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观后感

观后感

永远的开路先锋观后感心得体会900字。

聚精会神地观赏影片或电视剧是令人高兴的事情,观看的过程就是思维不断跳跃的过程,其实最好的欣赏收获,是将心得写成观后感分享给周边的人,写观后感可以提升我们的思考和写作能力。你正准备写一篇观后感吗?小编推荐你不妨读一下永远的开路先锋观后感心得体会9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今年是改革开放的第40周年,出现了很多的经典影视作品,其中就包括《永远的开路先锋》这部纪录片,影片主要讲述了改革开放四十年中,中铁人通过不断不奋斗,努力建设道路的故事。小编这里整理了一篇网友观看这部影片的观后感,一起欣赏吧!

逢山开路越天堑,遇水架桥绘彩虹,南北征战好儿女,四海为家谱丹青......歌声回荡在耳畔,内心随着激动澎湃。中国中铁人不畏艰险,攻坚克难,励精图治,家国天下的豪情伴随着记录片的叙述深刻的震撼着一个即将成为新一代铁路人的我。不管刺骨寒冬还是炎炎酷暑;无论白天黑夜,中国中铁人都始终坚守在施工前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中国华民族的腾飞助力添辉。

从影片中,我了解到1950年,我们从邓小平、贺龙等老一辈革命家手中接过开路先锋的大旗,一路栉风沐雨,砥砺前行;由小家到大家,由宁静到致远,一步步成为世界高铁发展的引领者。

青藏高原一()个让人望而却步的地方,高寒缺氧,常年冻土,最低气温达到零下40多度,生存环境十分恶劣,而中国中铁人已经在这里奋斗了半个世纪,铸造了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风暴强意志更强的精神。这其中饱含着筑路人数不清的风餐露宿、经历的艰辛跋涉,涌现了一大批典型的模范人物,但更多的是,在他们的引领下,平凡的铁路建设者们用汗水和智慧在祖国大地上让一座座大桥飞跨大川大河,铺就了一条条四通八达的铁路,让天堑变通途。正所谓,伟大的工程造就伟大的精神,我们新一代铁路建设者将传承这种无畏的精神。

一句妈妈,我想你了......是无数中铁人最心底的呐喊,黄莹这个名字一次又一次触动我,让我这个初来乍到的小女孩对新时代女性拥有了新的见解与看法。仅仅80后的小女子已经是中铁四局迪拜办事处商务经理,一口流利的英文,简洁干练的中短发,一言一行中都散发着中铁人的责任与担当。13年,人一生最美好的青春全都奉献在中国中铁的海外事业,其实,在中国中铁,像她这样不能兼顾照顾家庭责任的女工对家庭不能尽到责任的还有很多,不管身在何方环境如何,我们都忘不了心中的那份责任,这里有中铁的事业,也实现了她的人生价值。再苦再难,我们也要交出一份问心无愧的答卷。你是我们的骄傲,更是我们新一代中铁人的榜样。加油!我想,这正是对刚走出校园的我最好的鼓励。

如果把人生比之为杠杆,信念刚好是它的支点,具备这个恰当的支点,才可能成为一个强而有力的人,才能完成更多不可思议的事。我很幸运自己能够成为铁路建设者中的一员,我将在前辈们的引领下,从基础做起,一步一个脚印,走好每一步,用信念支撑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成为一名有责任有担当有作为的铁路建设者。

HdH765.cOm更多精选观后感阅读

永远的开路先锋观后感心得体会8篇


《永远的开路先锋》是一步中国铁路的宣传片,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这部纪录片呢?影片主要讲述了改革开放四十年中,中铁人通过不断不奋斗,努力建设道路的故事。小编这里整理了一些网友观看这部影片的观后感,一起欣赏吧!

《永远的开路先锋》,讲述了很多前人艰苦奋斗,艰难创业的故事,也讲了很多中国中铁创造的卓越成就,青藏铁路,八达岭铁路隧道,沙木拉达隧道,广珠澳大桥,数不清有多少世界第一。让每个中铁人感到骄傲。但是,让我感动和敬佩的,却是这些世界第一背后的不为人知。

青藏铁路,世界上海拔最高,长度最长的铁路。1962年,王占吉带队来到海拔5000多米的风火山,开始对青藏高原冻土的研究,直到1980年积劳成疾,带些遗憾离世,在风火山守望了二十六年,终于等到了青藏铁路通车。而他的儿子王耀欣,也追随父亲未竟的事业,在风火山奉献了自己的青春。

黄莹,在女儿正需要妈妈的时候离开了家乡,远赴海外,对女儿的思念和不舍让身处海外的我们感同身受。当音乐响起,不觉也红了眼眶。

创业艰难,海外创业更难。经常听来的早的同事说,以色列分公司总经理熊朝东刚来以色列的时候,孑然一身,语言不通,饮食习惯跟国内也完全不同,每天只能自己凑合着煮些番茄鸡蛋面果腹,无数困难就这么坚持下来,终于打开了以色列市场,发展成今天以色列最大的中资企业。

可能,我们没那么高尚,为了各种高大上的目标来到中国中铁。但是,在中国中铁这个熔炉里,勇于跨越,追求卓越早已融入我们的生命,成为每一个中铁人的人生信条。

我是中铁人,我奋斗,我骄傲!

栉风沐雨坎坷路,岁月磨砺铸辉煌。四十载弹指一挥间,在短短的三十分钟《永远的开路先锋》中,我看到了许多熟悉的工程,有一些我还曾经去过,我看到了许多熟悉的面孔,有一些还曾经一起奋斗过,我看到许多动人的故事,有一些我们现在还在经历着,我们看到了很多,所以才能看清楚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中铁是如何走遍万水千山,将诸多最难工程铸就成为丰碑的。

远离祖国,身处异国他乡,不同的国别、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规则、不同的标准、当然有很多故事可以讲,困难多不多,环境复不复杂?风雨如晦,水深浪阔,前进的步伐不会等任何人,站在一个新的开端,万种情绪交汇,我只觉有幸参与到海外事业的美好希望建设中。

岁月无痕,人心有碑,不必多言,毕竟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前辈们铁一般的意志,铸就了如今中国中铁人不屈的灵魂。

改革开放四十年过去了,这也是中国中铁筑路世界的四十年。一路走来,这四十年的风雨兼程,四十年的初心不改,都是每一位辛勤的中铁人用汗血不断地努力拼搏过来的。四十年的奋斗,筑成了我们脚下坚实的道路;四十年的奋斗,换来了今天的繁荣昌盛;四十年的奋斗,书写出了中国中铁的成长与辉煌。作为中国中铁年轻的一份子,我们要()铭记自己的责任,从前辈手中接过开路先锋的大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观看《永远的开路先锋》中国中铁大片,仿佛带入我们进入先辈们曾经峥嵘岁月的年代。

岁月如歌,往事难忘,中国中铁先辈们走过的脚印,是我们脚下坚实的道路,同时更是一种精神支柱,将会一直被传承。

作为中国中铁年轻的一份子,我们要学习老一辈的榜样精神,牢记中国中铁使命,不忘中国中铁初心,从前辈们手中接过开路先锋的大旗,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砥砺前行,开创新的征程。

改革开放四十年,风雨兼程四十载,伟大祖国欣欣向荣,中国中铁牢记历史使命,中铁隧道勇做时代先锋,大海外战略坚定不移地开拓海外市场,看到中国中铁在这四十年中取得的辉煌成绩,作为一名投身海外事业的普通员工也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同时也肩负着企业的光荣历史使命。

我们来到海外这个陌生的环境,不仅需要在工作上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融入当地市场环境上更是需要披荆斩棘、锐意进取。对我来说,来到以色列系统标也是工作生活的一次新的征程,努力做一名勇敢的开路先锋。

1978年11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中国开的改革开放开启了新征程。铁道部隧道工程局,正是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为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昔(1978年10月)正式成立。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隧道局也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中,永作开路先锋,取得了辉煌成绩。

隧道局成立之初,即开始修建中国最长的双线电气化铁路隧道大瑶山隧道。该隧道全长14.295KM,当时居中国第一,亚洲第三,全球第十。为了成功建成大瑶山隧道,隧道局建立了四臂凿岩台车打眼装药开挖作业线、喷锚网支护作业线、模板台车衬砌作业线;在台车打眼、光面爆破、复合式衬砌、射流通风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把中国隧道修建技术从落后世界发达国家30年水平一举提高到世界80年代先进水平。大瑶山隧道的科研成果,荣获科技进步特等奖。

之后,隧道局又成功修建了北京地铁复兴门折返线,创立了浅埋暗挖法,其科研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隧道局修建的西康铁路秦岭隧道,是中国铁路隧道的第三块里程碑,为TBM、盾构技术在中国广泛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其科研成果荣获国家科持进步二等奖。

40年来,隧道局在中国铁路隧道建设的道路上,成功建成了一大批具有行业领先地位的重大工程,为中国铁路、地铁、公路、水利水电等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永作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开路先锋。在隧道科技创新的道路上,隧道局永作隧道科技创新的开路先锋。

12月21日,在距离祖国7000多公里外的以色列特拉维夫,轻轨红线集成项目部党工委组织在以全体员工观看电视纪录片《永远的开路先锋》。

通过观看,广大员工对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伟大变革赞不绝口,对一个个中国中铁一线员工的故事感动不已。无论是刺骨寒冬还是炎炎酷暑、不管是白天黑夜,中国中铁人都始终响应祖国的号召,坚守在施工前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中华民族的腾飞助力添辉,为我们是一名中国中铁人感到骄傲,更为自己是一名中国公民感到自豪。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中国电气化铁路60年暨中铁电气化局建局60周年。60周年,中铁电化人发扬开路先锋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用汗水和智慧修建了一大批国家重难点工程,在祖国大地上树立起一座座历史丰碑,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动人诗篇,涌现出一大批的先进典范和模范人物。

《永远的开路先锋》观后感


《永远的开路先锋》观后感

《永远的开路先锋》,讲述了很多前人艰苦奋斗,艰难创业的故事,也讲了很多中国中铁创造的卓越成就,青藏铁路,八达岭铁路隧道,沙木拉达隧道,广珠澳大桥,数不清有多少世界第一。让每个中铁人感到骄傲。但是,让我感动和敬佩的,却是这些世界第一背后的不为人知。

1.两代人的坚守

青藏铁路,世界上海拔最高,长度最长的铁路。1962年,王占吉带队来到海拔5000多米的风火山,开始对青藏高原冻土的研究,直到1980年积劳成疾,带些遗憾离世,在风火山守望了二十六年,终于等到了青藏铁路通车。而他的儿子王耀欣,也追随父亲未竟的事业,在风火山奉献了自己的青春。

2.离乡背井的海外人

黄莹,在女儿正需要妈妈的时候离开了家乡,远赴海外,对女儿的思念和不舍让身处海外的我们感同身受。当音乐响起,不觉也红了眼眶。

3.艰苦创业

创业艰难,海外创业更难。经常听来的早的同事说,以色列分公司总经理熊朝东刚来以色列的时候,孑然一身,语言不通,饮食习惯跟国内也完全不同,每天只能自己凑合着煮些番茄鸡蛋面果腹,无数困难就这么坚持下来,终于打开了以色列市场,发展成今天以色列最大的中资企业。

可能,我们没那么高尚,为了各种高大上的目标来到中国中铁。但是,在中国中铁这个熔炉里,“勇于跨越,追求卓越”早已融入我们的生命,成为每一个中铁人的人生信条。

我是中铁人,我奋斗,我骄傲!

——王晓峰

栉风沐雨坎坷路,岁月磨砺铸辉煌。四十载弹指一挥间,在短短的三十分钟《永远的开路先锋》中,我看到了许多熟悉的工程,有一些我还曾经去过,我看到了许多熟悉的面孔,有一些还曾经一起奋斗过,我看到许多动人的故事,有一些我们现在还在经历着,我们看到了很多,所以才能看清楚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中铁是如何走遍万水千山,将诸多最难工程铸就成为丰碑的。

远离祖国,身处异国他乡,不同的国别、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规则、不同的标准、当然有很多故事可以讲,困难多不多,环境复不复杂?风雨如晦,水深浪阔,前进的步伐不会等任何人,站在一个新的开端,万种情绪交汇,我只觉有幸参与到海外事业的美好希望建设中。

岁月无痕,人心有碑,不必多言,毕竟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巴国焱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前辈们铁一般的意志,铸就了如今中国中铁人不屈的灵魂。

改革开放四十年过去了,这也是中国中铁“筑路”世界的四十年。一路走来,这四十年的风雨兼程,四十年的初心不改,都是每一位辛勤的中铁人用汗血不断地努力拼搏过来的。四十年的奋斗,筑成了我们脚下坚实的道路;四十年的奋斗,换来了今天的繁荣昌盛;四十年的奋斗,书写出了中国中铁的成长与辉煌。作为中国中铁年轻的一份子,我们要铭记自己的责任,从前辈手中接过“开路先锋”的大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王佳

观看《永远的开路先锋》中国中铁大片,仿佛带入我们进入先辈们曾经峥嵘岁月的年代。

岁月如歌,往事难忘,中国中铁先辈们走过的脚印,是我们脚下坚实的道路,同时更是一种精神支柱,将会一直被传承。

作为中国中铁年轻的一份子,我们要学习老一辈的榜样精神,牢记中国中铁使命,不忘中国中铁初心,从前辈们手中接过开路先锋的大旗,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砥砺前行,开创新的征程。 ——周振涛

改革开放四十年,风雨兼程四十载,伟大祖国欣欣向荣,中国中铁牢记历史使命,中铁隧道勇做时代先锋,大海外战略坚定不移地开拓海外市场,看到中国中铁在这四十年中取得的辉煌成绩,作为一名投身海外事业的普通员工也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同时也肩负着企业的光荣历史使命。

我们来到海外这个陌生的环境,不仅需要在工作上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融入当地市场环境上更是需要披荆斩棘、锐意进取。对我来说,来到以色列系统标也是工作生活的一次新的征程,努力做一名勇敢的开路先锋。

——李博鉴

老一辈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天堑变通途,勇于跨越,追求卓越。作为新时代的弄潮儿,作为21世纪的中铁人,我们肩负起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的责任和使命。我们从老一辈中铁人手上接过富有中铁精神的旗帜,那种坚韧不屈、献身自我、不畏艰险、挺立而出的精神值得我们代代相传。

——余文刚

1978年11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中国开的改革开放开启了新征程。铁道部隧道工程局,正是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为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昔(1978年10月)正式成立。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隧道局也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中,永作开路先锋,取得了辉煌成绩。

隧道局成立之初,即开始修建中国最长的双线电气化铁路隧道——大瑶山隧道。该隧道全长14.295KM,当时居中国第一,亚洲第三,全球第十。为了成功建成大瑶山隧道,隧道局建立了四臂凿岩台车打眼装药开挖作业线、喷锚网支护作业线、模板台车衬砌作业线;在台车打眼、光面爆破、复合式衬砌、射流通风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把中国隧道修建技术从落后世界发达国家30年水平一举提高到世界80年代先进水平。大瑶山隧道的科研成果,荣获科技进步特等奖。

之后,隧道局又成功修建了北京地铁复兴门折返线,创立了浅埋暗挖法,其科研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隧道局修建的西康铁路秦岭隧道,是中国铁路隧道的第三块里程碑,为TBM、盾构技术在中国广泛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其科研成果荣获国家科持进步二等奖。

40年来,隧道局在中国铁路隧道建设的道路上,成功建成了一大批具有行业领先地位的重大工程,为中国铁路、地铁、公路、水利水电等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永作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开路先锋。在隧道科技创新的道路上,隧道局永作隧道科技创新的开路先锋。

——翟进营

12月21日,在距离祖国7000多公里外的以色列特拉维夫,轻轨红线集成项目部党工委组织在以全体员工观看电视纪录片《永远的开路先锋》。

通过观看,广大员工对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伟大变革赞不绝口,对一个个中国中铁一线员工的故事感动不已。无论是刺骨寒冬还是炎炎酷暑、不管是白天黑夜,中国中铁人都始终响应祖国的号召,坚守在施工前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中华民族的腾飞助力添辉,为我们是一名中国中铁人感到骄傲,更为自己是一名中国公民感到自豪。

——王刚

山河之庞亦无惧

开山越河非难事

齐心协力创伟绩

开路先锋肩上扛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中国电气化铁路60年暨中铁电气化局建局60周年。60周年,中铁电化人发扬“开路先锋”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用汗水和智慧修建了一大批国家重难点工程,在祖国大地上树立起一座座历史丰碑,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动人诗篇,涌现出一大批的先进典范和模范人物。

四十年的坚持、四十年的守候、四十年的奋斗、四十年的先锋,我们将继续牢记使命,继续为我们国家伟大的建筑事业奉献自己微小的力量。

——韩国强

《永远的开路先锋》观后感文章


《永远的开路先锋》观后感

试验室 刘珍珍

1978年,伴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顺利召开,改革开放的大幕徐徐拉开。改革开放后,新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永远的开路先锋》记录了改革开放前后中国中铁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艰苦奋斗的历程,鼓舞我们要缅怀历史,牢记使命,将开路先锋的大旗历代传承。

不忘初心,艰苦奋斗。影片中讲到在改革开放初期,三块石头支口锅,三顶帐篷搭个窝,是老一辈铁路人生活的真实写照,在没有施工机械的情况下,单靠人工依然优质高效的完成建设任务。在海外人生地不熟,没有任何门路的情况下,中铁海外中非公司依然坚守,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最终拿下了第一个海外项目,也为中铁海外创业打下了基础。正是因为老一辈铁路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艰苦奋斗精神,使得全国各地乃至海外的一条条中国建造的铁路、公路和大桥拔地而起,仿佛一条条巨龙,蜿蜒盘绕,为人民造福,为世界添彩。四十年前,老一辈铁路人在单靠人工的条件下们可以把工程建设的优质高效,如今,我们全是机械化施工,生活和施工条件相比四十年前要好上许多倍,我们更要秉承老一辈铁路人艰苦奋斗的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扛起开路先锋的大旗,将工程建设的更加优质高效、精细化、标准化,为中国中铁在一带一路上“走出去”的步子迈的更大而努力。

勇于跨越,追求卓越,自主创新。影片中讲到在中老铁路的建设中,中铁二局中老铁路二工区经理徐州,在路基建设中,针对老挝特殊土质,采用中国标准,用中国泥土撑起中老铁路,推动老挝发展,这将是又一代让全世界瞠目的铁路工程。正是由于这种追求卓越的精神才会使得中国在世界上建成一座座坚实桥梁和一条条优质铁路。影片中还讲到在2001年,在进口盾构机的谈判中,外方认定我们没有生产盾构机技术,提出以旧代新等无理要求,我们不答应,外方就扬长而去,这次事件使得我们为造成属于自己的盾构机暗下决心。经过不断监测和努力,2008年,我国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合式盾构机正式下线,彻底结束了中国盾构整机进口的历史。自主创新,我身边就有很好的例子,就是我们隧道股份太焦项目自主研发的二衬养护喷淋设备,解决了二衬养护不及时问题,保证了后期混凝土强度,也正有了这些勇于自主创新的中铁人,才使得我们的工程建设更加便利,使得我们的工程质量更加优质,作为一名90后铁路人,我们更要始终秉承中国中铁勇于跨越,追求卓越,自主创新的企业精神,数十年如一日,艰苦奋斗,为成为国家铁路建设主力奋斗,为国家科技发展冲向世界第一努力。

有舍才有得,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影片中一位叫黄莹的80后女生讲到,她和丈夫作为一名中铁人,常年在外,两个人一年也可能见不到一次面,对父母亏欠的太多。但是作为一名中铁人,她为国家铁路建设作出了贡献,实现了自己的价值。现如今,祖国大地遍布高铁和大桥,使人们的出行更加便捷,也正是因为这些中铁儿女,他们为了祖国铁路建设舍弃了太多,他们拉远了自己和最爱的人的距离,却拉近了千千万人们和亲人的距离,他们舍弃小家,成就了大家。我的一位同事,在看了记录片后,热泪盈眶,说他也想妈妈,但是为了铁路建设,他依然要坚守岗位,这样才能给妈妈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几十万中铁儿女远离亲人,夜以继日地努力奋斗,建设铁路,是为了给自己的亲人和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让他们过的幸福,也为千千万人们可以和亲人相聚而感到幸福。

不忘初心,致敬奋斗。因为老一辈人的艰苦奋斗,让中国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让一座座城市连接起来,让人们可以跨越千山万水,与亲人相聚,先辈们走过的路,也为我们的铁路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使得当今我们的铁路建设更加顺利。作为一名铁路建设者我们应该缅怀历史,向老一辈铁路人的艰苦奋斗致敬。我们更应该秉承中国中铁用于跨越,追求卓越,自主创新的企业精神,扛起开路先锋的大旗,为实现强国梦而艰苦奋斗,用实际行动打造精品典范工程,向世界展现我们中铁人的风采。

《永远的开路先锋》观后感2篇


《永远的开路先锋》观后感

四十年初心不改;四十年栉风沐雨;四十年是中铁人艰苦奋斗的光荣历程;是继承和发扬“开路先锋”精神的的责任使命。四十年来中国中铁跨越千山万水、历尽千辛万苦、克服千难万险,始终牢记责任使命,勇作时代先锋,为实现中国梦奋斗。

“1950年,我们从邓小平、贺龙等老一辈革命家手中接过“开路先锋”大旗。”看着这部纪录片,一个个激动人心的故事,一场场惊心动魄的场面,一曲曲斗志昂扬的战歌,仿佛翻开了一部历史的画卷,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带我们走进一线生活,看到了一个个员工风雨无阻的用汗水和辛勤去勘测、绘量、计算,付出全部的心血。一句:“妈妈我想你了……”这是一个孩子对自己父母的想念,是无数中铁人最心底的呐喊。一句:“爸,我的焊工技术已经达到了你的要求。”这是一个孩子对自己爸爸的承诺。当一个员工指着那条笔直的大路大桥对他的同伴说,“你看,这就是我参与建设的铁路和大桥。”这是一个中铁人对自己工作的认可和自豪。

朴实的画面中,我感受到成功的道路上,中国中铁人发扬开路先锋的精神,要默默地奉献付出,坚持不懈地奋斗,想做的事情,就一定要把它做好,不达目的不罢休。原本遥不可及的青藏铁路和港珠澳大桥,已被中国人用智慧和汗水化为咫尺。中铁大桥、高速铁路、中铁装备等超级工程的震撼影像在彰显国家实力的同时,也体现了一代代中铁人不畏艰险、埋头苦干、开拓进取的美好情操。特别是播放到中铁隧道局集团施工队伍重返大凉山,再次承担了新成昆铁路线上的“沙木拉达隧道”——全线最长的小相岭隧道的建设任务,这是一个半世纪几代人的青春接力。“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不畏艰难险阻,勇于跨越,追求卓越,汇聚起的是民族复兴筑路的磅礴力量;是中国中铁人艰苦奋斗的光荣历程;是继承和发扬“开路先锋”精神的伟大传承。一个个中国中铁一线人物的感人故事,展现和讴歌了中铁儿女栉风沐雨、砥砺奋进的创业精神!四十年的风雨兼程,四十年的初心不改,四十年的栉风沐雨,四十年的奋斗只是开始,三十万中铁儿女,用汗水和荣光,书写崭新的未来。

观影结束后,中铁隧道局成昆铁路建设者时送给我们中隧青年“忠诚与担当”的五字真言,永远高擎“开路先锋”精神旗帜,以“天高我敢攀,地厚我敢钻,险山恶水听调遣,-英雄面前无难关”的壮志豪情,怀抱中隧人“开工必先、全程领先、永争第一”的坚定理念,用我们中隧人的高昂斗志,扎实作风和实际行动,不断创树品质,打造精品、典范工程,展现我们中铁人的风采!

“闪烁星空是眼睛,浩瀚大海是心胸;巍巍高山是脊梁,铁流滚滚舞巨龙。”是中国中铁胸怀全局、放眼全球、勇于担当、勇挑重担的气魄;“逢山开路越天堑,遇水架桥绘彩虹;南征北战好儿女,四海为家谱丹青。”是中国中铁人不畏艰险、攻坚克难、励精图治、家国天下的豪情;

“勇于跨越、追求卓越,创业百年国脉兴;勇于跨越、追求卓越,放飞中华复兴梦。中国中铁永远是开路先锋。开路先锋!”是中国中铁矢志不渝、产业报国、领军现在、引领未来的担当。

在党的十九大精神引领下,我们要不断弘扬工匠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努力实现中国梦!(王希贵)

《永远的开路先锋》观后感

12月16日晚,项目组织集体观看记录片《永远的开路先锋》。片中历代中铁人艰苦奋斗,不忘初心,用血汗铸造了中铁,而中铁也为祖国的崛起奉献了一份力量。作为一名中铁人,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我们缅怀历史。1950年,中铁人从邓小平、贺龙等老一辈革命家手中接过“开路先锋”的大旗,一路栉风沐雨,砥砺前行; 在成昆铁路,在深圳饼干厂,肩挑背磨,三块石头架口锅,三顶帐篷搭个窝。不分白天黑夜,仅凭肩挑背磨。用血肉之躯,遇水架桥逢山开路,完成了一系列壮举。

我们实干创造。青藏高原高寒缺氧,常年冻土,最低气温达到零下40多度,生存环境十分恶劣,而中国中铁人却能够在这里奋斗半世纪。这其中饱含着筑路人数不清的风餐露宿、经历的艰辛跋涉,涌现了一大批典型的模范人物,在他们的引领下,平凡的铁路建设者们用汗水和智慧在祖国大地上,让一座座大桥飞跨大川大河,铺就了一条条四通八达的铁路,天堑变通途。历代中铁人中不乏为企业发展开疆拓土的奠基者,智勇双全、勇于创新的科研工作者,以及离乡背井、远离亲人的筑路人。正是他们撑起了中国中铁的脊梁。在他们的带领下,中国中铁终将实现从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从中国速度到中国质量,从中国产品到中国品牌的伟大跨越。

我们传承辉煌。新时代,我们施工生产屡创佳绩、频传捷报,我们的营业额、施工产值和利润率连年攀升。正所谓,伟大的工程造就伟大的精神,我们新一代中铁人将传承这种精神。作为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先行者,中国中铁是最早“走出去”的开拓者和世界高铁发展的引领者中的一员,我们为此倍感骄傲和自豪。接过开路先锋的大旗,驰骋大江南北、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但无论走的再远,我们都要缅怀历史、不忘初心,积极传承老一辈开路先锋艰苦奋斗、不怕牺牲、敢叫河水让路、高山低头的铁军精神;积极传承青藏铁路建设者的“ 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追求更高,风暴强意志更强”的青藏铁路精神。接力棒从父辈的手中递到我们手上,将来还要递到后辈门手中去。我们坚信,四海为家、风餐露宿的中铁人会用智慧、汗水书写中国中铁发展的新篇章,创造中国中铁发展的新辉煌。

中铁人的血脉里,深深融入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改革开放四十年,正是一代代中国中铁人的不懈奋斗,才能树立一座座历史的丰碑,成就企业的繁荣昌盛,才能实现“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迈誓言,才能完成由建设大国到建设强国的华丽转变。(张雅慧)

中国中铁永远的开路先锋观后感


永远的开路先锋这部纪录片是最近大家都在关注的,尤其是铁路部门的相关工作者们,这是改革开放40周年的献礼电影,我相信大家在看完之后一定很有感触的吧,其中的先辈们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永远的开路先锋观后感一起欣赏!

第一篇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是我观看大型纪录片《永远的开路先锋》后,最直观的感觉。

改革开放四十年,正是一代代中国中铁人的不懈奋斗,才能树立一座座历史的丰碑,成就企业的繁荣昌盛,才能实现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迈誓言,才能完成由建设大国到建设强国的华丽转变。

从成昆铁路到青藏铁路,从深圳饼干厂到海外施工,都记录了历代中铁人艰苦奋斗的历程。他们中有为企业发展开疆拓土的奠基者,有智勇双全、勇于创新的科研工作者,有离乡背井、远离亲人的筑路人。是他们撑起了中国中铁发展的脊梁,成就了中国中铁的伟业。正如张宗言总裁在纪录片中所说:在我们中国中铁人的血脉里,深深融入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

新时代,我们接过开路先锋的大旗,驰骋大江南北、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但无论走的再远,我们都要缅怀历史、不忘初心,积极传承老一辈开路先锋艰苦奋斗、不怕牺牲、敢叫河水让路、高山低头的铁军精神,积极传承青藏铁路建设者的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追求更高,风暴强意志更强的青藏铁路精神。

新面貌,我们阅尽沧桑后容光焕发。同改革开放初期相比,我们施工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肩挑背磨已渐渐走入历史、成为过去。我们积极推进深化改革和精细化管理,全面开展幸福之家建设,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得到大幅提升,展现出了新时代产业工人蓬勃向上、砥砺奋进的全新精神风貌。

新作为,我们施工生产屡创佳绩、捷报频传,我们的营业额、施工产值和利润率连年攀升。作为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先行者,中国最早走出去的开拓者和世界高铁发展的引领者的中国中铁一员,我们倍感骄傲和自豪。我们坚信,四海为家、风餐露宿的中铁人会用智慧、汗水书写中国中铁发展的新篇章,创造中国中铁发展的新辉煌。

《永远的开路先锋》让我心潮澎湃的同时,激励我立足岗位、扎实苦干、勇争一流。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作为一名基层的铁路建设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苦练本领、履职尽责,做企业蓬勃发展的践行者;我要有火柴那种燃烧自己,照亮黑暗的精神,默默付出、艰苦奋斗,做企业发展的奉献者;我要持续践行企业发展理念,矢志不移、勇于开拓,做企业发展的先行者。

第二篇

逢山开路越天堑,遇水架桥绘彩虹,南北征战好儿女,四海为家谱丹青......歌声回荡在耳畔,内心随着激动澎湃。中国中铁人不畏艰险,攻坚克难,励精图治,家国天下的豪情伴随着记录片的叙述深刻的震撼着一个即将成为新一代铁路人的我。不管刺骨寒冬还是炎炎酷暑;无论白天黑夜,中国中铁人都始终坚守在施工前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中国华民族的腾飞助力添辉。

从影片中,我了解到1950年,我们从邓小平、贺龙等老一辈革命家手中接过开路先锋的大旗,一路栉风沐雨,砥砺前行;由小家到大家,由宁静到致远,一步步成为世界高铁发展的引领者。

青藏高原一个让人望而却步的地方,高寒缺氧,常年冻土,最低气温达到零下40多度,生存环境十分恶劣,而中国中铁人已经在这里奋斗了半个世纪,铸造了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风暴强意志更强的精神。这其中饱含着筑路人数不清的风餐露宿、经历的艰辛跋涉,涌现了一大批典型的模范人物,但更多的是,在他们的引领下,平凡的铁路建设者们用汗水和智()慧在祖国大地上让一座座大桥飞跨大川大河,铺就了一条条四通八达的铁路,让天堑变通途。正所谓,伟大的工程造就伟大的精神,我们新一代铁路建设者将传承这种无畏的精神。

一句妈妈,我想你了......是无数中铁人最心底的呐喊,黄莹这个名字一次又一次触动我,让我这个初来乍到的小女孩对新时代女性拥有了新的见解与看法。仅仅80后的小女子已经是中铁四局迪拜办事处商务经理,一口流利的英文,简洁干练的中短发,一言一行中都散发着中铁人的责任与担当。13年,人一生最美好的青春全都奉献在中国中铁的海外事业,其实,在中国中铁,像她这样不能兼顾照顾家庭责任的女工对家庭不能尽到责任的还有很多,不管身在何方环境如何,我们都忘不了心中的那份责任,这里有中铁的事业,也实现了她的人生价值。再苦再难,我们也要交出一份问心无愧的答卷。你是我们的骄傲,更是我们新一代中铁人的榜样。加油!我想,这正是对刚走出校园的我最好的鼓励。

如果把人生比之为杠杆,信念刚好是它的支点,具备这个恰当的支点,才可能成为一个强而有力的人,才能完成更多不可思议的事。我很幸运自己能够成为铁路建设者中的一员,我将在前辈们的引领下,从基础做起,一步一个脚印,走好每一步,用信念支撑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成为一名有责任有担当有作为的铁路建设者。

永远的开路先锋中国中铁观后感6篇


身为这样骄傲的其中一员,在观看了永远的开路先锋这部纪录片更是内心充满了力量,这些年的风风雨雨,铁路人一直坚守着自己的初心,为了祖国的建设不断做出巨大的成就!以下是永远的开路先锋中国中铁观后感6篇,一起来看看吧。

1

纪录片全片以缅怀、实干、传承为脉络,通过一个个中国中铁一线人物的感人故事,展现和讴歌了中铁儿女栉风沐雨、砥砺奋进的创业精神;通过观看纪录片中一个个为企业发展奉献青春热血乃至宝贵生命的先锋模范人物,以及股份公司各单位在海外内完成的一项项伟大工程,在座的每个员工都感受到了植根在中国中铁脊梁内开路先锋的创业精神。

纪录片展示的中国中铁创业史真实而深情,对自己触动很深,一线员工常年与家人分隔两地,片中中铁人的艰辛奋斗让人动容,而他们取得的光辉成绩也值得我们骄傲。

过去中铁员工在物资设备匮乏情况下取得的建筑成就值得我们每个人尊敬,现在我们有了先进、多样、便利的机械设备,更应该秉承奋斗的精神,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

通过观影,对中国中铁勇于跨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在自己的岗位上传承企业精神、争当先锋,有了更强大的思想动力。

2

40年风雨同舟,40年披荆斩棘,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春华秋实。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创造了震撼世界的中国奇迹。历史不()会终结,奋斗未有穷期。新时代,新征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将这场伟大革命进行到底,中国一定会有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中国中铁人不畏艰险,攻坚克难,励精图治,家国天下的豪情伴随着记录片的叙述深刻的震撼着一个个新一代铁路人。不管刺骨寒冬还是炎炎酷暑;无论白天黑夜,中国中铁人都始终坚守在施工前线,用我们的实际行动,为中华民族的腾飞助力添辉,用我们的汗水和荣光,为祖国铸就精品。

我们要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践行两个维护,更加紧密的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足岗位,锐意进取,为国家繁荣和公司发展添砖加瓦。

3

为缅怀历代中国中铁人艰苦奋斗的光荣岁月,继承和发扬开路先锋精神,中铁资源新鑫公司分批次组织干部员工观看中国中铁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专题片《永远的开路先锋》。通过观看专题片,让大家感受中铁人的伟大成就,弘扬中铁精神,凝聚思想共识,自觉争做勇于跨越 追求卓越的时代新人。

近半个小时的影片,详细讲述了一个个中国中铁一线人物感人的真实故事,展现和讴歌了中铁儿女栉风沐雨、砥砺奋进的创业历程。中国中铁人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开路先锋精神,用汗水和智慧修建了一批批重难点工程,从西藏拉林铁路到成昆铁路,从中国-老挝铁路到赞比亚、几内亚铁路,在世界范围内树起了一座座历史丰碑,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动人诗篇。

作为新一代的中铁人,看到前辈们不怕艰难险阻,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感人事迹,顿感肩上的担子重了许多。从前辈们手中接过开路先锋大旗,既要向楷模学习,更要牢记中国中铁精神,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不断以实际行动诠释开路先锋实质,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4

观看中国中铁纪录片《永远的开路先锋》,共同见证那一段不畏艰险、勇往直前、艰苦奋斗的激情岁月。

视频中,一幅幅照片见证了中国中铁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辉煌历程;一段段故事见证了一代又一代前赴后继、扬帆起航的奋斗足迹;一组组家庭见证了广大员工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工匠精神,使得项目全体参会人员备受鼓舞。

一要珍惜当前美好生活,努力工作。二要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履行好岗位职责。三要营造比、学、赶、超、帮的良好氛围,共同向榜样看齐、向先进学习。

5

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观看着讲述中铁人自己的故事。四十年的风雨兼程,四十年的初心不改,四十年的栉风沐雨,遇水架桥、逢山开路,影片用镜头娓娓述说着中铁人艰苦奋斗的光荣历程,记录了一个个中国中铁一线人物的感人故事,展现和讴歌了中铁儿女栉风沐雨、砥砺奋进的创业精神。整整29分54秒,除了影片发出的声音,会议室异常的安静,大家饱含深情,认真的观看着,接受这一次具有特殊意义的中国中铁艰苦传承与企业精神的重要宣教。

我们为自己是一名中铁人而倍感骄傲和自豪,大家纷纷表示,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努力继承和发扬前辈们的开路先锋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持续奋斗,永不停歇,做好手中事。

6

该纪录片以回顾40年前中铁人为开始,讲述了以当时没有任何机械设备、施工条件恶劣为背景,施工建设者们白天黑夜肩挑背扛的情况下完成的各项任务。记录了,历代中铁人牢记责任使命,不畏艰险、励精图治、开拓进取,逢山开路越天堑,遇水架桥绘彩虹,不断发展壮大祖国基建事业,逐渐改变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面貌。讴歌了历代中铁建设者们不畏艰难险阻、无私奉献、秉承勇于跨越、追求卓越的精神。在观看纪录片的过程中,记录的不管是身在异乡不能照顾家人还是重返沙木拉达传承成昆精神,所有的员工都感同身受,就像是在讲述着自己的心声一样。建设者们以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克服重重困难,让员工们肃然起敬,感动不已。

通过观看纪录片,进一步加强了员工作为中国中铁建设者的无限自豪感和归属感,我们将铭记开路先锋精神,为中国中铁抒写更辉煌的篇章!

永远的开路先锋纪录片观后感范文2篇


《永远的开路先锋》纪录片为我们展现了先辈们刻苦奋斗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我们要传承这一种精神,它永远都不会过时,我们要用它们将中国建设的更加美好,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永远的开路先锋纪录片观后感范文3篇。

今天观看《永远的开路先锋》视频,介绍了中国中铁自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情况,在中国经济急速增长的大环境下,中国中铁也其担当创新,大无畏的创业精神屹立在世界之巅。中国中铁以其包容开放的态度投入至中国铁路建设,世界铁路建设的事业中去,以开路先锋的姿态逢山开路,遇水建桥,成为行业的领导者。在这背后,离不开的是无数中铁员工的默默付出,离不开的是勤劳的中国人民夜以继日的艰苦奋斗,作为新时代的中铁员工,更要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才能接受前辈手中的接力棒,在总书记的带领下,让中国更加辉煌。

第二篇

今天在项目的组织下观看了《永远的开路先锋》纪录片,这部改革开放40周年的献礼电影给了我很大的感触。作为中国中铁的一员,先辈们的那种艰苦奋斗、敢为人先的精神给了我很大的激励,值得我们不断学习。

改革开放四十年,正是一代代中国中铁人的不懈奋斗,才能树立起一座座的历史丰碑,成就企业的繁荣昌盛,才能完成由建设大国到建设强国的华丽转变。正如张宗言总裁在纪录片中所说:在我们中国中铁人的血脉里,深深融入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永远的开路先锋()》让我心潮澎湃的同时,更加激励我立足岗位、扎实苦干、勇争一流。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苦练本领、履职尽责、艰苦奋斗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

在我们员工观看的过程中,我深深地被观看中的内容吸引了,看着老一辈革命家,在那样的工作环境下是怎么克服各种各样的未知困难,一路走来。看着我自己也在想,我们同样是铁路人,看着老一代人的努力奋斗的内容,我的心不知道怎么突然热血沸腾,斗志昂扬。也许这就是我们有着共同的信念,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为己任。发扬我中国中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风餐露宿、四海为家的精神。在看着他(她)们在自己岗位上忙忙碌碌的工作着代代相传,历代艰苦奋斗的历程,几十年风雨拼搏,半世纪初心不改,他(她)们肩负着不仅是事业,还有坚持如钢信念。

在这里我想说:前辈们你们为了努力实行伟大祖国的强国梦想真的辛苦了。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心得体会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心得体会(一)

近日开始观看专题片《永远在路上》,让我有很深的感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及中纪委全会上的报告指出,要充分把住作风建设这根弦,紧紧扭住反对 " 四风 " 的核心,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问题,把改进作风成效落实到基层,真正让群众受益,努力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实效。总书记强调,教育实践活动有期限,但推进作风建设没有休止符。

这部专题片对话近年来违法违纪干部,感受他们的反思痛悟;倾听专家学者,洞察作风之变后的深层律动。近百位受访者中,还有腐败分子身边人,会所服务员,举报人,暗访记者和纪检监察干部,普通群众等,不同观点,多元视角,为观众全景式呈现 反腐败建设" 永远在路上 " 这两年来不平凡的历程。

作风建设重在榜样力量。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等优秀共产党员,以群众利益为重,对人民群众怀有炽热的感情,他们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是很多党员干部十年甚至是几十年都无法达到或超越的,这源于他们对人民群众的真情实意和真心付出。作为一名基层的纪检干部就是要以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为榜样,学习他们对群众,对工作的那份真挚感情,一方面把服务人民群众和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执纪监督的本质属性;另一方面要深入群众,依靠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汲取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的宣传,以更好的工作业绩回报老百姓,回馈上级党委的培养。

作风建设重在知行合一。" 治大国者先治吏 " " 吏治则国治 " .今年以来区里开展的"两学一做"及"学思践悟"活动力度之大,效果之好,广受赞誉。人们普遍感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钉钉子精神狠抓作风建设,立新规,动真格,求实效,防反弹,说到做到,有诺有践,旗帜鲜明,斩钉截铁,得到了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广泛拥戴。按照 " 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 " 的总要求,对存在的问题不回避,不掩饰,不等不靠,立行立改;民主生活会,座谈会等不绕弯子,真刀真枪,真正起到了红红脸,出出汗,触及思想,触及灵魂的效果。作风方面的各种问题一项一项来抓,一个时间节点一个时间节点来破, " 四风 " 顽症被涤荡,干群关系融洽回暖,党风政风焕然一新。

作风建设重在长期坚持。作风有所好转,"四风"问题有所收敛,现在广大干部群众最担心的是问题反弹,最盼望的是形成常态化、常抓不懈、保持长效。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决心和毅力,把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把目前作风转变的好势头保持下去,使作风建设要求真正落地生根。作风建设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六个必须"的经验,就新形势下坚持从严治党深入实践,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不断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心得体会(二)

常思贪欲之害 永怀律己之心

近日,由中央纪委与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八集反腐专题片《永远在路上》于10月17日开播,第一集《人心向背》就深深地震撼了我,本集主要讲述了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深入推进正风反腐,一大批腐败分子被绳之以党纪国法,获得了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可,赢得了党心民心。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认为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到国家的兴旺发达和党的生死存亡,对于作风问题切不可掉以轻心。党的作风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如果党的作风出现了问题,那势必会失去人民群众的信任。党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之下。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如果失去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拥护,那后果将是不可想象的。

影片中提到的全国人大环资委原副主任、云南省委原书记白恩培,河北省委原书记周本顺和四川省委原副书记李春城等三名落马的省部级官员对自身的违纪违法行为进行自我剖析和忏悔。事实证明,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是一笔关乎人心向背的政治账,是民意所致、民心所向。

十八大以来,从严治党、正风反腐,力度有目共睹。党中央把管党治党提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将对全面从严治党做出战略部署。近四年来,党中央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反腐败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

但是"四风"问题仍然不容小觑,它是我党作风问题的集中体现,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死敌大敌顽敌,其危害要引起我们每一位领导干部和党员同志的充分重视。

"四风"违背党的"执政宗旨".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四风"首先就违背了党的执政宗旨。违背党的执政宗旨,就是给党脸上抹黑。违背党的执政宗旨的领导干部,是和党背道而驰的,是和人民背道而驰的,是党和人民都不满意,都不需要的领导干部。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这在延安整风运动时,也有类似的内容。可以说,当年的延安整风运动,正是挽救了党,挽救了干部,才使党永葆了青春和活力,最终才赢得了革命和建国的伟大胜利。这次群众路线的"四风"整顿,可以说正是来源于当年的延安整风运动这个历史背景。这次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解决领导干部的"四风"问题,也是为了挽救干部,是党内自我看病,自我打针,自我吃药,自我医治,自我革新,为的就是:围绕党执政宗旨,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四风"动摇党的"执政根基".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任何一个时期,都注重艰苦奋斗,团结一心,不怕牺牲,实事求是的精神,这才让国家和人民有了今天来之不易的成绩。但是,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却存在于一些领导干部身上,有的还表现得很突出。形式主义害人,形式主义是作秀,形式主义违背"实事求是"的精神。官僚主义让党和群众分开,让鱼和水隔离,离开水的鱼儿不可能存活。成由勤俭败由奢,"夺天下易,守天下难"."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吃坏了党风,败坏了党风,使党的肌体生病,生重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病情转变,就会使党萎靡不振,甚至使党成为癌症病人走向覆灭之路。

十八大后,四川省委副书记李春城随即落马。此后,原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铁男,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等先后在高位上东窗事发被查办。近日,已有四川省原省委常委,副省长,现任省文联主席郭永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素毅;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区总工会主席李达球三位官员被调查的消息。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原副厅长吕英明,广东英德市原副市长郑北泉,广东省揭阳市原市委书记陈弘平,深圳市原副市长梁道行等多位官员,亦因严重违纪,正接受组织调查。这些眼下发生的事件,都在印证一个真理:"四风"问题,已经正在动摇党的"执政根基"."四风"不除,党继续为民执政,就隐藏着很大的祸患。

通过认真观看《永远在路上》反腐专题片,从中感受违纪人员的反思痛悟,洞察作风之变后的深层律动,领会中央推进作风建设的坚定决心。我将以收看该系列专题片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对作风建设的认识,筑牢理想信念之根基,保持廉洁勤政之作风,做一名合格的基层党员干部!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心得体会(三)

以案为鉴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即将召开之际,中纪委推出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意义深远。整部专题片恢弘大气、脉络清晰,具有很强的警示和教育意义。片中周永康、蒋洁敏、周本顺等"大老虎"受审的画面出现时,真切地感受到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正风反腐的空前力度。观看专题片后我感悟到:党员领导干部在任何时候思想防线寸步不能退,纪律规矩寸步不可逾,要以案为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以案为鉴,严守纪律规矩。"我只看到了里面的五光十色,没有看到里面的刀光剑影。"片中周本顺生动描述的背后,是一番悔恨之情,更是一种警示之意。通过案件当事人现身说法及办案人员、专家学者的分析,不难看出,他们的堕落主要原因是权欲膨胀、金钱诱惑、道德沦丧、信仰缺失。而当看到李春城面对镜头声泪俱下的忏悔"人生都是现场直播,没有办法重来"时,我们不禁要问"早知如此,何必当初!"这些典型案例带给我们的警示教育作用是深刻的,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以案为鉴,反思自身,吸取教训,做到修德、拒腐、律己。要不断加强德的厉练,注重德的修养,以良好的道德规范自己,约束自己。要把腐败分子的忏悔心声作为警钟,长鸣于耳畔,把腐败分子的悔恨之言作为警醒,长记于心间,时刻保持头脑清醒,防微杜渐。作为一名纪检干部,必须带头遵守纪律规矩,做到律己正身,两袖清风,一身正气。

不忘初心,坚定理想信念。专题片中周永康、白培恩、周本顺等党的高级领导干部都曾有过坚定的理想信念,都为党的事业做出过不朽的贡献,但最终还是忘了初心,背弃了少年华发时许下的入党誓词,放弃了理想信念的坚守,背离了初衷和信仰,结果思想上放松了警惕,触碰了腐败的"高压线",悔之晚矣。是什么让这些曾经根正苗红的干部滑下腐败的深渊?是什么让坚定的马列主义者陷入迷信的怪圈?是理想信念的动摇,是贪念私欲的膨胀,让他们迷失了自我,失去了党性,成为人民的罪人。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初心,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加强自身的党性修养,重温党的历史,深入学习党章党规党纪,强化党章意识、忠诚意识、纪律意识、廉洁意识,努力做到慎独、慎初、慎微,在面对各种诱惑时,能够不忘初心,思纪而行、量纪而为,保持共产党人的清正廉洁和浩然正气。

砥砺前行,重拳惩治腐败。"我真心诚意地认罪悔罪,真心诚意地接受法律对我的惩处".专题片中高官们的一句句悔过何其惨痛和沉重!他们的落马,也更表明了党中央坚定不移惩治腐败的鲜明态度,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来维护政治的清明。作为区县一级纪委,必须要与上级纪委保持同频共震,跟着干、照着办,踩着不变的步伐,坚持立场不动摇、目标不改变、重点不转移、职能不发散,始终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主责主业,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坚定不移纠正"四风"和惩治腐败。作为一名纪委书记,更须牢记这一历史使命,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及中纪委和省市纪委的各项部署要求,始终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忠诚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聚焦监督执纪问责,以"六大纪律"为戒尺,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全面践行"四种形态",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结合西湖实际,以问题为导向,深入开展基层党风廉政巡察,认真查纠"四风",紧盯问题线索,从严查处违纪行为,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提升基层群众的反腐获得感,从而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风气,为深入推进"勤廉西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心得体会(四)

标杆意识树正气

论语中"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道出了一个执政规律:一个政权的繁荣昌盛来自于执政者的清正廉明,清廉政治的最好榜样,来自于执政者的表率作用。纵观历史和古今中外,领导干部带头都是最大的带动力、贯彻力、效仿力和执行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紧紧围绕全面从严治党,从加强作风建设着手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推出清退购物卡、轻车简从外出视察、严禁公款购买月饼、不搞节日迎来送往、亲企业关系、厉行勤俭节约等系列举措,环环相扣、态度坚决、影响广泛、效果突显。特别是"关键少数"坚持领导带头,以身作则,以上率下抓落实。带动了绝大部分党员干部都能坚持对照"八项规定",查找问题,真抓实改,让群众看到了实效,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

然而,如谷春立、万庆良之类口口声声为了协调工作、沟通感情,暗地里却贪图享受,结交不洁干着钱权勾当,最终由不注重小节酿成大错,身陷牢狱。笔者以为,要全面从严治党,正风反腐,必须坚持以上率下,树立标杆意识,并着重在"率"字上下功夫。"圣贤由学而成,道德由学而进,才能由学而得。"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学习作为精神需求、生活态度和工作需要,带头学习、先学一步、多学一点、学深一些,努力做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标杆。在不断学习中陶冶情操、提升人格、增长才干,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本领和应对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更好地承担起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

"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不善禁者,先禁人而后身。"领导干部要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党性修养,既要守住理想信念宗旨这个"高线",也要守住党的纪律规矩这条"底线".要不忘初心,时刻反思自己,坚持修身养德、砥砺信念,对于思想防线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要发挥标杆作用,以反对"四风"为突破口,以"八项规定"为标杆率先垂范,时刻保持警惕,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严格要求自己,切实做到言行一致、干净正派。"一把手"更要做好标杆示范,要率先垂范,切实负起责任,要履行好"一岗双责"的责任,要严格约束自己,还要让身边人员时时自重、自省、自警,处处慎欲、慎微。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干意识,出发点在"实",落脚点在"干".抓工作落实是领导干部的一项"基本功",领导干部只有带头真抓实干,勇于迎难而上,敢于动真格,才能避免走过场、摆样子,才能把国家各项惠民建设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坚持一切从服务群众出发、真抓实干,不断增强标杆意识,改进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效率;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最高标准,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风成于上,俗形于下。"领导干部要当好标杆,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树立一个良好的"风向标",使广大干部见贤思齐蔚然成风,争做群众的贴心人、发展的开路人,激发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动力,凝聚起实现伟大"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永远飘扬的旗帜心得体会


永远飘扬的旗帜心得体会

近日,我再次观看纪念焦裕禄同志逝世40周年的电教纪录片《永远飘扬的旗帜》,虽然已经多次学习了焦裕禄同志的先进事迹,但是每一次再学习时仍有许多新的体会。

焦裕禄走了,他离开我们已经40多年了,可他那崇高的精神却无时不在激励着大家,激励着大家努力向前。可在当下,我们每位党员干部不可能都有面对当年兰考一样的环境和情况,我们面对的是形形色色的工作和岗位,那今天,我们应当向焦裕禄同志学习什么呢?我们要把焦裕禄同志当作一面镜子,检查我们在工作上是不是存在官僚形式主义,务虚功,不作为;在生活作风上,是不是存在享乐奢靡之风,不进取,图安逸;在行动上,是不是存在对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漠然视之,推诿扯皮,久拖不决,使一些简单问题复杂化,是不是存在遇到工作讲报酬,遇到困难就回避等行为

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目的是一致的,与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的要求是一致的。我们党是具有鲜明阶级性和广泛群众性的工人阶级政党,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我们党总是立足于争取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确定阶段性的奋斗目标,使党的奋斗目标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融为一体、紧密相连。在 90 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党始终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并始终贯彻于党的全部工作和全部活动之中。

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是我们的传家宝。我们学习焦裕禄精神,就要践行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焦裕禄同志坚持依靠群众,向群众学习,治理“三害”的办法就是通过找农民群众了解情况、实地考察试验总结出来的。当前,我们党的建设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让党的思想方法、运行机制、活动方式等更加科学化,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但无论领导方式、领导方法怎么变,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不能变。

我们学习焦裕禄精神,就要真心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越是做大事、做难事,越要依靠群众,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什么事应当办、什么事不能办,什么事是当务之急、什么事应当暂缓,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毛泽东同志说过,“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丢掉群众观点,我们就得不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丢掉群众路线,我们就无法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人民群众始终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不管形势如何变化,党的性质、党的宗旨不能变,作为党性集中体现的焦裕禄精神都会历久弥新,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是我们的一项永恒课题和长期任务。我们要学习焦裕禄同志一心为民,不图安逸,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的忧患意识。焦裕禄同志在兰考的470天中,他穿的是补了又补,缝了又缝的衣帽和鞋袜,就是那套铺盖,都要打上上百个补丁,他的孩子连个工作都安排不了,他的肝病犯了,治疗的方法是用硬物顶在痛处,以至于把藤椅顶出了一个大洞。最后的时光,他躺在病床上,他满眼是绿绿的泡桐树,满鼻是麦子抽穗时的花香……

晏子说:“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焦裕禄同志在兰考的日日夜夜里,他想的是兰考人民,依靠的兰考群众,他自觉深入群众,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时刻把兰考人民的安危、冷暖挂在心间,实实在在践行了他的一句话:“我是你们的儿子”。

焦裕禄走了,他永远离开了他热爱着的大地和人民,可他的精神像一盏明灯永远屹立在我们的前方,让我们明心,让我们励志,我们学习的不仅仅是他的精神,不仅仅是摒弃我们自身存在的“四风”一顽症问题,而是要学习他那颗为民为党永远忠诚的“心”。

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


【篇一: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

10月17日,很多网友开始了一场特殊的追剧。由中纪委和央视联合制作的8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开播,多位因严重贪腐、违纪违法而落马的省部级以上官员,首次在镜头前讲述他们的忏悔和反思。

反腐会不会或者什么时候会降温?这个反腐之问时时出现于网上,并伴随着各种江湖版的猜测解读。永远在路上,这个片名也许是一种答案。第一集《人心向背》,所呈现的并不只是简单的反腐决心,在周本顺、白恩培、李春城这些曾经的高官讲述中,我们还看到了腐败之所以发生的内在逻辑。

比如人性弱点。白恩培说起他的腐败动因,特别提到商人住豪华的房子,坐豪华的车,个人还买的私人飞机。我也追求像他们一样的生活,这思想就变了。眼热攀比,人之本性,常人如此,官员也不例外。对于这样的人之本性,教育固然有一定作用,但当权力和诱惑都足够大,单纯的教育就会显得苍白。尽管人性弱点,绝不是贪官腐败的借口,但从反腐的角度讲,这是必须要正视的。人性共通,意味着任何人都可能有犯错犯罪的本能。腐败永远可能发生,反腐自然只能永远在路上。

再如制度漏洞。周本顺关于站台的说法令人印象深刻:我出个面帮他站个台,一起吃饭,我什么话也没有说,别人就知道这个人上面有人,这个事都会办得通。简单一句话,道尽现实的复杂,反腐的困境。尽管权力的笼子在收紧,但永远都可能有疏漏。

从这些贪官的讲述来看,腐败并不需要多么专业的技能,无非给商人站台、亲朋搭权力便车等,这就意味着制度还不够严密,反腐还极有必要永远在路上。

那些曾经位高权重、始终容光焕发的官员,如今镜头前一副尘满面、鬓如霜的样子。这些贪官的本色出演,把腐败的风险和可能的落寞结局,演绎得非常到位。从教育的层面说,可能比发文件、开会宣讲的千言万语更有直接效果。《永远在路上》还在继续,也许从这些巨贪的演绎中,可以进一步反思过去的问题所在,探寻未来的希望所在。

【篇二:《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干部职工观看了警示教育片《永远在路上》踏石留印后,感觉颇深,心灵上得到了触动、思想上获得了教育,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更加注意自己的工作作风,做好本职工作,更好的为老百姓服好务,以优良的工作作风促进全镇各项工作的全面落实。

一是学习焦裕禄同志那样对老百姓的真情。作为最基层的工作人员,面对的服务对象是老百性,在工作中应该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把老百姓当亲人对待,换位思考地服务好群众,真正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

二是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意识。作为基层的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该从思想上、行动上体现宗旨意识,这也是我们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核心内容,是检验共产党员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的重要标尺。因此,要切实加强自身党性锻炼与修养,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榜样的正能量,引导干部职工为高台的脱贫攻坚工作做出应有贡献。

三是作风建设重在行动。党员干部代表党的形象、代表政府的威信。党员干部首先在思想上要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这是改进作风最基本、最现实、最直接的要求;同时,要经常深入村组,了解群众的诉求,有效解决群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四是在实践上要始终把保障民生、实现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以效能建设、作风建设为载体,切实提升自己对落实工作的执行力和担当力,达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目的。

【篇三: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作文】

10月17晚,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8集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第一集《人心向背》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播出。在片中,周本顺、白恩培、李春城等案件当事人现身说法,穿插办案人员、专家学者的讲述和分析,多处案件细节首度公开,受到广泛关注,引起强烈反响。

看后心情特别激动,感到特别震撼。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人心向背是最大的政治。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将研究全面从严治党重大问题,在此背景下,专题片的播出恰逢其时,这是讲好反腐故事的精品佳作,是歌唱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的好声音!当看到周永康等一批腐败分子的认罪与忏悔之态时,心中顿时想起一句话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很多党的领导干部看完第一集之后发出这样的感慨,首先笔者肯定这些领导干部在看完这集专题片以后必是感慨万千,但从他们的言语当中却没有看到一点由他及己的警醒。而仅有的一点警醒感言竟是一位学者,认真看完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对于大学生而言,在学生时期就要以片中事例为警示,崇廉拒腐,坚定信念,增长知识,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争做有理想、有担当的青年,绽放自己的青春色彩!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清华大学首届苏世民学者赵闯看完专题片后写下这段话,并转发到朋友圈,让更多的人分享他的触动。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中纪委拍摄《永远在路上》的初衷一方面是让广大百姓看到了我们党反腐败的坚定决心,更重要的一方面则是警示为官者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很多人看《永远在路上》,看到的都是他人的贪腐,看到的都是别人的故事。正如片子中原河北省委书记周本顺说的自己最痛恨贪官,没想到自己成了贪官。片子中反面典型的忏悔对在位的领导干部应该起到深刻的警示作用。听贪官忏悔,每人都应当把它视为难得的精神财富。正如一位听过贪官忏悔的官员讲的不可不听,不可重犯,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觉经受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筑起拒腐防变的心灵之坝。以人为镜,可知得失。党员干部应从落马贪官的身上认真吸取教训,由人推己,警钟长鸣,时刻保持清醒头脑,自觉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在心灵深处守住勤政廉洁的一片蓝天。切莫等到悬崖勒马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时,方才醒悟悔不当初!

【篇四: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

近日,融水县气象局召开专题学习会,组织局领导、科级干部集中交流收看《永远在路上》的心得体会。

前段时间,按照局领导要求,全局的干部职工各自在家收看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每位党员干部都认真写学习笔记、心得体会。学习会上,大家一致认为:《永远在路上》通过翔实的资料与专业的解读,全面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上率下、驰而不息正风反腐的实绩。专题片呈现了党凝心聚力、惩腐肃贪的宝贵经验,揭示了形成反腐败压倒性态势的内在逻辑,还原了反腐败斗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重申反腐败斗争只有进行时,没有休止符。

大家认为,这部片子用了大量翔实的第一手材料,展现中央反腐败的坚定决心,让我们党员干部深受触动。通过收看《永远在路上》作文,党员干部要以案为镜、以案明纪,坚决反对四风,深入学习两个党内法规,牢固树立四种意识,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守党章和各项党内法规,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

【篇五: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

专题片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XXX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列举多个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展示了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与成果,具有很强的警示和教育意义。

作为十八大以后的高频关键词,反腐败之于全党全社会都具有特殊的意义。接连曝光出的党内不正之风和腐败堕落的人和问题,在社会上造成强烈影响,也显示出我们党在事关生存发展的巨大考验面前绝不含糊,中央反腐决心和意志空前彰显。腐败的毒瘤不除,发展就无法全方位步入正轨,在这个意义上,反腐败斗争的成败,直接关系着党和国家的未来。

《永远在路上》采访了苏荣、周本顺、李春城等10余位因严重违纪违法而落马的省部级以上官员,由这些当事人亲自现身说法,还原心路历程,表达深切的忏悔,这在反腐败宣传工作中是一次积极的尝试。让腐败分子作为活生生的人出现在屏幕上,讲述其被腐蚀和堕落的真实故事,本身就是生动的反腐败教育,值得全党深入学习,引以为戒,敲响腐败的警钟。

公开的反腐通报没有提供更多细节,因此,社会对腐败的认识往往隔着一层纸,对大老虎和苍蝇之类的概念其实比较抽象,认识中也是想象的成分居多。即使是一些身处其位的党员干部,也并非都有机会详细了解腐败分子的堕落过程和详情。腐败究竟是怎样发生的,离普通党员到底有多远,这些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的问题,都可以在专题片中找到线索,甚至获得灵魂深处的震撼。

落马后首度出镜的多名高官,在片中回顾了个人成长的不同阶段,有的人曾经兢兢业业追求理想,但最终走向了堕落。从他们的人生轨迹中,可以看到理想信念如何走向危亡之渐,或许很多人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找到个人境遇乃至思想上的相似的危险之处。这就是生动的警示,这种让人浑身颤抖的警示是最好的学习教育。

值得注意的是,落马高官们不约而同谈到了外界的物质诱惑,以及家人、子女在其中充当的特殊角色,也提到了很多颇有市场的思想观念。人情世故也好,人生不同阶段的困惑也罢,这些乍看起来不起眼的诱因,很多党员干部都会遇到,甚至不可避免,但绝不是腐败堕落的理由,本质上都是个人理想信念的动摇,为个人打算的贪欲占了上风。

把这些细节展示出来,就是要让广大党员干部清醒地看到,腐败并不只是通报里言简意赅的陈述,而是真真切切存在于周围的隐患,更是每个党员干部都要保持极高敏感度的心理防线。在日常工作与生活的每个细节,都要时刻提醒自己保持拒腐防腐的状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动上严守党纪国法的红线,坚持不忘初心,和全党同志一起,让党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篇六: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

8集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摄制组先后赴22个省(区、市),拍摄40多个典型案例,采访70余位国内外专家学者、纪检干部,采访苏荣、周本顺、李春城等10余位因严重违纪违法而落马的省部级以上官员,剖析了一些典型案例,讲述了一些鲜活的监督执纪故事。

与在位时谈笑风生、神采奕奕的形象有所不同,专题片中出现的落马高官都普遍表现的神情倦怠、悔不当初,反差尤其明显的是以往的一头黑发变得白发苍苍,让人不禁感叹今非昔比、物是人非。专题片中不乏往昔呼风唤雨的重量级人物,从原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到原河北省省委书记周本顺,一朝大权在握、呼风唤雨,却欲壑难填、底线失守,直至深陷囹圄、回头无路,其中的人生巨变和沉痛教训,引发全民的反思和追问。

《永远在路上》通过专题片的形式展现了反腐的细节,强调了廉政的重要性,是让这些高官现身说法,以便警钟长鸣,是告诉国人反腐败永远在路上,是印证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反腐勇气和决心,而那满头的白发,解读为失足后的悔恨亦可,解读为反思中的痛惜也罢,都会让人不约而同的开始比对黑与白、廉与腐之间的差别。

廉与腐,可谓一字之差,人生打岔。有着一样的广字外表,却有着不一样的内心构造,廉字有的是一颗真心,是一颗为党为民、肝胆相照的赤子之心,而腐字有的却是一颗祸心,是一颗为谋己利、不择手段的堕落之心,廉能赢得认同、敬重和信任,腐会招致贪念、变质和祸殃。

把使命责任挺在前,事事不计得失,只比贡献,脑中有法纪、用权有尺度、心中有戒尺,就是廉字的深刻内涵;相反,把个人利弊摆在前,事事不讲原则、只看利益,总想着装好人、捞好处,底线不清晰、禁区无概念,就是腐字的潜藏祸根。我们看到,在现实中很多官员恰恰不能看清廉与腐的清晰界限,利益诱惑抵不住、原则契守保不住、困难考验经不住,没有表现出党员干部清正廉洁、责任担当的一面。

廉源自于对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的内心选择,腐起始于对宗旨信仰、党性原则的质疑动摇。懂得廉字含义的人,才更能洞悉心灵之静、感悟人生真谛。生命的意义不在于地位的高低和物质的丰足,而在于对国家、民族和人民有所贡献。而陷入腐字误区的人,根本没有体味到人生的真正意义,更没有搞清楚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至简大道,从而使自己的党员本色有所减褪、责任意识有所迷失、作风关口有所懈怠,最终被打开思想堤坝的管涌口,行为失范、底线失守,给国家和人民造成无法弥合的伤害。因此,廉政为官、清正为人,才算是不辜负组织和人民的殷切嘱托,才算是达成了人生最高远、最纯粹的境界。

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宣誓着我们党自我更新、自我净化的决心,同时也在号召党员干部秉持廉洁公正的从政原则,作风建设一直在路上,反腐倡廉也一直在路上,这不仅仅代表了一份承诺,也是代表了一份嘱托。

【篇七: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

在大众媒体上展示巨贪们的丑事恶行,这是一种痛,也是一种自信。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反腐是一场必须赢不能输的斗争。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从这个角度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是一份反腐斗争的成绩单,是一份阶段性的答卷。

由中央纪委宣传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17日晚开播。当晚播出第一集《人心向背》,其中有白恩培、周本顺、李春城等几名落马省部级高官出镜,现身说法,片中透露出不少贪腐细节,发人深省。

这部大型专题片才刚刚开播,已引起公众高度关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敢于揭丑,勇于披露此前公众所不知的高官贪腐细节。在已播出的第一集中,曝光的若干细节就足以令人瞠目:曾任河北省委书记的周本顺独占一座面积800多平方米的军区招待所,重新装修供自己居住,豪宅里有两个保姆、两个厨师,其中一个保姆专门负责养宠物。另一个贪官白恩培,曾任云南省委书记等职,在办案中,从白家查获的贵重物品多得让办案人员震惊,其中不乏价值千万的翡翠手镯,仅清理这些东西就用了十几天时间。

有句颇富哲理的俗语细节决定成败,足见细节的重要性。但是,在以往惩治贪腐的过程中,公众往往是只见森林、不见树木,只见罪罚、不见细节,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是在反腐斗争中存在讳疾忌医的心理。

十八大以来,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在反腐中见真章、动真格,在一些部门及官员中曾经比较广泛存在的讳疾忌医心病也大为好转。记得几年前,在这场反腐风暴刚拉开帷幕之际,很多人不相信会有省部级官员成批落马,更不信周永康这样高级别的官员真的会被查办。之所以不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人认为封疆大吏或正国级官员理应是普通党员的榜样,法办这些腐败高官有可能破坏党的形象。几年来,中央坚定不移地推进反腐工作,反腐败的高压态势持续推进,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中央反腐敢于揭丑,铁帽子王之类的各种神话不断被打破,反腐败得民心顺民意,得到群众高度认可,一些人讳疾忌医的心病自然也逐步痊愈。

此次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大量披露高官的贪腐细节,将遮丑心理彻底打碎。如果说,中央严惩周永康、白恩培、周本顺等贪官,起到了正本清源、匡扶正义的效果,那么,全面披露这些贪官的腐败细节,则是彰显了直面病灶并刮骨疗毒的勇气。

在大众媒体上展示巨贪们的丑事恶行,这是一种痛,也是一种自信。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反腐是一场必须赢不能输的斗争。十八大以来,中央作出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庄严承诺,以八项规定改变中国,反腐败老虎苍蝇一起打。四年来,中央以实际行动,让人民群众看见并享受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成果。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从这个角度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是一份反腐斗争的成绩单,是一份阶段性的答卷。

同时,《永远在路上》更是一部以案为鉴、以案明纪,振聋发聩的反腐教材。包括白恩培、周本顺在内,许多落马贪官都是贫苦家庭的孩子,通过组织的培养、出色的工作逐渐步入高位。电视片中披露的细节,向观众更向官员们展示了这些高官是如何从痛恨贪官,到最后变成贪官并身陷囹圄的过程。这种非常规的教育方式,将让很多边缘人身临其境般地看清罪与罚的边界,帮助更多官员完成不敢腐、不想腐的自我教育。反腐败斗争关乎人心向背,有腐必反、有贪必惩已成为社会共识,警钟长鸣,反腐败斗争必须永远在路上。

【篇八: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

10月17日,十八届中央第十轮巡视反馈情况全部公布;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八集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在央视开播。

同一日,两件事,或言横看成岭侧成峰,但远近高低却有着共同的指针全面从严治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XXX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见真章、动真格,看得见、摸得着。从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第一次集体亮相时作出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庄严承诺,到4年间八项规定改变中国、老虎苍蝇一起打,再到即将召开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把研究全面从严治党重大问题列入主要议程立党初心不忘,治党全面从严,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

全面就是管全党、治全党,面向8800多万党员、440多万个党组织,覆盖党的建设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部门,重点是抓住关键少数。4年来,从党中央到省市县党委,从中央部委、国家机关部门党组(党委)到基层党支部,从中央政治局常委到普通党员,都能深刻感受到管党治党的全方位、全覆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央政治局以上率下;剑指问题、形成震慑,中央和省区市巡视向着对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全覆盖的目标一步步迈进;实现对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全面派驻,表明党内监督没有例外、不留空白;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让腐败分子在党内没有任何藏身之地汇成打虎拍蝇猎狐的火力全开和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的全域轰响;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重要的制度笼子越扎越紧,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面向全体党员、突出关键少数,第一部规范党的问责工作的基础性法规《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旨在把全面从严治党的责任传导下去全面从严治党不只是惩治极少数腐败分子,而是要靠全党、管全党、治全党,无禁区、无死角、无盲点。

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执政基础就是民心,人心向背是最大的政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中央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意志品质顽强、领导坚强有力,4年来积跬步成江海的实践已经试出了人心向背。各级党组织和关键少数必须把全面从严治党这个军令状兑现好,巩固发展全党动手、齐抓共管的局面,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使管党治党真正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让人民群众看得见、享受得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成果,不断增强对党的信心、信任和信赖。

心得体会观后感


记忆中难忘的事,经常是观看一些经典的影响记忆,那些思维的火花在观看过程中可能转瞬即逝,我们观赏以后,心中常有许多感想,是时候通过写一篇观后感来把作品中的内涵精髓表达出来了,您是否正在考虑如何写观后感呢?小编特地为你收集整理“心得体会观后感”,相信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心得体会观后感 篇1

我们来看一个消极解释风格:

孩子某次数学考试成绩很糟糕,回家后沮丧地说:“我永远学不好数学了!”

作为父母,你会做出何种评价与解释呢?

有的父母可能会安慰孩子:“老爸老妈数学细胞少,看来你也不是数学的料。”

有些父母可能会抱怨道:“真是笨到家了啊!你是马尾豆腐提不得啊!”

注意!这种解释就是消极的,将失败解释为永久性、普遍性与个人化等难以改变的原因,很容易让人产生无能为力的悲观情绪,从而导致习得性无助。在中国,不缺乏擅长数落、嘲讽孩子的家长。仔细回想一下,在孩子失败或犯错时,我们的解释风格是什么?解释的话语,是否有建设性意见?因此,孩子变得悲观,是父母的责任。所谓悲观,就是在遭受挫折时,滞留在任何最具有毁灭性的原因中不能自拔。

心得体会观后感 篇2

抑郁症是到20世纪60年代才频繁出现的,典型的病患是中年妇女。20世纪60年代早期,抑郁症开始流行。如今,抑郁已经成为精神疾病中的普遍“感冒”,而它的最年轻的牺牲者常常是初中生,甚至是更年幼的孩子。

彼得·卢因森博士,美国著名的抑郁症研究者,他与同事随机选取了美国俄勒冈西部的1710名青少年,进行诊断访谈。出生于1972-1974年的一批人,在14岁时,有7.2%的人有过一次严重的抑郁症;而出生于1968-1971年的,有4.5%有过重度抑郁。此外,另一项研究在美国东南部,3000个12-14岁的青少年中,患重度抑郁症的普遍性达到9%,9%的儿童患有抑郁症。

在全球范围内,青少年抑郁症是目前15~29岁人群的第二大死亡原因,仅次于车祸。全球共3.5亿名抑郁症患者中,中国就占了1亿多,患病率为6.1%。而抑郁症患者群体中最多的就是少年和青年,抑郁症是15-34岁人群死亡原因的第一位。我们经常可以在媒体上看到,某某学校的学生因为抑郁而跳楼自杀。

心得体会观后感 篇3

利用寒假的时间,我有幸拜读了于漪老师所著的《教育的姿态》一书,本书是于漪老师有关中国教育现状的总结与深思。作为教育家,于漪老师用她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崇高使命感,拨开乱象的丛莽,让教育之魂魄闪光。作者一直希望教育要回归到“爱”和“人”上,去帮助学生实现精神的提升,生命的发展。爱,是成为教师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便不能为师。在大学里,曾经听教育学的老师说过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现在,又重新温习了一遍这个故事,有了更深的理解:育人之道,爱心为先。当我们用永驻的痛心、赤诚的真心去爱每一个学生时,我们就会消除“火爆”和“急躁”,代之以“温柔”的方式去启发和诱导他们。也只有这样,才会让每一位家长放心地将孩子交到我们手上。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发现学生的优点,去爱每一位学生,只有我们爱他们,他们才会爱我们。把教育当作一份事业,而不仅仅是一种职业,热爱这份事业,就会热爱学生,对学生的那份真情就会情不自禁的流露或者瞬间迸发。我觉得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既要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还要研究学生的心理,做一个有魅力的老师,把学生吸引到你的身边,聚集在你的周围,送出你的真心,发挥你的人格魅力,用爱与学生去交流,拉近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当你做到了这些,你就能够让你的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句话:“把整个心灵都奉献给孩子吧!他们是那样的天真、可爱,每一个都是可以成为有用之才的,你们眼里、心里都要装着孩子?”多少年来,很多教师对于教育事业、对于教育工作、对于学生,都在一直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情感、知识甚至是生命。所以,我们要学会奉献,把自己的一切都无偿地奉献给教育事业,不能要求回报,更不能因为想要得到回报而奉献,就只是单纯的奉献就好。

虽然我还只是个刚刚走上工作岗位一年多的新老师,但是我会在今后把我在书中所学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努力成为一名受学生爱戴的人民教师。

心得体会观后感 篇4

看了法布尔著作的《昆虫记》,这本书使我十分着迷,原来昆虫界有这么多的奥秘,让我对昆虫界有了新的了解。

昆虫学家法布尔把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的小昆虫写得活灵活现。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非常多!它不像其它的书很无趣,读着读着就没兴趣了,而这本书有图有文字,当我阅读的时候,仿佛走进了昆虫的世界里。

我记得,过去的我特别讨厌昆虫的,因为总觉得它们的样子很让我害怕,特别是蜜蜂,蜜蜂的刺使我不敢靠近它,我曾经被它刺过。以前家门口有一个蜂窝,觉得好奇,拿了竹棍把蜂窝给捅了个小洞,突然无数只蜜蜂飞了出来,只听到了“嗡嗡嗡”声后,它们朝我身上飞了过来,吓得我拔腿就跑,结果我还是被叮了,但读了《昆虫记》后,我不再对昆虫们那么反感,反而觉得它们变得可爱了。

《昆虫记》里面,有好多昆虫的名字,我都没听过,尤其是蜂的名字。以前我只知道两种蜂的名字:竹蜂。马蜂。但没有听过什么采绵蜂。采织蜂。

竹蜂和采织蜂的居住之地特别有趣,它们是住在蜗牛壳里。采织蜂选择蜗牛壳中大小适合的一节做它们的巢,它们用细沙嵌在树胶上做成有图案的膜,在用树脂和沙砌成的盖子下,还有第二道防线,用沙粒。细枝等做的壁垒。在第二道防线后面就有两间房间,一间大的给雄蜂住,一间小的给雌蜂住,因为采织蜂的雄蜂比雌蜂大。

昆虫的世界是多么的奇妙啊!

心得体会观后感 篇5

本学期一开学,我就制定了学期读书计划。计划阅读《于丹论语心得》(已读完)和《教育的美好姿态》两本书。学生则读《小王子》(已读完)和《青铜葵花》两本书。计划如期进行,读书的姿态我感觉是最美的。

最近,一直在拜读肖培东老师的《教育的美好姿态》。它如春夜绵绵细雨,淅淅沥沥润物无声,又如四弦一声裂帛般的振聋发聩,醍醐灌顶。捧着它,读着读着,闭上眼,仿佛坐在肖老师的课堂上,跟着他的思路和引导,对课文的认识一步步地走向深入。我开始思考,教育的美好姿态是什么,我应该如何去追寻那美好的姿态。带着这个疑问,我走进书中,跟随肖老师的脚步去寻找教育的美好姿态。

肖老师在封面中写到: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忘记了当初为什么而出发。

全书共五辑,已读完两辑。在第一辑《教学,是彼此都要珍惜的缘分》中,肖老师说,“你怎么样,你的课堂便怎么样。你,是你的课堂。” “你是挺拔的,你的课堂就是正直的;你是端庄的,你的课堂就是高雅的;你深刻而有涵养,你的课堂就隽永悠远;你朴素又不失文艺,你的课堂就芬芳却不妖娆。爱语文,从爱自己开始。爱自己,就丰富、发展、超越自己。”无论是阅读的姿态、写作的姿态,还是反思的姿态,我们都要有勇气回归真实的自己,保持一颗不变的初心,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教学永葆活力与激情。当我们在课堂上批评学生不读书时,当我们在课后批评学生不写作时,扪心自问,我们是否做好了表率,我们批评学生时是否有足够的底气?

在第二辑《语文的表情与眼光》中,肖老师谈到这样一件事,一次收到家长的短信,短信中写到:“老师,昨晚女儿作文课回来很是兴奋,说是受到老师肯定了。她是个心思细腻敏感的孩子,从小到大老师对她的学业影响非常大,可以说她对老师的情感往往直接决定了她对课业的喜好……恳切拜托老师能够继续给予孩子关注,作文成绩能够提高多少倒是其次,我是特别希望孩子能够拥有明朗的内心和表达的乐趣。如果有您的阳光,我想孩子一定会变得灿烂和自信起来。谢谢老师了!”没想到淡淡的一句评价“你对语言文字很有感觉,我觉得很好。”,竟然成了一场滋养孩子心灵的春雨。

肖老师说,语文的表情,是阳光的。语文,最和生命关联,它不仅成就并持续滋养着我们的听说读写,还滋润了我们的精神生命,让我们朝向健康、美德和崇高,让我们的内心与黑暗丑陋绝缘。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阅读一篇篇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在学习、揣摩、品味、吸收它们的语言的同时,会受到范文语言所蕴含的丰富的民族精神、人文思想的影响和熏陶。学生离开学校多年,追怀学生时代时的点点滴滴时,很多时候是想不起语文课堂具体的教学流程、教学设计的,但生命旅程中,却必定会镌刻住语文老师的人文情怀和教学魅力。因此,我觉得我们语文老师,首先应该具有人文情怀,因为它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肖老师还谈到:语文的眼光,则是要落在语言文字上的。语文教学,说到底,就是培养擅长阅读、思考与表达的读书人。女孩的母亲,说“作文成绩能够提高多少倒是其次”,她看重的是“孩子能够拥有明朗的内心和表达的乐趣”。这“表达的乐趣”是什么?我看就是语文学习的基本任务——通过各种训练,培养、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于漪老师说:“语文课就是语文课,须把握它的本质属性,在语文知识教学、语文能力训练中贯彻人文精神,以培养学生,收潜移默化、春风化雨之功效。”可见,教语文,必须基于语言的教学,思想教育、文学教学和知识教学必须在读写听说的语言教学基础上进行。

让孩子拥有“表达的乐趣“,是在提醒我们教的必须是语文。用语文的方式教语文、学语文,让语文教学回归本体,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得到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语文素养,这是我们应意识并去实践的。曹勇军老师说:“我们不仅教语文,而且寄居在语文之中,以个人的方式体现语文,让自己成为这门学科。”寄居在这样的语文课里,师生彼此都有了阳光有了乐趣。

我们要有阳光,语文的阳光。一路寻找教育的美好姿态,怀着一颗希望之心去做教育。最后,再次吟诵肖老师写在封面的这句话:走上讲台,我是学生的阳光;走出学校,我是自己的幸福。这,就是教育的美好姿态。享受语文,享受教育,享受生活,是我们的选择。

心得体会观后感 篇6

薛书记推荐给大家一篇好文章《我的单位观》。静下心来的时候,细读了几遍,全文语言朴实,但句句哲理,就像一位长者在真诚地传授自己的人生经验。读过之后,感触颇深,受益匪浅。

01、正确看待“家”

文章对单位进行了明确定义,单位是我们显示自己存在的舞台,是我们美好家庭的后台,是我们提升身价的增值器,是我们安身立命的客栈。认真想想,的确如此。我们在单位待的时间最长,这里是我们个人能力提升所在地;单位给予了我们赖以生存和生活的基本物质保障,这里是我们回报收获主要来源地;单位给予了我们有尊严的社会身份,这里是我们社会支持所在地。如果没有单位,自己就没有体现价值的平台,就没有锻炼成长的舞台,就变得什么都不是!

02、真心爱护“家”

文章说,“如果你是小草,单位就是你的地;如果你是小鸟,单位就是你的天;如果你是一条鱼,单位就是你的海。”既然我们认识到单位如此的重要,那么我们就更应该真心地去爱护单位,爱护“家”。

如何爱护“家”?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归属感”。“归属感”是一个人对我们所在单位的从属感觉,也就是一个人在思想上、感情上、心理上对单位产生的认同感、公平感、安全感、价值感、使命感、成就感。我们对单位有了“归属感”,才会把单位当成自己的“家”,单位的每一件事情都与自己相关,真心地关心单位、热爱单位。我从20xx年参加工作到今天,换了好几个单位,但无论在哪个单位我都把单位当成自己的“家”,把自己当做“家”的一分子,我总是骄傲地说我是县一中的,我是县纪委的,我是县委办的,我是发改局的……作为单位的一个分子,要始终做到听从指挥、服从领导,遵守纪律、维护团队,要以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单位增光添彩!

03、努力建设“家”

如何建设好单位?我认为:首先要做好本职工作。一个单位之所以存在,是因为职责所在,而单位的职能发挥需要靠单位的每一个人去努力工作来实现。所以,我们作为单位一分子,都要认真负责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商务局承担着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对外贸易、商业管理、电子商务、成品油监管等多项职能,如果没有人去管,没有人去做,那么这些职能就不能发挥,单位也就失去意义;也正是靠着商务局每一个科室、每一位职工的担当负责、努力工作才换来全县商务工作的发展进步。

其次要珍惜在一起的缘分。商务局在职员工40人,下岗及离退休职工1500余人。这么多人能在一起工作,真的是一份难得的缘分,我非常珍惜与他们在一起的时光。我经常与年长者一起谈心,征求他们对工作的意见建议,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宝贵的人生经验;我也常到特困职工家中,了解他们的所需、所盼,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的生活,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单位因为历史遗留问题多,的确比较困难,但单位的同志无论年长者还是年少者,都始终保持着团结协作的优良传统,相互补台、和谐融洽,如同一家人,每每让我感动不已。

第三要创新发展。商务工作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联,做好新时代的商务工作必须主动适应新时代对外开放的新要求,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多学习、多思考、多研究,提高工作效率,不断拼搏进取,努力创造成安商务工作的新辉煌!

心得体会观后感 篇7

应该是前几个礼拜的事情了,因为工作人员的身份,参加了今年学校的暑期干部读书会。

读书会定在余姚四明湖旅游度假村,开会前半天,我便随着校管处姜老师、办公室另一女同事来到会场打前战。挂好横幅、摆好桌签、定好房间,各项工作都有利、有序、有效地展开。

中午前,陈院长因为下午有自己的报告,便独身一人先来到会场,中午,我们和他一起吃了饭。午餐中,发现这位平时看来严肃万分的领导却也显得不拘此束,尽管不知他是否为了赢得些许气氛的缘故,但是每个人的心情却都不错,似乎为下午精彩的报告埋下一支伏笔。

下午,所有与会同志来到了四明湖。我和沈老师仍然住在一个房间,当时感觉越来越能适应他了,这是个好现象。下午,陈院长引经据典,深入阐述,作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报告,给学院下一段时期的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当时在做会议记录的我,觉得这次的听讲特别有感触,特别在大方向、大思路上,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第二天上午,我们去了附近的旅游点畅游了一下。先去**司令遗址,不过没什么特别的。然后去了较为有名的丹山赤水旅游景区。所谓丹山,那是秋日独有的风景,深秋红枫之时,才有真正丹山的气魄,然而现在正值炎夏,丹山是无缘一见了,但是赤水却格外引人一观了。

沿途山路十八弯,让许多老师不晕头作恶,呵呵,真是养尊处优惯了。我和胡同志一起走在前头,算是领军的前锋了。下了车,来到一个貌似独特的孤村,仿佛陶渊明所谓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描述意境。我拍下当时俯拍的角度:

走进村子,飘过历史祠堂,发现这里的古阡陌、古巷子、古灯笼、古石碑特别让人觉得历史的犹存、文化的淳厚。

看,还有余秋雨的到此一游的题词:

树林,郁郁葱葱,夏日的光线穿透在深绿的树叶间,仿佛生命的养息,人间的一副美图!

终于看到了赤水,赶紧取水采点凉吧~~

和领导的一张合影,呵呵。

早上玩爽后,下午便进入分组讨论阶段。

我安排在党群工团组做记录。此次分组讨论,是我觉得最有收获的一次会议。各干部讨论的十分精彩,对我的工作也有不少的指向意义。

之后,大会又邀请了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陈教授作报告,最后一天下午,大会发言。我上司沈老师发言独树一帜,思路清晰,赢得广大干部和领导的一致认可。(ps,发言前一天晚上我们一起筹备至晚上1点左右,怎么说,我也出了一点力哦,嘿嘿)

这次大会给了我很多启发与思考,我觉得对我自己的工作具有很多可参考的价值与意义,我深知沈老师带我来此不仅仅只是为了工作帮忙的意思,更多的是为了非让我能够尽快融入工作角色,掌握工作经验,用心良苦,在此,我要感谢他!

心得体会观后感 篇8

近几天,我有幸拜读了于漪老师所著的《教育的姿态》一书,文中阐述了于漪老师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总结与深思。在于漪老师看来,教育应有自己的样子,中国教育应有中国自己的样子。正因为如此,于漪老师在《教育的姿态》一书中多次强调“中国人一定要说中国话”、“要建立自己的教育话语权”等。作为教育家,于漪老师用她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崇高使命感,拨开乱象的丛莽,让教育之魂魄闪光。于漪老师一直希望教育要回归到“爱”和“人”上,去帮助学生实现精神的提升,生命的发展。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句话:“把整个心灵都奉献给孩子吧!他们是那样的天真、可爱,每一个都是可以成为有用之才的,你们眼里、心里都要装着孩子”爱,是成为教师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便不能为师。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发现学生的优点,去爱每一位学生,只有我们爱他们,他们才会爱我们。把教育当作一份事业,而不仅仅是一种职业,热爱这份事业,就会热爱学生,对学生的那份真情就会情不自禁的流露或者瞬间迸发。送出你的真心,用爱与学生去交流,拉近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当我们做到了这些,就能够让我们的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今后,我会把书中所学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努力成为一名受学生爱戴的人民教师。

心得体会观后感 篇9

《教育的美好姿态》不仅仅是一个语文人在谈语文谈教育,它更是美好的心灵絮语。散落散见于书中的是一个个美好的自然意象:秋天的落叶,悠悠的流水,夏日的鸣蝉,铺满大地的野草,洁白的雪,悠长的巷……从文章的题目便可见一斑:《请给春天一点时间》《喊向月亮的声音》《杂草的语文之旅》《每一片雪,都是一片灵动的思绪》《穿越群体,你却不是孤岛》……

颗颗珍珠串成了美丽的项链,道道河水流成了诗意的生活:我看着小鸟在空中轻捷的划过痕迹,我看着小草在土地的呓语声中悄悄萌芽,所有小虫子都和我一起轻舞飞扬,我就把春天留在我的眼睛里。雪花倏忽钻进我的衣领,我会伸出手,接过下一朵花瓣一样的晶莹,等待空中下一个柔软的飘落,把足迹留在雪白的大地上。

诗意的生活不是空中楼阁,有哲思,更有语文:走进山水,山水给你语文的灵感;融入森林,花树给你教学的指引;看落叶,金黄的脉络里有语文的气息;读天空,广阔无垠中自有一个课堂。你把父亲的脊梁看成诗歌,你把母亲的白发写成散文,你用爱向大地致敬,你用敬畏向蚂蚁叩首。语文教学的感觉,不是每天匍匐在大部头书籍里就能找到的。

一个行走于滚滚红尘却不染世俗之气,恣肆地将自然融入生活融入工作的人,怎能不是拥有一颗童心的大爱之人?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此刻,我想起了艾青的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切。

心得体会观后感 篇10

放假有一个多月了,趁这个假期也认真读了几本书。谈不上收获良多,但也确实开阔了眼界。很多人都说:看一本书,好像经历了另一种人生。确实颇有感触,现写下一份心得,记录所读书的感受。

首先来讲讲《重返狼群》,这本书被极力推荐给我看的。一本真实记录由成都一位美女画家在城市抚养,后经过训练的小狼―格林重返大草原的纪实故事。书里详细的描述格林和画家的生活点滴,小狼如何从大草原获救,如何在城市里生活,如何在獒群里斗智斗勇,如何重返草原的历程。

狼的天性不会变,画家始终不愿意将狼训化成没有野性的怪物。她是真正爱狼的人,她始终坚信狼的天性不能磨灭,即使他长在水泥森立的大城市里。最让我好感动的是画家的精神,不管她和男友带着小狼处境多么艰难。她也从来没想过放弃将小狼重归草原的决心。在她身上不仅能看到母性的光辉、慈爱,还能看到一种狼的“狠心”.一种不同的韵味在她身上体现。原来,一个女性能顾坚强到这种地步,我想这便是新时代女性的特点,永远敢从头开始,不惧艰难。另外的柔情就是体现在小狼的反哺行为,在人妈妈在高原生病时,它会将自己藏匿的食物挖出来给妈妈。这本书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人与动物相识相伴的故事,在这个真实的故事里我们能看到小狼的智慧和勇气,以及画家李涟漪的母爱和坚毅。

第二本书我想讲一讲《我只想和你过好这一生》,看着书名我以为是个爱情故事,其实不然他是讲家庭教育的一本心理读物。(买的.时候为了凑单买的)。读完竟然感觉这么贴切生活。我们每个人成长环境不一样,养成的性格也就不同。一个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不仅限于一生,更多他还会延续下去。因此家庭的沟通氛围非常重要。

书里会提到一个概念: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即指父母的家庭,儿子或女儿并没有组成新的家庭,这样的家庭泛指原生家庭。目前,我们恰好也是这个状态,待在父母身边。很多时候我们发现和父母交流越来越困难。就是因为我们缺少沟通,不仅是因为我们没有时间和耐心。而是我们从小,就害怕与父母交流,以至于现在也没能找到一个沟通的平衡点。书中提到许多案例,交给我们很多沟通的技巧,一切的前提都是互相尊重,彼此坦白。这样我们才能敞开心扉,做到真正的心与心的沟通,从而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暑假里也读了几本书,感觉好的印象深刻,同时看着不太舒服的,也留下了一些印象。不能说书写的不好,只是作者的描写和故事让人看了确实不舒服。或许我们的价值不同,才会产生反感。总之,每本书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见解,或许是我经历太少,或许是作者笔触太浅。

看一本书,或多或少对自己都有所影响。我始终觉得在一本书里,看到一个闪光点值得我学习,那就是我的收获。以后要养成读书的习惯,在书本里学习,在书中反思。

心得体会观后感 篇11

静静地品读于漪先生《教育的姿势》,其实这本书中并没有专门论及“教育的姿势”这个论题,但“椎心的忧思

诚挚的希望”、“让生命之花绽放”、“寻觅教师之根”、“一辈子学做教师”、“活在价值体系中”和“回忆与情缘”6个章节中的每一篇文字都是对“教育的姿势”最好的诠释。作为一名年青的教育作业者我感动于于漪先生对教育作业的无限酷爱和崇高的任务感,在言外之意我更深深感触到了老一辈教育作业者希望教育要回归“爱”和“人”上,去协助学生完成精力的提高和生命开展的诚心。

柏拉图曾用他的教师苏格拉底的话说:“教育是从一个窟窿中把囚犯的魂灵引出来往上升,到达实在之境地。”我想这是对教育对崇高的界说,这会使每一个教育作业者对自己从事的作业肃然起敬。前几天在广州参与生命教育的训练,在旅途翻看《教育的姿势》,于漪先生也说:“挑选了教师便是挑选了崇高。”是啊,从前的咱们是“人类魂灵的工程师”、咱们是“太阳底下最光芒的作业”,但现在的教育环境下,教师却并没有那么的“崇高不可犯”,不夸大的说教师成了“高危”作业,咱们甚至在自己的权益被损害时也无法得到合理的维权,咱们有了少许诉苦,咱们开端对那些因原生家庭出现问题而无法救赎的的孩子感到无力与苍茫,咱们开端考虑真的是“挑选了教师便是挑选了崇高”吗?

在机场,我和从事学生心思研讨的郭教师闲谈,说起了班里满是负能量令我忧虑的小高,他的一句话却让我醍醐灌顶,一会儿清醒不少,郭教师说:“一切的心思教导都是建立在信赖上的。”其实道理都懂,但当身处窘境时,咱们更多的是希望能寻求到救赎,在面对的“小高”这个特别的个别时,我更多的是希望能够马到成功,找到一种特效药去救赎这颗孤单的魂灵,但此时经郭教师一提示,我忽然想到了于漪先生在《教育的姿势》中写到:“教育本是源源不断的作业,最忌讳急于求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便是告知咱们,教育不是一蹴即至、马到成功的……咱们看西南联大,抗战时期最艰苦的时分,培养出了许多人才,几十年后,现在的院士有许多都是西南联大走出来的。教育不是你今日种子撒下去,明日就长出来,那是不可能的。教育原本便是进程,在这个进程中,要教授常识,培养能力、开展智力、陶冶情操。”

那天回去,我把广州买的特产拿了一些给小高,我塞进她的口袋伪装随意的说:“张教师去广州出差,给你带了点吃的。你记住带回去吃哦!好了,好好回去上课吧!”看的出来,孩子满是疑问,但我却什么也没有说破,就如于漪先生说的:“咱们的教育便是要翻开学生的心门,教育是教心的作业,不知己无法教心”。小高这个个案,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她将自己的心门关闭了起来,谁都走不进去,那既然如此,我就只能从细小的当地下手。这些手信她能接受也好,不能接受也罢,现在我能做的就只要这些,其他的就交给时刻吧,希望在源源不断的韶光里,我能收成到小高对我的信赖,渐渐翻开心门。但在这儿咱们需求切忌的是,于漪教师所说的“源源不断”是指有教育行为的循循善诱而并不能把撒手不管当作静待花开。于漪教师以为,一个人常识的缺点能够用品德补偿,而品德缺点是无法用常识来补偿的。所以咱们在教育中需求去敬畏每位学生的生命,遵从他们的生长规则施以切合身心开展的教育。小高此时的心里是关闭起来的,假设咱们静待花开那或许在她还不太老练的自己知道中会歪曲对国际的了解与知道,所以我希望经过自己一些暖心的行为让她对这个绝望的国际从头燃起希望,育人先育心,育心要知己,知己要敬畏,或许小小的手信起不了什么大效果,可是我想此时的我便是在孩子心灵深处耕耘,或许今日还不能收成,但一天天的堆集,一次次的尽力,一点点的引导,总会让有些让我惊喜的,比方昨日课堂上她那仔细的容貌,比方她那嘴角扬起的笑……此时,我坚决地以为:“挑选了教师便是挑选了崇高”!一个鸡蛋,从外面打破,成为了破鸡蛋;而从内部打破,则是一条鲜活的生命。教师唯有用一颗“爱生”之心把握其生长规则,对学生的生命心存敬畏,才会实在地去走近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才干实在唤醒学生的生命自觉。我想走近于漪先生,细读《教育的姿势》让咱们愈加坚决“积极耕耘,以期收成”的教育抱负。

于漪先生有一句名言:“与其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愿咱们每一位教育作业者都能像于漪先生那样,在教育这条道路上永久坚持行走的姿势。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永远的开路先锋观后感心得体会900字》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电影的观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