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读书笔记的

读书笔记的

《贫穷的本质》读书笔记。

古语言: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我们在生活中可以多多去读一些经典书籍作品,而每个人对于作品,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那么我们就可以将自己的感想记录下来,写一篇读书笔记,你知道怎么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贫穷的本质》读书笔记 ”,建议你收藏并分享给其他需要的朋友!

买《贫穷的本质》这本书的时候,当时想可能更多的是描写个体心理及环境对贫穷的影响,没想到书中的内容是世界性的有关于贫穷的问题,不过这样也好,让我对这一问题有个基本和较为全面的了解。
如文中所述,尽管我们没有根除贫困,但我们知道有些事情或许可以改善穷人的生活,主要是以下5个方面:
一、穷人通常缺少信息来源,相信那些错误的事情。在健康(接种疫苗、预防疾病)、基础教育、农药化肥、心理情绪控制、政治参与方面,都有许多误区,而任何方面的改善或恶化,都有可能脱离或返回贫困。信息告知穷人时,要使人们改变:需尚未知晓或听说但未感知的、信息发布的方式必须是简单而又吸引力的、信息的来源是可靠的等。对于免费疫苗,实际上,存在着一种心理沉没成本人们更有可能会利用他们为之支付很多钱的东西。人们可能根据价格来判断质量:恰恰由于某物品时廉价的,便有可能认为他缺乏价值。
二、穷人肩负着生活中的多种责任。小孩很多的大家庭,资源分配时,最吃亏的是母亲。穷人脱离贫困后,许多较难突破瓶颈往更高走,如走出S型中的第一个高点。制约因素和贫困时差不多,只不过难度更大和更高。
三、一些服务于穷人的市场正在消失,或是在这些市场中,穷人处于不利地位。这个穷人的融资和信贷方面尤其明显。
四、贫穷的国家不会因为贫穷或其不堪回首的历史而注定失败。许多时候,主要是由于制定政策时出现的错误造成的,包括无知、意识形态和惯性。腐败的制度往往会滋生更加腐败的制度,形成恶性循环,这就是所谓的寡头政治铁律。当政的领导者倾向于制定能够为他们谋取财富的经济政策,而他们一旦变富,又可以利用手中的财富,提前阻止可能对他们的权力构成威胁的人。
五、对于人们能做什么或不能做什么,最终常变为自我实现的预言。通常,成功能带来更大的成功,当一种情况得到改善时,这种改善本身就会影响人们的信念和行为。因此,在启东一个良性循环时,人们不必害怕必要的付出。一份稳定的工作会通过决定性的方式,改变人们的生活观念,因为它能够赋予人们足够的心理空间,对未来产生一种控制感,从而会进行长期规划和准备。

Hdh765.com更多读书笔记扩展阅读

金融的本质读书笔记


《金融的本质》完整记录了伯南克所作全部四讲讲座,第一讲美联储的起源与使命,第二讲二战后的美联储,第三讲美联储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反应,第四讲危机的后遗症。媒体讨论较多是第三讲和第四讲,因为这两讲重点介绍了美联储在次贷危机期间政策制定的考量因素和决策程序,在某种程度也被视为是伯南克对其危机处理措施批评意见的辩解和回应,具有“揭秘”效应,自然也十分吸引眼球。剖析和反省次贷危机的作品早已汗牛充栋,伯主席的评点虽然精道但新意不多,通读《金融的本质》全书,反倒是前两讲关于央行职能和美联储历史这些看似ABC的内容,通过伯南克深入浅出、举重若轻的解读,更引发我的兴趣。
在市场经济体系中,中央银行具有货币发行权、市场规则制定权和监管权,因而成为金融市场的“首脑机关”。一般认为,央行应当具有独立性,最好不受政府的微观干预,目前美联储和欧洲央行也确实具有很大的政策自主权。长期以来,一种批评声音认为我国央行缺少与主要经济体央行一样的独立性,货币政策掣肘过多,金融部门成为政府意志的附庸。也有很多研究认为,政府干预央行决策并不能提高经济政策的效率,相反还会造成社会福利损失。我国货币政策始终与财政政策配合使用,两者搭配关系大致根据经济增速和通货膨胀水平决定。这种“两手抓”的经济治理模式似乎是十分奏效的,最好的证据是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功。但是,随着经济结构转型深入,市场化程度提升和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角色异化,缺少可预测性和独立性的货币政策在效果上越来越表现出难以驾驭的复杂性,如同是一个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性格中多了叛逆的成分。

货币政策的影响需要通过特定的渠道层层传导,大家最熟悉的传导渠道是利率渠道,也就是央行通过调整市场关键利率(在我国主要是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影响资金价格,进而影响市场长短期流动性水平。除了利率,信贷也是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渠道,货币政策导向可以通过金融机构融资供给量的变动体现。一些实证研究表明,在我国,信贷渠道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要明显强于利率渠道。近年来有学者还提出了货币政策传导的风险渠道理论,即央行的货币政策会改变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风险偏好,经验证,货币政策的风险渠道在我国也显著存在。考虑到央行对金融机构的实际影响力,可以认为我国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在某种程度上扮演了货币政策实施工具的角色。在这种背景下,商业银行根据央行货币政策节奏而逆周期“翩翩起舞”也就不难解释了。

古语云,谋定而后动。央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属于经济生活中的“顶层设计”,对每个企业乃至个人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货币政策调控工具,无论是市场化的还是行政化的,都应当遵循科学合理和透明易懂的实施原则,盯紧主要矛盾,为核心目标服务。回归和坚守维护经济稳定和金融稳定两大本职,告别过多包揽经济社会发展使命的“父爱主义”,是对央行保持战略定力的考验。好的央行不会同时追逐两只奔跑的兔子,这也是美联储前主席伯南克道出的“金融的本质”。

学校管理的本质读书笔记


我是一个很中庸性格的人,我觉得我身边的同事有太多值得我去学习的地方,所以我不敢也从没想过去表达出批判和否定,因为每个人生存的环境的不同,我必须要尊重和接纳每个人在其生长环境中所带来的性格。就像书中所说,只有双方在情感上相互接纳,有效的沟通才会发生。

就像3月4日早上,我老婆上班途径一个路口左转,因为没有礼让一个闯红灯的行人,被交警拦下来扣了3分罚了100。电话里跟我说到这个事,我却很是恼火,我恼火不是因为罚款之类,而是她急急忙忙的表述让我以为她是撞到了行人或者自己撞到了哪里,这时的我就是没有去聆听和接纳她此时此刻的想法,我失去了这一次有效沟通的机会。所以,我应该先去思考怎么安抚她,问清了情况再做判断。

我的性格在学校工作中也有很大的弱势。按照万校长所说,我就是典型的人本主义者,我的初心是为了学生和老师,这是一种在“共产主义接班人”培养观念中最根深蒂固的想法。但是这种没有约束不成体系的思考模式如果贯彻在工作中,确实一切工作似乎都是以人情和关系作为推动力了,那么“以利交者利穷则散”,要用合理的规范约束彼此的工作空间,要用合理的人格魅力鼓舞你工作的氛围,最重要的,是要有真正属于自我的教育理想。

高三的我,模考只在一本线,幸好,琴一直在学,弄了半年小三门和声乐,草草上了高考的战场。很幸运,成为华中师大从安徽招走的最后一名学生。那时候,想着大学毕业出国或者读研,没想到被调剂成了国家免师,也就是说我进大学的第一天起,我就注定毕业回到合肥做一名老师。我不想,但是我不想给家人带来烦恼,或者说在长时间父母包办的家庭中生活,我不想再麻烦他们为我做什么。教师这个词,我那时候还是很害怕,我害怕自己成了教师,会变成我们记忆中凶狠的老师那样。

不知不觉,七年,很庆幸,我没有变成我讨厌的那样,我因为一个一个可爱的孩子,拥有了自己浅薄的教育理想,人们说“立于礼,成于乐“,我想成为一个能让孩子们幸福的老师,成为真正做到服务于同事们的政教处工作人员,影响他们的品格谈不上,但我希望可以改变孩子们的气质,也许我做不到这么高大,但是有时候也需要有一点唯心主义和盲目自信不是吗?就像书中谈到“只要你想,就可以做到;你要不想,你就做不到”。我很想,我很想让孩子们或者比我年轻的老师们避开我走过的这前半生弯曲、不够努力的路。

我曾经也有过抱怨,袁校长也教育过我,我也慢慢发现抱怨会发泄你一时的不爽也会抹杀你身上的阳光,所以与其抱怨不如闭上嘴听听歌,换个情绪再开始。更不要害怕错误,我时常犯错,甚至有时候会连累到同事,记得去年做班主任培训的招标,因为我标书没有做好,招标当天让彭主任、袁校长都感到难堪,但是我知道我下次,一定不会再错一次。

身为人,我们都在追寻自己的空间,这不是一套房、一辆车、一个名分可以衡量的,是对自己的约束、鼓励等等自我要求的集合体。

结合书中最终谈一句,作为教育管理者,我需要去做什么,或者按照书中划分,那所谓的“非常事。就是不断成长和进步自身的能力,身为教师,就做合格教师份内之事,身为政教工作人员,就做因为做好的五育工作。承担好自己身上的信任与责任,用心思考更远的未来。

王华校长曾经在公费师范生招聘时和我说过一句玩笑“浩然你这是把招聘当做事业来做啊?”,那时候就是想搞好,那就是我心里的“非常事”,短期没有太大效果,但是未来一定会有阳光的那种事,这里不得不说,未来的阳光我曾经从来不曾看到,感谢袁校长、感谢各位前辈,为我这种中庸的人拨开云雾,谢谢。

教育的本质读书笔记(精选笔记)


读了陈钱林校长的《教育的本质》,这本书既是教师的进阶宝典,又是父母提高修养的上好选择。对这一问题的学习和研究,将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从而以此为指导去处理各种具体的教育问题。许多学者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看法。我把教育的本质归纳起来有四种。

希望读后感大全的优质读后感能够给您带来灵感。https://m.dhb100.com/

第一,认为教育是上层建筑或基本上是上层建筑。这一观点从唯物史观出发,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社会存在中,生产关系是社会生活中最基本和最原始的关系,它对整个社会生活,特别是对社会意识具有制约作用,教育属于精神生活,它是受经济基础决定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教育的性质,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教育的变化。所以教育是社会上层建筑。

第二,认为教育是生产力或基本上是生产力。这种观点认为,教育并不等同于上层建筑,教育内容中的自然科学就不属于上层建筑。教育与社会再生产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客观的联系,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因而它是社会再生产的必要条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育只不过是生产过程分离出去的一个独立的因素。因此,可以把教育看作是社会生产力。

第三,认为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教育的本质应是多质的、多层次的。教育的本质应是社会性、阶级性、生产性、科学性、艺术性等多种属性的统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与人的成长与发展有直接联系,也与生产力、生产关系有直接联系,还与上层建筑有直接联系。因此,将教育简单地归结为哪一方面是不妥的。

第四,认为教育就是根据一定社会的需要所进行的培养人的活动,或者是培养人的过程。人们在标明教育的本质属性时,基本上是从两个方面入手来讨论的。一是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教育就是培养人、造就人、训练人的过程;一是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来看,教育就是个体生长与发展的过程,是个体对生活的适应过程,是个体经验的积累与重新组合的过程,一句话,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总之,对教育的普遍的本质的概括,都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活动的统都是教育者促使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过程。

人们在教育本质问题上的种种分歧并不奇怪。实际上,如何理解把握教育的本质,直是教育史上长期争论不休、并将继续持久争论下去的永恒的教育理论难题。围绕教育本质的抽象争论,根源于社会历史的演进和教育在社会发展中地位的变迁,同时这种教育本体论的深层研宄,又不断深化着人们对教育的新认识。在不同时代和不同文化背景下,围绕教育本质的争论是以不同形式表现出来的。因此,随着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教育本质的认识将越来越深刻、越来越全面。

《教育的本质》这本书写得很朴实,却引人思考。

读后感大全能够帮助您创作出更优质的读后感,欢迎阅读和收藏!https://www.dhb100.com/

一、学生活动,不一定看上去很精彩

我到现在还记得第一次参与碧桂园实验学校的校运会,很不习惯。我印象中校运会的开幕式,应该是每个班穿着统一的班服,踏着整齐的步伐经过主席台,声嘶力竭地喊出表达必胜信心的口号。但这里,没有隆重的开幕式,设计的比赛项目几乎全员参与。在这里,校运会的主旨好像并不是追求更高更快更强,而是更重视学生的体验和协作,你能感受到学生参与活动的快乐。

好的活动是普惠的,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孩子参与进来。好的活动要把握是否精彩的“度”,不必为了精彩而对孩子提高要求,把“弱者”排除在外。“朴素办节,不折腾学生,让学生获得精神成长”。以这个为指导,有哪个孩子不喜欢这样的活动呢?

二、“赏识-期望-引导”模式更有成效

曾经有一位成绩不突出的学生,在班里的存在感很低,总是沉默着。直到有一次,在评讲一个难题时,我问:“大家还有其他解法吗?”他破天荒地举了手,当他把自己的解法讲完后,其他同学自发地鼓掌。我说了一句:“你真的太棒了,这种方法老师都没想到呢!连这么难的题你都做出来了,还有什么能难倒你呀?”

改变就是这样开始的。他越来越自信了,也更愿意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我不断地跟他说,老师希望你可以做得更好,你如果能这样做一定会更好。然后,他也真的做得更好了。

三、分数拔尖不一定就好

我是带着疑问看这一节的。关于个性化学习,关于自主作业,我想每一位老师都跟我一样有过疑虑。但我现在越来越认同,会自学的孩子能走得更远。

陈柏均是七一班的一个“怪小孩”,这段时间迷上了解决“用尺规三等分角”,一想出方案就找我验证,但往往到最后又被推翻。虽然“用尺规三等分角”已经被数学家证明过是不可实现的,但他一直乐此不疲,就在这个过程中,他学会了熟练操作几何画板,知道了矩形和椭圆的相关性质,遇到问题会自己寻找解决方案。他不是成绩最拔尖的,却一直对学习充满热情。

每个孩子都不同,根据能力和水平定制学习方案,给学生适当留白去发展其他的兴趣,这才是好的教育吧。

四、班干部轮换制与AB岗合作自主管理

我儿子小学时也参加过班干部竞选。从政的那段时间,他每天左手拿着鸡毛,右手拿着放大镜,一边发号施令,一边到处挑刺,还动不动就去找老师打小报告,特别讨人嫌。所以,我特别认同班干部轮换制,让孩子既有管理者的岗位体验,又有被管理的体验,既利于情商教育,也有利于能力培养。其实它还有一个很大的好处是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互相体谅。在轮换的过程中,你会发现一些你认为不会胜任的孩子做得比你想象的要好。什么是好的班级?每一个成员都尽力让自己的班级变得更好,这样的班级就是好的班级。

AB岗合作自主管理的方式是班干部轮换制的升级版,把AB岗作为一个一个的小单位,两人同呼吸共命运,这种革命友谊让人觉得特别温暖,也体现出对孩子的人文关怀。

《教育的本质》是值得一看再看的书,在我被青春期的儿子弄得焦头烂额的时候,书里的一些教育理念和交流技巧,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贫穷的本质》读后感模板汇总1310字


古语有云: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读书很重要,读一本好书更重要,而经典的书籍作品就是人们最适合读的书籍。对于推荐阅读作品,相信您在阅读之后会有专属自己的收获,那么在读完一篇文章后,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书笔记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写好一份读书笔记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贫穷的本质》读后感模板汇总1310字”,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贫穷的本质》读后感(篇一)

本书是一本富有人情味的书,因为作者能够理解穷人做决定的艰难。

贫穷并不仅仅意味着缺钱,它会使人丧失挖掘自身潜力的能力。

贫穷的人在做选择时会非常谨慎,为了生存,他们需要成为精打细算的经济学家。

穷人所陷入的困境与我们其他人的困扰似乎是一样的:缺乏信息、信念不坚定、拖延。

穷人挣的钱太少,导致他们无法胜任重要的工作,但那些吃饱饭的人,却足以胜任细致的农活儿。这就产生了一种“贫穷陷阱”:穷人变得越来越穷;而富人则变得越来越富,吃得越来越好,身体也越来越强壮,而变得更加富有。因此,贫富差距会进一步扩大。

拥有财富的人可以激励人们投入时间,变得更有耐心。其言外之意就是,贫穷会永久性的腐蚀人的耐心。

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第一,避险手段太落后,第二,他们只顾眼前,不做任何长远规划,第三,因为认知水平的局限,他们对不懂的东西有太多偏见。其实我们和穷人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他们犯的错误,我们也在犯。

本书的两位作者调查了贫困人群最集中的18个国家和地区,从营养、健康、教育、生育、风险管理、贷款、存款、创业、政治参与等九个方面探讨穷人的生存、选择,以及援助、制度对穷人的意义。穷人进行选择的困顿以及消除贫困的理论、政策的种种困顿。详细解读了我们过去对贫穷和穷人的误解,并提出了解决贫穷问题的具体办法。书中很多观点和理念读来有种耳目一新,豁然开朗的感觉!

贫穷的问题已经存在了好几千年了,虽然政府和慈善机构都在为解决贫穷而努力,但是现实中依然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要消除贫穷,就必须要倾听穷人的心声,理解穷人真实的生活方式,只有基于这样的理解,才能找到贫穷的真正原因,进而找到应对的有效方法。

生活中的贫穷多种多样,精神的贫穷、知识的贫穷、物质的贫穷、懒惰的贫穷等等;人没有一样的人生,在哪方面去努力去追寻是要去思考的。多种多样的人生总有适合自己的部分,不要去抱怨埋怨你会发现自己的部分。

生活是一个人的感悟和理解,生活是一个人不断学习不断自省的过程;每天都是在寻知的路上,每天都是在完善自我的认知的开始。祝福每个人找到适合自己的部分!感悟每一个瞬间。

我们因何而贫穷,又如何在贫穷的漩涡里不得挣脱。

总是习惯感叹穷人没有富人思维,而没有富人思维的本质,便是贫穷。是穷让我们无法思考未来,因为穷人连当下也无法顾及,像被逼到墙角,胡乱的战斗,仅有的力气与意志,都在与当下艰难的生活作斗争。这是我觉得本书最有人情味的一点,没有高高在上,没有蔑视众生,更没有旁观冷漠,而是真的,切实地站在穷人的角度,深入穷人的生活探讨穷人因何而贫穷。

穷人更应该接受风险教育,借贷是一把双刃剑,穷人抗风险能力极低,首先创业的成功率是很低的,借贷经营要慎之又慎,只有持续创业成功率才大,问题是能经受几次折腾。穷人应该努力存钱,一步一步来,克制消费的欲望,穷人普遍压力更大,到处都是问题,如果自律和克制力不强,常常会放纵自己,这样会功亏一篑。

穷不是宿命,不是轮回,只是穷人的机会太过稀少而珍贵,太难以把握,但我们依然可以改变自己,使自己不那么穷,不那么苦苦挣扎,即使我们的生活依旧艰难。

买一份保险,为我们的生活兜底;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减少内耗;努力学习,改变思维认知方式,提高自己挣钱攒钱的能力。这并不能一下子改变我们的穷,但可以让我们活得没那么艰难。

贫穷的本质,是思维、意识和知识的贫穷。解决贫穷,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物质的匮乏,可以通过努力奋斗积攒经济资本来提高,但如果没有足够的思维、意识和知识的储备,何来的经济头脑?而这些,只能通过学习和教育来改变。如果不在教育学习上下功夫,则贫穷的改变会事倍功半。

无论贫穷或富有,都应时常反思自己,培养自己更理性更长远更全面的思维方式,抓住机会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愿生活在水深火热地区的人们,都能够早日脱贫致富,过上幸福的生活。

《贫穷的本质》读后感(篇二)

在朋友推荐下,买了《贫穷的本质》一书阅读,刚打开看时有点失望,这是一本与我浑身不搭界的一本书。书中描述了全世界至少8.65亿贫困人口(日均收入低于0.99美元)的真实生活及其贫穷本质,为从事慈善和扶贫工作的个人、团体及政府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什么形式的援助最有效?”我既不是穷人,也没有钱去做慈善。但可能正因为没有任何功利的阅读,使我看到一些从来没有想到过的东西,增长了知识,开拓了视野。如果上天有意让我先长见识后发财,一定不会辜负这本好书。

作者是两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经济学教授,阿比吉特·班纳吉(印度)和埃斯特·迪费洛(法国)。他们在20xx年共同创建了贫困行动实验室,并一直为该实验室提供指导。该实验室的任务是科学制定扶贫政策,从而减少贫困人口。《贫穷的本质》是两位学者多年的研究成果,书中大量引用了非洲及南亚的例子。

我理解的主要内容有:

首先,很多学者认为有一个贫穷陷阱,即愈穷际遇愈差,从而陷于恶性循环之中。

其次,从穷人主观而言,常常存在目光短视的问题,这是由于信息不畅、缺少教育和外部环境的影响。例如他们不明白基础教育的重要性,不清楚给儿童接种疫苗的好处,对疾病防不如治,没有存钱的坚强意志等等。

再次,从客观而言,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一些服务于穷人的市场正在消失,或是在这些市场中,穷人处于不利的地位。例如,金融业从成本考虑,不太愿意为穷人办理存款业务;从风险考虑,不太愿意提供小额贷款。在公共服务上,穷人由于被边缘化,肩负着生活中的多种责任。例如,他们没有自动扣除功能的医疗、养老的社会保障;当市政府对水进行改造氯化时,没有自来水的穷人不能受益。此外,还有一些国家的政治带给穷人生存压力。例如扶贫资金的监管等。

结合上述主客观因素,我们再来看两个贫穷陷阱的事例:一些穷人为了生存,努力白手起家,但由于他们的知识、技能和信息不足,大部分人做着相同的很小的生意,如开小超市,结果却赚不了。又例如,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发展很快,迅速改变着学习方式和教育方式,富人的孩子和穷人的孩子似乎形成了两种教育体系。

最后,怎样解决贫困问题,此书探究性地提出:社会团体、政府、金融业的可行性改革,如政府完善社会保险,金融业对小额存贷款制度的改进等等。

阅读此书,我还获得了一些意外的知识信息,例如,我们今天生活的这个世界有能力让每个人都吃饱饭,绝对的食物匮乏并不存在。这要归功于农业科技的发展以及土豆的推广等。台湾地区在1968年就制定了九年制义务教育法。世界上有致力于解决贫困问题的学者(如本书作者)、企业家(如比尔·盖茨)和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如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发起一项国际运动,旨在拓宽穷人获取储蓄账户的渠道。

《贫穷的本质》读后感(篇三)

这本书的名字很吸引人,让人不禁买回家中,看看自己到底为什么会这么穷,顺便想一想摆脱现在社畜生活的方法。然而,翻开它,笔者的算盘却落了个大空。这本书并不关注笔者这样的“伪穷人”,而是着眼于世界上真正的最底层人民——33%的产妇死亡率、每年死在疟疾下的那100万、全球处于饥饿中的10亿是他们的标签。显然,这本书有着更高的境界,笔者也愿意将目光追随作者,去看一看世界真正贫穷的地方。

贫穷源自于什么?是懒惰吗?生活中很多人这么认为。然而这本书却告诉我们:是由当下收入和未来收入共同交织而成的贫困陷阱。具体而言,以当前收入为横坐标、以未来收入为纵坐标,会形成一条“S”形曲线,前凹后凸,前半部分即为贫穷陷阱。在这个陷阱之内,他们的收入会一天不如一天,无法逃脱。举个例子,穷人的收入如果不足以让他们吃饱饭,他们就没有足够的力气去应付第二天的沉重劳动,这又会带来他们的收入下降,从而使他们的收入进一步的萎缩。然而,他们是本有机会摆脱贫困陷阱的。

认知害了他们。他们只要花一点点钱购买蚊帐,就可以大幅减小患疟疾的概率;他们只要选择只吃香蕉和鸡蛋,就可以以每天花费21美分的价格,获得足够的能量、蛋白质和脂肪;他们只要购买加铁鱼酱,就能以更强的劳动能力多赚很多钱。但他们宁愿花更多的钱在婚丧嫁娶上、在吃更好吃的食物上,甚至是用于本可以很容易预防的疾病上。可贫穷让他们变得短视。他们不想纠结于未来会怎样,只想在当下过得更舒服一些。作者做了大量的调查,从统计数据中发现了这些相关性,但这些穷人可没有什么机会做这些调查研究,他们唯一能参考的就是他们的生活经验,而生活经验样本小、浮动大、容易被干扰。今天挣得钱比昨天多,穷人未必能想到这是他摄取了更多能量的结果,可能会认为是昨天的餐前祷告起了作用,或者是昨天妻子孩子的鼓励起了作用。事实上,如果他们能得到这些信息,并坚定不移地做出改变,他们的贫困处境就能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至少不用忍受饥饿、徘徊在生死线的边缘。

这就需要有一个负责任,并且能取得群众信任的政府。很遗憾的是,在那些最贫困的地区,即便是政府愿意担负起这个责任——我指的是乐于帮百姓普及常识,并免费为他们接种常见传染病的疫苗,他们也没有办法取得群众完全的信任——这在贫困的地方很常见。中国自古就有皇权不下县的.说法,因为国民收入不高,税收就不会多,就难以有足够的政府雇员,就必然导致社会管理能力不足,而使百姓“自组织”起一批组织,现在的世界贫苦地区也是这样。穷人对政府很是陌生,不愿意和政府打交道。他们宁可去民间借贷那里借钱,也不愿意去贷款利率更低的银行。政府不够强力、不够有效,就没办法帮助穷人们摆脱贫困。

写到这里,我真的很感激中国政府,他们以极强的执行力沉入底层,帮助中国的底层百姓摆脱死亡的边缘——或许有些人认为这理所应当,但事实是,世界上有些地区的穷人正在经受濒于死亡的折磨,而且这样的日子还将进行下去。

虽然这本书没能教会我怎么发财,但我还是从中学习了一些省钱的方法,比如购买廉价而健康的事物,而不是美味的食物;比如,用一些钱来预防疾病,而不是等到发生后再去治疗。但更重要的是,这本书让我了解到更真实的世界。世界不止有华尔街、有好莱坞、有中关村、有航天城,还有挣扎在贫困线、死亡线的穷人们。这使我能更包容、更博爱地看待这个世界。写到这,有些人可能要说,这和他们有什么关系。可我想说,人和人是息息相关的,贫穷的人可能会带来动乱,也可能会带来传染病,影响到你去过你那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帮助他们也就是在帮助你自己。

《贫穷的本质》读后感【篇四】

其实第一次看到这个书名的时候,并不知道书的内容,也没预料到几个月后本书作者获得19年的诺奖,当时想的是作为贫穷一族的一份子,还是很想了解一下贫穷的本质,所以下单买入。

用了两天认真翻阅一遍,和我最初的推测还是有区别的,书中所述的贫穷的概念更加广阔,样本更加繁杂,是世界性的贫穷的本质。全世界的贫困人口总数还是那么巨大,每天还在饥饿线上挣扎的人不计其数,但反过来讲,现代文明已经发展的数百年,除了一些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的政治动乱,持续性的饥饿挣扎确实让人疑惑。

90年代出生的我,没有体验过极度饥饿的生活,无非是小时候的吃食比较单调,没有那么随心所欲。但这已足以让我想改变并脱离那样的生活。

现在的生活和儿时比已经有了非常大的改变,某些方面也超出了我个人的预期,读完此书,让我认知到并不是我个人多有能力或者付出了超于常人努力,而应该庆幸出生在了合适的国度和合适的年代。

贫穷真的很难克服,把书中的观点提炼出来:一个种族的贫穷因为穷,而缺失教育,进而没有相应的认知,学识,工作能力,以及本身就存在的人性缺陷,导致这些族群无法做出长期理性的选择,所以很难积累到财富,以致于在贫穷的陷阱里轮回挣扎。

有时候不是我们个人多有远见,而是因为我们社会的进步和一些制度上的设计完善,让我们避免了错误的选择,比如我国的疫苗注射,如果没有相应的疫苗注射记录,就无法入学接受教育,并且把几岁需要注射什么疫苗dou已经规定的非常详细,然后很多疫苗还是政府进行补贴,但这些在中国都司空见惯的事情,如果生在非洲,作为父母,我想我没有能力一直做出对的选择。例如城市的自来水系统,我们只要在水卡上付钱就可以得到经过过滤的不存在传染病细菌的饮用水,但在那些贫穷的国家,你需要自己去购买消毒水自己去过滤,稍有不慎,就会有家人被感染,财富积累的过程就会被中断。

这个逻辑还是让我感觉蛮震撼,社会的集体进步让我们的选择变得更简单,但那些穷人面对的却是无穷尽的选择,并且他们本身并没有受过完备的教育,没有相应的认知,选错的概率极高,或者说他们本身也并没有选择。

我没有膨胀到思考怎么解决上述问题,但开卷有益,还是产生了一些关于我个人怎么脱离贫困的思考,在感谢出生到这个国度和时代的同时,怎么能和贫穷彻底划清界限。

1、提高认知,关于投资、工作技能、健康的预防与管理、家庭保险保障等生活方方面面的正确认知。提高的途径多种多样,因人而异。但结果是一样的,就是通过认知的提高,争取做出正确的选择。如果一直选择正确,那么,不管你起点高低,你人生的试卷一定是及格线以上的得分。

2、坚持做到知行合一。人与人的差别一方面是能不能认知到,更重要的是能不能坚持做到,努力上班,正确投资,坚持锻炼身体,合理的控制饮食,这些都是生活中最正确的事,优秀的人一定是做到知行合一的人。

《贫穷的本质》读后感【篇五】

买这本书的时候,当时想可能更多的是描写个体心理及环境对贫穷的影响,没想到书中的内容是世界性的有关于贫穷的问题,不过这样也好,让我对这一问题有个基本和较为全面的了解。其中有些内容在《瞬变》中有提及,就是面对时如何改变。

如文中所述,尽管我们没有根除贫困,但我们知道有些事情或许可以改善穷人的生活,主要是以下5个方面:

一、穷人通常缺少信息来源,相信那些错误的事情。在健康(接种疫苗、预防疾病)、基础教育、农药化肥、心理情绪控制、政治参与方面,都有许多误区,而任何方面的改善或恶化,都有可能脱离或返回贫困。信息告知穷人时,要使人们改变:需尚未知晓或听说但未感知的、信息发布的方式必须是简单而又吸引力的、信息的来源是可靠的等。对于免费疫苗,实际上,存在着一种心理沉没成本人们更有可能会利用他们为之支付很多钱的东西。人们可能根据价格来判断质量:恰恰由于某物品时廉价的,便有可能认为他缺乏价值。

二、穷人肩负着生活中的多种责任。小孩很多的大家庭,资源分配时,最吃亏的是母亲。穷人脱离贫困后,许多较难突破瓶颈往更高走,如走出S型中的第一个高点。制约因素和贫困时差不多,只不过难度更大和更高。

三、一些服务于穷人的市场正在消失,或是在这些市场中,穷人处于不利地位。这个穷人的融资和信贷方面尤其明显。

四、贫穷的国家不会因为贫穷或其不堪回首的历史而注定失败。许多时候,主要是由于制定政策时出现的错误造成的,包括无知、意识形态和惯性。腐败的制度往往会滋生更加腐败的制度,形成恶性循环,这就是所谓的寡头政治铁律。当政的领导者倾向于制定能够为他们谋取财富的经济政策,而他们一旦变富,又可以利用手中的财富,提前阻止可能对他们的权力构成威胁的人。

五、对于人们能做什么或不能做什么,最终常变为自我实现的预言。通常,成功能带来更大的成功,当一种情况得到改善时,这种改善本身就会影响人们的信念和行为。因此,在启东一个良性循环时,人们不必害怕必要的付出。一份稳定的工作会通过决定性的方式,改变人们的生活观念,因为它能够赋予人们足够的心理空间,对未来产生一种控制感,从而会进行长期规划和准备。

影响力的本质读书笔记


最近看了影响力的本质一书,觉得很是实用,就把想写的写了下来:

原文:假如我们想交到朋友,应该先替别人做些事――需要时间、精力、道义、体恤的事。

人们都喜欢尊敬他们的人。

第4章 怎样使你到处受到欢迎

第一秘诀:真诚关心别人,注意他们的需要,及时给予帮助!

不为自己的利益与需求迎合奉承他人,而是真正为了喜欢而喜欢,真诚地关心别人并与之交流美好相处。

人有太多的自我,从别人眼中看到的也是自我,又怎会真正善待与关心他人呢?

一个不关心别人,对别人也不感兴趣的人,他必定是一个麻木不仁,冷酷无情,生活失去乐趣的活死人!

一个对别人有浓厚兴趣的人,就是一个关心别人的人!

第5章 怎样给人留下好印象

原文:行动和感受是并道而驰的。所以你需要快乐时,可以强迫自己快乐起来!

第二秘诀:微笑!

有时别人的一种反应,是你的一面镜子。当你觉得别人很讨厌时,你是否首先令人厌烦呢?不管如何,懂得尊重每一个人,对别人感兴趣,以亲切和善的态度诚恳待人吧!

改变虽然很难,但你要勇于去尝试!

一个忘记微笑的人,使别人难受,使自己陷入困境与痛苦。一个微笑的人,给人鼓励,也使自己站在了充满信心与光明的道路上!

看了这本书,我收获很大。

商业的本质读书笔记(合集4篇)


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作品这本书在阅读后让人的内心有了更多的生活感触。读后感要把书中的内容和特点主要体现出来。以下是读后感大全整理的一些与您需要相关的:商业的本质读书笔记,希望能帮助到你,请收藏!

商业的本质读书笔记 篇1

韦尔奇在《商业的本质》中结合大量企业的现实案例和经营困境,给出了切实的解决方案,特别是针对经济低迷时期,提出了企业实现快速增长的六大突破口,包括:协同力、领导力、影响业绩和成本的关键数据、快速敏捷的战略制定流程、组织结构优化和领导者的心理素质。

我看书之前就在想,《商业的本质》这本书到底是讲什么的?讲管理的、讲做营销的、还是做产品,还是其他?

看书之前,我认为商业的本质是,你是否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求!你是否不可替代。任何商业,都是创造了一种价值,满足了某种需求。

看完杰克韦尔奇这本书,我才发现,其实他讲的,就是他上一本书的名字”赢”,以他的理念,商业的本质就是“赢”。

商业的本质是一项团队运动,强调团队两个字。同时,既然是运动,目的就是要去赢。杰克带给我们更多的是赢的态度,是通过抓住管理学和商业上最本质的东西走向赢的路径。

围绕着要赢这个目标,去构建你的系统,从领导力和协作力两大方面,不断的推进使命的达成。协作力,是重构你的使命,让你的行动把使命落地,并且跟进你的结果。

商业的本质,——就是给客户”想要的“产品,以合适的价格。

要成为一个企业家,你需要有个好创意。这个好创意要足够有潜力,有利可图,能带来增值,能让人兴奋,能改变固有的范式。与以往的创意相比,你的创意要有特点,要更好。

非常熟悉的感觉的一段话,前不久在一次创投论坛上,反复听到投资人也是如此的一段话,只是没那么啰嗦,就是三点内容:

1、给你的客户带来好处(利益,价值,利润)

2、给自己带来好处(能赚钱的买卖)

3、提高行业效率(改变固有的范式)

经过这几年的洗礼,国内的投资界也清醒了很多,但仍然不排除继续在制造热点,追捧热点。因为,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是清醒,是领跑者。大多数人都是追随者。

关于第六章的内容,我认为是有些干货的,其他团队篇和职业管理篇都是关于人事,第一部分是关于商事。虽然一些内容都是十几年前的内容,但终究逃不过商业的本质!也再次论证了(张婷净)

商业的本质读书笔记 篇2

1、长尾理论适用于数字产品,对实体产品来说,长尾电商就是一个社会净值小于零的商业模式;

2、在当前的信用环境中,单纯依靠线上数据无法做出准确的信用评级,除非出现像美国FICO那样的专业评级公司;

3、以补贴做规模,说穿了是企业竞争的失败,不能在技术和服务上超越对手,转到资金市场上一决雌雄;

4、里夫金《零边际社会成本》可以当作思想实验看,现实中不可能发生;

5、产业互联网的一个悖论、只有行业专家才能开发行业平台,而行业专家开发的平台没人愿意用;

6、哈耶克进一步辨析到,计划经济拥护者错误地假设,经济和社会计划所需要的数据在计划之前就已经存在;

7、实际上,在斯隆设计通用汽车的管理体系之后不久,德鲁克就对科层制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并与斯隆多次当面交流;

8、制定内部价格的困难限制了阿米巴的适用范围,这一组织方式更适用于内部环节少、容易找到市场参照价格的服务型企业;

9、在很多情况下,忽略甚至完全不看基本面的趋势投资可以是理性的;

10、尽管缺乏强有力的数据支持,我们也有理由怀疑,长尾电商就是一个社会净值小于零的商业模式。

商业的本质读书笔记 篇3

《商业的本质》是韦尔奇夫妇对毕生从事管理相关工作的一个回顾,尤其对过去十几年商业变革的反思和总结。书中提出了企业实现快速增长的六大突破口,包括:协同力、领导力、影响业绩和成本的关键数据、快速敏捷的战略制定流程、组织结构优化和领导者的心理素质。整本书应该来说没有特别新颖或高深的理论,也是平时管理咨询或企业管理中经常会涉及的,但是跟一些案例结合显得更加深刻和透彻,因此本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具体来说,在几个方面感受比较深:

1、协同力。

书中一开始强调且基本上贯穿全文的要点就是——协同力。协同力是让公司的使命、行动与结果协同起来,这一点其实就是从战略规划到实施落地的全过程,但是用了这个词感觉很贴切。一个好的公司,必然有一个充满激情的使命,能让公司上下未来实现这个共同的使命而持续奋斗。在这个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8090后,工作开始更多地追求实现自我价值,而不仅仅是追求到手的工资,所以一个能让他/她“嗨起来”的使命和公司愿景本身就是不错的激励机制,再配套明确的行动计划和评估奖励体系,能有效地把员工的个人目标和公司的战略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就能更好地实现既定的目标和结果。

2、企业运营健康指标。

衡量企业运营健康状况有三个关键指标:员工敬业度、客户满意度和现金流。这一点我表示非常认同,内在逻辑就是通过内部的管理优化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效果,进而提升客户的体验和满意度,最终体现在财务上的回报。一看到这个我就想起了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战略地图所描绘的,它们是相通的。管理大师们的基本思路是一致的,体现为不同的形式,我们学习和运用管理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融会贯通。

(1)员工敬业度是更高层次的满意度,从物质和表面上的满意上升到精神和骨子里的认同,员工才能真正的热爱工作和体现主人翁精神,加强自我驱动,最大程度发挥他的价值。齐心协力是员工敬业的核心,大家往一个方向发力才能形成合力。提升员工敬业度,除了富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待遇和职业发展机会等要素外,我认为有两点至关重要。

一是前文提及的协同力,领导者阐明使命并明确指出员工应该采取哪些行动,然后评估和奖励表现出色的员工,始终保持员工的行为与公司的期望是一致的,对于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和敬业度有重要作用。

二是对工作的及时认可和奖励,这种认可和奖励不一定是物质的,很多时候,领导在公开场合的一个口头表扬同样能发挥这种作用,中国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往往对口头表扬或精神上的鼓励不太看重,认为涨薪或晋升等奖励才有作用,其实不然,公开场合的表扬对于员工来说是一种很大程度的认可,对于80后尤其是90后来说,它的作用绝对不是三五百块钱奖金可以媲美的。甚至听大公司的朋友讲过,公司的高管们尤其是老板如果能直接叫出一个无名小卒的名字,他们已经觉得莫大的荣幸了,虽然有些许夸张,但道理是很明显的。

(2)客户满意度书中提及用NPS(净推荐值)衡量,即“你愿意多大程度上向自己的朋友或同事推荐我们的公司、产品或服务”。这与互联网思维的要求是一致的,用户体验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前提还是好的产品或服务。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很快,好的产品和服务本身就自带光环,很快被人熟知,马太效应特别明显,好的越来越好、差的越来越差。以前去外面吃饭总是很不理解那些人为什么宁愿花一两个小时等位,也不愿意去旁边那个不用等位的去吃,现在想想用NPS就很容易解释。

3、领导力。

韦尔奇认为优秀的领导者需要做好五个方面:一是要体量下属,二是要将自己视为“首席解释官”,三是要为下属的前进道路扫清障碍,四是要愉快的展示“慷慨基因”,五是要确保下属快乐工作。

(1)首席解释官还是挺有趣的。在很大程度上,领导者存在的意义就在于让团队找到正确的目标并持之以恒、充满激情地向下属解释目标,告诉他们我们正处于什么境地,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将奔向什么目标,你在这个过程中的位置是什么,你应该做些什么。不断地重复甚至啰嗦,让下属真正的理解公司的使命目标并为之努力的时候,没有什么是实现不了的。

(2)冰壶运动。看冰壶比赛不是太多,因为不是太懂规则,但是印象却很深刻。一个人掷球出去以后,两个人在前面拼命擦扫地面,清除可能的障碍,让冰壶能到达预定的区域。优秀的领导者也应该是这样,为下属扫除工作过程中的障碍,从而推动他们个人和整个团队目标的实现。从这一点来看,将领导者称为助手也不为过,清除障碍和整合各种资源应称为其工作重心。

(3)快乐工作。从大多数人的实际情况来看,工作是生活最重要的一部分之一,如果连最重要的这一部分都很无趣的话,的确是个悲哀的事情。所以营造快乐工作的氛围和环境绝对是领导者的必修课。富有挑战性的工作、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深入挖掘员工喜欢和擅长的工作并进行平衡,也许都是让员工快乐工作的途径吧。

总体来说,不管社会怎么发展,商业的本质和管理的本源是一脉相通的,研究大师们的管理精髓对从事管理的人员应该是相对的捷径。

商业的本质读书笔记 篇4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商业的本质读后感800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看书之前就在想,《商业的本质》这本书到底是讲什么的?讲管理的、讲做营销的、还是做产品,还是其他?

看书之前,我认为商业的本质是,你是否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求!你是否不可替代。任何商业,都是创造了一种价值,满足了某种需求。

看完杰克韦尔奇这本书,我才发现,其实他讲的,就是他上一本书的名字「赢」,以他的理念,商业的本质就是「赢」。

"商业的本质是一项团队运动,强调"团队"两个字。同时,既然是运动,目的就是要去赢。杰克带给我们更多的是赢的态度,是通过抓住管理学和商业上最本质的东西走向赢的路径。"

围绕着要"赢"这个目标,去构建你的系统,从领导力和协作力两大方面,不断的推进使命的达成。关于领导力,晓松已经讲得很到位了,我说说我对协作力的看法。协作力,是重构你的使命,让你的行动把使命落地,并且跟进你的结果。学以致用,联系到书友会,我们尝试定义我们的方向。

我们使命:让读书与商业紧密结合,让读书分享成为一种习惯。

我们的行动:根据兴趣爱好分组,分读书组、文体组、财经组、创业者俱乐部等,大家在自己喜欢的小组提升自己。每天线上读书分享,每周二线下读书分享,现金流游戏、领导力沙盘游戏等践行一些商业规则和管理常识,未来还可能孵化一些商业项目,在创业者俱乐部发现团队一起去实践。

我们如何考核结果:不可量化的东西,说出来可能高高在上,没有落地和考核也没有效果。

我们最开始能够做的,就是读书,坚持独立思考,把思考放在书友会公众号上,让公众号,传承书友智慧。

结合一些商业的实践,我们会感受很多书本上的知识是没有用的,如果读书无法改变自己,无法提升职场竞争力或者提升创业者公司业绩,那读书有什么用?所以我们提倡学以致用。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如何选书,经常浪费时间在一些不好的书上面,就需要读书读得多的人通过分享帮我们缩短筛选书的时间,罗辑思维和吴晓波频道的推荐书,就在做这个事情;

很多人没有时间读书的书友,可以参加读书分享会,获取读书的精华,"得到"APP、"千锤百炼",包括书友"怡记"等人的书评,就在做这个事情,把书读薄。最终达到让读书改变自己,把读书分享形成一个习惯。

我本身也是喜欢读书,经常觉得书到用时方恨少。我希望我的'坚持,让大家也爱上读书。

正如文中所说:"请记住,你的下属每周用于工作的时间有40个小时。这是他们的一种投资。如果你没有帮助他们最大程度地实现这些投资的价值,那么你就是在浪费他们的时间和生命".

我深深的表示认同。如果我们不能用良好的规则,用"罗伯特议事规则"等建立良好的议事习惯,让大家平等的分享,限定时间,锤炼自己的思考,那我们也是在浪费书友们的时间和生命。我们一直在尝试用各种分组,防止信息过载,也主张大家努力用文字锤炼自己的思考。

也许,我们还不够完美,但我们一直在努力!谢谢大家支持!

2024推荐:《贫穷的本质》摘抄(1750字)


古语言: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在我们上学时,语文老师也会要求我们多读一读书籍作品。而在阅读作者写的作品时,脑中不停的会有新的想法,这时候,我们不妨坐下来好好写一篇读书笔记,那么我们该怎么写好一份读书笔记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2024推荐:《贫穷的本质》摘抄(1750字)》,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贫穷的本质》摘抄(篇一)

本书是一本富有人情味的书,因为作者能够理解穷人做决定的艰难。

贫穷并不仅仅意味着缺钱,它会使人丧失挖掘自身潜力的能力。

贫穷的人在做选择时会非常谨慎,为了生存,他们需要成为精打细算的经济学家。

穷人所陷入的困境与我们其他人的困扰似乎是一样的:缺乏信息、信念不坚定、拖延。

穷人挣的钱太少,导致他们无法胜任重要的工作,但那些吃饱饭的人,却足以胜任细致的农活儿。这就产生了一种“贫穷陷阱”:穷人变得越来越穷;而富人则变得越来越富,吃得越来越好,身体也越来越强壮,而变得更加富有。因此,贫富差距会进一步扩大。

拥有财富的人可以激励人们投入时间,变得更有耐心。其言外之意就是,贫穷会永久性的腐蚀人的耐心。

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第一,避险手段太落后,第二,他们只顾眼前,不做任何长远规划,第三,因为认知水平的局限,他们对不懂的东西有太多偏见。其实我们和穷人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他们犯的错误,我们也在犯。

本书的两位作者调查了贫困人群最集中的18个国家和地区,从营养、健康、教育、生育、风险管理、贷款、存款、创业、政治参与等九个方面探讨穷人的生存、选择,以及援助、制度对穷人的意义。穷人进行选择的困顿以及消除贫困的理论、政策的种种困顿。详细解读了我们过去对贫穷和穷人的误解,并提出了解决贫穷问题的具体办法。书中很多观点和理念读来有种耳目一新,豁然开朗的感觉!

贫穷的问题已经存在了好几千年了,虽然政府和慈善机构都在为解决贫穷而努力,但是现实中依然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要消除贫穷,就必须要倾听穷人的心声,理解穷人真实的生活方式,只有基于这样的理解,才能找到贫穷的真正原因,进而找到应对的有效方法。

生活中的贫穷多种多样,精神的贫穷、知识的贫穷、物质的贫穷、懒惰的贫穷等等;人没有一样的人生,在哪方面去努力去追寻是要去思考的。多种多样的人生总有适合自己的部分,不要去抱怨埋怨你会发现自己的部分。

生活是一个人的感悟和理解,生活是一个人不断学习不断自省的过程;每天都是在寻知的路上,每天都是在完善自我的认知的开始。祝福每个人找到适合自己的部分!感悟每一个瞬间。

我们因何而贫穷,又如何在贫穷的漩涡里不得挣脱。

总是习惯感叹穷人没有富人思维,而没有富人思维的本质,便是贫穷。是穷让我们无法思考未来,因为穷人连当下也无法顾及,像被逼到墙角,胡乱的战斗,仅有的力气与意志,都在与当下艰难的生活作斗争。这是我觉得本书最有人情味的一点,没有高高在上,没有蔑视众生,更没有旁观冷漠,而是真的,切实地站在穷人的角度,深入穷人的生活探讨穷人因何而贫穷。

穷人更应该接受风险教育,借贷是一把双刃剑,穷人抗风险能力极低,首先创业的成功率是很低的,借贷经营要慎之又慎,只有持续创业成功率才大,问题是能经受几次折腾。穷人应该努力存钱,一步一步来,克制消费的欲望,穷人普遍压力更大,到处都是问题,如果自律和克制力不强,常常会放纵自己,这样会功亏一篑。

穷不是宿命,不是轮回,只是穷人的机会太过稀少而珍贵,太难以把握,但我们依然可以改变自己,使自己不那么穷,不那么苦苦挣扎,即使我们的生活依旧艰难。

买一份保险,为我们的生活兜底;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减少内耗;努力学习,改变思维认知方式,提高自己挣钱攒钱的能力。这并不能一下子改变我们的穷,但可以让我们活得没那么艰难。

贫穷的本质,是思维、意识和知识的贫穷。解决贫穷,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物质的匮乏,可以通过努力奋斗积攒经济资本来提高,但如果没有足够的思维、意识和知识的储备,何来的经济头脑?而这些,只能通过学习和教育来改变。如果不在教育学习上下功夫,则贫穷的改变会事倍功半。

无论贫穷或富有,都应时常反思自己,培养自己更理性更长远更全面的思维方式,抓住机会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愿生活在水深火热地区的人们,都能够早日脱贫致富,过上幸福的生活。

《贫穷的本质》摘抄(篇二)

一、世界上大部分穷人凭借体力劳动都能吃饱饭,不会挨饿。而且还有余款,那么他们为什么还是一直处在贫穷的水平线上?

当他们吃的饱饭后,他们会选择些价格高口味好的食品,这种摄入卡路里低。除了主食花费,还有其他花费如糖等。如果他们选择以高性价比比,高卡路里健康食品为主,如土豆,每天都吃,他们就能省下一笔钱,然后用这比钱做点其他的。但他们受不了每天都吃这么乏味的食物,所以他们会选择贵但可口的食物。

总体来说,穷人的首要选择显然是,让自己的生活少一点儿乏味。这可以使一台电视机,也可以是一点儿特别的食品,比如一杯加糖茶。而穷人在没有收音机或电视机的情况下,可能在节日上花的钱更多。

二、政策要简单明了,最好能用一句话说清,或者引导(以利诱之)

贫穷的人,受过的教育少,有些甚至不识字。你发传单给他,他也看不懂,最好能用一句话说清楚。比如接种育苗,只能预防某些疾病,有很多疾病无法预防。而没受过教育的父母并不一定能够理解,为什么他们的孩子接种后仍未能避免一些疾病。因此,当孩子接种后仍然得病,家长就会觉得自己受骗,可能决定以后都不再让孩子接种。

而花费一点小小奖励,就能大大提高穷人参与的积极性。因为这些奖励,是今天可以拿到的。而接种育苗的好处,只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实现,而费用却需要今天来支付。所以人们会拖延。(人们重视短期利益,这与人类从远古时期形成的思维方式有关。远古时期,祖先的首要目的是解决温饱,这属于紧急而又重要的事,而重要不紧急的事,他们是不会考虑的。到现在,人们才开始重视重要不紧急的事,如读书、健身等,但从远古时期形成的思维方式很难纠正过来。这种今天付出了代价,只在未来某天才会实现的,人们虽然知道有好处,但还是会抗拒、拖延,而专注于当下能立即获得好处的)

在举个例子,穷人家的孩子很早就开始打工赚钱,而不去读书。如何让孩子上学?政府应从经济角度考虑,让父母觉得送孩子值得,即补上孩子去读书而没有打工赚的钱。这种叫做“有条件现金转移”。贫穷家庭会得到某些救助,但前提是要让孩子定期上学。如果孩子上了中学,或者女孩上了学,家长就会得到更多的钱。不管家长怎么看待教育,只要让他们觉得如果不送孩子上学就会受到损失,就达到目的。

三、越贫穷的人,思想越传统。

越贫穷的人,受的教育越少,思想越受传统的禁锢。发展中国家的人由于医疗制度不健全,寿命较短。年轻人会吸食毒品而逃避贫穷带来的压力,很容易被毒品夺走生命。家人会根据传统为这些死去的人举行隆重的葬礼。一场葬礼可能会花费该家庭40%的年收入。于是,更多的家庭成员会抱怨吃不饱饭。也就是说,葬礼的花费是导致贫穷的主要原因。葬礼所花的钱越多,来年就越艰难,他们的孩子就越可能被迫辍学,出来打工。然后容易被教坏,或者逃避压力,吸食毒品。然后死在毒品上,家人会悲伤的举行葬礼。如此恶性循环。

四、穷人生孩子是为了养老。

穷人会生很多孩子,然后选择一个聪明的,让他继续读书,其余出去打工赚钱。孩子就是他们老了以后的保障。而在发达国家,他们不需要生孩子来养老。这要归功与社会保险及医疗制度。

因而,要想降低生育了,就是让人们觉得没必要生很多孩子。这就必须要建立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如医疗保险或养老金)或发展金融业。

五、每位穷人都是天生的生意家。

只要有一笔运作资金,每位穷人都可以做生意,卖水果、卖零食。发展起来容易,但他们很难把生意做大。因为潜力有限,竞争大。此外,大多数人的受教育程度低,做大生意还需要懂得管理或其他方面的技能。这些,他们都不懂,所以他们的生意一直处于小规模。并且他们不会为生意投入那么多钱和精力。穷人有多种赚钱方式,白天开店,晚上街边卖东西。(淘宝的伟大之处,在于让很多人省下一笔开店资金,而且管理简单。在那个时代,只要开个淘宝店,努力下就能发财。)

六、为什么穷人贷款,利益会那么高?

贷款要担保,富人违约的概率低,即成本低。假设贷款给一个人100元,要拿回110元,即10%的利息。贷款给穷人,如果有半数人违约,为了维持运营,就必须提高利息,即20%的利益。并且在贷款时,还要调查借贷人的信息,时刻关注借贷人的动向,防止跑路。这些都需要花时间和人力。收集信息、监督穷人花费的时间和人力的成本,是导致贷款给穷人利息高的主要因素。

穷人很少能把钱存下来,一是穷人想买的东西较为昂贵,而他们钱太少。目标太遥远了,于是穷人觉得买不起不如去喝杯酒。二是穷人在考虑到未来,每次的选择都是艰难的。在巨大的压力之下,大脑会产生皮质醇使穷人做出更冲动(任性)的决定。

七、个子高的人,收入越高。

个子高的人,表示孩子在童年时期摄入了充足的营养,发育良好,而且家里有钱供他上学。他会更加聪明,挣到更多的钱。

八、制定政策需要考虑三个问题。

意识形态、无知和惯性。这三个问题瓦解着可以帮助穷人的各种努力。意识形态,公有制、非公有制。无知,领导拍脑袋决定,把市场理想化,把人抽象化,从没考虑到是否可以做到。惯性,即把自己的思维代入穷人的思维,认为自己能做到,穷人也可以的,比如接种育苗。

九、改善穷人生活的五个方面。

第一,穷人通常缺少信息来源,相信那些错误的事情,导致做出错误的决定。这些决定有时会引起严重的后果。如穷人不明白接种的好处,而不让孩子接种,导致孩子染上疾病花费大量钱治疗。

第二,穷人肩负着生活中的多种责任。你越富有,越容易做正确的决定。而穷人生活本来就很困哪,还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饮用自来水是否卫生,如何存钱养老,是否该让孩子上学等等。

第三,服务穷人的市场很少,或者在市场中,穷人处于不利地位。如针对穷人的医疗保险市场,贷款等。

第四,贫穷的'国家不会因为贫穷或其不堪回首的历史而注定失败。人们总会认为政策实施,就会达到理想效果。而没有考虑到制定政策出现的错误。比如人们总期望护士能完成普通人无法胜任的工作,但从没有人想过护士的工作职责如此荒唐。

第五,人们会认为自己不能做什么,最终常变成自我实现的语言。孩子放弃上学,是因为老师认为他不够聪明,最后他们都真得变的不聪明了。

《贫穷的本质》摘抄(篇三)

这本书的名字很吸引人,让人不禁买回家中,看看自己到底为什么会这么穷,顺便想一想摆脱现在社畜生活的方法。然而,翻开它,笔者的算盘却落了个大空。这本书并不关注笔者这样的“伪穷人”,而是着眼于世界上真正的最底层人民——33%的产妇死亡率、每年死在疟疾下的那100万、全球处于饥饿中的10亿是他们的标签。显然,这本书有着更高的境界,笔者也愿意将目光追随作者,去看一看世界真正贫穷的地方。

贫穷源自于什么?是懒惰吗?生活中很多人这么认为。然而这本书却告诉我们:是由当下收入和未来收入共同交织而成的贫困陷阱。具体而言,以当前收入为横坐标、以未来收入为纵坐标,会形成一条“S”形曲线,前凹后凸,前半部分即为贫穷陷阱。在这个陷阱之内,他们的收入会一天不如一天,无法逃脱。举个例子,穷人的收入如果不足以让他们吃饱饭,他们就没有足够的力气去应付第二天的沉重劳动,这又会带来他们的收入下降,从而使他们的收入进一步的萎缩。然而,他们是本有机会摆脱贫困陷阱的。

认知害了他们。他们只要花一点点钱购买蚊帐,就可以大幅减小患疟疾的概率;他们只要选择只吃香蕉和鸡蛋,就可以以每天花费21美分的价格,获得足够的能量、蛋白质和脂肪;他们只要购买加铁鱼酱,就能以更强的劳动能力多赚很多钱。但他们宁愿花更多的钱在婚丧嫁娶上、在吃更好吃的食物上,甚至是用于本可以很容易预防的疾病上。可贫穷让他们变得短视。他们不想纠结于未来会怎样,只想在当下过得更舒服一些。作者做了大量的调查,从统计数据中发现了这些相关性,但这些穷人可没有什么机会做这些调查研究,他们唯一能参考的就是他们的生活经验,而生活经验样本小、浮动大、容易被干扰。今天挣得钱比昨天多,穷人未必能想到这是他摄取了更多能量的结果,可能会认为是昨天的餐前祷告起了作用,或者是昨天妻子孩子的鼓励起了作用。事实上,如果他们能得到这些信息,并坚定不移地做出改变,他们的贫困处境就能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至少不用忍受饥饿、徘徊在生死线的边缘。

这就需要有一个负责任,并且能取得群众信任的政府。很遗憾的是,在那些最贫困的地区,即便是政府愿意担负起这个责任——我指的是乐于帮百姓普及常识,并免费为他们接种常见传染病的疫苗,他们也没有办法取得群众完全的信任——这在贫困的地方很常见。中国自古就有皇权不下县的.说法,因为国民收入不高,税收就不会多,就难以有足够的政府雇员,就必然导致社会管理能力不足,而使百姓“自组织”起一批组织,现在的世界贫苦地区也是这样。穷人对政府很是陌生,不愿意和政府打交道。他们宁可去民间借贷那里借钱,也不愿意去贷款利率更低的银行。政府不够强力、不够有效,就没办法帮助穷人们摆脱贫困。

写到这里,我真的很感激中国政府,他们以极强的执行力沉入底层,帮助中国的底层百姓摆脱死亡的边缘——或许有些人认为这理所应当,但事实是,世界上有些地区的穷人正在经受濒于死亡的折磨,而且这样的日子还将进行下去。

虽然这本书没能教会我怎么发财,但我还是从中学习了一些省钱的方法,比如购买廉价而健康的事物,而不是美味的食物;比如,用一些钱来预防疾病,而不是等到发生后再去治疗。但更重要的是,这本书让我了解到更真实的世界。世界不止有华尔街、有好莱坞、有中关村、有航天城,还有挣扎在贫困线、死亡线的穷人们。这使我能更包容、更博爱地看待这个世界。写到这,有些人可能要说,这和他们有什么关系。可我想说,人和人是息息相关的,贫穷的人可能会带来动乱,也可能会带来传染病,影响到你去过你那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帮助他们也就是在帮助你自己。

《贫穷的本质》摘抄(篇四)

买这本书的时候,当时想可能更多的是描写个体心理及环境对贫穷的影响,没想到书中的内容是世界性的有关于贫穷的问题,不过这样也好,让我对这一问题有个基本和较为全面的了解。其中有些内容在《瞬变》中有提及,就是面对时如何改变。

如文中所述,尽管我们没有根除贫困,但我们知道有些事情或许可以改善穷人的生活,主要是以下5个方面:

一、穷人通常缺少信息来源,相信那些错误的事情。在健康(接种疫苗、预防疾病)、基础教育、农药化肥、心理情绪控制、政治参与方面,都有许多误区,而任何方面的改善或恶化,都有可能脱离或返回贫困。信息告知穷人时,要使人们改变:需尚未知晓或听说但未感知的、信息发布的方式必须是简单而又吸引力的、信息的来源是可靠的等。对于免费疫苗,实际上,存在着一种心理沉没成本人们更有可能会利用他们为之支付很多钱的东西。人们可能根据价格来判断质量:恰恰由于某物品时廉价的,便有可能认为他缺乏价值。

二、穷人肩负着生活中的多种责任。小孩很多的大家庭,资源分配时,最吃亏的是母亲。穷人脱离贫困后,许多较难突破瓶颈往更高走,如走出S型中的第一个高点。制约因素和贫困时差不多,只不过难度更大和更高。

三、一些服务于穷人的市场正在消失,或是在这些市场中,穷人处于不利地位。这个穷人的融资和信贷方面尤其明显。

四、贫穷的国家不会因为贫穷或其不堪回首的历史而注定失败。许多时候,主要是由于制定政策时出现的错误造成的,包括无知、意识形态和惯性。腐败的制度往往会滋生更加腐败的制度,形成恶性循环,这就是所谓的寡头政治铁律。当政的领导者倾向于制定能够为他们谋取财富的经济政策,而他们一旦变富,又可以利用手中的财富,提前阻止可能对他们的权力构成威胁的人。

五、对于人们能做什么或不能做什么,最终常变为自我实现的预言。通常,成功能带来更大的成功,当一种情况得到改善时,这种改善本身就会影响人们的信念和行为。因此,在启东一个良性循环时,人们不必害怕必要的付出。一份稳定的工作会通过决定性的方式,改变人们的生活观念,因为它能够赋予人们足够的心理空间,对未来产生一种控制感,从而会进行长期规划和准备。

《财富的本质》读书笔记心得感悟1000字


禁片中的秘密——《财富的本质》读书笔记心得感悟1000字:

打开一本新书《财富的本质》,副标题:1%的人如何实现爆炸式财富增长,全书核心内容是从本质的层面探求那些巨富的致富秘密,非常厉害的高度总结和概括。不是历史,却娓娓道来,不是故事,却趣味十足,有料又有笑。

第一章:成为富豪为什么这么难?介绍了两个失败的案例。从优秀到平庸,也许只是一瞬间。第二章:古罗马人的财富秘密。从这一章开始,是罗马帝国时代涌现的第一批巨富的故事,从他们的发家史总结出了第一条规律。

虽然只看完第一个秘密,但也惊出一身冷汗,致富(巨富)之道在于政治。第一条铁律是:用政治权力掠夺别人或者国家的财富!用武力或者制度的漏洞获取权力!与之相随的是政治风险非常大,坐牢、流亡或是付出生命!我所说的“财富的秘密”,是指他们能让经济规律为己所用。——作者的原话。所以正如《天道》所说,按规律办事的人,就是神!

“创造财富的要素:是对抗市场经济体中经济规律的策略!”

作者在第二章中描述的古罗马状况,让我想到了世界著名的禁片《罗马帝国艳情史》,即使在我看过很多禁片的情况下,回忆这部电影的情节,似乎也只是比较真实的还原了那个社会当时的状况。而在本书作者萨姆的描述中也反映出了古罗马的富足、繁荣、甚至荒淫、暴掠和征伐!一个大时代自有其兴盛的由来,希腊可以留下哲思,罗马当然可以留下相对民主的政治体制和纵情声色的生活方式。

只是那时候的纵情声色现在看来甚至是对人性的放纵,放纵到令人发指,所以电影被禁。可是事实如此,财富和权利也集中到令人发指,难道不该问为什么吗?不能去探求其中的秘密吗?

我的答案是这样的:

《道德经》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读后感大家如果真的去看世界十大禁片之类的电影,就真的会变坏吗?或者社会风气就会被带坏吗?如果没见过真正的邪恶,暴力,恐怖,色情,谁能知道哪些东西又是真正的美好,正直,希望和真爱呢??

全世界几乎都禁了《索多玛的120天》,说实话,我也看了,非常艰难痛苦的看完了,看这种电影是对内心的折磨,但是并不影响学术研究去评论它,对比它,甚至“为什么有这样的电影?”也是值得讨论的。

比如《熔炉》这么好的电影,但是在中国可能上映吗?《本能》呢?够经典了!《看见恶魔》呢?《德州电锯杀人狂》?《可爱的骨头》呢?《女性瘾者》呢?

一些电影不能上映就是摧毁了一部分价值观,至于这些作品三观到底正不正就给历史来检验,经不住检验的自然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但是如果人为的阻止哪种类型片,或者哪部电影上映,我觉得是不应该的!

这也是中国电影目前最最缺乏的包容与开放的心态,和很多电影人有想法却不敢拍的原因,是中国电影发展的一大阻碍!回到《财富的本质》,现实情况是,古罗马的辉煌与繁荣是世界史不能忽视的部分,也许贵族阶层的生活方式太过纵情声色,但是那些创造财富的秘密不该被掩藏,用权力攫取财富的过程正是人类社会该吸取的教训!最震撼的在于,现在仍然有一些人靠军事政变取得政权,然后高压统治,再把财富大量转移海外,比如刚果、俄罗斯的寡头……

我想到一些隐秘的家族,所谓并不出名的红二代,红三代……不能乱猜,无从猜起,他们在哪里呢?被历史的洪流裹挟了吗?大部分都在央企任高管吗?或是在海外学习?

本章最后总结“俄罗斯巨富霍多尔科夫斯基的罪名是贪污腐败,但许多人认为他实际上是政治犯!”巧了,在中国也有一些人的罪名是贪污腐败,但许多人也认为他们是政治犯!

总结一下,关于这第一个规律,在中国,叫“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作者:勋鱼墨墨

学校管理的本质读书笔记1000字大全(精选读书笔记)


学校管理的本质读书笔记1000字大全1

读后感大全网专业提供免费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https://m.dhb100.com/

《学校管理的本质》一书封面上的一行小字告诉我们:学校管理的本质是搭台、是成长、是赋能。看似简单的三个词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一眼看来我认为就是递进关系,是否真的如此?带着这样疑问和好奇走进这本书。

一、好的学校管理是搭台

我把搭台理解为服务。管理的最高层次就是服务,教师为学生与家长服务,学校管理者为教师和学生服务,为教师和学生的成长服务。今后我也将在我的职责范围内为大家做好服务工作,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所谓课程,就是学生全部校园生活的总和。从改变学生气质的角度设置我们所理解的狭义课程之外的广义的课程。关于课程方面,万校长有个做法很值得我们的工会学习:那就是通过工会为教师开设了俱乐部课程。教师可以自由申报开设俱乐部课程,经审核后向全体教职工开放报名,学期结束时学校给予经费支持。这一点,我想今后工会也可以和科研处来联手把对教师开放的课程能够做起来,之前科研处也在教师会上提过,希望可以落实,在教代会的提案中,也有老师提到这样的愿望。

校本培训确实非常重要。我们行知学校每年寒、暑假在校本培训上的力度是非常大的,会邀请很多全国知名的教育专家,如肖川、鲍鹏山、陈龙安、余文森、把嶙、凌宗伟、韩军等走进学校与教师零距离交流,引领教师发展与成长。而今年担任寒假的校本培训工作的,大多是我们自己的教师,等同于我们自己的教师讲坛,为我们本土的教师搭建这个交流平台。包括学生活动、家长学校也是,搭建平台的目的都是为了学生、教师、家长的成长。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也应当是家长成长的平台。借助学校这个平台,家长和孩子一起成长。一个能帮助家长成长的学校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学校。

二、好的管理是为教师和学生赋能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管理的本质,就是激发和释放每一个人的善意。管理者就要激发和释放人身上固有的潜能,创造价值,为他人谋福祉。

激发潜能,其实就是创新。创新有两个来源:一个是融合,另一个是封闭。万校长用人类的繁衍形象的说明了融合所产生和带来的变化和发展。这不禁让我想到了我们的集团化办学,如果不是和40中真正的深度融合,不断的发展,再融合、再发展、再壮大。第二个来源是封闭。大家都知道疫情的时候因为封闭,才让我们在抖音上、在朋友圈里看到了五花八门的排遣郁闷和打发时间的创新娱乐方式以及各种创新的美食,我想美剧《越狱》的逃亡办法,估计也是因为封闭而激发出来的。

执行力越强,创新的可能性就越弱。创新需要有三闲:闲时、闲钱、闲情。闲时和闲钱容易有,闲情却不易得。闲情其实就是兴趣,管理不能只靠权威,更要靠涌现。因此,“赋”不等于“缚”“赋”是给予,“缚”是束缚。这又让我想起了过去妇女的缠足,因束缚而抑制了成长,造成畸形。万校长说:因为如果老师想做一件事,就会做得非常好,但如果这件事是学校指派的,教师也许就会敷衍了事。例如我们才组织参加的2024合肥市女工手工才艺作品展,就是老师们自愿主动积极要求参加,报送的每件作品也都是精雕细琢,认真准备。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万校长说,需要给学生自由,给他们空间,让他们可以选择,只有这样,创新才可能发生。一个团队或组织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只有营造了自由生长的生态,创新的成果才会涌现出来。

三、好的学校管理是成长

学校工作的一切出发点,都是为了人的成长。真正的组织管理就是要将法家思路和儒家思路结合起来,外儒内法或者内儒外法,两种思路达到一定平衡。

我认为搭台是基础、成长是目标、赋能是为实现目标而采取的手段和方法。赋能也好、搭台也罢,目的,都是为了教师和学生更好的成长!

所有职业,其实都是在为社会做贡献,都是在成就他人。人生的意义不是我来过,感受过世界的美好,而是因为我来过,有人感受到这世界的美好。

当然,人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风景与气象。

今天这种交流的方式,就是袁校长为我们这些管理者搭建的一个平台,同仁们高屋建瓴的发言又何尝不是赋予我最好的能量,可以让我继续成长......

学校管理的本质读书笔记1000字大全2

虽然读这本《学校管理的本质》没有读《班主任兵法》那么酣畅淋漓,那么有感触,但万玮校长独特的视角、深入的思考、创新的观点、理性的分析、逻辑化的表达也带给我一些新的思考和启发。感受最为深刻的是:好的管理是为教师和学生赋能。能量充沛,方能不懈前行,不断发展。

如果一个人喜欢工作或学习,享受工作或学习,在工作或学习中感受到自我成长与价值的实现,就会自动自发,创造出无限的发展可能。学校的管理目标就是培养人,而不是培训人。人成长了,教师和学生被赋能了,目标就会实现。关于在管理中如何赋能,万校长的几个观点和思考都非常独特。

重输入,更重输出

关注输出,可以促进输入。注重输出,就是要强调基层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让他们愿发声,能发声,善发声;愿担责,能担责,善担责。个人认为,在学校中,无论是哪一方面的管理者,都要为发声者广开言路,善于倾听,为沟通扫清障碍。我们自己也应该树立教育和管理的“信仰”。正如万校长在本书中所提到的,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就是学生最终走向独立自主,在没有老师和家长的管束下,在一个自由的真实自然的环境中,独立做出好的选择,独自面对人生的挑战。这将展现不一样的校园气象,带来不一样的人生气象。

踩油门,更要踩刹车

管理有三个层次,分别是控制、激励与服务。万校长将管理中的激励比喻为“踩油门”。一些管理者,往往是控制做得太多了,员工都停在原地不动,因此管理者需要激励,需要踩油门。如果员工是被充分激励的,管理者需要做的事情就变成了服务。踩刹车就是一种服务。员工充满热情,主动性特别强的时候,有时会造成部门之间发生矛盾。这个时候,管理者需要从全局出发进行调节疏导,这就是踩刹车。对管理者来说,刹车踩得比油门多,既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幸福。我想很多教育者都为如何调动教育对象的积极性而苦思冥想,大伤脑筋过,那如何激励就又是一门艺术,给与教育对象充分的肯定,充分自我发挥的空间,并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适时的加以引导和帮助,做好服务不失为一种激励,在这样的土壤中也才能生发出创新的种子。成就了别人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

靠权威,更靠涌现

万校长认为,学校应淡化行政力量,尽量克制从上到下行使权力的冲动,而应支持自下而上的力量。因为如果老师们想做一件事,就会做得非常好,但如果这件事是学校指派的,教师也许就会敷衍了事。一个团队或组织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只有营造了自由生长的生态,创新的成果才会涌现出来。

校园里,每次学生和我问好,我都积极地回应,慢慢就发现学生主动向我问好的在不断增多。这个过程就淡化了行政的色彩,社会角色的差别,没有强制学生必须问好,而是靠学生自发地涌现出来。在班级里渐渐修正指责和批评,以自身的示范来影响学生,如果一个老师是真心地为学生们好,他们是会感受到的,也会真诚地喜欢老师,这一定和权威没有关系,而是自发地涌现出来的。如果没有自发的涌现,可能还是你做的不够,或者做的时机不对,没有产生该有的效果。

万校长总能把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习以为常的做法,从中另辟蹊径,见解独到,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方法论,这是源于他善于学习、广泛阅读和独立思考,也是他对教育富有的使命、荣耀和信仰,让他不断挑战自己,突破自我,永远站立在教育的最前沿。作为教育者或教育管理者首先最应该管理好自己,其次协调好周边,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最终的结果终将是融合发展下的双赢和多赢。

学校管理的本质读书笔记1000字大全3

寒假有幸拜读万玮校长《学校管理的本质》一书。本书是万校长在各种场合的各类文章集合,虽然我与万校长未曾谋面,但是在读过书后,一个沉稳、大气、内敛的校长形象跃然纸上。书中无数次提到上海市平和双语学校“平而不庸,和而不同”的理念,鼓励教师创新,鼓励学生和家长发现自身优势,乐于听取年轻教师意见等。虽然我没去过平和双语学校,但通过本书,我知道了平和双语学校的学生社团很多而且学生可以自发申请创建,这不禁让我想到了我们行知,各种有趣的社团总能让不同的学生找到归属感。这与我们现在所倡导的“五育并举融合发展”不刚好有异曲同工之妙吗?而万校长主持下的平和双语学校这种“不唯分数论,全面发展”教育理念正是当下和未来教育中最珍贵的品质,因为“好好读书对你将来有用这样”的话对现在的孩子已丧失吸引力!从这一点上来说,万校长的这本书帮我认识了学校管理的本质,抛弃陈旧观念带来的低效与迷茫。

学校管理的本质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万校长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给读者指点迷津,能让读者少走些弯路,能够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学校管理本质是什么?万校长说是搭台,是成长,是赋能!管理就是思想上的引领,而不是长官式的发号施令,用规范、制度等硬手段达成目的。很多人说是万校长成就了平和双语学校,但万校长却把自己的姿态放的很低很低,常年都在思考自己对教师、对学生、对家长的贡献值。万校长坦言:好的学校管理,会让每一名教职工有幸福感,这种幸福感来自自我价值的实现,即便是最平凡的岗位,也能连接时代的使命与人生的意义。万校长追寻的最高境界是:一所学校的学生、老师都发展了,但是他们却没有感觉到管理者的存在,而认为是自己自然而然生长的结果。

作为一名管理上的新手,当教育理想在实践中触礁时,我总是找些客观的理由来解释或搪塞,而最终却又往往被管理所惑,常常为自己的管理思想不能成为教师团队的共同愿景而不得其解。其实,这一方面是缺少对学校管理本质的认识,另一方面恰恰是有效管理方式的缺失。一个人的理念是难以改变的,但是通过有效的心理沟通,就可以发生碰撞和达成认同,使得每一个团队成员的思想和行为和自己服务范围保持一致,从而促进学校管理目标的良好达成。否则,就算表面服从、顺从了,其行为往往是给别人看的,势必就会消极怠工,难以达成高效。

作为教育管理者,我们应该像万校长一样,对自己所在的领域要经历三个认知阶段:第一阶段为掌握事实,即所在领域的大致情况,了解学校、了解学生、了解家长、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和规范流程以及校内教育教学管理的细节。第二阶段为形成观点阶段,要提出自己对学校教育的认识,形成自己的领域管理的思想和理念,同时在工作中落实。第三阶段则是反思阶段,万校长称之为思考方法。在我看来,这个阶段已经跳出了所谓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本身,专注的是形成这些理念背后的逻辑。只有这样,才不会被自己的理念所困,能够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这三个阶段不仅可以作为一个教学管理新手的行动指南,而且对从事任何一个新的行业都具有指导意义。

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时代,到“以教师为主导的学习探索”时代,以后将会发展成“以学生为中心的能力开发”时代。这听起来似乎很遥远,尤其是对于我们行知这样一个地处合肥瑶海区较偏远的学校,家长甚至教师很难接受最先进、最前沿的教育理念。所以,教育管理者要巧妙的整合资源,正确地广泛推广信息技术,拓宽知识的获取面,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调节一切有利因素为学校、为教师、为学生服务。

我是一个很中庸性格的人,我觉得我身边的同事有太多值得我去学习的地方,所以我不敢也从没想过去表达出批判和否定,因为每个人生存的环境的不同,我必须要尊重和接纳每个人在其生长环境中所带来的性格。就像书中所说,只有双方在情感上相互接纳,有效的沟通才会发生。

读后感大全提供很多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http://www.dhb100.com

就像3月4日早上,我老婆上班途径一个路口左转,因为没有礼让一个闯红灯的行人,被交警拦下来扣了3分罚了100。电话里跟我说到这个事,我却很是恼火,我恼火不是因为罚款之类,而是她急急忙忙的表述让我以为她是撞到了行人或者自己撞到了哪里,这时的我就是没有去聆听和接纳她此时此刻的想法,我失去了这一次有效沟通的机会。所以,我应该先去思考怎么安抚她,问清了情况再做判断。

我的性格在学校工作中也有很大的弱势。按照万校长所说,我就是典型的人本主义者,我的初心是为了学生和老师,这是一种在“共产主义接班人”培养观念中最根深蒂固的想法。但是这种没有约束不成体系的思考模式如果贯彻在工作中,确实一切工作似乎都是以人情和关系作为推动力了,那么“以利交者利穷则散”,要用合理的规范约束彼此的工作空间,要用合理的人格魅力鼓舞你工作的氛围,最重要的,是要有真正属于自我的教育理想。

高三的我,模考只在一本线,幸好,琴一直在学,弄了半年小三门和声乐,草草上了高考的战场。很幸运,成为华中师大从安徽招走的最后一名学生。那时候,想着大学毕业出国或者读研,没想到被调剂成了国家免师,也就是说我进大学的第一天起,我就注定毕业回到合肥做一名老师。我不想,但是我不想给家人带来烦恼,或者说在长时间父母包办的家庭中生活,我不想再麻烦他们为我做什么。教师这个词,我那时候还是很害怕,我害怕自己成了教师,会变成我们记忆中凶狠的老师那样。

不知不觉,七年,很庆幸,我没有变成我讨厌的那样,我因为一个一个可爱的孩子,拥有了自己浅薄的教育理想,人们说“立于礼,成于乐“,我想成为一个能让孩子们幸福的老师,成为真正做到服务于同事们的政教处工作人员,影响他们的品格谈不上,但我希望可以改变孩子们的气质,也许我做不到这么高大,但是有时候也需要有一点唯心主义和盲目自信不是吗?就像书中谈到“只要你想,就可以做到;你要不想,你就做不到”。我很想,我很想让孩子们或者比我年轻的老师们避开我走过的这前半生弯曲、不够努力的路。

我曾经也有过抱怨,袁校长也教育过我,我也慢慢发现抱怨会发泄你一时的不爽也会抹杀你身上的阳光,所以与其抱怨不如闭上嘴听听歌,换个情绪再开始。更不要害怕错误,我时常犯错,甚至有时候会连累到同事,记得去年做班主任培训的招标,因为我标书没有做好,招标当天让彭主任、袁校长都感到难堪,但是我知道我下次,一定不会再错一次。

身为人,我们都在追寻自己的空间,这不是一套房、一辆车、一个名分可以衡量的,是对自己的约束、鼓励等等自我要求的集合体。

结合书中最终谈一句,作为教育管理者,我需要去做什么,或者按照书中划分,那所谓的“非常事。就是不断成长和进步自身的能力,身为教师,就做合格教师份内之事,身为政教工作人员,就做因为做好的五育工作。承担好自己身上的信任与责任,用心思考更远的未来。

王华校长曾经在公费师范生招聘时和我说过一句玩笑“浩然你这是把招聘当做事业来做啊?”,那时候就是想搞好,那就是我心里的“非常事”,短期没有太大效果,但是未来一定会有阳光的那种事,这里不得不说,未来的阳光我曾经从来不曾看到,感谢袁校长、感谢各位前辈,为我这种中庸的人拨开云雾,谢谢。

学校管理的本质读后感大全1000字1

读后感大全网专门为您提供免费的读后感优质模板,如转载请标明来源。https://m.dhb100.com/

寒假伊始,学校向往常一样送来精神食粮的时候,我首先阅读的是万玮校长的《学校管理的本质》,万校长用一篇篇发言稿写出了自己悟出的教育管理之道。书中,如实阐述了他对教育的理解,闪耀着教育教学思想的光辉,引人深思。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学校是传播知识、传承文明的场所,学校也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作为教育人、管理者更要明晰教育的本质、学校管理的本质。书中所提炼“搭台,成长,赋能”这六个字给予学校发展更好的诠释,也让我跟随万玮校长的脚步去审视自己的学校。智者的言论和思想,是我们学习的资源,也是我们批判和思索的资源。

一、品牌是帆,注重品牌效应

万校长在自序中提到学校几年内推动一系列改革,创立了“平和教育”的品牌,所在的平和成为社会认可、家长称赞的一所学校。在学校建设中,现在很多提到品牌二字。品牌即口碑,不是贴标语贴出来的,而是矗立在人们心里的,是老百姓发自内心的对学校的认可。品牌已经成为学校赢得家长和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就拿行知学校来说,以前当别人知道我是老师,问我是哪所学校的时候我总是说“瑶海区”的,因为说了校名别人也不知道。别人再追问下去:“瑶海区哪所学校?”不得已我才说“行知”。“行知是私立的吧?”每每听到别人这么说,内心总是拔凉拔凉的。学校拥有品牌,老师们才有力量,有底气,有自信。行知学校从最初时的小四合院,九个年级共十几个班,经过几代校长和老师们的共同努力发展到现在的集团化办学的一校六区模式,现在我会很自豪地说我是一名“行知人”,行知带给我们的是尊严和荣耀。学校的品牌不一定非得靠大楼、大设备这些硬件支撑起来,实质上更要靠文化、靠内涵来扶植与壮大。

铸造品牌对一所学校来讲是一个艰辛而又漫长的过程。品牌学校需要一流的师资队伍、良好的校园文化。虽然我们和真正的品牌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我们一直在努力地行走。

二、教学理念是打造品牌学校的灵魂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的管理首先是教育思想的管理,其次才是教育行政的管理。这句话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教育理念是学校管理的灵魂。如果从小学开始,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与升学,这终将让孩子们走上不归路。这些年,我们学校的教育可以说是陷入了一种尴尬局面,在大的应试教育背景下,我们仍然坚守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和应试教学之间是不能划等号的!很多时候,当自己静下心来思考,教育不过二字,但其中包含了太多的深意,这是一条让每个教育工作者永无止境的探索道路,学校教育不能走功利教育之路,要坚持正确的教育价值观,为学生撑起了一片天空,照亮学生的前路。我相信只要用心、用爱教育,不仅是学生,作为老师自己将收获到真正的幸福。

三、文化底蕴是打造品牌学校的关键万校长给教育的定义是:把所学的东西全部忘光后,剩下的两方面就是教育——人格和气质。人格和气质该如何教?这就需要文化。文化蕴藏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影响着学校的教育活动,影响着师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平和文化建设提供给我们三个有效的做法。文化交流中心:学校品牌、文化与价值建设;教师发展中心:为教师提供课程;管理去行政化:为教师和学生服务。十年校庆时平和阐释出的校园文化含义,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学校一整套文化体系。

自建校以来,我校一直传承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践行先生的教育理念。作为以教育家命名的学校,我在思考如何以先生的教育思想为主线,通过开展具有校本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真正落实“五育并举培养人”的目标。另外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与校本课程研发结合起来,校本课程的开发有赖于师生对学校文化的认同和接受程度。我校已开设了一百多门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拓宽了渠道。今后还可以对科目内容进行合理的调整、创新,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和特色,让教师成为课程的主动建构者,引导教师走向专业化发展之路。

这是一本值得静静阅读的书,看平和的故事了解学校的发展历史、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方向。聆听智者的声音,激发我继续去寻梦去思考,读懂自己的学校和学校的文化,成为学校文化的引领和建设者,为每一位教师的发展搭台铺路,实现教师个人和学校的双赢发展。

学校管理的本质读后感大全1000字2

每一次用心的阅读,都是在积累一片片思想火花。或零星,或零散,但雁过留痕,及时记录阅读感受,才能真正地在脑中有所沉淀。

万玮校长的这本《学校管理的本质》,刚拿到手,我被书名震住了,有点望而却步。心想,这本书要么不适合我读,要么我读不懂。但在随手翻阅的时候,我被书中最后一篇《教育者的气象》所吸引,引用经典诗词,加以精彩赏析,一诗一故事,一诗一教育,作者在诗情画意中畅谈了教育思想,传递了教师成长和成功的秘诀。于是,从最后一篇往前,我看完了这本书,收获很大。

在我浅显的认识中,“教育”和“管理”是两个特别大的概念。虽然我已经从事教师职业12年,进入学校中层队伍前后也有5年,但还是不曾涉猎此类书籍,更不曾真正思考过其内涵和方法。读了这本书,我认识到,这两个概念,可大,可小。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面对学生时,富有正能量的只言片语、一举一动,应该都是教育。而作为一名中层干部,面对学校时,对待一人一事、一言一行的态度,也应该都是管理。

育人先明己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所以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师生本是两个独立个体,因教育而密不可分。

我特别认同作者的观点:作为教师,在我们的职业人生中应该有这样三个主题词——“使命”“荣耀”“信仰”。

从我们走上讲台的那一刻开始,我们便不再是一个人在行走。

我们不断读书、学习、思考,不只是独自享受收获的过程,还因为我们要教给学生更多的方法和知识。我们保持对生活的热爱、激情,不只是独自体会其中的快乐,还因为我们要教会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这是使命。

我们不能一心只考虑自己的个人利益,更不能为了逐利而突破底线。即便我们拿着微薄的工资,承受着极大的压力,但仍要竭尽全力握好手中的三寸粉笔,站稳脚下的三尺讲台。若学生因我们勤奋而努力,因我们坚守而执着,因我们信任而成功……这是荣耀。

我们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相信信念本身就是一种的巨大能量。为了学生的未来发展考虑,作为教师,我们要坚信教育的力量,相信只要找到合适的路径,每一位学生都能实现他们的自我价值。我们要用坚定的态度唤醒那些沉睡蓄势的潜能……这是信仰。

很多父母都希望将来孩子有更好的生活,而孩子想要的是一个更好的世界。多么荣幸,作为教师的我们,有机会也有能力帮助学生完成他们的心愿。

管它先律己

关于管理,万玮校长书中提到的“管理学校三个小工具”对我启发较大,即矛盾论、时空观、动力学。当然,以我的能力和层次,自然不是学到如何管理学校,而是在协助学校做好管理工作的同时,先学会管理好自己。

现实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往往遇到一堆事情同时奔涌而来的情况。又因为能力有限、经验不足,于是往往在焦头烂额中连滚带爬地把事情都做完,而并不是全部做好,效率和结果可想而知。

万校长给了一个方法,用紧急不紧急、重要不重要这两对矛盾将事情分类,形成一个四象限图。于是得出,重要且紧急的事马上去做,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则制定计划分步完成,不重要但紧急的事可委托他人完成或委婉拒绝,不重要且不紧急的事果断放弃坚决不做,做了也是浪费时间。

再多的事也不外乎这四类,或许说出来的道理,大家都懂,但做起来却不那么容易。因为如何分类往往就是一个问题,那就要求我们得有起码的判断力了。正如袁校长经常说的,要多行动,丰富阅历,要多读书,积累知识,还要多思考,才能练就准确的判断力。

如果在这一点上通透了,那么另外一个问题,我想也能随之迎刃而解了。作为上有老、下有小、前有目标、后有动力的中青年,难免会遇到“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这样的困扰。万校长借用朋友的一句话给了我们回答:要平衡工作和家庭很简单,只要你想,就可以做到;你要是不想,就做不到。虽然听起来,有点唯心主义,但细细想来,就是这么回事。只要你想要两者平衡,而不是倾斜一方,那么你就会想尽办法去处理双方杂糅到一起的事。怎么处理呢,淡定地从容地用上前面学到的“四象限法”即可。目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吧。

最后,借用万校长书中的这句话来结束今天的读书心得分享:“人生的意义不是我来过,感受过世界的美好,而是因为我来过,有人感受到这世界的美好。”

每一个普通的改变都将改变普通。因为从决心变得更好的那一刻开始,我们就已经与一个全新的自己不期而遇。让我们带着谦卑、敬畏、感恩之心,为学生的成长之路搭台、赋能。

学校管理的本质读后感大全1000字3

第一次听到万玮的名字,始于他的《班主任兵法》,去年寒假,学校为全体行政人员发放了一本《学校管理的本质》,深受启发。读罢本书,不禁感叹:一名出色的校长,一定是一名优秀的教师和班主任,一定是一位博览群书、眼界开阔的智者,一定是一位思维前瞻、眼光独到的能人。万校长认为:好的学校管理,是为教师和学生赋能;教育者的成长是教育成功的秘诀。一言以蔽之:学校应该是一个适合成长的地方。

管理的本质,就是激发和释放每一个人的善意。一所学校的发展诚然要靠制度,但要持续高质量发展,最终还要靠文化,文化的熏陶往往能收到润物无声的良好效果,被感染者却浑然不知。“人若处在高压的状态下,你用鞭子抽,棒子敲,不要说创新,完成的东西连作品可能都称不上。”毕业后便像万校长一样走入了一所民办学校,学校的管理不可说不严格,执行有力,不讲人情。从表面看,处理问题确实能做到令行禁止,但这种类似于企业式的管理让人身心俱疲,夜深人静的时候,送走学生后,走在空空荡荡的校园里时,内心深处总有一种声音在回旋:这不是我想要的地方。教师始终没有归属感,学生一直没有爱校心,人员流动频繁,办学品质始终难以走出低效徘徊的泥潭。反观现在工作的单位,没有那么多写在纸上且每天被重复强调的条条框框,没有那么多跟在你身后盯着你怎么干的检查考核,但大家并没有因此而放松,每个人心中都有一股坚定的力量在支撑,这可能就是每个人在行知这个平台中的理想,行知给了我们平台,我们都很清楚要在这个平台上干些什么。以前的单位管理严格,却总是会受到学生乱丢纸屑、打架、顶嘴、逃学等问题的困扰,2024年9月进入行知后,几乎没听到过这样的事情。细细想来,这就是管理文化差异所造成的不同结果,当校园有了厚重文化的滋养,选择信任,用真心赢得真情,每个人的潜能会被激发,每个人的善意会被释放,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和学生必然能良性成长。做了8年班主任,却感觉自己的班级管理像“小学生”的水平,可能一直在“执行力”上做文章,面对班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也采取过“高压”的方法,最终“培训”了学生,却没能“培养”出学生。

学校管理的本质其实就是营造利于教育与受教育者成长的人文环境。从学校管理人员到班主任再到教师都应该承担着这样使命。学校为教师的成长创造各种有利的环境,班主任则要为班级中的每个生命个体创造出有利于他们自由生长的优良环境。在环境的营造中,最重要的沟通技巧是聆听,最科学的方法是对上“频率”。万玮校长“先跟后带”的沟通小技巧十分受用,先尝试站在对方的立场上,附和着说两句,表示对对方的理解和同情,是对方从心里接纳你,然后再慢慢地引导对方。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与学生的沟通往往会陷入“一厢情愿”的尴尬境地,甚至学生有时还会产生“你怎么那么像我妈”的感慨,因为在他们的眼里,班主任和妈妈一样唠叨,顶撞、逆反的结果便不难想象了。原来,我们沟通的方式出了问题,双方的“频率”没能对上。同事之间、师生之间、家校之间的沟通何尝不是如此,若能采取这种聆听式的沟通方法,肯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学校管理的本质是搭台,是成长,是赋能。学校应该是一个处处充满生长气息的地方,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有拔节生长的英姿,这生长的动力最终来源于阅读,万校长也是一个热爱读书的校长,海量的阅读,超前的思维,全身心的实践,最终成就了学校,也成就了自己。

感谢您阅读“读后感大全网”的《《贫穷的本质》读书笔记》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书笔记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书笔记的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