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四大名著读后感 · 红楼梦2回读后感

红楼梦2回读后感

《红楼梦》读后感2。

中国四大名著声名远播,现在世界人都知道这四本传奇著作,绝大多数人只是为了打发时间看的四大名著电视剧,却没有在看中思考过什么,书籍是整体的,连续的,阅读名著更能激发读者整体思维。每个人在阅读名著后都会独属自己的感悟,这便是读书的意义所在。那么,我们该如何去写作品的读后感呢?下面由小编帮大家编辑的《《红楼梦》读后感2》,有需要的朋友就来看看吧!

我,一个爱读书的小女孩。今年暑假我读了许多书籍,有幽默无比的《淘气包马小跳》;有让我笑口常开的《笨狼的故事》; 有写出了女孩心声的《贾梅日记全传》;还有情节感人的《红楼梦》。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红楼梦》。

《红楼梦》这本名著很感人,别看我年纪小,才读了一遍一至十回,我还真懂得了不少,也时常掉眼泪。我觉得,当时的社会很奢侈,贾府的贾母很有权势,说话很有分量,贾府上下全都听她的。但她特别疼爱贾宝玉,把他当作心肝宝贝。也许因为是贾府上上下下都是姑娘,只有贾政(贾府的老爷)和贾宝玉两个男人吧。

贾宝玉有一个表妹叫林黛玉,她很爱哭,但很有才华,做诗、画画样样精通。她和贾宝玉很谈得来,经常一起玩耍,两小无猜。我觉得,自己也是一个样样精通的小女孩,爱好很广泛,读书、画画,弹琵琶、办小报……。呵呵,好像跟林黛玉有些相似,我也很爱哭,而且,哭起来没完没了。不过,这些应该改正,现代的孩子要坚强些,不要那么多愁善感。我觉得,林黛玉在我心里是《红楼梦》里最喜欢的人物,也是最感人的人物!

自从我看了《红楼梦》以后懂得了许多道理,我很佩服曹雪芹,他可以写出这么好的作品,把里面的人物写得那么栩栩如生,好像就站在我面前。我要向他学习,练好作文基本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

HdH765.cOm更多精选四大名著读后感阅读

《红楼梦》读后感(2)


《红楼梦》读后感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作为一部成书于封建社会晚期,清朝中期的文学作品,该书系统总结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制度,对封建社会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一百个人就有一百种理解。《红楼梦》就像是一本史书,大大小小的人物,多种多样的命运,社会的千奇百态都让人陷入深深的思考。

关于人生

《红楼梦》宁荣两府大大小小的众多人物,他们的兴衰无不昭示着人生的哲理命运无常。繁荣昌盛,荣宠无限的宁荣两府,在攀上兴盛的顶峰后走向了衰败,让人不胜唏嘘。纵然是精明泼辣如王熙凤,最终也只能落得个被被休的结局。命运无常在书中一开始便很明显的显现出来,一场火烧了葫芦庙,也烧了甄士隐的家,本是还算富足有声望的文人家庭,最终也只能落得个依靠丈人生活,最后出家的境况。而原本的丫鬟,因为不经意的抬头回望,竟然成了贾雨村的妻子,最后还升了正室。由荣转衰,由衰转荣,命运的转变来得没有任何一点征兆。命运无常,让人摸不着,猜不透。纵使是繁盛额宁荣两府,在命运的面前最终只能认命。正如甄士隐所说:正叹他人命不长,哪知自己归来丧!

命运无常让人唏嘘,但也让我陷入深深的思考。面对这无常的命运,究竟该怎么办?

仔细想了想,命运既然无法预测,那就只好珍重当下,珍惜自己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或许,还当有居安思危的思想,纵然现在生活安乐,但也不能担保人生一帆风顺,充实了自己,让自己有能力,在命运无常面前,即使不可以冲破命运的枷锁,但至少可以让自己还能命运立足。牵挂那些不切实际的名声、钱财、还不如多多充实自己,学会坦然面对人生的勇气。这样,就算命运再怎么开你的玩笑,也可以勇敢去面对吧!

宁荣两府的衰败,显示了命运的无常,更告诫了我们。繁盛一时的宁荣两府,即使开始显现出衰败之气,依然奢靡,排场不减,非要营造出依旧繁华昌盛的局面。或许,倘若宁荣两府察觉到命运的衰落,接收现实,舍弃那些所谓的名声气势,或许不至于落得个那么凄惨的结局。社会的诱惑正如宁荣两府的追求,金钱、名声,面对复杂社会的我们,实难摆脱社会时时刻刻的诱惑,少些虚荣,多些实际,认清自己过得更加安乐。即使命运让自己失了这些,却也可以勇敢面对,重头再来。

在无常的命运面前,我们所要珍惜的,不是金钱、地位、名声这些身外物,而是亲人、朋友、爱人,即使没有了金钱,但身边依旧有这么多爱着的人,人生依然富足。

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无常,珍惜当下,做好自己,足矣。

关于为人

《红楼梦》一书中大大小小的众多人物,不仅让我们看到千千万万种命运,更让我们为人的重要性。精明的王熙凤,喜欢算计,到头来反误了卿卿性命。书中一开始就有提到,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人情,为人处事,在这繁琐的世事中是多么的重要。

林黛玉清高,为人不免有些刻薄,目无下尘,生性孤傲,多愁善感。

薛宝钗大方典雅,举止雍容。她待人处事十分圆滑,上面的疼爱,下面的敬重。

林黛玉的清高有她的好处。虽然让旁人难以接近,却也让人净重。黛玉的清高为自己带来了一方精神上的净土,即使旁人无法理解,却也保留了内心的纯洁、干净。

宝钗的圆滑让众人喜欢,在黛玉、宝玉、黛玉三人恋情的最终关头,众人还是选择了圆滑的她。宝钗的圆滑让她显得世俗些,偏偏宝玉也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公子哥,聪明圆滑如宝钗,最终还是得不到宝玉的心。

两种性格不能说谁对谁错,毕竟性格没有对错之分,只能说哪种性格更能在世间生存。

黛玉的清高让她不被旁人理解,宝钗的圆滑让人觉得世俗。无论是黛玉,还是宝钗,我都不会选择。

英国威廉王子与平民王妃凯特的大婚让世人瞩目,勾起了无数少女的幻想,这不正是一个王子与灰姑娘的故事吗?看了一篇评论,我觉得很有道理。凯特绝不是灰姑娘,她漂亮、有学识、有事业,独立、聪明,这样的她绝不是灰姑娘。这样的女性,即使不嫁给王子,也依旧很闪亮。纵观黛玉,虽然有貌有才学,但是孤傲、刻薄,这样的女子,即使真的嫁给了宝玉,两人也不一定会幸福,黛玉的孤傲注定与社会格格不入。比起一个刻薄、孤傲的女子,世人或者会更加喜欢像凯特王妃一样聪明自信的女子吧。

宝钗的圆滑让人更加愿意与之相处,她的圆滑注定不能让她免俗。婚后的她,即使厌恶官场的黑暗,仍然一直劝宝玉要赢取功名,而最后,宝玉抛下她,跟着和尚走了。宝钗终究还是不能免俗,就如同贾府的众人一样,过于追求功名。

欣赏黛玉的清高,有自己的原则,拥有自己的净土,也欣赏宝钗的知性,让众人喜欢她。我想,关于为人,要像宝钗一样融入社会,但同时,也要像黛玉一样有自己的原则,不为功名利禄所累赘。

有原则,善待人,这样的为人,更值得他人尊敬吧。

关于爱情

说到《红楼梦》就不能不说说宝玉、黛玉可歌可泣的爱情了。青梅竹马、情投意合,最后却天人永隔,让无数的人为他们留下一把同情的辛酸泪。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 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这段爱情悲剧,让人心酸,也让人深思。

宝玉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公子哥,对功名利禄没有任何向往,黛玉是身体孱弱,多愁善感的女子,清高孤傲,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二人对待世俗的观点一致,一拍即合,没想到最后却遭受封建的残害,黛玉身亡,宝玉出家。

贾府众人喜欢圆滑的宝钗,希望宝玉可以婚后安心读书,考取功名,重振贾府的繁荣。黛玉虽然有才华,却不屑功名利禄,比起这样的黛玉,众人更加希望宝钗和宝玉在一起,于是,这样一对惺惺相惜的情侣就这样被拆散了。

有人说,这结局不圆满,但是,仔细想想,倘若宝玉、黛玉真的在一起了,这段金玉良缘,还会像今日一样被流传吗?

宝玉、黛玉二人都与社会格格不入,倘若二人真的在一起,过些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子,而不是吟诗赏画,这段爱情,还能长久吗?谁也不能肯定。

我想,黛玉和宝玉爱情的美就美在悲剧。虽然最后不能够在一起,但二人心意相通,与封建礼教默默地做着斗争,这样的他们,更让人有着幻想的空间和余地。

以前的我,极其不愿意接受悲剧,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愿意看《红楼梦》,现在想想,悲剧或许也是另外一种美吧,这样的悲剧爱情更能让人反思。

在这段爱情里,没有所谓的赢家。纵使宝钗最后得以和宝玉结婚,但始终得不到宝玉的心。宝钗是聪明的,她会博取贾府长辈的欢心来为自己获得成为宝玉妻子的资格,但她也是愚笨的,爱不是靠心计获得的。嫁给宝玉,她幸福吗?她始终得不到宝玉的爱,最后,宝玉也离她而去。

每个人都渴望有一段美好的爱情,但是,命运时常捉弄众人。但无论怎样,还是珍重自己身边的爱人吧,珍惜在一起的日子。

在爱情里,放手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宽容,我总是想,倘若宝钗没有执着的嫁给宝玉,以她的聪明才智,外貌条件,或许也能找到很好的夫家。可惜,宝钗最终还是成就不了一段美好的姻缘。

爱情,这个永恒的话题,让世间男女为它烦恼,为它忧愁。还是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珍惜好自己爱的人和爱自己的人,敢于爱也敢于放下,收获自己的幸福。

《红楼梦》的语言艺术成就,更是代表了我国古典小说语言艺术的高峰。作者往往只需用三言两语,就可以勾画出一个活生生的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的形象;作者笔下每一个典型形象的语言,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从而使读者仅仅凭借这些语言就可以判别人物。作者的叙述语言,也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包括小说里的诗词曲赋,不仅能与小说的叙事融成一体,而且这些诗词的创作也能为塑造典型性格服务,做到了诗如其人切合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口气。《红楼梦》还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他们各自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永远放射着奇光异彩。

《红楼梦》值得我们细细品读。无论是关于人生哲理,还是关于文学艺术,抑或是其它方面,都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值得我们去好好的钻研,思考。

红楼梦读后感(2)


红楼梦读后感(2)

读了《红楼梦》一书,真是感慨万千,为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爱情故事而感叹,为书中的人物而感叹。

《枉凝眉》中这样唱到: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是啊,整部书中林黛玉不知流了多少眼泪!

《红楼梦》这部含笑的悲剧,大胆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一边是木石前盟,一边又是金玉姻缘;一边是封建社会下必须追求的功名光环,一边是心驰神往的自由之身,它为我们展现了一场无声的较量。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爱情故事浓缩了这场较量的全部硝烟,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质本洁来还洁去,在面对封建礼教下的种种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为代价,本质的追求始终不弃。在感叹贾、林两人爱情的悲剧的时候,看到了造成悲剧的重要因素:林黛玉清高的个性与当时的世俗格格不入,无法与社会而融合,自卑情结是她自尊的体现,也是她悲剧的开始。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林黛玉低吟的悲凉诗句一直被古往今来的独孤人士吟唱至今,似乎也暗示着红楼梦这部小说的悲凉结局和之中蕴涵的封建社会独有的苍凉和无奈。

十几岁时就开始读《红楼梦》了,那时我素来不爱读书,大观园的繁杂与喧闹似乎是那时对红楼梦的理解.宝玉的轻浮,黛玉的忧郁,宝钗的大方,刘姥姥的和善,凤姐的小家子气,其他人物各自的轻佻、刻薄等,都给我一种压抑的心情,总之,当时我理解的是这本书只是记录了晚中清时一户人家的兴衰史。

可如今再仔细品读,随着见解的丰富,这本书在我心中,不仅只意味着一个纯粹的俗气的故事,它开始有了更深远的寓意,那故事背后揭示了那些不为人知的悲伤与凄惨。

贾宝玉曾说:"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前者在婚前纯洁,而在婚后受泥土玷污,自然也浑浊了."宝玉为何有此感想呢?这不正暗示着曹雪芹对当时社会重男轻女现象的无比反感与愤愤不平么?

我从这本书字里行间也品出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令我如作者一般忍不住仰天长叹。然而其中也不乏美丽与善良的一面,如大观园中的一家人一同饮酒对诗,一同喜接春联的热闹与开心;宝玉面对黛玉时的那一份讨巧与能言善辩,一家人在一起的温馨,使人在阅读时嘴角不禁泛起一丝浮萍。其实,这也正是民间人家风俗与良好教养与中华民族丰富文化的真实写照,然而越是如此,结局变越显得沧桑凄凉,让人越发伤感。

读完《红楼梦》,从那个压抑的封建社会的阴影中逃脱出来,长吁一口气,环顾四周,自己生活的环境至少能有让自己喘息的空间,而当时的人们呢?身不由己、思想倍受禁锢,他们的心情又是如何呢?

每当读完一遍《红楼梦》,读之前的紧张与压抑,似乎都烟消云散了,内心对苦难与艰苦的理解也多了一份深刻,对梦想的追逐也越发执着了。我们生活在一个民主时代,爱情自由民主,没有约束感。生活中有艰苦和困难,但那是人生历程中不可避免的,和环境、观念无关。我们比起封建社会的人,我们至少有权利、能力、资格去战胜它,这是多么值得我们庆幸啊!

《红楼梦》静静地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是喜,是忧,是聚,是散,它孕育着狂热的内涵,它传承着深刻的思想,透散着醉人的感伤(夏军香)

读《红楼梦》有感(2)


读《红楼梦》有感

一样花开到底迟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到底迟

题记是九月,秋意渐浓。

有风从墙外自由的天空吹入贾府,那四角的天空,终被风慢慢吹成了秋天。

风从竹篱吹过,浸入即将盛开的菊花的经脉中,唤醒了枝头上贮藏了一春一夏的蓓蕾,以常人看不懂、也看不清的方式缓缓张开慵懒的蕊,清凉的香气,不知不觉在微凉的空气中弥漫开来。

只不过,会有人看懂,只不过,时间未到罢了。

千古红楼,梦一回。前生,是那棵世外仙姝;这一世,化作了这个叫作黛玉的女子。她那照水姣花、扶风弱柳的娇弱身躯里,蕴藏着超越脂粉的不凡禀赋。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这样精致婉转的别样情怀,还有那深深隐藏在思想深处的叛逆情怀,在那世俗小人眼中是那样的不和谐。又该怎样同那冰冷森严的封建制度相融合呢?

只好格格不入。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那是个怎样的女子啊。如冰雪般晶莹剔透,如玉般纯净无暇。从小寄人篱下,风刀霜剑严相逼,而她只是想与心爱的人在一起罢了。她那样的孤标傲世,可又有几人懂她?人们常把女子比作花,却很少把女子比作菊花。的确,那淡泊疏野、那孤标傲世、那顽强清高的菊,怎会和纤弱的女子联系在一起呢?千年之前,有一个叫陶渊明的男人,把菊花的魂升华到了百花之外;千年之后,那个不食人间烟火的林黛玉,用她纤纤玉手摘下了菊花沉睡千年的魂。花的魂魄和她的灵魂就这样契合在了一起。因为她本是这样的人啊!

有人说黛玉不如宝钗稳重、宽厚,可宝钗那样老成、圆滑处世的富贵花,又怎能和林黛玉这瓣瓣傲骨的世外仙姝相提并论呢?

不禁想起爷爷的大书柜。从那里,我翻出了多少书?犹记得那四本《红楼梦》啊,浅青色的书面、老式的线装本,微微泛黄的纸,连梦字都还是繁体。旧旧的样子,犹如一位在岁月里模糊了背影的女子。然而,那金陵十二钗却活灵活现地在纸上浮动了。那么多的人物,那么多的哀伤,让我一时不禁莞尔,一时不禁落泪。在别人大叫读不下去时,我无可救药地爱上了《红楼梦》,和那个,孤傲脱俗的女子。

会忍不住想象,她在一百多年前某个睡不着的夜晚,怎样的落寞,怎样的黯然神伤。口齿噙香对月吟。无人懂。

那样的孤独无助,让人不禁隐隐地心疼。在秋后的某个午后,徘徊在满园清香中,听伶人们唱道: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偶抬头,迎风一笑,那样的林黛玉一定冷到了极点,孤到了极致,犹如一枝秋菊俯视那早已成为春泥的落红。那一刻的清香,逍遥了整个秋天,逍遥了她的一生。

想,潇湘馆那里的竹篱是否日日被黛玉那沉静悠然的喃喃细语所敲打?黛玉又是否常坐在那石上,看着书,轻念一句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还是,如后人所道,潇湘妃,枉凝眉,千古红楼梦一回。还是如往常一样,不悲不喜。

或,面对那菊花,轻拢水袖,漫展柔荑,轻捻一朵菊,念道: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到底迟。

庭院深深,没有回答,只有回音。

《红楼梦》读后感2篇


篇一

由于时间和年龄的限制,对于红楼梦这本书也只能大致的理解一点点。

红楼梦这部书,起初整体看上去,给我的感觉就是故事情节多而杂,人际关系缠绕如麻。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感情难以捉摸,还有在贾府众多女性中的强者王熙凤的极大能量。

细致看过书中的序言和偶然在电视中听到专家的研究与讲座,我才略知一点书中的情节及它的主题。使我知道了读[红楼梦]应把它当作历史事件阅读。这本书的作者用典型的艺术手法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阶级斗争,揭露了贵族统治阶级的残酷和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文化的不可避免的崩溃的必然趋势。这部书所描写的其实就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封建社会贵族代表的过往繁荣破败的历史。

这四大家族不仅是当时地界最有权势及富贵的大乡绅。而且相互之间联络有条,一衰便衰,一荣便荣,可谓行霸一方,他们残忍骄横,无人敢惹。他们可随意打死人而不偿命。为了自己的享乐他们可致被害人于死地,可使人家破人亡。他们经济上豪华,奢侈,挥霞无度实际上是当代整个贵族阶级腐朽的缩并。他们不劳而获仅靠的是残酷的地租和大量的货币诈取。他们采取的完全是残酷压迫剥夺斗杀来维持他们挥霞无度的奢侈生活。

再说说那残忍很辣的王熙凤,他可算是个荣国府里的一个人物。她嘴尖舌滑好弄权作势。他公开说:凭什么事,我说了算。在这一言辞下他弄权害死了几条人命。什么鲍二嫂、尤二姐和她腹中的胎儿,都用最狠毒的手段害死。然而这一切在客观上揭露了建立在这样社会基础上的政权不正在走向死亡之路。

正所谓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这位巾帼英雄和他的家族难道能逃脱覆灭的下场吗?

篇二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呕心沥血所完成的,是清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近日,我又端起这本厚厚的书,开始细细品味书中的奥妙。

这本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悲剧及大观园中点滴琐事为主线,展现了金陵贵族名门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盛到衰的过程,并向大家展示了穷途末路的封建社会终将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堪称中国的历史悲剧。

书中的很多地方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其中书中人物的名字更是值得我们仔细揣摩,因为它们都代表了特殊的含义,例如贾宝玉就是假宝玉,霍启就是祸起,甄士隐就是真事隐,或感叹,或讽刺,它们都体现了《红楼梦》的精髓所在。因为名字的谐音,曹雪芹用了一副对联来形容《红楼梦》的故事:原应叹息春风晚,差忒情欲巧妙云;横批:情不情。

《红楼梦》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是因为它的伟大,以至于非常耐人寻味,整本书讲的就是一个剪不断,理还乱的故事,解决了这个问题,又有新的问题蹦出来,当今世上,没有人敢说自己把《红楼梦》彻底读透。《红楼梦》是体现了一种衰败的趋势,不管是家族、仕途还是爱情,都走向了没落,这在中国古典小说中并不多见,于是《红楼梦》就在一众小说中脱颖而出。在高鹗的续书中,黛玉死了,许多人都为此落下了眼泪,但这对黛玉来说又何尝不是件好事呢?俗话说的好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对这样一个柔弱的封建社会女子来说,死,何尝不是一种解脱呢?但我也有些不赞成高鹗的续书,因为他最终让黛玉很庸俗的指天愤恨,气极而亡,这哪还是我们认识的那个高傲自赏的林黛玉啊!也许曹雪芹的本意并非如此,他可以让黛玉满怀爱意为这一知己痛哭,带着满腔的思念死去,这样的死,又何尝不是高贵的呢?究根结底,令所有人都落得悲惨下场的人,不是别人,而是他们自己,是封建社会的敝处害了他们,也正是因为这样,越来越多的人不满,越来越多的人懦弱,甚至八国联军来了,我们所谓的大清政府,竟连吭都不敢吭一声,让外国人在中国的地盘上肆意妄为,从而使中国走向穷途末路。这部小说,就是向我们展示封建社会的衰败,也让我们知道封建社会最终走向灭亡是不可改变的事实。

《红楼梦》一书让我时而高兴时而忧伤,时而怒火中烧时而感慨万千,也让我想了很多,或许吧,人无完人,事情也是如此。

红楼梦读后感2篇


篇一:

紫鹃:杜鹃在各种典籍中均是忠心赤胆的象征,最常见的便是杜宇化鹃啼血哀鸣的坚守之说。我们的紫鹃姑娘也是如此。紫色有宁静、聪慧、平和之意,正如紫鹃的善解人意,真诚待人。她对黛玉好得紧,始终与她一条心。先是贾生与林莺莺的媒人与和事老,后头黛玉屈死又铁了心地认为宝玉负心,不再与他有来往。这等真情,难怪黛玉说紫鹃妹妹比她从家里带来的人都还要亲上许多。

黛玉:提起黛玉这名字,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红楼梦》里黛玉初现,一字一顿地回答宝玉她的名字林、黛、玉,简直太灵了。黛是一种颜色,比青更深些,在国画的写意表现中常用到,国画的山水缥缈与黛玉这世外仙灵相得益彰。现在有个很滥用的词温润如玉,许多人动不动就拿来作形容,实在欠妥。而黛玉却与这词契合无比,她是柔和的,敏感的,似一片雨云让人感到温柔、静美。玉比不得闪钻或水晶,它没有棱角,只是默默守着自己的一片天地。这似乎与黛玉有时表现出的孤高尖锐的抗争与嘲讽有些出入,可我不以为然。黛玉依然是幽静如玉的,只是,还魂幽草谁怜?

麝月:《红楼梦》中最中意她的名字,是镜亦是月,每每看到就会联想起一幅图画:清冷的夜空中缀着一轮明月,静静地如水一般,散发着麝香的香气,令人着迷。文中的麝月有着袭人一般的才能,却毫无袭人的野心、计较与嫉妒。她的稳重不输于袭人,而她的机灵也可与晴雯比肩。麝月也有镜子之意,她并非主角,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NpC,目睹着发生的一切,走至终途。

晴雯:晴雯给人一种霁月初开,暖阳已至的感觉,这与晴雯本人非常相符,她是那么明丽的一个少女,可惜造化弄人。雯是美丽的彩云,与秋纹之纹截然不同。云朵象征明快、高洁与自由,而纹却与她的主人一般呆板,老气横秋。中皇山上有种草名晴雪,与晴雯之名有异曲同工之妙,皆为阴霾中的明丽点缀。

鸳鸯:鸳鸯这名儿有反语的意味。这丫头太识大局太理智了,一心忠于老太太,曾言宁一辈子不嫁人,太太死了跟着去。鸳鸯拒偶与巧遇真鸳鸯的对比更让人感到惋惜。这独立坚强,削发以明志的刚烈女子,却始终以只羡鸳鸯不羡仙的眷侣生活无缘。此外,鸳鸯姓金,还真是姓对了。真金不怕火炼,再煎熬的环境也不会有一丝屈服与妥协。好一个金鸳鸯!

篇二:

看着荣国府欢天喜地、温馨祥和的一幕,不得不使人想起独处深宫的贾元春来了。

在辞旧迎新的时刻,谁不想在家人身边,共同掀开新的一年呢?谁甘心失去天伦之乐呢?府中,有伶牙俐齿的凤姐,慈祥和蔼的祖母,还有许多贴心的好姐妹,谁都不愿意离去的。可是现在烟花满天,爆竹声声时,贾元春正受着寂寞的煎熬。

或许宫中的条件比贾府更优越,但这毕竟是物质上的丰厚,一个人吃饱睡好固然重要,但若能在精神上,感情上绚丽多彩,做人也就有满足感了。

我看完这两回,觉得原先认为《红楼梦》是无聊文字的结论是错误的,因为我看到《红楼梦》不仅是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而且反映了一个大家族中面子和自尊的捍卫。

赵姨娘的兄弟死了,得了二十两,可她不服气,在李纨、探春二人前使性子,说探春做事不顾及他人,我想探春也太可怜了,掌管贾府,做出来的事却遭人反对,整天负气,少不了伤心流泪,可她并没有打掉门牙往肚里咽,硬是倒出自己一肚子苦水,挤出满脸眼泪,然后照样做她的工作,在贾府中,确实少不了精湛的演技,这不,赵姨娘气呼呼地走了,连凤姐也夸探春能干呢。

喜欢《《红楼梦》读后感2》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红楼梦2回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