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马的读后感

马的读后感

关于《元帅的马》读后感。

读着书,诗意的生命被开垦出最丰美的田园,我们平时也需要多阅读一些书籍书籍,在阅读作者的作品过程中,书中的描述让人欲罢不能,最好我们可以用读后感文章的方式,将阅读中的体验记录成文。那么该要如何写好作品读后感呢?急你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关于《元帅的马》读后感”,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

今天,我读了一篇《元帅的马》读后感,这篇文章的大意是这样的:

一直马名叫勇勇,奔跑如飞,被元帅看中。元帅干的活是偶尔用用马巡视营房、查看地形而已。勇勇以前经常冲锋陷阵,开始还自叹“英雄无用武之地”,不过也慢慢习惯了。它想:“以前拼死拼活就是想图个功名,现在不仅轻松,比以前还风光呢。”上次军队凯旋,勇勇还走在万马之前,那高兴劲儿甭提了。勇勇越想越懒散,练腿的时候他只跑一小会儿。有一次,前线被突破,危机大本营,元帅骑上勇勇,勇勇原以为自己奔跑如飞,却远远地落在别人后面,元帅只好换马。再后来,勇勇已经变成了八大块香喷喷的烤肉了。

这个故事深刻的告诉我们:做事要勤劳,不能贪图虚荣。文章中的马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勇勇本来拥有着一身铁胆和奔跑如飞的本领,但因为元帅的关系,成为了万马之上的“帅马”,成名后它不思进取,傲视士兵,最终成为了人们的盘中餐。我们不能像勇勇一样懒惰,而要勤奋,“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刘德昇十分喜爱书法,他为了让人们提高书写速度,经常读帖,练字到深夜,不知疲倦,经过反复琢磨,正与发明了新字体——行书;著名书法家邓石如,临习众多雕刻,手抄《说文解字》20本,每天都把研好的墨用完为止,最终形成了自己的书法风格。

我们做事要勤奋,不能成为荣誉、权位的奴隶,而要成为它们的主人!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有关于《送东阳马生序》的读后感


《送东阳马生序》是选自宋濂的《宋学士文集》。文章先叙述作者青少年时求学的种种艰辛,然后联系马生求学的优越条件,这样,我们不难就可以得出其中之一道理:一个人是否学有所成,关键在于自己的专心与否。

文章中提到宋濂自己小时候读书的情况——“余幼时即嗜学。学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在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宋濂小时候读书的环境是那么恶劣,家中无钱,问人借书,寒中抄录,而自己的学习态度是勤奋好学,刻苦钻研,专心求学。因此,他后来有名望有地位,诗文成就高。由此看来,一个人是否学有所成,关键在于自己的专心与否。

其实,学有所成并一定要在顺境中、逆境中、优越的社会年度中、机遇中才能达到的,最重要的也是自己,自己的专心与否。

外国有这们一则故事:贝多芬小时候跟外国的老师学唱歌和弹钢琴,由于贝多芬对弹琴方面有兴趣,学得比较好(若跟其老师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老师看好他,并想把自己毕生精力传授给他,但贝多芬的语言跟其老师的有所不同,导致他听不懂、理解不了。因此,贝多芬在那时起,在练习弹琴之余,还要学老师的语言,他很认真——一天有20小时,他的眼睛是有光线射进去的。皇天不负有心人,2个月之后,他根本把该语言学到七七八八了。这样一来,贝多芬就可以得到老师的指导,最终在世界上有名义;有地位,对于第六交响曲,我想人人都有听过、闻过。

诚然,学有所成、成才不是三心两意,乱来就可以达到、实现的。而是要努力、勤奋、艰苦、刻苦钻研,再加上自己对学习的专心。

关于一篇关于马加爵的文章的读后感200字


关于一篇关于马加爵的文章的读后感200字

看了一篇关于马加爵的文章,我内心感到无比的难过和同情,不满和迷惘,悲哀和愤慨,以至于我会发表这这文章。或许文章里的某些话真的引起了我的共鸣了。

来到大学的这两个月里,我时常怀疑:这就是我梦寐以求的大学吗?是我曾为它奋斗得歇斯底里的大学?我真的不知道。笼笼迷茫的浓雾罩着我小小的世界,让我在这个象牙塔找不到方向。也许你认为踩一下草地乱扔一下垃圾没什么,甚至习以为常,但在我眼里我打从心里瞧不起你,我真的觉得很可耻啊,这是多基本的道德行为啊。我也开始明白为什么外面的人一听到大学生就一副不屑一顾的表情了,我也不反驳了。本来别人就没有说错!是我们自己把大学生的光芒熄灭了。有时同某些人谈论这样的话题,被人冷冷的说了一句:什么样的人就会去到什么样的地方。可不是二不二流学校的问题好吗,其他重本院校也有的。听了之后,心很冷,发誓不再去想这样的话题。估计别人无一不认为我是矫情做作的。如我闺蜜所说:试着沉默,以及厌恶一切吧。

女生把电脑当成了电影机(有天我买了电脑也许我也是这样,呵呵),男生把电脑当成了游戏机。有钱的人拼命炫富,一身衣服的价格和牌子爱从头说到尾,可笑的事别人表面上羡慕得你要死背地里却对你指指点点。有钱到底有多了不起啊,我觉得真的很好笑,有人就没脑。树舍友中有生活部的,检查你个宿舍嘛干嘛搞得别人欠你几辈子债似的,煮着东西还往厕所藏。被台风吹倒你还往他们身上踩,你猥不猥琐啊?一个女生,开口闭口都爆粗,我很好奇她们在家里跟不跟父母这样说。

这篇纯属发泄之言,在琼院这话也无处可说无人可说。对事不对人。也不是我说的我都做得那么好。更没有呼吁大家怎么做的欲望。我没这个能力,更没这种豪情。我不是个自讨没趣的人。只喜欢在自己的世界发发劳骚。还有就是我也知道在这学校也有很多素养很好的人,这是不争的事实。如果你是琼院一人,如果恰好你也有我说的那些不好的,看了也别记恨我。如果你有和我一样的想法,我很欢喜。也很希望遇见你。

《勤奋学习的陈毅元帅》读后感1000字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每当读到这首诗时,我便会想起我们敬爱的陈毅元帅来。


陈毅一生有着许多成就和伟大的功绩。为什么他一生有这么多卓越的成就呢?因为他小时候十分酷爱学习,常常废寝忘食,简直达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


有一次,陈毅的妈妈让他去买绿豆,他一手提着篮子,一手拿着书,边看书边向店铺走去。由于他把心思全放在了书上,到了家才发现自己买的不是一篮绿豆,而是一篮豌豆,弄得妈妈哭笑不得。原来,陈毅他到了店铺后还在专心致志地读书,别人问他要买什么豆,他只顾点头,结果买成了豌豆。


从事革命后,陈毅读书更加刻苦了。在当时炮火连天的情况下,他仍然坚持每天看一页书。山洞里、巨石旁、草丛中、大树下,都是陈毅读书的地方。有时候天上下雨、飘雪,陈毅主把雨伞绑在身上,随便找一块地方蹲下来,就可以读书,工作了。


《勤奋学习的陈毅元帅》这本书让我真正地见识到了一个伟人的可贵之处,让我真正了解到了一个伟人的不平凡之处。


陈毅元帅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一直不忘学习, 时时在学习,处处在学习。陈毅的这种惜时、刻苦的读书精神,我们应该好好学习。不要让电脑游戏,电视占据我们大量的时间。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创造了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们应该珍惜这美好的读书时光,从小养成热爱读书,勤奋学习的良好习惯。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知识的海洋奇妙无穷,书像一叶小舟,载着我们在茫茫的大海中遨游。让我们以革命前辈为榜样,勤奋学习,刻苦攻读吧!

有关于《送东阳马生序》的优秀读后感


每个人都渴望在优越的现代生活条件下,过上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但是,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人们在享受优越的生活时,也极易养成惰性,尤其是青年学生。读了宋濂的文章——《送东阳马生序》,我对此感受尤深。

宋濂从小勤奋好学,家里贫穷,没钱买书来看,就常常向藏收的人家借,亲手抄录,和他们约定日期归还。在非常冷的冬天里,砚台都结了坚固的冰,手指冻得没法屈伸,他仍然不敢懈怠、偷懒。当他出外去追随老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走在深山大谷中。酷寒的冬天、凛冽的冷风,大雪积了好几尺深,脚、皮肤都冻裂而不知道。他博览群书,最终成为明代的大学士。

时光过去了600余年,今天我们的生活、学习条件与600余年前相比,发生了不可同日而语的变化。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老师和颜悦色地为我们传道授业解惑;我们不需要抄书、不需要长途跋涉,也没有寒冻之苦,可是,我们真正像宋濂那样用心求学了吗?

有时候我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心却飞到了窗外;对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诲,我缺乏应有的兴趣和激情;父母不惜自己省吃俭用,为我提供便利的学习条件,我却不知心存感激……与宋濂相比,我自感有相当的距离。正如宋濂所言,我的学业没有大的进步,如果不是因为我的天资不够聪明的话,只能归因于不如宋濂专心和勤奋了。

我曾经看过标题为《要“穷”孩子不要“富”孩子》这样一篇文章,印象很深。这是一篇关于澳大利亚父母教育孩子的文章。文章介绍说,澳大利亚是一个发达国家,每个家庭都相当富裕。但是,父母却让孩子们过着清贫的生活。冬天父母让孩子穿很薄的衣服,磨炼他们的意志;从小让他们到大海中冲浪、冒险,锻炼他们的胆量。我想,也许这就是澳大利亚之所以成为发达国家的原因之一吧!

梅花香自苦寒来。在今天优越的生活条件下,希望学校、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多给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磨炼其勤奋好学、不怕吃苦的意志,使其在优越的生活条件下有更出色的表现。

《马和马》读后感300字


暑假里我读了曹文轩的《童年》,其中有一篇《马和马》让我印象深刻。

故事是围绕两匹马展开的。一匹黑马和一匹白马同时降生在一户农家,它们一起吃草,一起玩耍,在阳光下,在风雨里,快乐地长大。战争爆发了,两匹马命运却发生了不同的转变。白马走上前线,成为一匹战功赫赫的马,一匹真正的军马,十分威武,它成了全村人的光荣。黑马昼夜劳作,虽然疲惫,但是心中为白马感到高兴。在前线的战火中,白马受了重伤,不能站立起来,被抬回村子。主人很快就感到厌烦了。只有黑马与它朝夕相伴,把最好的食料与它分享。黑马细心地照料者,鼓励着白马,在黑马全心照顾下,白马终于站立起来。时光流逝,它们又回到了从前的快乐时光。

黑马和白马这对好兄弟,我更欣赏黑马,他善良、真诚、耐心、勤劳。它能做到为了白马荣耀而高兴,是发自内心地祝贺。当白马受伤时,黑马对它不离不弃,把主人给自己最好的草料与它分享。黑马为了让白马站起来,一边示范着跑动,一边大声呐喊并鼓励着。我想人与人之间,如果能做到黑马这样,当别人荣耀时,为别人真诚地祝福。当别人有困难时,主动地用心帮助别人,我相信我们的大中国会越来越好,我们的中国梦一定会早日实现。

十大元帅读后感


十大元帅读后感范文一

繁荣昌盛,国富民强,突飞猛进,这正是对中国当今社会的最好形容。可是,同学们,当我们身处这幸福的生活中时,我们是否想起了为了新中国,为了我们的幸福生活而奋斗一生的中国十大元帅?我相信很多同学看了这个问题以后会十分羞愧或诧异。因为我们对十大元帅的历史和功绩了解的少之又少,更不用说记住他们了,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十大元帅的传奇一生!去了解他们,去缅怀他们!

十大元帅都是人民军队的缔造者之一。元帅之首朱德、抗美援朝威名远播的彭德怀、淮海战役的指挥者,独眼战神刘伯承、侠肝义胆的新中国第一位体委主任,胡子老总贺龙、具有儒将风范的新中国外交家,诗人,鸿才睿智的陈毅、英年早逝,稳健大度的罗荣桓、智勇兼备的黄埔豪杰徐向前、黄埔教官,两弹之父聂荣臻、黄埔教官,四人帮的粉碎者,识见过人的叶剑英、野心膨胀的林彪。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十大元帅,是跟随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南征北战的中国开国元勋,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的传奇人物,是战功卓着的军事家!

在金戈铁马的峥嵘岁月里,他们:

参加了各地起义,缔造人民的军队。

指挥反围剿斗争,转战万里长征路。

奋斗在长城内外,驰骋在大江南北。

面对敌人的重兵,挥师挺进大别山。

逐鹿辽阔的中原,决战在辽沈大地。

鏖战在平津前线,挥师百万如潮涌。

新中国成立后,这十位元帅又投身到国家建设和巩固人民政权的斗争中。为了祖国的繁荣,他们呕心沥血,为了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他们运筹帷幄,为了祖国的昌盛,他们效仿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己。朱、彭、刘、贺、陈、罗、徐、聂、叶九位元帅虽早已离开人世,但他们的英名和业绩,将永远流芳百世,他们的高尚情操和革命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辈们。林彪由于野心膨胀,阴谋夺权,最后叛党叛国,而遗臭万年,为人所不齿。

本书简明扼要地选取了十大元帅军旅生涯的精彩片段以及建国后他们的人生际遇。使读者读起来不会厌倦,而且本书具有高度的真实性和可读性。

十大元帅读后感范文二

对朱德:度量如大海,意志坚如钢。自从井岗山会师后,朱德就成为了中共-军队的偶像级的人物,长期任总司令,但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意义。朱宽和忍让、纯朴谦逊,对这样一位没有野心的忠厚长者当然会赞誉有加。

对彭德怀: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彭德怀性格刚烈、疾恶如仇,而且有些特立独行,比较难驾驭,这从几十年和毛泽东磕磕拌拌的合作历程中就可看出,但打天下绝对需要这样的勇夫和猛将,所以在战争年代毛泽东会如此不吝溢美之词,当然事实也确实如此,比如,朝鲜战争没人愿挂帅,只能惟我彭大将军。至于59年庐山会议后毛说彭的合作与不合作是三七开(我们可爱而又梗直的彭总非顶着说,不对,应是七三开),那是后话了。

对林彪:他一个娃娃懂什么?这话是在林彪质疑红军四渡赤水的战法、提出究竟是走弓背还是走弓弦更好时说的,与其说是长者对晚辈的训斥,不如说是师长对后生的循循善诱。在长期的战争年代,林多次对毛发难。一句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议论引来了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宏文,长征途中,林甚至建议由彭德怀出来接替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权,受到毛的严厉斥责。但爱之深才会责之切,毛始终对其钟爱有加,识才善用,使林始终是同级别军事首长中最年轻者,这种时时提携指点,是日后林彪成为纵横中国的杰出军事指挥员的重要条件。

对刘伯承:四川称刘伯承是一条龙下凡,江水怎么会挡得住龙呢?他会把我们带过去的!。在后有数十万追兵,前有金沙江天险,许多人怕部队过不了江的情况下,毛泽东风趣地引用了朱德的话。对刘伯承的才干不用多说。

对贺龙:贺龙两把菜刀起家,现在当军长,带出了一个军。毛泽东在三湾改编中曾举此例鼓励起义军。到陕北后又称他是红二方面军的旗帜。总得来说毛对贺还是器重的,特别是建国前后。贺龙含冤而死后,毛泽东曾说过:我看贺龙搞错了,我要负责。

对陈毅:陈毅是个好同志。文-革中,一次红卫兵批斗陈毅,陈先发制人,掏出红宝书说,请翻到毛主席语录第***页,毛主席教导我们说陈毅是个好同志。台下一片哗然都在翻宝书但没有找到,周总理做证说,确有此话。于是陈毅过关。陈在文-革中的境遇相对来说是比较好的,特别是死后,毛亲自参加追悼会,众所周知毛极少参加党内同志的追悼会,在其晚年更是绝无仅有。毛同陈的关系可以说是十元帅中很好的,这有些奇怪,因为毛陈在战争时代共患难的时间并不长,瑞金一别,一个长征一个留下打游击,抗日时一个在延安一个在华中游击区,解放战争一个在冀中一个在华东,毛另眼看陈总,并非军事才能(这点陈无法和林彭相比),也不会是后来二人经常诗词唱和被毛引为知己。可能是毛对陈有一种歉疚心理,离开瑞金、开始长征时没能带走这位井岗山会师的老部下(当然这不是毛的原因),陈毅只能留在敌后率领一帮老弱病残浴血奋战,面对层层围剿,出生,艰苦备尝,而且当时陈远离中央和老领导、老战友,其孤独寂寞,艰难困苦和对死亡的深刻体验,绝不亚于爬雪山过草地,经过惨淡经营,江南根据地逐步发展,队伍逐步壮大,成为日后推翻蒋家王朝的关键力量,从这个意义上看陈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在元帅中是数一数二的,而长期以来不少人忽视了这一点,但毛心中有数,虽然每逢大的战役来临之前就将陈调开,也正因为如此,后来任命陈为上海的党政一把手,其实就是一种补偿和平衡。和平年代毛对华中、华东游击区和新四军的干部是很关照的,多有重用。

对罗荣桓: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这份身后哀荣,既是对罗的高度评价,也是对广大政工干部的肯定。

对徐向前: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你能回来就好,有鸡就有蛋。西路军失败后,徐向前回延安受到毛泽东的接见,毛泽东说了上述意味深长而又暖人心腹的话。徐在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分道扬镳后,与张国焘一同率部南下,最后部队垮了。后来他说:西路军的失败,长期使我愧悔交加,余痛在心。深有不堪回首之悔。但毛记住了他在关键时刻说的那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因此百般抚慰,这话也是安抚广大红四方面军的指战员。可以说毛对四方面军的干部是宽宏的,而且也是重用的,比如对徐向前、李先念等人,表现了一个领袖人物的胸襟。

读刘伯承元帅一书有感


读刘伯承元帅一书有感

以前学习历史,尤其是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史时,只是片面的肤浅的了解一些事件的经过,对我党的发展历程也仅限于课本上的内容,近日看了几本革命战争年代的人物传记,如《白坚革命往事》《刘志丹》《刘伯承元帅》等,特别是读完《刘伯承元帅》后对中国革命的发现历程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更加认识到共产党的伟大,更加坚定了听党话跟党走的理想信念,为他那种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公而忘私勇于担当的博大胸怀所折服,我们每个共产党人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一要学习他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的革命意志。刘伯承元帅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也是在经历了多少次的坎坷磨砺之后才走上革命道路的,在走上革命道路之后就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动摇,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了解放劳苦大众披荆斩棘勇往直前,正如他在129师团以上干部培训班上讲的:我是从旧军队中走过来的,深知旧军阀对中国人民的危害,他们代表的是封建势利,不可能为老百姓谋利益,自从我跟着共产党走上革命的道路,才真正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解救劳苦大众,只有跟党走、听毛主席指挥,老百姓才能过上和平安宁的日子。正是有这种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所以才对蒋介石的高官厚禄嗤之以鼻,才能带领军队一次又一次的完成作战任务。

二要学习他严于律己、以上率下、勇于担当的优良作风。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刘伯承元帅始终坚持一名共产党员的革命操守,严于律己、身先士卒,困难面前勇于担当。他常讲:在革命的队伍里,只有同志没有首长,只有革命工作没有个人恩怨。每次作战他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战前战斗动员、勘察地形都是一丝不苟。在著名的百团大战中,由于战争异常惨烈,部队伤亡惨重,士气一度低落,为了鼓舞士气,他亲临一线进行动员,在战壕里与战士们一起研究作战方案,最终全歼吉野联队,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奇迹。刘伯承元帅这种工作认真一丝不苟,无私无畏、勇于担当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三要学习他顾全大局不计个人得失的优良品德。刘伯承元帅始终以党的事业为重,顾全大局不计个人得失。抗日战争时期,一天夜里他六岁的女儿被日本特务杀害,当时正直作战的紧要关头,接到中央命令后他强忍悲痛,第二天就奔赴前线。他说:日本鬼子想用杀害我女儿来威胁我、吓到我,办不到,只要小日本一天不滚出中国,就要与他们打到底。这就是一个革命者的胆量与气魄,正是有了千千万万个这样的共产党员,中国革命才得以成功,人民才得以解放。

今天我们在“两学一做”教育活动中,就要有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的意志,有以上率下、勇于担当的精神,有顾全大局不计得失的品质,才能使教育活动更加深入,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信《关于《元帅的马》读后感》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马的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