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读目送有感2000字

读目送有感2000字

《目送》有感2000字。

看电影或者看视频已经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那些思维的火花在观看过程中可能转瞬即逝,观赏写的后,心中感触颇多,让人忍不住吐露出来,没有比写观后感的这种形式,能让我们成长得更多。应该怎么写好一篇的观后感呢?或许你需要"《目送》有感2000字"这样的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请收藏。

暑假到了,的读后感频道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目送》有感2000字,供各位参考!

《目送》有感2000字

整本书,是对时间的无言,对生命的目送。

龙应台《目送》

在寂寞而困惑的青年少年时光,我希望可以碰到这样的一本书:

它所展现的,正是眼前我们所经历的生活。友谊,亲情,爱情;生活,学习,娱乐。

它最好不要说教意味太重,一定不要有阅读障碍,内容应该简洁却有力,有着直指人心的力量。

它当然不能太过简单、空洞、荒诞、离奇,或者只是单纯地讲个故事,至少在我阅读过程中或者阅读过后,有一种随时想要再打开重新阅读一遍的冲动。

它让你忍不住拿起笔,在深深触动你的句子处来回咀嚼、反复诵读,然后誊写在自己最宝贵的笔记上。

它引起你的深深思索。

幸运的,在我高三那段晦涩的岁月,我遇到了这样的书。

它在我三点一线的生活中,增添了一番色彩。在所有所有空闲的时光,都有它的陪伴,每每手指触及到它,就有偌大的充实感和满足感。

把它放在枕边,睡前翻几遍,嘴角带着笑意,安然进入甜甜的睡梦中。

它是《目送》,一本散文,写友谊,写亲情,写失败的脆弱、失落和放手,写缠绵不舍和决然的虚无,写尽幽微,如烛光冷照山壁。

它告诉我,要真正的注视一切,必须一个人走路。一个人走路,才是你和风景之间的单独私会。行云流水间,万物映在眼里。

读《目送》,你能感悟到个人生命中最私密、最深埋、最不可言喻的伤逝与舍,一种刻苦铭心的痛。

作者如是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或许,在作者与儿子,作者与父亲三代人角色扮演中,在消逝的时光中,他们目送一个背影,看着另一人走下去。

在那段青涩的少年岁月,我的父母也只能看着我的背影,看着我独自走下去。他们心里冰雪般的透彻: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在那段迷茫困惑的时光里,我只能一个人走。可是我知道,他们眼中的担忧,他们眼中的不舍,他们眼中一逝而过的伤痛,纵然我看不到。

读《(不)相信》,你能领悟到人生心灵旅程里最大的关卡,是相信与不相信之间的困惑、犹豫和艰难的重新寻找。

正如书中所诉,曾经不相信性格决定命运,现在相信了。曾经不相信色即是空,现在相信了。曾经不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现在有点信了。曾经不相信无法实证的事情,现在也还没准备相信,但是,有些无关实证的感觉,我明白了,譬如李叔同圆寂前最后的手书: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对我而言,曾经相信,曾经不相信,今日此刻也仍旧在寻找相信,但是面对时间,你会发现,相信或不相信都不算什么了。因此,在一人走的路上,你只能是对时光的无言,对生命的目送。

有人说,少年时读过的书,奠定了我们少年的底色。如果沐浴过瓦尔登湖的晨光,奔跑过聂鲁达的黄昏。任凭世间万象映射心间,你仍旧能以梦为马,踏遍天际的绛紫与金黄。去读书吧。去找到这样的书,深深的沉迷其中,回味每个你也曾经经历的当时。因为当时,稍纵,即逝。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小编推荐

观《芳华》有感2000字


观《芳华》有感2000字

WYM

今天看了冯小刚的《芳华》。刚看完时,觉得这部电影实在不怎么样,就像一锅大锅菜,白菜猪肉粉丝势均力敌,不知道重点在哪里。我本来是想吐槽这部电影的,我原来定的题目也是《芳华是个大锅菜》,可是写着写着,我越来越觉得这部电影有点意思,越写越跑偏,好好的吐槽就这么烂尾了,于是干脆换一个调调,主要写写电影里面的刘峰和何小萍。

刘峰是一个老好人,活雷锋,什么脏活累活都找他,他总是乐呵呵答应,从不拒绝;别人遇到点小麻烦,他也都及时出现,伸出援手。他就这样让自己成为了活雷锋的标签,付出多,不计较,乐观派,脾气好——我觉得这样的生活很没意思,别人眼中他是雷锋的化身,专做好人好事,可是他自己真正在意什么,我感觉不到。他就像是一股空气,随时围绕在大家周围,导致大家对他的帮助和付出都习惯了,认为刘峰这样做好事是理所当然,可是这股空气自己的落脚点在哪里呢?这样的人物,最初确实没法让我感同身受。

刘峰他自己感到开心吗?他好像随时都很阳光,很随和,但是未见得真正快乐。有一个片段很有意思,当刘峰被处分要离开文工团,何小萍去送他。刘峰让何小萍把这些年他学雷锋做好事得来的奖状和背包等小奖品扔掉,何小萍说,扔掉干什么,都是新的,都能用呢;刘峰说,都印上字了,怎么用呢。背包上是一行"活雷锋奖励"之类的小字。看来在刘峰的心里,他也并不是很认同自己活雷锋的形象,那么这些年他的奉献与付出,有多少是真心,多少是行为上的惯性呢?

刘峰挺悲哀的,他虽然善良,可是一味地扮演善良的角色,反而让大家都对他的善良习以为常,感觉不到他的善良了,他成了集体中带有光环的空气。所以,当有一天,这股空气也开始表露自己的心意,着实会把人吓一大跳。刘峰的暗恋对象,林丁丁,就被吓到了。林丁丁不是不谙世事的幼稚少女,她很早就偷偷跟部队的小干事谈恋爱, 男女之情于她绝非禁忌领域。可是面对刘峰突如起来的表白,她还是本能地感到不适甚至恶心。她习惯刘峰存在在她的生活中,她也习惯刘峰存在在每个人的生活中,她甚至都能接受刘峰这样的人,存在在英雄故事和传奇里,可是,她不能习惯刘峰对她有俗世的爱情。刘峰抱了她之后,她控诉刘峰耍流氓。她自己都哭着说,谁追求她都可以,偏偏不能是刘峰!

只有一个人能感觉地到刘峰的善良,那就是女主何小萍。何小萍的父亲被四人帮迫害,母亲改嫁,她在母亲的新家庭中不受重视,经常受欺负。好不容易参军,加入文工团,又在文工团中继续承担着被欺负的角色。在大部分的时候,她都是被嘲笑和歧视,感受到的都是周围人的不怀好意,因此对刘峰给予她的善良,她格外的珍惜和看重。别人都嫌弃她身上味道重,只有刘峰不嫌弃,还自愿陪她练舞,所以当刘峰被处罚,要调离出队,她在文工团最大的精神依赖就被抽走了。她是唯一一个去送刘峰的人。她觉得整个文工团都辜负了刘峰,她也不再信任文工团。要知道,她刚到文工团时,可是摔在地上都能爬起来要给老师露一手的上进青年,刘峰走后,却宁愿放弃期待已久的上场机会,甚至不惜使用小伎俩。她的小伎俩被发现,断送了她在文工团的前途,她被发配去了野战医院。这样也好,她和刘峰,都离开了这个曾经充满幻想和期待,最后却都让他们受伤的地方。很久之后,在野战医院历经枪林弹雨和生死关口的何小萍,在见到萧穗子后,仍然不忘记让萧穗子带话给林丁丁,她不会原谅林丁丁,因为她伤害了刘峰。

何小萍是爱刘峰的啊。纵然刘峰是个悲剧,他尚有勇气向林丁丁表白,尚可以明白清楚地说出"我喜欢你"四个字,何小萍在自己心爱的人面前,却是难以言说的自卑。她觉得她配不上他,自始至终,她都没有向刘峰表明心意。多年以后,他们再次相见,刘峰早已不是当年文工团自带偶像光环的刘峰了,他少了一条胳膊,被妻子出轨,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他似乎跟不上时代节奏,浑身带着一种中年没落的潦倒,可是,在何小萍心中,她对刘峰的心意没有变,他仍然是她喜欢的刘峰。他俩并排坐在长椅上,何小萍说,有一句话,她一直没有开口,一直想跟他说。刘峰仿佛知道这句话是什么。观众也仿佛都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我们以为的这句话,是"我喜欢你",何小萍缓缓说出口的,却是"可以抱抱我吗".

好在岁月流转中,除了凌厉,还有温柔。彼时刘峰伸出手,揽住了何小萍的肩膀。何小萍往刘峰怀里靠了靠,露出了满足的笑意。

结尾只有萧穗子口述,没有呈现出来的画面,其实是整部影片最温暖的部分。他们自蒙自的长椅上分别,又是十年未见。几年前,刘峰大病,是何小萍把他接到身边,悉心照料,才算捡回了一条命。他们始终没有结婚,却已把彼此视为唯一的亲人。萧穗子在小辈的婚礼上看到两位,他们相互依靠,生活平静,眼中只剩温柔。

社会早已巨变,人也是。萧穗子成了一个需要接受采访的作家;林丁丁离开文工团后,火速嫁给华侨,从此侨居澳洲,变洋气的同时也在变胖;同为官二代的郝淑文嫁给了陈灿,陈灿在经商,应酬拿地片刻不得闲暇,郝淑文也变成了一个时髦的富太太。若说在这尘世间,还有谁不为浮名累,保持着当年的质朴和纯真,当属刘峰和何小萍了。两位似乎脱离了滚滚向前的时代巨潮,而是按照他们自己的节奏走,相互依靠,这种没有婚姻却胜似亲人的感情,当真是让人动容。

这么想想,《芳华》其实也还蛮好看的。若是睡足了一个午觉,闲来无事,不妨也去看看。

观《长征》有感2000字


观《长征》有感2000字

公司机关党支部 李建超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辉煌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知从何处来,方明何处去。历史,从狭义上说,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过程;从广义上说,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中一切现象发生、发展、变化的总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业绩。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历史是凝固了的现实,现实是正在发展着的历史;对于一个单位来说,历史是经验、教训、借鉴,是过去的沉淀,是未来的导向;对于一个人来说,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教你融会贯通、惩前毖后,是学习的动力,是进步的信心。长征正是这样一段历史,是国家与民族的财富,是个人汲取养分的源泉。

根据数字资料显示,在长征过程中,红一方面军历时一年横跨11个省份,长途跋涉2.5万里,爬过18座山脉(其中5座山脉终年积雪),走过人迹罕至的草地600里,渡过24条河流,进行重要战役战斗380次。红二方面军长征历时11个月,转战8个省,行程约两万里,进行重要战役战斗120余次。红四方面军长征长达19个月,转战4个省,行程1万余里,进行重要战役战斗80多次。观看《长征》系列记录片,时而被反映如上数据的历史故事鼓舞振奋,满腔热忱,意气风发;时而被红军血染湘江、四渡赤水、抢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的场景还原而感动得潸然泪下,难过不已;时而对我党领导人的英明决策、大局意识敬佩万分,立志要多学习、多思考;时而被红军战士、共产党员的无私无畏,敢为人先的奉献牺牲精神感动到吃惊与赞叹……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长征精神于当下、于个人的重要意义。长征精神不仅不会永不过时,而且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赋予更新的内涵。

弘扬长征精神,树立坚定信念。心中的希望是永恒的指明灯,只要永远有希望,就能指引我们前进的步伐,而共产党共产主义精神就是党员的坚定信仰,长征精神就是我们无论走到哪里都要坚持的坚定信念!这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必须具备的素养,更是对有理想有追求的党员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深刻领会的要求。

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路,红军凭借执着的信念,对党无私的信任,将个人交付于党,充分发扬只存公、无有私的精神,才能在遇到了数不胜数的挫折时,把困难看作前进的动力,调整心态不气馁不放弃,战胜困难走向会师。李大钊说:"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以现在为渊源。"牢记党的要求和奋斗目标并贯彻到实际行动当中;认真分析经验教训,为工作提供有益的帮助;善于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为己所用;要有不断学习的劲头,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使以后的道路走得更为顺畅……这些都是长征精神带给我的启示。

弘扬长征精神,坚持大局意识。从大局出发,用长远的眼光看问题,敢于牺牲、勇于奉献,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长征中,红军三大主力翻越了21座雪山,红军队伍"四老"徐特立、谢觉哉、董必武、林伯渠,在翻越夹金山时,他们把中央配备的马匹全都让给了伤员,自己一步一个雪坑地爬过了雪山。在穿过草地粮食稀缺不得不靠吃草充饥的情况下,红军战士张思德每次都冲到第一个,因吃到有毒的野草而昏厥,他把自己奉献出来当作"神农".在红军内部出现夺权和分裂时,周恩来主动让出红军总政委,毛泽东坚决主张北上和团结,这才稳住大局,带领革命向着胜利的方向前进!

我们要从全盘出发培养大局意识,少一些小我的得失计较,多一些团队集体的荣誉感。牺牲小我成就大我,是一种高尚的情操,一种伟大的情怀,也是一个人的优秀品质。在公司转型发展的道路上,我们一定要紧紧围绕中心,听从党委号召,以"一体两翼三支撑"为指引,团结协作,共同维护单位稳定和谐发展。

弘扬长征精神,正确面对困难。"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是长征精神赋予新时代的深刻内涵。从革命战士的鲜血中、从他们脚下穿破的无数双草鞋中、从忍受饥饿只能吃的树皮中、从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拼死迎面而战中……革命取得了胜利,现在的和平与发展建立在革命战士的累累白骨上,如何对得起他们挥洒的生命是需要我们不时地思考、不断地学习他们的精神、不放松地要求自己的行为去做的。

人的一生中必定会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难,工作中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与红军战士相比,我们可能吃的苦受的委屈真的是小巫见大巫。任何胜利的取得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选择了容易,也可能潜伏着危险,但只要坚定信念,紧咬青山不放松,就一定能有所成就。困难是绕不过去的考验,战胜了就是成功,一旦妥协就止步于此了。资产重组以来,污水净化公司面临种种困难,但有幸的是我们有坚强的领导核心,从未动摇与妥协,污水净化的长征之路必定会胜利。

弘扬长征精神,严格纪律要求。长征的胜利、共产党的胜利、革命的胜利都离不开党正确的群众路线,党之所以能赢得广大群众的拥戴,是因为有严明的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长征途中给藏族同胞耕地播种,吃了粮食主动留下钱财……共产党员的自律和严格的纪律要求迅速赢得了民心和社会各界人士的赞扬。

劳动纪律是一个公司工作作风的重要内容,一个公司作风如何,关系到一个公司的形象和兴衰存亡。2018年初,公司党委提出了加强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的主要工作思路,严抓工作纪律。作为公司员工,所作所为要符合公司的工作要求,心存公司,想公司所想,急公司所急,加紧团结,鼓足干劲,拧成一股绳,共同把公司的各项工作向前推进。

牢记使命,砥砺前行。习近平总书记说:"长征的精神我们还要继承,时代变了,所有条件都变了,但是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我们为之奋斗的理想、事业是不变的。"我们要坚持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坚持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坚持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将长征精神融入内心,团结一致,共同打赢公司转型发展攻坚战。

观《觉醒年代》有感2000字


第一次听说《觉醒年代》是在两个多月前,我一天下午和一位小姐姐聊天,她说最近在看《觉醒年代》。目前十多集,主要讲的陈独秀,她说为了这个,她还买了一套鲁迅全集收藏。无独有偶,我在看了《觉醒年代》鲁迅创作《狂人日记》后,我也买了鲁迅全集。前几天和初中同学聊天,大意是,她说最开始读到鲁迅的文章,很难想象当时的社会是这样的,但是通过这部剧,才真正意识到鲁迅作品的力量所在。

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

看了第28集《觉醒年代》,讲到五四运动。我最开始对五四运动的认识,是来自于初中历史课本上的描述,现在已经模糊不清了。还有就是初中一年一度的五四青年节文艺表演。昨晚看到电视剧中的五四运动,仿佛触及到内心深处的某个点,课本上对五四运动的描述,变成电视剧中的情节,听着讲述着娓娓道来五四运动的意义。以前的我总是机械的读着这些文字。但是我忽然意识到,只有在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才能体会到当时那些人执着的东西。我常常被剧中的人和事情,感动到热泪盈眶,是那样拳拳的爱国之心!

我想到我们走在厦门鼓浪屿,看着这里的异国风情,小白后来写到:“鼓浪屿和刘公岛有些许相似,有诸多异国风的建筑,那都是中国近代屈辱史、发展史留下的痕迹。对于我这样一个生长在未被侵扰的内陆的人来说,离开了课堂,只有行走在这样的地方,才能真正体会到历史车轮下的悲伤吧。”所以想到这里,我们现在只有走在这样的地方,才能触摸到历史的年轮。那个时代,无数仁人志士,为了保卫国家主权,发起了五四运动,是这样一声呐喊,唤醒了无数国民。我去过青岛,那时候的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些,只是走在这样的地方,看着一些异国风情的建筑,感受到山东的炎热,比起感慨与伤感,我更多的是好奇。

上周我们聊天聊到陈独秀先生,我说以前对他的印象很模糊,仅有的一些印象,都是不客观。我发现,没有在那个年代,没有身处在当时的环境里面,真的不要轻易评价前辈。

就像钱穆先生所言:“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小白说:“我们总是站着上帝的视角去看待一些人和事,殊不知,在那个时代,能够做到那样的事情,需要付出多少代价。”当我了解到一些关于青岛的历史,明白当时的人想要保卫国家领土需要付出的代价,蓦然回首,才领悟到当时在我脚下的那片土地对我们的意义。小白提到刘公岛上的雕像,我们当时也在猜测是谁,后来得知是邓世昌。但是我们更加认同当时在岛上听到的另一个说法,这个雕像,是每一位在那个时代用自己的方式,或是用笔,或是用枪,保卫中国的人!我很感动。小白说其实在历史上,有太多的人,他们做出的努力或者牺牲,不比那些在历史上留名的人少,但后人,可能永远无法得知他是谁。

有人曾这样形容这两位风云人物:北大红楼两巨人,纷传北李与南陈,孤松独秀如椽笔,日月双悬照古今。北李南陈,两大星辰;茫茫黑夜,吾辈仰辰。

剧中印象很深刻的情节

蔡元培先生和陈独秀先生到监狱接学生,同学们决心要“以死唤醒民心”,拒不出狱。

陈独秀先是一阵大笑,然后他说:

你们,可真是,不是一般的自大呀!你们以为,唤醒一个被封建思想禁锢了几千年的民族,是那么容易的吗?你们以为,要扫除我们这个民族血液里面的麻木冷漠、惰性思维,是一日之功吗?那是要经过几代人努力奋斗的大事业。我告诉你们,你们现在,没有权利去死,我们这个灾难深重的国家,需要你们去活着,需要你们去奋斗。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

为了让你们不再流离失所,为了让中国的老百姓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为了让穷人不再受欺负,人人都能当家做主,为了人人都受教育,少有所教,老有所依,为了中华民富国强,为了民族再造复兴,我愿意奋斗终生!

这部剧让我感动的地方太多了,已经很久很久,没有一部剧,让我这样感动与震撼。被剧里面的人物所感动和震撼,遥想那个时代的伟大人物。正是有了他们的披荆斩棘,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千万人,吾往矣!”,这是那个时代先锋者的气节与决心。

我对得起天下人,对得起我的学生,唯独对不起你。这是李大钊先生对他的妻子所说的,他们为了国家与民族,牺牲了自己的家庭,甚至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九死而不悔。

我的辫子是有形的,顶在头上,你们的辫子是无形的,藏在心里。千万不要以为我们割掉了毛发,穿上了西装,满嘴的English,洋人就会高看我们。恰恰相反,当一个中国人西化成一个洋人的时候,恰恰会引起他们的蔑视。只有让他们看到,我们中国人,有着他们与众不同的文明与精神,他们才会在心里对我们有真正的尊重。

一手托着国格,一手托着公理,失掉了哪一个都是对这个国家的犯罪。

观《血战湘江》有感2000字


观《血战湘江》有感2000字

——南宁合纵吴娟

离看《苦难辉煌》这本书已经有近一年时间了,在这一年的时间内已经很少再看这一类型的书和这一类型的电视与电影了,而昨天晚上在张业坚主任的带领下我们又一次重温了红色战争片——《血战湘江》,重温红军这支伟大的团队,在83年前付出巨大牺牲血战湘江的悲壮故事。每一次的重温都在问自己:如果生在那个年代,自己是否能够成为红军当中的一分子,是否有资格成为他们其中的一员。不断的庆幸自己生在一个和平的年代,生在一个和平的国度,"不悔生在华夏家,来世愿做华夏人"!

《血战湘江》以长征史上最惨烈的湘江之战为背景,成功塑造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工农红军领导人在长征中不屈不挠的光辉形象,深刻揭示了"左倾"错误路线给红军造成的惨痛损失,生动再现了红军38师官兵顾全大局、勇于牺牲,奋力掩护中央红军渡过湘江,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鲜血的大无畏精神。在这部影片中自己也有非常深的感触与体会!

一、卓越的领导人都有着极大的人格魅力,让人们心甘情愿的跟随,愿意与之一起奋斗、一起努力,甚至拼上身家性命也在所不惜,因为坚信他们能带领我们干出一翻大事业。影片开始的时候有一幕毛主席与林家父亲的对话让我印象深刻:老林作为一个裁缝道出那七千个客家兄弟为什么要跟着红军,因为家中老小都被杀害,不和红军闹革命还有什么出路?都是被逼上梁山!!毛泽东所具有的压倒一切的人格魅力,让7000客家兄弟愿意生死跟随,即使老林和三个儿子都为革命捐躯了,仅留家乡、负责传宗接代的老四依然找到毛主席,毅然选择成为一名红军英雄!因为大家坚信毛泽东能够解放全人类、建立新中国!

《如何成为优秀团队成员》第二点:认同团队的终极目标并愿意为之付出一切努力。像老林一样的红军何止千万,他们坚定自己的信念,为解放全中国不惜一切代价,付出一切努力,抛头颅洒热血!合纵创始人刘祖军导师同样具有极大的人格魅力,让我们合纵人愿意相信他、愿意跟随他,即使在这个物欲横流、利益之上的年代,大家没有工资,宁愿自己掏钱也甘愿追随!这是一种精神,这是一种信仰!相信我们的货通天下、汇通天下一定能够实现!相信我们的教育未来一定能改变世界!并且为了这些梦想愿意付出百分百的努力!

二、在团队内即使有怨言也不能传播负面言语、影响团队士气。卓越的领导人都有着极大的格局!当全军上下都拥戴毛泽东的时候,毛泽东并没有搞独裁、集中专制,而是倡导民主,极大程度的维持党内的安定团结。一个团队要想走得长远,一定要保持团结,在顺境的时候是这样,在逆境中更应该如此!

《如何成为优秀团队成员》第五点:无负面言语,无消极行为。负面言语和消极行为,就如同病毒一样会迅速传播,影响团队的士气和整体战斗力。所以做为一名优秀团队成员,首先自己要做到,与此同时要去影响、带动身边的人,当团队成员存在负面言语和消极行为的时候,为了团队士气不受影响,我们必须予以坚决制止。只有每一位成员都做到了,团队才有凝聚力和战斗力。丢什么不能丢士气,失什么也不能失人心!

三、每个人都坚决执行上级下达的命令,即使知道自己没有任何的胜算,但仍然全力以赴的去执行。当18团的将士们知道自己要驻守阵地,以700人去对抗几万敌人的时候,没有任何人退缩;明知不敌,但仍然坚守到38团去支援,战斗到最后一个,全团无一人生还!

《如何成为优秀的团队成员》第一点,也是军人的特质:无条件执行上级下达的指示或命令,理解的迅速执行、不理解的坚决执行。只有迅速的执行了,团队的战斗力才会提高!

四、理论学的再好,也要与实践相结合。不能单单凭理论和老的经验来做事,没有实践的检验,其理论也是空中楼阁;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再反过来验证理论体系!博古与李德就是犯了教条主义,把其它国家的革命理论生搬硬套,脱离中国实际,造成了中国红军在反围剿上的惨烈结果,以至于80000红军最后才存活下来30000多人。同样,合纵的课件再好,也要经过"学、练、讲、做"的程序,最终也要落地执行,也就是要反复进行"事上练",增强课件的运用能力。现在我们最大的欠缺也是在对课件的灵活运用上,我们要多学习,多领悟,不断用课件来武装自己!

五、团队核心和领导要时时关注并了解自己团队的情况,对团队的一切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团队成员因为信任才选择追随,团队的核心对团队目标一定要有准确的评估能力,确保团队成员能够顺利地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博古与李德正是因为对目标没有准确的评估,僵化执行教条主义,下达错误的战略方针,才让红军损失惨重。做为团队核心要不断的学习,让自己有能力带领更多的人,指引他们正确的方向,如果自己能力不足就会限制团队的发展,也会辜负了团队成员对我们的信任!

看完影片,自己也在深深的反省中,反省自己为什么没有达成预期目标……真的有那么难么?比起当年红军建立新中国的时候还要困难么?说到底还是自己没有做到极致,没有全力以赴,不仅如此,在实行预期目标的过程中,还在不断的为自己设限。我们一定要清楚自己要什么,为什么而做,怎么去做,未来能走到哪里去。只有真正的想明白了,你才会活得不纠结,才会在挫折与困难到来的时候无所畏惧、奋力拼搏!

《养心的妙药》有感2000字


暑假到了,相信一定有很多学生和爸爸妈妈们一起去很多很好玩的地方旅游,的读后感频道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养心的妙药》有感2000字,供各位参考!

《养心的妙药》有感2000字

黄家慧

阅读是一种精神的按摩。当合上书的时候,你一下子苍老又顿时年轻。菲薄的纸页和人所共知的文字只是由于排列的不同,就使人的灵魂和它发生共振,为精神增添了新的钙质。

---摘自毕淑敏

在很早的时候就听到毕淑敏这个名字,那时候只是知道这不仅是位很了不起很有文学见地的国家级作家,还是一位内科主治医生和注册心理咨询师。然而,初次接触这位作家的文学作品还是在高中的时候,那是一本毕淑敏的《养心的妙药》心理散文优秀,一本让我获益匪浅,受益良多的书。

朴实无华的文字,通俗易懂的语句,接近读者,接近生活的写作素材,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过多的修饰这就是毕淑敏的文学作品给我的第一印象。在《养心的妙药》这本散文集里,作者用她的智慧和文化积累对人的从身体、心理到精神层面都作出了独到的见解和阐述,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和富有意义的事例从身体,友谊,孝心,个人心理,婚姻,家庭,社会伦理和素质等各方面为我打开了提高个人心理素质和探索美好的心灵世界的大门。

高中繁忙的学习生活和重大的学习压力总是让我感到惘然和怆然。然而,看毕淑敏的书,能让我缓解压力和自我消化消极心情。《变化的哀伤》、《像烟灰一样松散》,毕淑敏在文章中告诉了我们走进了不好的境遇,那是我们人生中必经的变化,面对紧张而又让人感到忧郁的现实生活的时候,我们要像烟灰一样放松,情绪会安然从容,只有放松,全部潜在的能量才会释放出来。

毕淑敏在《人可以最大限度地逼近真实》里讲述了朋友的祖父皓首穷经,坚持不懈地用了整整半个世纪的时间把曾祖父留给他的一本面目全非的临摹医书一一修正,最后变成了一本伟大的济世良方,造福无数的百姓。每次看到这篇文章,我都会士气大作,坚持不懈地去做一件事,每每完成一件事的时候,我都会想到毕淑敏在文中说到的一句话:人只要全力以赴地钻研某个问题,就有可能最大限度地逼近它的真实。

生活中所有能遇到的,涉及到的各个层面,在毕淑敏的作品里都能够一览无遗,她用最朴实的文字,最真实的事例,最有说服力的语言为我们解开心理一道道的锁。她告诉我们:我很重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勇气这样说。我们的地位可能很卑微,我们的身份可能很渺小,但这丝毫不意味着我们不重要。重要并不是伟大的同义词,它是心灵对生命的允诺。毕淑敏在男女性别和婚姻方面也有独到的见解,她认为传统的重男轻女、女性社会地位卑微的说法都是愚昧无知的,作为一位女性,我们应该爱自己的性别,应该仰首挺胸,用知识来充实自己,改造自己。就像她说的,我喜欢爱读书的女人。书不是胭脂,却会使女人心颜常驻。书不是棍棒,却会使女人铿锵有力。书不是羽毛,却会使女人飞翔。书不是万能的,却会使女人千变万化。在她的书中,我能读出她对女性的支持和尊重。这是鲜少的作家会提及到的。

书,是一个人的精神食粮。读书,能使一个人的思想,心理,文化各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熏陶和提升。毕淑敏在很多作品中都讲述读书的重要性,就像文中开头所说的,阅读是一种精神的按摩,它能和人的灵魂产生共振。我的课外读书习惯似乎培养的比较慢,那是在看了毕淑敏的书之后,我接受了阅读,爱上了阅读,深切的明白了她的话,我们天天浸透在冗长的东西里,就会使我们自己没有办法提升。去读那些好的东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下去,对我们好的素质一定会有潜移默化的力量。那是一种在精神方面发出的能让我们在生活中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能勇敢前行的力量。

毕淑敏,这位从医20年,转入文学创作,为医学和文学奋斗一生的国家级文学作家,用她的文学作品,影响和改变了我,让我在看不到北的沙漠里找到了自己前进的方向和提升自己的方法阅读。

如果把本书比作云,落下的雪花很小很碎,它们的出发点是我温热的胸膛


观《心灵捕手》有感2000字


关于《心灵捕手》的那些事儿---不一样的感动

没有任何火爆的镜头和炫目的特效,精致的音乐充满着哲理与诗意,一部温暖的治愈系电影,每次欣赏,总会带给我不一样的感动。或许,岁月改变的不只是我们的容颜,还有我们对生活的态度。

自己独立选择看电影,是进入大学以后。远离家乡,独自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求学。从没离开过小县城的我,对这里的一切都不适应,但我却无法告诉父母。不是不想,而是不能。只读过小学的父母,他们的肩膀只能扛起我生存的重量,让我不至于挨饿受冻。大学里遇到的问题,都必须靠自己解决,将生活中的烦恼告诉了爸妈,只能徒增他们的烦恼。大山里十八年的生活是简单而安逸的,我也习惯了和大山去交流,形成了我自卑内向的性格。大山的孩子,总是有大山一般的品格,坚韧而勇敢。因为无所依靠,才不得不自力更生,不断的突破自己心理的障碍,走进五彩宾的大学生活中的去。大一刚到学校的时候,很偶然的一次点击,一个人独自看完了这部电影。我不是一个煽情的人,这部电影却戳中了我的泪点,第一次为一部电影而哭泣。

这部电影讲得是一个数学天才的故事。麻和他的省理工学院数学教授蓝勃,在他系上的公布栏写下一道他觉得十分困难的题目,希望他那些杰出的学生能解开答案,可是却无人能解。结果一个年轻的清洁工却在下课打扫时,发现了这道数学题并轻易的解开这个难题。蓝勃教授在找不到真正的解题人之后,又下了另一道更难的题目,要找出这个数学天才。原来这个数学天才叫威尔,他聪明绝顶却叛逆不羁,甚至到处打架滋事,并被少年法庭宣判送进少年观护所。最后经过蓝勃教授的保释并向法官求情,才让他免受牢狱之灾。虽然蓝勃教授希望威尔能够重拾自己的人生目标,而用尽方法希望他打开心结,但是许多被请来为威尔做心理辅导的心理学家,却都被这个毛头小伙子洞悉心理反被羞辱,纷纷宣告威尔已“无药可救”。蓝勃教授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只好求助他的大学同学及好友——某社区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西恩·麦克奎尔,希望他来开导这个前途汲汲可危的年轻人。经过蓝勃教授心理学家朋友西恩的不懈努力,)“朋友,可能比你自己还要了解自己,他了解你的性格、思维方式,他会在最恰当的时候告诉你,你该怎么选择。编剧马特达蒙在不经意间叩开了青春之门,告诉我们关于成长、关于友情、关于爱情,或许下一次敲门声响起之后,我们可以坦然的面对恐惧和现实。

第二次看这部电影,已是大三下学期,全班同学在课堂上一起看。重温这部时代经典影片,有了不一样的感悟。以前,我们总是看到威尔从自我防卫到心灵解放,为他心灵最终获得解放而欢欣鼓舞,对蓝勃教授,则是抱着一点偏见。看到他不断让威尔去做他认为很重要的事情,对他的印象不是很好。这次的实习,考虑问题的角度也改变了,不仅仅单纯从主人公的角度看问题。站在蓝勃教授的角度,面对这样一个极具数学天赋的奇才,自己研究多年的数学题被他一举破解,这对一个从事数学研究的人来说,这该是多大的震撼。自己的才能有限,面对复杂的数学难题而无能为力,而拥有这个能力的人却在自甘堕落,浪费着自己的天赋,在一个老师看来,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情。蓝勃教授想要尽力去保护威尔,让他的天赋得到最大的发挥。他向法官求情,请了很多心理专家给他作辅导,在这些专家都束手无策之后,他为了威尔去求助于与自己有过节的大学室友,帮助威尔打开心理堡垒。按照常理来说,蓝勃教授完全可以不管威尔,继续做他的着名教授,威尔怎么样跟他一点关系也没有。他调动自己的各种关系,只是为了帮助威尔成长成材。作为一名老手,看到那些天资聪颖的学生,总是渴望让他能够飞得更高。也许,这个学生毕业之后,不会给他任何回报,甚至于毕业之后,都不会再联系他。老师在付出的时候,压根儿没想到过要得到什么回报,向伟大的蓝勃教授致敬,向曾经帮助过我的每一位恩师致敬。

即将走上讲台的我,要努力做一个充满爱心的老师!

观《东京物语》有感2000字


观《东京物语》有感2000字

作者简介:马天舒,武汉大学文学院2018级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平缓而翠绿的山下,和式住宅错落有致,一根电线杆兀自高高突起,火车急速穿行在袅袅炊烟中。镜头切换到室内,平山周吉老先生坐在榻榻米上,对这一本小书不断地写划着什么;他的妻子坐在他的左前方,面带笑容,收拾着他们去东京要带的行李。平山夫妇一边忙着自己手里的事,一边聊着关于东京之旅的闲话。这一切被平淡地分散在同样舒缓自然的音乐中,让人不禁会猜测,这是一部将亲情的温暖铺在琐碎但真实的家庭故事中的电影吧。小津安二郎确实将整个电影的基调定为琐碎、平淡,而与我们的猜测不同的是,这份平静背后有着浓浓的哀伤与孤独。这份哀伤与孤独,像是一大块粘稠的红色颜料,附在光滑平整的镜子背后的水银上,唯有你悄悄落泪而泪水无声地滴在上面,那片红色才会渐渐晕染开来,成为心中抹不去的一道淡淡血痕。寓哀伤于平静,寓孤独于琐碎,这正是小津式的电影,残忍锋芒不露,藏在一个个静止而精致的镜头中。

"东京那么大。"

"是啊,如失散了,可能一生不再相见。"

平山夫妇从尾岛乡下去东京看望自己的长子幸一,长女繁,还有次子昌二的遗孀纪子。在长子家不远处的小山坡上,平山夫人蹲着,慈祥地问孙子小勇长大后是否想和爸爸一样做一个医生。小勇回答了"不愿意"之后,又低下头拨弄着石子,不再理会远道而来的奶奶。平山夫人梳得一丝不苟的头发在微风中轻轻飘动着,脸上的皱纹在阳光的映照下似乎有了阴影,显得更深一些。在屋里远远看着这一切的平山先生眼中,孙子小勇活蹦乱跳,追寻着自己所喜爱的一切;而接近古稀之年的妻子,却呆呆地立在山坡上,眼神中凝固着只有他能读懂的忧伤。

或许在旁人看来,这不过是祖孙间再正常不过的一幕。幼辈无忧无虑地玩耍,不理会长辈或许有些功利的关于理想的提问;长辈得到了回答,也只是默不作声,静静微笑着注视这一切,慢慢品味孙辈天真烂漫的童年。和煦的阳光下,天伦之乐的外表下,小津把某种不可言说的孤寂隐藏在平山夫人的霜鬓中、平山先生的无言中。在东京,林立的高楼随处可见,电车轨道触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霓虹灯映亮了那方浓重的黑夜,但平山夫妇找不到属于自己的那方净土,他们是这个城市的迷失者。他们在黑暗中努力寻找着方向,想赶上儿子、女儿;无奈儿女步履匆匆,无暇去寻找自己年迈的父母。终于最后,母亲彻底迷失,被黑暗吞噬去了另一个世界。平山夫人静静地躺着,白手绢覆在那双永远闭上了的双眼上,榻榻米上蚊香的烟随着微风轻轻摆动着。时光在继续流动,而有些人,却永远迷失在了东京。

"无论如何,我们还算是幸福的。"

"没错,我们很幸福了。"

平山夫妇刚到长子幸一家里时,长媳为老人准备了两个肉菜——炒牛肉、生鱼片,可敬一看到妻子准备的菜品后,皱了皱眉,最后餐桌上没有生鱼片;大女婿为了对岳父岳母到自己家住表示欢迎,特地到一家昂贵的糕点店买了点心,而长女繁一边说着"买这么贵的点心做什么,买煎饼就行,他们就爱吃煎饼",一边拈了一块点心自己品尝;长子长女为了让父母悠闲地度过一个愉快的假期,把他们送到热海温泉疗养,父母却在廉价的旅馆里因为周围的嘈杂而夜不能寐。这个传统的日本家庭,表面看起来彬彬有礼、谦让和谐,却早已受到现代生活的冲击而变得支离破碎。或许有人认为,儿女们并不是故意对父母不好的,他们只是因为太忙,无暇顾及。平山夫妇也没有因此对儿女大发雷霆,仍是平静而淡然地安慰自己,"我们还算好的了".

大女儿因为在家有美发师集会,暗示老两口离开自己家。平山先生口气淡然地说:"我们终于无家可归了啊。"平山夫人微笑着回答:"是啊。"平山先生去看望十几年未见的老朋友服部,并希望能在他家凑合一晚,却发现老朋友也处境艰难。服部的两个儿子都战死了,剩下老俩口把家里的房子租出去勉强为生、打发残年。服部家不能留宿平山,于是他们叫上了年轻时另一个好朋友,一起去小酒馆借酒浇愁。他们喝掉一杯又一杯的酒,脸上挂着似在开玩笑的笑容,嘴里喃喃互诉着对自己儿女的失望。平山先生说:"没有孩子真是寂寞,可是有了,孩子又嫌弃你,没有两全其美的。"这一段是电影中情感流露最充分的部分:失去儿女的,不断说着有儿女的好;有儿女的,笑着抱怨他们工作的不体面与对自己的态度。三位老人在相互钦羡中酩酊大醉。可终究呢,也只是说说罢了,生活还要继续。

"是啊,我不想变,但也会变成那样。"

"人生真令人失望啊。"

"是的,不如意事太多了。"

在长子和长女对父母冷漠的同时,身为二儿媳的纪子却对老人关怀备至。在平山夫妇因长女繁的晚间讲集会而被"请"出家门后,平山夫人是在纪子的小屋子里度过那个夜晚的。纪子的小屋非常狭窄,家里的东西也不齐全,以致公公婆婆第一次来家里做客时,她还要向邻居借酒和酒具来招待他们。但平山夫人却对纪子说:"这是我在东京最幸福的一晚。"在这最幸福的一晚后,平山夫人就病倒了,而且最后撒手人寰,可对她来说,离去时,应该是孤独中带着些欣慰的吧。

小津从不对人性做过高地期望和要求,但也从不对人性本身的良善失去信心。纪子,大概代表了小津心目中的理想女性形象:美丽、贤惠、克制、孝顺、坚强、真诚……她身上的闪光点如此之多,几乎是一个"完美女神",可小津毕竟眷恋的是人间温暖的烟火味,而不是高不可攀的天堂圣殿。影片末段,纪子在平山先生面前掩面而泣的镜头是个破解:"我不是什么好人……我很狡猾,我不像父母想的那样总是怀念昌二。" 忍耐的崩溃恰好证明了一个人的鲜活。人是情感的动物,会动摇、会害怕、会犹疑、会失望,谁都一样。一个人生活的纪子,和寂寞相伴长达八年,也许正因为如此,她才看出了二老微笑背后掩藏的失落受伤。纪子的表白使她从苍白的完美中解脱出来,回复人性矛盾的丰富,这样说来,在她众多的优点中还可以再加上两条:自省和坦率。 然而,这样的纪子,会变吗?她自己说,是会的,在她找到新的生活后,或许也会为了生活的奔波而忘了关心平山夫妇。我们每个人一直都在成长,成长所带来的疼痛会是撕心裂肺的、不容我们选择的。我们会与父母渐行渐远,这是自然的,但我们,不要忘了他们。

影片开头与结尾是相呼应的——镜头中仍旧是尾道的家中,平山先生在镜头右侧,蚊香燃着,袅袅青烟升起。不同的是,左前方被空了出来,再没有人能填补。那抹淡淡的血痕,始终存在,我们却不愿让别人看到。

观《都挺好》有感2000字


观《都挺好》有感

作者:65中年

近期,《都挺好》这部影剧不仅在国内广受好评,而且,在国外,口碑也较好。我相信,剧情的贴近生活性,人物性格的鲜明度和真实性,亲情的感人性(最后一集本人居然眼眶湿润了)…….都是获得如此高的评价的原因。下面,我就谈谈本人就该影剧的总结,以及一些细节的讨论,进而应用于我们真实的现实社会和生活。最关键的总结是:1、血浓于水,亲情永远无法代替世界上其他任何的关系结构,所以,亲人之间,能帮就帮。2、钱真的可以解决99%以上的问题,即使另外1%的问题无法直接解决,但有钱了 ,可以间接或变相解决这另外1%的问题。虽然, 这2个总结可能不是完全正确,但对普通人,基本可以作为一个定律,即,就是真理!

首先,该影剧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无论是对家还是对外,尽量做到“一要二不三平”:即一要履行义务;二不能违反法律,不能违背伦理道德常理;三任何事公平,公正、平等对待;但对家和对外又有差异。

为什么对象不一样,内容就不一样呢?第一,无论在家里还是外面,都必须履行应有的义务,这个是前提,如果不能做到这点,任何人将寸步难行;第二,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在家里,基本没有法律的概念,也不是讲道理的地方,但一定要符合伦理道德和常理;在如今社会,在外面,以讲法律为主。第三,在家里,公平,公正的理念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消除很多矛盾,同时,因涉及到亲情,基本无法实现平等,儿子和父亲根本无法平等,在哪里都是长辈和晚辈的关系,但可以做到公平公正。但在社会里,根据没有公平公正的事情,这只不过是在书本上的一种愿景,实际中,根本不存在,但平等,至少在法律上是可以实现的。

接下来,我们剖析主要几个人物的性格,处事方式,以及对错。

苏大强,一辈子被妻子压制,性格懦弱,基本无主见,这是作为一个男人的大忌,所以,无论他是在家里,还是在外面,都被看不起,连他自己都看不起自己,遇到问题,一律采取逃避的方式处理,这样的一个父亲,是整个家庭的不幸。所以,作为一个男人,有主见是非常重要的,要有承担责任的勇气。另外,从苏大强身上,还得出一个道理,不给别人添麻烦,是一种美德;不要求超出被人能力范围的麻烦,是一种道德。

苏明哲,从小目标明确,思维清晰,性格独立、孤傲。但是成年后的个性特征与小时候有天壤之别,这个变化过程,本人认为是该影剧的一个败笔,当然,现在我们不讨论这点。苏明哲想做老大,但没有这个能力,所以,只能“打肿脸充胖子”,但最后害的只有自己和与自己生活最亲密的人,即老婆和儿女,这个性格特征在中国社会非常普遍,不知害苦了多少人。人 ,要知道自己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你最在意的是什么?要权衡利弊!前面一开始就讲了义务,但义务的履行是一个量力而为的过程,而不是一鼓作气不切实际的履行,否者就是虚荣,或者是撑面子。

苏明成,这个人物刻画的性格是最成功的,非常贴近真实人物的形象。其实,从人的角度讲,以及家庭环境,从他的性格和处事方式出发,他没有做错什么事,因为这才是真正的苏明成,这才是鲜活的苏明成,才符合他的成长经历和性格特性。只有一点,这个影剧有瑕疵,就是不该暴打苏明玉,最多扇苏明玉一个巴掌,这样,苏明成的人物塑造就天衣无缝了。可能,很多人觉得苏明成做错了很多事,真是这样吗??!因为我们是观众,知道事情的发生、经过和结果,但你思考下,苏明成作为一个正常人,他的所有言行,就是他真实的客观的必然的结果。比如,他对苏明玉的态度,这是从小就形成的,而且是一种正常的关系发展过程。苏明哲要给父亲买房时,他没有主动承担他的责任,即也应该出一部分钱,但他没有,这都是他真实性格的反应,说的通俗点,他就是这样的人。但是,在朱丽的要求下,决定还苏大强的钱后,苏明成也同意了。这个剧情,把苏明成的形象刻画的栩栩如生,如真人一般。

苏明玉,本人认为没有什么好讲的,就是文章的开头,得出的二个结论:1、血浓于水,亲情永远无法代替世界上其他任何的关系结构,所以,亲人之间,能帮就帮。2、钱真的可以解决99%以上的问题。另外,苏明玉和家人关系的改善过程,得出一个道理:对家里人,一定要把问题说清楚,讲明白,可以避免很多误解,化解矛盾,增进感情。

赵美兰,为了自己可以抛家弃子的人。根据本人的理解,如果这一家是现实的一家,不是影剧,苏家大概率会散了,从此三兄妹将各奔东西,所以,影剧的这个结局,本人是不敢苟同的。当然,导演可能是出于美好的愿景,但它绝不会是实际的结局。一个家庭,强势的母亲,整个家庭大概率是不会幸福的。长辈,要做的是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子女。

吴菲,这个女人,应该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因为有心机,可能有不少人不喜欢她。但是,本人认为,她的言行也是无可厚非,我们要站在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不是观众的角度,这样,我们才能理解她为什么这么做。比如,在买房时增加了20万首付,她故意打电话给苏明玉,隐含的让苏明玉出,苏明玉拒绝后,她有打电话给朱丽,很多人觉得这个女人心机太深。是的,她确实有心机,但她也是走投无路了,或者,退一步讲,从吴菲的角度,给苏大强买房,其他子女确实也有出钱的义务,所以,我们不能对吴菲有太高的要求,她也是一个普通人。或者,我们从另一个角度,从她自己的家庭情况出发,作为观众,要理解她。从很多观众不喜欢吴菲的事情中,得出一个道理:与受过高等教育,越是独立思维的人交往,越要对他真诚,不要欺骗,不要耍心机,否则早晚会被识破。

朱丽,作为一个女人,是最完美的一位,温柔、体贴、有责任感、是非观正确、会生活、真诚……..,在她身上,我几乎找不出缺点,是她的家庭背景,把她养育成如此无可挑剔的女性。我只能说,家庭背景和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真的非常非常非常重要,没有之一。

蒙总,出镜不多,但形象突出,也很贴近现实,使用策略、计谋、手段进行公司的管理,这些都是套路,见得多了就看明白了。职场上,没有情分,只有利益。

周姐,周姐和苏明成关系的变化过程,可以说明,任何关系(除了血缘),说变就变是分分秒秒的事,最后决定关系的亲密程度和牢靠程度的,不是付出、时间、信任……,是利益。

本影剧很奇怪,所有出现的男性,大部分性格都比较弱,里面的女性,大部分都非常有主见,思考问题很全面、客观,比如,苏家3个男的,不如一个苏明玉。这是不是编剧想表达一个观点,女性当家,对家庭整体不良的信息。(特别说明,本人没有看不起女性的意思)

以上是个人对本影剧的看法,如有意见,请关注“65中年”,互相讨论。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目送》有感2000字》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电影的观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目送有感20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