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读乡愁有感

读乡愁有感

观《经典咏流传》有感:乡愁不是愁。

记忆中难忘的事,经常是观看一些经典的影响记忆,从一个好的作品通常有能引起我们共鸣的地方,您也许正在观看,也为相关的情节呈现所赞叹,写观后感的过程,也就是我们提升自己的过程。我们从哪些角度来写观后感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上观《经典咏流传》有感:乡愁不是愁,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喜欢!

观《经典咏流传》有感:乡愁不是愁

张若瑜

余光中曾写过一句话"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乡愁,是人们对家乡悠悠的思念。是不是有那样一件小物,也承载了你对家乡的那份浓浓的情谊?

在《经典咏流传》中,那一件物品,是诗词与歌。是"京剧大师"携手华侨——11岁少年王泓翔共同演唱《咏梅》时对梅花风骨的赞颂;是74岁的台湾乐坛传奇——陈彼得先生唱响《青玉案·元夕》并向世界震撼呼唤:"辛弃疾800年前梦想的盛世中国,我们实现了!"时的气宇轩昂;是年轻的歌手——吉克隽逸歌唱《天净沙·秋思》时道尽天下游子对家乡的拳拳思念;是棋手柯洁演唱纳兰性德的《山一程水一程》时的深情和诗中所蕴含的浓浓思乡之情;是雷佳演唱《静夜思》时对话李白的感同身受。乡愁,是诗人们的诗词,是歌手们的歌声。

在那些动荡不安的时代里,有些人被贬于"巴山楚水"之地,有些人被迫去服兵役,对家乡"剪不断,理还乱"的思念使得他们夜夜不得眠。于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诞生了。今天,科技的迅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逐渐便利,再不存在"凭君传语报平安"的悲凉,可当在外打工的游子捧起那碗泡面,是否会想起母亲的手艺?所以,乡愁啊,是没有时代性的划分的。

在今天的节目中,我最喜欢的便是纳兰性德的《山一程水一程》,未看节目前我便接触过这首词,当时便喜欢上了它,仅仅因为它的音律美,看了节目之后,我才对它有了更新的认识。词中描写的将士对家中的思念,实在是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因为那份愁思,所以"聒碎乡心梦不成。"整首词用两个字来形容,"凄美".

可我认为,"乡愁"一词并不准确,因为"思乡"不一定是一种"愁".万物都有其对应的黑白两面,正如我开头所提到的"一张窄窄的船票",其实是承载了游子归家的欣喜。我从一本书中曾读到过"没了炎炎夏日,西瓜便不再甘甜".我想,人们对家的情感也正是如此吧,没有了日夜的思念,火车到站的那一刻也不再喜悦,不再令人振奋。

若人们可以将这份愁思转化为奋斗的动力,那么这份乡愁就不再是单单的"愁"了,它更是一份有意义的信念,使每一个迷茫的人重新找到方向,不再停滞不前。

乡愁不是愁,是让我们不惧陌路的动力,是人人心底的那份温柔。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扩展阅读

《经典咏流传》观后感


新年伊始,各大卫视不约而同的上了许多与文化相关的节目,《家风中华》《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等,但是中央卫视的《经典咏流传》就像一股清流一般涌入我的心中。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生命中竟藏着如此美的古诗词。
古老的诗词和现代的音乐旋律相结合,文化底蕴十分深厚,音乐旋律欢快明朗。每一首诗词和每一首歌曲的背后,都有着一个动人心弦的故事,而每一个故事的背后,又都与历史文化有着息息相关的连接。
我最关注的一期节目是乡村教师梁俊和他的学生们唱的一首《苔》,从小女孩儿开口唱的第一句,我就被深深的感染了。而梁俊和孩子们的故事也一并深深地感动了无数人。看完节目后,这首《苔》被我反反复复听了无数次,心中不禁感叹:中国的诗词竟然可以这么美!
梁俊到的是中国最贫穷的地方之一,他觉得他能为学生们做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就是教孩子们读诗,唱诗,从古老的诗词中汲取力量来陪伴孩子们快乐成长,让他们每个孩子的心中,都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桃花胜地。
生活真的已经像咖啡一般苦涩了,那就让古诗词这一味奶糖来给他们换个天地颜色吧!
朋友圈里有一个特别火的视频,视频中是关于一位老教授的讲座,老教授在讲座中掷地有声的说道:我希望,唐诗宋词这样的好东西,不应在我们这一代人里面绝了。你能相信这是一位93岁的数学老教授说的话吗?这个讲座一直进行了将近2个小时,而老教授中场没有休息,也没有喝过一次水。老教授最后说的是:唐诗万岁,宋词万岁!
然而这样深情有力的告白,有没有让你满怀感动,热泪盈眶,答案一定是:有的!
当后来老教授来参加《经典咏流传》时,节目组是准备了一把座椅的,但是老先生是这样说的:“我们当教师的什么时候坐着讲过课。”
刹那间,为之肃然起敬。对于青年教师的我来说,老先生的话语和行为真的太有震撼力和鼓舞力了。
那我们为什么要读诗呢?我们读诗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我们几乎每天都处于忙碌,焦躁,巨大的压力之中,我们累的都快只剩下一具虚无的空壳了,我们到底为什么而活呢?
电影《死亡诗社》中有一段经典的对白,回答了心中所问。
我们读诗,写诗,非为它的灵巧;我们读诗,写诗,因为我们是人类的一员,而人类充满了热情。
医药,法律,商业,工程这些都是高贵的理想,并且是维生的必需条件,但是诗,美,浪漫,爱,这些才是我们生存的原因。
我们一生会经历许多磨难和不幸,但是希望我们始终保持着一颗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的心,而心中,若有古诗词这样的美好,必定会影响着我们一代又一代。

贺晓璐

《经典咏流传》观后感700字


《经典咏流传》观后感

这些天,一档名作《经典咏流传》的节目在华夏大地上如同烈火一般烧进了炎黄儿女心里,同时,也让我们这样的年轻人,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新的认识。
当我看到这档节目时,我对它的看法是嗤之以鼻的,这些年,这样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节目越来越多,将文化情怀像不要钱似的肆意挥洒,甚至于有的节目打着文化传承的旗号,却只是为了商业价值。
可这档节目,好像还有些不同,不必说康震,王黎光这样的学术专家,就说其中创作的一首首歌曲,是确实让我心头一震,比如王俊凯演绎的《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这样一首劝学的诗赋,平日里读,不谈别的,那枯燥的感觉就让我对它敬而远之了,可当我听到它改编而成的歌曲后,却一点这样得想法也没有了,明快的曲调让我感到一丝新奇,这样的方式实在别出心裁,当那无趣的诗句用音符串起来时,被架在五线谱上的时候,那种情绪的带动是无与伦比的。毛不易与廖俊凯的《月下独酌》霍尊的《山居秋暝》,这些我耳熟能详的诗词却也演绎出了更深的层次,情绪的打动,让诗词中那些朦胧的东西更加具象化,成型的山河在眼前浮现,如同在水墨画中穿梭,一首听完,甚至还想再听一遍,就像饮酒一般流畅。
不可不提的是洛天依与王佩瑜的合作,电子合成声与花腔女声的合奏中,我好像看见了新与旧的碰撞,迸发出更加绚丽与奇异的东西,正像任嘉伦所说的那样用这种新的方式来消化诗词,可以让我们在诗词上学到更多。
这句话让我感受颇深,用新事物承载旧事物,这是当下最平常不过的事了,比如网购,网络学习,华阴老腔和摇滚合作等等,这样那样的实例告诉我们了新旧继承的美妙配合,用流行的东西承载着传统,包括诗词。可是这样好么?
对于古人来讲,时间就是未来,而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讲,未来已来。是的,我们生活在古人的未来中,学习着古人的东西,继承着传统精神,但渐渐地,大量年轻人不耐烦了,他们对传统的,老套的东西厌倦了,它们更喜欢流行的,更有趣的东西。固然,这样的想法无可厚非,这也是未来的大潮流,是对传统更好的继承,那对于年轻人呢?一味让流行与传统结合,势必会失去传统中最具韵味的部分,古人的意境不是一副简单的水墨画,不是一饮而尽的酒;它更像是一杯让人唇齿留香,回味无穷的茶,更像是清晨朦朦胧胧的云雾氤氲在林间,和着鸟叫,空谷传响的美妙意境。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理解诗时都不会相同,每个人学习时也会有不同的理解,这样的节目,让年轻人最低限度的爱上了传统文化,可是那其中最妙不可言的地方,是一首首三分二十四秒的歌曲所不能表达的。
历史,就是踩着前人的头颅一点一点发展的,只是继承而不能理解,和读书不明意一样可怕,别让前人的头颅白白的粉碎,更别让未来的孩子们,回首这段历史时,留下悔恨。
对于我们来说,只是继承就不是未来,在古人的神韵上留下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才是未来。
历史的车轮已经转动......未来未来未来未来未......

《经典咏流传》观后感250字


《经典咏流传》观后感

5月1日下午,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观看了《经典咏流传》第5期,节目包含了三段:第一段是霍尊传唱《山居秋暝》,写意国画的舞台背景与无伴奏多声部合唱演绎了山林的自然之美;第二段是关喆传唱《望月怀远》,利比亚撤侨故事打动了所有人,祖国万岁成为共同心声;第三段是黄绮珊传唱《陋室铭》,文化的力量穿越古今,艺术的力量穿透荧屏,爱的力量横贯人生。每一段都是经典,咏叹声一片。
唐代的刘禹锡写下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以惟吾德馨统领全篇,以居处的陋写出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这首诗历经一千二百多年而不湮灭,正是文化穿越古今的力量。
黄绮珊在传唱的《陋室铭》时,用她略显沙哑又高亢纯净的嗓音演绎了《陋室铭》,尤其是音乐刚起就以高音为整首曲子奠定了陋室不陋的基调,音乐烘托了诗人的高尚气节,正是艺术穿透荧屏的力量。
嘉宾白茹云把诗当作与病魔作斗争的利器,以一个普通农民女性爱诗、爱家、爱生命的情怀打动了鉴赏者,也打动了电视观众,文化和艺术都融进了对生命的热爱和歌颂,正是爱滋润生命、孕育人类的力量。

《经典咏流传》观后感 3篇


《经典咏流传》观后感一

5月1日下午,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观看了《经典咏流传》第5期,节目包含了三段:第一段是霍尊传唱《山居秋暝》,写意国画的舞台背景与无伴奏多声部合唱演绎了山林的自然之美;第二段是关喆传唱《望月怀远》,利比亚撤侨故事打动了所有人,“祖国万岁”成为共同心声;第三段是黄绮珊传唱《陋室铭》,文化的力量穿越古今,艺术的力量穿透荧屏,爱的力量横贯人生。每一段都是经典,咏叹声一片。

唐代的刘禹锡写下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以“惟吾德馨”统领全篇,以居处的“陋”写出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这首诗历经一千二百多年而不湮灭,正是文化穿越古今的力量。

黄绮珊在传唱的《陋室铭》时,用她略显沙哑又高亢纯净的嗓音演绎了《陋室铭》,尤其是音乐刚起就以高音为整首曲子奠定了“陋室不陋”的基调,音乐烘托了诗人的高尚气节,正是艺术穿透荧屏的力量。

嘉宾白茹云把诗当作与病魔作斗争的利器,以一个普通农民女性爱诗、爱家、爱生命的情怀打动了鉴赏者,也打动了电视观众,文化和艺术都融进了对生命的热爱和歌颂,正是爱滋润生命、孕育人类的力量。

观看《经典咏流传》有感二

凤凰传奇演绎李白的《将进酒》,把李白的大气、豪放、洒脱演绎得淋漓精致。如主持人小撒说和,能把唱歌底蕴深厚的凤凰传奇唱沙哑的,也只有李白了。如果李白在天有灵,是否可含笑几泉了。尤其让人敬佩的是,那位半导体博士生导师,在我们的印象里,学理科的都是很沉闷的,尤其笃信西方科学,西方的文化,这位半导体博导完全突破了我们的认识。让我们相信无论在什么领域,经典都会让我们受益无穷,经典无处不在。

汪明荃、罗家英一对现在版的爱情经典,一起经历了生死,经历了二十一年的恋爱期,六十多岁才结婚,他们才是真正的体会什么是真正爱情,也是“两情若是长相久,又岂在朝朝暮暮。”最真实的写照,让我又相信娱乐圈也是有爱情的。

孙杨一位游泳健将,为我国的体育事业做出了非常多的贡献,由他来演绎刘桢的《赠从弟》,以《亭亭山上松》的歌典呈现,加入了《男儿当自强》的部分内容,把松树的傲气、自强演绎非常到位。少强则国强,青年强则国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是我们中国文化的根本,也是我们每个一个中国人应具备的文化基因。

经典是中国人的基因,人人需要。无论是在唱歌,体育,演员……在各行各业,都需要经典精神,而且有很多人已经在践行经典的路上,并且把自己活成经典。

《经典咏流传》观后感 三

2018年3月19日 星期一 阴

诗词是中华民族的国粹,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今天在翟老师的推荐下,我看了经典咏流传这部片子。经典咏流传将诗词与歌曲、京剧等融合在一起,既好听又琅琅上口,让人耳目一新。

我首先看到了一名十一岁少年和我国著名的京剧大师李胜素,用京剧的强调唱出了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这首词。他们的声音婉转动听,好似天籁之音。最令我感到惊讶的是,和我差不多大的少年王洪祥,他的京剧唱得这么好。而他从小却在加拿大生活,他在英语世界中还能将汉语说得如此之好,实在是太棒了。

最令我感到热血沸腾的就是七十四岁的陈彼得老先生唱得《青玉案.元夕》。别看这问老爷爷满头白发,可他的声音却宝刀未老。妈妈听了还觉得他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呢。柯洁也进行了演唱《长相思.山一程》,他的声音时而大气豪迈,时而深情脉脉,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

《经典咏流传》真是一个难得的好节目,我以后一定要继续观看。

《经典咏流传》观后感400字


《经典咏流传》观后感

看完《经典咏流传》给我留下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孙杨传唱的经典诗词《亭亭山上松》。 我不禁想到一句话:做人当如松!
东汉刘桢的《赠从弟》这首诗,我初一就背过了,如今听着二十七岁的孙杨引吭高歌,才觉得品出了诗的滋味。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刘桢距离今天已经一千八百多年,他的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经典之作。节目把这首诗选出来传唱,尤其是让孙杨来唱,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策划。因为,这首诗,似乎就是孙杨的写照啊!
仍记得2016年8月14日,里约奥运会游泳比赛进入到最后一天。中国人都期待着中国名将孙杨的佳音,然而,就在200米自由泳夺得冠军后,孙杨突发感冒,导致身体状态欠佳,在预赛中被淘汰。这样,孙杨也失去了卫冕的机会,他以1金1银的成绩结束了里约奥的运会之旅。我想那时候的孙杨,已经够难过了,可媒体不放过他,铺天盖地的评论向这个大小孩砸过来。 他如果没有松柏一样的毅力,如何挺得过来。作为中国男子游泳队运动员、奥运冠军、世界游泳健将。哪怕身上一直都有伤痛折磨,但他依旧坚持训练,尽职尽责地履行他对祖国的承诺,不言放弃!
唱这首歌的孙杨,在经历了人生的无数风雨后,看起来更成熟了,他以一个体育人的身份,唱出了生命的自强不息,其实,这种松柏精神,应该是中国人一脉传承的文化基因,因为做人当如松的信念和追求,我们的历史才得以传承。所以我希望将中国文化传承下去,让古代先贤的情怀、智慧能在时代语境里观照当下,并能扎根、发芽、开花、结果,赋予今人以积极的思考和无穷的正能量!

相信《观《经典咏流传》有感:乡愁不是愁》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观后感,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乡愁有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