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英语读书笔记及读后感

英语读书笔记及读后感

夫兵者——道德经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

高尔基先生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中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尤其读中外经典名著,它们都是作者智慧的结晶。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这时候,最关键的读书笔记怎么能落下!那么,现在你是否对写读后感而一筹莫展呢?为此,小编花时间整理了夫兵者——道德经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夫兵者——道德经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

【原文】夫兵者,不祥之器也。物或恶之,故有道者弗居。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铦袭为上,勿美也,若美之,是乐杀人也。夫乐杀人,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是以吉事上左,丧事上右。是以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居之也。杀人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现代汉语解读】

兵,是不祥的东西,天地可能很厌恶它,所以有道的人不轻易使用它。君子以居左边为尊重,而用兵则以右边为尊贵。所以,兵者不是君子的工具,不得已的时候才会用它。把锋利的武器遮盖起来才是正确的,不要赞美它。如果赞美这些武器,就是喜欢杀人。这种喜欢杀人的人,不可能统领天下做领导者。所以喜事以左边为尊,丧事以右边为上。因此在部队打仗列队时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说是按办丧礼的方法排列。杀人多了,要为死者悲哀哭泣。战胜了,按丧礼的仪式办理。

【延伸解读】

这是老子对一个国家的最高领导者说的,而不是对军事将领说的。一个领导者要深深地明白,不能以炫耀武力为荣,军事斗争只是政治斗争的延续,当一切外交努力都无效之后,军事斗争才是最后的手段。老子所处的春秋时期,是一个战乱不断、动荡不安的年代,国君们喜欢用武力解决问题,因此他感觉特别深刻。这一篇是老子对于战争的态度。

中国古人认为左为阳升,右为阴降。阳为主,阴为从,因此左边尊贵。这一句老子用来说明用兵与正常的循序、观念是相反的。所以君子并轻易用兵,不得已才用的,所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用兵不是一件好事,所以说“兵者不祥之器也”。现代企业经营中,有些企业只重视销售,几乎把公司的所有资源都用在销售上,在生产管理与产品研发上投入资源不足。在市场上大打销售战,扩张很快,但一遇到挫折,公司后继乏力,可能很快就倒闭。现实中这样的例子很多。

铦,锋利的兵器。袭,遮盖起来。

老子在这里认为,战争是因为君王的德行还不足以感化对手,这是一件不得以而为之的事情。这是一件不祥的事情,因为战争本身会死很多人,所以战争的仪式如丧礼一样。要对双方战死的士兵悲泣,战胜了也不应该庆功,而是按丧礼处理,以对牺牲将士的哀悼。

在国家层面,应该尽量减少冲突,发展自己,以德行感化天下,以自己的实力说话。在公司经营层面也是如此,发展自己的实力,提升自己的产品质量与服务水平,少打价格战、营销战。家族生活更是如此,家族争端一般都起于鸡毛蒜皮的事,不能因小失大。作者:高风清扬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编辑推荐

上士闻道——道德经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


上士闻道——道德经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

【原文】上士闻道,堇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昧,进道如退,夷道如类。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偷。质真如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褒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现代汉语解读】

境界高的人听到道之后,非常勤勉地去做。中等境界的人听到道,感觉到道是存在又好像没有。境界低的人听到道,哈哈大笑。如果不笑,那还不是道。所以《建言》中说:光明的大道看起来仿佛昏暗,在大道上前进却好像后退一样,平坦的大道看起来却不平坦。品德高尚的人像山谷一样虚空,真正德行高洁的人反而看起来很污浊。广大的德行好像是不够的,建立起来大德行的人好像苟且一样。坚定的品质好像经常在改变。大的方形没有角落,大的物体形成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宏大的声音反而没有声音,特别大的景色看不到形状,道的功用特别广大,但是没有名。只有道是这个世界的源头并且形成这个世界。

【详细解读】

上士,境界高、悟性高的人。中士,是我们绝大部分人,有时候相信道,有时候不相信,总是在信与不信中摇摆。下士,境界低,目光短浅,只看眼前,斤斤计较,为大家放弃欲望是不可能的,所以根本不相信道。上士毕竟是少数,因此有“百人闻道,十人悟道,一人行道”之说。

建言,可能当时的一本书、典籍、文献。类,丝上的疙瘩,这里指大路上的坑坑洼洼。在大道上往前走的时候,有些人看起来你好像倒退一样,因为评判标准不一样,导致了大家看您的眼光不一样。“老干妈”陶华碧的企业管理完全与现代企业管理背道而驰,读书笔记她善待员工,为人特别好,她的管理方法和所做的事在别人看起来是傻事,赔本的事,但是她却把企业做成税收过亿的巨无霸,因为她践行着道的原则。虽然她不识字,也不懂道德经,但她实际上一直按道德经的原则做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

学问越高的人越谦虚,有德的领导更谦卑。生活中,如果您保持如空谷的状态,您一定会更有成就。悟道的人看到的是本质,普通人看到的是表面。只要心中坦然,无须在意他人的评价。越是有德的人,越觉得自己德行不够。建立高尚德行的人总是低调,做好事行善看起来偷偷摸摸一样。

方形足够大,大到看不到边际,也就看不到角落。声音的频率宽度很大,我们只能听到其中的一个片断。象,表象,样子。褒,宽大的袖子。老子认为,我们太渺小了,从我们渺小的角度只能看到事物的局部、片面,根本看不到全部。

道德经读书笔记800字及心得感悟


道德经读书笔记800字及读后感心得体会,欢迎阅读点评!

一本《道德经》,一生做人的智慧。

做一个真实的人:人的一生,总会遇见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能说会道,有的人不善言辞。有的人甜言蜜语信手拈来,有的人沉默寡言却内涵丰富。说着悦耳动听却不走心的话远远比不过说着逆耳忠言却溢满关怀的语言来的动听。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正是说明了与其华而不实,不如朴实无华。由衷而出的信言远远好过满嘴奉承的美言。做一个真实的人,求真务实,实事求是。

做一个善良的人:公道自在人心,善良的人不辩解,以理服人才是他们的追求。花言巧语善辩之人一味辩解,忠厚老实善良之人从不诡辩。一个人越强调什么越说明他内心缺少什么,越是解释越是掩饰。善者不辩辩者不善,与其强词夺理,不如以理服人。做一个善良的人,忠厚老实,以理服人。

做一个聪明的人:脑袋聪明的人知识大都不怎么渊博,因为他们觉得聪明就是资本。知识渊博的人都不怎么聪明,因为他们知道脑袋聪明不如内心聪明。睿智高于聪明。与其聪明没有内涵,不如有内涵地活的聪明。而明就告诉我们要有一颗洞察世事的心,自明,明他,明事,明礼,明人生。而这其中最重要的还是自明,只有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怎样做正确,才能内心明达而自明明他。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多涉猎多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使人睿智使人聪明使人深刻。做个聪明的人,明明德,明归止。

做一个懂得奉献和付出的人。给予是一种美德,奉献是一种品质。一味的索取只会让人生之路越走越窄。虽然奉献有可能失去些什么,但是人总要明白有时候失去是另一种方式地得到。可能失去了物质,但是却赢得了精神,给予的帮助越多,得到的内心满足感越多。读书笔记当然奉献与付出不是毫无保留地,一味的付出不计回报并不是可取的。懂得付出和奉献的度,适可而止就好。做一个懂奉献的人,乐于助人,温暖他人。

做一个为而不争的人,顺其自然,踏踏实实,努力过就好,要明白“越努力越幸运”,但也要懂得非己莫强求。得到了好好珍惜,得不到不去强求,失去了顺其自然,快乐就好……

安静中体会生命的美好,修养自己,如此安好……

为者败之_道德经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500字


为者败之_道德经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500字:

[原文]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故无失。夫物或行或随;或觑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译文]想要治理天下,却又要用强制的办法,我看他不能够达到目的。天下的人民是神圣的,不能够违背他们的意愿和本性而加以强力统治,否则用强力统治天下,不能够违背他们的意愿和本性而加以强力统治,否则用强力纺治天下,就一定会失败;强力把持天下,就一定会失去天下。因此,圣人不妄为,所以不会失败;不把持,所以不会被抛弃。世人秉性不一,有前行有后随,有轻嘘有急吹,有的刚强,有的赢弱;有的安居,有的危殆。因此,圣人要除去那种极端、奢侈的、过度的措施法度。

读书笔记:老子总是教我们,顺其自然,不要太执拗!这是幸福的规律。太过于执着,有可能可以实现你所执着的事物,能实现当然好;可是,太过于执着,一旦失败,打击肯定是大的。

受到打击,心理的期望与现实一旦有较大落差,落差太大往往使人沮丧。不执著,不强求,顺其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心态平和,心理往往会很满足、很幸福。因此,道德经是一种可以获得幸福的学问。

道德经读书笔记心得感悟:企者不立


【原文】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视者不章,自见者不明,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弗居。

【现代汉语解读】

踮着脚很难站得长久,大踏步赶路走不远,总盯着自己优点的人难以彰显自己,处处表现自己的人其优点却不容易被别人看见,越是自我吹嘘的人越难建立大功劳,自己抬高自己的人没法做一个好领导。在道的层面来看,这些行为像多余的食物、身体的赘肉一样,人们都讨厌它。所以有道的人不会这样做。

【延伸解读】

企,脚踏离地努力抅东西的动作。跨,大踏步地往前走。这一句比喻过度的努力往往欲速则不达,不要刻意抬高自己,攀高枝。人要分清楚使命与目标,使命可以定得高一些,但目标要定得扎扎实实,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拔苗助长对于人的成长来说是很不好的,可能把一个人才生生地毁掉。

章,也作彰,把好的东西、美丽的东西彰显出来。总是看到自己的优点反而使自己的优点彰显不出来。见,同现。您自己把事情做得好,张扬一点,表现自己倒没有问题。您实际上没有人做得那么好却处处表现自己,反而惹得别人的反感。人的社会中生存,其自我意识会被强化,在社会交往中非常在乎别人的评价,调整自己。作为普通人,自我表现一下没有问题。读书笔记但是作为领导者(道德经是给领导者看的),你的自我表现,特别容易受到属下的吹捧,很容易自我膨胀,陷入到虚幻的自我认知中。譬如某领导把自己写得一般的字拿出来,立马会被吹捧成书法家,听的好话多了,自己也会飘飘然起来,说不定某一天就会出丑。纸上谈兵的赵括也一样,对于兵法能说会道,在同僚们的吹捧中自命不凡,最后长平一战,不仅葬送了自己的性命,也害了四十万赵军将士的性命,曾经强大的赵国从此一蹶不振。袁世凯当上大总统之后,自我感觉很好,周围的人出于各种目的吹捧他,甚至编印假报纸,说民众都希望他当皇帝。结果在他称帝之后,才发现众叛亲离,郁郁而死。

伐,进攻,作战的功劳,引申为自我吹嘘,自夸。矜,铁矛的头,自己夸自己,自己抬高自己。例如,韩信这人很自傲,认为汉的江山他有一半的功劳,说话非常不客气,越来越遭受到刘邦的猜忌。与他相反的是张良,非常清醒,很谦虚,得以善终。生活中,喝酒也一样,在你感觉特别好的时候,容易吹牛,那么喝醉的可能性就很大了。有时候你感觉到对手非常强大,你就会小心谨慎,往往还能够保持清醒。

余食,吃多了食物,吃饱了之后还再吃的食物,古人认为这样有害健康。赘,多余钱,身外之物。多余的东西也叫赘。行,通形,措形体。居,居于这样的位置。

老子讲的这些道理直指人性。人性总是要私心与集体公心、在利己与利他之间摇摆。人的动物性是自私的,但人的社会性必须得有公心,懂得利他。只有具备公心与利他精神,才能真正做好领导。

喜欢《夫兵者——道德经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英语读书笔记及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