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别让孩子产生不良的“感觉”》。

古语有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人类的成长,都是和阅读联系在一起的,对于推荐阅读作品,相信您在阅读之后会有专属自己的收获,那么,就让我们静下心来好好的写一篇属于自己的读书笔记吧!你对写读书笔记熟悉吗?小编特别从网络上整理了幼儿教师读书笔记《别让孩子产生不良的“感觉”》,还请多多关注我们网站!

暑假里拜读了《给幼儿教师的建议》一书,其中《别让孩子产生不良的感觉》一文让我深有同感。文中的新月是个喜欢拿别人小东西的孩子,为了帮助新月改掉这个不良习惯,老师采取了不让新月参加游戏,只能站在旁边看的惩罚性教育手段。结果没有被关注的新月不但没有改掉坏毛病,反而变本加厉了。因为在孩子面前批评、指责她,甚至把她自己一个人留在教室,这样的做法不但没有阻止她拿别人的东西,反而给她制造了拿别人东西的机会,强化了她拿别人东西的行为,还会让同伴鄙视、讨厌她。

由此我想到在我们的日常教育活动中,也经常会出现类似情况。如孩子在进行自由阅读活动时,由于还没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往往会撕坏图书,百般教育劝阻还是没有效果后,经常会采取的方式也是无可奈何型的拉在教室旁边站一会,自己继续下面的工作。我们的图书架是放置在前面的,正好是孩子站立的位置。这样的后果就是孩子在那里反而随心所欲的翻看图书,一点也没有被惩罚的不安,有的孩子看中了这个便宜,就会动点歪脑筋也来站个一时半会,这样的惩罚在有的孩子眼里变成了变相的自由,适得其反。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批评不仅仅是一种手段,更应是一种艺术,一种智慧,。针对孩子的这种反应,我采用了对比的方法,让孩子们意识到保护图书是一种美的表现。我经常会把撕坏的图书和完好如新的图书并排放在一起,让幼儿观察感受哪个看起来更舒服更美。这样的对比是显而易见的,是鲜明的,孩子们老老实实的感受了一次美丑的对比,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撕坏图书的现象会大大减少。

这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孩子,犯点探索性、破坏性的小错误并不可怕。只要我们用自己的一点爱心、耐心来包容孩子,运用正确性、艺术性的批评方式来教育孩子,帮助孩子逐步形成良好的、正确的行为习惯,相信他们一定能愉快成长。

HDh765.com更多读书笔记小编推荐小编推荐

别让孩子产生不良的感觉读书笔记


暑假里拜读了《给幼儿教师的建议》一书,其中《别让孩子产生不良的“感觉”》一文让我深有同感。文中的新月是个喜欢拿别人小东西的孩子,为了帮助新月改掉这个不良习惯,老师采取了“不让新月参加游戏,只能站在旁边看的”惩罚性教育手段。结果没有被关注的新月不但没有改掉坏毛病,反而变本加厉了。因为“在孩子面前批评、指责她,甚至把她自己一个人留在教室,这样的做法不但没有阻止她拿别人的东西,反而给她制造了拿别人东西的机会,强化了她拿别人东西的行为,还会让同伴鄙视、讨厌她。”

由此我想到在我们的日常教育活动中,也经常会出现类似情况。如孩子在进行自由阅读活动时,由于还没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往往会撕坏图书,百般教育劝阻还是没有效果后,经常会采取的方式也是无可奈何型的拉在教室旁边站一会,自己继续下面的工作。我们的图书架是放置在前面的,正好是孩子站立的位置。这样的后果就是孩子在那里反而随心所欲的翻看图书,一点也没有被惩罚的不安,有的孩子看中了这个便宜,就会动点歪脑筋也来站个一时半会,这样的惩罚在有的孩子眼里变成了变相的自由,适得其反。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批评不仅仅是一种手段,更应是一种艺术,一种智慧,”。针对孩子的这种反应,我采用了对比的方法,让孩子们意识到保护图书是一种美的表现。我经常会把撕坏的图书和完好如新的图书并排放在一起,让幼儿观察感受哪个看起来更舒服更美。这样的对比是显而易见的,是鲜明的,孩子们老老实实的感受了一次美丑的对比,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撕坏图书的现象会大大减少。

这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孩子,犯点探索性、破坏性的小错误并不可怕。只要我们用自己的一点爱心、耐心来包容孩子,运用正确性、艺术性的批评方式来教育孩子,帮助孩子逐步形成良好的、正确的行为习惯,相信他们一定能愉快成长。

《向孩子学习》幼儿教师读书笔记


《向孩子学习》这本书通过讲述61个关于家人、教师互动与成长的感人故事。每个小故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个故事中的小主人公,都让我惊叹,让我看到了孩子的另外一面,而这一面,正是我在生活中忽视的,也正是我在教学活动中尚未体会到的。

记得《向孩子学习》一书中,有这样一篇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题目叫做:蛋筒冰淇淋。全文叙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在一个炎热的星期六下午,一位父亲决定去镇上买雪茄,一上车子,就发现两个女儿已经像女皇般的坐好了,并异口同声地宣布:我们也要去。到了镇上,父亲下了车,并告诉女儿,待在车里别走开,临走前女儿请求道:买一个蛋筒冰淇淋,好吗?爸爸?,那位父亲没加思考地脱口而出:我没有钱。当那位父亲拿了一盒雪茄回去的时候,几乎已经把刚才两个孩子的要求忘得干干净净,父亲打开包装着的雪茄,抽出一支,想点燃它,打了好几下,没打着,这时,小女儿细小却无比伤感且直率的质问;爸爸,你怎么有钱给自己买雪茄?就没有钱给我们买冰淇淋?这个问题让那位父亲惭愧而且无法回答,后悔、懊恼之情溢满了整个心灵。那位父亲郑重的说道:是我搞错了。我实在是有钱买冰淇淋。要什么味的?当那位父亲拿着两支冰淇淋回到车子上时,他吐掉了雪茄,因为此时雪茄的味道已经变的苦不堪言。自那以后,那位父亲竟然奇迹般的戒掉了烟。在这个小故事里面,孩子一句无心的 话,让自己的父亲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思想的洗礼,受到了一次心灵的震撼。孩子这句无心的话,充分体现了孩子纯真的一面。完全没有恶意,完全没有想到会有什么 后果,但正是这份纯真让给自己的父亲上了印象深刻的一课,也正是这一份纯真给我们读者上了一堂有意义的人生之课。

读完这篇小故事,我不禁自问:孩子的这份纯真我还有吗?模糊记得孩提时,也曾这么天真,也曾这么纯真。简单的思考问题,简单的生活,简单的用一颗纯纯的心来对待每一个人。孩提时的我们,就象一 张白纸,一片空白,没有受到任何的涂鸦,所以思考问题的方式,往往比较单纯,往往想的比较简单,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也一天天丰富起来,受到各方面的 影响也越来越大,此时,思考的模式就变的复杂了,没有那么单纯,没有那么简单。思考一个问题,我们会想前想后,我们会顾左顾右,我们会考虑到问题周边的任 何一个小细节,我们会设想问题产生的后果,我们会瞧瞧,解决一个问题,竟然需要这么多工序,有时顾多了往往会有事与愿违的结果。所以有时纯真点,简单点未偿不是一件坏事。

现在的我们长大了,脑子复杂了,思维空间大了,但往往却丢掉了宝贵的纯真。还记得《国王的新衣》吗?那些愚昧的大臣们,那些胆小的百姓们,明明知道国王什么 都没有穿,但是个个都不敢言,只有一个孩子喊着;国王怎么什么都没穿。一个纯真的孩子,导出了事实的真相,说出了大多数人不敢说的内心话,象这个孩子一样的纯真你还有吗?纯真你还有吗?悄悄的问问自己,失去了,别担心慢慢把它找回来,拥有了记得要珍惜,让我们用一个纯真的心,生活着、工作着,享受着。

在我国,以往由于受传统文化的束缚,孩子往往被认为是幼稚的,需要指导和管教的,根本无从谈起向孩子学习。但作为现代父母,慢慢的发现了孩子身上也有我们所需要学习的地方,《欢乐蹦蹦跳》中 童言无忌逗你笑版块,孩子天真的话语把荧屏前每个人都逗的笑弯了腰,是的,也只有他们,不会顾忌太多现实的东西,要不,《皇帝新衣》中怎能把骗子的把 戏揭穿呢?

70年前,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写过这样一首《小孩不小歌》: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陶先生的这首诗十分形象生动地把他的儿童教育思想表现了出来。在陶先生眼里,儿童是一个个蕴藏着巨大创造潜能的人。因此,大人必须学会尊重孩子、欣赏孩子,向孩子学习。

应当说,向孩子学习,是今日父母与教师的一大课题,也是教育成功之必须。向孩子学习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时代的变化。生活在信息时代的孩子是一本内容极 其丰富的书,每一位父母和教师只有潜心研读,才能理解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才能发现孩子的优点。例如,生活在网络时代,孩子们顺其大流,在网里遨游,作为父母和老师,就该首当其冲,对网络要有一些适当的了解,才能更好的知道孩子。如果你连 8867456 顶等一些网络术语不明白的话,那你和你的孩子也会产生隔阂。了解孩子的前提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生命发展过程中的独特规律,尊重孩子的成长需要,尊重孩 子的各项权利,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这是向孩子学习的重要保证。当孩子的言行令您不能理解时,切忌匆忙下结论反对,应三思而后行。

欣赏孩子的优点是向孩子学习的主要条件。在充满失败语言的家庭或学校,是不可能向孩子学习的。与此相反,优秀的父母与教师总是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而及时、热情地欣赏孩子的优点,则是最有效 的教子之方。欣赏导致成功,训斥导致失败。你能行如果你能经常用这句话鼓励孩子,那么相信他一定行,我们不可忽视每个孩子的潜能。

向孩子学习应该成为一个教育的新理念,孩子成长的时代背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在这个背景里面所产生的许多未知的能量对于教育而言也是陌生的,一个有时代意识的教师或者任何的成人应该务实的去向孩子学习,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教师也许不再是做知识的传播者,因为孩子们有相当多的信息来源,甚至超过了教师。教师成为什么呢?一个和孩子们一同成长的生命个体,互相汲取对方的力量,包括信念、精神和有限的知识,有效地达到两代人共同成长的目标。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 《向孩子学习》


《向孩子学习》这本书通过讲述61个关于家人、教师互动与成长的感人故事。每个小故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个故事中的小主人公,都让我惊叹,让我看到了孩子的另外一面,而这一面,正是我在生活中忽视的,也正是我在教学活动中尚未体会到的。

记得《向孩子学习》一书中,有这样一篇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题目叫做:蛋筒冰淇淋。全文叙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在一个炎热的星期六下午,一位父亲决定去镇上买雪茄,一上车子,就发现两个女儿已经像女皇般的坐好了,并异口同声地宣布:我们也要去。到了镇上,父亲下了车,并告诉女儿,待在车里别走开,临走前女儿请求道:买一个蛋筒冰淇淋,好吗?爸爸?,那位父亲没加思考地脱口而出:我没有钱。当那位父亲拿了一盒雪茄回去的时候,几乎已经把刚才两个孩子的要求忘得干干净净,父亲打开包装着的雪茄,抽出一支,想点燃它,打了好几下,没打着,这时,小女儿细小却无比伤感且直率的质问;爸爸,你怎么有钱给自己买雪茄?就没有钱给我们买冰淇淋?这个问题让那位父亲惭愧而且无法回答,后悔、懊恼之情溢满了整个心灵。那位父亲郑重的说道:是我搞错了。我实在是有钱买冰淇淋。要什么味的?当那位父亲拿着两支冰淇淋回到车子上时,他吐掉了雪茄,因为此时雪茄的味道已经变的苦不堪言。自那以后,那位父亲竟然奇迹般的戒掉了烟。在这个小故事里面,孩子一句无心的 话,让自己的父亲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思想的洗礼,受到了一次心灵的震撼。孩子这句无心的话,充分体现了孩子纯真的一面。完全没有恶意,完全没有想到会有什么 后果,但正是这份纯真让给自己的父亲上了印象深刻的一课,也正是这一份纯真给我们读者上了一堂有意义的人生之课。

读完这篇小故事,我不禁自问:孩子的这份纯真我还有吗?模糊记得孩提时,也曾这么天真,也曾这么纯真。简单的思考问题,简单的生活,简单的用一颗纯纯的心来对待每一个人。孩提时的我们,就象一 张白纸,一片空白,没有受到任何的涂鸦,所以思考问题的方式,往往比较单纯,往往想的比较简单,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也一天天丰富起来,受到各方面的 影响也越来越大,此时,思考的模式就变的复杂了,没有那么单纯,没有那么简单。思考一个问题,我们会想前想后,我们会顾左顾右,我们会考虑到问题周边的任 何一个小细节,我们会设想问题产生的后果,我们会瞧瞧,解决一个问题,竟然需要这么多工序,有时顾多了往往会有事与愿违的结果。所以有时纯真点,简单点未偿不是一件坏事。

现在的我们长大了,脑子复杂了,思维空间大了,但往往却丢掉了宝贵的纯真。还记得《国王的新衣》吗?那些愚昧的大臣们,那些胆小的百姓们,明明知道国王什么 都没有穿,但是个个都不敢言,只有一个孩子喊着;国王怎么什么都没穿。一个纯真的孩子,导出了事实的真相,说出了大多数人不敢说的内心话,象这个孩子一样的纯真你还有吗?纯真你还有吗?悄悄的问问自己,失去了,别担心慢慢把它找回来,拥有了记得要珍惜,让我们用一个纯真的心,生活着、工作着,享受着。

在我国,以往由于受传统文化的束缚,孩子往往被认为是幼稚的,需要指导和管教的,根本无从谈起向孩子学习。但作为现代父母,慢慢的发现了孩子身上也有我们所需要学习的地方,《欢乐蹦蹦跳》中 童言无忌逗你笑版块,孩子天真的话语把荧屏前每个人都逗的笑弯了腰,是的,也只有他们,不会顾忌太多现实的东西,要不,《皇帝新衣》中怎能把骗子的把 戏揭穿呢?

70年前,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写过这样一首《小孩不小歌》: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陶先生的这首诗十分形象生动地把他的儿童教育思想表现了出来。在陶先生眼里,儿童是一个个蕴藏着巨大创造潜能的人。因此,大人必须学会尊重孩子、欣赏孩子,向孩子学习。

应当说,向孩子学习,是今日父母与教师的一大课题,也是教育成功之必须。向孩子学习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时代的变化。生活在信息时代的孩子是一本内容极 其丰富的书,每一位父母和教师只有潜心研读,才能理解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才能发现孩子的优点。例如,生活在网络时代,孩子们顺其大流,在网里遨游,作为父母和老师,就该首当其冲,对网络要有一些适当的了解,才能更好的知道孩子。如果你连 8867456 顶等一些网络术语不明白的话,那你和你的孩子也会产生隔阂。了解孩子的前提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生命发展过程中的独特规律,尊重孩子的成长需要,尊重孩 子的各项权利,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这是向孩子学习的重要保证。当孩子的言行令您不能理解时,切忌匆忙下结论反对,应三思而后行。

欣赏孩子的优点是向孩子学习的主要条件。在充满失败语言的家庭或学校,是不可能向孩子学习的。与此相反,优秀的父母与教师总是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而及时、热情地欣赏孩子的优点,则是最有效 的教子之方。欣赏导致成功,训斥导致失败。你能行如果你能经常用这句话鼓励孩子,那么相信他一定行,我们不可忽视每个孩子的潜能。

向孩子学习应该成为一个教育的新理念,孩子成长的时代背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在这个背景里面所产生的许多未知的能量对于教育而言也是陌生的,一个有时代意识的教师或者任何的成人应该务实的去向孩子学习,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教师也许不再是做知识的传播者,因为孩子们有相当多的信息来源,甚至超过了教师。教师成为什么呢?一个和孩子们一同成长的生命个体,互相汲取对方的力量,包括信念、精神和有限的知识,有效地达到两代人共同成长的目标。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给幼儿教师的建议》


《给幼儿教师的建议》是一本非常好的幼教专业书籍,它概括了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基本准则,还介绍了不同情况下的沟通技巧。如:当孩子不喜欢收拾积木;孩子把喜欢的幼儿园玩具藏在自己的抽屉里时;孩子在幼儿园受和小朋友闹矛盾时;父母和老师的教育方法有分歧时;孩子不小心摔伤时等等都是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经常出现的一些状况。书中对每一个案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针对性很强的沟通建议,对我们的教育工作以及与家长交流都有很大的启发与帮助。

其中给我印象深刻的是这样一篇文章做个懒一点儿的老师,自从看了这篇文章感觉自己有点豁然开朗。它让我想起了自己曾在《人民教育》看到的一句话 如果你是一个忙碌的老师,你的学生也是忙碌的学生,那你就不是一个优秀的老师!怎样让我们从琐碎繁杂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事半功倍地完成我们的教育教学任务呢,那该是多么理想一种教师境界啊。

幼儿园工作繁忙又琐碎,有时候总觉得自己每天忙得像陀螺一样,怎样合理安排能让自己可以偷懒呢? 也许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孩子收拾玩具,边收拾边玩,有的还捣乱,结果把框中的玩撒了一地。看到这样的场景真的让老师很无语,也许我们会过去训斥孩子或干脆自己动手收拾,省得让他们添乱。于是,我们也无形中剥夺了孩子动手锻炼的机会,养成了孩子懒的行为。其实教师应该把属于孩子的锻炼机会还给孩子,做一个懒动手的老师。 陈鹤琴说过,帮助孩子最好只用一只手。懒动手,以解放孩子灵巧、能干的双手。只有放手让孩子去实践,孩子的能力才能形成和发展。如穿脱衣服,在讲清并示范动作要领后,就棵通过训练、比赛,让孩子学会穿脱衣服,可要求孩子互相帮助,实在不行老师再去帮忙。再如生活角把牛奶壶、点心放在合适的位置,让孩子自己动手倒牛奶、拿点心等,这样,不仅促进了孩子的动手能力,而且有效地增进孩子的食欲。老师包办少了,孩子锻炼的机会就多了,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也会越来越强。又如在幼儿游戏时,老师也可懒一些,少准备一些成品,多准备一些半成品,让孩子有更多的想象发挥余地

当然懒还有另外一个方面,懒动脑。懒动脑,以开发孩子们的脑筋,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思考力。有时,孩子们会有许多的问题提出来,我不急于给他们答案,有时候老师也可以佯装不懂,让孩子去寻找答案。这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爱动脑筋、爱思考的习惯,还可以激发他们探索世界的欲望。所以,老师在适当的时候要懒动脑,把机会留给孩子。让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去寻求答案,如求助别人、作试验、寻找资料等。老师的懒是经过设计的。若是懒得恰到好处,把锻炼的机会留给孩子,就会造就一个勤孩子、巧孩子,使孩子的多方面能力和素质得到提高。

懒字被赋予了太多的贬义意思,致使很多人都不愿意被说懒,只是,现在繁重的负担与压力下,我们要聪明的学会躲懒,其实不见得能懒掉一些什么,只是多一份乐观的态度罢了。教是为了不教,懒的前提是认真而有智慧地做好自己的每一项工作,所以会偷懒的老师是聪明的老师这句话确实说得不错。

在阅读《给幼儿教师的建议》一书的过程中,让我感悟了教育的真谛、领悟了教育的艺术、启迪了教育的智慧、分享了阅读的快乐。我喜欢偷懒的老师,聪明的老师才会偷懒,有能力的老师才会偷懒。让我们教师发挥自己的教育特长,学着如何在偷懒的情况下提高教学效率,陪伴着孩子们快乐成长吧!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


读《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此书受益良多,特别是文中一段话使我感触颇深,原文如下:赞美和期待具有一种超常的能量,能够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与思想,激发人的潜能。我理解的是幼儿同样需要正面的激励,受到别人、尤其是老师的赞扬和信任后,可以获取正能量,积极向上,甚至获得超越期待的表现。

可能有人会说,现在的幼儿都是家庭的宠儿,缺的不是表扬的赞美而是挫折的磨砺。而我认为,正是目前幼儿相对脆弱的心理,更需要正面的合理引导,使其在幼儿园的大家庭里认识到什么是正确的,做了正确的事情是可以得到肯定的,并通过持续的引导不断坚定幼儿的感受,就能使其心智日渐成熟、行为日渐规范。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也正好论证了我的观感,其认为人类需求分为五种,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可见除了最基本的生理、安全需要外,对尊重的需求是更高层次的需求,人们都希望能得到他人的肯定和欣赏,幼儿也同理。

读完本书,我也学到赞美也是需要讲究技巧和艺术的,正确的方法才能发挥作用,使其成为有效的处理教幼关系的良器;如果使用不当,则也有可能妨碍与幼儿的沟通。使用赞美的学习心得如下:

一、赞美需要一个明确的标准,并坚持不变。这样就能使幼儿明确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可以的,不会迷惑。

二、赞美需要随时发掘、需要发自内心。就是需要教师在日常的相处中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火眼金睛,对好的表现要及时提出,同时要让幼儿知道对他的表扬是老师真心的赞美,老师看到了他的好表现。

三、赞美的语言需要艺术。也就是赞美的语言需要丰富和具体化,使幼儿清楚是哪个表现获得了肯定,同时也要注意和幼儿的双向沟通,就是表扬后需要引导幼儿有所回应,这样就更能增加表扬的效果。

赞美使人快乐,愿我们的花朵都能在快乐中健康的成长!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关注每个孩子》


学习了《给幼儿教师的建议》,其中顾晶老师的一篇《关注每个孩子》,要关注好的,关注差的,更要关注不声不响的孩子。特别是一句作为年轻教师,班级的常规让我很为难,我把注意力放在了一些调皮的孩子身上,为了使这些孩子能遵守规则,鼓励他们要做到最好,在发现他们进步的时候,我都能对其进行了表扬,是不是像婷婷这样的乖巧的孩子,在不经意间就被我忽视了呢?

在读到这一段话的时候,我想到了这样一件事,在五月二十五日,我们小班年级组向家长开放半日活动及亲子迎六一小运动会。在听了我上的课以后,请家长填写家长反馈意见,周子航的家长在反馈意见上这样写道:我希望老师上课的时候能够对我家宝宝多提问,老师一次也没有提到他。我看见这条建议很惊讶,因为今天的活动,每个小朋友都有家长参与,所以我已经照顾到每一位幼儿,努力做到提问到每一个孩子,难道还有小朋友没有被提问到。

我去询问了班主任,唐老师帮我一起想一想,因为她始终参与在活动中。她回想了一下,然后很肯定地说:是的,周子航你没有提问到。你今天提问幼儿的面很广,已经注意到了每个孩子,但还是落下了一个周子航。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孩子的每一点滴都会牵动一个家庭的心。

今天的活动,家长们都在关注着自己的孩子,在上课时的表现,每一次老师的提问,他们都希望是自己的孩子在回答,那样他们会觉得很自豪。而我今天却一次也没有提问到周子航,使他的家长很失望。这也让我觉得百密一疏。

经过这件事后,我对周子航小朋友更加关注了。虽然周子航小朋友平时不声不响,见到老师感觉也有点胆怯。但是,他上课的时候很认真听讲,也能开到脑筋,只是不敢大胆举手发言,但是从他的眼神中我发现他是多么渴望老师提问他。我提问他,他也能回答地正确,可是声音不响亮,在操作活动中,特别是数学操作活动,他多能理解老师的要求,并且完成得很好。

其实,每个孩子都愿做老师眼中的好孩子,可是由于他们的性格差异,决定了他们的不同。而作为老师的我们,应及时抓住幼儿的闪光点因势利导,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的。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赏识你的孩子》


天下的爱有许多种,但周弘老师的爱是执着的与众不同,是我们许多人所无法克服的。

今天我看了周弘老师《赏识你的孩子》虽然只看了第一觉醒。我感到周弘老师这样的父亲是值得我们去欣赏他、赞美他的。文章中讲到他有一个双耳全聋的女儿,但他没有灰心,不垒气,不怕挫折,不怕世人闲俗,坚定信心。带孩子东奔起跑的求医问药,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赏识教育。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女儿在他的努力下,以在90分贝的听力下终于开口了,他尝到了人间的甜蜜爸爸、、、、

在此我也佩服他的勇气与信心为了女儿倾家荡产,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不放弃。其实像我们这里也有这样的孩子。但是作为孩子的父母,他们选择的是放弃或抛弃。他们害怕不可想象的结果,认为这样的孩子长大了是一种负担。没有选择去如何的教育他、培养他,而是把他抛弃到某个城市的地方。其实在孩子的心中,他们也渴望自己是健全的。他们也是父母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也要父母的疼爱。然而事宜愿违,他们害怕这个责任,宁愿选择抛弃没有勇气承担责任,作为这样的父母缺少的就是道德与人性。难道不会受到良心的谴责吗?如果周弘老师也这样,那么今天我就没有品尝到《赏识你的孩子》这本书!也不能体会到周弘老师那坚韧不拔的精神的品质。作为父母都要用不同的爱去关心、呵护自己的孩子。同时我也祝愿天下的父母都要认真的去赏识自己的孩子,让他们茁壮成长!

幼儿教师的读书笔记


范文一

《你真棒!》读书笔记

在漫长的人生路上,每个人都会有许多事不能如愿以偿。心理素质好的豁达开朗,沉着应对,于是成功了;心理素质差,烦恼缠绕,难以自拔,于是倒下了。就像一个木桶,它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智商),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情商)。好有哲理的一句话,从这句话中我明白孩子的任何一个小改变在你眼中都要看成是珍宝,对他的改变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那么惊喜。孩子年纪小人生的路还很漫长,我们不要给以孩子过高的期望。其实,你的孩子就是你的孩子,没有必要总去和别人的孩子比。任何比较都是有害的。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每一个孩子都应该在他实际的基础上发展,而不是作别的孩子的复制品。所以当他学会写第一个字.讲第一个故事的时候,我们应该从孩子自身的角度出发,把他的过去和现在拿来进行比较,哪怕是有了小小的进步和改变我们都要真诚地给孩子鼓励和支持。不要吝啬你的那句你真棒虽然他写的这个字在你的眼里写得不是很好,远远达不到你所要求的。但是作为爱他关心他养育他的父母,更不应该有这样消极的想法。应该用你的温暖去呵护他成长。

其实,孩子们每天都在寻找别人的理解,盼望公正的评价。人对生存价值的需要比生存本身更加强烈。当孩子被贬损得一无是处时,就会表现出明显的抑郁,既影响健康,还会产生厌世情绪,甚至会做出伤害自己或他人的极端举动。就像那些常被列在调皮鬼一类里的孩子,为什么他们总是在犯错之后还是改不过来?其实他们的心并不是真的很坏!一直想和老师作对!而是我们给了他们认为不平等的待遇。他是这么想的:大家都不喜欢我,连老师都说我不听话。干脆坏到底吧谁也不敢来惹我!这样总比闷着好。这样的例子我身边也有发生:我班有一个小孩很好动,跟人家接触的时候动作特别粗鲁,常伤害到别人,他的力气也比较大,常喜欢起脚踢向别的小朋友。他的行为在我看来是一种无奈的发泄,因为大家都不跟他玩所以心里很难受。其他老师对他的态度都是很严厉的。有一次,我上课我故意点他起来回答问题时,发现他的答案是最好的,我在全班小孩的面前夸张地表扬他哇噻!你真了不起!真是太棒了!接下来他像变了一个人很安静专心地做每一件事。我让让他把教室里的油画棒盒叠好,他一个人忙得满土大汗直到把所有的盒子叠整齐!之后还问我老师,还有什么事需要我帮忙的吗?当时我对他的举动感到无比的震惊!确实,我给他的信任让他感到很自信和骄傲,因为老师已经认可他是个能干的孩子了!

我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常告诉孩子们,你真棒!!

范文二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样听孩子才肯说》读书笔记

首次接触这本书,我脑海中浮现的是在组织活动时,我在前面讲,孩子在后面讲的场景。我一直在探索让孩子愿意听我讲话,能够专心听我讲话,并积极回应的方法。工作中也在不断地尝试各种方法,但是一直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也许这本书对我会有一些帮助吧?也许书里无非是尊重、理解、接受、包容、平等、站在海孩子的角度等等这些个词吧?带着这两种想法,我开始翻阅这本书。浏览中,案例图片深深的吸引了我。不仅因为每次我的处理方式都和错误的范例不谋而合,而且还有那些正确的引导方式让我佩服。细读下去,又有了其他的收获,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克服了一般书籍空洞的理论说教的毛病,它结合众多的故事,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了很多简单实用的方法。我觉得这本书本质上是一本人际交往的书,其中很多的理念和方法不仅适用于家长与孩子之间,也适用于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交流。

通读全书后我有一些粗浅的收获:

一、关于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消极情绪对幼儿入园情绪问题的启示:

在小班,早上入园经常会出现幼儿哭闹着不肯来园的情况。一般情况,当幼儿情绪不好,我们总试图用成人的观念去安慰、用自己的道理去说服他。孩子其实更多的时候是想把自己的情感说出来并得到认同,找到一种归属感。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将需求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人人都有归属与爱的需要。也许理解、赞同才是最好的安慰良药。当孩子感受到被接纳,他们才会鼓起勇气面对自己的问题。认可孩子的感受,并用适合的话说出来你的理解,不要急着给孩子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孩子自己说出自己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倾听者的角色帮助幼儿走出自己的困境。

那么该如何让幼儿面对他们的感受呢?书中给了我们可操作性的建议:1、全神贯注的聆听。2、认同孩子的感受。3、把孩子的感受表达出来。4、借住想象满足孩子的愿望。

二、关于如何夸奖孩子对美术活动作品评价的启示:

我在评价幼儿的作品或行为时不经意间往往用你做的很棒,这幅画很漂亮。有时甚至不知道从哪里评价。评价语言通常存在着用词单一、内容空洞贫乏。这样一来评价语言成了纯粹的形式语言,对幼儿语言表达、情感提升的帮助几乎为零。书中对于如何夸奖孩子提出以下方法:描述你所见的事物,描述你的感受,用一个词来概括孩子值得表扬的行为。在评价时,可以先描述一下眼睛中看到的事物,说出自己的感受,也引导孩子来说说自己的感受。

读书笔记《幼儿教师读书笔记《别让孩子产生不良的“感觉”》》一文希望您能收藏!“读后感大全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书笔记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教师读书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