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书笔记的

读书笔记的

中小学英语的读书笔记。

如果说,一本书就是一个台阶,那么在人的一生中将有千万道台阶等着我们去跨越。人的成长离开不开书籍营养的滋养,我们将阅读后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很多优秀的读后感,就来自于作者及时地将自己的阅读心得记录下来,如何写一篇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读后感呢?为此,小编花时间整理了中小学英语的读书笔记,欢迎你阅读与收藏。

中小学英语的读书笔记

《语言教学中的四种图式》

学习外语必须依赖图式或构建新的图式。与外语学习有关的图式主要有四种:场景图式、程序图式、关系图式和语言图式。在外语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图式,可以帮助学生记忆词汇和内化语言结构。

1.场景图式

语言通常只有在情境中才能体现真实含义。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设置各种场景,让学生接触和操练语言。但是,如果几位英语教师在校车上聊前一天上课的情况,汽车上并没有教师情境,语言交流的情境在哪里呢?这个情境就是大脑中的场景图式。场景图式就像是一幅存储于大脑中的画面,语言交流在这个画面构成的背景下进行,这个画面可能会随着交流进程不断变化,画面中的事物也可能随着交流进程变得清晰或模糊。

2.程序图式

程序图式用于描述或记录一个事件的发生方式或过程,如购物过程。在英语教学中,程序图式既包括英语发音方法、字母和单词的书写方法,又包括用英语描述事件的方法。在程序图式中,通常一条顺序线,如时间顺序和方位顺序。比如,谈论“季节”时,通常从spring开始;介绍“居室”时,通常从living-room开始。在语言教学中,使用恰当的程序图式有助于学生记忆事件的顺序,也有助于他们有条理地用英语描述事件。

3.关系图式

关系图式体现了概念之间的相关性。在外语教学中,很多抽象的话题必须依赖于关系图式的,比较典型的例子有家庭成员、学校课程。关系图式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语义场。根据语义场理论,围绕一个概念,总有一些与之相关性较强的概念。比如:说起classroom,我们通常会联想到blackboard,desks,books,windows,fans,school,students等,而不太会想到east、hospital等词汇。关系图式有时候可以帮助我们适应不同的语言结构,并准确地理解语言。

4.语言结构图式

语言结构大致可以分为词的结构和句的结构。比如,根据英语构词的基本特点,我们知道b-t中间应该填写一个元音字母,而不是辅音字母,这就是词的结构图式知识在起作用。类似地,让学生接触和操练各种句型,有利于其句子结构图式的形成和内化。在语言教学中,替换型操练能使学生将句子结构抽象出来,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语言结构图式。但是在替换型操练中,要注意利用场景图式、程序图式和关系图式等构成有意义学习,避免机械识记和机械操练。

那么如何在背诵练习中运用图式理论呢?背诵的方式在于重复,其机制是通过重复促使与语言教学有关的四种图式在头脑中得到强化,目的是为了促进词汇存储和语言结构内化。教师应当清楚学生为什么畏惧背诵:是无法在头脑中复现场景?记不清程序?不理解意思?内容太多不能记住?还是背诵方式单一无味?通过下面的手段,可以降低学生面临这些问题时的难度,而同样达到语言内化的目的。1.使用关系图,理清思路。2.挖空实义词,用于巩固词汇。3.挖空功能词,巩固句法结构。4.对于叙事性的文章,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连环画背诵,但是这类活动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较高。总之,背诵是缺乏真实交流的情况下不得不采用的方法。如果学生有机会进行情景真实、内容丰富的交流,背诵不是必须的。

语篇教学

一、《语篇教学中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

语篇教学是当前小学英语学科的热点问题,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会有这样的困惑:语篇练习中大部分问题可以直接从文本中找到答案,难度较低,但为什么学生的错误率还是比较高呢?对于一篇比较简单的语篇,为什么学生会存在畏难心理呢?这就涉及学生的阅读能力问题。那么,如何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还原信息处理的过程

其实学生在语篇练习中错误率高的根源在于教师高估了学生处理语言材料的能力。学生答错首先是因为他们没有很好地理解问题,其次是缺乏带着问题寻读原文信息的能力和略读全文抓关键信息的能力。有研究表明,高效率的语篇学习要依靠两个知识处理过程:一个是以语言输入为基础的感知输入;另一个是以读者原有的知识处理为基础的非感知输入。中有这两种输入共同作用,才能达到最佳理解,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在原文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做好标记,并学会重新组织语言,表达对文本信息的领悟。

(二)指向知识获取的要点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围绕一段课文的核心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概括说出本段大意。处理文本引言的一般方式,可采用“wh”questions帮助学生获取知识要点。提问可引发讨论,还可启发学生概括大意,为学生阅读下一段新材料作准备。

(三)做到知识的当堂迁移

一节好的语篇教学课应完成的语言练习包括口头和笔头练习,以训练学生运用语篇文本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和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丰富学生话语表达的内容和方式。

总之,语篇的教学功能是让学生学会语言项目、篇章结构和语用表达,语篇教学设计的关键在于分析语篇的语义功能、语用形态和语境,明确教学目标,并将语用、语境和语义选择设计融合于语言运用实践活动。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方法的指导,如怎样默读、朗读、怎样理解题目,怎样读懂词句,怎样捕捉文本信息,怎样在文本上适当地做标记,怎样在听音时完成速记等,逐步培养学生语篇阅读的技能。学生掌握了阅读方法,就能独立思考探索,把握规律,举一反三,取得更好的阅读效果。

二、《小学高年级语篇教学问题探析》

小学高年级教材的语篇长度逐步增加,内容趋于丰富,所涉及的词汇、句型、语法以及文化背景知识更为丰富,教学要求也更高,与此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制约着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这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目标定位不准,语篇理解不透

目标定位不准使学生对语篇的理解不到位、不全面、不透彻,直接影响语篇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这是当前语篇教学比较突出的问题。语篇教学的目标主要在于学生通过语篇学习获取相关信息,在上下文中理解相关语言知识,在阅读兴趣和能力获得初步发展的同时,在文化意识、情感态度方面也获得同步提升。以上几个方面的目标内容不是按顺序逐个实现,而是通过整合逐步落实在整个语篇教学的过程中。

(二)语篇主体淡化,教学过程松散

淡化甚至缺失主题的语篇教学容易使整个语篇教学活动变得松散,进而影响教学的质量。要想切实提高语篇教学的实效,就需要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围绕主题开展系列化、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从而体现语篇教学多层次的特质,达成语篇教学的目标。

(三)新词脱离语篇,教学厚度降低

教师在教学语篇中的新词汇时,不能忽略了承载这些词汇的语篇。语篇中新词汇的处理方法可分为两类:对影响学生整体理解语篇的词、句,可以在学习语篇之前学习;对不影响学生整体理解语篇的词、句,要善于引导学生借文解词、借词会文,使词、文学习融为一体,互为依托,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教学思路不清,语篇信息模糊

在小学英语高年级语篇教学中,帮助学生理清语篇的思路非常重要,这是学生全面、透彻理解语篇,并获得相关语言文化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升的前提。

(五)活动形式盲目,巩固实效低下

语篇教学需要设计多维度的活动,以加深学生对语篇的理解,帮助学生实现从语言输入到语言输出的转换,从而促进多项教学目标达成。语篇教学常见的活动有很多,如选择、匹配连线、回答问题、判断正误、完成表格、完成对话、缺词填空、排序、图文配对、复述、表演、介绍、做卡片以及做海报等。但是要想提高语篇教学的实效,教师需要关注一下几点:1、活动基于课文,并逐步高于课文,广于课文,深于课文,活于课文。2、多项活动要成系列,互为依存,逐步递进,而不是活动的堆积。3、活动要收放自如,终究要回归到语篇本身。

(六)情感提升形式化,语篇价值虚化

语篇教学的价值不仅在于学生理解语篇,还在于学生各方面知识与能力的提升,即让学生在学习语篇过程中,获得学习策略、文化意识以及情感态度等方面的提升,这是语篇学习的深层次要求。当然,通过语篇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能作为“标签”贴在教学过程的某一个环节,也不应作为一个环节而过度拓展,更未必在课尾进行,而应结合学习进程适时引导,有时只需一句话,有时可以体现在拓展性语言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提升融入到学习过程中去,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步获得感悟。

口语教学

《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一)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分析

新《英语课程标准》中规定:“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英语是世界上最为广泛使用的语言之一,作为最常用、最有效的一种交际工具,它的功能在于进行社会交际,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英语口语教学是英语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而长期以来,英语口语表达一直是学生英语学习的薄弱环节,存在诸多问题:

1.学生方面

(1)缺乏会话的环境

在母语是英语的国家里,学生随处可以听到非常地道的英语,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无处不伴随着真实的场面、人物表情、手势和体态语等。然而,我们国家的学生是在汉语的环境中学习英语的;我们国家的英语课堂教学是在一种非自然的状态中进行的,学生除了每周有限的课堂时间外,基本上难以再有接触英语的机会、难以再有语言环境来巩固、操练他们课上所学的内容。这样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严重影响了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与发展。

(2)缺乏会话的动机

心理学研究认为,人有认知节约性的原则,即在应对某一问题时,尽量选择最节约思考,最简单的方式处理问题。因此,一些学生认为我可以用汉语很好地表达,为什么还要那么费劲地说词不达意的英语呢?这个就是学生没有说的动机的原因。

(3)存在语言焦虑

克拉申指出,课堂上外语学习的焦虑感(如怕出错、怕丢面子、怕老师批评等)与学习成败有联系。由于学生开口说英语的机会比较少,而且在操练中错误比较多,因而普遍存在着焦虑心理。如果这时候教师不注意及时鼓励,而是一味地纠正错误或讽刺挖苦,那么,这种焦虑心理往往会变成一种恐惧。有人把这种惧怕老师指责和同学嘲讽的心理称之为“环境型焦虑”。还有一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平时不善言辞,好静不好动,缺乏参与交际的勇气和信心,形成自我封闭的心态,轮到参加英语活动就紧张和焦虑。这种由性格决定的焦虑称为“性格型焦虑”。产生上述两种心理焦虑的根源,无外乎害怕出错,有人把这种情况戏称为“恐英症”。虽然许多学生非常渴望提高自身英语交流的水平,但在说英语时产生的焦虑或紧张情绪会极大地影响和降低他们英语会话的能力。也就是说学生不敢说,怕说错。

2.教师方面

(1)教育理念旧,口语水平低

教师受到传统教育观念和教育习惯的束缚,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与解惑”,因而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只注重学生书面答题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要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首先教师的口语能力要过硬。而目前,一部分教师的英语口语水平偏低,语音语调不够准确,不能流利自如地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有的教师采用的仍是中英文夹杂的课堂教学语言,这对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是非常不利的。

(2)大班教学,方法陈旧

目前我国小学的班级人数都在50人左右,有的地区班级人数更多,一名教师要在40分钟的教学时间里面对这么多学生完成英语教学任务,他考虑最多的可能是这节课的教学内容,而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方式、兴趣爱好等等往往被忽略:只重视向学生传授知识,忽略能力的培养;在传授知识时采用灌输式,忽略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在评价体系上只重视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未能反应出学生的真实全面的水平和能力。而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能力发展,我们的任务不仅要让学生很好地掌握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他们,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各项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在应试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生长并形成的一种固定模式,片面强调知识,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与新时代所推行的素质教育是不相符的。

(二)小学英语口语教学对策研究

针对目前小学英语口语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原因,我们急需寻找对策,改变目前的“哑巴英语”现状。

对策1.创设逼真语境,提供会话场所

中国的英语学习缺乏自然语言环境,教师应创设逼真的语言交际环境,通过“有意义的活动”来提供操练语言的场所。教师还应尽量使用电教设备,如录音机、投影25仪、放像机、多媒体等,因为各种电教手段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可以更好地为学生创设语境,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也可增加学生学英语的兴趣,也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场所进行自身的英语实践,从而提高英语口语能力。另外鼓励学生在家中多听录音磁带。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可看些英语电视节目(如中央9套)和健康的英文原版片,听听地道的英语,增加接触英语的机会,更好体会英语语言特色。

对策2.精心设计课堂,激发会话兴趣(动机)

英语教学不是教师单纯地教或学生单纯地学,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然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只能通过说的实际操练才能实现,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备课、精心设计课堂,尽可能合理地设计教学活动(短剧表演、小组对话、讲故事、学唱歌曲等),合理地运用实物、图片、挂图、简笔画、录音、多媒体课件等辅助工具创设情景,尽量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激发学生会话的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只有激发学生对口语会话的浓厚兴趣,才能使学生多开口说英语。谁能够大胆开口说,谁就能够早日学会说英语,也就能够早日提高英语口语会话能力。让我们精心设计的课堂活动来激发学生说英语的内在动力,让学生愿意说、乐于说、流利地说。

对策3.深入研究学生,消除语言焦虑

小学生的有意注意较差,无意注意占主导,不能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有人曾对小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注意稳定性做过研究,发现7岁到10岁儿童可维持20分钟。”针对这一情况,在教学中,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节四十分钟的课,学生能够有一半的时间认真听讲就非常不容易了。“活动”式教学正是顺应了小学生特殊的心理及生理特点。活动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方式。儿童在活动中成长,从活动中学会交流和交换信息。活动对小学生具有特殊的吸引力,为此,课堂上借助各种各样的活动形式,把一些本来比较枯燥的练习内容“寓练于趣”,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如:在检查学生的单词掌握情况时,我们可以进行一些学生喜欢的magic eyes,Who’s missing?或是开火车等活动,使单调乏味的单词拼读,有如在苦口的良药裹上一层糖衣,增加了趣味性,也加强了学生的学习参与性。让我们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来消除学生学习语言的焦虑情绪,使学生专心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同时在乐于参与、积极合作、主动请教的学习活动氛围中大大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对策4.转变教育理念,提高口语水平

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要求教师从以往“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师是中心,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的教学旧观念,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转变,大力提倡把学生的主体发展放在第一位。。以前传统的教育理念已经不适应当前的教育形势。作为教师,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握英语教学改革的最新动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交际能力的形成和培养,强调学生能用所学的语言做事情,促进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从英语口语教学的要求来看,教师自身的口语水平、交际能力应达到学生交际时的典范水平。教师要多说英语,多向学生提供说英语的示范,便于学生口头模仿,激发学生说英语的愿望。因此教师平时要注重自身口语水平的进修提高,除了学历进修外,还应多挤出时间看看英语电视节目,订阅英语报刊、杂志,阅读英语原著,看英语原版电影等,中央电视台9套英语节目频道是个不错的选择。

对策5.实施分层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我国英语教学的主渠道,而目前普遍采用的大班教学(约50人左右)与英语教学的小班化(约25人左右)原则是相违背的。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有的放矢地进行分层教学,能够很好地解决大班教学时学生口语训练机会少,师生双向交流面小,教师不易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课堂气氛等问题,分别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其次,教师必须从以语法为主的旧的教学法中走出来,积极更新和改革英语教学方法,既不搞所谓的“交际法”为主的“花架子”,也不放弃学生英语语言基本知识掌握的教学,把注重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找出符合我国国情,花时少,效率高的英语教学法,从实际出发,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最新中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范文大全7篇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大凡成功的人士,他们都和书籍有着不解之缘,在阅读的时候,我们经常会与故事情节产生共鸣。这时候,我们不妨坐下来好好写一篇读书笔记,读书笔记,需要重点写哪些方面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中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范文”,强烈建议你能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最新中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范文【篇1】

自从参与县国培办《教师阅读与专业成长》课题后,不知不觉养成了读书的习惯。每次读完一本书,回味一下,顺手写写不成熟的读书心得体会。这次是读了语文教师成长丛书《名师透视:语文教学智慧篇》。读完后,让我对语文教师有了新的认识,语文教师身上的关键词:诗意、智慧、敏锐、洒脱、儒雅、激情、幽默、严谨、悟性、良心。也从一个个成功的教学案例弄明白: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牢牢抓住语言这条根。许多新的教学理念固然重要,但若失去语言这条根,也就失去了语文学科的个性,失去了个性也就毫无价值可言,因为事物的价值大多附着在其个性上。在这本书中认识很多的语文名师,深深被他们的教学思想吸引。

从这本书,走进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的"方寸田园"。通过反复深读,触摸到诗意语文的性情本色,深悟诗意语文的生命真义。诗意本是语文之基因,与生俱来,本体生成。用诗意语文育诗意之学生,实乃语文教育的最高境界,亦为语文教师的终极之追求。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其根本取向在于"用语文点燃学生的生命",促进"生命的总体生成",也透视他的"诗意语文"的教学智慧。

从这本书,认识了史建筑老师,他让学生在语文的海洋里遨游。他认为,好的语文课之所以姓"语",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紧紧抓住了文本语言这条主根。有了这条主根作为依托,再联合其他提供养料和水分的侧根、须根,才构成了枝繁叶茂的植株在地下的有力支撑。相反,如果削弱乃至缺少了这一支撑,植株的生命力可想而知。如今语文课的个性与己任却有着不同程度的虚化和缺失,我们见到了许多这样的课:大肆渲染地导入,费尽口舌地绕弯子,迟迟走不进文本,刚走进文本,却来了个"蜻蜓点水",急匆匆地走出了文本,架空分析,虚浮链接,"外围战"打得不少,"巷战"打得不多,有时像历史哲学课,有时像主题班会,有时像曲苑杂坛,有时像正大综艺,就是不像语文课,"少、慢、差、费"带来的贫瘠且不说,还"肥水不流外人田"。

从这本书,还认识了孙建锋老师,在读孙建锋老师的教学文本过程中,觉得他富有才气、幽默风趣。你看他在"心灵独白"中的用语:"我有点像罗文""学生是我的老师""处女课""我是一片茶叶"等等。特别是在孙建锋老师的文本中字里行间跃动着一种灵气和心动的声息,使人强烈地感受到一种"一种生命的情怀释放"与"心灵的真诚召唤"。其中那些不断跳入你眼帘的妙语佳句,紧紧牵动着你的眼球,传达出让你"心动"的语文教学真义,使你有一种启迪心灵的震撼和豁然开朗的愉悦,也使你在阅读的沉醉中顿然醒悟:"这不就是享受语文"嘛!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由于语文名师较多,也没有逐一罗列他们的思想了。总之,《名师透视:语文教学智慧篇》对全国卓有影响的语文名师的教学智慧作了全新的透视,可谓写尽了语文名师教学智慧的美丽。他们打破了过去那种隐蔽教学心灵和内在教学情感的自我封闭模式,注重教学主体意识的坦诚表现,率真诚实地呈现自己的教学心态,吐我教学之情,言我教学之志,以自己独特的教学智慧个性与姿容、敏锐的教学视角与感悟,传达了对语文课程和教学改革的心灵体验和理性思考,抒写了对语文教学现象和课程改革真义诠释。

最新中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范文【篇2】

当然,感情并不能代替教育,但是我们的教育必须充满感情,这就是要有一颗爱学生的心。而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是我们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不应该自视比学生“高人一等”,因此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 “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朋友的爱。

——读《爱心与教育》

作为刚踏入教育界的我来说,看完这本书,我觉得老师拥有很高的权力。我们的言行影响着学生是成功还是失败,表扬学生还是批评学生,能促进学生还是抑制学生,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不加约束的权力会破坏班级里的信任关系,极大地阻碍学生的身心发展。

——读《塑造教师》

缕缕书香,溢满校园每个角落。教育理念化作甘霖,更好地服务于教育,让每节课充满诗情画意,让学生心灵放飞,用知识点燃智慧,书籍是无穷的知识宝藏,是浩瀚的知识海洋,师生在知识海洋中扬帆起航

——读《书籍是长生果》

对呀,揠苗助长不如顺乎天性,为孩子遮风挡雨不如让孩子经历风雨。这本书中又何止这两个教学方法呢 我还在细细品味。

——读《世界名人家教智慧》

我深深地知道,只有乐学的教师,才能成为乐教的教师;只有教者乐学,才能变成教者乐教,学者乐学,才能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

——读《拿着棍子读书》

苦与甜本是一家,先苦后甜,才知甜滋味。正如余秋雨把书名取作《文化苦旅》,但苦中处处有希望的曙光!

最新中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范文【篇3】

寒假中,我读了《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这本书,这本书是国内第一本系统论述教师专业化的论著,它对当前我国教师的改革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作者不仅仅从教师专业化事实的角度来理解教师群体的专业化问题,而且还高屋建瓴,视角广阔,从社会发展、文化进步的高度来看待教师的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队伍整体质量提高三者间的辩证关系。如何提高教师的素质,培养和造就能够满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是关系到能否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教师读书笔记。能否实现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的重要工作。它引起了我的一些思索:

首先《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教师专业化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在书中找到了答案: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本质上是个体成长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一个精神富裕、专业化程度高的老师,他能以自己特殊的职业眼光,掏出课程的引人入胜之处,以最简洁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信息,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得到最有分量的收获;能从最接近学生现在的起点,带领他们直到离自己最远的终点;能最大限度地尊重每一个学生;他不仅能让学生学懂、学透知识,而且能把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富有亲和力的情感体验过程,和学生一起沉浸于其中,热爱于其中,出神入化地与学生一起创造于其中,并使学生的心灵飞翔起来;他有强烈的课程开发意识,不仅关注“跑道”的设置,面更关注学生跑的过程,他能让生活成为一种教育,把教育变成一种生活。只有拥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师才能始终站在社会进步的前缘。

其次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帆风顺的吗?20世纪xxxx年代以后,世界上形成了一场教师专业化的运动。要求高质量的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不仅是学科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的专家。从目前看,教师的专业性发展遇到这样几个问题:教师只专注于自身专业的局限思考;在观念和经验上有错觉;将质量问题归因于学生、同行乃至外界;处理问题时专注于个别事件,缺乏整体、动态的思维方式;文化水平高,比较主观,满足于现状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努力克服。

那么怎样有效实施教师专业化?学校应为营造“学习化、专业化”的教师群体而努力,将教师发展列为重要议事日程,营造集体备课、相互听课的互学互助气氛,改善教师的心智模式。形成师带徒、听课指导,示范课与研究课的教研制度。有组织地开展教科研活动。

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自己。作为一名优秀教师,要做到将教学生涯视为生命历程的重要部分,增强使命感,不断超越自我,活出生命的意义。(三种教学生涯观:生存、生活、生命)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重新审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自己努力把握学科发展最新动态,积极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自我反思、博采众长,形成风格,争做专家。

20世纪xxxx年代以来,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了教师专业化的方向和主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提高教师专业地位的有效途径是不断改善教师的专业教育,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使教学工作成为受人尊敬的一种专业,成为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的一种专业。

读书笔记是人们在读书时为帮助记忆而写的一种应用文体。自古以来,我国的文人、学者都很重视做读书笔记。做读书笔记既是消化书本知识的有效手段,又可以积累有用的材料,训练思维的逻辑性和条理性,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前人写的读书笔记,想谈三种写法。一种叫“提要钩玄”,一种叫“采花酿蜜”,一种叫“开山铸铜”。

最新中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范文【篇4】

朱永新老师说:“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用心的前提是什么?是“爱”,爱这一职业,爱自己的岗位,爱自己的学生。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使自己的教育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提高,为此我读了《如何成为一名优秀教师》这本书,书中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方法,对我今后的教学有很多的帮助。

我从这本说中,知道了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我要做到以下几点:

1、 我认为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高尚的人格,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和鼓励学生。

书中说教师的巨大力量在于做出榜样,教师应该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在教师的高尚人格的影响下,学生为其崇高的品德所折服,为其卓越的才能所倾倒,为其广博的知识所陶醉,心甘情愿地接受老师的教育。这就是教师的人格力量。那么何谓教师的人格?那就是四个方面形成的文化品格。

先说“德”。任何国家,任何时代,任何学校,都要求教师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这是支撑教育大厦的栋梁,是教师的灵魂。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加强师德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以德服人”。只有良好的师德修养,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进而 “乐其道”,才能完成教育新一代的神圣使命,才能不辱教师这一神圣而崇高的职业,才能实现自己真正的人生价值,最终也能得到学生的尊重。那么,教师的德包括哪些具体内容呢?首先,要无限热爱教育工作,甘愿把自己的聪明才智毫无保留地贡献给“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一切为了孩子”,“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具有神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只有热爱本职工作的教师,才会有任劳任怨、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老师只有热爱、尊重学生,才会关心学生的成长。其次,要对教育事业有深刻的理解。教育起着传播人类文明的重要作用,没有教育,人类就无法前进。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长期工程,不可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势必会使教育误入歧途。教育工作是培养未来的建设者的,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立足现实,着眼于未来。第三,要作风正派,待人以诚为贵,交往数信为最。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具备了以上三点素质,教师道德品质之灯便高悬于讲台之上,浩然之气便充塞天地之间,就会产生无穷力量。

再说“才”。有德尚需有才。作为一名教师,要有一口好的普通话、一手好板书、一副好口才、一笔好文章、一套好方法。知识的海洋浩瀚无边,点点滴滴都要通过教师之口缓缓流进学生的心田。每一个教师都要力争做到出口成章,下笔成文。说和写是教师的“绝活”、“硬功”。教师还要善于组织管理学生。一个不会管理的教师,就无教学效率可言,就更谈不上高效了。

第三说“学”。衡量教师合格与否,“学问”很要紧。一个具有丰富的学识水平、严谨笃学、专业精深的教师才能赢得学生及家长的尊敬,也才能激励学生刻苦攀登科学高峰。很难设想一个不学无术、胸无点墨的教师能够胜任培养下一代的工作。大量的事实证明,现代的学生不喜欢那种古板、单一的教师,而是喜欢那些学识渊博,而且兴趣广泛多才多艺的教师。教师学识渊博,才会被学生信服。上课讲得清楚,学生明白,对学生而言,无疑是一种收获,而教师良好的、渊博的学识功底,则会使教师处处显示出智慧与灵气,让学生陶醉,获得享受,感受到心灵的冲击,这才能使课堂产生迷人的魅力,所以说教师应是好学之人。

最新中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范文【篇5】

之所以向大家推荐《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这部书,确实是因为这个书名很讨巧,我想借助它,强化我们自己的理念。作者常生龙,是位特级教师,“教而优则仕”的虹口区教育局长——这种成长路径看似正常却已极为罕见。一名物理教师,一位教育局长,十年阅读500多本书,不容易,不简单。作者从中精选50本与教育相关的著作,辅以自己的读后感,向读者推荐原著的同时,也在推荐他的教育思想——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说这部书是杂粮,因为这部书融合了50多本教育著作的思想;说它是细粮,因为这部书是一位博览群书的教育人精读后的精彩回放。在这个阅读的快餐时代,对于我们这样一批阅读量有限的“知道分子”,或许是适合的。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第一辑:教学即创造,堪称全书最为精彩的部分。遴选了10本课堂教学和学生成长方面的著作,聚焦课堂和学生,奉献了不少智慧。

一、如何让学生喜欢自己

诀窍一:自己先变成孩子。意思是说,我们只有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才能理解教育对象,走进他们的心灵,赢得他们的信任和爱戴(喜欢、尊重)。

诀窍二:遵循教育的规律。孩子的成长是有规律的,我们不能揠苗助长。作者结合汉语的音乐性,论及朗读之于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教学要做到不越位、不缺位。

诀窍三:要时刻以身示范。言传身教的道理很简单,作者以语文教师“下水作文”为例,告诫我们,要完善自我,博闻强记,爱好广泛,将自己和学生一起成就,做幸福的教师。

二、电影的教育价值

1.好电影是一本书。每一位老师(成人),都有自己关于电影的故事,也会有自己关于某部电影的故事,电影因其综合性的艺术特点,能够较为轻易地感染人、打动人,影响人,教育价值不菲。

2.用电影建构学习共同体。教育遭遇了新的教育对象,独生子女以及独生子女的独生子女。教育的功利化倾向明显,填鸭式教学盛行。依托电影鉴赏,建立学习共同体,有助于回归人的教育。

3.懂鉴赏才能收获更多。原著作者夏昆有计划、有步骤地让学生在高二年级完整欣赏多达16部电影,把“看电影”当成教育的内容,较好地发挥了电影的教育功能,教师本身也成为电影艺术鉴赏的行家。需要指出的是,夏老师遴选的16部好电影,多数值得我们向学生推荐。

4.发现身边的真善美。通过电影引导学生认识世界,培养真善美的情感,能够成全孩子的一生。有一个“放电影”的老师,是孩子的幸福。

三、用心写就的成长故事

1.培养想象力的重要途径。史沃普发现了培养想象力的办法:找到一条“丝线”。语文中培养的这种想象力,其实对历史学科也是很重要的能力。学科是相通的,语文是学科之母。

2.教学需要协调各方资源。史沃普总结的三个力量:校长、任课教师和家长,很有道理。其中,家长是最被我们忽视的因素。利用QQ群,微信群等方式,加强和家长的交流,是互“联网+”时代的家校合作新思路,对于我们,是一个路径,对于留守学生,是一个福音。

3.用爱谱写教育的传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无需讨论的话题。教育就是陪伴学生成长,和学生玩心眼是得不偿失的。要想让学生感受到你的爱,就只能真的付出你的爱。

四、迈考特是世界上做好的老师

1.一个为人诚实的教师。迈考特是最好的老师,首先因为他是个诚实的老师。现实中,我们往往用说教的方式教学生诚实,最好的方式,当然是我们和学生真诚交往。

2.一个勇于创新的教师。从历史的角度看,我们生活在一个急剧变化的年代,没有创新就没有出路。教育的理论体系和技能方法已经足够庞杂,教育的创新多数为微创新。做一个个性化的老师,往往能够赢得学生的喜爱。当然,创新要有方向,个性要饱含正能量。

3.一个崇尚自由的教师。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像迈考特一样做到让学生获得完全的自由,似乎不可能。但是在可容忍的限度内,让学生自信一些,开放一些,自由一些,想必是有益的。

五、第56号教室的文化场

1.建设互相信任的教室文化。早就听过这部有关56号教室的书,56号教室一个教育的符号,一个“有教无类”的教育标签。雷夫艾斯奎斯的贡献不小,为一群弱势群体创设了一个温馨的家。

2.创造适切的管理文化。一是让学生确立做事标准,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准则。二是用经济管理方式运营班级,让学生了解社会规则,为适应规则做准备。

3.锤炼育人的课程文化。被高科技生活惯坏了的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雷夫先生用创新的课程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六、如何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1.教师和学生都对学习充满期待。书中列举的教学方式很有借鉴意义,如,让师生关系和谐: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重视;注重教学内容与生活的关联;倾听学生;根据反馈主动调整教学策略等。

2.教学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一个好故事:幼儿会背系鞋带的口诀,但不会系鞋带。教师不仅要关心教学进度,更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质量。给学生话语权、提问权。优秀教师不仅教知识,更让学生接受心灵洗涤。

3.让学生明白靠单干完不成学习任务。课堂的意义在于:互动、合作。高质量的学习问题,造就高质量的课堂互动。高科技将助推课堂的高效率。

七、教学始于技巧

1.设定高的学习期望。每一个孩子都有极大的发展潜能,“杜绝退出”!不要让孩子养成逃避的习惯。

2.有效组织课堂教学。又一个好故事:好的教练往往都不是出身于高水平运动员。直觉和顿悟不属于大部分学生。教师要从学生角度考虑问题,让“思维可视化”。课堂上的教师要勤走动,以便掌控整个教室。

3.创建和谐课堂文化。五大原则:训练、管理、控制、影响、参与,都是课堂教学的实用技术。

八、教师和学生说话的艺术

1.防止暴力。语言暴力,如骂人和训话,侵犯隐私,质问,归结起来都属于:教师自己爽了,但教育效果有限。

2.善用鼓励。鼓励的功用:让学生有安全感;鼓励的技巧:鼓励的同时给予恰如其分的期望。

3.学会倾听。倾听技巧:全神贯注,看着对方,聆听内心的声音。培养倾听能力的一个做法:复述。

4.拒绝伪善。教师要讲真话,不讲假话,不听假话,才不会培养学生善于迎合的恶习。

九、转化“问题生”,你可以这样做

1.寻找问题的成因。解决问题生,讲求对症下药。教育期待钟老师对待卓同学的方式:细心、方法科学。

2.做好“病情”反复的心理准备。教育中有很多重复性的劳动,钟老师的处理方式给我们的启示:耐心、不放弃。

3.关注“问题生”身心发展的新动态。钟老师借助“情窦初开”这件事,让人眼前一亮。

4.构建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师生相互信任不易,和“问题生”相互信任更难。钟老师成功的关键在于,善于发现“差生”身上的亮点,不歧视,不放弃。

十、了解学生是教育的前提

1.联络簿的作用。类似我们常常提倡的“周记本”,使师生加强沟通的有效渠道,好的老师能够将它利用好,有的老师限于自己的批语不够丰富,往往虎头蛇尾,不了了之。

2.深层次的沟通。又一个善待“差生”的故事:不抱偏见,不轻易下结论,坦诚沟通。

3.当孩子的“放大镜”。一系列小的教学技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发现学生的优秀特质,鼓励并保持,缺点则加以引导和改变。

4.体验大人的工作。善于捕捉教育契机的体现。有了换位和角色体验,能够收获学生的理解,感动,以及态度的转变。

读完第一辑,有几个深刻的体会。第一,教育是有意义的,有趣的事。第二,教育工作是复杂的,艰辛的,但是,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工作。第三,阅读是一件有意义的事,静静地阅读,是一种享受。第四,任务驱动,永远都有用。阅读也是这样的,一开始需要一点压力。

最新中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范文【篇6】

《语文教学生活化》一书指出:“中小学教育的共同趋势是必须把理论、技巧和实践结合起来,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起来;学校不能和生活脱节;学生的人格不能分裂成为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在一个世界里,学生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 正基于此,作者提出: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学生生活,这是“根”。 语文从生命开始,与生活同行。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语文与生活是血肉相连的。我们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地应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以此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课堂小天地,生活大课堂。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无处不生活。 第10周读书笔记

我觉得一个人要是有了一颗无私的爱心,就会是一个拥有一切高尚品质的人。在〈〈爱的教育〉〉这本感人的书中,处处都是这种拥有高尚品质的人。

〈〈爱的教育〉〉这本书是以主人公——一个四年级男孩安利柯的眼光,以日记的方式,从4年级10月份开学的第一天,一直写到第二年7月份。记录了安利柯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

最新中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范文【篇7】

《教师的20项修炼》这本名著是华中师范大学教育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化了整整10年的时间才写完。这本书提出了引领教师体悟“教育人生”的主张,从细节入手,里面阐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可行性策略,解读了教师提升素质的有效途径,探讨了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新理念,描画了有活力的教育生活方式。我细读了这本书,使人受益匪浅,有种爱不释手的感觉,总觉得应该用一生的时间去精读这本书。

当我读到书中的第一篇《修炼教师》时,我的内心深有感触,他讲述一个平时打扮朴素、穿着简单、非常不修边幅的中学老师,在一次上公开课的时候,她把自己打扮得简洁、庄重、明快得体,把平时很长的大褂换成了合体的短上衣,再系上一根亮丽的小丝巾,发型也整整齐,整个人透着一股令人愉悦的精气神,给学生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整堂课气氛活跃,效果特好。我想:我们幼儿园的老师面对的对象是孩子,孩子一定更喜欢漂亮、青春的老师。假如孩子看到自己的老师整天把自己打扮得死气沉沉,孩子的心情也不会豁然开朗。记得有一次,我穿了一件红色的线衣,下面穿了一条牛仔裤,把披着的头发扎了起来。当我出现在孩子们的面前时,很多孩子都用了过来,拉着我使劲地夸我好看。话又说回来,漂亮固然是好的,但还要注意大方得体,否则挫劣的服饰和缺乏品味的打扮也会减损教师的内涵、气质以及对家长的感召力,如果家长面对自己的老师是穿着吊带衫、低腰裤、黄头发妩媚之人,家长肯定怀疑,自己的孩子会不会被带坏……因此,作为教师内涵固然重要,但穿着打扮是表面的也不能太大意,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气质、个性来适宜地打扮自己。

我又读到第六篇《教师的德性——用德性育人》时,我再次受到很大的启发,里面讲了一个由于沉迷于网络游戏,原本善良聪明的孩子成绩一再下滑,在别人眼里是无可救药了,但这位老师却没有放弃拯救他,而是绞尽脑汁、巧妙地用一张不经意的“借条”,挽救了一个迷失方向的孩子,他始终对孩子说:“老师,相信你。”这样一份真诚而信任的期待,唤醒了孩子率真本性的回归。我想:现在有些老师经常在议论“你看他(她)这幅德性,还怎么教育”“你怎么这么笨,简直比猪还笨……”这样的话,不仅伤害了孩子的自尊,也使他们失去对自己的自信。因此,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更要有耐心地孩子们多一些机会,多一份宽容,多一份呵护,我始终觉得,教育中没有了关爱、挚爱、热爱,便没有了教育的激情、没有了教育的感召力,一个良好的教师德性的教师,应该是充满爱心的人,是一位敢爱敢恨的人,是一个怀大爱之心,仁爱之情的人。

总之,《教师的20项修炼》这本书中的每一篇、每一段、每一句、每一词都是我们老师所必须细细品味的,在细细品味中你会感悟到教师的修炼首先在于确立教育理想、陶冶教育情操、锤炼教育行为,而后提升教育能力、精炼教育人生,这样你就会成为一个人上之人,你的人生就会画上一句完美的句号。

分享中小学教师经典读书笔记精选7篇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我们在生活中可以多多去读一些经典书籍作品,对于推荐阅读作品,相信您在阅读之后会有专属自己的收获,这时候,我们可以去写下一篇读书笔记来记录自己的感悟,那么,有哪些可以值得参考的读书笔记呢?经过读后感大全小编精心整理,推出分享中小学教师经典读书笔记,请阅读后分享你的朋友!

分享中小学教师经典读书笔记【篇1】

这两天看完一本斯坦福大学教授写的剖析美国中小学数学教育的书,有种相见恨恨晚感觉。阅读本书之前,我根据自己学习数学的经验教训,以及成人后阅读各种书籍的感受,我对如何学习数学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也有不少疑惑的地方。这本书从数学本质和数学学习的痛点出发,既有数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理论依据,又有对学生的调查实践,指出了一条学习数学的正确路径。看完此书,我虽然仍有不少疑虑,但是相比之前在黑暗中摸索已经是豁然开朗的感觉。

下面汇总作者的主要观点,结合我的实际情况加以说明。

1.课堂上学习的数学和真正的数学相去甚远

作者首先提出根本问题“什么是数学”,然后从数学家和普通中小学生两方面回答了这个问题,毫不意外的是数学家和学生的回答是天壤之别。在数学家眼中,数学是“描述人类活动、刻画社会现象、解释现实世界并勾勒出未来发展趋势的一种量化方法”,而学生眼中的数学是“和实际生活没什么关系”,“一堆定理和公式”,“需要记忆公式才能演算”的一种高级游戏。显然,学生在传统课堂上学习的数学脱离了其本质,以数学符号和逻辑推演为名行“套路记忆和模仿”之实。

我对此深有体会,学习数学那么多年现在全忘了,完全不知道当年学习的内容和现实生活的关联,现在才发现当年学数学其实靠的是记忆,背知识点,背题型。零碎的知识点短期内在看似记得,证明过的题目几个月后又不会了。生理学家发现大脑中负责记忆和逻辑思考的部位不同,只有将新知识关联进自己的知识体系中才算真正掌握。在我的学生时代,有些题目短时间凭借记忆做出正确答案,给自己一种已经掌握的假象,然而时间一长,忘记了或者题目稍有变化又束手无策了,感觉始终在门外徘徊,很有受挫感。书中作者提到的大部分美国中学生对数学的感觉也是如此。

传统学校通过讲解知识点,例题,习题的方式授课,学生按照这个节奏,需要做的是记住知识点并能找到从习题套到例题上,练习所谓的“题型”,就能解答出习题。看似完美合理,其实暗藏逻辑陷阱。。

这种教学方式注重“知识点”,但是学习过程更重要的是建立关联,找到关联。有时碰到不会解的难题看看人家的解题过程,感叹“为什么自己想不到”。问题就在这里,为什么想不到?看了例题做习题时肯定会用到刚刚学过的知识点,不用自己去找。但是解决实际问题时却没有现成的知识点供你使用,要自己从现有条件一步步推演到熟悉的知识点上去。这一过程是传统数学教学薄弱的地方,却是数学学习最关键的地方。

作者明确指出,人们学不好数学是因为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而不是所谓的“智力问题”。

原本以为这是中国学校教育特色,没想到作者眼中的美国教育,甚至英国也是如此。令人深思。

2.学习数学的正确路径是猜想和估计

作者分享了几位数学家的经历,他们在学生时代的某个时刻,或遇好书,或遇良师,初识数学的本来面目,洞察数学的本质,开始主动探索隐藏在客观事物背后的数学奥秘。

数学家花费很长时间投身于复杂的数学问题,这些问题通常涉及多个领域的数学知识。而学生在课堂上花费几个小时听老师讲解单一模式解题方法,完全没有猜想和估计。猜想和估计是数学领域所应用的两类重要方法,而学校教育追求的是精确值。这是工业化时代学校教育的特点,学校需要找到低成本地评价大批量学生的方式,精确值正好适合批量评价。然而,学生正是这种评价方式的牺牲品。学校没有培养孩子对数字的“良好感觉”,孩子们没有机会运用猜想和估计。这就背离了数学学习的正确路径。

数学家的伟大发现都是从猜想开始,辅以严密的逻辑推演,一步步逼近答案。

作者特别强调了传统教学中应用题的毛病,出题者隐含了很多假定条件,甚至有的题目本身就有逻辑问题。出题人把思考范围人为地锁定在一两个知识点上,把孩子的思路引导到一个狭窄的地方,非黑即白,不能有其他思考方式。对于这一点,作为一个二年级孩子的妈妈,我有太多要吐槽的。稍感安慰的是,原来美国也这样。

锁定知识点,精确解题让学生没有猜想和估计的空间。也许有人说这是为了降低难度,只要能掌握知识点就好,可是学生花费大量时间精力掌握的零碎的知识点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大的用处。

在大量考察单一知识点的应用题充斥学生习题集的同时,二年级孩子的数学书中也加入了“估计”这一概念,比如估计一瓶玻璃珠的数目,估计几个三位数相加的结果,估计的结果不是唯一答案,注重分析过程。虽然比例很小,但仍是一个大进步,我们这代人的小学课本中没有这些内容。

3.学习数学的另一个重要方法是合作性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数学家都是一些智力极其发达,孤独地埋头演算,谈不上什么合作性。然而事实并非这样,数学家之间的交流比我们想象的多的多,并非都是面对面的交流,广泛涉猎同行的学术论文以及通信是数学家更重要的交流方式。数学家学习并汲取他人研究中的优秀成果、提升数学思维的质量层次、一起分享解题的快乐心情等。作者引用英国数学教育学教授LeoneBurton对数学家的工作方式的调查报告里的结论:数学家们一致认为合作研究会带来大量的收获,他们认为这种合作交流的模式应该推广到数学课堂教学之中。作者在书中介绍了暑期数学夏令营中通过团队合作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数学概念的过程。学生从被动接受单一概念跳跃到面对实际问题主动拓展思路,加深了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实际应用。

我的理解是

4.女孩学习数学的方法是面对直觉,回归数学本质。

5.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学好数学。

分享中小学教师经典读书笔记【篇2】

俗话说:“若给学生一碗水,自个必有一桶水”。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暑假期间,更应该充实自己,待开学时更加优秀的面对学生。充实自己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读书,趁着假期,我读了由王艳芳老师写的《给音乐教师的建议》。里面剪短但具有代表性的课堂真实小故事,使我看到了原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也正是成千上万小学老师同样面对的问题,王老师的解决方法也让我受益良多。

红色的封皮,薄厚正好的书让人一拿到手就有赶紧读下去的欲望。《给音乐教师的建议》记录了一位从教二十多年的小学音乐教师在教育教学生涯中的探索和感悟。她的音乐课上得非常鲜活灵动、贴近孩子、富有特色。书中一个个突发奇想的小妙招,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非常实用,从中我们也看到这位教师的教育智慧和对孩子的爱心。

李镇西老师为本书作序,序中有这样一句话:我的书,你也可以写。我这里所说的“也可以写”,有个前提,那就是首先踏踏实实地做——做好每一天的教育。然后,用笔忠实地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包括自己的教育行为、故事、感悟,等等。只有做得精彩,才能写得精彩;而精彩地写,又能促使我们更加精彩地去做。

书中编辑了王老师的日常教学教育教学案例,分为五辑。第一辑穿越心灵的歌唱——畅享音乐;第二辑一切行动听音乐——课堂管理;第三辑润物无声育桃李——德育渗透;第四辑带上小耳朵出发——名曲赏析;第五辑徜徉在音乐的天堂——音乐活动。这些案例,涵盖了德育渗透的、课程资源拓展的、音乐课堂管理等方面。每个案例也配了简短的教学反思,这些反思也只是心灵鸡汤式的思考导引。上海的陈璞老师点评此书赞道:从研究的角度来看,这样的一种研究是一种叙事研究方法,属于“质”的研究,这也是一线音乐教师比较容易入手的研究途径。这样的研究,要是从单个的案例来看,其本身的价值与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推动力是有限的,但如果能像王老师一样,在坚持中跋涉,在快乐中探索,“量变”最终能引起“质变”。这本书,印证了一名普通的小学音乐教师,同样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成为一名优秀音乐教师,乃至于成为一名音乐名师。

看完王老师的书我还有一些启发,音乐课就是音乐课,要让孩子和语文数学课有明显的区别体验,我们不必拘泥于音乐课本,要以学生为中心,结合课堂实际情况上好每一节课,照顾到每一个孩子的感受和表现。比如在书中王老师上来一节别开生面的音乐课,因为一场“不期而遇的暴雨”,由于安全起见,多媒体不能用了,王老师就以这场“暴雨”为主题,发散学生思维,上了一节编创课。在课堂上编创不经使孩子们发散思维,锻炼合作能力,而且想展示自己,有特长的同学还弹奏了有关暴风雨的钢琴曲,孩子们发动大脑,用自己喜欢、熟悉的曲调来替换歌词表达现在的心情,一堂音乐课好不热闹!孩子们不但锻炼提升了音乐创编的能力,而且每个人都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特别开心。

刚工作的时候,学校单位要求每位老师每周都要写教学反思或者教育小故事,记录本周的工作,我当时很烦恼,觉得平时的课时那么多,课后作业比学生的还多简直是煎熬,但是看了王老师的这本书我改变了这种肤浅的想法,在王老师的每一个课堂小片段后面,都有一小段自己的课后反思。名师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这些青年教师呢?实践出真知,但是也要善于反思和总结,只是一味的埋头去做还不行,还要回过头去想、去思考,去总结。

上课有《问好歌》,下课有《再见歌》,还有《安静歌》,“起立”“坐下”也都用音乐来表达,学生们除了学唱歌,还能听故事、做游戏……这样的音乐课哪个孩子不喜欢呢?我要深刻反思自己,在认真上好课本上指定的课程以外,多帮助孩子们开拓视野,让音乐课堂充满了创意和快乐!

分享中小学教师经典读书笔记【篇3】

1对知识的兴趣的第一个源泉,第一颗火星,就在于教师对上课时要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

2让学生把你所教的学科看做是最感兴趣的学科,让尽量多的少年像向往幸福一样幻想着在你所教的这门学科领域里有所创造,做到这一点是你应该引以为荣的事。

教师知道的东西要比教学大纲要求的多十倍至二十倍。

3学生应当感到自己的知识、思想、技能是一种荣誉和尊严。

4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他们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

5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正在不断地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

6如果教师的智力生活是停滞的、贫乏的,在他身上产生了一种可以称之为“不尊重思想”的征兆,那么这一切就会明显地在教学教育工作中反映出来。

分享中小学教师经典读书笔记【篇4】

寒假中,我读了《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这本书,这本书是国内第一本系统论述教师专业化的论著,它对当前我国教师的改革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作者不仅仅从教师专业化事实的角度来理解教师群体的专业化问题,而且还高屋建瓴,视角广阔,从社会发展、文化进步的高度来看待教师的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队伍整体质量提高三者间的辩证关系。如何提高教师的素质,培养和造就能够满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是关系到能否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教师读书笔记。能否实现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的重要工作。它引起了我的一些思索:

首先《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教师专业化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在书中找到了答案: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本质上是个体成长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一个精神富裕、专业化程度高的老师,他能以自己特殊的职业眼光,掏出课程的引人入胜之处,以最简洁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信息,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得到最有分量的收获;能从最接近学生现在的起点,带领他们直到离自己最远的终点;能最大限度地尊重每一个学生;他不仅能让学生学懂、学透知识,而且能把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富有亲和力的情感体验过程,和学生一起沉浸于其中,热爱于其中,出神入化地与学生一起创造于其中,并使学生的心灵飞翔起来;他有强烈的课程开发意识,不仅关注“跑道”的设置,面更关注学生跑的过程,他能让生活成为一种教育,把教育变成一种生活。只有拥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师才能始终站在社会进步的前缘。

其次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帆风顺的吗?20世纪xxxx年代以后,世界上形成了一场教师专业化的运动。要求高质量的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不仅是学科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的专家。从目前看,教师的专业性发展遇到这样几个问题:教师只专注于自身专业的局限思考;在观念和经验上有错觉;将质量问题归因于学生、同行乃至外界;处理问题时专注于个别事件,缺乏整体、动态的思维方式;文化水平高,比较主观,满足于现状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努力克服。

那么怎样有效实施教师专业化?学校应为营造“学习化、专业化”的教师群体而努力,将教师发展列为重要议事日程,营造集体备课、相互听课的互学互助气氛,改善教师的心智模式。形成师带徒、听课指导,示范课与研究课的教研制度。有组织地开展教科研活动。

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自己。作为一名优秀教师,要做到将教学生涯视为生命历程的重要部分,增强使命感,不断超越自我,活出生命的意义。(三种教学生涯观:生存、生活、生命)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重新审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自己努力把握学科发展最新动态,积极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自我反思、博采众长,形成风格,争做专家。

20世纪xxxx年代以来,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了教师专业化的方向和主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提高教师专业地位的有效途径是不断改善教师的专业教育,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使教学工作成为受人尊敬的一种专业,成为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的一种专业。

读书笔记是人们在读书时为帮助记忆而写的一种应用文体。自古以来,我国的文人、学者都很重视做读书笔记。做读书笔记既是消化书本知识的有效手段,又可以积累有用的材料,训练思维的逻辑性和条理性,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前人写的读书笔记,想谈三种写法。一种叫“提要钩玄”,一种叫“采花酿蜜”,一种叫“开山铸铜”。

分享中小学教师经典读书笔记【篇5】

“从有效性视角审视地理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

1、有效的提问应该引发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例如水循环教学中,就水循环的概念、类型提问,没有思考的价值。如果变换切入的角度,可以是另一番景象(1)李白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从地理科学的角度看正确吗?(2)长江水参与的水循环是那一种?三峡大坝改变了水循环的那些环节?

重视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励学生敢问、激发学生想问,指导学生会问。注意倾听,将学生的问题转化为学习资源。

2、触摸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3、在乎沿途的风景和观赏风景的心情。

如果把课堂教学比作一次旅行的话,终点是三维目标。教师是知识丰富、思维灵动且善于发现意外风景的导游。让你的团队和你一起享受一次充满激情和快乐、体验和收获的行程,并顺利抵达三维的目的地。

如等高线地形图学习时的寻宝游戏,我军攻击线路选择。

4、合作探究的问题具有适度的思维含量,是有效探究的关键。设置情境,在有趣的情景中思考讨论问题事半功倍。如就世界的人种,仅就人种类型、分布、差异等现成知识,没有探究的必要。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再度开发,比如提供世界不同种族杰出代表背景材料,讨论种族优劣问题;提供人种与地理环境关系背景资料,探讨人种与地理环境。

5、寻找失落的情感

对学生满怀希望,相信人人都能成功,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体验成功,帮助成功。

不仅教知识,更重视传播人生理念。如关于环境问题的漫画,幽默辛辣、形象生动、富有感情因素,让学生去领会,感悟蕴含在其中的道理。(学习环境保护后可以就某一方面环境问题创作漫画)

合理评价与善待学生的错误。

分享中小学教师经典读书笔记【篇6】

暑期,按照“道德课堂教师读书”活动推荐的书目选择了2本书,首先阅读了《推进有灵魂的教学》这本书,封皮上的一段话吸引了我:“学习知识不是教学的终极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知识,领悟并获得学科思想,掌握学科方法,提升学科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才是教学的真正使命。”

在读书的过程中,书中的毛杰局长的总序“做有灵魂的教育”和田保华局长的“推进有灵魂的教学”以及各位博友的教学艺术及教学片断对我帮助很大。书中每位名师的教学感悟、个人观点及解读等等,都给我以很大的启发。比如我们总以为“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好的”。熟不知“合作学习”我们并不一定做的有效。现在教学非常关注小组建设的概念和实践,大多数教师都非常注重小组合作学习,认为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产生1+1>2的效果,让学生互通有无、互相帮助,是课堂组织教学的极佳方式。自主学习,是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只有经过充分的独立思考,才能更加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小组建设才能真正地起到应有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时,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独立思考通常会出现这样几种情况:一种学生找到一两处答案便停止思考,思考的层次也流于表面;一种学生通读全文后找到多处答案并进行思考,思考的层次比较深刻;还有一种学生找到答案后会不断深入的思考,得出真正属于自己的见解。而这三种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自然也不相同,第一种学生很快便能结束思考,然后无所事事;第二种学生需要一定时间,基本可以控制在教师给的时间范围内;第三种学生时间似乎怎么也不够用,即使教师再延长一两分钟,他们总还是学不够似的。

那么,究竟给学生多长时间进行思考合适呢?这个问题常常困扰着我。当然,针对问题的不同,思考的时间自然不一样,但对于同样的问题,面对早早“完成任务”的第一种学生,我总是说“再读一读,看看有没有其他的地方?”这种学生,没有攻克难题的信心,觉得自己就这样了,有什么问题不用自己思考,等会儿小组合作时自然有高手帮自己解决,也就更懒得思考了。第二种学生思考时间合适,也有一定自己的见解,在之后的学习时能够真正从中有所提高、有所收获。第三种学生也是让我觉得有些无措的学生,他们需要大量的时间思考,但是课堂上我明显不能给他们太多时间,如果真的给多了几分钟,第一第二种孩子在这几分钟内又会产生一些无用功。当然,这种孩子思考有深度,有自己的思考方法,对于后期小组合作学习时也能起到领头的作用。除了这三种孩子,当然还有一些思考效率高花费时间少或思考效率低花费时间多的孩子,这些也是需要特别对待的。

虽然说是独立思考,但是我觉得独立思考前教师还是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学生不是天生就会思考的,他们是在一点点的实践和交流中慢慢学会思考并逐渐加深思考深度的。如何指导学生学会思考,我最大限度的给学生以更多的交流空间,期望学生能够在自由平等的交流时学会更深的思考。另外就如书中所说的,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交流空间,还要给学生思考空间,面对学生不清楚不明白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帮忙解决”,而应该让学生自己多想一想,也许也会给学生独立思考以辅助。

在教学之路上,每一位老师都进行了很多深刻而缜密的方法探索,做了很多思考,只有在不断地实践和反思中,才会有教学的进步,也只有一次又一次的反思、积累,才有了上课时的应对自如,妙语连珠。因此我们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大胆实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灵活应对学生的种种题目,才能让孩子在学习中真正的发挥出自己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思考,学会勇敢、正确、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获得新的活力和乐趣。

每当我看到孩子身上天真而烂漫的童真,我总感觉任重而道远。《推进有灵魂的教学》这本书中需要我学习的地方太多太多,有了对他们课堂的学习,使我解开了很多教学中的困惑,教会了我如何和孩子相处,如何在课堂上调控,如作甚孩子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和自由健康的成长空间。作为老师我将一直努力,我将把这先进的、现代的及优秀的教学方法运用到自己今后的教学中,让孩子们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开心快乐的学习知识并从中逐渐体会到学习与生活之间的乐趣。

在闲暇时的读书中,我一天天变得充实,一天天领悟了教育的真谛,一天天感受着教育的神圣。读书,真的会使我们的人生收获一份真实而奇妙的美丽。

分享中小学教师经典读书笔记【篇7】

俗话说:“若给学生一碗水,自个必有一桶水”。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暑假期间,更应该充实自己,待开学时更加优秀的面对学生。充实自己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读书,趁着假期,我读了由王艳芳老师写的《给音乐教师的建议》。里面剪短但具有代表性的课堂真实小故事,使我看到了原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也正是成千上万小学老师同样面对的问题,王老师的解决方法也让我受益良多。

红色的封皮,薄厚正好的书让人一拿到手就有赶紧读下去的欲望。《给音乐教师的建议》记录了一位从教二十多年的小学音乐教师在教育教学生涯中的探索和感悟。她的音乐课上得非常鲜活灵动、贴近孩子、富有特色。书中一个个突发奇想的小妙招,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非常实用,从中我们也看到这位教师的教育智慧和对孩子的爱心。

李镇西老师为本书作序,序中有这样一句话:我的书,你也可以写。我这里所说的“也可以写”,有个前提,那就是首先踏踏实实地做——做好每一天的教育。然后,用笔忠实地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包括自己的教育行为、故事、感悟,等等。只有做得精彩,才能写得精彩;而精彩地写,又能促使我们更加精彩地去做。

看完王老师的书我还有一些启发,音乐课就是音乐课,要让孩子和语文数学课有明显的区别体验,我们不必拘泥于音乐课本,要以学生为中心,结合课堂实际情况上好每一节课,照顾到每一个孩子的感受和表现。比如在书中王老师上来一节别开生面的音乐课,因为一场“不期而遇的暴雨”,由于安全起见,多媒体不能用了,王老师就以这场“暴雨”为主题,发散学生思维,上了一节编创课。在课堂上编创不经使孩子们发散思维,锻炼合作能力,而且想展示自己,有特长的同学还弹奏了有关暴风雨的钢琴曲,孩子们发动大脑,用自己喜欢、熟悉的曲调来替换歌词表达现在的心情,一堂音乐课好不热闹!孩子们不但锻炼提升了音乐创编的能力,而且每个人都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特别开心。

刚工作的时候,学校单位要求每位老师每周都要写教学反思或者教育小故事,记录本周的工作,我当时很烦恼,觉得平时的课时那么多,课后作业比学生的还多简直是煎熬,但是看了王老师的这本书我改变了这种肤浅的想法,在王老师的'每一个课堂小片段后面,都有一小段自己的课后反思。名师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这些青年教师呢?实践出真知,但是也要善于反思和总结,只是一味的埋头去做还不行,还要回过头去想、去思考,去总结。

上课有《问好歌》,下课有《再见歌》,还有《安静歌》,“起立”“坐下”也都用音乐来表达,学生们除了学唱歌,还能听故事、做游戏……这样的音乐课哪个孩子不喜欢呢?我要深刻反思自己,在认真上好课本上指定的课程以外,多帮助孩子们开拓视野,让音乐课堂充满了创意和快乐!

2024最新中小学教师读书笔记汇编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书,热爱阅读,是一个人成功的不二法宝,在阅读相关作品后可以学到很多,扩充自己的知识库,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将自己的感想记录下来写一篇读书笔记,如何在读书笔记中全面的总结自己的收获呢?因此,栏目特意整理了2024最新中小学教师读书笔记,希望能帮助到你,请收藏。

2024最新中小学教师读书笔记 篇1

有句话我一直非常喜欢:“要想给孩子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这在我们教育事业中尤为重要。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建议中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必须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教师应该要不断培养自己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静下心来,善于对书本中的内容深入地思考。确实,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的储备能量,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让自己的“一桶水”永远取之不不尽,用之不竭。

一个人只有不停地读书,读好书,读有意义的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更多的营养,才能不断地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无物可教”的尴尬境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老师去讲太高深的知识孩子云里雾里,最重要的是在孩子的启蒙阶段教师传递知识的准确性,每一个读音、用词都会深深的影响到学生,我觉得这更考验教师的基础知识是否扎实。日常说话通常是自然而然的,出了问题自己都意识不到,这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24最新中小学教师读书笔记 篇2

之所以向大家推荐《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这部书,确实是因为这个书名很讨巧,我想借助它,强化我们自己的理念。作者常生龙,是位特级教师,“教而优则仕”的虹口区教育局长——这种成长路径看似正常却已极为罕见。一名物理教师,一位教育局长,十年阅读500多本书,不容易,不简单。作者从中精选50本与教育相关的著作,辅以自己的读后感,向读者推荐原著的同时,也在推荐他的教育思想——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说这部书是杂粮,因为这部书融合了50多本教育著作的思想;说它是细粮,因为这部书是一位博览群书的教育人精读后的精彩回放。在这个阅读的快餐时代,对于我们这样一批阅读量有限的“知道分子”,或许是适合的。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第一辑:教学即创造,堪称全书最为精彩的部分。遴选了10本课堂教学和学生成长方面的著作,聚焦课堂和学生,奉献了不少智慧。

一、如何让学生喜欢自己

诀窍一:自己先变成孩子。意思是说,我们只有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才能理解教育对象,走进他们的心灵,赢得他们的信任和爱戴(喜欢、尊重)。

诀窍二:遵循教育的规律。孩子的成长是有规律的,我们不能揠苗助长。作者结合汉语的音乐性,论及朗读之于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教学要做到不越位、不缺位。

诀窍三:要时刻以身示范。言传身教的道理很简单,作者以语文教师“下水作文”为例,告诫我们,要完善自我,博闻强记,爱好广泛,将自己和学生一起成就,做幸福的教师。

二、电影的教育价值

1.好电影是一本书。每一位老师(成人),都有自己关于电影的故事,也会有自己关于某部电影的故事,电影因其综合性的艺术特点,能够较为轻易地感染人、打动人,影响人,教育价值不菲。

2.用电影建构学习共同体。教育遭遇了新的教育对象,独生子女以及独生子女的独生子女。教育的功利化倾向明显,填鸭式教学盛行。依托电影鉴赏,建立学习共同体,有助于回归人的教育。

3.懂鉴赏才能收获更多。原著作者夏昆有计划、有步骤地让学生在高二年级完整欣赏多达16部电影,把“看电影”当成教育的内容,较好地发挥了电影的教育功能,教师本身也成为电影艺术鉴赏的行家。需要指出的是,夏老师遴选的16部好电影,多数值得我们向学生推荐。

4.发现身边的真善美。通过电影引导学生认识世界,培养真善美的情感,能够成全孩子的一生。有一个“放电影”的老师,是孩子的幸福。

三、用心写就的成长故事

1.培养想象力的重要途径。史沃普发现了培养想象力的办法:找到一条“丝线”。语文中培养的这种想象力,其实对历史学科也是很重要的能力。学科是相通的,语文是学科之母。

2.教学需要协调各方资源。史沃普总结的三个力量:校长、任课教师和家长,很有道理。其中,家长是最被我们忽视的因素。利用QQ群,微信群等方式,加强和家长的交流,是互“联网+”时代的家校合作新思路,对于我们,是一个路径,对于留守学生,是一个福音。

3.用爱谱写教育的传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无需讨论的话题。教育就是陪伴学生成长,和学生玩心眼是得不偿失的。要想让学生感受到你的爱,就只能真的付出你的爱。

四、迈考特是世界上做好的老师

1.一个为人诚实的教师。迈考特是最好的老师,首先因为他是个诚实的老师。现实中,我们往往用说教的方式教学生诚实,最好的方式,当然是我们和学生真诚交往。

2.一个勇于创新的教师。从历史的角度看,我们生活在一个急剧变化的年代,没有创新就没有出路。教育的理论体系和技能方法已经足够庞杂,教育的创新多数为微创新。做一个个性化的老师,往往能够赢得学生的喜爱。当然,创新要有方向,个性要饱含正能量。

3.一个崇尚自由的教师。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像迈考特一样做到让学生获得完全的自由,似乎不可能。但是在可容忍的限度内,让学生自信一些,开放一些,自由一些,想必是有益的。

五、第56号教室的文化场

1.建设互相信任的教室文化。早就听过这部有关56号教室的书,56号教室一个教育的符号,一个“有教无类”的教育标签。雷夫艾斯奎斯的贡献不小,为一群弱势群体创设了一个温馨的家。

2.创造适切的管理文化。一是让学生确立做事标准,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准则。二是用经济管理方式运营班级,让学生了解社会规则,为适应规则做准备。

3.锤炼育人的课程文化。被高科技生活惯坏了的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雷夫先生用创新的课程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六、如何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1.教师和学生都对学习充满期待。书中列举的教学方式很有借鉴意义,如,让师生关系和谐: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重视;注重教学内容与生活的关联;倾听学生;根据反馈主动调整教学策略等。

2.教学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一个好故事:幼儿会背系鞋带的口诀,但不会系鞋带。教师不仅要关心教学进度,更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质量。给学生话语权、提问权。优秀教师不仅教知识,更让学生接受心灵洗涤。

3.让学生明白靠单干完不成学习任务。课堂的意义在于:互动、合作。高质量的学习问题,造就高质量的课堂互动。高科技将助推课堂的高效率。

七、教学始于技巧

1.设定高的学习期望。每一个孩子都有极大的发展潜能,“杜绝退出”!不要让孩子养成逃避的习惯。

2.有效组织课堂教学。又一个好故事:好的教练往往都不是出身于高水平运动员。直觉和顿悟不属于大部分学生。教师要从学生角度考虑问题,让“思维可视化”。课堂上的教师要勤走动,以便掌控整个教室。

3.创建和谐课堂文化。五大原则:训练、管理、控制、影响、参与,都是课堂教学的实用技术。

八、教师和学生说话的艺术

1.防止暴力。语言暴力,如骂人和训话,侵犯隐私,质问,归结起来都属于:教师自己爽了,但教育效果有限。

2.善用鼓励。鼓励的功用:让学生有安全感;鼓励的技巧:鼓励的同时给予恰如其分的期望。

3.学会倾听。倾听技巧:全神贯注,看着对方,聆听内心的声音。培养倾听能力的一个做法:复述。

4.拒绝伪善。教师要讲真话,不讲假话,不听假话,才不会培养学生善于迎合的恶习。

九、转化“问题生”,你可以这样做

1.寻找问题的成因。解决问题生,讲求对症下药。教育期待钟老师对待卓同学的方式:细心、方法科学。

2.做好“病情”反复的心理准备。教育中有很多重复性的劳动,钟老师的处理方式给我们的启示:耐心、不放弃。

3.关注“问题生”身心发展的新动态。钟老师借助“情窦初开”这件事,让人眼前一亮。

4.构建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师生相互信任不易,和“问题生”相互信任更难。钟老师成功的关键在于,善于发现“差生”身上的亮点,不歧视,不放弃。

十、了解学生是教育的前提

1.联络簿的作用。类似我们常常提倡的“周记本”,使师生加强沟通的有效渠道,好的老师能够将它利用好,有的老师限于自己的批语不够丰富,往往虎头蛇尾,不了了之。

2.深层次的沟通。又一个善待“差生”的故事:不抱偏见,不轻易下结论,坦诚沟通。

3.当孩子的“放大镜”。一系列小的教学技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发现学生的优秀特质,鼓励并保持,缺点则加以引导和改变。

4.体验大人的工作。善于捕捉教育契机的体现。有了换位和角色体验,能够收获学生的理解,感动,以及态度的转变。

读完第一辑,有几个深刻的体会。第一,教育是有意义的,有趣的事。第二,教育工作是复杂的,艰辛的,但是,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工作。第三,阅读是一件有意义的事,静静地阅读,是一种享受。第四,任务驱动,永远都有用。阅读也是这样的,一开始需要一点压力。

2024最新中小学教师读书笔记 篇3

朱永新老师说:“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用心的前提是什么?是“爱”,爱这一职业,爱自己的岗位,爱自己的学生。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使自己的教育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提高,为此我读了《如何成为一名优秀教师》这本书,书中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方法,对我今后的教学有很多的帮助。

我从这本说中,知道了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我要做到以下几点:

1、 我认为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高尚的人格,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和鼓励学生。

书中说教师的巨大力量在于做出榜样,教师应该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在教师的高尚人格的影响下,学生为其崇高的品德所折服,为其卓越的才能所倾倒,为其广博的知识所陶醉,心甘情愿地接受老师的教育。这就是教师的人格力量。那么何谓教师的人格?那就是四个方面形成的文化品格。

先说“德”。任何国家,任何时代,任何学校,都要求教师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这是支撑教育大厦的栋梁,是教师的灵魂。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加强师德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以德服人”。只有良好的师德修养,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进而 “乐其道”,才能完成教育新一代的神圣使命,才能不辱教师这一神圣而崇高的职业,才能实现自己真正的人生价值,最终也能得到学生的尊重。那么,教师的德包括哪些具体内容呢?首先,要无限热爱教育工作,甘愿把自己的聪明才智毫无保留地贡献给“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一切为了孩子”,“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具有神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只有热爱本职工作的教师,才会有任劳任怨、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老师只有热爱、尊重学生,才会关心学生的成长。其次,要对教育事业有深刻的理解。教育起着传播人类文明的重要作用,没有教育,人类就无法前进。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长期工程,不可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势必会使教育误入歧途。教育工作是培养未来的建设者的,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立足现实,着眼于未来。第三,要作风正派,待人以诚为贵,交往数信为最。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具备了以上三点素质,教师道德品质之灯便高悬于讲台之上,浩然之气便充塞天地之间,就会产生无穷力量。

再说“才”。有德尚需有才。作为一名教师,要有一口好的普通话、一手好板书、一副好口才、一笔好文章、一套好方法。知识的海洋浩瀚无边,点点滴滴都要通过教师之口缓缓流进学生的心田。每一个教师都要力争做到出口成章,下笔成文。说和写是教师的“绝活”、“硬功”。教师还要善于组织管理学生。一个不会管理的教师,就无教学效率可言,就更谈不上高效了。

第三说“学”。衡量教师合格与否,“学问”很要紧。一个具有丰富的学识水平、严谨笃学、专业精深的教师才能赢得学生及家长的尊敬,也才能激励学生刻苦攀登科学高峰。很难设想一个不学无术、胸无点墨的教师能够胜任培养下一代的工作。大量的事实证明,现代的学生不喜欢那种古板、单一的教师,而是喜欢那些学识渊博,而且兴趣广泛多才多艺的教师。教师学识渊博,才会被学生信服。上课讲得清楚,学生明白,对学生而言,无疑是一种收获,而教师良好的、渊博的学识功底,则会使教师处处显示出智慧与灵气,让学生陶醉,获得享受,感受到心灵的冲击,这才能使课堂产生迷人的魅力,所以说教师应是好学之人。

2024最新中小学教师读书笔记 篇4

为了充实自己,围绕音乐名师工作室的合唱课题,寒假期间,我专成买了杨鸿年老师的《童声合唱训练学》。从中,学到了关于合唱的不少知识。

随着人们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以及少年儿童文化生活的需要,童声合唱艺术作为一种高雅的音乐艺术形式在我国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天籁般优美动听的合唱,可以引导少年儿童步入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培养良好的音乐感知能力,童声合唱团的成立对普及音乐教育、促进少年儿童全面发展。从6周岁开始至12岁属童声期。此阶段孩子的吸气量已增大,语言能力增强,声带发育已开始具有弹性,音域逐渐增宽,音量逐渐增大,音色的可塑性增强以及对音准的掌握也比较灵敏。《童声合唱训练学》这本书针对小学阶段的孩子,分九大章详细的从多方面介绍了童声的类别及训练问题,合唱中的呼吸训练,合唱中的发声训练,合唱中的共鸣训练,合唱训练的基本内容,合唱的音准训练,合唱中的吐字与咬字,如何处理合唱音响平衡问题等内容。

给我感受最深刻的是第一章第二节的关于训练问题:

一、怎样算是良好的歌唱

正确的演唱姿势、正确的呼吸(气息)支持、正确的起声、准确的母音状态(母音色彩)、圆润的音色、丰满而集中的共鸣位置、清晰的语言、准确的感情表达。

良好的歌唱前提是良好的精神状态,歌唱的过程是以心理感受为基础,以心理状态引导和控制生理状态的运动过程。

二、合唱训练中的几个对立统一关系

呼吸与发声的对立统一(即气与声的对抗)、发声与吐字的对立统一(即声与字的结合)、气、声、字与行腔的对立统一(其中包括声与情的对立统一),只有解决好这几个对立统一关系,才能说得上是正确的歌唱,对独唱、重唱、合唱都是如此。

1、起声本身就是气与声的对抗,起声动作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歌唱的表现力,所以向合唱团提出:“发音有点,线随点延”的要求就是这个道理。

2、从艺术角度来看,歌唱本身是线条的运动,并不是孤立地演唱一系列母音,所以就存在声与字的结合问题。

3、在歌唱中无论是气、声、字都不能离开对作品内容与感情的表达。有生命力的歌唱,都是在横向线条旋律的运动中进行的。

以上是我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的一些小收获,对于合唱排练我所需要的知识还有很多。需要我们自己探究,名师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就在与我们成长的一本本书中。读书可以进一步丰富我的专业知识技能,在以后的日子

2024最新中小学教师读书笔记 篇5

因为现场听过罗鸣亮老师的课,所以买了这本《做一个讲道理的数学教师》。

课堂上的罗老师,有几个特别吸引人的地方。一是充满激情,富有感染力。听他的课,觉得浑身充满力量,思维也被他带着跑。二是语言幽默,闪耀着智慧。他推崇讲道理的课堂,因此,善于引导学生去思考知识背后的为什么,不管学生出何怪招,他都能巧妙接招,妙语连珠。三是简约大气,普通手段演绎丰富内容。听过他的认识小数的一节课,他就利用数形结合作为课堂切入点,依次引出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随着涂色的部分不断地被平均分,小数的由来,为什么用小数,小数的十进制计数法等等,全部囊括其中。

读完这本书,收获了许多没有想到,诸如:为什么判断能被2、5整除的数,只要看个位,而判断能被3整除的数,却要看各位数的和?为什么加、减、乘法的计算是从低位算起,而除法却要从高位算起?计算、度量角、面积公式,这些内容的本源竟都是一样:计算或者测量有多少个这样的测量单位……

读完这本书,反思了许多的不足,诸如自以为是的教学观念,不讲道理的课堂教学,轻率处理的知识环节,容易被我忽视的学生想法……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总以为没有什么可以奋斗的目标,也找不到什么可以努力的方向,可是,当我听完罗老师的课,读完罗老师的书,了解了他的奋斗轨迹之后,我明白:专家之所以闪耀,不是媒体的包装宣传,而是无数次课前的预设与考虑,无数次课堂上的见招拆招,无数次课后的反思与调整,这一切努力,凝聚成个人在课堂上的魅力。因为见识短浅,所以格局狭隘,希望现在努力还不算太晚,余生要懂得取舍,学会思考,让课堂起色,让学生受益。

2024最新中小学教师读书笔记 篇6

《做最好的自己》一书是李开复先生结合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事业成功的经验所撰写出来的,在书中李开复先生不仅提出了“成功同心圆”的理论,而且运用了发生在他身边的大量故事来阐释成功的秘诀,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细细品读,书中并没有太多个人英雄主义的丰功伟绩,用最平凡的语言阐述他眼中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逻辑缜密,案例清晰,语言流畅,不由得对他阅历的广泛,观察的细致,知识的渊博,思维的深厚,观点论据的精辟深以为然。

本书中给我印象很深的一个章节是《合作沟通——信息时代的成功之道》。章节中主要讲的是团队合作。读完后,我十分深刻地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团队合作最注重的就是互相的交流及表达,团员之间只有分享相互的信息和资源、积极合作、取长补短,才能形成最大的合力。沟通是团队合作成功的基础,有效沟通的四个秘诀:

其一、悉心倾听;

其二、大方积极;

其三、直截了当;

其四、不同意的艺术。所以,偶得启示,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我们定当携起手来,让我们的名师工作室“名起来”,实现我们共同成长、提升之目的。

“做最好的自己!”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从容,也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荡气回肠。

就这样做最好的自己吧!努力做最好的老师,做最好的同事,做最好的朋友。

《中小学音乐教育》读书心得


我今天要讲的读书心得,就是在我经常读的的一本书——《中小学音乐教育》,它是一本综合性的音乐期刊,它包括音乐理论、音乐作品、音乐教育、学术交流等等丰富的内容;同时信息量大,交流面广,教师不用走遍千山万水便可知各地区的教育教学动态,帮助教师作好教学交流,可以看到全国各省市地区的音乐教育成果,为音乐教师搭建学习与交流的平台。其中的文章不仅开阔了我的专业知识层面,也让我的教学思想产生了更深远的影响,使我对新课改背景下的音乐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认识,结合自己的教学情况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下面我谈谈读后的感想。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是素质则其人教育的灵魂。兴趣是学习的情感因素,参与是学习的行动因素”。兴趣是参与的“向导”,参与是吹遍兴趣之花的春风。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把握好兴趣和参与这一对孪生的姐妹,其实质就是要确立好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一、 以兴趣激发参与

我从事的是音乐教学,我认为音乐课的备课不同于其他学科,不需要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某些知识点或者技能技巧的掌握程度上。因为音乐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所以在备课中设计的反思还是以提高兴趣为主。如何提高激发学生的兴趣,结合《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观点和我所从事的小学音乐教学学科,设计了以下三个观点来阐述:

1、营造音乐氛围,激发学生想象。

音乐是抽象的,每个人听同一首作品都会产生不同的感受,教师讲述得太多或对意境描绘得太具体,既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思维,又阻碍了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所以老师大可不必多费口舌,而要把更多的想象空间留给学生,让其发挥主观积极性和参与教学的主动性,这样学生才会获得审美的愉悦体验。但是老师如果不加引导,一味让学生体会,学生也很有可能会摸不着头脑着就需要老师的牵引,使学生联系生活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正确领会音乐内容,如在欣赏乐曲《梦幻曲》时,让学生随着音乐展开联想,教师轻声启发:“夜,静悄悄的,天上的星星眨着眼睛,一位美丽的仙女出现在我的面前,她拉着我的手和我一起飞向遥远的夜空……”同学们在乐曲中展开想象的翅膀,个个身临其境,优美的旋律把孩子们带到轻柔飘渺的梦境中去了。

在学生开展的一些活动中,也积极引导学生恰当运用音乐,学生诗歌朗诵中配上音乐,会更能激起人们的情感;美术绘画过程中尝试去播放轻松愉悦的音乐等等,让音乐无时无刻在学生身边回响。音乐知识生动趣味化。音乐教学用生动的形式将知识内容装扮起来,创造了一种有节奏,有形象,既和谐又生动的教学气氛和情境。学生就情不自禁地投入到美的世界里。他们的表现欲望会被激发出来。

2 、 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激发学习的兴趣

在音乐教学中恰当选择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创造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引导学生在情境交融之中感受音乐。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上音乐课时,我充分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手段,通过“音画结合”的形式,有机地把音乐与图画结合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新鲜感,从而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在教学《快乐的节日》这首歌时,我首先利用幻灯幕显示出:“节日的晚上,大家围坐在红彤彤的火堆旁,一起跳舞唱歌的欢乐场面。”与此同时,播放活泼欢快的歌曲 ——《快乐的节日》萦绕整个教室,学生感受到节日那种欢快的气氛,很快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在愉快的气氛中学到该掌握的知识,收到非常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发挥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既激发了学习兴趣,也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通过音乐游戏、舞蹈,激发学习的兴趣

音乐课的形式是以动为主,以情引动,以动助学的。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儿童爱玩、爱动这一天性,运用音乐游戏、舞蹈、律动等,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和场面,将具有动感的音乐与儿童好动的性格特点相结合,让学生在唱唱、跳跳、玩玩、动动中去感受、理解、表现音乐。如在歌曲《小麻雀》这首歌曲教学中,由于面对的学生都是低年级的,年龄较小,我运用设置情景,曲后表演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学习中学习歌曲,感受音乐,发挥其主体作用。具体做法是:设置情景,让小朋友带上头饰,自由发挥想象力,表演小麻雀、小花猫的走路动作,在表演中让学生自己体会小麻雀、小花猫有礼貌的一面。表演结束后再问:“我们该学习小麻雀、小花猫的什么品质?”学生很快就能悟出对人要有礼貌的道理。

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心情舒畅,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敢想、敢说、敢问,敢于大胆创新,乐于发表意见。在教学中适当加入了游戏、歌表演、乐器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有益于学生淋漓尽致地发挥其主动性。

二、培养兴趣,以引导调动参与

目前,大部分老师已经注意到了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重要性,但有些时候还难免存在着机械式填鸭的做法,公式化的教学使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感受不到参与和思考的乐趣,自然会影响教学效果。在音乐课堂上,视唱练习是一个薄弱的环节,也是我一直头疼的问题,毕竟我们学校的学生都是没有任何基础的乐理知识,所以对于这块的教学,我想应该要重点抓。如之前看过很多优秀教师的教学,他们习惯的做法是介绍歌谱的旋律特点,该注意的某些音乐符号,歌曲中重难点拎出来做预备视唱练习,反复练习直到“学会”。这样做的优点是学生对于歌谱的认识和音乐理论知识由陌生和困难逐步了解会,弊端是学生由于预先知道了教学中的重点,课堂气氛很不活跃,甚至没有兴趣,而这本书《中小学音乐教育》书中是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尝试引导学生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想我可以试着去改变策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三、及时评价,肯定参与

音乐课堂上对学生恰当的评价是激励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对素质好的学生,因为它们的成功率比较高、自信心比较强,评价他们的学习可以严格一点,有利于促进他们更加勤奋,对于素质较弱的学要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如个别五音不全的学生,他歌唱得不好,但吹口琴、吹竖笛、敲打击乐比较好,教师应及时的评价“很不错,以后还要多练。”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自信心,促进了他们的参与意识。

教师的鼓励性评价应注意把握两个方面:一是参与态度的评价,教学中教师应用心观察学生参与的情况,及时进行评价。表扬态度认真的学生和小组并给以奖励──小红花,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以此激励每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对个别态度不端正的学生,教师应有意识的在以后的活动中给予适当的帮助,从而达到全体学生提高参与水平的目的。二是参与效果的评价,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参与教学,对他们在教学活动中取得的成绩,教师应给以充分的肯定和积极的鼓励,但对参与效果的评价要因人而异,让所有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中小学生感恩教育


中小学生感恩教育(一)

周六早上,我观看了于丹老师的感恩教育讲座,讲座结束后,我感受颇深。

于丹老师首先谈到孝。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一般表现为孝顺,孝敬。要对生活充满感恩的心,感谢父母,尊敬老师。孝不但是外在要求,也是内在的一种责任。

然后谈到仁。仁就是要学会怎样处理两者的关系,要充满一爱一心,和善待人。【三字经】里说道:人之初,一性一本善。一性一相近,习相远。意思是说,人在刚刚出生时,本一性一都是善良的,一性一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变化,每个人的习一性一就会产生差异。教育孩子要与人和睦相处,懂得一个人的痛苦,由两个人分担,痛苦就减少一半,相反,一个人的快乐,两个人分享,快乐就增加了一半,与人交往,多关一爱一他人,使自己健康,快乐的成长。

最后谈到自立,自强,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会直接决定人生的轨迹,孩子的成长不是填鸭式的灌输,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的经验和悟一性一。不要墨守成规,按部就班,而是要在这个处处混沌喧嚣的社会中,学会发现其中的有效信息。

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第一个故事大树与调皮的小男孩。大树无私地奉献自己的全部,让小男孩完成自己一生的梦想没了果实,没了树枝,没了树干,只剩下一个老树根。而小男孩呢?小的时候,摘大树的果实和叶子,在大树上乱刻乱划;为了上学和买玩具,他摘下了大树的全部果实;为了娶妻子盖房,他砍下了大树全部的树枝;为了周游世界,他砍下了大树粗一壮的枝干;到了年老,他在老树旁一直陪伴着老树。

可能我们都会觉得小男孩残忍,但这不正是我们吗?当我们年幼的时候,我们喜欢跟父母一起玩;等我们长大了,我们就离开父母;只有当我们有需要或者遇到麻烦的时候才回到他们身边;可无论怎样,父母都一直在那里,尽一且所能提一供我们所需要的一切,只为我们快乐、幸福;可当我们年纪大了,想再回到父母身边,他们只剩下了光秃秃的树根,那叶子、果实、庞大的树枝,早都不见了。

于丹老师首先谈到的就是孝,可见孝在整个社会道德中的分量。那么,何为孝?孝最基本的就是关心父母,理解父母。父母对我们没什么要求,只是希望我们快乐平安的成长。我们如果连这都做不到,成天抱怨生活,自怨自艾,那还如何谈得上孝?孝,其实很简单。有事一杯水,一个问候就能让父母很欣慰,并不是多豪华明亮的房子和一桌奢侈的饭菜可比的。

在演讲中,于丹老师也提到了仁。仁已经作为了社会生活中与人交往能否顺利的必要条件。而这其中最主要的便是培养我们的一爱一心。

常怀感恩之心,我们便能生活在一个感恩的世界。要学会感恩学会报答,感恩是没有界限的!让我们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吧,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和谐、更友善!

中小学生感恩教育(二)

今天,按照学校要求观看了于丹老师主讲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讲座。于丹老师主要讲了两个主题:一是感恩教育,要培养孩子的孝、仁,教育孩子懂得感恩,懂得承担一爱一与责任;二是人格教育,要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在社会交往中获得自信与愉悦,成就别样的人生。

类似讲座听了不少,听时热泪盈眶,心潮澎湃,过后,依然迷茫。一直认为,对孩子的教育比任何一项任务都要艰难,这不是一个模具的诞生,这是一个生命的成长,结果莫测。就象我们虽已为人一妻、为人母,依然无法预知自己的将来一样,我们亦无法预知孩子的将来。我们能做的就是给他力所能及的硬件环境,给他一爱一,盼望着他无忧无虑的成长。沉思后,还是挤出些体会来。

体会一:教育趁早。孝为德之本。中国几千年来世代相传一个孝字,孩子虽然不能完全体会到做父母的苦心与奉献,但至少从懂事就应该明白好吃的父母都留着给他吃的小道理。就象于丹老师讲的故事一样,一棵树把果子、树枝、躯干都给小孩子拿去,就象父母完成了对孩子一生的成全。孩子迟早会悟的,只不过早悟、早独立,晚悟、自哀伤。而我们做父母的也是,早悟,早教他独立,晚悟,对谁都是一种伤害。所以,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启蒙老师,在孩子这张白纸上你起笔越早就竣工越早。

体会二:放手是一爱一。怀胎十月,常常捧着本书看咋当一妈一,还兴致冲冲买了个琴,自我修炼点音乐素养,自然胎教是少不了的。呱呱落地后,真是捧着、抱着,恨不得天天含在嘴里、揣在怀里。直到现在,俺的长辈们都说:看宝儿,真稳,学走步时一边走一边自己喊慢慢慢。和宝儿一起走在大街上,二年级的小伙子了,快到我肩头,我还有太多的不放心,忍不住炯要拉着他的手走。其实,我们这一代人已经太乖,太循规蹈矩,做事太在乎别人的看法,下一代不能再重蹈覆辙。有一天,听宝宝说,他能自己打饭、自己睡觉、甚至能开导小朋友解一开心中的难题,我满是意外。所以,母一爱一,太多,就是溺一爱一,牵手是一爱一,放手亦是一爱一!

中小学生感恩教育(三)

文/吴锐萱

看了于丹老师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节目后,我不禁思考,感恩,到底是什么呢?

感恩,顾名思义,就是感谢别人给予的恩惠。感恩是一种美德,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条件,学会感恩,常怀感恩之心,是进步与文明的体现,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根基。值得感恩的不仅仅是对上苍,我们对父母、亲朋、同学、社会等等都应始终抱有感恩之心。我们的生命、健康、财富以及我们每天享受着的空气、一陽一光、水源,都在我们的感恩之列。一位盲人曾经请人在自己的乞讨用的牌子上这样写到:春天来了,而我却看不到她。我们与这位盲人相比,进一步说与那些失去生命和自一由的人相比,目前能这样快快乐乐地活在世界上,谁说不是一种命运的恩赐,我们还能时常愤怒得发一抖而总去抱怨命运给自己的不幸和不平吗?所以,尽管苦难不能忘记,罪恶必须得到惩罚,但我们也的确应常怀感激之心并努力回报那些给予我们恩情的人。

花儿,你要感谢小草,是它愿做你的陪衬品,衬托了你的五彩缤纷。小草,你要感谢大树,是它愿做你的替代品,为你遮挡了洪水侵袭。大树,你要感谢大地,是它愿做你的滋养品,给了你肥沃的土壤,能让你在这片黄土地上点缀自己的色彩。

早上,国旗下讲话的老师向同学们述说感恩的知识。人们帮你,你要感恩,花儿为你绽放甜美的笑容,你要感恩;新鲜的水果为你解渴,你要感恩。我们要带着感恩的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这样你才会更受尊重。

感恩,一个熟悉的字眼却又不是一个热门的话题。我感谢父母,生我养我,给了我家庭的温馨;我感谢老师。教育我辅导我,给了我渊博的知识;我感谢周围的每一个人,给了我人间的真情、友情和亲情。

一颗感恩的心永存人们心间。它是黑暗中的火焰,给人们光明;它是大海中的一滴水,给人们滋润;它是沙漠中的一弘清泉,给人们期待。俗话说得好:受人点滴之恩,当以涌一泉相报。有的人甚至说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为了报恩的。我赞成他的观点。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的,我们一出世父母就有恩于我们,我们要懂得以德报德,以恩报恩。让恩情融入我们的心,让我们的心灵变得更加温暖,让世界多一份一爱一,恩情满天下!

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而不要成为那冷酷无情的动物。感恩是人类的传统美德,让我们把这美德代代相传,让世界充满一爱一!

读后感《中小学英语的读书笔记》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书笔记的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