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观后感

观后感

关于《领袖1935》观后感汇总【优秀】。

读书使我们快乐,观影也有类似的效果,我们的思维和事情情节一起跳跃,很多优秀的观后感,要真正地理解作品,其实需要以心得的方式去认真回味。是时候通过写一篇观后感来把作品中的内涵精髓表达出来了,为什么我们不能产出一篇自己的观后感分享与他人呢?小编特地花时间为你收集并编辑了关于《领袖1935》观后感汇总【优秀】,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领袖1935》观后感一

2017年4月13日我局组织观看了电影《领袖1935》,《领袖1935》是为纪念中国共产党诞辰95周年暨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所拍摄的电影,讲述了在1935年初,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华北,民族矛盾急剧上升之时,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冲破国民党蒋介石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完成北渡长江,领导民族抗战的伟大转折。再现了万里长征波澜壮阔、艰难卓绝的历史画卷和英雄史诗。电影谢幕后,我却不禁在心中思考,为什么工农红军在当时条件如此恶劣、经济如此贫穷、装备如此落后的情况下能够冲破国民党优良装备的几十万军队,除了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的战术思想外,更为重要的莫属中国共产党全党全民族的团结一致了。

在影片中,遇到棘手的问题时,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为首的工农红军部队积极讨论,献言献策,直言献谏。私底下,是感情真挚的好哥们,工作上,是能红脖子讨论战术的工作拍档。每个人都秉着为大局好,为工农红军好,为人民的好的信念积极工作,认真努力,决议一旦做下,也能团结一致,忠贞不二地向着规定的目标进取。最终以简陋的装备、朴素的军队夺得了诸多战机。

而反观国民党军队坐拥几十万大军,办公条件高档,作战装备完善,理应获得压倒性的胜利,然而却并没有。究其原因,就在于国民党军队不团结所致,从上至下没有统一的信念,在作战中,蒋介石命令部下调转士兵守卫即将被攻陷的城池,部下竟因为担心自己的老巢没有士兵会让自己陷入危险,暗中背叛军令,不调遣军队予以支援,最终导致国民党失去了重要战略地。

团结就是力量,就如一支交响乐团,再完美的个体如果组合在一起不团结合作,各自按乐谱演奏,那音乐必然是杂乱无章,毫无悦耳之音。相反,个体若都能听从总指挥,团结合作,相得益彰,那这样演奏出来的曲子才能通人耳蜗,沁人心脾。

《领袖1935》观后感二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扩展阅读

关于领袖1935观后感范文


【领袖1935观后感范文一】

影片由潇湘电影集团导演周琦、西北电影集团导演马德林共同执导,著名表演艺术家王晖、刘劲、王伍福领衔主演,着重讲述1935年初,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华北,民族矛盾急剧上升之时,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冲破国民党蒋介石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完成北渡长江,领导民族抗战的伟大转折。再现了万里长征波澜壮阔、艰难卓绝的历史画卷和英雄史诗。

威信县地处云、贵、川三省结合部,素有“鸡鸣三省”之称,是红军长征在云南境内活动时间最长的县。1935年2月4日至14日,中央红军途经威信并在此集结,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威信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扎西会议。1999年,威信被云南省委、省政府批准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老区县。扎西会议是遵义会议的继续、拓展和完成,于2006年被列为红军长征35个重要事件之一。此次电影拍摄,有70%以上的戏份将在威信县境内完成。

导演周琦表示,长征题材影片拍摄一直是他心之所在。继《革命到底》、《通道转兵》以后,他就一直在蕴酿一部“不一样的长征电影”。这部电影不仅仅是历史再现,还要能给予观众更多。《领袖1935》从周恩来的视角讲述红军在与国民党生死存亡的角逐之中,党选择领袖的过程。展示了毛泽东与周恩来两位伟人在血与火的硝烟中所建立的信任与友谊。

《领袖1935》可以说是《通道转兵》的续集,事隔5年,演员王晖、刘劲再次聚首,二人将在本片中有更多的演技交锋,共同成就一部非凡的主流电影。

作为影片主演兼策划人之一,刘劲介绍,《领袖1935》非常注重剧本的打磨。“剧本是一剧之本,剧本写不好就很难将当时的情景感人肺腑地展现出来。这类题材的影片如果不感人,那就可以说是失败了。想要让年轻观众走进电影院观看我们的电影,就必须把剧本写好。所以我们不断修改、打磨剧本,现在终于开机了,我们希望不辜负这次重大而圣神的使命,争取在10月为广大观众,尤其是为我们的红军将士们,献上一份厚礼。”

《领袖1935》观后感


《领袖1935》观后感

籍海娜

1935年10月19日,工农红军在经历了自成立以来最艰苦卓绝的挑战后,结束了两万五千里的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

曾经沧海,盛世与乱世,交错成历史的梦影。笼罩着葱葱郁郁的山川,回首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历史,令人感到无尽的苍凉和悲壮。

观看电影《领袖1935》后,我内心受到前所未有的感触,我从未感觉与毛主席离得如此之近,仿佛那一次次慷慨宣言,一次次成功的指挥就在眼前。

夕阳映着群峰攒聚的娄山关。

马蹄声碎,喇叭声咽。1935年2月25日傍晚,第二次渡过赤水河的中央红军在这个"北距巴蜀,南扼黔桂"的兵家必争之地取得了长征以来第一个大胜仗。

这一天,密集的枪声响彻天险;这一刻,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湘江到高原:四渡赤水是"逼"出来的。"湘江"两个字,牢牢地刻在92岁的原红三军团老战士王道金记忆深处。第五次反"围剿"后被迫撤离苏区的中央红军,在湘江边遭遇了最惨烈的一战。王道金记得,120多人的连队,过江后只剩下一半;他还记得两岸的石头溅满了鲜血。

死者的鲜血终于引起了生者的反思。

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上,毛泽东被增选为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后,又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

危急时刻,曾被取消党和红军指挥权两年之久,甚至没有被列入长征最初名单的毛泽东,以正确的主张和力挽狂澜的气度赢得了党内的大多数人的支持,也在实际上确立了自己的领导地位。

史家说,遵义会议在最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革命转败为胜的转折点。

但胜利并不是转瞬即来。被后来的军事家赞叹不绝的四渡赤水,并不是一盘预先布好的棋局,相反,它是被失利给"逼"出来的。

《领袖1935》这部影片着重讲述1935年初,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华北,民族内部矛盾上升之时,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冲破国民党蒋介石几十万军队的围剿,完成北渡长江,领导民族抗战的伟大转折,再现了万里长征波澜壮阔艰难卓越的历史画卷和英雄史诗。

总之,最令我震撼内心的那首诗是《领袖1935》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

《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系部:信息工程系

班级:网工1601

指导教师:岳瑾明

关于党员观看《领袖1935》观后感


党员观看《领袖1935》观后感一

《领袖1935》在反映工农红军艰苦卓绝的长征史时,着重表现了我党由弱到强的过程。

革命历史影片《领袖1935》在众多表现长征题材的剧幕中,可谓独树一帜。既真实再现了我党在民族矛盾和外族侵略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这段光荣历史,同时,也栩栩如生地刻画了我党在血与火的斗争中,正确选择领袖的历史进程。

大银幕里表现长征的现实之作有很多,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把镜头聚焦于广阔的战场,以宏大壮阔的战争场面去表现领袖人物的指挥若定和工农红军的英勇。与这些经典影片比,《领袖1935》却别有一番新意,它透过战争的硝烟,在反映工农红军艰苦卓绝长征史时,着重表现了我党由弱到强的过程。值得一提的是,导演周琦在拍摄完《通道转兵》后,一直想拍一部“不一样”的长征影片。《领袖1935》颇为切中他的初衷,影片以周恩来的视角,

采用现实与回忆穿插的非线性叙事方式,讲述他与毛泽东之间的血火情谊。这种表述方式,既最大限度地还原了红军长征中那段峥嵘历史,同时也以亲近、自然的风格,展示了我党领导团队中由分歧到肯定再到全面认可领袖的曲折经历。这种视角虽小,但小中却见大,以独到的创意诠释着一个重大的主题,让观众随着周恩来的讲述和回忆,完成了对革命领袖多维度的精神塑造。影片不仅突出了革命领袖在面对国内革命斗争和抵御外族入侵时的高瞻远瞩,还集中展示了他在军事斗争中高超的指挥艺术。

殊为难得的是,影片的新创意还表现在领袖人物产生的过程中,完全是本着尊重历史、还原历史的原则,做了客观如实的再现。如围绕着要不要攻取打鼓新场一幕,有争论有分歧。但毛泽东却力排众议,从战略的高度予以分析,最终说服了领导集体,使红军避免了一次无谓的牺牲。事后证明,这一决策完全是英明的。在这一过程中,影片对领袖人物的处理一抑一扬间也颇见功力。争论和怀疑是抑,耐心细致的说服和高层领导知错就改是扬,这种强烈的艺术对比,不但符合历史事实,也生动传神地映照出革命领袖坚持真理敢于胜利的精神品质。

支部领袖1935观后感范文


【支部领袖1935观后感一】

今天市城镇管理监察大队支部组织党员同志在凤凰国际影视城集中观看红色电影《领袖1935》,该片以遵义会议后毛泽东等人如何带领红军突破重围为切入点,用周恩来的视角来结构全剧,讲述了1935年初,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华北,民族矛盾急剧上升之时,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冲破国民党蒋介石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完成北渡长江,领导民族抗战的伟大转折。再现了红军长征在遵义那段波澜壮阔的伟大历史。

遵义会议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但在红军当中,在党的领导集体当中,对他的领导能力还是有怀疑的。紧接着,土城战役的失败,更加重了这种疑虑。危难之中,在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等人的坚定支持下,毛泽东的主张得到了采纳和执行,使红军能够在敌方几十万重兵的包围中四渡赤水、绝境逢生,最终巧渡金沙江,继续北上抗日。

看完《领袖1935》后,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心灵深处受到了震撼,让我对老一背的领袖们有了更深的了解,也令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追思革命前辈艰苦卓绝的奋斗历史,感悟领袖精神的巨大力量,在这里,我真正懂得了共产党的伟大。我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国民党蒋介石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都当不住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共产主义信念,自觉把个人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服从和服务于党的性质和宗旨,服从和服务于为人民的事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保持高度一致,任何时候都不为风险所惧。加强学习,努力工作。通过看书学习之后,让我更加坚定了学习的重要性。今后我会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不仅要学习业务知识,还要学习政治理论,提高政治素养和水平。不仅要向书本学,还要向身边同事们学习,学习他们的为人处世、业务技能、敬业精神。

【支部领袖1935观后感二】

关于领袖1935观后感400字【精华篇】


毛泽东思想是一种方法论,是一种世界观。教人如何看清形势如何分兵如何集中力量,打什么,为什么要打,打哪里,怎么打。如何分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如何抓住主要矛盾。

打dota跟打仗一样。首先要把政治思想工作做好。战争总有优势劣势,尤其是劣势时不要计较一城一塔的得失,一定要集中力量干大事,充分分析对方的漏洞、弱点以及我方哪怕微乎其微的优势,然后制定合理的战略战术,多插眼,时刻了解对方的战略意图和人员的思想变化,例如对面优势很大,个别人员心理放松甚至懈怠的时候,正是我们偷偷发展的好时候。优势时思想工作也同样重要,正如刚才所说,优势时某些人员思想有起伏,觉得我方已经建立绝对优势,继而无限刷钱贻误战机,给了对方喘息机会,造成严重后果。

所以,打dota的五个人不论技术好坏水平高低,一定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如果碰到一意孤行、不顾大局、破坏团队稳定的队友,哪怕他的技术再过超群,我们也要坚决将他清除出我们的开黑队伍。

不管是路人五人还是开黑五人,一定要有一个人充当政委的角色,调解队友关系,明确作战目标,做好思想工作,任何运动我就没见过骂队友能取胜的,肯定是队友团结才能取胜,所以政治工作下到连队很重要。

关于《领袖1935》观后感:团结就是力量


《领袖1935》观后感:团结就是力量

2017年4月13日我局组织观看了电影《领袖1935》,《领袖1935》是为纪念中国共产党诞辰95周年暨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所拍摄的电影,讲述了在1935年初,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华北,民族矛盾急剧上升之时,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冲破国民党蒋介石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完成北渡长江,领导民族抗战的伟大转折。再现了万里长征波澜壮阔、艰难卓绝的历史画卷和英雄史诗。电影谢幕后,我却不禁在心中思考,为什么工农红军在当时条件如此恶劣、经济如此贫穷、装备如此落后的情况下能够冲破国民党优良装备的几十万军队,除了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的战术思想外,更为重要的莫属中国共产党全党全民族的团结一致了。

在影片中,遇到棘手的问题时,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为首的工农红军部队积极讨论,献言献策,直言献谏。私底下,是感情真挚的好哥们,工作上,是能红脖子讨论战术的工作拍档。每个人都秉着为大局好,为工农红军好,为人民的好的信念积极工作,认真努力,决议一旦做下,也能团结一致,忠贞不二地向着规定的目标进取。最终以简陋的装备、朴素的军队夺得了诸多战机。

而反观国民党军队坐拥几十万大军,办公条件高档,作战装备完善,理应获得压倒性的胜利,然而却并没有。究其原因,就在于国民党军队不团结所致,从上至下没有统一的信念,在作战中,蒋介石命令部下调转士兵守卫即将被攻陷的城池,部下竟因为担心自己的老巢没有士兵会让自己陷入危险,暗中背叛军令,不调遣军队予以支援,最终导致国民党失去了重要战略地。

团结就是力量,就如一支交响乐团,再完美的个体如果组合在一起不团结合作,各自按乐谱演奏,那音乐必然是杂乱无章,毫无悦耳之音。相反,个体若都能听从总指挥,团结合作,相得益彰,那这样演奏出来的曲子才能通人耳蜗,沁人心脾。

关于领袖1935观后感1000字【精华篇】


剧情

电影领袖1935剧情着重讲述1935年终,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华北,民族矛盾急剧上升之时,中国共产党指导工农红军突破国民党蒋介石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完成北渡长江

电影首领1935剧情引见

电影首领1935剧情着重讲述1935年终,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华北,民族矛盾急剧上升之时,中国共产党指导工农红军突破国民党蒋介石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完成北渡长江,指导民族抗战的伟大转机。再现了万里长征波涛壮阔、困难卓绝的历史画卷和英雄史诗。

该片是留念红军长征成功80周年献礼影片,是以周恩来的视角来讲述红军在与国民党生死存亡的角逐之中,党选择首领的进程,展现了毛泽东与周恩来两位巨人在血与火的硝烟中所树立的信任与友谊,是一部长征题材的影视创作。

电影首领1935相关音讯

11月6日,由潇湘电影集团无限公司、八月潮影业股份无限公司、湖南潇湘电影第二影业无限公司、人民政协报社、湖南省文明艺术产业集团共同打造的长征成功80周年献礼影片《领袖1935》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首映典礼。原党和国度指导人后代及共和国开国元勋后代等800人列席了该活动。

随着价值观愈加倾向多元,反动历史题材从电影选材中的香馍馍逐步变为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如何在该类题材上新陈代谢,非常考验电影任务者的创作才能。《领袖1935》是周琦导演与马德林导演继《通道转兵》之后再度推出的长征题材影片。早在7月的开机典礼上,导演周琦就宣称这是一部不一样的长征电影。如今作品初战告捷,在10月21日召开的专家看片会上,该片失掉与会专家的分歧叫好,有些专家甚至给出特别具有理想意义、时代高度乃至国际性的盛誉。《领袖1935》终究有何不一样?

不一样的视角

一个政党,一支军队,关键之重是要选择好本人的首领。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声誉主席李准表示,该片一大新意在于,从首领的培养和被确认的角度来写长征,反言之,从长征的角度写中国军队和中国共产党的首领是怎样发生的,写党选择首领的进程。这在以前的同类题材中从未企及,应该说,《首领1935》将长征题材的创作推上了一个新高度。

观《领袖1935》有感


观《领袖1935》有感

宋树人

影片是为长征胜利80周年准备的献礼影片。影片独辟蹊径地从长征的角度写党选择领袖的过程。将长征题材的创作推上一个新的高度。使影片的精神价值进一步升华。它是从毛泽东和周恩来在血与火的硝烟中建立的信任与友谊开始的。

在1935年初,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华北,民族矛盾急剧上升之时,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冲破国民党蒋介石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完北渡长江,领导民族抗战的伟大转折,再现了万里长征波澜壮阔,艰难卓绝的历史画卷和英雄史诗。该片是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的献礼影片。1935年遵义会议后,毛泽东重回党中央领导地位,在面对敌军数倍于我之力欲围歼我军的被动情势下,临危不乱,步步为赢,实现四渡赤水的伟大战略。在影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毛泽东与周恩来两位革命领袖的友谊。既表达了周恩来的大局观,既有历史的内涵又有人文精神。而遵义会议的一次举手表现,则凸现出朱德在革命战略判断上鲜明的是非观和敢于挺身而出的精神。

在长征过程中,四渡赤水是不可或缺的内容。战争场面是恢宏磅礴的。可是在《领袖1935》却不直接呈现这场伟大的战役,而重在表现毛泽东的军事思想,从顶层书写的角度来解释四渡赤水让我们可以直接看到战争的决策者是如何为了不失战机而作出的迂回作战的决定,从而更加靠近真实的历史。

每每想起红军万里长征都会触及我心里最柔软的角落,不敢去想象当年的革命先辈为我们现在的安稳生活付出了多少血和汗!或许我们现在不能改变什么,但是希望当代大学生要铭记那段曾经真实的历史。在现在这种红军题材的影片已不再受到关注的年代,希望所有人都要支持这类型的影片。不要让那段历史消失在我们的记忆中。

在历史发展的道路上,长征锻炼了中国共产党,使党由幼稚走向成熟。正是凭借长征精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才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创造出了可歌可泣的人间奇迹,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最终取得长征的胜利,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长征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为社会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懈奋斗。

在漫长的历史与文化的进程中,我们的民族有很多辉煌的过去,穿越时空的苍凉与沉重,是历经沧桑后的繁华。的确,我们的民族承受了太多的苦难。风吹过,雨打过,火烧过,铁蹄践踏过,但宁折不弯的是中国人的脊梁,这就是长征的真实写照,长征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座巍峨的丰碑。

抚今追昔,共和国的沧桑巨变令人感慨万千,继往开来,展望未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大船正劈波斩浪,昂首向前。

系部:经济管理系

班级:经管1601

指导教师:岳瑾明

领袖家风观后感


篇一:如何塑造中国的年轻一代

----《领袖家风》观后感

十月三十一号,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课堂上,老师组织我们观看了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的纪录片《领袖家风》。

曾经看了讲述毛泽东同志的青年事迹的电视剧《恰同学少年》,我深深地觉得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里面主要是以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陶斯咏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生活和杨昌济、孔昭绶等一批优秀教师形象,鲜活地搬到了电视荧屏上。看完全剧后,不由得为这部电视剧的拍摄角度和手法叫好,它打破了传统讲述伟人传记刻板的表现方式和手法,用生活化的、情感化的方式把人物刻画得淋漓尽致,同时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催人奋进。正如导演所说:"我们不追求形似,努力做到神似。"剧中通过毛泽东与其他同学、老师的交流、碰撞和比较,将毛泽东同志优秀的品格、坚强的意志和过人的胆识清晰生动地展现给我们。

而《领袖家风》却以另外一种独特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作为中国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与子女、亲友、同志、下属,与故乡、故旧的关系等鲜为人知的一面,表现了一代领袖的伟大情怀。作为人民领袖,他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共和国的事业、为人民群众的幸福,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在生活中,他艰苦朴素,奉公廉洁,不谋私利,行事光明,用一种清澈的心情去面对世事的沧桑。影片的拍摄极富感染力和亲和力,观众看后无不动容。而在影片中,毛泽东同志那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家风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毛泽东的儿女们都过着平民百姓的生活,他们没有特权",当记者把一些书中的描述告诉她时,李敏的表情平静而淡然。对她来说,这一切似乎没有什么不好接受,因为从小父亲就教导他们应该跟老百姓一样生活,从小就不让他们以毛泽东儿女的身份出现在公众场合。这种教诲已经根深蒂固地影响着他们的为人处世。李敏在说起自己上街、去公园,根本没人会认出她时,显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她说:"我已经把自己非常平民化了。"就连穿衣打扮,她也显出了固执的平民化。一直以来,她的衣着都还保持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风格,她说,"我也不是刻意要求自己怎么样,一切都是习惯。"

由此,我想到的是当下中国的反腐败和党风廉政建设。

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正确认识和对待党内消极腐败现象,把反腐倡廉工作贯穿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抓紧抓好,我们党就能立于不败之地,就能顺利地领导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新的更大的胜利。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保障科学发展,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推进各项工作,这就要求健全新的权力制约机制,在体制、程序、规范等各个层次上加强权力监视,防止一些经不起改革开放考验的党员干部钻政策和制度不完善的空子,采取不正当的手段以权谋私。

从近年来纪检部分查处党员的违纪案件看,有些党员或党员干部之所以出错误,与党和国家在权利的结构上,互相制约和监视的机制不完备,制度不健全有很大关系。为保障科学发展,就必须加强廉政机制和制度建设,促进经济发展,使我国的综合国力,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进步。当前,在深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纪检监察机关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反腐倡廉的法律法规,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但是拒腐防变的各项制度尚未健全、完善,执行制度方面的措施也尚未配套完善,因此,在夸大认真严格贯彻执行现有制度的同时,还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风廉政机制和制度建设。

只要我们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观点和方法,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正确熟悉和对待党内消极腐败现象,把反腐倡廉工作贯串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抓紧抓好,我们党就能立于不败之地,就能顺利地领导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新的更大的胜利。

此外,我还想到了如何去中国的年轻一代。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不容忽视的。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交往构成了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每个身处其中的人都会受到种种环境的影响。而作为孩子,受到的最大、最多的影响莫过于是来自父母----我们人生的第二所学校。可以说,孩子就是父母的缩影,而父母则是孩子效仿的楷模。"父亲要我们夹着尾巴做人。"谈起父亲的家教,李敏马上蹦出了这句话。让李敏至今记忆犹新的是,父亲曾经为一顿伙食召集过一次家庭会议。一次,印尼总统苏加诺送了咖啡牛奶等给孩子们改善伙食,他们就煮了牛奶咖啡吃,这事被父亲知道了,就开了一次家庭会议。在会上,父亲严肃地告诉他们今年国家财政收入是多少,要他们的生活不能超标。那时,他们早饭都是稀饭、咸菜、馒头片。这种艰苦朴素的作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也影响了李敏对孩子们的态度。她说,"后来我儿子也穿他爸爸穿过的衣服,妹妹穿哥哥的衣服。"在影片中,毛泽东同志最小的女儿李讷曾说过毛泽东同志对待儿女虽然慈爱却也严格,儿女们从未因为他们是主席的亲人而受到特别的照顾或行使过什么特权。

但是反观现在,我却恍然有历史倒退的感觉。有越来越多"李刚之子"——官二代们的出现。究其原因,就是家庭的影响铸就了他们不同的品格,最终决定了他们的命运。老一辈的革命家们是通过艰苦卓绝的战斗才建立了新中国,他们的心中怀有的共产主义思想使拥有胸怀大局、淡泊名利、无私奉献、高风亮节优秀品质和崇高境界。他们从小就教育他们的儿女要拥有正确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现在出现的类似"李刚门"是事件反映的却是每况愈下的社会现实。

综上所述,父母对孩子的言传身教尤为重要。所谓好的言传身教,就是用自己的语言教育孩子,用自己的行动带动孩子,用自己的做法感动孩子,用自己的表现启发人孩子,让孩子从小就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梁启超先生曾说:"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这样的言辞,在21世纪的今天,同样具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是中国的青年一代,终将成为祖国的未来。怎么塑造自己,怎样去塑造自己的下一代,都具有着现实意义。在过去的两年里幸福是我们听到的最流行的词。幸福不仅仅是个人的经历和个人价值,幸福也关乎自己的未来。我们在思考这样的问题:我们要用怎样的思想和文化来塑造自己?我们要怎样言传身教自己的下一代?我们如何在塑造自己的同时为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而带动社会的发展?我想这些问题将会被解答。我们这些80后、90后的年轻一代在改变自己的同时也必将改变这个国家

篇二:领袖家风观后感

一面永不落下的旗帜

古人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题记

看完《领袖家风》后,我很受触动,突然间明白,明白为什么时至今日提起毛泽东,老一辈的人还会不约而同地竖起大拇指;明白为什么那么多外国友人崇拜他,写各种各样的文章称赞他。毛泽东在国内外都享有如此盛名,绝不仅仅因为他是开国领袖,领导并创立了新中国,而是因为他把"人民"两字真正地植入了他的生命,因为他的一种"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情结,心系中国,因为他用实际行动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九个大字诠释得淋漓尽致。俗语说: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你对人民好,人民心里装着你,记着你,爱着你,全国上下一心,国家就没有理由不强大,不富强,这就是人民尊敬他,爱戴他的原因。毛泽东,一面永不落下的旗帜,是中国人民永远的精神领袖,是世界人民眼中泱泱中华的象征。

片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毛泽东的六位亲人们先后为革命事业献身,这是一种怎样的贡献,这是对人民怎样的一种爱能让他们真正做到舍小家为大家,而作为和平年代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祖国的建设,为祖国的未来出一份力。片中讲述,建国十年后,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毛泽东回到养育他的土地—韶山冲,事先他没有告诉任何人他要去祭奠父母,以至于工作人员连一个小白花都没有准备,事后有人提出要整修他父母的墓,也被他拒绝,他告诉人家每年清明的时候来弄一些土就行了。作为孝子的毛泽东,还是把国家人民放到了第一位,他知道国家当时的困难,他明白作为人民公仆的他还肩负着建设中国的重任,忠孝出现矛盾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为国家尽忠。毛泽东对自己的子女要求也很严格,他要求子女绝不能因为他的特殊身份而有任何的特殊化,什么时候都要谦虚谨慎,夹着尾巴做人,有困难的时候要冲在最前面才行。他的女儿李讷说,"父亲给我们最大的财富就是他对我们的教导,这种精神财富是我们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毛泽东一直强调尤其是党员干部们要艰苦朴素,而他本人的俭朴也为今天的所有人做出了榜样,据他的保健护士长吴旭君说:"主席没有一件值钱的东西,除了接见外宾穿的灰色制服外,就是一双旧皮鞋,还有一床已经破得不行了的毛巾被,一件旧袍子和一双拖鞋。"作为一个国家的主席,他完全可以过上比这好得多的生活,然而他又为什么要这样严格要求自己呢?因为他爱着自己的国家,爱着自己的人民,他的心中有很强的责任感,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是他唯一的心愿,而每一次放到最后考虑的才是自己。毛泽东自己的日子过得很清苦,却把自己赚的稿费拿出来资助自己身边有困难的同志,他的护士长李银桥提到这些的时候,禁不住热泪盈眶,而此时我们的心中也充满了对这位伟大领袖的敬仰和尊敬之情。

伟人毛泽东虽然不在了,但是他把他的精神永远地留给了我们,他的爱民如子,他的艰苦朴素,他的舍己为人,让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之感动,为之骄傲。他带领人民重拾中华民族久失了的浩然之气和天行健、自强不息的精神,建立起顶天立地的大中华,而后又把全部的精力放到了国家的建设上,他这一生没享受过荣华富贵,他把他的一切全都贡献给了国家和人民,他是一面永不落下的旗帜,上面满是人民对他的尊敬、爱戴和思念。他用他的一生诠释了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篇三:《领袖家风》观后感

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课堂上老师组织我们观看了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的纪录片《领袖家风》。我很受触动,突然间明白,明白为什么时至今日提起毛泽东,老一辈的人还会不约而同地竖起大拇指;明白为什么那么多外国友人崇拜他,写各种各样的文章称赞他。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当一个人可以拥有这么多的头衔时,而且每一个头衔都可以让人瞻仰一生时,那么他的生活该是多么的不平凡。然而当我看到毛主席生前居住的菊香书屋是那么的简朴,他的衣着是那么的朴素,甚至有些破旧,从他的照片里一点都看不出伟人该流露出的不可一世的傲气,而是很静穆的同家人或战友站在一起。让我不禁对毛泽东有了新的审视。毛泽东在国内外都享有如此盛名,绝不仅仅因为他是开国领袖,领导并创立了新中国,而是因为他把"人民"两字真正地植入了他的生命。俗语说: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你对人民好,人民心里装着你,记着你,爱着你,全国上下一心,国家就没有理由不强大,不富强,这就是人民尊敬他,爱戴他的原因。毛泽东,一面永不落下的旗帜,是中国人民永远的精神领袖,是世界人民眼中泱泱中华的象征。

片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毛泽东的六位亲人们先后为革命事业献身,这是一种怎样的贡献,这是对人民怎样的一种爱能让他们真正做到舍小家为大家,而作为和平年代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祖国的建设,为祖国的未来出一份力。片中讲述,建国十年后,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毛泽东回到养育他的土地—韶山冲,事先他没有告诉任何人他要去祭奠父母,以至于工作人员连一个小白花都没有准备,事后有人提出要整修他父母的墓,也被他拒绝,他告诉人家每年清明的时候来弄一些土就行了。作为孝子的毛泽东,还是把国家人民放到了第一位,他知道国家当时的困难,他明白作为人民公仆的他还肩负着建设中国的重任,忠孝出现矛盾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为国家尽忠。毛泽东对自己的子女要求也很严格,他要求子女绝不能因为他的特殊身份而有任何的特殊化,什么时候都要谦虚谨慎,夹着尾巴做人,有困难的时候要冲在最前面才行。他的女儿李讷说,"父亲给我们最大的财富就是他对我们的教导,这种精神财富是我们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毛泽东一直强调尤其是党员干部们要艰苦朴素,而他本人的俭朴也为今天的所有人做出了榜样,据他的保健护士长吴旭君说:主席没有一件值钱的东西,除了接见外宾穿的灰色制服外,就是一双旧皮鞋,还有一床已经破得不行了的毛巾被,一件旧袍子和一双拖鞋。"作为一个国家的主席,他完全可以过上比这好得多的生活,然而他又为什么要这样严格要求自己呢?因为他爱着自己的国家,爱着自己的人民,他的心中有很强的责任感,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是他唯一的心愿,而每一次放到最后考虑的才是自己。

伟人毛泽东虽然不在了,但是他把他的精神永远地留给了我们,他的爱民如子,他的艰苦朴素,他的舍己为人,让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之感动,为之骄傲。他把他的一切全都贡献给了国家和人民,他是一面永不落下的旗帜,上面满是人民对他的尊敬、爱戴和思念。

关于功勋优秀观后感800字汇总


在网络上有相当多值得挖掘的优秀影视作品,每次观看我们都能获得不一样的体验,写一篇观后感,可以更好地从剧中领悟出作品想表达的理念。对一部作品的观感是好与坏都可以写,对里头的观点是否认同也可以写。如何写出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观后感呢?也许"功勋优秀观后感"就是你要找的,欢迎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助益!

功勋优秀观后感 篇1

齐耳短发,带着一副棕色框架眼镜,走起路来从不看人,出门总忘带钥匙,周迅演绎下的屠呦呦喜怒不形于色,独来独往,看起来有些呆呆的,但对青蒿的研究却极其认真。导演盛赞周迅道:“我觉得周迅天生是做演员的料,塑造能力极佳,她像进入到这个人物里一样,连走路拿包的样子都越来越像屠呦呦。”

尽管已经拿遍了各类演技大奖,但与屠呦呦这个角色的相遇却让周迅犯了怵。“当时小平老师和晓龙导演说想让我来演屠呦呦,其实我是很紧张、压力很大的,因为我对那个世界不太了解,尤其是实验部分,虽然请教了专业的老师,但由于熟练性不够,专业度和准确度要时刻依赖专家从旁指导。”为此,在拍摄前,周迅特意去拜访屠呦呦并和屠呦呦的同事们聊天,寻找共通揣摩角色。“我和屠老师的性格是有相像的地方,她钻研医学,我钻研表演,所以这么一转换,我就摸到了一些门路。”

在周迅眼中,屠呦呦是个非常冷静的人,没有太多的情绪表现,所以她刻意将屠呦呦的这一特质放大。有场戏讲述屠呦呦所在的实验室意外着火,“523”课题组前期的实验成果在这场大火中毁于一旦,一向情绪稳定的屠呦呦哽咽地说:“我对我们‘523’项目会碰到什么样的问题,有过各种各样的设想,唯独没有想过会着火,其实火灾不是问题,火灾反而对我们是个提醒,提醒我们……提醒我们对青蒿的……提醒我们对青蒿的提取工艺还有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是有漏洞的。”

这场戏周迅含泪演绎,隐忍得让人心疼,仿佛让观众看到当年那个坚毅且内心极其强大的屠呦呦,虽心有不甘,但依然带领着团队勇往直前。

屠呦呦的真实感,来自于她那种投身于事业后纯粹的使命感。她毅然决然的勇气,让人不得不为之敬佩。

功勋优秀观后感 篇2

郑晓龙团队全景式还原抗疟之路

在研究过程中,屠呦呦和课题组的同事曾多次就青蒿素的提取方法产生了严重的分歧,但屠呦呦直言:“科学研究不应该有禁区,不管是从中药店买的药材,还是野地里长的植物,不管是水煎还是绞汁,只要研制出新的抗疟新药能救人命,就应该大胆地尝试。”在编剧王小平看来,屠呦呦是个非常直爽的人,她极其专注于她的研究,所以不那么在意人情世故,“我们的社会需要这样的人,这种透明充满了朴素的可爱”。

在很多观众眼中,郑晓龙与王小平出品必属精品,《甄嬛传》《芈月传》等热门佳作都由夫妻俩联袂打造。而这次拍摄《屠呦呦的礼物》,郑晓龙团队更是匠心雕琢,力求品质。他坦言:“越是对细节的专业,越能让观众感受到情节的真实。”为了追求这份真实,郑晓龙团队查阅数以千计的中医古籍和原始中药记载资料,跨越上千公里,辗转北京、海南省陵水县、浙江省宁波市等地,一遍遍地重新搭建场景,改造危楼,力图以1:1的比例,全景式复原屠呦呦当年的工作场景。

修复改造的过程极其琐碎复杂,难度最大的当属该剧的核心场景——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因为它属于危楼,我们要从结构上真实地还原,工程量极大。”制片人敦淇说道。为此,剧组在密云老厂房的基础上耗费50天时间完成了中药研究所的改造工作。为了找到屠呦呦团队萃取青蒿素需用的7个大缸,道具组几乎跑遍了中国各省市的大小市场,终于在宁波市象山县找到了当地人腌制白菜的7个大缸。而在拍摄地海南,剧组也遇到了不小的困难,由于山路崎岖,汽车无法到达取景地,在交通受阻、人力有限的艰苦条件下,剧组依靠人工搬运,将所有的设备器材扛到取景地,重新搭建越南军队野战医院和试药基地。

功勋优秀观后感 篇3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最近一直在刷到这句话,之前没怎么在意,但在10月1日国庆晚会胡歌的微电影让我对它开始有印象,而这两天的《功勋》剧集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了这句话的含义。

《功勋》的第一篇章讲的是7连指导员李延年,精彩的剧情,逼真的画面,还原度极高的音效,每一帧都是电影质感,这一篇章总共有6集,每一集都有泪点。

作为指导员,感觉他就是全能的,他了解每个战士的基本情况,更相信他的兵,所以他能理解小安东的所作所为,所以会有后面的“锄奸行动”,让那六个战士成了真正的。英雄。

他足智多谋,跟连长相得益彰,一个想到头,一个就能把尾给做完美了,所以有了他们配合完美的夺下364.6高地。

他勇敢无畏,为了能支援八连、九连,不顾炮火纷飞,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做了一次试验,得出了敌人炮火的规律以及保护自己的方式,成功保住高地……

最后的最后,三个连只剩下几个人了,还能记得宁死不当俘虏,要拿着最后一颗手榴弹冲进敌群,好在,集结号响起,他们成功活了下来。

当然,如果没有一如既往信任他的上级领导,他的工作不可能这么顺利的完成,比如差点就被人临阵换将,比如那次完美的“锄奸行动”。

很可惜,这双手没能写出心中那份感动的十分之一,那一群群都只是孩子,大多数人把生命定格在了最年轻的时候,只能说,这盛世如你们所愿。

新闻报导,9月2日,第八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从韩国运回辽宁沈阳,时隔72年,他们终于再次回到祖国的怀抱,只是归来仍是少年。虽说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但中国人讲究的还是叶落归根啊。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而今天我们的使命是什么呢?

功勋优秀观后感 篇4

《功勋》是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出题、组织创作的一部重大现实题材作品,今日正式宣布定档。该剧将于9月26日在上海东方卫视、北京卫视、江苏卫视、浙江卫视黄金档首播,优酷、爱奇艺、腾讯视频三家网络平台同步播出。此次曝光的还有定档预告和人物系列海报。

《功勋》是总局“理想照耀中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展播活动剧目。该剧取材于首批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真实故事,以“国家叙事、时代表达”的艺术手法,用单元剧的形式,将首批八位功勋人物的人生华彩篇章与共和国命运串联起来,诠释了他们“忠诚、执着、朴实”的人生品格和献身祖国人民的崇高境界。

《功勋》集结了全国一线创作团队和制作班底,由导演郑晓龙担任总导演,李小明任总编辑,曹平、敦勇任总制片人。其中,《李延年》单元由毛卫宁执导,刘戈建、李修文编剧,王雷主演;《于敏》单元由沈严执导,王小枪编剧,雷佳音主演;《黄旭华》单元由杨阳执导,申捷编剧,黄晓明主演;《张富清》单元由康洪雷执导,陈枰编剧,郭涛主演;《申纪兰》单元由林楠执导,巩向东编剧,蒋欣主演;《孙家栋》单元由杨文军执导,徐速编剧,佟大为主演;《屠呦呦》单元由郑晓龙执导,王小平编剧,周迅主演;《袁隆平》单元由阎建钢执导,宋方金编剧,黄志忠主演。

不同于以往的单元剧,《功勋》摒除了“人物传记”的惯用叙事手法,集中阐述八位功勋人物取得成就时的高光时刻。八位主人公来自不同行业领域,性格也不尽相同,不同导演的拍摄风格各异,多元丰富,但都将带给观众同样的情感冲击。

功勋优秀观后感 篇5

今天我们来说一说这个让我们吃了饱饭的人。他是我们一直爱戴的一个人,同时他也是爱了我们一辈子的人。虽然他在今年离开了我们,但是我们会永远铭记他,他就是袁隆平先。

2021年5月22日,“让更多的人吃饱了饭”的袁隆平离开了,享年91岁。巨匠陨落,举世哀恸。他的辞世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巨大损失。“国之脊梁”,必将被我们永远铭记。最近观看了《功勋之袁隆平的梦》,让我感触良多。

袁隆平先生是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是世界上第一个将水稻的杂交优势成功地应用于生产的科学家,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并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解决全球百分之六十人口的吃饭问题,袁隆平的贡献旷古烁今,“杂交水稻之父”名副其实。

高尚情操受人敬仰。袁隆平的人生原则是淡泊名利、踏实做人。他无数次拒绝了来自国外的高薪聘请,因为他知道他和杂交水稻的根都在中国。功名之下不忘初心,他始终铭记投身科学研究的激情与梦想,始终铭记把杂交水稻不断带向更高境界的不渝追求。对待成就,他极富人情味,常怀感恩心,把杂交水稻的功劳归功党和人民。生活中,他既不追逐时尚的消费观,也不把个人的财富看成是负担,“如果老想着享受,哪有心思搞科研呢?”这就是他对待生活的态度。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袁隆平的卓越人生,就像他最热爱的种子一样,深埋在后人心间,令人从中汲取力量,传承使命。种子优良了,水稻才能根深叶茂,硕果累累。“禾下乘凉”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两个梦依然任重道远,但有“杂交水稻之父”的故事相伴,将激励更多的人为科技兴国而战,未来可期。

2023领袖观后感模板13篇


小编根据您的需求整理了以下相关资讯:“领袖观后感”。电影是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可或缺的艺术形式之一,许多观众在电影结束后都会油然而生自己的观感和评论。这时,我们可以围绕电影主题写一份观后感,将影片内容和自己的思考相融合,让思想更加开阔。您了解观后感的基本格式吗?希望您在阅读此文后有所收获!

领袖观后感【篇1】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如果我们有了为人民服务的心,你居庙堂之高,你仍然不会忘江湖之远。”——《人民领袖》

春节前夕,人民日报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推出网络微视频《人民领袖》。仅仅5分钟左右的短视频,让我们跟随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同期声,追寻他的初心和使命。从梁家河一路走来,河北、福建、浙江、上海,再到中央,他来自人民,总是牵挂着人民,始终为人民谋幸福,为全党生动诠释了“人民”二字的千钧分量,带领我们迎着新时代的朝阳,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要紧跟“人民领袖”,永葆初心使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中国共产党从山河破碎、颓垣断壁中诞生,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崛起,坚持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带领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而民族的腾飞、国力的强盛也一再证明了,“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一切成就都归功于人民”,广大党员干部唯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与人民同心协力,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要紧跟“人民领袖”,深根人民之中。“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人民最需要什么,我们就抓什么。”的确,群众的安危冷暖、所思所盼,都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始终保持与群众的最紧密联系,具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的责任和担当。广大党员干部要不论级别高低、职务大小,都要多到群众中去走一走、看一看,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以群众之难为己之难,狠抓问题、瞄准痛点,在群众的呼声中强化履职和作为,在群众的堵点中找寻短板和不足。要融入群众办实事,做到用真情、解真难,学会说群众话、谱百姓曲,当好老百姓的贴心人、知心人,让工作在“接地气”中更具“灵气”。

要紧跟“人民领袖”,勇于担当为民。揭开锅盖看群众家里吃什么、关心困难群众住着冷不冷、看看农村改厕是否到位……关心群众疾苦、为民担当奉献,习近平总书记早已为全党作出了表率。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也对党员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立足岗位、真抓作为,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服务人民、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上来,把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解决好、最迫切的需要满足好,为老百姓遮风挡雨,全面提升获得感、幸福感。

领袖观后感【篇2】

英国诗人威·柯珀曾说领袖是世界之光,人类之星,是的,我们有幸生于伟大的时代,我们有幸拥有伟大的领袖。上山下乡的知青时代让习近平总书记亲身经历了农民群众的困苦,立下了从政造福百姓的初心。毛泽东同志说: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一直以来,他深深的扎根于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倾听民声、感知民忧、善解民情,认真做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河北、福建、浙江、上海,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始终秉承着当时的初心和使命。

一个脱离群众的领袖必然会被打到,一位扎根于人民的领导人则必定会受到群众的爱戴。他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员作风建设,加大反腐力度,严厉处置混入党员队伍中的害群之马,切实维护人民权益,努力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他始终重视百姓,时刻心系困难群众,“新年之际,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他们吃得怎么样、住得怎么样,能不能过好新年、过好春节”,人民最需要扶贫,就抓好扶贫。让贫困群众生活好起来是总书记心中的牵挂,他要求我们党员干部要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XX年全面迈入小康社会。

经过不懈努力,我们终于迈入全新的时代,距离两个百年奋斗目标更近了,让我们响应总书记号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绵薄之力!

领袖观后感【篇3】

怀着一颗敬佩之心,认真观看了微视频《人民领袖》,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初心始终如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七年的知青岁月,七年的基层生活,锤炼了习近平总书记坚忍不拔、坚毅刚强的性格,铸造了他自强不息、志存高远的情怀。七年的青春岁月,他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真切的感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冷暖与甘苦,培养了他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并在苦难中完成了人生的一次升华。从延安插队到正定起步,从治理福建到主政浙沪,再到领航中国,习近平一步一个脚印,从最基层做起。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他是人民的儿子,要为人民服务,永做人民公仆。可见他的担当及为民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的基层情怀,在农村大舞台和基层大课堂上,他为我们诠释了将人民举过头顶的谦卑和平和;习近平总书记的为民情怀,更是我们工作的航向灯,以人民为中心,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履职担当,在新时代有新作为,不负人民重托!

作为基层共产党员要以习近平同志为榜样,跑步进入角色,在各自的责任田精耕细作,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朝气蓬勃,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在工作中,将敢于担当植根于自信的言行当中,铺下身子干实事,实干事,真干事,敢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上。在思想作风上,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牢牢守住思想道德的底线,党性原则的防线和法律法规的红线,始终只做到以自身铸品德、以自省管小节,以自警慎言行。要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只争朝夕,敢于担当的拼劲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领袖观后感【篇4】

现在全球各地普遍存在着能源危机、战争、种族歧视、儿童饥饿、环保等问题,身为地球村民及未来的主人翁,实不可不知这些常识及重视全球潜在的危机。

国际间设立了一个纠察站,专门维持全球的秩序,那就是联合国。联合国的主要目的是为防御国际间的战争随时窜起,影响国际间的安全,以及世界的大小事。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肤色问题、饥饿、环保三项问题。曾经有段时间黑人被白人使唤、欺压,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种族间存在严重的歧视问题;另在全球各地也有许多儿童死亡,主因便是饥饿;而环保则最为严重,根据学者专家指出,再2050年全球生物会消失四分之一,而2030年荷兰西北部可能沉入海里,其原因是地球严重被污染,导致天气异常现象日益严重。因此环保是目前极为迫切需解决的,需大家同心协力才有希望。

经过这本书的洗礼,使我深深体会到全球合作的重要性,而我也希望能成为优秀的世界领袖,带着全球做环保、帮助落后国家的难民改善生活、倡导世界和平,用爱解除武装,成为一个美好的世界。

领袖观后感【篇5】

近日,人民日报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推出网络微视频《人民领袖》。短短5分钟的视频,让我们领略了一位国家领导人一切为了群众,时刻不忘群众,将群众是哭还是笑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为民情怀。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上个世纪60年代末,才十几岁的习近平,就从北京到陕西延安一个叫梁家河的小村子,到那儿去当了农民。看到乡亲们的生活十分的困苦,他很期盼的一件事,就是让乡亲们饱餐一顿肉。他说,今后如果有条件有机会,我要从政,做一些为老百姓办好事的工作。河北、福建、浙江、上海,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20XX年,习近平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五年来总书记的扶贫足迹走遍祖国大地。他时刻心系困难群众。他说,人民最需要什么,我们就抓什么。人民最需要扶贫,就抓好扶贫。让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好起来是总书记心中的牵挂,他要求我们党员干部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XX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在他看来,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打击。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我们就必须坚定不移反对腐败,做到有案必查、有腐必惩。要严格依纪依法查处各类腐败案件,打虎”“拍蝇”“猎狐”三箭齐发 ,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类案件,切实维护人民合法权益,努力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他说,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只要我们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就可以获得无穷的力量,风雨无阻,奋勇向前。他从人民中走来,总是牵挂着人民,始终为人民谋幸福。迈入新时代,他带领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人民领袖——习近平。

领袖观后感【篇6】

春节前夕,人民日报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推出网络微视频《人民领袖》,该视频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同期声为脉络,讲述了他从上个世纪60年代末到今天的心路历程,让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领略到了作为大国领袖的初心和使命。听着习近平总书记那朴实、厚重、坚定、自信的话语,一股感动的暖流涌上心头,亲切感、自豪感、幸福感油然而生。

我从《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书中了解到,习近平总书记在这七年时间里,他靠自己的苦干实干做出了一番成绩,在实干中找到人生的目标和方向。当今社会的发展一日千里,很多青年在社会的高速发展中迷失方向,我们从习近平总书记经历中学习到,年轻党员干部要不忘初心,脚踏实地,经受考验,砥砺前行,在努力实干中寻找自己的定位和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他的心里始终放不下的仍然是老百姓。年前,习近平总书记驱车深入凉山,与凉山的人民促膝长谈,共同建设美好的凉山未来,让凉山的全部人民、让中华的全部儿女在寒冷的天气中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送来的无限温暖。

我们作为新一代年轻党员干部,我们一定要以《人民领袖》为榜样,应该在思想上提高认知,恪守为民服务基本原则,全心全意为民服务,以人民的利益为中心,真真实实地为老百姓做好事。

观看视频后,对我感触很深,让我们知道了学习、实干、历练,是习近平总书记成长历程中非常鲜明的东西。我们为老百姓做好事,当以“实”字为要。我们党员干部一定要以《人民领袖》为榜样,从实际出发,关心老百姓的冷暖安危,多做老百姓看得见的实事,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老百姓的“幸福指数”,让人民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领袖观后感【篇7】

读了《永远的领袖银斑》,我感到乌鸦领袖银斑是一位真正的领袖。

在松林小丘里,有丰富的食物,也有适合练习飞行的地方,是适合鸦群居住的地方。富有经验和聪明的领袖银斑带着鸦群住了下来,幸福地生活着。

在这里,乌鸦们不仅生活得非常快乐,还顺利地繁育出了下一代。小乌鸦经过严格的训练,都成了鸦群中优秀的一员。

日子一天天过去,有一天,松林小丘中出现了乌鸦们的劲敌——猫头鹰,这种平静的日子才宣告结束。

最终,为了保护同伴,银斑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鸦群中的每只乌鸦都不会忘记首领银斑,他就像一颗明星,永远闪耀在同伴们的心中。

在银斑看来,为了同伴们的生命,可以献出自己的生命,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不正让我们学习吗?这种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乌鸦,曾经多少次帮同伴筑巢,多少次发出警报,让同伴避难,自己却冒着生命危险去察看种种情况。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想的是同伴,嘴里念的也是同伴。为了同伴,献出生命,这是多少人才能做到的呀,这才是真正的领袖。正所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银斑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在生活中,我们也有像银斑一样的人。比如: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被烈火活活烧死的邱少云,他们都值得我们学习。解放战争时期,上面把炸碉堡的艰巨任务交给了董存瑞,他冒着敌人猛烈的攻击来到了桥下,可没有放炸药的地方,情急之下,董存瑞左手托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一个战友看见了,往桥底下的战友跑去,董存瑞吼道:“趴下!快趴下!”只听轰的一声巨响,敌人的碉堡被炸塌了,年仅十九岁的董存瑞也牺牲了。董存瑞为了炸碉堡,献出了生命,他对党作出了奉献。我也要像他那样,舍己为人,对国家做出奉献。

也许,我们的生命中没有那么多的轰轰烈烈,没有那么多的舍生忘死。但当我们念想着父母在三秋霜寒、五更落寞时起早贪黑地为我们准备饭菜,念想着同学一起笑说前路煌煌的狂妄,念想……我们记住该记住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我们脚踏实地,遥望着远方,吟唱着自己的诗前行。

银斑这个真正的领袖,让我感受到它那舍己为人的精神。用银斑的善良、勇毅,去守望生命。

领袖观后感【篇8】

最近我读了一本非常感人的书。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也教给了我很多的知识。下面就让我来介绍一下这本非常感人的书─《永远的领袖银斑》。

故事讲的是有一只乌鸦,它非常的孤单,很想有人陪它一起玩,于是它就加入了以银斑为领袖的乌鸦队伍。因为它长了双蓝眼睛,大家就叫它“蓝眼睛”,蓝眼睛不太会飞,知道的东西也很少,大伙都喜欢嘲笑它。只有一只棕色眼睛的乌鸦没有看不起它,并和它成了好朋友。在一次银斑领袖组织的飞行训练中,蓝眼睛的表现很不好,银斑领袖把蓝眼睛叫了过来,耐心地告诉它外面的世界很危险,要保护好自己必须学好本领,还叫棕色眼睛的乌鸦帮助蓝眼睛训练。在银斑领袖的鼓励和棕眼睛的帮助下,蓝眼睛开始了刻苦的训练,它每一天都很自觉的训练,飞行水平也一天天提高上来,最终蓝眼睛成了乌鸦队伍里飞行技术最高的那一个,再也没有乌鸦嘲笑蓝眼睛了。看到蓝眼睛的飞速进步,银斑领袖还叫蓝眼睛和棕眼睛去训练另一支新的乌鸦队伍,看到自己的努力获得了银斑领袖的肯定,蓝眼睛高兴极了,他决定自己也要象银斑领袖那样严格要求小乌鸦们,并鼓励它们认真训练,做最好的自己。直到有一天晚上,乌鸦们正在睡觉,银斑领袖为了保护乌鸦们的安全,跟前来攻击的老鹰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最终跟老鹰同归于尽。到了白天,乌鸦们四处寻找银斑领袖,但是怎么也找不到,乌鸦们非常的伤心,最后蓝眼睛成了新的领袖。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不管我们现在能力有多弱、成绩有多差,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会有提高,如果对自己严格要求,就能做最好的自己。而作为一个团队的领袖,更要认真负责,不仅要对团队的成员严格要求,也要在碰到困难的时候挺身而出,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敬和爱戴。作为学生,我要象蓝眼睛学习,不断努力、不断进取,做最好的自己;在带领团队的时候我要象银斑领袖学习,认真负责,勇于承担责任。

领袖观后感【篇9】

2021国际青年英才对话论坛29日在京举行,论坛以百年变局下的青年责任与担当为主题,来自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约140位在华国际青年、专家学者、企业家、媒体代表等参会,围绕可持续发展、公共卫生、合作抗疫、科技创新、开放型世界经济等全球性议题深入探讨,积极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年轻化、多元化的智慧与力量。

参会外国青年表示,在中国工作生活的经历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真实的中国,深切感受到中国在脱贫攻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带一路建设等方面为国际社会所贡献的巨大力量。他们希望继续用创新方式讲述中国故事,向世界进一步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参会青年认为,应对气候变化、生态环境保护、公共卫生危机、社会公平正义等全球性挑战,青年一代应承担自身责任,积极促进各领域交流合作,开展创新务实行动,跨越误解与偏见,汇聚团结互信,努力使得世界朝着更加包容开放、和平和谐的方向发展。

中国外文局主要负责人和欧盟驻华代表团团长、埃及驻华大使等寄语中外青年心怀天下、主动作为,肩负起全球和平发展的使命担当。国务院新闻办、生态环境部等部门代表与会。

论坛由全球化智库和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共同主办,是国际青年领袖对话项目的重要活动之一。论坛期间,还举办了以青年智慧:科技创新与卫生健康、青年力量: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分论坛,国际青年领袖对话图片展、智汇行动工作坊等活动。

领袖观后感【篇10】

春节前夕,人民日报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推出网络微视频《人民领袖》。该视频追溯了习近平同志的青年时代,向我们全方位展示了他的初心和使命。一经播出就引发了网友的广泛热议,浓浓敬意油然而生。

 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要为老百姓办好事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才十几岁的习近平,就从北京到陕西省延安市一个叫梁家河的小村子,到那儿去当了农民。当时的乡亲们生活十分困苦,他很期盼的一件事就是让乡亲们饱餐一顿肉。从此,他在心中默默许下诺言,以后有机会要从政,要做一些为老百姓办好事的工作。现实证明习近平总书记做到了当时的承诺,河北、福建、浙江、上海,他始终秉承着当时的初心和使命。

二、如果我们有了为人民服务的心,你居庙堂之高,你仍然不会忘江湖之远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20XX年的他,已经是中共中央总书记,他的心里始终放不下的仍然是老百姓。他会揭开锅盖看群众家里吃什么,他会关心困难群众住着冷不冷,他会和村民说家常,会如长辈般亲切的关怀村民的孩子……

三、人民最需要什么,我们就抓什么

人民最需要扶贫,就抓好扶贫。他向人民庄严地许下承诺:到二零二零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他始终重视百姓,国家的大政方针要看老百姓是哭还是笑,要是哭,就要注意该改正的改正,该完善的完善。在他看来,老百姓最痛恨什么,人民最反对什么,就要坚决防范和打击。习近平总书记执政以来,坚决打击老百姓最痛恨的腐败分子。

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一个政党的兴衰关键看的就是人心向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体党员干部要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风雨无阻,奋勇向前。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为人民谋幸福。

经过长期的不懈奋斗,我们终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让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决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续写新篇章!

领袖观后感【篇11】

春节前夕,人民日报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推出网络微视频《人民领袖》。让我们跟随习近平的同期声,追寻他的初心和使命。上个世纪60年代末,才十几岁的习近平,就从北京到陕西延安一个叫梁家河的小村子,到那儿去当了农民。

乡亲们的生活十分的困苦。他很期盼的一件事,就是让乡亲们饱餐一顿肉。他说,今后如果有条件有机会,我要从政,做一些为老百姓办好事的工作。他说,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如果我们有了为人民服务的心,你居庙堂之高,你仍然不会忘江湖之远。

他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他时刻心系困难群众。他说,人民最需要什么,我们就抓什么。人民最需要扶贫,就抓好扶贫。

他会揭开锅盖看群众家里吃什么,他会关心困难群众住着冷不冷,他看到农村改厕了会替村民们感到高兴。他说,到20XX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我们的庄严承诺。他对群众说,党中央制定的政策、措施,看你们是哭还是笑。要是哭,我们就要注意,需要改正的就要改正,需要完善的就要完善。在他看来,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打击。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我们就必须坚定不移反对腐败。他要求,腐败分子发现一个就要查处一个,有腐必惩,有贪必肃。他说,一定不辜负全国人民的期望。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他说,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只要我们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就可以获得无穷的力量,风雨无阻,奋勇向前。他从人民中走来,总是牵挂着人民,始终为人民谋幸福。迈入新时代,他带领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领袖观后感【篇12】

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

——读《我也可以当领袖》有感

放学回到家,我闲得无聊,就顺手拿了一本《我也可以当领袖》坐到沙发上看起来。当我看到《骄傲的天鹅》这个题目时,挺疑惑的:这天鹅不是善良、谦虚的吗?怎么是骄傲的呢?我带着疑问,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

原来书中讲的是天鹅仗着自己的美丽、视力好而不和丑陋、近视的水獭做朋友。可是在天鹅遇到困难时,水獭总是一次又一次地提醒它,天鹅却不当一回事,把水獭的好心当成驴肝肺,最终死在猎人枪下的故事。

这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让我明白了:做人要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只有正视自己的不足,才会变得更好。说到这儿,让我想起了一件往事。

前不久的一节美术课,老师让我们自由画一幅画。这时,我脑海中浮现出了一个美好的画面:在高而蓝的天空,有着一个红红的太阳和七彩云朵。地面上是绿茵茵的草地,草地上开满了许多鲜艳的花朵,花朵那迷人的香味吸引来许多蝴蝶,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事不宜迟,我赶紧动起手来。

没用多久,我就将脑海中的画面画了出来。这时,同桌雨轩侧过头,看了看我的画,思量了一会,说:“小雪,我觉得你应该再画上同棵树更好,还有花儿的颜色要用水彩笔涂,叶子可以再画大点,不然花儿那么大,叶子那么小,不合理。我满不在乎地看了雨轩一眼,说:“我干嘛要听你的?再说了花儿大点不是更好吗?颜色要那么深、那么鲜艳干嘛?”“颜色深,花儿艳,才会招业蜜蜂呀!”

我不再理会同桌雨轩,自以为是地说道:“切!我有我的想法!用不着你管。”说完便把画交了上去。

不久,画发下来了,我只得了70分,而老师的点评跟雨轩说的一样,真是出乎意料。现在想想,真是后悔。自己当初为什么不肯听雨轩的劝告,为什么不能正视自己的不足呢?

读了《骄傲的天鹅》,让我深深领悟到了: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是需要勇气的,但是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之处,却能让自己做得更好!在此,我真诚地希望每个人都能拿出勇气,积极地正视自己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的不足,让我们活得更精彩!

领袖观后感【篇13】

《永远的领袖银斑》读后感

你知道银斑是谁吗?为什么叫他银斑呢?为什么又称他为永远的领袖呢?想解决这些疑问吗?那就和我一起走进银斑的世界吧。

告诉你吧,银斑是一只乌鸦首领。因为他脸上有一块儿亮晶晶的像银币一样的斑点,所以大家叫他银斑。

银斑率领着鸦群在自己的领地上幸福而快乐的生活着,并告诉他的鸦群,人是最危险的动物,随身携带会喷火的棍子,遇到人时要马上高飞并且马上逃走,这样存活的机会才大一些;遇到老鹰的时候,要紧紧的靠在一起,老鹰看见这个阵势就会吓得逃走。银斑一次次让鸦群脱险。他培养出了两个得力的`助手——蓝眼睛和棕眼睛,他还教小乌鸦们生存的本领。平静的日子一天天过去,乌鸦的劲敌——猫头鹰在松林里出现了,机警的银斑每天晚上站岗,保护自己的同伴,以致于累病了。当他的病稍微好些时,他继续站岗。最终,银斑为了保护同伴,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鸦群中的每只乌鸦都不会忘记自己的首领银斑,他的精神永远铭刻在每只乌鸦的心中,像是一颗明星,永远不会陨落。

银斑不仅拥有令人惊讶的智慧、丰富的生存经验和高超的御敌本领,而且还具有非凡的勇气。每当遇到险情时,他都是冲到最前面,把危险和苦难留给自己,把安全和幸福留给他人。他的献身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由此我想到我们的任老师和朱老师,她们就像我们的领袖一样,带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任老师嗓子都累哑了,还给我们上课、读书、讲故事。还有朱老师,上学期她的腿骨折了,还没有完全好,她怕耽误我们的课,就忍着疼痛来给我们上课。老师还教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做事,我们就像那群小乌鸦一样,在老师们的庇护下快乐的成长着。

银斑把危险和苦难留给自己,把安全和幸福留给他人。我们的老师把苦和累留给自己,把快乐留给我们。他们多么伟大啊!我们一定要学习他们的这种奉献精神。

关于地震观后感汇总


以下是编辑花时间整理的《关于地震观后感》,有哪些能当做范文来使用的优秀作品名观后感呢?此时心中种种,感慨万千,最是适宜写一篇观后感,观后感要是我们观看完一部作品之后的感悟和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地震观后感(篇1)

昨天,我们学习了第十七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我的感触真的很深。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的是:在1994年的凌晨,美国洛杉矶发生了大地震,有二十人死亡,六千多人受伤,还有两千多人无家可归。有一位年轻的父亲知道儿子在学校,可到了那里,学校早已变成了一片废墟。父亲用自己的手挖呀挖呀,知道挖到第38小时的时候,才看见了自己儿子。

课文中有一句话: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每人再来阻挡他。这句话,是我最为之感动的句子,我仿佛看见了父亲那副疲倦的样子,可是,他仍在挖呀挖,肯本每人再去阻挡住他,叫他不要在挖了。他心中依然坚信,儿子在等着自己!如果自己放弃了这种念头,那儿子即使在废墟里存活下来,那他过不了多长时间,也会死去。

没错,也许是父亲对儿子的爱和父亲的这份坚定,感动了上苍,让奇迹发生。不论什么时候,只要有爱相伴,奇迹一定会发生的!

人人都说:母爱是世界上最神圣的爱!我也这么认为。但是,我读了这篇课文,知道父爱也是伟大的,父爱体现在种种细节上。有一次,我发烧了,爸爸下了班,不顾劳累,把我送到了医院,这就是一种爱的表现。课文中所说的父亲,他要实践诺言,心中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儿子一定还活着!因为儿子知道,不论什么时候,父亲总会和他在一起!

关于地震观后感(篇2)

我爱看书,因为书中的很多文章都让我受益匪浅,其中最让我记忆犹新的一篇文章是《地震中的撑起》。我看了这篇文章,感动得哭了出来,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我多么希望那位小女孩可以活着

故事的情节是这样的:在一次大地震后,救援人员在搜救生还者时,看到了一个难以置信的场面:废墟中一位母亲用她那微薄的身躯和手臂,撑起了不知道有多少重的石块,她撑起后的狭小空间里,一个小女孩闭着双眼安静靠在她的怀里。这个姿势竟然保持了两天两夜,她一心要保护自己的女儿不受伤害。大家都纷纷上前不断地搬运石头,想尽快救出这对母女。当小女孩被救出来时,母亲急切地要知道女儿还有没有活着。当她听得女儿还活着时,疲惫地笑了。但是援救人员骗了她,如果她听到女儿已经死去,就会松手让石头压死自己。之后她被送进了医院,医生发现她的双手一直僵硬着,不能弯曲

看了这个故事之后,我深切地感受,我们都是幼嫩的花蕾,经过父母一天一天地呵护,一天一天地照顾,终于让我们绽放成艳丽的花朵。那个小女孩虽然不幸死去了,但她也是在她妈妈温暖的怀抱中死去的。我以后也要尽心尽力报答为我付出了一切的妈妈。我们要珍惜与家人在一起的美好时光,快快乐乐的过好每一天。

关于地震观后感(篇3)

如果你的儿子已被昔日充满孩子欢声笑语的学校的废墟所埋,你会不断挖掘,救出自己的孩子吗?如果你在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会让别人先脱险吗?就在《地震中的父与子》中,我找到了答案。

这篇课文我一口气读了三遍。文章写了一位年轻的父亲在失去了孩子极度悲痛的情况下去儿子昔日的学校不停的挖掘。在他挖掘的过程中,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来到这里,痛苦的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喊完后便绝望的离开。也有许多好心人来劝他,但都被他拒绝。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我!在他不停的挖掘了38个小时后,听见了孩子的声音,并最终开辟了一个出口,救出了自己的儿子和儿子的14个同学,表达了这位父亲对儿子多有责任心啊!而他的儿子在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的时候让同学们先脱险,这个儿子又又是多么无私啊!

我读后心潮澎湃。这位父亲为了救自己的儿子,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而儿子为了救同学,让他们先脱离危险。这真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啊!如果这位父亲仅是来到这片废墟绝望的大喊“我的儿子!”那他的儿子和14个同学就只有长眠于地下了;如果这位这个儿子畏惧死神而先上去了的话,那他的14个同学就有可能升入天堂了。如果人人都能像这对了不起父子那样,成千上万的孩子或许就能得救。记得我小时候,只知道让大人给我买玩具,而不顾大人的重重困难,大人们也无可奈何,只好给我买。自从我读了地震中的父与子后,我绝不会在像小时候那样做了。

如果大家能把文章中那对父子的精神用在学习和生活上,我们一定会天天向上,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

关于地震观后感(篇4)

文中说到,在一次地震中,一位母亲为了不让上面的石头砸落到幼小的女儿身上,双手撑地,弯着腰背,保护着她胸下的宝贝女儿,石头如雨点一般砸落到母亲的背上,母亲始终咬着牙撑着终于救援人员来了,不幸的是女儿已死了,救援人员怕母亲受不了这个打击,没告诉她真相,还说孩子好好的,母亲欣慰地笑了,但终因体力不支,昏了过去。

有一种爱叫母爱,母亲会将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自己的孩子。母爱是无法抗拒的,哪怕你与母亲隔着千山万水,母亲的心也跟随着你。文中的这位母亲用自己的生命保护着她的女儿,与死神做着抗争,可是狠心的死神还是带走了她的女儿,我想,如果母亲知道了真相,一时会很脆弱,也会随着女儿去的。

你的母亲一定也很爱你,只不过有时候你不能接受母亲爱的方式,但不能否认母亲对你的爱。母爱永远是伟大的!

关于地震观后感(篇5)

爱的感受“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每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爱的方式却不尽相同。

《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讲述了:有一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的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去救自己的儿子,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了儿子与儿子的同学,歌颂了伟大的父爱与浓浓的父子之情。这篇课文的作者是马克汉林,他是一他是一个专业性演讲者,在过去xx年,他在32个以上的国家对200万人演讲了4000次,他的讲座包括优秀的销售策略,个人的能力和发展等等,主要作品《地震中的父与子》。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父爱进发出巨大的力量。尽管父亲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但他心里总是想着“不管发生什么我总要和你在一起。”这种念想使它救出了,他的`儿子与儿子的同学。

父爱如山。母爱如水。太阳般的执着月亮般的清澈。各自有各自的语言和疼爱方式。给孩子创造一个家营造一个幸福缔造一个未来。大树般的伟岸花枝般的温柔。沉默地话语藏着深沉的爱。芳香的惦记藏着无私的情。微风般的和煦白云般的轻绕。拍却孩身上的尘土漂洗孩身上的的污点。缓缓柔情恋恋亲情。捂暖一颗受冷的心。拯救一个远离轨道的灵魂。

观后感《关于《领袖1935》观后感汇总【优秀】》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观影感受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