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独立宣言读后感1000字

独立宣言读后感1000字

美国独立宣言读后感。

阅读一本好书,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人类的进步,都是与读书相伴而行的。阅读作品后,我被作者描绘书写的情景吸引,印象深刻,写作品的读后感可以增强我们的印象,加深我们的领悟。我们从哪些角度来写作品的读后感呢?小编特意收集和整理了美国独立宣言读后感,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美国独立宣言读后感(一)

和所有善于鼓动人心的政客一样,托马斯杰弗逊起草的这份宣言从言语上看就不是一份仅仅要让人们拿来读的文件,在那些充满傲气和战斗精神的字2020里行间,他分明的鼓动人们:拿起武器,然后为美好未来而战!如果先不管后来各种别有用心的人们为《独立宣言》加上的各种划时代意义,我们就不难发现,在费城签订的这份宣言就是要宣布北美洲十三块英属殖民地脱英独立而已。其他的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都是为要独立而找来的冠冕堂皇的理由。我认为这个事实也是不证自明的。

独立,本身就是一件值得投入生命去努力的事,毕竟因为英国议会损害了他们的利益。从宣言中我们知道英国议会在北美洲的土地上实行了在最野蛮时代都难以找到先例独裁暴政,然而我们要怀疑,怀疑难道北美的殖民者遭受到的独裁暴政比他们施加在印第安人身上的独裁暴政,比他们施加在非洲人民身上的独裁暴政要更加难以忍受么?不会。他们只是不想让他们的英国弟兄把无理的管辖权拓展到他们那里。事实上,由于同种同宗的原因,英国议会不会对北美的殖民者进行等同于其他殖民地的掠夺。但是对深受启蒙思想影响,在英国过惯了自由生活的北美殖民者来说,哪怕是一点点的不公正都是他们无法忍受的。所以当英国议会对殖民地不断征税,却拒绝殖民地的代表进入议会时,他们反抗了。

这样的反抗当然是正义的,为日后千千万万的被殖民者追求生存和自由的斗争做出了表率。但是必须看清楚的是,他们宣言中的无限大义斗争远没有达到人类解放和民主共和的高度。当时几乎所有第一次读到独立宣言的人都会问到:为什么在这一份卓越的关于人权平等的宣言中,唯独对奴隶贸易只字2020不提?这是一个很尴尬的问题,美国的几个建国之父恐怕也会因此蒙羞。当时就有评论家批评他们各怀鬼胎,比如托马斯杰弗逊在主张人权平等的同时暗地里却却还在进行奴隶贸易。或许人们大都不愿相信一个赞成奴隶制的人,怎么可能以如此的灼热的激情和雄辩的才华写出关于人权平等的宣言和民主共和国的承诺,所以又有一种说法是,杰弗逊在《独立宣言》的原本里谴责了奴隶制和奴隶买卖,但是在大陆会议审核的时候被删掉了。不论怎么样,有一个事实是明明白白的,那就是殖民者从未对人权平等和民主共和达成过一致意见,他们自然而然的把被统治者排除在他们的自由之外。

《独立宣言》真正的光荣首先在于它引导人民解决了独立这个主要的矛盾,美国人之后一直努力在填补宣言之所谓理想和美国现实之间令人心痛的鸿沟,经过林肯,马丁路德金等人的牺牲才逐渐实现了真正自由和民主。

美国独立宣言读后感(二)

文/郭家媛

《独立宣言》发表于1776年7月4日,之后这一天成为美国的国庆日,也叫独立日。显而易见,该宣言的发表目的在于向全世界阐述联合殖民地脱离大不列颠的理由,此外,美国式自由主义思想也在其中显而易见。

《独立宣言》开篇不长的部分讲到了人权,讲到了政权和人民的关系: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让与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们才在他们中间建立政府,而政府的正当权利,则是经被统治者同意授予的。任何形式的政府一旦对这些目标的实现起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予以更换或废除,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这是殖民地人民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独立宣言》为美国的自由主义提供了一个天然的环境,为自由主义在美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之后的百年时间内,他们终将把理论付诸于实践,建立了互相制衡的政府体系。

《独立宣言》是第一个《人权宣言》,基本确立了《人权宣言的》精神内容,为浩浩荡荡的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直接影响了法国大革命,跨越了几个世纪仍然被作为真理而尊奉,更有力的说明了其精神的基本性和伟大。

尽管在宣言中体现出对印第安民族的丑化:他在我们中间煽动内乱,并竭力挑唆残酷无情的印地安蛮子来对付我们边疆的居民,(.org)而众所周知,印地安人作战的准则是不分男女老幼、是非曲直,格杀勿论。有一定的种族歧视。此外,最近看一些美国批评家的文章,都在骂美国的平等有问题。还有,众多国家,包括中国在内都有指责美国式民主思想无礼横扫世界。但是,今天,我们很有幸看到了美国第一任黑人总统的在职,不禁回想至《独立宣言》和其宏大思想在当时说出的类似夸口的自由。也许正是它促使美国不断兑现这种对自由的诺言,为世界民主进程烙下了属于自己的痕迹。

《独立宣言》虽然不是美国的宪法或其组成的部分,也不具备宪法的效力。但它的影响在美国历史上意义重大,不可小觑,是世界民主进程中一块不朽的丰碑。

美国独立宣言读后感(三)

被采纳的独立宣言是由维吉尼亚州的理察亨利李提交给大陆议会的,在独立宣言中写道: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地宣布并昭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亦应从此完全废止。

委员会的成员由马萨诸塞州的约翰亚当斯、宾夕法尼亚州的本杰明弗兰克林、维吉尼亚的杰斐逊、纽约的罗伯特R利文斯通和康乃狄克的罗杰谢尔曼组成,并被组成以起草合适的宣言。杰斐逊起草了很大一部分。在宣言被大陆议会采纳以前,在刑事法庭上被重写,其中一个被移除的篇章涉及奴隶制度。

托马斯。杰斐逊(17431826)作为一个包括约翰。亚当斯和班哲明。富兰克林在内的起草委员会的成员,起草了美国《独立宣言》的第一稿。大陆议会对杰斐逊的草稿作了重大改动,特别是在乔治亚州和南卡罗来纳州代表们的坚持下,删去了他对英王乔治三世允许在殖民地存在奴隶制和奴隶买卖的有力谴责。(被删去的内容中一部分是这样写的:他向人性本身发动了残酷的战争,侵犯了一个从未冒犯过他的远方民族的最神圣的生存权和自由权,他诱骗他们,并把他们运往另一半球充当奴隶,或使他们惨死在运送途中。)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这份宣言。

托马斯。杰斐逊生于维吉尼亚一个富裕的家庭。他曾就读于威廉玛丽学院,并于1767年在维吉尼亚获得律师资格。1769年,他当选为维吉尼亚下院议员,并积极参加独立运动,而且代表维吉尼亚出席大陆议会。他两次当选为维吉尼亚州长,还担任过美国驻法大使。1800年他竞选总统时,与阿伦。伯尔所得选举人票数相等,后由众议院选择杰斐逊当总统。

杰斐逊曾写道,《独立宣言》是吁请世界的裁判。自1776年以来,《独立宣言》中所体现的原则就一直在全世界为人传诵。美国的改革家们,不论是出于什么动机,不论是为了废除奴隶制,禁止种族隔离或是要提高妇女的权利,都要向公众提到人人生而平等。不论在什么地方,当人民向不民主的统治作斗争时,他们就要用杰斐逊的话来争辩道,政府的正当权力是经被治者同意所授予的。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独立宣言》读后感800字


是什么左右了少年的独立 ——读《独立宣言》有感

欧洲的教育是否彰显了人性?

老实说,天下的母亲都有“恋子情结”人和动物都不例外。”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幸福,像一根血脉系成的、凝结了千万母亲爱与温暖的长绳,将母亲与孩子紧紧相连。舐犊情深,更是被人们奔走相告,用来作为成人”母性教育“的范本。母亲,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母亲直接决定了一个人的体格和人生观,用脉脉温情为子女勾画生命的蓝图。可是,同样是母爱,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影响下,有了不同的表现形式。

龙应台在听到儿子安德烈向她郑重地发出独立宣言的时候,她“极不适应“:”你根本不知道大多数的亚洲母亲是怎么对待她们的儿女的……老实说(当看到其他孩子与父母很亲密的时候),安德烈,我好羡慕啊。“这样的差异产生的时候,安德烈已经是一个二十一岁的成人。从他十四岁起,他度过了四年没有母亲在身边的生活,接受纯西方的教育。在他的观念里,成人的时候就应该完全独立于父母,拥有自己的世界;他试图说服母亲:“你的儿子不是你的儿子,他是一个完全独立于你的‘别人’!”当然,在学生满十四岁老师就要称其为“您”、十六岁就可以合法地喝啤酒的国度,安德烈无法理解中国的文明,自然是情有可原的。可是作为母亲的龙应台自有满心的失落和惆怅——看着安德烈的同龄人还在和父母亲密地有说有笑,而自己的儿子却依然为自己负责、为未来的人生负责,一方面为儿子感到高兴,另一方面……唉,缺失了四年的母爱,就真的无法弥补了吗?

成长,一定会带来痛和忧伤。

曾有学者指出 ,人类的成长需要两次断乳:一次是生理意义的断乳,另一次是精神上的断乳——也就意味着,第二次断乳代表这个人已经有了自理能力、判断是非的能力和一定的经济基础,已经可以依靠自己踏入社会,已经能够尽自己赡养父母的义务。

欧洲国家“精神断乳”的教育开展较早,他们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甚至国人的孩子还坐在父母腿上撒娇的时候,就能够自己学会清洁自己、整理自己的的房间,合理安排自己的衣食。欧洲的家长明白,一味任由自己对孩子的爱泛滥成灾,只能满足自己一时的欲望,对孩子有百害而无一利。他们知道,只有教会孩子自立,才能为他们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而转头看看中国人,他们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在各种“不要让孩子输在起步线上”的口号声中,心甘情愿地以“我都是为你好”的名义拼命地往自己孩子的大脑里灌输知识,然后在亲友们艳羡的目光和此起彼伏的赞叹声中极力掩饰心中膨胀的得意。到了孩子大一些的时候,又以“孩子学习忙”为由,包揽下所有的家务活,并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督促孩子努力学习。这样只注重知识的积累而忘记了自我管理的训练,真的是教育的悲哀。在欧洲家长教会了孩子如何安排生活的时候,中国家长却认为“孩子还小“”舍不得孩子干活“而把对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一拖再拖,于是中国的孩子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出口成章,满腹经纶,却连铅笔都不会削;在一次实验中,研究人员对世界各国孩子的能力作了测评,结果中国孩子计算能力世界第一,自理能力到数第一,这一切都不能不令人大跌眼镜。

中华民族拥有灿烂的文明,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毋庸置疑拥有骄傲的资本。那么,是什么左右了当今少年的独立?我想这个问题有待所有国人去思考。

独立宣言读后感1000字4篇


读后感大全精选专题推荐:“独立宣言读后感”。

独立宣言读后感 篇1

和所有善于鼓动人心的政客一样,托马斯·杰弗逊起草的这份宣言从言语上看就不是一份仅仅要让人们拿来读的文件,在那些充满傲气和战斗精神的字里行间,他分明的鼓动人们:拿起武器,然后为美好未来而战!如果先不管后来各种别有用心的人们为《独立宣言》加上的各种“划时代意义”,我们就不难发现,在费城签订的这份宣言就是要宣布北美洲十三块英属殖民地脱英独立而已。其他的“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都是为要独立而找来的冠冕堂皇的理由。我认为这个事实也是“不证自明”的。

独立,本身就是一件值得投入生命去努力的事,毕竟因为英国议会损害了他们的利益。从宣言中我们知道英国议会在北美洲的土地上实行了“在最野蛮时代都难以找到先例”独裁暴政,然而我们要怀疑,怀疑难道北美的殖民者遭受到的独裁暴政比他们施加在印第安人身上的独裁暴政,比他们施加在非洲人民身上的独裁暴政要更加难以忍受么?不会。他们只是不想让他们的英国弟兄把无理的管辖权拓展到他们那里。事实上,由于同种同宗的原因,英国议会不会对北美的殖民者进行等同于其他殖民地的掠夺。但是对深受启蒙思想影响,在英国过惯了自由生活的北美殖民者来说,哪怕是一点点的不公正都是他们无法忍受的。所以当英国议会对殖民地不断征税,却拒绝殖民地的代表进入议会时,他们反抗了。

这样的反抗当然是正义的,为日后千千万万的被殖民者追求生存和自由的斗争做出了表率。但是必须看清楚的是,他们宣言中的无限大义斗争远没有达到人类解放和民主共和的高度。当时几乎所有第一次读到独立宣言的人都会问到:“为什么在这一份卓越的关于人权平等的宣言中,唯独对奴隶贸易只字不提?”这是一个很尴尬的问题,美国的几个建国之父恐怕也会因此蒙羞。当时就有评论家批评他们各怀鬼胎,比如托马斯·杰弗逊在主张人权平等的同时暗地里却却还在进行奴隶贸易。或许人们大都不愿相信一个赞成奴隶制的人,怎么可能以如此的灼热的激情和雄辩的才华写出关于人权平等的宣言和民主共和国的承诺,所以又有一种说法是,杰弗逊在《独立宣言》的原本里谴责了奴隶制和奴隶买卖,但是在大陆会议审核的时候被删掉了。不论怎么样,有一个事实是明明白白的,那就是殖民者从未对人权平等和民主共和达成过一致意见,他们自然而然的把被统治者排除在他们的“自由”之外。

《独立宣言》真正的光荣首先在于它引导人民解决了独立这个主要的矛盾,美国人之后一直努力在填补宣言之所谓理想和美国现实之间令人心痛的鸿沟,经过林肯,马丁·路德金等人的牺牲才逐渐实现了真正自由和民主。

独立宣言读后感 篇2

被采纳的独立宣言是由维吉尼亚州的理察亨利李提交给大陆议会的,在独立宣言中写道: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地宣布并昭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亦应从此完全废止。

委员会的成员由马萨诸塞州的约翰亚当斯、宾夕法尼亚州的本杰明弗兰克林、维吉尼亚的杰斐逊、纽约的罗伯特R利文斯通和康乃狄克的罗杰谢尔曼组成,并被组成以起草合适的宣言。杰斐逊起草了很大一部分。在宣言被大陆议会采纳以前,在刑事法庭上被重写,其中一个被移除的篇章涉及奴隶制度。

托马斯。杰斐逊(17431826)作为一个包括约翰。亚当斯和班哲明。富兰克林在内的起草委员会的成员,起草了美国《独立宣言》的第一稿。大陆议会对杰斐逊的草稿作了重大改动,特别是在乔治亚州和南卡罗来纳州代表们的坚持下,删去了他对英王乔治三世允许在殖民地存在奴隶制和奴隶买卖的有力谴责。(被删去的内容中一部分是这样写的:他向人性本身发动了残酷的战争,侵犯了一个从未冒犯过他的远方民族的最神圣的生存权和自由权,他诱骗他们,并把他们运往另一半球充当奴隶,或使他们惨死在运送途中。)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这份宣言。

托马斯。杰斐逊生于维吉尼亚一个富裕的家庭。他曾就读于威廉玛丽学院,并于1767年在维吉尼亚获得律师资格。1769年,他当选为维吉尼亚下院议员,并积极参加独立运动,而且代表维吉尼亚出席大陆议会。他两次当选为维吉尼亚州长,还担任过美国驻法大使。1800年他竞选总统时,与阿伦。伯尔所得选举人票数相等,后由众议院选择杰斐逊当总统。

杰斐逊曾写道,《独立宣言》是吁请世界的裁判。自1776年以来,《独立宣言》中所体现的原则就一直在全世界为人传诵。美国的改革家们,不论是出于什么动机,不论是为了废除奴隶制,禁止种族隔离或是要提高妇女的权利,都要向公众提到人人生而平等。不论在什么地方,当人民向不民主的统治作斗争时,他们就要用杰斐逊的话来争辩道,政府的正当权力是经被治者同意所授予的。

独立宣言读后感 篇3

是什么左右了少年的独立——读《独立宣言》有感

欧洲的教育是否彰显了人性?

老实说,天下的母亲都有“恋子情结”人和动物都不例外。”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幸福,像一根血脉系成的、凝结了千万母亲爱与温暖的长绳,将母亲与孩子紧紧相连。舐犊情深,更是被人们奔走相告,用来作为成人”母性教育“的范本。母亲,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母亲直接决定了一个人的体格和人生观,用脉脉温情为子女勾画生命的蓝图。可是,同样是母爱,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影响下,有了不同的表现形式。

龙应台在听到儿子安德烈向她郑重地发出独立宣言的时候,她“极不适应“:”你根本不知道大多数的亚洲母亲是怎么对待她们的儿女的……老实说(当看到其他孩子与父母很亲密的时候),安德烈,我好羡慕啊。“这样的差异产生的时候,安德烈已经是一个二十一岁的成人。从他十四岁起,他度过了四年没有母亲在身边的生活,接受纯西方的教育。在他的观念里,成人的时候就应该完全独立于父母,拥有自己的世界;他试图说服母亲:“你的儿子不是你的儿子,他是一个完全独立于你的‘别人’!”当然,在学生满十四岁老师就要称其为“您”、十六岁就可以合法地喝啤酒的国度,安德烈无法理解中国的文明,自然是情有可原的。可是作为母亲的龙应台自有满心的失落和惆怅——看着安德烈的同龄人还在和父母亲密地有说有笑,而自己的儿子却依然为自己负责、为未来的人生负责,一方面为儿子感到高兴,另一方面……唉,缺失了四年的母爱,就真的无法弥补了吗?

成长,一定会带来痛和忧伤。

曾有学者指出,人类的成长需要两次断乳:一次是生理意义的断乳,另一次是精神上的断乳——也就意味着,第二次断乳代表这个人已经有了自理能力、判断是非的能力和一定的经济基础,已经可以依靠自己踏入社会,已经能够尽自己赡养父母的义务。

欧洲国家“精神断乳”的教育开展较早,他们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甚至国人的孩子还坐在父母腿上撒娇的时候,就能够自己学会清洁自己、整理自己的的房间,合理安排自己的衣食。欧洲的家长明白,一味任由自己对孩子的爱泛滥成灾,只能满足自己一时的欲望,对孩子有百害而无一利。他们知道,只有教会孩子自立,才能为他们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而转头看看中国人,他们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在各种“不要让孩子输在起步线上”的口号声中,心甘情愿地以“我都是为你好”的名义拼命地往自己孩子的大脑里灌输知识,然后在亲友们艳羡的目光和此起彼伏的赞叹声中极力掩饰心中膨胀的得意。到了孩子大一些的时候,又以“孩子学习忙”为由,包揽下所有的家务活,并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督促孩子努力学习。这样只注重知识的积累而忘记了自我管理的训练,真的是教育的悲哀。在欧洲家长教会了孩子如何安排生活的时候,中国家长却认为“孩子还小“”舍不得孩子干活“而把对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一拖再拖,于是中国的孩子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出口成章,满腹经纶,却连铅笔都不会削;在一次实验中,研究人员对世界各国孩子的能力作了测评,结果中国孩子计算能力世界第一,自理能力到数第一,这一切都不能不令人大跌眼镜。

中华民族拥有灿烂的文明,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毋庸置疑拥有骄傲的资本。那么,是什么左右了当今少年的独立?我想这个问题有待所有国人去思考。

独立宣言读后感 篇4

1774年7月4日,震惊人类的伟大宣言《独立宣言》改变了世界的步伐及格局,独立宣言是一份于由托马斯杰弗逊(17431826)起草,并由其它13个殖民地代表签署的最初声明北美十三个殖民地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的文件。

文件分三部分,首先论述了至今仍然正确的论点:人人生来是平等的,阐明政治哲学民主与自由的哲学,内容深刻动人。诠释人民的权利、政府的职责,以及之间的关系,以此引出以下列举侵略者的卑劣行为及非正义性,以部分不平等事例证明乔治三世破坏了美国的自由;最后号召人民反抗压迫,郑重宣布独立,并宣誓支持该项宣言。文件不长,但当时感染着美国民众,代表了广大殖民地人民的心声,并闻名入世,对亚洲、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自1776年以来,《独立宣言》中所体现的原则就一直在全世界为人传诵,其蕴含民主思想,主要体现在平等、天赋人权、主权在民和人民公民权利这四个方面,值得我们体味。

独立的作文700字:学会独立——《学会看病》读后感


独立的作文700字 学会独立《学会看病》读后感

读了《学会看病》,我知道了孩子总是要长大的,要让他自己面对一些困难,以便对后面的生活有些经验。

课文中,作者的儿子生病了,作者决定让儿子学会自立,她将儿子看病的步骤写在白纸上,让儿子按照白纸上的步骤尝试自己看病。但当儿子走后,她又后悔了,她认为孩子太小,还不能自已解决问题,只盼着儿子快点儿回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终于看到儿子看病成功回来了,她又恢复了信心。是啊,让孩子独立面对问题是多么的重要啊!

《学会看病》让我们知道,人要自立。当一个已被父母惯坏了的孩子在第一次遇到困难时,便会不知所措;而经常独立面对问题的孩子就不同了,他们有了独自解决问题的经验,他们会灵巧地处理问题,从而成功。所以,父母应该让孩子学会自立,为长大后的生活增加经验。爸爸对我的盛饭都有要求:不仅要盛自己的,还要盛他的。虽然吃了亏但我知道,这是为了让我学会生活的基本技能好好盛一碗饭。

生活中有许多包办的例子,列如这样一个笑话:有个妈妈对孩子溺爱万分,孩子的吃、喝、拉、撒、睡都由她来承包。有一天,她要外出五天走亲戚,她放心不下儿子,便在儿子脖子上挂了五个大饼,并嘱咐儿子:妈妈要出远门了,你饿了就吃饼。说完便放心地出门了。五天之后回家一看,儿子已饿昏在家中,脖子两边还剩下因懒得转动而没吃的两个大饼这是多么可笑的事情,他因懒得转饼而饿死了。虽然现在生活富裕了,但我们还是不能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就如文中看病的事。生活中,自己整理书包就是一件类似的事啊!以前,我的书包是由妈妈整理的。当妈妈出差时,我不是忘了带书就是忘了带笔。因此,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学会整理书包。果然,以后就没落东西。

我们要学会自己一个人面对种种困难,这样当父母不在时,也能生活下去。

学会独立_关于独立的议论文400字


人的人生历程,总有许多事要学习。对我而言,最困难的是改变自己。每当遇到挫折,看起来勇敢乐观的我,永远是逃得最远的那个人。过度的依赖,让我学习飞翔的过程,好痛苦。

每个阶段,都面临着一个考验。直到你学会沉住气,克服它。那才是真正的过关。

对世界而言,我们仅仅只是一颗螺丝钉,没有人会绕着你而转。身边的人是爱你的,他们不想看你独自在挫折中载浮载沉,因此一蹶不振。然而他们并没有义务对你付出。

身边的人,不管对你好坏,他们都是你生命中的贵人。总是带给你许多难修的课题,让你在一次次历练中成长,从失败中找经验。一个团体,有你看不惯的人,就有看不惯你的人,没有人可以永远陪着你,没人扶你的时候,脚步要稳,背影要美,眼泪擦干了,也要晓得,那梦想,也就离你不远。

学会独立


乌塔独自一人游历了欧洲,这是多么了不起啊!不管来到哪一个国家,都不忘自己的爸爸妈妈,买礼物送给他们,这又是多么孝顺啊!而去欧洲时,有一半是自己挣的,这又是一个多么独立的想想自己,和她相比之下,我不禁觉得自惭形秽。在这个年龄,我们没有这种勇气,也没有这种胆量。当我一个人独处时,我的内心会感到很孤独,很无助,感到茫然无措,就会觉得自己像流浪儿一样,孤立无援。因为这种莫名的恐惧,使我们把自己闷在家里,虽然有图书、有电视,但是,这毕竟不能满足我们的愿望。使之锁向金笼听,不及人间自在啼。是呀,在我看来,我们的家就像一个大鸟笼,而我们就像是蜷缩在笼中的一只小鸟,没有自由,不能感受生活,也不能去体会人生的哲理。这时,我又想起了我们中国孩子。我们只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根本不敢自己旅游。别说欧洲,就连一个离家很近的景点也不敢去。难道我们还不如乌塔吗?中国的素质教育就这样吗?我觉得家长应该让孩子锻炼锻炼独立自主的能力了。

独立求生勇敢


轻轻合上《鲁滨孙漂流记》,我心中思潮澎湃。一个高大的形象浮现在我的眼前,他就是勇敢的探险家、航海家鲁滨孙。他凭着顽强的毅力,永不放弃的精神,实现了自己航海的梦想。

我仿佛看到轮船甲板上站着这样一个人:他放弃了富裕而又舒适的生活,厌恶那庸庸碌碌的人生,从而开始了一次与死神决斗的生存大挑战。种种的不幸与困难并没有压倒鲁滨孙,反而使他更加坚强。上苍给予鲁滨孙的困难,对于他也更具有挑战性!在荒无人烟的小岛上,鲁滨孙孤身一人,克服许多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以惊人的毅力活了下来。没有房子自己造,没有食物自己找,没有衣服自己缝,没有工具自己做面对人生困境,鲁滨孙的所作所为无不显示了一个硬汉的坚毅性格,以及面对困境不屈不挠的英雄本色。当我看我这部小说时,默默地对自己进行了一番拷问。

如果我是鲁滨孙,经过第一次失败后,我会像他一样勇敢地站起来,再次出航吗?不,我将毫不犹豫地选择平静的生活,因为无法适应险象环生、困难重重的恶劣环境。如果我是鲁滨孙,流落荒岛,我能像他一样镇定吗?不,不可能。我只会手忙脚乱,不知所措,绝望地等待着救援。如果我是鲁滨孙,发现野人撕咬自己同伴时,我会勇敢地站出来吗?不,我非但不站出来,还会跑回家,祈祷他们不要找到我。

我不得不承认自己的胆小与无能。从呱呱坠地到背上书包,父母、学校为我铺好了一条平坦的成长之路。我心安理得地在这条平坦的大道上,走过了一年又一年。没有挫折,没有坎坷,没有风浪,而我还整天抱怨这个,抱怨那个。其实我根本没有咀嚼过生活的酸甜苦辣,我是泡在蜜水里长大的。

一本好书能拯救一个人。现在百分百相信这句话,全书264页向我展示了鲁滨孙自信自立、自尊自爱和不甘平庸的精神,告诉我要像鲁滨孙那样靠自己的毅力、智慧和善良,在社会中独立求生勇敢。

独立_《桃花心木》读后感


独立_《桃花心木》读后感800字

独立的孩子才是共产党的接班人、国家的栋梁,所以我们要学会独立自强。

今天,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读了《桃花心木》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讲述一个种树人种桃花心木的事情,但是这种树人浇水的时间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两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这令作者很疑惑。直到有一天作者询问种树人之后,作者才明白过来,原来种树人为了让桃花心木扎根好,所以不常常来浇水,让它们自己独自去找水源,只有这样,桃花心木长成百年大树就不成问题了。如果种树人天天都来浇水,浇的水的量也一样,这样的话,桃花心木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水,无法深入地底下,一旦停止浇水,树苗就会不断的枯萎。就算幸而存活的树苗,也会被风一吹就倒。种树人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因为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中的考验、挫折,才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我们小学生也是一样,在生活、学习上也不能过度的依赖别人。如果我们过度依赖的话,我们以后在社会上就根本立不了足,只能望而兴叹;如果我们学会独立自主,那么每一次的困难对于我们来说就是生活的考验,而每一次的失败就是我们下一次的经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成功。说起来也惭愧,我也曾经过分地依赖他人,那天因为我中午电脑玩得过火了,所以中午的数学作业一个字也没有写,一来到学校,我毫无办法,就借了同学的作业来抄,以此蒙混过去。在我吵的时候,我没有注意到老师就在我的身旁,当然,后来我被狠狠地骂了一顿,那使我明白了抄作业只是暂时的成功,而不能把知识吸收,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过才会真正明白知识。从此以后我就从来没有迟交作业、抄作业,还令我懂得了独立对我们小学生来说真的很重要,因为独立能使我们学会在社会上立足的办法;独立能让我们早点适应以后的生活;独立能让我们减轻父母身上的担子。

独立的孩子才是共产党的接班人、国家的栋梁,所以我们要学会独立自强。

《桃花心木》读后感700字

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

我们不再做温室里的花朵,做一个桃花心木那样的百年大树,勇敢的迎接狂风暴雨的挑战,经历无数次的困难与挫折。只要靠自己努力奋斗,你就会成为生活中的读了《桃花心木》这篇文章后,我深有所感。我知道了树苗要长成百年大树,不仅要靠别人给它浇水,更重要是靠自己找水源,拼命扎根,才不会在恶劣的环境中枯死。如果树苗养成了依赖性,即使长成大树,但一旦遇到狂风和暴雨,就会连根拔起。所以,我们从小就要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当你遇到一道难解的应用题,便去抄袭别人的答案。这样做只会害了自己,失去一次锻炼自己思维的机会,使自己养成了依赖的习惯。

其实人和树木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经常会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难。懦弱的人只会退缩,向困难低头;意志坚强的人不会被困难吓倒,而是向困难招手,向困难挑战!身残志坚的张海迪阿姨虽然双腿瘫痪了,坐着轮椅,不能行走,但她依然顽强奋斗,热爱生活,坚持不懈地写作,写出了一篇又一篇优秀的文章。

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当读到这里时,我眼前浮现出一位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游历了整个欧洲的情景。她是个做事有计划、果断、胆大而心细的女孩。我从心底钦佩她,要向她学习独立自主的精神。从她身上我明白到了:了解社会,必须亲身去体验,才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世界的精彩。

读完课文,掩卷沉思:我们虽然生活在和平的环境里,但今天的社会是充满竞争的社会,因此拥有独立自主的精神对我们来说是多么重要!强人。

相信《美国独立宣言读后感》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独立宣言读后感10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