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接受生活的磨练读后感

接受生活的磨练读后感

接受不必治疗函告读后感。

读书能让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一个人要想获得伟大的成就,就必须多读多思。在作者写的作品中,我沉浸其中非常吸引人的情节中,为了加深印象,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把心中感受写出来。一篇属于自己的作品读后感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接受不必治疗函告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在英国的医院中,病人被查出患有不治之症时,医生会主动开出不必治疗的告知函,希望患者直接回家,在家里平静地等待死神的降临。有一位患者被查出肺癌晚期时,没有变得暴躁,而是平静地接受了一切,与他的两个儿子一同度过了最后的美好时光。同时,还有一位医生,他也被查出患有胰腺癌,尽管仍有10%的几率能够治愈,但他选择了放弃治疗,因为他知道,化疗会使人变得骨瘦如柴,他要把自己最好的一面永远留给身边的人。在最后的一点时间里,他完成了之前一直想做却没有做的事情,不带遗憾地离开了人世。

品读完这篇文章,仔细回味,他们如此地坦然面对生活,或许就是因为拥有一颗乐观的心吧。

人生百年不可能一帆风顺,命运总是在人生的道路上设下各种关卡。面对这些困难、挫折时,你是否无数次地曾想过放弃?乐观地面对吧,只要你坚守自己的信念,一切困难险作文阻都阻挡不了我们前进的步伐。司马迁惨遭宫刑,然而他并没有意志消沉,而是以先父为榜样,最终著成了二十四史的开山之作《史记》;贝多芬双耳失聪,但他付出了比常人高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努力,最终创作出诸多举世闻名的曲目;海伦凯勒先天看不见也听不见,

但她凭借自己强大的意志力,遨游于文学的世界里,最终成为一代作家。当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时,必定会为你留下一扇窗,窗外是另一番精彩纷呈的世界。

记得小品里曾有过这样一句话:我们不能总想着自己没啥,要多想想自己有啥。生活总是充满了磕磕绊绊,我们不应该怨天尤人,要利用自己现有的一切去做自己想做且能够做的事情。其实,我们本身就是一笔财富,要多加利用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必能创造出一番属于自己的天地。

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也会对你笑。就让我们用微笑来面对生活吧!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全然接受》读后感


最近,一个很好的师兄向我推荐了美国塔拉·布莱克写的一本关于禅修方面的书。花了几个晚上终于在网上把它匆匆看完了,或许错过了很多精彩的辟解,但总的来说,受益还是颇多的。

“有好多年,我重复做着同样的梦,梦中我奋力挣扎想要去某个地方,却总感到困顿不已。有时我奔跑上山,有时岩石攀爬,有时逆流而游。梦中常常出现我所爱的人陷入困境,或是不详的事情即将发生的情节。我的心狂乱纷扰,身体却感到沉重无比且精疲力竭,仿佛在黏腻的蜂蜜行进一样”

这是书中的第一章开始的梦境的描述,之前记得师兄说自己是它所吸引而看下去的,同样地,我也深深被这段透切心灵的梦境所吸引。回想自己,已经很多年了,也不知从几时开始,也已经在清醒的生活里一而再地重复这个迷惘的梦。感觉我要寻找一个遥远的地方,可是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地方,自己却说不清楚。感觉这一路的走来,很累很累,可是又往往找不到可以休憩的地方。我真的害怕过,哪天我的停下,不仅会造成自己的迷失,还会弄得所爱的人离开安全的港湾。所以在很多时候,我常常试图伪装自己,用表面的平静如水来掩饰内心的挣扎与恐惧。然而不知什么时候,内心深处早已变得脆弱无比,成了易碎的玻璃。别人一碰就碎,但伤痕却总是只有我自己知道它的清晰度。

家人也会不明白为什么我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安静了,因为他们也想不明本是涉世未深的孩子应该都不会有什么烦恼。我偶尔的烦恼透露,他们都是以成人教导小孩的方式,说什么如果连这点小伤都无法承受,将来如何为人!就要我学会坚强去面对。可是我的眼泪往往在我说完会坚强转身的那一刻涮涮而下。我的心情似乎从未好过,可能是因为内心的雨下得太多太多吧。

似乎以前都努力建立父母理想的模样,习惯了乖巧,没有任性的童年,还是会因为诸多的不小心而受到过很多责骂。如今若叫我如何努力去回味童年的话,我想,回忆应该是一闪而过的时间海罢了。在这片旁人看起来貌似风平浪静的海面,只有海底在呻吟.或许这就是我20年苦苦的“所执”,我过于执着我的悲伤,在乎由我所引起的所有否定。就像塔拉·布莱克说生命中最大的悲哀就在于把自己困在就有的模式中,让时间从指间中流逝。这样听从内在声音,把生命给窄化了。而我这一份察觉却是如此的迟,虚掷得有点多了。

若能做到拥有塔拉·布莱克说的这对温柔的无形双翼即正念与慈悲来彻底接纳自己的一切该会是一个怎样的境界?而这份清明仁慈的宽容又是何等的觉性!或许是早已应该放下这份创伤的的痛楚,温暖的对待自己,这才是最好的爱护自己吧。一直都喜欢简爱,是因为在她身上,我看到女性的自我尊重和思想的呵护。但我曾每次都只是固执地束缚自己所有的思想。生命每一穿过我心的波浪,起伏了,却找不到归属。隐约中,好像有什么放不开,可是又不知放开什么,该往哪里放才是最佳。今夕真的很渴望找到这对双翼能陪伴我飞过暴风雨肆虐的海面。

不必完美读后感(模板4篇)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读经典书籍作品对我们的成长道路上就有很大的帮助。我们在读作者写的作品时,不能马观花地读,需要仔细地领会,这个时候就可以将我们感悟和体会用读后感的方式记录下来,为什么我们不能产出一篇自己的读书心得分享与他人呢?请你阅读小编辑为你编辑整理的《不必完美读后感(模板4篇)》,还请多多关注我们网站!

不必完美读后感 篇1

就像这个题目一样,人不是完美无缺的,无论是什么东西,他都有自己的缺点,不管你怎么变得完美,都不可能的。

春华秋实,岁月无痕,时光的飞逝,为我们的人生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太多的记忆,太多的情感,太多的美好,让我们始终无法释怀;太多的感动、太多的追求,使我们久久不能遗忘。

细细品读每则故事,渐渐懂得每个故事所蕴涵的生活意义,那些飞扬的青春,动人的情感、奋进的力量如清风拂过心田,如春雨滋润心灵,在不知不觉中感动自己使你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感动别人的人。

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试图用4分钟跑完1.6公里路程。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人们试过许多办法,但没有人取得成功。不久,有专家断言,人要在4分钟内跑完1.6公里的路程是绝对不可能的。由于人的.骨骼结构不对头,肺活量不够大,而风的阻力太大等原因,人不可能跑得那么快。

4分钟跑完1.6公里,成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自古希腊以来的漫长岁月里,没有人能够跨过这个障碍。直到1954年5月5日,英国田径运动员罗杰?班尼斯特改写了历史。在牛津大学的对抗赛中,他第一次突破了四分钟,只用3分59.4秒的时间就跑完了1.6公里,打破了瑞典运动员哈格保持了9年的4分1.03秒的世界纪录。之后的一年里有30多人在4分钟内跑完了1.6公里;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有许多人在4分钟内跑完了1.6公里。

鲁迅曾说过“希望是本无所谓的,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因为有希望,人世间才多了许多绚丽的色彩,多了许多动人的旋律。

成功往往就掌握在那些勇于拼搏‘敢于挑战的人手中。只有通过不断地尝试,刻苦地努力,才有机会将“不可能”变为“可能”。只想不做永远都不会知道成功的滋味,努力拼搏吧,实现理想不只是在梦中,追求就有希望,努力就有可能。在你竭尽全力之前,不要轻易说“不可能”。

不必完美读后感 篇2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我们可能会因为没有别人优秀而沮丧过,也可能为了改正自己的一功缺点而坚持不懈地付出努力。其实,不必只盯着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缺点,我们可以试着避开一些不能一下子克服的缺点,去寻找自己的优点,把它发挥的淋漓尽致,相信你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这个道理我是从《不必完美》里提取的。

这个故事讲了一头小狮子听说狮子长跑的时候,耐力比羚羊弱。所以小狮子迪奥就学羚羊吃草,最后差一点死去,妈妈见了对迪奥说:狮子之所以成为草原之王,不是因为它没有缺点,而是因为它有突出的优点,它是靠突出的观察力和优异的爆发力、锋利的牙齿以及准确的扑跳动作,而不是以完美才称霸草原的。迪奥听了母亲的话,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不再把心思放在改正自己的错误上,而是去尽力发挥自己的优点,三年后,它成了那一片草原上最优秀的狮子王。

成长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狮子迪奥也是一样,尽管立下了雄心大志,但努力的方向不对,差一点失去了性命,在听取母亲的教诲后,它找准了自己的优点,及时改正了自己的错误,才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不必完美读后感 篇3

读《不必完美》有感

                                                            读《不必完美》有感 

        今天,我读了《最后一锹土》中的《不必完美》,深受启发。

在非洲大草原,有只年幼的狮子,名叫迪奥。迪奥从小就决心做一只最优秀最完美的狮子。后来,迪奥发现,虽然兽类都认为狮子是草原之王,但是狮子都有一个明显的弱点,就是在中长跑项目中,耐力比羚羊弱,很多时候,就是因为这一点,羚羊从嘴边溜掉了。迪奥决心改掉这一缺点,通过观察,羚羊的耐力与吃草有关。为了增长耐力,迪奥便学着羚羊吃起草来,最后迪奥因吃草而变得奄奄一息。母亲发现迪奥这一做法后,便教育迪奥:“狮子之所以能成为草原之王,不是因为没有缺点,而是因为有突出的优点……”迪奥听了母亲的话,开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它不再把心思放在改掉缺点上,而是尽力发挥自己的优点。三年后,迪奥成了那片草原上最优秀的狮子。

       其实,也不只有迪奥犯这样的错误。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也经常想,我一定要改正缺点,但好象从来没想过要发挥自己的优点。 

        每个人都希望成功,于是,勤劳善良、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博学博爱、以礼待人、诚实守信……这些美好品质都会充分地体现出来。我们在这个世界上都有属于自己的角色,尽管大多数人的.角色是微不足道的,但只要张扬自己的优点,细化自己的特长,都能获得成功。“乒乓女王”邓亚萍、“世界飞人”刘翔、“跳水王后”郭晶晶……,他们都是因为充分地发挥了自己的特长,而成为公众瞩目的人物,拥有成功的人生。 

         狮子之所以成为狮子,人杰之所以成为人杰,并不是没有缺点,而是尽量避开自己的缺点,把自己的优点发挥得淋漓尽致。

不必完美读后感 篇4

“如果我们能勇敢去爱,去追求,我们就能获得别的生命不曾获得的圆满。”默念着最后一段文字,微笑在我唇边散开。是啊,你不必完美,因为完美不等于圆满。

《你不必完美》讲述了一个简单的小童话:一个被劈去了一小片的圆想要找回一个完整的自己。它滚得很慢,一路快快乐乐。有一天,它找回了碎片,然而,作为一个完美的圆,它滚得太快了,错过了许多快乐。意识到这一点后,它毅然舍弃了碎片。作者围绕它展开讨论:完美真的是完美吗?最后,他得出结论——NO!因为,完美不等于圆满。

我们当然应该努力做到最好,但人是无法完美的。我们可以追求完美,却不能苛求完美。在承担瑕疵之前,我们必须询问自己,那些导致事情出现差错的错误是否是我们应该承担的?我们是否已经尽力了?

也许只有不再完美,我们才能完整。我们才可以有一个个目标让我们前进;我们可以享受到进步的喜悦快乐——而这是一个完美的人所感受不到的。只要我们心中有爱,圆满的幸福就在身边。

你不必完美,因为完美永远不等于圆满!

不必完美读后感(系列3篇)


为满足你的需求,读后感大全小编特地编辑了“不必完美读后感”。只有通过阅读,才能看透许多事情的真相,读后感书名是{作者人名}经过不断努力,日夜写作完成的一部优秀著作。读后感可以整合我们的想法,记录并且加以吸收。在此温馨提醒你在浏览器收藏本页!

不必完美读后感(篇1)

读《不必完美》有感

                                                            读《不必完美》有感 

        今天,我读了《最后一锹土》中的《不必完美》,深受启发。

在非洲大草原,有只年幼的狮子,名叫迪奥。迪奥从小就决心做一只最优秀最完美的狮子。后来,迪奥发现,虽然兽类都认为狮子是草原之王,但是狮子都有一个明显的弱点,就是在中长跑项目中,耐力比羚羊弱,很多时候,就是因为这一点,羚羊从嘴边溜掉了。迪奥决心改掉这一缺点,通过观察,羚羊的耐力与吃草有关。为了增长耐力,迪奥便学着羚羊吃起草来,最后迪奥因吃草而变得奄奄一息。母亲发现迪奥这一做法后,便教育迪奥:“狮子之所以能成为草原之王,不是因为没有缺点,而是因为有突出的优点……”迪奥听了母亲的话,开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它不再把心思放在改掉缺点上,而是尽力发挥自己的优点。三年后,迪奥成了那片草原上最优秀的狮子。

       其实,也不只有迪奥犯这样的错误。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也经常想,我一定要改正缺点,但好象从来没想过要发挥自己的优点。 

        每个人都希望成功,于是,勤劳善良、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博学博爱、以礼待人、诚实守信……这些美好品质都会充分地体现出来。我们在这个世界上都有属于自己的角色,尽管大多数人的.角色是微不足道的,但只要张扬自己的优点,细化自己的特长,都能获得成功。“乒乓女王”邓亚萍、“世界飞人”刘翔、“跳水王后”郭晶晶……,他们都是因为充分地发挥了自己的特长,而成为公众瞩目的人物,拥有成功的人生。 

         狮子之所以成为狮子,人杰之所以成为人杰,并不是没有缺点,而是尽量避开自己的缺点,把自己的优点发挥得淋漓尽致。

不必完美读后感(篇2)

“如果我们能勇敢去爱,去追求,我们就能获得别的生命不曾获得的圆满。”默念着最后一段文字,微笑在我唇边散开。是啊,你不必完美,因为完美不等于圆满。

《你不必完美》讲述了一个简单的小童话:一个被劈去了一小片的圆想要找回一个完整的自己。它滚得很慢,一路快快乐乐。有一天,它找回了碎片,然而,作为一个完美的圆,它滚得太快了,错过了许多快乐。意识到这一点后,它毅然舍弃了碎片。作者围绕它展开讨论:完美真的是完美吗?最后,他得出结论——NO!因为,完美不等于圆满。

我们当然应该努力做到最好,但人是无法完美的。我们可以追求完美,却不能苛求完美。在承担瑕疵之前,我们必须询问自己,那些导致事情出现差错的错误是否是我们应该承担的?我们是否已经尽力了?

也许只有不再完美,我们才能完整。我们才可以有一个个目标让我们前进;我们可以享受到进步的喜悦快乐——而这是一个完美的人所感受不到的。只要我们心中有爱,圆满的幸福就在身边。

你不必完美,因为完美永远不等于圆满!

不必完美读后感(篇3)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我们可能会因为没有别人优秀而沮丧过,也可能为了改正自己的一功缺点而坚持不懈地付出努力。其实,不必只盯着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缺点,我们可以试着避开一些不能一下子克服的缺点,去寻找自己的优点,把它发挥的淋漓尽致,相信你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这个道理我是从《不必完美》里提取的。

这个故事讲了一头小狮子听说狮子长跑的时候,耐力比羚羊弱。所以小狮子迪奥就学羚羊吃草,最后差一点死去,妈妈见了对迪奥说:狮子之所以成为草原之王,不是因为它没有缺点,而是因为它有突出的优点,它是靠突出的观察力和优异的爆发力、锋利的牙齿以及准确的扑跳动作,而不是以完美才称霸草原的。迪奥听了母亲的话,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不再把心思放在改正自己的错误上,而是去尽力发挥自己的优点,三年后,它成了那一片草原上最优秀的狮子王。

成长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狮子迪奥也是一样,尽管立下了雄心大志,但努力的方向不对,差一点失去了性命,在听取母亲的教诲后,它找准了自己的优点,及时改正了自己的错误,才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接受我的爱》读后感


前段时间,我阅读了美国汉恩.吉诺特博士著,台湾许丽美、许丽玉翻译的《接受我的爱——老师如何跟学生说话》这本书,喜欢这样带有事例并且常人话的语言。这本书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真正的原因是它把沟通的远离,透过对话,说的深入而贴切。

其中,最优秀与最不称职的老师”、“赞美的缺点”、“管教“这几个部分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

“最优秀的老师”以学生的立场就事论事;“最不称职的老师”总是批评学生的品格与个性。老师们在平时的工作中会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比如,有个同学打翻颜料,甲老师会就事论事说:“啊,颜料打翻了,快拿水和抹布来。”乙老师则评击学生的个性说:“你老是笨手笨脚的,你是不是天生就这么粗心么?”这样甲乙两位老师与学生实质上就形成了有效沟通与无效沟通。而有效沟通的本质是,知道如何应用“就事论事,不针对个人个性与品格”这一沟通原则用于各种不同的情境里。当发生上述问题时,心思不要用在指责上,要用在找出解决办法上。

就拿对学生的赞美来说吧,我们常常是居高临下式的评论:你很棒,你是好孩子,你是个优秀的学生等等。其实这样的评价不仅不会有效的激励学生,反而会让学生焦虑,或者促使学生变坏。《接受我的爱》告诉我们:赞美时,要称赞特定的行为表现,不要评论品行;唯有不评断品行的赞美才能使儿童无惧的改过,而且无焦虑地回复正常表现等等。书中还列举了许多老师给予学生的赞美,读了之后,真是感觉自愧不如。

讲到“管教”问题,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例子是,大雪纷飞,几个学生透过窗户看雪景,老师火大地说:“你们怎么搞的?我在这讲课你们却在那看雪,我看我得把你们都赶到寒冷的外头,这是最后一次警告!懂了么!”这个老师没有体恤到孩子们期望看到初雪的好奇心 。抹杀了孩子的好奇心对老师并没有好处,他们会对接下来老师所讲的知识听不进去,何况学习要有热忱的心。此情此景,老师不如腾出两分钟,跟学生一起庆祝雪花飞舞的盛况,捕捉这美妙的片刻,共同欣赏白色奇迹。这样的话,满足了学生们的好奇心,他们会很开心,觉得老师通情达理,接下来的课他们会听的更认真。管教像外科手术一样需要精确,不可随意动刀,不能信口开河。尤其重要的是,老师要以身作则,示范良好态度。

《接受我的爱》虽然这本书已经历经数十年,但是其中严寒的智慧和真理并没有过时,因为父母对孩子的操心、教师对学生的费心,都是永远不变的轮回,也注定是永远也说不完的故事。

《你不必讨好这个世界》读后感1000字


――你不必讨好这个世界

说的容易,做到很难。

讨好型性格,真的很伤人,这是原生家庭所造成的,哪怕是一个家庭中的孩子,也总是会有不同。

阿萌是个被家族忽略的女好孩子,可是她从来都是希望讨好所有人,可惜,谁都不喜欢她。

阿萌出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族,从她一出生开始,就是一个被怨恨,被鄙视,被嫌弃的彻底的人。

万幸,只是因为是第一个,所以,她的家族没有把她溺死或者送出去。

只是在家里的待遇,真的不算好,家里什么都是弟弟优先,弟弟犯错了,挨打的永远是姐姐,永远都是姐姐大,没有带好弟弟。

在阿萌的世界,永远灰白。

她小心翼翼的讨好每一个人,只希望看到别人的笑。

她不知道,她讨好的性格,其实也并没有人喜欢她。

每个人背地里都在鄙视她。

她好郁闷,掏心掏肺的付出,却得不到回应。

她爱上一个男人,却被骗财骗色骗婚骗育。

她很痛苦,却有无法,也没办法改变。

阿萌心想:我只想要一个爱人,可惜没有。

阿萌渴望被爱,可是她的性格决定了她的未来。

太过卑微,太过没有自我。

如果爱情有天意,那老天肯定忘记了我。

绝望的时候,阿萌想过同归于尽,可是最多几分钟后,她就放弃了。

不值得呢,阿萌心里清楚。

心里很苦很苦,却没有办法改变,心里满满的忧伤。

如果不是心里有牵挂,或许阿萌会放弃生命。

终究是凡夫俗子,所以抛不开七情六欲。

阿萌不知道,放弃是否会更好。

于是,在没有选择的时候,就只能接受。

那时候的天,灰蒙蒙的,死气沉沉的。

阿萌想,这世界上会不会有奇迹?

哭过痛过累过,阿萌想放弃。

只是天不遂人愿,阿萌的孩子,她放不下。

孩子是无辜的呢,

心情,

阿萌想了想,是啊,再不快乐又怎样?别人会在乎吗?

报应这个东西,太渺茫了,哪怕渣男明天就死了,又能怎么样呢?

起码死之前,他是快乐的。

想了许久,阿萌放弃了诅咒,她觉得,弱者才需要诅咒别人

她想做强者

可是

她担心不可以

可是,她想,反正都这样了

最差还能怎么样呢?

于是,她哭完了最后一次,带着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做了自己最想做的事情。

她读书她开始用心温柔以待自己,买自己最喜欢的衣服,吃最喜欢的东西。

她剪短了长发及腰的秀发,短发让她看起来更精神。

她脱掉了十公分的高跟鞋,穿上了舒适的布鞋。

她学会健身和游泳,一个人的生活,虽然孤单,却也惬意。

在这个世界上,只有自己才能伤害自己,

不用去讨好任何人,因为谁都不可能爱你胜过你自己。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看透了,也就没有了那么多的多愁善感。

活着,就是一种精彩。

有时候,人一辈子,短短几十年,活的太辛苦,对不起自己,对不起父母。

父母生我们养我们一场,不希望我们过得太狼狈。

人生若只若初见,哪里来的血雨腥风?

《罗杰斯心理治疗》读后感1000字


《罗杰斯心理治疗》读后感1000字

樱桃

很开心参与这次受益匪浅的读书会,让我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解更进了一步。

《罗杰斯心理治疗》一书中,我们可以读到编者从罗杰斯一生的临床实践中精选出的具有代表性的十例个案文字记录,了解罗杰斯的理论观点和临床实践情况,感受大师风范的高度共情以及"以来访者为中心"人本主义原则的实际应用。同时我们还能看到来自各个不同学派的心理治疗专家们对这些个案的讨论及点评,让我们能在各个视觉层面去看待每个个案处理得好与不足的地方。

罗杰斯最具深远影响意义的是他"以人为中心"的哲学思想和以这种理念为基础的治疗方式。他打破了传统"指导式"的心理治疗,他不同意治疗师通过干预指导来提高来访者对自己内在心理的认识,而是认为最能改变自己的人是自己,不是别人。因此,他首度称前来咨询的人为"来访者"或"当事人",而非"患者".罗杰斯由此发展出一套非指导的、来访者与治疗师之间更加平等的、以来访者为中心的治疗模式,而治疗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来访者的"个人成长".

罗杰斯创新地提出"人是可能自我成长和自我实现的".从案例中我发现,如果来访者能够感受到治疗师是在真挚地、诚恳地与自己谈话,设身处地理解自己内心隐秘的世界,而不是在掩盖自己和扮演"医生的角色"时,他们会打心底认为即使自己说出一些"不可被他人接受"的观念或行为,也能得到治疗师的包容和积极关注。此时来访者就会感到一种完全安全的谈话氛围,此时再在治疗师鼓励下进行进行自我探索,通过这个过程,来访者就能启动"促进个性改变、形成自我成长"的"自然过程".

其余学派中有很多具体的技术和方法,相比下,来访者中心疗法并没有过多的技术和方法,但其效果是不可低估的。在现代生活中,很多人都感觉自己离"真实自我"越来越远,正因为如此,如果有一个人能认真地倾听你的表达、一直和颜悦色地关心你、向你询问以保证能准确理解你,那么你会体验到一种感人的真情。在治疗师坦诚的态度、及时的反映、准确的表达下,这些都可以使你感到自身的价值,从而使来访者能够真正重新开始认识自己。

事实上,罗杰斯是一位情感投入的倾听者。从罗杰斯的个案中可以看出,不论对象是有一般心理困扰的来访者,还是严重障碍的患者,他总是那样真诚和恭敬地倾听来访者的倾诉,全神贯注地了解他们的情感、思想、恐惧和内心冲突。在罗杰斯的共情反应中,包含了对来访者在智力、情绪和精神方面的理解,同时也深深打动了来访者。尽管罗杰斯使用的词语总是非常简单,但他对来访者的情绪状态极为关注并异常敏感。

从书中可以看出,罗杰斯在治疗中以人为本,根据每位来访者的独特需要进行灵活反应,因势导利,从而使来访者的状况发生了好的变化。或许罗杰斯的做法也不全是"教科书式完全正确的",但是他展现了一个大师应有的风貌,他能够真正坦诚且诚挚地与每一位来访者进行平等的对话,而不是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这一点令我十分敬佩。这是一种深刻的关怀,也是人本主义所提倡的,更是世人应学习和借鉴的。

通过参加此次读书会,也让我体验到在这个团体中组织的温暖与力量,同时也在不断的学习中得到成长与提升。很开心能够参与这次受益匪浅的读书会,希望下次还能再次参加。

樱桃

2018.01.16上午

读《罗杰斯心理治疗》有感


读《罗杰斯心理治疗》有感

静一

2017年9月,我参加了由梅州市阳光心理工作服务中心举办的读书会,本期读书会的内容是《罗杰斯心理治疗》这本书。之所以参加读书会,一是自己想在心理咨询领域走得更远,二是对读书会这种学习方法略感好奇。

"认识"罗杰斯,是在备考心理咨询师证书的时候,那时只知道他是"人本主义之父",只对人本主义的理念稍微有点了解。随着读书会的进行,对罗杰斯的认识逐渐加深,他的人本主义思想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管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上都让我获益匪浅。

我大学学的是管理学专业,对人本主义一点也不陌生,也一直没有怀疑过自己对它的理解。以前我认为"人本"就是把人当人看,无非就是要关心他、理解他、帮助他,对这个理念的理解过于理论化与程式化,缺乏自己的体会。到现在我才深刻理解到,"人本主义"是要"以当事人为中心",学会倾听、深度共情其言语背后的真正需求,才能与来访者建立真正适合他成长与发展的人际关系,这种良好的关系氛围建立了,其它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听起来是不是很简单?非也。

记得刚开始读书会的时候,罗杰斯的人本哲学理念就犹如一股清泉注入我的内心,让我内心一亮。在生活中我也跃跃欲试,于是我开始在工作中去努力去学着罗杰斯的方法去倾听他人,可结果令我没有想到的是,我此刻发现自己竟然不懂得该如何倾听!更可笑的是,我以前一直还以为自己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是不是很讽刺?

于是我开始进行自我反思,我发现自己在倾听对方的时候,以前更多是站在自己的立场和角度去听,倾听后完全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回应对方——这与其说是倾听,不如说是在"表现自己".我并没有看到对方需要的东西,也没有回应到对方心里的真正需求。

认识到这些以后,我在倾听朋友的时候有了显著改变,我开始尝试站在对方的角度去听对方诉说,尝试共情对方的需求,我发现这种"通过技术去倾听"的方式确实可以获得他人一定程度上的信赖,但不知怎么的,我总感觉自己"虚伪",并没有真正从心底与别人发生共鸣。

于是我又开始进行自我分析,最后我终于意识到我背后真正的原因所在(抱歉这里不能分享细节),之后我再倾听别人诉说时也就能做到"真诚",而不再"虚伪"了。这一系列的反思和改变,让我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变得很自如,同时也让我收获了珍贵的友谊。

学心理学最奇妙的地方就是,它可以帮你发现那些你平时习以为常的行为模式背后的心理根源。当你找到这些根源以后,自身就不知不觉发生了改变。

很多人都是这样,他们抱怨命运一次又一次的"不公",但他们很少去思考"我们为什么会一次又一次陷入这个轮回",人们很少去看到自己一直以来形成的根深蒂固的行为模式。殊不知如果有一天你能看到这个"恶性轮回"的时候,可能就是你跳出"轮回",命运开始发生扭转的时候了。

?

当我们读到书中蒂尔登案例的时候,看着罗杰斯做了几次的心理咨询,还一直在共情和重复对方所说,我的心里就很着急。我在想:用这种理念就能解决问题吗?真的不用做点别的吗?——其实不只是我,很多一起读书的小伙伴都有相类似的感受。

现在想来,可能会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这种理念确实可能会有它的局限性;二是来自我们自身的原因:很快的社会节奏让我们每天都变得焦虑,于是打心底就希望心理咨询能够"快刀斩乱麻".

对于第一点——这个理论的局限性,我也有自己的思考:人本主义疗法有一个重要假设是,人具有自我发展与自我成长的潜能,但是我认为从人的一生发展来看,人的潜能的显现也不是线性增长的,在某些阶段这些潜能可能会停滞。同时潜能应该也有个体的差异,有些人潜能大,有些人潜能小。所以这种理念的有效性是否会跟人类潜能发展的阶段有关?当个体处于潜能的发展期时,运用人本主义疗法会收获较好效果;当个体处于潜能的停滞期时,运用人本主义疗法效果就会打折扣?

?

还记得吴老师在读书会上分享过一段话:"传统的精神分析提供的更多是"父性的角色",罗杰斯的贡献是在原来基础上补上了"母性"的角色。并不是提倡"母性"后"父性"就要完全丢了,现实应用中两方面都需要。罗杰斯做的是补充,不是革命。"所以我们要更加辩证地看待罗杰斯的理论,不能盲目信仰,以为是"万用的方法".

转眼间读书会就结束了,回顾半年来的学习,我很庆幸当时选择了心理学。此次读书会让我认识了罗杰斯的心理治疗,更重要的是它给我的人生带来了很多改变,让我更加美好。对于这个焦虑时代下的焦虑的我,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念犹如一缕春风,让我慢下脚步去感受身边的人,去感受自己的内心。非常感谢阳光心理大家庭,让我走进心理学的大门,让我在心理学的殿堂里不断完善自己,也让我结识了一帮志同道合的心理学伙伴!

静一

写于2018年1月11日

《罗杰斯与我与你》

——回复静一的一封信

阳光心理·吴嘉瑜

静一:

你好!感谢参与2017年第六期《阳光心理读书会》。经过3个月的互相陪伴与共同探讨,相信我们对心理咨询又有了更深一层的感性体验以及更进一步的理性认识吧?

是啊,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误解,又何止千千万。

众多刚入门的心理咨询师都会选择人本主义作为自己的第一种心理疗法,因为罗杰斯的理念"很美",同时操作也"很简单",似乎只需要听着,然后"嗯嗯,哦这样,我能理解",就可以度过大部分的咨询时间;同时当来访者需要我们说点什么的时候,我们只要把他说过的话总结总结,反馈回给他,做个镜子就可以了;也不需要做什么"努力",只要在心底期盼着"我跟他关系足够好了吧,他的自愈潜能应该可以激活了吧,他自己应该能解决自己问题了吧"……

上面真的是很多新手咨询师的真实写照,包括当年的我也是这样。

其实心理咨询越学到后面,包括系统学习了各种疗法,经历了近2000小时的心理咨询个案工作和近150小时的被分析体验后,才能真切体会到罗杰斯理论之难、之深。

就像练武功一样,有招有式的武功是最好学的,照着下苦功夫就行了。然而最高深的武功往往都是"少招少式",甚至是"无招无式"的,它追求的不是外在的动作,而是内在的功法和理念。比如名震天下的"形意拳",曾经是山西晋商崛起时各大著名镖局里必学的"武林绝学",同时也是后来天津中华武士会和民国时期中央国术馆的"镇馆神功".我在跟随我老师学形意拳的时候,一个"三体式桩法"就练了一年,一年内就只是练这一个动作——在练的人知道其中深邃奥妙,但看热闹的人就没有办法理解了:看似无招无式天天在那站着,但这个娃功力见长,半年不到就能抓起一米八多的大汉像拎小鸡似的轻松,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反之,一些小门小派的武功,因为没有深厚内功的修炼方法,所以他们一编就几十套拳法,每套都有上百个动作,看似"招式繁多",实则是"舍了本逐了末",最终难免落得"不得要领""功效有限"的下场。

其实真正起作用的,哪是什么外在的"花架子",而是真真实实的内在功力啊。罗杰斯的疗法看似没有什么操作技术,但一句看似普普通通的话语,在罗杰斯这个人口中说出,就能有神奇般的疗愈作用;如果是别人依葫芦画瓢则没有这般效果。

现实中越看起来简单的事,做起来实则并没有那么简单。如你所说,看似"不费吹飞之力"的一个"倾听"和"理解",真正做起来,难倒了一大群英雄好汉。

真正具有疗愈性的倾听,是通透的内在自发做出的倾听,是带着敏锐洞察的倾听,是有着深度共鸣感受的倾听,是能够真正放下自身的干扰而全身心"神入"对方精神世界的倾听。表面上看起来很容易,实则做起来有多难,需要多少年的深厚功力才能做到啊。

罗杰斯本人是学精神分析出身,在40多岁以前扎扎实实进行了系统的精神分析训练和案例工作实践,这些实践积攒起来的内在功力和人格力量,使得他在后面提出人本主义疗法后,即是不需要使用任何"技术",都能很好把咨询进行下去、理解到来访者内心深处的困扰所在、陪伴来访者一同解决并成长。一个治疗师如果没有前面几十年的积攒,一上来直接就模仿罗杰斯五六十岁后的"无招无式"的随意发挥,请问能达到和大师一样的效果吗?

后面你提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看法,你认为罗杰斯提出的"自愈潜能"可能是有局限性的,这种潜能可能会随着生理的发展或心理的变化而出现强弱的变化。在某段时间里,此人的潜能可以很好显现,此时可用人本主义疗法进行工作;而在另一个时间里,此人的潜能会受到"抑制"或"停滞",如果运用人本主义疗法就会效果不佳。

这是一个很好的假设,如果要进一步验证此假设,需要观察和跟踪大量的心理咨询案例或常人的心理发展实例,通过对众多人的心理变化进行深入观察、记录和研究后,我们最终才能去验证这个假设的成立与否。

不过,不知道你表达的意思我能不能换成另一种理解:"人类有时能显现出自我疗愈的潜能,有时则不能,为什么?"——对于这种现象,罗杰斯则早有相关论述:他认为人生而有自我调整、自我疗愈的潜质的,但很多时候由于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导致这种潜能被潜藏了起来,或被抑制住了——就像一颗本身具有"发芽潜力"的种子遇到恶劣的土壤则不能发芽一般,并不是种子没有"潜能",而是环境不允许。所以罗杰斯认为,此时心理咨询师需要做的是:重新提供一个"更适合潜能显现"的土壤——即是我们书上所说的自由的、受保护的、共情的、积极贯注的、无条件接纳的氛围,让当事人在这样的人际互动中,慢慢放下防备与面具,开始真正愿意面对自己真实的内心,此时他的自我调整的潜能才开始慢慢得以激活、显现。

你最后提到我曾经分享过的话:"罗杰斯所做的,是对各流派理论的补充,而不是革命"——我觉得这是面对众多心理流派理论时我们该保有的客观视角。纵观心理咨询发展的历史长河,各位大师先后创立了各种理论、流派,所有人的努力其实都是在做同一件事:为不断完善整个"心理咨询"大体系而添砖瓦。他们之间虽然会有不同意见、不管观点,但对于整个"心理咨询"的大方向大体系,他们还是一致认可的,他们只是在这个大体系中再添加一些自己独特的见解而已。

我曾经因为类似问题问过我授业恩师,我问:"在克莱因的理论中已经很少看到弗洛伊德的理论的影子,是否说明克莱因在当时已经放弃了弗洛伊德的那些东西呢?"师父说:"其实在克莱因生活的那个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就像是‘常识’一样大街小巷皆知了,所以克莱因没有必要在书籍中再去重复大家都已经知道了的东西,只需要提出她个人的补充或不同见解就可以了。"

这件事在我的学习旅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也分享与你共勉。愿我们可以更加客观看待大师的理论,也愿我们可以更好去学习与掌握心理咨询发展长河中出现的各种闪光点。如你所说,在这纷扰烦躁的社会里,罗杰斯提出的观点就如一缕春风拂面,让焦躁的人们可以慢下脚步来感受身边的人、感受自己的心。希望我们可以秉承罗杰斯的观点与希冀,继续愉快地走下去。欢迎以后有新的学习心得我们再进一步探讨。

吴嘉瑜

写于2018年1月24日晚

《全然接受》读后感2024范文


最近,一个很好的师兄向我推荐了美国塔拉布莱克写的一本关于禅修方面的书。花了几个晚上终于在网上把它匆匆看完了,或许错过了很多精彩的辟解,但总的来说,受益还是颇多的。

有好多年,我重复做着同样的梦,梦中我奋力挣扎想要去某个地方,却总感到困顿不已。有时我奔跑上山,有时岩石攀爬,有时逆流而游。梦中常常出现我所爱的人陷入困境,或是不详的事情即将发生的情节。我的心狂乱纷扰,身体却感到沉重无比且精疲力竭,仿佛在黏腻的蜂蜜行进一样

这是书中的第一章开始的梦境的描述,之前记得师兄说自己是它所吸引而看下去的,同样地,我也深深被这段透切心灵的梦境所吸引。回想自己,已经很多年了,也不知从几时开始,也已经在清醒的生活里一而再地重复这个迷惘的梦。感觉我要寻找一个遥远的地方,可是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地方,自己却说不清楚。感觉这一路的走来,很累很累,可是又往往找不到可以休憩的地方。我真的害怕过,哪天我的停下,不仅会造成自己的迷失,还会弄得所爱的人离开安全的港湾。所以在很多时候,我常常试图伪装自己,用表面的平静如水来掩饰内心的挣扎与恐惧。然而不知什么时候,内心深处早已变得脆弱无比,成了易碎的玻璃。别人一碰就碎,但伤痕却总是只有我自己知道它的清晰度。

家人也会不明白为什么我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安静了,因为他们也想不明本是涉世未深的孩子应该都不会有什么烦恼。我偶尔的烦恼透露,他们都是以成人教导小孩的方式,说什么如果连这点小伤都无法承受,将来如何为人!就要我学会坚强去面对。可是我的眼泪往往在我说完会坚强转身的那一刻涮涮而下。我的心情似乎从未好过,可能是因为内心的雨下得太多太多吧。

似乎以前都努力建立父母理想的模样,习惯了乖巧,没有任性的童年,还是会因为诸多的不小心而受到过很多责骂。如今若叫我如何努力去回味童年的话,我想,回忆应该是一闪而过的时间海罢了。在这片旁人看起来貌似风平浪静的海面,只有海底在呻吟.或许这就是我20年苦苦的所执,我过于执着我的悲伤,在乎由我所引起的所有否定。就像塔拉布莱克说生命中最大的悲哀就在于把自己困在就有的模式中,让时间从指间中流逝。这样听从内在声音,把生命给窄化了。而我这一份察觉却是如此的迟,虚掷得有点多了。

若能做到拥有塔拉布莱克说的这对温柔的无形双翼即正念与慈悲来彻底接纳自己的一切该会是一个怎样的境界?而这份清明仁慈的宽容又是何等的觉性!或许是早已应该放下这份创伤的的痛楚,温暖的对待自己,这才是最好的爱护自己吧。一直都喜欢简爱,是因为在她身上,我看到女性的自我尊重和思想的呵护。但我曾每次都只是固执地束缚自己所有的思想。生命每一穿过我心的波浪,起伏了,却找不到归属。隐约中,好像有什么放不开,可是又不知放开什么,该往哪里放才是最佳。今夕真的很渴望找到这对双翼能陪伴我飞过暴风雨肆虐的海面。

《特殊儿童艺术治疗》读后感3000字


《特殊儿童艺术治疗》读后感3000字

王焱

艺术治疗(Art Therapy)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再欧美星期并正在发展中的一个跨学科的专业领域。在国外,艺术治疗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稳定独立的职业,从事这一行业的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诞生于美国、以欧美文化为土壤的艺术治疗,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缺少本土化的赶紧与完善,所以在运用过程中要结合我国的文化背景进行分析。

艺术治疗是以心理学、艺术学、社会学、哲学等多学科为基础,强调视觉符号与意象,是人类经验最自然的交流形式,尝试让治疗对象与专业的艺术治疗师在建立一定信任关系的前提下,借助各种艺术没接开展艺术创造活动,在生理和心理上对治疗方法相比,在特殊儿童康复过程中,艺术治疗具有独特、鲜明的特点;第一,艺术治疗的非语言性、象征性特点,使儿童在充满安全感的环境中接受治疗,有利于治疗师收集真实的信息。第二,艺术治疗中媒介的多样性,给儿童提供了独有的表达自我的平台,不同的艺术活动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不同的作用机制会对儿童生理、心理产生独特的作用。通过艺术活动的开展改善儿童生理与心理状态,即使是相互矛盾的情感,也有可能在同一个作品中出现。第三,艺术治疗的灵活性与多样性,打破了儿童的障碍类型、年龄、认知范围与艺术技能的限制,且不受环境的束缚,易于实施特殊儿童的康复实践。第四,艺术治疗借助丰富的艺术媒材开展艺术活动,同一种艺术材料可以设计、延伸出不同的康复活动,并引导特殊儿童以舒适、安全的途径进行身体康复,或释放心中积攒的破坏性力量,治疗成本相对较低。第五,艺术治疗的测验可以重复使用,不必担心对诊断的准确性有所影响。

艺术治疗的理论横跨了艺术、心理、教育和医疗等多个领域,借助于不同艺术媒材的艺术治疗形式有其独特的内容与特点,在特殊儿童康复领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艺术治疗主要包括:1、音乐治疗:音、节奏、旋律、和声;2、美术治疗:线条、色彩、涂鸦、描红、临摹;3、舞蹈治疗:肢体动作、即兴舞动、创作性舞动、节奏性律动;4、戏剧治疗:对白、朗诵、吟唱、演唱。

通过认真阅读这本书,我了解到,对特殊儿童开展艺术治疗,可以有的放矢地针对其需要并能够提高的能力进行训练。艺术治疗工作要分以下几步来进行:

(一)基本信息的收集。在评估儿童认知能力前,需要收集儿童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有无家族病史、测试前有无用药、专业医疗机构的诊断结果、是否接受过任何的测试或干预、学习情况、家庭教育情况、主要行为表现及出现的问题等。

(二)量表的选择。在对儿童进行认知能力评估时,治疗时应该根据儿童的年龄、认知发展水平等基本情况选择合适的量表。

(三)认知能力的评估。评估时,治疗师需根据各量表的指导手册或说明书对儿童进行认知能力的测验。

(四)评估结果的分析。完成评估后,治疗师需根据测验的得分并结合儿童的基本情况进行专业、综合的结果分析,分析儿童认知发展水平落后的可能原因。

(五)治疗或干预后的再次评估。根据第四步给出的康复建议,治疗师对儿童进行具有针对性的阶段训练。一般而言,经过三个月后,需对儿童再次进行全面评估。通过对训练过程进行动态监控来检查是否达到预期的认知训练效果,从而及时掌握儿童的认知行为与水平,必要时即时调整训练方案与内容。同时,再次评估也可反映出儿童训练前后的变化,使家长更加明确自己的孩子在哪些方面仍有欠缺。

结合我校培智部的智力障碍儿童来说,主要表现是智力发育迟缓、语言发育迟缓,其认知主要特点有:1、注意力涣散,难以完成学习任务或有组织的活动,无法集中注意听别人讲话,逃避需要保持一定时间的脑力活动的任务,易受外部无关信息的干扰;2、观察能力低下,缺乏有效的观察策略,观察效果差;3、记忆缺乏明确的目的,识记速度慢,工作记忆容量小,不能有效保持信息,再现不精确,缺乏有效的记忆策略;4、推理能力差,难以同时从多个维度对信息进行加工;5、在认知活动中,缺乏良好的计划、自我监控以及自我评价能力。

认知障碍儿童往往在认识事物、概念方面有缺陷,刻板的教科书并不适合认知障碍的康复治疗。因此,艺术治疗对特殊儿童的发展是有很大帮助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音乐治疗。在特殊儿童的发展中,音乐作为非音乐信息的载体,并结合语言、动作等来教授学科知识和技能,从而促进儿童的认知能力的发展。比如数字、空间概念、思维能力等都可与音乐的形式、节奏等融合。同时,在认知障碍儿童的治疗过程中交替进行音乐和教学活动能够延长注意时间,减少焦虑。除此之外,音乐治疗可以有效促进个体视觉、听、触觉、和本体感觉等多种感觉能力的发展,以及各种感觉之间的协调和整合,这对于有感知觉障碍的儿童特别有效。

1.儿童歌曲。儿童歌曲具有童真童趣,形象生动以及易教易懂易记的特点,是儿童最能理解与接受的作品,他对于儿童语言的培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由于儿童歌曲形式简约活泼,内容浅显直观,所描述的都是一些最基本的事物与道理,如《小燕子》《泥娃娃》等,所以,便于儿童在训练中通过耳传口授的方式进行学习。如此一来,不仅原本枯燥的训练变得富有音乐感与节奏感,还提高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同时能增加儿童的知识。在认知能力的训练中,教师往往也会使用儿童歌曲,如有需要也可自行编制,其主要可用于数字等抽象概念、注意力、记忆力的训练。

2.节奏。每首音乐都包含了不同的节奏、旋律和和声。不同的乐器敲打出的不同音乐声能吸引儿童的乐趣,使其通过记忆来模仿,逐步增强识记、保持、回忆的能力。因此,音乐作为一种情绪刺激模式,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帮助患有记忆障碍的儿童更有效地回忆之前的内容。

3.音调。音乐曲调的高高低低是由音调表现出来的。在儿童的音乐教学中,常用升调与降调代表不同的指令,让儿童感知后作出相应的动作。在对有空间认知障碍的儿童的训练中,可利用乐器弹奏出不同的连续音调,使音调代表高低、上下等概念,有效地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二)美术治疗。绘画作为艺术的一种,在治疗领域也被广泛运用。在认知障碍中使用美术治疗的主要目的是让绘画者通过绘画的创作过程,利用非语言工具将思想、感情和认识表达出来,并在过程中运用符号、形状等内容,从而锻炼儿童的感知能力、动手能力、想象力与创造力。美术治疗中的线条、涂鸦、描红、临摹几种形式促进了特殊儿童的认知发展。

1.色彩。色彩作为绘画的传达媒介之一,强累的视觉冲击使其在艺术治疗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治疗中运用不同的色彩不仅能够让儿童直观地进行颜色的学习,还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并培养儿童对色彩的感受能力。同时,不同材质的画笔可以训练儿童的感知觉能力,不同的上色方式可锻炼儿童的粗大运动与精细运动能力。不同的颜色搭配可训练儿童的创造力。

2.线条。回执一幅画,除了有不同的颜色外,还有不同的线条。线条可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如:按线条的形式可分为直线、波浪线、虚线等;按线条的性质可分为长线条、短线条等。当儿童根据治疗师的要求画线条时,可以训练儿童对线条的认识和注意力。

3.线描画。儿童线描画是当今儿童绘画中最基本的一种形式。细致的描画过程反映了儿童的学习习惯、注意力稳定性、观察力、对描绘对象的概括等,所以这个形式可用于认知障碍的治疗中。在描画后,还可让儿童发挥想象力对图画进行上色。

(三)戏剧治疗。在特殊教育中运用戏剧治疗不单单是为了心理治疗,更多的是为了让儿童在角色扮演的活动中学会一些认知概念,如昼夜、时间,戏剧治疗可同时有很多人参与,所以更多的是在团体训练的形式中。

1.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集综合性、创造性于一体的互动活动,儿童游戏中常用到的是互动角色扮演活动(过家家、家家酒)和即兴表演。这两种模式均可在认知障碍的治疗中使用,从而存进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提高语言能力。而且,角色扮演可在任何一种认知障碍的康复训练中使用,因为它可对儿歌、音乐、故事等进行合理的改编,然后进行训练。

2.朗诵。朗诵是戏剧治疗的一种重要形式。富有感情的朗诵不仅可以提高认知障碍儿童的语言能力,还能让其理解文字作品中的思想情感与词汇。如可以让儿童通过春天的诗朗诵认识春天:"风跑得直喘气,向大家报告好消息。春天来了!春天来了!话多站在枝头上,看不见春天,就踮起脚尖急着找。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花儿不知道自己就是春天。"

读《不必惊慌失措》有感


我今天读了一篇文章,发现非常有意思。

文章的内容是:妈妈给自己孩子洗澡时,孩子不小心吞下一块香皂,妈妈惊慌失措,把孩子送到医院。医生让妈妈不必惊慌,孩子每事。妈妈不相信,缠着医生问个不停,结果让医生耽误了一个急诊病人。

我们都知道肥皂对人体并没有很大的危害,可妈妈见到儿子吞下一小块肥皂,立刻大惊失色,不知该怎么办。这可以理解的,如果换成另一个人吞下香皂,妈妈也许也会心平气和地说:没事的。这说明吞下香皂本身对身体不会造成很大的危害,只不过是一个人的立场、心态不同罢了。

我也是这样的。经常让自己处于紧张的状态。比如,读书的时候,时刻准备着老师的提问,准备着考试,准备着公布成绩,经常让一颗心半悬在空中,这反而对自己不好。

文章的题目非常好:《不必惊慌失措》,有时候,我们只顾担心或紧张某一件事,浪费精力,反而更做不好。要始终记住:无论发生什么事,都有相应的解决方法,与其一直担心,不如用最快的速度收拾好心态,投入到解决办法的过程中去,迅速把事情做好,这样,比瞎紧张更有效。

读了这篇文章,我受益匪浅。

《做你自己的心理治疗师》读后感


《做你自己的心理治疗师》读后感——成长之路

洋桔梗儿

情感幼儿园

“当我们还是孩子时,我们所有人都做出了一系列的决定。我们意识不到自己在做这些决定或者存储这些决定,但我们确实在做这两件事情。这些早期决定构成了我们的“核心信念”或“个人逻辑”。塑造你的性格的,并不是发生在你生活中的事情,而是你对于那些事情和环境做做出的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决定。其中的很多决定都是你在5岁之前的童年阶段做出的。想象你开车出去兜风,而掌握方向盘的是一个5岁的孩子。我们大多数人都在以这种方式过着成年人的生活。你可能会惊讶的发现,你的内在孩童有着多么大的影响力。”

_______《做你自己的心理治疗师》

前年这个时候也就是2015年的7月,是我刚刚开始在南京生根的第一个月份,成年人的时间都是以”年“为单位来计算的,那么截至到今天,在这个新的城市,我已经度过了两个单位的时间。心路历程也可以长篇大论地来说,但那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唯一有意义的只有两个字”觉察“或者五个字”不断的觉察“,如今我很庆幸跳出了习惯了30年的舒适圈让我的眼睛看到了更多的风景,让我的心境经历过了更多的磨练,如果没有反复的自省以及不断的觉察,我又如何能够绕过情绪之河?然而自省与觉察必然是理性而系统的,自省与觉察也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去习得,从而得以贯穿已历经的岁月去发现!去看到!

生活总是不断给出问题,回头去看,这些问题就像是我高三的时候学数学,我很努力的想要学好,我很努力的做题,可是永远是,除非我做到一模一样的题目,否则只要题目稍微变幻一下,我必死无疑。生活给我出的题目也一样,我还停留在”情感幼儿园“阶段,深陷在小时候非黑即白的思考方式中,因而错失掉可能会给我带来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数百个选择。这些问题遍布我生活的各个组成部分:工作、婚姻、育儿、社交等等,问题千种万种,而我会的永远只有从小到大的那唯一一招,尽管这一招已然那无力解决任何问题。

于是我想回到我的小时候,去探探究竟······然后我回想起离得稍近的一个场景:那是我上高中的时候,记不清是高几了,有一天我与母亲又爆发了我们日常生活当中频率相当之高的一场战争,我记得我在房间满怀委屈,一边哭一边收拾好了行李,准备来一次离家出走作为我的“反击与报复”,但我迟迟没有行动,好像是在等什么······不过很可惜,我并没有等来任何安慰和道歉,我小小的心房里装满了委屈,父亲在堂屋旁敲侧击以及恐吓,父亲说,只要我敢走出这个门,就会打断我的腿,我记得非常清晰,我当时的心情,有点害怕,怕父亲真的会打我,又有点庆幸,似乎我并不能确定我有能力开始走出这个家门之后的生活,而父亲的威胁正好给我了我一个不敢走出门去的借口。为什么我当时没有勇气走出去?我在害怕什么?

我害怕的是:1.我不行,我没有能力,我不能对我走出去之后的行为负责;

2.虽然我很生气,很委屈很受伤,但我还是害怕我的行为会伤害到 我的父母;

而在我成人之后,我无数次遇到类似的压力,几乎无一不是同一种处理模式,我永远只敢活在自己的想象里,却不敢真正的踏出那一步,踏出那道”门“。譬如工作,我不是没有想法,但我总是对自己的想法没有信心,直到另一个人将他变成现实,我既偷偷懊恼,又不禁沾沾自喜,在别人的成果里窃取一点点属于自己的信心,我永远在想象里觉得自己可以,却又总是不敢踏出那一步,我真正害怕的是”独立“是害怕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就像是一个活在父母羽翼下的小鸟,明明厌倦了父母的翅膀,却又害怕离开了熟悉的羽翼而无所适从。工作如此,生活如此,婚姻也如此。

有了如此清晰的觉察,内心除了如释重负之外反而更多了一种力量与希望。觉察之后,我希望是改变并对此充满信心,放下压力、尊重自己。我很想抱抱小时候的自己,那个小小的瘦瘦的小女孩,她的脸上挂着一点怯怯的笑容,忽然有点想哭,于是我蹲下来,紧紧地紧紧地抱着她,这既有力又有温度的拥抱告诉她:“你很重要!”

《我要快乐,不必正常》读后感(精选范文)


你动作快一些,不然要……

相信读后感大全网能够帮助到找不到优质读后感的您,找到优质的读后感模板。www.dhb100.com

父母总是这样催促我,在他们眼里我性格温吞,做什么事都不紧不慢,仿佛我动作再慢些就要错过什么。

没错,在过去的时间里,我错过了公交车,错过了电影开场,甚至错过了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我曾为此焦虑,担心未来没有出路,害怕沦落到不能自给自足的地步,这对我来说是最糟糕不过了。

我的人生像是才刚刚开始,却又积累了无数疑问。疑问伴随着迷茫与痛苦,甚至我觉得自己并不快乐,即使暂时的衣食无忧,看似“岁月静好”。而我对此不知所措。

偶然在博客看到这么一句话,立刻触动了正迷茫着的我——我要快乐,不必正常。经过查询才知道,这是英国女作家珍妮特温特森的一本自传。

温特森在书中开放且坦诚地剖析了自己受伤的童年、艰辛的少年和青年生活,在世俗眼里,她是同性恋、是身体寄居了魔鬼的基督教徒。但正如书名一样,她只想要快乐,不在乎别人眼里的“正常”与否。“生命不只是一支从子宫飞往坟墓的时间之箭,照自己的意愿活得头破血流,也好过听从别人的安排,虚张声势地过浅薄生活。”她点醒了深陷迷茫的我。

仔细阅读温特森的《我要快乐,不必正常》,我看到我一直担心着的问题同样发生在她的身上,并且她给出了属于她自己的满分答案。当温特森经历过工作遇挫,感觉迷失,对无以名状的东西感到厌恶时,她通过不断地阅读和对生活进行感悟,解决了人生的疑惑。她在书中写道:“五十年后的今天,我已明白,寻获与失去、遗忘与记忆、离去与归来从未停止。生命的全部即关乎再一次机会,我们有生之日,直到最后一刻,永远都有再一次的机会。”

是的,温特森告诉我永远都有再一次的机会。错过的公交车还有下一趟,错过了电影开场还有下一场,错过的人生转折点还有下一个。不必为失误而错失的机会感到耿耿于怀,因为永远都有再一次的机会;不必为未来而焦虑,因为当下的快乐也很重要。

白岩松在《时间之书》中有这么一句话:“年轻人,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在这个年纪,我们应该踏实走好脚下的路,切勿为一次过失而丢失年轻人独有的活力与快乐,切勿为未到来之事感到焦虑迷茫。

请牢记,我们有生之日,直到最后一刻,永远都有再一次的机会。

更多读后感请参考,读后感大全网,如转载请标注来源!http://m.dhb100.com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接受不必治疗函告读后感》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接受生活的磨练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