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追风筝的人读书笔记

追风筝的人读书笔记

《恍惚的人》读书笔记。

古语有云:一日无书,百事荒芜。纵观世界上的伟大人物,他们无不是书籍的爱好者,对于推荐阅读作品,相信您在阅读之后会有专属自己的收获,这时候,我们不妨坐下来好好写一篇读书笔记,我们能从优秀的读书笔记中写到什么呢?以下“《恍惚的人》读书笔记”由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恍惚的人》是日本当代著名作家有吉佐和子1972年出版的作品,在日本首次直面老龄化问题,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小说字里行间写尽现实,展现了作家洞见社会问题的先见性和动人的写实感,是一部让人思考的人为何而生存优秀作品。
这本书很吸引人,因为很现实。显示了日本的老龄化问题,妇女的工作问题,男人的大男子主义。我看了其中的一些细节问题,确实很引人深思。比方说昭子为了照顾老年痴呆的公公所付出的辛苦和努力,同时因为究竟是否放弃工作而不停地纠结。换做是我是做不到的,都说久病无孝子,这是真的,连儿子和女儿都没有做到的事情,昭子却认为理所当然的是她应该做的,不由得让人佩服。儿子的大男子主义,真的让人很气愤,换做是我,自己的亲生儿女都不管,作为媳妇的凭什么要无限度的付出?
老年痴呆的老人真的很可悲,忘记了自己的亲人,忘记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就像动物一样只知道吃喝拉撒睡,只有原始的行为,没有尊严,谁看了都会觉得可悲。我爷爷住敬老院的时候,我经常去看他,当时我就有一个念头,除非万不得已,否则我不会把自己的父母送到这里来,我也不会来。
我不害怕死亡,可是真的害怕衰老。牙齿没了,只有假牙,臭烘烘的,连大小便都要别人服侍,甚至和孩子一样夹着纸尿裤,不如死了吧!孙子敏对他父母说的一句话:爸妈你们千万别活这么大岁数!听了真的让人震惊和悲伤!因为他看到人老的无奈,没有尊严,服侍人的辛苦,换做是我,同样也会对自己说:千万别活这么大岁数,早点在失去尊严前死去吧!
这本书是1972年出版的,那年我刚出生,可是在那时日本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或者日本人在那时已经认识到将要面临的社会老龄化问题。书里提到的免费的老人活动中心,健康设施,福利机构,65岁以上的老年人免费体检,这些都是我们国家这几年才开展的活动,我们比人家整整落后了半个世纪啊!我估计现在的日本的养老问题应该很不错吧?没有看关于这方面的知识。我们总是说抵制日货等等,为什么不学习人家的先进经验,总是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较呢?人家做的可是实实在在的事情,可是我们呢?我们的社区服务究竟为老百姓做了什么?老百姓得到了什么实惠?暂时没看到,也许慢慢开展会好,可是中国的浮夸现象永远存在,总是做些华而不实的事情,让人没有信任感。唉!总是自己人骗自己人!
1972年,那是我们可能刚解决温饱问题吧,可是我在书中看到的日本可以和我们的现在相比拟了,全自动洗衣机,烘干机,速冻食品,吸尘器,真的很发达啊!不知道我们那是有什么?
总之,这本书确实很吸引人,故事很简单朴实,就像身边发生的事情,但是提到的问题却是我们现代社会每个人现在或者将来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值得深思!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书笔记阅读

莫言晚熟的人读书笔记(读书笔记)


《晚熟的人》,是继诺奖之后,莫老的首部作品。第一眼看到,就被它的书名所吸引。“晚熟的人”,这说的不就是我吗?

读后感大全中有很多优质读后感范文为您提供!http://m.dhb100.com

一直以来,我似乎都缺乏我这个年龄的人“该有”的成熟与稳重。我做着“不该”是我这个年龄的人做的事情,养猫,玩滑板,学英语,不断地尝试新事物。在我身边的朋友们一个个生子,甚至已经有了二胎时,我依然觉得自己不是一个有“资格”去养育孩子的人,虽然我的岁数早已超过了所谓的“最佳年龄”。这一切让我显得有点“格格不入”,朋友说羡慕我活的自我,我反问她:“但是我这样会不会太自我了?”你看,我也会质疑自己。

在我看来,我之所以呈现出一种比较“晚熟”的状态,大约有两大原因。首先,我的圈子真的很简单,大学毕业十年来,除了学生和几个中学和大学的老友,再加上是自立门户,我生活中几乎没有太多的社会关系,用一句话总结就是缺乏社会的“毒打”。

其次,我的婚姻生活也很简单,和樊同学15岁就认识了,一起见证了彼此的成长,我们是爱人,亲人,朋友,也是彼此最忠实的支持者。生活中,无论是我做菜,拍照,写东西,拍视频,樊同学永远是最捧场的那一个,他对我永远都是赞美,说我很棒,印象中他几乎从没有否定过我,这真的给了我极大的自信和勇气。也正因为我们还没有孩子,所以少了很多这个年龄要面对的一些现实问题。

《晚熟的人》里有这样一句话,“善良的人都晚熟,而且都是被劣人催熟的,后来虽然开窍了,但仍然保持善良与赤诚,不断的寻找同类,最后成为最孤独一个。”看到这句话,我开始回忆自己的一些经历。我好像总是笨笨的,做了很多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好朋友生日,我熬夜送祝福,可是我的生日却没有得到任何回应;每次学生有问题,我都积极回答,可有时候都换不来一句“谢谢老师”;朋友缺钱,我多次相助,只一次拒绝,之后便再无联络;一些所谓的“亲人”,也因为经济原因而疏远了我们。渐渐地,我也明白了,只有双向奔赴的感情才是值得的,无论亲情,友情还是爱情。所以不必纠结,不必留恋,letitgo。

说这些,并没有抱怨的意思,也不是说别人都不好,就我自己好,我当然也有我自己的问题。其实到我这个年龄,大家会发现,生命中大部分人都在不断地远离,有时候甚至连一句告别也没有,那些我们年少时曾经为之疯狂的一切,爱情,友情,现在看起来也不过就是沧海一栗。

仔细想想,其实“晚熟”也没什么不好。只是可能会走的比别人慢一些,但是正是因为这种“慢”,能让我们更好地认清自我,更加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给自己的人生创造更多不一样的可能。

就像罗曼罗兰在《米开朗基罗传》里的那句名言说的那样: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所以,无论生活多么艰难,无论活到哪个年纪,希望我们永远都不要放弃内心的善良与美好,试着更加从容与淡定地去面对生活中的遗憾与无奈。

第一遍读莫言《晚熟的人》,可能是情节头绪太多,好多地方没看明白。因为文中写的多是莫言的乡里乡亲,感觉全篇充满了山东地界的大葱味。

读后感大全提供很多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www.dhb100.com

为了参加这次笔会,我又认真把文章捋了一遍。按照章节我看了看到底他都写了那些人物。通过这次认真记录,我看到实际上莫言是用特别细腻的笔触描写了好多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有歌颂有批判。通过对这些人物生存现状的描写,反应社会现实,折射他对人生的思考。

比如他在《澡堂与红床》中描写的机修工、捏脚女工都是用辛勤劳动换取报酬的普通人。在《火把与口哨》中神交的杨结巴和宋老师。高山流水遇知音,那个中的幸福感,真不能用物质的积累和职位的升迁所取代。

三叔吹出能传情的哨声,让我体会到懂音乐的人都是感情丰富的人。《左镰》大柳树下打铁的场景,那叮叮当当的锤声好像还在耳边作响。在这里莫言有一段及其传情的描述:三人站成三角,三锤互相追逐着,密不透风。有排山倒海之势,有雷霆万钧之力。最柔软的和最坚硬的,最冷的和最热的,最残酷的和最温柔的,混合在一起,像一首激昂高亢又婉转低回的音乐。这就是劳动,这就是创造,这就是生活。

少年就是这样成长,梦就是这样成为现实,爱恨情仇都在这样一场轰轰烈烈的锻打中得到了呈现与消解。让我们在火热的劳动场景中,体味到创造生活,实现梦想是要经过锻造才能实现的真实过程。

他批判的,比如说像《贼指花》里那个能空手捉苍蝇的高手,从任何角度看他都是一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看不出一丝一毫小偷的模样,实际上他却做着不可告人的事,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伪君子。

《表弟宁赛叶》中讲了一个手高眼低,怨天尤人,任何事情做不好都跟他自己没关系,都是别人的错的极其不负责任的人。《红唇绿嘴》讲了一个借助网络贩卖谣言的高参。利用网络造谣生事,扰乱视听,唯恐天下不乱。对于卖谣言,莫言的回答是:我不买!

莫言喜欢用排比句,把他想表达的意思淋漓至尽表现出来,没有任何形容词,没有多余的废话。在写作班里老师让我们细致观察事物。我发现莫言文章里有许多特别细致的描写。

比如在《天下太平》里的壁虎捉蚊子、麻雀逮知了、还有小奥跟大鳖对眼,好多情景都让人感到风趣又逗人。还有莫言归纳的农村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是坐着拉屎。听着好像不雅,但我觉得他有好多东西写的特别接地气。把咱们中国现实生活的现状和还存在的问题合盘端给读者,让你判断,让人思考。我想说他是最敢讲实话的作者。

我还在回味作者文中的各个故事,对他想要真正表达的意思,可能一时半会儿怕是领会不全了。

追风筝的人读书笔记(读书笔记范文)


偷窃、救赎、成长,三个词语贯穿始终。哈桑:“为你,千千万万遍”的忠诚为你,我可以去为你坐任何事,你是我一生最好的朋友,因为我们以前那样爱过。阿米尔和哈桑两人的话语久久在脑中回荡。

更多读后感请关注读后感大全网。m.dhb100.com

01、心灵救赎

读完这本书,心灵有种被洗涤后虚空的感觉,情节或许简单直白,却直击灵魂深处。其实,我们都是,或者曾经是哈桑、阿米尔那样的追风筝的人。但是我们从未发现,只是知道它----心中的风筝,终会准确无误的落在它设计好的角落。张开怀抱,风筝,就会空中划过,来到这里,圆满我们的喜悦,实现我们的悸动。

如果你问我,从哪一时刻开始,对这本书深深着迷,我可以很肯定的回答你,就是父亲关于“偷窃是唯一的罪行”那段,我愿意复述给你听:罪行只有一种,那就是盗窃,其他罪行都是盗窃的变种。你明白吗?当你杀害一个人,你偷走他妻子身为人妇的权利,夺走他子女的父亲。当你说谎,你偷走别人知道真相的权利。当你诈骗你,你偷走公平的权利。你懂吗?

02、人生救赎

按照父亲对于罪行的定义,我简化为,剥夺他人幸福的行为即是罪恶。那么,阿米拉显然是有罪了。他撒谎,他掩盖哈桑受伤的真实原因,来隐藏自己的懦弱;他谎称哈桑有事要忙,以独占父亲的爱;他甚至嫁祸哈桑偷窃,最终,他偷走了哈桑的诚实,阿里的家,父亲的兄弟。然而,他最大的罪行是:对总是为自己挺身而出,但未能为其挺身而出的哈桑,产生的愧疚感,一直没有勇气承担,一直回避,这深深的负罪感偷走了他的兄弟,哈桑。

仔细想想,我们也有过明知有错但又不愿意承认的时候。在朋友面前撒谎,在恋人面前倔强。而当你,终于失去一个重要的东西,或者一个重要的人,可能才会明白,你所谓的尊严并不是真正的尊严,你所谓的逃避也不能真正的逃避。

书中对于一个渴望救赎的人是这样写的:也许在某个地方,有某个人,因为某件事,决定剥夺我为人父的权利,以报复我曾经的作为。也许这是我的报应,也许这样也是一种罪有应得。

03、自我救赎

阿米尔背叛了哈桑,其父亲背叛了哈桑的父亲。面对自己愧疚的人,阿米尔的父亲选择用自己的财富与慷慨回馈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所谓“当恶性导致善行,才是真正的救赎”。但,幼时的阿米尔选择了逃避。好在多年后拉辛汗的一个电话给了阿米尔一个救赎的机会,直面内心。

踏上救赎之旅,勇敢面对自己的心,以获得自我救赎。

《追风筝的人》为我们寻找到心灵安定的力量:那就是敢于正视自己的错误,不仅仅是悔恨,不仅仅是内疚和自责,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勇敢原谅!原谅那些过错和阴暗,那些伤害,同时也原谅我们自己。也许,从这个角度上说,我们每个人也许都是追风筝的人吧。那在半空中飘飞不定的风筝,或许就象征着那迟迟不肯落地,无法让我们安心的愧疚。我们每个人都在它的下面追逐,奔跑。无论多苦多累也在所不惜。幸运的人或许可以找到风筝的落点,不幸的人或许要劳其终身,怎么追也追不到……《追风筝的人》给了我们启示:只要相信它会终有落下的那一天,只要相信自己可以找到正确的方向,终有一天,风筝会平静安稳地停落在我们的掌心。

为你千千万万遍。

读书笔记《《恍惚的人》读书笔记》一文希望您能收藏!“读后感大全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书笔记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追风筝的人读书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