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童年读书笔记读后感

童年读书笔记读后感

《金融是本故事书》读书笔记心得感悟。

俗话说:“良书即益友,今明永如斯。”在我们上高中时,语文老师也会要求我们多读一读中外经典名著。当我们细心阅读完一部作品后,就会有独到的见解。那么在读完一篇文章后,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都看过哪些中外经典名著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你带来的《金融是本故事书》读书笔记心得感悟,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金融是本故事书》读书笔记心得感悟

无序时代的金融故事,充满传奇色彩。15个经典,在作者许敬的笔下,如同展开了历史画卷,娓娓道来,让人释卷不能。

翻开书页,总有一种感觉,似乎所有事情的发生,冥冥中都有着一定的命数。历史的长河,芸芸众生最终都将烟消云散,留下的各种各样的痕迹,或消失,或通过其它方式,在人们的回忆中悄然存在。

所有的故事,不是当事人,必不能了解其中的真相。但一切故事,又都告诉了我们,世界充满无限可能,努力的你不一定能达到人生的高点,但不努力,可能永远就不能拥有人生的精彩。

很多所谓的成功,可能都带有一定运气的存在。除了本身的天分和勤奋外,总需要来点外界的助力。也许换个环境,换个人物,换个时间,换个地点,这些金融历史终将改写,在中国历史上,甚至仅在中国金融史上,也不一定能找到这些金融大佬的名字。但是,我们又能看到,世界上的很多偶然,有时也是必然。金融从业者们,在当时,都有着一定的技能,或累积的经验,或长期培育出来的信用等等,稳定的社会地位和不菲的经济收入也将会让这些金融故事的主人翁兜兜转转,终将还是走到金融的这条道路上。

每一个人的人生中,看清大势,认准大方向,显得特别重要。在什么样的时间,什么样的背景下,无论选择什么,都将直接决定渺小个体的兴衰。在机会来临的时候,做好对的事,那就是抓住了人生中的一次康波,给人生带来质的改变,好运气的放大效应将造就这个时代的风云人物。你结识的人,你所在的朋友圈,你出生的家庭……大多数时候,他们决定了你的未来。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比你自己想象的更重要,大多数机会,都源自你的身边。尤其在无序时代,亲朋、家族、桑梓、地域之间抽象的道德维系比具象的法规条文更深入人心,相互提携,支持互助,才能走得更选。虽然金融行业发展的最终是走向契约关系、法律法治,商业交易,商业道德这几个维度,但这期间的路程,艰辛而又痛苦,有的几起几落,看尽人间冷暖;有的失去巨额财产,再未能爬起;有的失去生命,抱憾而亡。但在这路途中,依然有温暖的相伴,可以享受的荣华,还有人生价值的实现……树大招风,起起落落间,认清世间百态——宠辱不惊,静观堂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看天边云卷云舒。

从头到尾,这本书中,我看到了沟通的魅力。行走于江湖,擅沟通,会表达,拥有卓越语言能力人,必将会成为时代的宠儿。沟通能力是金融人士的必备能力,沟通将意味着能够整合多方资源,共同推动事件的发展。金融故事中,好的沟通有时甚至能改写人的命运,被委以重任,获得进一步的发展;沟通不力,有时直接导致事业舞台的轰然倒塌。从本书中,我也看到,良好的道德更有助于成功。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所有的承诺,都认真实施,有时,也能成就一段佳话,甚至成就新的人生。另一个角度,同行也未必是冤家,君子之争温文尔雅,竞争中有相互扶持,帮助中有暗中较劲,无论如何,几方之间只凭实力,不耍手段,目标是不断提升自我,最终共赢……在本书中,我还看到了一个隐藏的亮点:股权。不管处在什么样的时代,即使是在乱世,也有一些优质的股票,值得倾心拥有。

……

合上书本,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栩栩如生,在我的脑海中浮现。有些人让我敬佩,有些人让我扼腕,带来的冲击与思索,都有着深刻的时代烙印,但故事中透露出的各种人性,自古至今依然不变,当下仍然值得我们回味深思。作者:Stonesmum

HdH765.cOm更多精选中外名著读后感阅读

读一本“复活”的书——《战天京》读书笔记心得感悟3000字


读一本“复活”的书——《战天京》读书笔记心得感悟3000字

Read+Think=Rethink

读思之所灵魂之乐:

这本书分为七章,讲湘军如何攻占太平天国的首都,所以书名叫做《战天京》。序言里面也说了,此书成于非典时期,朋友们在北京无事可做,轮流在各家吃饭,谭伯牛在席间给大家讲湘军旧事——他是湖南人,对湘军很感兴趣。朋友里有一位出版人,觉得谭说得很好,就建议出一本书。非典时期正是互联网上各大论坛最火的时候,这本书的原稿,谭伯牛最初也发布在天涯论坛上。边写边跟网友们互动,每天写五千字,很快这本不到二十万字的书就写出来了。

这本书广为人知,全是拜“罗辑思维”的鼓吹。罗胖的推荐词摘抄如下:(姑妄看之,千万别当真)

我至今还记得整整十年前,第一次读完《战天京》时的感觉。

那是2004年,当时这本书首次出版,据我所知也是至今唯一一次出版。

当年我合上书,感觉眼前豁然打开了一个世界,再一次真切地领悟到什么叫对历史“理解之同情”。

这是一本没有态度的书,没有褒贬爱憎。作者谭伯牛像一个外科医生,冷峻地割开曾国藩人生走向巅峰的10年历史,解剖其中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

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网络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牢笼。

这本书没有迭起的高潮,没有立不世之功的荡气回肠。有的只是对书信、奏折、史料的静静爬梳。而大量的名人八卦掌故,让这本严肃史书并不乏阅读趣味。

市面上写曾国藩的书非常多,这也许是其中销量很小的一本,但却是最独特又颇值得玩味的一本。

在隐迹江湖多年之后,经过谭伯牛先生认真修订,《战天京》在罗辑思维复活了,并且独家首发两个月,目前已全部售罄,永诀江湖。

如果你购买了,我很想知道,当合拢它时,你又会发出怎样的一声浩叹……

内容梗概:

从最后集结成册的书来看,各章间有一条暗线关联,那就是围绕湘军发展和太平天国运动的终结。但其实每一章甚至每一篇文章都可以拿出来单独阅读,独立性很强。

第一部分“每闻春风之怒号则寸心欲碎”,讲的是湘军如何建立。本部分的题目来自曾国藩被围困于江西时的奏折。彼时,日后的文忠公正被太平军围困于鄱阳湖内,眼看太平军封锁湖口,并在陆上完成对湘军水师的合围,曾国藩苦坐待援,但湘军名将相继陨落。不仅剿匪无望,更是险些送命于此。多年后王闿运写《湘军志》时说:“曾国藩在江西实在悲苦,现在想来,仍让人忍不住流泪。”可见从组织一个地方的团练,到整合湖南省内资源后出省剿匪,曾国藩能取得日后的事功,绝不是一帆风顺。这其中的起承转合和内心的挣扎,是充分诠释创业艰难的鲜活案例。

第二部分,话锋一转,讲到当时清廷最高层的夺权斗争。“肃党”和“后党”之争,其结果毫无疑问影响了整个中国近代史的走向。在论述夺权双方的时候,包括本书在内,经常提到一个很重要信息是肃顺本人虽然身为满人,但其实是个大汉族主义者。他觉得满族不行,亲近汉族官吏,包括他的智囊团也都是汉族人构成。然而,站在今天回溯慈禧掌权后的人事任命,其实依托汉族大臣也很多,不然何来日后“同治中兴”“洋务运动”呢?

第三部分终于切入正题,战天京。从前三部分的体例来看,相当于头两部分先讲背景,第三部分再讲攻陷天京。然而,因为背景铺垫的薄弱,对于不太熟悉这段历史的读者,第三部分直接跳到“战天京”显得非常突兀。这里也暴露出谭伯牛作为一个非专业的历史写作者在论述一个历史事件时逻辑的片面和叙述的生疏。不过考虑到本书书稿最早发表在天涯论坛的历史m.i1766.com专门版块“煮酒论史”上,第一批网络读者们大概对这段历史比较熟悉,能够很自然地在谭伯牛的叙述中与自身已有的知识相关联,所以并没有展现出阅读障碍,最终书稿成为目前的样子,也是很可以理解了。从这里的分析,也能够理解上述本书章节文章之间相对较强的独立性。第三部分,讲曾九在整个湘军的支持下,如何用笨办法抢得攻占天京的头功。这其中涉及的背景事件也颇多,包括但不限于曾九爷的成长,李鸿章创立淮军,各湘军如何抗命不遵等。一切的铺垫都是为了在本部分最后讲攻占天京。依然是因为本部分内文章的独立性很高,可能对于知识背景比较弱的读者来说,不太友好。

作为一本普及型的历史类作品,写到第三部分,事件描述完,任务也就完成了。可能是为了考虑出版成书的篇幅问题,后面占全书内容更多的几个部分额外讲了有关湘军的掌故。第四部分讲到一个相对较小但很有趣的人物——陈国瑞,这个人在当时可算非常有个性的愣头青。第五第六部分有点像全书的重点,讲左宗棠文襄公,兼述曾左之间的分分合合。最后一个部分讨论曾九爷在攻占天京后到底有没有独吞天京圣库。

曾左是晚清政坛上很重要或者说最重要的两个人,任何作品都没办法绕开这两人。两人均系湖南人,两人均立下不世奇功。晚年的左宗棠跟曾国藩不太对付,他们中间的八卦也颇多。从阅读的趣味性来说,两人确实值得说说。但本身跟“战天京”的直接关系不是很大。

读书笔记:

我十多年前读本书的时候,因为是顺着谭伯牛第二本书《天下残局》读过来,所以后半部分的八卦反而是我更感兴趣的。现在看看,也许这恰恰反映出网络文字到实体书的一个显著特征——趣味性。从专业性的角度来说,《战天京》是谭伯牛的第一本作品,功力还是弱了些。

这本书里引用了很多第一手的所谓的史料,出自当事人的信件和来往公文。需要注意的是,他所引用的史料不是从故纸堆里自己扒出来的,而是别人整理好单独发行出版的。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刚好同时读止庵的《神拳考》。止庵也是一个历史爱好者,写这么一本书关于义和团的泛历史类作品,他的研究方法跟谭伯牛有些共通,也是利用些现成的整理合并后的义和团史料,也引用了很多原文。使用别人编辑好的史料合集有个显而易见的好处就是很方便,主题很明确。但缺点也同样明显,那就是材料往往很片面很孤立。作为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太平天国有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内战,在当时的很多事情都与此关联,并且,从微观的角度或者“地方史”的角度影响和折射太平天国事件。但这其中的史料,因为并非直接相关,是不太可能被收录进任何史料合集的。

这个问题说到底关乎历史学研究的视角。历史研究有广度和深度。从广度来说,关于太平天国,或者说太平天国失败的很多背景,都需要考察。谭伯牛应该是已经意识到想谈“攻占天京”,必须从湘军的崛起开始,但因为他关注的重点在于湘军,所以相对而言忽视了太平天国的发展这一重要背景。其它相关的重要历史背景,比如祺祥政变也需要单独考察。从深度而言,作为一部十几年前的普及型历史作品,也没必要在历史研究的深度上苛求太多。但每个读者在阅读历史类书籍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研究的视角这个问题。

在做此次分享之前,我专门检索了《战天京》的读书笔记。非常有意思,十年前,关于《战天京》的读书笔记非常少,而在“罗辑思维”把这本书炒火之后,读书笔记就很多了。多数跟罗的口径一致,都在说这本书好,有些不懂的人,竟然说这本书可比《万历十五年》。我检索到的,只有一个人说,买这本书上了当。那个人是真正地正儿八经读过历史著作的,他以为《战天京》是一部严肃的著作,但读了之后吐槽说,注释怎么如此粗糙,表述怎么这么随意。关于这两点,我相信任何一个读者在阅读本书的时候应该都能体会到。

考虑到在这读《战天京》的朋友们,有部分也同时在另一个群里一起读《大门口的陌生人》。翻一下两本书的注释部分,就可以发现魏斐德的作品,所引用的史料不仅仅是第一手资料,而且很多资料的来源渠道复杂,为的就是可以相互印证。其中的巨大差异,在对比《战天京》和《神拳考》的引用后,显而易见。

当然,以蜚声中外的汉学家的作品来对比《战天京》并指出其不足,这本身就存在严重的不公平。谭伯牛是一位历史爱好者(业余研究者),《战天京》是他写的第一本书,这两个先天不足说到底也就决定了这本书不能作为严肃的历史作品来读,更不能以此为标准苛求之。另外,从成书的起源来看,这本普及性的作品来自给朋友们讲的故事,很多史料相信也是他在落到文字的时候,想尽可能地让文章严肃起来,这显然是一个非常值得肯定的努力。作者:SOOF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3000字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3000字:

大家好,我是阿听。上周,我读了一本书,莫提默·J.艾德勒的《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完之后,我按照书中的方法,再次阅读此书,收益匪浅,我写了读书笔记,推荐给你们。

这本书初版于1940年,多次再版。之所以推荐这本书,不仅因为它是一本历经时间考验的好书,也因为这本书高效的实用性。这本书可以帮助许多爱阅读的人少走很多的冤枉路。对阅读有所感悟的人,也能够通过这本书得到有更深的启发和领悟。

按照自己的理解,我对这本书以思维导图的形式重新整理了,文末有思维导图。

阅读,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一个读者对待阅读越主动,收获的知识和感悟就越深刻。根据书中的内容,我可以把此书分为四大部分:做一个自我要求的阅读者;分类阅读:提高阅读效率;分层阅读:增进阅读的理解力;阅读的最终目标:促进心智的成长。

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

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首先要保持清醒,明确自己的读书目标,不管你的目标是获获取资讯,增进理解力还是娱乐消遣,当你明确了自己的目标的那一刻,你就具备了主动阅读的基础。

主动的阅读者要学会提出自己的疑问,以下是四个主要问题:

1.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

2.作者细部讲了什么,怎么说的?

3.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4.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如果是你能从中获取一些资讯,那这些资讯对你的意义是什么?

仅仅学会提问是不够的,要想让一本书真正属于你,你还得学会做笔记。

除了在书中重点下画线、在空白处做星号,在空白处对相同观点编号等7种做笔记的技巧外,书中推荐了三种做笔记的方式:结构性笔记、概念性笔记、辩证性笔记。

结构性笔记关注的重点是全书的架构,以及思考作者提出的问题;概念性笔记即发现作者的观点,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更高层次的笔记则是辩证性笔记,可以和作者进行观点的讨论。这三种方法在分层阅读中的分析阅读中都会使用到。

所谓艺术或技巧,只属于能养成习惯,并按照规则来操作的人。养成阅读的习惯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在学习到方法和规则之后,不断地练习是成为一个专业阅读者的不二选择。

分类阅读:提高阅读的效率

首先是阅读目的分类,作者认为读者阅读的理由可以大体分为三类:获取资讯、增进理解力、娱乐消遣。而增进理解力的书籍是最具有价值也是最难读的,所以作者在阅读的四个层次里,对读这类书的诠释也是最多的。

第二,就是书籍的分类:我们不可能阅读每一本书籍都抱着同样的目的,用同样的方法,那样的话,很多书籍我们是无法读懂的。

按照作者的分类,书籍可以被粗略地分为两大类:虚构性作品与论说性作品。

虚构型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戏剧等,这类作品适合全心全意一口气读完,而不是停顿多次非搞清书中某个名词的意思不可,除非这个词影响到整体内容的阅读。

论说性作品又分为实用性和理论性,实用是与某种有效的做法有关,理论关注的则是去明白或了解某件事。简单来说,实用性书籍教你如何去做一件事,理论性则告诉你这件事是什么。

学会给书籍分类只是阅读的开始,接下来的是学会结合阅读的层次来读懂任何一本你想读的书。

分层阅读:增进阅读的理解力

关于阅读层次的叙述占了此书的大部分篇幅,不过作者很贴心的在每一章节的结尾都做了总结,这样一来,我们阅读起来也更加容易一些。作者提出的四个阅读层次分别是: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

1、基础阅读

基础阅读是所有阅读的基础,在这一阅读层次里,读者已经获得理解字符、词、语句含义的能力,能够通读整本书籍并提炼出作者的观点,并且开始学习不同领域与目标的学习法。

我们小学毕业之后就已经具备这种阅读能力,接下来我们就能接触到更高的阅读层次。

2、检视阅读

检视阅读是真正进入阅读的层次,阅读的层次是逐渐积累的,基础阅读也包含在检视阅读中,检视阅读又包含在分析阅读中,主题阅读包含所有的阅读层次。它们的关系就像下图:

检视阅读分为两种,有系统的略读和粗浅的略读。有系统的略读可通过书籍的书名、目录页、出版者介绍、几页书本内容了解此书的整体结构,并对书本内容做概括性的解读;而粗浅的阅读则偏重阅读全书,通篇看下来,只要了解书本整体内容即可。检视阅读也可以说是为分析阅读打下基础,事实上有些书籍只需要检视阅读即可,一旦你想要增进自己对事物更深刻的理解,分析阅读就派上用场了!

3、分析阅读

分析阅读非常的重要,又分为三个阅读阶段:结构性阅读、概念性阅读、评论性阅读,上面提到的三种做笔记方法就是对应这三个阅读阶段。

结构性阅读我们要做到的是:

①对此书做出分类,并用简短的句子说出整本书在谈什么

②根据书中提出的顺序与关系,列出书中重要部分,并为其拟定大纲

③找出作者在问的问题,或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概念性阅读则是做到:

①诠释书中的关键字,与作者达成共识

②从关键句抓出作者的主旨

③找出作者的论述,重新架构论述的因果以明白作者的主张

④确定作者解决了那些问题,还有哪些没有解决

结构性阅读和概念性阅读这两个阶段不是按照先后顺序来使用的,这两个阶段会在我们的阅读过程中互相穿插,相辅相成以达到通析全书内容的目标。

接下来的阅读则是位于这两个阶段之后,必须做到对书籍内容的全面了解,才可尝试的读书阶段,即评论性阅读。

对书中观点赞同与否

一般而言,作者提出的观点、对观点论述的深度和广度都是优于读者的,所以我们在评论一本书的观点之前首先要问问自己:是否对这本书的内容完全了解了?如果你给自己的答案是YES,想必你对这本书的内容也有了自己的评判。

如果你赞成一本书的观点,那么你可以问问着自己你赞成的是全部还是部分?

如果你暂时对这本书无法评论,也可以暂缓评论。

如果你不赞成这本书的观点,那么你是否能为你的不赞成提供佐证,例如:

①证明作者知识不足

②证明作者知识错误

③证明作者不合逻辑

④证明作者的分析不完整

完成了以上三个层次的阅读基本上可以算是很完整的阅读,然而,如果你需要就一个特定的主题而阅读不止一本书,比如做论文、项目研究这种情况,这三种阅读则满足不了你的需要,这个时候,你就要进入主题阅读了。

4、主题阅读

主题阅读是阅读的最高层次,也是阅读数量巨大的一个层次。

主题阅读有几个特点:

①针对特定问题,阅读不止一本书

②包含前三种层次的阅读

③不用得出绝对的观点,保持辩证地客观

主题阅读帮助读者成为书的主人,将书中关于主题的观点与证据提炼出来,并加以利用,是读者输出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你看过的知识不一定属于你,但你输出的知识一定属于你,能够对一本书的内容进行合适的输出,才是真正地拥有了这本书。

阅读的最终目标:心智的成长

前面作者有提到,读者的阅读目的可以分为获取资讯、增进理解力、娱乐消遣这三类。

可是读书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浅层面的利益和娱乐,还有更深层次的成长。作者为我们写下这样一本书,不仅是为了帮助我们读懂一本书或很多本书,更重要的是激发我们的内在力量,阅读超越我们头脑的书,帮助我们的思想增长。

一本好书值得一读再读,读一本难懂的书,不但可以增进自己的阅读技巧,同时也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让我们更能够了解这个世界和自己。

做一个爱读书且会读书的人,《如何阅读一本书》是一把很好的钥匙,它能帮我们打开更多好书的大门,让我们读得更好,更有智慧,更懂得生命,更加爱惜生命,不仅爱惜自己,也爱惜世间每一个“我“。(下面是我做的思维导图)

写在最后:这本书是我9月份才开始看的,其实我蛮后悔这么晚才读到这本经典。以前我读书很随性,只注重体验,并不在意这类指导性书目。可是,当你只注重读书的美好体验,生活的琐碎迟早会让你丧失这种体验。

对,我深有体会,当我因为工作的焦虑而对我最爱的几本书也烦躁不安时,我终于明白热爱不是一切,为了热爱而做出的学习才是。现在我开始学习”如何去阅读“,在享受读书的同时也经历着”阅读的输出“对我的磨练。作者:许听

《金融学》读书笔记


所谓金融,就是资金的融通状态,是凡既涉及货币,又涉及信用的所有经济关系和交易行为的集合。自从私有制诞生以来,就必然存在资金紧缺和资金宽余的对立面。金融学研究的就是资金在这两者之间流动的规律,以及如何最低成本、最高效率地实现流通。

从动物世界到原始社会,再到资本主义社会,作者详细地解释了所有权的由来。所有权的明确界定带来了市场交易,这种交易由简单偶然的物物交换到多方认可的扩大交换再到形成共同认可的等价物,货币由此诞生。货币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实物货币、代用货币和信用货币。实物货币作为货币的价值与作为普通商品的价值相等,就像黄金一样。代用货币以黄金为基础,代替黄金发挥货币职能,可以按照一定比例兑换成黄金,这种情况的出现是由经济发展,货币需求量大大增加而黄金数量有限引起的。随着经济的继续发展,黄金越发地不足,出现了信用货币。信用货币不以任何贵金属为基础,以信用为基础,就像现如今国家发行的纸币一样。

商业银行,其本质是充当资金宽余者和资金缺乏者之间的桥梁。人们把钱存进银行,银行予以一定的利息;然后银行又把用户存款的一部分放贷给资金缺乏者,收取一定的利息,此间的利息差是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当然,现代商业银行越来越多的涉足基金、证券等金融市场,以谋求更高的收益,同时伴随的必然是更高的风险。中央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由国家立法赋予它垄断货币发行的权力,强制性要求其他商业银行上交一定比例的存款储备金,以保证存款用户的可兑换性。

为保证资金的效率和安全性,对应的诞生了金融监管,比如像中国的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就是分别监管商业银行、证券市场、保险市场的国家监督机构。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因素,容易出现阻碍资金流通的现象,就像各国的金融抑制政策。有些时候为了确保经济的安全,必须进行金融抑制;但是从长远来看,如何实现金融自由化才是根本解决之道。

除了上述这些方面,书中还涉及到许许多多其他的概念。比如货币的时间价值、外汇与汇率、金融工具、金融市场、货币市场、证券市场、投资银行、保险市场等等,这些概念是如此之多,我再一次感受到人类创造的知识的浩如烟海。我也无法一次性的把他们总结出来,他们不知道钻进我脑海里哪一个角落,或许等我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就会自动跑出来。对金融学的初探让我打开了一扇从前一直被我忽略的门,我决意进去一探究竟。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书笔记心得感悟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书笔记心得感悟

在假期的闲时,我捧起了一本高中原本应该读完的必读书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明明犹记之前因晦涩而中途放弃阅读他的感觉,许是心境不同,少了当初的压迫和懵懂,这一次竟然静下心来,沉浸于书中。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是尼·奥斯特洛夫斯基。为了更好的阅读这本书,我特意去了解了作者的写作背景。因为我认为,想要真的更好的读懂一本书,需要通过了解背景,才能更好的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最后也就可以更好的汲取书中的真谛。作者尼·奥斯特洛夫斯基生活在苏维埃政权出现前后的年代,他就出生在了乌克兰一个贫困的工人家庭。因为贫穷,11岁起他便开始当童工。在1919年加入共青团,积极参加国内战争,1924年加入共产党,但是由于他长期的艰苦斗争,身体健康受到严重损害,到1927年,身体状况不断恶化,病魔没有放过他,但他毫不屈服,以惊人的毅力同病魔不断的作斗争。于同年底,他着手创作一篇关于科托夫斯基师团的“历史抒情英雄故事”。或许上天就是喜欢磨练有意志力的人,他的唯一一份手稿在寄给朋友的审读时不幸的被邮局弄丢了。还好,这一残酷的打击并没有挫败他的坚强意志,更甚的是,他更顽强,坚持不懈地继续同难缠的疾病战斗。可是在1929年,他还是没有躲过全身瘫痪,双目失明的悲惨的病局。诚如“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所言,尼·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病痛的折磨下,越发的顽强,并用自己的战斗经历作为创作素材,以顽强的意志开始创作这篇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说的问世获得了举目的成功,他受到同时代人的真诚而热烈的称赞,他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不久,奥斯特洛斯基被吸收为苏联作家协会会员。“是金子就总会发光的”,由于他在文学方面的创造性劳动和卓越的贡献,苏联政府授予他列宁勋章。

“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因此,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顾已逝年华时,不因虚度时光而悔恨,也不因一事无成而羞愧;这样,在他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就可以坦然地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奉献给了人世间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这段话用来表述尼·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生或者小说主角保尔·柯察金的人生再贴切不过了。两人的生活经历何其相似,两个人身上的精神又是如此的一致。家境贫困的保尔被赶出学校后,在一次偶然的相遇中,他与冬妮亚结为朋友。同时,他在装配工朱赫来的引导下,开始明白了布尔什维克是一个为穷人争取解放的光荣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在被启蒙后的他,依依不舍得告别了朋友冬妮亚,选择了逃离家乡,坚定的加入了红军,成为了一名坚强的布尔什维克战士。令人惋惜的是,他的身体状况每况俞下,右腿变成残废,脊椎骨的暗伤也越来越严重,最后终于瘫痪在床。可是他并没有因此而选择放弃,同作者一样,这对他来说只是一个新的开端——他开始了艰难的写作生涯,从此有新生活的良好开端。不得不说,小说的主角保尔让我感到十分的敬佩,保尔身上的那种不畏病魔侵扰和不怕命运挫折的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

书本读到这里,我甚至有点不忍再往下看到上天再给他其他的坎坷。这个人啊,他的心,他的脑子无时无刻都在为革命事业而奋斗。不幸染上了伤寒的他,凭借着他那坚强的毅力,逃出了死亡的大门,奇迹般地从死亡线上走了回来了,不给自己任何喘息的机会,刚从死亡边缘回来的他又一次义无反顾地走向火热的工作岗位。读完整篇小说,其中最让我感到震撼,提起我内心对革命者的无限自豪与敬佩之情片段是——在革命斗争激烈之时,没有人选择逃跑,索络面卡区的团组织几乎全上阵了。其中团省委去了三个人——杜巴瓦、潘克拉托夫还有小说主角保尔。这三个人是朱赫来同志亲自选定的,铁路抢修工作开始,任谁都没想到这里地条件会有这么艰苦。寒冷的秋雨浸透了劳动者们的衣衫,那种沉甸甸、冰凉凉的感觉由心而起,四周是一片的荒凉,几百个人晚上只能睡在四间破房子里的水泥地板上,身上还穿着穿着淋湿了而又沾满泥浆的衣服,为了取暖,他们紧紧地挤在一起,却没人轻言放弃。早上,大家喝点茶,活络下身子就立马去干活,午饭天天都仅有素扁汤和一只煤球一样的黑面包。再艰苦的环境也没有人选择逃避,他们咬牙坚持的,泪水含着汗水、雨水与血水,仅靠着他们心中凭着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与热血和坚强的革命毅力,最终出色完成了任务。对于他们来说,就如书里的总结一样,“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可以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为了无产阶级的解放,为了更好的生活,再苦再难都不放弃。

在革命事业面前,放弃是可耻的,如同书中所言“生活的主要悲剧,就是停止斗争。”一样,我们应该,作为新一代的革命事业的接棒者的我们,应该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前进,为了新中国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我们的一代也是这样的在斗争中和可怕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我们这一代要承担起历史的担子,学会在生活面前不屈服。荀子有云:“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毅力是实现一切理想的基石,是一切行动的动力源泉,也是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激励一代又一代人拼搏向前的根源。

或许有的人会说保尔是一个天生的英雄,但其实,他不是,或者说在这个世界上是没有天生的英雄的。小说主角保尔之所以能够成为英雄,完全是因为他自身的努力--在战火纷飞的战场,面对生与死的考验,他并没有退缩或者放弃;在疾风暴雪的建设工地,面对常人难以忍受的劳动强度和饥寒,他并没有被击垮或者倒下自己的身躯;在双目失明、疾病缠身的情况下,面对书稿丢失、身体每况愈下的无情考验与折磨,他仍没有屈服于此。他从一个出身贫苦的少年,最后成长为一个英勇无敌、不惧困难、坚持不懈、顽强斗争的光荣的共产主义战士。人的一生可以用一段曲折而坎坷不平的路来打比方。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肯定会遇到重重的困难,要去面对很多失败的打击还有不被人理解的痛苦等等的坎坷。但是,这一切都是短暂的。在突破障碍、战胜困难后,回顾走过的道路,我们就会领悟到,那是磨炼人生的火焰。多少英雄、伟人,都是在熊熊燃烧的火焰中锻炼出来的,正如古诗中说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和保尔相比,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实在是微不足道的,我们有什么理由唉声叹气、裹足不前呢?一个人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造就优良的素质,并有执着的追求,在正确的生活目标,他才不会被生活所拖累,不会被不幸所压倒,他才会在苦难的熊熊烈焰中坚强起来,成熟起来,去热爱生活,去充实自己,迎接美好的明天。更何况毛泽东曾言我们要做的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读完小说后,久久不能平静下来,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前段时间刚召开的第十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中提出,全党一定要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是的,“长征路”!接下来的我们要继续坚持,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在会议报告最后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为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续奋斗!”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学习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让我们朝着新时代前进。作者:李珏

《《金融是本故事书》读书笔记心得感悟》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童年读书笔记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