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心灵处方读书笔记

心灵处方读书笔记

《心灵处方》读书笔记。

古语言: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我们都知道读一本好书是非常重要的,想要在书中获得知识读经典书籍作品就很有必要。阅读时,我们一般都能或多或少的有一些收获。这个时候,我们只需要将自己的想法一笔一划的记录下来,你有了解过读书笔记应该怎么写吗?小编特别为你收集的“《心灵处方》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够喜欢并分享!

翻开书,看到第一篇文章-《流露你的真表情》,文章以作者老师问过的一道题目开始:人和动物,在解剖上的最大区别是什么?学生争先恐后的回答,但答案都不令老师满意,最后老师说是表情,比如说笑。笑在生活中是心情好、开心、高兴、开朗、大度的代名词。但作者却从反面向我们论述了微笑的另一层含义。她这样提到微笑变得越来越商业化了。他对你微笑,并不表明他的善意,微笑只是金钱的等价物。他对你微笑并不表明他对你的诚恳,微笑兴许只是恶战的前奏。他对你微笑,并不说明他想帮助你,微笑只是一种谋略。他对你微笑,并不证明他对你的友谊,微笑只是麻痹你警惕的一重帐幕细细想来确实是这样,生活有太多太多虚假的微笑在诱惑、考验着我们好,看似热情、诚恳、真心的微笑背后,隐藏着一颗怎样冷漠、嘲弄、黯然的心。付之以真诚,得到的必然是真诚的微笑,那么生活就会因真诚的微笑而更加美好!?

读了第一篇文章之后,不禁为作者的文笔所折服,继续向后翻着,《保持惊奇》,嗯?好奇怪的文题,惊奇需要怎样保持呢?带着这样的疑问,开始细细阅读文章。文章中作者对成功背后将保持惊奇的心埋葬加以批判。你想成功吗?你必须首先把自己的惊奇掩盖起来。?

如果你惊奇了,你就违反了一条透明的规则,会遭到别人阳光下或是暗影里的嘲笑:这个孩子还嫩着呢!?

于是我不看到太多矜持的面孔。我们遭遇无数微笑后面的冷淡。我们把惊奇视作一种性格缺憾,我们以为永不惊讶才是人生的至高境界。孰不知,我们将在无意之中,失去众多自己的机遇。?

假如爱迪生没有保持惊奇,那么我想今天我们还有可能看不到灯光;假如瓦特不保持惊奇,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就蒸发到九霄云外去了,还要在牛车的年代里度过漫长时期。文章最后这样说到保持惊奇,我常常这样对自己说。它是一眼永不干涸的温泉,会有汩汩的对于世界的热爱,蒸腾而起,滋润着我们的心灵。保持惊奇是创新的不竭动力,世界是没有止境的,惊奇也是没有止境的。消灭惊奇的过程,也就是学习的过程,惊奇在熟悉中淡化,才干在惊奇中成长。所以,能够保持惊奇也是一种品质,它促使我们进步,指引着我们摸索的道路,是夜路上的一盏明亮的灯塔。?

这本书好文章实在是太多了,于是就不按照顺序读下去了,随手就一翻,突然看到一个好熟悉的题目《我的五样》,这是我们中学时学过的一篇文章,但由于 年代已比较久远,已经忘的差不多了,所以就将它重新品味了一遍。老师让学生写下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如果是我的话,我会毫不犹豫的写下爸爸妈妈,和其他我认为比较重要的人,而作者却写下这五样东西:水、空气、阳光、鲜花和笔。水、空气、阳光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写这个也言之有理,令人很费解的是为什么要把鲜花和笔也当作是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之一呢?难道父母、孩子、爱人都不足以比得上鲜花和一支小小的笔吗?读到这里我停了下来,思考了一小会,还是想不通,于是继续读下去。老师让每个人在写下的五样当中,划去相对不那么重要的一样,只剩四样。向这样依次划去,直到最后只剩下一样,我在猜想着,最后剩下的那样最宝贵的东西一定是空气。因为生命没有鲜花和笔,也可生存;没了水,人也可以活上几天;盲人看不到,也可以活一辈子,所以没了阳光,人也可以活。唯独没了空气,人只能苟延残喘几分钟。所以,我很自信地想最后剩下的最宝贵的东西肯定是空气。所以我迫不及待地翻到文章的最后,我简直不敢相信我的眼睛,对作者来说最重要的东西竟然是笔!这时,我有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感觉。于是我重新翻回到原来的地方,仔细阅读。在只剩下阳光和笔两样东西时,作者这样写到我看到自己孤独的身影,在海边寂寞的椰子树下拉长缩短,百无聊赖。孤独地看日出日落,听潮涨潮消。那生命的存在,于我还有怎样的意义?!我慢而稳定地拿起笔,将纸上的太阳划掉了。读到这里,我明白了父母我们是孝顺的;孩子我们也是疼爱的;爱人我们也是关心的。但对于每个人来说,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是不同的。比如笔对于作者来说,它噗噗跳动着,击打着掌心,犹如另一颗心脏,推动一腔热血四肢百骸。?

翻书的哗哗声再次响起,继续着另一篇文章,这里的每一篇文章都像是一盆清水,净化心灵,好像每个细胞都都被它滋润着。不妨建议大家读一读这本书,定会让你大有收获,回味无穷!

Hdh765.com更多读书笔记扩展阅读

读毕淑敏《心灵处方》有感


读毕淑敏《心灵处方》有感

夜深人静,万籁俱寂。听着钟表传出的“滴答滴答”的时间的声音,靠着温软的散发着太阳味道的被褥,在柔和的灯光下,手捧褐色封面的《心灵处方》,与作者一同感受人生的悲欢离合,一起体味生活的酸甜苦辣,一起思考身边的小故事带给我们的生活启迪,予我来说,是毕淑敏带给我的“悦读”幸福。

我欣赏毕淑敏。她的作品总能浸润到我的内心深处。《红处方》《血玲珑》是我最早读到的她的作品。随着她细腻柔软的笔触,我总能与书中的主人公一起经历命运的跌宕起伏。作为一位女性作家,毕淑敏以敏锐的目光描摹着人们的各种生活状态。

《心灵处方》是一本抚慰心灵的散文随笔集,《流露你的真表情》《保持惊奇》《我很重要》等73篇作品反映了现代人在生活压力之下造成的心理伤害和精神迷惘,教人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和成长中的彷徨,让人在困境中找回自信。

毕淑敏46岁时开始学心理学,之后她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了一个心理诊所,但就在她的诊所门庭若市时,她却激流勇退,彻底告别心理咨询师的身份,再次回归文坛。究其原因,按她自己的说法便是:“来访者太多,让人产生了精卫填海般的绝望”,于是她重新拿起了笔,推出了这本《心灵处方》。书中有一部分素材是源于她的心理诊所接待的来访者,它将这些故事经过强烈的变形和浓缩,抽取了其中的典型,辑录成册。

我曾质疑毕淑敏。因为毕淑敏的一些观点乍听起来是令人咂舌甚至是违背常理的,但细细咀嚼,却又拍案,不禁为她超乎常人的深邃洞察力而叫绝。推开另外一扇窗口,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问题,人的思维往往有着别样的风景。于是,我又佩服毕淑敏了。

对于婚姻,毕淑敏在《婚姻断想》中提到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这样说:“婚姻关系是人类所有关系中,最为亲密和最为紧密的关系。”我初次看到这话,和作者的第一反应是一样的,觉得不以为然。因为我也以为,母子关系、父子关系甚至祖孙关系,难道不是更为亲密和紧密的关系吗?

但是作者认同了这位心理学家的看法,并且后面对她进行了大量的阐释:“爱一个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个体,这在某些动物,完全可以做到,近乎是一种本能。比如一只母鹿在饿狮袭来的时候,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保护仔鹿的生命。动物界重复过无数次这样可歌可泣的场景,向来谁都不会怀疑的。但是爱一个和自己没有丝毫血缘关系的个体,直至结成相濡以沫、生死相依的关系,这只在人类社会中才存在。”读到此处,自己恍然大悟。

在《飘扬的长发与人生的幸福》中,毕淑敏是这样看待婚姻的:“其实在婚姻这件事上,绝对的好或是绝对的坏,大约是没有或是极少的,有的只是常态,只是平衡,只是相宜。……我很喜欢一个词,叫做‘志同道合’,人们常常以为这句话是指事业,我觉得写予婚姻更妙。……恋爱婚姻是一个寻找对方更是寻找自己的过程。你整个的价值观和思想体系,都在这种亲密无间的关系中,得以延伸和凸现。”

就连平时我们觉得微不足道的烟灰,毕淑敏都能把它与人的修养联系起来。她在《像烟灰一样松散》中这样写道:“烟灰,尤其是那些优质香烟燃烧过的烟灰,非常松散,几乎没有重量和姿态,真一个大象无形。他们懒洋洋地趴在那里,好像在冬眠。其实,在烟灰的底部,栖息着高度警觉和机敏的鸟群,任何一阵微风掠过,哪怕只是极清淡的叹息,他们都会不失时机地腾空而起驾驭飞行。他们的力量来自放松,来自一种飘扬的本能。这些本身没有结构,没有动力,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粉末,在某一个瞬间却驾驭能量,飞向远方。”

对烟灰细致入微的描述,正是为了做好向它学习的铺垫:“在危急时刻,能保持极端的放松,不是一种技术,而是一种修养。是一种长期潜移默化修炼提升的结果。我们常说,某人胜就胜在心理上,或者时候某人败就败在心理上,这其中的差池不是指在理性上,而是这种心灵张弛的韧性上。没事的时候,看看烟灰吧。他们曾经是火焰,燃烧过沸腾过,但它们此刻很安静了。它们毫不张扬地聚精会神地等待着下一次的乘风而起,携带着全部的能量,抵达阳光到达的任何地方。”

我总是不由自主地被她娓娓道来的叙述所诱导,就像书的腰封上所说的:“毕淑敏以她敏锐的目光,宽厚的心怀和智性的文字,像是在月光下、小溪边给我们缓缓地道着一个个神秘的小故事。这些故事会让你在走投无路的时候看到一线柔和的晨光,你将因此找到心灵的出口。”而毕淑敏为我们打开这些出口,是通过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路径。

创作基于情感。“人生有情感,遇物牵所思”,情感是人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喜、怒、忧、思、悲、恐、惊;爱情,亲情,友情;真感,善感,美感,这些情感寄居在我们的头脑中,流淌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中。运用那些普普通通的常用汉字,毕淑敏能把这些情感表露出来,能把满腔的震撼塞进我们的胸膛,能搬走我们心头坚硬的磐石,也能让我们变得柔情似水。这,就是文字的力量;这,就是情感的魅力。

创作基于生活。每时每刻,不同的人身边都在发生着不同的故事。书中的故事,有些是作者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有些是她所听到或见到的。“己方”和“他方”的经历,共同构成了文章的骨架,共同诠释生活带给我们的无尽思考。在这些朴实庸常的生活故事里,毕淑敏以医生的独到眼光,细致入微地一点一点地将生活的苦痛和“病因”找出并解剖,颂扬了人生的美好,但也不回避人性的黑暗。正是因为有了黑暗的存在,我们才会更加珍惜阳光带给我们的光明。

创作基于思考。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毕淑敏以一个女人的细致观察,对生命的本质进行鞭辟入里的分析,有对人的本性进行入木三分的剖析,对幸福、仇恨、苦痛进行心灵深处的探究。这些,都是在情感和生活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思考,是对生活素材的提炼升华,是经过自己的“大脑兵工厂”深思熟虑概括总结出的人生哲理。“有些事情我们年轻的时候不会懂得,等到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而毕淑敏,使我在年轻的时候就懂得了一些我不再年轻的时候才能懂得的事情。

《心灵处方》让我对周围有了更确切的感知,我能够随着作者细腻的笔触目光清澄地注视着书中故事每一个主人公的眼睛,倾听心与心碰撞的清脆声响。这让我更加珍视与我有着“血缘之爱”的亲人,因为我们共同承载着醇厚绵长的亲情;我也会好好把握与我有着“非血之爱”的爱情,因为我们共同为着理想的生活和生活的理想携手并进;我也更加庆幸自己身边有这么多让我时时感到温暖的友人,他们用不求任何回报的友情为我的生命增添活力。还有师生情、同窗情,还有同事们对我的关切和包容,甚至是陌生人一句礼貌的话语,一个会心的微笑,都足以让我感到这个世界的美好。

我常常慨叹自己当不了一个作家,因为我没有毕淑敏她们那些作家那样丰富的阅历;也常常懊恼自己没有她们那样睿智的思辨,因为我没有如此这般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是,他们的文字,使我的阅历增加,使我的视野开阔,使我对人生、对生命、对生活有更深层次的认识。既然自己不能亲历祖国的山山水水,不能亲自经历那些刻骨铭心的爱恨情仇,那,我就从她们灵动的文字中寻找答案吧。

“悦读”,何尝不是一种生活的幸福?

《用心灵赢得心灵》读书笔记


最近利用一些时间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用心灵赢得心灵》,李镇西老师从教26年,为更加民主德中国培养现代公民,是他的理想;做一个有激情爱思考德教育者,是他的追求;走进学生的心灵,做他们真诚的朋友,是他的荣耀。所以他一边思考一边写作,这本《用心灵赢得心灵》是李镇西老师的教育讲演录,书中李镇西老师主要阐述了教育从爱心走向民主;生命与使命同行;如何教出好孩子?;情感思想智慧;等七个方面的观点。这些观点和看法使我收到了新的教育,给了我新的启迪和智慧,使我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就如何做一名更好的老师又多了一个指路灯。
爱学生很多老师都能做到,他们的爱也都是真诚的爱。但李镇西老师认为爱心是教育的前提,但不是教育的全部,更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即使是真诚的爱心,也可能有两个导向,或导向民主或导向专制。只有民主的爱才是对学生有利的爱。因为民主教育的核心是尊重,当然与此同时也要教会学生尊重他人,教会学生尊重他人特别重要,因为尊重是双向的。他认为民主教育有八个特征。其中让我感受颇深的是第三个特征追求自由。当然这儿的自由不是说一味的在实际教学中放纵学生的纪律。过去的一年和这个学期,我都有执教一年级的任务。众所周知,一年级的孩子对纪律的概念还是很模糊的,上课随意讲话,坐姿懒散,有的甚至还会随心所欲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一开始我很头痛,一方面想着不能让他们因为老师的批评指责而减少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考虑不能因为过分体现民主自由而导致他们无法在英语课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之后的工作中,就这个问题我请教了一些有经验的教师,也得到了一些启发。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我们作为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给自己作出一个准确的定位。我们不应该把自己看成高高在上的权威,而应该放下架子学会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大脑去思考,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想一想如果我是这些孩子,我喜欢怎样的课堂,老师用什么样的方式传授知识我更能接受;如果我做了错事,老师用什么话语教导我,我会更受用。在进行了这样的思考后,我会在上课一开始和孩子们说明,这节英语课我们会做怎样的活动玩哪些游戏,但这样的前提是大家都要保持好的纪律性,并对上一节课表现好的孩子们做出表扬,也会对上课积极发言的孩子进行鼓励。久而久之,我的课堂不再吵吵囔囔,孩子们在需要认真听讲的时候认真学习,在需要热情参与积极发言的时候大胆作答,我觉得这样的环境就是师生之间相互的尊重,也是老师给予学生的民主自由,这儿的自由更多的是指一种精神自由,给学生独立思考的一个空间、环境、氛围。因此,教育过程绝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或是一种强制的规则,而应该充满人情味,教育的每个环节都应该充满理解和尊重,都应该体现出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
在这本书的七个内容里面,李镇西老师也多次提到了班主任工作的艺术和方法。这些内容总结起来离不开情感思想和智慧。当然,我想这几个词不仅是对于班主任,也是对于全体教师的法宝。情感是指教师对职业、对孩子的爱。思想是指一位老师的思想要有一定的高度,要站在人类精神的高度俯瞰每一节课、每一个学生。智慧,所谓的教育智慧有两个特征,一个是机智,一个是个性。李老师教育我们,教育的智慧要从科研当中来,要带着一种研究的目光对待我们的教学工作。要多和有个性的同学谈心,要从工作中积累教育智慧。这个学期任教的五年级中,有一个比较特殊的学生,他父母离异,本来是外公监督他的学习,但最近由于外婆身体不好他成了一个无人看管的孩子学习一落千丈,连最基本的作业也还是不做了。一开始我很生气,每次知道他不做作业,我就让他抄,但抄完以后依旧老样子,一点用都没有。后来我告诉了班主任,和这个孩子的妈妈也做了一些交流,觉得每一个问题学生都是很多因素造成的,孩子也是受害者,这样一想也觉得他很可怜,就花了些时间心平气的和他聊了一下,让他觉得老师没有放弃他,他对自己也要有信心,后来再上英语课,发现他开始做笔记了,作业也开始完成了,这些都是可喜的进步不是嘛。虽然这些并不是都归功于我和他的谈心,但是师生之间的交流却一定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李镇西老师的这些观点和做法对于我来说是新颖的、独到的,为我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法,使我有了很大的收获。我会在工作中总结、反思、积累,争取做一个有情感、有思想、有智慧的更好的老师。

读书笔记《《心灵处方》读书笔记》一文希望您能收藏!“读后感大全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书笔记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心灵处方读书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