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藤润二老师加入了其擅长的恐怖元素,使我对竹一这个形象很深刻,因为刻画的很丑,很可怕。剧情上也增加了其死亡。相比之下,古屋兔丸老师的改编没有很偏离原著,只不过时间调整到了现代。但是主要的情节、传递的情绪没有很大变化。我非常佩服两位老师,因为我现在无论如何也想不出怎么改编漫画。
读完整部小说,我的感受是,为什么这些事要发生在叶藏的身上?在读到叶藏娶良子为妻时,我想,他终于遇到了幸福。可是,随之而来的的良子被奸污的情节,实在是太屎了。也许,就是毁灭美好的东西,才会让人倍感绝望。书中说,“在那个小个子商人与良子之间,哪怕有一丁点儿近似于恋爱的情感,那么,或许我的心境反而会得到拯救。”我想,是因为他希望良子有错,而不是,这个世间有错。这一部分阅读起来,实在是太痛心了。
这本书里还收录了其他的小说,《蟋蟀》一文让我印象深刻。文章像是女主坐在你身边向你倾诉一样,直接带来了很大的能量(这里并不单指单一正向能量,有些文章可能情节非常丰富,但总体能量较低;有些则短短几句就有极大的能量)。这篇文章以一位画家妻子的口吻,讲述了画家成名前后的变化。感觉这个变化很真实,然后我也很喜欢女主这个角色。
我最近意识到,不同的表达载体所能带来的移情、共情是不同的。比如现在的游戏,玩家可以自己行动从而拥有自己的体验,而不是只跟着作者思路走,这样的情感体验势必是更深刻的。而《人间失格》,小说这种非互动式的载体,却也可以带来这么大的能量冲击,也许这就是这本书吸引人的原因吧。
HDh765.com更多读书笔记编辑推荐
1、人啊,明明一点儿也不了解对方,错看对方,却视彼此为独一无二的挚友,一生不解对方的真性情,待一方撒手西去,还要为其哭泣,念诵悼词。
2、对同类的极度恐惧,反而更加期盼能够亲眼见识令人可畏的妖怪,越是神经质,越是胆怯的人,越是期盼着强犷风暴的到来。
3、懦夫,连幸福都害怕,碰到棉花也会让他受伤,他甚至会被幸福所伤。
4、日日重复同样的事,遵循着与昨日相同的惯例,若能避开猛烈的狂喜,自然也不会有悲痛的来袭。
5、尽管在过往的人生中,我曾无数次希望有人能杀了我,但我从未想过要杀人。因为面对可怕的对手,我反而只想着要如何让对方幸福。
6、我知道有人是爱我的,但我好像缺乏爱人的能力。
7、因为我更像一个丑陋的怪物,虽然很想普普通通地活得像个人,但社会却一直将我当做一个怪物。
8、我度过了可耻的生涯。
9、女人若是突然哭泣,只要给她一点甜食,她吃后就会恢复平静。
10、愈是敏感、愈是胆怯,愈会企盼暴风雨降临得更加猛烈。
11、幸福感,就是沉入悲哀之河的河底的那些闪着微光的金砂,就是那种感觉吧。经历过悲伤的极限,心情不可思议地,朦胧地明亮起来,假如那就是幸福的感觉,那么我现在确实是幸福的。
12、因为她怀有对人的怜悯关爱之心,才会在无意识中做出关怀我的举动。她眺望远方的样子,就像一幅画一样宁静安详。
13、真正的大师,能以主观力量,在平淡无奇的事物中创造出美,或许丑陋的事物令他们隐隐作呕,但仍无法遮蔽他们的兴趣,大师们沉浸在表现事物的喜悦中。换言之,他们不被他人的想法所左右。
14、胆小鬼连幸福都会害怕,碰到棉花都会受伤,有时还被幸福所伤。
15、啊,这群画家被名为人类的妖怪所伤、所威慑,最后只能相信幻影,于是在光天化日之下见到了活生生的妖怪。
16、越发渴望“自由”,以致想要轻声啜泣。
17、胆小鬼连幸福都会害怕,碰到棉花都会受伤,有时还会被幸福所伤。在还没受伤之前,焦虑的想要尽早保持原状的分开,并散布着与往常一般自娱娱人的烟雾。
18、一旦别人问起自己想要什么,那一刹那反倒什么都不想要了。怎么样都行,反正不可能有什么让我快乐的东西——这种想法陡然掠过我的脑海。
19、这世上每个人的说话方式都如此拐弯抹角、闪烁其词,如此不负责任、如此微妙复杂。他们总是徒劳无功地严加防范,无时无刻不费尽心机,这让我困惑不解,最终只得随波逐流,用搞笑的办法蒙混过关,抑或默默颔首,任凭对方行事,即采取败北者的消极态度。
20、我的不幸,恰恰在于我缺乏拒绝的能力。我害怕一旦拒绝别人,便会在彼此心里留下永远无法愈合的裂痕。
《人间失格》成书之日,也是日本战后无赖派文学代表作家太宰治撒手人寰之时。今天,我终于有勇气拿起这本《人间失格》来看,我之前看过一点,觉得它灰暗的气氛,阴郁的风格,让我无法读下去,还有主人公那不能让人理解的价值观。越是这样的感觉,越让我迫使自己看完这本书,看看的太宰治想表达什么,是有怎样的理由,让他执意离开世间,是看透红尘,还是信念破灭。
《人间失格》这本书我看过之后,又搜了下成书背景,在二战之后,太宰治对国家很失望,他只看到了随波逐流、在生活面前唯唯诺诺的人们,他们毫无理想、自私自利,这给太宰治带来巨大的幻灭感。置身于混乱的战后日本社会,太宰治笔锋一转,开始了社会批判性创作,他批判的刀锋直捣既成道德、恶劣的阶级统治。
其实,在『人间失格』中,太宰治近乎白描地将自己的人生经历,诸如情死、吸毒、嫖妓、转向等等,毫不隐瞒地借用在作品人物的人生遭遇上,对自己灵魂的剖析比以往任何作品都更深入,更澄澈。太宰治用作品诉说自己性格的懦弱、对爱的渴求、对人世的绝望、以及灵魂深处的忏悔…
书本的内容大概是以主人公叶藏的“滑稽表演”来掩饰其对人类的恐惧、逐步走向堕落,失去为人的资格为线索,从而映射出人类的劣根。
读完书,细细思考,主人公为什么会与世间格格不入,也许正是他内心渴望这个世界充满爱,没有虚伪,没有污秽,但是这个世界与他想的正好相反。所以他决定当一个套中人来迎合这世界,但是失败了,套中人并不能让他的内心得到一刻平静,所以他堕落,懦弱,用一切方法麻痹自己。
我的感受是也许每个人也许都戴上过面具,将自己的内心隐藏在各式各样的“面具”之下;做过“服务型”小丑,为了学历,为了工资,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迎合自己不喜欢的人;也许我们都失望彷徨过,感觉自己孑然一身,孤独的存在在这个世界。
细细体味,却想不到叶藏那浓重的厌世情绪,确有着无比炙热的内心。这让我们对这本灰格调的小说重新审视,叫我们也去爱爱这世间。
这本书很短,两天就看完了。主人公叶藏从一个富家公子,最终沦为吸毒者沦为“疯子”。他拥有一切优越的条件。他家境殷实,智商和情商都很高,还颇有艺术造诣。他从小就怯懦、知道迎合讨好众人,一味迎合的人注定随波逐流,不论他的内心是多么澄澈,而怯懦的人总会选择那条容易的路,就算他不屑。他生活在巨大的压力之中,或许来自于他威严的家教。人们总觉得小孩子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明白,所以在孩子面前便容易无所顾忌,在孩子面前口无遮拦。我相信或许有单纯的孩子,可世人世间的成人,我不相信。人们总是有阴暗面,有邪恶的想法会出现在脑子里。可是伪装也是一个合格的世人应该会的技能。隐藏自己的黑暗,诺能这样一生,你这一生便是一个光明的人。我们常常这样做,为了自己的利益。可是当我们面对孩子时就容易放下警惕之心,单纯的孩子怎么会懂我们的恶意呢。可是你是否能想起,你是何时学会懂得这些恶意的呢?
叶藏成人之后遇上了一个使他人生有重大转折的朋友,但是我相信,即使不是他,叶藏也依然会堕落,因为他怯懦。酒和女人是他逃避任性阴暗面的最佳方法。他逃学、酗酒、挥霍无度、出入妓院、被女人包养、吸毒.......他一步步走向“疯子”。这一切发生的理所当然,并不使我讶异。他有足够的聪慧,可这些聪慧都给他用去看人性了。是谁说的永远不要考验人性?叶藏如果知道做一个冷漠无情的人,或许不会是这样的结局,可他终是得到这样的结局,人间失格,失去生存于人间的资格。
“所谓“世人”,到底是什么?是人的复数吗?”
在某个复习的夜晚,盼突然提起了这么一本书。现如今,我已经忘记了为何她会提起。但对这本书以及它的作者我早有耳闻。当天晚上,就迫不及待的开始阅读了。到现在,已经两遍了。
刚开始读的时候,读的很快,同时也读的很慢。快,是因为我能与文中的主人公叶藏共情,所以我很快活,就像看着镜子中的自己。慢,是因为它字字诛心,字里行间无一处不透露着弥散着悲观情愫,所以举步维艰,边看边想。
对于现在的我而言,本书的最大意义在于从另一个人的角度出发,去发现自己,去剖析自己。我没有办法读懂叶藏后半段后女人之间的诸多故事,可能需要一场恋爱抑或是一段婚姻才能深刻的感知女人,但前述成年之前的经历描述多有启发的意义。
对刻意讨好别人的搞笑行为的模仿,时至今日也是我如何迅速进入到陌生群体的一种手段。若搞笑本身发自天性,那自然无可厚非,但其实质于我而言,却发自于担心冷场,担心无法融入集体,担心无法成为大家的一部分。人是群体性的动物,天生对于孤独有排斥感,但若是以天性指导行为模式与情感驱动,人和动物的区别又在哪里呢,真的仅仅只在与动物为延续后代而交配,而人类为了娱乐而做爱吗?在孩提时代大脑尚未发育完全,第二性征还未出现,性欲的原动力未尝蠢蠢欲动的时候。真的没有区别吗?
由这一点引申开去,一个人成长的过程是不是一个不断的克制原始冲动的过程,克制所有方面的欲望,从而成为一个具有哲学意义上的人。在于思考,在于理性,在于克己。(这个关于欲望的话题,以后若有机会,拜读心理学相关书籍的时候,应当会深入研究,特别是禅宗贪、嗔、痴、慢、疑五毒心与西方天主教中傲慢、嫉妒、愤怒、懒惰、贪婪、淫欲和暴食这七宗罪。)
回到《人间》,叶藏在讨好他人这条人类逃避寂寞与冷场的道路上乐此不彼,但是却对父亲关于礼物想法的询问躲躲闪闪,他在怕什么吗?太宰治没有告诉我们小叶藏在想什么,他只是突然之间,在那一瞬间,突然什么都不想要了,什么都无所谓了,因为任何东西都不能让他快乐。盼,我不知道你对这里怎么想的,至少我对这一段感同身受,好似身临其境。
我曾仔细的分析与研究过这种口是心非的心理状态,其症状与原理却简单的很——怕被拒绝。因为怕被拒绝,所以不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因为怕被拒绝,所以总是等着别人抛出橄榄枝,因为怕被拒绝,所以讨好别人。终究还是回到了那种令我恐惧的人格特质——讨好。
书里面有太多的细节,过度的展开无益于了解太宰治心中真正所要表达的。《人间》这本书的最大的特点在于给了世人展现了一个家境优渥、相貌俊朗、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如何由于性格的原因一步步划入无底深渊。每一个人都能在他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告诉自己,原来并不是见到的每一个人都光鲜亮丽,都自信满满,原来也有人与自己一样。问题总是存在于那个地方,太宰治把他们一件件讲了出来,但他没有来的及解决,也没有去解决的动力,最终让自己提前走入平静的良夜。有的时候,把自己的故事写出来,看一看,未尝不是一种解决的办法。大家都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简洁而美丽的方法等在一切问题的最后,但一定要给自己留下后悔的机会。比如饿肚子?太饿了就吃点东西吧,哈哈哈!
书是人的好朋友,它帮我们打开世界的一扇窗。我们可以经常去读一些经典的书籍作品来丰富自己,而阅读作者写的作品后,心中感触颇多,让人忍不住吐露出来,为了避免忘记读这本书时所感触到的思想,我们通常会记录下读书笔记,那么,优秀的读书笔记模板有哪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间失格》读书笔记7篇”,仅供你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读完这本书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压抑。我的人生尚且刚刚开始,没有遭遇过不幸,也不懂多少人情世故,对于书中的主人公只是觉得悲哀又可怜。我觉得作者在此书中过于放大人生的黑暗面,在主人公的身上,我看不到一个正面的三观引导着他们的人生。活着真的那么难吗,以至于丧失了为人的资格?“人生天地之间,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人就不能痛快、潇洒地走完这一遭吗?是啊,如果要计算的话,每时每刻都有悲伤呢,我不漂亮也不聪明,连跟人聊天都不会,孤独的时候找不到人说话,我厌恶虚荣、妒忌的心理,可偏偏有时也能在自己身上看得到……好不痛苦,可是啊,我要因种种悲伤就整天活在阴沟里了吗?要知道幸福只是人生的驿站,而后能勇敢承担,纵情享受。?我们为人群中的相遇相知而感动,为着迷惘后的清醒而喜悦,为繁忙之中那一点点属于自己的时间而珍惜……幸福是简单又不易的。大多数时候我们要默默承受痛苦与孤独,强大的心智能阻止自己堕入黑暗,正真的朋友间是不会猜疑嫉妒的,他们能把你拉出苦海。向着阳光生长,暗处藏着妖魔鬼怪让人脊背发凉,所以我要更野蛮地生长。
这是读完此书后的一点感受,也许我还心智不熟,这些想法有些小孩说大人话的意味吧。
胆小鬼连幸福都害怕,碰到棉花都会受伤人间失格,即丧失为人的资格。这是太宰治生平最后一部作品,也是他最重要的作品。全书由作者的序言、后记,以及主角大庭叶藏的三个手札组成,描写主角从青少年到中年,为了逃避现实而不断沉沦,经历自我放逐、酗酒、自杀、用药物麻痹自己,终于一步步走向自我毁灭的悲剧,在自我否定的过程中,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苦闷,以及渴望被爱的情愫……借由主角叶藏的人生遭遇,太宰治巧妙地将自己的一生与思想刻画其中,这部小说一直被认定为他的自传性作品,并且藉此提出身为人最真切的痛苦问题,从滞涩的行文中更可体会其内心深切的苦楚,完成本篇作品之后,太宰治终归还是选择了投水的方式......
花了不算太短的时间看完了这本书。看到一半差点要弃了。
想看这本书,本意是想要在书中获得一点能量,因为我一直以为,这是一本教人要积极面对生活的书。
起初看到叶藏的故事时,虽然他一步步在堕落(在我看来),我还一直在等待他醒悟的一刻,我想太宰治写这本书总是要给人们一些希望,让那些或许在堕落的人意识到世间还是很美好的,让他们振作起来重新拥抱生活。但是我没有等到。叶藏的懦弱胆小,偏执于讨好别人的性格,他交的一帮损友,和一次又一次糟糕的经历并没有让他幡然悔悟,反而是让他堕入了更深的深渊。以后的每一个故事都让人有一种无力和绝望的感觉,我突然有点怀疑,这本书真的有意义吗?为什么看完之后会觉得这么绝望呢?
剖开每个人虚伪的假面,太宰治从从每个人的视角出发,描写他们的心理,让我窥探到每个人的心里变化。他们的堕落,他们的绝望绝不是突然产生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无奈,即使是看起来很糟糕的人也有向善的一面,内心也不是如此心安理得地做着坏事。
窥探到底,发现所有人都是一样的。龌龊的思想都会有,向善的心也不差多少,只是有人表现出来,就成了所谓的恶人;有人拼命压制,用道德来约束自己,对所有人和蔼可亲,说话小心翼翼,最终还是逼疯了自己。
相处,真的是一件太难的事。
你说有了问题要沟通,可沟通真的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吗?最后一章太宰治和夫人间无数次的沟通都以一方的逃避而告终,双方都在避免冲突,小心翼翼的维护这份脆弱的感情。双方都有不满但从不会表现出来,反而做着更加讨好对方的事情。最后这个家变成了压抑,痛苦的代名词,难道这是结婚的意义,是生活的意义吗?如果婚姻的最终结果是这样,那我宁愿不要。我希望我们的关系是自由的。不希望因为一些东西束缚彼此。如果某一天你突然感觉我们不适合了,我不再是你喜欢的那个样子了,尽管我还喜欢你,我一定会放你走,我要的是爱的自由,不是迁就。
让人感到绝望,或许就是这本书的最大意义。读书的人感受到这种绝望,一边会觉得世间为何如此不堪,一边又庆幸自己身上没有发生这样的事。每个人活的都是那么不堪,我甚至没有看到一个我喜欢的角色。那个单纯可爱的良子,最终竟然毁于丈夫的软弱,而他只能一遍又一遍的问“难道善良也错了吗?”。那个漂亮的卖鱼女人,活的至少比书中的大多数人都要洒脱,自然。或许这是书中唯一一个让人感到有希望的角色了。
偶然看到太宰治的一句话:“我本想这个冬日就死去的,可最近拿到一套鼠灰色细条纹的麻质和服,是适合夏天穿的和服,所以我还是先活到夏天吧。”
这是在听中岛美嘉的歌时看到的,很应景。我有时难以理解那些想自杀的人的心理。在看到那些自杀的新闻时,以前的我还会很无知的说“再怎么也不至于自杀啊”,“不会觉得父母很可怜吗,这么狠心”这种很残忍的话,现在长大了一些,虽然还没有经历过非常绝望的时候(希望我一辈子不要有这种经历),但这种话是再也说不出口了。如果一个人不是完全失去希望,完全没办法从身边的人身上汲取温暖,他怎么会想到要自杀呢?我完全不知道他的经历,他的痛苦,又怎么能大言不惭的说出这样的话呢?
我也有过想自杀的念头,直到现在还会因为这样的念头而感到羞耻。我觉得想自杀是一件会被别人嘲笑的事情,因此不敢和朋友说,更不敢和父母说,只能自己内化,憋在心里,告诉自己世界这么美好,父母健在,身边的人都那么美好,你什么都不缺,比你活的惨的大有人在,你死了是对父母的不负责任,你为什么就这么脆弱,一点点小困难就把你打到了,以后在社会上能干成什么!与其这样还不如现在死了算了!
你看,靠自己,总是兜兜转转绕不出这个死圈子,想到最后总是觉得自己没有价值,不配活在这个世界上。说出口害怕身边的朋友嘲笑,害怕父母担心,害怕别人异样的眼光,我会觉得好像全世界的人都很开心,只有我内心有着不为人知的阴暗一面。
而我现在也想不起来自己是怎么走出那段时光的,想不起来是哪个契机,让我瞬间想通了一切。这似乎是一个渐渐的过程,就像感到绝望一样,希望也是一点一点建立起来的。但我绝不后悔有这样一段经历,我现在也不再会因为过去有过自杀念头的自己而感到羞耻。我相信世界上我所有经历过的事都是有益的,虽然我现在仍旧不成熟,或许还常常会说错话惹人厌烦,但我一定是在慢慢成长,我也谢谢,愿意陪着我慢慢成长的你们,谢谢你们的不嫌弃。
从绝望中看到希望,或许这才是太宰治想让人们看到的吧。
现在是20xx年7月29日 凌晨:3:20了。
其实这本书我很早就打开过,可是好像因为一些什么事情,又没有读完,最近又打开重新开始阅读了一遍。
其实呢,我并不觉得太宰治很丧,反而我觉得他很有才华。耄宿、揶揄,这种不常见的词汇在书中比比皆是。
而在写作上,叶藏、绢子都恰到好处,没有明了,最后的一个完结也是让你浮想联翩。不管是蟋蟀里的女主还是最后的吾面对青山而举目都能让我看出宰治对文字的细腻。所以好几次,我边阅读边去查看他的资料。??????
而我觉得,每个人都是多面的。没有一个人是一直内心阴暗也如同没有一个人可以做到一世阳光一样。叶藏的一生是否是太宰治的缩写,这个我们无人知晓。也许有相同之处,也许结果迥然不同,但是最后如何,我们已经无法考证啦!如同我们不知道钢琴曲《黑色星期天》的作曲人在创作此曲时,在想什么一样~
最后,很感谢太宰治陪我度过的小黑夜,让我在失眠的时光变得更有趣一些。
人生无常如水流,河畔柳枝何需愁。
病态的撕裂感。与生俱来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的人,努力想要去成为合群的普通人,去满足他人的幻想和期望。可那些格格不入的部分,像是手表中尖锐的齿轮,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在身体中里转动咬合,血肉模糊。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摧毁自己,折磨他人。
人活在这世上,真是件不容易的事,到处都有枷锁来束缚住你,哪怕是稍微动一下,也会冒出血来。以前总以为有人选择结束生命,大概是因为对生命日复一日交替轮回的厌倦或失望,现在知道还有对生命不可掌控的恐惧。
太宰治的文字带着病态的抑郁,近似癫狂,懦弱而又自卑。他笔下的女人一度符合旧社会旧体制下的日本,谦卑而又温柔。
太宰治常年缺爱,对于和“朋友”“情人”“妻子”的交往没有明确的零界点。因为过于自卑和内向,无论是被背叛还是被利用,他都甘之如饴,将过错归功于自己。因为太过于孤独的人,总不会在乎对方给予的温度有多纯粹。
对于男女感情来说,纠缠不清的感情就是温床,孵化出依恋,然后沉迷于其中,无法自拔。
这本书分好几个短故事来揭露人性的浅薄和虚伪,言语虽不犀利却足以丧气满满。生而为人,都不会有好结果的。
“这世上欲望少得可悲近乎无欲的,是娼妓。”书中的小叶说。
总有一些人,与周围格格不入,又或者,每个我们都是如此?我无从知晓。不管用什么方式在人群中试图怎么隐藏都无济于事,就像无论如何都难以深谙人群早以默认的某种惯常的度,想用力表现出的快乐,(而快乐本身不需要用力),而一不小心笑得过度的夸张,反而变成不适的担忧。想要不被担忧的担忧总是萦绕在脑海。一旦失衡,便是深渊。
能够在人群中很好隐藏某部分自己释放某部分自己,且恰到好处,一定是一门艺术。很容易浸入某种情境的我,越来越觉得自己是没有我的。面对《人间失格》,究竟是什么导致的悲剧?人与人之间要真正做到相互理解,恐怕是人世间最为困难的事了。冰山一角的你,与冰山一角的他,不说,是无人理解的痛,说了,依然是无人理解的痛。归根到底,我们感兴趣的还是一个叫做“我”的人。而除“我”之外,都是“他人”。
所以终究,我们要找的并不是我们喜欢的人,而不过是我们以为的喜欢我们会对我们冰山感兴趣的或者哪怕佯装感兴趣的人。所以总得有个人,开个头开始这场剧目才行,然后一方当了真,戏剧才真正上台。相互诉说与倾听,哪怕左耳进右耳出,重要的不是你究竟在不在意,而是对方感觉到的你究竟在不在意,重要的也不是对方爱不爱你,而是你感觉到的对方爱不爱你,荒。唐吧,我们从来不需要真相,美好的假象,一定胜过悲凉的真相,美好的面纱摘不得,该化的妆一定要化。
可是终究,抱团取暖还是比顾影自怜要好的多吧,奇怪的是,也存在许多密集的突然美好的瞬间,像圣洁的光突然笼罩了世界般的欢喜。有时,居然毫无缘由。
我为什么会喜欢自己?最近这个问题萦绕着我。如果我不是我,我会喜欢我自己吗?我知道自己的所有好或不好,可爱与丑陋,其实,终其一生,我要讨好和取悦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我自己。我为的终归是让自己更喜欢自己而不是更讨厌自己。
过于诚实是因为欺骗在我这已没有了意义,可我明明知道你想要我骗你,你的眼神表达了想要被骗的渴求,而我只能哑然一笑,说刚才说的都是骗你的。我拙劣的谎言怎么可能骗得了你,你是被自己所骗,从来不是我。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干燥的冬天顶着酸涩的鼻腔翻开了这本书,看到这句话时不由得浑身打了个寒战,内心像有一股暗流在涌动,在发声,在共鸣。
太宰治的文字是那样的平静忧伤却又如明镜一般令人自省。《人间失格》充满了对自我的否定,但绝对不是颓唐的消极主义,而是过于高尚而面向破碎的理想主义。
全文的触动,我想多半是来自叶藏那封闭的内心。叶藏从出生就开始掩藏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他一直用虚假表演的外表去迎合他人,迎合这个世界。“因为我更像一个怪物,很想普普通通活着像个人,但社会一直把我当成怪物。”把叶藏内心的那股无力感展现得淋漓尽致。他那般小心翼翼地活着,用这种作戏的方式,保住他那颗纯粹的圣洁的心。这是被死亡之海的无尽歌曲所环绕的灿亮的生命之岛啊!这股黑暗社会中的清流亦在做着奋力的抵抗——生错了世界——错的不是出生者,而是这个世界。
正如许多人说的那般,《人间失格》短短几万字却充满消极,但是我们每个人又能在细微处找到自己的影子。长恨此生非我有,每个人都会有一些悲观的情绪,所以我们能和叶藏产生共鸣。短观其一生,他追求美好却始终不得,灰色的人生仿佛从幼时就已然确定,他虽然有良好的异性缘,可是他却懦弱到能被幸福所伤。如此一来,他又终是寂寞的。在我看来,寂寞其实是生命永恒的主题,是无法超脱于外的感受,是与所有爱恨相伴的,最久远的感情。而敏感,加重了这种寂寞,一个敏感的人不管有多少可以依赖的东西,都还是感觉无望,无望,无望。而无望就是无所依赖。这就好像叶藏说罪与罚,是冰炭不同器,水火不相容。全书充斥着这样的矛盾,书中的世界亦然。格格不入的叶藏终究被吞噬。
生而为人,我们终是要去面对被允许的消极,始终快乐很难,但是我们一刻也不能停下去寻找生活中的希望,永远也不能放弃。因为放弃的人,永远不会再有机会挣扎,不会再有更幸福的机会。但是好在,我们是幸运的,我们生在逢时,生在逢世,我们既不会因为幽闭的内心而自导自演,也不会因为死亡之歌的环绕而自暴自弃,更没有书中描绘的那无尽黑暗的苦痛萦绕。我们应该珍惜所有,虽消极被允许,但也绝不能被吞噬。我们都有着光的前程,道路尚有温存。
生而为人,何必道歉。
读完了很久,不知道该怎么来写,没读之前,他们都说这本书会让人抑郁,但是我读下来,并没有觉得多么的悲哀,不如《活着》给我的哀伤强烈,换而言之,我觉得这本书里的所有人,都是没有积极生活的人。谈到太宰治,都说这是他自杀前的自白,我到是觉得贴切,我觉得这里面的每一个人物,都是他的一个面,不同却又相同。遭遇挫折,没办法融入社会生活,想要自杀,长了张好皮囊靠女人生活,整日借酒劲麻痹自己,又破有点艺术才气。这都是他对自己的认识吧。昨天看《我是猫》,看见一句话深受启发,决定来写下感受:既然是社会动物,不论多么自命清高,也要在某种程度上与社会协调着活下去。
我倒是相信他这么做了,尝试与社会协调着活下去,就如叶藏的笑话,就是证据。可是现实是,他失败了。
其实啊,我觉得悲哀的不是世俗,而是少了一颗和社会协调的勇敢的心。最先听见“生まれて、すみません”,是在“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他们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不同的是,松子始终在积极地生活。是啊,有时候,我们确实会抑郁,会感慨世界的虚伪与不公,但是归根结底,还是要克服一切,勇敢地活下去。但是至于生活方式,是我们可以为自己选择的。
从这本书里,我还没有抑郁的同感,大概没太深层次地了解他吧。但还是是希望大家都好好的活着,像富贵一样,生而为人,不必抱歉。
《人间失格》(又名《丧失为人的资格》)发表于1948年,是一部自传体的小说,纤细的自传体中透露出极致的颓废,毁灭式的绝笔之作。太宰治巧妙地将自己的人生与思想,隐藏于主角叶藏的人生遭遇,藉由叶藏的独白,窥探太宰治的内心世界,一个充满了可耻的一生。在发表这部作品的同年,太宰治就自杀身亡。
1.
面对亲人还是面对陌生人,身在故乡还是身在他乡,其间存在着不可避免的演技上的难度上的差异。而且这种难度差异无论对哪一位天才而言即便是对于神灵之子耶稣而言不也同样存在吗?在演员看来,最难进行表演的场所莫过于故乡的剧场。在五亲六戚聚集一堂的房间,再有名的演员恐怕也会黔驴技穷吧。
于我而言,在面对亲人的时候,是没法将自己擅长的东西表演出来。比如说跳舞,要我在自己亲人面前跳一段,我是无论如何都会感觉不自在的。这种不自在,一是觉得太过熟悉,自己的一举一动他们都清楚不过;二是放不开。有时不在一起,隔着电话视频,我还是可以的。这就感觉对着空气你是可以胡说八道的。我会说个善意的谎言怕他们担心,告诉他们自己在外面过的很好。可是一看到他们的脸,尤其是他们关切的目光看着你,那真实的情感一瞬间就倾泻而出,泪也迸出来。
2.
没有人在遭受别人责难与训斥时,还能愉快起来,但我却从人们生气的怒容中看到比狮子鳄鱼巨龙更可怕的动物本性。平时他们都将这些本性隐藏着,可一旦找到机会,就会像那些在草原上温文尔雅的牛,忽然甩动自己的尾巴抽死自己肚子上的牛虻。
这种生气更是一种本能吧。平日里受的学读的书教育我们要做个谦卑有礼的人,道德和自身的约束会控制我们在面对责难与训斥时保持冷静。可是一旦束缚不住,任由其爆发,估计什么牛鬼神蛇的事情都做的出来。有时候我生气至极,脑海中就会出现一个场景:我要毁了这一切,我要把门卸了,把沙发拆了,把碟子都扔地上,把书包扔到楼下,枕头我也不要了,被子、哼,我要踩几脚,别想睡觉了!等到想完这一切,气也没了,人也舒缓了很多。所以多读点书还是有必要的,它能让人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并约束你的行动力。而且,我刚刚所想的一切别人都不知道,他们只认为我是个性格温和稳重的好人。
3.
真正的大师,能以主观力量,在平淡无奇的事物中创造出美,或许丑陋的事物令他们隐隐作呕,但仍无法遮蔽他们的兴趣,大师们沉浸在表现事物的喜悦中。换言之,他们不被他人的想法所左右。
真正厉害的人,是清楚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的人。易被他人影响,一是顾忌别人的眼光,二是对自己定位不清楚,三是内心不够强大。除在自己术业专攻之外的领域还能做出成就的人,都可称之为大师。当然,在自身领域做的极好之人也必定是大神。
4.
日日重复同样的事,遵循着与昨日相同的惯例,若能避开猛烈的狂喜 ,自然也不会有悲痛的来袭。 相互欺骗,却又令人惊奇地不受到任何伤害,甚至于就好像没有察觉到彼此在欺骗似的,这种不加掩饰从而显得清冽豁达的互不信任的例子,在人类生活中比比皆是。倒是那些彼此欺骗,却清冽而开朗地生存着,抑或是有信心清冽而开朗地生活下去的人,才是令人费解的。
看《康熙王朝》的时候,孝庄和辅政大臣们互相试探,说话雾里探花,对此情景除了佩服,有的还是敬畏之心。康熙幼年,鳌拜想争权夺利,扩大自己门派势力,而四位辅政大臣却分成三派,索尼装病保持中立,苏克萨哈与鳌拜对立,遏必隆附和鳌拜。孝庄为制约鳌拜势力,便去索尼府上探望。索尼招呼孙女赫舍里为孝庄端茶,孝庄一眼便相中赫舍里,还称其贤良淑德适合做正宫之首,一看就喜欢上了,非要娶回家不可。如此一结缘,索尼便病好上朝,弹劾鳌拜。所以让孙女上茶是真是假,孝庄喜爱赫舍里是真是假,都微妙的很。只能说他们都是好演员,演的假戏让人毫不尴尬。
成年人的世界,尤其是有着重大利益来往的交际中,多的是这不加掩饰从而显得清冽豁达的互不信任的例子。但对亲友、好友甚至情侣之间发生这种互相欺骗的事情,也要辩证地看待。毕竟多数时候实则是在保护对方,不忍心伤害他们。所以那些彼此欺骗,却清冽而开朗地生存着,大抵是因为心中都有爱吧
亲爱的读者,以上由我们精心为您编辑整理的《人间失格读书笔记》读书笔记一文,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人间失格读书笔记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