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漫长的告别读后感1000字

漫长的告别读后感1000字

《漫长的告别》读书笔记800字。

赫尔岑说:“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纵观世界上的伟大人物,他们无不是书籍的爱好者,阅读完以后,我们经常会仔细口味这本书,那么,就让我们静下心来好好的写一篇属于自己的读书笔记吧!优秀的读书笔记有哪些特点呢?在此,你不妨阅读一下《漫长的告别》读书笔记800字,或许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漫长的告别》悬念重重,笔触文艺感很浓。

整个故事都笼罩在反舌鸟嘟嘟的警告声中,也仿佛使惊悚的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故事开始时硬汉私探马洛萍水相逢大好青年特里和只把他当成毛绒玩具随时能抛弃他的放浪形骸的妻子西尔维娅,她是一个亿万富翁的千金。西尔维娅和特里婚姻有名无实,一无所有的特里也无法约束(也是达成私下协议)西尔维娅混乱的私生活。

书中悬念满满的描写了处在洛杉矶穆赫兰道北边休闲谷中上流社会人际关系和荒唐混乱且酗酒嗑药空虚的生活及谋杀。酗酒者被利用,竟然在当时谋杀发生时,自己也稀里糊涂,不知道是不是自己。一箭双雕的谋杀,特里好像很快觉察了,为了十几年前的一段婚姻,自己承担了罪名,也不想让美梦似得韦德夫人承担罪过,匆忙中向马洛告别,并让马洛帮助他逃离出境。

马洛认为是特里不可能杀了他的妻子西尔维娅,逃出境外的特里又在两位黑白道上混得不错的老战友帮助下,在墨西哥伪装自杀平息谋杀案,自己也改头换面化名逃离原先的那种生活。并且寄给马洛一张五千元的麦迪逊美钞,暗示让马洛不再关注此事。

故事中作家韦德也与放荡的西尔维娅有私情,被韦德夫人看到自己生命中两个重要的男人都被染指很是嫉妒。案件发生后作家韦德在困惑中渐渐发现真正的凶手是谁后,内疚特里是一个无辜的好人而自杀,更加沉迷酗酒,却不知道自己的妻子已经对他有了杀心。

韦德夫人一个美梦似的,眼睛是罕有矢车菊蓝的金发美少妇,笑容是那么温柔,那么优雅而纯洁。没有想到她还很聪明有心机,不动声响精心谋划了并且实施了两桩凶杀案,且用美色挑逗硬汉侦探马洛,并把他也牵连作家韦德之死的案件中。

故事结尾特里整容后用化名再次向马洛告别,马洛感叹特里以前从许多方面是个很可爱的人,到变成现在学会演戏,且从中得到了乐趣的人,从前惺惺相惜的感觉随着也烟消云散。

苍蝇沾染蜂蜜就不能再扇动翅膀。

故事很精彩,译文也流畅,书本装帧也很好,很值得一读。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书笔记阅读

《漫长的告别》读书笔记600字


这几天见缝插针,读完了手头上这本厚厚的《漫长的告别》。随着阅读的逐渐深入,刚开始不够清晰的脉络越来越明朗起来,一个穷困潦倒、经常没有生计的私人侦探马洛和用一起谋杀案联系起来的各色人等在作者不紧不慢的叙述中仿佛就在眼前,在身边,看得见,摸得着。

如前所述,本书主要讲述了主人公、私人侦探马洛因为一次意外醉酒遇上了一名同样醉酒的男子,而他卷入了一场谋杀案,伴随着故事脉络剥洋葱似的的层层展开,给读者展示了一幅现代社会广阔的生活面,而这个面,很遗憾不是正面、正能量的,而是彻底的暴露了“阴暗的人性和丑陋的人心”,阅读的时候几乎都快要窒息了。

作者在书中也会借主人公之口说出自己的“远大抱负”,这一点在本书的第36章的开头两段显得特别明显,作者这样写道:“我躺了半个小时,考虑该怎么办。半个我想让他继续喝,喝到烂醉,看他会变成什么样子......这种生活交给你了,朋友,我更喜欢污秽肮脏狡诈的大城市。”作者在描写两个“半个我”的情况时所用的写作手法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作者在书中穿插了大量的西方典故,信手拈来,对西方人的日常生活描写的比较深入、细致,看似毫无深意,其实意在笔外,意在笔先。如果读者不熟悉这些西方典故的话,读起来就会感到有困难、比较吃力。这从侧面也表明了作者渊博的知识底蕴。

由于本书原文是外文写就的,中文版译者在翻译原作时,会不自觉地受到母语著作的影响,比如在本书出现了“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中文熟语。

总而言之,本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展现“钱德勒式”文风的经典著作。

漫长的告别读后感1000字


“说一声再见,就是死去一点点。”人生由许多“你好”和“再见”串起。所有的“你好”一定对应着一声“再见”,直到和这个世界说“再见”。这是一本哀伤的小说。
作家们塑造了许多侦探,彼此性情各异,只有一点相同:都是虚构的。因为真实的世界不存在如此有魅力的侦探(们)。我知道的侦探手指头数得出来:工藤新一,金田一,福尔摩斯,大侦探波洛,马普尔小姐,再就是这部《漫长的告别》中的菲利普.马洛。许多人应当都熟悉前面几位侦探,但对马洛很陌生。不奇怪,大部分人都没听说过雷蒙德·钱德勒,他在中国谈不上著名。我从这本书才得知这个作家。和其它侦探小说相比,本书侧重的不是逻辑推理,而是人物,命运,和故事——至少我的感受如此。

本书在国际上闻名遐迩,曾获爱伦坡奖(此奖项在世界推理小说界享有极高声誉)——而且受村上春树推崇(以及艾略特、加缪、钱钟书等多位著名作家),村上春树曾阅读此书多达十余次:“每当我的写作没有灵感而停滞不前时,就会翻这本书。”进一步说明《漫长的告别》不仅仅是一本侦探小说,更是一本重要的文学作品。我把本书当作严肃小说阅读,希望从中学到一点写作技巧。

一个作家曾这样评价《漫长的告别》:每一页都有闪电。雷蒙德·钱德勒擅长描写和比喻,短短一两句话勾画出生动鲜活的情景,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甚至可以让读者“看见”,“听见”,“闻见”,享受到文字的美妙,不时地会心一笑。精妙绝伦的句子几乎每一页都能看到。如此高超的表达技巧只有少数顶尖作家才具备。另一本让我体验到“每一页都有闪电”的书是钱钟书的《围城》——而钱钟书是钱德勒的粉,他们都姓“钱”。

侦探马洛的形象与其他侦探的不同之处突出表现在“硬汉”二字——马洛是一个硬汉。他身上具有美国文化中的拓荒精神,粗旷,豁达,西部牛仔的勇敢和正直;他对朋友义薄云天,对顾客忠诚尽职;“好管闲事”,“怜香惜玉”体现了他浪漫的一面。他幽默乐观,不畏强敌,蔑视凶狠狂妄的人,遭受打击毫不气馁。此外,还能映衬“硬汉”形象的是他手中的卷烟,总是一支接着一支,几乎永远不会停。马洛身上吸引人的地方很多,最有感染力的是,他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会挨打,会受伤,会郁闷,伤心,痛苦,悔恨。这是其它侦探不具备的。我们成为不了福尔摩斯,但是从马洛身上,或许可以看到一点点自己的影子。

我读的这个版本译者是东北人,文中多处出现东北俚语,我需要查百度才能知道它的含义。翻译难以做到完美,译作总体瑕不掩瑜,感觉良好。

感谢您阅读“读后感大全网”的《《漫长的告别》读书笔记800字》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书笔记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漫长的告别读后感10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