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观读书笔记有感800到1000字

观读书笔记有感800到1000字

《枪炮、病菌与钢铁》读书笔记1000字。

俗话说:“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我们在读完一本中外经典名著后,往往会发现自己身上的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当我们在读完一部好的作品时,心中难免会有一些看法以及见解。这时候,我们不妨坐下来好好写一篇读后感。那么,现在你是否对写读后感而一筹莫展呢?有请阅读小编为你编辑的《枪炮、病菌与钢铁》读书笔记1000字,还请多多关注我们网站!

《枪炮、病菌与钢铁》读书笔记1000字

《枪炮、病菌与钢铁》(Guns,Germs,andSteel),作者贾雷德*戴蒙德(JaredDiamond),是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生理学教授。

为什么欧亚大陆的白人成为征服者、殖民者,而美洲大陆的土著民是被征服者、被殖民者?

本书继承了“地理决定论”观点,但驳斥了种族主义论调。作者认为,地理环境对人类历史的影响是相对的。人类能够在欧亚大陆导致如今高度复杂的文明,定居农业的出现是重大转折点。农业发展水平高低不同,进而枪炮、病菌与钢铁帮助欧洲人打败新世界。

全书共四个部分,共十九章。书籍脉络如下:

第一部分:从伊甸园到卡哈马卡。讲述了历史上的“卡哈马卡的冲突”,解释了欧洲人向新大陆移民的原因:

1)枪炮:以枪炮、钢铁武器和马匹为基础的军事技术;2)病菌:欧亚大陆的传染性流行病;3)钢铁:欧洲的航海技术;4)文字:欧洲国家集中统一的行政组织和文字。

第三部分:从粮食生产到枪炮、病菌与钢铁。概述了欧亚大陆征服美洲的重要因素的演变:

1)病菌的演化:从密集人口所特有的病菌演化开始,欧亚大陆的病菌杀死的印第安人和其他非欧亚大陆民族,比欧亚大陆的枪炮和钢铁武器所杀死的多得多。2)文字的演变:从粮食生产到文字。作为“蓝图复制与思想传播”的载体,文字使得欧洲人迅速发起殖民脚步,非洲和美洲内的南北轴线以及生态障碍不但阻碍了农作物和家畜的传播,也阻碍了文字传播,带来欧亚跟美洲的发展速度差异。3)技术的演进:从粮食生产到技术。农业的发展,导致社会的专业化分工和阶级的分化,因为枪炮和航海技术在开放的社会更易于传播。4)政府和宗教的演变:从粮食生产到政治。定居农业提高了生产率,带来了食物剩余,养活了政治家。

因此,征服的直接源动力:病菌、文字、技术、政治。

第四部分:在5章中环游世界。讲述了各大洲的历史。

欧亚大陆征服美洲大陆的原因理解如下:

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早,而且规模更大、技术更稳定,却没有发现新大陆,因为中央集权巅峰的明代实施“闭关锁国”政策。

世界很有趣,欧亚大陆的统一带来了文明的传播,但中国却因过于统一导致落后。历史到底是偶然还是必然?作者:Anna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小编推荐

《枪炮、病菌与钢铁》读后感800字


《枪炮、病菌与钢铁》读后感800字:

作者贾雷德·戴蒙德于1997年第一次发表小说《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并且借此获得了1998年美国普利策奖以及众多学者的关注。

作者在小说内通过生物,地理,及其他领域的科学仔细探究了人类社会文明于历史的发展走向并且揭发了现今社会动态的根本缘由。

为什么西班牙殖民军会如此简单的占领美洲?为什么欧洲的经济与人文发展能够超前于别的社会?是什么因素导致了现代社会的不平等??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试图从人类最原始的时候开始通过生物及地理学的知识来解释所谓的“西方优势”。

作者在小说中强调了欧亚大陆所拥有的优势—多种类的植物以及可驯服的动物,以及这些优势对古代文化发展所造成的影响。因为拥有了足够的资源,社会渐渐开始精英化。例如在中国,欧洲和中东等地区的发展相比于美洲及澳洲要快速许多。但是由于欧洲大陆的地理分割,使得欧洲的政权极度分散化,这样使其文化发展变得更加自由。

相较而言,由于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地貌平坦,政权集中,统治者更倾向于闭关锁国,导致了行为思想的发展缓慢。在小说被发表之前,社会普遍认为是欧洲工业革命造成了现代文化的差异与不平等,甚至一些理论含有种族歧视的成分。这本书的发表改变了世界对历史与社会的简介。

对我而言,这本书使我学会了如何抛开历史中具有误导性的原因,去寻找事物发生的根源。根据这本书的总结,我在读完以后经常会把地理及生物的结论延展到更多事件上,比如—研究不同地理环境造成的正直系统—甚至可以试图去推断现代社会以后的走向。

在阅读完一本长达五百页的逻辑推断以后,我学会了如果有效的在平时讨论中使用证据和推理,在生活琐碎的阅读—新闻,报纸,小说,课本—中找到异曲同工的地方,以及有效的分解一件复杂的时间从而找到造成事物的起因。这些生活中的智慧在我的成长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让我意识到了单单一本书带有的内涵和能造成影响的能力。正如林语堂所说,看书就像是吃饭一样,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喜爱,也会从不同食物中得到不同的营养。

的确,读了戴蒙德的《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就像慢慢地吸收了一碗浓浓的鸡汤,不但在品尝的时候觉得味道鲜美,喝完过了很久也依然回味无穷。作者:徐若彤

《小脚与西服》读书笔记1000字


《小脚与西服》读书笔记1000字:

《小脚与西服》讲的是张幼仪的传记故事,当然绕不开徐志摩。事实上,我想很多人之所以会去看这本书可能也是出于八卦心理吧。我是某次买书的时候看到豆瓣评分8.6就凑了个单,本身对民国八卦并不感冒。在挑选飞机读物的时候,需要选并不太重并且稍微有点趣味性的书籍,所以就选了这本。读了之后对“接下来张幼仪的人生又会怎样发展”特别揪心,以至于很感兴趣地把它读完了。

这本书是张幼仪的侄孙女听张幼仪口述写成的传记,可以说是掌握了第一手的资料,很多事情他们的家人都不能一一知晓。简单来说,如果从外人的角度,这是一个民国第一才子抛弃旧式婚姻的“乡下土包子”妻子,追求有才华的西式新女性的故事。但是从本书当事人女主的角度,我们看到的就是民国第一渣男抛弃妻子,不负责任的自由。

这本书的名字叫《小脚与西服》,典故是有次徐志摩有个裹着小脚穿着西服的女性朋友来做客,过后徐志摩问张幼仪怎么看她。她说小脚和西服不太配。徐志摩借由提出离婚,说他们俩正是小脚与西服的搭配。然而有意思的是,张幼仪虽然受的中国传统教育较多,读书笔记但却未裹小脚,只是不管她怎样好学,试图拉近与丈夫在志趣上的距离,她的脚在徐志摩眼中都是一双小脚。而我觉得其中很大的原因来自于他们认识的契机就是旧式婚姻,所以无论张幼仪怎样力求变成新式,这种第一印象已经决定了最终印象,所以丈夫从未给过机会让她变成新式女人。

真相是什么呢?徐志摩究竟是值得我们歌颂的为了追求爱情甘冒天下大不韪的英雄,还是自私不负责任却还希望得到世人赞誉的小人?我觉得用王尔德说过的一句话特别适合回答这个问题。

一个人生活中的真实事情不是他所做的那些事,而是围绕着他所形成的传奇……你永远不该摧毁传奇。只有通过它们,我们才可能对一个人的真实相貌略有了解。

——《奥斯卡·王尔德传》

我们很难要求一部传记给我们提供“真实的答案”,但是好的传记却可以提醒我们这种混沌性。徐志摩渣么?要看从谁的角度看,而更重要的是,要看以哪个时代的标准看。

我很喜欢看这样的一种小说,它建立在一种和我们当下所熟悉的价值体系相悖的道德共识中,在人物面对冲突的时候——小说世界中角色之间怎么看待这件事;小说中的那个“我”(隐含作者)流露出怎样的态度;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所暗示的真实作者可能出于怎样的心态看待这件事;作者认为的读者(隐含读者)怎么看待这件事;以及和我同时代环境下的真实读者会怎么看待这件事。而当这些态度都不尽相同时,我相信这会是一部很棒的作品。听起来可能有点绕,但这就是叙事学让我觉得非常有趣的地方。如果有这类作品,欢迎给我推荐!作者:羡辙

《玫瑰与教育》读书笔记1000字


《玫瑰与教育》读书笔记1000字:

我怀着对名师的崇敬,读完了窦桂梅老师写的《玫瑰与教育》。乍看题目,还以为是教育教学理论,其实不然,这是窦老师平时的一些杂感,有的是写在网上的一些随笔,书中的内容有的是与教育有关的,有的是她自己的读后感。读完这本书,好像更了解她了,书中对我最有益的莫过于她有关教学的感受,她的一些思维的火花也引起了我对自己工作中一些问题的思考。

积极实践,勤于积累。窦桂梅老师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地成长起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不断地创新实践,并且善于积累总结。窦桂梅老师在不断的探索中始终保持着自己敏锐的触角,她努力突破在教育中谈教育的弊端,勇于用自己的言语发声,勇于上探索性的课。有实践就要有反思,不断地积累已成为窦桂梅老师的自觉行为。她的个人专著的出版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我在成长,我在写”。

有人说,教育是一门艺术。这话一点都不错,我认为,这门艺术的关键就是能够灵活地运用各种教育方法,而老师对学生真诚的爱是掌握这门艺术的诀窍,更重要的是掌握爱的艺术。

有些老师常抱怨,现在的学生不好教,好话听不进去,好心不接受,真是没良心;也有些老师总是常常以“我是恨铁不成钢”来宽容自己在教育方法上的简单甚至粗暴,认为只要出发点对,是爱学生,是为学生好,方法上就可以不去计较。于是就出现了不问青红皂白的斥责,甚至打骂学生的现象,其实我们有没有静下心来仔细想一想,我的话是否拨动了学生的心弦,我的“爱”是否能被学生欣然接受。其实,这是教师情感教育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缺乏了“爱”,更缺乏了“爱”的艺术性。

也许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学生调皮、不听话时,我们就对他们严加管教,这也不准,那也不准,动辄批评,甚至有时大发雷霆。很快,学生确实“老实”了,也许我们还会暗暗自喜,但其实这有可能是一种假象,学生只是迫于你的权威,嘴巴不敢说,内心却不服气。所以,我们的教育必须从爱出发,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从心底里关心爱护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付出百倍的耐心、细心和同情心,这样,许多问题也将迎刃而解。

作为老师,我认为,对学生要从心底里拿出全部的爱心,爱得质朴,爱得自然,但是,这还是不够的,要想使爱独具魅力,还必须顺应童心,别具匠心,震撼人心,讲求爱的艺术。我想,这才是我们毕生所追求的东西。

有这样的名师,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钦佩窦桂梅老师的同时,我作为一个小学教师,就应该学习她的教学方法和精神,从她的身上得到对我的身心和教学工作有利的东西。

《玫瑰与教育》记录的是“玫瑰”的教育生命一次次花开的轨迹,抒写的是“玫瑰”对教育的一片真情,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家庭、爱情的体悟,因为真,所以爱。在她的眼里,教育本身就是开不败的玫瑰花。

在教学中,能成为骄人玫瑰的毕竟是少数,但只要我们善于自我“浇灌”,善于自我“反思”,我相信我们也一样能够激情绽放,留一缕芬芳在教育的这片园地里!让我们都来做一朵绽放在那校园里的玫瑰吧!作者:梁霄

《红岩》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1000字


《红岩》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1000字

《红岩》这本书是老师布置的假期读书任务,作者罗广斌、杨益言曾被关押在集中营里,他们根据亲身经历写了《烈火中永生》这本革命回忆录,这就是《红岩》小说的前身,它描写了重庆解放前夕残酷的地下斗争,特别是监狱里的斗争,小说里的许多人物都有真实原型,都有迹可循。

故事主要讲述了在1948年解放前夕,美蒋特务到处抓捕共产党员,地下工作者甫志高出人意料地叛变了,还为特务徐鹏飞提供了很多地下党的信息,许云峰、成岗、江姐、于新江、刘思扬等我地下党人不幸被捕并被关押在渣滓洞和白公馆。集中营的恶劣环境、特务的阴险狡诈、残酷的严刑拷打,都无法动摇革命同志们的坚强意志。同志们凭借英勇无畏和机智勇敢,一方面和敌人斗智斗勇,一方面秘密开展联络活动。

解放军快要打到重庆了,国民党还在做垂死挣扎,特务头子毛人凤下令让徐鹏飞秘密裁决共产党员。许云峰、成岗、江姐、李青竹等人被杀,英勇牺牲,当天夜里,渣滓洞和白公馆的革命同志们同时发起了暴动,用鲜血和生命去迎接解放的曙光!

除了许云峰、江姐、小萝卜头等这些鲜明人物以外,有两个人物令我记忆深刻,一个是正面人物成岗,另一个是反面人物郑克昌。

成岗不管是在被捕前还是在监狱里,都一直坚持在办《挺进报》,从未懈怠过。当敌人对他严刑拷打时他没有透露党组织的一丝一毫信息。美国人发明了一种新技术药物,只要往人的身体里注射进去,那么你问什么他就会答什么。可是成岗却以红岩那钢铁般的意志抵抗了这种新型药物的侵袭。这体现了他对党多么坚定的忠诚度和多么顽强的意志力!

特务郑克昌阴险狡诈、穷凶极恶。刘思扬被释放回家前,徐鹏飞对他的释放条件就是不干涉政治活动。刘思扬不答应,可是在报纸上登的却是“释放刘思扬,刘思扬同意不干涉政治活动”。郑克昌揪着这一点就假扮成共产党去审问刘思扬,想要套取我党信息。还有一次郑克昌假扮成受伤的高邦普到渣滓洞的楼七室去探听共产党的情况。还好郑克昌的这两次阴谋都被聪明机警的革命同志们识破了。

看完这本书后我又看了同名电影,使我对《红岩》的感悟更深了。红岩,已成为史诗般的称号。我希望有朝一日我可以去重庆的渣滓洞参观一下,去感受红岩精神!我们现在的生活都是革命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要永远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枪炮、病菌与钢铁》读书笔记1000字》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读书笔记有感800到10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