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观后感

观后感

《铁血流芳》观后感。

观影是对人大脑的一种全方位刺激,观看的过程就是思维不断跳跃的过程,很多思维的火花在欣赏中不断地在脑海里闪现,不断地跳跃出来,这就是观后感的素材。在写观后感作文过程中,纷繁杂乱的思维可以被很好地梳理。你是否为写观后感而苦恼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铁血流芳》观后感,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铁血流芳》观后感

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观看了由云南省滇剧院排演的大型现代滇剧《铁血流芳》,早就听说该剧是省滇剧院时隔十余年后的又一部现代大型滇剧,革命题材内容,演员阵容强大,并且用乡音来演乡情。心中充满期待的观看了首演。

故事发生在国共合作而形成的联合抗日的民族解放战争时期,以朱德与唐淮源之间长达20余年的交情为主线,选取了南昌起义、井冈山、中条山3个史实片段,赞颂了以朱德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和海纳百川、高瞻远瞩的博大胸怀,同时也再现了唐淮源以民族大义为重、投身抗日直到以身殉国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

看完该剧心情无比激动,历史再一次呈现在我们面前,一个个场景是那么令人激动、令人鼓舞。我的思想受到了深刻的教育,观念受到了一定的触动,为此我感到收获很大,感慨很深……

那个时代,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爱国志士们不怕流血牺牲,坚决抗日。克服艰难险阻取得了最后胜利。他们的奋斗为的是全国人民,自己却过着简陋的生活;他们做的是关系民族兴亡的大事,自己却从未计较个人得失。他们为了人民的利益奋斗,却不顾自己过着枪林弹雨的日子。

回想,90年前,中国共产党只有几十个成员,国家贫困落后,人民苦不聊生。今天共产党已有8000多万党员,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因为只有共产党,坚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任何时候都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得到人民的拥护,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才会战无不胜,才会长盛不衰。

如今,重温历史,重新在历史中汲取力量,很感谢这部滇剧,使我的思想观念有了一个新的飞跃。让我们体内的热血再一次沸腾,让我们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更加坚定,作为一名党员,从事着国家调查工作,突然感觉自己的压力又大了一些。

今后,愿我心怀为人民服务的喜悦,牢固树立tj核心价值观,用真实可信的数据,详实确凿的分析,做好我的本职工作,切实把为人民服务体现到各项工作中。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编辑推荐

《铁血娇娃》观后感


《铁血娇娃》观后感

文/木易孝敦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都市白领、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开始期待走出去的别样生活。当然走出去也分远离尘嚣的躲清静和追逐更加刺激的户外探险,很多人选择前者,但更多人向往后者。当许多人没有勇气选择后者时,不如跟随余男、潘霜霜和邹兆龙到傅华阳最新执导的电影《铁血娇娃》中感受一下惊险刺激的丛林穿越,或许你会收获更多的感官刺激。

《铁血娇娃》讲述五位性感聪慧的都市美女因爱好户外探险而深入东南亚丛林,却不料遭遇凶残的外来侵略者。姑娘们在退伍老兵老鹰的带领下联手森林原始部落展开与国际雇佣兵的残酷搏杀。影片看点颇多,即使是打着展现女性健美的旗号,不过映入眼帘的依旧是各种波霸的横冲直撞,无论是热兵器的火拼还是赤手空拳的打斗,五位美女几乎个个干净利落,野性十足,观众也将有幸看到一幕幕令人喷血的波霸丛林大战图。

影片穿梭于中泰缅三国四地,实景拍摄地包括湄公河热带雨林、低海拔的云南野生丛林、高海拔的青藏高原,演员要经历荆棘密布的森林、克服海拔4000米的高原反应、潜伏布满蚂蝗的草丛。观看影片的过程到让人想起了探险巨着《藏地密码》,而演员们前期涉猎的游泳、越野,射击、骑术、自由搏击、军事动作、野外求生等十余门专项技能训练也像极了卓木强巴他们在出发前经受的一系列特训。

同样的青藏高原、热带雨林,不过《铁血娇娃》是通过大银幕音影声画全方位的演绎如此惊险刺激的探险让人更具代入感。更重要的是,《藏地密码》是以男性视角展开的冒险之旅,即使有女性出现也不过作为点缀,而《铁血娇娃》则是毋庸置疑的女性电影,这也致使观众在感受探险带来的刺激之外,还要经受波涛汹涌的美女激起的肾上腺素的横飞。

人们总是感觉已知的世界索然无味,而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在《铁血娇娃》中释延能饰演的原始部落虎族酋长之子因为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才致使虎族遭受了之后的灭顶之灾;安志杰饰演的大反派丹尼斯因为觊觎虎族栖息地的宝石而大举侵犯最终命丧当场;余男领衔的波霸五人组因为想对神秘莫测的虎族一探究竟而选择深入虎穴,却不想等待她们是一场生死难料的战争。

在傅华阳的导筒下,波霸五人组并未完全沦为走马观花秀身材的花瓶,而是各司其职,角色个个鲜活饱满。余男作为五人的首领,尽显大姐大的风范,手起刀落的刀术令人眼花缭乱;一向以傲人双峰着称的潘霜霜在片中饰演美女动物学家阿塔,她渊博的知识曾让老虎短时间内成为自己的帮手;其余的焰焰、铜铜或叮当,或以博学的丰富语言令人乍舌,或以可爱娇弱惹人爱怜,或以娇艳妩媚让人震惊可谓个个身怀绝技。

虽然是一大波现代美女的丛林探险记,不过观众将远不止看到这些,因为即使不大波的虎族部落女性,也散发着让人窒息的原始美感。


电影《铁血娇娃》观后感


电影《铁血娇娃》观后感

只能说《铁血娇娃》这个片名取得实在是太形象贴切了,虽然在故事的情节上《铁血娇娃》太像《阿凡达》与《霹雳娇娃》的混合体,但这并不影响《铁血娇娃》 成为本年度最当之无愧的香艳华语动作电影。让一群香艳性感的美女们组团打斗的电影在国外并不少见,《末路狂花》、《杀死比尔》、《霹雳娇娃》、《美少女特 攻队》都是这类电影的优秀代表作,在邻国日本这样的电影就更是多的数不甚数,穿着各种制服的美少女们挥着拳头,拿着刀枪,上演着一幕幕血腥暴力的却香艳养眼的画面,俘获了影迷的眼球也赢得了不错的票房。

但是回到咱们中国,这样血腥暴力与鲜艳刺激于一体的电影还是非常少有,特别是在内地的大银幕上更是难觅这类电影的踪迹,导演傅华阳敢拍这样的 商业电影,需要的不仅仅是对市场先机的把握,更是对中国电影现有审查制度的挑战,虽然这个度相当难把控,不过傅华阳做的还是恰到好处,虽然有大量性感、暴 力的镜头,但是并没有肆意渲染。

影片讲述的是五位性感聪慧的都市女性在东南亚丛林探险寻找传说中的原始部族,却不幸被卷入国际雇佣兵为抢夺矿产资源对土着部落进行的血腥屠杀 之中,所有对女性的展现都是在为突出她们的智慧与力量以及女性的柔美与坚毅,没有半点猥亵之意。而影片中所有的杀戮与血腥镜头的展现又意在借用暴力来传达 反战反暴力的主题。《铁血娇娃》在香艳刺激与性感暴力背后实际上是呼唤人们对生命、对环境、对自然、对各种不同文化的尊重与保护。

当然,除开余男、潘霜霜等5个身材火爆又穿着性感的美女在影片中犹如硬汉般的在丛林中摸爬滚打,开枪、打拳、射箭,也少不了邹兆龙、释延能、 安志杰这些真的硬汉们为了各自的利益格斗技巧大打出手。还有原始部落的族人以弓箭、暗器、石头等原始的冷兵器对抗雇佣兵们火力强劲的子弹与炸弹。不同文明 与文化在一起既发生冲突与碰撞,一面是恶意的被摧毁与消解,一面是善意的在理解与融合。肉麻点的,可以用一句歌词来形容就是唱出你的热情,伸出你双手, 让我拥抱着你的梦。让我拥有你真心的面孔,让我们的笑容,充满着青春的骄傲,让我们期待明天会更好!

有槽点,但看点更多,导演傅华阳通过《铁血娇娃》对国产商业动作片的探索与实践值得认可。不过,我认为导演傅华阳在片中客串出演的黑帮老大更是让人叫绝,他将一个贪婪、蛮横、暴戾、残忍却也欺软怕硬、贪生怕死的人物刻画的让人过目不忘。


铁血红安观后感


铁血铜锣 大别风采——电视剧《铁血红安》观后感

正在央视一套黄金档热播的大型现代革命题材电视剧《铁血红安》,以刘铜锣这一代表性人物的经历为主线,展现了红安籍乃至整个大别山地区开国将军们参加土地革命、开赴抗日前线、挺进解放战场乃至建国后投身经济建设的光辉历程,讲述了革命先辈们为崇高信仰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事迹,阐释了黄冈人民的兄弟情义和家国情怀。该剧以铁血的铜锣传奇,生动刻画了大别山众多开国将军大别于天下的风采,是大力传承弘扬大别山红色文化的精品力作,也是一部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该剧再现了光辉灿烂的大别山革命历史。在中国近现代革命史上,大别山地区有着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这里发生的"黄麻起义"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八七会议"精神的具体行动,打响了长江以北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这里诞生的四支红军主力部队,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中流砥柱;这里创建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当时仅次于中央苏区的第二大根据地并保持红旗始终不倒;这里形成的光荣革命传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砥砺前行。该剧以这些光辉灿烂的革命历史为脉络,再现了大别山地区人民在遭受反动派、恶势力和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的时候,不甘屈辱,奋起反击,最终在共产党的指引和带领下,走向革命胜利的光辉历程。特别是该剧对中国共产党在大别山地区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过程浓墨重彩的描写,令人印象深刻。在没有共产党来引领的时候,大别山地区人民的反抗是很盲目、很原始的,仅仅是简单地以暴制暴。当铜锣响起时,人们拿着生产工具跑出家门,驱赶强盗;当受到压迫时,刘铜锣、薛以诚之辈跑到山上,拉起队伍,打着"劫富济贫、除暴安良"的口号,当起了土匪。直到李坪山等人把共产主义的火种播撒到了大别山,这里的人民才找到了前进的方向,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星星之火在大别山迅速成为燎原之势。该剧以小见大,为我们再现了大别山人民紧跟党走、投身革命的历史画卷,重温了红旗插遍大别山的峥嵘岁月。

该剧塑造了栩栩如生的大别山人形象。在那个战火纷纭、社会动荡的年代,"义薄云天三兄弟"、"直率温婉两姐妹"等剧中人物,以不同的身份、不同的立场,共同构成了当时的社会百态,刻画出一大批鲜活的大别山人形象。主人公刘铜锣侠肝义胆,敢做敢当,喜欢打破常理,不按规则出牌。他善于联系群众,深得民心,最后在党的教育下,从一个"劫富济贫"的山大王成长为一个立志解放四万万同胞的坚定的革命者。可以说,刘铜锣这种较真劲、认死理的性格特征,正是黄冈籍众多开国将军的人格魅力所在。方杠子从小受马克思主义教益,是一个有勇有谋、成熟老练的共产主义战士,同时,他也是众多为革命作出巨大贡献,最后功成身退的大别山无名英雄的代表。戴慧平虽身处国民党阵营,但有报国之志,凭着自己的真本事得到晋升,面对国民党内部的腐朽和黑暗,他果断地予以反抗。他与刘铜锣、方杠子时而刀兵相见,时而携手杀敌,可见他胸怀壮志,有情有义。方蕾和曹丽君是巾帼不让须眉,妇女能顶半边天,没有上战场杀敌,却一直做着宣传和医疗工作,这刚好印证了"男将打仗,女将送饭".李坪山作为革命引路人,开口不是子曰,就是孙子兵法,但他思想并不守旧和迂腐,他的心中有着坚定的马列主义信仰,又会带兵打仗,他引导着无数的大别山人走上革命道路,这不能不让人想起董必武、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此外,还有敢于承认错误、开展自我批评的共产党高级干部翟业兵,不顾个人冤屈、为革命慷慨赴死的安娃子,只会做、不会说的哑巴等等,这些都是大别山地区将士们的缩影,更是黄冈老区人民的真实写照。

该剧彰显了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大别山精神。电视剧《铁血红安》自始至终贯穿着一种精神,这就是"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大别山精神。剧中的每一个人,无论是身处领导岗位的李坪山、翟业兵,还是中层干部刘铜锣、方杠子,甚至是安娃子、哑巴,哪怕是国民党军官戴慧平,他们都朴素、诚实、勇敢、坚毅,他们都有着坚定的信仰和执着的追求,他们都为崇高的理想信念而活着,为报效祖国和人民而战斗着、奋斗着。他们不搞花花架子,朴实无华,凭真本事用心做事;他们豪爽直率,坦诚相待,有话当面说,不藏着、掖着,不搞背后伤人;他们不管前方多么艰险,始终保持着冲锋的姿态,勇往直前;他们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和挫折,心中的信念从来不曾动摇。正是因为这种精神的存在,中国将军第一县、第一乡的桂冠才会落户大别山;也正是因为这种精神的存在,大别山人民才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续写一个又一个的传奇。

该剧展示了独具魅力的大别山文化。电视剧《铁血红安》有一大亮点值得称道,就是它在还原历史、刻画人物、传承精神的同时,还不留痕迹地展示了大别山地区特别是红安县的特色文化。在紧张的剧情冲突中,不仅叫响了"小小黄安、人人好好。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的红安宣言,唱响了《八月桂花遍地开》这首经典革命歌曲,还恰到好处地向观众展示了黄冈地方戏曲楚剧版的《夫妻观灯》。除了黄安、红安以外,还多次出现七里坪、老君山、天台山、高桥等地名。值得一提的是,独立团的文书名叫"红苕",更是擦亮了"红安苕"这一金字招牌。这些贴有大别山和红安标签的文化元素和符号,算得上是展示大别山文化的神来之笔。

电视剧《铁血红安》在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之时,恰逢"黄麻起义"87周年纪念日,正值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讲话言犹在耳,ApEC峰会在北京刚刚结束。这一系列重要时间节点的叠加,更使《铁血红安》的传奇与风采大别于天下,更让我们切身体会到大别山精神不仅在过去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且在现在和将来依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该剧向社会呼唤"俭朴、诚实"美德。俭朴、诚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更是大别山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朴诚勇毅"第一个字就是"朴",即朴素、勤俭,第二个字就是诚,即诚实、诚信,这两个字对我们现代社会太重要了。《铁血红安》的热播,让广大电视观众看到了大别山老区人民身上的传统美德和社会责任,他们不求名,不求利,艰苦奋斗,言出必行。反观现在的社会,浮华奢靡、不愿吃苦的现象普遍存在,诚信缺失、虚伪欺诈的行为层出不穷,公民道德建设迫在眉睫,弘扬民族精神任重道远,急需一股正能量来教育群众,鼓舞人民。《铁血红安》所刻画的那些革命先烈,将为当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标杆。

该剧向改革注入"开拓、创新"精神。勇于开拓,不怕牺牲,走自已的路,且矢志不渝,这就是大别山精神中的"勇毅"的要义所在,也是大别山精神的灵魂。当前,我们正处在改革的攻坚时期,各种困难和阻力普遍存在,要想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需要千千万万个"刘铜锣"涌现出来,敢于迎难而上,善于打硬仗,能够想点子,能够打破思维定式,能够保持定力,舍小我成就大我,做别人没有想到的事,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向深入。《铁血红安》的播出,将呼唤新时代的"刘铜锣",为全面深化改革注入"精气神".

该剧向发展倡导"求真、务实"作风。社会的进步、地区的发展都离不开求真、务实的作风和美德,而大别山精神的突出特点是实事求是、求真务实。近年来,黄冈市特别是红安县正是发扬大别山人破旧立新、敢为人先的精神,敢闯敢试,敢于突破常规抓发展,才创造了"红安传奇",从当年的"小小黄安"成为今天的"大大红安".当然,这个"大",不仅是版图面积的广大、综合实力的强大,更在于大别山精神的发扬光大,以革命的精神来推进建设的风采大别天下。《铁血红安》的播出,将激励人们更好地传承弘扬大别山精神,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积累和传递正能量。

与真正的历史相比,电视剧《铁血红安》所展现的内容难免有些单薄,但这部影视作品决不是要单纯地还原历史,它的重要意义在于,通过对历史冰山一角的解读,让更多地人们去追忆那段岁月、去缅怀那些英雄,从而在自己的灵魂深处爆发一场革命。可以说,电视剧《铁血红安》通过刻画铁血铜锣、展现大别风采,不只是记录了一段旧的历史,它还将引领一个新的时代。

拓展阅读:《铁血红安》观后感

《铁血红安》终于开播了, 翘首企盼了这么久,我是一定要好好的欣赏一下的,我知道,其实好看的电视剧也罢,战争片也罢,我对铁血红安的期待其实首先还是因为我的红安情节在里面起作用,个人虽然不是红安人,但是我在红安做事很多年,听说铁血红安全程在红安拍摄,说的也是红安人,红安将军的事情,就如同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样,您说,我是如何不想去早一点的看一看呢。

首播当日忙其他的去了,没赶上,再说,我家里好像也没有电视机了(现在很多年轻人家里没有电视机或者根本不看好不好),我就喜欢守着电脑视频来看,这样免得看到精彩处就戛然而止,如果心情好的话,可以通宵达旦,一次看个够。

闲话少说,前天晚上,发现了央视网有2集视频放出来了,早早洗了澡,一个人躺在床上欣赏,片头响起,熟悉的红安画面,有点类似七里坪长胜街的老楼子,但我知道那是将军影视城,从片头来看,气氛和场面渲染很不错,有一点大剧的势头了,前两集的情节大致是讲刘铜锣、方杠子、戴慧平的童年,导演很会把握观众的心理,没有在这里纠结,镜头很快闪入了十四年后,然后就是六年后,也就是一九二七年,基本上和中国革命的各大起义爆发期一直的时间了,三人同年同月同日出生,因为要救出被当地民团的王团长王南宣抓走的曹慧君及方蕾,少年的刘铜锣及方,戴三人用机智和勇敢杀死了王南宣,而后刘父,方父陆续被王南宣手下杀害,剧情很快出现了强大的矛盾,播下了血海深仇,后来,这兄弟三人各自逃命并奔赴前程,戴,方二人远赴武汉,广州寻求发展,而刘铜锣则进了老君山当起了土匪。

《铁血红安》第二集的内容并不是特别吸引人,可能任何电视剧都是慢热型,需要情节逐渐展开以后才更吸引人吧,第二集的剧情主要是刘铜锣和薛宜城等人的江湖事情,慢慢的将剧情推向深入,因为央视网视频就放了这两集,晚上我一口气看完,时间还很早。

平心而论,看过这么多电视剧,从这两集来看,还不是很吸引人,剧情也稍显拖沓,但是不可否认,我和所有红安人,以及有着强烈红安情节的人来说是一样的,一样看的津津有味,居中那些熟悉的场景不断的闪现,熟悉的地名也一个接一个的,比如七里坪,似马山,老君山,天台山,哈哈,这些地方我不知道去过多少次,如今电视剧的发生地就在这些地方,感觉真的是在家门口哦。

从一开场我看到,铁血红安的确是大腕云集,主演赵文卓就不用多说了,其他的大腕也多得很,虽然我知道那是友情出演,上几个镜头,不到一集半集的就退场,但是那些大腕还是露脸了,比如饰演王南宣的计春华老师,我小时候看少林寺就看到过,还有王绘春,马晓伟,高兰村等,一下子提高了铁血红安的档次和高度。

至于片尾,个人感觉《铁血红安》的片尾拍摄和剪辑得很不错,很大气,很让人热血沸腾,对《铁血红安》是一个非常好的总结和烘托,让我看到了大片的风范,更让我期待一直看下去。今晚下班后,估计新的几集就会放上网了,我想我会继续关注《铁血红安》,并且陆续的和大家分享观后感。

铁血三江观后感


铁血三江观后感(一)

电视文献记录片《铁血三江》在政府六号楼会议室举行了开机仪式,市委常委贾君出席了活动,并携手该片的总顾问富宏博同志一起为《铁血三江》的开机仪式揭镜,标志着文献纪录片《铁血三江》的拍摄工作进入到实质性阶段,也就此掀开了我市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的序幕。

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我市今年精心策划了"十个一"大型系列宣传活动。电视文献纪录片《铁血三江》作为其中的重要活动之一,通过记录我市作为东北抗联的发源地、主战场和核心区,在长达14年的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中付出的重大牺牲以及作出的重要贡献,通过具体的人和事,向观众全景展现1931年到1945年这一段时间佳木斯地区人民不屈不挠地反抗日本侵略的全过程。

据介绍,文献纪录片《铁血三江——佳木斯抗战记录》共分为六集,分别是《义勇军魂》《抗日火种》《中流砥柱》《共赴国难》《艰难岁月》《抗日英烈》(暂定名),通过六段独立的影片,多角度、全景式地展现三江地区的抗战历史,预计年底将在省电视台播出。

为了深入宣传佳木斯在抗日斗争中所作出的突出贡献,除了一座展馆、一"片"纪实等"十个一"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我市还将组织开展"追忆峥嵘岁月"、"弘扬抗联精神"和"传承红色基因"等三大系列14个项目的主题活动,活动准备之多,规模之大,参与面之广,影响之深远,在我市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将教育和引导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勿忘国耻、珍爱和平,凝聚起推动佳木斯改革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铁血三江观后感(二)

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市广播电视台共同组织拍摄的历史文献纪录片《铁血三江》9月1日上午在市广播电视中心第一演播厅举行首播仪式。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贾君,东北小延安研究会会长富宏博,《铁血三江》总导演朱春龙和特邀嘉宾抗联老战士彭施鲁将军的子女彭越关、彭幼平,李兆麟将军的女儿张卓娅出席了首播仪式。

据介绍,拍摄《铁血三江》的10个月以来,主创人员研究史料近千万字,调阅影像资料近百部、老照片近五千张,拍摄视频近百小时,先后奔赴北京、长春、哈尔滨以及周边16个市县和农场进行采访,夜以继日行程近万里,采访抗联老战士、军史专家、学者、抗联后代和历史见证者30多人,最终使得这段以佳木斯为核心的三江地区14年抗战的历史得以全景式呈现。

"为了按时完成拍摄任务,保证片子的质量,我们《铁血三江》主创人员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和辛勤的汗水,得到了社会各界、各部门的通力协助,更得到了北京抗日联谊会的大力支持。"在首播仪式上,总撰稿、总导演朱春龙激动地说,"有了大家的支持与鼓励,再辛苦我们也要把这部文献片拍好,让我市市民和全国人民都能从影片中了解东北抗联的历史,能够把东北抗联精神传承好,让我们的红色文化、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贾君在讲话中指出,纪录片《铁血三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三江地区曾经发生过的那些鲜为人知的抗联故事,进一步扩大东北抗联文化的影响力,提升佳木斯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希望将这部文献片作为对广大市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通过这部影片,增强外界对佳木斯市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首映式后,还播放了纪录片的第一集《义勇军魂》,现场近500名观众共同感受了在抗日战争初期,三江地区的义勇军与日本帝国主义浴血奋战的场景,影片播放后,现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纪录片《铁血三江》共分6集,将于3日晚20:22分在佳木斯台与观众见面,接下来还将在省台和中央台陆续播放。 

《铁血红安》观后感300字


《铁血红安》观后感
一个人一生是用自己行为书写自己的历史,好人就一定好到底,坏人就一定坏到底,这是唯心主义世界观。《铁血红安》让我们看到真实的历史,《铁血红安》塑造人物可亲可信,是一部优秀的电视剧。
《铁血红安》有三大亮点:
1,他描述了红四方面军,鄂豫皖人民的武装斗争。
2,他描述了以刘铜锣为代表的一批红安人民,由土匪成长为人民军队的优秀指挥员真实,可信。
3,电视剧采用了革命的浪漫主义,描述战争。没有渲染战争的残酷性。
那么土匪能不能参加革命?能不能成为爱国者?答案是肯定的。苏联卫国战争时期,42年-43年苏联红军兵源不足,内务部部长贝利亚向斯大林提出将监狱里的罪犯提出来送达苏德战争前线,100万罪犯加人苏联红军,他们战争中表现勇敢,担任最危险的任务,完成了对德国作战的最后胜利,贝利亚因此获得苏联英雄的称号。中国老百姓心中英雄;梁山好汉,用正统观点看其实也是土匪,中国湘西土匪,不但跟随贺龙元帅参加革命,以后大部分参加抗美援朝的志愿军,很多人牺牲在朝鲜.土匪是统治者逼迫出来的,老百姓有吃有穿,这个社会就没有土匪。

铁血一千勇士观后感范文欣赏


《铁血一千勇士》是一部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历史战争电影,影片主要由阿斯尔汗托列波夫和阿彦乌特普波根等出演,主要讲述了十八世纪的时()候,哈萨克人民团结一致抵御外来入侵保卫家园的故事。网友是如何评价这部电影的呢?一起来看看吧!

真是一部悲壮的佳作。在看哈萨克人拍的这部《铁血一千勇士》之前,我对哈萨克人的印象只有一个在我国西部旁边的邻国哈萨克共和国,印象中的落后国家也能拍出这样有血有肉的影片,真是令人惊叹。

故事的题材援引了16世纪哈萨克汗国跟准格尔汗国之间的战争为主线,以自由作为主题进行升华,让人们知道了现在自由生活的来之不易,也缅怀在追寻民族自由路上而牺牲的的伟大先烈们。题材及主题是非常的通俗,但导演在影片全片穿插了友情、爱情、亲情、背叛、悲壮等多种情绪,深深影响了观众,尤其是影片最后主角深受重伤倒在弋阳黄昏之下的那一幕,让人万分惋惜,让人感慨生命的脆弱,让人珍惜自由的不易,让人对为自由而战的先烈们敬佩万分。

每个民族屹立在世界之林,都经过无数的风风雨雨,别的民族为了自由而不断奋进,我们民族又何尝不是,百年的屈辱史,让多少人为之涕泪,多少先辈的热血及牺牲才换来现在人民安居乐业的生活。

中华民族还在历史的洪流中不断奋勇向前,我们作为炎黄子孙,深深刻有民族的印记,为了民族为了后代,不断勇往直前,奉献自我的力量。

有关铁血残阳观后感2篇


《铁血残阳》是中国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献礼电影。影片由沈好放执导。

铁血残阳观后感1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录电影《铁血残阳》正是为了迎接这一历史时刻而进入创作的,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是此次创作的大主题。

本片以70多年前设立在沈阳的“奉天盟军战俘营”为切入视角,通过二战盟军战俘的故事,将采访亲历者,再现他们的经历与史料相结合,力图通过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与东方主战场的特殊关联,构建出与众不同的二战全景,并将其中鲜为人知的故事告诉观众。

1931年,在中国沈阳,即当年的奉天,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这个时间点距中国的全面抗战爆发,即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提早了整整6年。经过查阅历史资料沈好放意识到,这一重大事件,不仅是日本帝国主义以武力征服中国的开始,也标志着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序幕的揭开,日军于1931年9月18日在中国北大营打响的第一枪,打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在此之后发生的一系列对华侵略和1941年日军偷袭珍珠港,悍然发动的太平洋战争,不单促成美英荷对日宣战,也促成了26国发表共同宣言,以抗击德、意、日法西斯联盟。日本的倒行逆施终于促使欧亚两大战场合流,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全球拉开大幕。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前六年日本军国主义试图以武力征服中国与后八年中国的全面抗战,加在一起共十四年,直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被迫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在长达十四年的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战斗中,极大地牵制了日军,并阻止其“南下”最终与德国法西斯会师中东的图谋。为此,国力薄弱的中国不仅付出了巨大民族牺牲,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也正是这十四年的拼死抗争,使长期处于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中华民族达到了空前团结,极大地凝聚了全民族奋起抗争的力量,并一改任人宰割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旧貌,迎来了中华民族近现代史上最伟大的觉醒。

《铁血红安》观后感800字


《铁血红安》终于开播了, 翘首企盼了这么久,我是一定要好好的欣赏一下的,我知道,其实好看的电视剧也罢,战争片也罢,我对铁血红安的期待其实首先还是因为我的红安情节在里面起作用,个人虽然不是红安人,但是我在红安做事很多年,听说铁血红安全程在红安拍摄,说的也是红安人,红安将军的事情,就如同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样,您说,我是如何不想去早一点的看一看呢。

首播当日忙其他的去了,没赶上,再说,我家里好像也没有电视机了(现在很多年轻人家里没有电视机或者根本不看好不好),我就喜欢守着电脑视频来看,这样免得看到精彩处就戛然而止,如果心情好的话,可以通宵达旦,一次看个够。

闲话少说,前天晚上,发现了央视网有2集视频放出来了,早早洗了澡,一个人躺在床上欣赏,片头响起,熟悉的红安画面,有点类似七里坪长胜街的老楼子,但我知道那是将军影视城,从片头来看,气氛和场面渲染很不错,有一点大剧的势头了,前两集的情节大致是讲刘铜锣、方杠子、戴慧平的童年,导演很会把握观众的心理,没有在这里纠结,镜头很快闪入了十四年后,然后就是六年后,也就是一九二七年,基本上和中国革命的各大起义爆发期一直的时间了,三人同年同月同日出生,因为要救出被当地民团的王团长王南宣抓走的曹慧君及方蕾,少年的刘铜锣及方,戴三人用机智和勇敢杀死了王南宣,而后刘父,方父陆续被王南宣手下杀害,剧情很快出现了强大的矛盾,播下了血海深仇,后来,这兄弟三人各自逃命并奔赴前程,戴,方二人远赴武汉,广州寻求发展,而刘铜锣则进了老君山当起了土匪。

《铁血红安》第二集的内容并不是特别吸引人,可能任何电视剧都是慢热型,需要情节逐渐展开以后才更吸引人吧,第二集的剧情主要是刘铜锣和薛宜城等人的江湖事情,慢慢的将剧情推向深入,因为央视网视频就放了这两集,晚上我一口气看完,时间还很早。
平心而论,看过这么多电视剧,从这两集来看,还不是很吸引人,剧情也稍显拖沓,但是不可否认,我和所有红安人,以及有着强烈红安情节的人来说是一样的,一样看的津津有味,居中那些熟悉的场景不断的闪现,熟悉的地名也一个接一个的,比如七里坪,似马山,老君山,天台山,哈哈,这些地方我不知道去过多少次,如今电视剧的发生地就在这些地方,感觉真的是在家门口哦。

从一开场我看到,铁血红安的确是大腕云集,主演赵文卓就不用多说了,其他的大腕也多得很,虽然我知道那是友情出演,上几个镜头,不到一集半集的就退场,但是那些大腕还是露脸了,比如饰演王南宣的计春华老师,我小时候看少林寺就看到过,还有王绘春,马晓伟,高兰村等,一下子提高了铁血红安的档次和高度。

至于片尾,个人感觉《铁血红安》的片尾拍摄和剪辑得很不错,很大气,很让人热血沸腾,对《铁血红安》是一个非常好的总结和烘托,让我看到了大片的风范,更让我期待一直看下去。今晚下班后,估计新的几集就会放上网了,我想我会继续关注《铁血红安》,并且陆续的和大家分享观后感。

铁血三江观后感500字


铁血三江观后感500字(一)

电视文献记录片《铁血三江》在政府六号楼会议室举行了开机仪式,市委常委贾君出席了活动,并携手该片的总顾问富宏博同志一起为《铁血三江》的开机仪式揭镜,标志着文献纪录片《铁血三江》的拍摄工作进入到实质性阶段,也就此掀开了我市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的序幕。

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我市今年精心策划了"十个一"大型系列宣传活动。电视文献纪录片《铁血三江》作为其中的重要活动之一,通过记录我市作为东北抗联的发源地、主战场和核心区,在长达14年的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中付出的重大牺牲以及作出的重要贡献,通过具体的人和事,向观众全景展现1931年到1945年这一段时间佳木斯地区人民不屈不挠地反抗日本侵略的全过程。

据介绍,文献纪录片《铁血三江——佳木斯抗战记录》共分为六集,分别是《义勇军魂》《抗日火种》《中流砥柱》《共赴国难》《艰难岁月》《抗日英烈》(暂定名),通过六段独立的影片,多角度、全景式地展现三江地区的抗战历史,预计年底将在省电视台播出。

为了深入宣传佳木斯在抗日斗争中所作出的突出贡献,除了一座展馆、一"片"纪实等"十个一"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我市还将组织开展"追忆峥嵘岁月"、"弘扬抗联精神"和"传承红色基因"等三大系列14个项目的主题活动,活动准备之多,规模之大,参与面之广,影响之深远,在我市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将教育和引导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勿忘国耻、珍爱和平,凝聚起推动佳木斯改革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铁血三江观后感500字(二)

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市广播电视台共同组织拍摄的历史文献纪录片《铁血三江》9月1日上午在市广播电视中心第一演播厅举行首播仪式。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贾君,东北小延安研究会会长富宏博,《铁血三江》总导演朱春龙和特邀嘉宾抗联老战士彭施鲁将军的子女彭越关、彭幼平,李兆麟将军的女儿张卓娅出席了首播仪式。

据介绍,拍摄《铁血三江》的10个月以来,主创人员研究史料近千万字,调阅影像资料近百部、老照片近五千张,拍摄视频近百小时,先后奔赴北京、长春、哈尔滨以及周边16个市县和农场进行采访,夜以继日行程近万里,采访抗联老战士、军史专家、学者、抗联后代和历史见证者30多人,最终使得这段以佳木斯为核心的三江地区14年抗战的历史得以全景式呈现。

"为了按时完成拍摄任务,保证片子的质量,我们《铁血三江》主创人员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和辛勤的汗水,得到了社会各界、各部门的通力协助,更得到了北京抗日联谊会的大力支持。"在首播仪式上,总撰稿、总导演朱春龙激动地说,"有了大家的支持与鼓励,再辛苦我们也要把这部文献片拍好,让我市市民和全国人民都能从影片中了解东北抗联的历史,能够把东北抗联精神传承好,让我们的红色文化、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贾君在讲话中指出,纪录片《铁血三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三江地区曾经发生过的那些鲜为人知的抗联故事,进一步扩大东北抗联文化的影响力,提升佳木斯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希望将这部文献片作为对广大市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通过这部影片,增强外界对佳木斯市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首映式后,还播放了纪录片的第一集《义勇军魂》,现场近500名观众共同感受了在抗日战争初期,三江地区的义勇军与日本帝国主义浴血奋战的场景,影片播放后,现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纪录片《铁血三江》共分6集,将于3日晚20:22分在佳木斯台与观众见面,接下来还将在省台和中央台陆续播放。

铁血残阳电影观后感3篇


《铁血残阳》是一部抗战题材和反法西斯题材影片,影片《铁血残阳》是中国电影人凝聚颗颗炽热之心的精诚之作,大多即将于八月底至九月在全国陆续上映。电影频道也希望通过推介这些优秀的国产影片,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伟大时刻。

【1】铁血残阳观后感


《铁血残阳》由省委宣传部策划,北方联合影视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出品,求是影视中心、辽宁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沈阳市委宣传部、沈阳市文广新局、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联合摄制。由著名导演沈好放和美国著名导演李察·路易斯·安德森联合执导。

《铁血残阳》真实再现了沈阳盟军战俘营的这段历史,展现了日军的虐俘行为以及盟军战俘的抗争。1941年,日军在沈阳北大营设立盟军战俘营(奉天俘虏收容所),关押从千里之外转运来的盟军战俘。影片《铁血残阳》以珍贵的历史镜头、战俘幸存者的诉说和逼真的场景再现,讲述了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成就了一部史料价值与艺术价值兼备的优秀作品。

中美电影节由美国鹰龙传媒有限公司主办,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与美国电影协会、中国驻美大使馆共同支持创办。《铁血残阳》在中美电影节上获奖,除了影片本身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外,还得益于本片从中美合作形式到实景再现与现实专访穿插等手法的运用,更重要的是该片在宏阔的视野和国际性视角方面的体现。

《铁血残阳》用全新的视角回顾了沈阳盟军战俘营70年前那段历史。不仅如此,影片的镜头还延伸到战俘营背后的历史,包括日本如何发动太平洋战争、珍珠港事件、菲律宾作战、巴丹死亡行军、密苏里战舰受降、东条英机自杀等,以更广阔的视角展现了日军的残暴行径,也揭示了日军下层官兵的狂热和愚昧、上层人物的虚伪和欺骗。《铁血残阳》没有止步于对史料的揭秘,而是力图发掘隐藏在残酷战争背后的启示,一方面展现战争中人性的堕落和泯灭,一方面弘扬人性的光辉,最终,正义战胜邪恶,文明战胜野蛮,显示了人间正道。

纪录片《铁血三江》观后感


【篇一】

电视文献记录片《铁血三江》在政府六号楼会议室举行了开机仪式,市委常委贾君出席了活动,并携手该片的总顾问富宏博同志一起为《铁血三江》的开机仪式揭镜,标志着文献纪录片《铁血三江》的拍摄工作进入到实质性阶段,也就此掀开了我市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的序幕。

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我市今年精心策划了“十个一”大型系列宣传活动。电视文献纪录片《铁血三江》作为其中的重要活动之一,通过记录我市作为东北抗联的发源地、主战场和核心区,在长达14年的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中付出的重大牺牲以及作出的重要贡献,通过具体的人和事,向观众全景展现1931年到1945年这一段时间佳木斯地区人民不屈不挠地反抗日本侵略的全过程。

据介绍,文献纪录片《铁血三江——佳木斯抗战记录》共分为六集,分别是《义勇军魂》《抗日火种》《中流砥柱》《共赴国难》《艰难岁月》《抗日英烈》(暂定名),通过六段独立的影片,多角度、全景式地展现三江地区的抗战历史,预计年底将在省电视台播出。

为了深入宣传佳木斯在抗日斗争中所作出的突出贡献,除了一座展馆、一“片”纪实等“十个一”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我市还将组织开展“追忆峥嵘岁月”、“弘扬抗联精神”和“传承红色基因”等三大系列14个项目的主题活动,活动准备之多,规模之大,参与面之广,影响之深远,在我市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将教育和引导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勿忘国耻、珍爱和平,凝聚起推动佳木斯改革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篇二】

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市广播电视台共同组织拍摄的历史文献纪录片《铁血三江》9月1日上午在市广播电视中心第一演播厅举行首播仪式。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贾君,东北小延安研究会会长富宏博,《铁血三江》总导演朱春龙和特邀嘉宾抗联老战士彭施鲁将军的子女彭越关、彭幼平,李兆麟将军的女儿张卓娅出席了首播仪式。

据介绍,拍摄《铁血三江》的10个月以来,主创人员研究史料近千万字,调阅影像资料近百部、老照片近五千张,拍摄视频近百小时,先后奔赴北京、长春、哈尔滨以及周边16个市县和农场进行采访,夜以继日行程近万里,采访抗联老战士、军史专家、学者、抗联后代和历史见证者30多人,最终使得这段以佳木斯为核心的三江地区14年抗战的历史得以全景式呈现。

相信《《铁血流芳》观后感》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观后感,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