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800字 · 近代史读后感800字

近代史读后感800字

《定位: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读后感_800字。

书是春风,能舒坦发困之心。好的作品会引起读者的共鸣,会被书中的情节所吸引。读后感,就是自己看了什么书之后引起自己一些对事物的想法和思考,常写读后感可以锻炼我们的写作水平。一篇读后感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呢?小编推荐你不妨读一下《定位: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读后感_800字,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定位: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读后感800字

『今天,我们再重温一次《定位》吧』
《定位》之父杰克•特劳特先生辞世,其理论曾使亏损81亿的IBM起死回生。
全球最顶尖的营销战略家,定位理论和营销战理论的奠基人和先驱杰克•特劳特(Jack Trout)先生于家中辞世。享年82岁。
杰克•特劳特于1980年出版的《定位》一书中提出的“定位营销观念”被公认为是“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改变了美国乃至世界的营销理念。
定位理论的核心指企业必须在外部市场竞争中界定能被顾客心智接受的定位,回过头来引领内部运营,才能使企业产生的成果(产品和服务)被顾客接受而转化为业绩。
在杰克•特劳特眼中,很多被广告界奉为经典的广告语都是毫无意义的诉求,比如:“以人为本”,“拥抱明天”,“真诚到永远”,“创造无限可能”,“一切皆有可能”等等,他们并不能使品牌对消费者产生有意义的差异化印象或者概念。
而定位思想就是要建立区隔市场,然后焦点经营。这要做好两件事,一是要做好定位,在潜在客户脑中打造一种正确的认知,告诉他们自己是谁,与众不同之处何在;二是要差异化,将自己与竞争对手区分开来。
从IBM、莲花公司、七喜到中国的加多宝、东阿阿胶、分众传媒等企业(2002年,特劳特中国公司成立,“定位”理论正式进入中国),都曾在杰克•特劳特和其“定位”理论的帮助下取得成功。
其中“定位”理论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成就就是曾帮助IBM成功转型,让曾经亏损81亿的IBM起死回生,并在2001年实现净利润高达77亿美元。
若要赚钱先得值钱,怎样才能让自己朝值钱的方向成长?有一个诀窍—成才的捷径就是读一流的书。
今天,我们在微信读书中再重温一次《定位》;今天,我们超越时空与真正的大咖进行一次灵魂对话。
让他再次帮助我们冲破市场的重重迷雾,想让信息穿越层层屏障,抵达我们潜在客户的心智,杰克•特劳特指导了我们一种过分简单的方法。放下架子,虚心听取外界的意见,与潜在顾客的认知保持一致。
仅以此文,纪念永恒的《定位》,纪念永远的杰克•特劳特先生。
2017年6月5日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800字延伸阅读

《观念的水位》读后感_800字


《观念的水位》读后感800字

跳过中间的书评和影评 把这本书看完了。虽然书中对世界政治现状的分析确有她的可取之处 尽管很多地方觉得刚说到点上就戛然而止了 不得不说的 还是作者局限的视角 看到许多书评把她分析当成金句更是让人忍不住气的跳脚。首先 作者过于推崇民主,认为人类制度的完善就是追求民主 而且是作者理解的英国民主,且不说 民主的形式有很多 在当今社会并没有哪个的民主制度发展完善到能解决人类所有问题,没有一个社会完全制度化到完美,福利最好的北欧国家没有,美国英国更没有。再者 人类制度本身 就有很多种 宗教 家庭 市场 都是一种制度 单纯认为政教合一 家庭式管理就是人类制度发展的倒退就有待讨论 没有人可以论证当他们完全制度化时 最终还是无法实现人类理想。诚然,我相信人类社会发展是会最终走向制度化的,但是以哪种制度为主,其实是我们还在探讨摸索的问题。直接否定其他可能性,只推崇一种,甚至一个国家的可能性,实在让人无法信服。第二,文中对英国政府各种好,觉得国内学生没有思辨能力的部分,其实让人很失望。作为一个在北欧 所谓世界上福利最好的国家 生活多年的人 我们看到的不是仅仅有这个国家制度的好也会看到它的不好 正如之前所说的 世界上并没有哪个社会制度完善到让人喋喋称赞 北欧的国家资本主义没有做到 美国的社会资本主义没有 英国的所谓宪政也没有。作者只一味夸赞英国剑桥的政府福利 而没有去深究是否还有不完善的地方时,事实上已经失去了自己基本的思辨意识。再者 我接触的中国年轻人 有如作者所说碌碌一生不去思考 也有充满好奇心 喜欢批判思辨的看问题的 书中所列举的作者称赞的学生年轻人也不乏 作者却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居然觉得自己回国再也见不到有思辨能力有好奇心的学生,让人真的想鼓励作者多回国看看 至少应该多接触下现在的中国年轻人。

《观念的水位》读后感800字


读了《观念的水位》之后我有许多感想 。

高铁的开通让老百姓有了更多出行的选择,同时问题也就更多的暴露了。与飞机出行相比较而言,高铁就更加自由,没有必须提前的时间约束,也能在车厢内自由走动,甚至可以提升分贝来宣扬自己的高音阔论。年轻的成年人在这方面还算过得去,但随着年龄的递减递增,分贝制造就越效率,我们未来的一代和过去的一代真是充满了活力和创造力。

先讲未来,在这个智力大开发的时代里,越来越多的中产阶级家庭在孩子的教育方式上采取了主动开发式的态度,不论自己的孩子天分如何,兴趣怎样,都是选择上好的补习班,就怕赶不上步伐,就怕被莫名地边缘化,所以就有了孩子比谁都累,陪读的家长倒是比孩子学了更多的技能反过来看着那些被家长散着养的孩子,难道他们就这样被抛弃了?

中国那种粗旷式的暴富神话已经毁灭,那种拿着酒杯到处弯腰敬酒陪笑的时代正在淡去,中庸式的高情商没有了以往的市场,那么家长们还相信散在那里的熊孩子们真的能在社会中学会圆滑以便给他们自身带来竞争力?他们到底缺失的是什么呢?明明父母都站在身旁,表现出来的是孤独式的烦躁,没有什么事物可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都是张爱玲笔下那采花的小姑娘般。生个孩子容易不等于养个孩子容易,莫非这些家长是在将自己的童年感受移情到了孩子身上?那么那些杂音影响的并不是旁人,是他们的脑子。正如素什么质里讲的中国人没素质就是因为太散,这种散一旦在外界压力消失后,就成火山式的爆发也相应地看到了他们的家教模式。

贫穷的年代会让人们压抑和收敛很多我们现在看似很普遍的怪诞行为,也许为衣食住行奔波劳碌也算得上是个好年代。再讲过去,时代造就了一群人没有青春,在极度烦躁的环境下,他们尤为烦躁。什么都想争,什么都有理,什么都想抢,什么都觉得不够,要是单纯这样多少是可以让人理解的。

《美国众神》读后感800字


神祗也会死亡。当他们真正死去时,没有人会哀悼、纪念他们。观念远比人类更难被杀死,但终究,它们同样可以被杀死。《美国众神》

是人创造了神,还是神创造了人?两周前读完了这本书,在这本书的世界中,神因人类的想象而诞生,以人类的信仰为生命的蜜酒,信众的力量使神佛的力量更强大。而同时,神也会因人的遗忘而衰弱,没人供奉的神终将衰弱死去。同样,也会有这个时代所成的神,被世人祭拜、信仰,随着时代变迁,消逝,死亡。

书的叙事主轴是旧神与新神之间的冲突直到新旧神之间的那场众神之战,还穿插讲述若干在人类历史的各个时代,随移民抵达美洲的神祇的经历,每个神祗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故事。书中的神大致分成两派,一派是旧神,古老、宗教、信仰、生老病死、自然规律,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传说,诞生了许许多多不同的神。这种神秘的传说是我最喜欢的部分,读完这本书里的故事后就很想读一些世界各地的神话故事。

另一派是新神,最印象深刻的是这段对话:电视即是神坛。人们则向我献祭。他们献上什么?影子问道。大多数情况下,是他们的时间,露西说。有时,则是他们彼此。在这些神的身上刻着现代、科技、工业时代、信息时代,诸如信用卡之神、媒体之神......

没错,基督在这儿(指美国)干得不错。但我遇到过一个家伙说,曾看到他在阿富汗的路边想要搭车,可没人愿意停下来载他一程。你懂了么?一切都取决于你身处何地。时代变迁的越来越快,信仰乘着科技这辆高速列车慢慢的也不知道会走到哪里去。尼采说,上帝死了。永恒轮回是一种世界观,与基督教的有始有终世界观正好相反。对于虚无主义的克服,人们杀死了上帝,最终信仰了永恒轮回,并以此终结了信仰的时代。人无法通过自身来肯定自身,只能寄希望于外物来确认自己的存在和存在价值,宗教意义上的全知全能、画出人类命运轨迹的那只手的主人死了,而人类自己应当成为那只手的主人。

书中的三个骗局:小提琴诈骗、主教诈骗、ATM诈骗和结尾处的众神之战骗局暗暗契合,随着故事末尾藉由影子的努力达成新神与旧神之间冲突的和解,尼尔也在另一层面完成了对虚无主义的反抗和超越。影子用以说服两派止戈的,就是其对信仰本身提出的质疑。

《影响力(经典版)》读后感_800字


《影响力(经典版)》读后感800字

该书主要是讲述了六个强大的影响力武器,即互惠、承诺与一致、社会认同、喜好、权威和稀缺。从本质上来说,是人类生活大量信息时代,在有限的精力下、潜意识层面里固化出来的行为模式。而善于发现、总结并运用这些行为模式,就会成为生存的武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生活在这个社会。
第一个是互惠原理:显而易见,如果想要从别人那里得到你想要的东西,某种价值,你需要先付出,商业社会的本质是交换。人与人之间能够保持一种长期的关系,肯定是基于礼尚往来,双方都能够从这段关系当中得到自己需要的东西,或许显得过于功利,可现实的社会不就是这样嘛,投资,然后评估收益。
第二个是承诺与一致原理,保持一致也是一种强大的动力。对于自身来说,保持一致有很大的吸引力,可以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不用去思考,这样可以不用承受思考的痛苦,以及逃避可能得到的可怕的结果;另一方面,言行一致,具有道德高度的,因此也会产生一定的社会压力,从而影响周边。
第三个是社会认同原理,该原理发挥最大效果的条件是相似性和不确定性。尽管特例独行且正确或许是成功必须坚持的原理,但口碑与趋同性是这个社会公认的。如果可以制造一种潮流,刮起一阵旋风,大那么这种社会认同原理的运用真是太厉害了。
第四个是喜好原理,用于生活当中提高自己受欢迎程度的方法。可操作的方法有,一是提高相似性,通过因为类似的观点、兴趣爱好、性格等,或者是同乡、同姓等,都会给我们一种好感;二是称赞;三是接触与合作。
第五个是权威原理。形成标志,传递我们想要的信息,;利用公信力,善于包装,提升自己。
第六个是短缺原理,饥饿营销,限制时间、数量,设置条件都是为了让商品变得更加难以获,越不容易得到的东西会变得越有吸引力,最珍贵的东西是得不到和已失去。

史玉柱自述:我的营销心得读后感800字(3)篇


没法给高星,我甚至在想,为这么个书写个评论是不是太无聊了,哈哈,我还是写了。

史玉柱的成功有时代的因素,自从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开始,到1988年前后,改革开放呈现了前所有未有的态势,市场经济蓬勃发展,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改革开放更是进入到快速发展阶段,当时出现了大批的下海人员,人称“92派”,而当时的深圳特区、江浙、福建的经济已经进入了蓬勃发展期,而中国陆续出现了四通、联想、金山等一系列企业,用《双城记》开篇的一句话,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史玉柱就是在这样一种大潮流中创业的,所以,时代的因素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条件。

其次就是个人的魄力和能力了,如果说时代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背景,那个人的能力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施展抱负的强大的驱动力。无疑,史玉柱的个人能力是出色的,尤其是策划能力和营销能力,而史玉柱在创业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成长,使他本人逐渐丰富和成熟了,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念、行为方式、以及价值观。

总结起来就像一部武侠电影一样,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天不怕地不怕,到处约架,几乎打遍天下布敌手,但终究由于自己的狂妄被干成重伤,侥幸大难不死,在深山村落休养生息,逐渐反思,不但领悟了人生道理,更是精进了武功,于是重新出山,成为一代宗师。(有点像李连杰的霍元甲电影)

本书名字叫《史玉柱自述:我的营销心得》,总体上来看,本书干货是很多的,史玉柱以通俗、朴素、贴地气(没好意思说太低端、太粗俗,哈哈)的语言,写出了创业多年的各种经验以及各种总结,看完了能给人很多启发。

但不得不说,史玉柱的文学素养太差了,无论是从逻辑性上,还是思想上,还是文字上,都是差的不行,突出表现几点:

1、文章段落七拼八凑,各种各样的讲话、演讲、采访,不加改动直接放上放,字数就是这么凑出来的;

2、整本书前后重复的话(车轱辘话)非常多,观点就那么几个,翻来覆去的说,字数就是这么凑出来的;

3、整体看似有清晰的章节,脉络,但其实前后基本没有逻辑性,整体感觉就是想到哪说到哪,字数就是这么凑出来的;

4、没有一个成体系的理论和思维方式,所以,无法形成知识积累,供后人使用。

还是冯仑出理论、写文字更强一些,史玉柱和冯仑一比,基本不是个数量级的。

整体来看,开篇的那一节就是史玉柱想说的,也是所有创业者,企业管理者共同思考的,也是所有成功的管理者具备的品质。

任何能成事的人和公司都有几个特点,虽然史玉柱被很多人不耻,但功力不得不承认高。

关注用户需求(真正的需求),这是企业生存之本,有多少公司都在说以用户为导向,满足用户需求,但关键点是你需要弄清楚用户真正的需求是什么。

做事要弄清目的是什么?这点更是一个企业的命根,如果连目的都不清楚,那最后死掉了也很正常,假设你的目的是赚到钱,那手段就不要去计较了。这一点也是老史被骂的一个原因。

很多事要进行试点,尤其是没有确定的效果和收益之前。

重要的事要亲自关注。

其他点滴(这几个方面老史把我的很准,也是书里能说到点上的为数不多的文字)

1、关于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营销创新

2、关于用人:从内部培养、充分授权、利益分配

3、竞争归根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

4、做事要专注、要聚焦,不能贪大求全

5、制度要简单

对史玉柱策划的几款产品的一些总结(行为、结果、渠道三个方向)。以策划为主导的产品线离不开这三点:卖点提炼、软广创意、消费者心理而产品,必须满足这两点:1-能给消费者带来好处 2-消费者能感知到此好处 才有利于策划总结他的营销思路:提炼产品卖点;利用消费者心理和产品卖点制作有冲击力的软广;选择曝光量大的媒介进行投放。大部分的成功源于消费心理的把控,不仅体现在软广创意上,还有终端的规划上。例子:①M-6410(桌面排版系统)行为:产品上线后在《计算机世界》报上刊登¼版的广告,讲述产品如何好结果:3个月做了100万的销量媒介:专业报纸②M-6403(桌面打印系统)行为:产品上线后在《计算机世界》报刊登创意广告【一版一个“巨”,一版一个“人”,引起悬念再引出产品】结果:200元的成本,3100的售价,利润极高媒介:专业报纸③GAC电脑行为:产品上市后请香港广告公司拍视频,投中央电视台,创意表现不好结果:销售低,赔了3000万媒介:央视④脑黄金(健脑产品)行为:产品定位后花很大时间构想广告语(让一亿人先聪明起来),通过路牌、报纸、pOp、电视、活动等做全方位推广。报纸广告以消费人群划分设置故事,通过有冲击力的图片引到消费者注意阅读文案了解产品功能。结果:产品大火媒介:报纸、电视、路牌、pOp⑤三大战役(脑黄金成功后又推出了12款保健品)行为:先花5000万制作铺垫广告,但是产品介绍的广告没跟上,销量上不去。结果:亏损5000万原因:没有科学的营销节奏和营销内容媒介:报纸、电视、路牌、pOp⑥巨人大厦行为:借用领导人提名这一噱头制作报纸广告,巨人大厦模型图 文字表述;在电视上投放冲击力视频广告结果:签约3亿的合同,入账1亿媒介:报纸、电视⑦巨不肥(保健品)行为:试销,通过大赠送活动启动市场。主题是“请人民作证”,类似于线下试用。活动前一周开始报纸广告预热,¼版面,一周二三次,预热的同时宣传功效。活动当天人山人海,以此为噱头再次媒体炒作,将产品宣传出去活动后期复制,从南到北,一个月从昆明到哈尔滨完成各大城市试销结果:试销成功媒介:报纸、电视⑧脑白金(保健品)行为:取名、提炼产品卖点、定价、包装产品卖点:延缓衰老、有益肠胃、促进睡眠、主攻女性以书和软文启动市场,选择报纸作为主要宣传媒介。其中重要的是书摘和软文投放价格。销量起来后开始制作视频广告投放电视。并且报纸媒介由当地阅读率最高的晚报扩展到阅读率高的大部分报纸媒介:报纸、书、电视台

多读自传。读的最畅快的一本传记文学,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差别,回顾之前读的传记才深深感受到要读传记,首选自传,其次是大家写的他人传记。传记就是记录主人公生平所学,所悟,所感,所为。自传才能讲上述描述的清楚,恳切而有感染力。想起之前看的《摩西奶奶自传》,感受明显不是摩西奶奶所写,甚至不是亲近的人写的,整篇文章都是流水式记事,难得感悟类分享,偶尔有感悟分享也是通俗鸡汤读物的论调,读的枯燥至极。我感觉自传的精华之处,也就在于主人翁的所思所悟的分享,有成功的结果反观当初选择时候的心里抗争,其中心里的利弊权衡的过程也只有自身能够阐述清楚。我想之前读过《摩西奶奶自传》首先不是本人所写,其次也可能是由英文翻译为中文的翻译家,没有对于主人翁的感同身受,不能很好的传递出摩西奶奶的心中所想。

       言归正传。读这本书感慨颇多,甚至多次叹为观止,想立马跟人分享我的惊讶以及对于主人翁的佩服。独自身揣4000元与自己编写的打印程序下海经商,用对于程序的自信说服别人租借一台电脑,另外2000元作为押金去当时很牛的科技界杂志打价值8000的广告,这一些勇敢的前行一定是源自于对于事情的专注和于此共生的自信。然后一个月之后业绩大涨,短短几月业绩上百万。这款程序最后演变为巨人汉卡。然后有了后面的巨人网络,和大家熟知的巨人大厦。一连串的成功的鼓励此刻难免会有一些膨胀,筹资修建的巨人大厦一次次超过预期的扩建,原计划只建38层最后打出了70层的地基,刚打完地基就资金就难以维持,最终轰轰烈烈的巨人帝国死在了资金链断裂上,膨胀的自信超负荷建造巨人大厦也加速了巨人集团的死亡。在文中他概述的云淡风轻,他说这个失败本是注定,也需要一次失败让我们忍痛擦去蒙蔽在眼上的眼yi,或许事情过去后回顾往事的坦然,也有经一事长一智的成长与睿智。巨人结束以后史玉柱去西藏了一周,去高原去感受厚重的大地的信仰,积蓄重新出发的力量。归来后启动了脑白金的项目,很务实的去到受众之中去获得营销的灵感,销售从小县城起步,小县城的利润养活在市区的营销费用,用市区的利润养活全省的营销,然后以省去推广全国,最后脑白金在大大小小的地方都很很响亮,记得当时表哥还给姥姥带回家了一盒,脑白金的传奇持续了11年之久,后面还有黄金搭档,脑黄金,,史玉柱对于自己的认识也很清楚,适合创业不适合守业,保健品业务成熟后全权交出去,去做征途游戏,游戏刚出来的时候每天

相信《《定位: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读后感_800字》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近代史读后感8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