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流浪地球读后感500字

流浪地球读后感500字

《流浪地球》读后感_1200字。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我们在生活中可以多多去读一些经典书籍作品,对于网络推荐阅读作品,相信您在阅读之后会有专属自己的收获,我们需要将这些感悟梳理出来,以加深我们对作品的理解。我们该如何去写作品的读后感呢?经过整理,小编为你呈上《流浪地球》读后感_1200字,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流浪地球》读后感1200字

地球流浪之后的个人逃逸:

有人说这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不可失去,也没有什么东西非要得到,但我知道有些东西于我就是不可以失去,就是非要得到。有朋友说我是一个特别淡然的人,几乎没什么欲望。我却深知,我对许多东西都持着无所谓的态度,但我是一个有执念的人,对自己想要的东西抱着十分偏执的态度,比如,自由!

自从太阳陨落后,联合政府为了节约地球资源,进行了大移民,不断的刨山填海,让世界人民最大程度集中在一起。现在我们的城市放眼望去,到处都是高楼大厦,已经看不到山川河流的影子了。每天工作、学习之余,透过窗户看到的都是呆板僵化的建筑。而我,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三年了。最近,我的情绪越来越不稳定,我不能好好处理工作,也不能静下心来看书,失眠的时间也越来越长。我焦虑不安,整个人处在一种狂躁的状态中,也不知道要怎么把这种情绪发泄出去。后来我甚至,想咬人!

这时恰好学校有一个实地考察项目,我想我应该摆脱这样的环境,于是毫不犹豫报名了。坐上飞机的那一刻,我觉得自己的情绪好了很多。这次考察的目的地是一千多公里之外的山地。此前我已经说过了,为了地球资源的有效使用,城市里已经没有山了,连小山丘都没有,也没有森林。此时社会和自然界线分明。

到达目的地的那一刻,我似乎闻到一股青草的清香扑面而来,而看到高山和森林的那一刻,长久以来焦躁不安的情绪瞬间被治愈了。我一步一步向它们走去,走累了就席地而坐。我放空自己,看山,看云,看瀑布,看暮色四合,看倦鸟归巢。这一晚,伴着窗外的虫鸣我睡了这么多年以来最好的一觉。

考察的时间过得很快,马上就快到回去的时间了。我不想再回去了!我的内心越来越坚定,我要怎么逃到自然中去,这是一个十分艰巨的问题。自从大移民大整合之后,每天人都有自己固定的活动范围,而且每个人都受到监视,一旦走出这个范围就会被抓回去,严重的情况会被立刻处决。可是不能再等了,回去了就再也没有机会出来了。

那是回去的第三天,我以考察为借口出去,在走到一座小山后面,我拿掉了身上的追踪器。与此同时监察中心警报声声,手持枪械的警察立刻追了出来,我没有再看,拼命往山上爬。我知道只要爬上山顶,再从另一边下去,进入一个山谷就安全了。我不敢看后面的追兵,只是拼命往前。就快到山顶的时候,我旁边突然出现了一个人,她也是和我一样想逃跑的人。虽然我们两个谁也没说话,但我们都默契的在累的时候拉彼此一把。

就快到了,只剩一段平坦的路了。我们相视一笑,但渐渐的,都在彼此眼中看到了恐惧。前方一个警察正骑车向我们走来。越来越近了,十米,五米,三米。他停在我们面前,他没有下车,他只是看着我们。过了几秒钟,他对我们说,上车。此刻,我的脑子不能转动了,只是听他的话,坐上车。直到他把我们带到谷口,对我们说,我只能送你到这儿之后,我似乎才清醒过来。看着他越走越远的身影,突然泣不成声,因为知道,我再也回不去了!再也不能回去了!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流浪地球》观后感1200字


大年初二,走进影院观看了由刘慈欣的小说《流浪地球》改编,由郭帆执导,历时四年拍摄而成的同名科幻电影。一向不喜欢科幻片的我被这部在大场面特效制作方面能和西方科幻大片相媲美的中国科幻电影深深地震撼了,更被这部电影的故事构架、叙述方式和表现手段深深的感动着。

这部电影讲述了太阳毁灭之前人类在驱动整个地球逃往新星系的征途中发生的故事,是中国首部大成本制作的科幻电影。整个故事设置在冰冷、坚硬和绝望的背景之下,但是处处展现传递着人类的温暖、柔软、爱和希望。导演巧妙地运用镜头将这些元素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达到给人以内心震撼的效果。

即将死亡的地球到处是巨大的压抑的冰冷的绝望,是一片没有任何生机的灰白色,是随时的崩塌撕裂摧毁,是地球置身于宇宙的渺小,笼罩在木星下的窒息。而如蜉蝣一般甚至远比蜉蝣还要微不足道的人类竟然以“蚍蜉撼树”的“妄想”,紧握着一丝“已经被否”的希望,在无边的死亡里疾行抗争。那一身猩红正如燎原的星星之火,舞动在黑暗的星河世界里;那柔弱的禁不起任何利器的血肉之躯,却搏击着坚硬冷酷的钢筋铁甲;那一滴滑飞的眼泪,一定能滋润出绿色生机和希望。“而希望是我们这个时代比钻石还宝贵的东西。”“无论最终结果将人类历史导向何处,我们决定,选择希望。”画面呈现出来的绝望和人类内心不放弃的希望,一直在强烈地冲突着。

拯救地球需要理智,可是“让人类永远保持理智,果然是奢望”的一句调侃台词,让影片的情感到达了最高潮,情感才是人类最特有的不可失去的最为宝贵最为有力的东西,包括影片最后宏大的具有浪漫主义特色的国际主义大救援都不是理智下的判断,而是人类情感的激发。“情感”这种没有形体没有质量没有重量的东西,恰恰是凝聚撕裂、修复崩塌、防护摧毁、战胜绝望的最有力的武器,是人类最先进的科技,是与整个外在的抗争形成对比的最有温度的内在支撑。

整部影片将对比冲突运用到了极致——色彩,体积;速度,远近,内外;视觉,听觉等等。镜头冲击直击内心,将全部外在有形的对比转化为人们内在情感无形的对比,渴望生又

不畏惧死,处处流露绝望又决不放弃希望,时时争吵又团结一心,恨的背后恰恰是爱,危急紧张中还不忘幽默一下。这或许就是人类能战胜困难冲出险境最根本的东西吧。

《流浪地球》作为中国首部大成本制作的科幻电影,在故事构建和人物表现上充分中国化。如果说张艺谋的《影》从道具、色彩、服装、绘画、音乐等方面将中国元素展现得淋漓尽致的话,那么《流浪地球》则是在故事情感内核上彰显了中国元素。

灾难来临的地球是冰冻的世界、被摧毁的家园。镜头极力展现着冰寒、废墟,它已经不能用荒凉来形容,那是死亡。可是以中国人为主导的地球大救援不抛弃不放弃不逃离,而是选择为“家”而战,选择带着地球一起去流浪,在死亡的绝境里寻找着生的希望,新的家园。这种家国情怀,这种对家园深沉的眷恋,虽说是全人类共同的情感,但是在中国人的身上体现的更为明显更为强烈。

不能说《流浪地球》尽善尽美,但终究是中国科幻电影向前迈出的一大步。

《流浪地球》读后感


《流浪地球》读后感

汉语182 吴恩婷
随着大年初一《流浪地球》的上映,掀起了一阵科幻狂潮。《流浪地球》甚至被称为是“中国科幻电影的第一步”,网友们纷纷称“中国人也有自己的科幻电影”,上映后便获得了许多好评,且以极高的票房逆袭《疯狂的外星人》和《飞驰人生》。截止到今天,网络数据显示《流浪地球》电影票房已突破46亿元。

我也是在46亿元里贡献了四十元的一份子,起初只是被特效、末世背景和主角帅气的脸蛋跟风去的,观影结束后被流浪地球里的世界观所吸引便去补了原著。所以才会有这一篇读书笔记的诞生。

原著作者是刘慈欣老师,而他的文字下里没有刘启这个痞气十足的叛逆少年,也没有温柔负责的刘培强,更没有委屈的Moss和火种计划,甚至木星危机都被四段概括。全文以第一人称述说,由主角出生起讲述地球是如何靠地球发动机停止自转进入刹车时代,后再逃离太阳系,开始一千九百年的流浪历程。其中有地下城渗岩浆,穿越小行星带,木星危机,飞船派暴动和叛变四个大事件,其中着重描写了叛变,在结尾形成一个讽刺的事件,让人眼前一亮。这似乎和其他科幻作品没什么特别的区别,不就是灾难降临,人类自救最后成功的事情。

我之前所接触的文学作品里更多的是让人心寒的人祸,而《流浪地球》里则是无法抵抗的天灾。在末世背景里一定会相伴相依的“两兄弟”——希望和绝望。电影《流浪地球》里的希望是“希望是这个年代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希望是我们唯一回家的路。”;原文的希望则是“这并不是说希望真的存在,而是因为我们要做高贵的人。”越是在绝境中,越要抱有希望,这才是人类高贵之所在。希望是每个人都拥有的东西,只是有些人紧紧抓住了,有些人直接放弃。比起希望,原文里令人绝望的情节更吸引人。当男主参加运动会雪橇项目,一个人开车在冰封的太平洋上奔驰时,放眼望去一片黑暗,连星星的光芒都不复存在,他甚至无法感受到自己正在移动,感觉自己就像一颗粘在黑暗这块幕布上的小颗粒,无依无靠,动弹不得,孤独就像一个大手将他紧紧攥住,他离开了父母、离开了家园,未来一片灰暗,强撑的希望在这孤独的黑暗中也一点点熄灭,这种绝望令人难以忍受。最让人难受的便是结尾的叛变,暴动的分子把坚守地球发动器的地球派五千人活活冻死后看到了太阳的光芒,大声赞美时太阳氦闪了,歌声戛然而止,陷入了沉默。就像天气预报说今天下雨但却出了太阳,认为外面天气极好不用带伞,结果出门就乌云密布骤雨将至。当然这是一个些许夸张的比喻,但是话歪理不歪。这让我不由得想到人们总是跟随着舆论,把幼稚错误的想法推至最高点,反把掌握真理的人给送上火刑架。有一种真实的共鸣,仿佛是个必然的事件。不过纵观人类的历史,的确是这样缓慢的进行着,故事里的五千人和当年的哥白尼并无本质上的区别。另一个是从古至今都让人绝望的词语——死亡。《月牙儿》的死亡是白袍和黑木匣;《安娜·卡列尼娜》的死亡是两条冰冷的铁轨;《流浪地球》的死亡是平原上一堵向上无限高,向下无限深,向左无限远,向右无限远的发光的墙。

希望绝望与死亡,是灾难科幻故事必备的要素,《流浪地球》也不例外,但它多少有些不同。

我对灾难科幻片并不感兴趣,所看过的灾难片科幻片也就《2012》和《生化危机》系列,如果打一个响指全宇宙消失一半生物也算灾难片的话(复联3)。《流浪地球》是以我们所熟知的“太阳”为切入点,不是靠玛雅的预言,和让人变成丧尸的瘟疫营造出末日场景。正如文中小星老师所说的“其实,人类把太阳同恐惧连在一起也只是这三四个世纪的事。这之前,人类是不怕太阳的,相反,太阳在他们眼中是庄严和壮美的。那时地球还在转动,人们每天都能看到日出和日落。他们对着初升的太阳欢呼,赞颂落日的美丽。”这是真的。太阳氦闪让我看的心头一惊,若是地球失去了太阳,便会陷入无尽的黑暗和恐惧,这种恐惧源于人们内心,而不是外界。虽然也有《太阳浩劫》这样同是对太阳动刀子的,但是他们的主角去点太阳,我们则是带着地球跑。

再是我对《流浪地球》一个十分主观的感受,人类带着地球跑,除了地球优秀的生存条件外,应该还有刘慈欣老师作为中国人对家的眷恋。放大来看,在浩瀚无垠的宇宙里,地球就是人类的家。外国电影多是坐着飞船逃离地球,而中国电影则是带着地球逃亡,这是一种骨子里心坎底的情怀,是对家乡与故土的热爱,对家人团圆的期望。电影全篇贯穿着这以思想,而在原文里是以飞船派与地球派的争论体现。体现的十分隐晦,我几乎被带着地球流浪是因为地球所拥有的的优越条件说服了。兴许是中国人的乡土情怀太重,美国大片最后大概是以拯救地球为动力,《流浪地球》则是以回家团圆为动力。这些都是我在电影里看到的,电影着重展现了中国独有的人情味,引得观众们一波共鸣。而在《流浪地球》原著作为一部硬科幻小说,并没有阐述过多有关人情的事件,是以更宏观的视角去看待每个事件,就如岩浆渗入地下城时是按年龄大小逃生,靠抽签来进入地下城,都是残酷却又十分真实。

文中有一句话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主角的爷爷,后两次都是主角自己的感叹。《流浪地球》的故事也在伴随着结尾的那首歌,和最后一次感叹“啊,地球,我的流浪地球……”里结束,给人一种带着忧虑却又对明天充满希望的感觉。电影里没有出现这句话成为了我的一大遗憾,但那句“终有一天,冰会化成水。”有异曲同工之妙。

《流浪地球》不像《带上她的眼睛》那样使人压抑,至少尚存着希望,但是再多再多的分析也可能只是读者的自作多情了。阅读时怀着激动,读完后感叹,写下时又重归于平静。无论是讽刺的叛变还是一千九百年的流浪,都成为了星空一颗明亮的星星,好在我们现在依旧能见到太阳,如果赣州这鬼天气愿意让乌云散开的话。

最后还是要乐一乐,毕竟让人类保持理智是一种奢望,容易造成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

流浪地球读后感


流浪地球读后感

最早看刘慈欣的作品是在初中时代,通过《科幻世界》可以看到他的许多短片,现在还对他的《地球大炮》印象深刻,为他的《三体》《球状闪电》所着迷。最近看了电影《流浪地球》于是返回去看小说原著,不同于电影把时间压缩在小范围,故事集中在几个主角的经历之上,小说原著有着非常宏大的时间跨度

文中首先介绍了这场人类灾变的起因三个多世纪前,天体物理学家们就发现这太阳内部氢转化为氦的速度突然加快,于是他们发射了上万个探测器穿过太阳,最终建立了这颗恒星完整精确的数学模型。巨型计算机对这个模型计算的结果表明,太阳的演化已向主星序外偏移,氦元素的聚变将在很短的时间内传遍整个太阳内部,由此产生一次叫氦闪的剧烈爆炸,之后,太阳将变为一颗巨大且暗淡的红巨星,它膨胀到如此之大,地球将在太阳内部运行!事实上在这之前的氦闪爆发中,我们的星球已被汽化了。唯一的生路是向外太空恒星际移民,而照人类目前的技术力量,全人类移民唯一可行的目标是半人马座比邻星,这是距我们最近的恒星,有4.3光年的路程

但是人们对移民的手段产生了巨大的分歧,从而产生飞船派与地球派两个派别。下面介绍原著中一个重要的密封玻璃球试验:

一个晶莹透明的密封玻璃球,大约有十厘米直径,球里有三分之二充满了水,水中有一支小虾、一小枝珊瑚和一些绿色的藻类植物,小虾在水中悠然地游动着。小球中除了这几样东西外,还有一些看不见的细菌。它们在密封的玻璃球中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小虾以海藻为食,从水中摄取氧气,然后排出含有机物质的粪便和二氧化碳废气,细菌再将这些东西分解成无机物质,然后海藻利用了这些无机物质与人造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营养物质,进行生长和繁殖,同时放出氧气供小虾呼吸。这样的生态循环应该能使玻璃球中的生物在只有阳光供应的情况下生生不息。这里面凝聚了所有飞船派孩子的梦想,这就是你们梦中飞船的缩影啊!按照计算机中严格的数学模型,对球中每一样生物进行了基因设计,使他们的新陈代谢正好达到平衡。坚信!球中的生命世界会长期活下去,直到小虾寿命的终点。把它放到所要求强度的人造阳光下,默默地祝福这个小小的世界。但现在,时间只过去了十几天

死去的小虾漂浮在水面上,水已混浊不堪,腐烂的藻类植物已失去了绿色,变成一团没有生命的毛状物覆盖在珊瑚上。

这个小世界死了。孩子们,谁能说出为什么?小星老师把那个死亡的世界举到孩子们面前。

它太小了!

说的对,太小了,小的生态系统,不管多么精确,是经不起时间的风浪的。飞船派们想象中的飞船也一样。

我们的飞船可以造的像上海或纽约那么大。阿东说,声音比刚才低了许多。

是的,按人类目前的技术也只能造这么大,同地球相比,这样的生态系统还是太小了,太小了。

我们会找到新的行星。

这连你们自己也不相信。人马座没有行星,最近的有行星的恒星在八百五十光年以外,目前人类能建造的最快的飞船也只能达到光速的百分之零点五,这样就需十七万年时间才能到那儿,飞船规模的生态系统连这十分之一的时间都维持不了。孩子们,只有像地球这样规模的生态系统,这样气势磅礴的生态循环,才能使生命万代不息!人类在宇宙间离开了地球,就像婴儿在沙漠里离开了母亲!

这里的推论使得地球派最终占据上风,值得一提的是,这里写到的人马座没有行星的观点是在作者写流浪地球时的普遍观点,根据近几年的观测推论,人马座是有可能存在行星的。

人类的逃亡分为五步:第一步,用地球发动机使地球停止转动,使发动机喷口固定在地球运行的反方向;第二步,全功率开动地球发动机,使地球加速到逃逸速度,飞出太阳系;第三步,在外太空继续加速,飞向比邻星;第四步,在中途使地球重新自转,调转发动机方向,开始减速;第五步,地球泊入比邻星轨道,成为这颗恒星的卫星。人们把这五步分别称为刹车时代、逃逸时代、流浪时代I(加速)、流浪时代II(减速)、新太阳时代。整个移民过程将延续两千五百年时间,一百代人。

自此开启了地球的流浪之旅,从此人们带着地球远离家乡在严酷的环境下向着唯一的希望之地人马座进发

《流浪地球》读后感1000字


从电影《流浪地球》爆火后更多的人知道了大刘刘慈欣。一般来说,电影追求的声光的刺激效果,和小说细致的描述很不同,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专门买了《流浪地球》看看。结果是个不太长的中篇,和电影的设定也很不相同,可能第二编剧让剧本更像电影。

读完小说甚至无法记住其中的人物,似乎是人民推动的历史,而不是某个史诗里的英雄。大刘是个典型的北方男人,想法天马行空,不求严谨细密,从宏观上勾勒出故事的场景,没有一丝儿女情长。他的故事像极中国历史,由男人书写,即使走进小说的里的女性也是承担了男人的角色。在地球停转前,人们穿过地平线,当黑夜和白天被分开,黑夜里发着蓝光的核聚变发动机都很宏大、壮观。在任何时代都会对家庭造成巨大冲击的三角恋却轻描淡写的几笔带过,而且还是发生在家长和老师之间,出轨的男人就像出差几天,回来还是平淡如水的过日子。大刘并没有专门去描写此时人们的道德和心理,只是通过事情体会到道德已与过去显著不同。大刘对人类社会历史推动的方面有着深刻的见解,通过几个小孩的争论体现了飞船派和地球派的争论。人类在重大问题面前,总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地对更深层上往左也对,往右也对的命题争论不休。这样的故事会让一部分女性读者不喜欢。

最令人惊奇的是当加速时代的那代人老去地球快飞出太阳系边沿,却发现太阳根本就没有爆炸,一般的天文爱好者都可以去另一个半球用天文望远镜看看挂在天空如乒乓球大小的亮星。人们群情激奋,在艰难的流浪中积累的不满情绪爆发出来,各地人民纷纷起义将联合的政府的官员和流浪地球行动的支持者们推上断头台(不,应该是速冻台)。刑罚,不需要闸刀和子弹,只需拿出保温服的电池,让他们在零下180的低温下快速冻成冰棍。当惩罚结束,大快人心之时太阳爆炸了,很快水星金星火星被吞噬在变大的太阳里。这些被推上速冻台的人们,变成真身雕像被人们当成英雄纪念碑。人们总是在既得利益面前变得短视和冲动。这是大刘惯用的手法,《三体》中逃跑的地球战舰的相互攻击也是用了类似手法,发起次声波攻击的章北海舰队,被对方舰队用真空晚了一把空城计然后掉进埋伏圈,资源被掠夺人被当成干粮。一种不道德被另一种暂时看上去正义的不道德打败。在生死面前人类总是短视和残忍。

地球流浪漫长的2500年才能到达目的地最近的比邻星座,需要72代人前仆后继的努力完成。大刘没有往后写,出了太阳系在茫茫宇宙中流浪的地球和星球上的人类更加艰辛,太多未知的危险和无能为力,超出了人类在目前自身科学建构内的想象力。

从科学上讲,这里面有很多物理模型是完全不可能,比如如果这样加速地壳会像蛋壳一样被挤破。故事好在是科幻,不是科学。一个故事无论科幻还是魔幻,是作者对更深层次的人性的思考,好在更像未来真实的样子。

《流浪地球》读后感400字


太阳系即将毁灭,人类将地球家园推离太阳系轨道,往半人马星系去,历时2500年,100代人。这时,人们会发现,除了生存和生命本身,其余对功名利禄,出人头地的追求都无甚意味,职位和金钱都不再值得耗费思虑,就连爱情都无价值,亲情也可以随意舍弃。人生价值的排列仅仅在于去往逃生道路上,那条长长队列的先后。

而人类的可悲在于对生命的感悟,并不能致死地而后得只有在悬崖勒住马辔,看见碎石自马蹄处坠入无尽不见底的深渊的那一刻,那一刹,才能突然体会到生命的分量,才能在人生的圆饼图上,把它从一轮新月瞬间标注成了一个圆盘。

但还好。生活,生命的意义会在炼狱时顿悟,也会在天堂里发现。

看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如置身隔绝凡尘的世外桃源,亦会豁然开朗,看向远方。亦会不再拘泥那些看似重值千鼎,实则轻如鸿毛的尘事,而是着眼人类不过短短几十年的寿命本身。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只道生活,无顾功名,大概与此无异。

保护好地球,足矣。

喜欢《《流浪地球》读后感_1200字》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流浪地球读后感5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