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道德经读后感800字

道德经读后感800字

品德经读后感800字2024。

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中蕴含着许多人类的智慧及思想,尤其是那些经典书籍作品。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们在读过一本书之后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心得,有了想法和感触,为了不让它遗忘,最好是写一篇读书心得。怎么样才能写好一篇作品读后感呢?小编特地花时间为你收集并编辑了品德经读后感800字2024,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第1篇】

这个暑假读了道德经,说到起因其实只是BloG上的朋友推荐的而已,看完了一本书有种别扭的感觉,也不知道是为什么,感觉上和我印象中有点像但是又好像不是那么回事的感觉,实在难以形容,不知道是老子的智慧太高深我无法理解,还是心情郁闷所使然……

道德经分成上篇道经和下篇德经,道是世界万物的始祖,即: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很多人将道理解喂犹如神一般的存在,创造万物的上帝,其实我觉得那并不正确,道创造了万物却不是刻意的,将道比作一个人,那这个人吃饭,睡觉,解手等,都是自然规律,他想要也得要,不想要也得要,并非上帝一样只是一自欲望,可有可无的创造,而是自然而然,不加刻意的,就好比一棵树,开花结果散叶,自然天成。这世上一切存在的事物都有其价值,对立面也是相对存在的,在老子看来,提倡遵纪守法,也就同时在提倡违法乱纪,提倡一个方面也就同时在提倡他的对立面,世上有越多遵纪守法的人,也就有越多违法乱纪的人,这是恒等的,所以老子建议将2个都去掉,按照自然规律来做人,生活,这样就是古人常说的“天人合一”,现在有种说法很好,就是人与自然的交融,其实人与自然并不矛盾,我们也本就是自然所生,但是为何会变的矛盾呢?因为欲望和才智,人类的过高才智导致了过高的欲望,然后产生出各种各样不必要的东西,这些东西摧毁着自然,而人类最终也必定毁于其中,科技一直是人们推崇的,可是不知多少人统计过人类拥有了科技以后变得多么懒惰,破坏了多少自然,使多少物种灭绝,让生物链受了多少破坏,现在流行一个词叫可持续发展,但是科技的利益过于巨大导致无人敢挑战他的可持续性,这是否也是聪明绝顶的人类的一个智障呢?

什么时候我们也应该想下,我们是要创造最长久的种族还是要创造最辉煌的种族,如果有一天一个神降临在你面前,告诉你,你现在有2条路,1条是你一辈子都不能有过高的成就,但是你能长命百岁,另一条是你从现在开始做什么事都成功,但是1周后你就会死,来吧,看看人们都会选择什么道路,人类的生死对这个地球,这个宇宙,这片土地或其他非人类饲养物种都毫无价值,为何我们可以将自己提高到万物之灵的虚无高度?在自然面前人类的渺小程度也许比不过芝麻,而这个只是仗着几分聪明的的弱小动物居然如此狂妄,真是不可思议,我们一直教导孩子们要改正错误,有错误不要紧,关键是改正错误,但是又有多少人想过,错误是能改掉的吗?保持优点改成缺点也许是这个世上最假的话之一,当一个人改掉一个错误时必定为了改掉这个错误而诞生新的错误来维持优点和缺点的相对平衡,如此以来就是向前走一步再向后退一步,说白了就是原地踏步,错误是无法改掉的,错误只能掩饰掉,掩饰掉的错误依然存在却不易被人看到,别人看不到缺点自然就觉得你这人不错了,那么一个人,本身不怎恶魔好,但是他擅长掩饰自己的缺点张扬自己的优点,这样的人就该被叫做伪君子吧?或者至少被评价为虚伪或不真的人,但是真正善于掩饰的人完全就被叫做君子,所以得到的结论就是完全不掩饰的人被叫做小人,掩饰了却没掩饰到家的叫伪君子,把自己掩饰的地地道道的叫君子,这不正是完全的病态吗?人类社会中许多像这样的问题完全不被人发现,却一厢情愿的向更高级社会迈进,实在不可思议……

道德经的本质道与德,道就是自然规律,德就是按照自然规律来最是的法则,掌握这些的人也许不能功成名就,但是一定能使自己的幸福指数达到一个飞跃,这就是道德经的作用,但是这个利益熏心的年代有多少人会去思考这个问题呢?真是让人无法想象……

【第2篇】

最近,我一直在看春秋时期的伟人老子的著作《道德经》,由于此书博大精深,蕴含高深至理的学问,所以暂时无法完全参透,但我仍感到其奥妙,例如老子讲“道”、讲“德”,以及“上善若水”的道理和水的性格、“有”、“无”之间的关联……老子将神秘的“道”讲述给后人,犹如仙人指路,令人心驰神往。

我十分喜欢这本书,喜欢书中的道理。比如,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意思是说,如果“道”可以用语言表达,那它就不是真正的“道”了;“道”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必须心神领会,因为它不是常“道”。《道德经》这部书讲了“道”,还讲了“德”。“道生之,德畜之”,老子认为,具有上乘品德的人,从来不追求形式上的“德”;而下乘品德的人,从来不放弃追求形式上的“德”,这才是真正没有具备“德”。

接下来,老子还讲了“无为”。什么是无为?老子强调,“无为而非不为”,无为反而是大作为。怎么理解?“无为”是指某个方面的“无为”,再空出这个空间做其他更有用的事情,这就是“有为”,而且还是“大作为”。说白了,“无为”就是避开冲突,为自己的自在而做喜欢做的事。

“上善若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老子爱水,孔圣人亦爱水。“上善若水”是指天地间至高至极的善就好似水一样。“上善若水”出自《道德经》第八章,此章里还有一句:夫唯不争,故无尤。正是由于不与人争,所以没有什么过失。另外,道德经里的第七十八章也是讲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克强者莫之能胜。”天下没有什么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坚克强这一方面没有谁胜过他。有一个成语叫“无孔不入”,更是体现了水的威力。水往低处流,正是因为往低处流,所以威力十足,一有缝隙,便乘虚而入。

老子另外爱提“有”和“无”。“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是人可以用肉眼看得见的,可以对人们有利,“无”也可以被人们利用。这怎么说?举个例子,古时车子的轮子,是三十根辐条撑起一个空壳,空壳即是“无”,但若是“有”,不是“无”,那它就失去了车的用途,不再是车。再举个例,碗的中间是空的,即为“无”,倘若是“有”,是实心的,那便失去了碗的用途,变成一个废物。有如,房屋是空心的,即为“无”,倘若是实心的,那便失去了房屋的用途。总之,“有”可以对人们有利,“无”也可以为人所用。另外,国画中如果说落过笔的地方为“有”,没有落过笔的地方为“无”,那么,便是“无”衬托着“有”,“有”衬托着“无”。“无”离不开“有”,“有”离不开“无”。总不可能一幅画里全部涂黑或全部空白吧?并且,美学观念上,画中的“无”是有用的,给人空灵的感觉,好似一篇文章中的“……”,有留白,留给读者一个想象的空间,这也是“无”。另外,“有”、“无”还有另一种含义:“有”代表着生,“无”代表着死。有无互相衬托,生死互相伴随。有生即有死,有死即有生。无生则无死,无死何来生?一旦“生”,便代表着将来会“死”;而“死”便代表着将“生”。如此看来,“有”和“无”之间,是大有学问的。

《道德经》是一部伟大巨著,以一部空前绝后的经典,它是自我阅读《弟子规》以来的第二部经典,给生命以启发。书中的道理,我感到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理解的更深。

人生时间有限,我们应抓紧时间多阅读这种经典书籍,《道德经》就是这样的一部经典,仔细咀嚼品味,是不无裨益的。

【第3篇】

开篇之前我认为应该先提一个成语——紫气东来。传说老子当年西游函谷关,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便出关相迎,果见一道骨仙风的老者驾青牛翩跹而来,尹喜见这老者长须如雪,有圣人之象。于是留老子于关内,并请他作一篇文章再行西游。 老子不好推辞,便著《道德经》以警后人。  

《道德经》只有五千余字,后人分其八十一章。虽然字数不多,却是章章锦绣,字字珠玑。可谓旷世奇书。个中道理自然“玄之又玄”,故而让很多人望“道”兴叹。这也不奇,毕竟此书森罗万象,其中涵盖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辩证方法,包括治国之道、处世哲学、人性修养、军事哲学、养生之道的智慧。  

中外许多人都曾给《道德经》写过书评,还有人曾为其写书。例如鲁迅,他曾说:“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再比如说日本的鲁川芳郎,他认为此书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它给世俗世界压迫下疲惫的人们一种神奇的力量。的确,《道德经》一书告诉我们应该怎样释然的对待事物,怎样体悟万物的阴阳两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以一个乐观的人生观、世界观看待天下万物。  

我读此书的第一感觉就是一个字——深!可以说,此书中的每一个字都足以让我们用一生去诠释!《道德经》一书只有五千余字,而“道”字却出现了八十多次,那么究竟什么是道呢?老子在第一章曾提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故道不可说,这便让我更难以理解此书了,然而,他又在后几章多次为道注解,即使如此,“道”在我脑海里还是很模糊的,毕竟老子是在多方面为道注解的。其中包括宇宙的形成,为人处世,军事治国。老子的这些注解,反而让我对“道”的理解更加不易了。也罢,古今中外,又有多少人能悟道呢?已悟道意的大抵是高僧大儒。而这样就失了老子著书之意。书中多次提到水,第八章开章就是“上善若水”,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接触这个成语,而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呢?就我个人而言,水是至阴至柔的,而道也就是这样的,善利万物而不争,孕育了我们却不求回报,是故“居善地,心善渊,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天尤”。我们学习的就应该是象水一样的品行道德——无为而无所不为,不争而不所不得。 处众人之所恶,而得万物之尊崇。所以那先悟得无为大道的高僧大儒才会被我们所尊崇!于是我便从水中悟得一些道性。  

水是至柔之物。千军万马难敌一张巧嘴,刀剑锋芒难劈至柔之水。我们知道水是柔的,柔到了极致!我们可以用刀枪炮弹摧毁一些坚硬的事物,例如建筑物,铜墙铁壁。然而你能用刀剑劈开水么?你能用炮弹把水炸一个窟窿么?我们不能!这些强硬的物质只能在水中隐于无形,是故“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水与道是没有形体的,你难以捉摸而又触手可及。身边都是道,因为道是“无”。我们知道宇宙是一个无限的空间!这个无限的空间孕育了无数星球,而我们的地球只是这其中一点不起眼的颗粒,只是因其中有生命而独特。我们并不能因为这一点儿自居,应为宇宙中可能会有无数个更高的生命体!他们的科技可能是我们难以想象的!道就是就象是玄牝,所谓的玄牝即女性生殖器,而我们永远都只是她的孩子。永远不能超越她!应该她本就没有形体,只是一种“柔”的表现形式,我们应该学习道和水的柔,只有这样我们的道路才会更平坦,我们的为人处世才会更圆滑。  

有些人常认为只有“有”才是可以被我们所利用的。然而实际并非如此,万事万物都不可以独立在“有”之上,只有通过一定的形体才能显示出“有”的价值。而这种无形的形体就是“无”,之所以会“有”是因为“无”。上面曾提到我们宇宙中的星球都是从无中演化而来的。“无”其实就是指空间。比方说我们所住的房子,他之所以有房子的用处是因为其中是空的,能住人,所以有房子的作用。如果房子是一个实体,他就没有任何价值了。再比方说一个糖果盒,因为里面是空的,可以装糖果,也就实现了他“有”的价值。“有”与“无”这两个概念不仅适用于物质与空间。还适用于我们的心理,我们常对父母说,给我们一些空间。如果其他人过多的涉及我们的空间,我们就会觉的心理非常的窄,透不过气,非常的闷。宇宙之所以为宇宙,是因为其有足够大的空间,能把万物都放在其中,而如果人有这么大的空间,我们就会自由!(这里所提到的自由,是绝对的自由)但是,这是不可能的,我们不可能与无形的“道”成相同阶级,或高之。所以我们内心总告诉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是因为我们内心的空间是有限空间,而宇宙是一个很大的概念,是无限的!我们不可能与其持平,只能不停的追求!追求“无”。追求一个现实与虚拟“有”与“无”并作的境界。只有这样,才可能达到相对自由,身理心理都会得到放松。  

无形的道,至柔的水,都是先驱与我们共同学习的对象,永远都不会停止。  

老子的辨证观可谓是玄妙无比,最有名的就是阴与阳了。阴阳可以引申出很多相对的概念,比如正与负,对与错。为什么太极图中的阴阳会是旋涡形的呢?为什么不是由一条线将其分割呢?为什么黑颜色中会有一点白,白颜色中有一点黑呢?我认为这样的设计就是“福祸相倚”和“物极必反”的最好体现。白色中有一点黑,黑色中有一点白是因为世事都有相对面。“塞翁失马”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而当黑将要超越白,白将要超越黑的时候,就会成其相反的颜色,循环往复。而有其他物质肆意破坏就会浑浊。就象人类,万物循环往复是其道之根本。而人类却施加干预——破坏树林、大肆捕杀。这样只会打乱正常的秩序,最后人类也会在这团浑浊的气流的中沉没。然后又恢复正常。古人说过不能涸泽而渔,伐木而猎。翻译成现代也就是不能破坏生态平衡。我们应该正确的、不干预的攫取利益。同时认清福祸的相互转换,不能因为一时的成功而高兴的忘了本象,可能灾难正潜伏在明天,也不能因为一时的失败而气馁,可能幸运就藏在你身后。  

【第4篇】

朋友介绍道五班报名的时候,心里还是打鼓了一下,这么多要求!上课前诵读道德经20遍,课程结束前诵读150遍,不能缺席,每次写学习心得,上课貌似老师还要抽查,还有结业证书……

心里纠结了一下,不知道自己工作忙的时候能不能坚持下来;可是又想听听,毕竟是难道的机会,可以深入了解中国的传统经典,就填了报名表。填表也挺复杂,并非一般性的简历,而是好几页的问题,每个问题都不是三言两语仓促间能答出来的,还得绞尽脑汁想想。

等被录取为正式学员后,才发现还可以旁听的。只能说是缘分。要是一开始知道可以旁听,可能就偷个懒了,毕竟没有那么多要求,所以该着咱成为道五正式学员吧。

那么就开始读经吧,打出来11页,一看也有点望而生畏的感觉,一天读一遍吧,看来是完不成20遍的任务了。上课前,脑子里一直想象,老师是怎样的严厉?会一个一个抽查?“恩,你读了几遍?”

忐忐忑忑地来到学堂,发现老师是慈祥睿智的,学长们是友爱亲切的,气氛是宽松自由的,倒觉得挺符合道德经的精神。

第一讲,老师重点推荐了诵读的学习方式,认为这是中国古代传流下来的好的学习方式,可以不断让意识沉淀下来,有重大的调节身心的作用。而且最好是一次连续诵读三遍,不要入脑,直接入心。

我突然觉得我第一次对这种“机械式”的读书方式产生认同,一方面老师的语气并没有强硬和逼迫,另一方面,我自己多年来的学习经验正是对这种理论的一种印证。

我记得中学学英语的时候,因为很喜欢,几乎没有刻意去背过单词。就是早读课认真读课文,体会英语在舌头上跳跃的感觉,英语的听说读写以及语感一直都很好。到了大学,开始有听力课,发现也不比城市里的孩子差,虽然中学的时候没有上过听力课,但因为自己朗读的过程中,自己的耳朵也相当于接受了听力训练,所以一点也不觉得吃力。而且在大学生普遍睡懒觉的氛围中,每天我一大早起来就背着英语书到湖边读两篇课文,这样下来,连考试前都不需要特别复习,就可以次次第一,且比第二名多十分左右。当时经济也比较拮据,备考四六级也买不起应考的教辅书,学校发了一本教辅,就把那本教辅反复做两遍。仅此而已。

遇到生疏的单词,多数同学会选择偷懒,问我是什么意思,我就欣然去翻字典,顺便看看例句、搭配以及词性变化,反而最终记忆深刻的是我,而问单词的那个人往往记忆是短时的。

这不正是“大道甚夷,而人好径”的注解么,最笨的方法往往能取得最实在的效果。就像卖油翁一样,“唯手熟尔”。今天我们为了学习,搞出了很多炫目的高科技,电脑、ipAD、学习机以及各种介绍学习妙法的图书,但关键在人,其他的不过是工具。如果那个人没有一颗向学的心,再炫目的工具也只是心理安慰而已。

回到我这段时间的读经感受:第一天读,儿子就很感兴趣,脑袋伸过来靠着我坐从头听到尾,老公也很感兴趣,拿起来看了看,问有没有解释。所以,读经不一定非要逼着孩子每天读,自己读就是榜样。头两天读下来,基本上还是入脑的,每一句都想要努力地理解一下什么意思,有些句子比较耳熟能详的,读起来比较有感觉,多数句子没听过的,读起来就要琢磨到底什么意思。第三四天就对着一本解释的书看看,连贯性地了解一下意思。第五六天再读的时候终于舒服点了,虽然那意思基本上又忘了,但感觉至少是个老朋友了。早上起来,会突然冒出几个句子;老公有时候问个问题,我也能突然想出个道德经的句子应对。现在是第二周,对句子比较熟了以后,不求甚解,读的时候已经是麻木状态了,就好像那些句子粘在舌头上出去的。我读的时候,老公和儿子也会躺在床上竖着耳朵听着,也会几个句子。挺好!我想坚持到课程结束,一定会有质变的。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品德经读后感800字


【第1篇】

这个暑假读了道德经,说到起因其实只是BloG上的朋友推荐的而已,看完了一本书有种别扭的感觉,也不知道是为什么,感觉上和我印象中有点像但是又好像不是那么回事的感觉,实在难以形容,不知道是老子的智慧太高深我无法理解,还是心情郁闷所使然……

道德经分成上篇道经和下篇德经,道是世界万物的始祖,即: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很多人将道理解喂犹如神一般的存在,创造万物的上帝,其实我觉得那并不正确,道创造了万物却不是刻意的,将道比作一个人,那这个人吃饭,睡觉,解手等,都是自然规律,他想要也得要,不想要也得要,并非上帝一样只是一自欲望,可有可无的创造,而是自然而然,不加刻意的,就好比一棵树,开花结果散叶,自然天成。这世上一切存在的事物都有其价值,对立面也是相对存在的,在老子看来,提倡遵纪守法,也就同时在提倡违法乱纪,提倡一个方面也就同时在提倡他的对立面,世上有越多遵纪守法的人,也就有越多违法乱纪的人,这是恒等的,所以老子建议将2个都去掉,按照自然规律来做人,生活,这样就是古人常说的“天人合一”,现在有种说法很好,就是人与自然的交融,其实人与自然并不矛盾,我们也本就是自然所生,但是为何会变的矛盾呢?因为欲望和才智,人类的过高才智导致了过高的欲望,然后产生出各种各样不必要的东西,这些东西摧毁着自然,而人类最终也必定毁于其中,科技一直是人们推崇的,可是不知多少人统计过人类拥有了科技以后变得多么懒惰,破坏了多少自然,使多少物种灭绝,让生物链受了多少破坏,现在流行一个词叫可持续发展,但是科技的利益过于巨大导致无人敢挑战他的可持续性,这是否也是聪明绝顶的人类的一个智障呢?

什么时候我们也应该想下,我们是要创造最长久的种族还是要创造最辉煌的种族,如果有一天一个神降临在你面前,告诉你,你现在有2条路,1条是你一辈子都不能有过高的成就,但是你能长命百岁,另一条是你从现在开始做什么事都成功,但是1周后你就会死,来吧,看看人们都会选择什么道路,人类的生死对这个地球,这个宇宙,这片土地或其他非人类饲养物种都毫无价值,为何我们可以将自己提高到万物之灵的虚无高度?在自然面前人类的渺小程度也许比不过芝麻,而这个只是仗着几分聪明的的弱小动物居然如此狂妄,真是不可思议,我们一直教导孩子们要改正错误,有错误不要紧,关键是改正错误,但是又有多少人想过,错误是能改掉的吗?保持优点改成缺点也许是这个世上最假的话之一,当一个人改掉一个错误时必定为了改掉这个错误而诞生新的错误来维持优点和缺点的相对平衡,如此以来就是向前走一步再向后退一步,说白了就是原地踏步,错误是无法改掉的,错误只能掩饰掉,掩饰掉的错误依然存在却不易被人看到,别人看不到缺点自然就觉得你这人不错了,那么一个人,本身不怎恶魔好,但是他擅长掩饰自己的缺点张扬自己的优点,这样的人就该被叫做伪君子吧?或者至少被评价为虚伪或不真的人,但是真正善于掩饰的人完全就被叫做君子,所以得到的结论就是完全不掩饰的人被叫做小人,掩饰了却没掩饰到家的叫伪君子,把自己掩饰的地地道道的叫君子,这不正是完全的病态吗?人类社会中许多像这样的问题完全不被人发现,却一厢情愿的向更高级社会迈进,实在不可思议……

道德经的本质道与德,道就是自然规律,德就是按照自然规律来最是的法则,掌握这些的人也许不能功成名就,但是一定能使自己的幸福指数达到一个飞跃,这就是道德经的作用,但是这个利益熏心的年代有多少人会去思考这个问题呢?真是让人无法想象……

【第2篇】

最近,我一直在看春秋时期的伟人老子的著作《道德经》,由于此书博大精深,蕴含高深至理的学问,所以暂时无法完全参透,但我仍感到其奥妙,例如老子讲“道”、讲“德”,以及“上善若水”的道理和水的性格、“有”、“无”之间的关联……老子将神秘的“道”讲述给后人,犹如仙人指路,令人心驰神往。

我十分喜欢这本书,喜欢书中的道理。比如,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意思是说,如果“道”可以用语言表达,那它就不是真正的“道”了;“道”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必须心神领会,因为它不是常“道”。《道德经》这部书讲了“道”,还讲了“德”。“道生之,德畜之”,老子认为,具有上乘品德的人,从来不追求形式上的“德”;而下乘品德的人,从来不放弃追求形式上的“德”,这才是真正没有具备“德”。

接下来,老子还讲了“无为”。什么是无为?老子强调,“无为而非不为”,无为反而是大作为。怎么理解?“无为”是指某个方面的“无为”,再空出这个空间做其他更有用的事情,这就是“有为”,而且还是“大作为”。说白了,“无为”就是避开冲突,为自己的自在而做喜欢做的事。

“上善若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老子爱水,孔圣人亦爱水。“上善若水”是指天地间至高至极的善就好似水一样。“上善若水”出自《道德经》第八章,此章里还有一句:夫唯不争,故无尤。正是由于不与人争,所以没有什么过失。另外,道德经里的第七十八章也是讲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克强者莫之能胜。”天下没有什么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坚克强这一方面没有谁胜过他。有一个成语叫“无孔不入”,更是体现了水的威力。水往低处流,正是因为往低处流,所以威力十足,一有缝隙,便乘虚而入。

老子另外爱提“有”和“无”。“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是人可以用肉眼看得见的,可以对人们有利,“无”也可以被人们利用。这怎么说?举个例子,古时车子的轮子,是三十根辐条撑起一个空壳,空壳即是“无”,但若是“有”,不是“无”,那它就失去了车的用途,不再是车。再举个例,碗的中间是空的,即为“无”,倘若是“有”,是实心的,那便失去了碗的用途,变成一个废物。有如,房屋是空心的,即为“无”,倘若是实心的,那便失去了房屋的用途。总之,“有”可以对人们有利,“无”也可以为人所用。另外,国画中如果说落过笔的地方为“有”,没有落过笔的地方为“无”,那么,便是“无”衬托着“有”,“有”衬托着“无”。“无”离不开“有”,“有”离不开“无”。总不可能一幅画里全部涂黑或全部空白吧?并且,美学观念上,画中的“无”是有用的,给人空灵的感觉,好似一篇文章中的“……”,有留白,留给读者一个想象的空间,这也是“无”。另外,“有”、“无”还有另一种含义:“有”代表着生,“无”代表着死。有无互相衬托,生死互相伴随。有生即有死,有死即有生。无生则无死,无死何来生?一旦“生”,便代表着将来会“死”;而“死”便代表着将“生”。如此看来,“有”和“无”之间,是大有学问的。

《道德经》是一部伟大巨著,以一部空前绝后的经典,它是自我阅读《弟子规》以来的第二部经典,给生命以启发。书中的道理,我感到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理解的更深。

人生时间有限,我们应抓紧时间多阅读这种经典书籍,《道德经》就是这样的一部经典,仔细咀嚼品味,是不无裨益的。

【第3篇】

开篇之前我认为应该先提一个成语——紫气东来。传说老子当年西游函谷关,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便出关相迎,果见一道骨仙风的老者驾青牛翩跹而来,尹喜见这老者长须如雪,有圣人之象。于是留老子于关内,并请他作一篇文章再行西游。 老子不好推辞,便著《道德经》以警后人。  

《道德经》只有五千余字,后人分其八十一章。虽然字数不多,却是章章锦绣,字字珠玑。可谓旷世奇书。个中道理自然“玄之又玄”,故而让很多人望“道”兴叹。这也不奇,毕竟此书森罗万象,其中涵盖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辩证方法,包括治国之道、处世哲学、人性修养、军事哲学、养生之道的智慧。  

中外许多人都曾给《道德经》写过书评,还有人曾为其写书。例如鲁迅,他曾说:“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再比如说日本的鲁川芳郎,他认为此书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它给世俗世界压迫下疲惫的人们一种神奇的力量。的确,《道德经》一书告诉我们应该怎样释然的对待事物,怎样体悟万物的阴阳两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以一个乐观的人生观、世界观看待天下万物。  

我读此书的第一感觉就是一个字——深!可以说,此书中的每一个字都足以让我们用一生去诠释!《道德经》一书只有五千余字,而“道”字却出现了八十多次,那么究竟什么是道呢?老子在第一章曾提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故道不可说,这便让我更难以理解此书了,然而,他又在后几章多次为道注解,即使如此,“道”在我脑海里还是很模糊的,毕竟老子是在多方面为道注解的。其中包括宇宙的形成,为人处世,军事治国。老子的这些注解,反而让我对“道”的理解更加不易了。也罢,古今中外,又有多少人能悟道呢?已悟道意的大抵是高僧大儒。而这样就失了老子著书之意。书中多次提到水,第八章开章就是“上善若水”,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接触这个成语,而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呢?就我个人而言,水是至阴至柔的,而道也就是这样的,善利万物而不争,孕育了我们却不求回报,是故“居善地,心善渊,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天尤”。我们学习的就应该是象水一样的品行道德——无为而无所不为,不争而不所不得。 处众人之所恶,而得万物之尊崇。所以那先悟得无为大道的高僧大儒才会被我们所尊崇!于是我便从水中悟得一些道性。  

水是至柔之物。千军万马难敌一张巧嘴,刀剑锋芒难劈至柔之水。我们知道水是柔的,柔到了极致!我们可以用刀枪炮弹摧毁一些坚硬的事物,例如建筑物,铜墙铁壁。然而你能用刀剑劈开水么?你能用炮弹把水炸一个窟窿么?我们不能!这些强硬的物质只能在水中隐于无形,是故“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水与道是没有形体的,你难以捉摸而又触手可及。身边都是道,因为道是“无”。我们知道宇宙是一个无限的空间!这个无限的空间孕育了无数星球,而我们的地球只是这其中一点不起眼的颗粒,只是因其中有生命而独特。我们并不能因为这一点儿自居,应为宇宙中可能会有无数个更高的生命体!他们的科技可能是我们难以想象的!道就是就象是玄牝,所谓的玄牝即女性生殖器,而我们永远都只是她的孩子。永远不能超越她!应该她本就没有形体,只是一种“柔”的表现形式,我们应该学习道和水的柔,只有这样我们的道路才会更平坦,我们的为人处世才会更圆滑。  

有些人常认为只有“有”才是可以被我们所利用的。然而实际并非如此,万事万物都不可以独立在“有”之上,只有通过一定的形体才能显示出“有”的价值。而这种无形的形体就是“无”,之所以会“有”是因为“无”。上面曾提到我们宇宙中的星球都是从无中演化而来的。“无”其实就是指空间。比方说我们所住的房子,他之所以有房子的用处是因为其中是空的,能住人,所以有房子的作用。如果房子是一个实体,他就没有任何价值了。再比方说一个糖果盒,因为里面是空的,可以装糖果,也就实现了他“有”的价值。“有”与“无”这两个概念不仅适用于物质与空间。还适用于我们的心理,我们常对父母说,给我们一些空间。如果其他人过多的涉及我们的空间,我们就会觉的心理非常的窄,透不过气,非常的闷。宇宙之所以为宇宙,是因为其有足够大的空间,能把万物都放在其中,而如果人有这么大的空间,我们就会自由!(这里所提到的自由,是绝对的自由)但是,这是不可能的,我们不可能与无形的“道”成相同阶级,或高之。所以我们内心总告诉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是因为我们内心的空间是有限空间,而宇宙是一个很大的概念,是无限的!我们不可能与其持平,只能不停的追求!追求“无”。追求一个现实与虚拟“有”与“无”并作的境界。只有这样,才可能达到相对自由,身理心理都会得到放松。  

无形的道,至柔的水,都是先驱与我们共同学习的对象,永远都不会停止。  

老子的辨证观可谓是玄妙无比,最有名的就是阴与阳了。阴阳可以引申出很多相对的概念,比如正与负,对与错。为什么太极图中的阴阳会是旋涡形的呢?为什么不是由一条线将其分割呢?为什么黑颜色中会有一点白,白颜色中有一点黑呢?我认为这样的设计就是“福祸相倚”和“物极必反”的最好体现。白色中有一点黑,黑色中有一点白是因为世事都有相对面。“塞翁失马”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而当黑将要超越白,白将要超越黑的时候,就会成其相反的颜色,循环往复。而有其他物质肆意破坏就会浑浊。就象人类,万物循环往复是其道之根本。而人类却施加干预——破坏树林、大肆捕杀。这样只会打乱正常的秩序,最后人类也会在这团浑浊的气流的中沉没。然后又恢复正常。古人说过不能涸泽而渔,伐木而猎。翻译成现代也就是不能破坏生态平衡。我们应该正确的、不干预的攫取利益。同时认清福祸的相互转换,不能因为一时的成功而高兴的忘了本象,可能灾难正潜伏在明天,也不能因为一时的失败而气馁,可能幸运就藏在你身后。  

【第4篇】

朋友介绍道五班报名的时候,心里还是打鼓了一下,这么多要求!上课前诵读道德经20遍,课程结束前诵读150遍,不能缺席,每次写学习心得,上课貌似老师还要抽查,还有结业证书……

心里纠结了一下,不知道自己工作忙的时候能不能坚持下来;可是又想听听,毕竟是难道的机会,可以深入了解中国的传统经典,就填了报名表。填表也挺复杂,并非一般性的简历,而是好几页的问题,每个问题都不是三言两语仓促间能答出来的,还得绞尽脑汁想想。

等被录取为正式学员后,才发现还可以旁听的。只能说是缘分。要是一开始知道可以旁听,可能就偷个懒了,毕竟没有那么多要求,所以该着咱成为道五正式学员吧。

那么就开始读经吧,打出来11页,一看也有点望而生畏的感觉,一天读一遍吧,看来是完不成20遍的任务了。上课前,脑子里一直想象,老师是怎样的严厉?会一个一个抽查?“恩,你读了几遍?”

忐忐忑忑地来到学堂,发现老师是慈祥睿智的,学长们是友爱亲切的,气氛是宽松自由的,倒觉得挺符合道德经的精神。

第一讲,老师重点推荐了诵读的学习方式,认为这是中国古代传流下来的好的学习方式,可以不断让意识沉淀下来,有重大的调节身心的作用。而且最好是一次连续诵读三遍,不要入脑,直接入心。

我突然觉得我第一次对这种“机械式”的读书方式产生认同,一方面老师的语气并没有强硬和逼迫,另一方面,我自己多年来的学习经验正是对这种理论的一种印证。

我记得中学学英语的时候,因为很喜欢,几乎没有刻意去背过单词。就是早读课认真读课文,体会英语在舌头上跳跃的感觉,英语的听说读写以及语感一直都很好。到了大学,开始有听力课,发现也不比城市里的孩子差,虽然中学的时候没有上过听力课,但因为自己朗读的过程中,自己的耳朵也相当于接受了听力训练,所以一点也不觉得吃力。而且在大学生普遍睡懒觉的氛围中,每天我一大早起来就背着英语书到湖边读两篇课文,这样下来,连考试前都不需要特别复习,就可以次次第一,且比第二名多十分左右。当时经济也比较拮据,备考四六级也买不起应考的教辅书,学校发了一本教辅,就把那本教辅反复做两遍。仅此而已。

遇到生疏的单词,多数同学会选择偷懒,问我是什么意思,我就欣然去翻字典,顺便看看例句、搭配以及词性变化,反而最终记忆深刻的是我,而问单词的那个人往往记忆是短时的。

这不正是“大道甚夷,而人好径”的注解么,最笨的方法往往能取得最实在的效果。就像卖油翁一样,“唯手熟尔”。今天我们为了学习,搞出了很多炫目的高科技,电脑、ipAD、学习机以及各种介绍学习妙法的图书,但关键在人,其他的不过是工具。如果那个人没有一颗向学的心,再炫目的工具也只是心理安慰而已。

回到我这段时间的读经感受:第一天读,儿子就很感兴趣,脑袋伸过来靠着我坐从头听到尾,老公也很感兴趣,拿起来看了看,问有没有解释。所以,读经不一定非要逼着孩子每天读,自己读就是榜样。头两天读下来,基本上还是入脑的,每一句都想要努力地理解一下什么意思,有些句子比较耳熟能详的,读起来比较有感觉,多数句子没听过的,读起来就要琢磨到底什么意思。第三四天就对着一本解释的书看看,连贯性地了解一下意思。第五六天再读的时候终于舒服点了,虽然那意思基本上又忘了,但感觉至少是个老朋友了。早上起来,会突然冒出几个句子;老公有时候问个问题,我也能突然想出个道德经的句子应对。现在是第二周,对句子比较熟了以后,不求甚解,读的时候已经是麻木状态了,就好像那些句子粘在舌头上出去的。我读的时候,老公和儿子也会躺在床上竖着耳朵听着,也会几个句子。挺好!我想坚持到课程结束,一定会有质变的。

《品德情操论》读后感1500字2024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1500字2024

被世人称为经济学之父的英国作家亚当?斯密在其所著的《道德情操论》中说:贪心过度高估贫穷与富裕之间的差别;野心过度高估私人职位与公共职位之间的差别;虚荣过度高估无闻与声名远播之间的差别。在当今我国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的千变万化市场经济大潮中,每一个普通人都面临着贫富的差距、地位的差距和荣誉的差距,人们又常常感到被自私、虚荣、妒嫉、仇恨、贪婪和背信弃义等不道德的情感所包围,因而更加向往感恩、大度、慷慨、正直、勤俭、自我克制等人性的美德。

如何在当今社会幸福地生活、如何为和谐中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我以为要有一个完全平静的心态对待世间的各种差别,要把自己幸福感满足感的标准放低,要满怀感恩之心和爱心去回报社会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要把自己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的标准提高。

我们要有被家人、朋友、社会所爱,得到物质或精神享受的幸福和满足;更要有施爱于人、助人为乐、奉献社会的富足和心灵涤荡,要把自己溶入整个社会,充分享受做人的快乐,要宽容待人,富有爱心,克服虚荣、妒嫉、贪婪心理,把贫富、贵贱、荣辱的距离缩短,崇尚博爱、正直、勤奋的美德,从身边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真诚地对待所接触的每个人,踏实干好每一件事,要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不要怨天尤人、心浮气躁、好高鹜远,更不要急功近利、盲目攀比、索取回报,从做事的过程中去享受快乐,从赞美中去寻找自己的不足,从值得赞美中去感受心灵的宁静。人只能在社会中才能生存,人的天性使他能够适应身处的环境。人类社会的所有成员都需要相互帮助,也随时可能互相伤害。在人们能够互谅互让、互敬互爱、互相帮助的地方,社会就会繁荣兴盛、充满温馨。温情和爱将大家联系在一起,仿佛生活在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中。

情感和内心的感受是各种行为的产生根源,也是评判行为善恶的基础,人性的尽善尽美就在于多为他人着想而少为自己着想,在于克制自私心而放纵宽容和仁慈之心。只有道德高尚、心情安宁、充满爱心的人的行为,对社会、对他人才是有益的,而且能够经受时间的长期考验,他们的行为不计个人得失,不图他人回报,在德行的过程中感受快乐,在施爱的行为中体味人生的幸福。但是我们的社会有一部分人的有些行为却不是这样,这些行为或是自私自利,或是短期看对社会、对他人有益,但暗藏私利或个人目的,更有甚者不息损人利己或者损社会和他人的大利而获取自己的蝇头小利,这些行为谈不上道德高尚、这些人无爱心可言,他们终究必然被人们所认识,而自身也终日倍受正义、道德的折磨和良心的谴责。

作为一名国家公务人员和统计干部,我们不仅是社会的普通一员,更是一名执法者,我们的工作行为代表国家,这样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有感恩、大度、慷慨、正直、勤俭、自我克制等人性美德,也要有公平正义、忠于职守、真抓实干、严格执法、锐意进取、敢于负责、清正廉洁、情趣健康的工作作风。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我们暂且不去讨论道德和知识谁更重要,但我坚信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我们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最需要的是具有道德高尚的知识者。因此我们要不断加强自身在政治理论、思想道德和作风的修养,真正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要甘于寂寞,富有爱心,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严格要求自己,爱岗敬业,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努力提高工作质量,把每项工作干好干实,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端正服务态度,真心实意地为人民服务,坚持以人为本,让和谐充斥我们的每一个工作环节,让爱心在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中释放,让我们以高尚的工作行为和一流的工作业绩感恩回报社会。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1500字2024

不读《国富论》不懂个人的致富之路、国家的富国裕民之道;但读了《道德情操论》才知道如何使自己的的生命更有意义,人生更有价值,国家更公平正义。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与《道德情操论》是不可分离的,正如温总所言:正确的经济学同高尚的伦理学是不可分离的。佚名

本科攻读经济学,导师曾推荐我读《国富论》,那个时候我知晓了自由经济学之神亚当?斯密,而这本被奉为经济学圣经的巨著却让年幼的我嗤之以鼻,其赤裸裸的利己主义利益观固然有其道理,但我总觉得少了一点点道德与情感的气息。

读硕士的时候在人大学行政管理,刚刚涉及到行政伦理学,正好温总来人大的时候曾向我校学生问及是否读过《道德情操论》,好奇心驱使我接触到亚当?斯密的这本巨著。静心潜读,追随大师的脚步,走进心灵的殿堂,去厘清崇高和卑鄙、简单和复杂、善良与丑恶、真诚和虚伪。这时,我才意识到只读大师的《国富论》会曲解大师的本意、误读大师的思想。

《国富论》说的是经济人,而《道德情操论》说的是道德人。它从道德的高度,阐述了以同情说为基础的道德评价论和德性论,其中包含道德准则与道德评价的共同标准以及对社会整体利益的强调。亚当?斯密指出,同情是人的本性,关心他人,设身处地为他人考虑,将他人的幸福视为自己的事情的牵挂,即是同情。其实,亚当?斯密是说,同情(利他)与利己都是人的天性。所以他指出,惟有当整个社会的成员都具有同情心、以此作为行为的准则时,社会才会和谐、安定与进步。通读全书我们可以看出,《道德情操论》的核心思想是:以自利为基础的市场机制一定要用以利他为基础的道德情感来协调,人们之间不但要自利而且要利他,通过人的这两种天性来达到利益的天然一致。

身处急剧变革的市场经济大潮中,我们面临着贫富差距拉大、企业改革、股市非理性繁荣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人们身处其中又常常感到被自私、虚荣、妒嫉、仇恨和贪婪等不道德的情感所包围,因此我们更加向往感恩、大度、慷慨、正直、勤俭、自我克制等人性的美德。而在这样的情感和道德氛围中,我们该如何自处的确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我国四川的汶川大地震几乎天天上演可歌可泣的故事,即使不是身临其境的人们也无法抑制泪水。灾难面前,我们久违的同情的想象力重被激活,无需任何动员,人们就放弃狭隘的私利,自发组织起来帮助灾区。正是因为这种仁爱、仁慈、天伦之情、友情、尊敬等发自内心的感情倾向的伦理美德使得社会团结起来而不是一盘散沙,而这种最深沉的美德并不需要匹配华美的修辞,它只是能够同情他人的想象力而已。我想,只要这种同情的想象力不从人们内心深处消失,人类社会就永远存有希望。

《做一个有品德的人》读后感800字2024


道德犹如一片肥沃的土壤,而我们却是土壤中幼小的小草,有的小草愿意冲破头顶上的“重重阻力”获得阳光下的茁壮成长,而有的则愿意缩在土壤中,最后枯死。道德也是一样,人只有从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做起,最后才会在人生中获得快乐,而另一种人最终会非常孤独,让人看不起。

坚强的金晶,永不放弃的周杰伦,“七不准”的钱学森、还有克服困难的黄美兼、李丽都让我感受到他们优秀的品德和那颗永往直前的心,他们在遭受困境时还一直勇敢地面对。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中华达人秀中用脚弹钢琴的刘伟。刘伟因少年时触电而失去双臂,可他却仍然笑着面对,没有自暴自弃,经过几年苦练钢琴,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在中华达人秀中获得理想的成绩。他们的经历告诉我:“只有在困难挫折面前勇敢,用微笑面对,人活着才有意义”。如同李丽所说“把挫折当存折,把失败当财富”。

假如你能像孝敬父母的卓佳一样为忙碌的父母递上一杯芬香扑鼻的茶,父母一定会回赠给你一个纯洁的微笑;假如你能像坚持运动的成龙每天锻炼身体,“健康”会伴你一生快乐。假如你能像毛岸英一样每天认真清扫风尘仆仆的地板,勤劳的皇冠一定属于你!正因为如此,伏而泰才写下了“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第二章让我懂得:“只有孝敬长辈,每天锻炼,勤劳节约,这样的家庭才够温馨,够温暖。”

在知识的海洋——校园里,你是否被老师责骂或赞美过,你又是否用团结的力量,人心齐,泰山移,在某项成绩里夺到第一名,你是否为了班级去奋斗、努力、拼搏了?让我最深受感动的是严师。这篇文章让我感受到了乔丹小姐为了上课和同学闲扯而让她抄写《教育及其对经济的影响》六篇。我明白,乔丹小姐的严厉是想让我们知道,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才会取得成功。老师对自己严格就是爱,而认真就是对老师的最好回报。

“真善美”,是形容第四章最好的词语。真:体现在诚信这两篇文章中。善:体现在助人这两篇文章中。美:体现在守法两篇中,更体现在明礼两篇中。让我们共同创造社会,让“他”变得更美好。

我们的家园需要我们自己去保护,不能像印度和孟加拉国为了一个小岛而争夺,最后谁也没得到。也不能侵犯身边的绿化,今年冬天我们一伙在小区里打雪仗,我们边跑边打,根本没有留意自己踩到草丛中及花从里,有些雪球还打落了几片树的叶子,现在我觉得自己真不应该。

电脑也不是用来玩的,它的主要功能也不是玩游戏。让我们用手中的电脑,文明上网,查资料,看新闻,为你的脑袋加加油吧!

但丁说过“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是啊,那就动起你的小手、小脚,行动起来吧!

《三字经》读后感800字2024


《三字经》读后感800字2024一

《三字经》是我们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必不可却的入门之书。据材料引见,《三字经》是中国近年来传布最广的启蒙读物,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丛书》。全文结构严谨,文笔天然流利,深入浅出,讲究押韵,朗朗上口,很是适合背诵识记,百读不厌。内容包含了教育、历史、天文、地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传说,普遍流传而又言简意赅。

如今的每个家庭都只要一个独生后代,许多青少年社会问题的呈现都是家庭作风不良或教育不严而形成的。《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还有“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等都说明了为人父母的权利和严格要求后代的重要性。此刻的独生后代有许多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的毛病,而《三字经》教育人们孝敬父母,友好兄弟。书中说“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如果我们的教育以身作则、从小学起,经常给孩子讲“汉代的黄香,九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夏天为父母摇扇子,冬天以身体为父母温暖床席。孔融四岁的时候,就懂得谦让长辈,吃梨时挑小的,大的让兄长吃。那这个社会还会呈现那么多不和谐的现象吗?

《三字经》作者具有不凡的归纳综合和言语表达能力,这从其对历史的表述中便可见一斑,文中对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的变迁,寥寥三百余字,却集其要点和精髓,让人耳目一新,颇有登高望远,一览众山小之意。如”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寥寥数字,却包含了夏商周三代的先后顺序,”三王“所指、三个朝代的建国君王、延续时间,以及从夏朝起头摒弃禅让、王位世袭等丰硕的知识。

《三字经》虽然重在传道,可是并非枯燥的说教,它记载了大量的历史人物和故事,如孟母三迁、孔融让梨、黄香孝父、孔子拜师、赵普读《论语》、公孙弘抄书、孙敬头吊颈读书、苏秦锥刺股读书、孙康映雪读书等,这让人在学习中添了不少乐趣,也让读者对为人、处事、求学、结交等方面有了更为直观的体验。

《三字经》在结尾时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给子孙儿女留下什么遗产。作者的立场是”人遗子,金满籯;我教子,独一经。“他说世人留下许多金银财富给儿女,我呢?教育后代,唯有一册经书而已。在教育后代的问题上,很附和现代观念。

解读《三字经》能让更多文化并不高的人也能理解文化,使文化通俗化。读完《三字经》,能对我国传统文化有进一步认识,可以陶冶情操,提高涵养,弘扬正气。

《三字经》读后感800字2024二

我读过很多书,有天文书,有历史书,有童话书,有漫画书等等。这些书使我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得到了很多启示,懂得了许多道理。其中,令我感悟最深的就是《三字经》这本书。它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经典作品,也是我的好老师。每一次读它,都能引起我很多的思考,让我受益匪浅。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是《三字经》的第一句,虽然很简短,却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人生下来都是很好的,没好好学习才变得和别人不一样了。“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更是教育我们: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一无所知,能有什么用呢?“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说的是古人在艰苦的环境里仍坚持读书,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还有“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等通俗易懂的哲理,还有孟母三迁、五子登科、孔融让梨这些经典故事,甚至还有天文、地理、气候等自然方面的知识……《三字经》真是知识的宝库、思想的宝库!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是最令我感动的一句话。它讲的是东汉时期,一个叫黄香的人,九岁的时候就非常懂得孝顺,每当夏天,总是先把枕席扇凉了、蚊子赶跑了再请父母歇息。冬天,则自己先躺下,用体温帮父母把被窝暖热!这是一个多么懂事的孩子啊!爸爸告诉我,这个故事讲得不仅仅是孝顺,更是爱!是亲人之间至真至纯的爱!而这个爱,就是关心,就是体贴,就是相互的照顾和无私的奉献!

每次读到这里,我的眼眶都是湿润的,因为我想到了我的爸爸妈妈对我的爱,也想到了我对爸爸妈妈的一点一滴。为了我,爸爸妈妈总是绞尽脑汁换着花样给我做好吃的;为了我,爸爸妈妈总是无论下雨下雪都等在学校门口接我回家;为了我,爸爸妈妈总是上了一天班还不知疲倦地陪我学习陪我玩耍……我小时候很黏人,一离开妈妈的怀抱就哭闹,妈妈整夜整夜地抱着我,困极了,就坐在那里睡觉!一次我高烧近40度,爸爸一会儿一会儿地给我擦酒精,帮我降温,竟一夜没有合眼!一次突然下大雪,我因为值日,走出教室的时候天都黑了,但是妈妈一直在校门口等。

看着雪人一样的妈妈,捂着妈妈冷得哆嗦的手,我忍不住眼泪啪啪直掉!爸爸妈妈就是这样很爱很爱我,而我,却不知道关心爸爸妈妈。好吃的东西我总是抢着吃,很少主动帮爸爸妈妈干家务活,学习累了还好发脾气,妈妈总是给我洗脚而我从没给妈妈洗过一次……想到这些,想到黄香,我觉得好惭愧!真的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我去学习、去思考、去努力做好!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读《三字经》,让我懂得了什么是自然,什么是善恶,什么是学习,什么是爱!我爱这本书,喜欢书里的智慧和精神。我更会在享受爱的时候,像黄香那样,真挚地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每一个人!让《三字经》伴我成长,让爱与我同行!

《三字经》读后感800字2024三

初会《三字经》,是刚入小学时的事。那时的我只是一个懵懂无知,踏入校园不久的孩童,哪里懂得那些文字后蕴藏的深厚哲理,不过是面对学校布置下的经典诵读的任务,不得已而为之。所以,虽是记得个滚瓜烂熟,却根本不明白其中的含义,能博得老师的一两句表扬也就满足了。

再读《三字经》,依然是不得已而为之。开始本以为只要会背就行,心中还暗自雀跃了一番,默默感谢了荷花池小学的启蒙教育,帮我省却了再次背诵的时间。可老师接下来需要理解的要求让我长叹一声,不得不无奈的又拾起这部当初让自己头痛至极的奇文怪字。可是,毕竟是年长了七岁,随着时间的流淌,我的人生阅历已早已大大超越了七年前的自己,对古文字也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再加之是在假期,时间上更为充裕,重拾这部著作,不必如同当年那般囫囵吞枣。

细细品味后,我开始渐渐明白当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领略到那些三字短句的魅力所在,彻底颠覆了我原有的对《三字经》所下的定义。这看似一个个短小精炼的语句,却上有天文,下有地理,博古通今,字字含义深刻,句句深入人心,凝聚了古人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等各个领域的思想精髓,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真可谓“半部论语治天下”!

开学之后,在博通古文的胡老师的指引下又读《三字经》,更是有了不一样的惊喜,不一样的收获。读《三字经》,方知孔孟之练达睿智,历史之广博丰富,中华文化之深奥精微。“中不偏,庸不易”,“不为拘泥,不为偏激,寻求适度、适当”。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上帝赋予了我们每个人成为璞玉的机会,可是,为何人与人之间竟会存在这么大的差别,是社会不公吗?是先天注定的吗?不,我想这些都不足以构成我们堕落、颓废的理由。要想得到更多,就必须得学会付出努力。像播种一般,只有洒下汗水,辛勤付出,才能迎来收获成功的果实。如果今天的你不把握大好时光,不努力学习,却整日游手好闲、无所事事,为自己的懒惰寻理由,整日怨天尤人,那么将来你注定一事无成。如果你愿意刻苦磨练自己,愿意为自己的明天努力付出,那你一定会苦尽甘来,上帝定会赐予你变为璞玉的机会。我们的明天就掌握在自己手中,相信今天的你定不会错失成为美玉的机会。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我们从小就应该学会孝敬父母,感恩父母,这是作为“人”所必须遵从的准则。父母给予了我们至深至纯的爱,从小到大,他们为我们操碎了心,我们一点一滴的进步都离不开父母的辛勤培育,我们的一举一动都深深牵绊着他们的心。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孝顺父母,不心怀感恩。想想今天,有多少孩子以青春期、叛逆期作为借口,理直气壮地顶撞父母,与父母闹得不可开交。又有多少人不断为自己找寻借口,想着日后再感恩父母,孝敬父母。“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珍惜眼前人,善待为我们无怨无悔付出的父母吧,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去流泪,错过了才道惋惜。

都说不同的年龄段读《三国演义》、《红楼梦》之类的名著会有不同的感慨,我想,读《三字经》也是如此吧。或许,再过十年,或是更久以后,我回头再来翻阅这幼儿时期开始的启蒙教育读本,从中得到的感悟又会是另一番境界了......

品德经读后感600字


【第2篇】

老子《道德经》,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千百年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从这部人类文明史上的智慧宝典中汲取治国安民、修身养性、立人处世的精髓。

当今社会科学发达,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财富越来越殷实,而精神财富却越来越贫乏,道德沦丧的现象日益严重。“堂堂正正做人,踏踏踏实实工作”的呼声日益强烈。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如何去面对金钱、地位、美色的诱惑呢? 我们同样可以在《道德经》这部圣典中找出答案,那就是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家庭中注重守静处世,清静自省,尽心本职!

既然我们个体十分渺小,力量十分微弱,人生十分短暂,我们何不端正心态呢?静心、净心、尽心就是人们的三个不同心态层面。静心:静安人生坐标;净心:净处人生方向;尽心:尽展人生作为。

静心,静安人生坐标。

老子以“清静为天下正”,“清静无为”为修道之本。《道德经》十六章云:“致虚极,守静笃。”强调了致虚守静的修养。“致虚”就是要消除心灵的蔽障和理清混乱的心智活动,而后才能“守静”,通过“静”的工夫,深蓄厚养洞察力,才会“知常”,逢凶化吉。

老子之后,庄子强调少私寡欲,以静养神,这是道教静中养生的思想理念。

“静心”,才能“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静心,才不受名利得失困扰,不因进退去留而影响;静心,才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

总之,静心是安心工作之本。人们的心境达到虚静的状态,才会时刻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才会在社会中、生活中、工作中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净心,净处人生方向。

“净者,不污也”,天地万物之间,洁净不染,就是“不染”。“不染”的含义很广泛,老子《道德经》十二章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意思是说五彩缤纷的世界使人眼花缭乱,各种各样的声音使人震耳欲聋,美味佳肴使人馋涎欲滴,纵横驰骋的心灵使人心态若狂,拥有贵重难得的货物使人心惊胆寒。就从视、听、味、嗅、触、物六方面形象勾划了人们因贪婪而染色、染音、染味、染心、染身所导致的严重后果。故后人云:六根清净、一尘不染。意在教人约束,收敛人们的贪欲之心。

【第2篇】

今天终于达到诵读道德经100遍,总算摆脱了被债主催债的感觉,一鼓作气来写个博吧。

但初读昭昭,多读昏昏;读经日益,感悟日损。被顾老师逼着写博,倒让我回忆起读研时候的趣事。

那时,我们戏剧专业总共3个导师,各带1~2个研究生,总共也就4人。所以,上课都是直接到老师家上的,有时上课是讨论名家名剧的文本,有时候老师放碟片。看碟片当然是很开心的,不料看到兴起处,老师遥控器一拿,“咔”就暂停了,“这一段咱们来分析一下!”顿时就懵了。毕竟看碟片的时候是投入情感在看戏,需要的是共鸣效果;忽然大脑要切换到理论剖析,转为逻辑思维,大脑处于空白状态,不得不快速搜寻大脑每个角落回忆可用的情节并找到可用的理论框架。再接着看碟片都有点抖抖索索的感觉,不时用眼角余光看看老师是不是要拿遥控器,也试图调动一些脑细胞在看剧同时做些分析,但后者基本上很难做到,老师暂停的时候,我们4人总是处于茫然状态,而且看得很不尽兴。

读道德经写博的难也在此,读经时,随着遍数增长,愈发如小和尚念经般有口无心,按照顾老师的理论是无需用脑,但总结出东西写博却少不得要用脑,两者切换,不免恍兮惚兮。

姑且勉强挤一点“牙膏”:

道德经有言“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感觉这是顾老师最为津津乐道的句子之一。而我个人的感悟恰好可以倒过来说,即“日益为学,日损为道”。

在人生的最初阶段,因为我们的身体、生活状态是“日益”的,所以我们的精力会更多地甚至全部地投入在外在的东西中,比如“为学”,比如追名逐利。那个阶段,我们志得意满、意气风发、挥斥方遒,相信人定胜天,相信事在人为,相信“我能”。但是当我们的身体、事业、生活的其他方面在慢慢走下坡路即“日损”的时候,大家又会不约而同地转向内在,即“求道”。虽然具体的道各式各样,也许是儒,也许是道,也许是佛,也许是基督,也许是心理学,也许是瑜伽,也许是别的什么心灵鸡汤,也许就是什么大法。因为看到了我“不能”,人的尽头是“神”的开始,是“道”的开始。

【第3篇】

老子《道德经》,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千百年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从这部人类文明史上的智慧宝典中汲取治国安民、修身养性、立人处世的精髓。

当今社会科学发达,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财富越来越殷实,而精神财富却越来越贫乏,道德沦丧的现象日益严重。“堂堂正正做人,踏踏踏实实工作”的呼声日益强烈。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如何去面对金钱、地位、美色的诱惑呢? 我们同样可以在《道德经》这部圣典中找出答案,那就是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家庭中注重守静处世,清静自省,尽心本职!

既然我们个体十分渺小,力量十分微弱,人生十分短暂,我们何不端正心态呢?静心、净心、尽心就是人们的三个不同心态层面。静心:静安人生坐标;净心:净处人生方向;尽心:尽展人生作为。

静心,静安人生坐标。

老子以“清静为天下正”,“清静无为”为修道之本。《道德经》十六章云:“致虚极,守静笃。”强调了致虚守静的修养。“致虚”就是要消除心灵的蔽障和理清混乱的心智活动,而后才能“守静”,通过“静”的工夫,深蓄厚养洞察力,才会“知常”,逢凶化吉。

老子之后,庄子强调少私寡欲,以静养神,这是道教静中养生的思想理念。

“静心”,才能“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静心,才不受名利得失困扰,不因进退去留而影响;静心,才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

总之,静心是安心工作之本。人们的心境达到虚静的状态,才会时刻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才会在社会中、生活中、工作中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净心,净处人生方向。

“净者,不污也”,天地万物之间,洁净不染,就是“不染”。“不染”的含义很广泛,老子《道德经》十二章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意思是说五彩缤纷的世界使人眼花缭乱,各种各样的声音使人震耳欲聋,美味佳肴使人馋涎欲滴,纵横驰骋的心灵使人心态若狂,拥有贵重难得的货物使人心惊胆寒。就从视、听、味、嗅、触、物六方面形象勾划了人们因贪婪而染色、染音、染味、染心、染身所导致的严重后果。故后人云:六根清净、一尘不染。意在教人约束,收敛人们的贪欲之心。

【第4篇】

我读「老子」体会到,古本「道德经」中的「法物滋漳、盗贼多有」,意为"礼制越多、盗贼越多"。「上德不德、是以有德」,意为"最有德的治国之道,就是君王不搞德政"。「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意为"积极参导理制,百姓不响应,则朝廷官员就卷起袖子,对百姓强拉硬拽"。上礼之君重礼崇教,以"礼"管教百姓,既当婊子又立牌坊,百姓不胜其烦,所以老子反对孔子的"礼制文化"。老子的"夫礼者,忠信之溥,而乱之首也"是对朝庭传统的批判,是对当时中国的主流政治思想的彻底否定。当孔子就"礼"问老子时,老子得出了"礼"是忠信之薄、乱之首"的结论,反对对百姓生活过多的干预和控制。

没有理想就是最大的理想---遵循自然的法则。当今最大的问题就是人的欲望太多,太想有所作为,不能用真本事体现作为,那就搞歪门道做秀「一个大学校长不做该做的事,带着记者跑回老家,向老娘跪几个钟头在报纸上标榜自己」。中国文化就是太鼓励「出人头地」、「名垂千古」、「光宗耀祖」,孔子能够利用人性建立人性的欲望,并通过帮助君王强其国,而得名于天下,再辅佐用「父要子亡,子不可不亡;君要臣死臣不可不死」的「孝」文化来把天下人都逼迫为伪君子或狗崽子。

所以老子并不赞赏孔子的治国之道,这种强权文化在一定的时间之中能够获胜,但是自然的力量是长远而强大,其绵绵如水、源远流长、不骄不躁,历尽沧桑、看透大道法则,而从不改变自己的性质。

当今的西方人,尤其是环保主义者都叹服老子崇善自然的哲学思乡,研究中国的道德经,并回归自然。我常常感叹中国2000多年前的这种反特权而追求自然、平等、自由的朴实哲学。感叹中华文化的博大和古老。希望有一天,中国人能够以老子的道德经为道,回归自然。农村以村为中心,城市以社区为中心。每个村、每个社区自己管自己,自己滋养自己、自己作践自己,天下也就平衡了。

《山海经》读后感1500字2024


《山海经》读后感1500字2024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山海经》这本充斥着神话夸张色彩的传世名著对于国人来说肯定不陌生。在中国历史中,《山海经》无疑是最富有神奇色彩,让人一时难以说清的著作之一。近年来,解读《山海经》的著作仿如雨后春笋,遍布各大书店。其中,有通过资料数据,证明书中那些荒诞不经的地方、物种确实存在的考究类书籍,也有把《山海经》当成古代政治密码加以附会解说的解密类小说,众说纷纭。作为一名喜欢《山海经》的人,也谈谈我的一些拙见。

近日,读了雾满拦江解密《山海经》的大作《加密的历史》,这本著作在豆瓣读书、当当网上的评分很高,很大一部分人看过此书后都不吝啬赞美之词,称赞其上天入地明理知命,通古论今洞悉玄机,只读雾满拦江《推背图》、《山海经》大揭秘足矣。当时怀着激动的心情通读下来,过后却未免有几分失望(雾满拦江是一位很出色的作者,其出版的《别笑,这就是大清正史》和《民国就是这么彪悍》都是继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之后颇受好评的历史书籍,以下言论纯属个人观点,就事论事,并非对作者有偏见)作者的揭秘基本上遵循这样的套路:先引用一段原文(比如其开篇引言即是《山海经》里关于贰负的描述),再对原文进行白话解释,接着开始揭秘,例如把一个略显恐怖的神话人物形象(贰负跪坐于地,双手被头发反绑)解释成大禹支持自己儿子启推翻禅让制,建立家天下制度的篡位阴谋,最后再感慨一下。这样循环了几十遍,对《山海经》的大揭秘也就完成了。于我看来,首先把山海经里的山川河流、奇人怪物附会成是政治隐语,已经很牵强了。但这还在接受范围内,毕竟中国古代没有言论自由,作者们害怕写的太露骨被杀害,故意借神话传说影射现状还是很有可能发生的。可作者这本解密书里却把《山海经》的大部分内容强硬的说成是男女之间的欢娱之事,就委实让人不可接受。比如,《海外北经》载: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暝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在无{上启下月}之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现代诸多学者都已论证这是一种自然现象,只不过古人知识落后再加上迷信,才把这想象成有神灵存在;可这段文字在作者的独具匠心里,却变成了原始人对生殖器官的崇拜,实在让我们这些思想不够开放的普通读者觉得不可思议。

自《山海经》诞生之初至今天4400多年的岁月中,解读其的著作不胜枚举。地理学家把其奉为最古老的地理书,汉朝王景治理黄河水患时,汉平帝还把此书赐予他,言明天下河川皆有记载,而郦道元写《水经注》时,也把此书作为主要参考的书籍;在文人墨客眼中,《山海经》就是中国神话的来源,其记载的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大禹治水如同血液融入了中华民族的骨髓;而在我眼中,《山海经》则是一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宝库,充满无尽魅力。其中所提到的天神纠纷,如共工怒触不周山,后羿射九日;光怪陆离的国家,如青丘之国、黑齿国;奇特的物种,如九尾狐,烛九阴等,不管那个单独拿出来,都能拍出一部不逊色于取材自古希腊神话、一千零一夜的好莱坞魔幻大片。

《山海经》天南海北,包罗万象,堪称我国古籍中蕴珍藏英之最者,实为研究上古时代绝好的宝贵资料,只可惜《山海经》所述太奇诡怪异,就连科技高度发达、人类思想极度解放的今天,书中所提及的东西也令人百思不得其解。惟愿更多爱好《山海经》的同道细心解读,也让此书如《红楼梦》般成为一门学术流派,不令这千古奇书明珠蒙尘。

《山海经》读后感1000字2024


《山海经》读后感1000字2024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山海经》这本充斥着神话夸张色彩的传世名著对于国人来说肯定不陌生。在中国历史中,《山海经》无疑是最富有神奇色彩,让人一时难以说清的著作之一。近年来,解读《山海经》的著作仿如雨后春笋,遍布各大书店。其中,有通过资料数据,证明书中那些荒诞不经的地方、物种确实存在的考究类书籍,也有把《山海经》当成古代政治密码加以附会解说的解密类小说,众说纷纭。作为一名喜欢《山海经》的人,也谈谈我的一些拙见。

近日,读了雾满拦江解密《山海经》的大作《加密的历史》,这本著作在豆瓣读书、当当网上的评分很高,很大一部分人看过此书后都不吝啬赞美之词,称赞其上天入地明理知命,通古论今洞悉玄机,只读雾满拦江《推背图》、《山海经》大揭秘足矣。当时怀着激动的心情通读下来,过后却未免有几分失望(雾满拦江是一位很出色的作者,其出版的《别笑,这就是大清正史》和《民国就是这么彪悍》都是继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之后颇受好评的历史书籍,以下言论纯属个人观点,就事论事,并非对作者有偏见)作者的揭秘基本上遵循这样的套路:先引用一段原文(比如其开篇引言即是《山海经》里关于贰负的描述),再对原文进行白话解释,接着开始揭秘,例如把一个略显恐怖的神话人物形象(贰负跪坐于地,双手被头发反绑)解释成大禹支持自己儿子启推翻禅让制,建立家天下制度的篡位阴谋,最后再感慨一下。这样循环了几十遍,对《山海经》的大揭秘也就完成了。于我看来,首先把山海经里的山川河流、奇人怪物附会成是政治隐语,已经很牵强了。但这还在接受范围内,毕竟中国古代没有言论自由,作者们害怕写的太露骨被杀害,故意借神话传说影射现状还是很有可能发生的。可作者这本解密书里却把《山海经》的大部分内容强硬的说成是男女之间的欢娱之事,就委实让人不可接受。比如,《海外北经》载: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暝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在无{上启下月}之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现代诸多学者都已论证这是一种自然现象,只不过古人知识落后再加上迷信,才把这想象成有神灵存在;可这段文字在作者的独具匠心里,却变成了原始人对生殖器官的崇拜,实在让我们这些思想不够开放的普通读者觉得不可思议。

自《山海经》诞生之初至今天4400多年的岁月中,解读其的著作不胜枚举。地理学家把其奉为最古老的地理书,汉朝王景治理黄河水患时,汉平帝还把此书赐予他,言明天下河川皆有记载,而郦道元写《水经注》时,也把此书作为主要参考的书籍;在文人墨客眼中,《山海经》就是中国神话的来源,其记载的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大禹治水如同血液融入了中华民族的骨髓;而在我眼中,《山海经》则是一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宝库,充满无尽魅力。其中所提到的天神纠纷,如共工怒触不周山,后羿射九日;光怪陆离的国家,如青丘之国、黑齿国;奇特的物种,如九尾狐,烛九阴等,不管那个单独拿出来,都能拍出一部不逊色于取材自古希腊神话、一千零一夜的好莱坞魔幻大片。

《山海经》天南海北,包罗万象,堪称我国古籍中蕴珍藏英之最者,实为研究上古时代绝好的宝贵资料,只可惜《山海经》所述太奇诡怪异,就连科技高度发达、人类思想极度解放的今天,书中所提及的东西也令人百思不得其解。惟愿更多爱好《山海经》的同道细心解读,也让此书如《红楼梦》般成为一门学术流派,不令这千古奇书明珠蒙尘。

《做一个有品德的人》读后感600字2024


【第1篇】

道德是社会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一个行为规范,获得别人信任的一个标准。《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这本书告诉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是自我人格的完善,不仅要自强、自律、自爱,而且要懂礼、守法、诚信、有爱心,还要尊敬长辈,团结同学,关心集体。

道德不是讲大道理, 它其实离我们很近很近, 在那些不起眼的小事中蕴含着道德的真谛。就说,今年冬天特比冷,还下了几场大雪,教育局特此通知停课,同学们这可乐坏了,不仅不用上课,而且还可以打雪仗。当天刚蒙蒙亮,我们还在暖呼呼的被窝里,就听到锵锵的铁锹声,社区的工作人员和保洁工已经在每个单元门口扫雪,他们要争取在大家上班前在每个单元门口扫出一条道,方便大家上班出行。雪还在纷纷扬扬的下着,室外的温度在零下5-6度,我们出门都带着帽子、围巾,穿得严严实实。可扫雪的叔叔、阿姨们干得都脱掉了外套,居民们都很感动,纷纷拿出家中工具一起加入扫雪队伍。有位老爷爷没有铁锹,就拿着一块木板也一起扫雪。是啊,我们是社会的一员,和谐社会需要大家的努力。

可是在我们身边还有些人不讲道德,做不文明的事。小到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讲粗话,大到做危害别人,危害社会的事。前几天是除夕夜,家家户户都会放一些烟花爆竹,大家都很自觉地在空旷的地方燃放,可是有的人就在自己家的阳台上放烟花弹,还自鸣得意地尽情欣赏着,可是他们对面的住户都悄悄地关好自家的门窗,深怕惹来火灾。他们只管自己开心,全然不顾别人的安全,有的人燃放烟花不注意火星到了冬天干枯的草地上,风一吹,点燃了一大片草地,大家赶紧手忙脚乱的灭火,道德和文明早早地被他们抛到九霄云外了。

我个人认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首先要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如果能够从身边小事做起,严于律己,那么我们每做一件事情,我们的道德水平就会得到一次升华。积跬步,以至千里;汇小溪,以成江海。我们要善于由大及小,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决不要以微小而不足道,细小而不足为。 道德像一把火,点燃希望之灯;道德像一盏明亮的灯,照亮人生之路;道德像一条路,引导人们走向灿烂辉煌,道德还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人们的品质。道德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德,是我们的精神财富。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让我学会了怎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第2篇】

诚实是金子,只有诚实的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这本书中有一个中国的小伙子,他经过多年的刻苦学习,终于可以去法国留学。他每天坐公交车去学校,渐渐地发现当地的车站不设检票口,没有检票员,连抽查都非常少。他想到了逃票,甚至还为逃票这个愚昧的想法估算了一个概率。于是他开始常常逃票,偶尔的一次受到处罚只会让他感到一会儿的羞愧,一到上车的时候又出现了侥幸心理,还安慰自己是穷学生,能省一点是一点。

四年后,他成为了一位名牌大学的优秀学生,进入跨国公司应聘。所有公司先是对他热情有加,可最终都被回绝了。一次他实在不解,就向部门经理询问,而得知失去工作的原因竟是因为自己有过两次逃票的纪录时才懊悔万分。

是啊,如果一个人失去了“诚信”,一切才华都是“浮云”。我的一位同学一向人缘挺好,学习积极,一有时间就抓紧做作业。可是一次体育课却让这位同学失去了诚信。体育课一开始,老师就带着同学们跑步。这时烈日炎炎,大家都不太情愿。这个同学突然说自己脚扭了,老师便让他回教室休息。虽然跑了几圈步挺热的,不过大家还是痛痛快快地上完了这一节体育课。下课回到教室,这位同学看我们累得满头大汗,更是得意了,笑着说:“你们真傻!跑了一节课,累得半死。瞧我,一句话就可以在教室里休息40分钟了,而且把今天的回家作业都完成了!回家可以玩电脑了,耶!”大家听了目瞪口呆,异口同声地问到:“你不是脚扭了吗?原来你是为了玩电脑!”他笑得更得意了:“那当然!我不骗老师脚扭了,我能在这里舒舒服服写晚回家作业吗?你们这群傻瓜!哈哈!”

从那件事后,大家都疏远了平时人缘还好的他。同学们都说他不诚实,不能和他做无所不谈的真朋友。可他却总以为是其他原因造成的,一次又一次地欺骗别人、出尔反尔。现在已经没有一个人愿意和他作真朋友了,因为我们都怕被他骗。

一个人失去了诚信,就失去了朋友,失去了所有。诚实是金,让我们都做一个诚实的人吧!

读《做一个有品德的人》有感500字2024


从小,爸爸妈妈就教导我们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而道德是什么呢?这个寒假,当我看完《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这本书后,我终于明白了:道德分为很多种,而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坚持不懈,勇往直前。

在这本书里,让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故事叫《成长之路》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年轻人,他从小对音乐情有独钟,表现出惊人的天赋。但因为家里条件落后,母亲只好东拼西凑帮他买了一架钢琴。他没有考上大学,只好去餐馆打工,还被老板大骂过。后来他被台湾乐坛伯乐吴宗宪相中,当了音乐制片助理,但也没有被吴宗宪重视。可他还是不停地写歌,终于把吴宗宪感动了,给了他一个机会让他自己出专辑。年轻人拼命写歌。终于,他的专辑问世,轰动了乐坛。他就是周杰伦。

一开始,我没有想到,在舞台上风风光光的当红歌星会有这么曲折的人生经历。但这个故事告诉我,只要努力,会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呢?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我三年级暑假时的钢琴8级考试。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我要背下两首5页纸的曲子,还要练熟练好,就连老师都说这是不可能的。但妈妈还是让我练习,并轻松的对我说:“就当是去尝试一下。”事实证明,妈妈是对的。经过一个月的艰苦训练,牺牲了六·一儿童节和端午节的假期后,我通过了八级考试。只要努力,就会成功。

通过这个故事和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我明白了只要努力,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像书中所说的:“我们要像周杰伦那样,唱响属于自己的《蜗牛》之歌,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向前!”

我想,从今以后,我一定会向周杰伦学习。坚持不懈,勇往直前!

读《学雷锋,做有品德的人》有感500字2024


这几天,我认真地品读了《学雷锋,做有道德的人》这本书,觉得雷锋身上有太多的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雷锋处处不忘节约;雷锋时刻珍惜时间;雷锋对人民群众有感情、有爱心,时刻不忘做好人好事……正所谓“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那么,我们该如何学雷锋,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呢?我想:只要“我”学雷锋,“我们”学雷锋,尽心、尽力去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我们的社会道德水平才会得到不断地提升。

妈妈告诉我,在我还是很小的时候,妈妈经常带我去超市玩,有一次,我竟然趁着大人们没注意,随手拿了一本小儿书。走出超市,妈妈发现我拿了书,才知道没有付钱。于是,妈妈急忙又拉着我返回超市,一边道歉,一边付款。如今,我长大了,懂事了,我觉得妈妈做的对:不能因为价值只有一元钱的一本书就拿回家。“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其实反映的就是一个人的品质。

还有一次,我随妈妈坐公交车去外婆家。途中,车上来了一位老爷爷,我急忙给老爷爷让座,老爷爷直夸我是个好孩子,说我“又漂亮、又懂事”。回家后,我开心了好长时间。从此以后,只要有机会,我都会尽自己本能帮助别人,也常常会因为能帮到别人而感到无比自豪。

走入我们的校园,你会发现每天我们的身边都会涌现许多好人好事,越来越多的同学以雷锋为榜样,美丽着我们的生活:一位同学不小心摔在地上,另一名同学连忙把他扶起来,像大姐姐一样对她说:“没事吧,下次小心一点,万一撞到同学就不好了。”;雨天,一位同学在上学路上冒雨疾走,另一位同学匆匆赶过去:“来,我俩一起走吧!”……

纵观我们的社会,时代英雄郭明义,最美妈妈吴菊萍……雷锋人物层出不穷,感动着我,感动着你,更感动了无数的地球人。

抚摸着手中的读本,我激动地想:我们每个人都应积极行动起来,从“我”到“我们”,努力从每个“我”做起,那么,“我”在哪里,“我们”就在哪里,“雷锋”就在哪里!

三字经读后感2024范文


在这里,的小编为你搜集到了的读后感美文,敬请收看!;

我们小学时熟读《三字经》,中学时背诵《论语》。但我们却只限于把那些文字背下来,并不能完全明白其中的含义和教育意义。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和传统道德,现在的我们又做到了哪些?读《弟子规》后,我感触很深: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在尊师敬长,孝敬父母方面,我们真的做到吗?

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们是否想过妈妈在怀胎十月的辛苦,她为了不压着我们,不能睡一个囫囵觉;是否想过妈妈在分娩时期的痛;是否想过父母把我们从婴儿培育到现在的辛苦。。。。。。他们每天起早贪黑,外出挣钱,供我们读书识字,但我们是否真正关心过他们,是否为他们做过什么,哪怕是很小的一件可以让他们感动的事。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慢慢长大了,尤其是青春期的叛逆,在父母教导我们时,我们早已厌倦了他们的唠叨,啰嗦。但是我们却不能理解他们的用心良苦。反而对他们产生反感。

现在的社会上,大多数父母都很溺爱自己的小孩,从而导致孩子娇生惯养,目中无人,不懂得尊重他人,也许我们认为:父母为我做的,都是应该的,所以我们理所当然的不断索取。但是我们不可能永远生活在温室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迟早有一天我们要长大,因为现实社会必须要学会独立,这样你才能立足于社会,不会被淘汰。要时刻铭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人,关心长辈,在日常生活中,给父母多分担一些,让他们在辛苦的同时,更多一份欣慰。

在与朋友和睦相处,互帮互助方面,我们是怎么样对待的?

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在每个人生活交际圈内,除了父母,就是朋友同学。但是,年少时期的我们,只知道为朋友两肋插刀,这就是我们所认为的哥们义气,但是现实生活中,并不允许我们这么做,而且我们也不能这么做,如果是真正的好朋友,当他发现你做错事时,他会即时阻住你,在与好朋友相处时,要做到: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如果你想别人尊重你,帮助你,那你就必须学会尊重他人,帮助他人,将心比心。当朋友身处困境的时候,你要伸出你的援助之手,帮助好朋友走出困境。在与朋友同学相处中,凡事不要太斤斤计较,这样会让彼此产生隔阂,失去知心的朋友。好好珍惜眼前青涩宝贵的友情。

是否在诚实守信,严于律己方面,做到了问心无愧?

小时候,我们就听腻了狼来了的故事,我们知道了说谎话的后果;听过黄生借书的故事,我们懂了守信用的重要性;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焉。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做人一定要诚实守信,这样你才会有更多伙伴朋友。现实社会中,我们生活在形形色色的环境下,避免不了不了说一些无谓的谎言,但是我们要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避免犯错误。

等我们步入社会后,就会明白一诺千金的真正含义,当你在事业上需要与别人合作时,别人首先关心的是你的诚信度。因为诚信是做人的根本,如果你连最根本的诚信都没有,那你只能是失败的一个人。

读《弟子规》后,令我受益匪浅,认识到自己做的不足的地方,自己真的应该吾日三省吾身,我们要做优秀的子女,优秀的学生,别人优秀的朋友,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品德经读后感800字2024”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道德经读后感800字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