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中国时刻读后感1000字

中国时刻读后感1000字

《中国相声》读后感1000字。

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读书有助于我们成长,而读中外经典名著对我们的成长道路上就有很大的帮助。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为自己所看的书籍写一份读书笔记。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中国相声》读后感1000字,带给大家。有需要的朋友就来看看吧!

我记得第一次听相声听的是郭德纲于谦的相声,我很多人也是,还有人没听过相声。相声是一门传统艺术,年轻人听相声已经很少了,我也一样。有幸在暑假,闲暇的时间拿手机软件听了相声,对这门艺术很感兴趣,想多多了解,读了《中国相声》一书。

说相声,逗人乐。祖师爷,东方朔。

溯源长,历史短。成行业,并不远。

大清朝,道光年。张三禄,始流传。

八角鼓,唱全堂。使口技,演双簧。

相声,是具有喜剧风格的语言艺术,但不是喜剧不属于戏剧范畴,而是曲艺的一种。和上面提到的一般喜剧不同的是,它不是以喜剧人物角色的形式去酿造笑声的,而是以演员自己本来的面目同观众交流感情。戏剧是第一人称的模拟,曲艺是第三人称的叙述。

相声既然是我国特殊的民族艺术形式,那么,它一定具有久远的发展形成历史。但是,遗憾得很,至少在清代以前,我们在古籍中并未发现很多关于相声的记载。这或许是由于这一民间技艺,被过去封建文人视为末流,不屑一顾,未予重视,但也不会不透露一些信息,如戏曲、小说那样,尽管材料零碎、片断,也还是斑斑可见的。

相声就是用说笑话的形式进行自我娱乐历史悠久。我国古代寓言大多是由笑话提炼浓缩而成的。比如揠苗助长、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便被保存在《孟子》里;《庄子》里更有望洋兴叹、井底之蛙、东施效颦之类的笑话;《战国策》中画蛇添足、狐假虎威等也很脍炙人口;《吕氏春秋》中还有刻舟求剑、掩耳盗铃等名篇。就是被当作经典的《论语》里也有割鸡焉用牛刀的趣话。因此,过去有人认为相声并无历史可言。而一般艺人根据口耳相传,也认为相声自清代始有,以前的寻本求源。

说学逗唱历来被相声演员作为他们学习的四门功课,实际这是四种不同的艺术手段。说指叙述表白能力,学指声情模拟能力,逗指戏言巧辩能力,唱指声乐表现能力。它们分别成为不同形式、不同节目、不同演员的各自不同特长,并且相互融合、渗透在整个相声的艺术特点之中。

笑,是我们生活的亲密伙伴。不可设想,没有笑声,生活将会变得怎样枯涩和僵硬!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爱笑又会笑的民族。热情和开朗是我们民族性格的突出特点,求实精神和乐观情绪使我们这个民族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在我国文学艺术,特别是民间文艺里,喜剧情趣有着特别引人入胜的魅力。滑稽、幽默、讽刺和诙谐洋溢在各种民间形式传说和故事、歌谣和谜语、曲艺和戏曲里,甚至成为我国民间文艺风格的特征。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延伸阅读

《丑陋的中国人》(上)读后感1000字


《丑陋的中国人》(上)读后感1000字:

先说此书,也算与自己有缘,高一的时候从一个在学校门口摆摊的毕业学长那里淘来,当时地上摆着53、必刷题等抢手书籍,但第一眼便看到了藏在一本词典后面的它,便问摊主多少钱。

不想以太低价卖出去但又希望被其他人读到的心理,让他在纠结了一会儿之后向我说:“8块钱就好了,这本书挺好的,真的。”我将一切看在眼中,也顿然有种惺惺相惜之感,便也不多说,从书包里掏钱给他。

他也没有立即给我,而是翻到扉页,很郑重的著上自己的名字,钢笔字遒劲有力,大气磅礴,而后双手递给我,那一刻只觉得,大概是个真挚爱书之人。

高中时期的读书太碎片,以致于每次看书,必然先翻个大概,若是那种让人欲罢不能想一口气读完根本停不下来的书,是万万不敢平时翻看的,不然有“还有卷子没写,习题没总结”等罪恶感深重的小人在脑海里转来转去,忐忑矛盾又绝望,反而浪费了一本好书。

故都会留到周末的夜晚,关上房间的门,自己一个人坐在床上,背靠着枕头,翻开书,津津有味,如痴如醉,无我且排他,再幸福不过了。合上书的那一刻,长呼一口气,竟觉得舒畅无比,像修女刚念完祷文的瞬间,教堂里的钟“铛”的一声被敲响,在耳边回响,余音绕梁。

这本书便是如此。但当时看完并没有来得及发表感想,当时觉得连用几个小时好好写点东西都有点奢侈,随笔也大多心血来潮便赶紧能写几句是几句。

今年回家,再翻出此书,便已做了决定要再读一遍。我认为有些书,读一遍,是一种感觉,再读一遍,又是另外一种感觉,故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读里面的文,段,句,字,层层深入,像在剥洋葱一般,还可能越剥越流泪。

但很难去分辨哪些书值得这样去深读,于是又说,一切随心。

不同次的读,也不一定是要连着读个好几遍,那样反倒是让人觉得你读得不认真,因为漏掉了某些情节才去读了。应该是不同时期去读,可以是在不同年龄,等你成长了一些再去读,会明白得更透彻;也可以是在不同的经历时期,环境与遭遇影响一个人的心态与眼界,这时再去看,又觉得与以前读有了那么点不同的味道,妙就妙在这里。

作者柏杨老先生,倒也没听过这号人物,无妨,看标题也大概猜到,这是一本揭示抨击中国人行为、心理上的丑陋的大谈阔论之书。看了序言便又不禁想到,从初中开始写议论文开始,所议之事大多为赞扬人和事之类的文章,鲜有会让你写国人哪里哪里不好的例子。

有倒是也有,但是在文章的最后,你必然要牵回提点建议的部分,这部分往往水得很,去掉标题放在哪篇文章都适用。也想过好好写应该怎么做,但写着写着发现,好像有点喧宾夺主的感觉了,便没有了后续。再者也是屈服于高考的所谓“驱动型创新写作”之下,不敢造次。驱动与否,已不想评价太多,相对过去确实有改进之实,但八股文的影子,却是还未换掉。作者:不幸染了风寒的我

《中国电力与能源》读后感1000字


《中国电力与能源》读后感1000字
在中电装备团支部的组织关怀下,我有幸拜读了刘振亚董事长撰写的《中国电力与能源》一书。经过将近2个月认真仔细的阅读,我对书中阐述的当今世界能源问题、环保问题、中国及世界的电力现状及发展趋势等有了清晰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将自己进入国家电网中电装备公司以来的工作经历与书中的知识、内容相对应,我感觉受益匪浅,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和心得。
能源是人类进行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它给我们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使得我们的生产生活更加便利和舒适,可以说,能源是推动人类进步的物质基础。但是,诸多问题也因能源而起,环境破坏,气候变化,资源枯竭等一系列的问题给人类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当今世界都在为谋求建立一个安全、高效、清洁、经济的能源供应体系而努力,而我们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应当抓住世界发展的机遇,通过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体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
世界能源地理分布是已经既定的事实,如何实现能源的运输与利用对世界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因能源产生的问题对国际经济和社会带来了挑战,能源安全已经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并成为重要的国际议题。从中国国内能源分布来看,能源资源与能源需求分布不均衡,能源开发利用效率总体较低,能源结构有待优化。根据目前能源现状与科技能力,坚持以电力为中心,对我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有助于保障能源供应,缓解能源供应压力,有助于优化能源结构,缓解环境保护压力,有助于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能源强度。(读后感)
此时此刻,实施一特四大战略,是电力发展的核心任务,该战略是应对新一轮能源技术革命的关键。在向着完成一特四大战略迈进过程中,特高压电网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发挥特高压在远距离输电方面的优势,可以构建结构坚强、功能强大的智能化能源配置平台,也可以为国际能源合作提供技术支持。发展特高压电网有利于促进电网与电源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大幅度提高电网自身的安全性可靠性、灵活性和经济性,有利于增强电力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国内输变电设备制造企业的制造水平,实现我国交直流输变电设备制造技术升级,提高国际竞争能力。
同时,能源与电力作为国际性热点问题,业务发展应适应全球能源市场的发展。通过走出去并购海外能源资源、占领海外能源市场,对保障我国重要能源的供给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也对企业自身有着推进作用。通过走出去企业可以进入新的市场、调整业务布局、发展新的业务,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作为一名中电装备人,我们肩负着为祖国、为国家电网开拓海外市场的重担,肩负着在海外开展电力工程建设的使命。从现在开始,我要努力学习语言、合同、电力基建等相关知识,练好在海外电力市场拼搏的基本功,争取早日为公司的海外EpC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乡土中国读书笔记1000字


乡土中国读书笔记1000字:

从社会关系的角度把视角拉近一些,我们会看到与西方”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不同,农村社会对于权利的分配是十分不均衡的。人们评价人或者事,往往不是”讲理“,而是看对方与自己的亲疏远近。与自己距离近的,就支持,与自己距离远的,就反对。而且还有一个特点,有些社会地位高的人会吸引大量的各种“远方亲戚”就会自动找上门来。这就是说,在农村社会构建的关系网络实际上是以个人为中心的。这种特点与之前写到的婚姻关系相结合,就形成了一种社会关系网络模式。首先,这个网络是以婚姻为纽带的;其次,构成这个网络的是男方和女方各自的家庭网络;再次,这个网络的大小和影响力既取决与男方女方家庭网的大小和影响力,更取决与中心人物的社会地位。在这样的网络中,人们自动向社会地位高的人靠拢,形成以他(她)为中心的网络结构。这样的网络是不是稳定,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中心人物,如果这个人物比较能照顾全局,考虑到各方的利益诉求,那么大的网络往往更加稳定,相反,如果中心人物比较自私或者偏心,这样的网络往往不能稳定。

最后,来说一说关于权力的来源。费孝通先生总结了四种来源,分别是横暴权力、同意权利、长老权力、时势权力。

横暴权力是最高权力的来源:由于征服带来的权力。比如说在古代中国的改朝换代,不管是哪个皇帝,只要能用武力打下江山,就会获得相应的统治权力。这其实相当于在说,我之所以承认你的权力,是惧怕于你的武力。这与西方传统的政教合一的理念不同,也不同于文艺复兴后基于契约的权力模型。这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逻辑,正是它构成了中国作为一个大一统帝国的基础。

第二种权力是同意权力。同意权力是大家在协作的时候达成的某种共识。因为要做成一件事情就必须有领导者。在大家协商一致的情况下,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听从某个人的指挥。这样的权力模式在今天得到延续,它实际上可以理解为是契约精神的雏形。

第三中权力是长老权力,它的含义是,在农村人们普遍会尊重某些经验丰富或者是有才华的人,这样的人往往是老者。所以被称为长者权力。读书笔记这样的长者实际上和之前提到的一个网络中的社会地位有些相似:长者的社会地位往往是比较高的。从另一方面来说,社会地位高的也往往更容易被人们推崇为长者。

第四种权力称之为时势权力,这是一种动态的权力。说的是当有重大的变动出现时,那些能够最早看清时势的人就会获得某种权力。因为他可以带领大部分没什么见识的农民应对变局。这样就具有了某种权力。

总之这四种权力,第一种是最宏观的,大局上说的;第二三种是在实际生活中面对具体的事情所涌现出来的权力;第四种则是和外部环境有关的权力。

乡土中国所反应的那种静态保守,奠定了中国作为一个超级大国的基础,它们使得中原是稳定的,和施展所说的那些多元融合的体系一道构成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华夏文明。乡土中国,相当于是中原的运行模式。这个模式中的关键词包括:稳定、共生、团结对外。但在经济基础变化的今天,这种模式受到的冲击是巨大的。尽管如此,在现代中国社会依然看到很多乡土中国的特点:重面子、评价主观化、人情社会等等。作者:何紫朝

费孝通《乡土中国》读书笔记1000字


费孝通《乡土中国》读书笔记1000字及感悟:

最近读完了费孝通的《乡土中国》,这是一本解读农耕文化下中国社会文化形态的书,处处充盈真知灼见,解释了中国人很多根深蒂固的行为习惯的来源。特别是有过一段社会经历后读这本书,能帮助理解很多社会现象,产生共鸣。

中国基层社会是乡土性的,城市人不愿承认(他们认为乡下人土气),可他们不知,城市人也是从土气的乡土社会分化出去的。城里人嘲笑乡里人愚笨,事实上,城里人分不清韭菜和麦子跟乡里人不知道给车子让路的道理是一样的,都是缺少见识,并不是智力不及,因为在乡下不需要让车子这种智力。

很多事情都类似,比如现代社会电子产品的使用情况,需要的自然用得顺畅,没有需求的自然一窍不通。

而说到“私”这种性格特征,中国人自古以来都认为“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别人瓦上霜”,特别是一遇到公家的财产和设备,就觉得是免费的,都可以凑上一脚。这也是外国人一直以来对我们的诟病。

关于管理制度,法治在乡土社会中并不见得有优势。我们国家在战国时期就提出了法制治国,可两千年来依然是人治。因为乡土中国生活在稳定的圈子里,大家都是熟人,打个招呼就行了。这种生活背景下显然没有法律和合同之类东西存在的必要,因为法治是对陌生人的管理制度,只有整天要和陌生人打交道的现代人才需要。对中国人来说,分得太清楚未免伤了感情。

乡土社会的权力:横暴权力、同意权力、长老权力、时势权力,这些权力结构只能慢慢改变,法律也是没有办法的。

在书中,也说到了中国式的婚姻,中国人的婚姻中不爱才是天经地义,夫妻之间的关系是合作关系,男主外女主内,各自管好自己的工作,一切相安无事。至于爱,同性之间才有,人们往往认为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非要寻找两性间的爱,也往往不在妻子身上找,而是到酒肆、勾栏之中找,而且往往成为一段佳话。

这本书尽管写得浅显明白,但是思想深刻,一个观点就能引申出一篇论文来,阅历多一些的时候会有更深的感触。

作为既接受了西方现代文化,又深受中国乡土文化影响的现代青年人来说,一边要应付现代文明,一边没法彻底清除深入骨血的乡土文化,内心难免会感到撕扯。我想,多一点自己的主张,少一点得失之心,总会在这撕扯中找到一条光明的道路的。那么,我们的生活也就变得豁然开朗,越来越顺利了。作者:小胡子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中国相声》读后感1000字”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读后感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中国时刻读后感1000字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