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800字 · 悲伤逆流成河读后感800字

悲伤逆流成河读后感800字

《悲伤逆流成河(《流淌的美好时光》原著)》读后感_800字。

书是泥土,能生长万物之精。阅读了一本书之后,我们一般对于这本书都会有自己的感悟。读后感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写读后感可以分享自己的看法,从中带来思考。一般我们会怎么样去写读后感呢?你也许需要"《悲伤逆流成河(《流淌的美好时光》原著)》读后感_800字"这样的内容,欢迎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助益!

《悲伤逆流成河(《流淌的美好时光》原著)》读后感800字

先说啥感受。这本书让我想起了十八岁以前的许多事情。

三个家庭的事件总能让我找到曾经的影子。我的妈妈在我高中未毕业之前对待日常生活上的一些态度就像齐铭的妈妈一样,家务全包、完全不让插手、处处以学习为重;也和顾森湘的妈妈一样,每天晚上会热一杯牛奶或者蜂蜜水让我保持体力学习,甚至清晨三四点起来熬营养粥只为我等我五点多起床时有个营养的早餐;我爸爸的妈妈会和顾森湘的妈妈一样对孩子偏爱,她是重男轻女,我曾因为懵懂此事心灵受到不小伤害,因为当年的我无法理解为何她会偏爱弟弟却对我不屑一顾,纵然我努力学习却换不来一点成效。我的妈妈也会家里邻里短的,和其它妈妈讨论孩子的成绩学习,互相夸奖再各自贬低。

我也曾有过那种年少现在看起来十分可笑的心态。因为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就觉得丢了面子、天都要塌了,比如没有回答出老师的提问而其它同学答出、最好的闺蜜抄了别人的作业却没有抄你的等等;因为莫名其妙的吃醋被排挤自身却不知原因。

再说说人物形象。齐铭真的是很懦弱的人了,在母亲以及邻居面前,不敢对易遥好,怕承担流言蜚语。(其实内心也是看不起易遥的吧)当易遥死在他面前,他选择了逃避,而顾森西虽然也万分痛苦但是仍然活了下去。齐铭和顾森西都犯过一个错误,因为易遥(钟佩)的反击恰巧被看到从而产生“啊,原来这个人这么恶毒”的心态,都不曾给予她们解释的机会,最后秦佩佩那愈加灿烂的微笑像是讽刺一样,讽刺这种自以为是的做法那时她心里想的大概是“原来你们干净的外表下也不过如此啊,呵”。

最后说说写作手法。小四的写作十分特殊,多处使用比方、拟人等手法渲染气氛、心情,对内心的剖析也较为深刻,容易让人感同身受,催情的很,好几次都忍不住想哭,也几度因为第一次看这种文章坚持不下去想要弃文。虽然最后坚持看完了,但是短期怕是不会接触类似的文章了,就像是把那些黑暗都翻找出来,清醒的同时觉得十分无力。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800字编辑推荐

《人民的名义(影视原著)》读后感_800字


《人民的名义(影视原著)》读后感800字

刚把这本书读完,电视剧还没看完,电视剧太墨迹,没有书精彩我觉得。
先说说整本书给我的感觉吧,在习近平总书记上位后,中国反腐倡廉之声不断增强,也确实落到实处,可书中最后侯亮平的一段话没错,他身居最高检,抓了这么多年的贪官,可贪官永远抓不完,就像当初的和珅、纪晓岚,在国家不断进步的长河中,政治平衡会一直存在,如果个个领导人都成了包青天,那么国家还能高速发展么,我认为是不可能,某种平衡关系一直存在一定有他存在的道理,就像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无法真正以好坏评说,整本书的个个细节都发人深省啊~
再说说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整本书给我感触最深的应该是祁同伟的自杀,一个公安厅厅长,细数他的一生,得到了什么,一个穷怕了的穷学生,最容易被利益驱使,如今社会上的诱惑太大,真把我们放在同样的位置上,也难独善其身。没有牢靠的政治资源也就是没有强大的靠山,走错一步,都能分分钟被大佬碾死。太想证明自己,反而被自己套死了。那么像陈海、陆亦可这样从小生活在优越环境中的孩子,从小被父母耳濡目染,被同化的几率就会小的多,书里多次提到政治资源,沙瑞金说不能靠政治资源上位,不搞小团体小组织,可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我们本身就是个人情大国,良好的人际关系就是自己的资源,上了这么多年的学,连评班干部老师不也是会从眼里的红人里任职么。
有很多这里面的盘根错节的关系我现在没办法给自己答案,我想这就是此书最大的成功之处吧,引人深思,高小琴姐妹的遭遇引人同情,对她们来讲或许是救赎也是祸害;侯亮平、小艾关键时刻同舟共济印证了中国的老话“家和万事兴”啊,此话一点毛病没有;李达康固然是政治天才,可他一旦退休也只是孤苦老人一个了;
这是我看过的书里面算是人名记得最全的一本书,感触颇深,好了,我要接着追剧去了。

《侠隐(姜文《邪不压正》原著)》读后感_800字


《侠隐(姜文《邪不压正》原著)》读后感800字

2019/1/26。第二本。

张北海在回答编辑问有关对三十年代老北平的定义的时候,做出上面的回答,而我对书中那个年代北京的疑惑,也都在这段话中得到答复。之前看书时内心嘀咕,哇那个时代都这么有钱?现在仔细想想,每个时代不都是有各种层次的人嘛,作者的回答也算是解惑了,可见我还是太穷。

这本书借一个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老北平江湖人士李天然的特殊身份及私人恩怨为线,使他的家仇与民族的国恨交织在一起,而读者跟着他的眼光感受那个时代老北平的一个中上层阶级的衣食住行,也同样感受战争来临江湖人士的隐去以及老北平的消逝。

相对于书,电影《邪不压正》倒没有很明确的描绘出书中的江湖快意恩仇,例如电影中最后李天然和朱潜龙的大战,大段大段武打片段配着古典音乐的背景,现在觉得有点不合时宜,不如小说中来的爽快淋漓,四枪结束,谁要和你逼逼叨叨磨刀动枪老半天。前期找人的不容易,才凸显出最后四枪完事后的解渴解饥解痒。不过彭于晏般的李天然完全复合我对小说中李天然的想象,而姜文电影结局的一贯套路也从来不是简单的happyending完事,让你看完带点遗憾,所以电影中巧红自己走了,也没和李天然在一起,带上点所谓的电影的艺术感,而真到现实中,还是小说中写的靠谱。

总体而言,个人觉得情节故事小说更完美合理,电影的话,里面的配乐不错画面不错,艺术性观赏性更强吧。

《芳华(电影《芳华》原著)》读后感_800字


《芳华(电影《芳华》原著)》读后感800字

看到书中结尾,一联想到电影结尾那样,被韩红的一首《绒花》把眼泪给“酸”上了鼻尖,“呛”出了眼眶~

刘峰的一生是悲凉的,时代变迁的牺牲者,上一代的“英雄”,新一代的“傻冒”,一个道德最高的标杆,最后还是被“集体”卖了。

我是看完电影版芳华后过来的,电影我从预告开始就感兴趣了,因为描述的正好是那个敏感的时代,我就是喜欢有点敏感又有点反叛的东西。但看完以后就觉得有点被骗了,或许碍于广电局的威严,冯导减了不少,电影质量本身是很好的,里面的音乐舞蹈编排方面很用心,但最终的主旨导向就不敢恭维了。对于人性的黑暗,镜头没有了批判,只有作为旁观者在无可奈何。郝淑雯、林丁丁、朱克之流,最后都出落得一个相当不错的结果,兴许这是物质时代对物质人群反馈的结果。而刘峰和何小萍,既在集体主义上备受打击,又不能在精神上得以被认可,结局来说,虽然两人还是走在了一起,但是对弱势群体来说,这不过是一声叹息,接下来也并没有任何关注和改变,潜台词反而会提倡人们要更现实更不可善为,才能有好的物质未来。

韩国电影《熔炉》能造成韩国全国上下的关注,并且为此立法去保护弱势群体。《芳华》可能会有一段同情关注一些越战老兵,只能说还是大众饮料,跟《天注定》、《天狗》一类还是根本无可比性,冯小刚有导过《一九四二》,但作为商业导演,本质还是商人。

严歌苓对在书中“集体”也还是没有批判,因为她当时只能在集体中活着才有尊严,不同她后期出国后思想桎梏才达到真正解放。但她主旨还是更多的服从,书写刘峰和何小曼的故事只能赚取一些消费性的眼泪,性质还是商业为主,无法起一种根性的影响。

想起《敦刻尔克》,这样一次战略性大撤退,描述成一次无比成功的壮举,拍出来让世人敬畏,这是一个大国,英国国民独立自信的底气。如果一个国家只会让国民畏惧国家,离开国家独立于个人就被鞭挞摒弃,这样内心只会与这个母体渐行渐远。

心想事成的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大全专题“心想事成的读后感”推荐内容。

阅读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本能,每次读完作者写的作品,总能带给我全新的认知。写作品的读后感感到烦恼吗?也许以下内容“心想事成的读后感”合你需求。

心想事成的读后感(篇1)

我们的思想影响我们的行为,行为影响我们的结果,所以心想事成就要先改变我们的思想,更深刻地说应该是先形成我们强烈的信念。这个信念必须是正面的积极的,正面的东西才能产生正面的能量,向宇宙不断地发放这个强烈的信息,将美好的事物吸引过来,通往心想事成之路。凡是我们所关注的,一定会因我们所聚焦的能量而扩大、增强,凡是我们所抗拒的,亦会更加地持续,因为抗拒而赋予了它能量,它的能量会因我们的抗拒而增强,形成一个像钩子一样的东西,从周围招引这些事物来到我们的生命中。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明明很不喜欢某种负面情绪,但却一直在生活中招惹到它的原因。嫉妒、怨恨、怒气等都是负面的能量,当我们升起负面能量时,其实会让我们想要的东西离自己更远。消极负面的思想只会吸引到不良的人和事到我们的身边,我们身上积压的情绪是一种堵塞的能量,它们会阻碍宇宙的能量流向自己,因此,我们要关注所有正面的事物,时刻保持积极的思想。

去年是我刚刚来到实验,我所任教的班级都是高一的新生。刚开始觉得他们挺听话的,可是慢慢的发现他们的本性越来越明显了,上课的时候偶尔也会给我制造点小麻烦看见我生气了就会以另一种方式让我无法生气,真是不知道拿他们怎么办。慢慢的自己也摸索到了一点小规律,他们要是跟不听话的,我就用眼睛瞪着那个制造麻烦的当事人,知道教室里边的安静为止。不管我多么厌恶他们的吵闹,我都不能表现在脸上,对于他们做的任何事情都一微笑对之。这一年的工作让我收获了很多之前从来没有接触到过的,渐渐地他们也喜欢上了我的课堂,虽然在教学方法上自己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让学生们能够每天都拥有一节与众不同的课堂。

心想事成的读后感(篇2)

一、认同的观点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由能量组合而成的,能量就是一种振动频率,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读后感之三。也就是说我们的意念、思想是有能量的,它们的能量振动会影响其他的东西,如果我们发出正面的能量,那么我们生活就会越发美好。相反,我们发出负面的能量,那么生活就会越来越糟糕。这就是吸引力法则。

二、联系实际在生活中我们总会有惑多惑少的负面情绪出现,当看到别人有你想要的东西,而你没有,你就会嫉妒、怨恨、怒气。而正是你所升起的这些负面能量,会让你想要的东西离你更远。而愈是为别人的成就而开心的人,自己同样也会因此产生积极的能量到身上来,心所向往的东西,会毫不费力的来到你我的生命中。无论在生活还是工作中我们都应该积极地面对并保持一颗平常心,对周遭不满的事物都要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只有少了份抱怨和嫉妒,多了份乐观和努力,生活才有可能往好的方向发展。正如面对我们的工作,有时会感到疲惫不耐烦,如果抱着这种情绪继续工作,工作质量肯定会打折扣,而如果我们换一种思维方式,伤心是过一天,快乐也是过一天,不如快快乐乐的过好每一天,本来就是自己的本职工作,推也推不掉,为何不积极面对呢,既然做就要尽自己能力做的更完美。这样也锻炼了自己的工作能力及耐性,读后感《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读后感之三》。

三、反思想要改变首先要知道哪些阻碍的信念需要改变,通过静思与反省来与心灵的源头对接,经常作此类的练习,会让我们及时发现负面的情绪,及时清除了负面的能量,带向正向的能量,失败是一种习惯,平庸与成功同样是一种习惯,如果我们养成了及时清除了负面情绪的习惯,成功也会顺利达成,人生也会变以得阳光灿烂,我们的心灵也会愉悦!只有我们自己对我们幸福与人生的结果负责,建立很强的内心的信念,并且意识到距离到喜悦的结果当然要承受一定的没有喜悦的过程,并快乐的接受它,不断聚集积极的能量,总有一天我相信,心想与事成就会自然来到我的身边!

心想事成的读后感(篇3)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有太多的努力和付出,然而有些人付出后能得到好的收获;有些人却不尽人意,尝到了失败和辛酸。究竟为什么我们付出后,会得到各种不同的结果呢,我觉得就如书中所说的那样,人在付出之前,首先要帮助别人,你想要什么就给别人什么。也就是以自己的诚换别人的真心实意,这是我们人生准则中的一条不变的法则。

当人年少的时候,都会有美好的梦想,这也是每个人奋勇向前百折不挠的精神动力。因此,我们必须清楚:梦想的实现是建立在当前的一点一滴努力基础之上的,抓住当下,才能心想事成。作为教师,我更应牢牢把握住今天,保持喜悦的心和积极的工作态度,努力学习理论知识,锤炼技能,关心学生,塑造师德,成为教学名家和教育大家,顺利实现价值。教师的言行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甚至可能决定学生模仿的标准。我深知其利害关系,所以在教育学生过程中我始终做到身正为范,以身作则,以阳光的心态去影响学生,以积极的人生观去感染学生…无需过多的言语,无需华丽的辞藻,学生们会从你忙碌的身影、期待的眼神中看到希望,得到鼓励,获得启发,进而激发积极向上的斗志,形成卓越的"当下",成就美好未来。

心想事成的读后感(篇4)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一直会跟学生强调,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这些都是为了培养学生能对事物是非对错有个正确的认识观,如此才能保证学生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少走弯路和岔路。发生在20xx年的清华大学大四学生的伤熊事件仍让我记忆犹新。我想,作为一名清华学子,无可厚非是大家公认的优等生了,但是由于他思想认识上的偏差,酿成了如此惨剧,也阻碍可他个人的发展。对于我们职校的学生,因为学习成绩相对的落后,一直被视为劣等生,但被视为劣等生的他们并非不能成功,相反的,只要他们对事物有个正确的认识,相信他们会比一些所谓的优等生更成功。

而作为一名教师,无论你身处重点学校或是职业高中,我们的职责都是"传道授业解惑"。这其中,"传道"被摆在了首位。但是现在社会上的普遍认识都是把学习成绩--也就是教师"授业解惑"的成效,来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主要标准。作为教师本身,我觉得我们对学生应该先有一个正确的定位,我们要真正的履行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义务,在教会学生怎样做人的同时,再传授知识给他们,帮助他们解决疑问。

心想事成的读后感(篇5)

生命现象是一个很奇特深奥的现象,有时阅读报章杂志,常常读到一些感叹生命的篇章。例如:在几千米的高空上,都能够发现蝴蝶;在几乎接近沸点的温泉里,也有生命在活动;深深的大洋底层,有水生动物在繁殖;南冰洋零度下的冰水里,也有不少的水族等等。由此可知,我们的生命是很奇妙的。因此,我们要珍爱生命,学会快乐成长。

我以前看过这样一则小故事:在喜马拉雅山谷里有许多蝴蝶扑打着翅膀向高空冲去。一次又一次,尽管屡次失败,它们仍然奋斗不懈,雪地上最后覆盖着超多蝴蝶的黄翅膀……这些蝴蝶用极不平常的行动谱写着生命的壮歌。和这类事情异曲同工的数不胜数,它们在生活中的那种不畏困苦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但是,生命又是脆弱的,不可复制。所以我们要保护好自己,同时让自己快乐的生活,让生命有价值。

暑期,我阅读了中国心理咨询师张芬创作的《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它给我的启发很大。

书是从一个遥远的故事开始的。我真为书中的主人公而高兴,他一路上透过不断努力,寻找心想事成的秘诀,并靠着小王子等人的提示与帮忙,克服种种困难,成功到达心想事成的彼岸。从中我明白了真正心想事成的境地,是在处理了自己的人生模式,明白自己真心向往的是什么,而且对阻挠的信念,连接上你的源头之后,自然而然发生的状态。

看完这本书,我为自己选了一个远大的梦想,然后照着心想事成的步骤,一步一步地向着目标迈进。当然,我还是会记住:生命是如此巨大的一条河流,我们要做的是在生命之河中愉快徜徉,顺流而行,而不是辛苦地用各种手段要求河流以我们想要的方式流动。

梦想是人的翅膀,有了它,人才能飞翔;梦想是最温暖的光芒,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候,他也能把前方的路照亮。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要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梦想,我们的梦想是否贴合实际,是否是我们真心想要的,这一点很关键。当然,在生活中,在心想事成的过程中,是不能没有快乐的,就像大地上不能没有阳光。快乐在哪里?快乐在读书明理的过程中,快乐在追求事业的旅途中,快乐在抛却物欲后的淡泊恬静中,快乐在心底无私天地宽的从容境界中,快乐在奉公守法本分做人的平凡人格中……总的说,快乐就在生命的成长中。

在成长的过程中,在心想事成的过程中,我们总要有许多支撑,少年的理想,青春期的恋情,事业和友情,许许多多。然而这一切都有随时失去的可能。人生中总有几段黑暗的隧洞要我们独自穿行,这些路上没有乐队和鲜花,这时,我们需要学会为自己伴奏,高歌向前。

我成长,我快乐!我们要真心悦纳生命,呵护生命的成长。

心想事成的读后感(篇6)

“心想事成”是我从懂事起就一直想的事情,从未断过,但是并不是件件都如我心愿。看完张德芬老师的《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我发现是自己的发愿和方法不对,主要是没有人告诉我们应该如何计划梦想,或是鼓励我们去让梦想成真。中国现下的教育,都是注重于外在的一步一脚印的扎实功夫,不可以好高骛远,但却让我们忽视了心灵的力量,也忽视了这个有形世界其实是受无形世界操控的!

在读《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的时候有有惊喜,有领悟,也有不解。惊喜的是发现自己和作者一样都时常做白日梦,关键这种想法是普遍存在的。小时候我总觉得将来长大一定能够让父母住大房子,出门就是大海,真所谓面向大海,春暖花开,现在还是坚持。领悟就是让我见识到信念对我们命运的影响有多大,它还让我懂得,做多少挑战自己的事情,不是真正的心灵强大,更重要的是和内心各种情绪和平相处。

全书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告诉我们心想事成的秘密,讲述了心想事成的重要步骤及注意事项。个人非常喜欢作者对于童话故事的构思,故事衔接性合理巧妙,对我们今后的行动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还增加了一些实际的生活案例,作者用生动的实例和精彩的语言做了解答,并进行了详细的剖析,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受益匪浅。

我看完书感觉,人首先要有健康积极的信念,通过静默冥想用觉知赶走自身思想情绪里的黑暗劣性,感知他人的点滴帮助,再通过积极的行动来争取心想的,建立一个健康积极的人生模式,至于最后的结果如何,等待接受,学习放下,让宇宙的力量带领你。

感恩张德芬老师优美的语言,动人的故事,震撼人心的叩问,感恩《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给予我正面的能量,宇宙的力量,信念的强大,感恩易效能各位老师和伙伴们,让我有所改变,有所进步,让我们下周继续努力寻找心灵深处的秘密!

浪潮(电影《浪潮》原著)读后感800字(3)篇


浪潮(电影《浪潮》原著)读后感800字 第(1)篇

第001本 

01

历史课上,学生无论如何无法理解,为什么纳粹士兵认为自己从未施暴。

于是乎历史老师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要与全体同学一起完成一个实验。

老师变成他们的领导者。

学生们听从他的指令。

练习正确坐姿,站姿;

用最快的速度集体从室外回到室内;

回答老师的问题先说你好,然后再说答案。

他们有自己独特的问候方式,有自己的标志。

老师把这次实验命名为“浪潮”。

事情持续发酵。

所有人在浪潮这个团体中都是平等的。

从前沉默寡言的学生开始在变得健谈;

嫉妒别人优秀的学生也不再妄自菲薄;

球队队长认为从前球队失败是因为没有凝聚力,而浪潮可以改变这一切。

人们对浪潮越发迷恋和依赖。

然后事情开始向着不可控的方向发展了。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浪潮。

有的人甚至逃课去参加浪潮聚会。

浪潮团体的人开始大肆宣传,

他们甚至对不加入浪潮的学生施以暴力。

“为什么你们就看不到浪潮的好处呢?

为什么你要拒绝相信这么好的东西!”

......

殴打、排外、施暴、偏激......

中这些负面逐渐暴露出来,

那些在浪潮刚刚发展时出现的团结、守纪等优点,反而加重了这些负面行为的扩散。

02

我是个无神论者,也对自己比较自信,

不太相信自己会被什么奇怪的想法洗脑。

什么传销啦,社会上各种披着宗教外衣的言论啦,

我不相信自己会被骗。

看完这本书之后,我大概回忆了一下情节,

自问如果我进入这种环境会怎样?

我应该不会拒绝加入浪潮,

我会和他们一起起立、喊口号、做黑板报、拉条幅,

甚至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我也会面带微笑。

我不会觉得他们有什么坏处,甚至是如果我的团体有人施暴,

我也会认为那是他们本性残忍,

我自己是绝对不会做出这种残暴的事情的。

想好了这些,再看看结尾老师对学生说的那些话,

有点愕然。

我还真是和书里的那些学生想到一起去了。

人们都相信自己是理智的,没有人认为自己会无理取闹,会无情冷酷到伤害一个陌生人。

可是事实证明那些无情与冷酷的事情,也都是这些普通人做的。

03

哪些人是典型的普通人呢?

让回顾一下沉迷浪潮的这些人的特点。

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实现梦想,无法成为自己梦想中的那个人。

也许是因为他们资质平庸,也许是他们天性懒惰。

也许是他们从一开始就没有努力,导致与优秀越来越远。

想改变,无从开始。

而浪潮是一个新的起点。

在这个世界里,你无需特别聪明,无需漂亮,

也不需要优越的家庭条件和善解人意的父母,

你只需要见面打招呼,做些简单的应答,穿该穿的衣服,说早已计划好的话。

就可以和世界上所有的人平等。

不需要头脑不需要思考,集体或者领导会帮助他做决定。

一旦变成了傀儡,世界仿佛简单许多了。

无数人沉迷其中。

可喜的是还有人保持冷静。

坚决守护自己独立思考的权利。

我们看得到浪潮的好处,浪潮让集体中的每一个人都不再孤单。

没有人被排挤,没有人自卑。

因为看得到这些好处,所以我们应该试着理解他们。

可是想要享受浪潮中这些优点,代价太大了。

对浪潮越依赖,就对浪潮以外的世界越排斥。

甚至用暴力的方式与对抗外面的世界,

无法与外面的世界产生共情,拒绝想象那些人也会痛,也会哭。

所以他们在别人眼里冷酷、无情,用尽各种惨绝人寰的手段去对付别人。

把外面世界的人都消灭了就好了,这不是杀戮,是向着美好的世界前进。

他们被洗脑了,

后来人们把他们称为“第三世界的人”。

04

理解纳粹了嘛,会原谅纳粹吗?

战争这个词汇与我们逐渐变远,

我们也得以摆脱仇恨的情绪,去更加理智的审视战争。

《浪潮》使我们警醒,纳粹离我们很近,

短短的几十个小时,每一个普通人就可以被教育成纳粹。

困难年代,让一个好人也变成魔鬼。

人的阴暗面,容易沉迷领导者的身份,

难以摆脱关于人性的诱惑。

血淋淋的历史啊,是无法简单的用什么所谓的“历史必然性”就抹平的。

我人微言轻,

也没经历过那个年代的苦痛,

怨恨或者原谅说起来都像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借用电影《二十二》里面,一个慰安妇奶奶的一句话吧。

希望中国和日本要一直友好,不要再打仗。因为一旦打仗,会有很多人死去的。

铭记历史,直视历史,

重点不是怨恨或者谅解,而是要我们时刻保持警醒。

别让自己变成受虐者,

更别让自己成为施暴者。

浪潮(电影《浪潮》原著)读后感800字 第(2)篇

出版于2008年的书籍《浪潮》的腰封上赫然印着“世界离独裁只有五天”,印着根据美国真实事件撰写,印着美国、德国、以色列公民教育必读本……很多书或者电影,一旦告诉你,根据真实事件撰写或者改编,是不是就会让你多一份好奇多一些关注呢?rr

《浪潮》是根据美国加州的一所高中发生的真实历史事件改编。小说里除了换了人物名字,故事的走向基本和事实差不太多。rr1967年4月的一节历史课上,一位学生向老师罗恩•琼斯提了个问题:为什么德国人声称,对于屠杀犹太人不知情?为什么无论农民、银行雇员、教师还是医生都声称,他们并不知道集中营里发生的惨剧?对此,琼斯不知道如何回答。而同学们也有着各自不同的状态。有的人情绪激动,有的人却神情漠然,但大家有一个共识,就是法西斯这样的魔兽已经成为历史,这种惨绝人寰的事件再也不会发生。果真是这样吗?琼斯决定大胆地进行一项实验。他要重建纳粹德国,一个微型的纳粹德国,就在他的教室里。他想让他的学生们亲身体会法西斯主义,看看会不会通过实践引发更多的思考。

rr所以,短短五天,究竟发生了些什么?

rr你可以看书,可以看同名电影,也可以听听我的讲书---当小说遇上电影之《浪潮》。

rr小说版的译后记有这么一段话:

rr人,应该具备成为人的力量。r哪些是让人成为人的力量?结合这本小说,我们至少可以说,人不能盲从,要能独立思考,能进行批判性思维。几千年的人类文明驯养并不能保证人类会远离专制,远离残暴,不变成魔兽。而阻止退变让我们永远坚守在人的航道上的力量,就是独立思考,批判思维。r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正是整个教育体系的目标。r有一部西方的教育思想读本,叫作《教育,使人成为人》。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在《论教育》中说:“人只能通过教育而成其为人。”荀子也说过类似的话,意思是人必须接受教化,就像陶土要经陶工之手才能成器,没有礼仪法度,自然的人必定悖乱而不治。r

浪潮(电影《浪潮》原著)读后感800字 第(3)篇

原著小说过于浅显,改编的电影更为凝练。小说章法简单、叙述平直、人设功能性明显,情节设置论文风,还以爱情作为高潮戏的痛点与卖点,也是符合国情的审美习惯。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论”深得人心,特别是推崇个性的时代,对降低盲目遵从和鼓励新的探索,大有裨益。

然而,“实践论”也会忽视历史(人类)积累的经验教训,可能多次以另辟蹊径的初衷重蹈覆辙,所谓“南辕北辙”、莫比乌斯环。

另外,与重陷泥淖的显性危害不同,更多更惨的集体梦魇往往笼罩着美好、堂皇、迷人的光环,难以察觉、瞒天过海。

历史的箴言与新生的探索,如何相互滋养、修正、完善,相得益彰,是个人和集体都需要自觉面对的课题。对于历史,有人只看到了债务,有人只看到遗产。于是,以为出口就是“个性”,南辕北辙,又掉入“惯性”。

正如小说提到的,“浪潮的能量”不容置疑,且有积极的意义,同时也潜藏着危险。有黑暗的地方也有光亮。全盘否定或全部接受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这部“论文小说”(这个试验)本身就是矛盾体,可以根据拟定的主题,写成(论证)不同的结局版本。那么,被作者牵着鼻子走,就悲哀了。其中的一些重要警语,反而同时成了解构自身的催化剂。你以为你在玩游戏,岂知游戏也在玩你。辩证对待。

即使是非虚构作品(况且根据真人真事创作),小说也还有更多东西可挖掘、写得更深刻。又不是没有过这样的寓言和预见。

读后感《《悲伤逆流成河(《流淌的美好时光》原著)》读后感_800字》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悲伤逆流成河读后感8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