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观后感

观后感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观后感。

看电影或者看视频已经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作品的情节,经常让我们生出万般感慨,我们可以通过文字的方式把那些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写观后感也是一种提升作文水平的途径。我们从哪些角度来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观后感”,希望能帮助到你的学习和工作!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是一部由以色列作家尤瓦尔赫拉利创作的书籍,相信已经有很多的网友们已经看过这本书,小编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关于这本书的观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1.不把人当做人,把人当做动物。不把人当做地球的中心,把人当做地球的一个物种。

2.讲历史,但其思考是哲学层面(反正就不只在历史层面)。我们接受了十几年的教育,把很多事情都当做理所当然的了,比如我们从大猩猩变成了厉害的人,比如文化、思想、宗教、正直、法律,比如资本主义、自由主义,再比如,我们的标准我们觉得现在的生活物质条件比千万年前好,可是千万年前的人并不会认为自己的生活物质条件比我们差。我们觉得每天洗澡是好的,可是千万年前不洗澡的人并不认为不洗澡是坏的,臭味什么的都是自然的,没什么不好接受的。

作者经常发问,进入农业社会就是好的吗?我们进化到现在,比以前采集时代的智人,优越在哪里?我们的生活有更幸福吗?我们更快乐吗?

3.书中对未来的设想是建立在千万年的人类进化史上的,而不是局限于短短的近几百年,视角更为宏观,因而想象也更为大尺度。

4.法律、正直、宗教都是人类自己想象出来的,公平、正义、自由也都是人类自己想象出来的。你觉得人类的这种想象是一种进步,是正确的、优秀的,而这个想法,也是人类自己想象出来的。在这个前提下,还如何去论证法律、正直的正当性?

这本书读的过程中,感觉很颠覆。会觉得作者说的都很有道理,因为很有逻辑。比如上面第四点。但是他又不断地在发问,让你有意识地去思考。在他的逻辑里思考,也跳出他的逻辑去思考。

每日读一本书,以一个普通人的角度进行解读

在本书,作者基本分为四个部分:认知革命、农业革命、人类融合以及科技革命,这样表述可能和我们学习的历史不能够对应,不是很好理解,人类从猴子变成群体的猿人,就是认知革命,再到人民可以使用工具会驯养动物和植物了,这是农业革命,到了公元后出现了国家,这就是人类的融合,最后就是我们都知道的近代,科技革命。作者在分析,这不同时候,人类在应对不同的环境所产生的思维变化,讲述人类的进程

第一认知革命,作者讲述,当时存在几个不同的人种,有比我强大的,有比我们聪明的,有比我们敏捷,但是最后剩下来就是我们的祖先智人,那问题来了,就是为什么我们智人,把其他人都干掉了,存活下来了呢,作者给出的答案是语言,即为我们智人,拥有比其他人种复杂多的语言系统,例如动物知道简单报警说狼来了,可是我们人类还可以做到,狼什么时候来,在哪边出来,一般都什么时候来等等,这就导致另外更重要的东西出现,那就是八卦和人类的想象,人类自此通过八卦和引起的想象,组织成为了更加严密和高效的群体,促进的社会的效率。

对于,人类的语言的复杂程度以及由此引起的八卦和更加具有深远意义的想象,我木有任何疑问,但是貌似作者木有给出,为什么智人会有这么复杂的语言,而其他人种确木有呢,同为人种,智人不可以和他人种交流吗,等等值得深挖的问题,其次还有,语言的产生复杂的前提,应该是智人的懂的了思维,从而产生了复杂的语言吧,例如一个孩子,在什么都不知道的时候,即使嘴在好用,也很难表达出复杂的问题。至于想象,这个应该是推动整个人类社会进步到今天的力量,例如在古代大家相信有神,做坏事神会惩罚你,再到大家相信你所说的,推翻了他们,我们做主的时候分我们钱等等,是维持这个社会可以运转的基础。

第二部分,农业革命,作者的观点很有意思,之前我们认为,人类在原始社会打猎采集果子应该过的无比痛苦,可能果子有毒,可能木有打到动物,结果特别不稳定,可能会饿死,而作者的观点是,恰恰相反,认为,人类打猎应该过的更加幸福,营养更加均衡,理由,打猎到处走动,做着不一样的事情,同时早上吃个果子,晚上吃个烤个野兔,岂不是美味,貌似是这个样子哦,这个问题我们在后面在探讨。进入了农业社会,人类的生活变的更加造业了,例如种小麦,好吧,你要每天都去照顾他,看护他,伺候他,每天干的都是一样的事情,最后吃的还是一样的东西等等,所以人类很多动物属性开始退化,进入到了重复性的机械生活。通过本次农业革命+人类的想象,我们进行了第二次飞跃,产生了更加利于社会效率的新秩序,第一,想象构建的秩序跟现实世界是紧密结合,所以你很难发现,例如我们所谓各种集体荣誉。第二,想象塑造了人类的欲望。第三,想象的秩序把人和人连接在一起,例如公司,国家等等。

对于,这里,以下几点不清楚,第一,从人类普遍幸福角度讲,人类进入到农业社会可能是造业了,毕竟在打猎的时候,可能存在特别强的部落,他们是不愁吃喝的,但是其他弱小的呢,那就只能GG了,但是其他方面确不然了,试问,打猎所产生的部落最大能够有多大呢,人类是拥有想象的,可是打猎确无法提供确定的想象等等,人类只有进入到农业,才可以进步,产生社会分工,促进社会效率,积累社会资源,扩大人类种群,虽然面临这意外,但是大多数是好的呀,不要忘记了,农业的粮食是可以储存的,我要是人类,我宁愿苦点,也会选择这个我拥有确定想象和风险小的,这个是必然的。

第三,人类融合统一,作者讲述了,三种秩序,第一,金钱秩序,第二,帝国秩序,第三,宗教秩序。木有什么好聊的,这就是现实吗,因为距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吗。大致一下,近代社会只能是英国,才能创建一个全球组织,为啥呢,因为他为我们人类提供一个面对统一问题,提供一个统一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那就是法律,不分人种,而且效率高,这是在历史长河中,其他任何文明都无法做到的,例如中国的儒家文化,用三纲五常来作为我们处事的标准,要讲信用,例如,我答应你的事情,一定会做到,这种文化好吗,必须好呀,社会成本特别小,但是效率慢呀,要让他接受你的文化,感受你的文化,没有个百八年,搞不定呀,还有就是宗教,这个问题更大,我不信仰你的宗教,你有什么办法,是的没有办法,那就打仗呀,所以还是法律,效率快,用最大的速度,促进了,社会的统一,但是就有他的问题,那就是社会成本特别高,还有就是只有强大才拥有法律的解释权,所以从这两点讲,人类还是需要进步的。

第四,科技革命,这个就更没啥说的了,大家都知道,进入到科技革命,我们首先承认了自己是无知,其次,不在相信想象了,即为什么神呀,上帝呀,统统一边去,我们相信了科学,即为观察,逻辑和数学。

总结,正书,作者讲述了,我们人类就是活在想象和现实中,正是这两条腿,相互作用推动人类的进步,人类拥有更大的想象,同时也更加认识现实,也许某天,人类将两点交织,发现我们就是活在了黑客帝国的虚拟空间中的,试问到那个时候,我们可以选择的价值的意义该是什么的。

通过这本书,作者有一种悲观的情绪,即为每次人类进步,普通人类都会越来越遭殃,面临更大的压力,生活的更加痛苦。但是,我想表达了,人类目前所面对的问题是现实世界是已经可以满足人类 了,如果你想幸福,你不会去打猎吧,可能一天吃一顿饭,而是,我们不在相信想象了,或者或想象和现实交织了,例如有些人对幸福定义是,我要有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高僧对幸福的定义呢,对吧,所以我们应该乐观,更多是需要寻找价值或者意义吧。在这里,试想,因为当前,人类以及可以制造快乐,制造幸福,就是给插上电击,让你感受到,或者说可以像盗梦空间一样,那我们又该如何办呢。

我是个很少读历史的人。历史之于我最迷人的地方是人如何解读历史。我们是带着中国传统史学观点以史为鉴长大的。以史为鉴这类史学观没有明说的前提是,人们相信历史是可以解读的,并且过往发生的事情可以作为数据,用来预测未来。过往的数据越多,越真实,所用的模型(解释方法)越好,我们能得出的结论对未来就更有借鉴性。亨利克显克微支在《你往何处去》里试图通过将一对虚构的情侣放置在基督教兴起,烽火摇曳的罗马帝国来为读者展现出一个时代。他问历史也问读者,基督教是如何从迫害和弱小中兴起的?罗马是如何走向灭亡的?历史将往何处去?身处历史中的个人讲往何处去?为了回答你往何处去这个问题,人们追寻了千百年。

尤瓦尔赫拉利并不持这种简单的历史观。他明确地承认,世界的复杂是我们无法模型化的,另外个人作为解读历史的主体,个人的经历与所处的时代对解释历史信息,作出预测,影响巨大。尤瓦尔赫拉利说,自己在《人类简史》中相对乐观的预测,都是因为所处时代的和平,如果早几年,晚几年再写这本书,情绪也许是截然相反的。假如历史的偶然性,蝴蝶效应,甚至二级混沌的复杂性根本无法把握,那么作为人,能把握的走向是什么?尤瓦尔赫拉利说,人需要不断认识自己。

人作为人的设定决定了我们的欲望,我们的欲望结合我们的能力促使我们做出了一个又一个的选择。不难看出,尤瓦尔赫拉利是道金斯的信徒,meme理论贯穿了他思想的核心。通过meme和基因,尤瓦尔赫拉利解构了欲望。人的欲望早就写在了基因里,基因唯一的目的是为了更多的复制和传播自身。尽管政府,科学,和任何主义都打出为了个人的幸福这一旗帜来获得支持,但基因的欲望从不有关个人幸福。比如作者认为不是我们驯化了小麦,而是小麦驯化了我们。农业化使得我们更幸福了么?数据太少我们并不知道。但存在这样的可能,耕种导致了人口爆炸,为了养活更多的人口,人工作得越来越辛苦,工作时长越来越长,还要经常面临饥荒的威胁。人更多了,但不一定更幸福了。如同牛,牛从物种角度来说很成功,在与人的合作下,数量众多,很多没有被人驯养的类似生物早就灭绝。但每只被饲养的肉牛都是痛苦的,从出生到死亡,唯一一次能走出自己囚笼和见到别的同伴的机会,就是在去屠宰场的路上。

如果人能结构欲望,有能力摆脱基因的控制,能自主追求幸福,到那时,幸福又是什么呢?我们现在所感受到的幸福都是写在我们身体里的。为了竞争和繁衍,我们不会一直幸福,也不会一直不快乐。只有对快乐的追求,才能让人不断创造和为生存抗争。当人意识到幸福的作用后,会不会开始操纵幸福感呢?答案是会的,资本主义重复生产与对娱乐和消费的鼓吹就是如此。《美丽新世界》将这种对快感和娱乐的追求极端化。假如在一个世界里,人们将得以靠药物和教育永远快乐,痛苦将被消除会发生什么呢?理想国终将实现。人从出生前就被编码成为智商不同的阶层,以适应社会分工的需要,同时每个人又觉得只有自己的阶层是最幸福的,这样社会才能稳定,人类也才能稳定地繁衍。这是幸福,但不是自由。《美丽新世界》说,自由是追求幸福的权利,也是追求痛苦的权利。

《美丽新世界》的设定会发生么?我也问自己,如果从出生起就不知道自由为何物,并能永远摒弃痛苦,这样的世界我会更喜欢么。以在现有世界的经验来回答这个问题无疑是没有意义的。有意义的问题是,今后你会选择什么呢?我们终将往何处去?我毫不怀疑现代科学最终的梦想是攻克死亡,而有生之年我能看到人类对基因的修改打破现有道德的()共识。同时我也不怀疑,人们对攻克死亡之后的世界的设想少之又少。这很人类,人类是短视的,充满希望的。尤瓦尔赫拉利也说,科学不仅能改造身体,也能改造心灵。终有一天我们可以改造自己的欲望?到那一天我们需要问的就不再是,你往何处去,也不再是你希望往何处去,而是你希望自己想要往何处去?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扩展阅读

读《人类简史》有感1200字


读《人类简史》有感1200字

陕西师大附中学生 张文靖

"读人类历史,鸟瞰未免太过狭隘。当从卫星的角度着眼。"

读完《人类简史》此书,颇为感触,许是阅历不足,读书太少的缘故,此书有许多观点于我而言相当新颖,但一些地方细思过后又觉得太过夸张,这不能说是一部完美的史学著作,也不能说书中的观点尽可全盘接受,但带来一些思考应是足够。

"就在6万年前有一头母猿产下了两个女儿,一头成了所有黑猩猩的祖先,另一头则成了所有人类的祖奶奶。"

我时常想,为什么偏偏是人类。为什么偏偏是我们获得了如此殊荣,如天选之子般,但实际上这可能仅仅是一个偶然的巧合,命运在冥冥之中选择了我们,于是同样会合作的蚂蚁只能吃我们的剩饭可以轻而易举将我们撕成碎片的黑猩猩被我们关在动物园和实验室里。

我相信事出必有因,一切我们无法解释的结果,都有在漫长演化途中刻在基因深处的起因,追本溯源,逆流而上,就一定能找到答案。

为什么人类个体会有如此大的差异,文化的复杂繁冗远超我们想象,动物的群体中也许各个个体想法也不同,但绝不会差异到我们人类这个地步。所以到底是为什么呢?作者给了我一个我认为比较合理的解释。

人类能达到今天的成就。最大的功臣应该是大脑。这个庞大而脆弱的器官,不仅不利于活动还消耗能量惊人,这点对妇女来说造成的负担更是巨大。分娩死亡成了一大风险,如何避免这个巨大的风险,使生育力和生存力都高一些呢?答案是早产。与其他动物相比较,人类可说都是早产儿,许多重要器官的发育都还不够完善。看看小马,出生没多久就能开始小跑步;小猫出生不过几周,也能离开母亲自行觅食。相较之下,人类的婴儿只能说没用得很,许多年都得当个啃老族来被抚养、保护和教育。

人类之所以会有突出的社交技巧(以及同样人类独有的社会问题),有一大原因也正出自于此。独自一人的母亲,如果还得拖着孩子,就很难为自己和小孩取得足够的食物。所以,想养孩子,就需要其他家族成员和邻居持续提供协助。要养活一个小孩,得靠全部落共同的努力。于是,演化也就偏好能够形成强大社会关系的种族。

此外,由于人类出生的时候尚未发育完全,比起其他动物,也就更能够用教育和社会化的方式加以改变。大多数哺乳动物脱离子宫的时候,就像是已经上釉的陶器出了窑,如果还想再做什么调整,不是刮伤,就是碎裂。

然而,人类脱离子宫的时候,却像是从炉里拿出了一团刚熔化的玻璃,可以旋转、拉长,可塑性高到令人叹为观止。正因如此,才会有人是基督徒或佛教徒,有人是资本主义者或社会主义者,又或有人好战,有人爱好和平。

这里说一个看书看到比较有趣的一个点,所有人都知道咯,高热量食物对人不好,但是为什么总是戒不掉?朋友圈里叫嚣着减肥的姑娘为数不少,但为什么总是成功者寥寥?现今生活在富裕国家的人都有肥胖的问题,肥胖症几乎像瘟疫一样蔓延,还很快地将魔爪伸向发展中国家。如果我们不想想采集者祖先的饮食习惯,就很难解释为什么我们碰到最甜、最油的食物就难以抵抗。当时他们住在草原上或森林里,高热量的甜食非常罕见,永远供不应求。如果是个3万年前的采集者,想吃甜食只有一种可能来源:熟透的水果。所以,如果石器时代的女性碰到一棵长满甜美果实的树,最明智的做法就是立刻吃到吃不下为止,否则等到附近的狒狒也发现这棵树,可就一颗也吃不到了。于是,这种想大口吃下高热量食物的直觉本能就这样深植在我们的基因里。就算我们今天可能住在高楼大厦,家家户户的冰箱早就塞满食物,我们的DNA还记得那些在草原上的日子。正因如此,我们才会不知不觉就吃完一整桶的哈根达斯,可能还配着一大杯可口可乐。

这可能就是肥胖蔓延如此之快,减肥又如此之难的原因罢。

人类简史读后感2000字


《人类简史》一书由尤瓦尔赫拉利所著,让我们看到人类的如何一步一步成为走到生物最高端,同时也是对人类灵魂的拷问,我们快乐吗?我们为什么快乐?都可以从这本书找找答案。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人类简史读后感2000字。

《人类简史》是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历史系教授尤瓦尔赫拉利的作品,本书作者从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人类学、生态学、正直学、文化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的角度,对作为一个物种的智人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来龙去脉,做出全方位的考察和预测。

这不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历史文学史,作者毕竟只是综述了一些人类学家或考古学家的一些研究发现,而且文中硬科学的运用似乎也难以判定是否准确,不过作者从认知革命、农业革命、人类的融合统一、科学革命四个阶段对整个人类的发展()进程进行了系统梳理。这本著作的亮点在于作者用三次革命: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和科学革命的框架阐述了智人的发展进程,并用三种全球秩序:经济上的货币秩序、正直上的帝国秩序和宗教上的全球性宗教这三个承载驱动力和凝聚力的手段,来阐释四海为家的智人是如何走向天下一家的。

大约7万年前,智人开始创造化这一复杂的架构,这一认知革命让历史正式启动,语言和文化是这一时期最主要的成就。事实上,正是在认知革命时期,智人就形成了与其它动物区别的最显著特征:(1)大脑显著大于其它动物;(2)直立行走;(3)能生产使用复杂的工具;(4)用语言进行沟通;(5)社会化的合作。

在认知革命年代时期,智人的社会秩序是采集社会,基本靠狩猎和采集为生。因此这一时期智人的重要活动就是不断的迁徙和狩猎,迁徙活动让智人不断开疆拓土,进而不断适应新的生态系统;而狩猎活动的开展,让智人不断追逐新的猎物,但这也意味着一些种群的灭绝,比如澳大利亚、美洲的生物大灭绝,以及其它人类同胞,比如尼安德特的绝迹。

认知革命时期,智人的脑较大,因为活动更频繁,要不断的适应生态系统,这也符合脑科学的命题:人脑是越用越发达,不断与大型生物的博弈,和对不同生态气候的适应,造就了认知革命时期智人发达的大脑。

认知革命时期智人的目标很明确,那就是好好的过好每一天,这一时期,智人的繁衍、演化速度较为缓慢,因为人数的增加,会增加对食材和猎物的需求,新生儿和弱小人群则会拖累整个部落的效率。也正是这样的局面,女性参与采集与狩猎的时间更少,一些弱势的新生儿不久就会死亡。

从认知革命开始,人类活动和沟通的维系就依靠故事,也就是共同的愿景,这是因为有了共同的愿景,才促成了部落的形成。智人在部落里的身份,主要来自他的图腾,而不是领土。这样的部落一般在150人以内,因为部落人数更多的话,就要画更多的饼来让人群有更多的信仰。

人类曾有长达250万年的时间靠采集及狩猎维生,并不会特别干预动植物的生长情形,虽然智人在认知革命时期从东非来到中东、欧洲、亚洲,最后到了澳大利亚和美洲,但不管他们到了什么地方,仍然就是靠野生的动植物维生。这一切在大约1万年前全然改观,人类开始投入几乎全部的心力,操众者几种动植物的生命,而这意味着农业革命的到来。

农业革命是人类迅速繁衍和演化的基础,演化让人越来越聪明,解开了大自然的秘密,并能够开始驯化绵羊、种植小麦。驯化这件事发生后,人类就开始放弃了狩猎采集的艰苦、危险、简陋,安定下来,享受农民愉快而饱足的生活。因此,这一时期智人的脑更小,与采集狩猎相比,农业革命时期的智人看似生活更惬意,实则更加辛苦,因为他们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悉心照料种植的植物,养殖的动物,成天在清园、除草、驱虫防病、浇水这些农事中忙碌,不过这一时期最典型的特征是居有定所。

随着人类开始住进永久村落、粮食供给增加,放弃过去流浪的生活之后,女性也可以每年都生孩子了,这也造就了人口的快速增长。虽然因群居引起的死亡率增加,但人口的出生速度仍然大于死亡速度,因此人类开始不断繁衍。而人类的繁衍,也开始让植物和动物的繁衍速度加快,尤其是家禽的繁衍。

在农业革命之后,未来的重要性被提到史上新高,农民不仅时时刻刻都要想着未来,还几乎可以说是为了未来在服务。农业带来的压力影响深远,这正是后代大规模和社会制度的基础。正是农业活动带来的食粮,养活了正直、战争、艺术和哲学,建起了宫殿、堡垒、纪念碑和庙宇,也养活了国王、官员、战士、牧师、艺术家和思想家等各行各业的精英群体。

农业革命时期最大的贡献在于,促成了货币、帝国和宗教三大全球秩序的形成。

商人、征服者和各教先知是最早跳出我们和他们这种二元区分的人。对商人来说,全球就是一个大市场,所有人都是潜在的客户;对征服者来说,全球就是一个大帝国,所有人都可能成为自己的属民;对各教先知来说,全球就该只有一个真理,所有人都是潜在的信徒。他们都是试着建立起某种秩序,希望无论谁都能适应。

在货币出现以前,以物易物是最典型的交易方式,这种交易方式一般采用某个群体共同承认的实物,但随着供需矛盾的出现,以物易物的方式显然不适用于部落/群体之间的流通,货币的出现革新了这种方式。而部落/群落之间供给的差异,也催生了汇率的概念。不得不说,货币在人类统一进程和全球化进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说到帝国,我们总认为它是贬义词,事实上在人类的发展进程中,正是帝国的形成和演化,才促进了人类的大统一和大繁荣。真正强大的帝国,能兼容不同的文化,创造统一的认知和价值观,比如秦始皇统一六国和统一度量衡,在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更不用说长城、阿房宫这些建筑的形成了。

宗教是人类发展史上的又一秩序,与宗教相对应的是信仰,虽然由于异教徒的存在,在历史的进程中发生了宗教信仰导致的纷争,不过宗教的作用是让全世界各地的信众都是共同的沟通语言,有助于打破国家和地域的界限,实现社会的大融合。

人类发展的进程,是一部进化史,进化的特征是,推进整体和系统的进步。人类的发展历史,不能简单的以好和坏二元论来进行评价。《人类简史》这本书很好的对人类的发展进行了梳理,让我对全球化进程和以国家为单位的发展定位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全球化是进化的结果,是人类发展的共同需求。

《人类简史》读后感1500字


《人类简史》一书由尤瓦尔赫拉利所著,引发我们思考为什么人类能登上食物链顶端。这里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人类简史》读后感1500字,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看,参考参考!

这本书是在给公司员工做激励培训收集素材的时候偶然发现的,看了简介后觉得很有意思,就决定好好读一读。所以今天就来说一说这本书的有趣之处。

问题一:人类是由什么人种发展而来的?

小时候的教科书告诉我们,我们中国人是由什么猿某人啊、山顶洞人啊、北京人啊进化而来的,但是实际上根据基因测序以及各种科学技术的验证和鉴定,全世界所有现代人的始主只有一个那就是非洲的智人。在远古时代和智人同一时代的人种有六种,而智人既不是其中最强壮的,也不是最灵敏的。最强壮的是叫尼安德特人,最灵敏的叫梭罗人。尼安德特人非常魁梧,主要生活在寒冷的北方地区,梭罗人则非常的小巧,活动迅速,生活在热带地区。那么智人是如何在漫长的历史中生存下来,最终将其他人种都GAMEOVER的呢?我们先来看第二个问题。

问题二:使用工具代表了人类很强大??

我们常常以为人类的发展的关键折点是因为会使用工具,教科书上也是这么说的。但是实际上,人类在两百万年前左右就已经学会使用工具了,但是人类确一直处于很弱小的地位,大约在一百万年前人类的脑容量有了非常大的提升,甚至开始生产锋利的石器了,但还是一直担心害怕食肉动物的威胁,也很少能够猎杀大型猎物。维系人类生活的主要还是靠采集植物、追杀小动物、吃一些腐肉。老师小时候都这么说的:有了工具有了火,人类就可以猎杀狮子,猎杀狼群。但是实际场景确是人类用石器,等待狮子,财狼吃完后用石器砸碎骨头,吸食骨头里的骨髓。所以生产工具的原因不是因为强大,而是因为弱小只能吃其他食肉动物吃剩下的东西。(这在书里是有实际考证的,不是瞎掰)

问题三: 智人是如何进化到食物链的顶端?

智人之所以能够在历史阶段中胜出,迅速的抵达遥远的栖息地,并将其他物种赶出历史的舞台最主要的原因是:智人有一种独特的语言。我们的日常认知认为人类才有语言,实际上很多动物都有自己的语言,而且还挺复杂的。比如说:猴子可以在危机时刻告诉同伴:快看,有狮子。而另一只猴子还可以说:不,那是只老鹰。(科学研究证明确是猴子能够准确的通过语言表达这些信息)只是没有人类的那么复杂,人类可以做出这样的表述:我昨天经过这边看到了 ()一只狮子,而智人的语言相对于当时的其他人种特殊之处就在于他们开始学会了描述虚构的东西,比如:明天会有一只狮子经过这里。我昨天经过这边看到了一只狮子和明天会有一只狮子经过这里这两种语言背后的智能不是一个层面上的。智人的语言可以表示我们看不到的东西,进而衍生出来的就是八卦的能力。什么意思呢?比如如果我们仅仅会说:明天会有一只狮子经过这里,是无法形成大家对一件事情的认可以及无法做出明确分工。但是八卦确可以达到这个目的,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想象下一群野人坐在一起讨论之前谁谁谁追杀狮子的时候最勇猛,谁谁谁躲在最后面,谁谁谁想了个好办法等等等。慢慢的,人们就会形成对团队合作,对团队分工,对团队扩张组建等集体活动的意识。这也是我们现代人人际沟通的大部分:八卦,闲聊。而在原始时代,这个能力对智人占据食物链顶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为这个能力可以产生大规模的集体行动,产生大多数人对一件事情的共同认知。认知革命后的智人,甚至可以说出:狮子是我们的守护神这样的话。也就是利用这种能力,使越来越多的智人走到了一起,他们有共同的信仰,有共同的认知,也就有了共同的目标。俗话说:团结就是力量,于是智人开始了漫长的屠杀之路,既不强大也不灵敏的智人依靠着团队的力量慢慢走上了人类的巅峰舞台。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一直在思考沟通的重要性,到底有多重要呢?为什么有有一本书的名字会叫:马云的故事里其实马云只会讲故事。看完这本书,我终于打心底觉得:沟通实在是太重要的,它可以让你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最后附上这本书的作者:赫拉利。他还写了一本书叫《未来简史》,推荐大家看看,说不定可以防止以后自己被机器人奴役哦~~

上帝也疯狂观后感


上帝也疯狂观后感

在上帝也疯狂整部影片中,我们看到三种不同的人群:土著、某国政府(军)及反政府(军)势力和西方的代表。他们分别位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非洲国家在结束欧洲人殖民统治后纷纷建立自己的政府,在形式上基本模仿西方社会。虽然效率并不高,但是他们毕竟以本土人学习先进文明的事实,长期获得人类学家们的关注与研究。第三类所代表的则是西方文明在非西方世界里的典型形象。抛开我们通常会想到的殖民意味,以及从几个世纪以来具有献身精神的传教士对“异文化”知识所作的杰出贡献。第三类人一直致力于推销西欧式的现代文明,为我们现在看到的“全球化”进程做了最基础的工作。

于是我们看到了“抗拒现代工业、商业文明的土著社会”,“半推半就,徒有其表的本土社会”,“致力于自我推销的西方社会”之间的戏剧冲突。从而构成了我们所看到影片的情节发展。

不论是第一部的将上帝赐予的瓶子丢到世界尽头,还是第二部的找回自己的儿女,从表面上看好象是土著社会努力将现代工业文明驱逐出去,然而土著首领与人类学家/植物学家的联手,又暗示了西方社会意图同化土著,而土著社会在不知不觉间也已进入西方文明中的事实。

到今天为止,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地球村里存在一种强势文化,那就是西方文明,它们强大的传播生命力,不仅仅由于当年的殖民开拓和一直处于世界主导地位的经济力量,同时不可忽视的还有他们的文字容易传播。你可以试想一下,只有二十六个字母并且没有复杂声调的英语,比起光是部件就有五百六十个之多的汉字来是不是更容易传播?答案是肯定的,至少目前事实已经显示给我们了。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文明,从它自身的历史看来,根底里就存在着掠夺和侵占的霸权性质——这一点,我们可以从美国开国历史看得出。而且正是由于这种历史本性,使得西方文明具有与生俱来的自傲性,喜欢向世界推销自己的文明,包括了政治制度、经济结构等等——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所以也就无怪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文明会在以绅士风度标榜的欧洲文明和以平和谦让立世的亚洲文明中占据上风。

所以,在非洲这一片没有大规模开发的土地上,本来已经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始文明,但也不能逃脱西化疯狂的入侵,就连上帝也会疯狂的打破原有的平静。

是的,上帝是会疯狂的,因为上帝只有一个大脑,分不清楚地球上千姿百态的异彩纷呈的文化形态,但世界上的我们却不能疯狂,不能分不清分化的各异性,我们要捍卫自己的文化,同时不要干涉异文化的发展。

这样,即使上帝会疯狂,世界却不会疯狂。

后记:上选修课,老师好不容易给放个电影,还要求写观后感,既然写了就传上来。呵呵!

《上帝也疯狂》观后感


《上帝也疯狂》观后感

故事发生在非洲一个未经开发的地方:卡拉哈里。虽然距离都市只有六百英里,但居民对于现代化事物一无所知。他们过着原始人一般的生活,没有纷争,没有犯罪,没有尔虞我诈,没有海鲜鱼翅,生活悠然自在,群居在一起,生活宁静而安详。他们以为世界上只有他们和上帝存在。直到一天,一架直升飞机在他们部落上空飞过时,驾驶员扔下了一个空的可口可乐的瓶子,瓶子落在了主人公凯的面前,他以为这是上帝的旨意,是上帝送给他们的礼物,因而他十分兴奋,把礼物带回了部落,现代文明第一次冲击了这个小部落。人们将这个“上帝的礼物”当做劳动工具用来做各种事情,因为是“上帝的礼物”,大家开始抢夺这个劳动工具,姐姐残忍地拿瓶子敲着弟弟的头,满是鲜血,宁静的生活被现代文明打破了。人们之间开始出现纷争。

看到这里,我不禁在想,是否文明的每一次发展必然带来纷争?我还不敢用“进步”一词。因为,进步是一个褒义词,是表示赞许和积极肯定。文明发展到今天,我们已经很难说今天的文明就一定比封建社会,比原始社会好。现代人只是用现代的标准来衡量古今对比,厚今薄古。与布希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影片中的现代人都在忙碌,人不忍屈服于自然,反而要自然适应人类,他们建立都市,发明各种交通工具,机器,为设法节省体力而绞尽脑汁,越想法改进生活环境,反而使生活变得更复杂。儿童必须花十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在学校里学习如何在这复杂危险的环境下生存。这些文明人必须时刻想着如何去适应自己创造的环境,花费大量精力,为家庭、工作奔波。而在卡拉哈里,日子随便你打发,高兴的话天天都是星期天。

不同的现代文明之间之所以冲突不断,原因很简单,这个世界原本很简单,是我们把它想的复杂了。幸福生活原本很简单,像布希族人一样,渴了就去觅水,饿了就去猎杀动物,吃饱就行,绝不库存;闲了,大家就围着篝火讲故事。他们熟悉自然,熟悉土地上的每一个脚印,那些脚印代表不同的信息。借由这些从小锻炼的生存本领,布希族人生活的自由自在。骄傲物质的现代人不知道珍惜我们现今被文明糟蹋的海洋和天地,肆意的向大地索取,污染和破坏了一个地球还不够,还将自己肮脏的手伸向了茫茫宇宙。人类无尽的欲望,何处才是尽头?

打开了欲望这个潘多拉魔盒,也就打开了人类文明血腥前行的历史画卷。画卷里处处都是在血与火的对抗,处处都彰显着“利益”、与“欲望”,二者形影不离。100多年前,恩格斯写过一篇经典文章《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他指出国家和阶级、私有制一样,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在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上产生的。摩尔根指出,自从进入文明时代以来,财富的增长是如此巨大,它的形式是如此繁多,它的用途是如此广泛,为了所有者的利益而对它进行的管理又是如此巧妙,以致这种财富对人民说来已经变成了一种无法控制的力量。人类的智慧在自己的创造物面前感到迷惘而不知所措了。影片很好的阐释了恩格斯和摩尔根的观点。在影片中,处于原始社会的布希族没有财富观念,没有利益冲突。因为上帝的礼物——一个玻璃瓶子——因为都想据为己有而引发纷争。

本来是一部喜剧片,却处处流露出导演对现代文明的反思。鲁迅先生曾说喜剧就是把丑陋的东西剥光了给人看。影片中,与世隔绝的原始布希族人在现代文明前表现的如此滑稽可笑:现代人的天赋人权,法律,犯罪,房子,汽车在布希人眼中也是如此的莫名其妙,不可思议,其生活如《桃花源记》里描述的情形一样,“无论魏晋,不知有汉”,简直是世外桃源。恰恰是看似笨拙可笑的布希族人让现代人思考:人类文明究竟应该向何处去?不同文明之间该如何共存?

在影片的结尾,凯扔掉了上帝的礼物——瓶子,扔掉了这个引发部落冲突的“不详之物”。然而,他还能恢复到以往的“世外桃源”式的平静生活中吗?影片到此戛然而止,屏幕上大片的空白留给现代人去遐想,去思索……

人类简史读后感800字欣赏


《人类简史》一书由尤瓦尔赫拉利所著,讲述了人类的由来和进化其实,大家都知道人类的祖先是人猿,但是人猿是如何一步步演变成人的呢?我们可以从这本书里找找答案。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人类简史读后感800字欣赏。

一本很有趣的书。初看标题《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以为是一本赞扬和歌颂人类进化史的书籍。但其实通篇满是对智人这种生物的嘲讽。

先说认知革命。这是智人进化早期的外挂。什么是认知革命呢,简单来说,就是猴子学会了YY。不止是一只猴子,而是一群猴子一起YY一类东西,猴子们每天没事干了就一起交流今天又瞎想了啥。熟人之间聊八卦,陌生人间讲假大空。瞎想乱聊发展出的复杂语言、八卦能力、虚构故事三大外挂,使无数认识不认识的猴子们更加灵活有效地合作交流,开始了统治世界的征程。

再说农业革命。其实好像农业革命只是猴子们被小麦摆弄了一道。对于猴子们来说,他们从采集狩猎的猎人们变成了每天劳作的农民,生了越来越多的猴子。但是对于一个猴子来说,以前猴子们不多,大家每三天出工一次,每次四五个小时,足够养活一个部落的猴子,剩下的时间享受生活岂不是美滋滋(每天早八的我真的很羡慕)。但是现在猎人变成了农民,守着一亩三分田,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工作无趣也就算了,关键是假期少啊,完事吃的都是素的,还不见肉腥味。而且猴子们本来就不是种地的啊,爬树摘桃子那是小菜一碟,天天弯腰种地弄得老猴们个个不是关节炎就是劲椎病。何必呢,当初的狩猎生活多么美好。但小麦可就舒服了,从名不见经传的一个小物种,几乎变成了全球植物界的老大(从基因的拷贝数来说)。多亏傍上傻猴们,每天只管养我们,完事给点好处让他们别饿死了,他们还直乐呵。

再之后呢,一小撮猴子进化成了高级的程序猿,开始科技革命。这些程序员们一边一点点钻研造物主给世界设定的源代码,一边用自己学到的那些代码知识进行各种开发,有时是()编一小段程序自己用,有的时候去改改世界本来设好的代码看看能不能跑出一些有趣的结果。最近呢,有个程序猿显的无聊,去改其他猴子的代码,被其他程序猿联名谴责。至于以后的代码怎么改,我也不知道。

从动物到上帝,猴子们好像的确走在从动物到改造世界甚至改造自己的上帝之路上。但是他们似乎没有更快乐,他们好像还是觉得羡慕三天工作四小时的生活比较美滋滋。

愚蠢的人类啊。书读得太少,想得太多,走得太快,乱开外挂把游戏改得面目全非。

所以,人类呢(我不是针对谁,我是说在座的所有人),也没什么特别的,也就像路上哪只阿猫阿狗一不小心捡了个外挂去欺负其他的阿猫阿狗一样。

欣赏人类简史读后感1000字


《人类简史》一书由尤瓦尔赫拉利所著,是一本学术界著作,引起了对人类的思考,大家有没有读过这本书?下面小编带来的是欣赏人类简史读后感1000字。

《人类简史》是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于2012年出版的作品。从十万年前生命诞生开始到21世纪资本、科技交织的人类发展史。十万年前,地球上至少有包括尼安德特人种在内的六个人种,为何今天却只剩下了我们人类种自己?我们曾经只是非洲角落一个毫不起眼的族群,对地球上生态的影响力和萤火虫、猩猩或者水母相差无几。为何我们能登上生物链的顶端,最终成为地球的主宰?

人类简史不同于其他历史书,它不以罗列历史事实为基础,而是结合人类学、生态学、基因学、心理学、宗教学等领域的只是考诉你,那些历史事实为什么会发生。全书以不同于普通历史书的高度俯瞰历史长河,开篇便把整本书要讲的告诉我们了,即人类历史上重要的三大革命,认知革命、农业革命、科学革命,以及这三大革命是如何改变人类和其他生物的。赫拉利按照时间顺序,述说认知革命、农业革命、人类融合,以及科技革命与作者对人类未来的展望四个主要模块。如果按照一般的历史书的套路,这段漫长的历史长河,一定有许多要讲的知名的人物,但这本书并没有这么做。赫拉利用一种宏观的视角解读历史进程,他更关注的,或者说想引起读者注意的,是隐藏在人类历史背后的一系列运行机制。这种运行机制让智人从诸多人类中脱颖而出,也让诸多彼此不熟悉的智人们共同协作,形成地球上最危险的物种。而一切运行机制的起点便是认知革命。

认知革命告诉你人类最独特的功能是语言,由语言创造出了想象构筑的秩序。这是想象中的秩序为现代的宗教,法律,金钱奠定了发展的基调,想象中的秩序可以让素不相识的一帮人为了一个彼此认同的想象中的目标去合作。这一切在交通不便的年代里逐渐形成了文化,不同的文化对人类的行为做出了种种限制,规定了男人该如何,女人该如何,不同的阶级又该如何。然而天生带来允许,文化造成封闭,文化为人类带来的种种束缚是否影响到了人类的进化?农业革命则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驯化和养殖,究竟我们驯服了小麦还是小麦选择了我们?人类从流浪的采集者到有固定住所的生产者,究竟是否获得了更多的快乐?在作者看来这一切都是否定的,原本自由自在的人类被束缚在了农田里,原本多样的食物来源也开始变得单调,人类原本适合于采集者的基因反而因为农业革命带来了许多新疾病。科技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提升和人口的爆炸,同时也将人类束缚在了更长久更繁重的教育里,同时医疗和物质条件的提升也让在自然界中本不应留在种群里的基因延续了下去。人类追求更轻松的沟通引发了认知革命,人类追求更轻松的采集带来了农业革命,人类追求更高效的生活引爆了科技革命,这一切释放出了一股巨大的力量,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但最终的结果却南辕北辙。

全书讨论的核心话题是到底是什么是快乐,究竟什么是自然。所谓的快乐,很可能只是让个人对意义的错觉和现行的集体错觉达成同步而已。只要我自己的想法能和身边的人的想法达成一致,我就能说服自己、觉得自己的生命有意义,而且也能从这个信念中得到快乐。如果你喜欢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书籍,这本书绝对适合你。

喜欢《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观后感》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电影观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