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及时雨宋江读后感

及时雨宋江读后感

及时雨宋江_《水浒传》读后感1500字。

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我们可以看到那些老师、教授他们都读过一些中外经典名著,只要我们认真的看过一本书并投入进去,就一定会在书中感悟到不一样的人生道理。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为自己感受到的想法写一篇读后感。那么,你知道写一份读后感有怎样的格式吗?有请阅读小编为你编辑的及时雨宋江_《水浒传》读后感1500字,供您参考,并请收藏本页!

及时雨宋江_《水浒传》读后感1500字:

《水浒传》是一部中国的经典长篇小说,是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分为一百二十回,主要讲述了以宋江为首的108人因为各种原因在梁山泊落草为寇,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在梁山泊抗击官兵,又在被招安之后为国出力的故事。

一说到《水浒传》,肯定会有人开始大谈特谈那些奸臣如何迫害好人以至于使他们不得不反上梁山,又大赞英雄们是多么忠义,即使沦落至此也等待着国家的招安以便重新为国出力_在被赞誉的人里面,首当其冲的就是宋江,因为书里也称他是“及时雨”。

但是,宋江真的是那么“忠义两全”吗?

不,不是的,而且可能还离真正的忠义差远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可以先从书中第一次出现“山东及时雨宋公明”这个人物的第十八回着手进行分析。宋江最开始的时候是郓城县的一名押司,是当地地方政府的一名小吏。但是他作为地方政府的一名小吏,却在从何涛那里得知要抓晁盖时“飞马”通知了晁盖_这一着,不是摆明了的违背国家法律而且还犯下了通天大罪?而且,宋江这时的行为明显与之后在梁山泊时每当李逵说要造反时便急忙喝止的行为是矛盾的_前者视王法若无物,后者却又视法规重如泰山。并且,宋江口口声声说是所谓的“贪官污吏”逼他反上梁山,可是他被官府追捕的罪名是什么?最早是因为阎婆惜发现了他与梁山泊的贼人有往来,而他就杀人灭口了_所以有了第一次被追捕。第二次被追捕是为了什么?酒醉之后吟反诗_你有听说过哪个忠心报国的人会因为酒后要抒发自己的不得志而跑去吟反诗的?!这不是摆明了视国家法度于无物还会是什么?

后来在宋江被捕后,还有一个很细微但能够体现出宋江的虚伪的细节:在路遇梁山泊人马时,花荣要为宋江开枷,宋江连连推辞,还说“此是国家法度,如何敢擅动!”而在穆太公庄上,当两个公人说“这里又无外人,一发除了行枷,快活睡一夜。”宋江就轻易地说“说的是。”当时应允,去了行枷。而且在逃跑时还不忘带上行枷。后来怕误了期限,重新上路时“依前戴上行枷”_这不是说明宋江在被穆弘等人挽留在穆太公庄上时是没有带着行枷的?!这么看来,他在梁山的一番作为不是别有用心还能是什么?其人虚伪,可见一斑。

说他不义,是因为他弑了晁盖,还无耻地占了梁山泊的头把交椅。为什么我会认为他弑了晁盖而将梁山泊据为己有呢?首先,宋江将大批的他所结交的犯了事的英雄豪杰送上了梁山泊_也就是说梁山泊的大部分将领都是宋江的嫡系。读后感

另外,关于宋江之弑晁盖,还有一个值得玩味的地方:在晁盖中箭死了的时候,宋江“似考妣一般,哭得发昏”但,在这之后便没了为晁盖报仇的打算,反而管自己打理山寨去了_直到曾头市又一次强抢了梁山泊的马匹,才再一次举出“报仇”的旗帜而发兵攻打_这之间隔了八个章节_宋江简直是摆明了的不愿报仇。

宋江其人,真的是“忠义双全”的吗?众人口中堪称楷模的宋江,也不过是一个为了一己私利什么都可能做出来的狡诈之徒罢了。施耐庵这样将宋江的本性隐藏在细节中,实在是大有可思索之处。

那么,生活中常见的那些表面上光鲜亮丽的人,真的表里如一吗?作者:灵溪一中林光阳

HdH765.cOm更多精选中外名著读后感阅读

《水浒传》读后感1000字-透过宋江看政局


《水浒传》中,108个好汉最终经过南征北战,折了72员将领,归来的36人中有的还乡,有的中途离队养病。宋江和李逵饮毒酒身亡。吴用和花荣吊死于坟前,这悲惨的结局,农民起义的结果,原因何在?

有人说:是昏庸的朝廷导致的,朝廷假意招安,让他们讨伐方腊、田虎。目的是想削弱他们的力量。三分之二的好汉战死后,就有足够的力量消灭剩余好汉,蔡京、高俅等奸臣不就是打着这样的算盘吗?大错特错!正是腐败的朝廷引发了宋江起义。如果政治清明,那怎么会有起义呢?所以这种观点是完全站不住脚的,起义失败一定另有原因。

我认为,起义的命运在宋江招安的那一刻扭转了。从此宋江开始损兵折将,起义在不知不觉中逐渐被镇压,最终全军覆没。起义失败的根本原因就是宋江的问题。在我看来,他的心态是有问题的。他一边打着劫富济贫的口号实行违反法律的、强盗般的抢劫,一边又心怀对朝廷的愧疚和不安,这种负罪感断送了多少好汉的性命!忠于朝廷,多么讽刺的话语!既然已逼上梁山,那就干脆利索一些,推翻腐败的朝廷;既然心怀内疚,就不要聚义,乖乖接受怒杀阎婆惜的惩罚。宋江偏偏有这两种心态,却不做这两种心态应做的事。出于这种矛盾的心态,他才不顾众人的反对,力排众议决定招安。因为宋江畸形的心态,因为他的优柔寡断,为了忠于朝廷的名声,为这次起义埋下了祸根。宋江决定招安时,确实有一些阻力,反对招安。鲁智深非常明智: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招安的不合理之处就在于,当时的朝廷宦官当道,招安不但无法实现宋江的抱负,反而自由还受到限制。这一点,宋江怎么就想不到呢?就听不进去别人的劝告呢?他为什么不想想曾经的汤伐夏,周武王伐纣,元末明初起义哪一次像他这样窝囊?看来推举宋江为首领就是一个错误,他无勇无谋,还不如选活捉史文恭的卢俊义为首领!即使他接下来怎么智取,怎么大破,全都是南辕北辙!这个举动愚蠢至极,使得接下来的努力都是在做负功!

所以,根据以上分析和论证,最终得出了结论,这次农民起义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宋江,而不是当时的朝廷。推举宋江为梁山泊的首领是一个错误,而主张招安更是错上加错!虽然也有像鲁智深一样明智的人站出来向宋江指出招安的不合理之处以及招安可能带来的后果,但是终究因为力量过于单薄、没有更多人积极响应而无法阻止招安。原因主要出在宋江身上,但是其他没有站出来指责宋江的好汉们也应该分担落得最后悲惨下场的责任。

阅读《水浒传》读后感800字


阅读《水浒传》读后感800字:

读完《水浒传》这本书,里面的每一个人物我都不会忘记,但是有那么个人,却让我我终身不能忘怀。既不是“豹子头”林冲,也不是“小旋风”柴进,更不是“黑旋风”李逵,当然也不是“智多星”吴用……而是宋江。

在这本书里面只有宋江仗义疏财,不吝金银,专结交天下好汉,所言不虚……身上还散发着一种魅力,让无数英雄好汉对之顶礼膜拜。在里面,正是因为有了宋江才了在梁山泊聚义的108名好汉,因为有了宋江,才会经常打胜仗。

这时,我想起李逵,以前是一个生性鲁莽,专爱打抱不平,还贪酒好目者。正是因为有了宋江,李逵变的细心,还改掉了恶习。也正是因为有了宋江,他们才打败贪官,济世救民,因而得到了广大劳苦人民的拥护,最终发展成一股今朝廷不敢忽视的力量。

在这里我知道了做人要察言观色,还要有自己的主张,做朋友,还要保护,帮助别人,行侠正义。我还明白做人不要心胸狭窄、为人狠毒、不然将会恶有恶报。

我之所以喜欢宋江,是因为里面梁山好汉与各路贪官派的将军打仗,把那些将军活捉了,还为他松绑,让他落草。这里能看出宋江并不是真正的贼寇,还是一个仗义性情中人人。

并且宋江还命令大家造反,也只反那些无恶不做的贪官,但是决不能反了朝廷。这是因为,如果反了朝廷,就没有了国,那样就无国可归。里面的第十六回“李逵斗张顺”这章里,看到宋江他不上逆天理,不下违父训且心肠好,我还在里面发现,里面每一个好汉只要一见到了宋江,一般都是跪下拜见他,这里,让我看到宋江拥有组织和指挥能力,还有浓厚的忠君思想。体现出作者把宋江在这些鲜明的英雄里,是最高位的地方。

到此我想,如果每一个人都像宋江一样,以礼待人,做一个忠孝的人,那样,世界上就不会有战争。作者:谢奔

《水浒传》读后感800字-我喜欢的水浒英雄


我喜欢的水浒英雄,便是那个有着花和尚外号的鲁提辖,鲁达。

鲁达这个人虽然少了林冲的一丝忍耐,但我反而觉得鲁智深的性格更让我喜欢。

鲁智深似乎上诸天神佛派到凡间的使者,在鲁智深还是政府中的一个官员的时候,鲁智深拳打郑屠,郑屠这人抢人家的女儿,却不来娶,鲁智深看不下去,便想着报仇,才有了后来,鲁智深拳打镇关西。而这镇关西便是郑屠。鲁智深并不善于玩弄人心,他的性格十分豪爽,直来直去的。

鲁智深捉弄郑屠也十分简单。一开始郑屠敬鲁知深是鲁提辖,不太敢得罪,面对鲁智深也是把姿态放得十分的低。鲁智深也便从郑屠的老本行着手,卖猪肉、切猪肉开始捉弄郑屠,让他吃一些苦头。鲁智深先要了十白斤精肉,切做臊子;后来又要了十斤肥肉,也要切做臊子;鲁智深再要了十斤寸金软骨,也要细细地跺成臊子。这时候郑屠就是再这么傻也能看出鲁智深在戏弄他了。郑屠拿起刀便觉得气不过,便与鲁智深打了起来,不过被鲁智深打了几拳,这郑屠的的面色逐渐变了,鲁智深知道,郑屠这是死了。

鲁智深十分豪爽,他的行为是随着他的心在动,他没有克制自已。他随心而动,鲁智深感到气愤,便去为金翠莲报仇。鲁智深没有考虑打了郑屠之后自已会怎样,也没有想过接下来自已将身处在怎样的危险之中。他没有像宋江一肚子墨水,尽管他杀了许多人,但却可以立地成佛,在浙江的六合寺之中圆寂。

鲁智深的一生,作者在智真长老在鲁智深离开五台山时,赠于他的偈言中便已经讲述的十分清楚。

遇林而起,遇山面富,遇水而兴,遇江而上。

鲁智深杀了许多的人,但最后他却能为佛。

世人总认为,佛,应该是慈悲心怀,又怎么会是鲁智深这种人,杀人不眨眼的恶魔,但其实鲁智深是一个在世间的佛。他性格豪爽,不拘小节,他曾救下林冲,且因为不放心一路护送。金圣叹曾评论鲁智深:鲁达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心地厚实,体格阔大。论粗卤处,他有些粗卤;论精细处,他也甚是精细。然不知何故,看来便有不及武松处。想鲁达已是人中绝顶,若武松直是天神,有大段及不得处。

尽管在金圣叹先生眼中,鲁智深不如武松,但我却觉得鲁达入世是大侠,出世是活佛。他是我最喜欢的水浒英雄。

《水浒传》读后感800字-小议林冲


林冲是个好汉,这是众所周知的,当然好汉也有内心柔软的地方,他们不会永远坚强,林冲亦是如此,在从温驯善良的小市民蜕变成与一群莽汉为伍的草寇的过程中,林冲,不知尽力了多少痛苦吧。

林冲的出身与其他好汉有本质的区分,他身上没有山野草莽的粗犷,也没有他们身上豁达,想必其父林提辖也在林冲的教育上下了不少功夫,使得林冲虽为习武之人,也懂得纲常礼教,行事有本分,有原则,不视违法乱纪为儿戏,不像其他人一样视人命如草芥,林冲身上背负了太多太多,他的责任感又让他无法将一切抛诸脑后,面对压力,他只好把一个忍字刻在心里,等待生活的阳光将所有不如意轻轻抚去。

高衙内调戏他妻子,他忍了,诬陷他欲行刺高俅,他也忍了;将他发配到沧州,他也忍了;董超和薛霸要刺杀他,后被鲁智深救下,他反过来倒替刽子手求情,这说明他也忍了;后来在李小二面前还指着自己的脸自嘲,这说明他还是忍着的;梁山之上,欲刺高俅而被唱退,那时,他又忍了,仅仅只怒目而视而已,甚至他的吐血而死,也是因一个忍字吧!

有时候不得不在想,林冲在这个社会面前弓腰屈膝,像一块绵软的橡胶,压力袭来之后只蜷缩自己,这是一件对七尺男儿来说难度多么大的事情啊,也许林冲是一个乐观主义者,相信风雨会过去,相信上天识得好人,会还他娇妻,还他社会地位,因此他得以在逆境中求安稳,不求反抗,但也许前面的词又用错了,这不是乐观主义,而是幻想主义,他没有认清社会现实,没有认清毒蛇心肠,只是一味地幻想,幻想还拥有一个美丽的家庭,有一个不错的工作,稳定的收入。

前面说过,林冲,不是一个可以拿得起,放得下的人,那一夜,林冲不会毅然决然,不会信步投东,他一定会在雪地里擦去花枪和尖刀上的血迹,回望草场上熊熊而起的火光,潸然泪下,他背起花枪上路,背起被这个社会抛弃的失落,背起梦想幻灭之后的巨大疼痛,心想再也与美丽的妻子无缘,与昔日的社会地位再也无缘,与昔日的小康生活再也无缘,从此,只能形单影只,浪迹天涯,他眼睛里的泪水再也无法制止住,与这纷乱的雪花一起,洒落在洁白的大地上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及时雨宋江_《水浒传》读后感1500字”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读后感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及时雨宋江读后感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