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文心的读书笔记。

古语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想而知读书多么重要,相信很多人都读过一两本经典作品。网络上有很多关于作品的阅读分析,想信您在阅读后也有所得,这些阅读的所思所得就是我们作读书笔记的素材。您是不是不太清楚读书笔记怎么写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文心的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文心》是由叶圣陶和夏丏尊合编的我国第一部语文教育小说,它不同于一般的同类教科书,是用故事来经营全书,具有戏剧性和情景教学的独特优点,分享了《文心》读书笔记,欢迎欣赏!

文心的读书笔记1

《文心》由三联书店出版,作者是著名的语文教育大师夏丏尊和叶圣陶先生。它是用故事的体裁来写关于语文的全体知识。书中将读法与作法打成一片,而又能近取譬,切实易行。不但指点方法,并且着重训练。正如朱自清所评价地那样:“它不独是中学生的书,也是中学教师的书。”

此书的独特之处是,它是一本“读写的故事”。比那些论文式纲举目张的著作容易教人记住,收效自然也大些。读完此书,让我印象深刻地有以下几点。

一、读

1、《忽然做了大人与古人了》一文中,谈到乐华和少文读不懂鲁迅写的《初秋》时,作者指出,“真能够懂的怕只有作者鲁迅自己了。但是鲁迅虽能真懂,却也无法解释给你们听哩!”这个观点我是第一次听到。之前总认为,每一篇好文章应该是能让有些读者百之百地读懂。原来并非如此。最后作者又提出,“要从文字里去收得经验,学习经验的方法。趁早把思考力、想象力练习到水平线的程度,将来才不至于落伍。”

2、《小小书柜》讲述了中学生的读书方法,并列出了具体的书目。其中讲到,“当书中教到某一篇文章时,最好把原书找来略加翻阅,明白原书的体裁。譬如先生选了《史记》的一篇列传,当作文章来教你们的时候,你们就得乘此机会去翻翻《史记》原书,那时你们就会知道《史记》有多少卷,列传之外,还有本纪、世家、书、表种种的东西。这是收得概括的知识的方法。”又学到一招。

3、《触发》一文,对我而言,有“听君一席谈,胜读十年书”的感觉。

作者指出,“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所谓触发,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你读书时对于书中某一句话,觉到与平日所读过的书中某处有关系,是触发;觉到与自己的生活有交涉,得到一种印证,是触发;觉到可以作为将来某种理论说明的例子,是触发。这是就读书说的。对于日前你所经验着的事物,发现旁的意思,这也是触发。这种触发就是作文的好材料。……触发要是自己的新鲜的才好。”此时我才知道原来还有触发这个词,还要练习触发这种功夫。再读下去才发现,原来触发在每篇文章中无所不在,尤其是名家名篇名句。此时,大脑的储存库中跳出钱钟书的名句:‘婚姻象围城,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是触发。又如我最近刚看到的一句话,“成熟的麦穗,是饱满而弯下腰的。真正的巨人,一定俯身做事。”也是触发。

作者又指出,“触发真是要紧的功夫,……书是用文字写成的,我还希望你于有字的书以外,更留心去读读没有字的书,在你眼前森罗万象的事物上获得新的触发。”读完这篇文章后,仿佛眼前的一切东西都蕴藏着多方面的内容,待我去发掘。人变了,世界也变了似的。什么都新鲜,什么都有意义。

4、《小说与叙事文》中,对于两者的区别,作者总结出,“叙事文的本质是事情,叙事便是它的目的;小说的本质却是作者从人生中间看出来的意义,叙事只是它的手段。”,“叙事文好比照相,只须把景物照在上面就完事了;小说却是绘画,画面上的一切全由画家的意识、情感支配着。”准确地道出了两者的不同。

二、写

1、《一封信》中,乐华和大文给小学老师李先生合写了一封信,请乐华的爸爸提建议。其中提到他俩表达情感不充分时,作者说到,“特意求深切,结果往往平平;有时无意中说几句、写几句,重新回味,却便是深切不过的了。关于表达情感,常有这等情形。”作者说出了我想说而说不出来的意思,佩服佩服。

2、《印象》这篇文章我很喜欢,平实的语言,形象的比喻,鲜明的实例,讲明了记叙和描写的区别。“单就游记说,仅仅‘记叙’,结果犹如画一张路程图;如果能把印象写出,却同画一幅风景画,这就是‘描写’了。”

钱钟书说,好东西你不用去记,它自会留下很深的印象。此书如此。

文心的读书笔记2

为期十天的《文心》阅读结束了,在这本书里面收获了很多的幸福感,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们需要挣脱阅读写作的束缚,用心品读文章,踏实走上写作之路。写作不需要过于华丽的辞藻,表达真实内心和需求,融入情感,日积月累定能将文章写得通透深意。

《文心》这本书以王仰之及他的学生们对于写作的讨论来论述作文精进的方式,避免了过往对于写作的套路和固定认识,将乏味的文字故事化,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字里行间也融入了作者对于写作的喜爱与思考。本书里乐华等对于写作各抒己见,对写作中字,词,写作思路,文章组织,读书笔记,文章鉴赏等进行探讨,全面而深刻。传统的写作方法讲授多涉及文章结构,写作手法,修辞,主要是套用式的讲解,出现什么样的词表达了什么,凸显了什么,而并没有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想象作者的思路。

写作便是生活本身,写作的素材来源生活。生活是所有艺术的起源,生活的日常会带起情绪和思考,缺乏写作思路的原因或是观察不够细致,或是情感共鸣不足,或是思考的广度和深度不够……我们要学会多去找找原因,多做总结反思。在具体的时代背景下去剖析文章和写作。

本书作者结合了写作的时代性,在文中列举了陶渊明的田园诗和工场诗,并进行了对比,不同的时代特征必然引领着文体和写作内容变革。文化必然根植于时代背景,就像一阵阵的网络用语的爆红,一定是时代的变革的产物。在这一前提下可从大的框架去解剖文章的知情意,写作的知识层次展现,情感带入和表达,事物意欲安置传达。这都是作者在写作前需要考虑的要点。这样在写作中将人的发展规律运用到写作分析中,表达认知的层次递进,也将写作的意义发散开来。既能有血有肉自我的抒发,也能带给人力量、启发。当素材及思路已经具备了,我们还需要去组织。不明如何组织就如一盘散沙,各个部位是分列的,整体就会显得拥挤,凌乱。组织文章,我们先需看清文章的类型分析,学会从写法去剖析文章。

书中从写法上文章将游记类的文章的写法进行归类,分为记叙即风景的路程图、印象描写即风景的描写刻画。另外,将叙事文和小说进行区分。叙事文的本质是事情,叙事便是它的目的,小说的本质却是作者从人生中间看出来的意义,叙事只是手段。小说的情节跌宕起伏,所有的线索和情节人物设置都服务于作者要揭示的主题和意义,每一个读者对这个意义的体会有所区别。所以读者只能通过想象,分析,判断,推理等思维过程,接近或达到或超越作者的境界。每篇文章或每本书的作者也仅仅是抛出一个引子,让读者能够从中体悟到属于自己的感受和意义。叙事多为记录,将事件表达清楚。接下来,在新体诗和散文解析上,新体诗在精粹程度和诗的意境都比散文强,那么新体诗也就更加简洁和高阶。文章这样的细节解读也非常的引人入胜,余味十足。区分文章类型是为了把握写作重点,细化自我写作的注意事项。而文章的品评又从另外一个侧面提升读者的格局。

对于文章的鉴赏,文中从见视观三个表看的程度词的区分度去谈鉴赏的看的层次,另外还从鉴赏的态度,鉴赏的共鸣,预备知识,想像辅助,坏作品的评议,和他人的赏评来讨论鉴赏,文章的鉴赏能力既是写作的水平的体现。当我们对某类文章具备很强的鉴赏能力,说明我们已经基本掌握写作这类文章的要义,在这一类型的写作中也会占优势。平时写作训练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去观他人作品之长,对于他人文章的写作错误并进行规整,分类,避免重复犯错。写作输出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事情,如何将写的过程做得完善,仍需要我们勤思多写,写读书笔记也是其中的一种方式。

写读书笔记是读书时思考的产物和判断,去辨别文中内容是真是假?文中是存在哪些疑问的?如何与头脑中过去经验做链接……很多东西都需要沉淀。写好读书笔记是一门艺术,也是写作的入门。另外,写作输出可从内容、形式和方法这两个方面去辨析。写作如同说话,都是告知事件信息,通过语言去影响其他人,这是内容的传递,具体的表达方式,如说话时你的动作,面部表情,语音语调等非语言形式一定是配合传达内容,会随着传达内容的改变而变化。写作也需要内容和形式的结合,动笔便是你的开始。

吐露内心,品评写作,《文心》带你飞向更高的写作高峰,愿你翻开这精彩的书页,然后,开始书写你的故事,你的故事也一定精彩。

文心的读书笔记3

关于写作,一般我们会在怎样的情形下,才会提笔开始呢?

我觉得可能是经历了一些事情,让我们有触动,想通过文字来表达出来。也有可能是看到了一些事情,让我们有冲动把它记录下来,这些都是我们情感与思想的真实体现。我想,很多作家,他构思小故事也好,长篇小说也罢,也是一样来表达思想与情感的。

今天看了叶圣陶与夏丐尊先生一起写的一本书《文心》,建议大家看看,对写作很有帮助。第三章说的是〈题目与内容〉。里面有一段写到:我们把所要写的东西叫作内容’,把标举全篇的名称叫作题目’,依自然的顺序,一定先有内容,后有题目。例如,看见了新开的蔷薇,心里有好多欢喜的情意要写出来,才想起《新开的蔷薇》这个题目;看见了姊姊害病,心里有好多愁苦要想发泄,才想起《姊姊病了》这个题目。但是,在练习作文的当儿,却先有题目。诸君看到了题目,然后去搜集内容。这岂非又是颠倒的事情吗?颠倒诚然颠倒,只要练习的人能够明白,也就没有害处。练习的人应该知道作文不是遇见了题目,随便花言巧语写成几句,就算对付过去了的事情。更应该知道在实际应用上,一篇文字的题目往往是完篇之后才取定的;题目的大部分的作用在便于称说,并没什么了不起的关系。这些见解很关重要。懂得这些,作文才是生活中间的一个项目;不懂得这些,作文终于是玩意儿、文字把戏罢了。本来,出题目可以分作两派。刚才提起的是一派。这是不管练习的人的,要你说什么你就得说什么,例如要你论秦始皇你就得论秦始皇;要你怎么说就得怎么说,例如要你说‘我国之所以贫弱全在’,你就得说‘我国之所以贫弱全在′。另外一派就不然,先揣度练习的人对于什么是有话说的、说得来的,才把什么作为题目出给你作。而且这所谓什么只是一个范围,宽广得很,你划出无论哪一个角来说都可以。这样,虽然先有题后作文,实则同应付实际需要作了文,末了加上一个题目的差不多;出题目不过引起你的意趣罢了,所写的内容还是你自己原来就有的。

我觉得非常精彩,写的特别好。对于出题,那是我们以前上学的规定,是用来考试的,是不得已的。我想,我们现在还保持写作的都是成年人吧,也就是说大家都是把写作当成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做的。我一开始写东西,就是自己写,可是呢,自己也不是一直有灵感,写的写的,就没有主题了,不知道该从那下手。所以才考虑加入了实践群,跟大家一起战斗,有时候老张出的题,因为本身自己对主题有表达的东西,所以,很容易就能写出来,可是很多时候每个人的故事是不一样的。他所经历的毕竟不是我们每个人都能经历的。有一段时间,我没在群里分享,我觉得我写的跟老张出的题目不一样,不好意思拿出来献丑。可是,我也没有停止继续实践,我每天会上来看看今天的题目,有时候也看大家的留言,看对我有没有感触,能找到触碰的灵感才会按主题写。没有的我也会记下来关键字,等有灵感的时候写。我也在跟大家一起坚持,日更也没停止过,不过是我把自己的随笔发表在了自己的公众号上。

文心的读书笔记4

文章合为时而著,这里的时不仅仅指时刻,还指时势。所谓势,即一种趋势,用在写文章方面即是一种写作的欲望和冲动。

“凡是好的文章,必然有不得不写的缘故,自己有一种经验,一个意思,觉得它跟寻常的经验和意思有些不同,或者比较新鲜,或者特别深切,值得写下来作为个人生活的记录,将来需用的时候还可以供查考……否则就是自己心目中有少数或多数的人,由于彼此之间的关系,必须把经验和意思向他们倾诉:为了这个缘故,作者就提起笔来写文章。”好文章的写作理由无外乎这两个缘故,我们写文章不是为了写文章,而是为了生活,生活就是文章的源泉,只有在生活之中历练过的人才有可能写出好的文章来。

而谈到写作,自然是我手写我心为上乘之要。文章是一种经验在笔纸之间的传递,留存与书纸之间以供人读阅,其经验分为外部经验和内部经验。外部经验是人人所共有的,比如眼睛所见,耳朵多闻;内部经验则是每个人所独有的,是作者的一种个人感受,因此读者也最难以琢磨,但就是这种内部经验使得作者区别于作者,读者区别于读者,把握好了它的写作分寸也就把握好了一篇好文章的写作要点。

举个例子:鲁迅的《秋夜》一文我们应该都很熟悉,开篇就是“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这上面的夜的天空,奇怪而高”,第一次读这样的句子觉得很纳闷,为什么同样的两株枣树要分开写一次?为什么天空很奇怪?因为如果你仔细观察过晚秋的夜晚,就会发现,晚秋的夜晚都是天气清朗,天空看上去非常之高,非常之蓝,有时竟会高得奇怪,蓝得离谱,所以,也就有了“奇怪而高”这样的表述。这些都是“外部的经验”。

文中也有写到“我忽而听到夜半的笑声,吃吃地,似乎不愿意惊动睡着的人。然而四围的空气都应和着笑。夜半,没有别的人,我即刻听出这声音就在我嘴里,我也即刻被这笑声所驱逐,回进自己的房。灯火的带子也即刻被我旋高了”,这就是作者的一种主观感受,是“内部的经验”。

区分了这两种经验,我们就更好地明白了为什么有些文字读起来就好像感同身受,为什么有些语句连在一起就像有神奇的化学反应一样,每个字都认识,但自己就是写不出来。这就是写作的功底之区别。作为初学者,我们往往写外部的经验非常在行,而对于内部经验的描写往往流于形式,没有能够深刻地进入一种由内向外渗透的境界。此外,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作者成为了大家,而有些作者却仍只是小众圈子里的作家的一种原因。

HDh765.com更多读书笔记小编推荐小编推荐

文心读书笔记之知与情意


《知与情意》这个章节是说写作内容的几个组成部分,虽然以王老师指导学生们写“抗战宣传文章”为例,显然内容已经不合时宜,但方法依旧适用于现在初中生的写作。先来看看这段非常重要的话吧。

“我们的心的作用,普通心理学家分为知、情、意三种。知是知识,情是感情,意是意欲。对于一事物,明了它是什么,与别的事物有什么关系,这是知的作用。对于一事物,发生喜悦、愤怒或悲哀,这是情的作用。对于一事物,要想把它怎样处置,这是意的作用。文字是心的表现,也可有三种分别,就是知的文、情的文与意的文”。

细细想来,这段话对于写作的内容和写作的表达倾向说得多么准确啊!小学时期作文的要求是以记事为主,那是训练我们能把观察到的事物情况和事情的发生描述清楚准确,偏重“知的文”的练习,进入小学高段训练写人记事,用文字去记叙我们熟悉的人、身边的事,引发真情实感自然而然的流露,开始练习“情的文”,进入初中,我们的思维能力不断提升,开始对于事物建立起独立的价值判断,所以“意的文”加入到我们的文章中。一篇好的作文,应该做到知和情意的有机融合,没有“知”作为基础,“情意”多少会是虚假的,成了盲目的东西。缺乏“情意”,文章就失去了思想的深度和阅读的价值。时间在流转,孩子们的作文也越写越出色,可能遣词造句更加清秀或华丽,可能结构安排更加新颖或合理,但始终离不开“知与情意”构成的内容,只是现在的孩子应该有更广博的“知”、更充沛“情”和更高远的“意”。

如果希望孩子能写出一篇漂亮的文章,或者需要为孩子修改出一篇漂亮的文章,考虑“知与情意”的达标应是最根本的吧!同理,如果一个初中生的文章都还不能基本体现能有机融合的“知与情意”,那么我们却让她多用好词佳句、巧思结构,这不成了漂亮的外衣包裹着的空虚灵魂吗?要写好作文,得先学会准确观察,学习历史,了解时事,并且投入自己的感情,提出自己的判断,先就这个,做好积累吧!

母亲的心读书笔记


读《母亲的心》这一篇文章是泼耐人寻味的,作者以巧妙语言把母亲写的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和深爱。

小作者以停电为起因写了作者在灯光的照耀下看见了母亲的身影,把母亲想像成一个美丽的仙女,从中看出母亲在孩子眼中是美丽而伟大的,其中小作者以大量的笔墨写在我成长过程中母亲是怎样变化而变化。文章开头第一段为下文做了很好的铺垫,写出了一个童话般的景色,写出了作者内心的那份对母亲真挚的爱,同时写出了她在学习中的压力使,作者无法去和母亲说出心里话,以及作者对童年的向往。

在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在这黄金的季节里,母亲的收获应该是一个长大的我。而我长大后第一件事就是要报答母亲,不让母亲感到秋的凄凉和萧瑟。在最后一段中作者把背景写的很美,在夕阳西下时和母亲散步的情景,表现出作者和母亲之间的那份亲情。

《心的菩提》读书笔记


相信每个人都被感情伤害过,不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还记得曾经有人问我,什么感情对我来说最重要,我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亲情,她说那是因为我还没有尝试过爱情的甜,我说是吧!心里却想着难道亲情、友情就不甜?难到爱情就不苦了?

后来想想,其实我们不管选择什么都没有错,因为我们遇到的人不同,经过的事不同,感到的情不同,受过的伤不同,所以我们的感情观念自然也不同,但这,并不能贬低任何一种感情的价值。

我不愿去评论一段感情的好坏,在我看来,感情像茶,爱喝的人说他甜,不爱喝的人说它苦,但茶就是茶,它并没有改变,而我,不愿意做哪些不懂茶却故意装作懂茶的人,除非,这段感情我亲身经历过,我懂它的滋味。

有些人在情感道路上跌过一次就爬不起来了,有些人会为之动容,说他重感情,有的人则鄙视他,说他懦弱没骨气。我呢?则介于两者之间,就如林清玄说的:心若寒冷,则结成冰,可以割裂皮肉,甚至冻结世界。心若燥热,则化成烟气消逝,不能再觅,甚至烫伤自己,燃烧世界。所以,我选择顺其自然。

看着那些在感情道路上迷茫、徘徊的人,我想去拉他一把,却又制止了自己,因为我知道,谁也救不了他,除了他自己。他在打仗,和自己打仗,他在挣扎,在苦和痛的边缘挣扎。我可怜他,因为他的痴情世间少有,本应幸福的人,现在却如此狼狈;但又讨厌他,因为可怜之人必有可怜之处,他本可以让自己活的快乐,茫茫情海,这也许只是一个小小的挫折,他又何必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感情本是自由的,谁也限制不了,或许,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所以,我们不要刻意去改变它。也许,放开一段感情,便是给自己一段重生。有的茶是苦的,但也不要嫌弃它,毕竟它给了你如何品茶的经验,也许下一秒,你会觉得它变甜了,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要苦一阵子!

让锦瑟发声,让飞花落下,让春蚕吐丝,让蜡烛流泪,让时光的河流轻轻流过生命里伤心的渡口吧!

增广贤文读书笔记(读书笔记)


著名作家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读后感大全网为您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请大家阅读收藏!https://www.dhb100.com/

还记得我小时候,大约五、六岁时,父亲叫我背诵了很多儿童启蒙读物,比如《三字经》、《百家姓》、《声律启蒙》等等,这些读物现在基本上都忘记了,但有一本书,我现在还能够全文背下来,这就是《增广贤文》。

年幼时,虽然记忆力好,背得快,但是对于书的内容一知半解,并未真正领悟。最近,因为疫情,重读这本书,对以下几段话感触颇深,今天说出来和大家分享。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释义:一年的计划应在春天里做好,一天的计划应在黎明时分做好,一个家庭最宝贵的是和睦,一个人一生要有所成就必须勤劳。

这段话告诉我们:春天播种,秋天才会有好收成。我们在年轻的时候,一定要扎扎实实学好本领,切莫虚度年华。早睡早起,养成良好的习惯。只有家庭和睦,才能幸福美满。余生不长,我们一定要学会珍惜时间。成功的关键在于勤奋,我们一定要趁早养成这个好习惯。

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有钱道真语,无钱语不真。

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敬有钱人。

释义:穷人住在闹市也无人理睬,富人住在深山也会招来远房亲戚。给钱就说真话,不给钱就不说真话。不信你到筵席上看看,哪杯酒不先敬有钱的人?

这段话告诉我们:有什么,别有病。没什么,别没钱。这完全就是当今社会的真实写照。这次疫情,再次暴露了这个事实,缺钱比起缺其它东西更让人焦虑。

求人须求大丈夫,济人须济急时无。

渴时一滴如甘露,醉后添杯不如无。

释义:请求人帮助就去求真正的男子汉,救济别人就救济那些急需救济的人。口渴的时候一滴水也如同甘露一般甜美,喝醉酒后再添杯还不如不添。

这段话告诉我们:需要请人帮忙,一定要找有能力且愿意帮你的人。救助别人,一定要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

是非终日有,不听自然无。

释义:是是非非每天都有,若不去听它自然就不存在了。

这段话告诉我们:人之所以烦恼太多,多半是因为管得太宽却能力有限。古人说,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也是同一个意思。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释义:人若没有了长远的打算,以后一定会被眼前的难事所困扰。

这段话告诉我们:凡事我们都要有计划,不要事到临头了乱作一锅粥,没有头绪。常怀忧患意识,绝不骄傲自满。

文中还有大量的名言警句,限于篇幅,我就不一一例举了。

当然,《增广贤文》一书中诸如“在家由父,出嫁从夫,痴人畏妇,贤女畏夫”、“养儿防老,积谷防饥”、“见事莫说,问事不知;闲事休管,无事早归”等具有封建色彩、宣扬男尊女卑、愚忠愚孝、事不关已,明哲保身的观念,我们要以辩证的观点去看待。

总之,这是一部老幼咸宜的著作,任何人都可在其中获得有益的教诲。比如,从礼仪道德、典章制度,到风物典故、天文地理,几乎无所不包。很多内容出自文章典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如“居安思危”,“一寸光阴一寸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等,这些健康、积极的内容,特别是一些含有深刻哲理的格言和警句,作为中国古代启蒙读物,对普及文化知识,创造精神文明,治世育人都曾起过不可低估的积极影响和作用。时至今日,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和极大的参考价值。

“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

让我们珍惜时光,多读好书,结交良师益友,做最好的自己吧!

最近,网购《增广贤文》一书,作床头书随意浏览。翻看了几十页,越发觉得喜欢。原文通俗易懂,言之有理,言之有触;评析、故事链接贴切,有"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之感慨。今日,有雾霾,天寒冷,于是静坐,闻茶香氤氲,听音乐低扬。回顾书中警句,以文字表感慨,静度时光。

读后感大全为您提供更多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您。http://m.dhb100.com

《增关贤文》是一部集前人经验教训的精炼总结,更是历代民众处世、治学的行为准则。粗略翻阅,虽书中有一些消极的内容,但是更多的却是教人向善、练达处世的名言警句。能够弃其糟粕,汲取精华,把它作为人生指路明灯,提高为人处世能力,也是人生智慧的体现。

"昔时贤文,诲汝谆谆。集韵增广,多见多闻。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故事链接--文景之治,说的是汉高祖及其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灭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和劳役等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提倡节俭,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发展。历来被视为封建社会的"盛世",史称"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之所以成为封建社会的盛世,与文帝个人励精图治是分不开的。他即位不久,就废止诽谤谣言之罪,使臣下能大胆地提出不同的意见。文帝十三年,他又下诏声明:百官的错误和罪过,皇帝要负责。次年,他又禁止祠官为他祝福。文帝自奉也相当节俭,在位二十三年,宫室苑网、车骑服御之物都没有增添。他所宠爱的慎夫人衣不曳地,帷帐不施纹绣。自己曾想建造一座楼台,听说要花费百金,等于中人十家之产,于是作罢。因其节俭,榜样垂范,人民负担减轻,“休养生息”政策大得人心。

作为现代人,虽然今天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影响不会消失,文化和精神的传承也不会因此而割裂。先人"以德化人"之风,在中华大地"劲吹",民心得以振奋,民族复兴之路未来可期。党的"八项"规定出台,反腐力度加大,党政要官不断落马,"苍蝇"、"老虎"皆打,百姓看到国之希望,党之希望,信心大增。风清气正基本"落地",反腐倡廉,永远在路上。也正因如此,国人才真切感受到,强国必先强党。党要强大,靠的是党员以身作则,带头人先行。德配位,做榜样,才有凝聚力和核心力量。期待,反腐倡廉氛围更浓,让民生福祉更"落地",民富国更强。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于国家,是如此。于单位、家庭,也是这样,单位要稳定发展,家庭要和谐幸福,靠的是带头人的榜样带动。

看"文景之治",涨知识,拓视野。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甲骨文》读书笔记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被认为是现代汉字的早期形式,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甲骨文又称契文、龟甲文或龟甲兽骨文。甲骨基本上都是商王朝统治者的占卜纪录。目前发现有大约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它已具备了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展现了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
由于甲骨文是用刀刻成的,而刀有锐有钝,骨质有细有粗,有硬有软,所以刻出的笔画粗细不一,甚至有的纤细如发,笔画的连接处又有剥落,浑厚粗重。结构上,长短大小均无一定,或是疏疏落落,参差错综;或是密密层层十分严整庄重,故能显出古朴多姿的无限情趣。
甲骨文,结体上虽然大小不一,错综变化,但已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所以有人认为,中国的书法,严格讲是由甲骨文开始,因为甲骨文已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

相信《文心的读书笔记》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读后感大全网”是您了解读书笔记,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