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观后感

观后感

《绝命海拔》观后感200字。

很多人印象最深的不是读过的书,而是看过的电影,我们拥有独立的个体与思维,在观看过程中不断产生思绪的火花,在观赏了后,心中感慨万千,不禁为作品所深深折服,写观后感的过程,也就是我们提升自己的过程。如何在写的观后感时把自己的真实感悟写出来呢?为了让你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绝命海拔》观后感200字”,希望能为你提供更多的参考。

《绝命海拔》观后感

可能由于是纪实的片子,《绝命海拔》并不精彩。有不少评论反映剧情乏味人物扁平。可在我看来整部片子的前奏铺垫虽然长,高潮短,但是却莫名冲击人的情绪。有人觉得好死不如赖活,质疑珠峰那么美好为何要去打扰它。有的人觉得,那些人都是自己作死。可人是天生就带着占有欲和征服欲的(不然何必奋斗何必努力何必常常忿忿不平)。攀上这世界第一高峰,不是不够敬畏自然,而是勇于突破自己。影片里每个人登山的目的和原因不尽相同,但也许迷茫的你,在经历过一次真切的生死瞬间,就会幡然找到新的方向和信心。也许不知珍惜的你,在经历一次惊心动魄之后才会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已经足够幸运。人的心情总在跌宕起伏,世事总在无常变幻,伟大的方式有很多种,重要的是你看上了哪一种,或者上帝帮你选择了哪一种。不管怎样,为了梦想如此无畏,他们都是英雄。致敬。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延伸读

绝命海拔观后感


绝命海拔观后感(一)

曾奕菲

11月8日是记者节。这个记者节,我是同小记者团的老师、同学们一起过的。

当天上午8时50分,我来到了银河欢乐影城。领取了票后,我来到座位上坐下。9时30分,活动终于开始了。

第一项活动开始了,老师先告诉我们一个场景:一个人上街去买衣服,但是第二天穿的时候衣服就破了。针对这一事情,老师让我们思考作为一个记者要采访些什么问题。我们提出的问题都是问厂家生产的时候有没有质量问题,可专业记者却是先求证此事是否属实,并要消费者出具小票。当记者原来不是想象中那样简单。

第一项活动结束后,我们开始看电影了。这部电影的名字叫《绝命海拔》,讲述两个登山团队去攀登珠穆朗玛峰,一个叫"冒险顾问"登山队,一个叫"疯狂山脉"登山队。最终两个团队都登上了珠穆朗玛峰顶。下山时,双方约定好两点钟时不管爬到哪里都要下山,但是"冒险顾问"的队长罗伯因为一名队员一定要登上珠穆朗玛峰顶,而没有按照约定的时间返程。因为氧气不足,这名队员在下山时掉下山崖,队长罗伯也因为身体多处冻伤而动弹不了,最终坚持了一夜,在第二天与他的妻子进行最后一次对话后,离开了这个世界。这部电影是根据1996年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成。看完电影我搜查了资料,也许罗伯的遗体还在珠穆朗玛峰上。

这部电影告诉了我们,只要团结,没有什么事情办不到!

这是我过的第一个记者节,同时也是最有意义的一个记者节!

绝命海拔观后感(二)

张驰

你知道吗?每年的11月8日是记者节。记者节像护士节、教师节一样,是我国仅有的三个行业性节日之一!就在今天,我们小记者来到了银河欢乐影城度过了一个开心的记者节!

我们见到了不同部门的记者。原来,给我们修改作文的是编辑部的编辑。他们可真辛苦!接着,我们看了一部刚上映的影片——《绝命海拔》。这部影片主要讲述了两支登山队伍的登山者,他们看似平凡, 但每个人背后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梦想,这激励着他们前往海拔8000米以上、氧气稀薄的珠峰。在攀登过程中,他们的身体机能急速下降,在应对体力衰竭、缺氧、雪盲的同时,他们又极为不幸地遭遇了一场剧烈的暴风雪,因此命悬一线……

时间过得很快,活动就这样结束了!我们一个个都还意犹未尽!

绝命海拔观后感(三)

电影的启示

廖思源

"好兴奋啊!会是什么样的电影呢?"我激动得心怦怦乱跳。

电影开始了,这部电影名叫《绝命海拔》,电影的主角之一罗伯正在招募专业登山者组成登山小组去登海拔约8844米的珠穆朗玛峰。登山开始了,道格与贝克一行人正在过雪山裂缝。"好的,一次一步,小心点。"道格踩着绳梯过了裂缝。轮到贝克了,他们的队长在一旁鼓舞:"好的,小心点,一次一步啊。"

突然,意外发生了,对岸的一大块雪崩塌了!由于风的影响,绳梯剧烈颤抖,贝克被抖出了绳梯外面!

危急时刻,他们的队长小心翼翼地走了过来,拉了贝克一把,贝克才得以获救。

5月10日,罗伯的登山幸运日到了,那天天气稳定。罗伯一行开始向山顶突飞猛进,几小时后,他们登上了山顶!可下山的时候,道格的氧气瓶没氧气了!

罗伯让其他人下山拿氧气瓶,他来陪道格,不一会儿,暴风雪来了!道格被风吹下了悬崖,罗伯冻死了!

而贝克那边,许多人已经冻死或因缺氧而死!而贝克则被冻伤,在关键时刻,贝克想起了他的家人,他重新站了起来……

这部电影给我的启示是坚持能战胜一切!

绝命海拔观后感(四)

李昕翊 红旗大道第二小学南区

11月8日是一年一度的记者节,赣州晚报小记者团在银河欢乐影城举行了活动,我非常高兴地参加了这次活动。

在活动中,老师讲解了记者节的由来。记者节像教师节、护士节一样,是我国仅有的三个行业性节日之一,按照国务院的规定,记者节是一个不放假的工作节日。

活动时,大记者们还进行了自我介绍。通过介绍,我知道了记者是一个充满光荣与责任的职业,也是一个充满挑战和艰辛的职业,记者们有时会为了工作加班加点、废寝忘食。有了记者,我们就能知道很多大大小小的事情。

最后,我们和大记者一起观赏了一部精彩的电影——《绝命海拔》。这个记者节,我过得很快乐。我一定要当好小记者,用我的笔记录身边的点点滴滴。

绝命海拔观后感(五)

难忘的记者节

谢泽谋

今天是记者节,所以这次我们不仅要看电影,还要采访大记者们。

采访特别热烈,当我想问"当记者有没有生命危险"时,哦,NO,采访结束了。没办法,只好看电影了。电影名称是《绝命海拔》,演员们都穿着厚厚的羽绒服,看着看着,我差点分不出哪个是哪个了。到了最后我终于明白它的意思了:罗伯和斯科特带着各自的登山队登珠峰,两人都是世界著名登山家,其中斯科特是第五次攀登珠峰。不幸的是,他们在登山过程中遭遇了特大风暴,在这场灾难中,8位登山者不幸丧身。我最痛心的是里面的道格,因为他的登山速度缓慢,除了给团队带来了灾难性的麻烦,也让好心帮助他的罗伯和哈森特一起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仅存的一些人中我最担心贝克,因为他失去了鼻子和双手。

看完电影后,我到电脑上查阅了相关资料,知道了这部电影是根据1996年在珠穆朗玛峰发生的真实事件改编的,我的心更加不能平静了!影片中的登山队员都能相互帮助,哪怕是在生死关头,我很佩服他们的勇气。

绝命海拔观后感(六)

不一样的记者节

蔡振文

每年11月8日,是一个特殊的节日——记者节。记者节,也是我们小记者的节日。这天,大小记者齐聚一堂,欢度属于我们的记者节。

影厅内,原先的吵闹早已被安静替代,因为,主角来了!他们,是奋斗在一线的记者。到场的这些记者,平均的工龄都有10余年。他们,默默耕耘,是新闻的传播者。这,或许是当记者的实际意义吧!

来了影院,就得来看一场电影。所以,前面的都只是预热。影院也十分热情,竟毫不吝啬地放映起了近日十分火的一部片子——《绝命海拔》。这部片子主要讲述了"冒险顾问"登山队与"疯狂山脉"登山队登珠穆朗玛峰时惊心动魄的画面。登山前,他们踌躇满志,经过半年准备齐聚加德满都,随后便马不停蹄地开始了登珠峰的行程。几天后,他们到达了海拔5000多米的珠峰大本营。稍加休整后,他们便开始进行挑战珠峰顶的训练。但训练并不是那么顺利,每次训练,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从而折返。他们屡败屡战,终于训练成功。1996年5月10日清晨,他们正式向8844.43米的珠峰顶进发。他们虽然十分艰难地翻越了许多山坡,但高原山地那异常多变的气候还是为他们的登山之行设置了重重阻碍:或被暴风雪吹瞎了眼睛,或被风雪冻僵了四肢……但是,他们心里有着一种坚定不移的信念:一定要登到珠峰顶!于是,他们冒着严寒,不畏艰险,奋勇前进!刮飓风又怎样?下暴雪又怎样?峰顶就在前方!超强的意志与信念,最终让他们登上了珠峰顶。在下山时,他们因忍受不了风雪的肆虐,相继躺倒在洁白的珠峰上,只有一人生还。

记者不也是这样吗?为了第一时间了解最新的消息,他们不也不顾风雨、奋勇前进吗?甚至,有些记者在采访中不幸身亡……无私奉献,忘我付出,都来自于一份对职业的热爱!我们或许认为,记者的每一次采访,都是一次旅行。其实,记者的每一次采访,都是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看清这个世界的真面目。记者,正是这个社会中的一面明镜。让我们向记者们致敬!

绝命海拔观后感(七)

团结就是力量

谭琴

11月8日是记者节,这次的小记者活动是看电影,听到这个消息我兴奋得连蹦带跳。

我们一大早就来到影院,领了电影票和一瓶免费的矿泉水,大家陆陆续续地进入3D放映厅。电影名叫《绝命海拔》,讲述了"疯狂山脉"登山队和"冒险顾问"登山队在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相遇,他们相互竞争,又彼此帮助。在攀登过程中,两队队员的身体机能急速下降,在应对体力衰退、缺氧、雪盲的同时,又极为不幸地遭遇了一场剧烈的暴风雪,命悬一线,最终大家还是胜利地登上了山峰。

通过这部电影,我明白了,团结能战胜一切困难这个道理。

绝命海拔观后感(八)

我的决心

何珺瑶

今天是11月8日,也是属于我们小记者的节日,我们与大记者们一起以观看电影《绝命海拔》的方式来庆祝节日。

《绝命海拔》讲述了友善谨慎的罗布率领的"冒险顾问"登山队去攀登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和风趣搞怪的斯科特率领的"疯狂山脉"队相遇后,他们相互竞争,又彼此帮助,在应对体力衰竭、缺氧、雪盲的同时,经历了重重险阻,最后,因为氧气不够,有一支登山队只回来了一个人,那个人失去了双手和鼻子。

观看完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比起他们来,我们幸运多了。和他们的经历相比,再大的困难都不算什么了。我要当一名优秀的小记者,成为一名作家。

绝命海拔观后感(九)

丰富多彩的记者节

曾俊睿

本期活动是组织我们小记者看电影,因为11月8日是记者节。我一听到这消息,兴奋得连蹦带跳。

到了电影院,工作人员给我们每人发了一张电影票和一瓶矿泉水。随后,我们找到了自己的座位坐好。

一开始,程老师请大记者们做了自我介绍,我们也提了许多问题。

电影开始前,工作人员给我们每个人派发了一副3D眼镜。我拿起眼镜,左看看,右看看,总觉得颜色不好看。但是,我还是戴了起来。

电影讲述的是一群人决定去登珠峰,他们团结友爱,冒着大雪登上了珠峰。但是,有一位登山者走不动,另一名队友便扶着他一步一步地登上了山顶。

这部电影让我明白了要团结友爱,当别人遇到困难要帮助他人。团结就是力量。

绝命海拔观后感(十)

开心的记者节

第一次听说,原来11月8日是记者节。作为小记者的我还是第一次过这个节日,也是我第一次与真正的大记者们面对面,共同度过这个愉快的节日。

当天上午9时左右,我们就赶到了银河欢乐影城。在那里,程舒老师让大记者们轮流给我们做自我介绍。有的记者介绍说,我们可以在汽车的广播中听到他的声音;有的记者是在经济新闻部工作;还有的记者刚参加工作,当记者的时间可能比我们当小记者的时间还短呢!这让我们都大吃一惊,纷纷相互议论了起来。

接下来,我们又一同观看了一部大片,片名叫作《绝命海拔》。这是一部3D电影,影片讲的是一些登山爱好者去攀登海拔8000多米的珠穆朗玛峰,山崩、氧气不足、暴风雪成了他们的致命对手,因此在登山途中多次命悬一线、险象环生,看得我们是惊心动魄,直为他们捏把汗!甚至有一些年纪小的弟弟妹妹都吓得不敢看了呢!

就这样,在我们的兴奋和不舍中,这个记者节活动愉快地结束了。

绝命海拔观后感(十一)

登山不能想当然

刘丹蕾

11月8日是记者节,这天,我和其他100多名小记者来到了银河欢乐影城参加活动。

老师一来,小记者们纷纷对老师说:"老师,我们要看电影""老师,是什么电影"……但老师对我们说:"请小记者安静下来,我有事情要讲。"顿时,小记者们鸦雀无声。老师问了我们关于记者节的来历。参加活动之前,我通过上网查询已经知道,记者节在有些国家又称新闻节、出版节。中国记协于2000年1月25日正式向国务院提出《关于确定"记者节"具体日期的请示》,经过科学论证,我国于当年8月正式批复,将记者节定在11月8日。

老师问完问题后,给我们放了一场3D电影——《绝命海拔》。《绝命海拔》告诉我们这些外行,登山绝对不是想当然那么简单的事情,除了各种长达半年之久的准备工作之外,还要看老天赏不赏脸,有时即便近在咫尺,也难攀登,一招错失就全盘皆输,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绝命海拔》观后感500字


《绝命海拔》观后感

如果希望看一部像《垂直极限》那样的灾难特技片的话,建议不要看Everest了,毕竟,这是一部纪录片多于娱乐动作类电影,于是,你能看见很多无能为力的地方,也有许多无关感情的决定,毕竟,这只是在尽可能的还原曾经的灾难。

关于这部电影,我并无过多的悲伤或者惋惜,对于事件本身,我也无法投注太多的情感,因为我对登山并不熟悉,也没有技术层面的知识,作为一个电影的爱好者,对于电影本身,我致以极高的敬意,这样的片子,拍摄起来,相当不易,更不要谈导演如此的不哗众取宠,至于看见有评论说:演技一般,我只有一个想法:我们,谁也不会知道,他们真正的当时的表情和状态。

电影中如果说感动,我觉得道格的那段是最打动我心的,有些人天生具备一些优势和能力去完成一些事情,而他,只是想让孩子们看到平凡的人也可以做到一些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如此而已。

我想,我是不会去做挑战登山记录这样的一件事情,而选择做这件事情的人,其实无论他准备得如何万全,他自己都明白,50%的生机从出发的那一步开始就已经交给了老天,这不是说教电影中的那种凭借意志、梦想又或者热爱什么的可以全身而退的地方,选择这个,本就是疯狂而勇敢的,只是,人生要学会止损,如果用生命换取登顶,是否值得?一个生命值得?两个生命呢?六个生命呢?我们往往因为离胜利很近而输光所有,不是吗?

团队中,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职责与定位,生死存亡的时候,清晰与执行至关重要,如果你是向导,你的职责是确保所有队员都能从最安全的路径最快的完成,并提供必要和尽可能的支持,如果你是领队,你就要保证你的队员一个都不能少的安全返回,如果你是队员,你就应该听从领队和向导的指引,而事实上,我们都被内在的自我操控着,侥幸也好,自大也好,总之各种理由,平时不打紧,关键时刻,生命就是代价。

回来特别查了下世界十大高峰,也看了下曾经的山难,去年也曾发生极大的山难,而登山者还是一批一批的向着心中的圣地攀爬着。总有那么一些事,会触动你心中不可按捺的冲动,不可磨灭的向往,不惜一切的追逐,惟愿,心中的高峰,终被征服,所遇的风景,皆是美好。

《绝命调查》观后感


《绝命调查》观后感

刚看完的《绝命调查》,结局出人意料,开始以为女人是被谋杀的,是被一个神秘的牛仔杀死的。后来又发现很可能另有隐情,可能是自杀的,并且模拟出来了。在牛仔家里找到了第二盘录影带。但是慢了一步,David还是被处死了。我开始在她跑向刑场的路上还以为可以提前几秒到,但是没有,反而死去更有一种震撼力。David开始和州长的辩论就输在了州长的论点:他没有杀过无辜的人。而David的前亲密战友和她同事却使David死去,错杀了一个无辜之人。以生命来献祭以求人生目标的实现。而最后收到了第三盘录影带,死亡后还有一段,David出现在了录影带中,原来一切他都是知情的,但是还是坚持了六年,坚持走向了死亡。结局相当的不错。

还有一直觉得男主人公很熟悉,还以为是绝命毒师里面的,后来才知道了是《纸牌屋》,看混了。

剧情:

电影讲述了一名死刑犯——大卫·戈尔因被控谋杀了康丝坦斯·哈拉维而被判死刑,将于周五下午6点执行,记者贝茜·布鲁姆只有不到3天的时间去完成对他的深入采访。而此前戈尔拒绝了一切采访。布鲁姆起初对这个任务很不以为然,但在和戈尔的接触过程中,她发现一切并非表面呈现的那么简单,于是布鲁姆决定用仅剩的三天开始寻找真相…… 围绕着贝茜的采访任务,影片分三个章节,以迂回的形式逐渐揭开大卫的曲折离奇地人生轨迹。

大卫·戈尔曾是奥斯汀大学哲学系的教授,是一位在学术上颇有建树的学者、反对死刑运动的积极倡导者,同时也是一名慈爱的父亲。然而一名女学生企图诱惑大卫,色诱不成却反咬一口,将大卫告上了法庭,大卫首度获罪。不但前途尽毁,妻子也愤然带着儿子离开了大卫。从此大卫一蹶不振,终日以酒为伴……

怎料想,大卫昔日的亲密战友、反对死刑运动的领导人康丝坦斯·哈拉维又被谋杀了。种种证据都在指向大卫,他又一次成了最大的嫌疑人,经法庭判决谋杀罪名成立,入狱等决…… 大卫已年过四十,在判刑在押的六年期间,大卫回绝了所有媒体的采访,却在即将执行死刑的前夕改变了主意,决定……

起初,贝茜对这个任务很不以为然,然而在采访过程中,她发现一切似乎并非表面呈现的那么简单,贝茜决定用最后三天时间找出事情的真相。随着采访的深入,贝茜渐渐对法庭的判决产生了怀疑,终于,她意识到只有公开事情的真相才有可能拯救大卫。

随着大卫的陈述,以及多方的求证,令贝茜越来越疑惑不解,随着死刑执行日一天天地迫近,真相却越发扑朔迷离、跌宕起伏——自杀?他杀?情杀?仇杀?到底是谁杀了康丝坦斯?大卫又为什么要选择面对死亡呢?

《绝命航班》观后感


《绝命航班》观后感

文/满囤儿

从片名看,《绝命航班》至少集合了惊悚和灾难两大元素。出乎我们意料的是,影片还具备怪兽片的特质。剧组把多国部队的优势发挥得非常充分,令这部影片的技术水准远高于内地同类型影片,符合好莱坞爆米花电影的准入标准,能够在90分钟的时间里,给予观众持续的紧张、压迫、好奇、刺激。第一次用格瓦拉预定的电影,在最中间、最舒服的位置,让3D没有成为负担,尽情地飞翔了一把。

从架构上来看,《绝命航班》更接近于密室惊悚片。整个飞机由于飞到了天上而与外界隔绝,几个乘客和机组人员,变成了这个密闭环境中待宰的羔羊。与林中的小屋、废弃的大楼、山上的别墅,以及孤零的小岛相比,飞机和我们的生活更近,拍摄难度也更高,于是在影视作品领域,其作为密闭环境出现,有相当的新鲜感和代入感。

制片方在泰国曼谷耗巨资搭建了亚洲最大的机舱,用于封闭拍摄,才有了华语电影中视觉逼真度最高的飞机密闭环境。在这个架构中,编剧皮特-卡梅隆发挥了其高度工业化的设计力,非常准确地安排着影片中的每一个小段落,牢牢抓着观众的注意力。

虽然乘客数量不太多,令影片有着密室惊悚片的架构,可是制片方显然尽了最大努力,烧掉不菲金钱,打造了几段冲击力强烈的灾难镜头。本片95%的故事都发生在飞机舱内,也就是内景戏。如果没有足够多的外景来实施调度,那么节奏上和视觉上都容易令观众不舒服。而众所周知,飞机飞行时,外景戏基本上很难实拍。每一个外景镜头都意味着电脑特效的海量工作。整部影片穿插着大量的飞机在空中飞行的外景镜头,一开始是平稳的飞行,后来遭遇了恶劣天气,直至最后的迫降场面,特效上都没有瑕疵出现,难能可贵。看来,凭借《寒战》一片获得第3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视觉效果奖的郑文政,在后期特效总监这个职位上为影片出力颇多。

令人比较意外的是,《绝命航班》并非像陆地上的那些密闭惊悚片一样设置内鬼。因为密闭环境的特点,被困的人当中有一个内鬼的话,会大大增强悬疑性。可是《绝命航班》却偏偏舍弃了这种悬疑性。机舱内最大的威胁,来源于一个外来物。而这个外来物,显然具备怪兽片的特征。它行动迅速,来无影去无踪,伤人致命,无可匹敌。

也正是这种怪兽的存在,让影片甩开了那种故弄玄虚的小家子气,而更接近于好莱坞灾难惊悚影片的调子,不吓唬人,却能令人不寒而栗。当怪物的真身终于出现的时候,电脑特效和整体环境的结合也非常用心,更结合了真3D的技术,提升了镜头的表现力。

从华语电影工业来讲,《绝命航班》的锻炼意义更胜于其本身的经济收益。一来通过与国际团队的合作,锻炼了一批具备综合创作力的电影人。比如本片中的几个年轻演员,虽然脸不是很熟,但是看过其与外国演员毫不露怯的对手戏表现后,觉得他们个个体现出了超大的发展空间。还有就是本片的导演在合作中,也提升了对小格局的掌控力。

本片在过于单一的场景中,仍能通过巧妙的剧情设计来抓住观众,是内地中小成本创作者最应该学习的。在内地电影工业中,灾难、怪兽、惊悚,这些元素都并非电影人可以随心所欲来创作的。《绝命航班》总算绕过了重重阻碍,用技术力和经验让其降临在了内地观众的眼前。


《绝命航班》观后感1000字


《绝命航班》一度让人搞不清出产地,话题最多的是出演过热门美剧《绯闻女孩》的某大帅哥,仿佛最起码是个中美合拍片。然而留个心眼观察下幕后,制片发行是Ci Wen Media和香港寰亚,导演周文武贝还是个微博红人,所以尽管有几张白人面孔,有大段的英文对白,性质相当于《金陵十三钗》,是部洋气缭绕的国产片,连IMDB的出品地都只标了大陆。当然,你若够敏锐,完全不必这么麻烦,一句我房贷还没还呢台词,就足够证明国片身份。《花木兰》、《功夫熊猫》的主创来编,也编不出这么接中国地气的台词。

标题有点土,估计会让某些骨灰恐怖迷不屑一顾,而买票者中很大一部分是临到场想看个吓人的片。跟标题一样,简介预告海报都没有露出破绽,除了说明故事地点是飞机,别的什么都没透露。我甚至一开始不知道是怪兽是连环谋杀还是又一部《紧急迫降》,只是因为小伙伴想看部3D片,而《极品飞车》我已经看过了。

除了前述那位帅哥,演员都很陌生。所有角色都做了标签区别化处理,外形、服装、身份、口音和操持语言,一目了然,一听分明,看不到十分钟,你能很方便地给每人安上个短语,比如,痴情工作狂,花心男,头等舱佬,未来机长空姐等,也方便互相交流剧情。这是我欣赏它的地方,封闭空间群戏,务必尽快把人物和关系交代清楚了,脸谱化并非贬义,这么一部非角色驱动的气氛片,角色性格点到为止即可,而脸谱化是最恰当的处理方式。查了一下,好几个帅哥美女都是首秀大银幕,每人安个脸谱,导演说戏是最省心的。

封闭空间恐怖片,最大的悬念之一是谁先死,谁后死。这个问题上,《绝命航班》完全遵照好莱坞模式,未敢跨越雷池。道德上有缺陷的一定会死,根据性质恶劣,分为死得其所和死有余辜两种;微不足道的小角色也一定死,只是先后顺序尚存疑问;小孩子不会死,大明星不会死;临危不惧、舍身救人、大局为重的除了逃出生天,还能力挽狂澜,当一回英雄,顺便弥补破裂的感情,这都是海外片成规,本片亦步亦趋,但模仿得没有一丝生硬的痕迹。也许唯一有争议的是那脚踏两船的女人,她说我们回家吧时,后排有人不忿的喊,碧池。后来我问了同去的小伙伴,她表示可以接受,看来对此角色归宿的处理,能分野观众的道德观。

小伙伴不能接受的是,怪兽千呼万唤始出来,竟是雷声大雨点小。对于其体积和杀伤力的落差,我倒是很欣然,看多了各类恐怖片,眼界会开放些,并不是所有怪兽都是哥斯拉大鲨鱼似的庞然大物,疯犬蛞蝓老鼠蟑螂水虎鱼蜘蛛果冻微生物都能引起全城恐慌,相比之下,小猫横扫机舱并不荒唐,西方文化里黑猫是不吉利的象征,小时候读过爱伦?坡写的《黑猫》,毛骨悚然了好久,香港的倪匡也有篇小说《老猫》,还拍过同名电影,血腥指数超过本片一百倍。

恐怖片是华语类型片短板,本片在创作上向好莱坞靠拢的动机太明显,很多伏线没有展开,神似《死神来了》的开头,惊惶的老妇,孩子富有预见的画作,等等,这是新导演通见的毛病,急于展示所学,不在乎用不用得上。此外,怪兽的现身缺少层次性,模式化的拍法是,开始只闻其声,之后一闪而过,再然后露个影子,到了露出局部,一般到了第二幕结尾才得窥全貌;《绝命航班》有意打破套路,让怪兽一直藏于视线外,将近一小时倏忽现出真容,剥夺了观众的参与感。而且我始终想不通的是,刺死头等舱老美的鞭子,究竟是猫身上哪一部分。

这次看片最大的惊喜要归于导引小姐,字幕出来后不亮灯,还喊了一句,别走,后面还有,联想到观众齐声痛斥的影院掐掉彩蛋或驱赶观众的暴行,她的做法令我感激涕零。虽然彩蛋内容十分可期,但和温馨的彩蛋提示一样,《绝命航班》是一次真诚的尝试,联想到最近沸沸扬扬的马航事件,档期选的真是应景。华语片要在不擅长的类型追赶国际水准,这样的仿制之作多多益善。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绝命海拔》观后感200字》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电影的观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