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红岩读后感10字

红岩读后感10字

《红岩》读后感5500字。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我们经常需要读大量有深度的书籍,它们是人类知识的总结。在阅读过程中,我们经常为作者精妙的文笔所叹服,通过写一篇作品读后感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悟正当其时,一篇优秀作品读后感怎么写呢?小编特地为你收集整理“《红岩》读后感5500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有一部这样的小说,讲述的是中国人民为了抵抗日本人侵入中国,霸占中国的领土,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保家护国的感人事迹。当我看了这本小说后,眼泪不由自主地掉了下来,我为中国人民所骄傲,这本小说就是——《红岩》。

《红岩》这本小说里的感人事迹有很多,说起这个不由地想起了那些为了抵抗日本人,而被残忍的杀害,也不愿说出对国家不利的事,那些英雄好汉难以让我们忘怀,我们时时刻刻都记住了他们,他们的英雄事迹,见证了中国的历史。

成岗、刘思杨、江姐、胡浩、华子良、小萝卜头等,这些无数英雄,他们时时刻刻地想着:为祖国人民的安定,是不需要考虑的,即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卫祖国。在他们为祖国做这些事的那一刻起,他们早把自己的生死渡之门外,只要能为祖国出力,他们做什么都是有价值的。

当江姐、华子良、许云峰、刘思扬、成岗和那些被关在牢房里的英雄好汉,他们被日本人折磨,逼他们说出地下党组织的秘密,还对他们严刑拷打,但是他们誓死不从。就算用竹签插入手指;用火烫伤皮肤;用鞭子抽打;用老鼠夹夹伤手指……他们还是一样坚定自己的信念,不屈不挠,英雄的精神在他们每一个人身上都可以体现出来,他们对祖国的热爱。虽然他们牺牲了,但是他们那种为国捐躯的精神永垂不朽!

敌人是凶狠的,是残忍的,他们的滥杀无辜,使多少家庭妻离子散,共产党员为了解救这些无辜的人不再受到伤害,甚至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也值得。有多少孩子因为父母被敌人杀害,变成没有人疼爱的孤儿;有多少父母因为孩子的离去,而整日以泪洗面;为了解救中国劳苦大众,共产党员又何尝在乎自己的生命呢?

在战场上,洒满了鲜血,在地下我们努力前进,为了新中国的成立,地下党组织夜以继日地埋头苦干,就算是生病劳累他们还是一样辛勤工作,为新中国事业立下汗马功劳。虽然有些人没有在战场上打拼,但是他们的地下工作也是非常危险的,是他们教我们学会了做人的道理,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如果没有他们,也就没有我们,更没有我们的子孙后代,也不要说什么富裕的生活了,都是他们为我们勤勤恳恳付出,我们才有今天。

中国人民有一首歌,是为了赞扬共产党员对祖国的热爱和奉献精神,每当我们站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抬头仰望时心里都会不由地感慨万分,这首歌就是我们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每当想起人们那时候的辛苦,我耳边就会想起这首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鲜血组成我们心里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是时候……”中国人民共产党为子孙后代立下了一个好的榜样,时刻鼓舞着我们。

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烂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共产党员为我们谱下最美的徽章,使祖国显得勃勃生机!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无声告白》读后感_5500字


《无声告白》读后感5500字

告白何以无声?

(一)

莉迪亚死了,可他们还不知道。

大概是因为死不见尸吧,她的家庭成员们拒绝相信失踪的莉迪亚已经死去,尤其是她的母亲玛丽琳。那些熟悉的日常生活情景开始一幕幕在玛丽琳眼前浮现,似乎等她再睁开眼,莉迪亚就会像往常一样掀开被子露出乱糟糟的头发,跟她说“早安”。哥哥内斯则开始回忆头天晚上有哪些异常,但是突然想起自己没有对莉迪亚说晚安。汉娜则提出莉迪亚被绑架的可能性。于是玛丽琳准备从莉迪亚的朋友入手开始调查,但是,莉迪亚似乎并没有朋友,只有勉强算认识的一些同学。挨个问去,一无所获。最后只好报警,菲斯克警官开始了常规调查。

星期四早晨天刚亮,警察抽干湖水,找到了莉迪亚。

莉迪亚是怎么死的?这是整部小说将要解释的问题。

然而第二章一开始,作者就给出了答案:

(二)

玛丽琳最希望与众不同,而她的母亲沃克尔夫人却是一位家政课老师,“家政课老师”这几个字似乎就充满了传统与保守的气息。

于是玛丽琳改变策略,做医生成了她的梦想。因为“做医生是她能想象到的最能与母亲的生活方式拉开距离的职业。”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她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比如在辅导员异样的目光下选修物理课,比如在物理课拿到“A”后去到了只有她一个女性的化学实验室,并且在期中测验中拿到第一,让讲师不得不收起嘲弄的笑容,等等。“她一直喜欢用这种方式让人刮目相看。”

直到她遇到她的授课老师詹姆斯·李。

詹姆斯·李所教授的课程叫“美国文化中的牛仔”,“据说,课后作业是观赏影视作品《西部独行侠》和《荒野大镖客》”。课程本身听起来这么酷,课后作业又如此轻松,这样的课程当然会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哪怕今天也是这样呢,不是吗?不过在此我对玛丽琳选这门课的初衷有所怀疑,她这么刻苦学习(虽然不见得是爱学习)的姑娘,似乎不太可能选这种“水课”混日子吧?倒是“牛仔”这个词本身所代表的那种自由、放浪不羁似乎更有吸引力。不管怎样,她和詹姆斯·李就这样相遇了。

这位教授身高至多不过五英尺九英寸,甚至连美国人都不是,竟然要给他们讲牛仔的历史?学生们表示不服。在课程进行过程中,一些学生就大摇大摆地溜出了教室。而在玛丽琳眼里,他看起来像个穿着大人衣服的小男孩。下课时,他说“我在办公室待到下午三点”,“然后,他直视前方,对着远处某个不存在的地平线凝视了几秒,玛丽琳在座位上不安地扭动起来,仿佛他是在直接盯着她看。”于是她就鬼使神差地走进了他的办公室。一番交谈后,她吻了他。她知道,就是他了。因为她内心有个声音在说:“他明白什么叫作与众不同。”

但遗憾的是,这只是一种错觉。与其说詹姆斯·李懂得什么叫与众不同,倒不如说他是被孤立然后不得不“选择”离群索居。作为一个华人非法移民的后裔,他的最佳生存策略是拼命融入人群,极力避免与众不同。

(三)

沃克尔夫人极力反对这门婚事。甚至在婚礼上她还一直对玛丽琳念念叨叨“这样不对,玛丽琳,这样不对”,“你应该嫁给一个更像你的人”。言下之意,詹姆斯不像个美国人。但玛丽琳反而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越是母亲反对的,她越是要坚持,毕竟,她的最大的愿望就是尽可能远离母亲那种保守至极、乏味透顶的生活。至于她和詹姆斯结婚的决定,反抗母亲的倔强和对詹姆斯的爱,哪个更多一些?可能她自己也不太清楚,也并不重要,或许在她心里,这两者是多么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啊,所以当然要义无反顾,即便婚礼是她与母亲在余生的最后一次见面,即便她不惜把做医生的梦想往后放了又放。

然而让玛丽琳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婚后的家庭生活并没有那么充满激情。丈夫詹姆斯安于做一名兢兢业业的教师,成为教授是难得的一件喜事,然而玛丽莲对此反应冷淡。她自己整天忙着喂饱内斯、陪莉迪亚玩,这是她作为一个家庭主妇不得不承担的任务。甚至偶尔想起自己还有过梦想,提出要出去找一份助教的工作,也要引起丈夫的嘀咕:难道我一个人工作还不够养家糊口的吗?她对生活的期待在柴米油盐中一点点消磨,而她自己却浑然不知,只是感到一阵又一阵似有还无的窒息不时地将她笼罩。孩子,丈夫,房子,这就是她所要管理的全部了,而这恰恰是她曾拼死逃离的那种生活,但,它就像是一副无形的枷锁,悄然锁住了她。

直到沃克尔夫人去世。所有的遗物都会被扔进垃圾堆,就像这个人从来没有存在过,除了在烹饪书上宣扬妇道的文字旁边留下的无数的铅笔划痕,沃克尔夫人生命的印迹无处可寻。这一幕极大地刺激了玛丽琳,她母亲也曾梦想着过上金光闪闪、萦绕着香草味道的生活,最后却孤独终老,像一只困在这座空荡荡的小房子里的可怜苍蝇。对于母亲人生的渺小,她感到愤怒。于是她留下了这本烹饪书,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

在那个风雨交加的晚上,她暗暗下定决心,要逃离过去那压抑的生活。她一厢情愿地说服自己,她的家庭没了她照样会过得很好。在家里敷衍几天之后,她终于策划了一起出逃。悄然消失,无影无踪。但遗憾的是,几个月后,逐渐大起来的肚子让她不得不放弃这次出逃。

这次出逃对这个原本看起来很美满的家庭造成了深远的影响。玛丽琳算是彻底放弃了自己的梦想,但把它移植到了女儿莉迪亚的身上;而詹姆斯已经和助教路易莎勾搭上了,最后还被玛丽琳捉奸;莉迪亚则获得一个极其重要的信息——如果她不讨好母亲,母亲就可能会突然消失。

(四)

“不像她”的丈夫已经让玛丽琳绝望,于是有着一双好看的蓝眼睛、更像她的莉迪亚就成了她唯一的指望。玛丽琳希望女儿莉迪亚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绝不要让她重蹈玛丽琳自己的覆辙。而对一个女孩子来说,没有什么比做医生更能与那种生活拉开距离的了。于是玛丽琳亲自辅导莉迪亚的课程,数学、物理、生物、化学。在玛丽琳眼里,莉迪亚就应该是“别人家的孩子”。莉迪亚逐渐知道她母亲想要的是什么,当母亲问她想不想做什么的时候,她的回答总是标准化的“是的,是的,是的”。于是,莉迪亚和玛丽琳之间达成了一种默契,这是一个交易,也是一个威胁。莉迪亚会努力做好玛丽琳交代的每一件事,作为交换,玛丽琳承诺明天还会陪伴莉迪亚。似乎只要莉迪亚有一丝懈怠,耳边就会传来玛丽琳从未说出的“怎么,你不喜欢这样吗?这样的话,可能明天你就见不到我了哦。”语气还是那么温柔,但让莉迪亚背脊发凉。

而詹姆斯,这个懦弱孤僻的男人,在他得到玛丽琳的那一天就害怕,“有一天,宇宙之神会认为他们不应该在一起而把她夺走,抑或是她意识到爱上他是不对的,于是就像突然闯进他的生活一样突然消失。时间一久,这种担惊受怕竟然变成了习惯。”于是自觉或不自觉地讨好自己的妻子。当妻子把已经把女儿逼得整天战战兢兢,完全没有她这个年纪该有的率真活泼时,他不但没能帮助女儿化解来自妻子的压力,反而用诡异的方式给女儿强加了另一种压力。他永远都在担心女儿像他那样无法融入人群,甚至看到莉迪亚在电话里和同学聊天时,他会露出欣慰的微笑,然而他不知道的是,她们聊的只是作业,全不是这个年纪的小女孩所应该感兴趣的其他东西。甚至当莉迪亚发现这点后会当着他的面假装和朋友聊天。在莉迪亚某一次生日那天,他特地为莉迪亚挑选了一份礼物。莉迪亚想,父亲亲自挑选的礼物一定是很特别的,比如学校里那些女孩带的那种很漂亮的金项链。但是当礼物从撕开的精美的包装纸中滑落到莉迪亚的膝盖上时,“莉迪亚觉得她的心仿佛掉进了冰窟窿”。那是一本书,《如何赢得朋友和影响他人》。“我觉得你可能需要它,它能帮你赢得朋友,变得更欢迎。”詹姆斯微笑着如是说。“太棒了,谢谢,爸爸。”莉迪亚微笑着如是说。

哥哥内斯似乎是唯一一个能够理解家里这种微妙平衡的人。他能够理解莉迪亚的苦恼,总是尽其所能保护这个可怜的妹妹,虽然在家里他们也是竞争者的关系,争夺父母的爱。但显然,有着一副中国人面孔的内斯,在有着蓝眼睛的妹妹面前,完败。对莉迪亚而言,这个家就像是一个漩涡,她拼命挣扎却无能为力,只有内斯一直拉着她,她这才不至于沉到水底。于是,当莉迪亚看到内斯的哈佛邀请函,突然一阵惊慌。她不惜剪掉邀请函,后来还把录取通知书藏在床底。但终于内斯还是收到了哈佛重新寄过来的通知书。在内斯参观哈佛的那个周末,莉迪亚心神不宁,似乎内斯从此就一去不复返,彻底抛弃她了。她忍不住给打电话,准备告诉他一件大事——父亲詹姆斯和玛丽莎有地下恋情。但内斯在电话里心不在焉语带奚落。“怎么了?妈妈抱怨你的家庭做作业了吗?”“昨天晚上吃饭的时候,你必须不停地说啊说啊说啊,他们的注意力都在你身上。我猜得对吗?”

莉迪亚目瞪口呆,说不出话来。他的哥哥内斯已经彻底变成了陌生人,在他眼里,这些没日没夜困扰她的事情根本不值一提。她还没来得及再说话,内斯挂断了电话,他说他没时间听莉迪亚说,并嘲笑着反问她为什么不把问题告诉杰克。而杰克,在内斯眼里就是那种乱勾搭小女生的不折不扣的坏男生,内斯反复警告杰克不许接近莉迪亚。但最终,莉迪亚还是上了杰克的车,她跟着杰克一起抽烟,甚至做好了准备和杰克发生关系。只是,杰克拒绝了她。因为杰克爱的是内斯。这一点,竟然是汉娜最先发现。是的,杰克是同性恋。他和那么多女生约会,似乎只是为了掩盖他是同性恋这个事实。他接近莉迪亚也不过是想从她嘴里知道更多内斯的情况,以及内斯到底是怎么看他的。然而内斯只把他看成一个骚扰他妹妹的小混混,拒之千里之外不说,还对他恶语相向。但杰克只是默默地关注着他,那么隐忍,那么卑微。

(五)

从母亲出走的那个夏天开始,莉迪亚非常害怕失去母亲和父亲,但不久发现,她最大的恐惧变成了“失去内斯”,“他是唯一理解他们家那种奇怪而脆弱的平衡的人。他完全清楚发生过什么。他总是托着她,不让她沉下去。” 那个晚上,内斯和莉迪亚一起坐在码头边,内斯竟然一把将莉迪亚推入湖中,而莉迪亚在下沉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种解脱的快感。但随即,内斯温暖的手抓住了她。就在这一刻,她意识到一切都错了。这种依赖从一开始就是错的。之前是害怕失去父亲和母亲,而不得不继承他们的梦想,但这个交易带给她的只是无尽的痛苦;而后是依赖内斯,但内斯终究也要离开。为什么自己不能独立生活呢?于是,她对自己许下新的承诺,她要重新开始。

于是她下到小船里,解开缆绳,推了一把码头,小船朝湖中心慢慢漂去。直到“湖边的灯柱变成小点”,“她感到异乎寻常的平静和自信”。“仰望夜空,她觉得自己仿佛在太空漂浮,毫无羁绊,一切皆有可能。”是的,她需要这样一种仪式感,那就是溺水、踢水然后浮出水面,她相信经过这一番仪式,她就能以全新的自己迎接明天的朝阳了。于是,她满怀着希望,跨出小船,走进水中……

(六)

为何“告白无声”?因为沟通和理解的缺位。

小到家人之间的误解。玛丽琳和她母亲之间,莉迪亚和她母亲之间,詹姆斯和内斯之间,内斯和杰克之间,明明都存在着至少单向的感情,哪怕只有一方愿意倾诉或者愿意倾听,那么沟通的通道也不至于被彻底堵死,但遗憾的是,他们之间鲜有双向的交流。但又不得不继续相处,那就只能产生某种交易进而形成某种妥协了。但是强势者会一再提要求,甚至是以关爱对方的名义。但事实上,大多数的“为你好”只是一厢情愿罢了,甚至只是为自己可悲的失败的人生找一个接盘侠而已,这是何等的自私,何等的不负责任!而弱势者别无选择,只能一退再退,退无可退,最终崩溃。

大到文化之间的藩篱。在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尽管经过了60年代的女权运动、嬉皮士、黑人民权运动以及学生运动的洗礼,自由、平等和正义的普世价值开始为人们所接受,但是一些传统的文化藩篱却依旧根深蒂固不可撼动,比如种族歧视。长着一副中国人面孔的詹姆斯即便身为人师晋升教授,也仍然得不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和身边人的基本尊重。这也导致了玛丽琳向她示爱时,他是如此激动,就像是溺水的人看到岸上人扔过来的绳索,只知道死死地抓住她,甚至都没有考虑他们之间是否有真正意义上的爱情。在玛丽琳性情大变后,他的出轨对象——助理玛丽莎,也依然长着一副中国人面孔,他们之间的交往,更像是文化孤岛上两个孤独的人的相互拥抱取暖。

沟通和理解的缺位,让这个家庭脆弱到了极点。第一次危机,玛丽琳的失踪就几乎摧毁了这个家庭,每个家庭成员都失魂落魄,生活一团糟;第二次危机,莉迪亚的死亡,终于打破了这个家庭一直存在的微妙的平衡。让人略感安慰的是,玛丽琳和詹姆斯重新意识到了彼此的存在,只是代价,未免过于沉重……

《好好赚钱》读后感_5500字


是超越因果律的第一因、唯一因,是抽象的,是事物唯一的源头,比因果律更高级。这个理论告诉我们,看透事物的本质,要把事物分解成最基本的组成,从源头解决问题。

亚里士多德对于第一性原理是这样表述的:「在每一系统的探索中,存在第一原理,是一个最基本的命题或假设,不能被省略或删除,也不能被违反。」

第一性原理强调用少量的基本数据进行分析,强调事实和少量假设,从问题的最本质出发,进行推理思考,而不是类比思考。不被过去的经验知识所干扰。

第一性原理的思维方式强调独立思考,而非人云亦云。强调质疑 ,不轻易接受否定的答案。

第一性原理的思维方式强调实验,用实践去验证。

#虚心涵泳 切己体察#

曾国藩谈读书心得:“善读书者,须视书如水。”他推崇南宋朱熹的读书方法:“虚心涵泳,切己体察。”

涵:水泽众多,引申为滋润的意思。曾国藩说:“涵者,如春雨之润花,如清渠之溉稻。”但“润花溉稻”时,“雨之润花,过小则难透,过大则离披,适中则涵濡而滋液;清渠之溉稻,过小则枯,过多则伤涝,适中则涵养而兴。”

意思是,春雨润花,清渠溉稻,一定要适度,既不能小,也不能大。

也就是说,读书须如润花溉稻,必须浸润其中,且要适度:过小则花叶难透、稻苗枯萎;过大则如花之披离,稻伤于涝。

泳,曾国藩的解释是,“泳者,如鱼之游水,如人之灌足。”鱼戏游水中则乐,人亦有乐水之性。

他说:“善读书者须视书如水,而视此心如花、如稻、如鱼、如濯足。”只有这样,“涵泳二字,庶可得之于意言于表。”

在曾国藩看来,所谓涵泳,是说读书要把书看作水一样,能使花稻得以滋润,能使鱼和人得到快乐。也就是说,读书实际是一种对人的滋润过程,是一个快乐的过程。要使心意得到滋润,便必须像用适度的水润花溉稻以滋润心意,同时充分感到读书的快乐。

虚心涵泳,是从如何读书说明才会有心得出发的,但真正要有心得,更多的也许来自“切己体察”。

切己体察:读书要结合自己的阅历和现实感受与书相融相通,认真体会思考后对知识作出更理性、更深层次的探求,这样收获来的知识,反复感之,故而难忘;左右解释,故而不偏。

君少整理自网络

WeChat:xinqiwei520

我们试图运用“第一原理思维”的思考方式进行解析,也就是说,一层层剥开事物的表象,看到本质,看到不变的东西,然后再从本质一层层往外走。

如同我们希望能把正在做的事情一直做到老一样,我们也希望在多年以后,你依然愿意翻阅这本书。

第二,它应该是一本好用的理财工具书。

我们用了4年时间,终于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找到一条普通人的理财必经之路。本书里没有一夜暴富的诱惑,没有读起来顺口的“鸡汤”,更多的是切己体察、知行合一的分享。本书想以财务作为切入点,有步骤、有工具、有实践地去帮你理财,进而理出清晰的理想生活的模样。

第三,它应该是生动有趣、简单易读的理财入门书。

我想把这个纷繁复杂的金融世界,读成一本言情小说,情节简单,结局明了。

我写下这本书,只希望打开这本书的你,会有收获。

切己体察、知行合一的分享

◆ 第1章 投资的本质是认知

本质上,投资其实是我们整体认知的财务变现,能够把我们对于政治、宏观经济、中观行业、微观商业、人性,甚至是对于自己的认识投射于损益这一维度上。

◆ 什么是好好赚钱

真正的安定,是拥有对于金钱的把控力。当我们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思维逻辑系统,能够将金钱、智慧、经验、人脉等因素综合起来加以活用时,才会真正体会自由。

查理·芒格说过这样一段话:

当走到人生的某一个阶段时,我决心成为一个富有之人。这并不是因为我爱钱,而是为了追求那种独立自主的感觉。我喜欢能够自由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受他人意志左右。

所有的问题,都和思维有关。猎豹移动的CEO(首席执行官)傅盛说:“认知,几乎是人与人之间唯一的本质差别。技能的差别是可量化的,技能再累加,也只是熟练工种。而认知的差别是本质的,是不可量化的。”

“投资应该是人生最后一份职业”

◆ 理财前的准备

#双曲贴现#

又称非理性折现,是指人们宁愿要金额较小的眼前酬劳也不要金额较大的日后报酬;

相较于延迟和复杂的结局,人们更倾向于简洁及时的。

在决定要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时,拖延的时间才是最重要的因素。

这个现象描述了折现率是一个变量,具体是指人们在对未来的收益评估其价值时,倾向于对较近的时期采用更低的折现率,对较远的时期采用更高的折现率。

面对同样的事件,人们在现在这个时刻,与站在未来某个时间点上做出的决策相比,可能有所不同。

by:君少 整理自网络

在行为经济学提供的双曲贴现模型中,有一个点叫“时间贴现”,讲的就是个人对事件的价值估计,随着时间的流逝会下降的心理现象。

简单来说,就是当面对两种选择(一种是报酬较多却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获得,另一种是报酬较少却能较早获得)时,人往往会不理智地选择后者。因此在生活中,人们会倾向于选择去做一些即时满足的事情,而不去做一些更重要却见效很慢的事情。于是,拖延症便形成了。

我们往往夸大了一年时间能发生的改变,而低估了五年时间的力量。

关于自由,我的定义是:自由,取决于一个人能多大程度地安于不确定性。

实现财务自由的一个最基本的标准,就是我们的被动收入刚好可以覆盖日常生活的支出费用。

◆ 为什么缺钱的总是我们

芒格说过两句非常著名的话。

第一句,“如果我知道自己会在哪里死去,一定不会去那个地方”。

第二句,“如果我想帮助某个国家,比如印度,我应该怎样帮助它呢?我应该先考虑什么会伤害它,只要不去做那些会伤害它的事情,就是帮它了”。

人生有一个万能的四大法则——不行就分、喜欢就买、多喝点儿水、重启试试。

◆ 富人思维

梭罗说,一个人的富有程度跟他能够忽略的东西的数量成正比。

不把囤积金钱本身当作金钱的价值体现,而是以通过金钱获取的好处来衡量它的价值。

我们追求财富也一定要看到财富背后的东西。钱是一种资源,资源在流动和交换中为我们带来的长期价值才是更重要的。我们要多训练自己对钱的看法。

富人思维就是能提高我们财富亲密度的思维方式,具体表现为不给自己设限,充分利用包括钱在内的所有资源努力达成目标,而不局限于自己现在的处境和条件。

◆ 理财先规划

“我理想的财务状况是什么?”

我发现,答案并不是某个具体数字,而是一种状态:在每一个时间点上,知道现在做的所有事情给了自己什么。在金钱上,它也足够覆盖掉我做的这些事情,就是收入完全可以让我们独立地做这些事情。

复利=FV(rate,nper,pmt,pv,type)

式中,rate为利率,nper为期数,pmt为每一期投入的金额,pv为初始投入本金,type为指定付款时间是期初还是期末,期初支付(输入1)或者期末支付(输入0或省略)。

你想过自己可以成为亿万富翁吗?听起来好像是天方夜谭?其实,如果你每年拿出7万元,然后按照7%这一稳定的收益率进行投资,70年后你就会成为亿万富翁!

◆ 会赚先会花:明智购物

purge

英: [pɜ:dʒ]

美: [pɜ:rdʒ]

vt.肃清; 清除,(使)净化; (使)通便;

n.泻药

第一招:搬家炸裂法

“炸裂”一词来自英文单词“purge”,是清扫和清除的意思。

设想一下,如果我们马上就要搬家,需要做一次有组织、有计划的大扫除。所谓的炸裂,就是在你奔向新生活前,迅速果断地把那些尘封已久,而且未来也几乎没有使用可能性的存货统统找出来,然后做个了断。

好东西法则

怎么判断一样东西有没有价值呢?教你一个简单的方法。

把你对一样东西的相对喜爱程度从1分到5分划分个标准,然后用这个分数乘以你每月使用的频率,所有低于10分的,都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考虑丢掉。

我们常见的错误是:

·购买瞬间,高估了单次购买的快感值,购买了不需要的东西。

·错误估计了实际使用时的场景(频率),买了过于粗糙的日用品。

乔布斯的购物原则

乔布斯曾经因为找不到满意的家具,整个客厅只放了一盏落地灯。这其实就是一种与其将就、不如坚持讲究的态度。我们拥有的东西不在于多,而在于每一件都恰到好处。

《格调》一书里就提过,在真正看不见的上流社会的生活里,完全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名牌奢侈品,他们会花钱去定制自己喜欢的、真正舒适的东西。

所以,要想明智地为自己买单,要记得“我需要、我喜欢、我适合”的“三我”法则,时刻把自己真正的需求放在最核心的位置。

郑重地向自己提问

这件东西我需要吗?是健康需要、成长需要,还是虚荣心需要?

这件东西我喜欢吗?是真正喜欢,还是因为人云亦云而喜欢?

这件东西适合吗?是符合我的消费能力,而且适合我现阶段的生活状况的吗?

◆ 告别“月光”,先从这五步做起

合理的储蓄有另外一个名字:支付给“未来的自己”。

◆ 急需用钱时,你有哪些好选择

面对机会,你在最坏的情况下也能自己承担,就是最好的结果。

我们每年都有一次修改账单日的机会。如果遇到某次账单金额过大、还款吃力,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延长免息期。

◆ 公司为你提供的社保

·个人养老金:根据你的养老金个人缴费金额和退休年龄计算确定(来源于个人账户)。

·基础养老金:根据退休当年所在地职工平均工资和个人缴费年限计算确定(来源于统筹账户)。

在退休前需要累积缴纳养老保险满15年,才能够参与统筹账户的分配。否则你只能领回自己交的那部分养老保险,丧失了从国家的“养老金大金库”(统筹账户)分一杯羹的机会。

个人缴纳的全部医保和单位缴纳的部分医保(比如有的地方是30%)每年返还至个人医保卡中,可以刷卡买药、看门诊。

·符合一定条件的医疗消费可以统筹报销。

医保停止缴纳3个月后不再享受医保报销待遇,如再次缴纳,需要连续缴纳6个月,才能享受医保报销等,所以强烈建议长时间不缴纳医保的人,可以自己去社保中心个人缴纳社保,或者购买一份商业医疗保险。

失业保险基本参照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制定,根据工作和缴纳失业保险的年限不同,可以领取3—24个月的失业津贴。

即使你一直失业,也不能一直领取失业保险,有一定的时间限制,最长能领取两年。

生孩子相关的检查费、接生费、手术费、住院费和药费可以用生育保险报销,但是超出规定的医疗服务费和药费不能报销。此外,如果因生育引起疾病的医疗费也可以由生育保险报销。

在私立医院分娩,是不能享受生育保险的。

如果已经发生断缴,也不用着急。

1.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年限都是可以积累的,如果中断,缴够年限就可以。如果到了退休年龄,还是不够最低缴费年限,可以依照当地的规定办理延期缴费

2.医保一旦中断,医保待遇从中断当月的下个月起就停了,重新缴纳还是可以报销的。万一断缴,不少地方的医保卡会有一定时间的恢复期,在此期间只能手工报销。还有的地方规定,如果断缴超过2个月,会有6个月的等待期,这6个月中你是无法报销的。

一般的正规渠道只能缴纳三险(养老、医疗、失业),找代理公司可以缴纳五险一金。

◆ 住房公积金,只能等买房用吗

2015年出台的规定为大家带来了福音。对于那些无房的职工,只要连续缴纳公积金满三个月,无须租房发票、税票也可以支取住房公积金。

具体提取方法:当你连续缴纳公积金满三个月后,在证明自己与配偶都在本地无自有住房的情况下,携带租赁合同、租赁费用申请表等,就能去当地的公积金管理中心办理提取公积金业务。

可以提取公积金余额用于农村集体土地上的自建房,或者对现有的住房进行翻修或者大修。注意,这个和装修还是有一定差别的。

当和公司解除了劳动合同,也不打算去其他城市工作或者继续从事其他工作时,也可以对公积金进行一次性提取。

◆ 没买保险?可别先急着投资

单身期,建议尽早配置意外险和重疾险,并且补充医疗险。家庭形成期,尤其是买房以后,随着家庭经济责任大大增加,应该增加寿险。年纪渐长,步入老年后,则以意外险为主,根据身体状况还可以适当补充医疗险、防癌险等。

一个较全面的保险组合可以这样搭配:意外险+寿险+重疾险(健康险之一)+医疗险(健康险之二)。

重疾险更偏向于“雪中送炭”,确诊后即可按合同约定,一次性赔付全额。如果你提前配置了重疾险,一旦确诊患有重疾并及时理赔,顺利的话两周左右就能收到保险公司的全额赔付。说是“雪中送炭”,一点也不为过。

赔付金额根据保额而定,可用于治疗,还可做其他补偿。赔付的这笔钱还能用于收入补偿,作为治疗后的康复费用等,保障更全面。购买长期重疾险,每年保费固定,不会随未来身体变化而提高费用。

医疗险可以“锦上添花”,治疗后才能根据合同约定,报销医疗费用。不同于重疾险,医疗险要在治疗完毕后,才能去保险公司报销已花去的医疗费用。

目前,市面上不少医疗险都有几千元到1万元的免赔额。请仔细看一看免赔条款,不超过免赔额的医疗费用是无法报销的。具体的报销范围,强烈建议大家仔细阅读保险合同的相应条款。

另外,目前一些医疗险也在升级,针对一些疾病开始提前垫付医疗费用,越来越人性化。医疗险的赔偿只能覆盖治疗时的医疗费用,无法补偿我们的收入损失、后续康复费用等。在我们已经化解了财务风险后,报销补偿已发生的损失。

此外,医疗险一般为短期险,保障期限通常为1年。1年之后,如果想继续获得保障,要重新购买。

医疗险的投保对被保险人的健康状况是有要求的。年龄越大越容易生病,续保有问题的医疗险根本起不到长期保障作用。所以,续保是否有保障,续保有哪些条件,也是我们在购买医疗险时要关注的重点。

重疾险和医疗险的对比,如表5–2所示。

综合来看,面对重大疾病风险,重疾险的保障更全面。如何权衡,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考虑。

第一,在年轻、身体好时,我们会优先考虑配置重疾险。如果预算充足,再考虑补充配置医疗险,价格也不贵,一般几百元就能搞定。

第二,重疾险的赔付、医疗险的报销互不影响。你可以用医疗险解决大额医疗费用,用重疾险赔付的钱更多地补偿康复期费用、收入上的损失等。

表5–2 重疾险与医疗险

第三,要是给父母配置保险,如果父母身体健康,选医疗险更合适。年事已高时购买重疾险,杠杆作用太小,有的保费支出甚至会超过保额,并不划算。

时刻记住保险的本质是转移风险

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几个计算保费与保额的方法,确定自己的保险区间。

《娱乐至死》读后感_5500字


《娱乐至死》读后感5500字

唯见长江天际流

——读《娱乐至死》

1、你是哪一派?

全民娱乐的时代,尼尔·波兹曼的声音显得如此“不合时宜”。所以,这本经典不被众多人阅读是理所当然的了。

大学时,室友Z来自江苏,主修对外汉语,辅修新闻学。她喜欢看书看报,是《南方周末》和《锵锵三人行》的铁杆粉丝。另一位室友M来自吉林,是SJ组合的超级迷妹。尤其是帅气的韩庚,把她迷得神魂颠倒。

毕业多年,我的脑子里还能记起这样的画面:下课回到宿舍,Z同学津津有味地看窦文涛和嘉宾谈天说地、针砭时弊,M同学被SJ的真人秀节目逗得哈哈大笑。像我这样的“自由派人士”,学习累了,就暂时加入M同学的阵营,看满屏帅哥活蹦乱跳;太闲散了,就自动归队到Z同学阵营,听窦文涛“胡说八道”。

同处一间宿舍,Z同学和M同学能友好相处,但在娱乐方式上,交集甚少。我欣赏Z同学的自律与克制,总能对众人趋之若鹜的娱乐方式保持距离,也羡慕M同学的活泼和开朗,哪怕是到了期末临时抱佛脚的时候,也要关注SJ的一举一动。压力再大,看一期节目就好了。实在不行,看完后再逛个贴吧,妥妥的治愈了。

即便如此,我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成不了Z同学,也无法拥有M同学的生活状态,反倒是乐意做个“自由派”。

《娱乐至死》是Z同学喜欢的书。看这本书,我像是回到了学生时代,回到了Z同学的队伍。

我还是当年的“自由派”。你是哪一派呢?

2、媒介之下,鸿沟之上

《娱乐至死》初版于1985年,至今已有三十余年。当时的背景是电视时代蒸蒸日上,电视改变了公众话语的内容和意义,政治、宗教、教育、体育、商业和任何其它领域的内容,都日渐以娱乐的形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而人类无声无息的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心甘情愿,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种娱乐至死的物种。

三十多年后的今天,互联网大潮席卷全球,电视的霸主地位已逐渐让位于互联网。据 eMarketer 数据,中国成年人每年每天花费在移动设备上的时间将达到 2 小时 39 分钟,较去年上涨 11%,而每天观看电视的时长预计为 2 小时 32 分,较去年下滑 2%。这意味着,今年国内成年人用户使用移动设备上的时间将第一次超过使用电视的时间。

移动网络对公众生活的影响渗透到每一个角落。在今天的中国,十八线以外的小乡村里,农民拿着手机刷微信,甚至逛淘宝,不足为奇。

波兹曼说,某个文化中心流的媒介对于这个文化精神重心和物质重心的形成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偏远地区,利用网络发家致富的典范不少,但对很多人来说,移动网络是他们的精神吗啡。

不管你有没有体验过,说到快手视频App,相信很多人都不会陌生。这款中国第一大短视频应用,日活量超过千万。当你打开这个软件,肯定会纳闷如此低俗、简陋、粗糙的app为什么是中国短视频App的榜首?因为其用户人群是海量的乡村人口。

打开快手,一个个自虐视频、低俗黄段子和各种行为怪异的人、残酷而荒诞的场景,甚至令人不适的画面,让你隐约看到了光鲜时代的暗面。据说,在快手上,最容易火的一招就是自虐。所以上面充斥着自虐的视频:自虐式喝酒、自虐式吃东西、炸裤裆、跳冰河。如果不加解释,你或者以为是电影拍摄。

大家只会把这个当作一个猎奇的花边新闻,却不会深究其背景。这不是个例,而是一个群体,一个庞大的在快手上自虐的群体。更残酷的不是自虐,而是快手中儿童的精神世界。

十二三岁的少年鼓王,他已经辍学,跟着戏班子在广袤的乡村丧事大舞台迸发能量,自由张狂;海量公开秀恩爱的小孩子,他们秀恩爱、秀怀孕,其中的最小的孕妇十五岁……

主流世界都把视角聚焦在跑的飞快的一线城市,而把农村和来自农村的人忘在脑后。快手中的世界和北上广深完全是两个没有共鸣、没有交集的世界。

就像是同一张纸上的两个圆圈,虽然在同一个空间,但几乎没有交集,两个圆圈之间也难以流动和沟通。所有的资源、权力都在属于那个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圆圈里,而在农村那个圆圈里,虽然人数众多,但资源和机会却少得可怜,两者之间横着看不见的结界。

一边是高铁飞驰,高楼林立的北上广深,一边是快手中混沌沉沦的中国农村。两个如黑白一样对称的板块,正好构成了一个完整真实的中国。

显而易见的是,黑白板块之间的鸿沟越来越大。

3、杀不死你的,让你自杀

天主教对人类罪恶进行了分类,最后归总为“七罪宗”: 贪食、好色、贪婪、愤怒、懒惰、妒忌和傲慢。“七罪宗”为人类所有罪恶的根源。

科技在来满足人性的“七宗罪”方面,可谓“润物细无声”。

两个月前,一篇名为《被手机游戏围困的乡村和未来》的文章,刺痛不少人的痛点:

“短短的几天假期里,我见识了手机游戏的巨大威力——除了睡觉,哪怕吃饭、上厕所、走路,村里的青少年手中也往往横着手机。聊起游戏,他们不由眉飞色舞;谈起别的,则表示兴趣缺缺,甚至压根不答话。”

这篇文章是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春节返乡手记。关于青少年与游戏,他描述的情景,只是冰山一角。

何止农村,城市也好不到哪里去。沉迷、困扰、失控、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越来越远,手机游戏,正在一步一步毁掉孩子的未来。

看看《中国游戏产业报告》就知道,2017年中国游戏用户规模达到了5.07亿人。早在2017年2月,《王者荣耀》的日活跃用户便达到8000万人, QuestMobile数据显示,《王者荣耀》单日使用次数一度达到8.2次,人均最高单次时长则为5.1个小时。《绝地求生》《荒野行动》等“吃鸡”游戏火爆之后,更是侵蚀着大量青少年的宝贵时光。

这些游戏对很多青少年而言,意味着生活的全部。

在网络扁平化发展的情况下,只要有足够的资源,一款游戏能够轻松占领许多网页和榜单的显要位置。

近些年,随着《穿越火线》《英雄联盟》《王者荣耀》和“吃鸡游戏”的相继火爆,青少年的选择更多了。

同村的许多小学生都表示,哪怕每个游戏被限定只能玩2个小时,每天换5种游戏,一样能玩10个小时。更有聪明的说,随便拿父母的身份证号注册,玩多久都不会有影响。果真是“地球不爆炸,游戏不放假。宇宙不重启,玩家不休息。”

面对防不胜防的手机游戏,学校里有教师激愤地说:“横着拿手机的都不是好学生!”

一百年前,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呼吁“救救孩子”,如今言犹在耳。

在这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面前,延伸出的辩论有很多。拥护者说,持刀杀人不能怪刀。但是他们没有想过:刀不会诱人杀人。

网络游戏不是单纯的“刀”,它的诱惑力才是。当不良游戏被一遍又一遍地示范时,青少年会不知不觉沉迷其中。

在人性的弱点面前,网络科技只要巧妙的动动手指,让人骇然的事情就会发生:那些杀不死你的,终将让你自杀。

4、边界在哪里?

微信产品经理张小龙曾说,他不希望用户长时间被粘在微信上,而是应该“用完即走”,他觉得这样才是一款好的产品。

相比于众多为增强用户粘性而绞尽脑汁的产品经理,张小龙的格局一下子就摆在那儿了。

哲学上有一个词叫“异化”。这个词源自拉丁文,有转让、疏远、脱离等意。在德国古典哲学中被提到哲学高度。黑格尔用以说明主体与客体的分裂、对立,并提出人的异化。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异化是人的生产及其产品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

当人长时间沉迷于网络无法自拔,实际就是人的“异化”。这究竟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这个问题恐怕不能单纯的用“好”或“坏”来回答了。

凯文·凯利在《失控》中有一个重要预测:未来的科技和组织,会越来越接近像有生命的生物有机体那样,呈现出“有机体化”的趋向。

在探索生命本质特性,或者说“生物本性”,有一个“边界最大化”定律。就像两个大的地理环境的交界处,可以看到更多的物种多样性,大多数创新来自于现有技术的边缘。

如果说“科技与人文”的边界催生了苹果这样独特的物种,那么,我们如何知晓文化、商业、科技等领域的边界?对此,KK回答了三条指标:

A、边界通常在现有的法律还难以界定的领域,称之为“律师看不懂”。

B、边界通常有自己的亚文化因此催生了很多的行话俚语,称之为“一般人听不懂”。

C、边界通常吸引了大量年轻人的关注,称之为“年轻人扎堆”。

如果你发现了这些现象,你可能就找到了边界。

想到时下火热的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以今日头条为例,据说在头条,产品经理的地位是很低的,一切交给数据,数据说了算。在大数据技术下,AI集成了比产品经理强大得多的对各种各样用户的理解和服务能力。

如果用户是一个猥琐的人,热衷于在今日头条上刷低俗的内容,他一打开今日头条页面,看到的全是他想要的。作为一个产品经理可能很难接受:难道我要提供这样一个界面吗?但是作为AI来讲就无所谓,科技比人更懂你。

KK在另外一本著作《科技想要什么》里面说,现在人类已定义的生命形态仅包括植物、动物、原生生物、真菌、原细菌、真细菌六种,但技术的演化和这六种生命体的演化惊人相似。技术应该是生命的第七种存在方式。技术是生命的延伸,它不是独立于生命之外的东西。

当人工智能技术日益成熟,边界在哪里会不会是一个“伪问题”?

5、娱乐之后,还剩什么?

写这篇文章前,碰巧刚读了梁宁谈产品的一篇文章。此刻,浮上脑际的别人问梁宁的问题:人与人的差别在哪里?

我很喜欢梁宁的回答:底层操作系统不一样。

何谓一个人的“底层操作系统”?用梁宁的话说,如果把人想象成一部手机,人的情绪就是底层操作系统,能力只是手机里面的一个App。

底层操作系统如何决定一个人的人生轨迹?这其中,最绕不开的情绪是愉悦、痛苦和恐惧:成就最高的人中,他们有一个比快乐更重要的天分——痛苦。巨大的痛苦让他们无法停下来,不断前行;恐惧决定一个人的边界:你的操作系统只能支撑你到这了。因为恐惧,你无法再继续前行。愉悦决定一个人的方向:你不厌其烦的地方,就是你的天分所在。

痛苦和恐惧很好理解,“愉悦”会给我们一种错觉:是娱乐带给我们的东西吗?不是。这里的“愉悦”有别于娱乐后的快感。理解“愉悦”,先要知道什么是“感官兴趣”、“自觉兴趣”和“志趣”。

梁宁举了个例子:

刷抖音只是“感官兴趣”。这种兴趣很原始。好奇,多变,不稳定。就好像你在抖音上刚被一个小哥哥/小姐姐撩得动了心,下一秒又被一个更美的迷住了眼。这样的我们和一只追逐毛球的猫没什么区别。我们不停地被主人手中变幻的玩具所吸引。外界的刺激决定了感官兴趣的长度和强度。这很动物!

当你开始琢磨怎么拍,怎么运镜,怎么设计分镜头,你就进入到“自觉兴趣”。“感官兴趣”是被情绪和本能驱动着,“自觉兴趣”则加入了思考和学习。你在网上搜“抖音运镜教程”,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练习,然后串联起来。第一遍太笨拙,所以你又拍了一次。

当你持续投入1万个小时,成为一个小网红时,“自觉兴趣”就变成了“志趣”。“志趣” 是把”感官兴趣”通过学习变成了能力,通过能力寻找平台获得了价值。所以“志趣”的第一个标志:你可以接广告赚钱了!

但是,每天更新压力很大?黑粉吐槽你段子没新意?你内心要有足够的动力,去忍受兴趣变成工作之后不愉快的部分。这是“志趣”的第二个标志。

让你持续快乐的事情,是你的天分所在。但你得区分这种快乐是“感官兴趣”、“自觉兴趣”还是“志趣”。你需要“刻意练习”,最终获得“志趣”。

有个朋友酷爱旅行。旅行就是一种“感官兴趣”。看山看水看美女,不用工作。谁不喜欢?但他坚持把旅行中的见闻写成文章,有意识地运营微博,这就变成了“自觉兴趣”。最后他把文章攒成书,微博月收入超过10万,还在丽江开了客栈。旅行就变成了“志趣”。

能力只是app,情绪才是一个人的底层操作系统。愉悦指引方向,痛苦提供能量,恐惧决定边界。要深入了解一个人,看他的愉悦、痛苦和恐惧。要深入了解你自己,内观你的愉悦、痛苦和恐惧。

回到正题。淹没在娱乐的狂欢中,一切都成了快感。痛苦?恐惧?愉悦?不存在的。

如果说获得快感也是一种能力,且这种能力是一款App,那么,你的底层操作系统在哪里?

6、唯见长江天际流

在《娱乐至死》中,作者对让位于电视的印刷时代颇多留恋。印刷时代,媒介以文字为主。尼尔·波兹曼说,文字比口语更接近真理,那个时代的人们有着更高的理解力,大众喜欢辩论和演讲。

进入电视时代,一切都变了。波兹曼质问:用当今的标准来衡量,那时(印刷时代)的听众具有超常的注意广度。今天有哪一个美国听众能够容忍7个小时的演讲?或者5个小时?甚至3个小时?尤其是在没有任何图片的情况下?

但是,又如何?电视时代势不可挡。

三十余年后的今天再反观电视时代,一样能发现让人留恋的东西:比如多年前,一家人可以坐在一起看电视,对电视节目各抒己见。这种沟通与交流形式,在网络时代,已经不多见了。

当网络走进千家万户,每个人的注意力都被海量的信息瓦解。人与人之间,能聊到一块的越来越少。哪怕一家人,有限的沟通之后,各玩手机,互不打扰。

但是,又如何?网络时代势不可挡。

在历史的长河里,没有逆流而上一说。站在河岸上的人,清醒也罢,糊涂也好,只能顺流而下。

放眼望去:唯见长江天际流。

《大秦帝国(套装版)》读后感_5500字


《大秦帝国(套装版)》读后感5500字

整整一个冬春交季,历时461小时。读完了孙皓晖老师16年艰苦创作,共500余万字的鸿篇巨著。心中不禁感慨万千……《大秦帝国》原著,共分《黑色裂变》《国命纵横》《金戈铁马》《阳谋春秋》《铁血文明》《帝国烽烟》六大部。作者孙皓晖:曾任西北大学法律系教授,获国务院首批特殊津贴的专家,1993年秋天—2008年4月,历时15年创作的《大秦帝国》504万字。这是目前唯一一部全面、正面表现秦帝国时代的长篇历史小说。最初接触大秦帝国是2008年左右,观看一部《大秦帝国之裂变》的历史电视剧,由黄健中导演执导,孙皓晖编剧,侯勇、王志飞、高圆圆、杜雨露、李立群、许还山等领衔主演。当时熟悉这部以商鞅为轴心的历史大戏里,王志飞演绎的战国名士商鞅,打动了观众。政治戏和男人戏,秦国的强势崛起,既是颂歌又是悲歌,这一出灿烂的悲喜剧,通过本剧客观地表现出来了。有着浩荡感激的伟岸情怀,故事大开大合,人物性情豪放,生死坦荡,对自己负责、对理想忠诚,无论观众站在什么角度去评价,都有自己的话说,一部电视剧让人有话说,说得痛快,抒发胸襟之内的块垒

民心啊,人性。质朴至高的民心人性。

商君归来兮,三生为神。夫人归来兮,三世圣女。

看到商於人民为商君的至高葬礼篇,又忍不住落泪了。

旷世的红颜,千古的爱妻,肝胆的君臣,惊天的伟业。集此一生的昭昭大德、磐磐大才,极刑车裂又何妨?!轰然车裂,也是成就他不朽英名的感叹号!他就是万古强臣,商君--卫鞅。千秋功罪,但与人评!!!

古往今来,到哪里去找这样的为政者?!血性的时代,催生了血性的王者与臣民!

当殚尽竭虑,呕心沥血,和卫鞅厉图变法,在血性秦国由弱变强历程中,有着不可磨灭功勋的国君嬴渠梁,英年呕心沥血而逝,下葬之时。上苍落泪降悲雨,黄土路滑马不行。当下,数百老秦人。泪请抬灵上山。大雨中,万千乡野匹夫为国君义勇抬灵。

“雨幕无边,天地肃穆。白氏老族长向灵车深深一躬,举起令旗,猛然跺脚,嘶声哭喊:老秦人哟。送国君哟,好国君哟,去得旱哟,日子好哟,公何在哟。一声号子,老泪纵横,齐声呼应,万众痛哭。雨雾萧萧,天地变色。妇孺挽手,童子噤声”。

更别说他,山无棱,冬雷震震,夏雨雪,乃敢与君绝,的传奇爱情!他就是,秦孝公,嬴渠梁......

我喜欢历史,之前却不喜欢历史小说,究其实,是怕自己本身薄弱的辨别力被荧幕剧本似的历史小说误导。只是零敲碎打看一些史书,最是感兴趣的莫过于春秋战国时期,那个“多事之时,大争之世”、那个“凡有血气,皆有争心”的500年的乱世激发了文人武士最大的光芒,百家争鸣、变法改革、信人奋士,诞生出一大批卓越的治世之能臣。

鲁迅先生曾说过,三国最宜做小说,春秋战国最不宜,大概是因为春秋战国诸侯并立、人物众多、事件庞杂、史料难辨、取舍实不易。凡此种种,更显得《大秦帝国》成书的难能可贵。本套书籍共6卷11本,从秦国秦孝公商鞅筚路蓝缕的法治裂变起,经秦惠文王张仪司马错的继承法治约纵连横、秦昭王白起范雎的金戈铁马远交近攻,到始皇帝李斯王翦蒙恬的大一统,包括期间不甚作为但也最终顺利过渡的秦武王四年举鼎而亡、孝文王与庄襄王孱弱四年身亡,共历一百六十余年六代七位君主,最终完成了一场伟大的帝国革命,扫六合而一统天下,建立起一个强大统一的帝国。书中每一行每一页都充满着智慧方略、阳谋政治的风骨,奋发惕励、强势生存的精神,充满着来自中国原生文明时代的英雄风骨与本色灵魂。作者写此书的初衷也是为了让中国文明源头不再因后世朝代的政治性需求而将那个煌煌璀璨的帝国功业被简单粗暴的“暴秦说”掩盖误解,而以更加客观更加丰满更加公平的姿势让后世了解。

作者孙皓晖以深厚的历史底蕴用小说为载体却最大程度的尊重历史并反思历史,宏伟地勾勒那段历史,细腻到人物的饮食起居、深刻到人物的心理剖析与性格因果,将这段历史中形形色色的英雄与奸佞的神奇故事与悲欢离合以生动串联,编织了那个社会文明框架及其所凝聚的文化传统及中华民族的巨大精神支柱。

黑色裂变

秦孝公接手君父连年征战留下的积贫积弱的秦国,在“六国卑秦”的现实无奈下,奋力而为,“求贤令”敢于细数先辈为政谬误,敢于与天下能让秦国变强变大的有志之士共分国土,让身在战国初期最为强大的魏国而不得志的商鞅感奋不已,从此历史上出现了绝无仅有的君臣共事。商鞅以其出色的法家理念在秦国掀起了一场空前绝后的彻底变法,从诸侯到郡县,国家管理如臂指使;从井田到阡陌、废除奴隶制、鼓励耕战爵位制,国家人民闻战则喜;刑上大夫、礼下庶民,法令统一、上行下效,国家精神奋发不已……历经20年彻底变法,民有余粮、兵有精武,整个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大变革,最重要的是,政令稳定、执法从严,为后世大出天下奠定了稳定而厚实的治理基础。

战国之世,变法是大势所趋,王道大而无当,谁先变法谁先强大,谁变法彻底谁持续强大。魏国经李理吴起变法一跃成为战国初期第一大强国,韩国齐国相继变法也都强大一时,之所以唯独秦国变法最终统一华夏,最重要的原因是秦国变法最为彻底持久,这不仅得益于商鞅乃彻头彻尾的法家奇才,更得益于秦孝公海纳百川般的心胸与罕见的政治手腕,从不担心商鞅的功高盖主,从不忌惮不遏制商鞅之权,让其才酣畅淋漓的发挥到极致,而只做变法能臣背后的权利支撑,一次一次化解政治危机于无形。令曾经卑秦的山东士子感慨“公之胸襟,图霸小矣,当王天下”而羞愧自杀,令千年阴蛰的甘龙复辟数年竟无处着力。历史上功全之后惨死的能臣何其多,历史上被离间的同道君臣何其多,血淋淋的历史都反衬出秦孝公商鞅“公如青山、臣似松柏、永不相负”的罕见君臣共事。

国命纵横

秦孝公之后的秦惠文王最厉害之处不在军事,而在坚定全盘维持了变法,让法治经两世而巩固得以延续。这也是其余战国变法而最终亡的主要原因。虽然第二部的张仪苏秦年代错位、战国四公子年龄差距有误,但不影响大历史观大历史事件。

秦国强大后,以大将司马错的军事奇才长途奔袭楚国粮仓,攻占中原三国魏、韩、赵与秦国的拉锯国土,山东六国嫉妒奋恨,遂合纵攻秦。此时,山东六国权利层的腐朽钩心展漏无疑,六国各有龌龊、天生将才如信陵君被忌惮不用,四公子在挂六国相印的苏秦带领下,疲于奔波,最终结局可想而知,合纵大败。

这里要说说司马错,秦国的大一统固然离不开四代英明的君主,固然离不开治世之能臣如商鞅、张仪、范雎、吕不韦、李斯,但治世之才基本来自山东六国,秦国无士子是当时公认的卑秦现象。但是,秦国统一的历史上,涌现出数个有大将奇才的本土化军事家,不止战场统兵如神,而且战场之外颇有大局意识,如司马错、白起、王翦、王贲,都是老秦人,不逞匹夫之勇,性格沉稳果决,堪称天生的兵将之才。司马错能在战国列强纵横自如、天下第一利口张仪的大势分析下,独具慧眼提出攻占巴蜀的战略,为后代出兵大一统奠定了殷实的后勤保障,诚可贵也!

再说说山东六国的合纵攻秦,之后章节还有数次合纵,秦昭王时长平大战后白起拒领兵,赵国在近乎亡国时信陵君盗窃兵符统兵而胜,虽然这和当时秦风低徘徊有关,但是也展示了信陵君的战将之才。而信陵君在此次战胜之后,并没有被故国魏国重用,反而因盗窃兵符不敢回国,赵国也因忌惮信陵君而背信弃义,不但不向魏国施压而且在赵国也搁浅了信陵君,致其最终身死异乡,可悲呼!可叹呼!亡六国者,非秦也,六国也,此之谓也!

第二部中作者有意淡化苏秦张仪建功立业的欲望,而着重下笔成苏秦张仪为天下营造成一个公平的大争之世而努力,有点自相矛盾。张仪最初选择的是山东六国,苏秦最初选择的是秦国,从此点可以看出苏秦比张仪更具有大局洞察力。而后阴差阳错,苏秦功业在六国,挂六国相印,而张仪只能选择秦国。然在秦国,张仪得到了君上的无限信任与雄厚国力的支持,而苏秦疲于奔波腐败龌龊的六国而无力自拔,此时,如果不是苏秦强烈的功业心,怎能解释他去强扭甜瓜,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张仪最终实现了自己的功业目标且全身退,苏秦却奔波一生最终被刺客暗杀,这结局固然和两人所选国家的命运有关,更和两人的性格有关,张仪豪爽不羁,和四公子明如政敌却终成友,苏秦孜孜辛劳也和其嫂其妻前倨后恭的态度有很大关系。

金戈铁马

秦惠文王之后是四年举鼎而亡的秦武王,他最大的贡献说实在点,就是死的早。以他喜用力大如牛的武夫性格,如果长期把持朝政,加上甘茂的曲意奉承,秦国估计会迅速弱下来,还好,他死的及时,并且确立的继位者弟稷乃明君明主,历史还是有很多偶然性的。

秦昭王在位五十六年,但是前期都是其母宣太后、其舅魏冉掌控朝政。秦昭王最难能可贵处在于不卑不亢,不因无实际掌权而急吼吼反抗、也不因无反抗而荒废朝政,但凡国事要事,可参加的一定参加,认真听取各方大势,认真说出自己所判,这样在宣太后之后,才能无缝链接地除去四贵接手国政。

秦昭王在范雎提出远交近攻的方略下确定了统一天下的具体步骤,实施这个步骤的主要是赫赫奇才武安君白起,对他的军事才能有目共睹,然历史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主要因长平之战的“杀降”,走进历史的迷雾,当时长平之战历时三年,若不是赵国用纸上谈兵的赵括换掉善于坚守的老将廉颇,结局亦未可知。战场厮杀赵国死伤20余万,其余20余万战败受降,试想,白起能怎样,放了这些人,三年仗白打了,管着这些人,那得耗费多大精力人力还未必能保其稳定。这个历史难题,摆在了一代战神面前,君上不明示、丞相打哈哈,武安君白起最终杀降,一举将一生赫赫功业颠覆,落得个“人屠”称号,令人唏嘘!秦国终在他金戈铁马下,成为战国中期最强大的国家。

铁血文明

秦昭王暮年执政难免偏差,不过比起历史中前清后昏的君主还是好很多,最终确定了合适的继承者。秦孝文王、秦庄襄王两代仅四年,在弃商从政的吕不韦经营下,最终有了千古第一帝嬴政登台。

吕不韦可谓功过相抵,要不是他独具慧眼、为政之才,就不可能有嬴异人返国更不可能有后来的嬴政,而他又因与赵姬纠缠不清的感情而最终导致了嫪毐之乱,间接导致了秦王嬴政废除后制,不立皇后而无嫡系太子,从而在始皇帝之后留下那么大的权力真空,被赵高胡亥祸害三年,大秦帝国轰然倒塌。

秦王嬴政就是大名鼎鼎的秦始皇,历史对他的误解、对整个大秦帝国的误解何其深,这也正是作者写此书的原始动力。嬴政乃天生的铁腕政治家,果决刚毅的大气魄大器局的为政魅力让身边聚拢了一大批大家大才,没有掌权前就提前物色好的王翦蒙恬,成为后来帝国统一过程中集政治军事于一体的两位赫赫大才;敢于承认错误并立即改正后全盘接受的李斯,成为帝国盘整华夏最重要的决策制定者;敢于大胆启用有将才但无大战统兵经验的王贲,成为仅次于其父王翦的军事干才,等等等等……这些,只是他作为一个出色的政治家的一面,还有难能可贵的一面是在他统一华夏之后展现出来的,那就是具有长远发展的大局观与洞察力。统一文字、确立郡县制、确立法治治国,这些举措都让已过去两千年的后世还在享用着延续着!还有一点,秦二世时帝国大乱,烽烟狼藉,当时平乱的只有章邯手下的刑徒军,泱泱大秦靠兵力立国的秦国,具有天下锐士之称的秦军呢?一半南下岭南,因王翦长远洞察嬴政最终同意的方案始终没有参与平乱,否则华夏将无岭南(今广东、广西、海南一带);还有一半北上九原(今内蒙包头一带),因承担着抵御匈奴重责而被嬴政死前叮咛的原则——六国世族复辟是内乱,匈奴侵犯为外敌,始终没有全部参与平乱。这,固然有赵高胡亥乱政失掉军心人心有关,也不得不感叹于始皇帝的大局之心。

诚然,秦帝国一统后,修长城修直道修水路都耗费了大量人力,始皇帝盘整华夏之心过于着急,民力不堪,在被郑国评说后已有了连通长城后立即返民还乡之想法,奈何未实施却骤然离世,后在李斯过重的私欲与赵高陡然显出的权力欲望下,帝国基业面目全非,终经胡亥建阿房宫、李斯建始皇陵而被冠以“苛政暴秦”!

对于李斯、对于赵高,这两个改变了人类历史的人物,其始皇帝在世时的建功表现与始皇帝之后的人格分裂,真是让人感叹于人性似苍茫大海深不可测!

前几部读来荡气回肠,后一本却让人不断唏嘘心闷堵塞——

如果始皇帝早早立太子就没有扶苏自杀胡亥登台……

如果始皇帝临终前未将蒙毅遣回咸阳而将遗诏印玺交于赵高……

如果始皇帝没有听取王贲临终遗言而疑李斯致李斯察觉……

如果始皇帝不仅以正才量人而用法家术制防范与赵高李斯……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大秦帝国在历代明君贤臣的全力努力下,只经二世便亡,还留下了面目全非的历史定论,实在令人唏嘘!

……

伟大的秦帝国骤然消逝于历史的天宇,是中国文明史的一个巨大变数。

伟大的原生文明淡出高端文明视野,是中国文明史的一幕深刻悲剧。

沧海桑田,白云苍狗,我们民族的历史脚步在艰难泥泞中并未停歇。虽然,我们对那个伟大的帝国及那个伟大的时代,有着太多太深的误解,但是,我们毕竟在那个时代的光焰所照耀的旅程上走了过来。时空渐渐深邃,光焰渐渐暗淡。是历史的烟尘淤塞了遥远的文明之光,还是现实的纷扰遮蔽了我们的视野,抑或,我们已经飞入了历史的太空,再也不需要民族传统的根基?

蓦然回首,遥望帝国,一掬感动的热泪盈眶而出。

有哪一个时代,承受了无尽的指控,却依然坚实地支撑着她的后世子孙们!

《七堂极简物理课》读后感_5500字


《七堂极简物理课》读后感5500字

爱因斯坦的理论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绚丽多彩而又令人惊奇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发生爆炸的宇宙,有坍塌成无底深洞的空间,有在某个行星附近放慢速度的时间,还有像大海扬波一般无边无际延展的星际空间……我那本被老鼠咬破的书把这一切一一呈现在我面前,这并非痴人在犯傻时随口编的故事,也不是卡拉布里亚那地中海的骄阳让我晕头转向,更不是那粼粼的海水让我产生幻觉。这些都是事实,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对事实的惊鸿一瞥,比我们平日里模糊庸常的见解要高明一点。这样的事实看似和我们的梦境由同样的材质构成,但无论如何的确比我们平日那些云雾般的梦境更为真实。

——[意]卡洛·罗韦利《七堂极简物理课》

1、“两种文化中,人们对美、知识和探索的痴迷是一样的”

在我小的时候,中国对西方来说还是个遥不可及的所在。我读过老子、李白、曹雪芹和毛泽东的作品,深深地痴迷于这一遥远又丰富神秘的文化。后来,我开始到中国访问,结识了中国的合作伙伴、朋友,以及中国学生。我渐渐意识到,中西方的差异远没有我想象中那么巨大,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却远比我想象的多。两种文化中,人们对美、知识和探索的痴迷是一样的。我们处在一个幸福的时代,世界上不同的文化正彼此融合,成为更加丰富多彩的全球文明。这本小书正是我对这种融合的微小努力:一个科学家眼中的宇宙,它的广袤无垠,它的奇妙瑰丽,它的神秘莫测。

2、“一个没有‘浪费’过时间的人终将一事无成”

少年时代的爱因斯坦曾度过一年无所事事的时光。很可惜,现在很多青少年的父母经常会忘记这样一个道理:一个没有“浪费”过时间的人终将一事无成。那时候,爱因斯坦因为受不了德国高中的严苛教育而中途辍学,回到了他位于意大利帕维亚的家中。那个时候正是20世纪初,意大利工业革命刚刚开始,他的工程师父亲正在波河平原上建造第一批发电站。而爱因斯坦则在阅读康德的著作,偶尔去旁听帕维亚大学的课程——他听课只是为了好玩,既不注册学籍,也不参加考试。但正是这看似儿戏的行为使他成为真正的科学家。

后来,他去了苏黎世大学读书,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物理学的研究中。几年后的1905年,他向当时最负盛名的科学期刊《物理学年鉴》投寄了三篇文章,这三篇文章中的任何一篇都足以让他获得诺贝尔奖。其中第一篇指出了原子的存在,第二篇则奠定了量子力学的基础——我在下一课里会细说,而在第三篇中他提出了第一个相对论,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狭义相对论”。这个理论说明了对每个人来说,时间的流逝速度可以不一样——如果一对双胞胎中的一个人以高速运动,那么两人的年龄将不再相同。

3、“在这十年里,他疯狂研究,反复尝试,不断犯错,陷入混沌。他发表过错误的论文,有过各种灵光乍现的想法,也曾误入歧途”

爱因斯坦很快成为著名的科学家,收到了很多大学的聘书。即便是这样,仍然有些事让他心绪不宁——尽管他提出的相对论立刻获得了一片赞誉,但它与我们对引力的了解,也就是自由落体的认知产生了矛盾。他在写一篇总结相对论的论文时发现了这个问题,于是对伟大的物理学之父牛顿那著名的“万有引力”学说提出了质疑:我们能否修正一下这个理论,让它不再与新生的相对论水火不容?为此他陷入了深思,并花了十年时间来解决这个问题。在这十年里,他疯狂研究,反复尝试,不断犯错,陷入混沌。他发表过错误的论文,有过各种灵光乍现的想法,也曾误入歧途。终于,在1915年11月,他发表了一篇论文,给出了完整的解答——这是一个全新的引力理论,他称之为“广义相对论”,这是他的杰作。伟大的苏联物理学家列夫·朗道(Lev Landau)称之为 “最美的理论”。

4、“要领悟这些作品的妙处,都要经历一个从头学起的过程,但最终获得的回报将是百分之百美的享受”

世界上有许多感人至深、无与伦比的伟大作品,比如莫扎特的《安魂曲》、荷马的《奥德赛》、西斯廷礼拜堂的穹顶画、莎士比亚的《李尔王》……想要领悟这些作品的妙处,都要经历一个从头学起的过程,但最终获得的回报将是百分之百美的享受。其实,除了美感之外,这些作品还能为我们提供一个观察世界的全新视角。广义相对论,这颗爱因斯坦的明珠,正是这样一件杰作。

给我们观察世界的全新视角

虽然相对论已经提出一百多年了,但是,我们大部分人依然没有足够的认识,我们对于时间与空间的感觉依然是错误的。

我们有多少这样的错误习惯呢?

5、“自从得知地球是圆的,像疯狂的陀螺一样旋转之后,我们就认识到事实并非如表面所见”

我还记得自己对这个理论初有心得时的激动心情。那是大学最后一年的夏天,在卡拉布里亚大区孔多弗里城的一片海滩上,我沐浴在希腊风情的地中海艳阳下。因为没有学校课业的打扰,学生在假期里往往能更专注地学习。我当时正在研读一本书,书页的边缘都被老鼠咬烂了。每当我忍受不了博洛尼亚大学那些无聊的课程时,就会跑回位于翁布里亚山区的家中。我的家不成样子,有点嬉皮风格,我每天晚上都会用这本书堵住那些可怜的小动物的洞口。此刻,我时不时地从书页中抬起头来,看看面前波光粼粼的大海,我仿佛看到了爱因斯坦想象中弯曲的时空。

这简直就像魔法一样:宛如一位朋友在我耳边低声细语,告诉我一个不同凡响却又不为人知的真相,瞬间揭开了遮蔽真实的面纱,展现出一个更简洁、更深刻的秩序。自从得知地球是圆的,像疯狂的陀螺一样旋转之后,我们就认识到事实并非如表面所见。每当我们瞥见事实新的一面时,都会激动不已,这意味着又有一层面纱要被揭开了。

地球是圆的,而且是不断旋转,我们是怎样接受这样的事实的?

是因为我们接受的教育。这就是我们形成信念的好例子。

6、“引力是如何牵引两个相距甚远,中间又空无一物的物体的呢?”

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知识领域里先后出现过很多次飞跃,但爱因斯坦完成的这次飞跃或许是无与伦比的。这是为什么呢?首先是因为一旦我们掌握了其精髓,这个理论便简洁得惊人。下面我来简要地叙述一下:

牛顿试图解释物体下落和行星运转的原因。他假设在万物之间存在一种相互吸引的“力量”,他称之为“引力”。那么这个力是如何牵引两个相距甚远,中间又空无一物的物体的呢?这位伟大的现代科学之父对此显得谨慎小心,未敢大胆提出假设。牛顿想象物体是在空间中运动的,他认为空间是一个巨大的空容器,一个能装下宇宙的大盒子,也是一个硕大无朋的框架,所有物体都在其中做直线运动,直到有一个力使它们的轨道发生弯曲。至于“空间”,或者说牛顿想象的这个可以容纳世界的容器是由什么做成的,牛顿也没有给出答案。

空间的本质是什么?

大部分人也并不知道答案的。甚至没有想过这件事。

平常的成年人不思考时空问题,我(爱因斯坦)反是。我发育很慢,直到成年才开始对空间和时间产生好奇。然后就深入探究那个问题,不管成人还是孩子,都不会有我想的那么深。

——据诺贝尔奖得主詹姆斯·弗兰克James Franck回忆,爱因斯坦认为,思考时空问题的,通常是孩子,而不是成人。引自泽利希,《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与瑞士》Albert Einstein und die Schweiz,页73。

7、“爱因斯坦从小就对电磁场十分着迷,这种东西可以让爸爸修建的发电厂里的发电机运转起来”

就在爱因斯坦出生前的几年,英国的两位大物理学家——法拉第(Michael Faraday)和麦克斯韦(James Maxwell)——为牛顿冰冷的世界添加了新鲜的内容:电磁场。所谓“电磁场”,是一种无处不在的真实存在,它可以传递无线电波,可以布满整个空间;它可以振动,也可以波动,就像起伏的湖面一样;它还可以将电力“四处传播”。爱因斯坦从小就对电磁场十分着迷,这种东西可以让爸爸修建的发电厂里的发电机运转起来。很快他想到,就像电力一样,引力一定也是由一种场来传播的,一定存在一种类似于“电场”的“引力场”。他想弄明白这个“引力场”是如何运作的,以及怎样用方程对其进行描述。

8、“引力场不‘弥漫’于空间,因为它本身就是空间。这就是广义相对论的思想”

就在这时,他灵光一闪,想到了一个非同凡响的点子,一个百分百天才的想法:引力场不“弥漫”于空间,因为它本身就是空间。这就是广义相对论的思想。

其实,牛顿的那个承载物体运动的“空间”与“引力场”是同一个东西。

这是一个惊世骇俗的理论,对宇宙做了惊人的简化:空间不再是一种有别于物质的东西,而是构成世界的“物质”成分之一,一种可以波动、弯曲、变形的实体。我们不再身处一个看不见的坚硬框架里,而更像是深陷在一个巨大的容易形变的软体动物中。太阳会使其周围的空间发生弯曲,所以地球并不是在某种神秘力量的牵引下绕着太阳旋转,而是在一个倾斜的空间中行进,就好像弹珠在漏斗中滚动一样:漏斗中心并不会产生什么神秘的“力量”,是弯曲的漏斗壁使弹珠滚动的。所以无论是行星绕着太阳转,还是物体下落,都是因为空间发生了弯曲。

9、“空间在有物质的地方会发生弯曲”

那么我们该如何描述这种空间的弯曲呢?19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数学王子”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Carl Friedrich Gauss)已经写出了描述二维曲面(比如小山丘的表面)的公式。他还让自己的得意门生将这一理论推广到三维乃至更高维的曲面。这位学生就是波恩哈德·黎曼(Bernhard Riemann),他就此问题写了一篇重量级的博士论文,但当时看起来全然无用。黎曼论文的结论是,任何一个弯曲空间的特征都可以用一个数学量来描述,如今我们称之为“黎曼曲率”,用大写的“R”来表示。后来爱因斯坦也写了一个方程,将这个R与物质的能量等价起来,也就是说:空间在有物质的地方会发生弯曲。就这么简单。这个方程只有半行的长度,仅此而已。空间弯曲这个观点,现在变成了一个方程。

10、“在高空中,在离太阳更近的地方,时间会过得比较快,而在低的地方,离地球近的地方时间则过得比较慢”

然而,这个方程中却蕴含着一个光彩夺目的宇宙。从此,广义相对论这一神奇的宝藏向人们展示了一连串梦幻般的预言。它们看似疯子的胡言乱语,却全都得到了证实。

首先,这个方程描述了空间如何在恒星周围发生弯曲。由于这个弯曲,不仅行星要在轨道上绕着恒星转,就连光也发生了偏折,不再走直线。爱因斯坦预测,太阳会使光线偏折。在1919年,这个偏折被测量出来,从而证实了他的这一预测。其实不仅是空间,时间也同样会发生弯曲。爱因斯坦曾预言,在高空中,在离太阳更近的地方,时间会过得比较快,而在低的地方,离地球近的地方时间则过得比较慢。这一预测后来也经测量得到了证实。如果一对双胞胎,一个住在海边,一个住在山上,只要经过一段时间,住在海边的那个就会发现,住在山上的兄弟要比自己老得快一些。然而好戏才刚刚开始。

时间弯曲

星际穿越,经过黑洞,因为引力的巨大影响,时间相对变慢。这并没有令人欣喜,而是痛苦的,因为回到地球可能认识到人都已经老去了。

11、“在我上大学那会儿,世人还不大相信这个神秘理论的预言”

当一个大恒星燃烧完自己所有的燃料(氢)时,它就会熄灭。残留的部分因为没有燃烧产生的热量的支撑,会因为自身的重量而坍塌,导致空间强烈弯曲,最终塌陷成一个真真正正的洞。这就是著名的“黑洞”。在我上大学那会儿,世人还不大相信这个神秘理论的预言。如今,天文学家已观测到宇宙中大量的黑洞,并对它们进行了详尽的研究。但还有更精彩的。

12、“空间不可能一直保持静止,它一定是在不断膨胀的”

整个宇宙空间可以膨胀和收缩。爱因斯坦的方程还指出,空间不可能一直保持静止,它一定是在不断膨胀的。1930年,人们确确实实观测到了宇宙的膨胀。这个方程还预测,这个膨胀是由一个极小、极热的年轻宇宙的爆炸引发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宇宙大爆炸”。人类再一次经历了这样的事:起初没有一个人相信这个理论,但大量证据纷纷出现在我们眼前,直至在太空中观测到了“宇宙背景辐射”,也就是原始爆炸的余热里弥漫的光。事实证明,爱因斯坦方程的预言是正确的。

13、“引力波:空间会像海平面一样起伏”

此外,这个理论还说,空间会像海平面一样起伏,目前人们已经在宇宙中的双星上观测到了“引力波”的这种效应,与爱因斯坦理论的预言惊人一致,精确到了千亿分之一。还有许多其他的例子,这里就不再细说了。

14、“这些都是事实,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对事实的惊鸿一瞥,比我们平日里模糊庸常的见解要高明一点”

总之,爱因斯坦的理论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绚丽多彩而又令人惊奇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发生爆炸的宇宙,有坍塌成无底深洞的空间,有在某个行星附近放慢速度的时间,还有像大海扬波一般无边无际延展的星际空间……我那本被老鼠咬破的书把这一切一一呈现在我面前,这并非痴人在犯傻时随口编的故事,也不是卡拉布里亚那地中海的骄阳让我晕头转向,更不是那粼粼的海水让我产生幻觉。这些都是事实,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对事实的惊鸿一瞥,比我们平日里模糊庸常的见解要高明一点。这样的事实看似和我们的梦境由同样的材质构成,但无论如何的确比我们平日那些云雾般的梦境更为真实。

15、“所有这一切都源自一个朴素的直觉,那就是,空间和引力场本是一回事”

这一切也可以归结为一个简洁的方程,尽管我的读者们肯定难以了解它的奥妙,但我还是情不自禁地将它抄录于此,想让大家看看它到底有多么的简洁美妙:Rab - 1/2 Rg_ab = Tab

就这么简单。当然了,要先学习和消化黎曼的数学才能解读和使用这个方程,要花些工夫、付出些辛苦才做得到。但这总比感悟贝多芬晚期弦乐四重奏的神秘之美要容易得多。无论是欣赏艺术,还是领悟科学,我们最终得到的将是美的享受和看待世界的全新视角。

红岩读后感600字_红岩读后感


红岩读后感600字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题目是《红岩》,读了这本书后,我心潮澎湃,小说发生在19481949年解放战争临近尾声,蒋介石集团反动统治最黑暗的日子里的山城重庆。甫志高被捕并成了可耻的叛徒,由于他的告密,许云峰、成岗、余新江和刘思扬相继被捕。甫志高又带领特务窜到乡下,江姐不幸被埔,被关押在渣滓洞。当解放军攻入四川,即将解放重庆的时侯,徐鹏飞提前秘密杀害了许云峰、江姐、成岗等人。就在许云峰等人被害的当天晚上,渣滓洞和白公馆同时举行暴动,刘思扬等一些同志牺牲了,但更多的同志终于冲出魔窟,于迎接黎明!

可恶的国民党反动派,用这样严厉的酷行来折磨共产党,借口说是来给共产党治刑伤,实际上是注射某种麻醉药,逼共产党说出真相,但是就像江姐说的那样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的意志是钢铁。共产党无论如何也不会投降的。许云峰的胆识过人,经验丰富,沉着机智,顾全大局,在地牢里挖出了地道。华子良故意装疯,江姐保护同伴都是为了完成党交给他们的任务。

这本书使我想到了在解放战争中,董存瑞去炸敌人的碉堡,但是沒有地方放炸药包,于是他用自己的身体托着炸药包,舍身炸毁调堡。解放舟山、沈家门、普陀山等等还有很多不知名的英雄烈士,经过奋力地拼博终于解放了全中国,使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

那些在狱中被国民党大屠杀杀掉的英雄,为了解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同国民党军警、特务、叛徒不屈不挠地斗争,表现出共产党员的英雄气概,以及对革命必胜的信念,他们的灵魂和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红岩读后感600字

共产党战士的智慧同样让人佩服,国民党想要郑克昌以苦肉计博取共产党员的信任却不料不出几日便被发现。到美国进行过专业训练的黎纪纲也轻易地被共产党设下的圈套所套住

解放战争风一般地席卷全国,逼近了山城重庆国民党人的最后防线。面对战况直线向下的敌人发了疯般地进行破坏,妄图在逃跑之前毁灭重庆,还临时成立了行刑队,想要在一晚之内处决所有政治犯。在大屠杀开始

前,渣滓洞和白公馆的战士们实施了越狱计划,共产党员老齐用自己的身体帮同志们阻挡子弹,留下的鲜血染红了脚下的岩石。

这是多么伟大的一种红岩精神!

我们身边同样可以多一些红岩精神的体现,生活中,其实根本不缺少红岩精神的体现,因为红岩精神其实只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是我们大多数人都不会意识到这是一种红岩精神的体现,因为我们总是认为红岩精神的

体现必须是要高举爱国旗帜,不怕流血牺牲,在革命战斗中做出贡献。其实不然,红岩精神存在于生活的各个角落。与身边的同学们友好相处,共同进步这就是一种简单的红岩精神的体现,在集体利益面前可以暂时放下个人

利益,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红岩精神的体现呢?在学习中,红岩精神同样可以激励我们,在面对挫折困难时,我们往往轻言放弃,缺少一种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不正是《红岩》这本书所要教给我们的吗?先烈

们为我们创造了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们有理由就这样淡忘了他们所做的一切么?不,我们没有理由。我们的责任就是将先辈留下来的战斗精神继续发扬下去。我们应该让红岩精神永存于世!

红岩读后感600字

从小从各种抗战片中得知一个深刻的道理:我们现在所得到的幸福生活,都是先烈们用自己的鲜血换来的。可是我却从来未真真正正地感受到成功的背后是怎样的艰辛,就连对领导和组织中国人民革命的中国共产党的了

解也只是寥寥无几。直至我通读了《红岩》这本书,才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深一步的了解,同时也敬佩文章中所概述的红岩精神并为其折服。

文章主要叙述了解放前那个特务横行的年代,伟大的共产党员是如何正义地反抗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到处安插的特务,是我对这本书的第一印象。故事开始于满脑子个人思想、不顾大全的甫志高并未发现身边的危险

被捕随机叛变。许云峰、江姐、成岗等人先后入狱,特务头子自以为可以借此彻底消灭重庆地下党。但是不料,终日的囚禁和残酷的刑罚,不但没有摧毁共产党人的心理防线,反而还进一步激发了大家内心的战斗热情。江姐

初到渣子洞便遭受非刑拷打,对敌人疯狂的报复行为,江姐只是说道:竹签子只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成岗在面对美国人的新型药物武器时,靠着自己非人的意志和铁一般的精神同样保卫住了党的所有机密

红岩读后感600字

最欣赏江姐的那句话: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做的。我试着想过她当时的情感,可我却发现实在是困难,因为我并没有真正读懂这个女人坚强的心,却并未经历她那样的凄惨之

事。生于乱世,又是女子,在得知丈夫死去的那一瞬间,便是把她内心仅存的希望所熄灭。她没有办法,或许是仇恨,但我更愿意相信她是走投无路。或许是因为这样使她,一个脆落的女子变得更加坚强,更加的勇敢。尽管

受着严刑拷打,可她确实死守秘密。而我想我唯一能够替她感到庆幸的是,能够见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

我想能够坚持到那一刻的人,都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拥有了充满希望的明天。

那是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这样的例子实在有太多太多了,可正是这样的年代,孕育、涌现出了一批批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大英雄和救世主。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国兄弟间那么多年的仇恨,

也许因为他们而灰飞烟灭。

手指划过书面,慢慢合上书本。记起书中的一句豪言壮语: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愿意把这牢底坐穿。我这才明白,他们并非是像朱熹一样的圣贤,只是共同拥有着一个简单且朴实的愿望为了后代而战。这是个

信念,支持着他们奋血浴战的信念,不容置疑。让他们与反动派战斗到底的一个革命信念

还记得也挺将军的是吗?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这活棺材连我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我想也正是地下的烈火,将《红岩》这本活书,那段狰狞的岁月,燃烧得淋漓尽致!红岩读后感600字

在读到江姐宁死不屈也要反抗时的片段,心,也在不知不觉中有些隐隐作痛在我读《红岩》之前,从未如此清晰的了解过那段狰狞的岁月,只是隐约的知道些事情,并未放在心上。我不想了解过也不想试图去了解,

可在我看完《红岩》后,心中不禁生出一股后悔之情,那段狰狞的岁月之前的我竟然浑然不知。它描写了众多革命英雄: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江姐受尽酷刑,从不畏惧;刘思扬出身豪门却

参与革命;成瑶在共产党的熏陶下,渐渐成长,懂得处理各种事;渣滓洞的难友们,相互帮助,智斗敌人;白公馆的人们战胜敌人,最终迎来新中国的一段艰难路程。

猛然想起在《建国大业》中新中国成立之前在选定国歌时,由于有人对中国到了最危险的时刻这句歌词觉得不适合现在的局势,认为需要改词。最后周总理总结:我们前面还有着帝国主义敌人,我们建设越进展,

帝国主义将越加嫉恨我们,破坏我们、进攻我们,你能说我们就不危险了吗?还不如留下这句话,经常保持警惕的好!毛主席也表示赞同。现在虽然是一派和谐、人们都快快乐乐的生活着,可是我们不能够忘却的是曾经的

耻辱。我们应该牢记每一段历史,并将其铭记于心。

红岩读后感600字

许云峰,面对死亡视死如归。他神色自若的蹒跚地移动脚步,拖着锈蚀的铁镣,不再回顾鹤立两旁的特务,径直跨向台阶,向敞开的地窖铁门走去。他站在高高的石阶上,忽然回过头来面对跟随在后的特务匪徒,朗声

命令道走!前面带路。看了书中临刑前这段描写,怎能不心潮澎湃,怎能不泪下!

还有刘思杨为掩护白公馆齐晓轩等人安全越狱,倒在机枪的弹雨中,倒在血泊中,倒在用鲜血染成的红岩上;小萝卜头不惧危险为狱友送信等等无不令人感动。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当年前赴后继为国壮烈牺牲的革命烈士们并没被遗忘,革命事迹被以各种形式相传着,但事迹背后的红岩精神还在吗?现在的人们,怎生得这坚强的意志?怎生得这无畏的精神?怎生得这为国的壮怀

?怎生得这种勇往直前的气魄?面对困难,面对挫折,自己是怎样态度?抚着《红岩》的封皮,不禁心生惭愧。不只是自我的惭愧,还有社会的惭愧。现在的人们更多地是在追求名利与金钱,这种红岩精神似乎已经隐退。虽

说现在是和平社会,但是这社会仍然需要这种红岩精神。看窗下这川流不息的街道,繁华的城市、幸福的生活都是先烈们用鲜血、用生命换来的。我们怎能不珍惜现在的生活,铭记过去的英雄?

雨声已黯然消失了,这城市慢慢迎来久违的阳光。我知道,我也该迎来我人生的光明了。

红岩读后感600字

雨淅淅沥沥地下着。

昏暗的书房,摇晃不定的灯光。我轻轻盖上封皮,眼神滞留在封皮上:黎明的光辉,衬着献血染成的红岩;血腥的风在雨中吹曳,五星红旗在杆顶坚毅地摇摆;先辈们用鲜血染红的旗帜,用黎明的光辉铸成的五颗金星,

在风雨中依旧耀着光辉,就像国民党的血雨中闪亮着的共产党员的意志。

手掌间,略显陈旧的《红岩》熠熠生辉。这是一部用血与泪奏出的悲壮篇章。这是作者用血迹斑斑的过往编纂的一本红色经典。

《红岩》讲述着重庆的地下党员与特务、叛徒进行着激烈的战斗,不仅是武器上的斗争,更是精神上没有硝烟的战争。血腥之风刮着中美合作所,袭卷渣滓洞与白公馆。先辈们在敌人的严刑拷打前毫不动摇、在乌黑的罪

恶的枪口前毫无畏惧,心中永远坚信党会驱走黑暗迎来无限光明,心中充满了对党对共产主义坚定的信仰。他们坚贞不屈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激励着人们,鼓舞着人们。

江姐,一位女共产党员,人虽瘦弱,意志却不瘦弱。与她一起为党奋斗的丈夫不幸牺牲,首级被敌人悬挂示众,面对这沉重的打击,江姐强忍痛苦,继续完成党交给的任务;被叛徒出卖后,面对敌人严刑折磨,江姐坚强

血色红岩_《红岩》读后感700字


它是一个故事,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它是一段历史,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它是一座丰碑,一座屹立不倒的丰碑。它是永恒的,它是《红岩》。

小说发生在一九四八年至一九四九年解放战争的尾声,山城重庆因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而变得异常阴暗,人们期盼着黎明的曙光到来。

这个期间,国民党对重庆地下党进行疯狂压制,先后爆发了学生运动和工人运动。许云峰来到重庆领导成岗。为了配合工人运动,成岗在工厂秘密建立党支部,又印刷了《挺进报》。敌人特务郑克昌打入沙坪书店,甫志高被捕成为可耻的叛徒,江姐、许云峰、成岗等人入狱。狱中,共产党员遭严刑拷打,却宁死不屈,许云峰江姐刘思扬等人从容就义,换来其他同志们的自由安全。

我读了一次又一次,不能不为共产党员的钢铁意志所折服。

我恨!特务郑克昌多么阴险啊:隐藏身份,潜入书店与魔窟,妄想窃听机密;叛徒甫志高多么无耻啊:投敌叛变,为了短暂的温暖,忘了党的原则;国民党多么可恶啊:残杀共党,哪怕已是强弩之末,依然垂死挣扎。

我敬!许云峰顾全大局,经验丰富,胆识过人;江姐从容大方,沉着冷静,坚贞不屈;华子良装疯卖傻十年,只为一朝能为党服务

谁能说,他们不是英雄呢?

谁能说,他们不伟大呢?

江姐初到华蓥山,却见丈夫尸首高挂城楼,她强忍悲痛,毅然前往丈夫生前战斗地点,这是个多么刚强的女子!当敌人将竹签钉入江姐的手指,她却说: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十指连心,她会不痛吗?这是个多么坚韧的女子!这般对党的忠诚,这般纯洁的党性,这般坚强的意志!

许云峰为了保护革命同志,牺牲自己。他的舍生取义,换来无数狱友的自由。

烈士的鲜血染红了脚下的岩石,他们的意志却要比岩石更坚硬!只有如岩的信念,才能让狱友绝处逢生,才能让魔窟土崩瓦解。

血色红岩,血色传奇!红岩精神,永垂不朽!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红岩》读后感5500字》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红岩读后感1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