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文化苦旅》读后感

《文化苦旅》读后感

《关公文化学》读后感。

在阅读时我们能够全身心的进入书中的那个世界,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人的成长离开不开书籍营养的滋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在阅读一篇书籍后都会独属自己的感悟,读了作品以后,光有零星的思索还不够,这时需要认真地写一篇读后感。我们如何去领会作品的内函呢?相信你应该喜欢小编整理的《关公文化学》读后感,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关公文化学》读后感

陈元芳

2016年元月12日上午,荆州市在金凤皇冠举行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关公文化学》首发式暨座谈会,《关公文化学》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书画家协会副主席王志远、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关公文化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康宇,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吴成国教授、荆州学者浦士培、孟修祥等人参加会议并在会发言,本人有幸两次阅读书稿,第一参加了市政协组织的审稿会,之后根据发言稿整理成《关于建立关公文化学的思考》一文,发表在2015-2-4《荆州日报》,其中的部分观点被《公关文化学》采纳。这次会前,又认真阅读了全书,颇有收获。会上,根据主办的安排,与大家作了10分钟的交流和分享。下面是会上交流发言稿提纲。

《关公文化学》读后感(提纲)

读完《关公文化学》,最深刻的感受和体会有如下三个方面。

一、三大亮点

1.第一本以关公文化学命名的集历史学、社会学、哲学(宗教学、伦理学)、中国文学为一体的关公文化专著。

以往只有关公文化、关公传说等类书籍。2001:《关公文化大透视》(赵波、侯学金、裴根长,中国社会科学),《关氏三千年(公元前1707-公元1911年)》(山西省侯马市关公文化学会福建姓氏,收录3600余年的关氏人物资料,研修关氏家谱、宗谱、族谱参考资料);2005:《关化信仰研究系列(五卷)》(胡小伟,香港科华图书出版公司);2006:《关羽与关羽文化》(张雪年,武汉出版社),《关公传说》(马昌仪,中国社会出版社),《世界关公文化》(朱正明,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关公文化》(沈泓,中国财富出版社);2014:《信义炳世:关公文化概略》(秦建华、陈雪、雷英铎,山西人民出版社);2015:《图说关公文化》(运城市河东博物馆,文物出版社)。

2.首次构建关公文化学的学科体系。

这门学科的基础理论包括:历史学、社会学、哲学(宗教学、伦理学)、中国文学、经济学、民族学、新闻传播学、艺术学、伦理学等9个一级学科和28个二级学科。

具体内容分8部分(即8章):第1章:关公文化与关公文化学;第2章:关公文化的起源;第3章:宗教信仰中的关公文化;第4章:国家信仰中的关公文化;第5章:民间信仰中的关公文化;第6章:关公文化在港澳台地区的传播;第7章:关公文化在海外国家的传播;第8章:结论。

3.率先确认荆州首创关公文化学的学术地位与历史贡献。

3.1荆州是关公文化学的首创者(荆州对建立关公文化学的主要贡献):

3.1.1提出概念。2012年关公文化学高峰论坛期间,荆州市政协负责人提出"关公文化学"概念。

3.1.2形成共识。 2012年关公文化学高峰论坛期间,荆州市政协负责人在会计间隙与胡小伟等专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谈,他们一致认为,关公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极其重要,但涉及的学科既多且杂,需要单独设立学科才能更好地研究、继承的发展这种文化。(绪论p.4)

3.1.3构建框架。2012年关公文化学高峰论坛期间,本土学者浦士培先生为建立关学撰写《建立中国关学刍议》,倡导建立关学(绪论p.4),陈元芳撰写《关于建立关公文化学的思考》(2015-2-4荆州日报,文化频道-光明网),提出了关学的基本架构。(序言p.1)

3.1.4确立课题。在荆州市政协与胡小伟先生的倡议下,"关公文化学"课题终于得到确立。(绪论p.4)

3.1.5出版专著。"2012年中国荆州国际关公文化学高峰论坛"首次提出"关公文化学"的概念,最终成其为《关公文化学》。(序言p.1)

3.2荆州是关公文化的发源地。

3.2.1荆州是关公文化的发源地。"2012年中国荆州国际关公文化学高峰论坛暨湖北壮腰工程招商大会"在湖北荆州市隆重举行。海内外关公文化学者、关氏后裔、商界精英会聚关公文化的发源地,共同祭祀关公,探讨关学。(绪论p.4)关公出生于河东解州(山西运城),而关公文化却产生于荆州。(p.13:)关公是河东解州人,但以关公为主体的关公文化为何起源于荆州?(p.21)

3.2.2荆州是最早的关公文化遗址。湖北荆州城……,是历史上最早的关化文化遗址。(p.17)

3.2.3荆州关公文化活动的开展。荆州等许多城市每年都会举行盛大的关公文化活动。(p.26)

3.2.4荆州孕育了关公文化。第二章第一节关公文化的起源之二(p.58),对古荆州作了概述,描绘了关公文化产生的地缘背景。第二章第二节关羽和荆州的关系(p.64),从"汉寿亭侯""左氏春秋""赤壁疑云""单刀赴会""荆州大战""江陵筑城"和"蛮王关羽"等7个方面介绍了关羽和荆州的关系,说明了关公文化形成的历史渊源。

3.2.5荆州是关公文化早期传播者。第二章第三节关公文化的形成与早期传播——四护佑江陵(p.129),在列举了大量历史事实后,总结道"可见对于荆州人来说,关公护佑江陵的神迹是不容质疑的。"(p.132)

以上列举的大量史料证明,关公文化的发源在荆州。

二、三大贡献

1.为关公文化学的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或曰树立了标杆)。此前,人们只知道研究关羽(公),研究关公文化,不知如何研究关公文化学,这本书起到了奠基和定标作用,无论本书的某些表述是否准确,至少有了,有总比无好!

2.系统地(非碎片化、非部分地)丰富了关公文化学的理论成果。

3.提升了荆州作为关公文化及关公文化学的重要发源地的历史地位。

如果说荆州是关公文化的发源地可能有争论。这本书出来后,说荆州是关公文化学(研究)的发源地,则是独一无二,毫无疑义了!

三、三大启示

1.进一步做好关公文化学分支学科的研究,如关公文化与荆州的关系,关公文化与宗教信仰、关公文化与国家信仰、关公文化与城市和组织文化建设等。

2.加大关公文化学宣传力度,编写关公文化学通俗读本与连环画,让关公文化学进社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探索关公文化学进课堂之路,引导有条件的中小学和大专院校开设关公文化学讲座,培养关公文化学的传播者、传承者、研究者。

3.倡导关公文化学核心元素嵌入荆州城市与组织文化,让关公文化学在源发地荆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编辑推荐

化学教学论读后感


化学教学论读后感

最近我重温了刘知新主编的《化学教学论》一书,对化学课程的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特别是对自己的教学有很大帮助,现对自己的一些想法与今后要做的改变做如下叙述:

一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习惯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也称为求知欲。化学教学要使学生做到要学学会会学,其中要学是前提,而学习兴趣是要学的先导。学习兴趣对于学习效果,智力发展和未来的成就都有重大影响。人们把学习兴趣看成是人才成长的起点。如果学生有了兴趣,那他就会自觉主动地学习,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二 、优化课堂设计,启发积极思维

让学生被动地记忆、重复、模仿来获得知识,已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有计划、有目的地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在学生有准备的基础上(如经过预习),把教学过程变成一连串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使知识和能力发生有机联系,提出问题就是给学生设疑或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这是启发思维的关键,也是培养能力的开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开展积极的思维,以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培养能力。如在讲解化学计算题时,要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启发学生运用概念、原理、公式等去理解计算题的关键所在,以便掌握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加强学科内的综合训练。

三 、合理制定规划,建构知识结构

学生有时反映,化学不好学,学不懂,记不住,不会用。这主要是因为他们还没有掌握化学知识结构和内在联系。化学变化的实质是物质构成的变化,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物质结构的理论和化学反应规律的知识,去指导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教师要弄清重点、难点,进而订出规划,具体落实,使知识连贯成索链,环环相扣,先后有序。这样,在教学中就能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循序渐进,步步深入,就能从整体出发来深刻地理解局部,将局部的知识纳入有机联系的知识整体中,有的放矢,促进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有效地发展学生智能。

四、学用相结合, 严格进行智能训练

要实现知识和能力的相互转化,关键在于实践。严格训练便是一种特殊的实践形式,它是实现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主要手段和必由之路。训练必须讲求实效。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应该根据这一目的来确定训练的内容和方式。如果离开了这一点,任何训练便都失去了意义。因此,必须从教学实际出发,练有实效。练不在多而在精,要以少胜多。针对问题进行反复多次的训练,帮助学生提高。

化学秘密读后感


化学秘密读后感

今天我看完了《化学秘密》,虽然不太爱看英文小说,但这本看着看着就上瘾了!

这部小说对我这种胆子小的人来说是一个 thriller 。这部小说讲的是邓肯先生的油漆厂职业生涯:从一个贫困潦倒的失业人民到一个腰缠万贯的找到职业的富翁,到又回到居住在一个龌龊的小公寓中的失业人。整个剧情跌荡起伏,本来是好的事情瞬间就能转化成一个不利因素,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邓肯是一个既让人同情又让人憎恨的人。他是一个能干的生物学家,发现工厂油漆的毒性,但在老板的威逼利诱下却自欺欺人的认为不会有人受到伤害,而向社会隐瞒了实情。可悲的是,他的怀孕女儿为了揭露真相,在调查中不幸掉入河中,被灌了这种含有毒液的河水。结尾部分,他走在去医院的路上,心理忐忑不安的想着:胎儿是否畸形 这使得小说更具悲剧性和悬念。

这个里头我最不喜欢戴维这个油漆厂的老板,戴维是一个只贪图自己利益的人,他不顾别人的安危,只知道赚钱,真是损人利己的可耻行为!在明明看到被自己公司污染河水让海豹喝上并中毒死亡,可他还说油漆很快排入海中,大家永远不会喝上,就仅为了 200 万美元的一笔净化设备费。

大家都知道环境保护的重要,但在利益面前,你会选择哪一个?

我为化学狂_《化学也疯狂》读后感450字


我为化学狂_《化学也疯狂》读后感450字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朋友,小朋友们大家好:

我是来自大庆市机关三小四年一班的车佳霖,我酷爱读书,文学、地理、历史、侦探、科幻、科学,各各领域无所不爱,今天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化学领域的奥秘,我演讲的题目是我为化学狂。

你知道C12H22O11是什么吗?你知道500年前人们如何称呼科学家吗?你知道什么金属放在手心会融化吗?你知道把牛奶加到茶中和把茶加到牛奶中有什么区别吗?你知道我们饮用的水也有毒吗?你想解开这些不可思议的谜题,称为当之无愧的化学大王吗?你只有一个选择《化学也疯狂》。

我之所以爱看《化学也疯狂》是因为它讲述的不只是枯燥乏味的科学知识,而是在幽默中给你解释科学道理,它还设置了一个又一个悬念,让你情不自禁地去探索。

在书中,我还认识了许多伟大的科学家,比如发明了淡紫色染料的帕金,发明了尼龙线的威莱士,发明了人造黄油的玛格莫瑞等等。

从这本书中,我明白了化学并不深奥,它时时刻刻都在我们身边。走进化学,你会发现世界真的很奇妙,一切又都是那么的有缘由。

作者: 车佳霖

化学《概念原理教学》读后感


化学《概念原理教学》读后感

最近看了几本有关化学教学方面的书,从中也找到一些有关化学概念原理教学方面的文章,从中也看到很多对化学概念教学的方法,这些方法对以后我的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很多技巧傎得借鉴。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好多概念的讲述都是用实验来说明的。教师可以灵活应用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家庭小实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引导学生正确的推理,引出概念,形成概念。比如初三化学绪言部分的实验,既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又是使学生形成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的好例子。如水的沸腾,引导学生观察水转化为水蒸汽再冷凝成液态水,学生总结出变化特点,仅仅是物质状态上变化,无其他物质生成。演示镁带燃烧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发出耀眼白光及生成白色固体。这个变化特点是镁带转变为不同于镁的白色物质氧化镁。学生很容易就可以总结出: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如水的沸腾,灯泡通电发光等。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如镁带燃烧,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再如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概念的形成,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在室温的条件下,在一定量的水中加入不同质量的硝酸钾,再通过对实验现象分析、引导、归纳得出其概念。

除了实验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模型、图表和多媒体演示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形成化学基本概念。比如在学习同素异形体的概念时,[/为您编辑]我们可以借助金刚石、石墨的球棍模型,让学生直观的看到两者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所不同的是两者之中碳原子的排列顺序不同因而导致了的物理性质不同。再比如学习分子和原子的概念时,学生对微观概念比较难于理解,这时借助多媒体动画来演示,形象逼真,易于掌握。

化学学科的实践性很强,如果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重视从直观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化学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在观察现象上,那么学生形成概念就会变的容易而又直观。

化学概念教学的方法很多,需要我们用心发现,寻找方法,不断总结经验,教学水平一定会提高。

《品味公文》读后感800字


《品味公文》一书由王群所著,教导我们如何写出有内容有价值的以文辅政的工作报告、调研报告、讲话稿等。这里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品味公文》读后感800字,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看,参考参考!

公文是单位上传下达非常重要的载体,公文内容更是规章制度、指示要求、操作规程等等最重要的参考标准,如果使接收人造成歧义,不清楚要表达的意思就会容易造成南辕北辙,把()队伍带乱,因此如何传达的准确、具体、详细就凸显出了公文内容的重要性。

公文以简为美。一篇公文必有传达的主题,在可以表述清楚的前提下,不必要的内容越多越给阅读增加困难,不利于提升办公效率。公文必须要精练,立意精辟,结构精巧,材料精当,会议精到,文笔精悍,做到少而精,但不可少而空,这样虽是执笔人费了些心思,阅读人却能省去很大的时间,毕竟阅读人多执笔人少,内容重要字数不重要。要做到简,首先要清楚阅读对象,其次有一写一有二写二,再次要广采博收,内容精炼,最后需要反复修改。

文似观山不喜平。一望无垠的大平原没什么看头,平平淡淡的文章也不能成为美文,必须要有起有伏,有张有驰,这样才具有观赏性。首先就是选好立意,立出新意,选好角度,讲出深度,将文章写出新意,写的深刻才能起到启发教育的作用。其次要善于挖掘,要挖典型事迹,如我们的十佳人物,他们身上肯定有许多相同的地方,还有不同的地方,相同的地方为什么能做的更好,不同的地方体现出了特色,这都是需要挖掘的地方,挖的越深效果越好。要挖深刻的意义,工作干得好,能力展现得好,是一种什么品质,如何培养这种品质,这种品质又带来什么样的效果,充分展现出号召力,写到每个人的内心深处,甚至触及灵魂才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书中讲的方法还有好多,可能是自己写的公文有点少,实际经验不够,也可能是自己的悟性差点,还有好多方法似懂非懂,无法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只能将印象深刻,感触比较大的一部分写写,通过写也让我明白,每本书都像是一本秘籍,不可能看完就能学会,需要反复读,经常思考,时常温习,才读的有意义,读的有效果。

《化学原理》之读后感1500字


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牛顿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只当翱翔于天际,才会感慨天之高远;只当徜徉于深海,才会领略洋之深邃;步入阿基米德的数学天堂,便会拥有给我一个支点,我将翘起整个地球的宏大志向;走进门捷列夫的化学圣殿,便会生出解析生命伟大使命。

氢氦锂铍硼是地球的起源;碳氮氧氟氖是生命的起点;钠镁铝硅磷是繁华的伊始;硫氯氩钾钙是万物的轮回。崇尚自然,我们必当崇尚科学!

化学,人类亘古不变的主题。从宇宙起源到地球出现;从时空变化到时代变迁;从远古生活到现代科技,人类都在享用化学成果。

最初知道门捷列夫是初中课本上的一幅画像他密密的络腮胡子里仿佛住着一个个小精灵,令我好笑。在浓厚的兴趣下,找到了门捷列夫的生平,也了解了门捷列夫的研究之路:他不分昼夜地研究着,探求元素的化学特性和它们的一般的原子特性,然后将每个元素记在一张小纸卡上。他企图在元素全部的复杂的特性里,捕捉元素的共同性。但他的研究,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可他不屈服,不灰心,坚持了下去。没有加倍的勤奋,就既没有才能,也没有天才!终于,门捷列夫拥有才能,成为了天才;终于,门捷列夫的周期表被证明出来,不断被完善,成为人类不可缺失的科学工具。

我喜爱化学,因为它的有趣,因为它的变化,也因它带给我无限的思考。化学与世界、与人类的联系密切。农业、商业、手工业;交通、运输、传信息;冶金、炼铜、工艺品古代的刀耕火种,正是因为桔梗燃烧的草木灰是含钾元素的化肥,因而沿用至今;青铜、钢、铝,人类千年的工业沿袭与发展,正是一次次化学工艺的革新;丹药、火药、燃料,改变历史进程的重要武器。化学的好处令我们无法道清。

然而当代中国,迷信、偏方恰如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断送一个又一个完美的家庭,葬送一条又一条鲜活的生命。21世纪是科学的殿堂,殿堂门口的雅典娜的塑像代表的可不是希腊神话了,而是代表科学的精神智慧与勇敢。智慧着发现,勇敢着坚持;殿堂的门柱上不再是人兽斗角场,而是科学沙龙上,人们开启新思潮的记录,记录着一个又一个不朽的神奇。还有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冲破了时间、空间限制的蒸汽机改良,纺纱机;第2次工业革命中电力的应用电灯、内燃机;第三次工业革命信息技术的普及,计算机的面向全人类都在殿堂内一一展示着,科学化,现代化,舒适化,这是理想家园的典范!

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也说过,评价事物应一分为二。

21世纪的科学普及也给人们带来了莫大的灾难。从添加剂到塑化剂,又有最近的西瓜膨胀,这是多么恐怖的事件。网络上有这样的戏言,拍扁一个中国人,就是一张元素周期表,拜读之后不禁莞尔,然而过后又是深思:曾经那句为子孙留下一片净土难道应替换为为子孙留下一片干净的面包了吗?

不应该是这样的。人类的智慧应该用于科学,科学的智慧也应该用于人类!当生命成了实验品,我们不应反省些什么吗?

从自然到人,都是一样的存在,而道德又何尝不是呢。每颗心都是原子、粒子、分子,只有联合起来才是一个整体,构成最完美的世界。

当《舌尖上的中国》为人熟知,人们看到了特色美食,看到了山珍海味,可是,并没有看到现今的产品几乎都是含着防腐剂、保鲜剂、着色剂之流的东西了。

我喜欢科技,它让我心灵手巧。我喜欢地理,它让我足不出户,游遍世界;我喜欢生物,它让我明白物种起源到人类的怀胎十月;我喜欢化学,它让我成为魔术师,为人生着色而我最喜爱的化学,不仅是因为它让我了解生活中的常识与原理,更让我有了做人的体悟。

内心的品格,极为重要。心术不正者会受到伙伴的唾弃:勿以恶小而为之,歪曲的信念会使人走上歧路;品行高尚者会得到世人的尊敬:人的一生在于奉献,正直的心灵会引人进入天堂。用规范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待生活,用高洁无瑕的科学品质对待人生,用科学铸就成长,用科学引领风尚。

再次聆听化学之音: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碰触生命之章,点亮生活之光,唱响前方之路。

我要将化学装进背包,带上它,一起旅行。

读后感《《关公文化学》读后感》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文化苦旅》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