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读后感700字
读了《诺贝尔》这篇课文后,我非常喜欢诺贝尔,他就是我学习的榜样。
诺贝尔一生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过许多发明,而他最突出的发明是炸药。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他小时候看到工人们在荒山野岭很辛苦地用铁锤砸石头,为了实现一下子就把大山劈开这一愿望,诺贝尔就把精力放在炸药的发明上。
当发明威力十分强大、风行全世界的液体炸药后,为保证炸药能安全运输,他又开始新的研究。可是,发明炸药的过程是危险的。在1864年9月3日,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他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但是,他并没有放弃。
经历了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终于在1867年的秋天发明固体炸药,为此,他又发明了人类第一个引爆装置雷管。
他为了发明爆炸力更大的炸药实验成功时,满身鲜血冲出浓烟滚滚的实验室,关心的不是自己伤势,而是高举双手呼唤:成功了!成功了!
诺贝尔身上,最令我敬佩的是他那目标专一、坚持不懈的精神和不断挑战困难的勇气。
有一次,作业是背诵课文,我一听就怕了 我最讨厌背书!回到家,写完其它作业后就硬着头皮慢慢地开始背书了。十分钟、半小时、一小时还是不太熟。我当时真想放弃,什么也不想就去睡觉。可是,我刚闭上眼睛,就想到诺贝尔遇到了那么多的困难,都没有放弃,我这点算什么呢?不就是背书吗?难道还克服不了?于是我毫不犹豫地拿起语文书,认真地背了起来,背不掉的地方反复地背。别的什么也不想,一心只想怎么背诵。不一会儿我就把课文背熟了,原来背诵很简单!克服了背诵难这个困难,我也有收获:我知道了怎么背书,其实就是目标专一、持之以恒!(读后感)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要向诺贝尔那样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勇敢地面对各种困难,坚持不懈地学习,不断进步!
第一次捧着《教师与学生心灵对话》这本书,还带着一丝“支差应付”的心理,可读了一个章节之后,书中的内容强烈地触动了我的心灵,引起了我的深思:要营造轻松的课堂,创设师生平等的和谐氛围,我们该如何去做?我想,我应该学会与学生对话,深入到学生心灵深处,我才能切实考虑学生的真实需求,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效果。
一、帮学生打开心窗
教师与学生要对话,要使对学生的教育有效,需要先把学生的心窗打开。
首先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只有让学生说话才能知道学生内心最深处的想法,这是了解学生思想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而与学生对话,最重要的是要建立与学生平等的关系,只有学生把老师当作朋友,才肯向老师敞开心扉,倾诉自己内心最深处的想法,甚至包括一些错误的观念。这是对老师的信任,而这种信任使学生把心窗打开,使老师的干预成为可能,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其次要学会倾听。教师作为引导者首先是学生的朋友,要学会倾听学生的想法、意见,哪怕是错误的观念,只要是他心灵深处最真实的思想,老师都要平心静气地倾听,然后决定如何做。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者角色,使其对学生成长的引导成为可能。
二、与学生平等相处。
我们不难看到,过分强调知识教学的课堂中,教师不知不觉中成为仅具有“知识传递功能”的人,而学生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知识的接收容器。只有确立“学生是课堂生活的主人”观念,改变纯粹“教”与“学”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自主地探究、合作、讨论,使课堂学习成为师生心灵彼此敞开融洽对话的过程,学习才真正能成为学生主动参与、快乐活泼的自主活动。
1、师生共建“民主”的教学氛围。
要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教师首先要放下“教师”架子,以真实又真诚的态度与学生交流,消除学生的疑虑,让他们敢与老师讲真话,乐于和老师讲心理话。
2、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我能行”。
教师不能总以成人挑剔的眼光去评判学生的劳动结果,任何的轻视和讽刺都可能让学生从此紧闭心灵之门,不再与老师真诚地交流。因此,教师应积极支持并参与学生引发的问题的讨论,满足学生被尊重的需要,用积极性的评价使学生感受到“我能行”,消除自卑,树立自信。我在课堂教学中坚持“无错原则”。正面看待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各种活动,理解他们可能出现的错误,允许、容忍学生的错误,做到“让敢于发言的学生不带着遗憾坐下”,“对每个积极参与的同学都画上满意的句号。”
孙岩,他是个盲人,才七岁时,就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完成了音乐专可学生需要四年才完成的课程!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只要不怕困难和挫折,面对困难和挫折,克服困难和挫折,就能用勤奋的汗水创造一切财富!
古往今来,哪为成功的伟人不是“成功=1%的聪明才智+99%的汗水”这个公式的忠实执行者?比如说中国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他由于家境贫寒,一直没有上学的机会,直到十七岁才到宁波师范去读书,后来有个机会报考宁波最好的实效中学。正当童第周认真准备报考的时候,实效中学却宣布这一年不招新生了,只招少数优等插班生进如三年级学习。不过童第周被幸运录取了,但他是插班生中成绩最差的。第一个学期在童第周的努力学习中很快就过去了,可是童第周因基础不好,期末考试平均分只有45分,校长要他退学,他向校长做了保证之后,校长再让他试半个学期。从此,童第周更加拼命的学习。他没天天不亮就爬起来,悄悄离开宿舍,到外面的路灯下,借着灯光读英语。一天晚上,老师去查学生寝室,发现童第周不在床上睡觉,问寝室的其他同学都说不知道,老师出屋才发现在寒风中念英语单词的童第周,他衣衫单薄,瑟瑟发抖。老师静静的望着这个勤奋的学生,心疼的说:“夜深了,该休息了。”就这样,童第周这个学期以平均75分的成绩获得了继续在实效中学就读的机会。是勤奋学习使,不怕困难使他迈向了成功!
是啊,谁都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有可能是暂时的学习成绩不好,可能是失业,可能是暂时家境贫困,还可能------面对困难和挫折,有的人会选择让困难把自己压倒,而有的人却自强不息,敢于面对困难,战胜困难。我们伟大而古老的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不正是因为这种精神才出现了那么多受人景仰的英雄、伟人吗?可如今,这种精神正在逝去,现在的独生子女大多都“衣来伸手,饭来张开”是家中的“小皇帝”,可当他们真正遇到困难时,就会束手无策,只得懦弱的向困难低头。所以大人们常说:“现在的孩子怎么了?”我阅读过很多克服困难,勤奋学习的故事:孙岩、法拉第、童第周、诺贝尔------这些人的形象深深的印在我的脑子里。现在我才明白,做个优秀的人不容易,做个伟人、成功的人更难。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一个人只有在恶劣的环境中,朝着认定的目标,不断努力,才能掌握本领,不被社会所淘汰。
指导教师:吕军
相信《《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读后感700字范文》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诺贝尔奖获得者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