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怎样成为一个好老师读后感

怎样成为一个好老师读后感

《习惯: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读后感。

如果说,一本书就是一个台阶,那么在人的一生中将有千万道台阶等着我们去跨越。阅读的过程,就是人不断成长升华的过程。在上学的时候,老师会经常要求我们会写读后感。为了更好地领悟作品的内涵,我们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如何在写作品的读后感时把自己的真实感悟写出来呢?下面由小编帮大家编辑的《《习惯: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习惯: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读后感

文/王波

习惯是指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因为是日积月累形成的,所以在生活中常听人说习惯不容改变,但我不这么认为,在我看来,好习惯是可以慢慢养成的,坏习惯也可以逐渐变成好习惯。

书中说到习惯是人的第二天性,同人的性格一样,决定着人的命运。尤其是当你具备一些好的习惯,一定会在工作或生活中带给你很多的好处,比如注重卫生、守时、诚信、认真、办事有计划等等好习惯。习惯具有无法阻挡的力量,接下来我会伴随着这本书去了解它,并从中受益。

看到本书第一章的标题让你把自己管住的习惯,我首先想到的是一个词语:自制力。我觉得人必须要有一定的自制力,知道什么事能做、不能做,什么事必须要遵守,什么事要坚持原则和底线

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新闻:某某因为盗窃触犯了法律、某某因为冲动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或后果,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管不住自己,管不住自己的行为和情绪,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觉得这无关学历高低,无关性别,在一定程度上是和人的生活环境和习惯有关。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且有意识的与好人为伍,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当这些习惯在你心里根深蒂固了,一定会在日后的某一天发挥它的最大作用。

忍和坚持是一对好兄弟,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心里总是想再忍忍,想着忍一下就会过去了,其实这也是一种坚持。在忍的同时你肯定会去想办法解决,经过坚持,就会收获一个好的结果。又或是,当你和别人产生矛盾的时候,如果逞一时之气、生口舌之争,结果无外乎是两败俱伤,莫不如忍一时风平浪静,最后可以落个海阔天空。其实生活中有好多事本可以不用那么计较的。但并不是说凡事都要忍,该去争取的还是要争取。所以忍是一种品质、是修养、是能力,是好的习惯,但是否要忍和忍的度要根据不同的事件、不同的情境酌情而定。

很多人都习惯在做事时给自己找很多借口,实际上,爱找借口是一种不好的习惯,你的工作会拖沓、没有效率,生活也会缺失信任和责任。改掉一个坏习惯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会让人觉得特别难受,但是一定要坚定信心,不好的就一定要做改变才行。记得在我20多岁的时候周末休息特别爱睡懒觉,即使早就醒了,但也要赖到中午才起床,最后的结果是头晕脑涨、昏昏沉沉,导致下午的时候脑子都不清醒,干什么事都不在状态,最主要的是荒废了上午半天的时间什么也没干。突然有一天,我醒悟了,感觉再也不能这样,所以现在我养成了周末也要早起的习惯,这样不仅头脑清醒,还能多做很多家务活,在九、十点钟也可以出门去走走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发的觉得时间是特别宝贵的,所以再也不想像年轻时候那样虚度光阴,尤其是周末,有很多人喜欢宅在家,但我大多数时候都会外出,去公园呼吸新鲜空气、去书店沉淀一下心灵、去商场逛吃逛吃很享受这样的生活。

退一步思维这个词我是第一次听到,但是道理却是早就明白。生活中如果能降低一些标准,退一步想一想,抱有一种比下有余的人生态度,就能知足常乐。人活一世,每天都会面临各种诱惑,一定要凡事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把握有度,适可而止。在此有几个要点可供大家学习和参考:1、不要放纵自己的欲求,在做事之前先静下来想想是否有必要非做不可。2、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轻易发脾气,三思而后行。3、控制购物欲,不要因一时冲动而造成空间、金钱上的浪费。4、多跟自己对话,问自己某事该不该做,不该做的事,坚决不去做。5、多听别人的劝告,所谓听人劝吃饱饭。6、永远把健康放在首位,因为除了健康,一切都是身外之物。

每个人都想活出一个真实而精彩的人生,为此,每个人都极尽所能去充实自己的头脑、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其中就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事实上,人生最值得投资的人就是我们自己,只有我们具备了良好的思考、学习、创造和适应能力,才能让自己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工作中,我们要想成为一个高效能人士,首先要做时间的吝啬鬼,因为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所以我们要像珍惜生命那样去珍惜时间。每一个成功者都是非常珍惜自己的时间的,正如姚总在我的印象中好像永远都是不知疲倦,每天都把时间安排的满满的,早起工作,白天见客户,晚上看邮件,忙碌之中也会劳逸结合,出差和大家一起玩、开开玩笑我觉得姚总是一个非常会利用时间、管理时间、做事有计划的人,他是我们很多人的榜样。

时间看似是很长久,其实如果仔细计算,人这一生中除去吃饭、睡觉、工作之外,是没有太多的时间可供支配的,所以时间宝贵,我们应该精打细算地去过。如何能够做到呢?这就需要掌握几种提高时间效率的方法:1、既往不悔。人不要为曾经犯下的错而经常后悔,这样于事无补,只会浪费更多时间,都是不必要的。2、充足的时间应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面,不在无用的事情上多做纠缠,以节约时间。3、经常掌握一些新的节约时间的技巧,学以致用。4、对自己的习惯要经常进行反省,好的保留,不好的坚决改掉。5、别空等时间,在等待的同时,可以做些工作或读书、看新闻。6、每天制定工作计划,并按轻重、主次有条不紊地进行。7、杜绝拖延现象方法有很多,因人、因时不同,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相信每个人都有害怕的时候或害怕的事情,比如80后的朋友们,现在害怕的是父母老去、自己身体亚健康、工作不如意、孩子学习不好幼儿园的小朋友们会害怕老师、怕黑、怕在人前表达这诸多的害怕其实是源于内心的不自信,所以要克服这些,就一定得让自己内心强大起来,正确的认识自己,相信自己,树立自信心。没有一个人天生是强者,也没有一个人的人生道路是一帆风顺的,在每个人成长和前进的路上都会随时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挫折、失意等等,从而使人产生自卑心理,造成消极的情绪。那么怎么才能战胜它呢?这就需要养成自信的习惯,在心里坚信自己能行,不如意时多想想开心的事,积极去面对。著名的墨菲定律告诉我们,凡事如果你往不好的方向去想,它就有可能朝那个方向发展。反之,如果凡事你都能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可能就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果问一个参加工作的人职场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我相信有很多人的回答是除了能力就是人脉。现实当中,我们每个人都不可避免要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而社交是最重要的一门学问。一个人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进行各种各样的社会交往。因此,每个人都要养成能与所有人相处的好习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在日常交往中,要随时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发自内心地去赞美别人,正视自己身上的不足,同时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态度,用真诚和感恩的心去对待别人,时间长了一定会收获到很融洽的人际关系。当然,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无法做到让所有人都喜欢,就连伟人也一样,只要尽力去做就好。

现如今,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压力都特别大,经常会有路怒族、垃圾人的出现,而这些人常常会带给我们愤怒、沮丧、算计、偏见等等一些负面的情绪,从他们身上散发出来的也全是负能量。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要养成远离它们的习惯,刻意地去避开这些负面的东西,保持我们内心的健康和纯净。在我的身边就有这样一位同学,平时在聊天时,听到的永远都是他家庭或工作中的烦恼,我帮他想办法去解决,或者让他去自我改变,他总是找各种理由说NO,所以经过多次的沟通无果,我最后只能告诉他:要么接受生活,要么改变生活。我也渐渐地减少了和他的沟通,因为怕被他的负能量带沟里去。其实每个人都会掉沟里,一方面需要自己的努力往出爬,另一方面可能会需要别人拉你一把,但是归根结底如果你自己不想出来,别人怎么拉你也不行。

都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日常生活中我有一个习惯,就是想到什么事情或是有什么事情要做,都会用笔写下来或者用手机备忘录存上,这样一方面可以用脑子记着,如果脑子忘了,还有地方可以提醒一下。因为这样的习惯,养成了我特别认真、仔细的性格。不管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我喜欢制定计划表,就是把要做的事情分个主次、轻重,然后挑重要的、紧急的按先后顺序去完成,有时也会根据过程中的顺利或完成程度来做出相应的调整,做到有计划性但不死板,还要做到统筹安排,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精进》读后感300字-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若水不争,理财人生。

炼身体,读好书,攒资产,终变富。

人生的时间是初始,是一元更新,万象初始。

时间的七个维度如下:

1.时间。像小孩子一样学着郑重地对待时间,不敷衍、不迟疑、不摇摆。认真聚焦当下,自觉而专注的投入到应做爱做的事情中去。

2.选择。认清所处的位置与大势所趋。

3.行动。需要勇气和智慧。

4.学习。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规律和技巧的不断积累及传承。

5.思维。人生不思考,就一小咸鱼。思考事物的本质,认识深层次的道理,必有大满足大自在。

你处理事情的思维模式决定你的人生高度。

6.才能。立身之本。有了这个,即使遭遇变故变得一无所有,你始终不怕仍旧可以从头开始。

7.成功。成功就是坚持做一个你喜欢的自己。

《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读后感_2800字


《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读后感2800字

本书分为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维、才能和成功七个维度,我从这七个维度做一个梳理。
一、时间
时间管理的方法不赘述,重点放在把时间用在值得的地方,即如何判断一件事是否值得做。
理论:事情的价值可以按这样分类:
高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找到真爱;学会一种有效的思维技巧;与“大牛”进行一场意味深长的谈话。
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买一件当季流行的衣服;玩一下午手机游戏;以“扶墙进、扶墙出”的方式吃一顿自助餐。
低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练一小时书法;背诵三首诗;读懂哲学著作的一个章节;多重复一组技能练习;认真地回复一封友人的邮件。
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挑起或参与一次网络掐架;漫无目的地刷微博;使用社交软件窥视陌生人的隐私。
结论:
1.少做短半衰期事件
2.我们从闲暇中获得放松和满足的程度并不取决于闲暇时间的长度,而是取决于其质量。即提高时间使用的身体,找到并保持至少一项长期的并有长半衰期的爱好
二、选择
更高的标准,才会有更好的选择,而格局决定你的目标
理论:零度格局:盲众(“看不见”)
目标:无目标或只是追随当下的潮流。
眼界:主要为流行文化,以及身边亲友的观点。
信念:以“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等流行文化所潜移默化传递的价值观为典型。实际上这类人并无稳定的信念,很容易被他人诱导和说服,因而经常大喊“毁三观”。
结论:要避免零度格局
选择太多怎么办?
理论:列出你在该类选择中最看重的因素,对每个选择打分,每个选择根据因素对你的重要性进行权重赋值,如下:
在选择后,根据你的内心需求再不断修正
三、行动
理论:
1. 克服“过度准备”的惯性,我们永远无法完全准备好,向前一步,把未完成的事情完成;
2. 克服“自我防卫”的心态,乐于接受反面意见并加以慎重地审视;
3. 克服“沉没成本”的固执,有勇气否定并重新构造自己的产品。
结论:
只有你做出了实实在在的东西,你的思路才会更清晰,才能才得以切实地锻炼,视野才更加开阔。要在行动中不断成长修正
方法:高效工作法
1.对要完成的任务进行有效的剖析,区分出“容忍中断”的部分和“无法容忍中断”的部分,然后用可保证的相对完整的时间去进行那些“无法容忍中断”的部分。形成的“核心思考区间”不能中断2.对不同认知类型的工作分层处理,集中处理同质工作。比如我们处理语言文字时是一种类型,处理视觉图片时是一种类型,进行数值计算时是一种类型,判断空间和位置时又是一种类型。
3反思,从下面这几个方面来进行:
a.信息
在做这件事时我利用了哪些信息?其中哪些信息是最关键的?
这些信息是从哪些渠道中得来的?哪些渠道被证明是很有价值的?
我可能遗漏了哪些信息?这些信息可以怎么得到?
b.预期
在做事之前,是否对事情的过程和结果形成了正确的预期?
我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预期?是什么造成了预期和事实之间的偏差?
我的预期是否促进或者阻碍了事情的进程?今后应该如何管理自己的预期?
c.结果
怎样描述这件事的结果?怎样评价这件事的结果?
在描述和评价这件事的结果时我用了哪些指标?这些指标是否需要改进?
结果需要哪些改进?如何改进?
d.进度
事件的进度合适吗,是太快了还是太慢了?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当进度出现问题时使用了哪些手段进行干预?效果如何?为什么效果理想或者不理想?
e.工具
在完成这件事情的过程中,我使用了哪些工具?
哪些工具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哪些工具起到了阻碍作用?
如何改进现有的工具使其发挥更好的功效?
f.情绪
在做事的过程中我的情绪状态是什么样的?是否出现过情绪失控的情况?是什么引发的?
我是否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情绪?在这期间使用了什么方法?是否需要改进?
g.阻碍
在做事的过程中我遇到了哪些阻碍?其中最重大的阻碍是什么?
我是如何应对这些阻碍的?取得了什么效果?
这些阻碍中哪些会长期存在?我需要通过什么持续的努力来减少这些阻碍?
h.优势
在做事的过程中,我发挥了什么样的优势?是否有什么优势还没有利用和发挥的?
在做事的过程中,我的主要收获有哪些?我的哪些知识和能力得到了提升?
我可以向做同类事情的其他人学习什么?他们有哪些优势是我不具备的?
i.缺憾
在做事的过程中,我的遗憾有哪些?最大的遗憾是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个遗憾?
在做事的过程中,我暴露了哪些缺点?其中哪些缺点是必须且迫切需要改正的?
关于这件事,别人对我有什么批评和评价?他们的批评有哪些可取之处?
j.意义
这件事对我来说最大的意义是什么?对我的短期生活和长期生活分别有什么影响?
这件事对周围人、对社会、对整个世界和对地球的意义分别是什么?
我发现了哪些意想不到的意义?
k.意外事件:在有逻辑的反思中关注意外事件。意外结果也许并非本身有多特别,而是在于它落在我们原有的认知之外。因此关注意外事件就是打开我们认知局限性的方法。
四、学习
方法论:
主动学习:计划-执行-回顾整理
打开新旧世界的通道,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系统
要把知识转化成技能,把知识转化为技能与我而言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写作式操练:
写作是进行信息输出,我们必须去分析知识的“深层结构”,观察和调用知识与知识之间的深层关联,不然我们无法自如地将它们组织起来。因为一篇文章要被人读懂、要把人说服,需要缜密的思维、清晰的表达和翔实的依据,这些都要求我们对知识的编码和组织达到一个相对高的水准才行。
除了更深层的理解,写作带来的另一个明显的益处,是获得反馈。尤其在互联网时代,你可以在任何地方发表你的文章,然后得到其他人对你的评论,这些评论中可能蕴含着一些很有价值的东西,比如指出你某个知识性的错误,或者想法上的局限性,或者认知上的某一个盲点。
五、思维
理论:
大脑需要“断舍离”,简化是清晰思考的前提。把原本繁复的内容梳理、整合、精简完成后,我们的头脑才能腾出空间,处理其他的信息和进行更复杂更精微的思考。
既要简化外界输入的信息,也要简化我们表达出来的信息,为思维腾出更多的使用空间。
方法:
简化输入
1.精选可信赖的信息源
2.不追逐当下流行或过热的信息
3.重事实信息,轻观点和评论
4.定期闭关,屏蔽外界纷扰或只在固定的时段接收流行信息;
简化输出:简洁又内涵丰富的表达
理论:
潜意识主导我们的行为简化思维后,让足够多的资料喂养潜意识,想不出答案的时候放空自己,让思维更好地发散,获得更多的灵感。
方法:
1.关掉大脑里评价的声音
2.要适当地引入混乱与随机
3.借助矩阵、清单等工具,可以完善思考的周密程度。
六、才能
1.在个人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我们首先应该集中资源,投入发展自己的一项优势才能。把时间主要投放在一个领域里,以尽量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培养出非常高的才能。用相对少量的时间广泛涉猎,以捕捉和发展未曾预料的资源和机会,实现个人才能的最大化。
2.不断为自己设计有难度的“非标准动作”,在挑战中获得才能的提升与飞跃。
七、成功
在理论与现实的充分联结中,一步步地构筑自己独特的知识和经验体系,逐渐打磨出属于你个人独一无二的智识。

《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读后感_1700字


《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读后感1700字

今天读了《精进》第一章时间之尺,这本书的信息量非常大,读完这一章我大概用了一个多小时左右。

每个人的时间是相同的,但是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的差别还那么大呢?

1、对待时间的态度,决定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本书的回答是:“每个人每天拥有相同的时间,可对待时间的方式却千差万别。而一个人如何对待他的时间,决定了他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2017年就剩下最后一个月了,也是到该对这一年进行总结的时候了。

我是一位全职妈妈,但是我的时间并不是全部给了家庭,给了孩子。我将我的时间分为三等分:一份给家庭,一份给孩子,另外一份给自己。

这一年是我陪伴孩子成长的一年,同时也是我自己给自己成长的一年。

当有父母在为孩子吃饭问题而发愁的时候,我的孩子已经完全独立、轻松自如吃饭了;当有父母为孩子启蒙阅读而烦恼的时候,我的孩子每天拿着书跟在妈妈后面,让妈妈讲故事;当有父母开始抱怨孩子为什么就听不懂父母说的话了,我的孩子却能够按照妈妈的指示完成任务。

我将自己的时间用在自己成长和亲子教育上,所以我收获了自己的成长和孩子的越来越独立。

我在工作上投资的时间少,对应就是我的财富来源就比较少。这就是你付出多少,你就会得到多少。

2、向孩子学习“郑重”的态度

郑重是这样一种态度:不敷衍、不迟疑、不摇摆,认真地聚焦于当下的事情,自觉而专注地投入。

其实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我们都需要“郑重”的态度。你只有专注,持续坚持的去做一件事情,那么你在这件事情上就会有所结果。

3、不同场合,不同的时间视角

现在的人为什么总是觉得自己不幸福?是缺乏物质吗?答案显然不是,是因为我们看事情的角度不一样。

比如眼见17年就要结束了,我难到要一直抱怨、自责这一年我什么都不做。显然不行,如果我一直处于抱怨、自责的态度来对待已过去的时间,对于我来说,没有进步,反而会变得更加消极。

对于生活,友情,爱情我们可以用享乐主义视觉来对待。

对于过去有趣的,值得纪念的事情,每次翻出来回忆,也是一件非常珍贵的事情。

对于17年我在工作上没有任何成绩,但是我对于自我成长投入了。之所以工作没有成绩,是因为我还没有投入工作。但是我投资成长自己,那么我就会为未来工作而做好铺垫。这样我们可以叫未来视觉。

要想达到预期的工作目标,那么18年我就要为自己在工作方面做好计划。自己希望能够在哪方面有更好的发展,我现在的不足是,那就弥补自己的不足。

无论我们用哪种视觉,都需明确工作和生活的界限,用未来视角工作,用享乐主义视角生活。

4、合理管理自己的时间

从小我们就被反复教导,要“合理利用时间”。简单地说,“合理利用时间”就是选择去做正确的事,把时间花在值得做的事情上。

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大多数事情都可以从收益值和收益半衰期这两个角度来衡量,由此便可得到由这两个角度组合成的四类事件:

(1)高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找到真爱;学会一种有效的思维技巧;与“大牛”进行一场意味深长的谈话。

(2)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买一件当季流行的衣服;玩一下午手机游戏;以“扶墙进、扶墙出”的方式吃一顿自助餐。

(3)低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练一小时书法;背诵三首诗;读懂哲学著作的一个章节;多重复一组技能练习;认真地回复一封友人的邮件。

(4)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挑起或参与一次网络掐架;漫无目的地刷微博;使用社交软件窥视陌生人的隐私。

反躬自省,我发现我一直坚持做了一件事情就是孩子的教育,可能是自己是做培训的,所以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非常重视。

在怀孕前我接触到了国学,并且开始系统读经,所以孩子的胎教到现在一直都是系统的听国学。

虽然到现在为止我没有看到任何明显的成绩,但是我始终相信并且坚持给孩子实施国学教育。看到本书的内容,发现自己很有眼光。

长半衰期的事件,它的效益可以累积和叠加。即便每一次事件的可见效益微乎其微,但是只要它的半衰期足够长,这个效益就可以传递下去,成为奠定未来成功的一块小小的基石。

我爱阅读,爱写作。阅读,让我的面更广。写作,让我学会思考。

《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读后感_900字


《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读后感900字

采铜《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故意选了一本标题很牛掰的书,作为读书会的开篇之作。作者崔翔宇,是浙江大学心理学博士,知乎上的牛人。由这本书引发了兴趣,顺带关注一下作者,这确实是位标新立异之人。取名采铜,是对自己的激励,来自于顾炎武的治学态度“采铜于山”,主张端正学风,推崇经典,但不人云亦云。

作者从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维、才能、成功七个方面,告诉读者“怎么做”,帮助读者理清思路,真正动起来,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的视角,满满的干货。我理解这些过程是递进的,又可以穿插进行,每个步骤都忽视不得。

也许是性格使然,作者喜欢反其道而行,热衷于挑战权威。就像前言提到的,他喜欢用多棱镜看待万事万物。书中包含了一些新颖奇特的观点,突出了作者的才华出众,却又与众不同。

也许是受西方心理学家的影响,作者的思路和语言习惯有点儿西化,读起来的感觉和之前看过的国外心理学译作相似。有实验结论,有外国专家理论和经典著作推介,看得出作者视野开阔,知识面超广。

文字中阐释的观点,有的确实是第一次看到,比如将时间调慢、再调慢~可以让人缓解压力、愉悦心情;比如反观木桶理论,认为应该注重长处而不是关注短板;比如要勇于试错,边实践边修正……让人眼前一亮、豁然开朗。

非常赞同作者的多棱镜视角,对问题的把握应该全面而灵活,不能故步自封。采取不同角度观察,问题将变得不成问题。所有的难题应该多视角发散,再将复杂归纳为简单聚焦,再发散出新的解决思维。

但作者的部分观点,也许是受国外专家研究成果的影响,感觉实践意义似乎不明显,有些云里雾里。个别文字绕来绕去,有点儿过于追求高大上,反而不接地气。越看到最后,越觉得是在看外文书。

总体感觉这是一本实操书,包含了市面上大多时髦的知识,让人耳目一新,又满怀热情。理论虽好,也不能光看不练,不只是学以致用,还得用以致用,或修正、或强化。似乎所有的理论也应该辩证来用,不盲从、不辩驳,管用的就是有效的。

《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读后感_1500字


《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读后感1500字

本书的摘录。和一些自己的思考。

阅读、思考、写作和生活本身也应是浑然一体的,见解并非存在于僵固的教条里,而是鲜活地生长在流动的生命中。

如果把五年作为做成一件事的时间跨度,那么也意味着你需要忍受头几年的挫败、煎熬和孤独,乃至别人的误解、嘲笑和攻击。

1.使远期未来的目标更加具体化、情境化和可实施;

2.降低近期未来中的“非期望行为”的便利性,主动增加挑战的难度。

长半衰期事件指南

● 积累可信的知识

● 训练实践技能

● 构建新的思维模式

● 提升审美品味

● 反思和总结个人经历(每周都有做(持续了一年了吧),每天也有反思)

● 保持和促进健康

● 建立和维持相互信任的关系

● 寻找和获得稀缺性资源

● 探索、提出独创性的构思或者发明

在心流发生时,人心无旁骛、全神贯注,甚至忘记了自己的存在,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在这个过程中,人会获得很大的满足感。(看到一本好书或者电影或者与朋友讨论一个彼此都喜欢的话题时有这种感觉)

说到“格局为何”,电影《一代宗师》已经做了很好的回答,即“看自己、看天地、看众生(费孝通在《乡土中国》里提到的格局是这样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人生就是持续反复的构造,它既是不断延续的,也是不断变化着的,就像一个故事,有冲突、有转折、有高潮,也有预埋在暗处的种种伏笔,在某一个时间节点发挥奇效。

不管你做了哪个选择,你的某些东西永远不会改变,最终带着你走向目的地的,可能并不是某一个选择,而是那些你不会改变的东西。

我们内心的懒惰、恐惧和侥幸附带各种各样的借口,在本该有的行动之前树起了重重无形的阻碍。这些心理上的阻碍往往超过了这些行动本身的难度。(勇敢的去面对一件你内心害怕的事物,回过头会发现不过如此,但克服内心的恐惧并不简单)

如果总能想到一件事就完成一件,那么我们同时应对的事情就少了,也就不用多花心思去“管理”这些事情。(同学就是那种执行力很强的人,向她学习)

在某家公司的实习经历不是产品,但基于实习经历写成的系统性总结报告可以算作产品;阅读一本书的经历不是产品,但是对这本书深入、透彻分析的文章可以算作产品;拥有绘画的技能不是产品,但是使用这项技能创造的绘画作品可以算作产品

我们越是爱自己的朋友,就越是会批评他们(听不进批评的人,只能说三观不同。其次就是自己也要用正确和别人能接受的方法)

牛人总是在前瞻性思维和总结性思维上都非常出色。(学习ing)

努力不仅是一种信念,不只是意志力的较量,它更是一种具有策略性的活动。这种策略性体现在对个人资源的调配、行动方向的选择、执行进度的把控和调适多方面上,而好在策略是可以不断学习和优化的。(同意)

如果对一件事的了解不深、不透,总是浅尝辄止,那自然体会不到这件事的妙处,也自然不会产生持久的兴趣。(就跟现在习惯了每天练字帖一样)

书中提到过的书籍。

美国社会哲学家刘易斯·芒福德在《技术与文明》

时尚专家弗洛克在一本名为《享乐主义手册》

社会学家齐格蒙特·鲍曼(Zygmunt Bauman)《流动的时代》

罗伯特·波西格的《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哲学家罗素《人类的知识》

哲学家怀特海《思维方式》

法国大科学家彭加勒在《科学与方法》

在《赖声川的创意学》一书

意大利著名学者翁贝托·艾柯写过一本有趣的书叫《无限的清单》

投资家和数学家塔勒布在《反脆弱》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习惯: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读后感》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怎样成为一个好老师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