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读文明的冲突有感

读文明的冲突有感

读《双城的创伤》有感。

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我们都知道读一本好书是非常重要的,想要在书中获得知识读中外经典名著就很有必要。当我们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为自己感受到的想法写一篇读后感。那么,你知道写一份读后感有怎样的格式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双城的创伤》有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双城的创伤》有感

前段时间,看了柴静的《看见》,看到一半心里觉得难受,停了下来,然后也就一直被搁置。书里描绘的是一些真实的新闻报道,那么的赤裸裸与直白,让人有些难以面对,但却直击灵魂。

"人"常常被有意无意忽略,被物质和偏见遮蔽,被概念化,被模式化,这些思维,就埋在无意识之下。无意识是如此之深,以至于常常看不见他人,对自己也熟视无睹。要想看见,就要从蒙昧中睁开眼来。

这是序言里总括的话,一个个的新闻中重点关注"人"本身,人丰富的精神世界,人的差异化与个性,人的情绪与想法。这也是做新闻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我们做新闻不就是希望让人们有意识吗?关注身边鲜活的灵魂,不带偏见与固有思维,挣脱思想上的束缚。

在《双城的创伤》这篇文章里,五个孩子的相约服毒,让人们渐渐去关注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不能因为他们的年纪小,就把他们概念化,这么小的孩子懂什么…诸如此类,这是带有偏见的。可是这种偏见也深入人心,很难被撬开。苗苗是个善解人意的姑娘,在伙伴中很受欢迎。可是她却受到了同学的侮辱,自尊心难以保全,而又得不到父母或者老师的正确引导,她没能从任何地方汲取到力量,最后选择了服毒自杀,她希望去到的是另一个快乐的世界。而她的父母又简单的以为,她吃好穿好还要怎样?他们从来没有关注到孩子的内心世界,孩子心中那些波涛汹涌的复杂的情感。

在我看来,这几乎是农村父母或文化水平低的父母的通病,几乎很少会关注孩子丰富的内心世界,单纯的认为只要给他吃饱穿暖就好。孩子们年纪小并不代表他们什么都不懂,相反,他们把情感看得更为重要。没有手机,没有网络,没有过多的娱乐方式,他们是多么渴望被人理解,与人交流,可以真正的被人关注到。也正是因为这样,孩子们的那些单纯的感情才显得弥足珍贵。对于这一点,我们绝不能一言蔽之,觉得他们年纪太小,那些感情算什么,幼稚…

在我十二三岁的时候,父母也是如此对我,所以我能很大程度上的感同身受。那时候我有一个很好的玩伴,我很认真的与父母说这件事,与他们介绍这个人。他们却完全不在意,甚至还说:你太小了,现在玩的好的有什么用,你们玩不到以后的,一毕业就分开…"凭什么?你说玩不到以后就玩不到以后吗"然后迎来的便是他们的蔑视与坐看笑话的神态。我现在都能想起那种难受的感觉。不能被父母理解的滋味,他们觉得我太小,觉得年少时的感情不值得被珍视。可是他们凭什么用他们身上沾染着那股成年人气息的价值观来随意评判我的朋友,我的生活。

那时的玩伴也玩到了现在,而我的父母或许早就忘了,当初他们说的那些风凉话。

我庆幸现在自己已经长大,我可以有我自己的一套价值观,不需要谁来评判我的生活,只要是我觉得重要的东西,我就会去好好珍惜。未来我一定会认真听我的孩子说话并且尊重他。

《看见》这本书带给我最好的思考便是,我要在未来怎样去做到不带任何偏见与标签去认识人,尊重人。

读柴静《双城的创伤》有感

国庆节前,去学校图书馆借了柴静的《看见》,昨晚看了第二章《那个温热的跳动就是活着》,带我重温了非典时期人们经历过的的沉重与无奈,体验了生命的脆弱与可贵。读完之后,倍感压抑,看到第三章的题目《双城的创伤》,立马想到了马伊琍主演的电视剧《双城生活》,不知道柴静的双城和电视剧的双城有什么差别。带着这样的疑问,我走进了双城事件,

《双城的创伤……》讲述的是西部边塞的一个小镇——双城在一周之内,同一个班级,五个小学生连续用服毒的方式自杀,没有人知道为什么,获救的孩子都保持沉默。所以柴静进行了深入的采访。正如柴静后来所说,对人的认识有多深,呈现才有多深……双城连续服毒事件调查到最后,才发现,最大的迷,其实是孩子的内心世界。能不能打开它,可能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随着柴静的描述,孩子们自杀的迷雾被层层剥开,这次事件看似因孩子们聚会流言而起,其中又有着孩子们纯真的友情和十三四岁少年男女懵懂的"感情".也许很多的成年人在读了这篇文字之后,会像文中那个自杀之后被救起的大男孩小杨的父亲一样,认为孩子们"吃得饱、穿得暖,还想要啥?为什么非得弄出这档子事来,给家人丢脸?"他父亲的这句话,道出了多少父母的心声?我不知道这位父亲是否还记得自己的少年时光,但我记得我的懵懂岁月,需要的不仅是吃饱穿暖,而是理解与关爱。在这样的社会,像温饱这样的问题连大街上的小狗小猫们都不需要考虑了,何况是有思想的孩子?对于他们,需要考虑的则是心灵的归属、理解与沟通。在这一点上,我很欣赏柴静的做法。她没有用逼问的方法,而是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让孩子们慢慢地向她敞开心扉,向她还原那一段不堪回首的青春岁月。

谁的青春不迷茫?!作为父母,不要以为给孩子吃得好、穿得漂亮就是最好的爱,也不要把学习成绩看成是孩子生活的全部,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才是最重要的。在现代这个物质并不匮乏的年代,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做孩子值得信赖的朋友,当孩子在人生路上遇到困惑的时候,给他们提点建议,帮助他们顺利、平安度过难关,才是最明智的选择。而这又是一个长期的并且需要家长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

后记:读完这篇文章,我的心情久久无法平静,我从这些孩子身上看到了好多似曾相识的身影。我完全了解这几个相继自杀的小女生之间那种纯粹的友谊,我也能够理解苗苗和小陈——曾经立下过"有难同当"誓言的两个小姐妹之间的感情冲突。我甚至没有质疑过,这些小姑娘对生命的热爱,但他们还是选择了这样的一种极端的方式来处理问题,这就是迷茫的青春吧!虽然我们的青春终将逝去,但面对孩子的时候,请多多的想一想我们那渐行渐远的青春,想一想我们那时的心情,想一想我们那时的故事,也许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健康的成长。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编辑推荐

温暖孩子心灵的101个热线电话有感幼小的心灵也有创伤


童年的天空是最明亮的;童年的图画是最美丽的;童年的梦是最斑斓的;童年的笑是最灿烂的......的确,童年的美好让人不舍,让人留恋,但童年不一定都是充满美好与快乐的,苦涩与泪水有时也会代替那些五彩斑斓的泡泡回忆。孩子们也有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和烦恼,在这时请蹲下身来,静下心来,凝听他们的烦恼。

小作者李湉曾说过这么一句话:“我们需要大人的理解、尊重与肯定,更需要同龄人的安慰,这样的安慰才平等、真实。”的确,许多家长都在意了外在的东西,忽略了内在的感受,在不经意间伤害了孩子幼小的心灵,从而导致有孩子想不开自杀、离家出走。有孩子年龄幼小,但语言、动作、心态都表现出不符合同年人的种种,这样自然无法和同年龄的孩子做出适当的沟通,得到同年龄孩子的快乐与安慰。

有一位家长对新闻记者说道:"自己的女儿正是爱玩的年纪,但我们却发现她暑假里没出去过几次门,整天不是对着电脑就是电视。问她为什么,她说附近没什么朋友能一起玩."的确现在很多孩子连邻居朋友都没有了,每次回家一关上门就与世隔绝,连对面的邻居叫什么都不知道,何况与邻居的孩子交朋友呢。

我在钱塘晚报上看到这么一则报道,说一位13岁的小女孩在暑假里拉着社区干部敲开了一家又一家的大门,和同龄的9名小朋友组建了一个小分队,大家一起打水仗、抓小鱼、摸螺蛳玩的不赤乐乎,岸上的家长们也开始心痒痒了,下水和孩子们一起玩了起来。通过这个仅仅13岁的小女孩,社区伙伴多了,不仅邻里关系增进了,连爸爸妈妈们和孩子们的感情也更好了。

童年是人们最美的回忆,孩子也需要大人的理解和包容,更需要一个快乐、健康的童年。希望家长能够更加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少些打骂,多些鼓励与宽容。

双城记简介_双城记主要内容


双城记简介_双城记主要内容

《双城记》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所著的一部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所写成的长篇历史小说。

故事中将巴黎、伦敦两个大城市连结起来,围绕着曼马内特医生一家和以德发日夫妇为首的圣安东尼区展开故事。小说里描写了贵族如何败坏、如何残害百姓,人民心中积压对贵族的刻骨仇恨,导致了不可避免的法国大革命。书名中的“双城”指的是巴黎与伦敦。

《双城记》主要内容

路茜跟随保护人劳雷从英国出发到巴黎去救回她的父亲梅尼特医生。梅尼特被无辜监禁在巴士底狱十八年,出狱后被他过去的仆人、现在的酒店老板得伐石藏了起来。经过长期监禁,梅尼特已变成一个白发苍苍、迷茫迟钝的人。他连自己的名字也遗忘了。路茜的出现让梅尼特恢复了记忆。他们将他带回英国,使他重新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法国厄弗里蒙地家族的代尔那放弃贵族特权来到英国,不幸被暗探诬陷犯有间谍罪,要判处死刑。代尔那来英国时恰好与路茜同船,路茜出庭作证表明他是无辜的。代尔那的律师也利用他的助手卡尔登与代尔那相貌极其相似的特点说明告发者有认错人的可能,于是代尔那被无罪释放。女儿的爱使梅尼特重新获得幸福。路茜的美丽引起了卡尔登和代尔那的爱慕。卡尔登知道路茜爱着代尔那,他放弃了对路茜的追求,决心要为她的幸福牺牲自己。路茜嫁给了代尔那。正当梅尼特一家过着安宁幸福生活的时候,法国大革命爆发了。

代尔那为了解救领地总管回到法国,被革命政府逮捕,梅尼特带着女儿、孙女到法国营救代尔那。梅尼特过去的遭遇赢得革命者的同情,代尔那获得了释放。但得伐石太太与代尔那家族有深仇大恨,她要复仇,她以梅尼特在狱中写成的厄弗里蒙地家族的罪恶史为控诉书,重新激起了群众对这个家族的愤怒。这一次连梅尼特也无法为女婿辩护,代尔那被宣判死刑。卡尔登为了路茜一家的幸福,设法以自己换出代尔那。代尔那与梅尼特、路茜及女儿一起逃离巴黎。卡尔登实现了对路茜的诺言:“我甘愿为你和你所爱的人们而牺牲。”他代替代尔那从容地走上了断头台。

《双城记》简介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明智的时代,这是愚昧的时代;这是信任的纪元,这是怀疑的纪元;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的春日,这是失望的冬日;我们面前应有尽有,我们面前一无所有;我们都将直上天堂,我们都将直下地狱。

《双城记》(A Tale of Tte)被好友罗瑞(Jarvis Lorry)接到伦敦,在善良的女仆普洛丝(Miss pross)抚养下长大。

18年后,梅尼特医生获释。这位精神失常的白发老人被巴黎圣安东尼区的一名酒贩、他旧日的仆人德法奇(Defarge)收留。这时,女儿露茜已经成长,专程接他去英国居住。旅途上,他们邂逅法国青年查尔斯·达雷(Charles Darnay),受到他的细心照料。读书笔记原来达雷就是侯爵的侄子。他憎恨自己家族的罪恶,毅然放弃财产的继承权和贵族的姓氏,移居伦敦,当了一名法语教师。在与梅尼特父女的交往中,他对露茜产生了真诚的爱情。梅尼特为了女儿的幸福,决定埋葬过去,欣然同意他们的婚事。 在法国,达雷父母相继去世,叔父厄弗里蒙得侯爵继续为所欲为。当他狂载马车若无其事地轧死一个农民的孩子后,终于被孩子父亲用刀杀死。一场革命的风暴正在酝酿之中,德法奇的酒店就是革命活动的联络点,他的那位一家被厄弗里蒙得侯爵兄弟杀害的妻子不停地把贵族的暴行编织成不同的花纹,记录在围巾上,渴望复仇。

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风暴终于袭来了。巴黎人民攻占了巴士底狱,把贵族一个个送上断头台。远在伦敦的达雷为了营救管家盖白勒(Gabelle),冒险回国,一到巴黎就被捕入狱。梅尼特父女闻讯后星夜赶到。医生因其受迫害的经历得到了尊重,使达雷回到妻子的身边。可是,几小时后,达雷又被逮捕。在法庭上,德法奇宣读了当年医生在狱中写下的血书:向苍天和大地控告厄弗里蒙得家族的最后一个人。法庭判处达雷死刑。

就在这时,一直暗暗爱慕露茜的律师助手卡登(Sydney Carton)来到巴黎,买通狱卒,混进监狱,顶替了达雷,梅尼特父女早已准备就绪,达雷一到,马上出发。一行人顺利地离开法国。 德法奇太太(Madame Defarge)在达雷被判决后,又到梅尼特住所搜捕无辜的露茜及其幼女,在与女仆普洛丝的争斗中,因自己枪支走火而毙命。而断头台上,卡登为了爱情,成全别人,从容献身。

《双城记》读书笔记600字


《双城记》读书笔记600字:

好词:一无所有、悲悲切切、虚度光阴、容颜姣美、大雾弥漫、安然无事、慈悲泪雨、睛空万里、阳光灿烂、和煦美丽。

好句:对于世界而言,你是一个人;但是对于某个人,你是他的整个世界。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这是一个信仰的时期,这是一个怀疑的时期;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

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纵然伤心,也不要愁眉不展,因为你不知是谁会爱上你的笑容。没有人值得你流泪,值得让你这么做的人不会让你哭泣。

不要着急,最好的总会在最不经意的时候出现。我现在已做的远比我所做过的一切都美好;我将获得的休息远比我所知道的一切都甜蜜。不要为那些不愿在你身上花费时间的人而浪费你的时间。

爱你的人如果没有按你所希望的方式来爱你,那并不代表他们没有全心全意地爱你。在遇到梦中人之前,上天也许会安排我们先遇到别的人;在我们终于遇见心仪的人时,便应当心存感激。

不要因为结束而哭泣,微笑吧,为你的曾经拥有。我的感想:最好与最坏、智慧与无知、信仰与怀疑、光明与黑暗、希望与失望、应有尽有与一无所有……存在于那个时代,也存在于历史的每个时刻。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矛盾才是世界的本真”。

在一个最坏的时代,暴力蔓延无边;在一个最好的时代,爱无处不在。“复活在我,生命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远不死。”

爱与恨的解读_《双城记》读后感2000字


爱恨共生的矛盾世界_《双城记》读后感2000字:

读这本书的经历,与小平的人生经历相同_“三起三落”。先后3次拿起来读了几十页,有事儿就搁一边儿,3次又重头读过。心里不免嘀咕:这么枯燥乏味的书怎么混成了“世界名著”,读了100多页还是云山雾罩,没看出啥名堂!心里这么想,可又被“名著”的头衔和权威震慑着,只能从自身的孤陋浅薄找原因,怪自己肉眼凡胎无法窥见书中洞天、领略作者的高超境界。

最后一遍耐着性子读完,总算是一气贯通,大致了解了故事梗概,回味起来有点看悬疑侦探小说的感觉。不过还真别说,名著就是名著,后面的情节跌荡起伏,引人入胜,好像爬黄山穿梭于云霭迷雾中,直到后来拔云见日才豁然开朗,也好似波涛一样起初层层叠加终而形成滔天巨浪席卷而来,给人以无比的震撼。

《双城记》以法国大革命的广阔舞台为背景,由马奈特医生“死而复生”的悬念引入,逐步揭开了离奇失踪18年的原委,暴露了当时贵族与贫民日益激化的阶层矛盾。当命运又将其女儿与仇人的儿子撮合在一起时,以二人忠贞不渝的爱情为主线,演绎了大革命时代下不同阶层、不同人物的思想行为轨迹,奏出了压迫与反抗、宽恕与复仇、仁慈与残暴、爱情与牺牲、生存与死亡交织的命运交响曲。(这里就不更多地剧透了)

正如本书开篇所说:这是最好的时候,也是最坏的时候;这是智慧的年代,也是无知的年代;这是信仰的日子,也是怀疑的日子;这是光明的季节,也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也是失望之冬;我们应有尽有,我们一无所有;人们直登乐土,却也直下苦境。(罗稷南译本)

最好与最坏、智慧与无知、信仰与怀疑、光明与黑暗、希望与失望、应有尽有与一无所有……存在于那个时代,也存在于历史的每个时刻。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矛盾才是世界的本真”。怪不得老子讲: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把“无”和“有”定为天地之初始状态,也符合中国“阴阳学说”,阴阳共生,阴阳互补。

弱肉强食是自然法则。在动物世界,狮子、老虎在食物链顶端,弱小的动物无法对其构成威胁,永远处于被捕食的地位。而人类社会,食物链是以阶层划分的,掌握政权的阶层处于顶端,可以肆意挥舞着皮鞭。与动物世界不同的是,人类的食物链可以重组,当底层大众暴发革命夺走政权时,鞭子变换了主人,而且舞得更加噼啪作响、虎虎生风。正如爱尔兰诗人叶芝诗中所写:

革命万岁!更多更多的炮声!

一个骑马的乞丐鞭打步行的乞丐,

革命万岁!更多更多的炮声!

乞丐们换了位置,但鞭打依旧。

_叶芝《伟大的日子》

王开岭曾说:“靠暴力维系的权力,最终埋葬它的,不会是别的,惟有暴力的掘土机。”暴力的统治,将一切守护民主、法治的力量摧毁,致使暴力像瘟疫一样蔓延开来,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机构,人民的每一个细胞。革命暴发,那一群群被残暴洗刷得遍体鳞伤的的群众,获得了撒旦的力量,体内的每一个暴力细胞被激活,理智也早已被仇恨的烈火焚尽,如脱离地狱的魔鬼一样扑向贵族和统治者,就这样那曾经一颗颗高贵的头颅如椰子般从巨大的绞刑架下滚落。令人恐怖的是,仇恨的火焰被点燃后便成为燎原之势,所过之处头颅纷纷落地,此时早已无法分清这头颅曾经是高贵的还是贫贱的,是罪恶的还是善良的……头颅落地的节奏预示着革命的彻底性!小说中德日发太太“复仇女神”的形象,被雕塑的入木三分、出神入化,革命前她们受尽压迫、令人同情,革命中她们忠诚执著、勇敢不怕牺牲、坚忍冷静机智,革命后他们点燃仇恨的炸药,陷入残暴的麻木,享受着复仇的快感,令人恐惧,反映了一个时代下人性在暴力中的沦陷与扭曲。

看吧!一个政权靠什么建立,就会被什么推翻;一个政党怎样对待人民,就会被人民怎样对待。人民群众都是天生的“学者”,教给他的终究会在历史实践中运用发挥,暴力是一样,民主也是一样……

爱情,是谁酿出这甘饴的甜蜜,是谁酿出这醇香的美酒,又是谁在里面偷偷放进了致命的毒药,让世人痴迷癫狂,如飞娥扑火般再所不惜。

《双城记》里的爱情故事堪称经典,讲述两个相貌酷似的男人,一个叫达奈,是法国贵族,其父亲陷害女主露茜的父亲并使之入狱18年;

另一个是卡屯律师,一个才华横溢的颓废者。他俩同时爱上了露茜,达奈与露茜结为夫妻,而卡屯为爱作了一次灵魂的告白,继续延续着堕落的人生。当达奈被关押审判时,卡屯以身相替走向绞刑架,为了爱人之所爱献上自己的生命。

这个爱情故事里,女主如纯洁忠贞的小圣女,外表柔弱,对爱坚定,这样的角色爱情小说中比较常见,在这个故事里她算是配角;达奈的爱,是理想而浪漫的,他和女主的结合,可以算是典型的郎才女貌、珠联璧合,延着古老的套路走上婚姻的轨道,一生相互偎依,相互守护,白头偕老。说这个爱情故事经典,可以说经典集于卡屯一身。他的爱情,有一见钟情的浪漫,犹如参禅的僧人顿悟成佛,六祖惠能“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的境界,只是僧人受棒喝挨皮肉之苦,卡屯见美人坠入柏拉图式的爱河。想起了《天龙八部》里段延庆在走投无路、凄风冷雨中,一仙女投怀送抱,熄灭的生机顿时爆燃,来了个人生大逆转。卡屯的爱情,更多的折射出一种宗教情怀,秦观讲“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他的爱情超越了时间和空间,不仅不在朝朝暮暮,而且是阴阳相隔,化为一缕灵魂在天堂中予以守望,又以记忆的形式存在于爱人心中,以故事的形式浸入下一代的血脉和精神。这里又想了一部经典爱情电影《人鬼情未了》。套用古话“此爱只应书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在一个最坏的时代,暴力蔓延无边;在一个最好的时代,爱无处不在。卡屯的爱是作者开出的救世药方,犹如耶酥扛起十字架用生命救赎人类。

“复活在我,生命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远不死。”作者:夜晨1981

相信《读《双城的创伤》有感》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文明的冲突有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