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季羡林人生十讲读后感

季羡林人生十讲读后感

《生活十讲》的读后感2000字。

读后感是写阅读作品后感受最深的一点,它不是书评。我们在平常要多读一些具有知识含量的经典书籍。在阅读作者写的作品后可以学到很多,扩充自己的知识库,此时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来记录下自己的收获和体会,怎么才能用文字的方式把读后感记录下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生活十讲》的读后感2000字”,在此提醒你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上个世纪90年代,蒋勋在台湾的一家电台主持一个名叫文化广场的广播节目,节目每周一次,每次大约一个小时,谈论一些与文化有关的现象。这个节目做了十年,是当时台湾颇有影响的收听节目。2008年,有人根据当年的电台录音,将节目内容整理为生活十讲。今年5月,广西师大出版社推出《生活十讲》,按照蒋勋自己的话说,希望当年谈的事件现象,在一个崭新的世纪,能够沉淀出一种清明。

《生活十讲》以娓娓道来的故事展开生活教育,内容从新价值的建立,到认识自我,再到心灵生活的滋养要件,比如伦理、信仰、爱情、价值观、创造力等等。台湾与大陆的文化同根同源,同样的生活问题,在大陆似乎存在得更广泛、更深刻。笔者看来,这样的书对促进人们在这样一个商业化巨速运转的社会,如何转变观念,如何学会生活,具有积极的警醒意义。

有自信的人,充满富足的感觉,总是很安分地做自己。这是《生活十讲》封面上的文字,具有开宗明义的作用。作者认为,文化不是呈现在上层的礼教中,而是点点滴滴渗透在生活不知不觉的行为中,他从价值、伦理、信仰、文学、情爱、饮食等十个方面为我们讲述了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自信的人,怎样才能更好地做自己。

因为有了这样一个核心,《生活十讲》通篇都在关注人,关注人如何才能拥有健康的、多元的人性;关注社会,关注如何才能建立一个健康的多元的社会环境,真正达到以人为本的目标。认为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的定位和独特的生命价值;要气节,也要性情;要理性,也要幻想;新旧伦理既冲突又融合,个人自省与文化规范应该相互作用;物质和精神的快乐同样重要,不可或缺;完满的心灵生活不能缺少神话和文学;爱是一生的功课,人生的过程比结局更为重要;学会用心,学会等待,学会放缓脚步,才可以重拾生命的信仰。

虽然,作者一直在谈如何学会生活,但谈话类的节目,都有说教的意味。作为教授,作者对目前教育体制中出现的种种弊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学校绝对不是训练一批考试机器的场域,若教育体制从小学到大学都是以考试为导向,升学为目标,谁还会谈人性、谈艺术、谈文化?其实,孩子们更应该接受最好的音乐、文学、电影的熏陶,而这些又不能考试。作者说,学校如果像养鸡场、养猪场,将是巨大的悲剧。但反观当下大陆的教育,不要说中小学教育只是将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挂在嘴上、写在墙上的口号进行敷衍,大学教育也只是将就业作为培养的终极目标,年年加强的辅导员队伍也只是希望学生别去跳楼、别出乱子。

作者认为,教育不是教书,而是一份救人的工作。一个老师在课堂上两只手机轮流响地忙着赚钱,学生也只能想着在毕业前赶快将腰包赚满,毕业后即可用第一桶金继续赚钱。每个人都在物化自己与他人的过程中成为受害者,这样困在消费形态里的教育,最后只能垮掉。同样,作为家长,当自己在努力创造经济奇迹时,往往忽视对孩子的关怀;作为回报,孩子们会对这样的冷漠与疏离进行反叛。对此,家长们一定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事,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开出不一样的花朵。

作为美学家,作者认为美是一种救赎,这个美,可以是一句诗,也可以是一张画。人生是一座桥梁,重要的不是目的和结局,而是过程。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文学。因为文学了解天地之心,呈现人生的各个面向,有助于阅读者建立宽容、理解的生命态度。

面对困扰青年人的爱与情,作者说,爱是人类最大的课题,所有的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绝大多数的主题都在谈论爱的问题,千百年来,没有结论,因此,我们要探讨这个主题时,要怀抱谦卑的心情。作者试探着总结到:爱的本质是:人是为了幸福而活的。一纸婚约不能保障爱情,只有爱情才能保障爱情。在《情与欲》中,作者认为,中国当下孩子的启蒙教育中,性教育仍是一片空白。家长在诸如此类的敏感问题面前,总是含糊其辞;学校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却不教情教爱,因而引发了各种严重问题。为此,作者主张让孩子们接触一些严肃的情欲描写的书,比如《金瓶梅》、《西厢记》、《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红楼梦》等,使他们因此开始反省、思考,从而对人性的认识有所启发,有所感悟。

作者说,这是一个富裕的时代,商业的富裕提供了物质上的满足,我们很容易得到想要的东西,一双鞋子、一件衣服,甚至一个人,拿钱就可以买到了。可是中间有一个东西,在容易购买、容易贩卖的过程中,遗失掉了,这个遗失的部分恐怕就是台湾目前最大的难题。十年过去了,这个遗失的部分恐怕也是我们今天的难题之一。《生活十讲》打开一扇扇观察、思考社会的门窗,让我们能反省来自内心深处的不解、苦耐、无奈与失望,从而使我们在滚滚红尘中慢慢清澈起来,开始有意识地认认真真地做自己。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编辑推荐

《生活十讲》读后感800字-生活就是一本书


生活本来就是一本精彩的书,当我们站在时间的洪流里,需要学会思考,需要学会欣赏,需要正确的价值观引领,让我们用心去读懂生活这本大书。

最近,我们泰享读教师读书会读书二组的老师们正在读台湾知名画家、诗人蒋勋的《生活十讲》这本书。这是一本关于生活的书,衣食住行、社会伦理、艺术文化等皆囊括其中。

作为一名老师,读到其中跟教育有关的内容,总会激起我们内心的涟漪。张老师对书中第一章相关内容印象深刻。《新价值》这一章中讲到:我们评判一个学生,是坏学生、坏孩子,因为他的分数不够,可是他对人性可能已经有很丰富的理解;我们评断一个好学生、好孩子,也是用分数,却不代表他有能力面对情感和伦理的种种课题。分数和人格的发展绝对是两回事,法律系的高材生不表示不会犯罪。读着这段文字,不禁让人想到了最近网上热议的北大经济系学霸弑母后逃亡3年案。这个众人眼中的完美学霸,居然是一个毫无人性的杀人恶魔。这不得不让人思考,我们的教育评价体质,只注重分数,众人眼中的学霸,是因为他的分数出众,可是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连基本的人性都泯灭了,这样的孩子能堪称完美吗?但是,我们现有的教育体质很大程度上还是只能培养出会考试的机器。《生活十讲》中说:我们应该是给孩子最好的音乐,最好的文学,最好的电影,让他们在里面自然地熏陶,而这些,是不能考试的。

如果,我们的教育真的能发展到这一步,那该多好。

吴老师读了《生活十讲》作者在文中提到这样一段话很有感触:现在这个时代,人们有那么多事情要做,仿佛最不重要的就是吃饭了。一天最重要的早餐,有多少人是在路上匆匆解决的,更不用说要花几个小时准备一顿饭了。

其实,食物中是充满回忆和亲情的。异乡的游子,到哪里都会怀念妈妈的味道,他想念的不只是食物,更是母爱和乡愁。每次回家,我们常常感受到父母忙忙碌碌得做了一桌的好菜,他们的爱,他们的思念,他们的不舍都饱含在这一桌美食里,千言万语都饱含在食物中,他们不期待你大富大贵,但一定要吃好,不要亏待自己。正如作者在文末写的:在新食代,我们是不是可以试着缓下自己的脚步,少吃一点,吃好一点,并且学会等待,等待花开、等待果熟,等待不同季节的不同食材,等待一道食物用繁复的手工步骤细心料理。

生活,每天都演绎着不同的精彩。让我们捧起生活这本书,细细品读,慢慢回味

有效教学十讲的读后感300字


有效教学十讲的读后感300字

有幸拜读了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一书。看完之后,有很多感触。俗话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实际的日常教学中真正落实教学的有效性还真是不容易啊!而余教授的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余教授在书中写到:“对一个老师来说,你不能占据学生学习的全部时间,一定要‘解放儿童’!”,“我们的学校课程学习时间已经挤占了学生的所有课外学习的时间,学生几乎没有个性化的学习!如果所有的孩子掌握的知识都是一摸一样的,这绝对是国家的灾难!”所以我想作为一名老师应该努力告别无效、低效的课堂,不能以抢占学生的时间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应构建有效的课堂。

在教学中,该怎样做到有效呢?在书中,余教授将我们指出了方向。首先,要将课堂活起来。我们学校践行的生本课堂,其思路和余教授的不谋而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真正成为知识的超市”。课堂上,小老师精彩的展示吸引全部学生注意力,在生生互动、教师参与的氛围中学习了知识。让学生真正的融入到课堂中来,有实实在在的收获。这样的课堂也许就是孩子们向往的课堂,也是向我们心中的有效课堂迈进一步。

当然,要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很多策略的相互渗透和使用,需要教师智慧的、合理的采用相应的策略,这是一个艰巨的过程。因此,我将不断地去探索,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使每一位学生有所收获;使每一节课都能给人美的享受!

《有效教学十讲》读后感


我有幸拜读了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深有体会。不由得使我想到了我们教学中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有时候,一堂课下来,我常常在想,我的语文课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学生到底学到了些什么?在以往的几年教学中,我常常是很严格地要求学生,这个应该做那个不应该做,但课堂上学习的效果不是很好,学生在语言表达上也不尽如人意。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因此,如何使得我们的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

现在学习了《有效教学》,才明白了其中的原因。原来是自己的教学不是高效的,也就是有效性很低。经过学习,我想要达到有效教学,创设情境、形成问题,使学生愿学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要想使孩子愿学,就必须让孩子专注于课堂、专注于学习、专注于思考、专注于创新。

余文森教授提倡课堂教学中的“对话”,强调了课堂教学是“双向沟通、共同学习”的过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互动课堂”。而“互动的课堂”讲求对话和共享。教师不仅是组织者和引导者,而且是学生年长的伙伴和真诚的朋友。好的语文老师应该善于营造一种生动的课文情境,一种平等的对话情境。我们可以想象,如果课堂教学基本上以教师问、学生答为主的形式开展下去的话,往往就会出现学生被动回答,被牵着鼻子走的结果,学生的思维被禁锢,其学习的自主性就会被完全抹杀掉,更不可能在师生之间产生信息的互动、情感的互动、思想的互动、精神的互动,即使师生是在互动,也决不能算作是有效的互动。那么,怎样建立有效的教学互动呢?

1.课堂关注要全面化

我们把课堂中能否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学生个体的自身的发展看作是衡量教学互动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准之一。作为教师就应该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和学生观,在先进的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引导学生通过主动的实践活动来学习语文,并且做到经常换位思考,“蹲下来”看学生,尊重学生,使得教学成为对人性的终极关怀,伴随学生一生的成长。

首先,教师在进行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而且要备学生;除了考虑采用哪些形式完成教学任务,还要考虑学生学习时的情感、态度和原有的知识水平,从学生的角度设计教法,在课堂上渗透学法的指导;在注意教材中关键的字、词、句的同时,更要全面合理将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并注意开发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学好语文,并进行迁移运用,使语文课堂成为师生情感获得共鸣的乐园,洋溢着欢笑和幸福。

其次,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关注到所有的学生,不能因为自己注意力或掌控力所能到达的固定范围的影响,而使哪些在课堂有限时间内教师无暇顾及到的学生被逐渐边缘化。所以,教师应该注意不同学情层次的学生,让更多的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合理的评价,要顺学而导,重过程,重学生的发展,给予足够的鼓励,坚持鼓励与纠正相结合的原则,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换言之,教师决不能因为无法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就此放弃或把注意力转向更多地关注自己的设计和教学环节,应该对学生参与教学的总体情况进行关注和掌控,还要及时加以调整,切不能置之不管,放任自由。

2.走出“误区”,建立有效合作学习

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片面认识,教育的习惯性,合作学习往往走入误区。1、重形式轻内容。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质上流于形式。合作交流仅仅意味着换个排位方式或者安排学生围坐在一起吗?难道语文知识都必须通过小组合作获得吗?2、重讨论轻思考。如:教师一出示问题或者学生提出问题,就直接要求学生讨论,学生也就按照“师命”叽里呱啦地讨论开来。试想,学生根本就来不及独立思考,怎能进行有目的的交流?怎能进行一定深度的讨论?3、重个体轻整体。在听课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教师一宣布讨论,学生就“千姿百态”,合作学习并不见得怎样合作。有合作学习就成了优生挑大梁,学困生跑龙套的假合作学习。

因此,必须建立有效的合作学习。那如何建立呢?有两点值得注意。1、小组讨论形式要多样化。教师在让学生小组讨论之前,可说清要求,提供一定的讨论的形式。可以是以每人先谈自己的想法,最后由小组长负责归纳总结。或是由小组长先说说观点,其他组员进行补充,最后推选一人在集体中交流。还可以是两两各讨论出一种说法,将两者进行比较,采选更好的一方共同加以修改提炼。让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更有序地进行讨论,不仅是个体对个体的生生之间,更可以是个体对小群体、小群体对小群体之间的有效互动。2、小组讨论的时机要恰当。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所以,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时,可以引导讨论;在学生思维受阻时立即组织讨论;在归纳概括时及时讨论;在寻求多元理解时展开讨论。这样,学生互动学习的欲望被激起,并转化为外在的兴奋行为,在广泛交流后,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的良性状态,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构建起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3.恰当地进行课堂提问,形成“师生互动”

实现师生互动、双向交流的方法很多。其中有一条值得注意:就是恰当地进行课堂提问。这是最常用且很有效的。一个好的问题犹如一条纽带,会将师生间的认识和感情紧密联系起来,架起师生双向交流的桥梁。因此,教师的教学提问应以尊重学生为前提,讲求提问的态度、方法和技术,以保证师生交流讯道的畅通。教师提出的问题再有价值,再符合学生的特点,如果时机把握的不好,有时候会“事倍功半”,甚至起到反效果。那如何进行恰当的提问呢?1、教师的课堂提问在课前要进行预设,巧妙地设计问题,这些问题是要能促使学生进行有质量的思考的,要少而精,要直指文本的主题。2、把握好课堂提问这个“度”。有位教育家说得好:“要把知识的果实放在让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位置。”这个比喻生动而准确地告诉我们:课堂提问既不能让学生高不可攀,也不能让学生唾手可得,而应该让学生跳一跳--开动大脑积极思考后获得正确的结论。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劳动取得成果,才能感到由衷的喜悦,同时也会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在学生思维互动中碰撞出“火花”时,应给予热烈的回应,灵活调整教学,把“问”的权利更多地放给学生,使微小的闪光变成巨大的影响力,从而辐射全体学生,带动其他学生一起主动地学习。

4.还学生自由创造的空间

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真正落实,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被压抑,这是当前师生业务关系上最突出的问题。为此,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展开,应努力体现开放性。应在教学活动中提倡探索,鼓励创新,保护学生的求知欲望。课堂教学中可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等。应改变传统的听话就是好学生、教师的话就是真理的观念和做法,提倡真理面前师生平等,使学生敢于各抒己见,逐渐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没有教师的教育创新,没有教师创造力量的充分释放,也很难谈得上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过程,从本质上说是教师创造带动学生创造的过程,因此,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并通过教师的创造带动和提升学生的主体性,才是正确的道路。

《新闻理论十讲》读后感300字


《新闻理论十讲》读后感300字:

读过这本书之后,我有了对新闻报道真实的向往和追求。目前,我国的新闻存在一种维护现状的现象。这或许是无意的,但这一问题确实造成了某些新闻的失实。媒体或许考虑到某些事实不会被公众所接受,所以在下意识的回避甚至曲解现实。这种经过筛选的新闻就会让舆论导向有所偏离。但是,我国的媒体大多都在这样做,传媒可以表达某些言论,但是触动不了权力机制。而我们就是应该不做不该做的,做好该做的。

另外,本书让我对新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本以为只要懂交际,懂得发现事件就可以从事新闻行业。现在发现,新闻从业者需要注意的东西很多,新闻言论是不容出错的。

学习新闻的必要性就在于学会去避免错误,更准确的报道新闻并通过新闻学习来形成自己的新闻体系。作者:李婉宁

《工厂管理十讲》读后感600字


今日看了《工厂管理十讲一书》,给我第一印象就是语言通俗易懂,许多深奥难懂企业管理知识在作者张志敏的写作下很容易就能明个究竟。工厂是现代企业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工厂从诞生至今,已经走过了几百年的历史,对工厂的管理知也随之发展。本书选择了工厂管理广受关注的十个课题,进行了深层次的剖析。
工厂管理是一个复杂的工作,好的管理不但能让企业有序运转,还能有助于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与之相反,倘若一个企业管理紊乱,必定在经营中失败,葬送企业的前程。作为一个优秀的企业管理人员,既要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又要有足够的理论知识。本书就把工厂经营管理者,尤其是中小企业管理者所面临的共同问题进行了讲解。
本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主要是对于工厂的管理人员和经营者,但是作为一名学生,我也能感受到其中朴实的文风和语言,能比较容易的读懂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本书主要讲述了如何构建一个优秀的组织,促进员工内部的成长,又如何用有效的薪酬制度和绩效考核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此外,还讲述了现场管理、生产线配置、劳动法律等相关知识。
工厂管理对其他管理具有借鉴性,我从这本书中收获颇丰,不但明白了相关工厂管理的知识,还懂得如何做好一个管理人员,虽是学生,意义却是重大的。

《有效教学十讲》读书心得


《有效教学十讲》读书心得

读了《有效教学十讲》一书,真的让我从中领会了许多知识,让我获得了许多感悟。读完后,我发现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净化;人格得到了完善;理念实现了飞跃。

什么是有效的教学呢?既促进学生发展又促进教师自我成长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

(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当学生已经能够阅读教材和思考的时候,也就是进入相对独立和基本独立学习阶段的时候,要先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和思考。当然,这时只靠学生自己读书和还不能解决全部问题,所以,教师的教学依然是重要的,但是,教师一定要针对学生独立学习中提出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这就是教学的针对性。没有针对性的教学就是一般化的教学,一般化的教学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教学。需要强调的是,在针对学生独立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也不是包办代替,而是要继续注重发挥学生学习潜能和学生的集体智慧。

这条规律告诉我们:当学生处于相对独立和基本独立的学习阶段,具有一定的独立学习能力的时候,必须先学后教。这是教学的一条规则、规律,而不是一种可以采用也可以不采用的方式、方法。

我们来看几个以先学后教为教学理念和教学特征的著名教改实验:

1.尝试教学:先练后讲,先试后导。尝试教学简单地说,不是教师先讲,而是让学生在旧知的基础上先尝试练习,在尝试过程中教师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它的教学基本程序可分为五步:

一、出示尝试题;

二、自学课本;

三、尝试练习;

四、学生讨论;

五、教师讲解。

2.洋思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课堂教学分以下五个环节:

一、出示这堂课的学习目标和自学要求;

二、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自学,教师巡视并发现学生自学中的问题;

三、学生汇报自学结果,在汇报时,后进生有优先权;

四、纠正、讨论、指导自学结果;

五、学生当堂完成作业,教师当堂批改作业。

3.卢仲衡老师指导的自学辅导教学。其主要的步骤有五个:

第一,启发。就是提示当天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第二,阅读。就是学生自己阅读课本。

第三,练习。既然读懂了课本,就可以做相关的练习题。

第四,评议。就是当时知道结果。这一步很重要,做了练习之后,让学生当场核对或订正答案。

第五,小结。教师下课之前总结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我国著名的教学论专家江山野先生,依据教学是一种变动的、动态的观点,把教学分成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叫完全依靠教师阶段;第二个阶段叫基本依靠教师阶段;第三个阶段叫相对独立阶段;第四个阶段叫基本独立阶段;第五个阶段叫完全独立阶段。

按照江山野先生的观点,到了高中,学生就进入了基本独立阶段。学生能基本看懂教材的内容,即使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可能要多看几遍,但是总归能看懂80%。这时候需要老师教的也就是20%,如果老师要硬教100%,那么学生的80%的独立能力就要丧失,老师的教就不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会阻碍学生的发展。这就是无效的教。我们的教学就要立足于现有发展区,针对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来展开,这样的教学才会促进发展。我们的教学要瞄准、针对这个发展区,通过教学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区,把不会的变成会的,把不能的转化为能的。

(二)温故知新学会了才有兴趣

一切教学都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是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这也是教学的一条规则、规律,而不是教学的一种方式、方法。泛泛来谈,这条规律似乎涵盖了前两条规律的内涵,但是,我们在这里要特别强调它的独特内涵和意蕴。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经提出这样的命题:如果我不得不将所有的教育心理学原理还原为一句话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这条规律告诉我们,新知识的教学必须基于学生的原有知识,所谓温故知新。没有故哪儿来新?这就是说,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是以旧知识为基础的,新知要么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引申和发展起来的,要么是在旧知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内容,或由旧知重新组织转化而成的。

写到这里,我又想到了这本书的名字2024,那么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来说,有效教学最简单的理解就是不仅让学生学的轻松,老师教的轻松,而且教学效果好。一句话就是又好又快地提高教[纯教育系统范文大全-/]学质量。

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也就意味着教师从一般教师走向优秀教师;从普通教师走向教学名师;从经验型教师走向专家型教师。任何课程改革、教学改革都是对优秀教师、教学名师、专家型教师的呼唤!

《有效教学十讲》读后有感


《有效教学十讲》读后有感

读完《有效教学十讲》一书之后,我深有感触,也受益匪浅。这本书语言简洁朴实,内容浅显易懂。从我们的实际教学生活出发,展示了精彩的理论依据,为教师怎样经营好课堂提供了大量的教学策略。

我觉得要想取得教学的有效性,应该做到下面几点:

一、有效备课。

有效备课是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备课是否有效,不是看教学流程、教学设计写的如何,关键是教学设计是否与课堂表现相一致,与学生需求相吻合,与教学实际相结合。有效备课更关注教学对象,更关心教学效益,更注重教学实践,更注意教学反思。教学中要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也就是在教学中,从学习目标的确定到教学内容的选择,从教学手段的安排到教学语言的运用,都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有的放矢。

二、灵活运用教法。

学生的参与程度与教师传授知识的难易程度关系很大,如果知识难度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脱离原有的知识基础,学生会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知识过与简单,学起来毫不费力,学生就会感到厌烦。只有难度适中,才能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以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充分激发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新课程中,教材与教学参考只是作为教学活动重要的参考资料,而并非唯一依据,老师必须根据教学环境、学生实际,结合自身吃透教材,对教材进行增、散、调、补的深度加工,灵活的处理学习材料,设计出独具匠心的教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生动性。

如学习《东西半球的划分》这一节内容,由于内容比较抽象,初一的学生刚开学不久就接触这些知识,难度大、学生难掌握、学习乏味。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笔者进行了多次的尝试:

第一次:

师:用绳子沿着20/为您编辑]或者不是出现这种世界地图而是出现其他图片资料如图五玉树地震的图片时,有些学生还是难以判断。究其原因其中之一就是这张作为模版的世界地图上没有标注具体经度,如果老师没有很好的引导学生标出相应的度数,学生还是不能做到正确、科学的使用。

第四次:

教师结合了地图册上的图片并给每条经线注上东经或西经,并要求学生如果现在还无法判断东西半球的话,那就借用以下的图片进行衡量。并与同学们根据下面地图归纳出东、西半球的范围即东半球:20W0,0160E(西经20以东,东经160以西);西半球:160E180E(W),20W180W(E)(即西经20以西,东经160以东)。

这时的学生就比较直观的了解了东、西半球的具体区域,在以后相应的题目中就可以运用这张图表去解决相关的问题。事后,我在思考如果有个可以拆分的地球仪模型,那么学生学习这块知识内容就会更加得心应手。这种教学方法的更新不仅是基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也源于该书中直观教学法对我的启发。

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把握学科发展最新动态,积极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永保与时俱进的思想,主动优化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生活十讲读后感


生活十讲读后感范文一

无疑,谈生活,生活是一个太宽泛的话题。我们只能从心出发,去探寻那种美好的可能性。

蒋勛先生的这本书,据他的自序里说是由人将他当年从事近十年的一个广播节目录音整理之后出版的。而书中的内容,也的确牵涉广泛,内容丰富。其根据的固然是台湾社会当年的生活万象,而在一个侧面上说,也是近些年来我们的社会所面临的困境所在。

虽然从书的结构看,是就十个方面独立成篇又互相贯通地探讨生活的问题,及我们可以去探索、去改善的途径。而从中一以贯之的精神是不变的,即一个深谙社会脉搏与生活之道的知识分子对于当代人生活状态的忧虑,以及他古道热肠地劝勉。之所以不说教导,是因为那种浅显文字间散发出的平和与真诚。他似乎是在同阅读者聊天,讲一些故事,说一段自白,不知不觉间就让是非分明地道出来,而那又的的确确是经得起推敲的,因为那一路我们都是参与其间的,尤其,那种对于生命的关怀,是很感染人的。

他说,我们的教育没有教会我们去合乎人性,拥抱自我,因为考试是不会考的。我们固然被灌输了大量知识,但是那不等于智慧,也没法简简单单就转化为智慧。以至于善恶的观念都模糊不清,因为我们不了解,也没机会了解,同时也没有用艺术的方式去引导他们把积郁的情绪释放出来。所以当下的境况下所谓教育,不是在教书,实在说是一份救人的工作。整个社会的教育都缺乏思想性,逻辑的训练和思维的缜密性都不够,那是很容易随波逐流的。

他说,一个不重视建设文化,而是唯利是图的社会,每一个人都会在物化自己与他人中受伤。物质消费已经成为一种价值观,而过去年代的传统里那种风范却丧失了,导致自己对于人没有清晰的定位。而单一的物质化的价值观塑造出的是一个没有自信,也缺乏人性的社会面貌。真正成熟的社会,应该是多元化的,如同巴黎,人们各自都能拥有自己的价值观,有一种不用通过与人比较就能相信自己的勇敢,安安静静地就获得满足的自信。

他说,文化倘若不与现实结合,不落实到生活中去,就可能只是一个假象。知识本身就是一种权利,那些通过考试,拿到学位,拿到编撰教科书资格的人,当然会成为官学的维护者,不然就与自己的身份抵触了。而面对那种没有节制地放任与纵容的巨大体制,我们还是可以做点什麽,不要轻易服输,努力让我们自己还有让孩子们有力量去思考、去判断、进而去抗争。这个是知识分子的责任,却也是大众的责任。因为我们所有人都在社会之中,无法脱离而独立存在,而个人的行动塑造出了社会也会反过来影响我们的生活。

他说,我们的社会之所以动乱,是在发展之中既没有了传统社会中的道德力量的约束,受了西方伦理的影响,将自己独立出对家族的依赖和责任;但与此同时,社会的法律,作为公民的道德与公民意识这样的约束体系却又还没有建立起来。而在这样不稳定的状态下自处,应该是要找回自己的信仰,在对人对事的期待与渴望中,重新体验追求本身所代表的那种高贵性。

他说,在我们的文化里,人一直是面目模糊的,也很少去思考人的意义与价值。但其实,我们可以去拥有信仰,学会去崇拜。那不是说针对某一个个人,而是在心中保有崇拜感。那不是强加的来自权力者的愚弄,而是经过自我思考而生起的敬畏。信仰最有价值的力量在于实践。而最可贵的则是自我反省的过程。了解自己的弱点,而在社会中学会谦和,寻求平衡。当内心有很多的反省与感触,心怀盼望,久而久之,就会在社会中慢慢发现一些踏实的东西。

他说,人与人的相处是不可解的,每个人都是在了解与陌生之间游离,不可能有绝对的看破。而文学也是这样一种疏离的,让人保持旁观者的冷静,不带成见地去观看一切与自己有关或无关的事。文学的终极关怀,应该是人生真相与假象反复的呈现。它能忠实地反映出人生纷繁、生活万象。同时,文学有助于建立一种对于生命的态度,即没有任何一个生命是应该被轻视的。阅读那些文学形象,比如巴尔扎克笔下小气的高老头,我们不会只是去恨他,而是观察他,能更好理解他。进而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能通过文学中的化身,得以转换角度去思量,去关照别人,而不单是下简单的判断。

当然,文中也提到很多个人化的、细节化的内容,在此不多做归结。总之,学会面对和认识当下的生活,并且要有信念,去拥抱那种自己觉得值得一过的生活,有思索,有关照、有责任,既从容、自在,又能够坦然无碍。

《生活十讲》读后感范文二

今天,我想给大家谈的是《生活十讲》这本书。书作者蒋勋,台湾文化大学史学系、艺术研究所毕业。曾任东海大学美术系主任,现任联合文学社长。在艺术论述、散文、诗歌、小说等方面均有建树。

作者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历经十年在台湾一家电台主持了一个名叫文化广场的广播节目,每周一次,谈一些与文化有关的现象。最后,根据录音整理出了这本书。书中谈到了新价值、新官学、新伦理、新信仰、谈物化、创造力、文学力等十个方面的问题。由于台湾与我们同属一个文化根基并且有着相同的经济社会发展历程,所以蒋勋在书中所讲到的东西我觉得与当今大陆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下面,我就书中关于新价值、新伦理、谈物化这三个方面的精辟论述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关于新价值。作者认为现在社会一切都在商品化。我们提到的价值观,重点不在于年轻人的价值观,而是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当社会的整体价值观是唯利是图,年轻人的价值观也只会有一个字:利。以电视节目来说,媒体关心的是有没有广告,会不会卖?这就会让孩子模仿到一切东西都是可以用买卖作为价值判断。社会在制造商品,人也变成商品,在商品化、消费化的鼓励中,就会产生对于戕害生命无动于衷的结局。这让我想到这几年我们为什么会出现大头娃娃、毒奶粉、毒大米、假疫苗等一系列食品药品安全事件。黑心的企业主为了赚钱狠心把别人的婴儿命来丧。作者认为如果要检讨的话,就应该是整体的、全盘的检讨,而不是在个体行为上。因为一个唯利是图的社会,每一个人都会在物化自己与他人的过程中成为受害者。以传销为例,虽然传销在国外发展的很好,很正规,但与中国的这种土壤一结合,却产生了一个怪胎。我的几个亲戚朋友都曾被传销搞得倾家荡产、反目成仇。加入传销的人都好像中了魔一样,欺骗的全是亲戚朋友却无丝毫愧疚。甚至于一些地方政府为了保护地方利益失于管理甚至姑息纵容。我们这个社会在价值信仰上确实需要认真反思了。就像鲁迅先生当年在日本看到中国人面对自己的同胞被害麻木不仁一样,现在的中国人似乎对社会上错误的价值倾向无动于衷,甚至认同、模仿。

一个成熟的社会,应该是每一个角色都有他自己的定位,有他不同的定位过程,每个人都能够满足于他所扮演的角色。这个观念在欧洲一些先进国家已经发展得很成熟,他们长期以来重视生命的价值,所以他们的自信,不是建立在与别人的比较上。一味地跟别人比,迟早都会走向物化。

作者认为,有比较之心就是缺乏自信。有自信的人,对于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是一种充满而富足的感觉,他可能看到别人有而自己没有的东西,会觉得羡慕、敬佩,进而欢喜赞叹,但他回过头来还是很安分做自己。

西方的工业革命比我们早,科技发展比我们快,所以他们已经过了那个比较、欲求的阶段,反而回来很安分地做自己。他不会觉得赚的钱少就是不好,或是比别人低贱,也不会窝蜂地模仿别人、复制别人的经验。在巴黎从来不会同时出现四千多家蛋塔店,这是不可能会发生的事。可是,你会在城市的某一个小角落,闻到一股很特别的香味,是咖啡店主人自己调出来的味道。二十年前,你在那里喝咖啡,二十年后,你还是在那里喝咖啡,看着店主人慢慢变老,却还是很快乐地在那里调制咖啡。记得看过这样一篇文章,一位长期在国外生活的中国人回到国内,写他回国时的感受。其中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他与一位当副市长的老同学见面,这位老同学对待饭店服务员的态度有点居高临下、颐指气使,他有点看不下去。本想改变一下老同学的观念,说他在国外也曾经干过服务生,并且国外的人们对他很尊重。这位老同学听后黯然神伤,他以为启发起到了作用,谁知这位老同学竟然长叹一声说:你比我们都优秀,到国外还受这种苦,早知如此,还不知在国内发展呢!他哑然无语。

二、关于新伦理。我们在看很多社会事件时,会从法律的角度,看到一个加害者,一个受害者。可是社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整体,对于一件事情,除了法律观点之处,还会有道德、文化、宗教观点,任何一种观点的偏废,都是不好的。社会本来就需要平衡,不可能只有某一部分,只有法律没有办法完完全全让人类的文明变好,只有道德或只有文化,一样是不可行。真正好的、有文化的规范,是内省的,不是向外指责。一味地向外指责时,他就没有解读更多的东西,他就很容易被有心人士或是媒体煽动。当人们没有内省能力,忙着指责别人时,他迟早会用不同的方式杀人,甚至法律也是在杀人。今年3月23日,福建南平人郑民生因恋爱多次受挫,图谋报复泄愤,竟迁怒无辜,选择在学校门口行凶,持刀连续捅刺,致8死、5重伤的惨剧。如此惨案,我国近几年频繁发生。内省能力需要教育,并不是天生的,如果教育没有引带出个人的内省能力,最后却要求他自省,我们就是杀人凶手。就好像我们读到报纸上写,杀人凶手看到对方死掉还会微笑,所有人都毛骨悚然,痛恨得要死;可是他在电玩游戏里,不就是如此,打到一个人死掉,他当然微笑,因为他可以得分、得到奖赏。我们不可能不让孩子去接触这些东西,全世界都是如此,因为里面有商业利益,有利益就会有人做,包括色情片、暴力游戏。如果我们用因果的概念来看这些问题,要改变果就要改变因,如果我们对于因无能为力,这个果也是理所当然。

三、关于物化。作者指出经济文明不是不好,不好的是没有平衡的力量。物质与人文是两个极端,人精神上的快乐与物质上的快乐,需要平衡;没有绝对物质上的快乐,也没有绝对精神上的快乐,走向极端的任何一边,都可能导引出一种不健康的生活。中国历来都重视抑制商人,以防止官商勾结。如今抑商主义不复存在,反而空前重商。整个社会对于价值的判断只有一种标准:有没有商机?当土地的划分、开发、建造是为了便利财团,就会发生滥砍滥伐、过度开发、水土破坏的结果,让许多无辜的人受害。而若是放任重商主义继续发展,最后受害的会是全部的人,不只是一般老百姓,连财团本身也要受害,在冤冤相报的过程中,自尝恶果。我曾看过这样的报道,好像是在浙江,某医院有个脑外科博士,医术精湛,医院却无法容纳他,原因是他医德太好,太过于为病人考虑,不该用的药不开,并且影响到同事无法创收,最后,无奈地飞往国外从医。我们谁会保证永远不去医院看病?当你去看病的时候,医生为了能从你这多赚钱,把不需要的药都用在你身上,甚至于对你有害的药也用在你身上,你不感到后怕吗?在当你没有花费很多在培育人文与精神的美,没有传承做人最基本的道德时,你的股票增值、房价大涨、企业营收数字越来越高,但是你的下一代可能为了解不开的三角感情而谋杀、为了买手机而抢劫、为了一场口角杀死双亲。杭州的富二代无视行人生命仍在市区道路上飙车,河北的官二代撞人后逃逸被拦截后竟然说出我爸是李刚,一件件事情让人看了心痛。

为避免人被物化、被错误的价值观误导,树立正确的、适应社会发展的新伦理道德、新价值观,我们要找到一股能够制衡的力量,要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熏陶,从我们的传统文化里汲取精华。我们来看看我们的古人是怎么说的。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与贵,对于我,那些富与贵就如同天上的浮云)我国历朝历代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普通老百姓,也都强调要遵守这些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比如说,偷盗、抢劫他人财富而致富,谋财害命而致富,凭借权势霸占他人财富而致富,投机取巧而致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而致富,贪污受贿而致富,巧取豪夺而致富,欺蒙拐骗而致富,不当得利而致富,敲诈勒索而致富,如此等等,都属于不义而富的范围。

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世界各地争相修建孔子学院,西方人士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纷纷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智慧的源泉、精神的乐园和管理的真谛。只有通过修身、培育人文情怀、提高管理和领导才干、体会博大精深的伟人智慧、修炼广阔的胸襟,方可成就伟业。在这里,我建议大家去看看国学应用大师翟鸿燊的讲座,对我们很有启发。

《有效教学十讲》读后感(精选范文)


我余文森阅读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后,受益匪浅,感触颇深,从中能学到很多,了解了自身的缺陷,发现了自身的问题。通过阅读《有效教学十讲》这本书,改进自身存在的问题,使自己能更好地投入到教育教学生活中去。要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有效的教学、优质教学,以学定教、以教导学、学会了才有乐趣这三条教学规律是绕不开的。任何好的教学都是有意无意遵循了这三条规律。

读后感大全网专门为您提供免费的读后感优质模板,如转载请标明来源。

首先是“先学后教”,也就是以学定教。当学生处于相对独立的学习阶段,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学习能力的时候,必须要先学后教,这是教学的一条规律、规则。当学生已经能够阅读教材和思考的时候,也就是进入相对独立和基本独立学习阶段的时候,先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和思考。在我的教学过程,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过短,没有能够让学生充分独立地思考问题。我应该多留一些时间,给学生独立思考、探索问题。教师不是包办代替,而是要要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学生的集体智慧。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尝试先练后讲,先试后导。同时要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然后是“先教后学”,也就是以教导学。当学生不具备独立阅读教材和思考问题时,也就是学生还处于依靠教师的学习阶段,教师要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教学生学会阅读和学会思考上。当学生处于依靠教师的学习阶段,必须先教后导,边教边学,但教师的着眼点不是为了不教,学的着力点在于自主、独立学习,因此,教师要致力于教学生学会学习。在我的教学生活中,没有贯彻边教边学,以后要注意教会学生学会学习。钱梦龙老师的语文导读教学法,魏书生老师的六步教学法,都值得我去认真的学习体会。

最后是“温故而知新”,也就是学会了才有兴趣。没有故哪来的新,这就是说,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是以旧知识为基础的,新知要么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引申和发展起来,要么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内容,或由旧知识重新组织转化而成的。温故而知新的本质是化难为易。由于变容易了,学生就能学会。因为学会了,学生更容易激发学习的兴趣和信心。相反,如果学生不懂,学不会,就会越来越没兴趣,这样学习就进入了恶性循环。在我之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注重温故而知新,及时复习巩固之前学习的内容。

总而言之,“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通过阅读《有效教学十讲》,我有了不少收获。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努力让自己的每一堂课都高效,杜绝负教学,努力避免无效教学。知识技能是学科的躯体,过程方法是学科的思维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学科的“灵魂”。今后要努力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能做到教与学相结合。(房雄彪)

读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颇有感想。虽然不能说自己的教学是无效的,但肯定不是高效的,现在才清楚地意识到教学必须有效,更要追求高效。如何做到有效,必须从下列一些方面着手:

读后感大全网专业提供免费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一、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教学设计不可能面面俱到,教师的设计要根据学生的学情,紧紧围绕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提高的能力来进行。从网上和名师那里借鉴的教学设计是很优秀,很有趣,很深刻。但是这些都不代表适合自己班的学生,适合的才是最好的,适合的就是有效的。因此,有效备课要关注教学对象。

二、教学情境的有效性。

余文森先生说: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在课堂上,创造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契合的情境,常常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谓“不悱不发”,在疑问中、在自我审问中进入课堂,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情境的创设能使学生如临其境,对文章从感知到理解再到深化,积累着思想,感悟着真谛,升华着情感。

三、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一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的如何。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体现在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进步和发展。

具体做法:建立有效合作学习

小组讨论形式要多样化。教师在让学生小组讨论之前,可说清要求,提供一定的讨论的形式。可以是以每人先谈自己的想法,最后由小组长负责归纳总结。或是由小组长先说说观点,其他组员进行补充,最后推选一人在集体中交流。还可以是两两各讨论出一种说法,将两者进行比较,采选更好的一方共同加以修改提炼。在我自己的课堂上往往是一种方法是用的比较多,有些小组在老师交代任务之后能够积极展开讨论,真正利用起合作学习的机会,但是也有些小组却不知该如何进行学习,由此一个组织能力较强的组长也是小组合作学习中不可或缺的。

小组讨论的时机要恰当。“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所以,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时,可以引导讨论;在学生思维受阻时立即组织讨论;在归纳概括时及时讨论;在寻求多元理解时展开讨论。

四、教师指导的有效性

教学中从学习目标的确定到教学内容的选择,从教学手段的安排到教学语言的运用,都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有的放矢。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注重过程教学,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尽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合适教法、努力地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使他们乐学、学会、会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去除浮华,返璞归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致力于打造高效课堂,才能让我们的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成。教学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会不断学习,把收获播种入教学行为中,来获得更多的收获!(陈亚娟)

读完《有效教学十讲》一书之后,我深有感触,也受益匪浅。这本书语言简洁朴实,内容浅显易懂。从我们的实际教学生活出发,展示了精彩的理论依据,为教师怎样经营好课堂提供了大量的教学策略。我觉得要想取得教学的有效性,应该做到下面几点:

想查看更多读后感敬请关注读后感大全网。

一、认真有效备课。

有效备课是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备课是否有效,不是看教学流程、教学设计写得如何,关键是教学设计是否与课堂表现相一致,与学生需求相吻合,与教学实际相结合。有效备课更关注教学对象,更关心教学效益,更注重教学实践,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是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有效的课堂教学就必须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而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就是准确和明确。要想使课堂真正有效,精益求精的教学设计是必备的环节。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就必须要精心设计课堂每一个环节,设计有效的问题,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中,,积极认真地思考,让学习真正发生,教学的效率自然就得到提高了。

二、创造情境,激发兴趣,关注课堂

一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的如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就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兴趣之上。教学中我们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带着兴趣学习是教学的一个最简单的有效法则。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体现在学习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进步和发展;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注重过程教学,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我们教师应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尽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合适教法、努力地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使他们乐学、学会、会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注重教后反思。

教学反思是在课堂教学告一段落之后,把课堂上的反馈信息、自我感觉以及引发的诸多思考形成文字。促进教者及时总结教学中的经验教训,从而更有效的处理和运用教材,逐步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水平。我认为,教学反思:有着落才会有实效。教学反思要从实效着眼:教学反思只有着眼课堂教学的实效,从评价实效的几个方面审视教学才具有针对性;要从整体着力,落实到课前、课中、课后等各个时段。

事例可小,但要善于上升到理论高度,作一些有深度的分析,用以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

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把握学科发展最新动态,积极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永保与时俱进的思想,主动优化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杨静娟)

《生活之道》的读后感2000字


《生活之道》是现代临床医学之父,奥斯勒大师的讲演集。在大师有生之年,他把对人类的爱,人性的尊重,人道的实践与全人的关怀带到工作,生活与教学中,把医师、教师与学者的精髓,提升到极致。在他看来,医疗是一个人与人互动的关怀过程。医疗必须建立在对人性尊重的本质与对生命热爱的精神上。我都觉得现代的医生应该去认真读,反思自己作为医生的角色,怎样才是仁心仁术。

现代医学已经让医师们也能够使用比奥斯勒医师当时有效千百倍的药物,同时也更能够减除病人的病痛与残障,在疾病的预防、治疗与照顾上,能够提供病人的远较过去为多;在缓解疼痛与身体的残疾上,医师的配备更是远胜于前辈。尽管如此,讲到受人信任与尊敬,今天的医生却是江河日下了。我想编者的这些话对我们中国人来说,点到了痛处了吧。中国的医学设施从没这么发达过,可是医生的道德素质也从没这么落后过,以前悬壶济世的医学精神已被红包势利所取代。奥斯勒认为,行医是一种艺术而非交易,是一种使命而非行业。在这个使命当中,用心要如同用脑。他认为一个医生绝不只是在治疗一种疾病,而是在医治一个独一无二的人,一个活生生、有感情、正为疾病所苦的人。而不是我们现在社会中,病人变成了取款机。

所以,在阅读他的书中,我可以感受到他浓厚的人文气质,深沉的人道精神,特立独行的学者思想,我觉得很多想法与理念都可以运用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参考,学习与运用。

他提醒我们不要以为自己是白衣天使就可以高高在上:

行医是一种艺术而不是交易,是一种使命而非行业,这项使命要求于你们的,是用心要如同用脑。你们最能够表现自己的,不在于药水与粉剂,而是强者对弱者、正者对邪者、智者对愚者所能发挥的影响力身为医生,医疗以外的事情固然与你们无关,但你们却有一项更崇高、更神圣的责任。心里不要老想着,要在别人面前点一盏灯,好让他们看见你的好行为;相反地,你们全都属于那支默默工作的大军。医生与牧师,修女与护士,在这个世界上,都是不竞争、不喧嚷,街上也没有人听见他声音的人,他们的天职就是抚伤、救穷、治病。最好的医生也是最不为人所知的,对于你们这一群默默的工作者来说,无论是在偏远的农村、大都会的贫民窟、矿区与工业城镇、或是在富人的华屋、穷人的陋室,你们的天职都是一样的,用知识、能力、爱心与正直去承担最艰难的工作。说到知识,你们可以将所学发挥到最高,并不断完善所学以增强能力,不分人等,不分地域,在需要你们的时候随时伸出援手。说到爱心,是在日常生活中以弱者表现关怀与亲切,对伤病心怀悲悯,对所有的人给予仁慈。说到正直,则是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够诚实地对待自己,对待你们的使命及你们的同业。

不论是做人做事还是行医教学,他非常看重视心灵与精神的上的进步,升华,并因此对阅读、思考、内在修为都作了总结与分享,尤其是他强调善独,与中国古人的慎独不谋而合,与诸葛亮宁静而致远,淡泊以明志共鸣:

拥有丰盛的宁静,无非是要让我们有能力去包容我们不幸的邻人。今天,我们的内心之所以得不到安宁,说起来可悲,或许只是因为手头拮据,缺乏那些外邦人所追求的东西。在这里我却要特别提醒你们,过不久,你们当中有些人,事业蒸蒸日上了,试炼的日子才真正来临。或早或迟,事业发达了,钞票进进出出,你们或许就会浪费了你们的力量,等到你们发现自己的心灵已经迷失,却是为时已晚。换句话说,在你们积习已深的灵魂中,再也容不下温柔敦厚,生活也就失去了价值。

文化修养之于一个行医的人,其重要性胜过任何其他的行业,医生之需要文化修养尤其有其必要性。一个医生所要面对的人,形形色色不说,每个人的情况也不尽相同,除了他的治疗能力使他们身受其惠,还有些东西,他们虽然无法领会,无形中却也有着极大的影响。

我想,即使我不是医护人员,不是即将从事医学工作,当我翻阅书中的每一页时,都会有相同的感受。不论从事什么行业,追求什么使命,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全都应该不断地精益求精。无论行医或教书,奥斯勒都可以说是良医与良师,而他就从未停止自我要求,始终在督促自己,还要更好。

读《有效教学十讲》有感300字


有幸拜读了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一书。看完之后,有很多感触。俗话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实际的日常教学中真正落实教学的有效性还真是不容易啊!而余教授的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余教授在书中写到:对一个老师来说,你不能占据学生学习的全部时间,一定要解放儿童!,我们的学校课程学习时间已经挤占了学生的所有课外学习的时间,学生几乎没有个性化的学习!如果所有的孩子掌握的知识都是一摸一样的,这绝对是国家的灾难!所以我想作为一名老师应该努力告别无效、低效的课堂,不能以抢占学生的时间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应构建有效的课堂。

在教学中,该怎样做到有效呢?在书中,余教授将我们指出了方向。首先,要将课堂活起来。我们学校践行的生本课堂,其思路和余教授的不谋而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真正成为知识的超市。课堂上,小老师精彩的展示吸引全部学生注意力,在生生互动、教师参与的氛围中学习了知识。让学生真正的融入到课堂中来,有实实在在的收获。这样的课堂也许就是孩子们向往的课堂,也是向我们心中的有效课堂迈进一步。

当然,要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很多策略的相互渗透和使用,需要教师智慧的、合理的采用相应的策略,这是一个艰巨的过程。因此,我将不断地去探索,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使每一位学生有所收获;使每一节课都能给人美的享受!

《班主任工作十讲》读后感3000字


2018年8月5日上午在河南省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培训会上,我有幸聆听了全国知名班主任陈宇老师的讲座最好的管理是激发,内心激动不已。之后,我就开始阅读陈宇老师的《班主任工作十讲》一书,越读越意识到班主任专业成长的重要性,班主任专业化发展需要做的太多太多。班主任专业成长不仅需要用心,还要名家指路,在正确的成长道路上做有用功。读完《班主任工作十讲》之后,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主要感受有以下两点。

一、班主任要用心工作

在《班主任工作十讲》中,就大的方面来说,陈宇老师不管是构建合理的班级组织结构,培养学生、选拔和培养班干部、培训值日生,构建班级多元化评价体系,把班级变成一个家。还是班级活动关键时间点的管理,班级常规事务管理中的作业管理、保洁管理、教室安全管理,对班级各类偶发事件的处置策略,关于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相关法律法规解读等等,无不体现出陈宇老师在班主任工作中的用心。就小的方面来讲,以作业管理为例,陈老师分析总结了学生按时交作业的困难,班主任针对此类问题能做的辅助工作。陈老师通过转变学生行为认知,变收作业为交作业,明确了交作业的流程,并结合班级实际讲了关于交作业流程的说明,强调了强化交作业管理对学生的教育要点,交作业流程在实际运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最后陈老师把交作业问题的管理心得也写了出来。从以上各环节,我们可以看到陈老师用心工作的程度,思考学生不按时交作业的原因,明确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精心设计交作业的流程,每天交作业的时间、地点(指定位置),教学助理的职责,交作业情况统计单(课代表用),上面显示日期、作业名称、未交名单。在交作业情况汇总统计单(学习委员用)上,日期、星期、科目、需交作业、全部交齐、未交名单等要素一应俱全。并在该表格下方作了说明,需交的哪一门就在需交作业处打钩,如果全部交齐,就在全部交齐处打钩。一个小小的打钩,既省力又规范。如果不是用心设计,怎么会考虑得如此细致。针对未交作业,陈老师还设计了作业未交情况说明书。同时陈老师还特别强调了交作业流程的设计是为了便于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及时了解学生作业情况,而不是为了整学生。

陈老师关于交作业的流程也做了如下说明。一是管理是精细化的、理想化的,运行起来也是烦琐的,因此,它只适用于不交作业情况不是很严重的班级。二是该管理方案仅仅起到控制作用,是治标不治本的,要想真正解决学生的作业问题,必须还有其它教育和管理措施相配套。同时,陈老师指出,一种方法,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只能在某个问题或某个问题的局部上发挥一定作用。

由此,我们可以知晓,班主任工作需要用心去做方能做好。也才能在千篇一律的做法中更接地气,更显成效。从班主任一般的常规工作中做出专业、走向科学。班主任工作是繁琐的,事多事杂;班主任工作是长期的,日复一日。让学生做好作业并按时上交,不靠机制而只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突击督查式做法,难以让学生养成用心写作业,按时交作业的好习惯。而班主任也不可能只抓这一项工作,所以交作业流程的设计,既解决了交作业情况不好的问题,又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既锻炼了能力,又增强了责任心和集体主义观。假以时日,班主任工作也能像工作室成员内乡县第五小学刘艳芳老师所讲的,如内乡县衙二堂上悬挂的牌匾上所书鸣琴而治。

二、最好的管理是激发

在陈老师的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正面引导、激发学生是班主任班级管理的主线,贯穿全书始终。

就书本的体系构成中,陈老师在好多章节里都不断地提及激发学生的意义以及如何激发等等。如在第一讲班主任工作的基本方法,第十一小节中就明确了班主任管理学生应多表扬少批评,多指导少指责。第十三小节中,陈老师讲到运用评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第二讲中,陈老师专门讲到了调动、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分别从鼓励先进,适度奖赏,尊重学生选择的权利三个方面来讲。在第三讲把学生培养成岗位能手中,如何培养值日生,就通过评选劳动示范岗,塑造岗位明星来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以这样的评价机制来促进学生爱岗敬业精神和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品质的培养。在第七讲营造优良班风中,陈老师强调用学生的优点在班级树正气,来确定班风大格局。指出在班风建设中,班主任发挥的主要是引导作用。强调树立正面典型形象,对班风有很大的引领作用。同时陈老师语重心长地告诫到,在班级中寻找正面,典型形象的范围要宽泛,从学习优秀到助人为乐,从常规表现到体育活动,从展示才艺到献爱心,哪怕是坚持把讲台擦得干干净净的学生,都应在关注的视线之内。班主任要想尽办法,宣传班级里的好现象,好习惯,好同学,让好风气占据绝对主流。指出班主任的批评与高压手段,只能在短期内产生好的效果,在压抑的氛围中,良好的班风是不可能形成的。积极的,正向的传递,班级一定会越来越好。陈老师还提到良好的班风离不开家长的关注和支持。我不由得想起实验高中刘铁群老师的有家长深度参与的班会课,这种获得了家长的支持和热赞的班会新形式,必将对学生的教育成效放大,达成师生认识一致,无形中,也促进了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亲情交融,实现家校教育的合力。

陈宇老师在激发学生时,能够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多角度,全方位地去实施激发。如在第五讲,班级多元评价中,陈老师在学习评价中设立了班级学习积分排行榜班级大力神杯班级奖学金;为表彰成绩进步突出的学生设立的最佳表现奖超越奖;奖励保持成绩领先不退步的学生的坚守奖;表彰连续进步的学生设立的持续推进奖;还有达标奖单科特别奖最佳师徒组合奖等等。多种多样的奖项设置,肯定学生的每一个努力和进步,使班级有了明确的正面导向,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在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这样的班级又会进一步地滋养学生,使其变得更好更棒。

同时,陈老师对学生的激发,又是序列化的,成体系的。如在综合表现评价中,陈老师在班级设立每周感动班级人物班级月度风云人物班级年度人物,评选感动班级十大事件等等。陈老师在学生的成长道路上,开展由少到多,由点到面,层进式的评价,在班级持续形成向优秀学习,成为优秀这样良好氛围,更容易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固化起来。从肯定每一个到肯定每一批,从肯定一次到阶段肯定进而持续肯定。有了这样的序列化的激发和评价,学生将会成长更好,班级将会发展更佳。

我们在班级管理中,除了做好制度建设,做好常规管理之外,如何使班级和学生在学习上,更扎实高效,富有激情。我想只能是多种途径不断地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陈老师卓有成效的做法给了我们最好的引领,也将激发我们走向最好班级的管理。

与陈老师相比,已有十多年班主任经历的我,从没有如此用心地想过针对班级建设和发展中的某个问题,去深入地思考总结,把所思所想在班级管理实践中去不断完善优化。今后,我要虚心向陈老师学习,在班级的各项事务中用心去工作,我会领着学生一起去思考总结更为普遍的做法,使自己的管理更好地服务学生,服务班级,力求使自己也能像陈老师那样做个用心工作的班主任。

读《班主任工作十讲》一书,给了我很多感受和启发。在班级的管理中,我们要见贤思齐,向陈老师不断地学习。立足班级,用心工作,将工作做实做好。在促进学生成长的道路上,我们要不断学习和尝试去激发学生,我们希望学生除了更努力学习,更希望看到他们在获得肯定、激励的过程中成长为更自信、更丰富、更富开创性、更具成长力的人。这是我们教育的初心。同时,也希望工作室的伙伴们,在陈老师的指引下,一起抱团成长,在学习中不断提升,给学生最好的管理,成长为更优秀的自己。

《产品思维30讲》读后感2000字


在集团老师推荐这门课之前,其实身边的朋友也推荐过,一直没读全,只零星的翻看过其中一、二课。利用这次读书的契机,索性好好地啃了3遍,受益颇多,原来产品思维也是一套强逻辑线,与管理学类似,有着诸多套路。

首先,产品思维的底层逻辑是用户驱动,这一点很好理解,通过产品这种介质,建立与用户的关系,通过服务创造价值,满足用户需求。作者对于产品能力的定义为:判断信息、抓住要点、整合有限资源,把自己价值打包成一个产品向世界交付,并且获得回报。然后从对应以上定义的内容进行阐述,可读性非常强,逻辑性非常强。不愧为同事和朋友力荐的一堂好课。

因为用户驱动,所以产品思维,首先要学会看到用户和倾听用户,从而获取用户情绪。这种情绪是所有生物的底层情绪:最基础的生物性情绪,主要分为四类:愉悦与不爽、愤怒与恐惧,两两之间都分别以满足、被侵犯关键词所连接。

怎么理解呢,我们不妨顺着作者思路找答案:一个人的愉悦往往基于两个方面(笔者认为这里也可以结合需求层次论进行理解),一种是用户生物性生存,另一种是用户社会性存在,即社会关系被确认,,当两者中的某一方面被满足,人就会愉悦。比如人饿了有充足的食物,他就会愉悦,又比如自己在工作中的某个决策、某个行为被理解、被接纳、被尊重、被重视,也会因存在感需求被满足而产生愉悦的感觉。而不爽,本质上就是某个点或某个预期没有被满足,比如员工特别努力工作以期待获得某个奖励,但最终却没有被评上,不爽的情绪便会产生。对于愤怒与恐惧的关系,作者用了被侵犯这个词来连接,并列举了一个形象的例子来说明两者区别:在猫A的笼里放入猫B,猫A的领地被侵犯则会产生愤怒的情绪;但若在猫A的笼里放入一只老虎,猫A产生的则是恐惧的情绪。

恐惧,是一个不太好的情绪,但却不一定产生不好的效果,恐惧点即痛点,这是文中给我冲击力比较大的一个观点:因为恐惧,所以需要有产品来帮助用户直面恐惧。比如恐惧青春消逝,这时候你就需要买化妆品、保养品;比如恐惧各种身体疾病,医疗产品就出来了;你恐惧未来进不了好的小学、考不上好的初中,好的高中、好的大学,找到好的工作,有个好的发展,教育产品便应运而生。

然后,在读懂用户情绪的同时,我们要注意甄别人的潜意识行为与角色化行为,前者才是用户的真实选择,而后者往往是一种经过训练的表象角色扮演,这一点在客户调研工作时尤其要注意,很可能搜集到的调研数据,都是集体人格的误导。所以在实际调研的过程中,我们既要通过调研内容的科学、合理性设计与数据分析,也要结合用户故事进行访谈,尤其建议对退费、转班等情况的学员和家长,进行充分沟通和交流,听取真实的消费体验,而非仅从关系处理得较好的KOL人群里获取体验信息。全面、科学的客户调研方式,目的真正产出客户满足的产品。

在观察用户后,接下来是要判断用户。首先从企业自身来看,我们自己的产品是否是基于点线面体的战略选择?是否具有势能的发展趋势?这是做产品时的首要思考。然后才是基于前面的用户情绪分析,在痛点、痒点、爽点中找产品机会。

我们常说场景思维,在文中进行了充分阐述。场景要拆开来看:场是时间和空间的概念,用户可以在这个空间里停留和消费;景是指情景和互动,当用户停留在这个场里,要有情景和互动让用户的情绪触发,并裹挟用户的意见。

在建立用户认知后,我们需要通过持续的系统能力厚积,才能实现各用户体验感薄发。做一个产品,就是要做一个东西,让它成为某些人生活中,工作中可以确定性依赖的存在。我们在定义一个产品的用户体验时,往往从五个层次来体现:一是战略存在层,即我们具体要提供什么样的确定性;二是要看我们的产品能力能做到哪些事,以及我们不做哪些事,并且是坚决不碰的;三要考虑自身的资源结构,通俗来理解,即谁是敌人谁是朋友;四是产品的角色定位;五是用户的感知层,比如产品颜色、声音等。紧接着,通过工具用户体验地图来系统性地从用户视角梳理,而管理员视角进行设计和罗列。文中介绍了一个五步法套路:一是通过用户故事的方法,对第一只羊完整地了解,以完成人物角色的完整画像;二是清晰描述用户的目标和预期;三是关注从用户接触你的服务开始,到实现其目标期间,所有服务用户的触点;四是用户使用路径,这是相对于第三点提出的,即用户接触服务触点所经历的过程是什么;五是用户情绪曲线,掌握用户在整个场景中的情绪变化。作为一个非产品人,这个套路着实给了我很多框架性的思考,我们的用户是大明?还是笨笨?还是都有?我们需要将现有产品进行分层?我们真的思考清楚了吗?如果没有,那设计出来的产品,是否无法真正让客户满足?

课程最后,还讲了服务蓝图,激励和把事情做过头的口碑,用户价值公式(个人觉得可理解为用户机会成本的一种算法)所引出的创新模式。相比之下,对我触动较大的还是在前面的课程内容,帮我建立了一套学习产品思维的思考逻辑。对于一个系统学习和应用过项目思维的人来说,各种思维模式之间还是存在一些互通的地方,对于不同的地方,则是关注的重点,也是拓宽思维角度的途径,希望在组织的带领下,静下心来读更多更好的书,成就更好的自己。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生活十讲》的读后感2000字》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季羡林人生十讲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