小学生仍在战栗地听塔中王子的旧版本,那两个可怜的男孩如何被坏叔叔害死,我们外国人旅游泰晤士河畔的伦敦塔,导游书上提醒你看的仍是这个阴森森的谋杀现场。改变理查三世这则大汤尼潘帝代价太昂贵了,要翻掉整整四百年的历史,要命的是还包括两名历史上的不朽巨人:托马斯。摩尔(正是他的《国王理查三世本纪》把理查三世塑造成了一个暴君,但他最着名的着作是《乌托邦》)和威廉。莎士比亚(莎士比亚的戏剧《理查三世》就是以摩尔的这本书为蓝本)。

然而,《时间的女儿》一书也不是完全徒劳的一击,至少她给了我们一次了解历史真相的机会。历史大多是由当权者来编写,难免会有失偏颇,有时甚至还会篡改历史真相。我们这些后人读史时,要有自己的判断,多方考证,不要一味相信某一本史书。正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

时间的女儿读后感【篇4】

看八月长安的书有大半年了,在某些方面,我觉得我挺像男版的她。

不知道有没有记混,最开始看她的《最好的我们》好像还是在福州的隔断屋里看的,激发了我要写自己的青春小说的念头(可能是我想有了念头才去看小说的,我也记不清了。)那个隔断屋虽然很迷你,但是中午到下午总会有阳光照进来,跟那段时光一样很温暖。

今年3月份刚来北京,住在阴暗无光的地下室,看完了《最好的我们》之后,睡了很踏实的一个午觉,醒来觉得自己的青春好像也应该有点东西可以写下来。之后看了八月长安的《暗恋》和《再见旧时光》(第二部还没有看完),虽然故事情节彼此会有重复,但是情感的细腻和回忆的真实,加上笔触的文采,让我很喜欢八月长安的这个作者。

早上下了地铁,出来走了几步,阳光刺眼,照射到手机屏幕,看到最后几页的《时光的女儿》有点看不清。等我看完这几页,走在去公司的路上,感觉我的那段旧时光其实也并没有走远,就像手机模式切换一样,我其实可以看场合在成人模式和少年模式,甚至小屁孩模式切换,心底的小王子从来没有死掉过,还是活在心内的。

阳光把路给照得金灿灿的,凉风习习,路旁的不知名的树在地上飘着树荫的影子,一个人走在未来的路上,过去和现在的影子重合,不再留恋,不再遗憾,很真实,我的人生也无比真实。

她的青春故事发生在北方,2000年前后;而我的青春故事发生在南方,20xx年前后。

在那个江南小地方,也可以写出很多很多《再见,旧时光》。

是吧?

时间的女儿读后感【篇5】

那些痛苦,值得一提——《时间的女儿》读后感600字:

我们都是时间的孩子。在时间面前,我们幼稚的可笑,沧桑的可悲。不必嘲讽和羞赧于曾经那些幼稚、多余的苦恼,那些过往,都是我们青春时代经历的悲壮史诗。或许对于漫长的人生路途来说,它们只是一座座小土丘。然而,任何一座土丘,只要离得够近,都足以遮挡你全部的视线。

那些在此刻看来或许不值一提的痛苦,都值得此刻的我们,铭记、怀念、尊重。

那些较劲的我们,那些寻找的我们,那些跌倒的我们,还有那些伤害过自己、伤害过别人的我们,真实、坦诚、黑暗、冷漠。我们根本不懂人生,却依然用一颗最纯真的心,孜孜以求,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无论是讲台上的考卷,还是课桌前的男孩,渴望着这个世界能有一个自己的坐标,渴望着一种更美好的人生,哪怕从不清楚她的模样。

少年时代的那些渴望,天光悠长。

少年时代的那些热情,却很难再生。待年岁增长,太多背景需要介绍,需要试探,我们都懒得从头说起。说来话长,长话短说。23岁的时候希望自己永远是23岁。24岁的时候,又觉得,24岁也很好。以至25、26……未来未知,无法预测,但还好的是,那些曾经的痛苦与失落,渴望与热情,还在体内,隐隐灼烧,未曾走远。

这种温暖,抵御了那些冷漠,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好好爱自己,好好爱父母,好好爱亲人,好好爱朋友,好好爱别人,好好爱这个世界。

时间的女儿读后感【篇6】

时间的女儿的读后感,来自新华文轩网上书店的网友:约瑟芬·铁伊,是古典推理最高峰的第二黄金期三大女杰之一,但走的路子和与她齐名的艾嘉莎·克丽丝蒂、桃乐赛·谢尔丝大大不同,铁伊毫不掩饰她对那种不断复制、下笔如流水的讨好读者作品的厌恶,克丽丝蒂一生出书近百种,谢尔丝也达五十。但铁伊一辈子只写八本推理小说,本本俱在水准之上──否则她如何能以一敌十,和大产量的克丽丝蒂和谢尔丝并驾齐驱,其中最特别的是这本《时间的女儿》。老实说,在推理阅读尚未成气候的此时台湾出版这本书,只能说是身为编辑人的宿命和任性。宿命是说,你很难不出版它,否则你会像哪件该做的事没做好一样,睡觉都睡不好──《时间的女儿》在推理小说史上是一部绝对空前也极可能绝后的奇书,不因为它到今天为止仍被美国侦探作家协会集体票选为历史推理的第一名作品(第二名是安博托·伊可的响档档名著《玫瑰的名字》),而是因为它雄大无匹的企图、写作方式及其成果。一般而言,历史推理所做的仍是虚拟的演义方式,借用历史的某一个时段、人物、传说或事件材料,作家丢进一则犯罪故事,试图由此产生化学变化,好碰撞出不同趣味的火花,但《时间的女儿》不是这样,它不躲不闪不援引“小说家可以虚构”的特权,正面攻打一则几乎不可撼动达四百年的历史定论,比绝大多数的正统历史著作还严谨还磊落。这需要胆识,胆子+学识──有造反的胆子不够,还要有足够支撑的丰硕学识。而出版此书所以说基于编辑人的任性,原因在于,我个人实在不相信台湾的推理小说迷准备好了读这样一本书──让我学习铁伊的胆量,有话直说,这些年来,台湾的推理迷泰半习于也安于清楚模式化、轻飘飘表达方式的日本推理小说,《时间的女儿》无疑是密度太高、太严重的作品,它不像坊间日式推理,只要求读者几小时无所事事的时间而已,还包括谦逊的阅读态度、细腻的思维、高度的文学鉴赏力以及基本的英国历史认识。铁伊不是会讨好读者、侍候读者的写作者,《时间的女儿》尤其个中之最……

时间的女儿读后感【篇7】

让我们心怀阳光——读《时间的女儿》有感

时间如水,匆匆流逝。我们抓不住时间,但却可以抓住发生在那段时间里的最珍贵的记忆。

——题记

在八月长安的记忆里,妈妈与奶奶的战争似乎从未停息,可能是从她出生开始吧,重男轻女的奶奶就注定要和妈妈“决一死战”。

吵架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因为爷爷奶奶在知道八月长安是女生的时候转头就走,也可能是因为奶奶把两只鸡腿给了怀孕的小婶婶和姑姑的女儿,还有可能是因为奶奶直到把螃蟹和糕点放坏了才拿出来给这个孙女吃……总之,一切事情都能成为她妈妈与奶奶之间的导火索。

后来,她奶奶家拆迁,爸爸妈妈不知因为什么事而争吵,两人径直上了车,留下了正在土堆残瓦边玩耍的八月长安……一会儿,爷爷奶奶推着自行车,抱着小婶婶家刚出生的小弟弟走了过来,看了八月长安一眼,然后经过了她,后来妈妈发现了她还被丢在奶奶家门口,派舅舅去接她。坐在舅舅的自行车后座上,听舅舅一路咒骂:一家子混蛋,你妈也是混蛋……坐在后座上的她竟傻呵呵的笑了。

时间的女儿读后感【篇8】

《时间的女儿》读后感500字!

少年时代的热情是不可再生的。

“成年人善于体面地掩饰敌意与好胜心,把它放在广博的世界中尽情稀释。”

“少年时代的热情是不可再生的,成年人相见,第一件事是彼此设防。”

读过很有感触,成年以后的眼光去看待少年时发生的事,在经历过真正的虚假、痛苦、孤独之后,有更多的坦诚拿来面对从前。回忆了一下自己的少年时光,多是些细碎不张扬的琐事,很难一件件事情串联到底,有明确的起因转折和结果。我脑袋大概不想存事,唯一的记忆载体就是文字,但是收纳不好,许多当年青涩无厘头的文字,在如今也没了踪迹。

我的青春是没什么波澜的,按部就班的完成着社会规定的每一步,循规蹈矩的跨过阶梯,偶尔得到夸奖和赞美。大多数行为出于模仿,充满不确定和嘈杂,没什么深刻的自我认知。20岁之前,我都成长得很慢,歪曲,不甚修剪的发着芽,当然也没长成参天大树。没能成为谁哪怕很平凡的骄傲。

交往一些朋友,得到过许多信任,在情感里游刃有余的保留着一大片空白,听太多人的心事和深夜吐露,心里装秘密的箱子早已经沉甸甸的,关上也几乎要嚯开口子崩出来。

所以后来几年都想着扩容。把更多的地方腾出来,想要装好多的故事,然后把它们搬到阳光下晒晒。我就在旁边打盹儿。

叛逆期来的很晚,是现在进行时,并且会延续很久。

没有少年时代的精怪灵活,虎虎生威。但拥有了更长久的平和宁静,是成长吧,也挺开心的。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彩图升级版)》读后感_800字》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相对论读后感8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