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目送》1000字读后感

《目送》1000字读后感

人生尚有来路时_《目送》读后感1000字。

爱迪生曾说过:“书籍是伟大的天才留给人类的遗产。”读书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尤其读中外经典名著对我们思想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这个时候,我们只需要将自己的想法一笔一划的记录下来。那么,你都看过哪些中外经典名著呢?小编花时间专门编辑了人生尚有来路时_《目送》读后感1000字,请收藏并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人生尚有来路时_目送读后感1000字:

去图书馆借龙应台的《目送》这本书,是在刚和母亲通过一通电话的午后,她照例叮嘱我工作再忙也要按时吃饭、多运动、注意身体,我也是照例不停“嗯嗯”应之。我承认我借这本书的初衷是被那段广而传之的话所打动,想要一窥整本书的究竟,那段话相信很多人都听过或者看过_“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所以在翻过了“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的第一部分里几篇散文后,它就一直躺在书架上,直到最近工会搞阅享读书活动,我又把这本书给捞起来继续阅读。

在这本散文集里,龙应台用近乎白描的笔触,勾勒了儿子长大、父亲去世、母亲渐衰、兄弟姐妹渐行渐远的人生历程,但其中的深情却让我产生了一种悲凉之感,那份感同身受让我万分心疼我的父母。人生行至中途,会面临种种尴尬和困境,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中年危机,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压力,灵魂想要突围再攀高峰,而肉身已然重重枷锁不复年轻矫健。

我的父亲近几年的脾气越发倔强古怪了,我能感觉到他还是很关心我,但是我们沟通起来却并不顺畅,仔细回想,这种改变是四五年前奶奶意外脑溢血去世后开始的。彼时我还在读研究生二年级,那天考完试回家在火车站,父亲开车来接我,在三岔路口,他没有走回家的那条路,我问他是不是走错了,他突然就哭了,哽咽着告诉我奶奶去世了,我们现在去殡仪馆。后来我才从母亲那儿知道前因后果:百家笔记网m.simayi.net在我回家的前两天,奶奶在父母都在上夜班的一个晚上突然脑溢血,从床上摔倒地上,爷爷进屋的时候就已经去世了。怀着沉痛的心情料理完奶奶的后事,父亲明显越发沉默了,我猜他很悲伤也很自责。我毫不怀疑父母把最多的爱和关怀都给了我,人类的爱是动态倾斜的,总是上一代向下一代倾斜,父母看子女,看到的是生机活力更是自己的延续,而子女看年迈的父母,好像看到未来的自己,衰老、缓慢、病痛、糊涂。我们会害怕,害怕自己有一天也会变成那样,所以一个通常意义上上有老下有下小的中年人,一般会把火热的心和大部分的关注放到子女身上,而往往忽略老去的父母。这是一种自我投射,是人类延续基因所决定的不公平,这也可能是我父亲自责的根源。所以奶奶去世后,父亲加倍对爷爷好,尽最大努力照顾好老人家,害怕再有遗憾。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走了,人生就只剩归途。作为独生子女,我想都不敢想如果有一天,父母真的走了自己该怎么办?所以第一次看到那首倒叙的诗,眼眶就湿润了,后来央视把这首诗改成了一则公益广告,逢看必流泪。作者:教学部/余晓

HdH765.cOm更多精选中外名著读后感阅读

龙应台的人生哲学_《目送》读后感400字


龙应台的人生哲学_《目送》读后感400字:

龙应台是我非常喜欢的以为作家,也是一位对教育有着深刻思考的学者,她的散文集《目送》正是阐述了关于亲情、教育、人生方面的哲思,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启示,为人父母都需要经历生死,经历亲情的距离感,而这些只有在有了阅历之后才会明白。当我们还小的时候,一定要珍惜亲情,因为它非常宝贵,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会发现它慢慢的消失,而你无法挽留。

《目送》中收录了龙应台的七十三篇散文,涉及的话题很多,包含生活的方方面面和人生历程,但主要是关于亲情和人生的思考。在她五十多岁的时候,父亲离世,给她带来了很深重的打击,第一次感受到了至亲的死亡,之后母亲又失智了,她有一种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感觉。从年轻的时候起,龙应台和自己的儿子情意满满的一起生活,但长大了之后,和儿子的距离原来越远,看着他远去的背影,心里有一种孤独的感觉,但她明白“不用追”,因为这种状况是无法改变的。而相比自己的人生经历,死去的父亲和失智的母亲不也是一样吗?自己在成年之后也是与父母渐行渐远,只是年轻的时候无法体会罢了。

读后感.

目送是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事情,人生终归是孤独的,而我们需要学会接受和自我反思!

读书感悟《目送》读后感1000字


读书感悟《目送》读后感1000字: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的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必追。_《目送》

正值人生的大好春光,有大笔的时间可供挥霍和享受,重头来过。有那么一群人严厉地指责你,不厌其烦地劝阻你,苦口婆心地教育你,在你看来,荒诞,不可理喻,甚至充斥着可笑。你躲,他找;你逃,他追。你对他们的任何一句话都听不下去,他们太烦了,太唠叨了,你觉得他们是错的,他们的言谈举止,令你面上无光。你讨厌他们。

你向人生的大道迈步走,他们站在大道的另一段无可奈何:因为,你向他们摆手:不必追。恰巧,这就是我。

恰巧,在我人生最迷茫的这段日子,我碰到了它_《目送》。父亲的离去,母亲的失忆,儿子的叛逆,她焦头烂额,却让我看到了一个母亲最真实的后悔,心疼和关心。她并没有强行说教,她只是把她人生中犯的错误心平气和地写了下来,仅此而已。

很平凡的调子,就像生活的细水长流,一首浅浅的歌,悲喜都看不出来了,过去了,便过去了吧。并没有刻意地论述什么,也没有空喊口号,叫人一定要做到什么。只是默默的,默默的……时间似乎停住了,那一刻,给了我无限的思考天地,我并没有执意去领悟什么,只是缓缓地,缓缓地……然后,我发现自己做错了,不过,现在还来得及,于是,我笑了。

我做错了,我错解了他们的关心,我对他们不屑一顾,大吼大叫,我和他们唱反调。我后悔了,我回去了,我赶上了,然后受益终生。

你会发现,他们强逼着你做的事情,十有八九都对你有益。这所有不中听的话语,都帮到了你大忙,孩子,他们只是尽他们所能,想让你不走他们之前走过的弯路,少吃点苦头哇。于是你大惊而折返,长吁一口,他们还在,他们依然关心着你,你并没有迟到,也并没有来不及,你赶上了亲情这趟列车_它还在等着你。

我不再那样做了,那样会伤他们的心。我应该关心他们,他们付出太多太多了,我希望他们的脸上能摆托生活压力所带来的阴影,充满向日葵样的美好。

我知道,我终究还是会站在目送的街头望着你们离去,可是,那时,我定不会后悔和失望,满满的爱意充溢在心里,因为,这是我们的缘分,下辈子,我们依然会重逢在一起,共迎风雨!

常熟市卢家巷实验学校六(1)班 黄艺然

无言的背影_《目送》读后感1000字


无言的背影_《目送》读后感1000字:

芳华岁月踏上离乡打工的路途,现已人近中年,我总是在梦中看到,小桥流水的山脚下,有两三间历经岁月洗礼的老屋若隐若现,夕阳的余晖洒落在屋前瘦弱的背影上,而我只能遥遥望去,在归期未定前自顾自地挥着衣袖,尽可能多带走几片故乡的云彩。

忘记了是哪一个无聊的漫漫长夜,在昏暗的灯光下,偶然翻读《目送》,作者龙应台朴实的念念叨叨,引起强烈的心灵共鸣。书中,龙应台写父亲的死亡、母亲的衰老和失智,令人不忍卒读,不免担忧自己远在家乡的双亲;写孩子的渐行渐远,令人感同身受,不免思念留守在家的儿子。正如作者所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必追。”而我,作为父母的儿子,作为儿子的父亲,身份的转换,都已化作我身上那份神圣而沉重的责任,令我毅然坚决地远走,亦令我梦牵魂绕地思归。

清晨的薄雾笼罩着这个繁华的城市,我习惯性的以最好的状态开始一天并努力让自己的身体配合上这座城市的心跳节奏,期望通过无数个大汗淋漓的晨跑似那甘甜的泉水,滋养我的心田。这些时候会看见公园里常有成群结伴的老头、老太太打着不太标准的太极拳,我经过他们时,想象着双亲早晨在山间的小路行走,伴着绿水青山的交响乐,开始繁忙的劳作,一如往日。小时候,我总是喜欢和父亲比赛爬山,仿佛早一步登到山顶,我就可以脱离他的掌控,成为顶天立地的大丈夫。但上次回家,与父亲一同爬山,我因贪吃母亲做的美食而落后几步,记忆中那个挺拔魁梧的背影忽然变得瘦弱单薄,在风中摇曳,我望着这陌生又熟悉的背影呆住了,直到耳边响起父亲那响亮的嗓门“是不是大城市呆久了,连家里的山也爬不动了?”,我默不作声,生怕父亲觉察异样,卖力加快脚步,努力留给父亲一个健壮有力的背影。

正午的下班去午餐的路上,我看见一个小男孩摇晃着脑袋,拉着他爸爸的手恳求捉几只树上的麻雀带回家,我不由地驻足远望,原来男孩子都是如此贪玩啊。记忆中酷热难耐的那个夏天,我陪儿子在溪水边找石头、在树荫下玩篮球、在山坡上摘果子、在繁星点点的夜里编童话故事……那时的

大山里响彻着最动听的夏之歌,风声、水声、蝉声、打闹声浑然一体。儿童节那天,我隔着电话与儿子逗乐,“爸爸,您什么时间回家?工作忙,要多注意身体!”我像往日那样说着“快了,快了,乖儿子”,听着他日渐大人化的话语,我很是欣慰,却在挂断电话之后,望向窗外的万家灯火,问自己,撒娇淘气的儿子去了哪里呢?时间教会了他成长,可是我真的准备好了吗?我心中没有答案,只是拿起桌上儿子的照片陷入良久沉默。

人们都希望自己的成长速度超过父母的衰老速度,同时又害怕子女的成长速度追上自己。父母无言的背影留给我心酸,子女无言的背影留给我失落,而我只能用自己坚实可靠的背影留给他们放心。这一生,无言的背影将陪伴我,因它承载着我的责任,我的心愿,以及那血浓于水的亲情。

“不是渐行渐远,而是有一天终要重逢。”_谨以此文谢谢《目送》给我的心灵洗礼和慰藉……作者:龚建涛

《人生护城河》读后感1000字


这是一本个人成长类书籍,我非常喜欢这本书的名字《人生护城河》,护城河的概念是巴菲特提出来的,这里将其从公司迁移到个人成长方面。

我们每一个小的个体都是一家人生有限公司,如何建立自己真正的优势,找到自己的定位是每个人都需要关注的人生课题。

我关注这本书作者的公众号有四五年的时间,书里面的大部分内容公众号里都写过。

有关个人成长类的书,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跟我一样的问题:看得时候爽得不行,热血沸腾,恨不得一跃而起:我要洗心革面,我要做最好的自己!第二天一觉起来,该干嘛干嘛,仿佛昨天只是一场梦。

后来我找到解药了: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作者提了100个你觉得很棒方法,能够用其中的1-3个,内化为自己的,就已经赚翻啦。

辉哥身上有些标签:35岁中年男人焦虑中的自救、公众号坚持日更、每天15分钟微运动、推崇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并践行从这本书里面你会看到一个普通人用坚持加持后的不同人生。

和大家分享一下我非常受益,并且跟着做了的几点:

一个是公众号的写作,如果没有之前辉哥公众号的坚持更新,可能就不会有这本书的出现。辉哥一直坚持日更,他说写作的习惯帮他度过了最为焦虑的那段时光。这一行为本身带动了许多人开始坚持写公众号,我就是其中一位受益人。

从今年2月份,我开始坚持日更公众号,持续了100天的时间,完成了一个里程碑事件。之后到现在一直在坚持周更。

我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什么呢?每天有一件事必须去做,从兴奋到时有痛苦,到习惯成自然。当我回头再去看的时候,我很喜欢当时自己的状态。这件事本身让我的成就感和信心都有所提升。

还有一个是微运动,辉哥提倡大家每天都要动一动,15分钟的运动,日积月累也会卓有成效。

前段时间我刚结束了百日跑的活动,每天跑步或者快走三公里,同样也是坚持了100天的时间。这段时间后来演变成了我和男朋友一起交流的固定时间,每天晚上两个人一起打卡三公里,聊一聊彼此一天是怎么过的。

不管是写作、还是运动,对我来说最大的一个好处是:我对生活有非常好的掌控感,不管这一天我是高兴到有点飘,还是情绪有点低落,做完这两件事,就会平静很多,不管怎么样,我知道今天我在这世界上,是有些印记的,不虚度就是有意义的一天。

还有几点是辉哥一直推崇的理念,我也一直在努力践行,分享给大家:

他一直强调以终为始,长线思维,他说的一句话我很喜欢,当你能想清楚5年的恐惧和希望,你就不会焦虑于今年的恐惧和希望。当你能想清楚30年的恐惧和希望,你就不会纠结于10年的恐惧和希望。

我们可以问自己一个问题:有什么样的事情你可以做30年?

我就按照辉哥说到,把这个问题写了下来,贴在我书桌正前方,每天会问问自己这个问题。

辉哥说,每天去思考这个问题,对你未来的人生有着极大的意义。

我想说,好吧,我信了,我正在尝试着去做。

我没指望自己一天两天就把这个问题想得多透彻,不过我相信,只要我有这个意识,那么它会带着我去寻找答案。

最后想说,这一期的读书会主题是和教育/老师有关,我脑海中反映出的第一本书就是《人生护城河》,我想借这个场合,郑重感谢一下这位对我来说非常重要的老师。

我希望大家都去读一读这本书,现在微信读书里面就可以找得到。

我更希望大家能够去实践书里面的一些建议。在行动中,你能更深刻得理解一个人。

《人生尚有来路时_《目送》读后感1000字》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目送》1000字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