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通往成功的路读后感

通往成功的路读后感

《通往财富自由之路》读后感。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可以看到那些老师、教授他们都读过一些中外经典名著,读过经典名著的人都知道,每个人在读完中外经典名著后都会产生不同的心得体会,那么,就让我们静下心来好好的写一篇属于自己的读后感吧!那么,你会不会在看完一本书籍后写一份读后感呢?小编特别编辑了“《通往财富自由之路》读后感”,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看完了《通往财富自由之路》这本书。其实之前很早就听说过这本书,只是以为就是一本讲投资理财的,但是看了才发现不是大家普遍认知中的那类书籍,还是值得花一些时间去读的。

大部分的时间,李笑来都在传播自己的理念,更像一个布道师,向人们介绍他成长经理中总结出来的一些定理。我挺喜欢这本书的叙述风格,能感觉出来他是个逻辑性很强的人,即便是教英语或者是出书,我认为骨子里应该属于理科生范畴,说话叙事条理清晰,逻辑性极强,由论证推结论。

现在凡是有点理财观念或者自认为有点理财知识的人都会说我的终极目标是“实现财务自由”。财务自由不是一个具体的数字,不能说1000万、1个亿就实现了财务自由。我非常认同书中的观念_所谓“个人财富自由”,是指某个人再也不用为了满足生活必需而出售自己的时间。

这是需要建立的第一个系统、完善的价值观。

我是很早就有时间金钱这个观点的。我出生在农村,6岁进城上小学。小城市生活,不算富裕,也不算太穷。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我,从来没有过追求大富大贵的想法,也没有太多的物质欲望,但也没有感受到穷的压力。在这方面,我很感谢我的父母,他们尽力为我们创造了一个他们能达到的最好状态。我很小就对物质的追求没什么追求,现在回想起来,我从来没有因为得不到一个玩具或者一件衣服而哭闹,甚至想不起来自己曾有过想要一件玩具或一件衣服的时候。我唯一喜欢的就是书,而在买书方面,我的父亲从来都没有拒绝过,甚至要奢侈过很多的家长。所以,我对于金钱的向往远低于对于自由的向往,虽然我可能并不了解什么是自由,但是我从小就不怎么渴望被束缚。我希望我的时间由我做主,也不太喜欢被打扰,被要求。长大后,随着工作越来越忙,想做的事情越来愈多,就越来越认同时间的重要性要远远大于金钱的重要性。当然凡事都有两面性。按照书里说的,好的一方面,我对钱没有过多的欲望,也不太会攒钱,至少拿时间换金钱不是我会做的事情;相反,坏的一方面,对钱没有概念,不知道如何理财,对于财富自由没有多大想法,甚至潜意识中有种“追求财富会让全身充满铜臭味,金钱和灵魂、跟公平、跟健康是矛盾”的想法。而这种想法,就是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的第一道拦路虎。因为从内心里面,你并不认同财富自由这个概念。而且我发现很多的财富投资类书籍都提到,人们总是说爱钱,但是并没有真正地把财富自由当成自己人生的信念来看。所以要实现财富自由,首先要认识到“获取财富其实是一件快乐的事”。

注意力的重要性自己关注过,但是从来没有把注意力、时间、金钱三个概念连到一起来。书里面提到,虽然说时间管理,但是人是没法控制时间的,我们能够控制的是自己的注意力。所以说人应该关注自己的注意力。关于这一点,基于我个人体会,我现在也认为时间管理是术,而掌握人生还是要掌握道。我自己的道是情绪管理,因为我是一个需要在平静状态才有最高生产效率的人,所以追求情绪的稳定是实现时间管理的前提。

对于进取型人格来说,成功不过是某一时刻的状态。成长才最重要,成长才是真正的刚需。一切进步与成长,都是“重新选择刚需的过程”。不得不说,性格的形成可能真的有天生的因素,小的时候不知道什么是价值观和世界观,随着长大,会发现在不同的人生路口,每个人会做了不同的选择,决定这些选择的就是价值观和世界观。无论清不清楚自己的价值观是什么,但是在每一次选择背后,他都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个人商业模式,就是一个人出售自己时间的方式。

第一种个人商业模式:1份时间出售1次。凡是有固定工作的人,都是这种模式。

第二种个人商业模式:同一份时间出售很多次。比如作家。

第三种个人商业模式:购买他人的时间再卖出去。比如创业和投资。

任何人都起码能熟练地使用第一种模式,而后两种个人商业模式需要习得才能熟练使用。所谓进步,就是在不断“优化”以上三种模式。第二种模式显然不太适合大多数人,反而是第三种是很多人可以尝试的。

与其说是讲投资的书,不如说这是一本心灵成长书。他告诉了我们很多关于人生的道理,比如:

1、“嫩”的一种表现:只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2、让你陷入困境的,并不是这个世界;真正让你陷入困境的,是这个世界最终并非你所想象。

3、“做一个被认为有趣的人“和”自己活得有趣”真的是完全不相干的两件事。

4、引用维克多的话“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维度人性最后的自有_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_不能被剥夺。”

这些话很像经典的“知乎问答”,剪短而有力。真正理解了这些话,或许会让你的人生有所不同。我相信在每一个人的一生中,总有那么一些时刻,这种机会不多,一生或许也只有这么两三次,突然就顿悟了一些事,然后你觉得自己成长了。当你感受到成长时,说明你完成了一次跨越,而之前所有的不顺和纠结,都是前行在成长的路上,你感觉不到它,只是时间未到。作者:筱琨小言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延伸阅读

《财富自由之路》读后感3000字


这是第一次写读后感,怀着万事总得从零开始的态度,我就试试写一篇读后感以便记录自己在读书后的一些心得体会。从开始读《财富自由之路》开始,零零散散的时间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读完。当然中间不免会有工作繁忙中断的时候,但这本书给我的印象还是非常不错,书中的一些概念解释使我感觉茅塞顿开,心中不免会想作者真的厉害,还能这样解释这个词的意思。随之而来的便是阅读的快感和新观点给我带来的冲击,总想着能快点读完。限于时间的原因每次阅读二至三节,时间充裕的情况会读五节。而最后的十节则是在一个休闲的周末完成的。

读完这本书后的第一印象应该是作者对一些观点的解释,带给我不一样的理解。读完之后会觉得作者这么理解的确有其过人之处。我是青铜选手,作者就真是王者风范。

第一个就是谈到心智,李笑来老师给心智定义成每个人脑子里那个不断升级的操作系统。那这本书其实通篇就是教你如何来提升自己的操作系统。好比你电脑的操作系统需要升级,你手机的操作系统需要升级,这些都是能够直接搞定的问题。但是大脑如何升级自己的操作系统呢?升级这个操作系统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呢?这就是本书通过一些新概念的引入,让我们对自己的元认知发生改变,让自己的习惯向好的方面改变,最终能够实现自己操作系统的升级,也就是心智的提升。

既然书名就有财富自由,那作者肯定避免不了会谈及财富自由的话题。什么是财富自由,作者给出的解释是个人不用为了满足生活必需而出售自己的时间。就我个人而言上班就是在出售自己的时间,所以我离这个定义的距离还很遥远,站在我这种财富不自由的小白身上,可能觉得财富自由了就万事解决了。作者给我狠狠的教育了一番,财富自由根本不是,那只是一座里程碑,在那之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就是说财富自由后只是另外一种生活的起点而已,想到这里是不是觉得我以后的路到底得有多长。就像作者说的把每一天都当做自己人生的第一天,无论好坏,过去的就是过去了。

那么最宝贵财富是什么这个问题,很多给出的答案不尽相同。作者给出了三种每个人都可能拥有的财富:注意力、时间、金钱。我读到此处时也会很理所当然的认为金钱是这三个中我认为最重要的财富,但在作者的价值观里,金钱是最便宜的东西,反而注意力是最值钱的东西。读到这里我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颠覆了我曾经的价值观,你的注意力比你的时间更重要,你的时间比你的金钱更重要。读了这本书后我笃信作者的这种价值观,并且以后的种种处事都应遵循如此。作者也举了一个很实在的例子,一个女人判断一个男人爱不爱她,往往看男的肯不肯给她花钱,这是一种价值观,准确讲这是一种愚蠢的价值观。如果是要钱很廉价,要时间才要命,要的是注意力的话就得多有价值。

成长和成功之间,大部分人往往会选择成功。成功只是某一时刻的状态,成长才是关键,这又是作者给我灌输的第二种价值观。要成为进取型人格的人,不必在乎自己当前的表现,通过学习,最终都会好起来。

而在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戒掉的恶习,最大的恶习是抱怨!!!打三个感叹号来表示划重点。抱怨只是无能和无奈的表现而已。有能力去解决就去解决;不能解决就去承受,表现为你的坚韧。抱怨会让一个人变得令人讨厌和厌倦,失去挣扎的能力和承受的坚韧,不仅在浪费时间和暴露自己的无能,最大的害处在于让一人不由自主地放弃挣扎。读到这里不知是否有很强的心灵震撼,反正对我的感触颇多。我想可能是我以前抱怨太多,不管是嘴上还是心里。学生时代会抱怨老师怎么教的不好,毕业后抱怨父母怎么不给我找好工作,结婚后抱怨妻子哪里不称职,这些负能量都是没有必要的。反思自己的不足才是至关重要。从现在起远离抱怨!!!

平时我们都喜欢比较,今天某某某换了一辆车,明天谁谁谁家又换了一套房,诸如此类。大事小事都喜欢跟别人进行一番比较。在很多时候比较就是一个大坑,或者说比较就是一个陷阱。我们生活的空间不是单一维度构成的,是有很多维度共同来构成。打个比方我懂一点外语,懂一点编程,懂一点金融,懂一点心理学,虽然每一项和专家比都比不过人家,但如果我能将这些知识都运用整合到一起,可能我就会比大部分人都优秀。当然这只是举例,让我们更好理解这个概念。

我们都需要从自己最好的维度之外开拓一个甚至多个维度,打个比方中国30多年前参加奥运会的金牌得主还能记得谁?李宁、郎平、李玉伟、吴小旋、曾国强、陈伟强周继红、姚景远。。。然而大多数已经不记得,只能记得李宁和郎平的是大多数人吧。当时这些人绝对是在自己单一维度里面最最厉害的角色,但是不同于李宁和郎平开拓了其他领域的维度,其他那些人我们早已忘记,维度这两人还在给现今之人留下深刻记忆。就在我写这篇博客的前一天下午中国女排的姑娘们在郎平的带领下再次拿到了世界冠军的桂冠,又是举国欢腾的时刻,其中不乏有朱婷和张常宁等名将。但回到现在我们讨论的这个问题,再过几十年如果这两个人没有在其他的维度做到很好或者说最好的,那也未必还有人能记得这群女排姑娘在祖国七十周年国庆之前送过祖国母亲这份大礼。所以说打造多维度竞争力势在必行,而且每次跨界都是一个拓展新维度的机会,有跨界的机会一定要抓住。

我们每天都会刷牙、洗脸、洗手、洗脚等,但我们给自己洗过脑么?打个比方我们开始学习后,总有些不想学习之人害怕别人学会自己学不会的东西,他们就开始各种嘲笑,给你泼冷水,鄙视你,疏远你,而且人数还不少。这种情况之下你的脑袋就会受到这人的污染,脑袋不干净了怎么办,我们自己给它洗干净。《论语》里都有吾日三省吾身,人不仅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也得保持大脑的卫生。是不是你也觉得这想法很奇特,也很正确。怎么给自己洗脑?学习就是最好的洗脑方式,只要我投入时间和精力,没什么是学不会的,而且学的越多再学新东西就越快。其实这跟之前提到的内容也都是完全能够呼应的起来,多学习,多创造几个维度,保持自己的多维度竞争力,这样就可以达到持续进步的目的。

绝对不要和笨蛋斗气,要珍惜自己的时间和生命。

听大多数人的话,参考少数人的意见,最终作决定。

人至践则无敌,你没看错,你需要实践。

问题的本身一定在其他地方才能找到答案,不要把注意力都盯在问题本身。

把努力和坚持这两个概念删掉,为什么?一件事需要努力和坚持才能完成,说明这件事从一开始就做不成。

房子是由砖头建造的,但仅仅一堆砖头摆在那里肯定算不上房子。同理资本是有钱组成的,但仅仅一堆钱摆在那里肯定算不了资本。

想到-学到-做到 ,这才能算成长。

国家给的假期和你自己真正需要的假期不是一码事,反而节日周末这种假期你能更加专心做自己想做的事。

投资不一定要等很有钱才能做,真正的投资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如何避险,而不是如何冒险上。

价值观决定命运,人生中选择最重要,每个人作出选择的根基都是他的价值观。

所谓知识,就是指能够指导我们作出更好的决策,且从长期来看更能给我们带来更好结果的那些信息。融会贯通,无非就是两个貌似不可能产生联系的节点之间产生了意外的联系,然后竟然发现那个联系足够重要,足够有用,甚至达到令人震惊的地步。只有博学的人才有融会贯通的能力。莫问前程,但行好事。主动增加连接点。

所谓执行力就是指一个人能否清楚地知道要怎么一步一步做下去。

朋友就是那些我愿意花时间和精力与之共同做成至少一件事的人。

以上很多的观点都颠覆了我曾经的认知,改变了的我价值观,使我在书中获益匪浅。

《财务自由之路》读后感800字


《财务自由之路》读后感800字:

今天读完《财务自由之路》第二章,印象最深的一句话:随着年龄增长,你只会对自己没做过的事情感到后悔。

书籍第二章主要内容是责任,对自己负责,不是要承担所有事情责任,是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包括选择产生的后果,财务状况的糟糕,自己想过的生活等等。

自己是自己的主宰,要想自己掌控自己的命运,需要拓宽自己的可控领域。书中也提出了四种方法:

1、离开你的舒适环境。

2、将困难当作成长的机会,并且问自己:我如何创造一种情况,使这个问题不再出现呢?

3、提出正确的问题。

4、扩大你的个人范畴,同时你的可控领域也得到了拓宽。

回顾自己的人生,也是在不断折腾中,2018年4月离开国企这个舒适环境,从老师到通信到计算机再到转行金融,每一步都走的磕磕碰碰,但是至少走过来了,为了赚更多的金钱,现在是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困难是有的,但是我一直在思考我的优势。读后感

我也有缺点,就是撅,太理性。对于认准的事情三有牛都拉不回,一根筋,说话太实诚,总是以我觉得...自以为是。这是我需要改变的,改变自己,提高自己的情商,学会感恩,学会聆听,去接受不同意见。

希望老了,我可以不后悔自己曾经走过的路,不是有句话说世上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的确如此,希望自己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加油。

理财不是某一种工具,某一个产品,它是一种心态,一种生活方式。为了安心的生活,为了家庭的未来,需要您从现在开始规划一生所需的资金。加入知识星球,改变命运的机会或许就在眼前!作者:钱钰

《富爸爸财务自由之路》读后感2500字


《富爸爸财务自由之路》读后感2500字心得感想范文:

这本书内容重复的比较多,稍微啰嗦,作者说来说去就是每个人收入所处的4个象限。E(雇员)和S(自由职业者),B(企业创办者)和I(投资者)。

我觉得作者在最后总结的特别好:这本书就是为了让你从多个角度看清你是谁,你的兴趣是什么以及你最终想成为谁。作者给出的都是理念的转变,具体的还是需要努力拼搏付出行动去实践。

处在E象限是雇员,给别人打工的,大部分人都有过或者一直是这个身份。做E的缺点就是要一直上班才能有收入,并且收入越高就要缴纳越多的税,到自己手中的工资就不多了。更不用提自己的身体健康不行,不上班就没有钱了。我婆婆在天津的家具厂上班,给别人打工,胳膊疼的难受,为了挣钱依旧每天靠吃止疼药坚持,因为不干活就没有工资,她没得选择。

处在S象限是自由职业者,自己雇用自己。我曾经也有过这样的一个身份,自己开了一家淘宝店。这个象限的缺点是挣得越多就越累,越没有时间精力陪伴家人。这个象限最累,最辛苦,因为E还有节假日,处在S的位置你一天不上班,一天就没有收入。我现在还有相当严重的颈椎病,就是做淘宝店那个时候留下的后遗症。还有我认识的保险代理人李姐,她自己开的工作室,不说她每个月的收入是多少,只是感觉她很多事情都是亲力亲为,特别累,去年说自己身体状况很不好,就是长期的繁忙工作、每天休息过晚导致的。

处在B象限是企业家,有自己的企业,或者创办自己的企业系统,雇佣别人给你打工。不管你在不在公司,都会有收入,并且有了公司,很多开销可以税前支付,能少上交很多税。

处在I象限就是投资者。自己的钱用来投资,产生被动收入,这个象限是极好的,因为不用付出就有收入,但这个是建立在有足够的资金的基础上的。

S象限和B象限,看着有相似的地方,其实是完全不一样的。他们的区别是一个是自己给自己打工,如果是身体健康出了问题,收入就中断了。另一个是别人替自己打工,不管自己来不来公司,就算离开公司一段时间,也不会影响自己的收入。

作者分四个象限其实是围绕实现财务自由来说的,那咱们普通人如何把各象限结合起来实现财务自由?

我个人认为其实不管咱们在哪个象限,有着左侧的E和S的身份,尽量兼顾到右侧的象限B或者I的身份。如果不具备开创一个企业系统,创办企业的能力也就是成为不了B,也一定要让自己处在右侧的象限I的位置,多学习投资经验和技巧,让自己的资产实现被动增加。

首先可以考虑E和B结合。

E象限的人可以考虑创业,也就是关注自己的事业,处在B象限。比如我老公,他是在医院做医药品的进货,这是他在公司作为雇员的一份工作,也就是他的职业。因为他熟悉医药行业,所以他可以考虑开一家自己的药店,然后雇佣别人帮他卖药,这样他就跳到了B象限,虽然不是做什么大的企业。但这至少是他的事业,而公司的工作只是他的职业。

其次可以考虑选择E或者S与I结合。

要想尽快实现财务自由,光靠E或者S,是不太容易办到的。实在没有能力处在B的位置,一定要让自己处在I的位置上,多学习点投资技巧和经验。让自己在E或者S挣的钱,利用在I象限学到的投资知识,产生被动的收入,离财务自由也会越来越近的。

举个S没有结合I的例子:

我爸妈自己开饭店做生意,典型的S,除了在农村老家盖了一套二层楼,供我上完大学,手里基本没钱了。如果懂点投资知识,让自己处在I的位置,或许人生就不同了。

我爸在收入达到顶峰的时候,盖的二层楼房,那个时候我弟弟还小,结婚更是遥远的事情,他们只是觉得反正以后也得盖,早盖早省心。更不用提,他们都在县城开饭店,家里的屋子大部分都空闲着,根本没有使用价值,但不盖房子,他们就能把钱增值吗?我看未必,因为他们除了把钱放银行,得到一点通货膨胀都跑不赢的利息,没有任何别的投资途径了。读书笔记我们那边的农村都是这样子的,孩子还小的时候,有点钱就盖房子,并且一盖就是两层,可笑的是所有的二楼屋子里堆放的全是破烂、粮食和一些不用的东西,二楼冬冷夏热,根本没有人愿意住到上面。但别人都盖两层楼啊,所以随大流,自己也跟着盖。因为放银行利息太低,他们又没有足够的投资知识,不可能让自己处在I的位置,只能盖房子花掉。

下面说个E没有结合I的例子,这是我婆婆贷款买房的事情。

借款这件事情真的需要慎之又慎,不然只会掉进自己挖的坑里,一辈子也翻不了身了。如果自己买房子实实在在是刚需,自己居住也就无可后悔,但买房子不住,没有实际利用价值,又要贷款,不考虑别的途径就是一项很坏的负债了。作者说如果准备负债并承担风险,要确信你能为此支付,如果个人借债,要确保数额很小。如果借大额债务,要确保有人替你支付。

我婆婆的收入处在E的位置,买房子时就是一个典型的借大额债务买房,买的房子没有实际利用价值,房子闲置,还要拼命还债的例子。在收入达到高峰(前几年一个月最好时候挣过一万元),赶上二儿子结婚的时候,买了一套三层楼房,几十万贷款。直到2017年年底,账款才全部还清。所以现在的她手里还是一点存款都没有,就是胳膊疼的每天靠吃止疼药缓解,也要上班挣钱,一方面她需要费用供养女儿上大学,另一方面还要有生活方面的开销。而家里的房子现在的状态是空无一人,他们在外面打工,儿子们都在城市里租房子,那么大的房子实际利用价值等于零。

他们为什么在老家买那么大的完全没有实际利用价值的房子,就是觉得在外面闯了这么多年,终于在家里买了套房子,多有面子啊,是虚荣心在作祟。

按照作者说的好的负债,她当时应该考虑别的途径。他们老家本来是有老房子的,如果他们把房子买小一些,买在县城靠进学校或者稍微繁华的地方,不住的时候或许可以出租出去,每月的还款如果可以用租客的佣金来支付,那就变成了良好的负债。剩下的闲钱,如果学点I象限的知识,让钱被动生钱,现在的境况是不是好很多。

结合I的投资知识,在挣钱的高峰期,更早更快地为自己的退休生活储存保障金,为子女的教育储存保障金,到了老年挣钱能力不足的时候就不用那么辛苦了,也就是实现了财务自由。

父母辈那个时代的人,因为不是机关单位工作,老了没有固定的退休收入,加上认知能力不够,年轻时没有储存退休生活保障金,一辈子的积蓄全部砸在了房子上,何来的财务自由,只能过着被钱控制的生活。

读书之《财务自由之路》读后感心得体会800字


读书之《财务自由之路》读后感心得体会800字:

第一次读这本书是去年的5月份,五月读完,12月又再次复读。可想这本书确实是一本很喜欢的好书。

机缘巧合,读三公子的《工作前五年决定你一生的财富》,书中推荐了博多老师的《小狗钱钱》——一本写给孩子的理财书,至今已读过不止5、6遍,每一次阅读都有新的体会。可以把儿童理财的书写的大人都觉得受益匪浅确实让我由衷敬佩。了解到博多老师还有一本写给成年人理财的《财务自由之路》,赶紧去亚马逊买来读。当时还买错了,因为罗伯特.清琦老师也有一本同样名字的书,是属于《富爸爸穷爸爸》系列的,好在也是一本值得读的好书。

其实去年通读两遍,只觉得受益匪浅,但确实在惭愧,看过之后大多并没有付诸实践。今年给同事推荐《小狗钱钱》,有了再读一次《财务自由之路》的念头。忽然想做一下笔记,做一下规划,试着将书中的方法付诸实践。

在第一章-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关于乐观主义和自信,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走进了乐观主义的误区,把它误以为自信。书中把两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做了解释。

乐观主义让你看到实物的积极面,而自信给你一种战胜事物黑暗面的信心。自信指的是一个人在自身经历的基础之上,知道他遇事可以依靠自己。

大多数时候,我们都陷入了盲目自信和给予否定自己的怪圈,从没有认真分析下当下发生的事情是否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或者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能力和潜力有多少。

现在你处在什么样的状态之中?7年前你在什么岗位,薪资是多少?现在呢?你觉得7年之后会有什么样的改变和突破?是什么造成了现在的结果,读书笔记思维方式。其实看到这的时候,我在想,算下来毕业到现在工作时间不过4、5年,但现在又比刚工作那会多了什么,薪资?阅历?还是能力?好像结果有点难看。那下一个5年呢?按照之前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那不用等到那个时候我也可以看到5年后自己的模样。

所以趁现在,规划自己的生活。首先需要将四股力量:梦想、价值观、目标、策略协调一致。看到这里,我想了很久,关于梦想。

其实只阅读不去实践,很快知识就会被覆盖了。这次我想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实践思考规划,同时也在这记录下过程。希望5年以后、7年以后的自己可以看到。作者:chen小菲

相信《《通往财富自由之路》读后感》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通往成功的路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