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读书笔记读后感50字

读书笔记读后感50字

《如何高效阅读》读书笔记1500字。

托马斯·卡莱尔说过:“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书中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尤其读中外经典名著,它们都是作者智慧的结晶。每次阅读完中外经典名著后,都会体会到书中人物那终身百折不挠的精神。这时候,最关键的读书笔记怎么能落下!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或许你需要"《如何高效阅读》读书笔记1500字"这样的内容,相信你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如何高效阅读》读书笔记1500字:

我用《如何高效阅读》这本书所传授的阅读技巧,花了一天的时间就把这本书看完。而且中间我又看了两个小时左右的《毛泽东选集》。这应该是创造了我近几年来的读书速度记录。尽管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人,主要讲的是字母文字的阅读技巧,但读完之后远远超过我原来所抱有的期望。

因为书中传授的一些技巧还是可以应用到我们中国这种象形文字的阅读上来的。而我们的汉语本来就以能够承载高信息量著称。也是说作者提到的同样的阅读速度,我们中国人应该是吸收信息量更多的。

比如说,印象最深、运用最熟练的手指引导阅读法,概括来说就是用手指在字里行间的移动带动眼睛的转动,进行阅读的视觉化,从而有效的提高阅读速度。

我就是用这个技巧,才花了半天的时间就把书读完,个人感觉提高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就是能够集中注意力。想想看,我本来就不是学习的料,又这么大岁数了,之前又天天在社会里奔波,哪能静得下心学习点东西。我基本是看十分钟左右的书,就得摆弄手机一下,无意识的刷朋友圈,频率惊人。而用了手指作为节拍器,我可以毫不费力的集中起20分钟左右的注意力。注意力一集中,阅读速度和阅读记忆也就自然而然的提高了。

其次就是能够加深记忆。之前没有手指作为节拍器,我盯着书本看一会,这个注意力就不知道漂到哪里去了,等回过神来,不知道自己读了些什么,只能重新集中注意力再读遍,这明显的就降低了阅读速度,花费了更多的时间。

所以,书中有一段话说的好:“时间是少数不能取代的因素之一。我们每个人每天的时间都一样多。不管我们如何界定成功,如何利用时间事关我们在人生中成功的大小。”

此外,该书还强调了要想高效阅读的一个必要前提:那就是搞明白自己的阅读目的是什么。对于不同的书,我们阅读肯定是有不同的目的了。

比如课本教材,我们阅读是为了记住知识点,能够考试过关,而不是为了打发时间消遣;

比如小说,我们阅读的主要目的肯定是为了消遣,尽管可能有人是为了学怎么写小说;

比如说报纸杂志,我们阅读的目的不外乎消遣和获取最新信息等等。

像我最近在看《毛泽东选集》。都说毛选是一本传授屠龙术的天书,应该好好学。但我一开始确实不知道该怎么阅读,即使强迫自己读下来,读书笔记也不知道自己收获了什么。后来,因为自己要写文章的需要,想到了毛泽东本身就是个写作大家,而毛选也以深入浅出、贴近群众著称。所以我就知道可以通过阅读毛选,来学习毛主席是怎么写文章的。于是我在读每一篇文章的时候,都会注意到文章的结构以及用语特点。

有用吗?我只知道我废寝忘食看《龙珠超》的那几天,被动的高强度的接受日语的熏陶,到最后自己张嘴说话,竟然情不自禁的说起来“瓦达西瓦”。幸亏不是看的爱情动作片,否则我脱口而出的就应该是。

所以,我相信不管学习效率这么底下,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最后照猫画虎,写出个差强人意毛体应该还是比较容易的吧。

而且,在看完合上书的时候,我内心曾经藏了十几年的疑惑也顺便解开了:为什么学生时代,有的同学看上去并不聪明,但是考试总是能考高分。

答案就是,学习本身就是一种阅读,而且更加强调是知识点和解题方法的记忆。而考试本质就是根据要求提取知识点记忆和解题方法记忆来获取高分的过程。除开那些天赋异禀的同学,绝大部分考试成绩好的同学,可能是掌握了高效阅读的方法,能够通过预习、复习、老师讲解、自学等方式,将阅读得来的信息牢牢记住,并在考试中顺利将记忆提取出来。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考试中,有的同学会突然的考出超出自身平常水平的成绩,因为考试的内容恰恰就是他为数不多能记住提取的知识点。

就是俗话说的:运气好碰上了。

不管理科,文科,应该都是这个道理。

所以,这本书除了推荐给仍有读书爱好的老铁们,更是强力推荐给孩子即将上学或已经在校学习的爸爸妈妈们看。书中提到的一些阅读技巧和记忆方法,完全可以照搬到孩子的学习方法上去,因为这就是那些虽然一样智商但能考出好成绩的学生们的奥秘。

而这些,是花再多钱上辅导班,也不会教授的。作者:壹拾柒

HdH765.cOm更多精选中外名著读后感阅读

《月桥》读书笔记:大学如何阅读?


《月桥》读书笔记:大学如何阅读?

作者:王海峰

这篇文章是2008年11月写给《月桥》和《月桥》读者的。那时候的发表是印刷在《月桥》杂志上,人们只能拿着杂志传看。现在发布电子版,相信大家只要动一下手指,就会把文章看完,或者把文章发给他人。文章原标题为“阅读的经营及语言关”。

《月桥》是一片土地,几代人在其中发芽、成熟。耕耘到最后的人,定会收获与人不同的果实。看到中文系的月桥生龙活虎,觉得自己应该出些力。下面我说一下自己关于阅读的浅陋经验,如果这些话能够成为一根秸秆,有助于篝火的燃烧,便是最大的幸运。

写作是一件累人的活,能够从中感受到快乐的人,是有福的。这个人需要有足够的热情、爱心和耐力,除此以外,便是勤奋。这种勤奋便包括“阅读”的勤奋。这里的阅读,我想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针对于书本的阅读,另一个是针对于生活的“阅读”。

关于读书。第一是要读经典。经典的作品能够让人直接贴近最高级、最高尚的审美境界,有经典的标准常驻人心,阅读变得更加有效和崇高。经典一般是那些经过时间的筛选,仍然让人感觉美好而生生不息的东西。从经典的作品里,可以更加纯粹地捕捉精神和知识养料。

第二是选择篇幅。对于初学写作者,我不建议阅读太多的长篇大作,可以多留意短小的散文、小说和诗歌等。因为它短,它的技巧就相对埋藏得比较浅,表现得比较精致和集中,方便搜索和掌握。在此基础上,逐渐加大阅读量,积累语词,提高阅读速度。

第三是读书方法。首先,做好摘抄笔记,注明语出何处。这是识记层面的事情,天长日久才能见到效果。其次,记读书笔记,这很重要,实际上它是一种头脑中的再阅读和再体验,也便于翻找、比较和反思。读书笔记是将读和写结合起来的好办法。

第四是针对阅读。开始的阅读可以精细些,便于理解消化,待熟练后,可以有针对性地按照弥补自己写作不足之处的原则进行阅读。阅读的过程成为分拣的过程,完全在于阅读者的需求。

再说读生活。也可以分两个部分:一个是观察的生活,另一个是体验的生活。观察和体验有着本质的不同。很多事情我们只能观察,不能体验,或者观察就足够了解,不需体验;又有一些事情,我们只有体验了,才能知道其中的意思。开始谁都不能够做到人情练达和世事洞明,这就需要一个过程。

古人在练书法的时候,讲究身正、眼正、手正,虽说身、眼、手都正了未必能写出好字,但是惟其身、眼、手都正,才能端正其心,使得心手和一,终成大纛。这里涉及一个“意”与“行”统一的问题。书本上的阅读,能够树立人的思想观念,将书本上的“意”与生活中观察和体验的“行”结合起来,是阅读的又一个阶段。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是难以达到的,但是通过一个关键的途径,即思考,是可以接近目标的。务必要使思考成为阅读的忠实朋友,彼此促进,共同提高阅读和思考的质量。

还有一个问题,是语言关。写作者的语言有一道关卡,通过了这道关卡,便可以进入更高阶段的写作。它不仅是要求文从字顺,甚至文采斐然,它更重要的是对语言的一个综合要求,从字词、语感、运思到行文,都要求逾越这道关。

这道关铺垫得踏实,以后的写作才有十足的底气,如果非要用字数来衡量这道关的高度,写作训练要写出多少个字,我以为起码是写过10万字;读书(文学作品)要达到多少本,我以为起码要超过100本。列出这样的数字实在是不得已,毕竟每个人的基础不同,阅读质量不同,这和睡眠一样,有的人睡不足八小时会精神不振,有的人睡六个小时便精神一天。但是,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便是没有一定数量的阅读和写作训练,是无法写出优秀作品的,没有一定时间的睡眠,是无法健康生活的。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笔记1500字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笔记1500字范文:

上周,读完《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这本书,是因为时间管理叶武滨老师对它的推崇。花一周时间读完这本书,我把“七个习惯”梳理了一下。

习惯一、积极主动——个人愿景的原则

“人性的本质是主动而非被动,人类不仅能针对特定环境选择回应方式,更能主动创造有利的环境。”

“最令人鼓舞的事实,莫过于人类确实能主动努力以提升生命价值。——亨利·戴维·梭罗”

这说明不管你的生存环境如何,你都有责任去寻找个人愿景,然后为此作出种种努力,去改变,去创造,而不是把自己的现状推托到原始家庭、社会歧视、没有机遇等方面。

习惯二、以终为始——自我领导的原则

太多人成功之后,反而感到空虚,于是把金钱和精力浪费到追求刺激上,最终又使自己回到一文不名的原点,有人甚至比成功前更落泊。

太多人得到名利之后,却发现牺牲了更可贵的事物:亲情、爱情、健康……正应了那些网络语——“穷得只剩钱”,“前半辈子拼命挣钱,后半辈子花钱买命”。所以,我们有必要每天提醒自己:当初想成功的初心是什么?是为了让家人过上高质量的生活?还是要帮助更多的人找到自己?在你面对一些选择左右为难时,不妨想想自己的初心,想想哪个选择离初心更近。

习惯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则

“有效管理是掌握重点式的管理,它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

企业中,领导决定什么是重点,下面的员工围绕这个重点展开日常工作。而我们个人生活的要事,应该自己最清楚,但许多人恰恰不记得这些事情。理清并按时完成要事,在日常中就能避开大多数突发情况。

习惯四、双赢思维——人际领导的原则

“双赢者把生活看作一个合作的舞台,而不是一个角斗场。”

一般人看事情总会有这样的偏见:你变强了,就是我变弱了,你赚钱了,就是我亏钱了,由此会产生嫉妒心理、恶性竞争,“见不得别人好”,是大多数人的通病。

“其实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足够的立足空间,他人之得不必就视为自己之失。”学会摆脱“非此即彼”的思维习惯,努力学习多元化、多维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双赢并不困难。

习惯五、知彼解己——移情沟通的原则

“知彼解己,指首先努力了解对方,然后争取让对方了解自己。这一原则是进行有效人际交流的关键。”

移情沟通,一般人理解为“设身处地”地考虑问题,但我们经常把这想得太容易——你想象出来的体验,不及亲身经历体验的万分之一。所以,不要把“我能理解你”,“我能体会你的心情”挂在嘴上,过多使用这些语言会造成当事人的反感——你说得太轻松了!在沟通中,我们可以试着更多倾听,更少判断,慎提建议,适当复述,适当引导。

习惯六、综合统效——创造性合作的原则

“统合综效的基本心态是:如果一位具有相当聪明才智的人跟我意见不同,那么对方的主张必定有我尚未体会的奥妙,值得加以了解。”“假如两人意见相同,其中一人必属多余。”“要有分歧才有收获。”

多数人在面对别人的反对时会心生不满,有人甚至会暴跳如雷,很显然,这种情绪对解决问题毫无帮助,甚至是成功解决问题的阻力。

我把这里讲的“统合综效”理解为“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习惯七、不断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的原则

“人生最值得的投资就是磨炼自己”,“工作本身并不能带来经济上的安全感,具备良好的思考、学习、创造与适应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拥有财富,并不代表经济独立,拥有创造财富的能力才真正可靠。”

世界不断发展,现实必然要求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能力。这也就是我们老祖宗一再提倡的“活到老,学到老”的原因吧?

上面是书中的主要内容,但我觉得收获最大的是以下这点:“倘若没有根深蒂固的诚信和基本的品德力量,那么生活的挑战迟早会让你真正的动机暴露无遗,一时的成功就会被人际关系的破裂所替代。”

所以,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必须建立在“根深蒂固的诚信和基本的品德力量”之上,这用我们古人的话来说就是必须“厚德载物”,“以德服人”,否则就是在沙滩上建楼,建得越高越辉煌,倒得就越惨越彻底。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精华内容,我把它们概括成八个词语: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综合统效、不断更新、厚德载物。作者:滆湖小虾米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2500字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2500字范文:

几周前就读完了这本书,一直拖着没有写读书笔记。有恒心、有意志力原原本本不打折扣执行计划的人,是令人敬佩的。哎,小小反思一下,这几天荒废了公众号的更新,继续更起来。而且公众号还打算在内容上做点创新,回头小编可能要定几个主题。按系列来,每日新,日日新。啦啦啦。。。

言归正传。《如何阅读一本书》不用俺说,这本书的名气已经如雷贯耳,它太久远(初版1940年)又太经典,记得有一次在北大图书馆,看到他们的年度阅读排行榜,这本书稳稳位居第一。

怀着膜拜的心情捧起这本书的,怎么说呢,可能是自己已经多多少少学到悟到了一些读书的方法,所以,并没有太过惊艳,不过这本书验证了我一些读书方法和观点的合理性,还是很开心的。简单捋几条印象深刻也比较重要的点。

一、一本书的正确打开方式

这一点尤为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常识,您觉得应该怎么开始阅读一本书呢?您可能要笑了,那当然是直接拿出来书翻开第一页正文就开读喽。如果您真的这样认为,而且一直是这样做的,那就大错特错了。别想抬杠,就问你是不是读完一本书,常常有列不出提纲,画不出重点,拎不出主线的毛病?别不承认,有就对了,这一步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

那么,究竟怎样才是打开一本书的正确方式呢?首先把华丽的封皮撕掉扔垃圾桶(本人做法,谨慎仿效),看看封皮和封底,有的会有字,比如这本书,就有一段短小精悍概括整本书内容和价值的特别经典的一段话,非常重要。

(这段话附在这里:每本书的封面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作为一个分析阅读的读者,你的责任就是要找出这个骨架。一本书出现在你面前时,肌肉包着骨头,衣服包裹着肌肉,可说是盛装而来。你用不着揭开它的外衣或是撕开它的肌肉,才能得到在柔软表皮下的那套骨架。但是你一定要用一双X光般的透视眼来看这本书,因为那是你了解一本书、掌握其骨架的基础。)后面不写了,有机会你们自己看吧。

其次是,读作者简介、序言、以及后面的附录等,这些是大家最容易忽略的,而这恰恰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序言,里面一般会交代作者写作的目的、书的框架,以及这本书要解决的问题,还有作者对读这本书的建议等。

再次便是目录,目录一定要认真用心读,而且我认为要读上几遍,从章节标题到章内每节的标题,彼此之间的逻辑关系,从大到小,再从小到大,直到合上书自己能说出来这本书的大致逻辑和主要内容。一般来说,一本好书,作者的逻辑都是比较清晰,目录设定就很顺。反过来,如果目录不咋地比较混乱,这本书的质量也可见一斑,目录是衡量一本书优劣的很重要的标准。

接下来便是正文了。

二、阅读的四个层次

整本书四个篇章,其中三章写了阅读的四个层次,另一章专门写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顺便提一句,上文中小编说的读目录,然后在心中形成自己的目录,可以不是书的目录,能理解能吸收最重要。

阅读的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级别逐次提高,难度逐次升级,从方法和程序上,后者包括前者。

简单说,基础阅读就是扫清障碍,做好阅读的准备,主要是语言上的。比如你英语不咋地,如果想要读全英版《资本论》,就要先把语言关过了。

检视阅读,分两种,一种是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一种是粗浅的阅读。略读适用于你到了书店浏览书,花上10-15分钟时间,利用前面第一条写的打开一本书的正确方式,完成了前几步,掌握了书的骨架,然后在正文中,从某章你感兴趣的看1-2页,或是随便挑上几段读一下,这就够了。这样,你会形成一个基本认识,明白这本书在说什么,是怎么说的,这本书的写作水平如何,是否值得买。粗浅的阅读,主要是针对大部头或者比较深奥难读的书,仔细啃很慢而且会逐渐丧失兴趣,所以第一遍应该粗浅的阅读,最紧要的,就是要忽略掉一切细节,比如这一段晦涩难懂,就可以跳过,跨节、跨章都无所谓,不要在乎一个概念、几页文字,读下去!读完!这是最重要的!哪怕只获取30%-50%,也是值得的。等你过段时间具备了更高的能力,就可以更深一步了。

分析阅读,这种阅读,一是要能提炼出书的大纲。二是能读书联系自身,思考出这本书跟自己的关系,也就是我能从这本书中获取到什么,知识还是启发还是什么?三是能写出书评,对这本书作出你的评价,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等。读书一定要联系自身,要读书为自己所用,若非如此,读再多的书也无益。这一点也是我从读这本书学到的最有用的一条!读书、读报、读人、读事,概括说就是但凡输入,都要联想一下自身,时刻想着问自己,这跟我有什么关系?所以读书笔记,就可以这么做,哪句话自己特别有感触,就可以顺势把感触启发记录在侧。评书的时候,一定要充分尊重作者,尊重不是指不能批评,而是要客观,一定要怀着空的心态跟着作者的逻辑去充分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意思,然后再客观地予以评价。读书切记带着偏见或带着观点读,甚至是带着挑毛病的心理。不要为反对而反对,成了情绪化的好辩者。要知道读书难道不是为了丰富自己的认知,而是要打压作者一番显得自己更牛么?

主题阅读,这是阅读的最高阶,也是最难的,包括了前面三个步骤。所谓主题阅读,就是围绕一个主题,展开阅读,可能需要读好几本书,读不同作者的书,读同一作者不同的书,就是为了弄清一个问题,理清一个脉络,这样写出来的书评旁征博引,既有广度又有深度,是比较牛的。

至于书中写的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小编采用了检视阅读的方式,没有太多启发,这里就不罗列了。

再补充一点小编的心得。第一,不是读书就一定好,书一定要筛选,读书读经典读好书,歪门邪道快餐垃圾不如不读。比如,影响自己的50本书,你读出来了吗?第二,不是逐字逐句从头到尾才叫读书,读书可以有各种层次,不同的书不同的需要,不同的读法,同一本书不同的遍数不同的读法,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读法,即使是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也不是同一速度逐字逐句读下来,不太重要的细节可以略读快读,重要的概念理论、说明重要问题的地方要细细阅读,还要反复对比品读等,要以效率质量为目的,搞灵活。第三,要养成边读边给自己提问题的习惯,如,整体来说,这本书在谈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他是怎么阐述的,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这本书跟我有什么关系?等等。

总之,通过这些记录,希望大家可以对如何读一本书有一些初步的认识,从而更加高效地开始自己以后的阅读。作者:宗顺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心得感悟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心得感悟

这是我的个人微信公众号开通后写的第一篇文章,开通微信公众号的原因是想借助这个平台记录自己的读书笔记和每日感恩日记(三件事),以便日后供自己回顾。

读书笔记的写作模式应该会遵循这样一个过程:

(职业、技能、工具类书籍)提出问题--挑选书目--阅读笔记--付诸实践--总结

(文学类书籍)选择感兴趣的书目--阅读--写读后感--转述或复述给身边的人听

至于感恩日记,发现每天打开公众号记录好像笔记麻烦,故而通过手机日历记载,到周末统一上传本周的感恩日记集。

9月份读完了第一本书《如何阅读一本书》,读此书的目的是为了掌握一些高效的阅读方法,纠正自己错误的阅读习惯。具体的说,在阅读本书之前,关于阅读方面,有一些困惑和难题。如下:

1、看过的书常常合起书本就忘了内容

2、即便记得内容,想要复述却很艰难,无法向身边的人分享

3、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但是好像效果不怎么好。

4、读书的时候不够专注,无法维持较长时间的专注力。

带着解决上述问题的目的,我找到了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的《如何阅读一本书》,期望书中能帮我找到答案。以下是我用百度脑图做的思维导图笔记。

不知道图片清晰不,百度脑图是经常用,但是第一次保存为图片上传到别的平台上来。这本书读了两遍,总共花了5个多小时,第一遍扫读花了1个半小时左右,第二遍精读花了3个多小时。阅读过程中的笔记都记载在微信读书App上,共21条笔记34处划线。

几年前读过艾德勒的《如何阅读一本书》,第一次听到主题阅读这个概念,学得之后爱上了这种阅读方法,常常喜欢就同一主题甚至同一题材同一作者阅读相关的一系列书。主题阅读是阅读方法里难度最大耗时最长效果最好的一种方法,但是现在要兼顾工作、家庭和休闲,不同于当年上学时一样有大把的光阴用来消遣,所以才又买了这本介绍阅读方法的书籍看看。

这本书针对阅读方法做了很全面的介绍,语言很平实但很有力道,不仅很详细的介绍了几个不同层次的阅读方法,而且开篇就从读书的根本意义出发引导读者要发自内心的正视读书的意义,重技巧更重态度。用主食、美食、果蔬和零食对书本进行分类,比喻非常贴切!读书笔记第二篇介绍阅读的各种层次,主要是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这几种阅读层次也是许多名人推崇的,只不过说法不同而已。第三章是关于速读的介绍和相关的训练方法。第四章介绍的是精读法,包括如何写读书笔记、如何反复阅读、如何复述和评论一本书。第五章主要是介绍主题阅读,第六章介绍了读和写的关系,第七章介绍的是读书的实践意义,最后一章则介绍了与读书有关的买书、借书、整理书架、结交书友还有阅读的三条道路。还有就是后记中有一段作者描述的关于阅读一本书的经过的文字,写得很优美,一不小心就把它背下来了哈哈。看得出来作者文字功力很深厚,只是写这样一本工具书尽量当然得保持严肃负责的文风了。

全书虽然介绍的很详细,但是看过之后感觉全书结构上有些逻辑不通,比如第二章介绍各层次的阅读方法时末尾两节突然开始介绍主食类的主题阅读法和美食类书籍的分析阅读法,然后第四、五章又分别介绍了这两种阅读方法,让人读的有点云里雾里。到第六章关于读写关系的描写时又突然开始介绍不同作品的阅读方法和如何学以致用,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这些问题出现在我阅读过程中和读完全书做思维导图的时候。不过作者一直都在告诫读者:尽信书不如无书,求同存异和而不同,阅读的目的不是一味接受作者的观点。

总之,该书是作者很用心编写的一本书,力图大而全的介绍跟阅读相关的技巧和知识,如果能一边读一边将书中介绍的阅读方法立即付诸实践,作者的目的就达到了,你想提高阅读水平的愿望也一定会实现的!

关于读此书前想解决的三个问题,此书基本给出了答案

1、看过的书常常合起书本就忘了内容

解决办法:忘了的原因是没有真正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最好的方法是好书多读、多做笔记、多思考回顾、多实践。

2、即便记得内容,想要复述却很艰难,无法向身边的人分享

解决办法:表达能力的重要性不亚于理解能力,在做到第一点的同时,多跟身边的人分享交流。

3、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但是好像效果不怎么好。

解决办法:没效果的原因是,做完之后没有回顾。好书多翻阅,多回顾,多实践

4、读书的时候不够专注,无法维持较长时间的专注力。

解决办法:不够专注的原因是总是在喧闹的环境中阅读,手机经常干扰阅读,也有生理上的原因。解决方法是对一些比较难懂的比如专业类的书籍,尽量选择安静的环境,保持正确的阅读姿势,关掉电子产品,用番茄时间管理方法保证高效的阅读时长,不必违反生理学强迫自己长时间保持注意力集中。作者:为知为己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如何高效阅读》读书笔记1500字”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读后感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读书笔记读后感50字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