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

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

《思想者的彼岸》读书笔记心得感悟2000字。

古语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平时也需要多阅读一些书籍书籍,阅读相关作品后,心中会有莫名的感触,有很多的想法,为了避免忘记读这本书时所感触到的思想,我们通常会记录下读书笔记,读书笔记你知道怎么写更好呢?以下“《思想者的彼岸》读书笔记心得感悟2000字”由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欢迎阅读,希望你能阅读并收藏。

哲理、诗情、画意——《思想者的彼岸》读书笔记心得感悟2000字:

我与赵丰老师的相遇源于芦苇,一种生活在水中葳蕤的植物,在古老的诗经中浅吟低唱,有女人的智慧和婉约。我感觉前世我就是水中的一株芦苇,那时候我正在写作一篇关于芦苇的文章,在网络上我阅读赵丰老师的第一篇文章《帕斯卡尔的芦苇地》,那一刻我忽然觉得在写意的诗经之外,还有一种文字震撼人心,那就是哲学。我喜欢诗经的浪漫情怀,也开始关注西方的哲学蕴含着思想智慧。我原以为哲学很枯燥,原来可以很优美,哲学家本质是诗人,比如帕尔卡斯和他的芦苇地就是诗情画意。思想者的彼岸是一种精神的诱惑,在嘈杂的人生中读一些哲学,会收获庸常之外的启蒙与惊喜。2014年是我几乎读完了赵丰老师所有的文章,也像一条鱼游弋到更遥远的地方。

不为彼岸,只为海。远方究竟有多远?我是一条鱼,有自己的姿势和倔强。

哲理:睿智的思想

我阅读西方哲学应该是二十岁以前的事情,那时候生吞活剥的读书,柏拉图尼采黑格尔泰戈尔弗洛伊德……这一个个的名字对于一个中文系的女生并不陌生,那时候我们谈话引经据典的开头就是尼采怎么说柏拉图怎么说弗洛伊德怎么解释,似乎不读西方哲学人生就浅薄无知。

后来,我真的长大,真的衰老,真的妥协,真的遗忘。

那些年轻的情怀在时光中一点点褪色,我记得的只是一些名字。我沦陷在日常的粮食蔬菜流言蜚语中,我记不得有一个词语:思想。混沌是一种很容易陷入的深渊。

赵丰老师《帕尔卡斯的芦苇地》中有一句话:《思想录》属于那种超越时空的经典哲学散文,像一叶智慧的扁舟,引领人类驶向远离浮华虚空的彼岸。这句话概括了帕尔卡斯作品的魅力。思想的魅力,就是哲学的魅力。

赵丰老师《思想者的彼岸》是他六年的时间研读四十位西方哲学家的著作后的思考。他的思想和哲学家的思想在碰撞,在写作中联系哲学家的人生经历中的关键事件讨论哲学家的思想,并融入自己的人生经历和阅读感受。这种写法让读者感到亲切、真诚,也会激发读者自己的人生经验。

阅读的收获,最终归于读者自己的领悟。我在阅读这本随笔集的过程中,不仅领悟到哲学家的思想,更了解了赵丰老师的思想,也启蒙了自己日渐麻木的心灵。

诗情:彼岸的情怀

赵丰老师散文集《思想者的彼岸》封面:一个孤独的人与他的影子,面对无边的蓝色的大海,还有一条游弋在大海孤独的鱼。彼岸有多远?鱼的远方是不是彼岸?

我简陋的理解:彼岸就是远方,不管远方有多远,不管是不是能够抵达,彼岸就是我们生命中浪漫的情怀,诗歌般的朦胧,写意绘画般的洒脱。我一直不喜欢工笔画,精雕细刻,讲究细节,追求完美。我一直感觉那样的绘画很累,生命应该是享受的。

赵丰老师执着于散文写作,他的这本《思想者的彼岸》并不是简单的介绍西方哲学思想,而是以诗人浪漫的情怀给读者讲述远方的故事遥远的思想,最终激发读者的诗人情怀。《尼采的庄园》以浪漫的想象开头,在这个多雨的秋天,我走进尼采的庄园。读书笔记作者写道:尼采是诗人,需要激情、超常和神秘。忧郁和孤独是思想家尼采的面包和饮料。我读着这样的句子,似乎理解尼采天才的诗歌超凡的思想最终的疯狂。我阅读了尼采庄园里的三个女人,没有八卦的好奇,理解到生命难以言说的隔膜与遗憾,爱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我以为哲学是从诗歌中来的,阅读哲学,首先必须有一颗虔诚的诗人的情怀,单纯热烈痴迷。《弗洛伊德扰乱了我的睡眠》结尾:读了他的著作,听了他的解释,我们会恍然大悟,觉得生活依然可以继续,你的生命还会有许多奇特的现象。这样的情怀就是彼岸的情怀,着眼于远方。

画意:写意的境界

我的阅读习惯从目录开始,赵丰老师的散文《思想者的彼岸》收录的40篇文章,每一个题目都具有画面感,有阅读的诱惑。不信你只想想题目《在赫拉克利特的河流里》《花园里的哭泣》《躶体的阿基米德》《柏拉图的洞穴》《康德、药方、上帝及其他》……你是不是就想看下去。哲学思想和哲学家的人生是可以用这种形象性很强的句子概括表达。

赵丰老师曾经说过,散文应该重视细节的描写。我读过他写西湖的文字,感觉我自己是白去了西湖。他把西湖的美用细腻的画面展现出来。我看到他关于哲学的随笔居然也可以写的优美如画,而且抒情传神。

《阅读蒙田》中有这样的句子:我似乎看见蒙田的微笑,很难想象一个哲学家的微笑,高耸的鼻梁带着一丝冷漠,但是又绝非嘲笑。我崇拜这样的微笑,我见过的人类中,那样的微笑,是罕见的。我想读者会喜欢赵丰老师这样写意的语言描写,能刻画出哲学家的精神世界。我也有过阅读名人画像的经历。

《帕尔卡斯的芦苇地》里有这样的句子:帕尔卡斯的芦苇地,那是属于他的精神家园,由他开垦、播种、耕耘,并最终收获的芦苇地。那是在世界的一个极为隐蔽的角落,永远不会被别人发现;或者说,那是人们用肉眼无法触及的芦苇地。这样就具备了安全感。他可以放心的、赤裸的在其中想象、呐喊……赵丰老师写的这个关于哲学家的段落是不是一幅精致的绘画?从一幅画进入哲学家和哲学,是有趣的事情。

我不是评论家,只能说这是我阅读赵丰老师散文集《思想者的彼岸》的收获。这本关于西方哲学家和哲学思想的书会给人哲理、诗情、画意的启蒙。作者:齐若冰

HDh765.com更多读书笔记编辑推荐

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心得感悟2000字


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心得感悟2000字:

看过《平凡的世界》的电视剧之后,一直没有机会读一读原著。上了研究生之后,猛然发现离毕业就剩一两年了(之前大四的时候都没有一点点毕业的感觉)。可能是因为这次真的彻彻底底地要离开学校了,心里面突然对学校生活无比的眷恋和不舍,比如图书馆,想着以后再也不能免费的借阅一栋楼的图书,就没得浪费了四年的机会,现在只想趁着还有机会,多读一些书。

《平凡的世界》有三部,主要通过孙玉厚家四个孩子一个比一个过的好来展现1975-1985年十年间中国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本篇读后感主要论述在读完全篇之后的一些个人感想。

关于爱情

至始至终我认为孙少安的决定是正确的,他和田润叶是不可能走到一起的,不管是在精神、物质上都是不相宜的。孙少安虽然资质不凡,但在那个年代和他家庭背景的缘故,注定是走不出双水村,同时田润叶也绝不可能有秀莲那种吃苦耐劳的狠劲。从这一点上,我是非常佩服少安和秀莲,他们都是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能够抛弃其他念想并为之努力争取的人。在小说的最后,田润叶的爱情生活还算圆满,但是我在看书的时候总有一种嘎然而止的感觉,她对孙少安的爱是那么的炽热和那么深情,是什么让她在李向前腿断之后突然的就投入了向前的怀抱并且心甘情愿?思来想去可能是因为,她爱少安是真,但这么多年过去了别人孩子也有了,是时候放下过去朝前看了,但是该怎么朝前看呢?在自己想静一段时间忘掉少安的时候,这个叫李向前的人总在面前走动,实在叫人厌烦即使他的优点太多。还是出走黄原吧,人生地不熟对于想过新生活的人无疑是最好的生活,一年两年还好,然而三年四年之后身边的人都结婚生子,自己年龄越来越大,这样一直拖着算什么呢?向前腿断是个转机,也是她自己的一个解放……

少平晓霞的爱情是我羡慕的,我不能忘记他们那个浪漫的约定,希望以后每隔一段时间也能够与我心爱的人儿有一个这样浪漫的约定,这样在艰苦的生活里一想到还有这么一天等着我就觉得无比甜蜜啊。看到最后可能一部分读者认为少平拒绝可爱的金秀重返大牙湾煤矿,最后应该就和惠英嫂子、明明生活在一起了,少平和金秀不可能走到一起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我认为他和惠英嫂也是走不到一起的,两个同时失去挚爱的人,生活上互相报团取暖是可以理解的,他们也都是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价值,这里也可以说是他们的疗伤地,在心里的伤接起疤的时候都会去寻找自己的另一片天地了,当然这里我也绝不是说他们只是临时的避风港,他们的感情也许是我们理解不来的,应该是可以用亲情来形容了,不管以后相隔多远有多久没联系,见面只需一个微笑就足够了的那种。

郝红梅和田润生是我绝对没有想到的一对,同时让我惊讶的是田福堂那种强势且不会为别人考虑的人,竟然能够造就润生这么绵软且富有爱心的性格。前半生感情波折苦命的红梅,在最后也算是有个好结局,当然这也得归功于润生坚持的态度,同样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坚持的卫红也是很幸福啊,看来有的时候我们不要太恪守常规,做自己想做的(当然这是事情一定要是正确的、有价值的)。

关于读书

从这本书来看,还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从孙玉厚的四个孩子的文化水平——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暂且不说物质方面的越来越好,就是精神层面也是一个比一个有思想有见解,不管在过去还是在现在,我们还都是应该博览群书,读书笔记m.i1766这本书另一个让我惊喜的地方就是,书中的孙少平竟然跟我一样在没有蚊子的季节挂个蚊帐,就像书中说的,那只是想给自己创造一个独立的空间啊!之前总是试图解释想寻求别人的理解,但现在认为那是我自己的小天地,别人理不理解都无所谓了,又不妨碍他人自己舒适就好啦。

关于生活

为秀莲最后的命运不禁有些想哭,一个多么感情丰富可爱的人啊,在好日子到来的时候竟然不能享受一天,被可怕的病症即将带走生命,想想少安将没了给他无限力量的妻子可怜的娃娃没了娘就……为晓霞和少平最终没能长相厮守感到心痛,如果晓霞没有死,他俩一定很幸福吧,但世事无常终要接受。我想作者最后晓霞和秀莲写死可能就是因为,想告诫我们人一生不会总一帆风顺的,即使是在小说中。少安的制砖厂日进斗金但我们不能忽略因此积劳成疾的秀莲,我们要认真的对待每一天,好好地说每一声再见……

这本书的主要家庭孙玉厚一家,从他的几个孩子的境况一个比一个好,来反应了中国越来越好的现状,但不管在什么时期不管贫富大家的烦心事都不会减少,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难题,但我们不要怕啊,也要敢于追求,敢于自我批评,敢于让他人批判,同时要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热爱他人,不畏将来不念过往。说来容易,自己要时时提醒自己做到啊。作者:尹梦瑶

《梦的解析》读书笔记心得感悟2000字


痴人读“梦”——《梦的解析》读书笔记心得感悟2000字:

我三心二意地接触“应用心理学”这门学科不知不觉也有一年多了,每次听到弗洛伊德这个名字总觉得神圣而又遥远,直到有朋友慷慨赠我一大堆心理学专著,我才开始硬着头皮翻阅起《梦的解析》这部听起来很玄,事实比传说中更玄的心理学名著。

梦的来源:无序?无绪?

据说梦的一部分源于旧记忆,却不是某件事情印象越深,就越会入梦。很多事物仿佛随机出现在人的梦里,大脑今晚要翻哪个片段的牌子,几点上场……至今尚无规律可循。中国的古人曾经云过,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然而,外国的专家却说NONONO,巨大的悲痛会延迟一些人和一些事入梦,比如谁的至亲刚刚过世,逝者的影像并不会立即入那人的梦,反而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某人自觉已经释怀,有些片段才会“不经意”地出现在梦里。也就是说,杨过得知小龙女跳崖后,一直都是伤心欲绝,他们这种情况,是连在梦中相会的机会都没有的。

梦,是对干扰的反抗

有人曾梦见自己被几个人摔在了地上,大脚趾和第二趾间插了一根木楔。他惊醒后发现,自己的两个脚趾间夹了根稻草。有人睡衣太紧,勒着脖子,梦见自己被施以绞刑。梦见自己从高墙上摔下来的人,醒来后发现自己的床架垮了,身体真的摔到了地上。这些研究最后都证明了一件事,那就是现实干扰睡眠的时候,梦就开始反抗这些干扰。这是意识对外环境变化的一种防御机制。凭着这些线索,我才觉得,梦不是全然不可理喻,它跟现实还是有联系的。

梦能够预示病症

专家说,梦虽然玄乎,但在医学方面它还有着独特的贡献,它会让我们注意到清醒时无法察觉的初期病症。《梦的解析》中提到,某人看到梦里的一个人左肩有皮肤浸润性斑块,实际上暗指梦者自己的肩膀风湿痛。而且在梦中,他似乎能清楚地感知他人的病痛,他说“虽然隔着衣服,但我依然能够感觉到那人的患处”,这其实是在感觉自己的身体病症。假如你在梦里感知到了病痛,不管内容有多么无厘头,都需要引起重视,因为这是身体器官给你的一份体检报告单。

梦与道德观

心理学家肖尔茨认为:“在梦里,虽然高尚或堕落都被伪装了起来,但真相依旧存在,我们依然能够辨认出最真实的自我……真诚的人即便在梦里,也不可能犯下可耻的罪行。如果真的出现了罪恶的场景,他也会吓出一身冷汗,感觉那是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事。”我虽然不懂他是怎么研究的,但我非常愿意相信这个研究结果。我们没有人能十分肯定地说自己有多好,或者有多坏,我们多少都曾做过一些不道德的梦。这样的梦既然存在,我们就得追溯它的出处。对于那些罪恶之梦,我想知道究竟是主观意愿多一点,还是我前面提到过的“对干扰的反抗”多一点。只可惜,书里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所以,我们至今仍无需对梦中的恶行负任何法律责任。当然了,为了防止“坏”梦的产生,我们还是有必要在清醒的时候多提醒自己提高道德意识。

梦与催眠

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对精神疾病的了解日益增多,对这方面也愈加重视起来。然而大多数精神疾病患者都无法判断自己是否有病和患病程度,这就需要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催眠然后读取患者(或疑似患者)关于梦的信息是心理医生采取的其中一种治疗手段。读书笔记在这种情况下,患者需要尽可能地放松自己,因为当一个人过于紧张的时候,他会不自觉地抑制一些想法,比如自己觉得不重要的,没有意义的,或违反道德的方面等等。只有对自己的思想保持绝对公正,才能创造真正有效的治疗过程。

梦与创作

专家说,一个处于创作状态中的人,理智会放松警惕,思潮混乱地涌入心门。这种状态有点类似于梦境,又有别于梦境,它更接近于人们常说的“白日梦”。由于疯狂的思绪很多时候是产生真正艺术创作的原动力,没有创作力,实际上是人清醒时的心理对疯狂思绪抵制得过快,过于抗拒造成的。假如人可以反过来驾驭自己的想象力,那么他也许能出更多伟大的作品。正如伟大的诗人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席勒曾经对朋友说过,“你抱怨自己缺乏创作力,我觉得,是由于你的理智驾驭了想象力,想象力受到限制所致。”

梦是否真的可解?

作者给书起名为《梦的解析》,是为了告诉读者,梦,是可以被解析的。他通过各种方式企图解开梦的神秘面纱,从而实现治疗心理疾病的目的。他在书中多次提到的译码法是根据一个梦的口令,对梦的既定内容进行翻译。书中有提到精密科学学者对梦曾经做过这样的诠释,他们认为梦是“不谙音律者却恣意搬弄琴键”,既是不谙音律者,又何以凭十指奏出美妙的乐章?的确,人的内心世界可以说是复杂到瞬息万变,弗洛伊德的“密码”解不了所有人的心结,但至少他让有些类似的病症有了可供参考的处理依据。即使有一些无法认同的观点,也给了我们进一步探寻的路径和方向,这大概就是这本书的珍贵之处。

粗略地读完了《梦的解析》上册,我这个入门者并没有感受到太多来自心理学的感召,只是饶有兴趣地欣赏了一番关于梦的方方面面。于是不得不用拙劣的文笔记录一些杂乱的随感和不成熟的看法,以此来表达对这本名著作者和授我此书的人的由衷敬意。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切实感受了一回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的严谨治学态度,以及对生命和科学的敬畏之心。路漫漫其修远兮,我还是继续看下册吧。作者:晓歌

《伊索寓言》读书笔记心得感悟2000字


比我们年轻的人,大概可以分作两类。第一种是和我们年龄相差得极多的小辈,我们能够容忍这种人,并且会喜欢而给予保护;我们可以对他们卖老,我们的年长只增添了我们的尊严。还有一种是比我们年轻得不多的后生,这种人只会惹我们的厌恨以至于嫉忌,他们已失掉尊敬长者的观念,而我们的年龄又不够引起他们对老弱者的怜悯;我们非但不能卖老,还要赶着他们学少,我们的年长反使我们吃亏。这两种态度是到处看得见的。譬如一个近三十的女人,对于十八九岁女孩子的相貌,还肯说好,对于二十三四岁的少女们,就批判得不留情面了。所以小孩子总能讨大人的喜欢,而大孩子跟小孩子之间就免不了时常冲突。一切人事上的关系,只要涉到年辈资格先后的,全证明了这个分析的正确。

从整个历史来看,古代相当于人类的小孩子时期。先前是幼稚的,经过几千百年的长进,慢慢地到了现代。时代愈古,愈在前,它的历史愈短;时代愈在后,它积的阅历愈深,年龄愈多。所以我们反是我们祖父的老辈,上古三代反不如现代的悠久古老。这样,我们的信而好古的态度,便发生了新意义。我们思慕古代不一定是尊敬祖先,也许只是喜欢小孩子,并非为敬老,也许是卖老。没有老头子肯承认自己是衰朽顽固的,所以我们也相信现代一切,在价值上、品格上都比了古代进步。

这些感想是偶尔翻看《伊索寓言》引起的。是的,《伊索寓言》大可看得。它至少给予我们三种安慰。第一,这是一本古代的书,读了可以增进我们对于现代文明的骄傲。第二,它是一本小孩子读物,看了愈觉得我们是成人了,已超出那些幼稚的见解。第三呢,这部书差不多都是讲禽兽的,从禽兽变到人,你看这中间需要多少进化历程!我们看到这许多蝙蝠、狐狸等的举动言论,大有发迹后访穷朋友、衣锦还故乡的感觉。但是穷朋友要我们帮助,小孩子该我们教导,所以我们看了《伊索寓言》,也觉得有好多浅薄的见解,非加以纠正不可。

例如蝙蝠的故事 蝙蝠碰见鸟就充作鸟,碰见兽就充作兽。人比蝙蝠就聪明多了。他会把蝙蝠的方法反过来施用:在鸟类里偏要充兽,表示脚踏实地;在兽类里偏要充鸟,表示高超出世。向武人卖弄风雅,向文人装作英雄;在上流社会里他是又穷又硬的平民,到了平民中间,他又是屈尊下顾的文化分子:这当然不是蝙蝠,这只是——人。

蚂蚁和促织的故事 一到冬天,蚂蚁出晒米粒;促织饿得半死,向蚂蚁借粮,蚂蚁说:“在夏天唱歌作乐的是你,到现在挨饿,活该!”这故事应该还有下文。据柏拉图《对话篇·菲得洛斯》说,促织进化,变成诗人。照此推论,坐看着诗人穷饿、不肯借钱的人,前身无疑是蚂蚁了。促织饿死了,本身就做蚂蚁的粮食;同样,生前养不活自己的大作家,到了死后偏有一大批人靠他生活,譬如,写回忆怀念文字的亲戚和朋友,写研究论文的批评家和学者。

狗和他自己影子的故事 狗衔肉过桥,看见水里的影子,以为是另一只狗也衔着肉,因而放弃了嘴里的肉,跟影子打架,要抢影子衔的肉,结果把嘴里的肉都丢了。这篇寓言的本意是戒贪得,但是我们现在可以应用到旁的方面。据说每个人需要一面镜子,可以常常自照,知道自己是个什么东西。不过,能自知的人根本不用照镜子;不自知的东西,照了镜子也没有用——譬如这只衔肉的狗,照镜以后,反害他大叫大闹,空把自己的影子,当作攻击狂吠的对象。可见有些东西最好不要对镜自照。

天文家的故事 天文家仰面看星象,失足掉在井里,大叫“救命”;他的邻居听见了,叹气说:“谁叫他只望着高处,不管地下呢!”只向高处看,不顾脚下的结果,有时是下井,有时是下野或下台。不过,下去以后,决不说是不小心掉下去的,只说有意去做下属的调查和工作。譬如这位天文家就有很好的藉口:坐井观天。真的,我们就是下去以后,眼睛还是向上看的。

乌鸦的故事 上帝要拣最美丽的鸟作禽类的王,乌鸦把孔雀的长毛披在身上,插在尾巴上,到上帝前面去应选,果然为上帝挑中,其它鸟类大怒,把它插上的毛羽都扯下来,依然现出乌鸦的本相。这就是说:披着长头发的,未必就真是艺术家;反过来说,秃顶无发的人,当然未必是学者或思想家,寸草也不生的头脑,你想还会产生什么旁的东西?这个寓言也不就此结束,这只乌鸦借来的羽毛全给人家拔去,现了原形,老羞成怒,提议索性大家把自己天生的毛羽也拔个干净,到那时候,大家光着身子,看真正的孔雀、天鹅等跟乌鸦有何分别。这个遮羞的方法至少人类是常用的。

牛跟蛙的故事 母蛙鼓足了气,问小蛙道:“牛有我这样大么?”小蛙答说:“请你不要涨了,当心肚子爆裂!”这母蛙真是笨坯!她不该跟牛比伟大的,她应该跟牛比娇小。所以我们每一种缺陷都有补偿,吝啬说是经济,愚蠢说是诚实,卑鄙说是灵活,无才便说是德。因此世界上没有自认为一无可爱的女人,没有自认为百不如人的男子。这样,彼此各得其所,当然会相安无事。

老婆子和母鸡的故事 老婆子养只母鸡,每天下一个蛋。老婆子贪心不足,希望它一天下两个蛋,加倍喂她。从此鸡愈吃愈肥,不下蛋了——所以戒之在贪。伊索错了!他该说,大胖子往往是小心眼。

狐狸和葡萄的故事 狐狸看见藤上一颗颗已熟的葡萄,用尽方法,弄不到嘴,只好放弃,安慰自己说:“这葡萄也许还是酸的,不吃也罢!”就是吃到了,他还要说:“这葡萄果然是酸的。”假如他是一只不易满足的狐狸,这句话他对自己说,因为现实终“不够理想”。假如他是一只很感满意的狐狸,这句话他对旁人说,因为诉苦经可以免得旁人来分甜头。

驴子跟狼的故事 驴子见狼,假装腿上受伤,对狼说:“脚上有刺,请你拔去了,免得你吃我时舌头被刺。”狼信以为真,专心寻刺,被驴子踢伤逃去,因此叹气说:“天派我做送命的屠夫的,何苦做治病的医生呢!”这当然幼稚得可笑,他不知到医生也是屠夫的一种。

亲爱的读者,以上由我们精心为您编辑整理的《《思想者的彼岸》读书笔记心得感悟2000字》读书笔记一文,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