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毛泽东读后感600字

毛泽东读后感600字

毛泽东经典着作选编读后感。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作品,才能写出“真材实料”。我们平时也需要多阅读一些书籍书籍,阅读作品后受益匪浅,心中有了更多的想法,懂得了更多道理,最好我们可以用读后感文章的方式,将阅读中的体验记录成文。怎么才能用文字的方式把读后感记录下呢?经过收集,小编为您献上毛泽东经典着作选编读后感,建议你收藏并分享给其他需要的朋友!

毛泽东经典着作选编读后感(一)

《论持久战》读后感

《论持久战》是在抗战全面爆发后,国民党内出现了速胜论和亡国论等论调,而共产党内,也有一些人冀望于国民党正规军的抗战,轻视游击战争的背景下,毛泽东同志于1938年5月,而作的名篇。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初步总结了全国抗战经验,批驳了当时最盛行的种种错误观点,系统阐明了党的抗日持久战方针。在这篇着作中,毛泽东分析了中日两国的社会形态、双方战争的性质、战争要素的强弱状况、国际社会的支持与否,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的胜利属于中国。他还科学地预见到抗日战争必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他强调兵民是胜利之本,抗战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实行人民战争。

《论持久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的纲领性文献,它指明了抗战的前途,提出了正确的路线。抗战后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篇着作的预见是完全正确的。《论持久战》是篇论文式的着作,之所以被称为经典,最突出的地方是:它是在抗日战争初期写成并发表的,对抗日战争做了论述,将抗日战争分为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而现在再重读论持久战时,与当时抗日战争的历史完全对应,甚至可以说是抗日战争的总结报告。

《论持久战》一文中主要阐述了,在我方弱于敌人时或环境不利于我方时应采取持久战的策略,只要采取此策略则必胜。在此情况下要杜绝投降论和速胜论,因为在敌强于我时这两种论调就不现实,必然导致客观失败。

《论持久战》的主要内容是:

1、揭示了抗日战争发展的基本规律(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寡助、我多助);

2、论述了只有实行人民战争,才能赢得胜利的思想;

3、阐明了抗日战争作战的形式上,主要是运动战,其次是游击战。

在着名的《论持久战》一文中,毛泽东把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喻为犬牙交错的战争。他透彻地分析了敌我双方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的优劣,阐述了犬牙交错的几种形态:内线与外线,有后方与无后方,大块与小块,局部与整体,包围与反包围。毛泽东同志精当地运用了犬牙交错这一成语,以富有辩证哲理的分析,形象生动地巧抒胸臆,使人们明白了长期而又广大的抗日战争,是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犬牙交错的战争,这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既驳斥了速胜论,又痛斥了亡国论,使全国人民看到了胜利的前途,增强了必胜信心。

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指出: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日本是一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但它的侵略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中国的国力虽然比较弱,但它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又有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这种进步因素的代表。日本战争力量虽强,但它是一个小国,军力、财力都感缺乏,经不起长期的战争;而中国是一个大国,地大人多,能够支持长期的战争。日本的侵略行为损害并威胁其他国家的利益,因此得不到国际的同情与援助;而中国的反侵略战争能获得世界上广泛的支持与同情。这些特点规定了和规定着战争的持久性和最后胜利属于中国而不属于日本。

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还强调了兵民是胜利之本。他说: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战争的伟大力量之最深厚的根源,是存在于民众之中。只要动员了全国老百姓,就会造成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

《论持久战》是一部伟大的马列主义的经典军事理论着作,被誉为世界十大军事名着之一。《论持久战》写了二十一个问题,前九个问题为第一部分,主要是说明抗日战争为什么是持久战,为什么最后胜利是中国的,批判了亡国论和速胜论;后十二个问题为第二部分,主要是说明怎样进行持久战和怎样争取最后胜利,着重论述了人民战争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在《论持久战》这部光辉着作中,毛泽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战争的根本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制订了指导抗日战争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证明了其无比的正确性;它可用于指导反侵赂的现代局部战争,并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它不仅在国内成为指导抗日战争的科学的军事理论,而且在世界军事学术史上也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论持久战》无论是用于军事还是运用到现实生活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有遇到困难,难以解决的时候,有时候甚至要坚持努力奋斗好长时间,更有陷入困境无法走出来,而我们应该走持久战战略。首先我们要正视自己面临的困难,总结出现困难的内因、外因、敌因、我因,然后先从第一个阶段开始,找出自己处于困难之中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在找出原因后就是第二个阶段,认真改正,保证同样的错误永远不会发生,然后探寻新的发展道路,为发展新的事业而准备。第三阶段就是要战略反攻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要进最大努力,克服一切困难,把生活从被动的状态转变为主动的状态。夺取生活的胜利!

《论持久战》是一篇不朽的着作,给后人留下了太多太多的文化和思想战略,读了《论持久战》,我受益匪浅!

毛泽东经典着作选编读后感(二)

文/武兴华

《毛泽东箴言》读后感

为了响应市局的号召,最近读了一些经典红色着作,读后感出颇深,写出点东西和大家分享。首先是看了《毛泽东箴言》这部着作,这是充满哲理的格言性论述,是毛泽东同志在艰苦漫长的战争和建设年代中成败得失中锤炼出的深入浅出的个性化语言,其思想丰富多样,博大精深,举世皆知,毛泽东的大量话语具备超越时空的永恒意义,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乃至世界。他说:做好了一切准备,即使发生最困难的情况,也不会离原来的估计相差太远,这不是很好吗?所以,根本的就是这两条:一是争取最有利的局面;二是准备应付最坏的情况。我们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在战斗中要一个阵地一个阵地地夺取。总之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这些话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乃至于将来,对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都具有指导意义。英国着名的学者约翰列农曾撰文感慨:世界上深受中国领袖毛泽东影响的人,数以几十亿计。很多国家的人民,在某种意义上把毛泽东作为他们的精神图腾。美国学者施拉姆更是直言不讳地说:一百年之后,毛泽东仍是世界人民最为关注的思想家与军事家。

在生活中、工作中,我们时时刻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很多是人类自古以来就有的老情况、老问题,更多的则是属于不同时代所特有的新情况、新问题。对此的解决办法往往是找不到现成答案。毛泽东说:什么是问题?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事情总是不完全的,这就给我们一个任务,向比较完全前进,向绝对真理前进,但是永远也达不到绝对完全,达不到绝对真理。所以,我们要无穷无尽无止境地努力。听这充满哲理的论述,让这简明扼要的箴言带领我们穿越时空隧道,走进毛泽东,与伟人面对面地谈心、交流,把心交给这位智者,从伟人的智慧中吸取养分,经过自己的思考,并将其化为动力,最终去解决问题。

在21世纪,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新时期的今天,我们更要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因为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团结战斗的光辉旗帜,是指导我们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一种精神。

读过《毛泽东箴言》后,我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读完了《红岩》这本书。《红岩》是一部中国军事文学名着。(.org)它描写了众多革命英雄: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江姐受尽酷刑,从不畏惧;刘思扬出身豪门却参与革命;成瑶在共产党的熏陶下,渐渐成长,懂得处理各种事;渣滓洞的难友们,相互帮助,智斗敌人;白公馆的人们战胜敌人,迎来新中国。

在红岩里,我最钦佩江雪琴江姐。红岩开头不久,江姐的钢铁形象就已经在我心中树立起来。当她知道丈夫牺牲了,她不像普通女性一样面对残酷的现实变得不堪一击,擦干了泪水,重新站起来了,因为她知道共产党托付给她的命令还没完成,要舍小家为大家。而在渣滓洞监狱的生活过程中,她还是穿着那蓝色的旗袍,始终以干净的面貌迎接大家。当敌人拷问她时,她不透露党的任何秘密,当敌人用竹签钉她的手指,她坚强地说: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做的。最后江姐将要牺牲,她也让大家不要哭。

面对这些敬佩的同志,国民党只能给他们肉体上的折磨,却动摇不了他们精神上的一分一毫。现实生活中,在他们面前,我感到深深的愧疚。我只要遇到小小的挫折,就会想到放弃。读了红岩之后,我知道了越是充满困难的路我们越要走,越是艰巨的任务我们更要坚定不移。

晨星闪闪,迎接黎明。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这是红岩中新中国成立一个黎明的描写。这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是无数位战士用鲜血换来的,血染红岩,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更因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永远不忘那些伟大的战士,将他们铭记在心!

毛泽东经典着作选编读后感(三)

《毛泽东选集》读后感

在《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的阅读中对《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很是亲切,原因是在早些年前在党章学习小组里读到过、在先进事迹报告会上听到过、在革命战争影片里看到过。然而,今天重温关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对于把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联系和本质要求,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自觉贯彻、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更深的意义。

首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同人民群众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辩证关系,毛泽东同志曾从不同角度生动地把这种关系比喻为血肉关系、鱼水关系、种子和土地的关系、学生和先生的关系、儿子和父母的关系等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检验衡量自己工作的标准,是党的力量源泉。毛泽东同志还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铜墙铁壁,是胜利之本,是为革命和建设提供强大力量的最深厚的根源。党只有相信人民,依靠人民,植根于人民之中,同人民打成一片,才能得到人民的理解和支持,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他说: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着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应该使每一个同志懂得,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作为青年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本质,在工作中摆正自己的位置,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做到心里装着教师、家长和学生,凡事想着教师、家长和学生,工作依靠教师、家长和学生,一切为了教师、家长和学生。自觉深入到教师、家长和学生当中去,倾听他们的心声,反映他们的意愿,集中他们的智慧。

其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阐明了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就是党的利益和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利益的价值取向,体现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毛泽东同志指出: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共产党人无论何时何地个人利益都应服从于人民的利益,以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和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人民极端热忱的态度,精益求精地去工作,为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甚至可以不惜牺牲自己个人的一切。为人民的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替剥削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比鸿毛还轻,这就是共产党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就是检验党和党员的思想和工作对与错、成与败、得与失的最高标准。任何一种东西,必须能使人民群众得到真实的利益,才是好的东西。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我们应该不惜风霜劳苦,夜以继日,勤勤恳恳,切切实实地去研究学校、教师、学生中间存在的、急待解决的问题,并且帮助他们具体地而不是讲空话地去解决这些问题。学习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作为共产党员要始终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始终把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切实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具体地、深入地落实到平凡的工作中去。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毛泽东着作选编读后感经典3篇


读后感并非简单地抄袭或复述原文,而是通过深入体会,感受作者作品中的人物活生生地存在着。在撰写读后感时,应该注意展现对书中情节发展的逻辑分析能力。那么,如何写出充满个人特色的读后感呢?以下为你介绍一篇题为“毛泽东着作选编读后感”的文章,希望你能喜欢,并妥善收藏本页以便今后的阅读。

毛泽东着作选编读后感(篇1)

作为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毛泽东是中国革命的领袖,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的语录和着作成为中国现代政治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毛泽东着作选编》是一部系统地总结和归纳毛泽东理论和思想的重要著作。在阅读这部书时,我深刻认识到毛泽东思想的深度和广度,并对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的发展历程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在《毛泽东着作选编》这本书中,毛泽东的著作被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十卷,分别包括了从1920年代初期至1970年代的毛泽东的文章、演讲、指示和谈话。这些文章涉及到进入革命的出路、对于中国社会主义的看法、人民战争、统一战线等多个方面。通过这些文章,毛泽东的思想和理论得到了全面而详细的阐述,并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

其中,最令我深受启发的莫过于《论持久战》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两篇文章。《论持久战》中,毛泽东详细地阐述了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指出了持久战对于中国革命的重要性。通过对于历史上战争的分析和探究,毛泽东对于人民战争的本质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并提出“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对于民族独立、人民幸福的追求,这对于我发扬民族自强的精神和保护国家安全至关重要。

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篇文章,则是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针对国内出现的各种矛盾,提出正确处理矛盾的思想。毛泽东认为,在人民内部,存在着矛盾和斗争,但是这些矛盾和斗争是有区别的,有的是敌我矛盾,有的则是非敌我矛盾。正确区分这些矛盾,进行合理处理,是实现国家和谐、稳定的前提。这篇文章的思想价值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无论对于个人、团体还是国家,都能够提供正确的矛盾处理思路和方法。

总的来说,《毛泽东着作选编》这本著作是一部对于中国现代史和思想理论的重要总结和归纳。通过对于毛泽东思想的细致研究和深入理解,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到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并从中获取到启示和镜鉴。 我深信在中国不断向前发展的道路上,毛泽东思想的精神将一直存在并对于中国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

毛泽东着作选编读后感(篇2)

《论持久战》是在抗战全面爆发后,国民党内出现了速胜论和亡国论等论调,而共产党内,也有一些人冀望于国民党正规军的抗战,轻视游击战争的背景下,毛泽东同志于1938年5月,而作的名篇。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初步总结了全国抗战经验,批驳了当时最盛行的种种错误观点,系统阐明了党的抗日持久战方针。在这篇着作中,毛泽东分析了中日两国的社会形态、双方战争的性质、战争要素的强弱状况、国际社会的支持与否,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的胜利属于中国。他还科学地预见到抗日战争必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他强调兵民是胜利之本,抗战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实行人民战争。

《论持久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的纲领性文献,它指明了抗战的前途,提出了正确的路线。抗战后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篇着作的预见是完全正确的。《论持久战》是篇论文式的着作,之所以被称为经典,最突出的地方是:它是在抗日战争初期写成并发表的,对抗日战争做了论述,将抗日战争分为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而现在再重读论持久战时,与当时抗日战争的历史完全对应,甚至可以说是抗日战争的总结报告。

《论持久战》一文中主要阐述了,在我方弱于敌人时或环境不利于我方时应采取持久战的策略,只要采取此策略则必胜。在此情况下要杜绝投降论和速胜论,因为在敌强于我时这两种论调就不现实,必然导致客观失败。

《论持久战》的主要内容是:

1、揭示了抗日战争发展的基本规律(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寡助、我多助);

2、论述了只有实行人民战争,才能赢得胜利的思想;

3、阐明了抗日战争作战的形式上,主要是运动战,其次是游击战。

在着名的《论持久战》一文中,毛泽东把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喻为犬牙交错的战争。他透彻地分析了敌我双方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的优劣,阐述了犬牙交错的几种形态:内线与外线,有后方与无后方,大块与小块,局部与整体,包围与反包围。毛泽东同志精当地运用了犬牙交错这一成语,以富有辩证哲理的分析,形象生动地巧抒胸臆,使人们明白了长期而又广大的抗日战争,是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犬牙交错的战争,这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既驳斥了速胜论,又痛斥了亡国论,使全国人民看到了胜利的前途,增强了必胜信心。

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指出: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日本是一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但它的侵略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中国的国力虽然比较弱,但它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又有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这种进步因素的代表。日本战争力量虽强,但它是一个小国,军力、财力都感缺乏,经不起长期的战争;而中国是一个大国,地大人多,能够支持长期的战争。日本的侵略行为损害并威胁其他国家的利益,因此得不到国际的同情与援助;而中国的反侵略战争能获得世界上广泛的支持与同情。这些特点规定了和规定着战争的持久性和最后胜利属于中国而不属于日本。

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还强调了兵民是胜利之本。他说: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战争的伟大力量之最深厚的根源,是存在于民众之中。只要动员了全国老百姓,就会造成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

《论持久战》是一部伟大的马列主义的经典军事理论着作,被誉为世界十大军事名着之一。《论持久战》写了二十一个问题,前九个问题为第一部分,主要是说明抗日战争为什么是持久战,为什么最后胜利是中国的,批判了亡国论和速胜论;后十二个问题为第二部分,主要是说明怎样进行持久战和怎样争取最后胜利,着重论述了人民战争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在《论持久战》这部光辉着作中,毛泽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战争的根本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制订了指导抗日战争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证明了其无比的正确性;它可用于指导反侵赂的现代局部战争,并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它不仅在国内成为指导抗日战争的科学的军事理论,而且在世界军事学术史上也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论持久战》无论是用于军事还是运用到现实生活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有遇到困难,难以解决的时候,有时候甚至要坚持努力奋斗好长时间,更有陷入困境无法走出来,而我们应该走持久战战略。首先我们要正视自己面临的困难,总结出现困难的内因、外因、敌因、我因,然后先从第一个阶段开始,找出自己处于困难之中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在找出原因后就是第二个阶段,认真改正,保证同样的错误永远不会发生,然后探寻新的发展道路,为发展新的事业而准备。第三阶段就是要战略反攻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要进最大努力,克服一切困难,把生活从被动的状态转变为主动的状态。夺取生活的胜利!

《论持久战》是一篇不朽的着作,给后人留下了太多太多的文化和思想战略,读了《论持久战》,我受益匪浅!

毛泽东着作选编读后感(篇3)

为了响应市局的号召,最近读了一些经典红色着作,读后感出颇深,写出点东西和大家分享。首先是看了《毛泽东箴言》这部着作,这是充满哲理的格言性论述,是毛泽东同志在艰苦漫长的战争和建设年代中成败得失中锤炼出的深入浅出的个性化语言,其思想丰富多样,博大精深,举世皆知,毛泽东的大量话语具备超越时空的永恒意义,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乃至世界。他说:做好了一切准备,即使发生最困难的情况,也不会离原来的估计相差太远,这不是很好吗?所以,根本的就是这两条:一是争取最有利的局面;二是准备应付最坏的情况。我们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在战斗中要一个阵地一个阵地地夺取。总之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这些话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乃至于将来,对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都具有指导意义。英国着名的学者约翰列农曾撰文感慨:世界上深受中国领袖毛泽东影响的人,数以几十亿计。很多国家的人民,在某种意义上把毛泽东作为他们的精神图腾。美国学者施拉姆更是直言不讳地说:一百年之后,毛泽东仍是世界人民最为关注的思想家与军事家。

在生活中、工作中,我们时时刻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很多是人类自古以来就有的老情况、老问题,更多的则是属于不同时代所特有的新情况、新问题。对此的解决办法往往是找不到现成答案。毛泽东说:什么是问题?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事情总是不完全的,这就给我们一个任务,向比较完全前进,向绝对真理前进,但是永远也达不到绝对完全,达不到绝对真理。所以,我们要无穷无尽无止境地努力。听这充满哲理的论述,让这简明扼要的箴言带领我们穿越时空隧道,走进毛泽东,与伟人面对面地谈心、交流,把心交给这位智者,从伟人的智慧中吸取养分,经过自己的思考,并将其化为动力,最终去解决问题。

在21世纪,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新时期的今天,我们更要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因为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团结战斗的光辉旗帜,是指导我们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一种精神。

读过《毛泽东箴言》后,我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读完了《红岩》这本书。《红岩》是一部中国军事文学名着。它描写了众多革命英雄: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江姐受尽酷刑,从不畏惧;刘思扬出身豪门却参与革命;成瑶在共产党的熏陶下,渐渐成长,懂得处理各种事;渣滓洞的难友们,相互帮助,智斗敌人;白公馆的人们战胜敌人,迎来新中国。

在红岩里,我最钦佩江雪琴江姐。红岩开头不久,江姐的钢铁形象就已经在我心中树立起来。当她知道丈夫牺牲了,她不像普通女性一样面对残酷的现实变得不堪一击,擦干了泪水,重新站起来了,因为她知道共产党托付给她的命令还没完成,要舍小家为大家。而在渣滓洞监狱的生活过程中,她还是穿着那蓝色的旗袍,始终以干净的面貌迎接大家。当敌人拷问她时,她不透露党的任何秘密,当敌人用竹签钉她的手指,她坚强地说: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做的。最后江姐将要牺牲,她也让大家不要哭。

面对这些敬佩的同志,国民党只能给他们肉体上的折磨,却动摇不了他们精神上的一分一毫。现实生活中,在他们面前,我感到深深的愧疚。我只要遇到小小的挫折,就会想到放弃。读了红岩之后,我知道了越是充满困难的路我们越要走,越是艰巨的任务我们更要坚定不移。

晨星闪闪,迎接黎明。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这是红岩中新中国成立一个黎明的描写。这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是无数位战士用鲜血换来的,血染红岩,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更因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永远不忘那些伟大的战士,将他们铭记在心!

经典着作读后感


经典著作读后感(一)

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圣人训、守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弟子规》这本书你一定不陌生吧!我喜欢《弟子规》,特别是余力学文这部分。

余力学文这部分讲的是怎样学习。我尤其喜欢这句: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妨把学习计划定得宽松一些,但在实际执行时要抓紧用功,不懈怠、不偷懒。只要工夫到了,不懂的地方自然就通达了。我在生活中也是这样,该玩的专心玩,该学的认真学,不能一心二用。

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告诉了我读书方法。是啊,遇到好词好句和不懂的地方要做好笔记,以便向别人请教,这不正是爸爸妈妈教育我要做的吗?

我喜欢读书、看书。自从我看了余力学文中的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时,知道了把书读好要有信心,还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即心要记、眼要看、口要读,三者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这使我联想到我读书时的情形。我只是一味地看,虽然很用心,但并没读出声,只是默读。所以我的读书水平一直没有提高,直到看了《弟子规》以后,我才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并改正了。


经典著作读后感(二)

红楼梦里面有很多我喜欢的人物,比如贾宝玉、袭人、宝钗但我最喜欢的还是林黛玉,为什么呢?因为作者把林黛玉与众不同的特点。

林黛玉是古典名着《红楼梦》中的女主角,金陵十二钗之首,四大家族贾家第四代贾敏与扬州巡盐御史林如海之女,宝玉的姑表妹,贾母的亲外孙女。幼年丧母,体弱多病,红颜薄命、身世可怜。

黛玉聪慧无比、琴棋诗画样样俱佳,尤其诗作更是大观园群芳之冠。

在《黛玉葬花祭花魂》这篇文章里,更突出了林黛玉多疑与敏感,多疑表现在黛玉在敲怡红院的门时,晴雯没有开门,黛玉又听见宝钗和宝玉在里面说说笑笑,不禁流下了眼泪。敏感表现在当第二天,宝玉来找黛玉,黛玉哭个不停。

黛玉用诗词来宣泄自已的离情别绪。她所写的多是些哀伤的诗句,想到的往往是死、老、分散、衰败。比如在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中湘云和黛玉在月夜作诗,湘云作了上句:寒塘渡鹤影。黛玉对了下句:冷月葬花魂。就表现了黛玉离别时的情绪。

曹雪芹对每个人物的形象刻画的都不一样,而且还清清楚楚的、对比鲜明,尤其是林黛玉丰满的人物形象,这正是写作的妙处,我们要认真学习他的写作方法呀!


经典著作读后感(三)

《西游记》读后感

在我众多的书中,有一本特别显眼的、红色封皮的书,也是我喜欢的一本书,它的名字2020是《西游记》。这本书一直放在我的书架上。每当我拿起这本有些发黄的书时,我似乎又感受到了一种新的活力,让我再次津津有味的读起来。

当我看完每一章,都会有不一样的新感受。我为唐僧师徒坚强的毅力而鼓舞,为他们的师徒情深而感动。在三打白骨精中,狡猾的白骨精用了三计都未能将他们师徒打败,当唐僧因为误会而念紧箍咒的时候,白骨精却在暗喜。我多么痛恨白骨精呀!孙悟空每次被师傅赶走后,每次都是回来搭救师父。每当我看到这一幕时,我的眼眶里都会布满泪水,我忍不住让它们流下来,滴到我的手上。师傅,师傅一只猴子向唐僧扑来,他还是那样调皮、可爱、勇敢、真诚。

我的心情也随着一章一章的动人故事,一章一章的感人情节而起伏。我仿佛紧紧抱住了吴承恩老爷爷,是他给我们带来了这么精彩的故事,是他让我们在故事中学到了坚强的道理。

我在心底深深地感谢吴承恩爷爷,也深深的惦念着行走江湖的师徒四人。

红色经典着作读后感


红色经典著作读后感(一)

《保卫延安》是一部着名的红色经典,英雄史诗,作者杜鹏程从基层写起,描写了一九四七年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军,在国民党军以十倍于我军的绝对优势兵力发动疯狂进攻的情况下,由防御转为进攻,并在青化砭、羊马河、沙家店、蟠龙镇等有名战役中歼灭数倍于我军的敌人,取得了当时西北战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辉煌胜利的故事,赞颂了无数解放军战士奋不顾身、视死如归的精神和许多解放军指战员镇定自若、运筹帷幄的大将风度。

整本书以解放军某纵队第一连的经历为主线,重点塑造了周大勇等人的英雄形象。年轻的老革命周大勇既是英勇无畏的战士的代表,又是冷静果断的指挥员的代表。因为他年轻,又有对敌人无限的仇恨,他起初无法理解我军撤出延安的举动,但他是老革命,他还是理解了党中央的智慧决策,逐步成长为优秀的指挥员。这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英雄形象。

除了周大勇、卫毅、张培等指挥员和孙全厚、马全有、李江国等战士。书中,作者还第一次描写了彭德怀将军的形象,也是从书中,我认识了彭德怀将军。虽然着墨不多,但我们仍能清楚地看到一个长于作战善于指挥,而又淳朴真诚,甘于清苦,有人饥己饥精神的人民勤务员。他是一个伟大的模范共产党员,是中国人民的好公仆,是一个伟大的人民勤务员。他关心每一个战士和人民群众,从不摆架子,陈兴允旅长这样转述过他的话:我们要像扫帚一样供人民使用;而不要像菩萨一样让人民恭敬我们,称赞我们,抬高我们,害怕我们。泥菩萨看起来很威严、吓人,可是它经不住一扫帚打。扫帚虽是小物件,躺在房角里并不惹人注意,但是每一家都离不了它。长期革命斗争的锤炼使得他富有中国劳动人民传统的优良品性,他朴厚、博大、真诚、正直,严肃却又慈爱,具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虚怀若谷的谦虚精神。他以这样的精神品质来矢志不渝地为人民服务,为共产主义事业服务;把中国劳动人民的优良精神和共产主义的党性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为中国走向解放、统一之路而奋斗。

书中还从侧面描写了党中央和毛主席运筹帷幄的大智慧,更歌颂了陕北人民对我党我军的拥户和有力支援。以李老汉为代表人物,敌人严刑拷打、威逼利诱,想要知道我党军队的去向,李老汉却故意将敌人引入歧途,自己抱着小孙子跳下了绝壁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毅力,我们革命战争的胜利也是缘于有了这样无数的幕后英雄,一个几乎没有受过任何教育的老百姓都可以为了真理放弃一切,这怎么能不让我们的心灵受到强大的震撼?

随着北方,万里长城的上空,突然冲起了强大的风暴,掣起闪电,发出轰响。风暴夹着雷霆,以猛不可挡的气势,卷过森林,卷过延安周围的山岗,卷过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征战过的黄河流域,向远方奔腾而去的落幕,故事讲完了,我平整了思绪,安抚了激动而又紧张的心。

整部作品对场面的描写很细致,不仅从各个方面体现出了人民英雄的英勇,战士们面对死亡时的大无畏,还描写了人民群众对我军我党的拥护和爱戴,以及中国共产党在危难时刻的大智慧和英明决策。西北战场的辉煌胜利,是在党中央和毛主席对于战局的正确分析和估计以及对于战争的英明指示和领导,毛主席的亲自指挥,人民解放军的艰苦英勇的作战,陕北解放区的忠诚团结之下取得的;也是在无数个共产党员前赴后继,用自己的生民和鲜血扞卫党的尊严和机密,配合武装斗争之下取得的。

读了这本书,我不仅对解放军战士和指战员的种种精神深深敬佩,还感受到了我军的无限智慧。无论是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还是人民解放军,都有过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和战略转移的巧妙做法,《保卫延安》就表现了这种智慧。正因这种智慧,才使我军一步步地发展壮大,最终取得了胜利。如果没有它,红军主力可能已经在湘西全军覆没,也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了。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社会进步了,物质生活丰富了,精神生活也丰富了,但我们更加不能忘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不能忘记顽强抗争、不畏艰险、越挫越勇、无畏牺牲的中华精神,以及审时度势、英明决策的大智慧。多读书、读好书,让我们的心灵在其中得到了洗礼,树立了更加远大的人生观、价值观。我们一定要珍惜这得来不易的和平生活,努力学习、克己奉公,围绕党,在党的领导下为建设更加美好的祖国而自强不息!


红色经典著作读后感(二)

最近,我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读完了《红岩》这本书。《红岩》是一部中国军事文学名着。它描写了众多革命英雄: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江姐受尽酷刑,从不畏惧;刘思扬出身豪门却参与革命;成瑶在的熏陶下,渐渐成长,懂得处理各种事;渣滓洞的难友们,相互帮助,智斗敌人;白公馆的人们战胜敌人,迎来新中国。

在红岩里,我最钦佩江雪琴江姐。红岩开头不久,江姐的钢铁形象就已经在我心中树立起来。当她知道丈夫牺牲了,她不像普通女性一样面对残酷的现实变得不堪一击,擦干了泪水,重新站起来了,因为她知道托付给她的命令还没完成,要舍小家为大家。而在渣滓洞监狱的生活过程中,她还是穿着那蓝色的旗袍,始终以干净的面貌迎接大家。当敌人拷问她时,她不透露党的任何秘密,当敌人用竹签钉她的手指,她坚强地说: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员的意志是钢铁做的。最后江姐将要牺牲,她也让大家不要哭。

面对这些敬佩的同志,国民党只能给他们肉体上的折磨,却动摇不了他们精神上的一分一毫。现实生活中,在他们面前,我感到深深的愧疚。我只要遇到小小的挫折,就会想到放弃。读了红岩之后,我知道了越是充满困难的路我们越要走,越是艰巨的任务我们更要坚定不移。

晨星闪闪,迎接黎明。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 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这是红岩中新中国成立一个黎明的描写。这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是无数位战士用鲜血换来的,血染红岩,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更因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永远不忘那些伟大的战士,将他们铭记在心!


红色经典著作读后感(三)

《铁道游击队》读后感

最近,我发现了一系列好书,都是红色经典系列的。我呢,刚读完《铁道游击队》,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抗日战争时期,在山东境内,有一支铁道游击队,这支队伍在刘洪、王强的领导下,逐渐发展壮大。扒火车、夺枪支、打洋行、斗鬼子、打日伪顽、打冈村、打苗庄、湖上战争、送干部这些事不但把敌人闹得晕头转向、胆战心惊,还巧妙地掩护主力部队的撤退、支援主力部队的斗争,取得了辉煌的战绩。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票车上的战斗这故事最绝了。铁道游击队的队员们化装成商人、农民,混上鬼子的列车,在麻痹敌人后与敌人展开肉搏,最后不但把整列车的鬼子杀掉了,还把百姓和部队全部安全撤走了,造成很少的伤亡。这件事的成功离不开芳林嫂,是她带着自己的女儿混上各节车厢侦察情况,这次战斗才取得更完美的胜利。还有,铁道游击队员们真是灵活机动,那可是好几十个日本鬼子,只一会儿就全部搞定了,还把满车的物资运走了,给鬼子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最重要的是打票车这件事在第二天就传遍了整个津浦铁路,给我们的许多铁道游击队增添了信心,还使鬼子们闻风丧胆,把他们称之为飞虎队。

说他们是飞虎队一点也不夸张,两次捣毁敌人的特务据点,摆脱敌伪顽的夹击,还为了军需物资多次扒飞跑着的火车一系列的事迹,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当然,一次次的胜利,都是大家的血汗甚至生命换来的,刘洪队长、李正政委的负伤、鲁汉的牺牲,等等,是他们的血汗和生命换来了抗战的胜利。

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现在能做到的便是好好学习,为国争光。

唐池子选编读后感


我读了玩具历险之后,觉着这个作者很有想象力让这只小小的珍珠鱼有着这么强的思想。

又一次,那个小姑娘要去海摊上玩带上了塑料,塑料是一个球,能漂浮在海上,而珍珠鱼却想只有它才会游泳,我看到这里时想对珍珠鱼说:你这样想是错的,应为你是毛线织成的,你若碰到了水就会湿的。珍珠雨偷偷跑去了卫生间,那里有着洗澡的浴缸,珍珠鱼打开水龙头将水倒进浴缸,自己跳进浴缸,它感觉到了水的冰凉,这是他已经很重了,它的伙伴将他救了出来。他的伙伴将他的伙伴嘟嘟拽下了衣乘,将珍珠鱼身上的一点水吸走,然后将珍珠与抬到窗台上,晒干。你们说他是不是一直和你有思想和有趣的玩具。

我非常喜欢这个故事,我也敬佩这位作者:唐池子,写出了这般有趣的一册书。我现在看的是这一册里的一本书,书名是《蓝兔子的秘密树洞》这里面有我看过的一些故事,是:《老头子做事不会错》、《长袜子皮皮的故事》、《爱心树、》《夏洛的网》、等等。

如果让我来写这么好这么精美的童话故事,我敢肯定我绝对写不出来,我看了一下后面的一些文字,知道这册数有真么多的奥秘,他一共有六本。

第一本《小白兔姑娘》的批语是:遨游神话的想象国度,充满韵律的节奏。

第二本《玩具历险记》的批语是:憨态可掬的玩具们小小的历险故事,获奥本海姆玩具奖。

第三本《蓝兔子的秘密树洞》真挚隽永的小品故事。

我的读后感完了,再见。

少年总编读后感


少年总编读后感(一)

你是一个有爱心的人吗?你献过爱心吗?如果你看了《少年总编》中达贝里的做法,我相信你一定会走上那爱心之路的!

那是在大约九十多年前的纽约市里,有个名叫迪罗达贝里的少年看到同学在寒冷的冬天,因为没有鞋袜穿而不能上学非常着急。因此,十二岁的他克服了大大小小不少困难创办了《阳光》杂志,用赚来的钱为同学们买鞋袜。但在达贝里十四风时,突然因病去世了。生前,他办杂志的收入,自己却分文未动。

达贝里为同学办杂志,然后买了鞋袜送给同学,并在生病时都没动这笔钱。我认为他这件事做得非常有意义,非常值得。如果他光这么想一想或是把赚来的这笔钱全部花在自己身上,没有去帮同学买鞋袜穿,说不定那些同学早已经被冻死或成为没知识,对社会,对祖国没用的人。而他却是把赚来的钱全部买了鞋袜送给了那些穷孩子,没有为自己花去过一美分。并且在生病期间都没动用这笔钱。在他眼里这笔钱并不是自己的,而是像这些知名人士和印刷厂老板一样有爱心的人为那些小伙伴赚来买鞋袜的。由此可以看出,达贝里是多么的崇高伟大和无私奉献自己的爱心呀!

看完《少年总统》后,再想想自己以前做过的一些自私事,我心里觉得达贝里是多么伟大,而我又是多么的渺小啊。想想心里就很惭愧。达贝里为帮助同学能穿上鞋袜去上学,做出了多么大的贡献,可以看出他是多么热爱同学呀!而我在平时总和同学打打闹闹,争强好胜。看了这篇文章,我受到了极大的启发:以后不总是和同学打打闹闹了。

在十四岁时,达贝里走完了他一生的爱心之路。如果社会上的人都像达贝里一样有爱心那世界会变得多么美好呀!让我们也踏上这爱心之路的起点,去走向社会奉献爱心,每当我们贡献一份爱心,就会收获一分快乐,在爱心之路的起点上向前走一步。让我们都变成一个非常有爱心的人吧!


少年总编读后感(二)

有一群孩子在纽约市的一所小学求学,每到寒冬,这些孩子就不上学。不是他们偷懒,而是他们没有鞋穿,即使有也只是一些破破烂烂的。在这些孩子中有一个叫达贝里的少年,达贝里想发行一些杂志,用挣的钱给同学们买一双结实的袜子。达贝里写信,请求那些知名人士写几篇文章刊登在他的杂志上。大家被他的爱心所感动,纷纷应承下来。由于杂志卖的较便宜,除去纸张费和印刷费,达贝里只剩下能买五双袜子的钱了,但达贝里仍然很高兴。印刷厂的老板万分感动,把达贝里交的纸张钱又还给了达贝里,让他给自己买双鞋,可达贝里一出印刷厂就去大街上买了50双袜子,《阳光》杂志连续发行了两年,达贝里给穷困的孩子买了一万多双袜子和五百双鞋。不幸的是达贝里十四岁时得了一种意想不到的疾病而突然去世。生前,他以光脚会的名义在银行里存了五千美元,却从未为自己花过一美元。

我为达贝里的离开感到难过,他是一个多么好的人啊!辛辛苦苦地发行杂志,为了使同学们能够有袜子穿,他却舍不得给自己买双鞋。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精神啊!

我们要像达贝里学习,学习他那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精神。


少年总编读后感(三)

自从学习了《少年总编》这篇课文,我才知道,当时的小朋友竟有这么穷,吃不饱,穿不暖,连鞋袜都没有。

90 多年前,迪罗达贝里在纽约市的一所小学里读书。这所学校里有许多穷孩子,冬天他们不能来上学,因为他们没有鞋袜。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给这些同学们买鞋、买袜子。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一个人办一份杂志,请许多知名人士来帮他写文章。

迪罗达贝里来到印刷厂,和老板谈这个想法。并说,如果杂志卖不出去,他可以在印刷厂干活,用这样的方式来支付印刷费。老板被感动了,同意了他的要求。

迪罗达贝里一个人办的《阳光》杂志很快就卖完了。他来到印刷厂,给老板支付印刷费,老板没有要他的钱,让他把印刷费拿去,自己买鞋袜穿。他没有这样做,全部用来给自己的穷同学买鞋买袜。经过不断的努力,他给很多这样的穷孩子买了鞋袜穿。但他十四岁时就病死了。

迪罗达贝里真是个乐于助人、心地善良、勇敢坚强、无私奉献的好孩子,他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故事新编读后感


故事新编读后感(一)

《故事新编》是鲁迅的小说集,其中大部分是根据老故事改编而成。

鲁迅先生的作品寓意深刻,杀伤力强,历来都是讽刺文学史上的经典,就像锋利而且带钩刺的弓驽,直刺敌人的心脏。一直以来,鲁迅先生都以大文豪的高大形象耸立在每一个年青学子的偶像位置,但是自从读了这《故事新编》之后,我忽然有了一种很失望的感觉。

《故事新编》是鲁迅先生根据我国古代一些着名故事改写而成的。有些文章,例如《铸剑》,便是改自《干将莫邪》,只是将故事背景、少数情节略作改动。评心而论,改写是成功的。改写后的故事更加完美生动,也更吸引人了。但是,《奔月》却是令人(或许只是我)大倒胃口。《奔月》会使读者联想到故事的本体嫦娥奔月。在《奔月》中,鲁迅变得有些恶搞,把射日大英雄塑造成整天怕老婆、只会打乌鸦的窝囊废,把大美女嫦娥写成唠叨罗嗦、不善解人意、不理解丈夫,而且泼劲十足的妇人这完全颠覆了后羿嫦娥英雄美女的良好形象,就连情节也由嫦娥偷仙丹是为了永葆青春而守护在爱人身边杜撰成嫦娥嫌后羿无能而迫不及待想要离开读到这里,我真有一些鄙弃这位享誉几十年的大文学家了。嫦娥奔月的故事为何能流传千古?只因它情节优美,寄托了古代劳动人民大胆而美好的愿望。可鲁迅先生的《奔月》却完全背离了这个美好传说的创作初衷。

这就是我对《故事新编》的肤浅认识。或许有人会对我大加鞭挞,指责我对大人物的不敬,但我初生牛犊不怕虎,我还是把心中的话说出来了,敬请前辈学人也以同样的心态来讨伐我。

《故事新编》是鲁迅的小说文集之一,因为我非常想了解鲁迅关于侠义类、传奇类小说的写作,所以买了这个集子。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黄牛皮纸的封面,加上内部厚重犹如版画的插图,让人有一种厚重的感觉,的确这也反映出作者的心思,和小说的意境。

小说中我最喜欢的是《铸剑》,其他的诸如《出关》、《非攻》和《起死》类,整个故事的主干基本上古代文字2020记载的现代翻译本,然后又强行加入一些和民国时代相关的事情,完全是借古讽今,不在小说本身,所以我觉得立意一般。还有就是《补天》、《本月》《采薇》类小说,因为依据的古文本就描述简单,所以小说中大部分是鲁迅构思和扩展的,当然整个内容仍然是借古讽今,不过文章的内容和想表达的意思相符合,所以我觉的还行。但是《铸剑》不同,讲的是一个复仇的故事,整个小说虽然也一半出于历史文章的记载,另外一半是作者的构思,不过因为其中没有夹杂多少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折射,所以整个小说还是比较丰满的,比之其他的小说,在*文学*意味上强了许多,这也是我喜欢的原因。

其实鲁迅对于小说大部分寄予的是对于现实嘲讽的厚望,所以我觉得莫过于用当时社会的事情去描写才更加妥当,比如《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等,既是当时的故事,又是架空的讽刺故事,比之借古讽今,让人除去了一种猜测,人物和事件到底是对应现代的哪些事情,又有哪些是讽刺,哪些是历史,除去这一层隔膜之后,顿时就清楚了,讽刺的归讽刺,历史的归历史。

不过我也不指责鲁迅,毕竟当时的民国是一个因语获罪的时代,文革也是一个,所以采用隐喻、借古讽今,都是保护自己也攻击敌人的好招数。

现在再来谈一谈《铸剑》本身的问题。

首先是情节的构思,本身这个情节就挺奇怪了,一个为了大王尽力的工匠反被杀,遗腹子性格软弱却想报仇,一个不明身份的男人突然出现,借脑袋和剑帮助少年报仇,砍掉的脑袋还会唱歌,呜呼,这是什么诡异的情节?所以这个情节鲁迅本身就不需要加入太多自己的扩展,因为这个本身已经是很奇怪了。本来情节如果很奇怪的话,会削弱小说本身的现实含义,但是对于本就是一个荒唐的妄想一个少年想杀了大王,这本就是荒唐的事情,也许荒唐的情节反而能够衬托出故事本身的编造,是为了复仇的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反衬出现实的残酷。

小说的描写,我觉得非常的好,平实有力,栩栩如生。在语言方面,就显得生硬,接近口号性,(.org)而且作者故意将许多语言变的有力,而变成命令的口吻:什么什么去,什么什么的。用简短的名词短语去说话,表现出义无返顾,决不妥协。不过这样的话,是普通人说的吗?好在小说本身就是虚妄的,所以这些语言还算是应景。但是读起来,晦涩满口。

最后是小说的主题:复仇,中国古代小说,尤其是传奇小说中,复仇题材的非常的多,不过大部分是私仇,没有基于社会、种族的,我觉得鲁迅作为一个在民国,受过民主教育的文学家,应该是将社会的主题加入小说中,不过没有,小说的原因依旧是复仇,结果也是对于王的吊丧,但是没有革命的兴起,和社会的震动,剩下的还是麻木。这是为什么?不知道。

这个小说如果作为文学小说来说,我觉得给八分,不过其文学意境和思想内容,也就是五分罢了。

若不是老师推荐我们去看《故事新编》,我还真不知道以笔为刀枪与旧社会抗争的鲁迅一向行文严肃,竟然会有如此有趣的作品。

《奔月》的男主人公后羿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大英雄,他射日的史绩至今被人传诵,他和嫦娥的爱情故事也是人间最美丽的传说,我们总相信英雄会被人永远记住,后羿和嫦娥虽然是悲剧二人应该相互思念,至死不渝。然而在鲁迅先生的《奔月》中,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英雄,不一样的嫦娥奔月。我们看到,当九个太阳被射落后,英雄并没有想象中的风光,他得到的是没有人崇拜,没有人关心。他的天生神力,它的精妙的箭法都没了用武之地。此时的他早已不是什么人人敬仰的天神,它只是一个拥有大庄园,拥有表面上的风光,而实际上为油盐酱醋而烦恼的普通人。如果他的从前还有留给他什么,那就是回忆,还有人们对于射日英雄的潜意识中的崇拜。但那崇拜是对天神的,不是对他的,人们早已忘记了天神的真正身份。我们的英雄不见了,因为我们不再需要这位英雄,那些他曾应以为傲的一切都没有了用处,有些甚至成了他现在生活的阻碍。他的箭是他寻求食物的工具而非英雄的象征,可是后来就连寻求食物的工具也变得勉强。他的弓太强,箭头太大,所以将麻雀射碎了;他的箭法太准,百发百中,以至于漫山遍野的飞禽走兽都被他打完了。我们的英雄迷茫了。

这样的后羿,让我想起了某些国家体育运动员。许多国家体育运动员都是红极一时的冠军,曾经他们不仅给自己带来的荣耀,也为国家增添了光芒,他们是普通民众口中的英雄。特别是体操运动员,他们在五六岁的时候就被送去进行体操训练,由于忙于训练,许多运动员都没有像普通孩子一样接受过系统的文化教育,所以他们的文化程度很低。十多二十几岁的时候,是他们体育事业最辉煌的时候,但是对于体操运动员来说,二十多岁已经算是老运动员而要选择退役了。由于我们国家对于运动员退役的保障还不是很完整,很多运动员退役后就等于失业了。有些运动员由于文化程度不高,普通的公司不可能录用他们,所以出现了前几年的曾经的世界冠军,如今沦落为行窃小偷的新闻事件。故事中的后羿,和这些运动员的经历,没啥不同。所以,我认为,我们要时刻跟进时代的脚步,我们在一生中,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学习新技能,这样不仅是为自己谋得生存的技能,更可以充实自己的生活,提升自己的灵魂。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要老是沉沦于记忆,沉沦于过去的辉煌。即使你再拥有以前的金牌,即使你再拥有无敌的射箭技术,没有了比赛的场地,没有了漫天遍野的禽兽,你的金牌,你的箭术也就失去了光环或用武之地。

嫦娥偷吃了梳妆盒的仙丹奔了月,这形成了对后羿的背叛。上古神话里端庄美丽的倾城美人嫦娥,不复见她的孤傲清冷,而她自然也没有奔月后的幽怨与无奈,我们眼里看到的,在这故事中,嫦娥成了现实的市井小民,她不满足的现实生活,只是一个喜欢抱怨、很世俗、一点也不温柔体贴、贪图享受的普通女人。故事中,我们很明显地领会到,没有物质为基础的爱情,最终还是抵不过面包。这则故事,不知道是鲁迅先生的个人想法,还是只是把这种社会现象以借喻的手法列举,让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究竟是爱情重要,还是面包重要,我想若这两者都能兼顾,那么幸福美满不在话下。

看完了这篇文章,其实我还不是很懂鲁迅先生为什么要编写这样的故事,是因为没素材可以写而发挥所谓的想象力吗?查了一些背景资料,才知道,先生还是以前那位先生,喜欢讲这话说那理。后羿被遗忘以后,或者说落寞之后,乃至遭到嫦娥的遗弃之后,他的复杂的精神状态。而这样一种精神状态又与厦门时期的鲁迅的心境产生了某种应和。实际上作品中后羿与逢蒙的对话,还有嫦娥、使女的议论很多都直接呈现了鲁迅当时所受到的攻击。因而鲁迅正是以这种油滑表达了对于现实与落寞的嘲弄。

小小的一篇故事,在人生观能给到我些许的启发,使我进一步了解了鲁迅先生。

毛泽东选集经典读后感(4篇)


这本好书教会了我们很多东西,写读后感需要我们对作品内容有深刻且充分的理解。写好读后感有什么值得借鉴的技巧吗?读后感大全小编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毛泽东选集经典读后感”,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毛泽东选集经典读后感【篇1】

每次拿起《毛泽东选集》,都会被伟人毛泽东那朴实的文风和字里行间透出的果断刚毅的风范所折服。毛泽东的人格魅力、领导风采、丰功伟绩时时萦绕在耳边、浮现在眼前,重重地震撼我的心灵。

打造一个为人民服务的我在阅读《毛选》中的文章时,民主的群众观时时刻刻在文字间跳跃,这是一种内化的思想的体现。《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为人民服务》一文中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在《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又再次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唯一宗旨。

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毛泽东同志也曾经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问题,原则问题。一名党员干部如果在是不是真心实意地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是不是拥有热爱人民的思想和感情、是不是真心实意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等这些根本问题、原则问题上过不了关,也就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干部。我们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目的,也是为了解决好这个问题。

作为一名共产党人,彻底地为人民服务,是大公无私的,是舍小家为大家的,是全心全意的,是处处装着人民、事事想着人民的。一所学校的发展需要一位有创新教育理念的校长,也需要一位为人民服务的校长。因此,在工作中,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时时刻刻都要把为学生服务、为教师服务放在第一位。每遇学校的重大决策就先充分听取意见、建议,一切着眼于学校的发展、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

在工作中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尊重广大教职员工的创造,虚心向他们学习,倾听教职工的呼声,反映他们的意愿,集中全体教职工的智慧,发挥群众的优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更好地带领广大教职工为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学校在设计、开展各项工作和活动时,必须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群众,广泛调研,了解教师们缺什么、急什么、想什么、盼什么,并反复进行比较、鉴别和论证,使多数人的意见得到体现和表达,使决策建立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之上。民主的群众观不是空洞的、枯燥的语句,而是体现在我们工作的点点滴滴中。

毛泽东选集经典读后感【篇2】

第一次真切的走进毛主席应该是在我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上,老师深情并茂的讲解,让我对那段红色的风云岁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对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mdash;mdash;毛泽东,萌生出崇高的敬意。

好奇之下我打开了《毛泽东选集》,想象中的毛选应是深奥难懂,且枯索无味的,我以为我会感到乏味无聊,但没想到除了因年代原因对旧事的生疏感,我没有感到任何不适,相反,里面的言语让我热血沸腾,这也让我明白,真理是不分新旧的,更甚至比时间还深情,与其说这是一次阅读,倒不如说这是一场思想的洗礼。

这里也注入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毛泽东以通俗的语言解释深刻的道理,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并引领着中华民族复兴以江河奔涌之势一路向前,让沉睡百年的“东方睡狮”站起来了,感慨之余,也让我感受到,毛泽东同志的伟大,不但在于提出了准确的思想指导,将之付于实践,更在于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而并非空谈空想。

不管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不管是“百万雄狮过长江”;还是“不到长城非好汉”,毛泽东始终坚定不移,从不放弃革命信念,如今看到《毛选》,我感受到的是比书本更厚重的东西,书中所传递的理想信念,所蕴含的实践真理,不但让我对毛泽东同志经历的这段红色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更珍惜现在的和平岁月,理解了自己的责任与使命。

时间水平所限,我并没有能很透彻的去读这本书,但是哪怕只理解了其中的三四处,也会让人受益匪浅。我相信,在未来一定会有更多人拿着这本毛泽东选集,与我发出一样的感慨mdash;mdash;他比时间更深情。

毛泽东选集经典读后感【篇3】

也许很多人会奇怪,一个学会计的女生怎么会对这类书感兴趣?

的确,我对政治、哲学类的书籍不是特别感兴趣,甚至略感枯燥。那是何原因,驱使我看这套选集,且已经在看第二遍了呢?原因有三,第一,我的名字来源于毛主席的《七律·答友人》诗句“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取的最后一个“晖”字,所以我对伟大领袖毛主席有着天然的尊敬和亲切感。第二,就是我的爸爸特别崇拜毛主席,他永远不忘伟大领袖毛主席以及党和组织的培养之恩,他一生都在燃烧自己,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老人家退休后还在不断抄写学习毛主席的诗词和文章,经常对我们说,没有党哪来今天的好日子,没有组织的培养,一个农村穷孩子哪会走上领导岗位。因此,父亲一直用毛泽东思想指引自己,在位时在当地应该算得上位高权重了,面对权力和金钱等重重诱惑,他经受考验、知足常乐,一生清廉,为老百姓和父老乡亲做了很多实事,为市里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真正做到了问心无愧。他用毛主席的诗词为我们命名,就是教育我们要懂得感恩,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第三个重要原因就是毛主席的文章确实博大精深,充满了智慧,拜读之时,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毛泽东选集(1-5卷)》包括了毛主席在中国革命各个时期中的重要著作,是按照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所经历的各个历史时期并且按照著作年月次序而编辑的,尽可能地搜集全了毛主席的重要著作。《选集》的出版发行,在青年、知识分子和各界人士中形成了学习毛泽东著作的热潮,对中国人民的思想变化和共和国各项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我在阅读过程中,越读越觉伟人之伟大,深深折服。虽觉自身渺小,无法领会此大作之精髓,但仍想谈谈自己的浅薄之见。

战略思维,设计长远

在《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关于目前国际形势的几点估计》、《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和《中国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等一系列文章中,毛主席“知己知彼”,对时局分析把控的准确性和透彻性真的让人膜拜,如“目前形势是处在片面抗战到全面抗战的过渡期中”,精确划分了战争的防御期、相持期、反攻期,且每个过程的时间都进行了描述,事实证明,他的预判完全正确。这是一种怎样的格局,用战略思维把握长远,进行顶层设计,为全中国的解放指明了方向,诚如传唱半个多世纪的“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是人民大救星,他是我们的带路人,领导我们向前进”。

父亲初中只读了一年便考上中专(就是后来的湖南财院),但他酷爱学习,自主学习了大量的知识,尤其是《选集》,其前瞻性和全局性的战略思维为他后来走上市计划委员会主任、副市级领导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任期间,他作出的很多发展决策、主持建设的重大工程,不仅有力促进了当时全市经济建设,直至今天,当地经济和民生仍受益于此。

毛泽东选集经典读后感【篇4】

《毛泽东选集》读后感600字:

文/罗磐。最近在看《毛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此篇内容可以映射为:草创初期,行业内部已有巨头抢占市场份额,那么如何才能突破巨头的封锁?

结合最近看到的一些信息,我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在头条出了爆款抖音之后,腾讯就得跟着出一款微视去抗衡呢?就像当年人人网火了之后,腾讯就跟着出了一款朋友圈一样。别人家卖馄饨卖的好,我们就招兵买马在别人家对面开一家一样的馄饨店,也做大了,也做强了,终于要把别家卖馄饨的打下去了,结果隔壁来了一家卖杂粮饼的,人们喜欢杂粮饼更胜于馄饨,馄饨店生意又萧条下去了。

抖音本质上是提供良好的自我表达工具(拉腿修脸),以短视频的形式造就“大量网红”,提供优质消费内容,从而占用25岁左右用户的时间。在以占用用户时间为根本目的情况下,应该有更多的方法来抗衡抖音才对。比如可以学京东对抗淘宝一样,在电子产品这个细分市场上建立根据地。又或者像网文对抗传统文一样,向文学素养不高的用户群体进击。最最最为关键的事情,不应该是“认清农民问题的严重性”吗?腾讯是否像当年的红军的某些同志一样犯了“革命的急性病”,不切当的看大了革命的主观力量(社交推广能力)而小看了反革命力量,四处出击,走上了盲动主义的道路?

此外,对此篇文章的总结如下:

1、要认清农民问题的重要性,谁才是主要的用户群体?这些用户群体在这个方面上的诉求又是什么?在满足用户群体在这方面诉求的情况下增加用户粘性(建立根据地)。

2、从大局来看,尽管现今的力量极为弱小,但是同样要有道路自信。敌人强大但总有薄弱之处,总有我们可以发展、打击的地方。

3、抓住表面而抛弃问题实质,往往是由于没有对一般情况加以科学全面的分析。

丑小鸭新编读后感


篇一:

丑小鸭变成天鹅之后,它又去小时候生活过的养鸭场。大家看到美丽、高大、神气、洁白的天鹅。你是谁?你从哪里来?鸭子们羡慕又惊奇地问。白天鹅说:你们猜猜我是谁?鸭子们摇摇头,白天鹅告诉他们说:我就是以前和你们玩的那个丑小鸭。原来你们觉得我丑,都不愿意跟我玩哪!鸭子们羞愧地低下了头。

白天鹅问:你们现在愿意跟我玩吗?鸭子们扑楞着翅膀表示欢迎白天鹅的到来。

他们跟着白天鹅在水面上快乐地游玩,捉小鱼、小虾。白天鹅告诉鸭子们,以后不要以貌取人了,对别人要友好,不要因为别人丑,弱小就欺负,取笑别人。

白天鹅和鸭子从此成为了真正的朋友。

篇二:

在一个炎热的夏天,有一汪清澈的池子,岸上长着几朵牛Bang叶子,牛Bang叶子里住着一只鸭妈妈,她每天蹲在自己的蛋上,Fu着自己的宝贝。她一边孵着蛋一边叨念着:我的宝贝,快出来吧!

终于有一天蛋壳破了,小鸭子一个接着一个地跑了出来,唧唧喳喳地叫个不停,好像在跟着自己的伙伴嘻嘻哈哈,玩得可高兴了。但鸭妈妈发现还有一个 Gulingling的蛋站立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她奇怪极了:难道我Fu的时候没有Fu全?她又Fu了好几天好几夜。

终于出来了,可是她又大又丑,一点儿也不像其它的小鸭子,别的小鸭子理也不理地走开了。鸭妈妈不满地看了她一眼,就把她扔掉了。

丑小鸭自言自语的说:为什么大家都对我不理也不睬呢?难道我真的是个丑小鸭吗?可怜的丑小鸭只好在外面游荡,最后被一个老奶奶收留了,可是,猫看见了,又把她赶走了。

丑小鸭在一个寒冷的冬天里,躺在一个池子里,不知不觉就睡着了。等她Xing来后,发现自己成为了一只美丽的天鹅了。从此以后,她和其它的天鹅们幸福的生活着。

故事新编读后感精选


拟写各类文档是我们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事情,这时我们就可以借鉴一些范文,看范文重点分析它的写作框架和要点,对于写范文是不是有点毫无头绪呢?由此,读后感大全编辑为你收集并整理了故事新编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故事新编读后感 篇1

阅读鲁迅的《故事新编》读后感赏析600字:

鲁迅向来以辛辣的文笔著称,故不枉得“刀笔吏”之谑名。似乎,他并不为能在文坛永执牛耳而笔耕不辍,而只是提着一柄锋利的手术刀,直直地刺入旧社会腐朽糜烂的五脏六腑。也因以这样的本心,他修炼出了极为质朴精炼、冷静透彻的文字——字字具目的,篇篇有实用。读来令人拍案叫绝,又掩卷深思,使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都受到长久教益。如此想来,他笔下所重铸的神话传奇必然更不落窠臼,值得品味。诚然,在他的《故事新编》里,许多曾经高达伟岸的英雄人物都被拉下神坛,为了讽刺的艺术而戴上各式面具,于鲁迅嬉笑怒骂间搭建的戏台上粉墨登场,百态毕现、淋漓尽致地表演出了种种人间的怪象。不同于其他经典的、沉重肃穆的鲁迅小说,《故事新编》娓娓道来,展现出格外的从容幽默,诙谐独到。

阅《故事新编》,我们捧腹之余,得以处一隅而窥见大师入木三分的功力。那功力不止有深远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更有一种可谓专属于鲁迅的精神风范——“一个都不饶恕”!这一笔杆子,不仅是“打倒”,简直是对一切“无意义的旧”的“扫荡”。

推理:

有甲乙丙三人,同向站立。在三人不知道的情况下,主持人给三人各戴上一顶子:红帽或白帽。三人都知道有三顶红帽和两顶白帽。

1:丙可看见甲和乙的帽子,主持人问丙是否知道自己戴的是什么帽子,丙答不知道。

2:乙可看见甲的帽子,主持人又问乙是否知道自己戴的什么帽子,乙回答不知道。

3:甲不能看到任何人的帽子,主持人问他知不知道自己戴的是什么帽子时,甲回答知道,并且答对了问甲戴的什么帽子,又是如何知道的。

故事新编读后感 篇2

《故事新编》是鲁迅的小说集,其中大部分是根据老故事改编而成。

鲁迅先生的作品寓意深刻,杀伤力强,历来都是讽刺文学史上的经典,就像锋利而且带钩刺的弓驽,直刺敌人的心脏。一直以来,鲁迅先生都以大文豪的高大形象耸立在每一个年青学子的偶像位置,但是自从读了这《故事新编》之后,我忽然有了一种很失望的感觉。

《故事新编》是鲁迅先生根据我国古代一些着名故事改写而成的。有些文章,例如《铸剑》,便是改自《干将莫邪》,只是将故事背景、少数情节略作改动。评心而论,改写是成功的。改写后的故事更加完美生动,也更吸引人了。但是,《奔月》却是令人(或许只是我)大倒胃口。《奔月》会使读者联想到故事的本体嫦娥奔月。在《奔月》中,鲁迅变得有些恶搞,把射日大英雄塑造成整天怕老婆、只会打乌鸦的窝囊废,把大美女嫦娥写成唠叨罗嗦、不善解人意、不理解丈夫,而且泼劲十足的妇人这完全颠覆了后羿嫦娥英雄美女的良好形象,就连情节也由嫦娥偷仙丹是为了永葆青春而守护在爱人身边杜撰成嫦娥嫌后羿无能而迫不及待想要离开读到这里,我真有一些鄙弃这位享誉几十年的大文学家了。嫦娥奔月的故事为何能流传千古?只因它情节优美,寄托了古代劳动人民大胆而美好的愿望。可鲁迅先生的《奔月》却完全背离了这个美好传说的创作初衷。

这就是我对《故事新编》的肤浅认识。或许有人会对我大加鞭挞,指责我对大人物的不敬,但我初生牛犊不怕虎,我还是把心中的话说出来了,敬请前辈学人也以同样的心态来讨伐我。

故事新编读后感 篇3

世界上的故事有很多,它可能是天真快乐,也可能是悲伤、痛苦。

鲁迅先生是一名著名的文学家,一生写了很多作品。《故事新编》是鲁迅先生以远古神话为题材的短篇小说。

《起死》这篇文章就像一枚印章一样,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庄子正悠然自得地走在路上,忽然看见了一具白骨。心生怜悯,心一软,找来了司命,复活了那堆白骨,那白骨一根接一根连起来,拼成了一个人,长出了肉,渐渐有了润色。转眼间神奇的变成了一个裸身的汉子,那汉子有点儿不知所措,看到此时狼狈的自己,又看到边上的庄子,把矛头指向了庄子身上,误会了庄子。而庄子呢,运筹帷幄,好像早有准备,吹起警笛唤来了巡警,上了马扬长而去......

文中的汉子赤身露体向衣冠整齐的庄子要衣服遮盖时,遭到庄子拒绝,并对他大讲“相对主义”哲学:“衣服是可有可无的……”汉子扭住他不放,他摸出警笛吹响唤来巡士驱赶汉子。

他以自己的前后自相矛盾的言行,揭出了他的“唯无是非观”的相对主义哲学的内在矛盾和欺骗性。

读了这个故事,我想:人看问题不能太片面了,不要仅仅相信眼睛看到的,还要用心去体会,要从多个角度去思考事情。人不能心胸狭小,要心胸开阔,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包容别人。即使别人做错了,我们也要耐心地去告诉他,这便是为人之道。

故事新编读后感 篇4

这种文本形式的存在,使《故事新编》独具欣赏的价值。它将古人写活了,以至于作品的主人公能在古今两个时空中自由穿梭。如《奔月》中“乌鸦炸酱面”等流行词汇的插入,借羿之口说“我去年就有四十五岁了”反击现实中以诽谤先生为能事的高长虹的诬蔑,都是很好的例证。八篇中的《补天》、《奔月》等前期创作可能仅仅是这种创新写法的练笔,但到《铸剑》、《出关》、《非攻》、《起死》时,已是先生将其运用得炉火纯青,自由自在的时候了。

另一方面,这种堪称“古今杂糅”的手法将中国传统中的圣人、英雄彻底“人化”,通俗地说,就是将伟人生活化。它已抛弃了对英雄作无尽讴歌的传统,转而揭露起高贵的人物被世俗牵绊的事实。在和传统逆向的思考中,描绘颇具视觉冲击力的画面,戏说衣冠楚楚者,一语道破作者所要表达的荒诞。比方说《奔月》中曾经的射日英雄对妻子百般听从,不顾劳累,只为满足时常无理取闹的嫦娥对于肉食的渴望。从一个英雄式后羿,到俱内的丈夫,最后在被视如己出的徒弟背叛,往日疼爱有加的妻子的离弃后,又重新消逝在琐屑的日常生活中。这种半传说半想象的刻意安排,在荒诞中对现实中的种种进行了有力的嘲讽和深刻的揭露,像是诉说着昔日的“战士”失去对手后的无可着落与逐渐没落的趋势。相信,“骨子里仍藏着先生固有的悲凉,却出之以诙谐的‘游戏笔墨’”是对于先生历时20xx年的最后的创作的最恰当的评价。虽然先生自己在《序言》中说到对《补天》后半段油滑的写作表示否定,但不得不指出作为试验性的创作,这种误区是很容易踏入的,因为对于“丑角”的插科打诨,“度”的把握实在重要的很,毕竟多一份则腻,少一份则无味。可惜在先生意识到时,上天却决绝地带走了一代文学巨豪,将这份永远无法填补的遗憾作为为了忘却先生的纪念。

其次,虽然知道先生极力否定中国传统文学,认为那是戕害心灵的玩意,但若是没有被先生视为污垢的传统文学,像《故事新编》这样优秀的作品应该也只是化于天地之无形了。所以当今国学的兴起,看来也是历史的必然。毕竟“存在即合理”,或糟粕,或精华,作为阅读者的我们,只需培养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是可以站稳脚跟的,不至于像鲁迅先生担心的那样被“黑洞”所吞噬,但这种能力的形成,可谓有待磨练,而像先生那样将其活用,更是任重而道远。

故事新编读后感 篇5

《故事新编》是鲁迅先生以远古神话和历史传说为题材而写就的短篇小说集,包括他在不同时期所写的8篇作品 。这八篇小说分别是:《补天》、《奔月》、《理水》、《采薇》、《铸剑》、《出关》、《非攻》、《起死》。外加一篇《序言》。此书主要以神话为题材,故事有趣,而且想像丰富。《故事新编》是鲁迅先生的最后的创新之作里面8篇有5篇写于鲁迅生命的最后时期。面临死亡的威胁,出于内外交困、身心交瘁之中,《故事新编》整体的风格却显示出前所未有的从容、充裕、幽默和洒脱。尽管骨子里依旧藏着鲁迅固有的悲凉,却出之以诙谐的“游戏笔墨”,这标明鲁迅的思想与艺术都达到了一个新的环境,具有某种超前性。在它的很多篇中,都可以发现或隐或现、或浓或淡的存在着“庄严”与“荒诞”两种色彩和语调,互相补充、渗透和消解。

鲁迅曾说,《故事新编》里的全部作品“是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其中,《补天》洋溢着赞美,亢奋,欣喜的调子,其画面瑰丽而壮美,结构宏大。虽然女娲补天源于古籍,但在此的描绘中多了些许浪漫主义氛围,创造了十分奇异动人的艺术画面。而《奔月》《铸剑》虽然也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但同时也有着压抑的沉重感。《铸剑》中关于眉间尺以头与剑托付黑色人报仇的情景,以及黑色人混入皇宫,施展计策的描写虽然不符合现实的逻辑,但也正因为这样获得了令人讶异的感染力,加强了浪漫主义色彩,却又不缺乏沉重感。

虽然这些故事中都很有趣味性,有一些神话或者虚幻的影子,是很容易读懂的,但是要读透还真不容易。而且故事情节都是很吸引人的,也是传统人物的再塑造,来适应自己所需的主题。鲁迅先生并没有让这些人物完全叛变,而是对他们的一些特有的性格进行放大。比如说眉间尺优柔寡断的性格。在《铸剑》这篇小说的开始,作者就花了大手笔来写眉间尺是如何对待一只老鼠的态度,先前是觉得它可恶,打扰了自己休息,但是在用水溺它的时候又觉得它可怜,在要救它的时候又觉得它活该死。如此犹犹豫豫,直到烧了六支松明,也没决定是要救还是要害死它。当他知道父亲的死因,以及要报杀父之仇的决心,可是他却不愿意伤害除了仇人——大王——以外的人,所以最终上演了几个头颅在金鼎内争斗的很是荒诞的一幕。将眉间尺的性格是刻画到了极限。

另外印象更深刻的是《奔月》。之前我们听到的嫦娥奔月的故事中,嫦娥是被逼无奈,是为了阻止贪婪的蓬蒙。然而鲁迅中的故事中却颠覆了嫦娥美好的形象。刚开始看到鲁迅先生写到“乌鸦炸酱面”的时候,真是忍俊不禁,本来是一个英雄和美人的绝佳搭配的传奇故事,现在却到了只能吃乌鸦炸酱面的境地,而且乌鸦还射了一天才得到那么三只,麻雀射碎了还成了珍品。感触最深的是,后羿很大男子主义的说自己是因为担心嫦娥在人间没吃的了才那么伟大的留在这里天天去打猎,还不畏责骂,本来他可以一早就吃了金丹飞升从此什么也不用忧愁的。此时的嫦娥也年老色衰了,后羿也英姿不再了,即使后羿看着嫦娥因为现在窘迫的生活变得憔悴,心里自责不已,但是嫦娥的心却已经默默的在变了。在他第二天出去打猎回来的时候终于发现嫦娥偷吃了金丹独自找解脱去了。到头来,美好的爱情变成了泡影。后羿懊恼不已,但是他却依旧没有领会到是因为他们的爱情经受不起现实的考验,而不是因为嫦娥厌倦了吃乌鸦炸酱面。她厌倦的不仅仅是每天担心有没有肉吃,可以吃到的肉还是不是乌鸦肉了,更是因为本身对后羿的爱情的极高的期待被现实的残酷打败了。一个原本声誉极高的神射手,得到帝王的称赞的,现在变得老太婆也不认识,现在还落得每天只能打猎到乌鸦而不是什么珍禽野兽了。鲁迅借神话经典说了现在的故事,没有英雄美人的荡气回肠,没有爱情悲剧的缠绵悱恻,只有后羿为生计问题、为避免危机的发生而辛勤奔波,而嫦娥却因生计问题的长期不能解决,被迫飞升。在《故事新编》里,嫦娥与后羿的爱情变成了由物质维持的,而没有了丰裕的物质作为支持,原本看似美好的爱情也会露出本来丑陋的一面来。鲁迅把后后羿的后英雄生活写的淡如水,就像所有平凡的家庭一样,为柴米油盐酱醋茶而奔波烦恼,最终说明了爱情敌不过岁月,敌不过柴米油盐,敌不过烟熏火燎。《奔月》借神话的外壳,传达出了鲁迅对现实人生的思考和对不切实际的虚幻爱情观的批判体现了对现代人的爱情焦虑感。

在《理水》中,大禹和众位学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是“湮”还是“导”。这个在尧治水失败后,是显然的,但是“学者”们却认为“导”是蚩尤的法子,是用不得的,就像当时的各类新兴事物一样,在中国的大地总是有人在反对在抵制,不愿意变革。鲁迅先生是在赞扬像禹这样有胆识有谋略的人,同时也是当时社会需要革新的印证。透过文本对大禹“黑瘦的面貌”和“结满老茧的脚底”的特写,读者可以体会到禹在治水中“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夜入”的艰难困苦和坚持不懈的意志力。《非攻》中德墨子亦是如此,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墨子主张“兼爱”,反对“非攻”,具有“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的精神。鲁迅在小说中紧紧抓住这一精神原点,紧张而戏剧化地写出墨子与公输般的斗智斗勇,最后促使楚王放弃攻宋。儒家孟子曾攻击墨子说。 “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显然,鲁迅并不认同儒家的这一评价。《非攻》中的墨子以自己的意志、胆识和智慧,挽救了弱小的宋国,使数以万计的宋国生灵免遭涂炭,这是一种博大的人间情怀,一种深厚的人道精神,一种无疆的大爱。同时还有女娲不断创造新生,因义而“不食周粟”,在脆弱中坚守,最终饿死在首阳山的伯夷,叔齐等等,都是鲁迅所赞扬的。

同时,消极避世的老子,自相矛盾的庄子,已无“用武之地”的羿,犹豫不决的眉间尺这些人物。在幽明两界泾渭分明的区别背后,承载的是一种对生命和死亡的价值、意义的选择与思考。不知生,焉知死;舍生取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个体选择生与死的正义性的理性判断与道德评价。事实上,在30年代的中国,每一个知识分子都得面对这样严峻的拷问,直面或回避,承担或放弃,舍或取,等等,也就成为30年代知识分子精神天平上孰轻孰重的醒目的刻度。

然而,每一个作者都是历史文本的阅读者和阐释者,而鲁迅乃是有意识地把历史看成一个巨大的文本。《故事新编》就是历史文本的重新书写,他试图通过对历史文本的重构来展叙自己精神的历程。从鲁迅那上下古今任意驰骋的奇异构思中我们分明感觉到一种鲁迅式的虚妄。鲁迅“所想”与“所说”的背离,反映了鲁迅既立足于现实又超越了现实的深刻性。我们从鲁迅对历史的诅咒和对国人的无情抨击中不难体会出那种深深的失望与悲哀之情,从鲁迅那样的制高点上俯看人生与现实,化繁为简,就导致了《故事新编》中“虚妄感”的产生。这是鲁迅独特真切的人生体验,也是其历史小说所蕴含的内在意旨。

鲁迅这种深刻的现代意识表现在《故事新编》中,就是对个体生存命运的痛苦思考,那种先觉者从黑暗中挣脱出来又掉进新的虚空之中的绝望之情。可以说,整部《故事新编》就是关于“人”的生存境遇的思考与反思。面对他人改造的怀疑到返回自我的价值追问,先觉者生存于世的位置问题必然会在鲁迅心中凸现。鲁迅在小说中采用解构历史的方法,将这些抽象化和符号化了的英雄、圣贤化解为一个个平凡之人,成为滑稽、荒诞的对象,从而呈现出鲁迅荒诞和虚无的心态——一种“独战的悲哀”的悲凉之感,英雄末路的悲叹。这就是鲁迅在《故事新编》中所要表达的关于人生、历史的内心体验和中心感受。我们既不能否认鲁迅在体验论上痛感中国的“无历史性”,也不能否认鲁迅在价值观上深信历史进步的必然性,这种看似矛盾的思想恰恰应该是鲁迅的深刻所在吧。

故事新编读后感 篇6

鲁迅先生写的《故事新编》是被我一口气看完,刚看完我就无法抑制对鲁迅先生的敬佩之情,也奇怪里面情节的光怪陆离、天马行空及对人物的刻画,在读的时候,也无时无刻不被先生书中的幽默及洒脱所感动。

《故事新编》作为一本是在之前的神话故事,及史实记载的基础上创造而来的,其创新性定是难以突破的。但先生却成功的将《故事新编》转型了,并还拥有了自己的固有形象。无论是《铸剑》还是《理水》,其中无论是从故事性,还是写作文笔上都是完美的,最主要的是,先生还把它变成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记得里面有一篇《铸剑》,原先神话里面讲的是眉间尺听母讲杀父之仇,并牺牲自己为父报仇的故事。从他几次在没有任何的准备下,就敢刺杀楚王,就可以知道他是个有勇无谋之人。但还好有侠士宴之敖的帮助,在最后三头厮杀的结果下,眉间尺终于要了楚王的命为父报仇。结局看似完美,但是里面的宴之敖又是谁,他又为什么愿意放弃自己的生命来帮助眉间尺。如果没有宴之敖的帮助,在几次刺杀为果的情况下眉间尺会不会就会“没坚持”了……

事实上,每次看完先生的书,都需要慢慢回味,甚至还要多次返回去多看几遍,因为先生书中的用词犀利、精到。文中内容晦暗难解,总是让人忍不住再回头看看。就像上文提到的《铸剑》,一开始是被它的情节紧凑、跌宕起伏所吸引,接下来就是为看后产生的无数疑问……

故事新编读后感 篇7

若不是老师推荐我们去看《故事新编》,我还真不知道以笔为刀枪与旧社会抗争的鲁迅一向行文严肃,竟然会有如此有趣的作品。

《奔月》的男主人公后羿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大英雄,他射日的史绩至今被人传诵,他和嫦娥的爱情故事也是人间最美丽的传说,我们总相信英雄会被人永远记住,后羿和嫦娥虽然是悲剧二人应该相互思念,至死不渝。然而在鲁迅先生的《奔月》中,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英雄,不一样的嫦娥奔月。我们看到,当九个太阳被射落后,英雄并没有想象中的风光,他得到的是没有人崇拜,没有人关心。他的天生神力,它的精妙的箭法都没了用武之地。此时的他早已不是什么人人敬仰的天神,它只是一个拥有大庄园,拥有表面上的风光,而实际上为油盐酱醋而烦恼的普通人。如果他的从前还有留给他什么,那就是回忆,还有人们对于射日英雄的潜意识中的崇拜。但那崇拜是对天神的,不是对他的,人们早已忘记了天神的真正身份。我们的英雄不见了,因为我们不再需要这位英雄,那些他曾应以为傲的一切都没有了用处,有些甚至成了他现在生活的阻碍。他的箭是他寻求食物的工具而非英雄的象征,可是后来就连寻求食物的工具也变得勉强。他的弓太强,箭头太大,所以将麻雀射碎了;他的箭法太准,百发百中,以至于漫山遍野的飞禽走兽都被他打完了。我们的英雄迷茫了。

这样的后羿,让我想起了某些国家体育运动员。许多国家体育运动员都是红极一时的冠军,曾经他们不仅给自己带来的荣耀,也为国家增添了光芒,他们是普通民众口中的英雄。特别是体操运动员,他们在五六岁的时候就被送去进行体操训练,由于忙于训练,许多运动员都没有像普通孩子一样接受过系统的文化教育,所以他们的文化程度很低。十多二十几岁的时候,是他们体育事业最辉煌的时候,但是对于体操运动员来说,二十多岁已经算是老运动员而要选择退役了。由于我们国家对于运动员退役的保障还不是很完整,很多运动员退役后就等于失业了。有些运动员由于文化程度不高,普通的公司不可能录用他们,所以出现了前几年的曾经的世界冠军,如今沦落为行窃小偷的新闻事件。故事中的后羿,和这些运动员的经历,没啥不同。所以,我认为,我们要时刻跟进时代的脚步,我们在一生中,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学习新技能,这样不仅是为自己谋得生存的技能,更可以充实自己的生活,提升自己的灵魂。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要老是沉沦于记忆,沉沦于过去的辉煌。即使你再拥有以前的金牌,即使你再拥有无敌的射箭技术,没有了比赛的场地,没有了漫天遍野的禽兽,你的金牌,你的箭术也就失去了光环或用武之地。

嫦娥偷吃了梳妆盒的仙丹奔了月,这形成了对后羿的背叛。上古神话里端庄美丽的倾城美人嫦娥,不复见她的孤傲清冷,而她自然也没有奔月后的幽怨与无奈,我们眼里看到的,在这故事中,嫦娥成了现实的市井小民,她不满足的现实生活,只是一个喜欢抱怨、很世俗、一点也不温柔体贴、贪图享受的普通女人。故事中,我们很明显地领会到,没有物质为基础的爱情,最终还是抵不过面包。这则故事,不知道是鲁迅先生的个人想法,还是只是把这种社会现象以借喻的手法列举,让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究竟是爱情重要,还是面包重要,我想若这两者都能兼顾,那么幸福美满不在话下。

看完了这篇文章,其实我还不是很懂鲁迅先生为什么要编写这样的故事,是因为没素材可以写而发挥所谓的想象力吗?查了一些背景资料,才知道,先生还是以前那位先生,喜欢讲这话说那理。后羿被遗忘以后,或者说落寞之后,乃至遭到嫦娥的遗弃之后,他的复杂的精神状态。而这样一种精神状态又与厦门时期的鲁迅的心境产生了某种应和。实际上作品中后羿与逢蒙的对话,还有嫦娥、使女的议论很多都直接呈现了鲁迅当时所受到的攻击。因而鲁迅正是以这种油滑表达了对于现实与落寞的嘲弄。

小小的一篇故事,在人生观能给到我些许的启发,使我进一步了解了鲁迅先生。

毛泽东选集的经典读后感推荐5篇


这本书的描写风格质朴,为人带来很多感悟。如果我们想表达自己,我们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写的读后感应该从哪里出发?也许以下内容“毛泽东选集的经典读后感”合你胃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毛泽东选集的经典读后感 篇1

近期我利用空闲时间将《毛泽东选集》第一、二卷粗读了一遍,虽说以前也偶尔翻阅过几次,但当时认识肤浅,并无法深刻体会伟人的思想精髓。如今再次翻开《毛选》,感受到的是比书本更厚重的东西,那是伟人大半生的思想结晶,以及附在一篇篇文章纸背的红色历史。

读了这些平时不怎么愿意碰的书之后才发现,收获远比想象中的要多。毛泽东以其清爽不输胡适、犀利不逊鲁迅的文笔,以及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而特有的政治嗅觉完成了一篇篇清晰透彻,鞭辟入里的文章。他总是能抓住时下的主要矛盾,原则问题不让步,凡事讲求方法、调研的重要性,并对战略战术灵活运用,最终取得胜利。随着书一页一页的翻过,我们可以沿着伟人的思维轨迹体验那段历史,加深对红色革命的认识,提高自己的爱国热情。

《实践论》、《矛盾论》是毛泽东思想的哲学基础。这两篇为我们今天正确地观察事物、解决矛盾和指导工作仍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原则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实践论》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和认识论,结论是通过实践发现真理,而又通过实践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矛盾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矛盾论》着重论述了了矛盾的特殊性,用来反对教条主义。从逻辑上讲,这两篇文章上毛泽东思想的哲学理论基础,其它著作文章是这个哲学在各项工作上的成功运用。

《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反对自由主义》《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顽固派》《必须强调团结和进步》一篇篇文章令我印象深刻,一个总的感受:毛主席在抗日战争时期反反复复强调的就是要团结、要进步,要进步、要团结。在当时的形势下,毛泽东同志将革命重心从阶级矛盾转移到民族矛盾,准确地把握住了革命的唯一出路,那就是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争取抗战的胜利。

记得在第一卷中,毛泽东指出:无产阶级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他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状况,指出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天然的和最可靠的同盟军,工农联盟是革命的主要依靠力量。农民以外的小资产阶级也是无产阶级的可靠的同盟者。第二卷中,相当一部分篇章又在这个特定时期提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当然,毛泽东也不否认无产阶级应坚持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对共产党来说,这是实现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的前提和条件。为了坚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保持无产阶级和共产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毛泽东强调,一定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开展两条战线上的斗争。随后毛泽东又尖锐地提出:在经历了xx锻炼后的中国共产党必须重视内部的团结,内部团结是团结全国人民、团结各阶层去争取抗战胜利的最基本的前提。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自己人,团结别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团结起来,排除万难。……”这是伟人要告诉大家的。今天,我们学习毛泽东思想,研究毛泽东思想,运用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去认识,解决中国改革开放中的实际难题,对巩固这块社会主义阵地,不是没有好处的!

历史证明,“团结就是力量”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要善于发挥“团结”的力量,齐心协力去实现共同的目标。联系实际我不由想起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我国首次载人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到“载人航天精神”时指出的一段话:“必须坚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生动局面。”确实,万众一心创伟业,这是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的重要原因。据报道:为了这次飞行,航天人奋斗了足足xx,全国有110多个研究院所、3000多个协作单位和几十万个工作人员承担了研制建设任务。来自各方的高水平的科学家形成了一个团结奋进的集体,一个富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团队。听说,在xx的艰苦奋斗中共有8位科学家献出了生命,他们没有看到杨利伟凯旋归来,但他们的精神永存,他们的功不可末。这项工程之所以能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取得历史性突破,靠的是党的集中统一领导,靠的是社会主义大协作,靠的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载人航天精神”正是对毛泽东伟大思想的继承和发扬。万众一心创伟业,这是一种民族精神,是一种自立于世界之林的气概,是一心一意干成现代化的志气,是中国“睡狮”醒来后的怒吼。

如果说《毛选》有什么瑕疵,我想最明显的就是《斯大林是中国人民的朋友》。“因为现在全世界上大多数的人类都是受难者,只有斯大林指示的方向,只有斯大林的援助才能解脱人类的灾难”。虽说这篇写于斯大林六十岁生日前夕的文章或许只是应景之作,但这样的文字还是让人很不舒服。坦白的说,这几乎完全颠覆了毛泽东的个性。还有,不少文章末尾动辄出现的“万岁”两字,总让人联想到毛泽东晚年的个人崇拜。但是,人无完人,瑕不掩瑜,而且这些瑕疵还使毛泽东这个伟人形象显得更加真实丰满。

作为一名从事航天领域的工作者,我们要学习的不仅仅是理论经验,更是主席的一种态度,对人对事,对待学习,主席都一贯谦虚谨慎,有着学者严谨治学的风范。主席指出: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万万不可能的!由此可见一代领袖对于学习的孜孜不倦的态度。在学习中主席完善了毛泽东思想,建立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完成了从马克思主义到毛泽东思想的第一次飞跃,今天我们在《毛选》的学习中要学习的正是主席的这种态度,因为态度决定一切。学习会使一个人拥有制胜的法宝,拥有聪明的头脑,在学习中我们会不断完善不断提高。主席说过: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祖国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值得去学的有很多很多。对于历史,主席教导我们经验要给予总结,珍贵的历史遗产要继承。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们要掌握好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更好完成祖国交给我们的任务。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思想觉悟和政治修养,以完成历史交给我们党的使命。

时间和水平所限,许多深奥之言未能得出透彻的认识,但收获已经很多了。《毛选》里的睿智之思,哪怕仅是融会贯通三五处,就足够我们受益终生。以后我一定还会专门抽时间研读这部精品,在与伟人交流思想的过程中,加深对红色历史的理解,提升自己的修养,增强自己的责任感,争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自己的一份力。

毛泽东选集的经典读后感 篇2

今天,我认真地阅读了毛泽东同志在1944年为济南张思德同志写得《为人民服务》一文。

张思德同志是在煤窑崩塌时救助战友而壮烈牺牲的,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毛主席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是完全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的。在张思德牺牲的那一天,毛主席写了为人民服务。对张思德的牺牲,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说张思德同志的死,重于泰山。因为他是为人民的利益,为救助战友而牺牲的。对此,我想到了雷锋同志、黄继光同志、董存瑞、欧阳海等为人民的利益,为了解放全国人民的痛苦,而牺牲在各条战线的烈士们,他们的死就是重于泰山的。

我长大了,也要为人民服务。从现在开始,我要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

毛泽东选集的经典读后感 篇3

衡量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行为标准,一不论职位高低,二不比贡献大小,只看你心中有没有人民群众,是不是代表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张思德同志是一名普通战士,普通党员,但他是为人民的利益而献身的,人们就学习他,纪念他。今天,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必须坚定不移的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贯彻和落实好党的群众路线,在思考问题、制订政策、决策规划、研究发展时,一定要牢记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个共产党人的最高职责。而决不能脱离群众路线,违背群众意愿,更不能为了少数人的业绩、政绩侵害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共产党人的行为准则要以科学发展观为依据,把国家、民族、人民大众的长远利益和现实愿望相结合,妥善处理好发展建设与社会稳定,长远利益与眼前困难的关系。只有符合人民大众根本利益的行为才是具有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的,才是唯一科学、正确的。

毛泽东选集的经典读后感 篇4

读完《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为人民服务》后感觉很亲切,毛泽东那种心系人民的精神鼓动着我。正是因为毛泽东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所以他的人格魅力,领导风采,丰功伟绩时刻萦绕在我们的耳边,浮现在我们眼前。

《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引起了我对“为人民服务”思想的一些感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至今对我们国家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对于把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联系和本质要求,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自觉贯彻、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很深的意义。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同人民群众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辩证关系。毛泽东在为纪念张思德而做的《为人民服务》的演讲中说:“我们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这说明了共产党的存在是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毛泽东也曾从不同角度生动地把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比喻为血肉关系,鱼水关系,儿子和父母的关系等等。

毛泽东同志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铜墙铁壁,是胜利之本,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提供了强大力量,因为我们的同志坚决的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也因为我们的同志和人民打成一片,所以我们能克服任何困难,能_任何敌人。

是否能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可以帮我们判断每个党员干部是否称职。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毛泽东同志也曾经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问题,原则问题。”一名党员干部如果在“是不是真心实意地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是不是拥有热爱人民的思想和感情”、“是不是真心实意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等这些根本问题、原则问题上过不了关,也就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干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阐明了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就是党的利益和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利益的价值取向,体现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在七大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毛泽东强调:“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就是我们的出发点。”这都告诉了我们党是为人民利益而存在的。

“为人民服务”弥补了我们现实生活中正在缺失的一种东西,让人重新思考“为人民服务”在现阶段的内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根本宗旨,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检验衡量自己工作的标准,是党的力量源泉。

当然,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时期,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都需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工作,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不计较个人得失,只要自己的工作或学习是为人民服务的,是为人民的利益而作的,它就是伟大的、高尚的,它就是党的事业。

《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让我们懂得了:党的存在、发展和人民群众是分不开的,伟大的时代,永远需要“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我们要向毛泽东所言,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小事做起,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一旦踏上了一个岗位就选择了一份责任、拥有了一份使命。我们要坚持并相信自己能承担自己的责任,就像党积极承担对人民的责任一样,只有做到负责任,才能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发扬光大。

毛泽东选集的经典读后感 篇5

今天重温了毛主席《为人民服务》一文,备受教育,深受启发。这篇着作文字不多,却充分昭示了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及其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为谁革命、为谁服务的重大问题。今天读来令人格外激动,倍感亲切,在此,归纳学习后的三个心得:

一、坦白宣布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革命性和人民性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文章一开篇,就指明了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及其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历史使命。过去一切党派一切军队都是依附在剥削阶级身上、并为其阶级利益服务的,他们不会有如此坦荡的胸怀表明自己的阶级立场和服务对象。封建时代,统治阶级和御用文人们会用仁者爱人的骗人把戏掩饰他们的剥削本质,以此欺骗农民子弟为剥削阶级的利益卖命,资产阶级右翼政党会从所谓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和宗教两个侧面,给剥削找到合理的理由,同样使工农子弟为剥削阶级利益扛枪卖命,而社会党会找足最恰当的理由,将剥削者和被剥削者的社会界限用脚踢乱,然后让劳动人民去保卫这个温情脉脉的社会。而毛主席用无产阶级革命家坦白直言了共产党和八路军、新四军的革命使命,即:为着解放人民,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

二、无产阶级的生死观和革命理想、革命事业紧密相连

为着解放人民!成千成万的先烈牺牲在对敌斗争的沙场上、牢狱中,这和一切宗教给予困苦中的人民永远不能兑现的空洞许诺多么不同。解放!意味着彻底推翻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砸碎套在身上的剥削枷锁,意味着面朝黄土受苦受难几千年的人民,将因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前赴后继、流血牺牲的奋斗,而站直身子做国家的主人。这是开天辟地的伟大事业!人民利益和革命运动,为马克思主义所昭示:过去的运动都是为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的不分民族的共同利益;另一方面,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马克思:《共产党宣言》)为了这个利益,无产者组织起了自己的政党共产党,组织起了自己的武装人民军队,在旧时代资产阶级十里洋场和地主阶级豪门庄园构成的富足假象的土地上发动了一场革命解放战争。

《为人民服务》发表在1944年9月8日,张思德同志,一位普通的共产党员,在陕北安塞县山中因烧炭时因窑体崩塌而牺牲。在那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毛主席站在追悼张思德同志大会的讲台前,作了这篇《为人民服务》纪念报告。在革命的历史重任下,多少英烈倒下,像杜鹃花一样将革命点缀的磅礴壮烈。一个个无私的生命倒下了,是为了革命胜利,为了人民翻身解放倒下的。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这个古老问题,历来在不同阶级、不同世界观的人那里有不同的回答,而中国共产党人以赴死无憾的革命精神,在黑暗的年代,在嘉兴湖的一艘船上做出了自己的回答,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在蒋介石集团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屠杀中,他们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在八一南昌起义中打响夺取政权第一枪的行动做出了回答,以秋收暴动,井岗枪声和两万五千里史诗般的长征做出了回答。以抗日战争期间与倭寇殊死相拼的行动作了回答。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这就是共产党人的生死观。

毛主席提出为牺牲的同志开追悼会,也不是小问题。它和无产阶级生死观、革命理想、革命事业紧密相连:平凡工作岗位旁也许熟相知,对敌斗争前沿时也许同诉理想和家常,可是在革命事业的征途上他或者她离我们而去,纪念他们可以寄托对逝者的哀思,也可以使活着的人感受温暖,也可以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以更饱满的斗争精神去工作,去战斗。

三、揭示了为什么人服务、什么阶级服务的立场原则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的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说的办。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过去和现在,一切政权,一切政党,都有个为什么人服务、如何服务的问题。资产阶级政党必然是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他们的政治纲领,经济路线无不是围绕服务资产阶级利益规划的。而无产阶级革命政党为什么人服务,首先体现在其具有无产阶级的阶级性上。为人民服务,看似几个字,字里却凝结着共产党和共产党人的世界观、无产阶级立场、观点和无产阶级属性,决不是一些不关痛痒、冠冕堂皇的口号和套话能敷衍了的。在这个原则基础上,我党无论在战争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忠诚老实地按着这条方针办事。这里,有个对错误认识和界定问题:1.毛主席这里讲的共产党工作中的缺点,错误,是在为人民服务这个大前提下说的,为了革命事业,我们没有什么缺点和错误克服不了,没有什么人民群众的批评接受不了的,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最大利益为出发点的中国共产党人,相信自己的事业是完全合乎正义的,不惜牺牲自己个人的一切,随时准备拿出自己生命去殉我们的事业,难道还有什么不适合人民需要的思想、观点、办法,舍不得丢掉吗?(见《毛泽东选集》第三卷10971098页《论联合政府》)2.另一方面我们说共产党和共产党人身上的有些缺点,可能在资产阶级眼里就会变成优点,博得他们击节叫好,比如:唯利是图,和国内外资产阶级沆瀣一起欺压人民群众;或者按着资产阶级的观点,咒骂坚持无产阶级立场的共产党人。这种人应该算作变质者,严重者应该开除出党。而我们身上的优点,可能被资产阶级不喜欢,比如坚定的革命意志;对敌斗争坚决;任何糖衣炮弹摧不垮等等。

而为人民服务这几个字,之所以成为人民群众心系不忘的概念,被视为共产党人先进性的词语,无不和毛泽东、周恩来、张思德、焦裕禄、雷锋和无数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作为相联系。

四、联系现实看为人民服务

现在有两种倾向:一是现在说代表人民利益的大话、空话太多,反而失信于民,不如像张思德、焦裕禄、雷锋那样从一点一滴做起。二是为人民服务被许多共产党员遗忘了,他们要么严重脱离群众,要么高高在上,要么追求腐朽生活,要么丧失共产主义理想。这是很严重的问题,在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共产党人真诚为人民服务,人民为共产党员的行为所感动,就在许多困难面前和共产党和共产党员们紧紧站在一起。现在不仅仅是脱离群众的问题,有些人直接地干着严重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事。这是需要严重警惕的。

教育学着作读后感


教育学着作读后感(一)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在书店的时候看到《不做教书匠》这本书,题目引起了我的注意,有了想读的念头。这是管建刚老师这本书的标题。当听到杨校长跟我们推荐《不做教书匠》这本书时,脑海中就有一个疑问:不做教书匠,做什么?我开始阅读这本书,渐渐了解了这是一本针对青年教师的心理而写的书,深入浅出,有如青年教师的圣经,一些西方油画的插图更增加了这种感觉。随着阅读的深入,也开始明了作者的观点是要求老师们用心做事,不做教书匠就是心中要有教育的终极目标。不做教书匠,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名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名有奋斗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亲和感的教师;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师。

书中亲切生动的语言,一个个鲜活灵动的小故事来说理,来引领着我们走向自己美丽的教育人生。激励着我们广大青年教师。通过细细的品读,让我的确是受益多多。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一段是年轻的老师们,不管你经受何种失败,你不会贬值,只会升值。失败本身就是一种收获。对于一个勇敢的人来说,惟有失败,真正给你带来进步的思索。或许这次评优课你失败了,或许这次论文评比你名落孙山了,或许这堂研讨课你上砸了,或许你多次投稿都石沉大海,或许你的教改实验没有预期的效果,或许这学期你的教学质量不高。请记得,你没有贬值,在这些磨练中你已经升值,只是这些价值还没有适当的方式和机会展露出来,它需要在下一轮的实践中带给你惊喜。这对于刚上岗并没有几年的我来说,看到这样的语句,这样深入我们年轻人内心的语言,这样贴心地为我们分析失败,鼓舞进步,怎能不让人激动?我缺少的就是对失败的正确认识,我很多时候在失败面前迷茫而不知所措,这本书,给了我启发,给了我无限的鼓舞。让我有勇气去面对失败,让我有勇气去接受失败,让我有勇气去挑战失败,在一次次的失败中,吸取教训,勇于创新与改变,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教学之路。

《不做教书匠》是一本催人奋进的好书,读的越多就越感到看晚了。我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继续往下看每个孩子的心灵就像荷叶上晶莹剔透的露珠,年轻的你要尽一切可能,想办法呵护她、保护她是呀!小孩子是无暇的。我不禁想起我现在的一帮可爱的孩子们,和他们一起游戏的快乐情景。真是一副和谐的画面!年轻的我有理想、有憧憬、有许多作为教师作为青年应该有的。突然耳边响起熟悉的声音这个小孩我一点都不喜欢,真巴不得早点送走他们云云。刚舒张的笑容立刻收敛了下来。我在问自己,为什么?是在我身上缺少了些什么?我在书中找到了答案,那就是丢了教师该有的亲和力。管校长说:教育是朵带笑的花。教育工作更需要微笑,我们微笑的价值,将超越经济的总和。是啊,所有孩子都喜欢老师能把微笑挂在脸上。当你能微笑着倾听学生讲述,微笑着赞许,微笑着抚摩孩子的头,那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无法比拟的快乐。反之如果老师板着一张严肃的脸,动辄就批评教育,那学生肯定是大气不敢出,战战兢兢的坐在课堂里。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心就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所有的学生,都十分需要老师的爱。老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烛光。我感谢这本书,它让教师们从中汲取力量,拥有自己的教育理想,以更多的激情投入到教育实践中去。

我国古人云:授人鱼,不如授之渔。当代教育界流行一句名话,即教是为了不教,并把它视为教学的最高境界。国外教育界提出迁移而教,为迁移而学。可见重视学生的后天学习、后天发展,是最科学的教学方法。回顾自己的教学,大部分时间只是比较机械的传授学生以知识。正的成了管老师所说的教书匠了。

《不做教书匠》只要我们心中有教育,心中有学生,我们每天都很努力地学习着,工作着,始终跟着时代的脚步在前进,我们就能成为学生心目的好教师。这是最重要的!

教育学着作读后感(二)

《陶行知文集》读后感

近期我阅读着名着《陶行知文集》,使我深深地感受到: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思想体系的主旨。作为一名教师我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中汲取了丰富的养料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

一、爱是施教的前提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我国着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毕生从事教育事业的真实写照,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后进生应有要有一颗爱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应擎在手上,高高举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时时感觉到。老师对后一进生更要倾注真诚的爱心,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二、生活是施教的基础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内涵十分深广,他提倡生活就是教育,教育源于生活。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而教学的中心是做即实际生活。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把日常的教育和教学都要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书本知识要联系社会实际,引导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三、实践创新教育是关键

创新教育是教育观念,又是具体的教学思想,它只有化作具体的教育教学的操作方法才能够实现。但教育教学无定法,因此它又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为此,今后我更要认真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牢固树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主流价值体系观念,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以陶行知先生为楷模,学习他高尚的人格品质,求真求实求创造的教育理念,(.org)成为敬业爱岗、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创新务实的教师,为培养学生成为真人,并具有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一代新人而努力工作。

认真学习了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的思想,可以采用的做法是:解放学生的眼睛使他们从书本和试卷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去看社会、看自然、看生活;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闲置的双手动起来,去做事情,做到学做合一;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从只听不思中解放出来,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学会思维;解放学生的嘴给他们说的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解放学生的空间除了课堂学习,还引导他们走向课外,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给他们广阔的天地。

陶行知教育思想是宝贵的经验和财富,是我们学习、研究、继承和发展的永恒的课题,是创造型教师及专业发展义不容辞的责任。

教育学着作读后感(三)

《陶行知教育着作》读后感

陶行知是一位为世人敬仰、怀念的人民教育家。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都有重要的影响。20世纪过去了,在新的世纪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仍具有现实意义。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热爱每一个学生是陶行知先生的人生格言,为了孩子,甘为骆驼。于人有益,牛马也做。是陶先生的办学心愿。

教育需要爱心,儿童渴望得到爱。当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后,我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只有把爱奉献给孩子,用爱来灌注自己的事业,才是我们能真正给予学生的最好的东西。如今的孩子看得多,听得也不少,想激趣,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有时真的很困惑:孩子们,我该拿什么来吸引你们呢?没有兴趣就不会有积极的学习态度,高涨的学习热情。如何让课堂变得有吸引力?如何让英语课真正被孩子们的心灵所接纳?在教学实践中,我努力地寻找答案,终于体会到:爱,是我和孩子们快乐学习、和睦相处的源泉。课堂常规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保证。然而,当我走进教室,看到每个孩子都在不亦乐乎地说着、做着其它事时,我想:如果我大声吼叫,一定会有很多学生被我震住,但是还有一些还是会继续的。如果你认为通过默默地注视,就让他们乖乖停下来的话,那你要失望的。看你不说,不动,他们便会再次玩下去的,直到很久。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教育学生。没有尊重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看到这种情景,我会微笑地对他们说:今天你们不想上课,如果你们能把自己管好,我就邀请你们一起来学习。好奇让他们很快静下来了。在精心设计的一个个游戏里,他们主动参与学习,从中感受到课堂的美,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

记得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当心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提醒教师要做到有教无类,在教师的心灵天平上,给每一位学生应是同样重的砝码。也就是说,我们对每一位学生都应一视同仁,不能因为有些学生的个别差异而对他们另眼相待。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多年的教学使我发现,几乎每个班级都有几个好动的学生,让他们单独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确实是强其所难。为了让这些学生在课堂上不伤自尊心、学有所得,我让他们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鼓励他们积极参班级管里,但是他们具有表演的才能,此时我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让他们在课堂上大胆表演。这样使这些学生有了收获,而且对学习也有了兴趣。

教师要热爱、尊重每一个学生。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理解和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师的理解和尊重。教师应该做一个和气的人,一个严谨的人,一个值得尊敬的人。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还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服务意识,创造出尊重、信任、宽容、友爱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真正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并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做一个学生喜爱的老师仍是我努力的目标。

马克思主义着作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著作读后感(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所选篇目力求突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本原理。这里主要选编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有关着作、文章。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是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主要方法之一。《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选读》就是为广大研究生的需要而选编的。收入《选读》的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的一些主要的着述。《〈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选读〉导读》则以收入《选读》的着述为主体,从理论、历史和现实三个方面及其相互结合上,作了一些必要的梳理和解说。

读了此书,对马克思主义有了一点了解,切实感受到了他思想的博大、深邃。粗略纵览了共产党的历史进程,对现实更有了切实的体会。对于几个伟人,也深感佩服。

读了此书,我受益匪浅。让我且思且行。


马克思主义著作读后感(二)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同时还应该紧贴实际,要紧密结合单位和个人实际,以我们的工作、生活和遇到的问题为着眼点和落脚点,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正确分析和解答现实生活和本职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指导工作推动发展。

就拿我国高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来看,就有很多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地方,导致一些后果,带来一些弊端。譬如城市规划的随意性,导致城市建设中,拆了建,建了拆、马路拉链等不合理、违反规律的现象时有发生;规划建设中缺乏对文化遗产等资源的保护意识,导致很多珍贵的资产无法传承,给子孙后代留下遗憾;城市建设中,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导致社会发展不和谐。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也是城市居民生活质量高低标准之一,我们不能孤立的、静止的看待问题;同时,城市建设过程中,过度地追求速度而忽视了质量的提高,导致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现象频出,片面追求建设的高速度,忽视客观规律,盲目蛮干,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大量损失。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巨大的影响力和旺盛的生命力,最根本的就在于它具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活的灵魂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所以,学习马克思主义应着眼于从中汲取思想力量,以指导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为目的,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思考和实践。这样,我们才能有所进步,才能有所提高,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当前,我们所处的时代正在飞速发展,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正在不断前进,这就要求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结合我国实际,正确运用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和研究当前所遇到的问题和矛盾,实事求是、开拓创新,从而不断推动我国社会事业不断发展,开创新局面。


马克思主义著作读后感(三)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是我们的立党之本,立国之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掌握的,必须真学真懂、掌握精髓,而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是一条有效的途径。通过阅读使我们不断认识到,学习马克思主义着作不仅要用来提升个人的思想境界,还要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指导我们的工作。因此,在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时,一定要把学习与思考统一起来,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思维水平和思想境界,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我们应该认识到它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所形成的理论成果,分别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纵观历史,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带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进一步指导中国建设,正是因为它能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适用中国的国情,所以,学习马克思主义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进一步深入理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才能进一步深化学习马克思主义,进而理解中国化理论成果,并用以指导实践。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同时还应该紧贴实际,要紧密结合单位和个人实际,以我们的工作、生活和遇到的问题为着眼点和落脚点,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正确分析和解答现实生活和本职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指导工作推动发展。

就拿我国高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来看,就有很多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地方,导致一些后果,带来一些弊端。譬如城市规划的随意性,导致城市建设中,拆了建,建了拆、马路拉链等不合理、违反规律的现象时有发生;规划建设中缺乏对文化遗产等资源的保护意识,导致很多珍贵的资产无法传承,给子孙后代留下遗憾;城市建设中,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导致社会发展不和谐。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也是城市居民生活质量高低标准之一,我们不能孤立的、静止的看待问题;同时,城市建设过程中,过度地追求速度而忽视了质量的提高,导致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现象频出,片面追求建设的高速度,忽视客观规律,盲目蛮干,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大量损失。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巨大的影响力和旺盛的生命力,最根本的就在于它具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活的灵魂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所以,学习马克思主义应着眼于从中汲取思想力量,以指导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为目的,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思考和实践。这样,我们才能有所进步,才能有所提高,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当前,我们所处的时代正在飞速发展,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正在不断前进,这就要求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结合我国实际,正确运用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和研究当前所遇到的问题和矛盾,实事求是、开拓创新,从而不断推动我国社会事业不断发展,开创新局面。

毛泽东读后感


毛泽东读后感范文一

毛泽东,这个名字对中国人而言再熟悉不过了!他创建了新中国;他结束了中国人民被压迫,被剥削得苦难历史。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在我心中只是一位神圣的领袖,对于他的了解也仅有上述内容。可能这也是当代学生对于国家领袖的认识吧。可是当我读完传记后,我才发现毛主席是那样坚毅,那样豪放,那样睿智,我感受到了一个伟人的人格魅力。毛泽东是中华民族的骄子,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他身上集中了一个伟大民族和时代的精粹。这种境界,不是大家都能达到的。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从他的人生经历和道路得到程度不同的启示。因此可以说,这部传记是一部毛泽东的启示录。

这部传记是美国人特里尔写的,他将毛泽东放在一个普通农家子弟的历史起点上来客观地描述他的成长和成熟过程。毛泽东出生在湖南韶山的一个小山村里的一个农民家庭里,当时中国正在一步步走向败落。毛泽东虽然出生在这种黑暗的环境下,但他从小酷爱读书,整天背着一本《水浒传》。当毛泽东到了11岁的时候,他父亲逼着他耕地、抬粪便,可是毛泽东不甘罢休,在干完活之后躲在墙角里继续看书!毛泽东的父亲就曾经大骂他是懒而无用。想想也是可以理解的,在当时的农民眼中,田地是最重要的。不过,我也感觉到那时的毛泽东是一个极为叛逆的少年。生长在一个农民的家庭,不爱田地,却对知识那么渴望。少年时代的不断阅读,对毛泽东的文化知识积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否则,在后来他也不会拥有那么多的称呼:伟大的无产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杰出的诗人。

毛泽东的一生是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的一生,也是不断进行理论思考和理论创造的一生。他在年轻的时候,就注重探求事物的大本大源。在他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后,这一特质和思想源头得到了升华和充分的发展。他对问题从不满足于就事论事地去解决,而是力求抓住事物的本质,从中找出带普遍性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并从理论上做出新的概括。书中对理论问题的叙述和分析,由于紧扣住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和具体实践,显得既深刻又生动,清晰地展示了毛泽东重要思想理论观点形成发展的脉络,也从一个重要侧面集中反映了作为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结晶的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形成发展过程。

毛泽东使得中国的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中国人在落后挨打150年后,在大陆击败了日本侵略者,在朝鲜通过三次战役击溃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美第8集团军司令在溃败中丧命,志愿军攻克汉城。消息传来,举国若狂。中国人恢复了对民族实力的自信。毛主席说,这一仗,要为后世子孙解决至少50年的和平。直到今天,世界上的霸权也慑于毛的赫赫武功不敢对中国轻举妄动。他打跑了一切内外反动派,彻底消灭了官僚买办、地主恶霸、军阀汉奸、特务流氓,让90%的中国人从文盲变成识字,彻底摆脱了封建主义道德和宗法关系的束缚压迫,给了中国人民基本的人的生活、教育、就业和医疗保障,他扞卫了中国最广大阶层人民的人权和自由、尊严,他给我们的遗产是伟大的统一的共和国,天下无敌的军队,有凝聚力的政党,基本实现工业化的国民经济体系。他没有遗产,他的儿子至今长眠在朝鲜战场。他把自己的一生,汗水、眼泪,热血、生命、妻子、儿子、兄弟都奉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自由和解放事业。

而这部传记最大的特点是没有把民主革命时期的毛泽东当做天生的救世主或完人来写,而是把他放在一个个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努力反映客观的社会历史环境对他的影响。对于中国革命,毛泽东也不是一开始便什么都成竹在胸,而是顺应历史潮流,审时度势,吸取全党和群众的智慧,逐渐形成他的文韬武略。在中国革命过程中,对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他也不是都有足够的思想准备的。他自己还说过,在中央苏区时期,他在工作方式上有缺点,长征中他也指挥打过败仗。这部传记没有回避这些,而是一一做了客观的叙述和评价,从而保持了全书的历史真实性。虽然,他在建国后期出去了一些错误,使我国停止了发展甚至出现了倒退,但这些是非功过自有我们后人评说。现在我们对毛主席的一生有一个客观的评价;但他那种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气魄和人格魅力在当时,实实在在的激历了整整一个世纪的中国人,他就是那个时代中国人心中的太阳。

《毛泽东传》让我或多或少走近了这一历史伟人。他是中华民族的骄子,是一个时代的象征。我无力评论他老人家的功过,但我觉得这个传记对我的成长是很有帮助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从他的人生经历和道路得到程度不同的启示。

《毛泽东》读后感范文二

读了《少年毛泽东》这本书以后,我有了很深的感受

在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出生了。他六岁时就干起了农活。无论放牛、打柴、种菜、挑水、喂猪、还是推谷、犁田、收割,样样都行。我是一个娇生惯养的小公主,我从来不帮爸爸妈妈干活,还经常和父母生气,撒娇。看了《少年毛泽东》以后,我心里十分愧疚。我以后要勤劳一点,向毛泽东学习! 百分网

相传毛泽东因为勤劳还有一个故事呢!

有一天,父亲让毛泽东去地里收豆子,顺便让毛泽东的弟弟也去了。兄弟俩一块到了地里,弟弟仗着自己小,耍小聪明,就先挑了一块豆子长的稀的地方干起来,不大一会儿就收割了一大-片空地。毛泽东却选了一片豆子长的密集的地方,弯下腰老老实实地收割着。

过了半晌,父亲来到地头,一眼就看到小儿子那里有一片空地,便连连称赞小儿子手脚麻利,干得快。当然也就责备当哥哥的收的慢竟然不如弟弟能干。

毛泽东并没有指望要在父亲那里得到表扬,也不急着为自己辩解,只是直了直腰,擦了擦汗水,示意父亲先看看自己收的豆子再下结论。结果,父亲当然看出了实情,顿时觉得自己说话太武断,委屈毛泽东了,于是默默点头,不再说话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懂得了勤劳!做事要踏踏实实!不能投机取巧!

毛泽东不仅勤劳,而且乐于助人。

在一个秋天丰收的下午,毛泽东正在山下放牛,忽然下起了倾盆大雨,他突然想起晒在家门前场上的稻谷,就赶着牛急急忙忙往家赶。走到毛四阿婆屋前,看见毛四阿婆一个人在收稻谷,眼看稻谷就要被大雨淋湿了,毛泽东过去赶紧帮毛四阿婆收稻谷。等他收完阿婆家的稻谷,自己家的稻谷早就被淋湿了,结果回去被父亲责骂了一顿。

看了这本书的故事,我深受感动。心想,毛泽东宁愿自己家的稻谷就要被大雨淋湿,也要帮别人家把稻谷收起来,使得毛四阿婆家的稻谷没有被大雨淋湿。这种关心穷人的品质多么高尚!我以后一定要处处以毛泽东为榜样,做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少年。

毛泽东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代领袖,是他领导着我们中国人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华战争中取得了胜利,解放了中国。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是在什么环境中成长的?而我们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少年毛泽东》这本书写了毛泽东的少年时光,那时的贫穷与现代社会相比,差别太大,简直没法比。毛主席从一个小山村,从不识字到领导中国人民站了起来。啊!让我们学习毛主席的优良品质吧!让我们珍惜现在的学习环境吧!让我们努力学习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吧!

喜欢《毛泽东经典着作选编读后感》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毛泽东读后感6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