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观后感

观后感

2018年庆祝建党95周年音乐会光辉历程观后感。

一个人难以忘记的,往往是他/她观看过的一些影片,好的作品能直击人心,给我们带来震撼的感受,观看后受益匪浅,心中有了更多的想法,懂得了更多道理,通过写观后感,我们真正地认识作品,获取知识。应该怎么写好一篇的观后感呢?经过收集,小编为您献上2018年庆祝建党95周年音乐会光辉历程观后感,供你阅读参考,并请收藏本页面!

第1篇:2016庆祝建党95周年音乐会《光辉历程》观后感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由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主办,海南省委宣传部承办的大型交响合唱音乐会《光辉历程》将于6月30日晚上8时在省歌舞剧院上演。

据悉,作为琼岛儿女为建党95周年带来的文艺献礼,此次交响合唱音乐会从曲目、音乐、舞美等多方面作了精心的策划与筹备。来自海南爱乐女子合唱团、广东珠江交响乐团的数百名演职人员将为观众带来《十送红军》《保卫黄河》《在希望的田野上》等多首耳熟能详的经典红色歌曲以及交响乐演奏。

整场音乐会合唱部分由海南爱乐女子合唱团担纲,广东珠江交响乐团将负责交响乐伴奏部分。音乐会特邀请国内知名指挥家陈国权及北美合唱协会会长乔万钧担任指挥。

第2篇:2016庆祝建党95周年音乐会《光辉历程》观后感

音乐会《光辉历程》主要讲述的是什么呢?下面个人就来给大家简单讲解吧。

从1921年,到2016年,是95年的漫长岁月;从50个党员,到近8800万党员,是170多万倍规模的增长;这样一段漫长又伟大的路程,正是中国共产党在过去的95年里走过的路。在这95年里,中国共产党将一个积贫积弱、满目疮痍的国家,建设成了世界经济总量第二的强国。此系列节目带您回顾中国共产党95年的光辉历程。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扩展阅读

2018年七一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观后感


篇一:七一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观后感


2016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为隆重纪念建党95周年,进一步加强学校党支部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积极营造创先争优,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结合区教育局党委关于开展“喜迎十八大,争创新业绩”为主题的迎接建党95周年活动精神,学校党支部以增强党员的党性意识,颂扬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为主旋律,在“七一”前后开展了庆祝建党95周年系列活动列,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注重宣传精心安排

为开展好庆祝纪念建党95周年,党支部高度重视,结合学校工作制定了“关于开展庆祝建党95周年系列活动的实施方案”,活动方案就活动主题、组织领导、活动安排、时间安排、工作要求等方面进行了精心安排,对整个活动的动员准备阶段、活动实施阶段、活动总结阶段进行了统一部署。整个活动都能按照学校党委的部署扎实、稳步推进,活动开展有序、富有成效。

二、形式多样活动精彩

1、组织开展了“学党史、知党情、强党性”座谈会。

加强了党员干部党史、党情教育,座谈党的光辉历程,回顾党的光荣历史,重温党的章程,增强党性修养,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党的宗旨、增强党性意识,坚定跟党走的信念。

2、开展党基层组织建设活动,完善制度、改组了支部委员会、重建了党小组。

2018年观看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观后感


观看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观后感一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毛泽东说过,我们应该相信中国共产党,这是最根本的原理。是的,沧海与桑田总是更迭着的,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弹指间我们伟大的母亲中国共产党也走过了95年,在这春意盎然、意气奋发的季节里,在我们即将迎来伟大母亲——中国共产党的95岁生日之际。再次唱响这首国人耳熟能详的红歌,每一个人都会热血沸腾,思绪飘飞……唱着这首奋发向上,动人心扉的歌曲,我深深觉得中国共产党的伟大。

伴着歌声我们回到95年前,20世纪初,古老的华夏大地一片凄风苦雨,列强欺凌、主权沦丧、山河破碎、生灵涂炭。面对中华民族的危难,多少仁人志士慷慨悲歌、前仆后继。1921年,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华夏大地风声雨起,中华儿女在伟大母亲的带领下走过那一段被炙热无情的战火焦烤着的岁月,信守国可亡,史不可灭的崇高信念。在1937年7月7日,鬼子用大炮炸开了我们的国门的那一刻,在炮火连天、浓烟滚滚的战场背景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个满是鲜血、汗流浃背,奋力拼搏的八路军战士们的高大形象。万山丛中、青纱帐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游击队健儿到处逞英豪。那是100年来积贫积弱的中国第一次在一场生死存亡的民族战场上取得胜利、中国共产党员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唤醒了沉睡了几个世纪的中国。

在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度过了一场又一场的浩劫。十年文革、九八年洪水、零二年非典、零八年雪灾、汶川地震……在灾难面前,生命显得如此脆弱,灾难带给我们的,除了痛苦和伤感,更是对中国政府的考验和中国人灵魂的一次洗礼。每次灾难发生的第一时间总有一群高大的身影挺身而出,为绝望中的人们带来生的希望,他们就是中国共产党员。总是奋战在最危险的第一线,在他们的心中始终坚信“任何灾难困苦,都难不倒伟大的中国人民!”

95年,我们的国家在党的领导下强大了、富强了。自1949年10月1日,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沉睡了几个世纪的东方巨龙苏醒了,今后的半个世纪里迅速腾飞,让整个世界为之侧目。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2001年中国申办奥运会成功、成功举办奥运会、世博会的召开……历数种种这些荣誉都是党领导下的成功,更是中国人的骄傲。

2018年关于庆祝建党95周年观后感


篇一:关于庆祝建党95周年观后感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6月30日,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表彰大会暨“做合格党员——敬业廉洁身边事”报告会隆重举行。中宣部副部长、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书记、局长蔡赴朝出席会议并讲话。在蔡赴朝领誓下,与会全体党员重温了入党誓词。

总局领导蔡赴朝、聂辰席、田进、阎晓宏、孙寿山、吴尚之、王庚年、阎晓明,中央纪委驻中宣部纪检组副组长罗明成,中组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督导二组副组长赵安华,为总局系统受表彰的“两优一先”代表,以及2015年度五一劳动奖章(状)、巾帼文明岗、巾帼建功标兵、工会(女工)先进工作者代表颁奖。

总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兼中央电视台台长聂辰席主持会议,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直属机关党委书记孙寿山宣读表彰决定,授予周冲等131名同志“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授予张玉梅等45名同志“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授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节目中心早间节目部党支部等54个党组织“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蔡赴朝代表总局党组对获得荣誉称号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表示祝贺。他说,今天受表彰的集体和个人,虽然处在不同的业务领域和工作岗位,承担着不同的职责任务,但他们都用坚定的信念、高尚的品格、过硬的作风、出色的业绩,向大家生动阐释了对党忠诚、个人干净、勇于担当的深刻内涵,希望总局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专项巡视整改中自觉学习先进、弘扬先进,打造更有凝聚力、战斗力的集体,不断开创总局各项工作新局面。

2018年建党95周年庆祝大会观后感


篇一:建党95周年庆祝大会+观后感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刚才,新党员举行了隆重的入党宣誓,老党员重温了入党誓词;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和共产党员先锋工程优秀案例受到了表彰。在此,我代表学校党委,对新党员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受到表彰的集体和各位同志表示衷心的祝贺!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至今,已经走过了95年的光辉历程。95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使中华民族的命运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我们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不断探索中国发展的正确道路,依靠党和人民的力量沿着正确道路不断前进。实践证明,我们党是一个坚持科学理论武装、先进性特征鲜明的党,是一个一切为了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是一个经受得住各种风险考验、不断成熟自信的党,始终是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

95年的征程是一部伟大的奋斗史,艰难的探索史,光辉的胜利史,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不断追求真理、开拓创新,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不断艰苦奋斗、发奋图强,为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而不断经受考验、发展壮大,实现了建立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三次历史巨变,使社会主义的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描绘了美好的中国梦和宏伟蓝图和“四个全面”的伟大战略,党领导全国人民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进,进一步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历史和现实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改变了中国的命运,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018年庆祝建党95周年电影大火种观后感


大火种观后感(一)

为庆祝党的95岁生日,6月28日,由共和县“两学一做”办公室牵头、百佳国际影城承办,组织党员群众干部走进影院观看党建主题影片《大火种》。

百佳国际影城的运营经理孙海明在接受采访时说,《大火种》讲述了1926年山东广饶地区的中共党员和人民群众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用生命保护中国首版《共产党宣言》,并使其如火种般传播开来的感人故事。坚定了广大群众特别是党员干部对坚定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海南州委宣传部副部长、州文明办副主任才航仁增观看影片后说:“电影情节真是扣人心弦,看看我们现在的和平年代,都是当时无数革命者牺牲换来的。看了这部电影,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要好好珍惜当下,心怀感恩,坚定党的领导,默默无闻地为群众服务,更好地铭记历史,开创未来。”

“此次影城在共和县有关部门的牵头下,组织广大群众观看电影,希望以此积极扩大影片的社会影响、充分发挥影片的社会效应,使更多的人受到感染和教育。”孙海明说。

大火种观后感(二)

今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为纪念这个日子,7月7日,本报与新世纪影城联手推出党员公益放映活动,免费推出60个观影名额,邀请党员观看《大火种》,一起缅怀那段艰苦的岁月。

电影《大火种》根据铁流、徐锦庚长篇报告文学《国家记忆》改编。讲述了1926年山东广饶地区的中共党员和人民群众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用生命保护中国首版《共产党宣言》,并使其如火种般传播开来的感人故事。

2018年庆祝建党95周年红色电影大火种观后感


大火种观后感(一)

献礼建党95周年影片《大火种》今日登陆全国各大院线首映。影片改编自铁流、徐锦庚“五个一工程”奖长篇报告文学《国家记忆》,由苗月执导,白威、陈瑾、王柠等实力派演员联袂出演。“军装男神”白威此次褪下戎装,化身憨厚耿直的农民刘忠良,身体力行传播共产主义真谛,播撒革命火种,并为之献身。日前,白威携该片亮相华表奖,备受瞩目。

《大火种》全景再现了1926年中国首版《共产党宣言》如火种般在中共党员和人民群众之间传递的感人故事。白威饰演的刘忠良为谋生计无意间接触到中国首版《共产党宣言》,用自己的方式向群众宣讲《共产党宣言》的真义,为保护《共产党宣言》甚至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革命的种子也终于在这片土地生根发芽,成燎原之势。获封“军装最帅男星”的白威此次不披戎装,出演蓬头垢面内心却无比清明坚韧的老农民刘忠良,为中国革命事业无私奉献。

白威直言“在抗战的历史背景下,前方的军人浴血杀敌,后方的普通老百姓也在为中国的革命胜利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正是有了全国人民的万众一心,革命之火才成燎原之势,从刘忠良这种小人物身上坚韧不拔的精神就可以看到未来的希望。”因此,白威毫不犹豫接下这个角色,小人物也有大情怀,这样的角色很具挑战,演起来也颇为过瘾。苗月导演对白威真实动人的演技赞许有加,相信也会获得观众的认可。

据悉,由刘之冰、游大庆、白威、谈莉娜等实力派演员联袂演绎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彝海结盟》已正式杀青。剧中,白威饰演集勇敢、谋略于一身的先遣支队主力干将陈瑞南,与敌人斗智斗勇,势必将带给观众不一样的观影体验。

大火种观后感(二)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6月30日上午,教育局机关支部开展组织生活会,组织党员观看了红色影片《大火种》。

该片题材取自真实历史事件,再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中国首版《共产党宣言》如火种般在中共党员和人民群众之间传递的感人故事。青年知识分子刘雨心、木匠刘忠良及大王镇的百姓为了保护《共产党宣言》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电影表现了人民群众追求真理的满腔热血,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共产主义理想在齐鲁大地扎根、发芽、成长的伟大历程,讴歌了山东儿女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和博大胸襟。观影过程中,大家情绪高涨,激动无比,仿佛自己置身于革命斗争中一样,深深被影片中主旋律的故事情节、满满正能量所吸引和感动,深受教育。

2018年庆祝建党95周年微电影红色气质观后感


微电影《红色气质》新华社运用现代科技手法和独具匠心的构思设计,将李大钊、瞿秋白、方志敏、赵一曼、杨靖宇、左权、彭雪枫、雷锋、焦裕禄、王进喜等不同时期的共产党人的气质,展现得酣畅淋漓,散发出欲罢不能的“红色”魅力。

2016庆祝建党95周年微电影《红色气质》观后感(1)

作为献给党95岁生日的礼物,该片以9分5秒时长高度浓缩了中国共产党95年的光辉历程。微电影运用现代技术和手法,通过历史照片讲述与三维特效结合,回顾了中国共产党近一个世纪来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到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走过的道路,展示了一代代共产党人的信仰与追求、责任与担当、气质与情怀,揭示了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主题。

“国家相册”展现红色气质

独家的图片素材全部来自新华社中国照片档案馆。新华社中国照片档案馆是目前全世界馆藏量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照片档案馆之一,收藏了1892年以来的珍贵历史影像,目前已藏有1000余万张数字化照片和200余万张胶片底片,是中国馆藏量最大的国家照片档案馆。推开中国照片档案馆的大门,宛如打开了一部“国家相册”。

一张照片,定格一个瞬间;一组群像,打开一部史册。李大钊、瞿秋白、方志敏、赵一曼、杨靖宇、左权、彭雪枫、雷锋、焦裕禄、王进喜、吴吉昌……不同时期的共产党人一个个从历史深处走来,展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特有的“红色气质”。

瞿秋白,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国际歌》的第一个汉语译者。1935年福建长汀郊外,瞿秋白正是唱着自己翻译的《国际歌》从容走向了刑场。

鲜活的影像,讲述了共产党人在关键时刻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无畏,也展现了他们最灿烂的笑、最柔软的情和最难割舍的万般眷恋。

党的同龄人深情追忆父辈

瞿秋白牺牲时,他唯一的女儿瞿独伊,还是一个孩子。瞿独伊是新华社驻莫斯科首任记者,今年95岁,与中国共产党同龄。镜头中的老人,翻阅家庭相册,讲述父辈们的无私无畏,并用俄语再次唱起父亲翻译的《国际歌》。

相信《2018年庆祝建党95周年音乐会光辉历程观后感》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观后感,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