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写读后感的步骤掌握了吗?在阅读作者写的作品中,我们沉醉其中,我们对于书籍的深刻感悟,常常可以通过读后感来进行记录。编辑推荐你不妨读一下读后感早期教育,不妨参考一下。希望你喜欢!
《幼儿早期教育》虽说是一本杂志,但其中的内容形式是丰富多彩的,看完每一期的《幼儿早期教育》,我都深有感触,因为这本书不仅是针对幼儿教育,对家庭、社会、幼儿园、教育都有很好的认识。一本薄薄的杂志有精彩的“方案研析”、真诚的“教养笔记”、甜蜜的“教师书房”、良好的“家园互动”等等,每个内容形式都写的如此深动,尤其是教养笔记,真的能让人受益非浅,也能给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带来一些灵感和启示。
“教养笔记”中的一篇文章让我很感动,这篇文章的题目是“图书架旁的碎纸片”,讲述的是老师在教室的图书架上摆了很多新的图书,可是总是发现有书的破坏,为此老师利用了晨间谈话对孩子进行了爱护图书的教育。可是没过几天还是有这样的现象,老师找到了原因,原来是孩子们为了折纸飞机玩,于是,老师为孩子们准备了一些作业纸好方便孩子们折纸飞机。可过了几天,图书封面还是被撕坏了不少,老师再次找出了原因。原来孩子们有了纸飞机的需要后,看上去老师已经给予支持但是这种支持还是非常表面和初步的。在孩子们初步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他们会产生进一步探索的愿望,而且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需要。只有作更深入的了解和更细致的思考,发现幼儿感兴趣的“折飞机”活动中隐含的教育价值,及时提供不同质地、不同大小的纸,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理解和支持。我们班是早期阅读实验班,孩子们在看图书的环节中有很多点跟这里面的孩子很相象,但是我们老师处理的方式却不一样,我们有时候由于心太急而忽略孩子的这些需求,看了这篇教育笔记后确实让我们感触很多,也学到了很多。
《幼儿早期教育》中还有好多吸引我的栏目及文章,有些文章虽简短,内涵却很深邃。文中的一些观点都是非常值得我们细加品味的。
首先得承认,这是一本有趣的书。在这个权威缺失的时代,我们没有必要去为自己创造一个权威。纵观此书,作者提出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他的主要观点有:
1、孩子生来存在天赋上的差异。
2、越早进行早期教育越能激发孩子的潜能,儿童的潜在能力是不断递减的。
3、教育是社会之本,家庭是最好的学校,父母在子女教育问题上有着重大的责任和义务。
4、要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
5、环境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现在的人并不是不懂得去早期教育,谁不想自己的子女能够出众,得到全面的发展呢?但是他们对早期教育的认识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和范围。大多数家长都有早期教育的观念,而且很多家长是按照自己的早期教育的.方式来进行,但是收效却并不明显。为什么呢?其中书中有部分让我印象深刻,老威特并没有因为儿子对画画工具产生强烈的兴趣而开始决定培养小威特的绘画才能。而是让小威特尽情地把玩这些画画的工具,并不强迫他去画,也没有给他定格成为画家的目标。有些家长很不解,但是老威特说的一句话对现在的许多家长很受用,也很经典:“真正的艺术是来自于艺术家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的本能冲动。”可以这样说艺术本质是不可学的,或者说艺术本身是无法学习的,能够学的只是技术和技巧。
拿什么让孩子们终身受益呢?父母一直在寻觅的教育宝典,从何而来?教育是一门艺术!爱因斯坦说过:“孩子生来都是天才,往往在他们求知的岁月中,是错误的教育方式扼杀了他们的天才。”此句话道出了早期教育肩负在家长身上的重责!本书作者也说到:“从某种事实来看,天才还是庸才,与其说是由先天的遗传、禀赋等因素所决定的,莫如说石油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等因素所决定的。早期教育是一个事实根据。”教育要从早从小开始,早期的教育是黄金时期,不可错过,同时我也坚信“无论什么样的人,上天都必然赐予他一项出类拔萃的才能!”
最后,要指出的,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时刻能体会出浓浓的爱意,能体味出一种深沉的人文主义情怀,能体会到"父爱如天空,母爱如大地"的深情厚谊。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希望阅读过这本书的教师,不仅能把这份深沉的爱献给自己的子女,同时也能把它献给广大的学生。我同时坚信,爱是创造天才的唯一方式!
《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读后感心得1500字:
腹中有书气自华。在这个碎片化的时间里,你有多久没有读完一本书?是的,看过的书,读过的故事,它们就像吃过的饭,融入到你的骨血中,成为身体的一部分,给你安全感,给你自信的底气。
《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是风靡全球的教育学名著,本书不太通俗,需要我们花时间和力气去学习。当我们明白了教育理念的源头,就能更好地帮助我们实施对孩子的日常教育。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我们就会很清楚地知道为什么有些教育的方法是可行的,有些则不可行,因为,我们掌握了事情的本质。
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一同感受吧!
一、关于内容
《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是蒙台梭利的第一本儿童教育专著,于1912年在美国出版,旋即被译成2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流传。该书正是她对自己创立的“儿童之家”的经验总结,是对她所进行的教育实践背后的理论原则的揭示,是“蒙氏教育”的核心著作。本书的问世,使她成为有影响力的幼儿教育专家。
书中向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介绍了蒙台梭利教育方法的指导原则,运用书中所提供的方法,孩子可以在自由的环境中自发地主动学习、独立思考、自由成长。
二、关于作者
玛利亚·蒙台梭利,意大利教育家和医生。她是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于罗马大学毕业后,在本校附属精神病院作临床助手,致力于弱智儿童教育的研究,后成为弱智儿童学校的主任教师。没过多久,蒙台梭利又进罗马大学学习心理学、教育学、哲学等,并创办了第一所“儿童之家”。在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她提出了一系列极具革命性的教育观点,如“敏感期”“精神胚胎”“有吸收力的心灵”等,为我们揭示了儿童成长的奥秘。先后撰写了《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童年的秘密》《发现孩子》《有吸收力的心灵》等多部著作,在世界各地引起了一场儿童教育的新革命。1907年,她在罗马创办了一所“儿童之家”,并取得了惊人效果。她在实验、观察和研究基础上形成的对世界教育带来革命性变革的蒙氏早期教育法,赢得了各国同行的尊敬和崇高评价。
她独创的“蒙氏幼儿教育法”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的儿童教育,特别是得到了越来越多中国父母的认可和推崇。
三、蒙台梭利教育法的起源
意大利历史上的“科学教育学校”认为,以著名人类学家吉佩斯.塞吉为代表的实验教育学为新型的科学教育学打下了牢靠的基础。在蒙台梭利看来,他们所做的实验性研究不是“科学教育学”,准确地说是“教育人类学”。
蒙台梭利的导师,吉佩斯.塞吉认为:为了建立一种自然而合理的教育方法,必须把人建立在合理的精确的观察,重点是观察一个人幼年时期的情况,因为这段时期是奠定一个人教育和文化基础原理。科学教育学的原理就是要让学生得到足够的自由,这种自由是允许儿童自由个性的发展,可以让他们无拘无束的发展自己的个性,这就要求我们学校的改变以及教师的培训要同步。同时,还有两位著名的外科医生塞根和伊塔对蒙台梭利也影响很大。她曾经说道:我遵循着塞根著作的指导,同时也从伊塔那些成效非凡的实验中获得了许多帮助。
这就是整个蒙台梭利教育法的起源,蒙台梭利教育,想要发展的是科学的教学体系,与以往教育学发展是截然不同,但是这个也是建立当地社会发展的基础之上,首先是十多年的医学发展,带来更多人的讨论教育学发展趋势的问题,这已经不仅是停留在理论问题上,更多地是在实验结果之上的。
总园给我们分园订了几册幼儿教育杂志,闲杂时翻翻看看,发现了一份不错的期刊——《早期教育》美术版,它是我国唯一一本幼儿美术教育专业期刊,该杂志的内容颇为丰富,有“研究与探索、早期画廊、作品点评、外国民间艺术、生活中的美术、广闻博览、咨询台”等主要栏目。
我觉得《早期教育》美术版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多元性:传统与现代、本土与世界、孩子与专家。例如,既介绍各地的民间艺术,又展示现代的艺术创作;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在这里碰撞,中外名家在这里交流;既刊登中外孩子的画作,又让小作者、任课教师和专家三方共同对孩子作品进行评价。
我喜欢这份期刊的主要原因是它作为专业期刊,将给我园的美术教育工作带来很大的帮助,能开阔教师的眼界,并丰富其专业理论知识。
在众多的栏目中,我尤其关注 “研究与探索”和“作品点评”这两个栏目。“研究与探索”介绍先进的儿童美术教育理念、经验、教学实践。“作品点评”每期围绕一个主题,选择不同的作品进行点评,在比较中让读者获得启示。
《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读后感
邓飞我是一名从事蒙台梭利教育五年的蒙台梭利导师,蒙台梭利女士的教育理念深深吸引着我,让我不断的追寻、探究它,为了丰富蒙台梭利知识,上学期末我让朋友帮我从省外带回《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这本书,寒假期间我好好的把此书细看一番,受益匪浅。玛丽亚.蒙特梭利生平,玛丽亚.蒙特梭利是意大利现代教育的先驱,她因蒙特梭利教学法而声名远播流传至今。她是第一个获得罗马大学医学位的女性。毕业后她开始从事心智障碍儿童的教育工作,并在那段期间研究出她的教学法。她的教学法在于让孩童透过感官教育来发展智力,并强调让孩童选择自己的学习工具。她相信儿童透过学习成就并获得自主学习的快乐后,便能产生学习兴趣。她的著作被译成了37种语言文字,许多国家设立了蒙台梭利协会或蒙台梭利培训机构,以她名字命名的蒙台梭利学校遍及110个国家。对于创立了这样一套风靡全球的教学法的伟大教育家,她的精神和智慧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尊崇!看完此书我的感触如下:一、尊重孩子,给他们自由蒙台梭利把她办的学校称之为“儿童之家”,她认为儿童有种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一种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着的存在,它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教育的任务就是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力”的发挥,按其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和自由的发展。她主张,不应该把儿童作为一种物体来对待,而应作为人来对待。儿童不是成人和教师进行灌注的容器;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蜡或泥;不是可以任意刻划的木头;也不是父母和教师培植的花木或饲养的动物,而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能动的、发展着的活生生的人。自由指是儿童不受任何人约束,不接受任何自上而下的命令或强制与压抑的情况,不影响他人不影响环境不伤害自己的前提下,可以随心所欲的做自己喜爱的活动。生命力的自发受到压抑的孩子决不会展现他们原来的本性,就像被大头针钉住了翅膀的蝴蝶标本,已失去了生命的本质。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们总会再三强调学生们要守纪律,在课堂上不许随便乱动,或像哑巴一样不作声,也许孩子们会这样去做,但是这只是一种高压政策下的不容辩驳的“不许动”,此时的孩子们只是一个失去自我的人,而不是一个守纪律的人。那么身为老师、父母的我们,究竟怎么样才能在给孩子自由的同时教会他们守纪律呢?蒙台梭利指出:只有当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并遵循一些生活规则时,他才能管住自己的行为,我们才认为他是一个守纪律的人。蒙台梭利说:“让孩子学会辨别是非,知道什么是不应当的行为。如任性、无理、暴力、不守秩序及妨碍团体的活动,都要受到严厉的禁止,逐渐加以根绝。必须耐心地辅导他们,这是维持纪律的基本原则。”在儿童之家的教室里,我们会看到所有的孩子在教室里自由地走来走去,但都在做一些有益的、充满智力的自觉活动,没有任何的粗鲁行为,这些孩子才是真正遵守纪律的。二、让孩子学会独立没有独立就没有自由,因此,我们必须指导孩子的个性得到自由、积极的表现,使之通过自己的活动达到独立。蒙台梭利指出:有效训练小孩的所有教育活动,都必须帮助孩子们在独立的道路上前进。我们必须帮助他们学会走路,学会跑,学会上下楼梯,学会捡起掉落的东西,学会自己穿衣服和脱衣服,自己洗澡和吃饭,清楚地表达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所有这些,都是独立教育的一部分。可往往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总是习惯性的侍候孩子。如现在我带的小班个别孩子,都已经两岁半上幼儿园了,不敢扶把杆上楼梯,不会自己脱裤子,帮他脱了裤子拉尿还尿到裤子……好多他们本应该自己做的事情却都是别人帮助才能做。实际上孩子们都是想独立,但是很多家长没这意识,总认为他们小,总是担心他们这做不好,那样不安全,所以好多事情总是拒绝他们独立完成。而这种做法是极端错误的,这不是在爱孩子,用蒙台梭利的话说就是在奴化他们,这样很危险,因为这将抑制他们有益的、自发的活动,增加孩子心理压力,我们要想一想孩子的感受。孩子必须自己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提高他们独立生活能力,才能让他们更自信!大自然赋予了他们进行各种活动的身体条件和学会如何去做的智力因素。作为家长的责任应该是,尽量的提供给他们征服大自然所赋予他们的有益活动,不断的提高孩子们的独立生活能力。三、教育的顺序问题:自然教育--感觉教育--智力教育1、自然教育,人类在成为社会人之前首先是自然人,所以教育之初应该顺应这种自然性,而不是去压抑或者使其与自然隔离。方法有:使儿童亲近自然,感觉自我是自然的一部分;种植植物,体会生命的过程,培养对生命的责任感。2、感觉教育,事实上成人所从事的劳动都必须建立在“感觉”基础之上,“感觉”是一种体验,对于周围环境的一种灵敏度。是生物体的本能,而传统教育往往更注重智力和理论的教育,而忽略了增进这种生物本能的优越性,创造出的是“脱离世界而生活的人”所以蒙台梭利认为“感觉教育”应先于“智力教育”。教育方法较多,不一一累述。3、智力教育,在幼儿期要注重孩子智力的开发,知识的学习、获得途径在于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这是什么。四、蒙台梭利还告诉我们老师、父母在育儿实践中的一些注意点:1、蒙台梭利认为孩子的发展具有阶段性,每个阶段敏感期不同,我们要把握孩子敏感期对孩子适时教育,这样可起到事半功倍效果;每个儿童对不同事物的敏感时期不同,当我们指导他接触某种训练,而他却没有表现出兴趣,或老是出错时,我们需要换个别的时间再试,因为他还没有到达这个敏感期,强迫学习只会适得其反。2、蒙台梭利还提醒我们对幼儿指导时语言要明确、清晰、简单,而不要用其他“复杂的语言”来对某一概念作进一步的说明。引导孩子进行物体识别时,要做到“从对比鲜明的开始”。《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这本书,是蒙台梭利博士对自己亲手创立的“儿童之家”的[1][2]下一页读后感》
它发展的机会,就会一个个地枯死,就会发生儿童可能能力递减的现象。早期教育造就天才的原因就在于此。早期教育的目的是要把孩子培养成这是一本专门阐述早期教育对儿童成长产生重要影响的书。作者在书中提出,早期教育造就英才,对于儿童的教育越早越好。因为,儿童的可能能力是有着递减法则的,教育开始得越晚,儿童可能能力的实现就越少。产生这一法则的原因是这样的,每个动物的可能能力,都各自有着自己的发达期,而且这种发达期是固定不变的。当然,有的动物可能能力的发达期是很长的,但是也有的动物可能能力的发达期很短。不管哪一种,如果不让它在发达期发展的话,那么就永远也不能再发展了。同样,儿童的能力如果不在其发达期给一个完全的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斯特娜夫人也认为,“理想的人是品德、健康、才能三位一体的人”。。
整个小学阶段都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最佳阶段,作为小学教师我们要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出发,为学生的未来着想,切实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从小培养他们树立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培养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探求知识、释疑破难;使学生的个性充分张扬,潜力充分显现,培养一批又一批鲜活的有时代特色的创新人才。
读完两篇文章,我不禁想起自己在即将成为妈妈时的幻想与憧憬……
早在未结婚之前,受即将当妈妈的同事的影响,就阅读了好几本关于孩子早期教育的书籍,对孩子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也略有所闻;所以当结婚后,知道怀孕的当时便去书店买了好几本关于这方面的书籍。读完后,曾经一度热血沸腾,当时便在心里承诺:我的孩子也要进行早期教育,让他从小便成为优秀的人!但让我羞愧的是,所有的一切计划至今还存于幻想当中……
现在孩子已经5岁了,我当全职妈妈也已经两年了,对孩子的教育依然付出的很少,完全凭心情,我真的不是一个好妈妈。需要反省的事情太多了!可能更多的时候自己在不知不觉的做文章中提到的事情,很多的时候我儿子会对我和他爸爸说,爸爸,妈妈是大骗子,说话不算数等类似的话。我想他会撒谎一家是从爸爸妈妈这里学来的,可能还不止这些。所以最近这一年我都是承诺孩子某件事情之前,先考虑自己能否做到,答应了就一定要办到。譬如:这一周表现的很不错,可以答应他要去坐旋转木马的要求,要是能改掉爱哭的毛病,便给他买一直想要的溜溜球……
是啊!我们做父母的到底能给孩子什么呢?当然不是一些大道理,而是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细小的事情做起,从自己的言行做起。我希望儿子能健康,快乐的成长,不需要成为天才或者是多么的优秀!
儿子,妈妈慎重承诺:
1:给你一个好的家庭环境,爸爸妈妈绝不当这你的面吵架!
2:每天睡觉前给你讲你选的两个故事!
3:每天陪你一起写作业,玩游戏!
4:尽量控制自己不打你,有事情同你讲道理!
5:以前不打麻将,再在不打麻将,将来也不会打麻将!
虽然本书是将近一百年之前的著作,但是仍然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读后不但会深刻认识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会学习到一些至今仍然很有效的早期教育方法。
1、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1)通过对卡尔。威特、威廉。詹姆斯。赛德兹等少年天才的分析,他们都是在很早的时候就展现出与普通人的不同,在大多数人认为还应该无忧无虑玩耍的时候,就已经熟练掌握了多种语言,并开始展露头角,在十几岁就已经开始对学术有造诣并升入世界著名大学。这些少年天才并不是病态的,而是全面发展,过得非常的健康快乐,尤其是卡尔。威特。
(2)天才并不是完全是由于天赋而是得益于科学、恰当的早期教育。每个人出生的潜能肯定不同,但是如果一个潜能100的人,后天开发只有40,而一个潜能80的人后天开发能够达到60,也会出现巨大的差距。作为父母,应该重视早期教育,运用科学的方法,最大限度的开发孩子的潜能,那么就便是天赋平平的孩子也能取得不凡的成就。
(3)人的潜能是递减的法则。越是接近0岁,及早用恰当的方式引导,孩子可以激发出来的潜能更大。而到了8岁左右,潜能就已经基本定型。卡尔。威特的父亲提出,"对子女的教育应当随着婴儿智慧曙光的出现开始".
(4)人的发展也存在敏感期,宽窗口期。在恰当的时期,锻炼激发孩子的某项能力、学习某种知识,就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语言发展存在敏感期:1-7岁。孩子的语言天赋6、7岁开始枯竭,到8岁基本已经消失殆尽。音乐学习敏感期:5岁开始学钢琴。对于音乐的敏感期:从一岁五个月出现,大约8岁结束。幼儿具备阅读能力,从2岁起就可以开始阅读。
(5)孩子在幼年时期整个大脑是完全开放的,学习毫不费力,可以说给孩子什么就能吸收什么。
(6)很早接受教育的小孩子长大后是幸福的,因为他更方面适应能力都很强,从小也比其他孩子更快乐。从早期就开始接受良好的教育,会让孩子从小就过得更加幸福。
(7)对孩子来说,学习是快乐的事情,而不是痛苦。填鸭式的教育让孩子痛苦,孩子只会被动的成为知识的储存器,却缺乏理解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
2、早期教育的方法
(1)原则:
A、学习注意激发孩子的兴趣、多采用游戏的方式。要遵循儿童的天性,采用启发、诱导、激发兴趣,做游戏、模拟等孩子喜欢、有趣的方式进行。早期教育不完全是灌输知识的时期,更是教会孩子获取、发现知识、获得学习方法的时期,让孩子获得独立思考的能力。有效的学习都是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不要强迫孩子学习。要想教给孩子什么知识,首先巧妙的方式激发孩子的兴趣,让孩子自己主动想学,再教给孩子知识,并教会孩子如何自己主动去学习相关的知识。教孩子知识,也要看时机是否成熟,是否有兴趣,理解力是否达到。早期的知识教育,并不是严谨的课堂教育一样,而是生活化的随意传授,在和孩子游戏中、散步中都是讲解知识的好时机。孩子小时候的学习不是坐在书桌前的枯燥学习,而是各种游戏、体验、感受、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学演习,这才是真正有效的学习。要用一切机会开阔孩子的眼界,各种参观、展览、活动、旅行都应该让孩子去体验和感受。让孩子自己讲述自己的体会和见闻,可以锻炼孩子的观察力、分析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让孩子从小养成读书和思考的习惯,而不是只是疯玩。针对孩子要学习的内容和孩子的兴趣设计出各种游戏。
B、对孩子品格的培养同样重要。防止自己和孩子出现骄傲自满的情绪十分重要。不要忽视对孩子习惯、品德的培养,良好的习惯和健康的心智非常重要。要培养孩子的品德:勤奋、自制力、勇敢、礼仪、服从、诚实、善良、自尊心。对于孩子的问题,先弄清事情真相,再讲道理,不要错怪孩子,也不要用打骂方式。善行记录,好的进行记录在一个本子上。错误的不强化,用恰当的方式指出和纠正。对孩子恰当的表扬可以让孩子建立自信,但是要适度和注意方式,不过分表扬,不空洞表扬,否则就可能导致孩子自满,狂妄自大。从小培养孩子做好事的习惯,以及培养孩子的爱心。让孩子从小养成整洁的习惯,也不要过分追求爱美。不要让孩子说我不行,要让孩子凡事学会想办法。尊重孩子,不要戏弄孩子,也不要欺骗孩子。对孩子的提问认真作答,不欺骗,不戏弄,不会的要一起寻找答案。
(2)各种能力培养的方式:
A、语言能力。语言是接受知识的工具,要让孩子尽早很好的掌握这项能力。不断的给孩子讲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不要用儿语,最好用正常、严谨的语言。语言学习,背不如练。从孩子小的时候就要像对待成人正常说话一样和孩子说话,教会孩子正确、标准、准确、完整的发音和用词用语。语言教育采用听和说的方式进行,语言的开发对思维和智力的开发有重要作用。给孩子讲故事,可以让孩子尽早了解世界,学习语言,培养想象力。孩子大一点,可以将故事讲一半不讲结尾就结束,让孩子自己想象各种结尾并讲出来,激发孩子想象力。再大一点,可以不给孩子读书,让孩子自己主动阅读。之后,可以让孩子给他人通信以及自己写日记的方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B、阅读能力。阅读对于孩子智力发展非常重要。要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2岁开始就可以教孩子阅读。但是要注意:父母的态度和方法。阅读材料的多少和顺序。让孩子觉得学习快乐。在孩子想要学习更多的时候结束,可以让孩子保持学习的兴趣。教学词汇应该从日常用语开始。学习诗歌,可以培养孩子的音律感觉。培养孩子快速阅读的能力,可以锻炼孩子的理解力,而不是慢慢的读,边读边记效果不好,快速阅读,多读几遍自然记住了。让孩子在阅读中提高理解力,而不是刻意的去记住信息。
C、想象力培养。讲神话故事,并让孩子相信是真的,不要过早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做手工。让孩子自己表演故事。
D、记忆力、观察力训练。"留神看"游戏--经过商店,和孩子比赛记忆橱窗里的东西。让孩子从小记路。
E、感官、触觉训练。培养对音乐的感觉,播放古今名曲。看世界名画摹本,摆放有名雕塑模型。阅读绘本。培养对色彩的感觉--看色卡、彩色玩具、用蜡笔等进行颜色竞赛让孩子根据指令画正确的颜色。散步注意观察大自然的各种颜色。触摸感受各种材质,体验不同的感觉。
F、数学能力。生活中各种场合的数数。购物游戏。
G、社交能力。多带孩子参加各种聚会,和集体活动,并对孩子的表现关注和进行指导。
H、情商培养。让孩子学会识别情绪和自己化解情绪。在做游戏中对孩子进行干扰训练。
I、自信心、自尊心的培养。从小鼓励孩子,让孩子一点点建立起自信心。不当众批评孩子,批评注意方式,不要用打骂的方式。
J、金钱教育。不要从小给孩子大量的金钱,也不要毫无节制的满足孩子的所有愿望。要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劳动获得适当的零花钱,懂得付出才有回报,懂得储蓄和理财。学会节俭。
K、意志力培养。通过各种游戏,提高游戏难度等方式,培养孩子的意志力,以及克服困难的能力。
L、勇气、挫折训练。培养孩子的勇气。不要过度保护孩子,让孩子适当的冒险,孩子也能做得很好。面对现实的能力,面对挫折的能力。
M、身体健康。孩子的健康非常重要。饮食有节制,多运动锻炼。食物决定一个人的性格。让孩子有良好的饮食习惯,良好的胃和牙齿。养成勤洗手的习惯。锻炼唱歌、深呼吸锻炼肺部。
(3)有益的游戏:
对孩子的教育,游戏是非常有用的方式。游戏设计要巧妙、要目的明确,不要白白浪费孩子的精力。
角色扮演--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留神看,经过的商店、马路上、桌子上的东西复述--记忆力、观察力训练。
亲近自然,散步、园艺、养小动物--培养观察力。
讲故事--激发想象力、锻炼记忆力、传授知识,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卖东西、比谁的东西多数数、掷色子比输赢、给予金钱奖励--数学知识。
模仿雕像游戏,保持一个动作谁的时间长--锻炼孩子肌肉。
盲人摸像游戏--让孩子蒙眼摸东西,给予孩子物品的描述给予提示,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力。
猜东西,将家里的东西讲出来特点来互相猜。纸牌游戏,将各种知识写在纸牌上互动。
用纸、布等做手工。学习园艺--培养耐心、观察力,激发兴趣。
平静下来有戏--取棍子游戏,其他棍子不能动,锻炼专注力,控制情绪的能力。
3、感悟
(1)保护孩子好奇心、探索欲的重要性。成年后的个人职业选择能否适合自己,能否在事业上取得成就于此有很大相关性。
(2)早期教育不在于知识灌输,而在于潜能激发、能力培养。这才是整个人生幸福的基石。而死记硬背、填鸭式的灌输知识对于儿童的早期教育百害而无一利,不但摧毁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而且错过孩子潜能开发,能力锻炼的关键时期。
(3)一个各方面优秀的孩子,不是上天赐予的,而是父母悉心培养的成果。其中必然包含了至少父母之中一个人对教育的高度重视,以及对正确教育方法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于孩子持之以恒的付出。
(4)相信教育对于孩子成才的决定性作用。只要采取科学的早期教育,正常的孩子都可能成为不平凡的人。
(5)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教育总要性远远高于学校教育。在入学之前孩子主要由家庭教育,入学之后学校的教育的知识也十分有限。父母要承担起孩子教育的重担。
(6)在入小学之前,一个人的人生基础就已经基本打牢固。潜能的发展已经基本定型,各种习惯也已经基本定型。在此时没有得到良好教育的孩子,入学之后也难以有良好的发展。
(7)随波逐流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只能培养普通的孩子。取得优异成绩的孩子,起父母都必定有着对教育独到的见解,采取不一样的教育方法,有自己的坚持,坚持自己的想法去做,意志坚强。
(8)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欲速则不达。有条不紊的进行。
(9)对于教育重视不够,还要不断学习大师,以及成功案例,取其精华,并结合自己孩子的特点,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坚持并及时调整。
(10)父母要做好早教,必须要有正确的早教方法,同时要不断学习储备充足的知识。
(11)对待教育付出才有回报,要有投入才有收获。付出时间、金钱、精力才能收获孩子的能力,不要妄想孩子的能力自己就有很大的增长。
(12)教育的一致性。父母教育主张的一贯性,以及整个家庭成员教育上的一致性,不要前后不一致,以及多人之间不一致,会造成孩子的困惑,让教育效果大打折扣。不同意,始终如一的不同意就不会产生问题。
(13)不要用打骂,而是讲道理的方式,用孩子能够理解的方式和孩子讲道理,可以让他感受,思考,从而理解。
(14)对孩子教育,父母要用心,时刻关注、了解孩子。及时发现苗头和问题,用恰当的方式予以纠正和改变。
(15)做父母,要有爱心、耐心、恒心。
(16)摆正心态,教育的效果不会立马显现出来,但要坚信,只要用正确的方法坚持下去,日积月累效果会大不一样。
(17)不要忽视音乐素养的培养,会让孩子以后的人生更加幸福和丰富多彩。
(18)让孩子有更多的体验,在体验中找到兴趣点,然后帮助孩子、引导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去搜集、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掌握知识,掌握自己搜集信息、自己学习的能力。
(19)让孩子学会将知识学以致用,而不是学习一些字面上的知识。
(20)家长要注意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1)孩子都喜欢新的东西,喜欢变化。抓住这个特点,对于孩子的吃、玩、学都有用。
(22)度要把握好。孩子吃、玩、学的时间,量的度家长要把握好,过犹不及。
(23)注意孩子艺术气质的培养,音乐、绘画、诗歌。
(24)品德、健康、智慧都发展得好的孩子才会幸福。
(25)身教重于言教,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自己言行要成为孩子的榜样。父母自身优秀会极大的感染孩子,如果孩子发自内心的不认同你,那么教育就起不到效果。
(26)打骂对于孩子教育只会起反效果,用讲道理,孩子自己承担自然后果的方式让孩子明白道理。
(27)为孩子精心布置成才环境,布置成孩子发自内心喜欢的方式,孩子就会更快乐的成长。
(28)父母是孩子的教育者,同时也在教育中有成长和收获,自己也会有改变。
(29)成长环境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未来的不同。
(30)真正的艺术来自于本能的冲动,学习的只能是技巧。
(31)教育得当,孩子在10岁时完全就可以拥有大学的水平。只要是孩子有兴趣的学习就不会对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
(32)早期教育对孩子来说如此重要,当父母的应该抓住这个时期对孩子进行科学有效的教育,不要让时间白白浪费掉。做父母也是有有效期的,在父母能够发挥最大作用的时候,用好这个时期,以后的教育就会顺利很省心很多。
(33)孩子3岁就已经基本具备成人的性格。在三岁之前,孩子的大脑可以吸收大量的知识。语言、文字、图形、音乐、人生的准则、态度等等。不要怕太多,孩子的吸收能力超过你的想象。
(34)学习,应当是有兴趣的基础之上才能起到好的效果,死记硬背,硬灌知识只能让孩子失去对知识的理解力和兴趣,成为知识的储存器,不能自己思考和理解。
(35)作为教育者,做好两方面工作很重要。一是做好教育记录。将教育的过程、收获、问题进行记录,可以反思和理清教育的问题。另一个是做好教育计划。设定好教育的目标,规划好教育的方向,才能够避免本末倒置。
(36)让孩子获得充足的知识,是父母教育的重要任务。
这次开家长会,老师一共介绍了6本书,推荐给所有家长看。我只买了其中的5本,还有一本缺货。这是我学习完的第1本书《早期教育与天才》。本书向我们展示了一句话:3岁看大,7岁看老。
有娃的父母们,各种育儿经典都想看一看,生怕自己错过了什么好的育儿方案。听说有致富成功学,厚黑处事学。如今我觉得可以总结一个育儿玄学。
一大群妹子在犹豫到底要不要结婚,要不要生,是顺产还是剖腹产?生孩子值得不值得?是婆婆带孩子还是自己亲妈带?是全职带娃还是索性赚大钱,丢给家里带?她们还在考虑生娃到底痛不痛苦,自己要结婚的另一半对自己爱还是不爱。而已经有娃的这一部分,对于另外一半,爱不爱自己已经不重要了。他们沉迷于育儿经,争取要把自己的娃带成绝世神童。
这本书所举例的经典里面,所有天才神童都有一对不错的父母,父母们都有自己的信仰。作为一个有信仰的家庭,很多问题都会变的很简单。但是如果这些方法搬到天朝,那无法改变这里的父母(原生家庭的信仰),不太适合照搬。这些育儿方法都只供参考。但我相信从这些参考里面,你可以知道。一个人的成功,只归功于个人的努力是微乎其微的,他需要代代人的努力,代代人的成功。并且把这种努力,这种信仰,一代代的传承下去,这种家庭才会强盛。
《早期教育与天才》还提到了许多育儿的细节,尤其强调语言学习。想要自己的孩子,适合这个社会的发展,必须要他有很强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如果他在语言方面都有困难(听、说、读、写)。那在以后的人生中会遇到更多的困难。
社会结构已经改变了。从男尊女卑,转变为男女平等,共同走向社会。虽然它的转变很缓慢,但是育儿不再不仅仅是妈妈的事。
社会的工作流程也转变了。从单一的依靠体力劳动。变成了体力脑力相结合,进而转化为精细的脑力劳动。部分的职位已经被人工智能所取代。比如去取高铁票,只用到站在机器上刷卡,不需要人工服务。比如买饮料,奶茶店的服务员已经变成了机器人。
人们只好专注于培养技能更高的孩子,以便于在后来的人工智能社会生存。育儿方向也改变了,但初衷不变。他们不仅要胜任机器人无法替代的职位,更要适合与人竞争,与人和平共处。
倘若你想到这些,便不会奇怪为什么育儿会如此火爆。他们不过是想自己的后代,获得更好的生存技能。原始人只需要摘果子奔跑和辨别方向的技能,他们有自己的洞穴会生火,就可以逐渐经营一个家。而现代人,要生存下来繁衍后代,需要学习的技能就太多了。
“教养笔记”中的一篇文章让我很感动,这篇文章的题目是“图书架旁的碎纸片”,讲述的是老师在教室的图书架上摆了很多新的图书,可是总是发现有书的破坏,为此老师利用了晨间谈话对孩子进行了爱护图书的教育。可是没过几天还是有这样的现象,老师找到了原因,原来是孩子们为了折纸飞机玩,于是,老师为孩子们准备了一些作业纸好方便孩子们折纸飞机。可过了几天,图书封面还是被撕坏了不少,老师再次找出了原因。原来孩子们有了纸飞机的需要后,看上去老师已经给予支持但是这种支持还是非常表面和初步的。在孩子们初步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他们会产生进一步探索的愿望,而且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需要。只有作更深入的了解和更细致的思考,发现幼儿感兴趣的“折飞机”活动中隐含的教育价值,及时提供不同质地、不同大小的纸,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理解和支持。我们班是早期阅读实验班,孩子们在看图书的环节中有很多点跟这里面的孩子很相象,但是我们老师处理的方式却不一样,我们有时候由于心太急而忽略孩子的这些需求,看了这篇教育笔记后确实让我们感触很多,也学到了很多。
《早期教育与天才》读后感1000字:这次开家长会,老师一共介绍了6本书,推荐给所有家长看。我只买了其中的5本,还有一本缺货。这是我学习完的第1本书《早期教育与天才》。本书向我们展示了一句话:3岁看大,7岁看老。
有娃的父母们,各种育儿经典都想看一看,生怕自己错过了什么好的育儿方案。听说有致富成功学,厚黑处事学。如今我觉得可以总结一个育儿玄学。
一大群妹子在犹豫到底要不要结婚,要不要生,是顺产还是剖腹产?生孩子值得不值得?是婆婆带孩子还是自己亲妈带?是全职带娃还是索性赚大钱,丢给家里带?她们还在考虑生娃到底痛不痛苦,自己要结婚的另一半对自己爱还是不爱。而已经有娃的这一部分,对于另外一半,爱不爱自己已经不重要了。他们沉迷于育儿经,争取要把自己的娃带成绝世神童。
这本书所举例的经典里面,所有天才神童都有一对不错的父母,父母们都有自己的信仰。作为一个有信仰的家庭,很多问题都会变的很简单。但是如果这些方法搬到天朝,那无法改变这里的父母(原生家庭的信仰),不太适合照搬。这些育儿方法都只供参考。但我相信从这些参考里面,你可以知道。一个人的成功,只归功于个人的努力是微乎其微的,他需要代代人的努力,代代人的成功。并且把这种努力,这种信仰,一代代的传承下去,这种家庭才会强盛。
《早期教育与天才》还提到了许多育儿的细节,尤其强调语言学习。想要自己的孩子,适合这个社会的发展,必须要他有很强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如果他在语言方面都有困难(听、说、读、写)。那在以后的人生中会遇到更多的困难。
社会结构已经改变了。从男尊女卑,转变为男女平等,共同走向社会。虽然它的转变很缓慢,但是育儿不再不仅仅是妈妈的事。
社会的工作流程也转变了。从单一的依靠体力劳动。变成了体力脑力相结合,进而转化为精细的脑力劳动。部分的职位已经被人工智能所取代。比如去取高铁票,只用到站在机器上刷卡,不需要人工服务。比如买饮料,奶茶店的服务员已经变成了机器人。
人们只好专注于培养技能更高的孩子,以便于在后来的人工智能社会生存。育儿方向也改变了,但初衷不变。他们不仅要胜任机器人无法替代的职位,更要适合与人竞争,与人和平共处。
倘若你想到这些,便不会奇怪为什么育儿会如此火爆。他们不过是想自己的后代,获得更好的生存技能。原始人只需要摘果子奔跑和辨别方向的技能,他们有自己的洞穴会生火,就可以逐渐经营一个家。而现代人,要生存下来繁衍后代,需要学习的技能就太多了。
总的来说这本书的编写不够有条理,亲身育儿体验中。孩子的健康才是首要的,没有健康的身体和思想,一切所谓的天才育儿法都无从谈起。首先应该追求让孩子身强体壮,不容易生病感冒。然后是德育,然后才是所谓天才培养。
这本书告诉我们,所谓天才就是语言能力更强(听说读写从幼儿抓起)。
而这种方法养育出来的孩子,本书的作者却没有给出任何统计答案。他没有举例说明,这些孩子长大以后有没有更幸福,有怎样的人生成就,有怎样的婚恋生活,是如何度过了童年以后的人生。所以我觉得这本书,说服力不够。
《早期教育与天才》读后感
1917年4月 木村久一的著作
该书由日本学者木村久一对几个著名的少年天才的教育经历的分享,提出了早期教育对于儿童教育的重要性,并较为详细的介绍了卡尔威特等几名著名天才儿童的独到教育方法,也有作者对这些早期教育成功案例的分析和见解。虽然本书是将近一百年之前的著作,但是仍然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读后不但会深刻认识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会学习到一些至今仍然很有效的早期教育方法。
1、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1)通过对卡尔。威特、威廉。詹姆斯。赛德兹等少年天才的分析,他们都是在很早的时候就展现出与普通人的不同,在大多数人认为还应该无忧无虑玩耍的时候,就已经熟练掌握了多种语言,并开始展露头角,在十几岁就已经开始对学术有造诣并升入世界著名大学。这些少年天才并不是病态的,而是全面发展,过得非常的健康快乐,尤其是卡尔。威特。
(2)天才并不是完全是由于天赋而是得益于科学、恰当的早期教育。每个人出生的潜能肯定不同,但是如果一个潜能100的人,后天开发只有40,而一个潜能80的人后天开发能够达到60,也会出现巨大的差距。作为父母,应该重视早期教育,运用科学的方法,最大限度的开发孩子的潜能,那么就便是天赋平平的孩子也能取得不凡的成就。
(3)人的潜能是递减的法则。越是接近0岁,及早用恰当的方式引导,孩子可以激发出来的潜能更大。而到了8岁左右,潜能就已经基本定型。卡尔。威特的父亲提出,"对子女的教育应当随着婴儿智慧曙光的出现开始".
(4)人的发展也存在敏感期,宽窗口期。在恰当的时期,锻炼激发孩子的某项能力、学习某种知识,就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语言发展存在敏感期:1-7岁。孩子的语言天赋6、7岁开始枯竭,到8岁基本已经消失殆尽。音乐学习敏感期:5岁开始学钢琴。对于音乐的敏感期:从一岁五个月出现,大约8岁结束。幼儿具备阅读能力,从2岁起就可以开始阅读。
(5)孩子在幼年时期整个大脑是完全开放的,学习毫不费力,可以说给孩子什么就能吸收什么。
(6)很早接受教育的小孩子长大后是幸福的,因为他更方面适应能力都很强,从小也比其他孩子更快乐。从早期就开始接受良好的教育,会让孩子从小就过得更加幸福。
(7)对孩子来说,学习是快乐的事情,而不是痛苦。填鸭式的教育让孩子痛苦,孩子只会被动的成为知识的储存器,却缺乏理解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
2、早期教育的方法
(1)原则:
A、学习注意激发孩子的兴趣、多采用游戏的方式。要遵循儿童的天性,采用启发、诱导、激发兴趣,做游戏、模拟等孩子喜欢、有趣的方式进行。早期教育不完全是灌输知识的时期,更是教会孩子获取、发现知识、获得学习方法的时期,让孩子获得独立思考的能力。有效的学习都是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不要强迫孩子学习。要想教给孩子什么知识,首先巧妙的方式激发孩子的兴趣,让孩子自己主动想学,再教给孩子知识,并教会孩子如何自己主动去学习相关的知识。教孩子知识,也要看时机是否成熟,是否有兴趣,理解力是否达到。早期的知识教育,并不是严谨的课堂教育一样,而是生活化的随意传授,在和孩子游戏中、散步中都是讲解知识的好时机。孩子小时候的学习不是坐在书桌前的枯燥学习,而是各种游戏、体验、感受、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学演习,这才是真正有效的学习。要用一切机会开阔孩子的眼界,各种参观、展览、活动、旅行都应该让孩子去体验和感受。让孩子自己讲述自己的体会和见闻,可以锻炼孩子的观察力、分析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让孩子从小养成读书和思考的习惯,而不是只是疯玩。针对孩子要学习的内容和孩子的兴趣设计出各种游戏。
B、对孩子品格的培养同样重要。防止自己和孩子出现骄傲自满的情绪十分重要。不要忽视对孩子习惯、品德的培养,良好的习惯和健康的心智非常重要。要培养孩子的品德:勤奋、自制力、勇敢、礼仪、服从、诚实、善良、自尊心。对于孩子的问题,先弄清事情真相,再讲道理,不要错怪孩子,也不要用打骂方式。善行记录,好的进行记录在一个本子上。错误的不强化,用恰当的方式指出和纠正。对孩子恰当的表扬可以让孩子建立自信,但是要适度和注意方式,不过分表扬,不空洞表扬,否则就可能导致孩子自满,狂妄自大。从小培养孩子做好事的习惯,以及培养孩子的爱心。让孩子从小养成整洁的习惯,也不要过分追求爱美。不要让孩子说我不行,要让孩子凡事学会想办法。尊重孩子,不要戏弄孩子,也不要欺骗孩子。对孩子的提问认真作答,不欺骗,不戏弄,不会的要一起寻找答案。
(2)各种能力培养的方式:
A、语言能力。语言是接受知识的工具,要让孩子尽早很好的掌握这项能力。不断的给孩子讲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不要用儿语,最好用正常、严谨的语言。语言学习,背不如练。从孩子小的时候就要像对待成人正常说话一样和孩子说话,教会孩子正确、标准、准确、完整的发音和用词用语。语言教育采用听和说的方式进行,语言的开发对思维和智力的开发有重要作用。给孩子讲故事,可以让孩子尽早了解世界,学习语言,培养想象力。孩子大一点,可以将故事讲一半不讲结尾就结束,让孩子自己想象各种结尾并讲出来,激发孩子想象力。再大一点,可以不给孩子读书,让孩子自己主动阅读。之后,可以让孩子给他人通信以及自己写日记的方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B、阅读能力。阅读对于孩子智力发展非常重要。要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2岁开始就可以教孩子阅读。但是要注意:父母的态度和方法。阅读材料的多少和顺序。让孩子觉得学习快乐。在孩子想要学习更多的时候结束,可以让孩子保持学习的兴趣。教学词汇应该从日常用语开始。学习诗歌,可以培养孩子的音律感觉。培养孩子快速阅读的能力,可以锻炼孩子的理解力,而不是慢慢的读,边读边记效果不好,快速阅读,多读几遍自然记住了。让孩子在阅读中提高理解力,而不是刻意的去记住信息。
C、想象力培养。讲神话故事,并让孩子相信是真的,不要过早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做手工。让孩子自己表演故事。
D、记忆力、观察力训练。"留神看"游戏——经过商店,和孩子比赛记忆橱窗里的东西。让孩子从小记路。
E、感官、触觉训练。培养对音乐的感觉,播放古今名曲。看世界名画摹本,摆放有名雕塑模型。阅读绘本。培养对色彩的感觉——看色卡、彩色玩具、用蜡笔等进行颜色竞赛让孩子根据指令画正确的颜色。散步注意观察大自然的各种颜色。触摸感受各种材质,体验不同的感觉。
F、数学能力。生活中各种场合的数数。购物游戏。
G、社交能力。多带孩子参加各种聚会,和集体活动,并对孩子的表现关注和进行指导。
H、情商培养。让孩子学会识别情绪和自己化解情绪。在做游戏中对孩子进行干扰训练。
I、自信心、自尊心的培养。从小鼓励孩子,让孩子一点点建立起自信心。不当众批评孩子,批评注意方式,不要用打骂的方式。
J、金钱教育。不要从小给孩子大量的金钱,也不要毫无节制的满足孩子的所有愿望。要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劳动获得适当的零花钱,懂得付出才有回报,懂得储蓄和理财。学会节俭。
K、意志力培养。通过各种游戏,提高游戏难度等方式,培养孩子的意志力,以及克服困难的能力。
L、勇气、挫折训练。培养孩子的勇气。不要过度保护孩子,让孩子适当的冒险,孩子也能做得很好。面对现实的能力,面对挫折的能力。
M、身体健康。孩子的健康非常重要。饮食有节制,多运动锻炼。食物决定一个人的性格。让孩子有良好的饮食习惯,良好的胃和牙齿。养成勤洗手的习惯。锻炼唱歌、深呼吸锻炼肺部。
(3)有益的游戏:
对孩子的教育,游戏是非常有用的方式。游戏设计要巧妙、要目的明确,不要白白浪费孩子的精力。
角色扮演——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留神看,经过的商店、马路上、桌子上的东西复述——记忆力、观察力训练。
亲近自然,散步、园艺、养小动物——培养观察力。
讲故事——激发想象力、锻炼记忆力、传授知识,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卖东西、比谁的东西多数数、掷色子比输赢、给予金钱奖励——数学知识。
模仿雕像游戏,保持一个动作谁的时间长——锻炼孩子肌肉。
盲人摸像游戏——让孩子蒙眼摸东西,给予孩子物品的描述给予提示,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力。
猜东西,将家里的东西讲出来特点来互相猜。纸牌游戏,将各种知识写在纸牌上互动。
用纸、布等做手工。学习园艺——培养耐心、观察力,激发兴趣。
平静下来有戏——取棍子游戏,其他棍子不能动,锻炼专注力,控制情绪的能力。
3、感悟
(1)保护孩子好奇心、探索欲的重要性。成年后的个人职业选择能否适合自己,能否在事业上取得成就于此有很大相关性。
(2)早期教育不在于知识灌输,而在于潜能激发、能力培养。这才是整个人生幸福的基石。而死记硬背、填鸭式的灌输知识对于儿童的早期教育百害而无一利,不但摧毁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而且错过孩子潜能开发,能力锻炼的关键时期。
(3)一个各方面优秀的孩子,不是上天赐予的,而是父母悉心培养的成果。其中必然包含了至少父母之中一个人对教育的高度重视,以及对正确教育方法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于孩子持之以恒的付出。
(4)相信教育对于孩子成才的决定性作用。只要采取科学的早期教育,正常的孩子都可能成为不平凡的人。
(5)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教育总要性远远高于学校教育。在入学之前孩子主要由家庭教育,入学之后学校的教育的知识也十分有限。父母要承担起孩子教育的重担。
(6)在入小学之前,一个人的人生基础就已经基本打牢固。潜能的发展已经基本定型,各种习惯也已经基本定型。在此时没有得到良好教育的孩子,入学之后也难以有良好的发展。
(7)随波逐流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只能培养普通的孩子。取得优异成绩的孩子,起父母都必定有着对教育独到的见解,采取不一样的教育方法,有自己的坚持,坚持自己的想法去做,意志坚强。
(8)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欲速则不达。有条不紊的进行。
(9)对于教育重视不够,还要不断学习大师,以及成功案例,取其精华,并结合自己孩子的特点,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坚持并及时调整。
(10)父母要做好早教,必须要有正确的早教方法,同时要不断学习储备充足的知识。
(11)对待教育付出才有回报,要有投入才有收获。付出时间、金钱、精力才能收获孩子的能力,不要妄想孩子的能力自己就有很大的增长。
(12)教育的一致性。父母教育主张的一贯性,以及整个家庭成员教育上的一致性,不要前后不一致,以及多人之间不一致,会造成孩子的困惑,让教育效果大打折扣。不同意,始终如一的不同意就不会产生问题。
(13)不要用打骂,而是讲道理的方式,用孩子能够理解的方式和孩子讲道理,可以让他感受,思考,从而理解。
(14)对孩子教育,父母要用心,时刻关注、了解孩子。及时发现苗头和问题,用恰当的方式予以纠正和改变。
(15)做父母,要有爱心、耐心、恒心。
(16)摆正心态,教育的效果不会立马显现出来,但要坚信,只要用正确的方法坚持下去,日积月累效果会大不一样。
(17)不要忽视音乐素养的培养,会让孩子以后的人生更加幸福和丰富多彩。
(18)让孩子有更多的体验,在体验中找到兴趣点,然后帮助孩子、引导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去搜集、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掌握知识,掌握自己搜集信息、自己学习的能力。
(19)让孩子学会将知识学以致用,而不是学习一些字面上的知识。
(20)家长要注意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1)孩子都喜欢新的东西,喜欢变化。抓住这个特点,对于孩子的吃、玩、学都有用。
(22)度要把握好。孩子吃、玩、学的时间,量的度家长要把握好,过犹不及。
(23)注意孩子艺术气质的培养,音乐、绘画、诗歌。
(24)品德、健康、智慧都发展得好的孩子才会幸福。
(25)身教重于言教,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自己言行要成为孩子的榜样。父母自身优秀会极大的感染孩子,如果孩子发自内心的不认同你,那么教育就起不到效果。
(26)打骂对于孩子教育只会起反效果,用讲道理,孩子自己承担自然后果的方式让孩子明白道理。
(27)为孩子精心布置成才环境,布置成孩子发自内心喜欢的方式,孩子就会更快乐的成长。
(28)父母是孩子的教育者,同时也在教育中有成长和收获,自己也会有改变。
(29)成长环境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未来的不同。
(30)真正的艺术来自于本能的冲动,学习的只能是技巧。
(31)教育得当,孩子在10岁时完全就可以拥有大学的水平。只要是孩子有兴趣的学习就不会对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
(32)早期教育对孩子来说如此重要,当父母的应该抓住这个时期对孩子进行科学有效的教育,不要让时间白白浪费掉。做父母也是有有效期的,在父母能够发挥最大作用的时候,用好这个时期,以后的教育就会顺利很省心很多。
(33)孩子3岁就已经基本具备成人的性格。在三岁之前,孩子的大脑可以吸收大量的知识。语言、文字、图形、音乐、人生的准则、态度等等。不要怕太多,孩子的吸收能力超过你的想象。
(34)学习,应当是有兴趣的基础之上才能起到好的效果,死记硬背,硬灌知识只能让孩子失去对知识的理解力和兴趣,成为知识的储存器,不能自己思考和理解。
(35)作为教育者,做好两方面工作很重要。一是做好教育记录。将教育的过程、收获、问题进行记录,可以反思和理清教育的问题。另一个是做好教育计划。设定好教育的目标,规划好教育的方向,才能够避免本末倒置。
(36)让孩子获得充足的知识,是父母教育的重要任务。
书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也是一座宝藏,我们在这本书籍中读着读着就哭了,说明我们与作者产生了共鸣,看完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是非常有必要的。怎么书写一篇属于自己的读后感呢?以下内容是我们特地整理的“读后感早期教育”,欢迎你收藏本站,并关注网站更新!
它发展的机会,就会一个个地枯死,就会发生儿童可能能力递减的现象。早期教育造就天才的原因就在于此。早期教育的目的是要把孩子培养成这是一本专门阐述早期教育对儿童成长产生重要影响的书。作者在书中提出,早期教育造就英才,对于儿童的教育越早越好。因为,儿童的可能能力是有着递减法则的,教育开始得越晚,儿童可能能力的实现就越少。产生这一法则的原因是这样的,每个动物的可能能力,都各自有着自己的发达期,而且这种发达期是固定不变的。当然,有的动物可能能力的发达期是很长的,但是也有的动物可能能力的发达期很短。不管哪一种,如果不让它在发达期发展的话,那么就永远也不能再发展了。同样,儿童的能力如果不在其发达期给一个完全的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斯特娜夫人也认为,“理想的人是品德、健康、才能三位一体的人”。。
整个小学阶段都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最佳阶段,作为小学教师我们要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出发,为学生的未来着想,切实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从小培养他们树立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培养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探求知识、释疑破难;使学生的个性充分张扬,潜力充分显现,培养一批又一批鲜活的有时代特色的创新人才。
最近读了儿童早期教育的鼻祖——木村久一先生写的一本书叫《早期教育与天才》。
现在的人并不是不懂得去早期教育,谁不想自己的子女能够出众,得到全面的发展呢?但是他们对早期教育的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和范围。大多数家长都有早期教育的观念,而且很多家长是按照自己的早期教育的方式来进行,但是收效并不明显。为什么呢?其中书中有部分让我印象深刻,老威特并没有因为儿子对画画工具产生强烈的兴趣而开始决定培养小威特的绘画才能。而是让小威特尽情地把玩这些画画的工具,并不强迫他去画,也没有给他定格成为画家的目标。有些家长很不解,但是老威特说的一句话对现在的许多家长很受用,也很经典:“真正的艺术是来自于艺术家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的本能冲动。”可以这样说艺术本质是不可学的,或者说艺术本身是无法学习的,能够学的只是技术和技巧。
早期教育从何开始是最理想的呢?书中介绍了最早可以在怀孕期间就可以开始了。本人非常欣赏音乐教育。并不仅仅是因为根据老维特的经验“音乐往往能造就天才”,而是因为音乐的确是美妙的东西。因为它不需要语言来解释其中的奥妙。你可以是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人,甚至是目不识丁的人,还可以是一个身有残疾的盲人,但只要你有听力,你就能毫不费力的从音乐中享受到它表达出来的东西。
书中小赛德慈的母亲在教小赛德慈“快乐、兴奋、幸福”时,小赛德慈流露出不解的表情,他觉得这几个词都差不多,所以母亲在多次讲解后仍不能明白他们的差别。母亲用迷人的吉他声告诉他,小赛德慈专注的听着,母亲轻松地弹奏了一连串的音符,并且主要是在吉他的一弦上弹奏的:“你明白了吗?这就是快乐的感觉。快乐是个形容词,快乐就像一弦上弹奏出来的音符。”“哇!原来是这样!”从那以后小赛德慈在对词汇意义的把握上显得很轻松。也许有的家长认为那是因为小赛德慈的母亲会弹吉他,可以借此教育,如果我们不会音乐那怎么办呢?在此我想说的是,音乐是能够直接触动人心弦的工具,我们可以利用音乐来达到很好很有效的教育效果。所以教育孩子的另一个基本要求是要全面提高家长的综合素质。
并不是说每个家长必须什么都具备,但是知识面应该做到博而广。另外我还体会到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必须要注意以下三点:(1)要遵循儿童的天性,选择孩子们最喜欢的方式来进行教育,采取启发、诱导的方式去开启儿童的智慧是最有效的。(2)早期教育不完全是一个向孩子灌输知识的过程,而是应该在向孩子传输知识的同时,让孩子逐步掌握获取、发现知识的方法,因为获取知识的方法和善于思考的能力才是孩子一生中最大的财富。(3)天才儿童既然是早期教育的结果,那么一旦停止早期教育,天才亦会变成庸才,所以早期教育并不是一劳永逸,必须坚持,否则,早期教育就会徒劳无功。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生的老师,培养孩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人生重要的一课。父母要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给予孩子自己考虑问题的空间,让孩子获得成功的满足感,极为重要。给孩子增强信心的机会,让孩子去感受实现自我价值的喜悦,父母要正确引导孩子认识现实世界,培养教给孩子处理事情的方式和能力,让孩子有能力应对困难,面对现实,不受阻力影响的心理。培养良好的性格,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总园给我们分园订了几册幼儿教育杂志,闲杂时翻翻看看,发现了一份不错的期刊——《早期教育》美术版,它是我国唯一一本幼儿美术教育专业期刊,该杂志的内容颇为丰富,有“研究与探索、早期画廊、作品点评、外国民间艺术、生活中的美术、广闻博览、咨询台”等主要栏目。
我觉得《早期教育》美术版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多元性:传统与现代、本土与世界、孩子与专家。例如,既介绍各地的民间艺术,又展示现代的艺术创作;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在这里碰撞,中外名家在这里交流;既刊登中外孩子的画作,又让小作者、任课教师和专家三方共同对孩子作品进行评价。
我喜欢这份期刊的主要原因是它作为专业期刊,将给我园的美术教育工作带来很大的帮助,能开阔教师的眼界,并丰富其专业理论知识。
在众多的栏目中,我尤其关注 “研究与探索”和“作品点评”这两个栏目。“研究与探索”介绍先进的儿童美术教育理念、经验、教学实践。“作品点评”每期围绕一个主题,选择不同的作品进行点评,在比较中让读者获得启示。
《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读后感
邓飞我是一名从事蒙台梭利教育五年的蒙台梭利导师,蒙台梭利女士的教育理念深深吸引着我,让我不断的追寻、探究它,为了丰富蒙台梭利知识,上学期末我让朋友帮我从省外带回《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这本书,寒假期间我好好的把此书细看一番,受益匪浅。玛丽亚.蒙特梭利生平,玛丽亚.蒙特梭利是意大利现代教育的先驱,她因蒙特梭利教学法而声名远播流传至今。她是第一个获得罗马大学医学位的女性。毕业后她开始从事心智障碍儿童的教育工作,并在那段期间研究出她的教学法。她的教学法在于让孩童透过感官教育来发展智力,并强调让孩童选择自己的学习工具。她相信儿童透过学习成就并获得自主学习的快乐后,便能产生学习兴趣。她的著作被译成了37种语言文字,许多国家设立了蒙台梭利协会或蒙台梭利培训机构,以她名字命名的蒙台梭利学校遍及110个国家。对于创立了这样一套风靡全球的教学法的伟大教育家,她的精神和智慧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尊崇!看完此书我的感触如下:一、尊重孩子,给他们自由蒙台梭利把她办的学校称之为“儿童之家”,她认为儿童有种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一种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着的存在,它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教育的任务就是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力”的发挥,按其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和自由的发展。她主张,不应该把儿童作为一种物体来对待,而应作为人来对待。儿童不是成人和教师进行灌注的容器;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蜡或泥;不是可以任意刻划的木头;也不是父母和教师培植的花木或饲养的动物,而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能动的、发展着的活生生的人。自由指是儿童不受任何人约束,不接受任何自上而下的命令或强制与压抑的情况,不影响他人不影响环境不伤害自己的前提下,可以随心所欲的做自己喜爱的活动。生命力的自发受到压抑的孩子决不会展现他们原来的本性,就像被大头针钉住了翅膀的蝴蝶标本,已失去了生命的本质。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们总会再三强调学生们要守纪律,在课堂上不许随便乱动,或像哑巴一样不作声,也许孩子们会这样去做,但是这只是一种高压政策下的不容辩驳的“不许动”,此时的孩子们只是一个失去自我的人,而不是一个守纪律的人。那么身为老师、父母的我们,究竟怎么样才能在给孩子自由的同时教会他们守纪律呢?蒙台梭利指出:只有当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并遵循一些生活规则时,他才能管住自己的行为,我们才认为他是一个守纪律的人。蒙台梭利说:“让孩子学会辨别是非,知道什么是不应当的行为。如任性、无理、暴力、不守秩序及妨碍团体的活动,都要受到严厉的禁止,逐渐加以根绝。必须耐心地辅导他们,这是维持纪律的基本原则。”在儿童之家的教室里,我们会看到所有的孩子在教室里自由地走来走去,但都在做一些有益的、充满智力的自觉活动,没有任何的粗鲁行为,这些孩子才是真正遵守纪律的。二、让孩子学会独立没有独立就没有自由,因此,我们必须指导孩子的个性得到自由、积极的表现,使之通过自己的活动达到独立。蒙台梭利指出:有效训练小孩的所有教育活动,都必须帮助孩子们在独立的道路上前进。我们必须帮助他们学会走路,学会跑,学会上下楼梯,学会捡起掉落的东西,学会自己穿衣服和脱衣服,自己洗澡和吃饭,清楚地表达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所有这些,都是独立教育的一部分。可往往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总是习惯性的侍候孩子。如现在我带的小班个别孩子,都已经两岁半上幼儿园了,不敢扶把杆上楼梯,不会自己脱裤子,帮他脱了裤子拉尿还尿到裤子……好多他们本应该自己做的事情却都是别人帮助才能做。实际上孩子们都是想独立,但是很多家长没这意识,总认为他们小,总是担心他们这做不好,那样不安全,所以好多事情总是拒绝他们独立完成。而这种做法是极端错误的,这不是在爱孩子,用蒙台梭利的话说就是在奴化他们,这样很危险,因为这将抑制他们有益的、自发的活动,增加孩子心理压力,我们要想一想孩子的感受。孩子必须自己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提高他们独立生活能力,才能让他们更自信!大自然赋予了他们进行各种活动的身体条件和学会如何去做的智力因素。作为家长的责任应该是,尽量的提供给他们征服大自然所赋予他们的有益活动,不断的提高孩子们的独立生活能力。三、教育的顺序问题:自然教育--感觉教育--智力教育1、自然教育,人类在成为社会人之前首先是自然人,所以教育之初应该顺应这种自然性,而不是去压抑或者使其与自然隔离。方法有:使儿童亲近自然,感觉自我是自然的一部分;种植植物,体会生命的过程,培养对生命的责任感。2、感觉教育,事实上成人所从事的劳动都必须建立在“感觉”基础之上,“感觉”是一种体验,对于周围环境的一种灵敏度。是生物体的本能,而传统教育往往更注重智力和理论的教育,而忽略了增进这种生物本能的优越性,创造出的是“脱离世界而生活的人”所以蒙台梭利认为“感觉教育”应先于“智力教育”。教育方法较多,不一一累述。3、智力教育,在幼儿期要注重孩子智力的开发,知识的学习、获得途径在于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这是什么。四、蒙台梭利还告诉我们老师、父母在育儿实践中的一些注意点:1、蒙台梭利认为孩子的发展具有阶段性,每个阶段敏感期不同,我们要把握孩子敏感期对孩子适时教育,这样可起到事半功倍效果;每个儿童对不同事物的敏感时期不同,当我们指导他接触某种训练,而他却没有表现出兴趣,或老是出错时,我们需要换个别的时间再试,因为他还没有到达这个敏感期,强迫学习只会适得其反。2、蒙台梭利还提醒我们对幼儿指导时语言要明确、清晰、简单,而不要用其他“复杂的语言”来对某一概念作进一步的说明。引导孩子进行物体识别时,要做到“从对比鲜明的开始”。《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这本书,是蒙台梭利博士对自己亲手创立的“儿童之家”的[1][2]下一页读后感》
虽然本书是将近一百年之前的著作,但是仍然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读后不但会深刻认识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会学习到一些至今仍然很有效的早期教育方法。
1、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1)通过对卡尔。威特、威廉。詹姆斯。赛德兹等少年天才的分析,他们都是在很早的时候就展现出与普通人的不同,在大多数人认为还应该无忧无虑玩耍的时候,就已经熟练掌握了多种语言,并开始展露头角,在十几岁就已经开始对学术有造诣并升入世界著名大学。这些少年天才并不是病态的,而是全面发展,过得非常的健康快乐,尤其是卡尔。威特。
(2)天才并不是完全是由于天赋而是得益于科学、恰当的早期教育。每个人出生的潜能肯定不同,但是如果一个潜能100的人,后天开发只有40,而一个潜能80的人后天开发能够达到60,也会出现巨大的差距。作为父母,应该重视早期教育,运用科学的方法,最大限度的开发孩子的潜能,那么就便是天赋平平的孩子也能取得不凡的成就。
(3)人的潜能是递减的法则。越是接近0岁,及早用恰当的方式引导,孩子可以激发出来的潜能更大。而到了8岁左右,潜能就已经基本定型。卡尔。威特的父亲提出,"对子女的教育应当随着婴儿智慧曙光的出现开始".
(4)人的发展也存在敏感期,宽窗口期。在恰当的时期,锻炼激发孩子的某项能力、学习某种知识,就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语言发展存在敏感期:1-7岁。孩子的语言天赋6、7岁开始枯竭,到8岁基本已经消失殆尽。音乐学习敏感期:5岁开始学钢琴。对于音乐的敏感期:从一岁五个月出现,大约8岁结束。幼儿具备阅读能力,从2岁起就可以开始阅读。
(5)孩子在幼年时期整个大脑是完全开放的,学习毫不费力,可以说给孩子什么就能吸收什么。
(6)很早接受教育的小孩子长大后是幸福的,因为他更方面适应能力都很强,从小也比其他孩子更快乐。从早期就开始接受良好的教育,会让孩子从小就过得更加幸福。
(7)对孩子来说,学习是快乐的事情,而不是痛苦。填鸭式的教育让孩子痛苦,孩子只会被动的成为知识的储存器,却缺乏理解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
2、早期教育的方法
(1)原则:
A、学习注意激发孩子的兴趣、多采用游戏的方式。要遵循儿童的天性,采用启发、诱导、激发兴趣,做游戏、模拟等孩子喜欢、有趣的方式进行。早期教育不完全是灌输知识的时期,更是教会孩子获取、发现知识、获得学习方法的时期,让孩子获得独立思考的能力。有效的学习都是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不要强迫孩子学习。要想教给孩子什么知识,首先巧妙的方式激发孩子的兴趣,让孩子自己主动想学,再教给孩子知识,并教会孩子如何自己主动去学习相关的知识。教孩子知识,也要看时机是否成熟,是否有兴趣,理解力是否达到。早期的知识教育,并不是严谨的课堂教育一样,而是生活化的随意传授,在和孩子游戏中、散步中都是讲解知识的好时机。孩子小时候的学习不是坐在书桌前的枯燥学习,而是各种游戏、体验、感受、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学演习,这才是真正有效的学习。要用一切机会开阔孩子的眼界,各种参观、展览、活动、旅行都应该让孩子去体验和感受。让孩子自己讲述自己的体会和见闻,可以锻炼孩子的观察力、分析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让孩子从小养成读书和思考的习惯,而不是只是疯玩。针对孩子要学习的内容和孩子的兴趣设计出各种游戏。
B、对孩子品格的培养同样重要。防止自己和孩子出现骄傲自满的情绪十分重要。不要忽视对孩子习惯、品德的培养,良好的习惯和健康的心智非常重要。要培养孩子的品德:勤奋、自制力、勇敢、礼仪、服从、诚实、善良、自尊心。对于孩子的问题,先弄清事情真相,再讲道理,不要错怪孩子,也不要用打骂方式。善行记录,好的进行记录在一个本子上。错误的不强化,用恰当的方式指出和纠正。对孩子恰当的表扬可以让孩子建立自信,但是要适度和注意方式,不过分表扬,不空洞表扬,否则就可能导致孩子自满,狂妄自大。从小培养孩子做好事的习惯,以及培养孩子的爱心。让孩子从小养成整洁的习惯,也不要过分追求爱美。不要让孩子说我不行,要让孩子凡事学会想办法。尊重孩子,不要戏弄孩子,也不要欺骗孩子。对孩子的提问认真作答,不欺骗,不戏弄,不会的要一起寻找答案。
(2)各种能力培养的方式:
A、语言能力。语言是接受知识的工具,要让孩子尽早很好的掌握这项能力。不断的给孩子讲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不要用儿语,最好用正常、严谨的语言。语言学习,背不如练。从孩子小的时候就要像对待成人正常说话一样和孩子说话,教会孩子正确、标准、准确、完整的发音和用词用语。语言教育采用听和说的方式进行,语言的开发对思维和智力的开发有重要作用。给孩子讲故事,可以让孩子尽早了解世界,学习语言,培养想象力。孩子大一点,可以将故事讲一半不讲结尾就结束,让孩子自己想象各种结尾并讲出来,激发孩子想象力。再大一点,可以不给孩子读书,让孩子自己主动阅读。之后,可以让孩子给他人通信以及自己写日记的方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B、阅读能力。阅读对于孩子智力发展非常重要。要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2岁开始就可以教孩子阅读。但是要注意:父母的态度和方法。阅读材料的多少和顺序。让孩子觉得学习快乐。在孩子想要学习更多的时候结束,可以让孩子保持学习的兴趣。教学词汇应该从日常用语开始。学习诗歌,可以培养孩子的音律感觉。培养孩子快速阅读的能力,可以锻炼孩子的理解力,而不是慢慢的读,边读边记效果不好,快速阅读,多读几遍自然记住了。让孩子在阅读中提高理解力,而不是刻意的去记住信息。
C、想象力培养。讲神话故事,并让孩子相信是真的,不要过早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做手工。让孩子自己表演故事。
D、记忆力、观察力训练。"留神看"游戏--经过商店,和孩子比赛记忆橱窗里的东西。让孩子从小记路。
E、感官、触觉训练。培养对音乐的感觉,播放古今名曲。看世界名画摹本,摆放有名雕塑模型。阅读绘本。培养对色彩的感觉--看色卡、彩色玩具、用蜡笔等进行颜色竞赛让孩子根据指令画正确的颜色。散步注意观察大自然的各种颜色。触摸感受各种材质,体验不同的感觉。
F、数学能力。生活中各种场合的数数。购物游戏。
G、社交能力。多带孩子参加各种聚会,和集体活动,并对孩子的表现关注和进行指导。
H、情商培养。让孩子学会识别情绪和自己化解情绪。在做游戏中对孩子进行干扰训练。
I、自信心、自尊心的培养。从小鼓励孩子,让孩子一点点建立起自信心。不当众批评孩子,批评注意方式,不要用打骂的方式。
J、金钱教育。不要从小给孩子大量的金钱,也不要毫无节制的满足孩子的所有愿望。要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劳动获得适当的零花钱,懂得付出才有回报,懂得储蓄和理财。学会节俭。
K、意志力培养。通过各种游戏,提高游戏难度等方式,培养孩子的意志力,以及克服困难的能力。
L、勇气、挫折训练。培养孩子的勇气。不要过度保护孩子,让孩子适当的冒险,孩子也能做得很好。面对现实的能力,面对挫折的能力。
M、身体健康。孩子的健康非常重要。饮食有节制,多运动锻炼。食物决定一个人的性格。让孩子有良好的饮食习惯,良好的胃和牙齿。养成勤洗手的习惯。锻炼唱歌、深呼吸锻炼肺部。
(3)有益的游戏:
对孩子的教育,游戏是非常有用的方式。游戏设计要巧妙、要目的明确,不要白白浪费孩子的精力。
角色扮演--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留神看,经过的商店、马路上、桌子上的东西复述--记忆力、观察力训练。
亲近自然,散步、园艺、养小动物--培养观察力。
讲故事--激发想象力、锻炼记忆力、传授知识,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卖东西、比谁的东西多数数、掷色子比输赢、给予金钱奖励--数学知识。
模仿雕像游戏,保持一个动作谁的时间长--锻炼孩子肌肉。
盲人摸像游戏--让孩子蒙眼摸东西,给予孩子物品的描述给予提示,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力。
猜东西,将家里的东西讲出来特点来互相猜。纸牌游戏,将各种知识写在纸牌上互动。
用纸、布等做手工。学习园艺--培养耐心、观察力,激发兴趣。
平静下来有戏--取棍子游戏,其他棍子不能动,锻炼专注力,控制情绪的能力。
3、感悟
(1)保护孩子好奇心、探索欲的重要性。成年后的个人职业选择能否适合自己,能否在事业上取得成就于此有很大相关性。
(2)早期教育不在于知识灌输,而在于潜能激发、能力培养。这才是整个人生幸福的基石。而死记硬背、填鸭式的灌输知识对于儿童的早期教育百害而无一利,不但摧毁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而且错过孩子潜能开发,能力锻炼的关键时期。
(3)一个各方面优秀的孩子,不是上天赐予的,而是父母悉心培养的成果。其中必然包含了至少父母之中一个人对教育的高度重视,以及对正确教育方法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于孩子持之以恒的付出。
(4)相信教育对于孩子成才的决定性作用。只要采取科学的早期教育,正常的孩子都可能成为不平凡的人。
(5)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教育总要性远远高于学校教育。在入学之前孩子主要由家庭教育,入学之后学校的教育的知识也十分有限。父母要承担起孩子教育的重担。
(6)在入小学之前,一个人的人生基础就已经基本打牢固。潜能的发展已经基本定型,各种习惯也已经基本定型。在此时没有得到良好教育的孩子,入学之后也难以有良好的发展。
(7)随波逐流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只能培养普通的孩子。取得优异成绩的孩子,起父母都必定有着对教育独到的见解,采取不一样的教育方法,有自己的坚持,坚持自己的想法去做,意志坚强。
(8)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欲速则不达。有条不紊的进行。
(9)对于教育重视不够,还要不断学习大师,以及成功案例,取其精华,并结合自己孩子的特点,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坚持并及时调整。
(10)父母要做好早教,必须要有正确的早教方法,同时要不断学习储备充足的知识。
(11)对待教育付出才有回报,要有投入才有收获。付出时间、金钱、精力才能收获孩子的能力,不要妄想孩子的能力自己就有很大的增长。
(12)教育的一致性。父母教育主张的一贯性,以及整个家庭成员教育上的一致性,不要前后不一致,以及多人之间不一致,会造成孩子的困惑,让教育效果大打折扣。不同意,始终如一的不同意就不会产生问题。
(13)不要用打骂,而是讲道理的方式,用孩子能够理解的方式和孩子讲道理,可以让他感受,思考,从而理解。
(14)对孩子教育,父母要用心,时刻关注、了解孩子。及时发现苗头和问题,用恰当的方式予以纠正和改变。
(15)做父母,要有爱心、耐心、恒心。
(16)摆正心态,教育的效果不会立马显现出来,但要坚信,只要用正确的方法坚持下去,日积月累效果会大不一样。
(17)不要忽视音乐素养的培养,会让孩子以后的人生更加幸福和丰富多彩。
(18)让孩子有更多的体验,在体验中找到兴趣点,然后帮助孩子、引导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去搜集、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掌握知识,掌握自己搜集信息、自己学习的能力。
(19)让孩子学会将知识学以致用,而不是学习一些字面上的知识。
(20)家长要注意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1)孩子都喜欢新的东西,喜欢变化。抓住这个特点,对于孩子的吃、玩、学都有用。
(22)度要把握好。孩子吃、玩、学的时间,量的度家长要把握好,过犹不及。
(23)注意孩子艺术气质的培养,音乐、绘画、诗歌。
(24)品德、健康、智慧都发展得好的孩子才会幸福。
(25)身教重于言教,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自己言行要成为孩子的榜样。父母自身优秀会极大的感染孩子,如果孩子发自内心的不认同你,那么教育就起不到效果。
(26)打骂对于孩子教育只会起反效果,用讲道理,孩子自己承担自然后果的方式让孩子明白道理。
(27)为孩子精心布置成才环境,布置成孩子发自内心喜欢的方式,孩子就会更快乐的成长。
(28)父母是孩子的教育者,同时也在教育中有成长和收获,自己也会有改变。
(29)成长环境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未来的不同。
(30)真正的艺术来自于本能的冲动,学习的只能是技巧。
(31)教育得当,孩子在10岁时完全就可以拥有大学的水平。只要是孩子有兴趣的学习就不会对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
(32)早期教育对孩子来说如此重要,当父母的应该抓住这个时期对孩子进行科学有效的教育,不要让时间白白浪费掉。做父母也是有有效期的,在父母能够发挥最大作用的时候,用好这个时期,以后的教育就会顺利很省心很多。
(33)孩子3岁就已经基本具备成人的性格。在三岁之前,孩子的大脑可以吸收大量的知识。语言、文字、图形、音乐、人生的准则、态度等等。不要怕太多,孩子的吸收能力超过你的想象。
(34)学习,应当是有兴趣的基础之上才能起到好的效果,死记硬背,硬灌知识只能让孩子失去对知识的理解力和兴趣,成为知识的储存器,不能自己思考和理解。
(35)作为教育者,做好两方面工作很重要。一是做好教育记录。将教育的过程、收获、问题进行记录,可以反思和理清教育的问题。另一个是做好教育计划。设定好教育的目标,规划好教育的方向,才能够避免本末倒置。
(36)让孩子获得充足的知识,是父母教育的重要任务。
这次开家长会,老师一共介绍了6本书,推荐给所有家长看。我只买了其中的5本,还有一本缺货。这是我学习完的第1本书《早期教育与天才》。本书向我们展示了一句话:3岁看大,7岁看老。
有娃的父母们,各种育儿经典都想看一看,生怕自己错过了什么好的育儿方案。听说有致富成功学,厚黑处事学。如今我觉得可以总结一个育儿玄学。
一大群妹子在犹豫到底要不要结婚,要不要生,是顺产还是剖腹产?生孩子值得不值得?是婆婆带孩子还是自己亲妈带?是全职带娃还是索性赚大钱,丢给家里带?她们还在考虑生娃到底痛不痛苦,自己要结婚的另一半对自己爱还是不爱。而已经有娃的这一部分,对于另外一半,爱不爱自己已经不重要了。他们沉迷于育儿经,争取要把自己的娃带成绝世神童。
这本书所举例的经典里面,所有天才神童都有一对不错的父母,父母们都有自己的信仰。作为一个有信仰的家庭,很多问题都会变的很简单。但是如果这些方法搬到天朝,那无法改变这里的父母(原生家庭的信仰),不太适合照搬。这些育儿方法都只供参考。但我相信从这些参考里面,你可以知道。一个人的成功,只归功于个人的努力是微乎其微的,他需要代代人的努力,代代人的成功。并且把这种努力,这种信仰,一代代的传承下去,这种家庭才会强盛。
《早期教育与天才》还提到了许多育儿的细节,尤其强调语言学习。想要自己的孩子,适合这个社会的发展,必须要他有很强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如果他在语言方面都有困难(听、说、读、写)。那在以后的人生中会遇到更多的困难。
社会结构已经改变了。从男尊女卑,转变为男女平等,共同走向社会。虽然它的转变很缓慢,但是育儿不再不仅仅是妈妈的事。
社会的工作流程也转变了。从单一的依靠体力劳动。变成了体力脑力相结合,进而转化为精细的脑力劳动。部分的职位已经被人工智能所取代。比如去取高铁票,只用到站在机器上刷卡,不需要人工服务。比如买饮料,奶茶店的服务员已经变成了机器人。
人们只好专注于培养技能更高的孩子,以便于在后来的人工智能社会生存。育儿方向也改变了,但初衷不变。他们不仅要胜任机器人无法替代的职位,更要适合与人竞争,与人和平共处。
倘若你想到这些,便不会奇怪为什么育儿会如此火爆。他们不过是想自己的后代,获得更好的生存技能。原始人只需要摘果子奔跑和辨别方向的技能,他们有自己的洞穴会生火,就可以逐渐经营一个家。而现代人,要生存下来繁衍后代,需要学习的技能就太多了。
我们来说说书中提到哪些技能。
1、开发语言能力。加强孩子的听力和会话能力。是家长首先要做的。语言能力要从胎教抓起,我想起在哪里读过关于佛教的一个注解。孩子在胚胎时期,已经具有第八识。虽然很多人觉得,他是没意识的,但是你可以把这一点作为参考,在怀孕的时候就培养他的语言能力。假设他是可以听懂的,那么你们的交流就可以开始了。
2、标准语言发音是教育的起跑线。有很多真正喜欢把儿童音作为正式语言教给孩子。这在后来的学习中,可以纠正过来。如果你想更简便。直接把标准交给他。我觉得许多日常生活中的道理也可以如此。在人格上你把孩子作为成人对待,把成人世界的道理直接交给他。
3、语言学习方法。不教语法,重复朗读。
4、在2~3个月就开始阅读训练。不要觉得孩子不懂这些,可以直接把这些交给他。选择色彩丰富的书籍,让孩子首先从色彩上对读物感兴趣,父母朗读,培养孩子认真聆听的习惯。
5、不用给孩子买过多的玩具。可以多带孩子去散步,给孩子准备一个小沙坑。多带孩子到外面的世界出游,了解人情世故,学习风土人情。
6、早期教育注重品德。孟母三迁的故事我们早就听说过,选择好的邻居,好的玩伴,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讲伟人的故事,树立他们的信心,用童话故事给他们找榜样。
7、唱歌有益肺部呼吸,所以培养孩子唱歌的能力。
8、让孩子具有良好的食欲,吃东西定时定量。小时候不要过分苛求餐桌礼仪,让他愉快的用餐。如果不能和大人同桌,就给他安排旁边的桌子。无论是用左手还是右手,无论是用勺子,叉子还是筷子,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吃饱,是首要的第1步。请不要在吃饭时骂孩子。
9、养育孩子的父母家人需要注重自身形象。家长和孩子可以不穿质地最好的,价钱最贵的衣服,但一定要干净整洁。家长的一言一行也代表了孩子。
总的来说这本书的编写不够有条理,亲身育儿体验中。孩子的健康才是首要的,没有健康的身体和思想,一切所谓的天才育儿法都无从谈起。首先应该追求让孩子身强体壮,不容易生病感冒。然后是德育,然后才是所谓天才培养。
这本书告诉我们,所谓天才就是语言能力更强(听说读写从幼儿抓起)。
而这种方法养育出来的孩子,本书的作者却没有给出任何统计答案。他没有举例说明,这些孩子长大以后有没有更幸福,有怎样的人生成就,有怎样的婚恋生活,是如何度过了童年以后的人生。所以我觉得这本书,说服力不够。(北海雪)
读完两篇文章,我不禁想起自己在即将成为妈妈时的幻想与憧憬……
早在未结婚之前,受即将当妈妈的同事的影响,就阅读了好几本关于孩子早期教育的书籍,对孩子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也略有所闻;所以当结婚后,知道怀孕的当时便去书店买了好几本关于这方面的书籍。读完后,曾经一度热血沸腾,当时便在心里承诺:我的孩子也要进行早期教育,让他从小便成为优秀的人!但让我羞愧的是,所有的一切计划至今还存于幻想当中……
现在孩子已经5岁了,我当全职妈妈也已经两年了,对孩子的教育依然付出的很少,完全凭心情,我真的不是一个好妈妈。需要反省的事情太多了!可能更多的时候自己在不知不觉的做文章中提到的事情,很多的时候我儿子会对我和他爸爸说,爸爸,妈妈是大骗子,说话不算数等类似的话。我想他会撒谎一家是从爸爸妈妈这里学来的,可能还不止这些。所以最近这一年我都是承诺孩子某件事情之前,先考虑自己能否做到,答应了就一定要办到。譬如:这一周表现的很不错,可以答应他要去坐旋转木马的要求,要是能改掉爱哭的毛病,便给他买一直想要的溜溜球……
是啊!我们做父母的到底能给孩子什么呢?当然不是一些大道理,而是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细小的事情做起,从自己的言行做起。我希望儿子能健康,快乐的成长,不需要成为天才或者是多么的优秀!
儿子,妈妈慎重承诺:
1:给你一个好的家庭环境,爸爸妈妈绝不当这你的面吵架!
2:每天睡觉前给你讲你选的两个故事!
3:每天陪你一起写作业,玩游戏!
4:尽量控制自己不打你,有事情同你讲道理!
5:以前不打麻将,再在不打麻将,将来也不会打麻将!
首先得承认,这是一本有趣的书。在这个权威缺失的时代,我们没有必要去为自己创造一个权威。纵观此书,作者提出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他的主要观点有:
1、孩子生来存在天赋上的差异。
2、越早进行早期教育越能激发孩子的潜能,儿童的潜在能力是不断递减的。
3、教育是社会之本,家庭是最好的学校,父母在子女教育问题上有着重大的责任和义务。
4、要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
5、环境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现在的人并不是不懂得去早期教育,谁不想自己的子女能够出众,得到全面的发展呢?但是他们对早期教育的认识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和范围。大多数家长都有早期教育的观念,而且很多家长是按照自己的早期教育的.方式来进行,但是收效却并不明显。为什么呢?其中书中有部分让我印象深刻,老威特并没有因为儿子对画画工具产生强烈的兴趣而开始决定培养小威特的绘画才能。而是让小威特尽情地把玩这些画画的工具,并不强迫他去画,也没有给他定格成为画家的目标。有些家长很不解,但是老威特说的一句话对现在的许多家长很受用,也很经典:“真正的艺术是来自于艺术家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的本能冲动。”可以这样说艺术本质是不可学的,或者说艺术本身是无法学习的,能够学的只是技术和技巧。
拿什么让孩子们终身受益呢?父母一直在寻觅的教育宝典,从何而来?教育是一门艺术!爱因斯坦说过:“孩子生来都是天才,往往在他们求知的岁月中,是错误的教育方式扼杀了他们的天才。”此句话道出了早期教育肩负在家长身上的重责!本书作者也说到:“从某种事实来看,天才还是庸才,与其说是由先天的遗传、禀赋等因素所决定的,莫如说石油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等因素所决定的。早期教育是一个事实根据。”教育要从早从小开始,早期的教育是黄金时期,不可错过,同时我也坚信“无论什么样的人,上天都必然赐予他一项出类拔萃的才能!”
最后,要指出的,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时刻能体会出浓浓的爱意,能体味出一种深沉的人文主义情怀,能体会到"父爱如天空,母爱如大地"的深情厚谊。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希望阅读过这本书的教师,不仅能把这份深沉的爱献给自己的子女,同时也能把它献给广大的学生。我同时坚信,爱是创造天才的唯一方式!
《早期教育与天才》读后感1000字:这次开家长会,老师一共介绍了6本书,推荐给所有家长看。我只买了其中的5本,还有一本缺货。这是我学习完的第1本书《早期教育与天才》。本书向我们展示了一句话:3岁看大,7岁看老。
有娃的父母们,各种育儿经典都想看一看,生怕自己错过了什么好的育儿方案。听说有致富成功学,厚黑处事学。如今我觉得可以总结一个育儿玄学。
一大群妹子在犹豫到底要不要结婚,要不要生,是顺产还是剖腹产?生孩子值得不值得?是婆婆带孩子还是自己亲妈带?是全职带娃还是索性赚大钱,丢给家里带?她们还在考虑生娃到底痛不痛苦,自己要结婚的另一半对自己爱还是不爱。而已经有娃的这一部分,对于另外一半,爱不爱自己已经不重要了。他们沉迷于育儿经,争取要把自己的娃带成绝世神童。
这本书所举例的经典里面,所有天才神童都有一对不错的父母,父母们都有自己的信仰。作为一个有信仰的家庭,很多问题都会变的很简单。但是如果这些方法搬到天朝,那无法改变这里的父母(原生家庭的信仰),不太适合照搬。这些育儿方法都只供参考。但我相信从这些参考里面,你可以知道。一个人的成功,只归功于个人的努力是微乎其微的,他需要代代人的努力,代代人的成功。并且把这种努力,这种信仰,一代代的传承下去,这种家庭才会强盛。
《早期教育与天才》还提到了许多育儿的细节,尤其强调语言学习。想要自己的孩子,适合这个社会的发展,必须要他有很强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如果他在语言方面都有困难(听、说、读、写)。那在以后的人生中会遇到更多的困难。
社会结构已经改变了。从男尊女卑,转变为男女平等,共同走向社会。虽然它的转变很缓慢,但是育儿不再不仅仅是妈妈的事。
社会的工作流程也转变了。从单一的依靠体力劳动。变成了体力脑力相结合,进而转化为精细的脑力劳动。部分的职位已经被人工智能所取代。比如去取高铁票,只用到站在机器上刷卡,不需要人工服务。比如买饮料,奶茶店的服务员已经变成了机器人。
人们只好专注于培养技能更高的孩子,以便于在后来的人工智能社会生存。育儿方向也改变了,但初衷不变。他们不仅要胜任机器人无法替代的职位,更要适合与人竞争,与人和平共处。
倘若你想到这些,便不会奇怪为什么育儿会如此火爆。他们不过是想自己的后代,获得更好的生存技能。原始人只需要摘果子奔跑和辨别方向的技能,他们有自己的洞穴会生火,就可以逐渐经营一个家。而现代人,要生存下来繁衍后代,需要学习的技能就太多了。
总的来说这本书的编写不够有条理,亲身育儿体验中。孩子的健康才是首要的,没有健康的身体和思想,一切所谓的天才育儿法都无从谈起。首先应该追求让孩子身强体壮,不容易生病感冒。然后是德育,然后才是所谓天才培养。
这本书告诉我们,所谓天才就是语言能力更强(听说读写从幼儿抓起)。
而这种方法养育出来的孩子,本书的作者却没有给出任何统计答案。他没有举例说明,这些孩子长大以后有没有更幸福,有怎样的人生成就,有怎样的婚恋生活,是如何度过了童年以后的人生。所以我觉得这本书,说服力不够。
《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读后感心得1500字:
腹中有书气自华。在这个碎片化的时间里,你有多久没有读完一本书?是的,看过的书,读过的故事,它们就像吃过的饭,融入到你的骨血中,成为身体的一部分,给你安全感,给你自信的底气。
《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是风靡全球的教育学名著,本书不太通俗,需要我们花时间和力气去学习。当我们明白了教育理念的源头,就能更好地帮助我们实施对孩子的日常教育。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我们就会很清楚地知道为什么有些教育的方法是可行的,有些则不可行,因为,我们掌握了事情的本质。
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一同感受吧!
一、关于内容
《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是蒙台梭利的第一本儿童教育专著,于1912年在美国出版,旋即被译成2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流传。该书正是她对自己创立的“儿童之家”的经验总结,是对她所进行的教育实践背后的理论原则的揭示,是“蒙氏教育”的核心著作。本书的问世,使她成为有影响力的幼儿教育专家。
书中向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介绍了蒙台梭利教育方法的指导原则,运用书中所提供的方法,孩子可以在自由的环境中自发地主动学习、独立思考、自由成长。
二、关于作者
玛利亚·蒙台梭利,意大利教育家和医生。她是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于罗马大学毕业后,在本校附属精神病院作临床助手,致力于弱智儿童教育的研究,后成为弱智儿童学校的主任教师。没过多久,蒙台梭利又进罗马大学学习心理学、教育学、哲学等,并创办了第一所“儿童之家”。在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她提出了一系列极具革命性的教育观点,如“敏感期”“精神胚胎”“有吸收力的心灵”等,为我们揭示了儿童成长的奥秘。先后撰写了《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童年的秘密》《发现孩子》《有吸收力的心灵》等多部著作,在世界各地引起了一场儿童教育的新革命。1907年,她在罗马创办了一所“儿童之家”,并取得了惊人效果。她在实验、观察和研究基础上形成的对世界教育带来革命性变革的蒙氏早期教育法,赢得了各国同行的尊敬和崇高评价。
她独创的“蒙氏幼儿教育法”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的儿童教育,特别是得到了越来越多中国父母的认可和推崇。
三、蒙台梭利教育法的起源
意大利历史上的“科学教育学校”认为,以著名人类学家吉佩斯.塞吉为代表的实验教育学为新型的科学教育学打下了牢靠的基础。在蒙台梭利看来,他们所做的实验性研究不是“科学教育学”,准确地说是“教育人类学”。
蒙台梭利的导师,吉佩斯.塞吉认为:为了建立一种自然而合理的教育方法,必须把人建立在合理的精确的观察,重点是观察一个人幼年时期的情况,因为这段时期是奠定一个人教育和文化基础原理。科学教育学的原理就是要让学生得到足够的自由,这种自由是允许儿童自由个性的发展,可以让他们无拘无束的发展自己的个性,这就要求我们学校的改变以及教师的培训要同步。同时,还有两位著名的外科医生塞根和伊塔对蒙台梭利也影响很大。她曾经说道:我遵循着塞根著作的指导,同时也从伊塔那些成效非凡的实验中获得了许多帮助。
这就是整个蒙台梭利教育法的起源,蒙台梭利教育,想要发展的是科学的教学体系,与以往教育学发展是截然不同,但是这个也是建立当地社会发展的基础之上,首先是十多年的医学发展,带来更多人的讨论教育学发展趋势的问题,这已经不仅是停留在理论问题上,更多地是在实验结果之上的。
《幼儿早期教育》虽说是一本杂志,但其中的内容形式是丰富多彩的,看完每一期的《幼儿早期教育》,我都深有感触,因为这本书不仅是针对幼儿教育,对家庭、社会、幼儿园、教育都有很好的认识。一本薄薄的杂志有精彩的“方案研析”、真诚的“教养笔记”、甜蜜的“教师书房”、良好的“家园互动”等等,每个内容形式都写的如此深动,尤其是教养笔记,真的能让人受益非浅,也能给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带来一些灵感和启示。
“教养笔记”中的一篇文章让我很感动,这篇文章的题目是“图书架旁的碎纸片”,讲述的是老师在教室的图书架上摆了很多新的图书,可是总是发现有书的破坏,为此老师利用了晨间谈话对孩子进行了爱护图书的教育。可是没过几天还是有这样的现象,老师找到了原因,原来是孩子们为了折纸飞机玩,于是,老师为孩子们准备了一些作业纸好方便孩子们折纸飞机。可过了几天,图书封面还是被撕坏了不少,老师再次找出了原因。原来孩子们有了纸飞机的需要后,看上去老师已经给予支持但是这种支持还是非常表面和初步的。在孩子们初步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他们会产生进一步探索的愿望,而且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需要。只有作更深入的了解和更细致的思考,发现幼儿感兴趣的“折飞机”活动中隐含的教育价值,及时提供不同质地、不同大小的纸,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理解和支持。我们班是早期阅读实验班,孩子们在看图书的环节中有很多点跟这里面的孩子很相象,但是我们老师处理的方式却不一样,我们有时候由于心太急而忽略孩子的这些需求,看了这篇教育笔记后确实让我们感触很多,也学到了很多。
《幼儿早期教育》中还有好多吸引我的栏目及文章,有些文章虽简短,内涵却很深邃。文中的一些观点都是非常值得我们细加品味的。
《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读后感 儿子已经快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便对幼儿教育格外的关注,尤其对近几年幼儿园兴起的蒙式教育方式更感到好奇。前年,身边一个朋友的孩子上幼儿园了,跟她一起交流时得知她的孩子上的幼儿园里的蒙式班,这是我第一次听说这个新式的教育名词,蒙式班是个什么样的班呢?蒙式班的教育方式和别的普通班的教育方式会有什么不同吗?我上网查找了很多关于蒙式教育的资料,才弄明白何为蒙式教育?原来,“蒙”指的就是蒙台梭利,她是世界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近百年来,她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一直对世界幼儿教育产生着积极的影响。蒙台梭利教育法是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及潜能开发的一种优秀教育模式。随着对蒙式教育的了解,我对这种新产生的教育模式越来越感兴趣了,也逐渐明白了为什么蒙式班会这样受到家长们的青睐。一日,在书店闲逛,正好发现了一本关于蒙台梭利早教类的书籍,便不假思索地买下它,回到家中细细品读。
在书中的作者简介里得知,玛丽亚.蒙特梭利是意大利现代教育的先驱,她因蒙特梭利教学法而声名远播流传至今。她是第一个获得罗马大学医学位的女性。毕业后她开始从事心智障碍儿童的教育工作,并在那段期间研究出她的教学法。她的教学法在于让孩童透过感官教育来发展智力,并强调让孩童选择自己的学习工具。她相信儿童透过学习成就并获得自主学习的快乐后,便能产生学习兴趣。她的著作被译成了37种语言文字,许多国家设立了蒙台梭利协会或蒙台梭利培训机构,以她名字命名的蒙台梭利学校遍及110个国家。读完全书,有这样两点感受:
一、尊重孩子,给他们自由
蒙台梭利把她办的学校称之为“儿童之家”,她认为儿童有种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一种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着的存在,它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教育的任务就是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力”的发挥,按其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和自由的发展。她主张,不应该把儿童作为一种物体来对待,而应作为人来对待。儿童不是成人和教师进行灌注的容器;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蜡或泥;不是可以任意刻划的木头;也不是父母和教师培植的花木或饲养的动物,而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能动的、发展着的活生生的人。自由是儿童不受任何人约束,不接受任何自上而下的命令或强制与压抑的情况,可以随心所欲的做自己喜爱的活动,生命力的自发受到压抑的孩子决不会展现他们原来的本性,就像被大头针钉住了翅膀的蝴蝶标本,已失去了生命的本质。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们总会再三强调学生们要守纪律,在课堂上不许随便乱动,或像哑巴一样不作声,也许孩子们会这样去做,但是这只是一种高压政策下的不容辩驳的“不许动”,此时的孩子们只是一个失去自我的人,而不是一个守纪律的人。那么作为老师的我们,为人父母的我们,究竟怎么样才能在给孩子自由的同时教会他们守纪律呢?蒙台梭利指出:只有当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并遵循一些生活规则时,他才能管住自己的行为,我们才认为他是一个守纪律的人。但这里所谓的给孩子自由,不同于放纵或无限制的自由。蒙台梭利说:“让孩子学会辨别是非,知道什么是不应当的行为。如任性、无理、暴力、不守秩序及妨碍团体的活动,都要受到严厉的禁止,逐渐加以根绝。必须耐心地辅导他们,这是维持纪律的基本原则。”在儿童之家的教室里,我们会看到所有的孩子在教室里自由地走来走去,但都在做一些有益的、充满智力的自觉活动,没有任何的粗鲁行为,这些孩子才是真正遵守纪律的。
二、让孩子学会独立
没有独立就没有自由,因此,我们必须指导孩子的个性得到自由、积极的表现,使之通过自己的活动达到独立。蒙台梭利指出:有效训练小孩的所有教育活动,都必须帮助孩子们在独立的道路上前进。我们必须帮助他们学会走路,学会跑,学会上下楼梯,学会捡起掉落的东西,学会自己穿衣服和脱衣服,自己洗澡和吃饭,清楚地表达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所有这些,都是独立教育的一部分。可往往在现实生活中,作父母的总是习惯性的侍候孩子。就像我吧,儿子已经二岁八个月了,好多他本应该自己做的事情却都是我帮助做的。实际上很多时候,儿子都特别想独立,好多事情都一直要求自己做,但是作母亲的我总是担心他这做不好,那样不安全,所以好多事情总是拒绝他独立完成。而这种做法是极端错误的,这不是在爱孩子,用蒙台梭利的话说就是在奴化他们,这样还很危险,因为这将抑制他们有益的、自发的活动。作为家长的我们都倾向于孩子就像木偶,为此我们像对待洋娃娃一样给他洗澡,喂他吃饭。我们从来不会停下来想一想这些什么都不知道的孩子的感受。孩子必须自己做这些事情。大自然赋予了他们进行各种活动的身体条件和学会如何去做的智力因素。作为家长的责任应该是,在任何时候帮助他们征服大自然所赋予他们的有益活动。
《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这本书,是蒙台梭利博士对自己亲手创立的“儿童之家”的经验总结,她独特的教育观念——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自由地学习,让我有眼前一亮的感觉。无论是在儿子今后的成长道路上,还是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要做到的是:要给予孩子们充分的尊重与理解,让他们自自由地发展,健康快乐的成长。我想这是我能做到的,也是我应该做到的。
当我们通过努力终于做到了博览群书,心中的知识便会融汇贯通形成自己的认识,想要学到新的知识,这些经典作品就不可或缺。每一个人在读过一本书之后都会有所感受,写关于作品的读后感,可以让我们再一次回味这本书籍。我们如何去领会作品的内函呢?为此小编特意整理了“写作模板:早期教育读后感怎么写范文汇编”,希望小编收集的这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早期教育》虽说是一本杂志,但其中的内容形式是丰富多彩的,看完每一期的《幼儿早期教育》,我都深有感触,因为这本书不仅是针对幼儿教育,对家庭、社会、幼儿园、教育都有很好的认识。一本薄薄的杂志有精彩的“方案研析”、真诚的“教养笔记”、甜蜜的“教师书房”、良好的“家园互动”等等,每个内容形式都写的如此深动,尤其是教养笔记,真的能让人受益非浅,也能给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带来一些灵感和启示。
“教养笔记”中的一篇文章让我很感动,这篇文章的题目是“图书架旁的碎纸片”,讲述的是老师在教室的图书架上摆了很多新的图书,可是总是发现有书的破坏,为此老师利用了晨间谈话对孩子进行了爱护图书的教育。可是没过几天还是有这样的现象,老师找到了原因,原来是孩子们为了折纸飞机玩,于是,老师为孩子们准备了一些作业纸好方便孩子们折纸飞机。可过了几天,图书封面还是被撕坏了不少,老师再次找出了原因。原来孩子们有了纸飞机的需要后,看上去老师已经给予支持但是这种支持还是非常表面和初步的。在孩子们初步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他们会产生进一步探索的愿望,而且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需要。只有作更深入的了解和更细致的思考,发现幼儿感兴趣的“折飞机”活动中隐含的教育价值,及时提供不同质地、不同大小的纸,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理解和支持。我们班是早期阅读实验班,孩子们在看图书的环节中有很多点跟这里面的孩子很相象,但是我们老师处理的方式却不一样,我们有时候由于心太急而忽略孩子的这些需求,看了这篇教育笔记后确实让我们感触很多,也学到了很多。
《幼儿早期教育》中还有好多吸引我的栏目及文章,有些文章虽简短,内涵却很深邃。文中的一些观点都是非常值得我们细加品味的。
总园给我们分园订了几册幼儿教育杂志,闲杂时翻翻看看,发现了一份不错的期刊——《早期教育》美术版,它是我国唯一一本幼儿美术教育专业期刊,该杂志的内容颇为丰富,有“研究与探索、早期画廊、作品点评、外国民间艺术、生活中的美术、广闻博览、咨询台”等主要栏目。
我觉得《早期教育》美术版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多元性:传统与现代、本土与世界、孩子与专家。例如,既介绍各地的民间艺术,又展示现代的艺术创作;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在这里碰撞,中外名家在这里交流;既刊登中外孩子的画作,又让小作者、任课教师和专家三方共同对孩子作品进行评价。
我喜欢这份期刊的主要原因是它作为专业期刊,将给我园的美术教育工作带来很大的帮助,能开阔教师的眼界,并丰富其专业理论知识。
在众多的栏目中,我尤其关注 “研究与探索”和“作品点评”这两个栏目。“研究与探索”介绍先进的儿童美术教育理念、经验、教学实践。“作品点评”每期围绕一个主题,选择不同的作品进行点评,在比较中让读者获得启示。
读完两篇文章,我不禁想起自己在即将成为妈妈时的幻想与憧憬……
早在未结婚之前,受即将当妈妈的同事的影响,就阅读了好几本关于孩子早期教育的书籍,对孩子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也略有所闻;所以当结婚后,知道怀孕的当时便去书店买了好几本关于这方面的书籍。读完后,曾经一度热血沸腾,当时便在心里承诺:我的孩子也要进行早期教育,让他从小便成为优秀的人!但让我羞愧的是,所有的一切计划至今还存于幻想当中……
现在孩子已经5岁了,我当全职妈妈也已经两年了,对孩子的教育依然付出的很少,完全凭心情,我真的不是一个好妈妈。需要反省的事情太多了!可能更多的时候自己在不知不觉的做文章中提到的事情,很多的时候我儿子会对我和他爸爸说,爸爸,妈妈是大骗子,说话不算数等类似的话。我想他会撒谎一家是从爸爸妈妈这里学来的,可能还不止这些。所以最近这一年我都是承诺孩子某件事情之前,先考虑自己能否做到,答应了就一定要办到。譬如:这一周表现的很不错,可以答应他要去坐旋转木马的要求,要是能改掉爱哭的毛病,便给他买一直想要的溜溜球……
是啊!我们做父母的到底能给孩子什么呢?当然不是一些大道理,而是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细小的事情做起,从自己的言行做起。我希望儿子能健康,快乐的成长,不需要成为天才或者是多么的优秀!
儿子,妈妈慎重承诺:
1:给你一个好的家庭环境,爸爸妈妈绝不当这你的面吵架!
2:每天睡觉前给你讲你选的两个故事!
3:每天陪你一起写作业,玩游戏!
4:尽量控制自己不打你,有事情同你讲道理!
5:以前不打麻将,再在不打麻将,将来也不会打麻将!
“教养笔记”中的一篇文章让我很感动,这篇文章的题目是“图书架旁的碎纸片”,讲述的是老师在教室的图书架上摆了很多新的图书,可是总是发现有书的破坏,为此老师利用了晨间谈话对孩子进行了爱护图书的教育。可是没过几天还是有这样的现象,老师找到了原因,原来是孩子们为了折纸飞机玩,于是,老师为孩子们准备了一些作业纸好方便孩子们折纸飞机。可过了几天,图书封面还是被撕坏了不少,老师再次找出了原因。原来孩子们有了纸飞机的需要后,看上去老师已经给予支持但是这种支持还是非常表面和初步的。在孩子们初步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他们会产生进一步探索的愿望,而且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需要。只有作更深入的了解和更细致的思考,发现幼儿感兴趣的“折飞机”活动中隐含的教育价值,及时提供不同质地、不同大小的纸,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理解和支持。我们班是早期阅读实验班,孩子们在看图书的环节中有很多点跟这里面的孩子很相象,但是我们老师处理的方式却不一样,我们有时候由于心太急而忽略孩子的这些需求,看了这篇教育笔记后确实让我们感触很多,也学到了很多。
这次开家长会,老师一共介绍了6本书,推荐给所有家长看。我只买了其中的5本,还有一本缺货。这是我学习完的第1本书《早期教育与天才》。本书向我们展示了一句话:3岁看大,7岁看老。
有娃的父母们,各种育儿经典都想看一看,生怕自己错过了什么好的育儿方案。听说有致富成功学,厚黑处事学。如今我觉得可以总结一个育儿玄学。
一大群妹子在犹豫到底要不要结婚,要不要生,是顺产还是剖腹产?生孩子值得不值得?是婆婆带孩子还是自己亲妈带?是全职带娃还是索性赚大钱,丢给家里带?她们还在考虑生娃到底痛不痛苦,自己要结婚的另一半对自己爱还是不爱。而已经有娃的这一部分,对于另外一半,爱不爱自己已经不重要了。他们沉迷于育儿经,争取要把自己的娃带成绝世神童。
这本书所举例的经典里面,所有天才神童都有一对不错的父母,父母们都有自己的信仰。作为一个有信仰的家庭,很多问题都会变的很简单。但是如果这些方法搬到天朝,那无法改变这里的父母(原生家庭的信仰),不太适合照搬。这些育儿方法都只供参考。但我相信从这些参考里面,你可以知道。一个人的成功,只归功于个人的努力是微乎其微的,他需要代代人的努力,代代人的成功。并且把这种努力,这种信仰,一代代的传承下去,这种家庭才会强盛。
《早期教育与天才》还提到了许多育儿的细节,尤其强调语言学习。想要自己的孩子,适合这个社会的发展,必须要他有很强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如果他在语言方面都有困难(听、说、读、写)。那在以后的人生中会遇到更多的困难。
社会结构已经改变了。从男尊女卑,转变为男女平等,共同走向社会。虽然它的转变很缓慢,但是育儿不再不仅仅是妈妈的事。
社会的工作流程也转变了。从单一的依靠体力劳动。变成了体力脑力相结合,进而转化为精细的脑力劳动。部分的职位已经被人工智能所取代。比如去取高铁票,只用到站在机器上刷卡,不需要人工服务。比如买饮料,奶茶店的服务员已经变成了机器人。
人们只好专注于培养技能更高的孩子,以便于在后来的人工智能社会生存。育儿方向也改变了,但初衷不变。他们不仅要胜任机器人无法替代的职位,更要适合与人竞争,与人和平共处。
倘若你想到这些,便不会奇怪为什么育儿会如此火爆。他们不过是想自己的后代,获得更好的生存技能。原始人只需要摘果子奔跑和辨别方向的技能,他们有自己的洞穴会生火,就可以逐渐经营一个家。而现代人,要生存下来繁衍后代,需要学习的技能就太多了。
我们来说说书中提到哪些技能。
1、开发语言能力。加强孩子的听力和会话能力。是家长首先要做的。语言能力要从胎教抓起,我想起在哪里读过关于佛教的一个注解。孩子在胚胎时期,已经具有第八识。虽然很多人觉得,他是没意识的,但是你可以把这一点作为参考,在怀孕的时候就培养他的语言能力。假设他是可以听懂的,那么你们的交流就可以开始了。
2、标准语言发音是教育的起跑线。有很多真正喜欢把儿童音作为正式语言教给孩子。这在后来的学习中,可以纠正过来。如果你想更简便。直接把标准交给他。我觉得许多日常生活中的道理也可以如此。在人格上你把孩子作为成人对待,把成人世界的道理直接交给他。
3、语言学习方法。不教语法,重复朗读。
4、在2~3个月就开始阅读训练。不要觉得孩子不懂这些,可以直接把这些交给他。选择色彩丰富的书籍,让孩子首先从色彩上对读物感兴趣,父母朗读,培养孩子认真聆听的习惯。
5、不用给孩子买过多的玩具。可以多带孩子去散步,给孩子准备一个小沙坑。多带孩子到外面的世界出游,了解人情世故,学习风土人情。
6、早期教育注重品德。孟母三迁的故事我们早就听说过,选择好的邻居,好的玩伴,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讲伟人的故事,树立他们的信心,用童话故事给他们找榜样。
7、唱歌有益肺部呼吸,所以培养孩子唱歌的能力。
8、让孩子具有良好的食欲,吃东西定时定量。小时候不要过分苛求餐桌礼仪,让他愉快的用餐。如果不能和大人同桌,就给他安排旁边的桌子。无论是用左手还是右手,无论是用勺子,叉子还是筷子,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吃饱,是首要的第1步。请不要在吃饭时骂孩子。
9、养育孩子的父母家人需要注重自身形象。家长和孩子可以不穿质地最好的,价钱最贵的衣服,但一定要干净整洁。家长的一言一行也代表了孩子。
总的来说这本书的编写不够有条理,亲身育儿体验中。孩子的健康才是首要的,没有健康的身体和思想,一切所谓的天才育儿法都无从谈起。首先应该追求让孩子身强体壮,不容易生病感冒。然后是德育,然后才是所谓天才培养。
这本书告诉我们,所谓天才就是语言能力更强(听说读写从幼儿抓起)。
而这种方法养育出来的孩子,本书的作者却没有给出任何统计答案。他没有举例说明,这些孩子长大以后有没有更幸福,有怎样的人生成就,有怎样的婚恋生活,是如何度过了童年以后的人生。所以我觉得这本书,说服力不够。(北海雪)
首先得承认,这是一本有趣的书。在这个权威缺失的时代,我们没有必要去为自己创造一个权威。纵观此书,作者提出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他的主要观点有:
1、孩子生来存在天赋上的差异。
2、越早进行早期教育越能激发孩子的潜能,儿童的潜在能力是不断递减的。
3、教育是社会之本,家庭是最好的学校,父母在子女教育问题上有着重大的责任和义务。
4、要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
5、环境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现在的人并不是不懂得去早期教育,谁不想自己的子女能够出众,得到全面的发展呢?但是他们对早期教育的认识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和范围。大多数家长都有早期教育的观念,而且很多家长是按照自己的早期教育的.方式来进行,但是收效却并不明显。为什么呢?其中书中有部分让我印象深刻,老威特并没有因为儿子对画画工具产生强烈的兴趣而开始决定培养小威特的绘画才能。而是让小威特尽情地把玩这些画画的工具,并不强迫他去画,也没有给他定格成为画家的目标。有些家长很不解,但是老威特说的一句话对现在的许多家长很受用,也很经典:“真正的艺术是来自于艺术家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的本能冲动。”可以这样说艺术本质是不可学的,或者说艺术本身是无法学习的,能够学的只是技术和技巧。
拿什么让孩子们终身受益呢?父母一直在寻觅的教育宝典,从何而来?教育是一门艺术!爱因斯坦说过:“孩子生来都是天才,往往在他们求知的岁月中,是错误的教育方式扼杀了他们的天才。”此句话道出了早期教育肩负在家长身上的重责!本书作者也说到:“从某种事实来看,天才还是庸才,与其说是由先天的遗传、禀赋等因素所决定的,莫如说石油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等因素所决定的。早期教育是一个事实根据。”教育要从早从小开始,早期的教育是黄金时期,不可错过,同时我也坚信“无论什么样的人,上天都必然赐予他一项出类拔萃的才能!”
最后,要指出的,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时刻能体会出浓浓的爱意,能体味出一种深沉的人文主义情怀,能体会到"父爱如天空,母爱如大地"的深情厚谊。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希望阅读过这本书的教师,不仅能把这份深沉的爱献给自己的子女,同时也能把它献给广大的学生。我同时坚信,爱是创造天才的唯一方式!
一部优秀的教子经典,每个家庭的枕边书。对于本书,不仅读,还要去做。而且,越早读。越受益;越早做,越能改变孩子的一生。本书通过一个个天才诞生的生动事例,澄清了一些教育误区,阐述了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迫切性和可行性,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孩子不同寻常的综合素质,观点精辟,具有极强的可读性与可操作性。折叠
第一章第一节举了几个早期教育成功的例子,分别是塞得兹教授的儿子,巴儿博士的儿子,以及威纳教授的儿子,都是在很小的时候接受教育,十来岁就上大学的例子。
第二 三节通过名人更详细的实例,如卡尔威特,物理学家汤姆孙,穆勒,诗人歌德等等都是很早进行教育,并且都很成功。引出对子女的教育必须同孩子的智力曙光出现同时开始。即在孩子出生两三个星期后,就要有意识的与他说话。在孩子们刚能开口说话时就首先开始教他们阅读和写字。
第四节 提出问题,为什么早期教育能够造就天才?作者做了个比喻。一棵橡树,如果按照理想的状态生长的话,可以长成三十米高。就是说这棵树有长成三十米的可能性。因为理想状态是不容易达到的,一般情况下是只能长到十二到十五米左右。如果环境不好,只能长到八九米。但是,如果给它施肥,好好培养,则二十一二米,甚至长到二十七八米。
书中有一个观点就是儿童的可能能力有着递减法则,就是各种可能能力都有各自的发达期,在这个发达期内教育就可能学得非常快。如果教育得越晚,儿童能力的实现就越少,这就是儿童的可能能力的递减法则。这个观点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书中提到有的可能能力的发达期很短,如果不让它在发送期发展的话,那么就永远也不能发展了。这个观点还是有待认证,人的一生时间那么长,只能说错过发达期去学习某个技能可能要花的时间更多,也达不到发达期时学习的效果。
幼儿教育读后感范文一
《幼儿教育技艺》这本书涉及很多方面的内容。前段时间读了《适应环境启蒙教育技艺幼儿园教育》这部分内容。我觉得对我很有帮助,因为我今年刚刚待了一批刚入园的孩子。可以说书中的案例和我身边的孩子所发生的一切正相吻合。幼儿从众人疼爱的家庭环境转入学校的教育环境,对于幼儿来说适应环境是幼儿社会性教育的一大内容。适应环境的能力是幼儿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幼儿园开展适应环境的启蒙教育,有助于幼儿形成最初的自理能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幼儿在共同的生活中愉快、安全、健康地成长。
书中的案例贝贝来园不哭了。 该教师针对幼儿好玩的天性,组织幼儿开展丰富有趣的活动,如玩滑滑梯等转移幼儿的注意力,并运用多媒体将幼儿在幼儿园愉快生活的镜头拍摄下来播放给幼儿看,使幼儿再次感受到在园生活的快乐,从而缓解幼儿的焦虑情绪。 新生入园总有一些不适应。因为从家庭到幼儿园,幼儿的生活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而且他们没有群体生活的经验,容易产生分离焦虑现象。如果幼儿园环境不能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那么幼儿就容易产生拒绝心理,出现大哭大闹现象。为了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教师还应给幼儿母亲般的关爱,恰当地向他们表达亲热,满足其身心需求,从而逐渐将依恋家人的感情转移到对教师的依恋。再如,帮助娃娃穿裤子我觉得教师组织的这次活动非常好,还提供了有趣的儿歌。由于受其动作能力发展的限制,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相对较弱,还需要成人适度的帮助。所以当他们在生活上碰到一点困难时,就会求助大人,甚至哭闹。那做教师的除了帮助更多的还是关爱。
总之,教师要具备一颗博大的爱心,包容之心,对待要亲切、有耐心,精心准备与的每一个活动,努力缩小与家园之间的距离,增进师幼之间的感情,取得家长的信任与配合,就能使逐渐喜欢园,尽快适应园的生活。幼儿教育技艺还有很多关于教育孩子的章节,有时间我一定要全部读完。
《幼儿教育》虽说是一本杂志,但其中的内容形式是丰富多彩的,而且我也特意每年都定这本杂志,看完每一期的《幼儿教育》,我都深有感触,因为这本书不仅是针对幼儿教育,对家庭、社会、幼儿园、教育都有很好的认识。一本薄薄的杂志有精彩的教育研究专辑、真诚的教育经验、甜蜜的教师书房、良好的家园互动和优秀的点题征文等等,每个内容形式都写的如此深动,其中的教育经验一栏,最值得我学习,对于一个没几年幼教经验的我来说,其实很需要从书中或老一辈那学习到更多更好的经验,从而充实自己,不断使自己进步、成熟,在《幼儿教育》这一本杂志中可以寻求到新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状态和教育整合方法。
读了其中一篇《追求开放的教学状态从阅读活动金鸡冠的公鸡看集体教学的有效性》一文中,得知开展每个活动时都应提升每次活动教学价值,对幼儿的阅读应该个体阅读和合作阅读相结合,教师在关注幼儿幼儿个体质疑和猜测,并适时激发或引导幼儿合作、分享、探讨甚至争论。从个体的探究阅读到集体的质疑碰撞,孩子们带着自己的问题,分享阅读经验,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是一个有趣而有效地开放学习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重点引导幼儿泛读与精读相结合,泛读是指给幼儿一个自由阅读空间,让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自主观察、猜测、联想,并与同伴进行广泛的交流、讨论,从而初步感知和理解故事的情节与内容。精读是指教师根据幼儿泛读的情况和作品本身的特点,扣住故事的主要内容和情节,指导幼儿进行重点阅读与深入阅读。这样幼儿能有主次之分,并在倾听故事全文可以领略文学语言的优美生动以及对白的生动有趣,理解、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让孩子学生从小就要渐渐地懂得,读书的苦与乐是相辅相成的。从本质上讲,读书的乐趣在于读书的艰苦之中。读书并不只是都如夏天吃冰淇淋一样美滋滋的痛快,有时读书就是一桩苦事情。作为孩子,读书是本分,是天职,不是玩,苦尽甘来,要付出这种代价,才能将读书化为自己的知识、血液和生命。一旦学生真正把阅读当成一种乐趣、视作一种享受,它所产生的能量将比所有的阅读指导都来得快捷、来得有效!从中让教师深刻体会、关注教师提问的有效性、重要性,并能在以后的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具备这样的意识。在以后的研讨中,我们将继续提高教师在活动中提问有效性的教育行为,同时,我们也将对集体阅读活动中教师观察后的回应进行研究和探讨,从而使教师在提问过程中更多地考虑幼儿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性两者的相互关系,促进幼儿既发挥主体性又积累阅读经验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幼儿教育》中还有好多吸引我的栏目及文章,有些文章虽简短,内涵却很深邃。文中的一些观点都是非常值得我们细加品味的。
幼儿教育读后感范文二
以前我带学前班时,就让每一位幼儿从家里带两本自己喜欢的图书,在早上入园、起床之后、吃晚饭之后,让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 图书看。两个月下来,我发现幼儿只对一些色彩鲜艳、文字少、画面大的图书感兴趣,特别是关于迷宫方面的,每次都有孩子要争着看;,虽然也有幼儿拿着故事书,但只是拿着,很少翻开看,经过了解才知道中央台正在播放这部动画片,幼儿对喜洋洋与灰太狼这个形象比较熟悉。很喜欢,而那些故事书,文字多,内容不熟悉。以致孩子只是拿着,却很少翻开看。看了鞠亮老师的文章,以后再为幼儿提供图书时,我有了更加明确的选择,注重了解幼儿近期关注的动画片的内容。尤其是、小班的幼儿, 应投放一些外形新奇、画面漂亮、形象角色可爱、贴近幼儿生活、情节重复简单的图书,以激起幼儿阅读图书的兴趣。
以前在进行语言教学时,总是感到苦恼,因为给幼儿讲完之后,让他们进行复述或进行角色表演时,总是讲的不完整,故事情节叙述的不清楚,看过的图书让他讲讲吧,只是把图上的内容叙述下来,少有故事情节。读了鞠亮老师的文章明白了,原来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阅读图书时有不同的特点,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教师要有不同的要求,如小班幼儿的阅读习惯还没养成,阅读过程中会出现乱翻图书或把图书当玩具等,而且他们的观察力和理解能力较弱,在阅读时往往只注意画面中明显的特征,不太注意事物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内容的理解力和表现力都有待提高。中班幼儿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在阅读过程中常常伴随着假想游戏和动作,甚至会把自己想象成书中的主人公。他们常常会一边看书一边自言自语,有时还会为抢当故事中的角色而争论不休。中班幼儿的观察力有了很大提高,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开始萌芽。他们在阅读过程中能积极思考,复述故事时能够关注画面的细节,在词汇的丰富性和情节的连贯性方面都有很大提高。大班幼儿能够较长时间专注于阅读,而且喜欢与好朋友一起边阅读边讨论,这种讨论正是他们思维发生碰撞、思路得到拓展的过程。他们的观察力和理解力更强了,他们在语言的连贯性和丰富性方面都有很大进步,能具体生动地描述事物,看图讲述能力明显提高。
教师要为幼儿营造和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有意识的运用一些策略,根据幼儿的接受能力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提高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
幼儿礼仪教育读后感(一)
前段时间有机会看到了【礼仪教育】,幼儿园空的时间不多,我就带着【礼仪教育】回家,迫不及待地翻开书本,认真地阅读起来。不时被其中的锦囊妙计和礼仪须知给深深吸引住了,书中具体举出实例,教家长如何科学理一性一地引导教育孩子,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及如何待人接物。
看完了这本书,我的收获很大,感想也很多。谁都希望自己的宝宝聪明伶俐,长大了有出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父母共同的愿望。但大多数的家长们往往只重视培养孩子的智商而忽略了孩子的情商。前一段时间我看了一期幸福魔方直播电视,男主人公是位北大毕业的高材生。而女主人公是位清华大学毕业的高材生。两人的结合在外人看来是一对非常般配的夫妻。但因女主人公的自私、任一性一、待人处事方面极差,全然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得罪了不少男主人公的亲戚朋友们,还不知悔改。虽然她工作能力很强,事业蒸蒸日上。但众叛亲离,最终夫妻俩走到离婚的地步。主持人通过与女主人公母亲的沟通,了解到母亲教育理念对她的影响很大,母亲在现场也承认自己对女儿的教育向来是只要学习好,其他什么都不用一操一心。家人都一手一操一办。这位母亲一味培养孩子的智商,而忽略了对孩子的情商教育。连最起码的尊老一爱一幼,这位清华高材生都不懂得做。真是可悲!此实例深深的给我敲了一个警钟,在以后教育孩子方面,要巧妙地应用礼仪教育书中的常识教育引导他。培养他的综合素质能力,让传统礼仪深入他心。同时我也会向班里的家长介绍这本书,让每位家长了解礼仪教育的重要一性一!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家庭是人生成长的摇篮。让我们家长们时常对照【礼仪教育】书,提醒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谐,健康的家庭环境。让礼仪之花开满人们的心间。
幼儿礼仪教育读后感(二)
上一学期宝宝没上没有机会看到【礼仪教育】家长必读这本书,这次宝宝带回来家长必读第二册,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书本,认真地阅读起来。不时被其中的锦囊妙计和礼仪须知给深深吸引住了,书中具体举出实例,教家长如何科学理一性一地引导教育孩子,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及如何待人接物。
看完了这本书,我的收获很大,感想也很多。谁都希望自己的宝宝聪明伶俐,长大了有出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父母共同的愿望。但大多数的家长们往往只重视培养孩子的智商而忽略了孩子的素质教育,我们要巧妙地应用礼仪教育书中的常识教育引导孩子,培养她的综合素质能力,让传统礼仪深入她的内心。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每个人道德修养的外在体现。一个人的举止、表情、谈吐、待人接物等方方面面,都能展示一个人的素质修养。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家庭是人生成长的摇篮。让我们家长们时常对照【礼仪教育】书,提醒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谐,健康的家庭环境。作为家长一定齐心协力与老师共同教育好我们的宝贝。
幼儿礼仪教育读后感(三)
现在的孩子都是王子、公主,我们家的也不例外。有时想,就一个孩子,得好好培养他,什么都为了他,教他要懂礼貌,要听父母话,不能太调皮等等,条条框框架起来就成了温顺的木头人。现在都大力推广素质教育,木头人虽然可人,但没了个一性一、创造一性一,在以后的社会里是不能适应激烈的竞争,难以生存。所以,就有家长说,采取放养式。任由他的思绪发展,要吃饭就吃,不想吃就别吃;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别去打断或阻拦,结果发展成不能带出门的孩子,为什么?大人控制不了,背后被人说成没教养。
玖完【幼儿教育】一书,感想颇多、感受颇深。
如【适当示弱】一文,真实的案例可以做对比。在家长眼里,孩子永远是弱小的,因此常以强者姿态出现。经常帮孩子的忙,不管大小事情都帮,有时孩子主动帮你做些事情,但担心他做不好或是怕帮倒忙,所以一般都不答应。过度保护往往会阻碍孩子的健康成长,使其变得自私、懒惰、消极、胆怯,没有责任心和一爱一心,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要想让孩子变得独立、强大,必须交换位置:让孩子多帮大人的忙,大人尽量少帮孩子的忙。
上周末,全家去登山了一座相对大人来说都有些累的山,怕儿子走累,我背了他一段,边走边和他说:你怎么变的这么重啊,一妈一一妈一都背不动你了,好累啊。儿子说要下来自己走,我问他为什么?他说:一妈一一妈一,我怕你累死最终是他自己爬上山顶的。
所以说,多跟孩子示弱,并且给予及时的鼓励和宽容,可以激起他们的保护意识和胆量,从而完成平时不愿、不敢或者不能完成的任务。
幼儿教育管理读后感范文一
国现代着名的幼儿教育家。20世纪30、40年代我国幼教界有南陈北张之说,北张即张雪门,在我国北方和台湾的幼教界有重大影响。
张雪门作为一名着名幼儿教育家,他写的幼儿教育文章,他对教育有着独到的见解,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文集上卷里教师里的一句话教育的本身,原是一种生命!担任幼儿园的教师,就是负担这一生命去生长的细胞体。教师是负着教育地使命,在人生道路上正在前进的人,本身就不会有停顿的想象,学识经验随时随地地吸收着、受用着、生长着、哪里容得下足息的地方?是的,作为教师,学习是无止境的,要做到终身学习。教师应具有的人格修养1、立志。2、省察。3、力行。4、选择环境。教师不但须要有伟大的人格,且须有健全的学识。学识修养,断不是仅仅只限于在校时所得的一些,应该与时俱进。否则材料已经变得不新鲜,除去旧把戏又没有别的,渐渐就要感到职业的乏味,以后也就会淘汰。
幼儿教师的职业很伟大,幼儿的生理如嫩芽,其心理又如素丝,日东则东倾,日西则西倾,其染色容易,也正和嫩芽向阳一样,我们的工作又如自己种的一丛花,看着它发芽,看着它长叶,看着它含苞,看着它开花结实,天天生态不同,多用一分培养的工夫,便立刻又一分的效验现出来。指导幼儿园的儿童,正是这样。儿童可塑性大,想教他怎么样,自然会怎么样。只有指给他一条路,他自然会往前跑,他跑路的速度,常常出乎意料。他们的天真烂漫,有多少情分给他,他自有多少情分给你,只有加多,绝无减少。所以作为幼儿园教师,肩上的责任也重大,幼儿园里的一颗颗幼苗得靠你去培育、去呵护,他们才能茁壮成长。使他们开得更加茂盛。
我们要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对自己的工作要充满信心,如果感不到重要,或虽感到重要而自己没有兴趣,应该放下幼儿教育的担子,另找有兴趣及重要的职业去干,不要勉强再走这一条路。如果感到,你诚感到幼儿教育的重要和自己个性合宜,就当立刻打上裹腿,努力勐进。
读了他的文章后,我深深地被感动了,为张雪门对孩子的热爱而感动着。因为心中有爱,所以他才有自成一体的教育体系和观点。作为今天的幼儿教师,我们更应爱岗敬业,在工作重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真正使幼儿教育体现以儿童为本的思想,教师应看清自己职业的重要,平时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使自己具有健全的学识,担当起教育幼儿的责任来,从而无愧于教师这一荣誉称号。
幼儿教育管理读后感范文二
为提高鹿泉教育的整体质量,打造品牌,市教育局开展了创建示范性小学、示范性幼儿园工作。在这次创建活动中,我园积极参与,广大教职工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这项工作中来。随着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我越来越认识到,幼儿园必须站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做为幼儿园的管理者,我感到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今年6月,教育局将对所有试点学校进行验收,在紧要关头,我又拿起了《幼儿园管理》这本书,虽然我已经读过几次,但每次我都会从中学到新的知识。这次重读,我首先选取了第九章园长自身建设与领导艺术来学习,现将近阶段学习体会总结一下:
说起管理我认为:千人有千法,根据自己幼儿园的实际情况,怎么好怎么管,怎么促进幼儿园发展就怎么管,怎么有利于教师的发展就怎么管。说实话,要当好一名好园长可真不容易,别人的不理解,自己的酸甜苦辣这也算不了什么,但只要听到孩子的欢笑声、家长的赞美声、领导的肯定声就感到非常欣慰了。现将近阶段学习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以身作则,凝聚人心
一所好的幼儿园必须有一个好的当家人,作为一个园领导,是一家之主,是教师的主心骨。在幼儿园管理中十分注重营造一个民主、团结、融洽、活跃的工作环境,创设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协调和谐的氛围。自己首先做到以身作则,廉洁自律,善于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不独断专行。要求大家与人相处要有一种大气,一种风度,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工作时我是领导,绝对不允许谁马马虎虎,而工作之余我们是姐妹。经过几年的磨合,目前我们整个团队人员团结、和谐、快乐地工作着。
二、建章立制,规范行为
幼儿园管理制度是对全体师生员工具有强制性和约束性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是治园之本。一位专家曾经说过管理应该是严格的,但要严而有方这严是体现在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岗位责任和工作流程,把本园的管理纳入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轨道。今年我们进行了量化考核的尝试,规范了教职工的工作行为,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通过制度考核,促进了教师从他律走向自律在考核中能够实事求是,避免检查评分过程中的老好人式,本着为幼儿园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评分。更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量化考核制度的推行,明确了目标和责任,使教师们的教育教学行为有了准则,教师为了能多得分、多加分,力求把工作做细做实做好,教师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有了明显的改观,也使我园的管理更趋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
三、以人为本、柔性管理
幼儿园都是女教师,我园也不例外,女性对待事情有很多的特点:细心、认真、敏感在管理中更要讲方法。在管理上,我一直奉行以人为本、柔性管理这一原则,将教职工当成自己的亲姐妹,既严格又亲切。在我们幼儿园,有比我年长的大姐,也有年轻的小妹妹,还有我以前教过的学生,作为园长,我会从生活上去关心他们,也会从业务上去指导她们,所以我会同时拥有多重角色。
俗话说的好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只要有一个自身素质好,领导水平高的园长,就会带出一支好的教职工队伍,就会把幼儿园管理的井井有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加强学习,并和全体姐妹们团结协作,出色完成幼儿园各项工作,在这次示范性幼儿园验收工作中取得成功!
幼儿美术教育读后感范文一
美术是一种基本的人类行为,是人类用于获得想象形式、美化环境的基本方法。人们创造和运用美术来表达感情、交流观念。近来看了《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一书后,我对美术又有了更近的认识,特别是对儿童美术,所谓的儿童美术就是指儿童锁从事的造型艺术活动,它反映了儿童对其周围世界的认识、情感和思想。
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书中讲到对美术内容的选择,一定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我们现在的美术教学内容太陈旧、没有一点美感,学生对教材也是毫无兴趣。而且也是重在培养技能,对孩子的感受及表现能力考虑的较少。这样做会造成孩子的作品内容单一、缺乏个性。美国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的研究表明,10岁以前幼儿的美术能力是随着认识水平和思维发展自然而然地向前发展的,孩子们一般能表现他认识过的事物。如果按以往的经验,我们会认为处于涂鸦期的幼儿,还不具备创造形象符号的能力。以为孩子还小应以培养兴趣为主,内容多为练习涂色或画一些简单的线条,如画圆、小草等等。在认真分析孩子的兴趣爱好后认识到只要孩子喜欢感兴趣的内容他是表现的最棒的。
看了此书后还了解到了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可以通过美术和教育这两个方面体现出来的。根据对美术和教育这两个方面的不同侧重,可以相应地将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分为美术取向的学前儿童和教育取向的美术儿童。一个尚未社会化的幼儿,以其自身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去适应社会是会草遇到很大障碍的,幼儿在使自己适应一个按成人的兴趣、习惯和思维方式的社会的过程中,幼儿不可能像成人那样有效地满足情感上和智慧上的需要,为此,在活动及适应中幼儿需要游戏。只有通过游戏才能实现现实生活中得不到满足的需求。幼儿园美术教育是建构儿童审美心理的教育。教师在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应激发儿童的审美情感,注重培养儿童的审美表现力。在书中我了解到了美术欣赏教育活动中,我们教师应引导儿童亲身体验美术作品中的审美特征,感受和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同时在欣赏过程中让孩子们通过看一看、讲一讲、找一找、谈一谈、画一画等形式将美术作品中的思想、内容表现出来。对于儿童美术活动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到孩子的年龄问题,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在活动中有各自的内容和要求,比如在为小、中班设计时,他们的知识经验相对较少,生活范围较狭窄,在内容规定上应与他们生活经验接近,这样溶解为他们所喜爱,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
总之,美术对儿童,特别是学前儿童而言,美术这个词的涵义又有很大的不同,在儿童时代里,一切事物都是互相渗透的。美术是其发展的一种表现,在书中让我学到了更多的儿童美术知识对儿童美术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特别是在活动设计时让我有了更好的思路去设计活动。
幼儿美术教育读后感范文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激发情趣、体验审美愉悦和创造的快乐,体现自我表达和创造的成就感。应该说: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开展是幼儿自我表达的重要方式。但如何组织开展有效的美术教育,激发幼儿感受美、发现美、创造性地表现美?如何开展富有特色的幼儿园美术活动,对美术活动的评价一直困扰着我们。
书中强调:1.幼儿园要积极创设开放性、主体性、多元文化、让美蕴含其中的环境。2.美术活动的评价要突出: ①评价的内容体现(情感、智能、身体动作、知觉、社会性、美感的成长);②评价要体现多元性、开放性、针对性等特点。3.在如何引发幼儿创作的欲望上强调:①孩子的生活体验。②实物刺激;③媒体刺激;④问题讨论;等等 .
通过学习我进一步明白幼儿园美术活动评价的重要性。也进一步明白了在美术活动中教师的定位:1.了解不干预;2.帮助不支配;3.鼓励不裁决;在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儿童绘画的自主性,教师必须坚持既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原则。改变以前传统的运用范例,示范和讲解,由老师单向传授知识技能的教学方法:运用欣赏观察、讨论交流、尝试演示、思考的方法,多出局部范例,多作局部示范:少出完整范例,做完整示范。更多的让孩子自由画、创意画,多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
在美术教育评价方面,一直是我们美术老师比较头痛的一个环节,杨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有关家长对幼儿作品的评价的事,其实年幼的儿童往往是为得到父母和教师的认可而学习。因此,家长和教师认可、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应指导家长学会了解幼儿,因为幼儿的思维是直观形象的,而成人的思维是抽象的,要想两者达成共识,成人必须学会了解幼儿,观察幼儿,用幼儿的眼睛去看世界,用幼儿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因势利导,从而使幼儿主动地去学习。当成人了解了幼儿,并能站在幼儿的角度去欣赏他们的作品时,应对作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扬,激发幼儿再次创作的欲望。千万不要吝啬说一句表扬的话,如:你画的画儿真棒!你这个地方画得好极了。你的色彩真漂亮!或伸伸大拇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学生们会因此得到鼓励,更会为每一个学生留下成功的机会和希望,对孩子们的一生都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
总之,美术活动本身是一个具有极大潜力的领域,它的任务既培养儿童对艺术美的欣赏、识别,学习对美的对象形态的描绘和表现,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素质、能力和个性,形成幼儿一种把握世界的方式审美心理结构的塑造。让我们共同努力,一起为幼儿美术教育事业奋斗吧!
相信《幼儿早期教育读后感》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教育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