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我们的小镇读后感

我们的小镇读后感

《我们》读后感。

一本好书就像沙漠中的一捧清泉,滋润我们的心灵,我们平时也需要多阅读一些书籍书籍,有些作品让人印象深刻,久久不能忘怀。我们需要将这些感悟梳理出来,以加深我们对作品的理解。您是否正在考虑如何写作品的读后感呢?经过搜索整理,小编为你呈现“《我们》读后感”,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我们》读后感

我们的《我们》

有那么一个地方,始终让我留恋;有那么一群人,始终让我牵挂;有那么一段经历,始终让我难忘;有那么几本书,始终让我回味。在那里,我尝试到工作中充盈的幸福,收获后满满的喜悦。即使已经离开,但心仍驻足,无数次回首,不为回忆,是为触摸柔情的温暖。即使已经离开,但仍不承认已经走远,甚至数次向别人介绍我就在你那里,就是那儿的人,因为,我确实幸福过并一直以此为幸福。是的,我不曾离开你,你也不曾叫我离开,因为我们始终在一起。

读《我们》,有一种无限怀念的意味。时光,开始穿越一段岁月的洪流,把曾经的美好剪辑。读评点博客擂台赛那几个篇章,想起我们一起在办公室探讨如何写作的热情,真的感慨万千。当时,我还没有私人电脑,先在稿纸上奋笔涂鸦,后在学校电脑室抓紧敲字。2008年的十一长假,学校布置每人至少写6篇,我写后拿到同学家去敲字,速度比蜗牛还慢,同学实在看不下去,帮我编辑好后并发至网站,这对当时的我来说是都还不能得心应手的。那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写作,也是我练习打字的开始。那些手稿已经发黄,我一直存留在书柜最隐秘的一角,它是我最珍贵的回忆,也是最美的存在,是从它开始我爱上了文字。我买电脑的初衷,也是为了码字,当时学校还给我们这些新电脑用户补贴了一部分,这在我工作轨迹中是闻所未闻、也是史无前例的,这是奖励更是鼓励,这种情怀真的让心温暖。

读《我们》,有一种心花盎然的温情。《我们》那个章节,就如作者所说,那一张张熟悉又陌生的笑脸常常在脑海浮现。时光会搁浅一些故事,但记忆始终不曾也不会改变,字里行间那么轻而易举地有迹可循。读着,想起2008年8月31日14:**穿着一身运动服胆战心惊第一次出现在全体教师会上的模样,刚刚接手的四年级那个班,给予初来乍到的我关心的老师;想起2008年那个教师节的小小风波,第一次认真筹备的家长会,第一次去学生公寓的惊讶,第一次与学生们一起积极参加的运动会,第一次编排的“六一”节目;想起集体骑车绕城的那些夜晚,沿着隽水河堤长跑的那些早晨,校园里师生们篝火迎元旦的时刻,现学现演蹩脚但热情的圣诞舞会……太多太多的过往如精灵般跳跃在眼前,不需打捞,不必过滤,点点滴滴,丝丝缕缕,竟是如此美妙。

读《我们》,有一种忍俊不禁的轻松。那些或年轻或年长的副校长们,那些靓丽的女教师们,作者不露声色地写他们的生活、性情、言谈、爱好甚至连购物车收藏了什么都了如指掌。有的让人捧腹,如《六个“最”》和《要妈妈》中的巍,第31页中的牛……透过文字,鲜活的细节仿佛再现,他们也一定倍感欣慰,因为我们在一起如此快乐,因为《我们》流淌出来的脉脉温情让人不由得发出会心的微笑。《我们》中好几处提到我单薄的名字,我一一勾勒,那一串日子真值得依恋和收藏,翻着,看着,想着,《我们》就是一个支点,隽小就是我们的全部天地,无论身处其中还是心在其中,全身上下都感觉丰满。

读《我们》,有一种想把身心交给旅程的冲动。作者一直在路上,因为他从未停止过追求内心的纯净,他一直在行走,走遍了通城的角落,看过了大半个中国的山水,尝尽了人生的五味,最终,他还是带着我们一起回到《我们》。或许,以前我们都不知道他真正追寻的是什么,读后,有一丝恍悟。《在路上》这章,是他心灵的放逐,在一段繁杂的公务和历经各色人等之后,他需要释放那份鲜有人解的愁苦和劳累来安慰疲惫的身心。所以,他宁愿孤独,或者仓皇的逃避,一个人,在大地上自由自在行走,在天空下无拘无束思想,但无论身在江河湖海的哪一端,始终不曾走远,回头的眼,就在身边。于是,我也想把自己托付给山色,将心清空,只留一双活泼的眼,将湖光看遍。可又有几时,我们行动过?总是太多的借口把本来美好的时光辜负,最终在韶华逝去的末端慨叹岁月易老,连自己的小县城都不曾踏遍。就这样,一直梦想,一直停留,一直感伤。

《我们》这本书,是可以随意随性而读的。置于床头、书桌、沙发、书柜……无论你把书放在哪一隅,总让人周身温暖。“我们”一入眼,就倍感亲切,反复咀嚼吧,我们,我们?我们!我们……居然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情绪萦绕心头,让你爱现在的生活,现在的工作,现在身边的每一个人。我就是如此,每天一到办公室,案头的《我们》睁大灵动的眼睛看着我,轻轻翻开,一股愉悦占据内心,再怎么紧张怎么繁忙怎么抱怨也能从容以对,因为有我们在,我们会肩并肩,挽手走过。

爱就是《我们》的全部,正是因为有爱,逝去的十二个岁月才如此生动,四季中、太阳下、雪被里的学校才如此美丽,那一群人才值得铭记,那一路脚印才如此深刻,那一串日子才值得眷恋。正因为有爱,幸福的空气才时刻氤氲着我们,不断散开,散开,散开……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我们爱科学读后感600字:《我们爱科学》读后感


我们爱科学读后感600字 《我们爱科学》读后感

科学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它就像一片海洋,我们就是海洋中的小鱼,靠它生活下去。但是,海洋终究会被污染,我们就要不断发现新的海洋。科学也是如此,我们要不断创新,才会有更家美好的生活!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我们爱科学》。书上有很多栏目:生命遐想、热点追踪、宇宙奥秘、少年军校、地球护卫队、可爱的动物、动物SOS、水世界、快乐科学课、电脑小玩家、酷玩街、动手DTY、科漫乐园等二十余个。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水世界,有一次它讲述的是海洋馆里的凶杀案,阅读完后我了解到牛鲨是鲨鱼家族中最凶猛、最令人闻风丧胆的鲨鱼之一。牛鲨还被人称作神秘的海洋杀手研究家们认为许多归咎于大白鲨的袭击事件可能是牛鲨所为。在每年报告的鲨鱼伤人和撞击船只事件中,牛鲨肇事的记录甚至高于人们谈虎色变的大白鲨。国外发生的撞烂游艇游泳遭攻击鲨口夺断臂等事件就是牛鲨的杰作,而这些事件很多曾经被认为是大白鲨所为。通过水世界这个栏目我了解了许多有用的知识。

在《我们爱科学》中,我还学到了一些有趣的实验罐头瓶里造冰雪:1、先准备几个樟脑球,一个带盖的罐头瓶,和一根带枝杈的小树枝;2、把樟脑球放在纸上,碾成粉末,倒入罐头瓶;3、将小树枝放到罐头瓶里,然后盖上瓶盖,拧紧;4 、将罐头瓶倒着放在暖气或者暖炉旁边,慢慢加热;5 、加热一段时间以后,罐头瓶的内壁上就会出现冰花一样的东西。一会儿瓶内的树枝上覆满了白雪,好似一棵在严冬中屹立不倒雾凇。

科学看似离我们很远,其实你只要播下一粒科学的种子,努力探索,它就在我们身边。

《面对灾难,我们选择坚强》读后感_坚强,让我们成长


昂起倔强的头颅,挺起不屈的脊梁,向光明的未来前进!

---题记

一回忆起5.12汶川大地震中的悲惨景象,都会让我不由得想了这本书——《面对灾难,我们选择坚强》。

这本书讲了汶川大地震中的小英雄:陈浩、任思雨、黄思雨这些抗震小英雄,他们都用自己感人的事例证明了小孩也是勇敢的,他们临危不惧、置生死于度外的精神,决不是我们这些人能做到的;苟晓超、李佳萍、严蓉……他们虽然被残酷的地震夺去了生命,可是他们那种舍己救人的精神会永远流传下去,永远留在我们的心里,成为了一颗金光闪闪的宝石。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听说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党政领导、子弟兵、抢险队、志愿者、全国人民,以至海外同胞、国际友人……都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只要我们手拉手,不惧怕,再大的困难也会迎刃而解。在此,我们要感谢我们日益强大的祖国,感谢海外同胞,感谢全世界,感谢你们为了我们的忧患,伸出援助之手,与我们患难与共!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天佑中华,多难兴邦”。此时此刻,我们才真正体会到了其中所富含的哲理。只有我们不惧怕它,并勇敢去战胜它,和平之神才会永驻人间。虽然灾难已经过去,但是,我相信,汶川大地震必将成为我们一段永垂不朽的历史。

点评:

2008年汶川大地震,震惊了中华大地这一方古老的土地,也震惊了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灵。小作者在这本书中,通过学习各位少年英雄的感人事迹,紧抓“坚强”一词发表感受,展现了一个儿童眼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世界,表达了对“和平之花”的强烈渴望。

如果小作者能够联系自身,联系身边的实实在在的事例,再谈谈感受,那么文章的感染力一定会更强。

明天我们毕业读后感


明天我们毕业读后感
今天,我们学习了本学期了最后一课:《明天,我们毕业》。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明天就要毕业了,作者十分的不舍。通过对六年生活以及成长历程的回顾,抒发了作者对母校、老师和同学们的眷恋之情。
读了这篇课文,我不由得想起了实际生活:
我们也快要毕业了。一回想起我们毕业时的样子,心里就会涌出一股酸涩的感情。我不由的幻想着各种场景:可能老师会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我们道别;可能我们会买《同学录》,让每个人都在上面写上联系地址;可能我们会互相拥抱,道一声:再见!;可能
那时,可能会有人落泪,可能会紧紧地抱着自己的好朋友,可能会问他们要联系方式总之,在那个时候,我们的心里一定不好受。男生也是还会强忍着泪水,女生们也许会落下了不舍的泪水
我不想再想下去了,我怕真的会有那么一天,我们会就此分别,各自奔向理想的学校,那时,我们就再也看不见他们了,也许,他们会忘记我,我也可能会忘记他们。不!他们一直活在我的心里,就算在过100年也一样!


《我们的节日》读后感


翻开《我们的节日》这本书,它里面那一则则节日背后传奇般的故事和一个个有趣的传统习俗深深地吸引了我。其中,国内的端午节令我印象最为深刻。

端午节的时间是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它和春节、中秋节一样,受到全国各地人民的普遍重视。对于端午节的来历,一般传统说法认为是用来记念爱国者屈原的。

屈原是战国时期的楚国大臣,由于遭到国君的冷淡而被放逐。当他听到国家沦亡之时,愤怒而无奈的屈原投江自杀了。周围的百姓十分爱戴屈原,便包起了美味可口的棕子,外面用金丝银线缠绕起来。坐着龙舟来到汨罗江,把粽子扔向大江,为的是让鱼儿们去吃粽子,而不去吃屈原。因此,端午节便有了吃粽子、赛龙舟的风俗。看了这个故事,我不禁对屈原肃然起敬,的是为他的爱国精神所感动。其实,爱国主义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凝聚国家和民族团结的精神支柱。屈原在遭到不公正待遇的时候,不愿离开生他养他的故土。屈原精神的伟大,在于他心忧天下,忠贞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屈原为了国家,为了民族,投江自尽了,他留给我们的是人们永远的怀念。

这本书中,十一国庆节也令我记忆深刻。194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日子,也是举国欢庆的一个日子。为了这一天,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多少中华优秀儿女矢志不渝、前仆后继,抛头颅、洒热血,我们要永远怀念他们,纪念他们。就是这一天,我们新中国诞生了,它标志着人民可以当家作主,标志着中国步入了新的革命路程,祖国将以崭新的面貌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因此,我想,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要牢牢铭记这一天,因为它是我们母亲祖国的生日,我们应该用最真挚的心去热爱它、用最勤劳的手去建设它、用最聪明的才智去发展它。

令我难忘的还有重阳节,它的时间是在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即重九。重阳节又名敬老节或老人节,它是我们民间的传统节日,继承和发扬着中国人民尊老爱老的优良传统。因此,在这一天,我们要尊敬老人,做些让爷爷奶奶高兴的事情,如给他们做一些家务活,陪他们出去游玩,给他们表演节目等。

《我们的节日》这本书,犹如一个历史的画卷,我们应不停地追寻它那美丽的画面,因为它不仅让我增长知识,开拓视野,还让我深刻地认识和领会到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体会到树正气、扬美德、显智慧的民族精神,以及拳拳的爱国之情。愿每一个节日都深深铭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让节日的传统源远流长。

我们的节日读后感


我们的节日读后感

当我一口气读完《我们的节日》一文后,了解了我国的传统节日。而且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更重要的是让我深刻地认识和领会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传统的节日能和亲戚、朋友增进友谊,共创和谐的家园。

节日的形成来自于千百年来的习俗,这个习俗伴随中华民族的生活和发展,伴随着祖国不断走向繁荣强大。随着时代的发展,我明显的感觉到,现在的节日与我们的祖辈们乃至父辈们的节日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近几十年来的社会变革,极大的震撼和影响了我国传承几十年的节日风俗。

自古以来,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被人们视为重要的民俗大节,正月十五闹元宵生动地道出了节日的特点。喧闹的户外游戏、盛大的歌舞游乐、光彩夺目的火树银花,体现了中国百姓正月十五闹元宵特有的狂欢精神。

元宵节的元字,表示开始的意思,一年之始为元月。小子是指夜,所以说元宵的含义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在中国历史上,元宵节的真正形成,经过了一个漫长的演变时期。在汉朝是精读平日实行宵禁,唯有在正月十五那天,为使人们普天同庆欢庆元宵节而解除宵禁。久被压仰的人们在这个夜晚尽情欢乐。隋唐时代元宵节被大力提倡。曾有皇帝微服民间观赏元宵灯市。盛唐之时,元宵节的广祝活动空前盛大。唐明皇下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张灯结彩三日,庆祝国泰民安。

明朝的京城,地方官为节日放假十天。由此可见,当时元宵节无论是对于皇帝百官还是平民百姓都是相当重要的。

吃元宵是元宵节一个重要的内容,也是元宵节的饮食风俗。元宵又称汤圆,传说起源于春秋末期。元宵的种类很多,味道有香、辣、甜、酸、咸物种,其中做法有包元宵和摇元宵两种。使用的方法分为、煮、炸、蒸三种。节日吃元宵是为了祈求家庭团圆,亲情友好。我们家每到正月十五都要吃汤圆,这天,妈妈就到菜市场买些好菜和元宵等全家人到齐之后,我们就开始庆祝这个美好的节日,吃汤圆时我们全家人齐声说道:吃了汤圆,好团圆!

每当秋高气爽、菊花飘香的时节,中国人又迎来了一个秋游的节日重阳节。重阳节是在每年农历的九月九,因此又名九月九,重阳九。因重阳节的种种风俗习惯,他又被命名为茱萸节、菊花节、甚至野餐节。由于重阳节为秋季,节后草木开始调零。所以也有称重阳节也有活动为辞青于三月春游踏青的说法相对应,带着亲戚朋友去登高望远;饱览红叶,游园赏菊再好不过了。重阳节又名老人节,所以每当这个节日,就有很多老年人出来活动、游玩。重阳节正给大家提供了一个走进大自然的机会。

在我国传统节日的影响下,我的家庭总不忘过这些节日。由此我的家庭十分美好,十分温馨。每当一个传统节日来临,爸爸、妈妈、哥哥、我,总是互相赠送对方一份礼物、一句祝福语。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很强的友谊和团圆观念。这种意识至今仍然是凝聚全世界华人紧密团结的原因。其中团圆与和谐紧密相连,团圆不仅是外在的形式,而且是内心的和谐与相通。在节日的喜庆气氛中尽情的玩,不仅是家庭、社会、学校欢度节日的方式,还是全体海内外华人的传统节日的重要内容,在节日活动中进一步增进人们的团结、促进和谐,增进友谊。

传统的节日所有的风俗十分重视亲情的传递与增进,我们应当继续发挥传统节日的精华,实现全社会的和谐与美好。

《我们》读后感600字


有人曾经说过:名字只是个代号罢了。过去的我深以为然,但是读完《我们》这部作品,我才猛然发现名字的可爱。从名字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我们在家庭关系中的地位辈分、血缘关系;可以窥知长辈父母对孩子的爱和给予的希望;名字甚至是个性的张扬,是人们认识自己的名片,表现了我们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书中的每一个人都没有名字,取而代之的是一组组冷冰冰的字母与数字,他们不需要或者说是禁止张显个性,需要的只是共有、统一、稳定的集体。书中描述的王国里,没有我,而是用我们湮没掉。
在大统一国,国家由造福主全部安排好号民的一切,每个人只有符号,千百万号民按照造福主制定的作息、生产、学习和娱乐规范进行统一行动,包括性生活。所有的一切必须遵循《诚实号民义务条例》服从统一安排。在这样一个国度里,世界大同,没有语言、文化、宗教、情绪的差异,人们失去了爱情,失去了欢乐、悲伤、痛苦的本能,失去了思考的能力。人类已被机器控制着,成为木偶,每日被机器拉扯着身上的线,是一群无从反抗的奴隶。
在这部反乌托邦社会的作品中,作者无疑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以抹杀个性,囚禁思想为代价的所谓的理想世界真的值得我们追求么?人类在这样的社会中逐渐僵化、腐化、变成行尸走肉,抛弃了独立思考能力后的我们还能称之为人么?

《我们》读后感700字


当没有我,只有我们的时候,世界将会怎样? 这也是乌托邦的致命悖论,我被我们所吞噬,个体被总体所吞噬,人被社会所吞噬。

在26世纪,按照扎米亚京所写,乌托邦里的居民已经如此彻底地失去个性,以至于只以数字命名。他们住在玻璃房子里,全穿同样的统一服,靠合成食物维生,通常的娱乐是四人一排行进,同时喇叭里播放着大一统国的国歌。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他们被允许可以放下玻璃公寓内的幔帘一小时。大一统国是由一位被称为造福主的个人所统治,他每年由全体人民重选,总是全票当选。这一国家的指导原则是幸福跟自由互不相容。在伊甸园里,人是幸福的,可他愚蠢地要求自由,就被驱逐到荒野中。现在大一统国通过剥夺他的自由,令他重新享受到幸福。

世界上最为奇妙的一个概念就是我。世界上每一个人在说到自身的时候都会说我,而世界上每一个人所说的我所指的都不是同一个人,同时,每个人所说的我都是特指一个特定的人。而一个只有我们而不再有我的社会,即使真的消除了犯罪和自私,那种乏味也会让人难以忍受。因为不再有英雄,也不再有小丑,没有戏剧性的人生,也不会有艺术。即是世界上已经没有了自由。

那么究竟什么是自由,什么是幸福?我想这也是给所有人的一个人生命题。贫穷富贵,温暖寒冷都不是评价幸福的标准,只有当一个人感到他正是他自己的时候,我们才有可能创造出幸福。

相信《《我们》读后感》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我们的小镇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