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京华烟云读后感1000字

京华烟云读后感1000字

《京华烟云(全集)(纪念典藏版)》读后感_900字。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我们在平常要多读一些具有知识含量的经典书籍。在阅读过一篇书籍后内心肯定有属于自己的感悟,写作品的读后感可以增强我们的印象,加深我们的领悟。应该怎么写好一篇作品的读后感呢?小编特别整理来自网络的《京华烟云(全集)(纪念典藏版)》读后感_900字,有需要的朋友就来看看吧!

《京华烟云(全集)(纪念典藏版)》读后感900字

【书籍简介】这是林语堂旅居巴黎时,于1938年8月至1939年8月间用英文写就的长篇小说,1975年,林语堂凭借此书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这是一部故事性非常强、非常引人入胜的作品。它生动细致的描述了从二十世纪初的义和团运动到抗战时期,将近四十年的时间里,北平三大家族曾家、姚家、牛家三代人的恩怨纠葛、家族兴衰,以及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中的人们是如何坚守着,抑或是革新着自己的信仰走向未来的鸿篇巨著。

本书是林语堂久负盛名的作品,文中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对传统中国的文化和生活细节的真挚热爱,以及一种极富生命力的老庄哲学境界,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皇皇巨著,被誉为现代版的《红楼梦》。

【读后感】因为这本书里的很多片段是专门给西方人写的,针对的是西方人的文化基础,因此很多国人一目了然的东西偏偏要絮叨很久,看起来难免会显得冗杂拖沓,但是胜在情节紧凑,叙事精彩,所以还是一鼓作气的看完了。

书中的木兰、立夫、红玉……等人都有很丰富的人物描写和细节刻画,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姚老先生。

「清末的背包客——姚老先生」

林语堂通过姚先生之所言所行,在传达一种“道”家思想。万事顺其自然,面对死亡也泰然。在晚年的时候索性离家巡游,寻找自己。和现在人人纷纷向往去西藏旅行,或者是做一个背包客到处穷游有异曲同工之处。其实游山玩水自古以来都是文人墨客的雅喜好。在这个过程中,心灵有疏通开朗之感。

出乎意料的,这本书宣扬了很多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姚老先生的道家思想给自己带来了快乐,也影响了他的家族许多人的行为,当然,也给了我带来了很大的触动。

与以往书籍的儒家正统有很大的不同,或许在哪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也是思想大发展的年代。

原本以为林语堂先生是以为道家研究者,后来了解发现他对儒家也有很大的研究成果,着实钦佩。

【推荐指数】

林语堂先生站在高于现实处,以自由主义精神写“热心冷眼看人间”的智慧文章。他的文章讲要直面人生,也讲改造国民性,但并不攻击任何对象,他以观者的姿态把世间纷繁视为一出戏,书写其滑稽可笑处,进而追求一种心灵的启悟。

《京华烟云》正是集此大成之作。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京华烟云(全集)(纪念典藏版)》读后感_800字


《京华烟云(全集)(纪念典藏版)》读后感800字

《京华烟云》以前只知道是赵薇主演的电视剧,最近才知道是林语堂先生的著作,并且有小《红楼梦》之称。读完果真如此,《红楼梦》有清朝的知识,这本书有清末民初的历史。而林语堂先生也是如曹公一样对女子的刻画很多,“四婵娟”——木兰、莫愁、曼娘、红玉......每个女人都是不同类型女子的完美代表。曼娘淑静节制高雅,红玉柔弱而多愁善感,书中对于木兰和莫愁更是有这样的描述“木兰的活泼如一条小溪,莫愁的安静如一池秋水。木兰如烈酒,莫愁似果露。木兰动人如秋天的林木,莫愁的爽快如夏日的清晨。木兰的心灵常翱翔于云表,莫愁的心灵静穆坚强如春日的大地”......

林语堂先生说“若为女子,必做木兰也”,木兰道家和儒家两种相结合的性格,她的处事方式也是体现了她的高情商,她是一个传统的女性,却有着与传统女性不一样的新思想,她从小天足,她幼识甲骨,她天资聪慧,她饱读诗书,她对传统与现代都有着包容的接纳,但不会被传统的桎梏所禁锢,也不会被现代的思潮所迷茫,她似乎过于那么的完美,最羡慕木兰有这样一位仙风道骨的父亲,可以在她懵懂的年纪就告诉她:“这些个宝物,若你当它们是废物,它们便是废物。”生命里,只有摆脱钱的束缚,人生才能真正潇洒起来,而木兰做到了。她可以穿着绫罗绸缎做着贵妇人享受荣华富贵,也可以穿着粗布衣裳做个普通妇人过着朴实无华的农家生活。她在丈夫出轨的时候处理的睿智也让我佩服不已

莫愁也是一个睿智的女性,她能让心高气傲的立夫不知不觉间改掉自己不雅的陋习,并且让立夫 “花着莫愁的钱,从没有感觉到是在用别人的钱。” 给足了立夫面子。她富有辩才,孝顺宽厚,柔和得体,雍容大方,宜室宜家,像宝钗一样高贵圆通。比起木兰少了些灵性多了些温润。

怎么说呢,《京华烟云》这本书比起《红楼梦》来说稍逊风骚,但是也值得一读。

《京华烟云(全集)(纪念典藏版)》读后感_1400字


《京华烟云(全集)(纪念典藏版)》读后感1400字

昨夜十一点零三分,我终于读完了林语堂先生的《京华烟云》,内心顿感满足。这又是为了完成一次任务(毕业论文)读的一本著作,诚然,收货颇多。这是林语堂先生于1938年旅居巴黎时写下的一本书,用道学家的平静如水倾诉着对国家危亡的关切,姚思安,可以说是作者的心情寄托,用那样一位贤人——包含着道学家对自然无为的崇尚,又寄托着儒家肩负家国重担的理想,同时又以佛家子弟的胸怀云游四海,寻求自我的解脱,这同时也是作者的理念。姚木兰是作者对《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之宝钗并湘云的合体——集女人贤才于一身而又不乏叛逆,一生的理想(确切来说是她中晚年的理想)是回归自然,过农家人的生活,但在日寇侵袭我山河的情形下,不得已万里逃亡,晚期的经历让她明白,只有儿孙的万代延续,才能获得人类的永生,这是作者有意对传统道学长生不老的再度审视。

《京华烟云》全书分三大部,分别为“道家女儿”、“庭院悲剧”、“秋季歌声”,以木兰及其同辈的成长为主线讲述曾姚牛三家的兴衰,又以北京城的政权更迭为切入口,向读者反馈当时整个中国的局面,可谓以小现大。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向西方翻译《红楼梦》不成而成的大作。我在阅读的过程中,面对男男女女的各类姻缘,不由得想到了宝钗黛三角关系之恋爱,也发现了好几对宝黛、宝钗之同组关系而结成的命运走向。阿非、红玉可谓是宝黛第一组,红玉正是再现着黛玉的命运,性格体态,无不相同,与阿非的姻缘自然也同宝黛一样了,不过林语堂为阿非安排了更合适的姻缘,即让他预见了宝芬,正应验了红玉的签“芬芳过后总成空”一句,而这“空”即是红玉的空,也是时代的空,任凭你作威作福还是大慈大悲,也许人心会记得,但时间总无情,往事随风,过眼云烟。荪亚与宝玉也是较为相似的,而与木兰的结合是林语堂心中的“宝钗、宝湘”的合体,都说湘云即脂砚斋,而脂砚斋是曹雪芹之妻(周汝昌之观点),这样一来荪亚与木兰的结合是万分“合适的”,至少,林语堂心中,这样很合适,因为木兰的形象塑造决定了她做为妻子是完全可以驾驭任何男人的(后为就立夫孤身一人入大帅府可印证),这样林语堂便了解了自己对《红楼梦》的想法。但,木兰,她终究是一个理想女子。

初读本书,也许会有些许不适,毕竟是翻译本(英文译本),除了佩服林语堂先生惊人的语言功底,似乎无所得,对其中人物情节更是不知所云;越往后看,却越能体会其中心情,民国离我们并不遥远,比起甲骨文来说,可谓近在咫尺,当初发生的件件大事,从我们的小学课本开始就已经清楚地记载了,其中真伪无人清楚,作者正经历过那个年代的纷纭,对桩桩件件自然体味深刻,如此而来的《京华烟云》必定是呕心沥血之作,用文人敏感的神经感触时代剧变之中平凡人的生活。

本书最大的优点是向读者传递出深刻的哲学意味,而这一哲学的传递者就在姚思安和木兰身上。全书受庄子影响很深,庄子犹如上帝。三大部中令我感想颇多的当属第三部分“秋季歌声”,这秋季是木兰的秋季,也是中国的秋季,这部分中,作者说到夏天与冬天起始的问题,认为冬天乃夏天之始,太阳直射点从南回归线向北移动起,北半球便正进入着夏天,冬天的到来亦然。庄周的“臭腐化为神奇,神奇化为臭腐”,生死循环便已成定理;秋天树叶衰落,春天已经开始。第三卷中的战争正是旧中国的衰老之际,同时孕育着新中国。姑书中有“晚秋落叶声中,可听出新春的调子,及将来夏季的强壮曲拍。”

阅读此书,真可谓“幸之何如?快之何如”

《苏东坡传(纪念典藏版)》读后感_900字


《苏东坡传(纪念典藏版)》读后感900字

全书读完一周时间,一直想好好写一下读后感,但迟迟没下笔——实在不知道该如何用一篇小小的文章来解读苏东坡。

后来一想,林老的这部作品已经囊括了苏东坡的一生,史料翔实、立场中立、刻画细腻、评价客观,已经完美地诠释了苏东坡的一生,其人其性跃然眼前。我妄图再行蛇足之举,纯粹就是班门弄斧不自量力了。

所以还是简单说说自己的想法吧。

苏轼子瞻,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无论是当世还是后世,社会各阶层对他的评价都很高,被世人尊为苏仙、词圣。他与诗仙李白,都是我最喜欢的古代文人,因其二人之才华横溢、笔力纵横、热情奔放。

作为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苏东坡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未读本书之前,我对他的感官印象也只是停留在“文学成就斐然,政治命运多舛”的认识层面。

读完全书可见,苏东坡为官,显赫之时虽未位列宰辅之尊,但其所获尊崇亦是旁人无法企及的;而其数次被贬乃至远窜琼崖,其落魄动荡也是旁人未曾承受的。之所以导致苏东坡政治生涯的大起大落,固然有权臣当道政见不合的因素,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因为人性——一方面是苏东坡自己嫉恶如仇为民请命的为官本性使然,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初期皇家褒扬过甚招致小人嫉妒,他们终不希望如此一个与自己不对路的政治新星崛起从而损伤自己的政治权益。

纵观苏东坡的一生,就其动荡的政治生涯让人不得不感叹他的生不逢时;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那个时代恰恰又是最适合他的时代。正是这种堪称绝无仅有的人生经历,让他的文学大家形象越发璀璨夺目、光耀万古。

通过本书,对于王安石变法也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王安石主政期间,虽称不上奸佞当道,但其刚愎自用固执己见确实对宋朝的根基造成了不可磨灭的损害。对所变之法的危害的清醒认识和批判,直接导致了苏轼与当政者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

但林老对于在苏轼政治生涯中始终充任不光彩角色的沈括,几未提及,则未免有些耐人寻味了。

最后,因为本书是林老用英文写就,很多情节内容需要照顾国外读者的阅读习惯和认知。再行翻译回中文,总觉得有些表述怪怪的。如果原版便是中文版的话,相信本书定会更加精彩吧。

2017.9.14,于无锡至杭州途中。

《苏东坡传(纪念典藏版)》读后感_1500字


《苏东坡传(纪念典藏版)》读后感1500字

《苏东坡传》 读后感

------林稍柳笛(孝笑)

认识苏东坡,是从诗词开始的。

第一次读到:“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便被他的博大气魄所震慑。

后来 ,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那首千古绝唱:“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禁不住热泪盈眶,一下子就折服于诗人那款款深情之中了。常言道:男儿有泪不轻弹。在那个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能如此褒扬女性、讴歌爱情之人,想必有着他与众不同、惊神泣鬼之处吧。

这次,有幸读得林语堂先生的这本《苏东坡传》,终于使我认识了一个不朽的精魂。

作为生命,或许只是细胞的偶然;而作为人,谁又能说不是生命的偶然呢?人名雁声,无疑应该是人所必然会孜孜以求的目标。通过《苏东坡传》,我们无疑发现了一个伟大的心灵,人生的楷模。

苏东坡的性格与品德的形成是有其深厚的历史与家学渊源的:作为小康之家的祖父,以三四万石稻谷开仓散粮,对他“三观”的形成无疑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东坡的母亲愿为“范滂之母”,“润雨细无声”般的言传身教浸润着小东坡的点点滴滴;父亲苏洵对思想观念的重视更甚于艺术的雅趣,以及其作品措辞的精巧工稳,必然影响着他的成长之路;而他与弟弟苏辙兄弟之间的友爱以及后来顺逆荣枯过程中深厚的手足之情,给予了苏东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力量。另外,堂妹与他两小无猜的情感,还有他对堂妹倾其一生至死不忘的凄美爱情,无疑熏染着他温文儒雅、感情至深的诗人气质。还有他的家庭气氛,各种图书插列满架,正适于富有文学天才的青年的发育。另外,钟灵毓秀的四川富地,带给他的俊雅、聪慧、豪爽、飘逸……

随着画卷的徐徐展开,我们似乎看到苏东坡一路向我们款款走来:

宫中图书馆的孜孜不倦;

与王安石论辩时的机智幽默;

上神宗皇帝万言书的酣畅淋漓;

为妓女赋诗的自然真诚;

随手便把判词写成小调的诙谐风趣;

与名儒、和尚、道士交往的名人轶事;

贬黜途中一路抗暴诗的酣畅淋漓;

密州“超然台”上的把酒问月;

兴建家庭孤儿院的古道热肠;

做菜、炖肉、煲汤的怡然自得;

拯救溺毙婴儿陋俗的奔走呼号;

买房结果却钱房两空的不计后果;

誓与官员腐败不两立的单枪匹马;

上表宽免公债为民请命的名士本色;

修建公立医院的丹心热血;

国画《西园雅集》的精美绝伦;

《凌虚台记》的戏谑调侃;

百尺“黄楼”的巍峨挺拔;

“乌台诗案”的血雨腥风;

“炼丹”修行的虔诚不辍;

苏堤春晓的依依垂柳;

为民祈雨的拳拳赤城;

徐州抗洪的临危不惧;

监狱设医的仁爱关怀;

罢官为农的田园诗话;

赤壁夜游的幽幽萧声;

瑜伽养生的冥坐清心;

赈灾放米的坦直无畏;

疏浚运河的高瞻远瞩;

引水入杭的百年大计;

平抑米价的大刀阔斧……

诚然,有人说林语堂先生基于对苏东坡的万般喜爱,无形中夸大了他的优点,塑造了一个完美无缺的艺术形象。不过,我要说的是,即使真有着些许的泡沫,那也是因为苏东坡臻于完人的所作所为而造成的涟漪,不能怪文章本身。我们看到的是林语堂先生满怀敬仰的一颗真心。

正如林语堂对他的评价那样:“苏东坡这个人,快乐时很难说不快乐,不快乐时也难做快乐状。”的确,苏东坡一生的幸与不幸都在这寥寥数语之中。他那遗世独立的风骨,悲天悯人的情怀,傲视天下的气魄,独领风骚的才华,都将和他的千古诗文一样,永远彪炳史册,为后人世代传唱。

《苏东坡传(纪念典藏版)》读后感_1000字


《苏东坡传(纪念典藏版)》读后感1000字

我买传记书最怕读那些所谓的“历史上的大人物”,我比较喜欢那些才情洋溢又性格出挑的人物。
我羡慕苏东坡不矫揉、不嫉恨、不玻璃的个性。翻看林语堂先生用英文写完的《苏东坡传》,先是感慨林先生学贯中西的文化底蕴,再是感激张振玉先生翻译本书,为读者带来的“满目琳琅”的文才。
苏东坡有着几乎与生俱来的才情,书中没有太多对他幼时刻苦学习的描写,我只是感觉自他出道,便是惊天之才。有才华的人,总是遭人侧目,何况苏氏父子三人都是才学天成。我不得不艳羡这样特殊的家庭熏陶,实在是旁人望尘莫及。
苏东坡所在的时代,有许多与他一样的“同道中人”,因为误以为是门生“曾巩”之作,未给苏轼第一名的欧阳修;推行新政搞得宋朝人仰马翻,几次朝局大动荡的王安石;和王安石作对多年,浑身令人颤抖的正气,司马光;以及一系列书画俱佳的名士秦观、米芾等。
苏东坡一直宦海浮沉,浮的时候少,沉的时候多。
浮的时候在京都为官。可惜为官经历了三代帝王,总是帝王不爱搭理,太后格外爱重。不过君王确实不及太后那般贤明,这是实话。苏东坡的性格决定了他在朝廷一定要吃亏,原配发妻王弗(十年生死两茫茫)要是一直活着,肯定能不断提点苏轼不能总犯傻,可惜王弗早逝。苏东坡看不惯就要写折子批,不管是谁,不管后果。苏东坡早年看穿的“心狠手辣”章淳果然成为了晚年不断贬损坑害自己的角色。
沉的时候苏轼最后谪贬到海南岛,司马都不如的小官。但是他不管到哪里,都能活出一派精彩恢弘。实事干了很多,心地善良见不得百姓吃苦,为百姓尤其是杭州人民作出了许多利于民生之事。连穷商卖不出扇子,自己都要挥墨“救市”。自己从来没有失去一个大诗人的高格,把看起来破败不堪的生活改造出了世外桃源的风范。
一生修仙、养生、求法佛、道两家,也为儒学经典注释了三部经典,临终前交托友人。与后来的soulmate侍妾朝云在晚年也算是安适聊生。那句“苏东坡一肚子不合时宜”,就是出于这位没有受过教育的侍妾之口。虽然年龄差到了30岁,但是朝云不像白居易的侍妾小蛮,晚年遗弃了白居易,朝云陪苏东坡一直到去世。
苏门学士都是苏东坡得意的弟子,不论是早年的四人还是后来的六人,都为宋代的文学事业留下了深刻的痕迹。
有人说,现代人总是睚眦必报,所以我羡慕像苏东坡这样大度宽和的人,人一旦学会放过别人,才能真正的放过自己,给自己的灵魂减减压,给自己的能力加加码,才不枉来人间走一遭。

《苏东坡传(纪念典藏版)》读后感_1300字


《苏东坡传(纪念典藏版)》读后感1300字

今年第40本,放书架上有些日子了,故拿来一读。

总的感觉,这本书读起来比较费劲儿,特别是开始一些章节。但写到后面,还是挺精彩的,找到了想把它一口气读完的感觉。全书以时间轴为主线,讲了苏东坡一生,前半生讲他的家庭背景,诗词游历,后半生讲他的仕途经历和政绩。并花了很多笔墨,交代了当时的政治背景,和主导变法的,历史上有争议的人物王安石。但对王安石的看法,作者是持否定态度的,王安石变法,以上发动,在实行过程中,因官员种种原因,变得有悖初衷,最终非但没有达到神宗期待的国富民强效果,反而弄得民不聊生,灾难不断,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北宋灭亡。

全书所介绍的苏东坡一生,就是受到了这样的大背景的影响,仕途苏东坡多次被迫害的主因所在。当时朝廷两派分裂,一派是主张变法派,王安石为首,一派相反,以司马光,苏轼等人为代表。王安石为了保证新政顺利推行,更换了大量朝廷有能官员,对反对派自然也竭力打压。而苏轼性格刚正,直言上谏,自然会得罪王安石,难逃被贬厄运。但即便多次遭贬,苏轼没有畏而却步,离京后的他在地方全心全意工作,干出了一番政绩。

一方面,这跟苏轼性格有关,而他性格形成,无疑受他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当时的大环境,是仁宗盛世,大量有才之士被推举做官,而他出生在四川,当时的四川已是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他祖父,是个性情直爽,秉性纯良的老头子,乐天派性格,虽目不识丁,但有聪明才智,才华在他子孙中展现出来。苏轼母亲,在其年幼时,就给他讲故事,加上上学时,榜样欧阳修,范仲淹的力量引领,苏轼在年幼读书时就表现出了聪敏。

苏轼才华横溢,但文风朴实,被欧阳修赏识。而往往,朴实无华更容易被百姓接受,更接地气,所以,苏轼的诗词,往往被人广为传颂。这为他被贬后深受百姓喜爱,奠定了群众基础。

另一方面,远离朝廷勾心斗角,深入基层,为他阻止官税,提供了大量例证。任杭州太守期间,杭州连遇暴雨,他接连上书请求朝廷赈灾,但其他官员报喜,最后苏轼被调离问罪,后外放到扬州、颖州等地,所经所到之处,不是见到百姓食不果腹,就是看到青青麦田,无人耕种。通过实地考察,他对“苛税猛于虎”,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经过两年多的不断上书请求废除各项官税,拟订解决措施,苏轼的努力终于得到了朝廷的认可。

在解决实际问题上,苏轼表现出了卓越的才能。在治理黄河水患上,王安石曾花50万元治理未果,苏轼挺身而出,与战士奋战一线抗洪,仅用3万元不但替换了临时堤坝,还建了“黄楼”,保一方安宁。在西湖淡水治理上,他组织工人清除污泥和水草,用其修建苏堤,不但保护了淡水资源,便利了南北两岸通行,还起到了美化作用。在他为官生涯中,这样的政绩还有很多。当然这里,不得不提的是,苏轼敢于大胆谏言,得益于太皇太后摄政,有这最高层统治阶级的信任,随多次遭外放,但只要他开口,只要信件能传到太皇太后手中,基本都能得到支持。所以,当他生命中这守护神去世,他遭到了二次迫害。

他的命途多舛,但他总能随遇而安,活出自己的精彩。值得我们学习。

喜欢《《京华烟云(全集)(纪念典藏版)》读后感_900字》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京华烟云读后感10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