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史记读书笔记

史记读书笔记

《漫画史记》读书笔记。

古语有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中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尤其读经典作品,它们都是作者智慧的结晶。阅读完以后,我们经常会仔细口味这本书,这些阅读的所思所得就是我们作读书笔记的素材。优秀的读书笔记有哪些特点呢?也许以下内容“《漫画史记》读书笔记”合你胃口!我们后续还将不断提供这方面的内容。

《漫画史记》是一本让人记忆深刻的漫画历史书,用漫画的方式来给读者讲述了历史。
说实话,以前我一点也不喜欢历史,我总觉得历史太枯燥,不是打来打去就是用什么什么计策。而我出奇地喜欢漫画,不止喜欢它曲折离奇的情节,更喜欢它用一幅幅美图连接的故事。听妈妈讲,《漫画史记》是用漫画来讲述历史,那我应该是喜欢还是不喜欢呢?
当收到《漫画史记》中的一本时,我就这样带着疑问,迫不及待地坐在沙发上翻看着。没想到不一会儿,我就被这本书里表情丰富的人物画,精彩有趣的故事内容所吸引。从楚汉相争到武帝本纪,刘邦和项羽的战争,比的是智慧;吕后的执政,靠的是冷静;文帝的成功,依的是仁政这一个个有故事,精彩纷呈,让我目不暇接!这一次看历史书,我空前没有不耐烦,安安静静地看着,时不时地大笑一阵,时不时思索一阵。
我一口气看完了整本书,闭上双眼,细细品味着每一个细节,每一张图片,还真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呢!真没想到,历史竟然这么有趣!让一向不喜欢历史的我,深深被吸引了。听说这套书一共十二本,而我只试读了其中一本。那《千古一帝》说的是谁呢?《千古悲歌》又是什么旋律呢?《楚汉风云》又是如何悲壮呢?我充满着好奇,也充满着期待。
《史记》是一本伟大的历史书,被鲁迅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现在我们能用漫画的方式来近距离地接触它,太幸福了!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书笔记阅读

《史记》读书笔记


最近,我校正在开展经典阅读的活动,来提高大学生的个人修养和整体素质。其中我选择了《史记》这部中国历史上的最为经典的史书著作。

每回看史记总有不一样的感觉,如同醍醐灌顶一般,优美的文字描写,痛彻的历史辩证分析,经典的场面一一浮现,不由得全神贯注,无法自拔。

司马迁之所以伟大正在于此书,在于他敢于写此书,并为此不屈的拼搏,即使是奇耻大辱依然不能改变他的决心。整本书贯穿的是究天人之际和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是探究天道和人事的关系,作者批判了原来的神意天命论,提出了帝王中心论。通古今之变则即探究历史的发展实况及其规律。

每个人都有自己最为喜欢的那段历史,而我的最喜欢最感兴趣的历史阶段正是因为司马迁和他的史记引入的战国秦末汉初群英之传。

窦婴:深陷绝望后的真情。死讯悄无声息的传来,窦婴在灌夫血溅于市的惨叫平息后,无奈的独处屋中,久久回味着。他不相信深似海的侯门外,灌夫已离世多时,只有他一人独自呼吸着空气。祭奠无门,哭泣枉然。但后人却会永远记得他如弃破履般的壮语:侯自我得之,自我捐之,无所恨。且终不令灌仲孺独死,婴独生。一番话掷地有声,背后却是萧索与黑暗。从繁华富贵跃入凄清无闻,窦婴还要一边注视着当年门下歌咏之徒涌入仇家,以博取笑脸。就在这时,互相扶持的灌夫又为己身处险境。这时的窦婴终于在绝望中真正看透了浮华与虚荣,如同一个婴儿般抓住母亲的手,再也看不见其他任何一丝光芒。救灌夫也就是救自己。由于没有了追求权势、财富、青春的倚重点,他内心的真情迸发了。而灌夫的死,也就是宣告他的死亡,不论绝食而死还是弃市而亡,对一个早在坠落悬崖过程中的人而言,又有何区别?

郦食其:坚守自我不为器。一直觉得郦食其之死太怨。蒯通一馊计真是误了卿卿性命。但郦食其绝非一迂儒,他一声大喝能让侍从惧而失谒,跪而拾谒,还走,并自称酒徒,此真乃一狂士。也因为他乃狂士,非策臣,才会说出举大事不细谨,盛德不辞让。而公不为若更言之语。从而接受烹的厄运。因为他是为君主、为自己所执之念劝齐之人,而非一个只为用计助主然后谋功名利禄之人。他不是任何人可以驱来唤去,有智能的传声筒,而是认真选择明主而事之之人。他眼光果然没错。

主父偃:人下人的最终释放主父偃的确被压抑的太久。游学四十余年,亲不认、昆弟不收,宾客弃之,身不得遂。所以有一天,当他成为人上人时,他会骄横过人,会放言丈夫生不王鼎食,死即王鼎烹耳。吾日暮途远,故倒行暴食之。这话放肆无理,读来却令我心酸。因为即便身居高位,主父偃心中不是快意与得志,而是更深的咒怨与不满。小人得志,贫者暴富时,会趾高气昂,会羞辱以前羞辱过自己的人来释放与宣泄。但主父偃却用同样的方式来折磨别人的同时,更深刻的折磨自己。他辛酸自己已然逝去的四十载年华,他明白来日无多,但他并不看重生命的余下部分,并不着重享受已经无多的生命,因为他依旧沉湎在不得志的一生中,他无法不将自己的一生定为被屈辱的失败的一生。所以,他会带着最深沉的绝望去暴发,用表面的释放去掩盖内心最无助的痛苦与悲哀。而这种自决于世的方式表现出他最无助的痛苦与悲哀,也最终将他送上绝路。他对自己的一生已然无望,死也无谓了。

死士:远古的浩荡绝响太遥远了,慷慨自决的背影。素灰的长袖随风拂动,坟间的青草见证无悔的鲜血。凌乱的头颅苍白无息的悬于集市,污秽的身躯旁野犬嗷向明月。这是死士的下场。只为那曾赏识他们的义主,一个看重他们人生价值、厚遇他们的恩人。这不是奴性,我反复告诫自己,在一个逐渐越发看重个体生命的时代,两者的确让我难以区分。自发抛弃生命的理由太多,苟延残喘理由也太多,究竟何谓重大义,何是轻相抛,何是无耻苟存,何是忍辱负重,何又是自尊自爱?生或死,这是个取决人自身境界的问题。有人因惜命贬损后世,有人因轻死被人一笑了之。这全取抉于为何死,为何而生。

英雄:以一挡众的豪气。历史上,文士、策士、说客是如此之多,或舞文弄墨,在纸上纵横万里,或滔滔不绝,博古通今。他们或可谓仁人志士,或为贤相良丞,但在我心里,他们无法匹配英雄之名。同样,奋血沙场的武夫也并不是。因为我心中的英雄只有一种人:他们孤身一人,面对强大的敌人。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全身而退,泰然如若无事。所以,蔺相如和曹沫乃英雄中的上品。颜色不变,辞令如故的曹沫和怀璧请死的蔺相如用灼人的气魄令人生敬,进而生畏。那份自持、自信的无惧与胆魄令人艳羡与感慨。英雄的中品则如荆轲和聂政。但两者又有不同。前者计未成而身死,不过却具有中国文化中对失败者名垂青史的所有条件:忠主,有勇有谋,明知死地而不惧,所以荆轲闻名久远。而聂政更类死士,为知己者死且不拖累家人,虽死,英名犹在。下品则是灌夫、专诸之人。勇气超绝,大而无畏,但智慧略缺。他们可壮一时,难有深厚内涵。

汉诸侯王:皇家子弟的悲哀。弃于市、灭全族,这些可怕的字眼一次次发生。兄弟相仇、父子相怨、同宗互谤、反叛乱政。这些都不鲜于闻。皇室多是非,刘姓皇室更是一次次上演同室操戈。为什么?若言异姓王乃出自野兔死,走狗烹的恐惧,皇族又是遭遇了何种诅咒权利和野心。汉王朝对诸侯王过大的权力分配助长了狼子野心。而汉皇明摆的兄弟情谊、放纵任意的善心再次助长了诸侯王们的胃口。被骄纵坏了的皇家子弟们把由父兄血肉填平的欲望深渊看作自己能一步登天的垫脚石。殊不知,也丧身于此。因为高贵,所以自以为没落;因为养尊处优,所以自以为天下无敌;因为一点点不满,引发无穷的愤怨;因为不肯失去丝毫财富,最终片甲不留。这是皇家永远逃不出的诅咒,朝朝代代,一直相继相续。也所谓:无情最是帝王家。

陈涉:不但是首先起义亡秦的领导者,且是三代以来以平民起兵而反残暴统治的第一人,而亡秦的侯王又多是他建置的。司马迁将之列入世家,把他的功业和汤放桀,武王伐纣,孔子作《春秋》相比,将他写成为震撼暴秦帝国统治、叱咤风云的伟大历史英雄,反映了作者进步的历史观。

我国少数民族用类传的形式记载下来,如《匈奴列传》、《朝鲜列传》、《大宛列传》等,这就为研究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来源。

太史公司马迁:无憾而终。当读到《史记》最后一句话:太史公曰:余述历皇帝以来至太初而迄,百三十篇。 我投笔而茫然。司马迁似乎现在还活着,他应该还在那里书写生动的历史,他应该知晓西汉如何灭亡、三国纷争、唐、宋、元、明、清他应该还在看世间的纷纷攘攘。一个个鲜活命运的起伏跌宕。 不,他应该将生命止于《史记》书成的那一刻,不是因为心中屈辱的荣誉感杀死他,而是一生已然无可再超越。五十余万字,一百三十篇。千年的历史在纸上凝结。司马迁在写成时应该怅然若失。他、他的父辈一生的愿望实现了,没有什么该去改动了,这就意味着他一生也该终结。 他看了那么多帝王将相、浮沉世态、人生沧桑。整本《史记》似乎是他一生心血的凝结,是他吐出来的精粹,同时,也是耗尽他一生的奇物。为了它,他该安息了,天道是公平的。

读书笔记--《史记》


鲁迅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十个字来形容《史记》,说明了《史记》对后人影响的重要性。那我们是不是要更加好好地去读《史记》这本书呢?那我们是否要对《史记》这本书做一些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书笔记--《史记》,欢迎大家的阅读。它是我国古代第一部通史。书中记述了从黄帝以来的上古传说,到商周时期的历史事迹,再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动荡不安。时间一共跨越了三千多年,比较详细地记述了我国这一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历程,因此它是一部伟大的史学巨着,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这部书是24史之首,一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多字。它又称《太史公记》,或称《太史公书》。此书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形式,而且对后来历朝历代的正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书中一个个耐人寻味的小故事编织成了世世代代流传的史记。司马迁笔下的人物个个都栩栩如生,并且有着鲜明的个性。书中用生动的语言,优美的文字往往让读者读起来爱不释手,仿佛置身于一个个优美的意境中。随着情节的起伏,读者们的心情也会为之而改变。每个读书的人都不禁喜着主人公的喜,忧着主人公的忧,感受着主人公的感受。也因为这轻松幽默的语言,紧张刺激的情节,仿佛能够把读者带到了那个遥远的各个时代,感受着各个时代的背景特色;各个国家的风土人情;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这一切的描写和记叙,都能在在《史记》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绘声绘色。《史记》中有很多的故事表达了对古代优秀任务的颂扬,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高尚情操,还有对丑恶现象的揭露,显示了中华民族嫉恶如仇的精神品质。如其中的大禹治水这篇故事,表现了一个为民造福的无私的大英雄,从他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形象塑造中,可以看出他的心地非常的善良,肯为别人付出而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利益。他带领着人们共同治理了九条河流,从而为人民立下了丰功伟绩,这篇文章也体现了劳动人民改变大自然的雄心壮志,最大程度的写出了人的力量的伟大。我还从赵氏孤儿的故事中,看到里面塑造了忠臣程婴和公孙杵同奸臣屠岸贾斗志斗勇的故事。让我们感动于忠诚、善良、正义;鄙视邪-恶,痛恨不忠不义。还有其中的《武王灭纣》通过文王和武王用他们的仁义、善良为民造福,让百姓安居乐业,和纣王的残暴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让子孙后代永远记住文王和武王。《陈胜吴广》的故事则是讴歌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带领着奴隶军推翻了秦朝的暴-政。陈胜从起义到牺牲虽然只有6个月,然而他点燃的反秦之火越烧越旺。还有《飞将军李广》,写的是飞将军李广爱兵如子抵抗匈奴进犯,保卫国土,立下了赫赫战功,受到人民的爱戴这些故事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还有,我深深地佩服这本书的作者司马迁。对与写这本史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由於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是一位史官,所以自小司马迁在耳濡目染下对历史发生浓厚兴趣。一旦遇到问题,司马迁总会追根究底,直到完全弄清楚为止。如果书本上找不到答案,他便会求教他人或亲自实地考察以辨真假。当司马谈罹患重病时,他紧紧握住儿子的手,再三叮咛他继承父业。也因此司马迁痛下决心要完成父亲的遗志,编写史记。后来,虽然司马迁不幸遭遇了宫刑,然而他克服了宫刑的耻辱,忍辱负重,继续编写《史记》,经过了整整16年的不懈努力,才终于完成《史记》这本传世千年而被后人赞叹不绝的名着。他的这种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总之,《史记》在各个方面都是难得的经典,既使我轻松愉快地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品味其中的兴亡成败,悲欢离合,也让我由古人古事引发了对现在社会的思考,从而得出人生的经验和教训,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文化。读了《史记》使我受益匪浅,读书真好。

教育漫画的读书笔记


教育漫画的作者为洛克,他在本书中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即认为人的心灵如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下面是教育漫画的读书笔记,!

教育漫画的读书笔记

作为一名教育学的学生,在初入课堂便知道《爱弥儿》、《大教学论》、《教育漫画》等教育学著作的“大名”,一直都觉得这种流传至今直击心灵的大作必定是晦涩难懂寓含深意的。可品读《教育漫画》之后,我便被它的语言所吸引,书中话语简单易懂、娓娓道来、亲近平和,似乎是在与每一位读者谈心,话家常。《教育漫画》的作者约翰.洛克也说到这些漫化都是出自于与他的朋友爱德华.葛拉克先生的书信,与其说它是一部论文,倒不如说是朋友之间的一些谈话记录,而打动人的,恰是这种私话特有的随意和真诚。那深入浅出的描述,常常波动我的心弦,让我不由自主的去反思,那饱含哲思的话语,又常常不经意间解开我心中的疑惑,让我的眼前豁然开朗。

洛克的教育思想主流是进步的,虽然已经经过几百年的沉淀,时至今日,对我们仍有指导意义。洛克倡导经验论,认为一切的观念都是由感觉或反省来的,主张天赋自由,建基于经验论之上,洛克反对天赋道德观念论,认为善恶等道德观念都是在后天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事物所以有善恶之分,只是由于我们有苦乐之感,所谓善就是能引起(或增加)快乐或减少的东西,所谓恶就是能产生或增加痛苦或能减少快乐的东西。要不然,就是它剥夺了我们的快乐,或给我们带来痛苦。”好和坏的观念来源于我们的欢乐和痛苦的经验,他们如同其他的观念一样都是从经验中来的。洛克之所以反对天赋道德观念,主要关心的是天赋的假设将会取消理性在道德中的作用。“道德的善或恶只是我们的自愿行为对于某些法则的遵守或违反。”根据洛克的观点,主张一个原则或一则知识是天赋的,等同于肯定它不需要理性或经验的支持。显然,洛克乃是要以理性的自主来凸显个人自由,《教育漫化》之目的,正在于教育人成长,养成理性,以享有这种自由权。

《教育漫化》的核心是绅士精神,立足于绅士的培养,这里的绅士不是指处于上流社会的公子哥,更多的是倾向于高素质人才这类人。在这部著作中,他详细的审视了绅士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和方法,提倡教广泛的、切实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并在体育、德育、智育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建议。他要求教育以德行为核心,以智慧和学问为辅助,立足绅士生活的需要来施以合适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贯穿整个教育过程,洛克所强调的基本品质乃是对儿童的尊重,发扬理性,凸显儿童自由,免于强迫,以养成民主的习性。

一、重视健康教育

本书的第一条就提出“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我们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我们要能忍耐劳苦,要在世界上做个人物,也必须先有强健的体格”。为此,他提出一套保持健康的建议。如他认为儿童从小时候开始,就应该多进行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多睡眠,少吃药,衣服不能过暖或过紧;他主张饮食要清淡,认为儿童最好的食物是牛奶、粥、面包、蔬菜和水果;儿童的卧床要坚硬以锻炼身体,这样可以把孩子培养成强壮、勇敢又坚定的人。洛克的这些关于儿童健康的观念是非常富有远见和生活化的,现代人的健康是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双重健康,而身体健康是人之根本,一个人若连自己都不能照看好,没有一个健全的身体,那么谈何学习,怎么去花更多的精力去一展抱负奉献社会,即使他满腹学识,人生总是不完整的。现在我们可以看到校园里面多了很多“小胖墩”,多了很多戴眼镜的学生,学习应该是快乐的积极的,学生应该是富有生气朝气蓬勃的,而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学习竞争大了,学校家长便也忽视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很多孩子从小被父母宠着长大,家长生怕饿着冻着孩子,不知正是这样的教养方式让孩子的体质变得差了,身体出现各种各样的毛病,一些病症也越来越年轻化。国家也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便开始规定性的加强学校学生的体育锻炼,不如课件的跑操,眼保健操,体检抽查等。如果能让家长们都看看洛克的《教育漫化》,或许情况会好上很多吧,也恰恰反应了洛克思想的前瞻性和贴近生活的细微化。但是对于洛克的一些关于健康的教育方式,比如强制的排便这些方法,与现在的科学家的说法不太相符,所以这些建议也只是选择好的加以实施,更重要的是要有加强体育锻炼的意识。

二、道德教育是绅士教育的灵魂

德育在洛克的教育思想中占有根本地位。在洛克看来教育的主要任务乃是塑造一个人的精神或人格。洛克这里讲的德育不仅仅是指道德品质的培养,而是指整个精神品质或人格的塑造,大致来说它包括德行,智慧,教养以及坚忍等各种美德的培养。洛克在这部分分别从家庭的教育、如何管教孩子、父子关系、惩罚的方式等方面提出了他的观点。洛克反对溺爱孩子,不赞成那些一味的只用棍棒来教育孩子的教育方式,他建议通过培养孩子的荣誉感和羞耻心让孩子自己人情是非,当孩子周围的人都表示对他肯定和赞扬时,他就会知道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以此来激励他的荣誉感,当孩子周围的人都对他批评和不满时,他就会知道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以此来让他感到羞愧;洛克主张在对儿童实施德育时父母要做榜样和示范,并且强调要让孩子从小养成好的习惯,好的行为便让孩子不断的去做直到成为习惯为止,这点让我感受颇深,洛克在书中从穿衣、饮食、洗漱、睡眠甚至上厕所都强调要养成习惯,很多时候一些小的习惯不被人们重视,但是恰恰这些容易忽视的习惯便能决定人的一生,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道德习惯等等只会让他们以后的生活受益匪浅;书中还强调要与孩子讲道理,要给与孩子尊重和称赞,对儿童实施奖励,以促进好的行为的产生,这也正是将儿童看做了真正的“人”,与现在所提倡的尊重儿童主体地位有想通之处;认为惩罚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应尽量避免,惩罚切不可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总之,我认为,洛克的德育的根本思想在于培养绅士谦顺有礼的性格,做到欲望服从理智,形成理性。

三、培养有学问的人

相较于德育,洛克将智育放在相对靠后的位置。而洛克对于智慧的解读是“我对于智慧的解释和一般流行的解释是一样的,它使得一个人能干并由远见,能很好的处理他的事物,并对事物专心致志。”从这里也可看出洛克强调了教育的功利的原则,认为知识应该具有实用价值,要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有所帮助,这和我们现在普遍的对教育的理解和期望是一致的,在这点上,我认为在洛克所处的时代是恰当的,但用于现代便稍显落后了,教育除了有其显性的外在的价值之外,更多的应该将知识内化到人的灵魂之中,成为个人人格和生命的一部分,所以应该纠正当下很多读书人的学习目的,不要把读书和赚钱养家那么密切的联系在一起,学习应该是纯粹的,掌握知识应该是自然而然发生的,它的动力应该来自于学习者的内在需求。另外,洛克提醒人们要尊重知识,要用正当的方法去寻求知识,“应该极力注意,决不可把读书当做他的一种任务,也不可使他把读书看成一种工作”。洛克认为一旦读书成为儿童的负担,他就会立刻讨厌他,哪怕他本来很喜欢读书,所以,应该把学习看成是一种游戏一种消遣,洛克在这里强调了他的教育方法,教育要懂得激发儿童的兴趣,使学习变成一种游戏,学习要循序渐进,要独立儿童提出问题,决不挫伤其好奇心,并且要善于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这些教育原则和方法其实在今天的教育中经常被提及,但是到了教学实践中便常常会被忽视和遗忘,洛克对这些原则和方法,用了大量的语言和生动的事例来说明,令人信服。这些对于现今的教育仍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值得一读。

《教育漫化》是一本饱含哲理,又写的深入浅出的好书,不可否认它带有一定的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但是其中提出的一些教育方法,蕴含的一些教育思想却是至今仍然有价值的,如对教育力量的肯定,对早期教育的重视,对父母的教育责任和教育方法等都是发人深省的。现在各种教育问题教育现象交织,教育改革如火如荼的开展,我们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多学习前人优秀的教育成果,针对不同特质、性格的学生,给予他们适当的教育,才是正确的教育之道。

[教育漫画的读书笔记]

《史记》的读书笔记


最近,我校正在开展经典阅读的活动,来提高大学生的个人修养和整体素质。其中我选择了《史记》这部中国历史上的最为经典的史书著作。

每回看史记总有不一样的感觉,如同醍醐灌顶一般,优美的文字描写,痛彻的历史辩证分析,经典的场面一一浮现,不由得全神贯注,无法自拔。

司马迁之所以伟大正在于此书,在于他敢于写此书,并为此不屈的拼搏,即使是奇耻大辱依然不能改变他的决心。整本书贯穿的是究天人之际和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是探究天道和人事的关系,作者批判了原来的神意天命论,提出了帝王中心论。通古今之变则即探究历史的发展实况及其规律。

每个人都有自己最为喜欢的那段历史,而我的最喜欢最感兴趣的历史阶段正是因为司马迁和他的史记引入的战国秦末汉初群英之传。

窦婴:深陷绝望后的真情。死讯悄无声息的传来,窦婴在灌夫血溅于市的惨叫平息后,无奈的独处屋中,久久回味着。他不相信深似海的侯门外,灌夫已离世多时,只有他一人独自呼吸着空气。祭奠无门,哭泣枉然。但后人却会永远记得他如弃破履般的壮语:侯自我得之,自我捐之,无所恨。且终不令灌仲孺独死,婴独生。一番话掷地有声,背后却是萧索与黑暗。从繁华富贵跃入凄清无闻,窦婴还要一边注视着当年门下歌咏之徒涌入仇家,以博取笑脸。就在这时,互相扶持的灌夫又为己身处险境。这时的窦婴终于在绝望中真正看透了浮华与虚荣,如同一个婴儿般抓住母亲的手,再也看不见其他任何一丝光芒。救灌夫也就是救自己。由于没有了追求权势、财富、青春的倚重点,他内心的真情迸发了。而灌夫的死,也就是宣告他的死亡,不论绝食而死还是弃市而亡,对一个早在坠落悬崖过程中的人而言,又有何区别?

郦食其:坚守自我不为器。一直觉得郦食其之死太怨。蒯通一馊计真是误了卿卿性命。但郦食其绝非一迂儒,他一声大喝能让侍从惧而失谒,跪而拾谒,还走,并自称酒徒,此真乃一狂士。也因为他乃狂士,非策臣,才会说出举大事不细谨,盛德不辞让。而公不为若更言之语。从而接受烹的厄运。因为他是为君主、为自己所执之念劝齐之人,而非一个只为用计助主然后谋功名利禄之人。他不是任何人可以驱来唤去,有智能的传声筒,而是认真选择明主而事之之人。他眼光果然没错。

主父偃:人下人的最终释放主父偃的确被压抑的太久。游学四十余年,亲不认、昆弟不收,宾客弃之,身不得遂。所以有一天,当他成为人上人时,他会骄横过人,会放言丈夫生不王鼎食,死即王鼎烹耳。吾日暮途远,故倒行暴食之。这话放肆无理,读来却令我心酸。因为即便身居高位,主父偃心中不是快意与得志,而是更深的咒怨与不满。小人得志,贫者暴富时,会趾高气昂,会羞辱以前羞辱过自己的人来释放与宣泄。但主父偃却用同样的方式来折磨别人的同时,更深刻的折磨自己。他辛酸自己已然逝去的四十载年华,他明白来日无多,但他并不看重生命的余下部分,并不着重享受已经无多的生命,因为他依旧沉湎在不得志的一生中,他无法不将自己的一生定为被屈辱的失败的一生。所以,他会带着最深沉的绝望去暴发,用表面的释放去掩盖内心最无助的痛苦与悲哀。而这种自决于世的方式表现出他最无助的痛苦与悲哀,也最终将他送上绝路。他对自己的一生已然无望,死也无谓了。

死士:远古的浩荡绝响太遥远了,慷慨自决的背影。素灰的长袖随风拂动,坟间的青草见证无悔的鲜血。凌乱的头颅苍白无息的悬于集市,污秽的身躯旁野犬嗷向明月。这是死士的下场。只为那曾赏识他们的义主,一个看重他们人生价值、厚遇他们的恩人。这不是奴性,我反复告诫自己,在一个逐渐越发看重个体生命的时代,两者的确让我难以区分。自发抛弃生命的理由太多,苟延残喘理由也太多,究竟何谓重大义,何是轻相抛,何是无耻苟存,何是忍辱负重,何又是自尊自爱?生或死,这是个取决人自身境界的问题。有人因惜命贬损后世,有人因轻死被人一笑了之。这全取抉于为何死,为何而生。

英雄:以一挡众的豪气。历史上,文士、策士、说客是如此之多,或舞文弄墨,在纸上纵横万里,或滔滔不绝,博古通今。他们或可谓仁人志士,或为贤相良丞,但在我心里,他们无法匹配英雄之名。同样,奋血沙场的武夫也并不是。因为我心中的英雄只有一种人:他们孤身一人,面对强大的敌人。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全身而退,泰然如若无事。所以,蔺相如和曹沫乃英雄中的上品。颜色不变,辞令如故的曹沫和怀璧请死的蔺相如用灼人的气魄令人生敬,进而生畏。那份自持、自信的无惧与胆魄令人艳羡与感慨。英雄的中品则如荆轲和聂政。但两者又有不同。前者计未成而身死,不过却具有中国文化中对失败者名垂青史的所有条件:忠主,有勇有谋,明知死地而不惧,所以荆轲闻名久远。而聂政更类死士,为知己者死且不拖累家人,虽死,英名犹在。下品则是灌夫、专诸之人。勇气超绝,大而无畏,但智慧略缺。他们可壮一时,难有深厚内涵。

汉诸侯王:皇家子弟的悲哀。弃于市、灭全族,这些可怕的字眼一次次发生。兄弟相仇、父子相怨、同宗互谤、反叛乱政。这些都不鲜于闻。皇室多是非,刘姓皇室更是一次次上演同室操戈。为什么?若言异姓王乃出自野兔死,走狗烹的恐惧,皇族又是遭遇了何种诅咒权利和野心。汉王朝对诸侯王过大的权力分配助长了狼子野心。而汉皇明摆的兄弟情谊、放纵任意的善心再次助长了诸侯王们的胃口。被骄纵坏了的皇家子弟们把由父兄血肉填平的欲望深渊看作自己能一步登天的垫脚石。殊不知,也丧身于此。因为高贵,所以自以为没落;因为养尊处优,所以自以为天下无敌;因为一点点不满,引发无穷的愤怨;因为不肯失去丝毫财富,最终片甲不留。这是皇家永远逃不出的诅咒,朝朝代代,一直相继相续。也所谓:无情最是帝王家。

陈涉:不但是首先起义亡秦的领导者,且是三代以来以平民起兵而反残暴统治的第一人,而亡秦的侯王又多是他建置的。司马迁将之列入世家,把他的功业和汤放桀,武王伐纣,孔子作《春秋》相比,将他写成为震撼暴秦帝国统治、叱咤风云的伟大历史英雄,反映了作者进步的历史观。

我国少数民族用类传的形式记载下来,如《匈奴列传》、《朝鲜列传》、《大宛列传》等,这就为研究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来源。

太史公司马迁:无憾而终。当读到《史记》最后一句话:太史公曰:余述历皇帝以来至太初而迄,百三十篇。 我投笔而茫然。司马迁似乎现在还活着,他应该还在那里书写生动的历史,他应该知晓西汉如何灭亡、三国纷争、唐、宋、元、明、清他应该还在看世间的纷纷攘攘。一个个鲜活命运的起伏跌宕。 不,他应该将生命止于《史记》书成的那一刻,不是因为心中屈辱的荣誉感杀死他,而是一生已然无可再超越。五十余万字,一百三十篇。千年的历史在纸上凝结。司马迁在写成时应该怅然若失。他、他的父辈一生的愿望实现了,没有什么该去改动了,这就意味着他一生也该终结。 他看了那么多帝王将相、浮沉世态、人生沧桑。整本《史记》似乎是他一生心血的凝结,是他吐出来的精粹,同时,也是耗尽他一生的奇物。为了它,他该安息了,天道是公平的。 写毕时,太史公在哭吧。我听见他的泪声滴答落在竹片上。他可以好好哭一场。然后安息。带着一胸腔的气魄、满心怀的豪气,腹藏滔滔众史、万典、车书结束痛苦、无憾的一生。《史记》,我心中从黄帝到汉武太初年间的一场文字狂欢。

《史记》记载了无数历史风云人物,历史撼动事件,他的笔法,他的勇气,它的写实,它的魅力。永远值得铭记,值得回味。

读书笔记《《漫画史记》读书笔记》一文希望您能收藏!“读后感大全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书笔记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史记读书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