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观后感

观后感

关于《领袖1935》观后感:团结就是力量。

有时候读书对人的影响不如观影,从一个好的作品通常有能引起我们共鸣的地方,我们将观后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观后感。写观后感也是一种提升作文水平的途径。该怎么才能把自己对于的观后感更好的记录下来呢?为此,小编花时间整理了关于《领袖1935》观后感:团结就是力量,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领袖1935》观后感:团结就是力量

2017年4月13日我局组织观看了电影《领袖1935》,《领袖1935》是为纪念中国共产党诞辰95周年暨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所拍摄的电影,讲述了在1935年初,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华北,民族矛盾急剧上升之时,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冲破国民党蒋介石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完成北渡长江,领导民族抗战的伟大转折。再现了万里长征波澜壮阔、艰难卓绝的历史画卷和英雄史诗。电影谢幕后,我却不禁在心中思考,为什么工农红军在当时条件如此恶劣、经济如此贫穷、装备如此落后的情况下能够冲破国民党优良装备的几十万军队,除了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的战术思想外,更为重要的莫属中国共产党全党全民族的团结一致了。

在影片中,遇到棘手的问题时,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为首的工农红军部队积极讨论,献言献策,直言献谏。私底下,是感情真挚的好哥们,工作上,是能红脖子讨论战术的工作拍档。每个人都秉着为大局好,为工农红军好,为人民的好的信念积极工作,认真努力,决议一旦做下,也能团结一致,忠贞不二地向着规定的目标进取。最终以简陋的装备、朴素的军队夺得了诸多战机。

而反观国民党军队坐拥几十万大军,办公条件高档,作战装备完善,理应获得压倒性的胜利,然而却并没有。究其原因,就在于国民党军队不团结所致,从上至下没有统一的信念,在作战中,蒋介石命令部下调转士兵守卫即将被攻陷的城池,部下竟因为担心自己的老巢没有士兵会让自己陷入危险,暗中背叛军令,不调遣军队予以支援,最终导致国民党失去了重要战略地。

团结就是力量,就如一支交响乐团,再完美的个体如果组合在一起不团结合作,各自按乐谱演奏,那音乐必然是杂乱无章,毫无悦耳之音。相反,个体若都能听从总指挥,团结合作,相得益彰,那这样演奏出来的曲子才能通人耳蜗,沁人心脾。

HdH765.cOm更多精选观后感阅读

团结就是力量——观《熊心归来》有感


团结就是力量——观《熊心归来》有感
作者:朝阳市双塔区育红小学五年5班 张笑语
今天是1月18日,我去了人民会堂观看了《熊心归来》这场电影。
这部电影主要演的是洪水把狗熊岭的森林冲了,动物们四处逃生。熊大在山林里晕倒了,醒来后发现自己在一个马戏团里。在那里他认识了许多小动物,还因为表演空中飞人成了大明星。但熊大最后发现马戏团老板是个大坏蛋,非法走私许多野生动物,熊大就与马戏团了的其它小动物联合起来打败了马戏团老板,救出了小动物,它们也获得了自由。
看了这部电影,我明白了只要团结起来就一定可以成功。记得有一次,我和朋友们玩一个游戏,有一个瓶子里装有七个被线穿起来的乒乓球,我们每个人手中都拿着一根线,而瓶口只能使一个球通过。我们游戏玩的刚开始,大家都用力把球向上拉,哪个球都出不来,可后来我们团结起来了,一个人一个人的按顺序的往上拉,最后,我们就成功的把瓶里的乒乓球拉了出来,真是“人心齐泰山移”呀。
团结就是力量,让我们都团结起来吧。
简评:
所举的事例非常好,能够有力的证明你的观点。结构也很合理,条理清晰。写得不错,再接再厉!
另外,张笑语同志过生日时候买的蛋糕就是熊大、熊二和光头强的造型,由此可见,熊出没里的主人公深受张笑语喜爱。

《领袖1935》观后感


《领袖1935》观后感

籍海娜

1935年10月19日,工农红军在经历了自成立以来最艰苦卓绝的挑战后,结束了两万五千里的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

曾经沧海,盛世与乱世,交错成历史的梦影。笼罩着葱葱郁郁的山川,回首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历史,令人感到无尽的苍凉和悲壮。

观看电影《领袖1935》后,我内心受到前所未有的感触,我从未感觉与毛主席离得如此之近,仿佛那一次次慷慨宣言,一次次成功的指挥就在眼前。

夕阳映着群峰攒聚的娄山关。

马蹄声碎,喇叭声咽。1935年2月25日傍晚,第二次渡过赤水河的中央红军在这个"北距巴蜀,南扼黔桂"的兵家必争之地取得了长征以来第一个大胜仗。

这一天,密集的枪声响彻天险;这一刻,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湘江到高原:四渡赤水是"逼"出来的。"湘江"两个字,牢牢地刻在92岁的原红三军团老战士王道金记忆深处。第五次反"围剿"后被迫撤离苏区的中央红军,在湘江边遭遇了最惨烈的一战。王道金记得,120多人的连队,过江后只剩下一半;他还记得两岸的石头溅满了鲜血。

死者的鲜血终于引起了生者的反思。

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上,毛泽东被增选为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后,又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

危急时刻,曾被取消党和红军指挥权两年之久,甚至没有被列入长征最初名单的毛泽东,以正确的主张和力挽狂澜的气度赢得了党内的大多数人的支持,也在实际上确立了自己的领导地位。

史家说,遵义会议在最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革命转败为胜的转折点。

但胜利并不是转瞬即来。被后来的军事家赞叹不绝的四渡赤水,并不是一盘预先布好的棋局,相反,它是被失利给"逼"出来的。

《领袖1935》这部影片着重讲述1935年初,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华北,民族内部矛盾上升之时,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冲破国民党蒋介石几十万军队的围剿,完成北渡长江,领导民族抗战的伟大转折,再现了万里长征波澜壮阔艰难卓越的历史画卷和英雄史诗。

总之,最令我震撼内心的那首诗是《领袖1935》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

《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系部:信息工程系

班级:网工1601

指导教师:岳瑾明

关于《领袖1935》观后感汇总【优秀】


《领袖1935》观后感一

2017年4月13日我局组织观看了电影《领袖1935》,《领袖1935》是为纪念中国共产党诞辰95周年暨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所拍摄的电影,讲述了在1935年初,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华北,民族矛盾急剧上升之时,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冲破国民党蒋介石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完成北渡长江,领导民族抗战的伟大转折。再现了万里长征波澜壮阔、艰难卓绝的历史画卷和英雄史诗。电影谢幕后,我却不禁在心中思考,为什么工农红军在当时条件如此恶劣、经济如此贫穷、装备如此落后的情况下能够冲破国民党优良装备的几十万军队,除了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的战术思想外,更为重要的莫属中国共产党全党全民族的团结一致了。

在影片中,遇到棘手的问题时,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为首的工农红军部队积极讨论,献言献策,直言献谏。私底下,是感情真挚的好哥们,工作上,是能红脖子讨论战术的工作拍档。每个人都秉着为大局好,为工农红军好,为人民的好的信念积极工作,认真努力,决议一旦做下,也能团结一致,忠贞不二地向着规定的目标进取。最终以简陋的装备、朴素的军队夺得了诸多战机。

而反观国民党军队坐拥几十万大军,办公条件高档,作战装备完善,理应获得压倒性的胜利,然而却并没有。究其原因,就在于国民党军队不团结所致,从上至下没有统一的信念,在作战中,蒋介石命令部下调转士兵守卫即将被攻陷的城池,部下竟因为担心自己的老巢没有士兵会让自己陷入危险,暗中背叛军令,不调遣军队予以支援,最终导致国民党失去了重要战略地。

团结就是力量,就如一支交响乐团,再完美的个体如果组合在一起不团结合作,各自按乐谱演奏,那音乐必然是杂乱无章,毫无悦耳之音。相反,个体若都能听从总指挥,团结合作,相得益彰,那这样演奏出来的曲子才能通人耳蜗,沁人心脾。

《领袖1935》观后感二

关于党员观看《领袖1935》观后感


党员观看《领袖1935》观后感一

《领袖1935》在反映工农红军艰苦卓绝的长征史时,着重表现了我党由弱到强的过程。

革命历史影片《领袖1935》在众多表现长征题材的剧幕中,可谓独树一帜。既真实再现了我党在民族矛盾和外族侵略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这段光荣历史,同时,也栩栩如生地刻画了我党在血与火的斗争中,正确选择领袖的历史进程。

大银幕里表现长征的现实之作有很多,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把镜头聚焦于广阔的战场,以宏大壮阔的战争场面去表现领袖人物的指挥若定和工农红军的英勇。与这些经典影片比,《领袖1935》却别有一番新意,它透过战争的硝烟,在反映工农红军艰苦卓绝长征史时,着重表现了我党由弱到强的过程。值得一提的是,导演周琦在拍摄完《通道转兵》后,一直想拍一部“不一样”的长征影片。《领袖1935》颇为切中他的初衷,影片以周恩来的视角,

采用现实与回忆穿插的非线性叙事方式,讲述他与毛泽东之间的血火情谊。这种表述方式,既最大限度地还原了红军长征中那段峥嵘历史,同时也以亲近、自然的风格,展示了我党领导团队中由分歧到肯定再到全面认可领袖的曲折经历。这种视角虽小,但小中却见大,以独到的创意诠释着一个重大的主题,让观众随着周恩来的讲述和回忆,完成了对革命领袖多维度的精神塑造。影片不仅突出了革命领袖在面对国内革命斗争和抵御外族入侵时的高瞻远瞩,还集中展示了他在军事斗争中高超的指挥艺术。

殊为难得的是,影片的新创意还表现在领袖人物产生的过程中,完全是本着尊重历史、还原历史的原则,做了客观如实的再现。如围绕着要不要攻取打鼓新场一幕,有争论有分歧。但毛泽东却力排众议,从战略的高度予以分析,最终说服了领导集体,使红军避免了一次无谓的牺牲。事后证明,这一决策完全是英明的。在这一过程中,影片对领袖人物的处理一抑一扬间也颇见功力。争论和怀疑是抑,耐心细致的说服和高层领导知错就改是扬,这种强烈的艺术对比,不但符合历史事实,也生动传神地映照出革命领袖坚持真理敢于胜利的精神品质。

《经营管理手册》读后感:团结就是力量


不同的公司部门有不同的经营管理手册,但这都需要员工好好学习,你从中读到了什么?下面小编带来的是《经营管理手册》读后感:团结就是力量,大家一起来看看。

公司好比一棵大树,公司的各个部门就像树根、树枝、树叶,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起着不同的作用。树根负责吸收土壤里的养分,树枝负责运输养分,树叶负责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但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为着一颗大树(公司)的茁壮成长。公司的每个部门都有着它自己的作用,每个部门都有着为公司存在的价值,所以想公司能更好的发展,只有各个部门团结一致,齐心协力,通力合作才能得以实现。因为团结如五指紧握的拳头,团结是万众心愿的凝聚,团结就是力量。要做到团结,只有做好以下几点,才能真正的团结一致。

公司利益高于部门得失。公司各个部门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以公司利()益为主,不去计较部门的得失。做任何事情都以公司的利益为准。单独的个人或部门的强大,不能支撑公司整体的强大。也只有公司强大起来,员工才能取得更好的利益。《三个和尚》的寓言故事就是告诉我们不团结的严重后果。所以只有真正的放弃个人得失,都以公司的利益出发,真正的团结起来,每个人都才能得到水喝。

换位思考,遇到问题先从自己找原因。在工作中,遇到任何的问题首先需要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而不是一来就想着怎么推卸责任,也不是一味的去抱怨别人。遇到问题先自我反省,如果是自己的原因就马上改正,并从这次问题中汲取经验,然后在去改善问题,解决问题。如果不是自己的原因也不要去抱怨别人,而且还要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更好更快的解决问题。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思考,多想想别人的难处,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坚决不给后道工序增加不必要的工作。工作中少一点抱怨,多一点理解,换位思考才能更好的相处,才能使整个团队团结一心,更好的合作,提高工作效率。也才能有一个轻松愉快的工作氛围。

一首歌中唱的一双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是啊!一个人,力单势薄,难以到达成功的彼岸。所以在公司的这个团队里,所有的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为了公司更好的发展,每个人都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团结一致,为了公司更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关于看领袖1935观后感【优秀篇】


【领袖1935观后感一】

电影《领袖1935》在北京中国电影家协会举办了学术研讨会议。该片编剧雷献和、主演王晖、中国文艺评论协会会长中关、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李准、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等出席了会议。仲呈祥评价《领袖1935》:“在现在的长征题材里边,《领袖1935》视觉上的独特带来了它的新意,使这个片子它精神价值具有特殊性。”

《领袖1935》着重讲述1935年初,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华北,民族矛盾急剧上升之时,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冲破国民党蒋介石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完成北渡长江,领导民族抗战的伟大转折。再现了万里长征波澜壮阔、艰难卓绝的历史画卷和英雄史诗。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李准表示,“长征这个题材确实是一个富矿,因为它超越了民族和国界的界限,常写常新,这么多长征题材的作品,《领袖1935》从题目立意就不一样,这个片子最主要的一个新意,它从领袖的造就和被确认的角度来写长征,反过来说,从长征的角度写中国军队和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是怎么产生,这就是它的新意。”

《领袖1935》独特的写作视角,也得到了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的肯定:“现在恰逢长征80周年,出新就成了大家的特点,这个片子视角宣传非常独特,就抓住了在长征这么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当中,中国工农红军、中国共产党在事件当中形成领袖的过程,展现领袖形成的必然性和领袖自身的精神风采和人格魅力,这个新意使这个片子它的精神价值具有独特性。这个特殊性很明白,一个政党,一支军队,关键的关键是要选择好自己的领袖,而这个领袖是历史选择的,是人民选择的。”

【领袖1935观后感二】

影片由潇湘电影集团导演周琦、西北电影集团导演马德林共同执导,著名表演艺术家王晖、刘劲、王伍福领衔主演,着重讲述1935年初,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华北,民族矛盾急剧上升之时,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冲破国民党蒋介石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完成北渡长江,领导民族抗战的伟大转折。再现了万里长征波澜壮阔、艰难卓绝的历史画卷和英雄史诗。

支部领袖1935观后感范文


【支部领袖1935观后感一】

今天市城镇管理监察大队支部组织党员同志在凤凰国际影视城集中观看红色电影《领袖1935》,该片以遵义会议后毛泽东等人如何带领红军突破重围为切入点,用周恩来的视角来结构全剧,讲述了1935年初,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华北,民族矛盾急剧上升之时,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冲破国民党蒋介石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完成北渡长江,领导民族抗战的伟大转折。再现了红军长征在遵义那段波澜壮阔的伟大历史。

遵义会议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但在红军当中,在党的领导集体当中,对他的领导能力还是有怀疑的。紧接着,土城战役的失败,更加重了这种疑虑。危难之中,在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等人的坚定支持下,毛泽东的主张得到了采纳和执行,使红军能够在敌方几十万重兵的包围中四渡赤水、绝境逢生,最终巧渡金沙江,继续北上抗日。

看完《领袖1935》后,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心灵深处受到了震撼,让我对老一背的领袖们有了更深的了解,也令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追思革命前辈艰苦卓绝的奋斗历史,感悟领袖精神的巨大力量,在这里,我真正懂得了共产党的伟大。我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国民党蒋介石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都当不住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共产主义信念,自觉把个人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服从和服务于党的性质和宗旨,服从和服务于为人民的事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保持高度一致,任何时候都不为风险所惧。加强学习,努力工作。通过看书学习之后,让我更加坚定了学习的重要性。今后我会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不仅要学习业务知识,还要学习政治理论,提高政治素养和水平。不仅要向书本学,还要向身边同事们学习,学习他们的为人处世、业务技能、敬业精神。

【支部领袖1935观后感二】

观后感《关于《领袖1935》观后感:团结就是力量》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观影感受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