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观后感

观后感

《蓝色茉莉》观后感800字。

我们会观赏很多经典的电影或者电视剧,有很多想法在看中不断涌现,不能消失,在观赏了后,心中感慨万千,不禁为作品所深深折服,写观后感可以提升我们的作文水平。你正准备写一篇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蓝色茉莉》观后感800字”,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蓝色茉莉》观后感

她的名字叫Jasmine.在剧中她这样介绍自己名字的由来: 午夜绽放的茉莉花, 天黑后才有活力 。不过,这只是她众多谎言之一; 也总是她面对男人的第一个谎言,她与前夫的爱情就从这个谎言开始。当她的幸福生活随着前夫的金融帝国一同坍塌之后, 她都仍反复回味这美妙的开始。
《蓝色茉莉》繁华过后的衰败
伍迪艾伦的笔下有的只是与现实格格不入的人物和不停的喃喃自语。与曾经的《赛末点》和《独家新闻》相比,伍迪近期的《爱在罗马》,《午夜巴塞罗那》等作品显然更符合其忠实拥趸的口味。《蓝色茉莉》似乎介于这二者之间。作文(zw.)形式上接近主流电影的套路,内核却仍是伍迪艾伦的冷调笔触和黑色幽默。只不过伍迪暂时放弃了知识分子的文艺世界,转而关注神秘的上流社会: 一夜之间失去了财富和爱人的贵妇,最终不得不求助于自己向来看低的妹妹,在精神与物质的双重困境中苟延残喘。可笑的是,即便如此,她仍然要坐头等舱,在指认自己的行李时,会非常自然地强调是 The Vuitton。过往的繁华就像她脱不下的那件 Chanel 外套裹挟着她。
于她, 这也是最后的堡垒和港湾。
她总会不自觉地喃喃自语;沉醉在往昔中,她的眼眸才会偶有一丝光彩闪过. 除了酒精和药物 这便是最好的麻醉品。也许正如王家卫借欧阳锋之口所说, 当你不能够再拥有,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令自己不要忘记。对于 Jasmine ,已逝去的时光只能在不断的复述中咀嚼回味,借此从眼下的现实中得到一丝解脱。
凯特布兰切特将这一神经质的角色演到了极致,从这一秒的脆弱到下一秒的高傲,她都拿捏有度,转换得游刃有余。她虽然落魄但不失风情,不经意间散发的魅力足以让普通的中产阶级男人神魂颠倒.在一个party上,从神经兮兮的自言自语到轻而易举迷倒年轻外交官一个迅速看出了她的 Chanel 腰带和 Herms 包的人, 一根最后的救命稻草;足可从凯特的眼神中窥见其内心一点点的复活,其中夹杂着谈及过去的些许闪躲和欲拒还迎式的捉摸不定,亦都在凯特分毫不差的把握中。
然而,这仅存的希望又再次破灭:就在他们即将订婚的时候,偶遇了Jasmine妹妹的前夫。前妹夫三言两语便拆穿了Jasmine的种种谎言,每一句都直击她最脆弱的地方。命运又一次把她推回到原点。这一次,令Jasmine更接近崩溃的边缘。
从姐妹俩的命运亦可从其名字窥见一斑:Jasmine也许纯洁芬芳,但花期终究不长,盛放后便是形容枯萎,坠入尘土。Ginger这个名字却是坚硬而质朴的,注定是要在柴米油盐的烟火气息中打滚。 Jasmine 评价妹妹 Ginger 选择男人总是出于欲望.然而,谁又不是? 于 Ginger来说,那是肉体的欲望。而Jasmine更在意的是物质欲望和精神欲望。男人靠谎言获取名利,女人则用谎言绑定这样的男人,欲望与谎言交织,俗世男女就这样无法抑制地深陷于其间,这出悲剧便仍反复上演。
最后的希望破灭,被抛弃的 Jasmine 不知所措地走上街头。过往的繁华种种如今只成为她粘在额角的发丝,纠结凌乱,挥之不去。她无顾旁人的眼光,口中叨叨的依旧是她和 Hal 的浪漫爱情, Blue Moon 再次响起, 轻快而愉悦, 抬眼看, 已是物是人非, 但生活仍需继续......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小编推荐

蓝色骨头观后感800字


一个女人,无论她爱的还是爱他的人,都最终远去,妥协的爱又怎能束缚住自由摇摆奔放的心,板砖一下一下拍击额头和眼眶的闷响,以及淋漓的鲜血是否要敲碎永远的伤痕,如果失忆与远走能让你的心灵安放,那我宁愿你永远的杳无音讯!

一个终于远离政治的男人,只有在处理自己后事的过程中,才那么的坦荡真实面对自己,那河畔上的纤夫,不正是生活中蹒跚前行的自己?这么多年的远离,却又这么多年的不能忘记,对错爱恨都不再有意义,只有前行,追寻她可能的足迹。蓝色骨头里:年青的心,困惑于父母关系殇痛里,扎挣于社会的金钱、欲望中,却又一颗心仍在坚持寻找着生命的意义。青春、爱情永远那么美好,仿佛青春就是一辈子,人生最美的华章就是张扬绽放的那一刻。陈东弹奏,施堰萍演唱,孙洪舞蹈的那场戏惊艳至极,歌声曼妙空灵,仿若天籁,而孙洪的舞蹈更是以男性刚健的、优美的、战栗的、扭曲的、纠结的身体语言,将那种欲爱所不能,那种爱的激情、渴望、克制、隐忍表达的淋漓尽致!陈东和孙洪自此后再没有出现,但我想在这三个人的记忆里,纵使未来的路再如何平泛无味,那一幕也将会是他们最美的华章,那似乎就是一辈子吧,那是最美丽的青春绝唱,也是对那个时代的叛逆与挑战。而钟华的网络直播,也如同母亲当年一样,是对当前年代的叛逆与挑战,挑战世俗,挑战金钱欲望,勇敢的做自己,说自己所说,唱心中所唱,做那个痛快、独立的自己,努力寻找生命的意义。

迷失的季节和蓝色骨头代表两个时代,文革那个年代自然可以称为迷失的季节,可以从许多文学影视作品闻到那个时代的气息,例如早先被封锢的《天浴》、 《活着》等等。而蓝色骨头则代表如今迷惘优伤的一代,蓝色骨头意思就是那骨子里的忧伤吧!整部影片也都是充满优郁的文艺气息,那一首首你是春天的花,长在秋天里的歌曲,痛楚着观众的心。似是叛逆的绝唱,又似生而错季的哀伤!

这部电影可谓时代和命运的摇滚乐章,我非常喜欢,很文艺,看的人心痛和纠结,直指人心,讲述爱、青春、叛逆、反抗, 讲述对时代的认知理解,对生命意义的思索!但似乎也过于忧郁,如同那满屏的蓝色格调,例如钟华做爱的那场戏,那种痛苦的心灵的隔阂或释放,只有在一些日本作品例如《挪威的森林》中才可以看到,我理解那种心境,却不想被满满的占据。影片中母亲形象最后再次出现,我认为可以删去更好一些,适当留白比较好。

现在广电总局的审核尺度越来越宽松了,这是值得高兴的事情。例如对于男男爱的描写,以前的一些作品例如《夜奔》、《春光乍泄》好象都没有公映过,但这里竟然以舞蹈的形式浓墨重彩的体现,绝对是一大进步。再比如对文革的探讨与呈现,对于秘密工作人员的描写,以前都近乎空白,这里却都得以一见。

《蓝色骨头》观后感800字


身体即媒介,一个人的容貌、仪态、体型、服饰和风姿,都在主动的表达。著名摇滚歌手兼社会批评家崔健编剧并导演的《蓝色骨头》,通过一个儿子对母亲的追忆并在现实中复刻变形的传奇的故事,儿子是网络时代的极客歌手,母亲是革命时代的落选妃子,母亲的传奇在迷失的季节里创作非正统革命文艺而遭遇困厄,受其艺术影响的所有人都付出不知所踪的代价,而当下的玩世不恭者即使有足够高蹈的理念和创作,也只能完成一场恣意的演出,至于怒斥音乐记者和以艺术来感动他们并忏悔,试图回到记忆中的纯粹岁月。事实上这样的时光,从来便没有存在过。然而,至少在杜可风摄影的画面里,崔健坚硬到骨子里的摇滚音乐,对于观众而言,《蓝色骨头》是100分钟的试听双重享受,犹如去去影院寻找看老崔演唱会的感觉!
文革中少女施堰萍(倪虹洁饰演),有着一般一般全国第三的美貌,她进入林立果海选妃子的最终阶段,由此与摇滚乐结缘,据学者朱大可考证,崔健本人最早的摇滚启蒙便是林立果。施堰萍没有被文化窒息困住,反而在文工团里进行洋为中用的艺术尝试,最终所有相关人员在燃烧的时代遭遇放逐的命运。毫无疑问,在内地音乐人的创作中,崔健是最有诗性的作者。《蓝色骨头》里两个时空里,不同年代的艺术创作者以扭曲的舞蹈、错位的音乐和不加节制的节奏来表达他们的愤怒、忧伤、困惑和希望,身体在观众的目光注视下作为主体不可遏制的释放着疏狂、放肆的得意,此间的艺术道德,有关情色、欲望,即便在应该在春天开放的花骨朵在残秋也依然傲慢、游动的鱼便是躯体欲望的外显、遨游的鸟则是对自由的向往,至于说季节是迷失的,则更像是一种傲娇,先行一步的顾盼,文化自信者始终不暗哑,死亡并不曾真正驱动沉默的边界,至少有地下或者逃亡来掩护。施堰萍接受过阶段性的组织安排,在毁容、谩骂和伤害之后,依然有能力去国远游,更是给予苦难和暴力的有效反击。
尹昉饰演的儿子钟华,在无边复杂且难说浪漫的当下帝都生存,一无所有的恐惧感不在,粮食、啤酒、美女、名声、金钱的充足又让人惶惑,告别革命后无理想的年代,他以音乐抵抗欲望,给时代一点颜色,然而人人都自觉迷失,就远远不如极少数人迷失来的更特别,社会对艺术的审判,往往只以流行和价位作为参考值,这是不断祛魅的俗世甚至末法时代,音乐的英雄主义则难逃受虐或无视的境地,社会上的流行语言愈来愈粗暴,形而上范儿的崔健还有其巨大的红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无数更多的坚持者只能坚持着。与文化大革命时代大革文化命不同,如今是在商业规则的政治正确下悄然的将真正的艺术边缘化,在五颜六色的花边商品中遮蔽了思考者的声音。谢天谢地,《蓝色骨头》不服。

电影《茉莉花开》观后感


电影《茉莉花开》观后感

很久没有时间看电影了,今天借助外面又是风又是雨的天气,给自己一天的放松,然后找了一部电影《茉莉花开》看。这是一部讲诉三代上海女人的命运的片子,分别是处于三十年代、五十年代和八十年代的三代女人。分别名为茉、莉、花。茉是上海照像馆一位单亲妈妈养育大的18岁女孩,有着电影梦,结果有一个老板找上她拍电影,最后怀上了这位可以作她父亲的男人的孩子,兵慌马乱当中,被抛弃,然后迫不得已回到了妈妈身边生下了孩子。这个孩子被取名为莉,莉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嫁给了工人阶级的工人,因为不会生育,收养了一个养女,取名为花。因为怀疑丈夫与养女有染,丈夫卧轨自杀,莉最后也精神分裂出走。八十年代的花找了一个大学生结婚,但在怀孕六个月的时候,发现老公出轨,最后自己坚强的生下了孩子。

电影《茉莉花开》让我确实感受到了一股沉闷的张力,而且也看到了代际的创伤转移,轮回。这么强的力量就是这样纠结中前行。茉对于那个成年老板的迷恋不仅仅在于这位温文尔雅的男人让她圆了明星梦,更直接的原因是她的成长过程当中缺少父亲的角色,她没有把所谓的俄谛浦斯情结,也就是恋父情结好好的过渡掉,在18岁的年龄,并且没有得到母亲充分的爱和关怀,而在这样的前提下,很容易把对男性的爱慕和对父爱的渴望混在一起,难以分辨。

最后带着被抛弃的痛生下了莉,而莉才是这部片子里受伤最深重的一个角色。因为生下她对于茉来说是一个累赘和耻辱,所以她选择对孩子的哭泣不予理睬。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讲,这种0-3岁被主要养育者的情感漠视是会导致孩子人格障碍,会让孩子产生极其严重的不安全感。所以莉的最后精神分裂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而对莉的创伤绝对不止这些,还在于让幼小的莉目睹了妈妈茉与外婆情人的通奸的过程,又让外婆撞见那个过程,发生了幼小的莉无法理解的杂乱无章的事件,莉除了恐惧的哭泣还只有哭泣的选择。最后外婆选择了跳江自杀,茉又带着莉去找那个母亲的情人算帐,对母亲的情从大打出手,而幼小的莉也同样目睹着这一切,从茉的怀里看到了是莉惊恐不知所措的表情。当看到那个表情的一刹那,内心被深深触痛了。所以在莉长大之后,结婚之后,总是会因为内心那个强烈的不安全感被恶梦惊醒,她一直无法相信她的男人会对她从一而忠,甚至怀疑丈夫与妈妈茉有暧昧,最后等到养女青春期的时候,怀疑丈夫与养女有染。最后丈夫为了证明清白卧轨自杀,也最终让莉自己走上了精神分裂出走的不归路。

如果说影片《茉莉花开》中唯一能够让我感受一些正性能量的就是那个一直坚持自己所爱的人的花,虽然最终她还是被抛弃了。但这个被抛弃的命运,也恰恰是这个家族这一代一代女人内心相信的被抛弃命运的一个真实完结版。特别是直接承接了妈妈莉的那个不安全感。妈妈似乎一直想要证明,男人是不会对女人忠诚的,那么花的这个男人最终确实如愿以偿的不忠诚了,这也许就真的放下了这个轮回。而在这个过程当中,花表现出了常人没有的坚强,在影片最后阶段当中,展现了一家三口一起玩的场面,我们不去猜想,这个是花的想象,还是现实生活当中的巧合。但让花之所以这么坚强的走过来,这么有爱心的对待女儿的直接原因是因为在花的幼年生活里,她的爸爸妈妈曾经这样爱过她,她内心是有力量的。

所以看完《茉莉花开》,深深的叹了口气,我们父母的爱,对于孩子的一生来讲,是多么的重要啊!

蓝色大门观后感


蓝色大门观后感

杨苗

最近似乎迷上了看同性恋的爱情。昨天看完了很多人推荐的泰国的《暹罗之恋》,今天又开始看台湾的《蓝色大门》,明天准备再看一部《盛夏光年》——也是讲述同性间细腻特殊的感情。

先说说看完电影本身吧。看《暹罗之恋》时,内心感觉没有那么强烈,可看完后却久久回味。泰国电影是温柔的,总是以一种淡淡的风格将故事呈现在观众面前,让人在影片的流畅中找到种安定和留恋。这就是泰国电影的魅力所在。而台湾电影,虽没有泰国电影的中心明确、结构紧凑和叙事流畅,但它们有一点是如出一辙的:小清新。台湾很多片子都属于文艺片的范畴,主人公之间唯美温温的爱情配上柔和轻缓的音乐,加上真实又带着暖色调的镜头,给人一种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

《蓝色大门》亦是如此。典型的台湾文艺片。故事缓缓的铺述开来,冲突和冲突错落有致,让人有足够的时间去接受和思考。又或者,本身没有多大的冲突,所有的故事都是慢慢的发展,不愠不火,主人公内心有变化但也藏匿在音乐的流淌中。

影片中最喜欢的角色是陈柏霖饰演的张士豪——那个帅帅的、青涩的、开朗活泼的大男生。虽然因为考大学的压力和想要耍帅的小心思每天练习自己并不喜欢的游泳,但在认识孟克柔之前,张士豪总归是无忧无虑快乐自在的。后来,他爱上了孟克柔。

一直不明白像他这么优秀的男孩儿为什么会喜欢上一身“男人婆”装扮和感觉的孟克柔。也许,这就是电影和生活的区别吧。电影总是能将真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巧妙地展现在电影世界,满足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引人遐想。于是,王子和公主相遇了。

按照常理来说,不管最初是怎样心情,但最后公主都会爱上王子,如果幸运点,还能有个HAppYENDING。却偏偏,这不是一段正常的感情。这位“公主”其实只是戴着面具的“骑士”。而她眼中的爱情,是由友谊演变而来的感情。所以,可怜的张士豪只能兀自痛苦难过。也许在告白结果中,最令人难过的不是“你很好只是不适合我”,而是,“我是同性恋”——输给一个同性,最起码说明还有发展下去的机会,但输给一个异性,就真的是彻彻底底的输了。

看着张士豪在给孟克柔打电话时的纠结犹豫,看着他晚上一个人靠在柱子上的心痛不解,看着他在游泳比赛前努力的在人群中寻找孟克柔的执着期待,我有种说不出的感觉。仿佛看到了学生时代的自己——那种喜欢一个人,却难以言表的忐忑心情。是的,不管是张士豪、孟克柔,还是月珍,喜欢总归是没错的。错就错在,喜欢上一个不属于自己的人。

于是孟克柔一遍遍的写:“我是女生,我喜欢男生”、和男生交往让异性吻她,竭尽一切的证明自己不是拉拉。只是感情这东西,怎么能控制的了呢,就像前段时间人人上疯狂流行的“认真你就输了”。如果真的动了情,还怎能装作什么都没发生过呢。

象征着忧愁和纯净的蓝色,涂在那扇代表着青春和爱情的门上。月珍触碰了它,却因时机不对而遍体鳞伤。士豪企图迈进门里,但因对象不对也痛彻心扉。而孟克柔,她的那扇门是特殊的,在她的大门后,有着和别人不一样的世界。那里是无法言说的、充满着矛盾和挣扎的小天地。所以,她只能静静关上它,永远不再开启。

也许,导演旨在告诉我们,爱情本身没有错。不管你喜欢的是同性还是异性,这在青春中都是被允许和原谅的。只是,如果没有选对时间和人,终究是一场逃脱不了的伤。像莫文蔚轻轻地唱:“爱是折磨人的东西……”

我们每个人都会跨进那扇蓝色大门,走过青春。时间会让一切痛苦过去,让一切美好化为现在。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擦干眼泪,勇敢地走入蓝色大门,用微笑迎接新的世界。

《蓝色大门》观后感400字


《蓝色大门》观后感

这部台湾最经典的青春爱情片得整个节奏起伏不大,平铺直叙,平淡无奇,但还是会给观众一种享受,一种代入感。
你会看到青春里跟我们一样的暗恋,暗恋很美好也很痛苦,青春里我们都曾喜欢过追随过一个阳光帅气,高大英俊的少年,捡他喝过的水瓶,球鞋,笔芯甚至偷偷捡走他的玩物。我是很佩服她的,我不曾有她的勇气,也没她的执着,那种自己害怕让闺密去接近去替自己告白让我们看到青春里我们的怯弱,而我仅仅只是偷看,但那种唯恐被知道的心里跟她还是一样的。
孟克柔一直扮演林月珍的闺蜜,你会想到你青春里的玩伴,虽然很平淡,但两个人在一起畅想未来,互诉烦恼,交换秘密,偷看男生的场景让你看了之后有种莫名的喜悦与感伤。
林月珍的怂恿与哀求让孟克柔接近了张士豪,但张士豪却喜欢上了孟克柔,那种小心的喜欢,有点放肆又有点矜持的捉弄就是青春的模样,你以为他们会走到一起,但孟克柔却是一个同性恋,她其实一直喜欢林月珍一直默默的守护在她身旁,哪怕被利用,哪怕背黑锅。但到最后张士豪对孟克柔说:如果一年后,三年后,五年后你喜欢男生的话,一定要告诉我,这是一个男生的告白,一个青春的告白。
看过之后,我突然很讨厌林月珍,因为她很假,很胆小,暗恋却不敢说,为了自己背叛闺密,但我又很同情她,青春里谁又不是这样怯弱呢,也许就是可能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才生发了讨厌之感,不是曾有人说讨厌有人其实是讨厌自己吗?或许吧,谁又知道呢!
以后是不是要有勇气将爱说出口呢?!!!

蓝色星球2观后感


《蓝色星球2》是一部由詹姆斯霍尼伯内导演的纪录片,该片剧情精彩,色彩鲜明,网友们对这部影片也是给出了超高的评价,一起本来看看吧!

很喜欢看纪录片,平时也总看科教频道,但是蓝色星球2是我唯二完整看完的纪录片之一。这部记录片注定是一所里程碑,也更加坐实了BBC在纪录片方面的王牌地位。

从今年三月开始看到现在看完,有空就看一点,它陪伴我度过了高三最后几近没有的闲暇时间,所以对我而言,它是有特殊意义的,于是人生第一篇剧评就诞生啦!只是一下个人想法,文笔不好请见谅??

每一帧都美到极致,随便一截就是壁纸,伴随着爱登堡老爷爷沙哑优美的英伦腔,整个观看过程就是一场视听盛宴。虽然是一部自然纪录片,每一集却都包含着人文关怀。它特别触动我的地方有两点:一是它的摄制组人员蕴含的态度,()那种怀着敬畏与热爱深入自然的精神,为了一段镜头整月甚至整年地等候,而这只是被展现的冰山一角。特别是我有注意到参与摄制的人员中有许多女科学家,这与我们国内的传统观念似乎是相悖的。作为一名准大学生,前几天正好是报考选专业,身边有一些女性朋友想学考古,但都被家长女孩子家家哪能成天在野外风吹日晒受苦的观念阻挠而选择了其他所谓适合女孩子学的专业。这些女科学家们不一样,她们把自己的青春贡献给了自然贡献给了荒野贡献给了无人得见的角落,可是她们依然很美,她们眼里的那种光彩超越了一切庸俗脂粉,超越了桃面丹唇柔膝,因为那是因理想和热爱散发出的光芒。二是它面对问题的态度让我很欣赏。纪录片本身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而它也无法回避地谈到了海洋污染与保护的问题,但是它的不一样之处就在于,它不是把沉痛的惨象表现在你面前,不是痛心疾首地呼吁和警告,而是告诉你:虽然现状很严峻,但是我们有希望。它淡化了对触目惊心的破坏的展现,而是聚焦于人们现在所作的努力和已取得的成就,聚焦在正面和积极上,聚焦在美好和希望上。个人认为这种正向的视角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的共情,更能调动人们去解决问题。最后那只小棱皮龟爬向大海的镜头真的让人感动。

最后,吹爆爱登堡爵士和BBC,你们让观看纪录片变成了一种享受

《蓝色星球2》甫一开播,便在豆瓣上斩获了9.9的高分。这部BBC历时4年拍摄的纪录片,是全世界最高水准的自然地理纪录片,被网友誉为迄今最美的纪录片,目前已经播出了四集。第三集的名字是《珊瑚礁Coral Reefs》。

只占海底面积不到千分之一的珊瑚礁,是四分之一已知的海洋生物的家园。这些珊瑚礁城市居民中,有一种叫做革鳞鮨(yi)。

革鳞鮨,鱼体及鱼鳍为黑色,通体具有许多白斑,看上去犹如礁石。它的体色是它的保护色,然而这并不能保障它交配时候的安全。

每年到了特定的时候,成千上万条革鳞鮨聚集到礁石的陡坡上,那是它们繁殖交配的场所。而这片地方,早已有成群的黑尾鲨鱼们在蠢蠢欲动,等待饱餐一顿。雌鱼需要冲向浅水区才能排出卵子,雄鱼也要追随而去,让卵受精。它们面临着的,是饥饿鲨鱼的无情捕食。每年革鳞鮨都是这样悲壮地牺牲自己来延续下一代。

去为了交配而不惜去牺牲自己生命的动物,并非只有这一种鱼类。

螳螂交配后,部分雄性的螳螂会被雌性螳螂吃掉。甚至在其上半身被吃掉之后,下半身可以维持一段时间的交配状态。因为雌螳螂在交配后必须要吃掉雄螳螂,才能够保证自身有足够的养份产下卵鞘。

每年春夏之际,是浅海营养最丰富的季节,乌贼由深水游向浅水内湾灯产卵。群体上浮交配之后,留下遍布海底礁石的卵囊后死去。因为产生精子已经将它们掏空,剩下的体力上不足以支持它们游回深海。

鲑鱼为了交配,需要耗时九个月从入海口游回到其出生的河流上游进行产卵,一路上不进食不休息,为了省能量各种器官先后衰竭,到达交配地点的时候几乎只剩生殖系统还可以正常运作,大部分会在产完卵之后死去。

诸如此类的动物,一定还有很多

动物的一生,似乎都是没有思想的,他们的存在只为了一个明确的意义繁殖,保证自己种类的基因可以延续下去。

孔雀锦丽的开屏,云雀婉转的叫声,鸵鸟的舞蹈,猩猩的决斗,都是求偶的方式。

袋鼠的育儿袋,杜鹃的借宿,蜜蜂的孤雌生殖,细菌病毒的寄生,都是它们繁殖下一代的方式。

觅食是为了活着,活着是为了繁殖,繁殖后的下一代继续重复父辈的使命,种族的使命。它们进化了亿万年,依然如此。

不像人类,有了思想。所以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并不是是否会使用工具,而是是否具有思想。奥妙无穷的科学,高深莫测的哲学,绕梁三日的音乐,引人遐想的画作,是动物永远无法企及的。

甚至人们的脑子里,可以没有繁殖,取而代之的是其他的目标,地位、财富、冒险只有这些目标实现的时候才会有满足感。这种满足感,也许在动物交配的那一刹那也是有的吧,那一刻它们并不只是被基因的某一段驱使着。

我是羡慕这些动物的,原因很简单,它们的一生、它们的目标都是既定了的。而作为人,要面对的事物则太多。虽然它们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但我还是想做一条鱼,在大海里也好,在小溪里也罢,活着就为了使命好好活着,而遇到觅食着,逃不掉的话,认命也不错咯

纪录片利用剪辑增强故事性真是感人的不得了。

珊瑚丛中的革鳞鮨雌鱼等待着涨潮排卵,此刻的雄鱼在做什么呢 ,通过斗争获得最佳站位,以使自己的基因被最大效率的传递。 近处的鲨鱼群已备刀叉,排好队形,等待时机饱餐一顿,志在必得。

此刻,潮水上涨,鲨鱼已列成环形阵队盘桓在上,封杀了生路。雌鱼的排卵本能驱使她们从匍匐的珊瑚丛中冲向水面,雄鱼跟着奋不顾身,贴身护卫。鲨鱼占据高速公路的唯一出口毫不费力的收割晚餐。 革鳞鮨们一边排卵排精一边落入鲨口,精卵扬起尘沙一般浑浊了海水,多数随着水流飘进了鲨鱼的嘴里。 一场生命的争分夺秒,在生育与捕猎中产生死亡与新生的巨大冲突,伴着音乐的高潮戛然而止。 一片寂静之后,少数未被吃掉的且有幸结合的受精卵散落珊瑚,找到了新的栖息地,希望的新生命们有冉冉升起,星星点点的小鱼儿们又能在珊瑚乐园里愉快的游动。

革鳞鮨们的生存是一场概率游戏。 想获得更大的分数,只能同时增大分母分子。意味着新生的代价是甘为鱼肉(莫名笑点??)。

(此刻忽然懂了,为什么潜水教练说在水下不管不顾的往上冲就是作死??,本能可能同时伴着危机)

最好的戏剧冲突也不过如此。 竞争,生育,杀戮,融合,幸存,新生。 剧情跌宕,首尾呼应。

珊瑚丛们是游戏场,是餐厅,是剧场,是家园,是能量,是水下城市,是生态链中的温床,见证和孕育着一切死与生。

而它们本身也脆弱不堪。心中忽然涌起惭愧,庆幸,休闲潜水只能潜到水下30m的地方。 很多生命为了躲避闯入者而潜入深海,很多破坏的家园已不能逆转重来。除了敬畏,还是敬畏。

观后感《《蓝色茉莉》观后感800字》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观影感受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