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小学生读后感 ·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高二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高二

平凡之路——读《胭脂》有感作文1000字_高二读后感。

光明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带来知识。小学生在学习能力最活跃的时候,应该多看看课外书籍。多读书对于小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人们在阅读了书籍后都会有自己的收获和心得体会。小学生怎样将自己的独到见解写进读后感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上平凡之路——读《胭脂》有感作文1000字_高二读后感,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胭脂是女人的灵魂。

汉代以后,女子作红妆悦人悦己者与日俱增,且经久不衰,从“谁堪览明镜,持许照红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红妆束素腰”等诗句可见一斑。无论世事如何变迁,女子爱美的心不曾改变,不管在社会上如何摸爬滚打,总是不忘记美丽自己;只不过到了现代,胭脂用的少了,BB霜、DD霜之类用的多了,化妆品的名称变了,不变的是对美丽的憧憬、对未来的期望。

杨之俊上有母亲,下有女儿,她必须穿上坚固的铠甲战衣,才能在冷酷的社会中抚慰母亲、养育女儿。杨家三代没有男人可依靠,一切都要自己过活,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她只是一个34岁的女子,正值大好年华,却不得不武装自己,以期在无常世间顽强。

葛芬和叶成秋的爱情令人唏嘘,两人兜兜转转错过,她等了几十年,在一切尘埃落定之时,叶成秋却向她的女儿杨之俊求婚;已经51岁的葛芬看透世情,她用宽容的心接受了事实,并告诉女儿,一个男人对女子最大的尊重便是向她求婚。杨之俊心如明镜,她像崇拜着神明一样崇拜着叶成秋,在知晓叶成秋的心思后果断拒绝,她实在是当不得当年母亲的替身。杨陶是杨之俊生命中的光辉,含辛茹苦养大女儿之后,女儿却不甘过平凡普通的生活,想要展翅高飞,以致一头扎入名利场中,让杨之俊措手不及。历经多次角逐,她豁然开朗,最终决定放女儿远走高飞,即便将与她心爱的女儿跨越千山万水的,是曾经追求过她的叶世球。爱情如此讽刺,是不是?

这一切的转变,只因为杨之俊找回了自己。多年来,她不顾旁人的眼光,一边工作一边上夜校,无论世道多么艰难,她始终不忘修炼自己的灵魂。她终于凭借自己的努力闯出了一片天,脱离了叶成秋的庇护,拂去了叶世球的温柔。以前的她一无所有,如今的她光芒万丈,这一路的寂寞煎熬实不可道。正如她所说的,她的归宿是她自己的健康和才干;她能够依赖的,只有她自己。

不知道这世上究竟有没有宿命一说,只是觉得无论小说中的故事多么离奇,终究是源于现实生活的;每个主人公的际遇都不同,但无论经历了什么,始终都是自己要走的路。有些人的一生比小说更加曲折,但对永恒的时间来说,每一个人所走的,只是平凡之路。凡人皆有喜怒哀乐,来自亲情,抑或爱情;无论如何,找到自己的心、依靠自己的心才是正道。不由得想起了以前听过的很喜欢的一首歌——《平凡之路》。

我曾经毁了我的一切,只想永远地离开;我曾经堕入无边黑暗,想挣扎无法自拔;我曾经像你像他像那野草野花,绝望着、也渴望着,也哭也笑平凡着。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我曾经拥有着的一切,转眼都飘散如烟;我曾经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hdh765.coM更多小学生读后感小编推荐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作文1400字_高二读后感


这个世界看似很平凡,但在每个平凡的背后是无数泪水与欢笑编织成不平凡的人生。读罢,不禁概叹,这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生。这是路遥呕心沥血之作,以真实质朴的手笔描绘了一个平凡的世界,描写人性的善与美,丑与恶,细细读来,亦是一本杂糅百味的人生之书。

这是一本百翻不厌的书,它沉淀着时代的跌宕,它蕴含着人生的悲欢,它刻印着无惧世俗的烙印。每每阅读总能触及心灵深处的感动,不同的人生阶段阅读有不同感悟,它为每个人打开心灵的窗户,得到心灵的慰藉,散发心灵的碰撞。

不论是令人潸然泪下的亲情,还是激励人心的奋斗史,爱恨交织,酸甜苦辣尽入生活点滴。不论是负重前行的跋涉者,还是至情至性的改革者,人生百态,刻骨铭心溶于时代血液。

平凡的世界纵使平凡,也有伟大的人值得可歌可泣。田晓霞在抗洪救灾中为了救被洪水冲走的孩子而牺牲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她是屹立在人们心中的生命之树,生生不息,人类之树谁知凋落了这样的花朵,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平凡使我们奋发向上,不甘平庸,也在努力奋斗的同时提醒自己保持一颗平凡的心。这点从孙少平身上得到最突出的体现,当他得到调出煤矿来到城市的机会时,而他选择的是留在煤矿地,只因他对自己工作过的地方的热情和眷恋之情,和一颗充满感恩师父的心。

孙少平在二难之间做出的抉择,那是他遵从内心的选择,坚定自我。但在现实生活中,同样是面对二难抉择,我们会迟疑,我们会彷徨,我们会迷茫,摇摆不定,甚至觉得迈不开第一步,我们缺乏毅然决然的勇气,而少平却做到了,在面临命运的抉择时,他并没有好高骛远,他也憧憬着自己的美好未来,但他脚踏实地,苦难是人生的财富,看尽繁华,阅尽沧桑,他是平凡世界里的斗士者,一步步用双手编织着自己美好的梦。

每个人都会面临着大大小小的选择,选择即命运,所谓瞬间的选择决定一生,在人心浮躁与泥沙俱下的时代,我们随波逐流,渐渐忘了初心,走着走着就忘了为什么而出发,善始者弥繁,盖终者盖寡,怅然若失,难道我们是为了这样才来到这世上?在人生的岔路口,我们该如何选择?

人可以生如蚁,而美如神。恐怕少安就是这个故事里唯一幸福的人物了,作为长子,他是负重前行的跋涉者,用努力和拼搏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天道酬勤,苦尽甘来, 终成夙愿。

重温《平凡的世界》,让我们找到奋斗的意义,找到追求理想的动力,以梦为马,随处可栖,相信会成为最想成为的人。追梦的路上,无人伴你以歌,无人伴你以诗,单枪匹马独自前行。

人,要么孤独,要么庸俗。“孤独是人生自我证明的必经之路,只要你认定了自己的理想,那么坦然面对孤独将是你勇往直前最后的支撑点。”路遥如是说。

生如逆旅,一苇航之。人生没有多少诗意,日常生活就是一张琐碎的网。平凡如茧中蝶,只有经历破茧,才能收获精彩,平凡的生命里都有不甘平凡的灵魂,活出自己的风采,做好眼前平凡的事,活出生命的灿烂。

“他依稀听见一支用口哨吹出的充满活力的歌在耳边回响。这是赞美青春和生命的歌。”这是故事的后部分,青春的努力,拼搏的生命,故事的最后,所有的痛苦与泪水都化为甘醇,无穷的远方,是无穷的希望,生命不息,希望不止,活着,就是为了更好的活着。

我们每天都匆匆忙忙,过着充实的生活,努力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人生才有意义,浮生若梦,为何几欢,只有拼搏过,奋斗过,才不枉此生。

读《围城》有感作文650字_高二读后感


生活、爱情、婚姻就像一座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来,可里面的人却想出去。

就主人公方鸿渐来看,我觉得他一生都生活在一座座围城里,无法逃脱。首先,他年轻时就被父亲为自己选好未婚妻,此人却是与自己毫无交集。但他无从选择,只能默默接受。虽说后来未婚妻死了,但是却多了个岳父。为了不让父亲和岳父因知道真相而失望,他决定向爱尔兰弄了个假证回来。

学业如此,爱情道路也走得颇为艰难,虽说他身边有不少女子,但最终也未能如他所愿。先是鲍小姐、苏小姐,而后有唐晓芙、孙柔嘉,这些人都不能最终和他牵手,相伴终生。其实,我也挺同情他的,也许有的时候他也是身不由己、无可奈何的。就如岳父把他拿了证书的事大大肆宣扬,让他感到羞愧、无地自容。不过,他的机智滑稽却让我对他生了敬佩之情,这不是么?他聪明地戏谑了那个为他办假证的爱尔兰人,气得他直喝酒,可谓畅快淋漓。其中,还有一个情节,让我印象特别深刻,那就是当孙柔嘉去求她姑妈为方鸿渐谋个高薪的职业,他竟一口拒绝。因为血气方刚的他认为她们是在损害他的人格,他不想受此“恩惠”,免得以后要看她们的脸色为人。所以说,他确实是个自尊、自爱、自强之人。

看过了这本书,我觉得其实每一个人的前面其实都有一座座围城,外面的人拼命想进来,里面的自己却想出去。然而进去容易,可是出去恐怕很难。毕竟人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走向成熟的。走过的路,我们或许能转头远望,但却永远无法转身重走。在漫漫人生路上,我们会遇到很多座未知的围城,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可以自主做出选择,并不像方鸿渐那样被动。所以,对于生活中的围城,我们不要轻率地进去,凡事要三思而后行,但一旦进去了,就不要总想着出来。是做金笼鸟,还是做展翅鹰,去拥抱蓝天,享受自由,你自己决定吧!

读《活着》有感作文900字_高二读后感


活着,是一个人的活着么? 怀着跌宕起伏的心情,我读完了余华的《活着》,百感交集的我从而写下了这篇读后感。 和许多读者一样,对于破产败家前的主人公福贵,我也是十分鄙弃和不屑的,因为那时的他就是个不折不扣的败家子,喜嫖好赌,不疼惜逆来顺受、甘愿为他做牛做马的家珍,他甚至不把长辈岳父放在眼里,对忠心耿耿的长根也只会呼来唤去,让人十分厌恶。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大,他经历的事情也很多。他不再目中无人,他不再年少轻狂,他不再任意妄为,他懂得顾家、懂得珍惜、懂得如何成为一家之主、更懂得靠双手为亲人带来温暖……这些都成为我后来敬佩他的原因,因为浪子回头金不换,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一个不羁、任性的少年若愿意走向成熟,那么他还是值得我们原谅和支持的。

同时,我对他的一生也挺同情的,因为他从一个不愁吃穿的富家少爷,因为自己的好赌,造成家道中落、一贫如洗,也许那时的他既自责有后悔,得到的是大家的失望与嘲笑。但他并没有因此逃避现实、一蹶不振,而是决心改过自新,过着清贫的日子。最让我悲伤和痛心的是福贵的亲人相继离他而去,先是父母,而后是妻儿、战友、外孙,沉重的打击就如雷电击中他的心,让他几近崩溃。然而,他依然选择继续活着,即使承受妻死儿亡的痛苦,他也没有失去生存的希望,这一点值得我学习。

福贵,一个被苦难折磨了一生,终日与贫穷为伍的平凡农民,他有打不死的意志。也许在他的骨子里有着这样的意志:只要上天不收我,我就一直活着。文中有一个让我泪流满面的画面:年迈的富贵牵着与他一样年迈的牛,他们惺惺相惜,相依为命。

看完了整本书,也看完了福贵的一生,我感慨万千。福贵的活着,并不是他一个人的活着。即使最后确实只剩下他一个人,但是他是带着所有亲人对他的希望和思念去好好活着的,所以他并不孤单,也不可悲。 我敬重福贵,因为他对生命的珍惜、对活着的重视,这让我想到了社会上某些因生活压力或工作、学习、感情上的不顺心、不如意就选择死亡来逃避的人,他们根本不懂得活着的真正意义。 好好珍惜活着的机会,不一定要闪闪发光,即使平淡,但是幸福的生活,也值得我们追求。请记得:永不放弃生的希望!

读《师说》有感作文1200字_高二读后感


《师说》出自“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韩愈,字退之,唐代的散文家。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提倡了散文,创造了新的诗歌流派。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还是一个语言巨匠。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最近阅读了《古文观止》这本书,尤其是韩愈的《师说》给我的应象颇为深刻。本文阐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本文开宗明义地指出:“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点明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现就其中一些句子谈谈我的看法。

喜欢其中一句“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简单的来说就是“每个人都可以是我们的老师,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就像一棵树,如果花不娇艳,也许叶子会绿得青翠欲滴;如果叶子和花都不漂亮,也许枝干会长得错落有致;如果花、叶子和枝干都不漂亮,也许她的地理位置很好,在蓝天的映衬下显的格外多姿。因此,在实际生活中找准每个人身上值得学习的点是很重要的,只有不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才能提升自己,充实自己并走向成功。

我也喜欢文中的这句“弟子不必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俗话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姜还是老的辣”这两句本身就很矛盾,也就应证了“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只是专长不同罢了,我认为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

最后我觉得还有最重要的一点这篇文章没有把它反映出来,那就是“师解其惑,其惑未必能解,弟子努其力方能解其惑。”这句话换成俗语就是“师父领进门,修行在各人”。老师只能是引导我们,具体领悟和行动还在于我们自己。像土地给我提供承托,而不能个给我们海拔;像跳板给我们帮助,而不是给我们辉煌;像小巢给我们提供归宿,而不能给我们征程;想乳汁给我们提供营养,而不能给我们人生。因此,老师只是我们的依靠并非依赖,我们必须自己去努力奋斗,带着老师的忠告,带着自己的梦想不断进取,去解其惑。

从师学习固然重要,在实际生活中我理应认识到从师学习是我们的起止,只有不断努力去剖析创造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应这样,才显得更有意义。

你我的二分之——读《连环》有感作文1000字_高二读后感


你我的二分之一

——读《连环》有感

故事的最后,湘芹对她所得到的一切已经心满意足,她完全放下了心事,对连环不再苛求,允许他有做梦的权利。这个结局并不使我开心,它让我心里空空洞洞的,怅然若失。

连环在十三岁的时候就爱上了阿紫,从此一生为她羁绊,只要阿紫一声呼唤,连环就会乖乖跟着她走。他一辈子为了阿紫而活,不曾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日子,即便最后和深爱他多年的湘芹结婚,他的梦里依然只有阿紫,愿意背着阿紫走尽一生的路。

阿紫不断地恨着每一个人,持续地制造一个个闹剧,无论世间人如何厌恶她,连环始终认为她似精灵般可爱聪明,一生都在为她奔走。机缘巧合下,他看透了阿紫的真面目,才硬生生地逼着自己把对阿紫的爱从灵魂中剥离出来。他终于认识到,他爱着的只是记忆中的阿紫,而不是长大之后的香紫珊。她选择林湘芹作为后半生的伴侣,但能够入他梦的只有阿紫,她已经是连环二分之一的灵魂,自从爱上他,他就别无选择。

每个人都不愿做别人的奴隶,也不愿填补他人情感上的空白,悲哀的是,湘芹还是做了奴隶的奴隶。自从中学认识连环以来,她就迈上了漫长的等待之路。在这条艰辛的道路上,她一个人兵荒马乱,所经历的悲苦和委屈非连环可以想象,但她心甘情愿驻足、守候,因为她是连环二分之一的灵魂,她同样别无选择。

在爱情里,我们都不愿意将就,这听来是一句很矫情的话,但也很实际。大部分年轻人在结婚前,对自己的另一半都有标准,但遇见了对的人也就沦陷了,所有的标准都可以弃之不管。对我来讲,这个人也许懒散了一点儿,也许不是那么帅气,也不是那么有钱有权,但只要对待感情一心一意就可以,一旦他对感情分心,则不可原谅。

湘芹聪明睿智、温柔大方,我不明白她为什么一定要长久地守候连环。她不是没有试过离开他,只是再见到他的时候,她永远管不住自己的心。难道这世上只有连环一人了吗?直到现在,我不相信一个人可以一生只爱一个人,谁没有走过感情的岔道?连环努力地面对现实,瞒过了身边的每一个人,但那么好的演技偏偏骗不过自己,这有什么用呢?连环,湘芹是你的结发妻子,你在梦里想着另一个人,愿与她生生世世永不分离,你不惭愧吗?阿紫,你美艳不可方物,但一而再、再而三地利用连环,你不愧疚吗?玩弄别人的感情很好玩吗?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太过执着会害了自己也伤了别人,何苦呢。不是他真正渴望的人,他心里的空白,你无论如何都填补不了,真要命。每个人那二分之一的灵魂都要靠对的人填补,但千万不要傻乎乎地看错了人心。

读《梵高传》有感作文800字_高二读后感


孟子说:“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样的话用在梵高身上,再也合适不过了。读梵高的传记以前,我对他的印象一直都是一个拥有绘画天分的疯子,可是读过之后,才发现他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心思缜密的,才华斐然的,悲天悯人的天才。

梵高是个悲剧英雄。27岁以前从事各种各样的事业,当过画商,做过牧师,但都和他敏感的性格相抵触,最终以失败告终,然后他穷困潦倒,被人嘲笑,家人也不了解他,他郁郁寡欢,常常在郁闷致死或者饿死的边缘挣扎。他失败的生活还以及有点丑的外形,使得爱情也总是受阻,生活的每一步都将他推向深渊。不过还好,他有一个一生的知己,就是他的弟弟提奥,提奥不但在精神支持梵高的绘画事业,并且每月按时支付给梵高生活费,让他无忧的创作。可是,这也没能阻挡梵高最后的精神崩溃,仅仅37岁的梵高,在一个圣诞前夜,开枪自杀。

梵高的一生,用在绘画上的时间只不过七八年而已,生前绘画带给他的是一贫如洗,是别人的指指点点,是巨大的不幸,但是梵高死后,他的画被世界疯抢,拍卖价格高的惊人,可是,这一切都跟梵高没有任何关系了。对死者再高的荣誉,也只是能给生者带来慰籍。有时候我想,梵高根本不该去画画,可是其中的得失,旁观者看到的只是浮光掠影,即便再苦再难,梵高对绘画的热爱也是至死不渝的。这个,从他的画中也能窥探一些。

梵高的画总是浓墨重彩,感情强烈。他并不是一个疯子,他用赤子之心热爱着这个世界,就算这个世界不给他一点点的回应。他的画里满是热情。就梵高活着的一生里,他并不是一个成功者,在他二十七八岁的年纪,肯定也是充满了迷茫,到底是屈从世间的利益,还是跟随内心的声音,哪怕这是一条不归路......

我觉得,比梵高的画更加珍贵的是梵高的生活抉择,要么庸碌一生,违心的生活,要么疯狂的跟随自己的内心,结果不是成了天才就是成了疯子。选择,远比生活本身更难。

喜欢《平凡之路——读《胭脂》有感作文1000字_高二读后感》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平凡的世界有感高二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